时间:2022-06-10 17:4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非专业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多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涵盖普通的滴定化学分析和高级的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相辅相成,成为分析化学课程的必要补充,但是也具有相对的对立性。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牢固掌握基本操作,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与化学相关的实际实践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现代分析化学教育的任务已经不是单纯地传授基础理论分析化学知识,而是更加注意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素质,即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及其实际应用能力等,由简单的应试教育向适应教学、社会及实践应用于一体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化。特别是由于在现代分析化学及其现代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涵盖较多的综合性实际试验,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基础的理论知识体系模块下能够灵活地实际应用,并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其创新能力;非专业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是依据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开展对基础理论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对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目前对于非专业学生的实验课程没有特殊的要求,只依附于理论课程的一种实践,实验课程考核没有操作考试,只做平时测评和实验报告,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比如说实验内容和原理包括实验目的等在实验报告撰写时只是对课本的抄写,没有独立去思考和领会,体现不出对本次实验的认识;教师授课时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实际实验过程中问题百出,且存在安全隐患;实验报告主要为本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和测定结果,而忽略了对实验数据和测定结果的分析,以及为什么会得到这些结果而做的必要分析,等等。笔者依据目前所担任的非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对其教学和学生的培养环节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思考。
一、如何教非专业学生做实验
开展实验课程教学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教会学生去做实验,这就对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非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一部分实验技能及领会实验现象与分析基础理论的实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以要让学生更好地把实验课程学好、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领会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前要求写好预习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通过领会实验内容,列好相应的表格,查好有关数据,以便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处理数据。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仔细观察试验现象,并及时记录。另一方面,对于老师来说在讲授时,要抓住学生缺乏自控性的特点,对他们严格要求,每一次讲课都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和纪律,使学生在每一次的试验中都有所提高,逐步使实验操作规范化,过程合理化,并强调注意事项。讲授式要简单易懂,并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要善于和基础理论知识点结合,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研究实验中的问题。
二、怎样增强非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
采用示范直观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一边引导学生正确地操作,一边进行示范性讲解,特别要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这也是实验过程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实验,对本次实验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学生往往容易忽略的地方。另一方面,通过变化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解决枯燥、乏味的口述讲解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这样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特别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对增强实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耐心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规范化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的时候往往存在胆怯的心理或者急躁的行为,这些都会为实验整个过程的操作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应该注意在适当的时候来引导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其按部就班,按实验的操作开展实验,避免意外发生。这里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细致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和规律,掌握实验的正确操作。
三、对非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
非专业的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从实验的听课到做实验再到实验结束,要保持试验台和实验室的整洁,以及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及其规范性等都需要一一叮嘱,通过多次的强化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非专业学生中学阶段对化学相关安全知识的欠缺,因此更应该把实验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时刻把安全注意事项和每一个实验环节都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中安全的重要性。多次强调、强化识记,使学生能够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验过程的认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学会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应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晓霞.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17):92-93.
[2]高俊,徐建强,郭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探索.广东化工,2012(9):199-200.
[3]姚卫峰,邓海山,池玉梅,张丽,丁安伟.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交互性教学.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6):75-76.
[4]郝玉翠,艾智,孟丽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化学,2012(4):20-22.
[5]李松栋,周激,吴跃焕,张翠红,张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3):90-92.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1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是资源的问题,分析化学实验需要涉及到众多的设备仪器才能顺利的完成。然而我国的众多高校设备仪器不够完善,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资较少,导致许多高校资金短缺,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仪器的购买,实验环境的建设等。许多学校分析化学实验器材简陋,实验室不达标,使得很多的实验无法进行。加之教师的资源有限,学生数目众多,班级规模较大,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的分析化学教学流程主要以教材为模版,学生课前完成实验预习,教师在课堂讲解实验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的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等。由学生完成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过程即可,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没有什么益处。加之学生做实验完全是参照教材步骤进行,实验过程没有融入自身的思考,对提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真正的分析化学实验不应当仅仅是一个验证实验理论的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高动手能力的过程。
2当前中职学校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理论与实验教学脱离
在中职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度不符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职院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生源质量也较低造成的。由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跟不上实验课内容的教学进度,尽管教师在做实验之前会在向学生简单的介绍实验原理,但是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往往比较粗略,这导致了学生在上实验课时没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尽管参与了实验,但是并没有通过实验过程使理论知识更加巩固,这就使得实验教学丧失了意义。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离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教学方式不当使得课程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做的不够到位。
2.2中职院校实验条件落后
由于中职院校的教育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中职院校不够重视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导致各项实验条件比较落后。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相关的实验设施不够完善,中职院校的实验设施大都比较陈旧,甚至都到了被淘汰的地步,实验设备不够完善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甚至导致实验失败;其次,实验室的建设不够完善,实验室缺乏配套的保障系统,实验室没有良好的通风以及消防系统,这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3中职学校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探讨
3.1改善实验条件,充分发挥实验课程作用
只有良好的实验条件才能发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应有的作用。中职院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保障实验室器材的完备,及时更换不合格以及老旧的实验设备,保障实验室的条件能够满足实验的需求;其次,加大在实验室安全措施方面的投资,为实验室配备合理的消防系统以及通风、用电系统,生命安全无小事,安全有了保障,师生才能在安全的条件下完成教学活动;最后,加大对设备仪器的保养力度,实验器材的保养工作往往被忽视,加强对设备仪器的保养力度有助于延长实验器材的使用寿命,避免发生由于保养措施不到位而造成器材无法使用。
3.2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方式被固定在教师讲课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实验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没有益处。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从改变教学方式开始。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可以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例如实验录像放映以及幻灯片放映等方式,将实验中应注意的重点全面的展示给学生。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力度,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不规范之处及时指正,除此以外,做好实验报告的批改工作,指导学生规范的完成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反思、数据的处理以及文字描述等方面的能力。
3.3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在中职院校,很多学生都忽视了实验的内容,更加重视实验的成绩,这种思想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因此,中职院校应当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通过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请款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公平的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实验过程中去。总的来说,合理的考评制度应当包括实际操作、出勤率、实验报告以及原理掌握等几个方面,教师不能单纯的以学生最后的实验结果作为评判依据,将多个环节加以考虑。
4小结
分析化学作为前沿性的学科,在医学、药学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促进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中职院校应当重视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医药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中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教通讯,2013(33):71-73.
[2]王娟.中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81.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都是化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两者虽然各有侧重却相辅相成。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上学习到的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其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为其将来的深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达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目的,已成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目前,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分析化学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所以,以往的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多地方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对象:一方面传统教学形式与教课手段渐渐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以往老师通常在实验课前预先将实验所需要的化学试剂准备好,课堂中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具体实验操作的步骤等内容板书好,并且多数采取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有效调动其做实验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另一方面,与理论课相比,一些学生并不重视实验课,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属品,易产生单调乏味的心理,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差。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具有独立创新的意识,其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我们对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做实验的主观能动到学生的手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掘其自主创新意识。在此,我们就如何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化学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以往的实验课多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式,通常由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只需按照讲述的内容来进行实验,这使得实验课的内容枯燥乏味,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分析化学理论有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会以PPT、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来对这些难理解的内容进行展现,利用生动画面形象直观地解释化学理论中抽象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当中,体会到了运用现代化教育方式的益处。例如在讲到酸碱滴定基本操作时,我们做了动态的PPT,非常生动地展示了选用不同指示剂时的滴定终点及对应的滴定曲线。目前,我们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讲述实验的原理、提出实验成败的关键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要点。同时适时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回答这些问题,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另外,实验中出现实验现象与预期不一致的问题,老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采取启发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分析,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加强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验课中,老师要求每位同学都独立完成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又增强了其独立工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验结果的记录,避免学生在课后抄袭实验报告,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也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例如,将天平的称量练习、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滴定操作、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玻璃器皿的洗涤等基本操作内容通过录像及动画形式直观演示出来,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仅满足于验证分析化学相关理论这个层面上,要改变一些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只是单纯验证理论知识的印象。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虑到多数学生动手能力不高,实验技能掌握不熟练,缺乏创新意识,我们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实验内容安排由基础到应用,再到设计和创新。在完成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和验证性实验之后,适当增加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基础实验包括电子天平的称量练习、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自来水硬度的测定、硫酸铜盐中铜含量的测定和重量分析操作等。这些实验包含了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要强化学生的实验技术。学生经过实验课上的锻炼后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的教学效果。对于设计实验,老师给出具体的题目,学生课后进行资料搜集,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然后独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后得出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因材施教,为本科生开设了两门不同的实验课程,如为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64学时,4学分,30名学生/班),为制药工程及环境工程开设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36学时,2学分,30名学生/班)。这两门课程在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方面是一样的,但为工科学生增加了仪器分析实验,比如,白酒中醇系物分析和啤酒总酸度的测定。实验课程的安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分析化学相关工作和研究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三、改革考核方式
如何客观地考核实验课成绩同样是实验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实验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在过去考核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往的实验考核通常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来评价的,这种考核方式不易调动学生实验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对实验课成绩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实验课的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实验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60%,制定评定标准并对各项要求进行量化打分。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是否完成、是否遵守实验纪律、实验操作是否标准、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是否准确、实验过程中自己实验台面的清洁、考勤以及课后实验报告的评定。期末考试期末实验考试成绩占40%,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题目由老师给出,让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并于课堂上提交实验报告,这种考查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过往很多学生不重视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时比较马虎,应付对待。目前学生在实验中开始注重自己动手操作,书写实验报告更加认真细致。其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为提高。考核方法的改革,提高了整体化学实验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总之,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才能形成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同时改进后的教学模式也会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去完善。因此,我们将继续通过不断的实践,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俞汝勤.漫谈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大学化学,2008,(5):1-6.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合肥师范学院作为“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立足自身优势,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定位于培养专门性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革,在促进培养创新、应用性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本文首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效果提升显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是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1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业包括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这些专业对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各不一样。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座谈等形式,我们发现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实验学时压缩,无法兼顾各层次水平学生
从学时分布来看,一般化工类专业中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分别为32学时,生物类专业中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总共24学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总共32学时。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才开始接触专业实验课程的新生来说,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及基础操作很多,限于学生的层次差别,教师很难在3个学时的实验课时中兼顾每一个学生。尽管学校提倡开展“导师制”,学生课余时间进实验室,但是限于学校实验室条件、教师的空余精力及学生的主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较为困难,使得部分学生规定时间内难以高质量完成实验学习内容,不能完全掌握实验操作。
1.2实验内容基础,缺乏创新性培养
在大多数普通高校中,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因为是低年级开设,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丰富,以及限于实验条件,难以开设创新性较强的实验。目前实验教学中开展的实验任务多是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课程引导探究
多年来,实验教学普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教师在实验操作前进行课堂演示,随后学生进行重现[1-3]。限于实验室布局,难以让全体学生看清教师操作演示每一个细节,使得学生连模仿、重现都难以做好。加之教师忙于指正学生的操作练习,疏于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较多关注实验结果,较少关心实验过程。由此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实验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相互促进也难以保证。
1.4实验考核体系陈旧,难以客观量化成绩
在实验教学中,大多采用检查实验结果,综合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给出成绩[4]。但是,这样的考核方式势必存在部分同学随意记录实验数据,更改实验结果,甚至会出现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由此导致教师给出的实验成绩难以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
2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近年来“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逐渐进入各类课程中[5-8]。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在线交流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利用结余的时间回答问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提升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我们在实验课程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2.1重视引导实验课程预习
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中免费的“慕课”平台网站以及qq群等媒介,精选实验内容,通过平台上化学实验操作视频的引入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涉及实验基本操作、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包括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用、分析天平称量、加热、药品及试剂取用、固液分离、实验原理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上网观看。作为课前预习,可提前了解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操作要领、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等,这相对于仅看实验教材作文字预习更加直观生动、印象深刻,并且可以弥补课堂演示的不足[9-10]。
2.2加大实验课程内容讨论
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反复学习,并记录学习难点和疑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实验基础理论和实验操作,以问题为引导,精心设置实验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多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增加创新创造性实验内容
选择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并根据专业特点,增加创新创造性实验内容。例如,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加入了“利用鸡蛋壳制备葡萄糖酸钙”的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前准备鸡蛋壳作为反应物,实验的产品也与专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充分训练了无机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各个实验操作,实验态度极其认真,效果较好。
2.4实施多维度实验课程考核
教师全程参与实验的预习、实验的讨论、实验过程实施及实验报告批改等过程。以实验过程加实验结果的多维度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整个实验教学期间,教师全程认真记录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表现,随时对学生进行考核,如实验预习情况实验交流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不断积累成绩。另外,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标准和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效果的进步,给予鼓励性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以此提升我们对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
3结语
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物质合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基本操作,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合成技能、分析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责任,还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实验教学工作中,结合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师全程参与,提升预习效果,增加创新性实验内容,实行多维度实验考核体系,对于实验类学科教学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刘向举.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81-81.
[2]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1-152.
[3]陈立妙.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30):72-74.
[4]曹洪斌,申明金,陈莲惠.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1):91-94.
[5]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6]张颖.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王雪.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219-222.
[8]罗天兰.基于微课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9]武宁,郑朝华,郝利君.高等院校分析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2):37-38.
1.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现状
因为榆林学院是2003年从专科院校升为本科院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和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转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断地进行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1“封闭式”教学模式,“垄断性”的教学方法。
现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延续着传统方式,课前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笔记,课上老师详尽地讲解原理、步骤、数据处理以及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然后学生进行验证实验,课下用实验得到的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固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为主体,学生一直处于“封闭式”传统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机械地操作着,在没有严格的管理下经常捏造、涂改实验数据。这样被迫地学习状态,必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失去设课的初衷。
1.1.2实验课时安排不够合理。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同时开课,每门课就两课时,学生们一天完成两个实验,从精力,体力和准备上都是力不从心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全心全意投入,总是在赶时间,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只能应付了事,匆匆地结束实验,去完成有机实验。
1.1.3学生“照葫芦画瓢”现象严重。实验课的内容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的实验内容,学生通过教材、网络、文献都可以搜集到成熟的实验方案。这往往是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实验兴趣,照葫芦画瓢的现象比较多,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严格的纪律性。由于主观上的不重视,部分学生在课前不进行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实验过程中依赖于同组成员,常此以往,学生几乎失去了实验的兴趣,做实验只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为了学习一项技能。这样的现象和我们设课的目的背道而驰,完全漠视了本次实验课的重要性。
1.1.4考核标准不够严格。分析化学实验的考核标准是考查,即平时成绩占60%,理论考试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反映了学生的平时的学习习惯的效果,包括:考勤2S%,课堂表现25%,实验报告50%。由于考核标准的笼统和教师考核的宽松,以致学生会出现相互抄袭或改写实验数据等实验不认真的现象。
1.2精选教材内容
由于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广泛,涉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3大部分,定性部分实验与部分无热实验重复,该课程只注意培养学生“量”的概念,实验的整个过程:试剂的准备、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环节都要时刻注意“量”的概念。定量分析中的四大滴定分析内容是分析化学实验(1)重要培养方向,为学生今后学习仪器分析打下一定基础。分析化学实验(2)重要培养学生操作大型仪器的技能,根据我院的大型分析仪器的情况,开设了光学、电化学、色谱等8个大型实验,为学生的就业和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分析化学实验的课程特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1强化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实践性和应用型是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两大特点。设课的目的是通过专门的训练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初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实际问题的科学素质。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实验课中加强了配制标准溶液的操作、误差分析计算、滴定操作和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等内容的教学训练。在分析化学滴定实验课中强化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如常规的电子分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使用方法,通过演示、示范等手段加强基本操作技能。其次通过成熟的实验案例分析化学理论,正确树立“量”的概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如:NaOH、HC1、EDTA、KMn04等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标定,“量”的概念贯穿整个验证实验过程中。综合实验阶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水的硬度的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等。后续部分为一学期的仪器综合实验阶段,这阶段在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基础上,通过使学生理解各种仪器的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初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科研能力的人才。
2.2整合实验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设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术,经过课题组不断探索和调整,在不改变总学时的情况下,整合实验内容,力求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内容训练多种实验操作技能。例如基础滴定分析实验中,从标准溶液的配制、保存,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或标定,未知溶液浓度的标定等一系列过程的完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不断增加,我们有能力开展光学、电化学、色谱等大型的仪器实验来充实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参加课程的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操作,大型分析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离子选择性电极、气相色谱)等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优化教学方法
改革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理论学到的内容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填鸭式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把预习的内容写在专用的笔记本上。通过实验题目阐明实验课原理、实验目的,为了达到所需的实验的结果实验需要一些辅助仪器和试剂。然后把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讲解透彻,了解化学试剂的在实验过程的作用。避免学生“照葫芦画瓢”现象发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会心胸有成竹地开展实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科学地解释实验结果。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强化训练、抓好思考题环节
由于一些理论概念的认识必须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后思考题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做思考题,学生可以加深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理解和掌握,抓好习题课环节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最后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考试的题型要灵活多样,既能考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情况,又能综合考査学生对所学的知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用所学的知识来效果,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在实际应用中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对于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命科学等专体系。为了能够真实、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业的本科生来说,设立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对这些专我们改革了考试的方式和学生成绩评定方法。采用业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实验教学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平时成绩改革,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有很高的积极性,改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后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了理论和技能相互促进和统业成绩、随堂实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总分(百分一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制)=考勤成绩(25%)+课堂表现(25%)+实验成容方面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来满足分析化绩比例50%。期末考试成绩权重为40%,同时期末学实验对各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55-02
药学专业是我校2000年为适应我军新形势而增设的专业,《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也能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分析化学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记录和处理实验结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掌握好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将为后续药物分析、药剂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继续教育打下必要的基础。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我校药学专业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现就我校分析化学实验课谈谈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实验设备及仪器方面
实验设备及仪器等硬件的建设是实验课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学校及其相关科室都非常重视实验设备的建设。建有标准化容量分析实验室2间,仪器分析实验室4间,通风、照明良好,实验台面耐酸、碱腐蚀。教学实验准备室里配备有关实验准备和试剂配制的设备和操作台。教学仪器设备包括:酸度计、自动电位滴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仪、旋光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气相色谱仪、电子分析天平、冰柜和电烘箱等。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医药学院校尚未对本科生开设利用毛细管电泳的实验,而我校的药学专业学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此仪器,完成一对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实验,不仅加强了学员对毛细管电泳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使学员对手性药物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还有价值昂贵的核磁共振分析仪供观摩实验。这些设备可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实验课程标准方面
我们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教学组几经其他相关院校调研、商讨与实践,制定了分析化学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在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标准,并指导具体的实施过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坚持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实验内容要既能体现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又要与医学、药学紧密结合;既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启发式教学方式始终贯穿在实验教学中,又避免受到纯化学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学员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学到尽量多而实用的东西。另外,由于实验是整个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课内容的安排要体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不只从本门课程出发,而是从整个药学专业学科体系全局出发,使内容的科学性和新颖性相结合,不仅注重基本操作训练,而且加强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
三、实验课程内容方面
根据教学组制定的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利用与理论课程教材[2]配套的卫生部规划实验教材与自编实验教材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实验内容,大致通过80学时、四个训练环节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例如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等实验,使学员能够胜任实验室的一般性工作;通过验证性实验,例如混合氨基酸的纸色谱分离和鉴定、荧光法测定硫酸奎宁等实验,使学员理解、掌握不同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适用范围;通过综合性实验,例如血浆中文拉法辛含量的测定、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手性对映异构体药物等实验,提高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例如维生素C片剂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血浆中乳酸含量的测定等实验,提高学员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此外,学员利用课余时间,两人为一组来观摩、协作教员完成核磁共振实验,使学员对非常贵重的仪器也有亲自实验的机会;利用开放实验室,调动学员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激发学员的创新潜质,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这些实验,学员不但掌握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独立进行称量、溶解、定容、移液、滴定等基本实验操作;能使用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离心机等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能正确、规范地完成实验记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评价并进行总结等技能,而且亲自动手使用了紫外—可见分光广度仪、红外分光广度仪、荧光分光广度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等现代化仪器,加深和拓宽了知识面,使分析化学实验与医药学紧密相关,提高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验课程教学过程方面
实验课教学以单人操作的训练方式,强化学员独立操作、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实施过程包括了学员预习、内容讲授、仪器示教、学员操作、教员巡查、结果分析与讨论、书写报告等。首先抓预习,要求学员必须写预习报告。经过循序渐进的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学习,参与实验设计,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增进学习兴趣,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次,所有实验教员都必须变换不同实验条件和方法至少做两次预实验,例如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实验,脂肪酸的甲酯化过程选用不同的温度,色谱分离过程选用不同的柱温与载气流速,做到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心中有数,上实验课时,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此外借助网络、专题讲座、学员课外科研、开放实验室等,扩展学员的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五、实验课程考核办法
分析化学课程总成绩采取理论课试卷考试占80%,实验操作与报告成绩占20%的成绩评定体系。实验成绩的综合评价要能全面反映实验理论水平、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态度,实验成绩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操作考核成绩的平均分,满分为20分。实验课平时成绩可根据每次的实验报告、现场表现记分。将每次学生实验的情况包括实验态度、实验完成情况、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均做为平时考查的内容;平时考查通常占实验考核总成绩的50%。期末操作考核具体过程为:考核前教员将学员做过的每个实验分组编号,考核时采用抽签的方法,学员2人一组协作完成所抽实验,教员观察、记录考生的实验技能与协作情况,并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给出考核成绩,通常占实验考核总成绩的50%。此外,实验报告按学校要求进行教学档案管理。
总之,通过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学员对分析化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重视程度大有提高,为今后学好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打下紧实的基础。对教员来讲,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初见成效,进一步增强了与学员的感情,提高了教学的信心。这些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会继续积极探索,为培养面问新世纪的高素质药学方面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发美.分析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校;化学分析实验;教学
在高校开展化学分析实验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如果始终以灌输式、说教式的方法展开教学,学生会由于枯燥、乏味,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预期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观念,通过优化教学的实践,来确保学生具备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探索能力。
1高校化学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不重视化学分析实验课
对于化学实验而言,其重要性会高多任何专业学科,而化学分析实验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但是,在开展实验课以及理论课教学活动期间,教师由于没有对其重要性做出强调,只是将实验技能、知识单纯传授,加之考核标准过于宽松,造成学生极有可能对化学分析实验课有所轻视。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表现:(1)在撰写预习报告期间,只是对书本单纯抄录,无法将思考本次实验的行为做出体现。(2)教师在传授知识期间过于照本宣科,造成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实验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在实验报告中,学生只是对实验数据、结果做出记录,却并未分析数据产生的过程与结果的原因,此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动手机械重复展开实验,没有活跃大脑,无法做出深层次的思考,这不仅会造成学生无法掌握实验技能,同时,也无法调动起学生探索问题、处理问题的欲望,造成其缺乏创新能力,无法达成教学目标[1]。
1.2授课形式过于传统
以往所采取的授课形式主要为学生先期预习,教师在实验前进行讲解,随后学生再开展实验,在整体的实验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无法将其主体作用发挥,同时,实验期间都是由教师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学生缺乏一定的操作机会,造成学生出现依赖心理,此种授课形式难以收获预期的成效,同时,还会对学生参与实验的自主性、积极性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除此以外,化学分析实验课中,分析天平的注意事项较多、操作方式较复杂,难以充分掌握酸碱滴定管的基础操作要点,无法精准判定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2]。只是通过说教、灌输的方式展开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不仅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同时,学生也无法正确掌握与理解,造成学习兴趣的缺乏,极有可能出现误操作的现象,造成仪器易损坏、结果不正确。
1.3考核标准过于宽松
定期的考试具备引导、激励、督导、反馈、检验等诸多作用,不仅能够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效,同时,能够强化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分析实验课中,成绩主要包含60%平日成绩、40%考试成绩,平日成绩能够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成果、习惯做出反应,其中,主要包含10%考勤、10%预习、30%操作、50%报告。在考试成绩中,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体现,主要包含20%实验设计、20%实际操作[3]。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考核过程中,普遍认为学生只要前往课堂,不论是否迟到早退,学生只有上交预习及实验报告,不论快慢与规范,平日的成绩便能够记录为满分,此种考核的宽松、笼统,会造成学生出现抄袭、草率、懒散等不良习惯。
2高校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的优化对策
2.1重视化学分析实验课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提升学生重视化学分析实验课的程度,必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教师在对化学理论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期间,应该促使学生对化学分析实验课的相关内容、作用及任务有全面的了解,知晓分析化学的实践性特征,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实现实际与理论的关联,并且通过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在社会各个方面应用化学分析实验的重要意义。(2)教师需要对第一堂化学分析实验课教学活动投入重视,促使学生可以对化学分析实验的目标有所明确,同时,通过真实的事件告知学生化学分析实验数据记录不正确、操作失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重大损失。(3)在学生首次进入化学分析实验室之前,教师需要对实验室规则做出明确,在规则中,主要包含实验前准备工作、实验期间的纪律、爱护与管理实验仪器、如何存放与使用药品、清洁实验室、管理水电等,确保所有学生都具备最佳的实验作风,正确对待化学分析实验。
2.2采取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教师必须要对以往过于滞后的授课形式做出转变,通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分步教学法,具体的方式为:
2.2.1预习
在学生学习化学分析实验课以前,必须要做好详细的预习工作,对仪器的操作方式、相关部件以及注意事项做出初步的熟悉。
2.2.2观摩
学生预习以后、开展实验课以前,利用视频观摩的方式,从而在视觉方面对预习的内容做出感知,实现印象的加深,促使学生能够具备更浓厚的求知欲以及积极性。
2.2.3实物对照
在开展化学分析实验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为学生保留2~5min的时间,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脑海中掌握并熟悉的相关内容作为依据,从而展开实物对照。
2.2.4讲解
教师应该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仪器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记录,为巩固学习起到有利的帮助。例如:在开展《分析天平基本操作练习》一课中,可以划分为准备、检查、调零、粗称、细称、记录、整理这7个步骤,再对每一个步骤分别展开重点讲解,同时,对可能发生误操作仪器的位置向学生提出疑问,促使学生可以共同探讨,对操作仪器的方式方法有更全面的了解。
2.2.5练习
学生将教师的讲解作为依据,展开实际的操作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一对一做出指导,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较快的速度、标准的操作,来对基础操作有所掌握,进而为日后的实验奠定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从而以特写的方式对细节操作进行录制,在开始实验以前向学生进行播放,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观察,存在疑问的部分,能够反复观摩。同时,为了促使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的主要意义有充分的了解,将其求知欲望加大,教师还需要准备同实验内容相关的企业分析样品过程视频播放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理性分析并感性认识实验操作,实现其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的充分调动与激发[5]。并且,针对不同的实验板块,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针对较为基础的技能性质实验,需要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仪器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方式,同时,指导学生做好相应的记录,为学生保留更多的练习时间;针对验证性质的实验而言,教师只需要利用数分钟的时间,向学生提问实验中容易混淆的部分以及难点,促使学生可以共同展开探讨,最终同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好分析总结,实现学生问题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处理能力、总结能力的提升;针对综合设计性质的实验而言,教师不需要做出任何的提示与讲解,为学生保留更多的发挥空间,促使其能够独立实行设计与操作,实现其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2.3优化实验考评体系
严格、公正地评估学生实验课成绩,能够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同样,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确立一份更为有效的考评体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执行:(1)预习。预习报告书写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对此次实验的内容有所熟悉,从而对问题发现、思考并处理,将自身的观点提出,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预习报告认真书写,不可过度拘泥于形式,但是,在报告中必须要对此次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的方式、知识的思考有所体现,并且可以对教师授课期间所提出的问题及时做出解答,对以上条件满足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其满分,否则,应该视实际情况酌情扣减;针对于抄袭、应付的学生,严格按照零分处理。(2)实验操作。由于学生在实验操作期间可能会出现仪器损坏、误操作、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教师必须要对每位学生密切观察,针对误操作的学生,需要及时纠正,警告其扣分情况,避免再度出错[6]。另外,为了将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提升,需要将实验操作的时间也纳入至记分当中。例如:在《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实验中,整体操作主要包含分析天平称量操作以及滴定操作,各为15分,分析天平称量可以设立打分制为:在15min内将称量任务完成,三份称样量数据在小数点后三位均保持一致,同时并无误操作,可给予其满分;在此条件下,学生每超过1min扣1分,每增加1项误操作扣1分,称量结果数据不一致扣1分;如果30min还未完成称量,则记为零分。通过此种打分制的激励,学生能够更加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展开实验,并且能够认真对待实验。(3)实验报告的书写及批阅。教师需要学生对实验报告认真书写,对实验数据真实填写,并且对结果做出正确处理,定论自身的实验。针对于实验报告雷同的学生,无论是被抄袭者还是抄袭者,均记录为零分,并且给予其警告。如果在报告中存在实验数据不真实的情况,则对此学生记录为零分;如果学生的实验失败,但是能够对失败原因做出总结,教师则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做出适当扣分。在结束每次实验后分发实验报告,教师需要对学生上次提交的实验报告逐个做出点评,将其存在的问题指出,避免学生日后书写实验报告期间再度发生相同的错误;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给予鼓励与表扬,将学生参与化学分析实验课的兴趣调动起来。
3结语
对高校化学分析实验教学活动做出优化,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欲望,促使其能够正确开展实验操作,避免误操作问题的发生,投入更多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进而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做出培养,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成绩能够提升,并保障教师收获预期的教学成效,推动学生日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志娟,宋昆鹏.高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反思[J].广州化工,2020,48(19):130–131.
[2]刘晓霞,杨洁,吴喆,等.以就业为导向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0,40(6):943–947.
[3]刘晓君.高校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的优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175–176.
[4]杨素芳.关于创新高校本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9(22):127–128,234.
[5]曾珠亮,李本鹏,苟体忠.地方高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凯里学院学报,2018,36(3):47–49.
1 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中职学校规模的扩大,录取分数线越来越低,有的学校为了吸纳学生,甚至不用参加考试直接进入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导致正常教学的效果较差。同时,有的中职学校的化学实验器材比较陈旧,存在较多问题。但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人才,应当突出其社会性和实践性。因此,探索一条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实验教学实际的高效途径,显得尤其重要。
2 提升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化学实验教师应该作为一名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将探索实验刺激试验。例如,具体的实验中,首先不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结果,设定学生实验的目标;为学生们提供了药品、实验仪器等,根据教师的要求,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方案和数据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验方案编写自己的计划并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详细记录结果。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验结束后,将学生编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如果有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最后得出结论,使学生完成实验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二氧化氮的性质实验中,学生们首先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氮氧化物和一氧化氮化学性质不同吗?第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谁更稳定?根据这些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答案。在实验中,学生们开始运用大脑发散思维,改被动为主动,这样在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做实验的热情。这样能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2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教学情况、视听和许多演示的步骤和方法,抽象概念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在稀释硫酸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硫酸和水的混合物容易溅,一旦溅在人的身体上会造成伤害。如果实验前应用多媒体生动地演示实验中应注意的细节就可以避免伤害的发生。同时以大屏幕演示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并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3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
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是观察和探索。掌握理论知识大多是基于观察和探索获得大量感性材料。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还取决于学生是否渴望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表面抓住本质和规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例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意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有成就的科学研究离不开对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没有观察、调查就没有科学发现。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故事,比如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的故事。居里夫人在放射性铀元素的研究发现铀矿的放射性要比铀化合物的净化放射性高。然后在净化的预测必须有一个新的元素,比铀放射性铀石强。为此,居里夫人花了4年时间,在8吨的沥青铀矿得到0.1克的新元素和极少量的纯化合物,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是镭元素,居里夫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要善于观察并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2.4 改善评估实验报告的速度和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使用工具,如电脑,纠正改善评估实验报告的速度和质量,评估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优点和缺点,直接证明了教学效果。学生完成了实验报告,但是教师批改实验报告不够认真,有的错误就有可能被忽略,会对学生继续学习带来危害。但是,有时候实验报告计算量很大,特别是分析化学实验,由于每个学生操作有差异,所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各不相同。每批改一份实验报告,教师都要做一次从头到尾的计算,计算量非常大。如果教师用计算器核对学生计算结果的对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如何解决呢?笔者就利用excel表格,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各个分析化学实验的各种数据的记录表、实验结果、有效数字应保留的位数、实验操作得分、精密度得分、准确度得分等各种数据的计算公式通通编入excel表格。等学生做完相应的实验,立即把实验数据输入电脑中的excel表格,电脑就自动计算出各种数据。批改作业时,只要把学生的实验报告与笔者的电脑自动计算的结果对照,就可快速批改实验报告。既准确、高效,又省时。这样,就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师生共参与”;新型教学模式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是分析检验及化工相关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及规范性操作,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好奇求索、牵头主导及发散性思维等学习习惯以及自觉有序的规范性操作习惯,越来越多的实验教师都在潜心研究这项重要课题。通过一个学期的探索和试验,提出用“师生共参与”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新教学模式”)培育在校学习分析化学基本操作实验的学生。
一、新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分析实验课程是以应用化工、环境监测、食品营养与检测及生化制药等专业为背景所开设的基础性职业能力课程。该课程不仅致力于满足化工、医药、食品等相关行业的操作性人才培养目标,也能够对在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分析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需求进行课程及任务的优化组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课程通过分析实验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胜任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力争实现“零距离就业”。
一直以来,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层出不穷,多种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之中。具体涉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时,首先,明确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操作技术为重点,同时按照分析检验项目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其次,始终坚持与行业动态同步,联合企业来设计和开展实训课程;最后,分析实验课程的开发应当体现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综合要求,让学生在完成课程的同时,能够把知识、技能、习惯、态度贯穿于实训练习始终,并在实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因此,结合日常实验课堂中的教学经验和个人对理论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索的前提下,我们尝试提出本文所提出的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前接触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师带徒”形式,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和融入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关系氛围。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一种日常竞争机制中主动学习技能,高质量地汲取和传承指导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操作技能,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也更好地契合职业教育所倡导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殷切期望。
二、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由于普通日常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固有地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岗位特点以及学生的能力选取教材。教学内容应当具体结合检测项目的国家标准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对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进行任务化分解,让教师扮演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师傅”,真正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由于不同的职业院校在其软硬件规格和水平上存在着良莠不齐的客观情况,本文所介绍的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仍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布置和安排。现将新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关键环节和方法综述如下:
1.学生分组
实验的准备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了解,根据实验教室的配置和仪器的数量,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应将动手能力和基础知识较强的学生与这两方面较弱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充分发挥组内的影响互助,带动所有学生动手学习,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教师应随堂作为“组员”身份参与到小组实验中去,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
2.实验理论讲授
课堂实验操作开始之前,教师应对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课程进行中,当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教师应针对当前实验的关键环节予以提问,引导学生回到课堂实验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实验原理和过程,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和兴趣。在学生自主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记录知识点的错误和缺漏,并以“组员”身份进行纠错和查漏补缺,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知识点传授的完整性和正
确性。
3.实验演示
对于实验规范操作,特别是分析基本操作,教师应充当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师傅”角色,为学生做规范演示。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CAI或操作录像等电子教学资源,由教师先给学生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再随机抽取学生重复演示操作步骤,让其他学生当场纠正操作错误并陈述理由,促使学生加深对规范操作的印象。
4.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和步骤传授清楚后,由教师安排学生按照分组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准备实验时应先巡查实验相关试剂和仪器是否准备齐全,以“师傅”的角色随机参与实验组的实验工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当中的错误操作,并进行记录以便在实验结束时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应以“组员”身份和学生同步实验,通过实验得出教师自己的实验数据。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认真完成实验;二是能为学生做出更准确的实验数据提供可对比的参考值。
5.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环节完成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应当堂完成实验报告并由教师现场批改和点评。首先,教师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着重注意报告格式、数据记录与处理以及实验结果分析这三个重点内容。同时,教师需要监督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报告,防止实验数据的抄袭。其次,教师拿到学生的实验报告后,和教师自己的实验报告进行对比,讲解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返还给学生让其修改不足之处。最后,对学生正确的实验数据进行“一对一”的核对,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学生的错误操作和误差,向学生讲解误差形成的原因,用实例说明如何在实验操作中降低误差的影响,逐步改进学生的实验方法及操作。
6.实验总结
学生实验完毕后,对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归纳总结,指出学生操作中最容易出错的环节。实验结束时需要清扫卫生,教师以“组员”身份随机分配到清扫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对于这一堂课的收获和感受,同时及时地实验器具的存
放和卫生清洁做出细致的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卫生
习惯。
对于分析实验课程来说,无论应用哪种教学方法,都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技能水平。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状,经过一个学期“师生共参与”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我们注意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规范性操作习惯,最终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闫盛.论项目教学法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中的应用[J].文艺理论,2010(21):167-169.
[关键词] 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a)-0150-02
分析化学是我校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药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教育课,它为后续的专业课的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验证,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现在的分析工作90%以上都是仪器完成的,因此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分析仪器的结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本文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与多年来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情况谈谈笔者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遇到的一些问题所做改革的初步探索。基本来讲,在仪器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仪器分析实验本科阶段不具备让所有学生操作大型仪器的实验条件;实验仪器存在管理人员缺乏、维修困难等问题[3];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实验考核机制不尽完善等。因此,需要不断改革仪器分析的实验教学,提高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效果,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 结合药物分析课程,精选实验内容
从服务于药学相关专业、结合药学专业特点与将来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更新和改进实验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过去的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传统陈旧的实验多, 现代的、能够反应当今学科发展的实验少,而且使用大型现代分析仪器的实验少。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资源的限制,不单是我们学校,一般高校都存在大型仪器少而学生数众多的问题。首先,对于实验项目的开设,可以结合药物分析的内容,因为对于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分析化学最直接服务的课程就是药物分析,而药物分析体系庞大,内容非常多,本身实验课程能涉及到的药物分析项目并不多,所以统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课时可以很好地体现药学特色。比如开设电化学分析实验时候开设的项目是“永停滴定法测定磺胺类药物的含量”,既加强了学生对永停滴定法原理与操作的理解,又让学生对结合药物结构进行分析有个提前的认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超前也不难,毕竟他们有机化学已经学过,基本的药物结构在其他药学相关课程中也都有接触。另外,笔者认为很多大型仪器虽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操作,但是开设演示实验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让学生能对仪器结构、操作技术有个形象的认识,至于实验报告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如开设红外或核磁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解析演示实验得到的谱图。笔者尝试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的红外演示实验,效果很好。首先,学生通过压片机的操作对红外实验关键技术之一样品的制备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固体试样需要压成片状。其次,通过老师操作仪器,学生就明白了不同的仪器有相应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软件,对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有了形象的认识。最后,得到的红外光谱图让学生拷贝回去进行相应的峰归属,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加强了学生的红外光谱分析的解谱能力。
2 整合教师资源,提高实验老师专业水平
多数高校的分析仪器都存在管理人员缺乏、维修困难等问题。这里笔者想提出的是可以整合整个院系的教师资源,让擅长使用某种分析仪器的老师兼职该仪器的部分管理工作与实验教学。就整合教师资源来讲,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师应该由专职和兼职两部分人员组成。专职人员由于具有比较长期的教学经历,对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兼职人员主要是仪器管理人员、对仪器有专长的科研人员或其他学科老师,他们的参与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术引导,帮助学生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等[4]。另外,对于专门的仪器管理人员,也应该不断地学习、进修,尽量维护好仪器,遇到一些小的仪器故障也应该可以做到自行排除,不能任何问题都要靠厂家派人来解决。同时,负责带教的实验老师也要提高专业水平,不单是从对学生负责任的角度出发应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也要从对仪器负责的角度出发提高实验水平,因为很多的精密仪器在实验过程中稍微操作不当就会导致仪器发生故障。
3 注重预习实验以及课堂互动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多采用由老师讲解,学生照步骤操作的传统方式,往往学生一次实验课下来只是按照操作步骤一步步走下来,比如开设实验“永停滴定法测定磺胺类药物的含量”,学生若只是机械地滴定、看检流计找滴定终点,那依然没有起到效果,学生根本不知道实验的原理与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另外如果是一些大型分析仪器的相关实验,理论教学的时候由于内容抽象,学生对于仪器构造等内容印象可能并不深刻,如果在实验室里老师讲解的话,一方面不可能就仪器讲解太多,另一方面介绍仪器包括操作软件的时候也很难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看的很清楚,听得很明白。所以对于仪器分析实验课而言让学生完成课前的预习报告是很重要的。课前的预习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仪器原理、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5]。这样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就已初步了解所要上课的内容,老师讲起来就更轻松,如果能让学生自己上来介绍实验老师再进行补充,其效果可能会更好,一方面学生对自己身边同学的讲解会比较有新鲜感,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实验课之前并不知道谁会被选中,准备起来也就更加用心。另外仪器分析实验课堂上也需要互动,首先表现在一开始的实验介绍过程中,老师提问,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得到肯定,学生就更有做好实验的劲头。有时有的学生虽然预习了实验,未必认真思考,若课堂提问的话,学生在预习时就会认真去考虑实验所涉及的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去复习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当然,仪器分析实验课堂上的互动还包括实验进行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最后还要参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特别是帮助实验没有做成功的学生找到失败的原因。
4 优化实验考核机制
一直以来,传统考核机制主要是通过实验报告来给学生实验成绩,这种实验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性使少数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缺乏重视,甚至有少数同学实验课堂上很少动手操作,最后给出的成绩当然存在不公平。为了使学生的实验成绩能客观反映其实验态度、操作技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现有的考核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大致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实验成绩。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等情况。其中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结果讨论是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应当占整个报告的60%以上,包括实验数据处理及其对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传授给学生如何借助Excel电子表格工具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6]。二是实验考试成绩,主要是实验操作考试,可以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决定实验内容,当场操作,主要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技能水平进行考核[7],另外还可以采用笔试或口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三是实验设计成绩,有条件的话可以引入综合性设计实验,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仪器分析在进行设计性实验的时候,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个样品,学生以2~4人为一组,老师先给出一些基本的信息,让学生自己综合各种信息渠道去查找资料,自行选定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试剂、样品处理、仪器使用、实验准备、实验步骤等[8],再依据学校实际条件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实验。当然,具体的考核方法还是应该考虑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但至少应该采用平时成绩与实验考核按一定比例的方式给学生评定实验成绩。
5 小结
以上是笔者作为一个教学型一般本科院校药学系对药学相关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的初步探索,包括一些实践情况,同时也在不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尝试。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药学专业的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药学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也必须从更新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服务,这是所有分析化学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莲,常军民,张煊,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9-20.
[2] 董淑玲,王秀玲.改革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J].科技信息,2011,(24):21.
[3] 郑雪红,郑爱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34-336.
[4] 胡万群,张汉昌.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1,26(5):30-32.
[5] 关丽萍,姜英子,权迎春.浅谈分析化学教学方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4):1012.
[6] 卢玉坤,吕仁庆,于剑峰,等.仪器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广州化工,2011,39(20):169-171.
[7] 麻秋娟,侯益民,张娟,等.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70-72.
(赤峰学院医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从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名称与内容、实验课程名称与内容、实验类型、实验考核及实验效果检验等方面进行讨论,探讨分析化学的改革,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积累经验.
关键词 :分析化学;改革;实验;技能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18-02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201435)
不论是医学检验专业,还是药学专业的学生,在修完无机化学之后,均开始接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是定性分析,而分析化学则是定量分析,无机化学实验主要是看实验现象,而分析化学实验则要求进行定量计算,此外还涉及到异常值的取舍、有效数字的运算和显著性检验等内容.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分析化学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在学院转型发展的大框架下,我们的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我们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1].作者准备对分析化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初步改革,将其与药物分析专业课进行整合,精简内容,节省学时,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用人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4年下半年,药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层次学生.作者意欲在本届学生中实施分析化学的改革.下面从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名称和内容、实验课程名称和内容、实验类型、实验考核及实验效果检验等方面进行探讨,积累专业基础课改革的经验.
1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名称和内容的改革
药物分析是采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因此分析化学是药物分析的工具,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应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往的分析化学理论课程主要讲解各种分析方法,与药物分析的联系较少.为了凸显两门课程之间的这种基础与应用的密切关系[2],作者欲将分析化学课程更名为“药物分析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各种分析方法之外,还要加入部分药物分析的内容,加深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
以容量分析为例,在药物分析基础(即分析化学)课程的每一章内容中,首先详细介绍分析方法,然后讲解所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最后加入采用此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药物实例,其中必须包含标准溶液浓度和药物的含量测定计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所选药物实例最好是一些经典药物,同时也应该是实验项目中的测定药物.这样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应用,环环相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并付诸实践.
2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名称和内容的改革
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为了体现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将分析化学实验与药物分析实验合并,称为“药物分析综合技能”.在药物分析综合技能中,前半部分主要进行分析化学基本操作及简单药物的含量测定,后半部分主要进行一些单方或复方制剂的质量检验,参考中国药典的质量检验方法,让学生提前熟悉法定药品标准.药物分析综合技能中的大部分学时用于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加入部分综合型与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实验类型的改革
目前的分析化学实验主要以验证型实验和操作型实验为主,鲜有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这些实验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使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差.在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准备将分析化学实验中加入部分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又能发展创新能力,可按不同比例安排不同类型的实验.操作技能型和验证型实验所占比例约为40%,综合型实验约占30%,设计型实验约占20%,另有10%可安排一些趣味性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实验,而不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
譬如综合型实验以维生素C片为例,首先要求学生自行配制和标定碘标准溶液,然后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测一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维生素C较多的蔬菜或水果,可将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及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析化学在各个学科领域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分析化学.
也可以让学生以水杨酸为原料,自己合成阿司匹林,精制后检测其质量,然后制成阿司匹林片,再检测片剂的质量及其中的杂质.整个实验中既涉及药物化学中的合成、分离及纯化技术,也包括药物分析的分离检测技术,此外还有药物制剂技术.通过这个综合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在各个相关学科的综合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比如设计型实验,实验前一周,可以将普鲁卡因的结构式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分析它的结构特点及性质,推测可用何种方法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然后写出设计方案,方案中应包括试剂的配制、方法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处理及结果的计算等.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配制试剂并进行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在此过程中,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完成实验,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应对不同问题的能力.
4实验考核的改革
我们以前从未在药学专业的学生中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技能考核,因此也无从知道学生的实验效果.又因为实验类型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大多是“按方抓药”,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相关锻炼,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教学目的,因此作者准备将实验技能考核纳入考试中[5].
考核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实验考核标准.既要包括定量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技能,也要有综合技能,可将容量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均纳入考核标准中.标准中的每一个实验步骤应被赋予一定的分值,要求学生必须规范操作,否则不予计分.还要进行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通过化学专业术语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药品质量的能力以及对反常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解决能力.考核结束后,要求学生必须将所用的实验用具清洗干净方可离开,此项操作也应赋予一定的分值,培养学生及时清洗实验器材的良好习惯.考核标准一定要内容全面,应从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不能仅仅拘泥于操作考核.可将出勤率、实验报告、平时操作和期末实验考核成绩赋予不同的比例,综合起来计算总分.
其次是在平常的实验课中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4].每次必须保证4学时以上的时间用于操作训练,为了保证实验质量,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随时抽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让学生重视每一次实验.然后将学生的错误操作制作成视频或幻灯片,所有实验完成后,抽出少量学时,让学生观看视频或幻灯片,找出错误操作,提出改进方法,加深学生对正确操作的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学生已经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后,可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轮流为同学们准备每一次实验的耗材和试剂,在准备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准确选择实验器具,同时熟练掌握配制各种浓度试剂溶液的方法.比如,维生素B1的含量测定中,中国药典规定“取本品0.1g,精密称定”,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准备的是托盘天平,还有的学生准备的是千分之一精度的分析天平,这就是对测量精度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发现这个现象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他们准备的实验用具进行探讨,让学生用心思考或查找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或找教师咨询,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就能够正确选择实验用具.
最后抽出一部分学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考核.考核采取抽签制,实验类型以设计型和综合型为主,几个教室可同时进行,每一个教室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测定的是不同的药物,这样可以防止学生透漏考题、互相抄袭.
5实验效果检验的改革
为了配合学校转型发展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准备进行实验效果的检验.可以通过实时追踪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情况,定期到实习基地和工作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实习和工作动态,倾听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即时检验实验效果,并及时调整实验体系和实验内容,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标准,真正培养出企业所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汤新云.构建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新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9):135-136.
〔2〕钮松召,屈爱桃,卢菲.药学类《分析化学》新形势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123-125.
〔3〕蔡怀鸿,孟建新,杨培慧,等.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整合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总267):176-177.
创新教育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型人才培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环境工程和绿色电子材料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也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变。然而在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从人才培养观念、培养视角、培养模式及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创新。
1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认识过程[2]。在这一过程中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通过课程中心分析化学网站观看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教学录像,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思考实验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教师只需向学生提出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疑问,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讨论,积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在排除实验操作不当的因素以外,让学生不要简单草率地对结果加以否定,而是引导其冷静思考,深入钻研,换方向多角度思维,如果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查阅参考文献,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通过分析化学实验,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以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欲,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培养。
2 改革人才培育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特定思维过程,是达到产生新观念的最佳思维状态并使头脑产生新观念的能力最大化,是产生原创的、多样的、精心设计的观念的思考能力,是产生思想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精神活动,是探索行动和思维多样化途径的过程[3]。从广义上讲,创新思维不仅表现为作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具体表现为不迷信、不盲从,凡事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辨证地看待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拘泥于常规,善于从变异、多角度中寻求答案[4]。培养创新思维习惯需要过程,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习惯。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我们在多年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教学内容以传统的验证实验为主,“照菜谱做菜”的实验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5]。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上存在的上述现象,我们从实验教学内容着手,设计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实施模式:通过基本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验证性实验,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模拟科研管理方法,实现实验教学由被动验证理论向主动参与探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型的转变,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 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6]。教学是以激发兴趣、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挖掘潜能、鼓励创新为目标[7]。我们本着加强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教学改革目标,以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积极探索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它是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展知识面,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8]。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复计划学时内实验,当学生在计划学时内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获得的数据不准确等,允许他们在课后进行重新实验,提供学生充足的实验机会。对于设计型实验,允许学生在开放实验室进行自行设计的其他实验方案,为学生营造科研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另一方面,是鼓励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跟随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在研究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核评价制度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起到导向作用。严格的考核是正确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性,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9]。分析化学实验具有实验时间长,操作要求严,记录数据多,数据处理量大,对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高等特点[10],这些特点决定了分析化学实验考核必须克服传统评价体系仅根据是否交预习报告、出勤率以及实验报告的情况来决定最终考核成绩,只注重结果,不重注过程难以客观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实际能力的弊端。为了能客观公正地给出学生实验成绩,我们必须对实验课程教学进行细化、量化,我们实行了将实验预习、操作技能、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报告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分析化学实验评价制度,统一标准要求,有根据地给出各部分的具体分数。以滴定分析的实验操作过程为例,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定。从天平称量开始到滴定管读数直到滴定终点的判断,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和评分,对于操作技能较差的学生,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这样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尽量做到合理化和公平化,同时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面向大学本科的注重探索性、过程性、合作性的分析化学实验改革中,我们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完善考核制度,以弥补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起到较好的效果。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化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