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叶市场调查报告

茶叶市场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03 00:14:28

茶叶市场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字]《茶叶市场调查》课程;创新课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F423.02[文献标识码]B

一、《茶叶市场调查》创新课程设计的提出背景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产业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我国的茶叶产量和出口贸易量都居世界前列,福建省又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和茶叶交易及消费市场,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然而,经高等农业院校茶学专业培养出来并在基层从事生产技术、贸易的茶叶专业人才每年不足200人,根本无法满足茶叶生产和销售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针对这一形势的需要,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开设了国际商务(茶叶贸易方向)专业(以下简称“茶叶贸易专业”)这一全新的特色专业方向。

该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社会的职业技术人员,培养的目标是具备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和茶叶营销管理及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熟练的国际商务业务技能和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诚毅”精神,并能在外贸企业、茶叶企业等单位从事国际商务、茶产品贸易、涉茶商贸文化领域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该专业方向的岗位需要来看,必然要涉及到茶叶市场调查这一环节。而福建省作为一个茶叶大省,有着系统完整的茶叶生产、批发、经销、零售市场,不仅有产茶基地、茶叶加工厂、茶叶贸易公司,还有为数众多的茶叶经销零售店、酒楼茶座等各种茶事服务的企业单位,这为茶叶市场调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环境。

《茶叶市场调查》创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提出的,该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学到与茶叶有关的市场调查理论知识,而且还能让其在实际的项目调查中充分得到锻炼,因此在茶叶贸易方向的高职教学中开设这门课程有其现实意义。

二、《茶叶市场调查》创新课程的内容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茶叶市场调查》课程是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茶叶贸易专业的特色开发一门创新性课程,是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该课程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一门非常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不仅可以作为国际商务(茶叶贸易方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而且可以作为其他茶艺类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更可以作为茶叶营销、茶叶经营与管理、茶事服务等相关课程的重要补充。《茶叶市场调查》课程的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

(二)课程安排设计

《茶叶市场调查》是在原有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具体课程安排设计如下: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可以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

2.适用专业

就本校范围而言,适用的专业有:国际商务(茶叶贸易方向)专业和旅游管理(茶文化方向)专业,除此之外,可以作为学校公选课开设,也可以作为其他高职院校茶叶营销、茶叶贸易、茶叶经营与管理,茶事服务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

3.总学分

选修课可以为2学分,必修课可以为3学分。

4.总学时

选修课可以为4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占20学时,实践环节为20学时;必修课可以为6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占20学时,实践环节为4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课程内容设计部分。

5.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跳出了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采用以小组项目考核为主,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为辅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的构成为:

A、小组项目占40%(开题汇报10%、总结汇报10%、调查文本报告20%);

B、平时成绩占20%(平时作业10%、课堂考勤10%);

C、期末卷面成绩占40%。

其中,小组项目考核将在课程内容设计的实践环节详细介绍。而期末考试主要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题型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等,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设计

《茶叶市场调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实践性强,专业特色鲜明。根据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主要是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突出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根据茶叶市场调查工作过程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每个模块工作性质设计教学方法,同时配合相应的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边学边做的实践环境中掌握技能并巩固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课堂讲授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每个教学模块都有部分相关的基础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室或现场采用讲授法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讲述、讲解、解析等主要形式,配合大量的茶叶市场调查及茶叶种类、生产、包装、销售等方面的图片及视频,使学生缩短与真实工作场景的距离,教师能将茶叶市场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讲清、讲透。让学生理解掌握茶叶市场调查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

本课程收集、编写多个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提供真实案例的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或案情分析会的形式对案例开展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

在茶叶市场调查基础理论的学习中,教师学生互动探讨,互换角色积极研究专业深度问题及前沿问题、采用互动式学习与讲座式学习结合,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4.模拟公司性质的项目教学法

实施的模拟公司教学法,即按照市场调研企业项目的模式成立调查小组,每组设置项目组长,要求每个小组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组建,有队名、口号,组员有明确的分工,以此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根据课程的安排设计项目内容,从茶叶市场调研方案的制定开始,分步骤进行抽样设计、问卷设计、市场调查方法设计,再到市场调研项目的实施及市场调查资料的整理,最终形成茶叶市场调查的项目报告。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起到解惑和引导作用,控制各小组项目质量。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项目设计,提高了学生协作精神,增强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让学生掌握从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到具体的方案实施、整理和形成调查报告的完整流程。

(四)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设计理念,基于茶叶市场调查工作过程的特点,此课程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模块和实践环节,并将创新课程内容的设计分为理论内容部分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

1.理论内容设计

《茶叶市场调查》课程的理论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是茶叶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在课堂授课中,侧重针对茶叶本身的特点、茶企业、茶产业自身的特色,对市场调查各个方面的步骤与调查方法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充分体现茶叶专业的课程特色。 2.实践环节设计

传统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作为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并辅以必要的作业练习,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该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茶叶市场调查》课程是在其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应充分借鉴其经验,课程设计重点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技能的培养。对此,对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

总的来说,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采用前述模拟公司性质的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茶叶市场调查项目的实施中,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市场调查技能和方法。为此,我们将《茶叶市场调查》课程的实践环节具体分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模块设计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两大部分。

调查方案设计技能模块、抽取样本技能模块、问卷设计技能模块、调研方法技能模块、数据处理技能模块、调研报告技能模块

选修课:20学时,采用单项训练法

必修课:40学时,采用综合实训法

教学过程设计

组建团队、确定项目、开题汇报、项目实施、项目整理、总结报告

(1)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模块设计

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这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中可细分为若干个子环节,也就是技能模块。其设计思路为:根据福建省茶叶市场的现状,基于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知识、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完成职业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项目为依据开发相应的技能模块。

就企业营销调查活动过程来看,一般可将市场调查活动的工作过程分为六项技能模块:调查方案设计技能模块、抽取样本技能模块、问卷设计技能模块、调研方法技能模块、数据处理技能模块、调研报告技能模块。此外,根据需要,有时可补充市场调查预测模块。具体模块的基本知识在理论部分详细介绍,在实践环节则结合具体项目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

(2)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上述工作过程分解的基础上,针对茶叶市场调查工作过程的六大技能模块,可以根据课程的学时和性质要求,采用相应的单项训练法或综合实训法进行实践教学。单项训练法,是将六个模块作为六个子项目,结合一个具体的项目,随着各章节教学的进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法适合于课时较少,课程为选修性质的教学安排,学时可以分配20学时。综合实训是一种“单独设置”的实训方式,一般集中安排1~2周,其设计原则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按照“讲做结合、以做为主,分块推进、逐步合成”的做法,采取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模块化与综合化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操作相结合。这种方法适合于课时较多,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安排,学时上可分配40学时。

具体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以下环节进行:

首先,组建团队。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应先给学生介绍课程的总体安排和基本情况,并要求学生分组组建市场调研团队。可根据班级情况,每5~8人自由组合成一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推举队长,确定队名及团队口号,并结合项目进展分配每个团队成员任务。

其次,确定项目。调研项目来源于实际问题,一是接受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调查项目;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选的热点问题调查项目。具体而言,由于福建省在茶产业方面的特殊地位,大大小小的茶叶基地、茶叶加工厂、茶叶贸易公司、茶叶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星罗棋布,酒馆茶楼、茶叶店分布广泛,茶叶消费市场成熟,这些独特的环境因素,为茶叶市场调查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源。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联系校外相关的茶叶企业或接受委托,对特定的茶叶市场调查项目展开调查,也可根据教师给定的茶叶市场及茶产业相关的热点问题自选题目进行调查。

再次,开题汇报。在具体的项目选定后,教师根据课程安排,讲授茶叶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并要求学生针对其选定的具体项目进行方案设计,包括抽样设计、调查内容设计、调查方法设计、问卷设计等方面,之后应安排一次课程进行项目设计的开题汇报,交流展示各自的设计成果,教师对此进行点评总结,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打分考核。

第四,项目实施。调研项目的实施环节在校外进行,根据课程的性质,若是选修性质的课程,可安排学生自行组织,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若是必修的性质,则可安排集中实训,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分阶段展开具体的项目调研,并对调研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第五,项目整理。该步骤涉及具体调研问卷的回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内容。教师应密切跟踪学生项目开展情况,做好指导、督促工作,对项目实施后的问卷回收及数据处理分析及时进行指导。

第六,总结报告。在调查项目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分别以口头汇报和书面报告的形式对项目进行总结。的口头汇报主要要求学生以PPT的形式将调查的主要结果、遇到的主要问题、主要的结论及建议等内容进行总结;书面报告则按照调查报告的格式要求进行撰写。

至此,伴随着教学进程,学生协作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调研任务,实现了《茶叶市场调查》课程培养茶叶市场调研素质与能力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与组织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6).

[2]刘玉.浅谈《茶事服务与技能》课程的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4).

[3]徐薇.国际商务(茶叶贸易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时代经贸,2010(10).

[4]杨江帆,管曦.关于茶叶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探讨——兼论茶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茶叶,2005(6).

第2篇

关键词:连云港;云雾茶;知名度;美誉度;产业形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2002 

云雾茶是连云港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江苏四大名茶之一。云雾茶产业形象的建设对连云港云雾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云雾茶产业形象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作用,以提升云雾茶产业形象的建设。 

1 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现状 

一个产业的良好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业形象。云雾茶产业作为连云港市的一个地方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在产业形象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从知名度、美誉度以及产业形象的塑造方式几个方面对云雾茶产业形象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1 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的知名度 

知名度对一个地方某个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虽然知名度不像产品那样会给整个行业带来直接的利润,但它却是产业生存发展潜在的财富,会间接地促进产业的发展,给产业的发展带来许多好处。知名度是评价产业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褒义的知名度是与良好的产业形象是相联系的,而贬义知名度则反映了低劣的产业形象。因此,任何一个产业都要把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从而树立良好形象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连云港云雾茶历史悠久,宋代就开始存在,至今约有一千多年。连云港云雾茶的主产区是连云港市新浦区南云台林场、花果山乡、云台乡以及花果山风景区。连云港云雾茶一直以来发展断断续续,不温不火。 

经对连云港地区和外地游客的问卷调查,连云港云雾茶的知名度偏低,2015年为9.02%,连云港消费者了解云雾茶的主要途径是报纸和朋友介绍,而外地的游客了解云雾茶的途径是到连云港花果山旅游而知晓的。 

1.2 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的美誉度 

品牌美誉度是品牌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表达出了市场中人们对某一品牌的好感和信任程度。美誉度是好感,信任度感,在有不错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况下,要做有效的新闻传播,用新闻来影响用户,日积月累会形成品牌的形象力和美誉度。美誉度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现代产业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美誉度表现了公众对这个产业的好评,这在无形中会形成顾客忠诚,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确定连云港云雾茶知名度的基础上,经对连云港地区和外地游客中认识连云港云雾茶的大众进行美誉度的调查,连云港云雾茶的美誉度较低,2015年为30%。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连云港云雾茶的包装、策划和推广做得不太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连云港云雾茶的美誉度并不高。 

1.3 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的塑造方式 

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是在日积月累的宣传和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形成的。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塑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对大众的宣传,通过广告宣传以及报纸媒体的宣传,让大众知道并且了解到连云港云雾茶,并且对这个产业形成新的积极的印象;其次,连云港云雾茶产业通过其自身多年来的努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连云港云雾茶产业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2 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连云港云雾茶目前在产业形象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概括起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突出。 

2.1 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建设主体不明确 

连云港云雾茶企业较多,企业之间规模实力悬殊较大,产业形象的建设单单靠个别企业是很难实现的。大部分的连云港云雾茶企业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很少能考虑到整个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发挥其作用,从宏观上推进连云港云雾茶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连云港茶叶协会也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建设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方面,缺乏主动性,相应的工作开展得较少。 

2.2 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宣传主题不清晰 

由于连云港云雾茶企业较多,从而使得云雾茶品牌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企业品牌在进行宣传的时候,都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比较杂乱。如连云港茶林实业公司的宣传主要是按照“大做花、果、猴、石、洞文章,重点突出花果山特色”的花果山云雾茶,而新浦区孔雀湖茶场则宣传的是云台山云雾茶。 

2.3 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建设宣传投放力度不足 

经实地调研连云港云雾茶企业,发现连云港云雾茶企业的宣传投放力度普遍不足。连云港云雾茶的宣传一般都在市区,很少能到达连云港市的其它地区,也没有在连云港市周边及其它地方进行宣传。连云港云雾茶宣传投放力度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宣传投放深度较浅,基本没有到达终端消费者。比如连云港茶林实业公司每年的宣传费用只占销售总费用的5%。 

2.4 连云港云雾茶宣传方式单一 

连云港云雾茶的宣传一般都是在连云港本地的苍梧晚报等传播区域很窄的报纸上进行的宣传,电视广告也没有投放。连云港云雾茶另外的一个宣传途径就是一些茶文化交流会、茶叶展销会、江苏省“陆羽杯”以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这些宣传只是在较小的范围内有影响,传播信息范围小,很少能够让更广范围内的消费者知晓。 

3 提升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的对策 

为进一步促进连云港云雾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其在茶叶产业市场上的影响力,针对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政府和连云港茶叶协会积极发挥指导作用 

3.1.1 政府从宏观上指导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的建设发展 

政府应该成立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市云雾茶产业发展实行宏观指导,对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实行行政推动、龙头带动、示范促动、外力拉动、部门联动等多种办法全力推进茶叶产业建设,把茶叶产业纳入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部署,季度有督查,年终有检查,严格实行专项考核,同时做好日常工作和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年度计划的实施、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 

政府可以考虑牵头协商,在给原注册人适当补偿的基础上,统一使用“花果山”品牌,争取把连云港的历史文化、产地标识和主打产品统一起来,并对该品牌进行大力宣传,以提升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 

政府在宣传连云港的旅游文化的同时,可以将连云港云雾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连云港旅游市场加大对外宣传,在海滨浴场、花果山风景区等旅游集聚区,建立云雾茶销售、宣传、茶艺表演等专门区域,向游客宣传,提出“洗海浴、登名山、尝海鲜、品名茶、泡温泉”的旅游新思路,提升连云港云雾茶的知名度,同时提升连云港云雾茶的产业形象。 

3.1.2 茶叶协会积极发挥作用 

茶叶协会作为茶产业的另一个宣传主体,应积极承担责任。在生产环节,应督促连云港云雾茶企业抓好茶叶降低农药残留工作;在销售环节,茶叶协会可以组建茶叶质检中心,加强茶叶食品安全的监测监督,确保连云港云雾茶茶叶卫生质量,提升连云港云雾茶的市场竞争力和提升连云港云雾茶的产业形象。 

3.2 制定统一的宣传主题 

茶叶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连云港市云雾茶品牌较多,每个品牌的宣传主题都不一样,这就不可能集中力量打造出一流的云雾茶品牌。建议由政府牵头协商,制定一个统一的宣传主题,并积极进行宣传。明确了连云港云雾茶的宣传主题,有利于消费者对连云港云雾茶形成统一的认识,对提升连云港云雾茶的整体形象有积极作用。 

3.3 加强连云港云雾茶宣传投放的深度 

连云港云雾茶产业的宣传应该立足于连云港市区,辐射墟沟、东海县和灌南县等县级城市甚至是乡镇。只有足够的宣传深度,才能让消费者了解连云港云雾茶,提升连云港云雾茶的知名度。 

政府在加强连云港云雾茶宣传投放的深度方面可以利用连云港日报进行宣传,也可以积极动员县级和乡镇政府进行宣传。 

3.4 多渠道宣传连云港云雾茶 

3.4.1 加强传统的宣传渠道建设 

传统的宣传渠道有电视广告、报纸广告、路牌广告等。政府应加强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的传统宣传渠道建设,尤其是在连云港地区,可以在苍梧晚报,连云港日报和连云港电视台上进行连云港云雾茶的宣传。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连云港地区的路牌上进行连云港云雾茶广告宣传。 

3.4.2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茶叶展销会 

政府带动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发展,应充分利用各种茶叶展销会、名特优茶评比会等机会,多种形式加大连云港云雾茶宣传力度。积极将连云港云雾茶向外推广,让更多地区的人认识了解连云港云雾茶。 

3.4.3 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宣传 

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宣传已不能够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网络宣传相对于传统宣传方式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网络宣传是网络推广的一种形式,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活动。所以政府应积极指导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充分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络宣传连云港云雾茶。在进行网络宣传的时候应当注意到网络宣传与传统宣传的不同,必须要时时维护、更新,而且做网络宣传必须保证目标群体能够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到。 

政府可以集中连云港云雾茶企业,在政府的带领下,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创建连云港云雾茶专门网站,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茶叶宣传和营销中的作用,用虚拟市场拉动实体市场。 

4 结论 

云雾茶作为连云港市地方特色产业,其健康发展对地方经济有突出的贡献。云雾茶产业的良好产业形象的塑造,是该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针对其目前在产业形象塑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光靠该产业的微观企业的力量是不可能予以彻底解决的。笔者认为,连云港市政府应该站在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主动牵头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有计划地开展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建设工作,这才是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形象建设所面临问题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品牌美誉度现代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EB/OL].http://chyxx.com/qiye/06/254356.html. 

[2]范静.连云港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84. 

[3]郑淼松.连云港市云雾茶产业发展的探索[J].吉林农业,2010,(7):7. 

[4]王定胜.连云港市云雾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2009,(4):57. 

第3篇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纪磊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软件41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在家乡松阳县,通过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当地农村现状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状况。本文就农业产业化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关键字: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紧缺;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增收;新兴乡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XX年温暖的春风已经悄然吹过我们的脸庞,过去的XX年,党和国家继续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推进了农村经济、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全社会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乘此东风,寒假期间我针对家乡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做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走访农户、乡镇政府,了解了农村农民的收入、支出结构以及农村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等的状况。通过调查走访,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就发现的一些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访问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最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得出了本报告。

一 总况

家乡松阳县位于浙江省南部,是闽浙山地绵绵群山中一颗未经雕饰的天然宝玉,拥有浙南最大的山间盆地——松古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松阳18XX年来经济殷实、民风淳朴、社会安宁的社会环境。宋代状元沈晦更有“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顾”的衷心赞叹。然而正是这种小农经济的封闭思想,让我县在全省上下卧薪尝胆、背水一战大力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最早的主体——中小民营企业的改革发展大潮中错失了不少机会,比起周围的发达地区,我们落后了许多。在全省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XX年,我县的人均GDP却只有全省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占全县人口87.5%的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XX年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60元,而我县却只有3209元。

我县农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样本:平原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乡镇附近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山区村——贫困中的。

根据政府部门的统计报告以及实际调查了解,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茶叶、食用菌、水果和蔬菜已经成为四个上亿元产值的全县农业主导产业。近几年来茶叶生产的发展尤为迅速,XX年产值达1.45亿。而新建成的浙南茶叶市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种植茶叶则成了平原乡如下面要提到的新兴乡广大农民增收的一个特色产业。

而在中心城镇附近,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出售所得早已不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少农民也赶着浙江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大潮,许多农民转为从事工商等产业,有的甚至开始回过头来投资农业,致力于搞农业产业化,如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他们的收入主要是源于经营性收入、创业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

此外,县内也有一些山区乡镇,其耕地面积少而且土地贫瘠,缺少合适的经济作物,本身工业又不发达,无法满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于是外出务工就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象溪镇就是这样的典型。全乡耕地面积6172亩,而劳动力就有8855人之多,人均耕地只有0.7亩。全乡共有2396人外出打工,有的村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输出。

二 现状及问题

在实地调查走访的一些农户中,有几位的情况较为典型(调查记录见附)。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思考,发现了一些共同性的问题:

1. 农民对于增收状况普遍不乐观,增收的偶然性、风险性过大。

茶农们由于土地有限,无法扩大规模,增收渠道较窄,而且由于产业规模较小,过度依赖市场,而市场价格的涨跌将对其有致命影响。

而从事二、三产业以及外出务工的农民也由于资金、市场、政策环境等对于增收前景抱谨慎态度。

2. 教育投资成为一般农民家庭的最大支出。

我县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已于XX开始全部免除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以及其他大部分的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我县将从XX年起逐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制度。过去,按一般的农民家庭来算,大部分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倘若是上小学或者初中,依赖家里的省吃俭用尚能基本维持,到了高中阶段则不然,在农村地区,一个高中生每年的学费和日常花费需要6000元(调查所得数据)左右。一般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能承担的最多只能是一个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并且倍感拮据;倘若孩子上了大学,便有很多家庭能经不起(在城市人看来并不算什么的)重负,

3. 因病返贫的情况较为普遍,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待加强。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县已经实施一年,一般要求在县乡级以上医院就医方可凭有效证件报销一定数额以上部分金额的一定比例。对于多数农民来说,一般小病就是靠土方或者买些常用药,舍不得上医院。医疗保险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而真正去医院的农民,一般花费一两千的,按照规定只能得到一两百的保险金,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我县财政力量有限,一是保障力度较小,二是以钱定人,农村低保应保未保率高达50%,值得政府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4.农村信用社金融信贷事业发展滞后。

调查中,70%(调查所得数据)以上的农民认为“去银行信用社借款”麻烦或很麻烦。事实上,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普通商业银行考虑到向农民贷款数额小、难以集中、偿还困难等因素为避免风险根本不向农民个人发放贷款,基本上是“只收存款,不放贷款”的状况,而传统的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体制落后,没有有效的针对农民的贷款机制,对农民来说也是“贷款难”,虽然近两年国家针对这种状况进行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看来收效不大。在农民资金短缺的时候,大部分农民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或“其他门路自筹”。农民由于“借钱难”,家庭产业化经营发展不起来,致富之路随之变得曲折坎坷,这也日渐成为制约农村农民家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新兴乡茶叶产业化情况调查

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医疗及教育体系改革、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及我省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为目标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寒假时间有限,而且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的73.5%,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未来几年我县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因此我把对调查的深入了解的方向定为前面提到的我县第一类农村——平原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走访了我县茶叶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的典型——新兴乡,并访问了政府有关工作人员。

1.新兴乡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新兴乡经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筛选培育,形成了以茶叶为主的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已有茶叶基地一万多亩,产值0.4亿元,高效茶园亩产值超万元。全乡90%以上农户均从事茶叶产业,其中有10%左右的农户办起了茶叶加工企业,而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户更是遍地开花。该乡的茶青市场XX年交易量达6900吨,交易额4140万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之一。品牌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规模较大的企业普遍重视品牌建设,努力树立本企业品牌。而在这方面,政府也给予大力扶持,连续几年投入上百万打造品牌,松阳银猴系列绿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其系列标准经过多次修订后,已开始申报省地方农业标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XX年开始起步,运作还比较松散。通过茶叶产业的经营,该乡农民人均收入较之传统农业有很大提高,达4388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土地问题

全乡万亩茶叶基地中,除部分由企业主开发的农业基地外,绝大多数是由农户自主开发“一亩三分地”而连接而成的“百衲衣”。农户分散经营,既给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带来了巨大困难,也严重制约了科技推广和机械化生产,增加了劳动成本。如人工一项开支往往占一亩绿茶产值的四分之一,而机械采茶则可以提高功效4-5倍。而且分散经营使大多数农户一户独立完成产供销,无力影响市场供求和价格,导致产业的高风险。而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为“公司+农户”式运作,还未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经常出现价高时农户自行销售,价低时企业又不愿按协议价格收购的矛盾。这些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亟需解决的问题。

2)产业链问题

全乡目前的茶叶加工企业由于自身基地有限,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产供销、农工贸联结不紧密,导致本身无法扩大规模。其他手工作坊卫生条件差,管理松散,导致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甚至曾为松阳的茶叶品牌抹黑。由于规模的限制,使得该乡的茶叶加工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许多农户种植的茶叶均以鲜销为主,结果把加工环节的巨大利润送给了外地的茶叶加工产业。而且大多数加工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仅限于初级加工,缺乏精细加工和深度开发,没有自己的品牌,产业链难以延长。另外,本乡的贩销队伍量少质弱,农产品外销多数依赖外地客商。而这本身也是产业链延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吸收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还能解决土地紧缺农户分散经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品牌问题

打造品牌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品牌需要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销售,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的联手来打造。而我县目前虽有银猴系列品牌,有龙头市场,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实力都不到要求,又缺少一支强大的农民茶叶营销队伍,使得我们的品牌无法很好的统领全县的茶叶产业,形成群龙无首的局面。

三 对策建议

政府除了使用有限的财政力量加大对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为做好规划引导,为农业发展提供体制创新上的指导与规范,提高农业产业合作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户提供有效的信息,一方面鼓励农户转向二三产业以解决土地分散经营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投资本县第一产业或提供服务,以实现产业之间的联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劳动力转移以减少农村人口以解决土地不足问题这两大解决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结合起来。

比如可以组织专业培训,鼓励农户外出开办农产品专卖店,并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借助茶道文化、茶博会、农展会等开拓品牌,增强本县农产品的营销力量。政府还可以与企业携手,建立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生产、价格以及气象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市场要求安排经营生产。

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农户应尽量加入行业合作组织,通过借鉴周围地区如金华温州等地的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完善,以推进农业基地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和农业的合作化经营,以扩大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只有通过转化和加工才能使农产品增值,创造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而通过加工业以及后续的宣传销售等行业也能吸收一部分转移的劳动力,而这些行业的壮大又能增强我们的品牌实力,真正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的高效益。

农业产业化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科技兴农”、“生态农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比如可以借助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在全县茶叶产量总量扩大的同时进行茶叶产品的深度开发,利用生物科技提取茶叶中的特有成分,制成保健品、化妆品及其他相关产品。还应适时调整茶叶种植规划,实行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推广机械化采摘作业,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四总结

调查的意义在于过程!调查的第一天,父亲就对我说。

的确,农村的问题非常复杂,而我所了解的仅仅是一些皮毛,而调查的结果对于农村问题本身是毫无意义的,但调查的过程对于我,却是一种社会的历练,人生的展拓!

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其中9亿农民,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必然的,“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也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共同的努力。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促农业发展的环境中,虽然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五参考文献

XX年、XX年新兴乡农村经济年报

XX年、XX年象溪镇农村经济年报

第4篇

茶在中国不仅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一杯茶在手,既可闻香品味,察颜观色,又可在饮茶环境、茶具的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怡悦情性,品茶玩味,妙趣横生,既是一种物质的享受,也是丰富生活情趣让人身心舒泰的高尚娱乐。

康柏仕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台湾独资企业,总部设在台湾。公司集红茶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经营红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在国际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仍然以引导消费者潮流、降低客户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为己任,使经销商真正达到“用心做事”“轻松赚钱”的目的。

公司总部经过考察与研究,发现中国虽然是一个产茶大国,可是中国一直是以绿茶为主的消费市场。时展到今天,饮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锡兰红茶,来自斯里兰卡最浪漫的礼物,一定会用她自身的魔力带给每一位中国人全身心的享受。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种潮流和风尚。

2005年,康柏仕(中国)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落脚中国,2006年,正式邀请国内专业的策划公司西安袁小琼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为康柏仕红茶推广的总策划顾问。 茶叶市场调研

来自茶博会上的一组数据显示:国内消费的增长速度大于出口。国内茶叶消费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国内茶叶消费以绿茶为主,消费量逐年增加。乌龙茶等其他茶年度间有差异,增量不大,趋向于稳定。

第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满足自己对品位文化的追求。中国茶叶的消费逐年上升,名优茶的销量不端增加,这说明我国消费者对茶文化和茶品位的重视越来越高了。

第三,当前我国没有几个能行销全国、享誉世界、真正过硬的国际知名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茶叶出口大部分仍以散装原料茶为主,自有出口品牌、名牌少,竞争仍局限于以价格为主的低层次水平上。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茶业也是种类繁多,各种档次的产品琳琅满目,几乎充斥了整个茶叶消费市场。面对中国的茶叶市场锡兰红茶要想涉足,恐怕很难。从市场状况来分析,锡兰红茶似乎没有市场。我回味着红茶的美丽,心中有些不甘,这么好的产品,能给大家带来无限美的享受的产品怎么可能没有市场呢?就算没有市场我们也要给它挖出市场来,但是这个市场怎么挖呢? 锡兰红茶——高贵彰显价值

项目组通过对营销的重新认识后发现:市场营销的宗旨不是为了把产品推销出去,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尽管这两者的结果都一样,但是动机不同,推销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看问题,为企业的利益着想,市场营销是站在目标客户的立场上看问题,为客户创造独到的价值。只有让顾客看到并认可我们给他们带来的价值,产品才能顺利的被顾客认可、才能实现销售。不给认可的产品,销售是无从谈起的。那么锡兰红茶能给目标客户创造独到的价值吗?

锡兰红茶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一直是享誉世界的贵族茶品,1830年至今为英国王室及西方贵族上流社会专用饮茶。

红茶在英国深受皇家贵族的青睐。凯瑟琳公主在1662年嫁给英国查理二世,在宫中积极推行饮茶,逐渐受到女性的欢迎。饮茶便在英国渐渐风行起来。贵族们用完餐后必定喝一杯茶。自1830年起。锡兰红茶就成为英国贵族专用饮茶。锡兰红茶以其口味独特,回味甘甜深为英国贵族所喜爱。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在英国人的爱茶情节与中国人相似。许多英国人每天都要喝茶5杯以上。甚至在洗澡时都要沏上一杯香茶,在浴缸里享用。而其产地在世界上也颇具盛名。

锡兰红茶的产地——斯里兰卡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基地之一。其地理环境非常优越。有丰沛的地形雨,再加上热带直射的明亮阳光,及山野乡村气候成为茶生长的优越地理条件。肥沃的土壤、朝雾夜露的交替滋润,并使用100%有机农作物为天然调味,更使锡兰红茶丰富香郁的口感发挥致臻。

我们从锡兰红茶的特点和历史上来看,其历史渊源和背景赋予了红茶上流社会尊贵身份和文化。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红茶而已,它还带给我们了一种文化,英国的贵族文化,在崇尚高贵精神的今天它一定有其卖场!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传统茶制品的要求也在提高,求新求异的心理在主导市场需求,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茶叶单一饮用功能,而这种心理在特别是新兴富裕阶层尤为明显。洋茶代表一种高品位的优质生活而符合人们求新、求异、求高档的心理。这让项目组成员看到了希望。 划分市场 寻找目标群体

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即主流市场、次主流市场和非主流市场。然后把每个层次细分成若干子市场,我们在谈论市场这个概念时,就不再是谈论一个行业而是细分后的小市场。

主流市场的是那些量大面广的大路货,以较低的价格来满足温饱型消费者和小康初级阶段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但是少数小康高级阶段和富裕人士群体,他们常常会有“优、特、专”的需要,这就造就了次主流市场,更有极少数人有“极优、极特、极专”的特殊需要,也就是非主流市场。

锡兰红茶的产品定位以及其高价值带来的高价格显然不是主流市场所能接受的,所以我们把它的市场定位划在次主流市场和非主流市场比较合适一些。这些定位直接影响到红茶的设计和包装风格以及专卖店店面设计和地点的选择。

通过对这两个市场的消费群体考察发现商务人士、公务人员、精英群体、富裕(成功人士)阶层、和白领群体是这两大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而这两大群体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甚至较高的收入,比起大众消费群体他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更追求生活品质和情调,而且大部分都有饮茶习惯。向他们推荐红茶,他们愿意尝试去购买。

同时项目组从对中国十大城市居民茶叶消费调查中发现:茶叶仍然是中国人传统送礼必不可缺的首选;有深厚文化背景的名茶、稀有茶品是首选;包装精美的茶叶在终端销售中较为有利;有附加功能特别是保健、治疗功能的茶品是目前受欢迎的时尚消费主流市场。茶做为中国人节日送礼的产品,也是大有可为。同为中国人节日送礼的传统产品的另一品种,酒的营销已经达到市场营销的高度,尤其是洋酒更是攻占了高端的市场,营销技术发达,而洋茶营销尚属于空白地区。针对这一领域的开发,肯定会造就一个大的市场的。 挖掘连锁市场最后一桶金

带着对红茶自身优势和消费人群定位一些问题的考虑,项目组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市场调查,希望能在茶销售市场的调研中找寻一些答案。

调查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茶叶作为一个横跨东西方民族与国家的文化品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个特点是茶叶的品种与品类不断细分,以英国、日本为代表,他们凭借茶叶市场及各种细分产品的不断问世正在替代中国茶叶大国的地位,而且他们的产品已经开始相中国市场渗透,但他们细分的品种在中国都只是零星散落的销售,仅在高档的会所及酒店有,外面很难看到。国内传统茶叶则仍然是属于单一制品销售,总体来说洋茶在中国的销售尚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而另外一个特点是茶叶传统营销渠道被冲击与革新,各种专卖连锁、专柜大量涌现。目前茶市场营销市场上连锁化、专业化趋势日趋明显,如目前正在迅速扩张的天福茗茶、北京的老字号大三元茶庄连锁店面正在向全国发展,而融合了茶的文化、茶的艺术、茶具销售等因素在内的茶叶专卖店正成为茶叶销售的新兴模式。

考察市场发现:茶叶市场连锁销售现在虽然还没有成为销售市场上的明显气候,但在连锁经营如此成熟的市场机制下,全国茶叶零售持续了成百上千年的经营模式必将被改变,茶叶的连锁经营明显要成为一个销售趋势。抓住潮流就能走在潮流前面攫取潮流市场的第一桶金。况且在连锁销售机制这么成熟的市场下,各种各样的产品都以连锁为经营模式,茶制品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于其他产品了,茶产品的连锁经营有可能是连锁市场的最后一桶金,所以抢先占领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样板市场成功打造

在大家的市场调研讨论之后,决定锡兰红茶走专卖连锁的路线,并从陕西市场开始做起。西安是陕西的省会,也是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占领西安市场,必将能提高产品知名度,对锡兰红茶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一个组织,必须要有一套正规的规章制度,袁总带领大家制定了以《陕西营销中心管理手册》为核心的管理营销计划。按照计划,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要在陕西打造一个样板市场——建立第一个锡兰红茶专卖店。

首先是选址:通过对西安各个路段的调查,我们发现有这么几个地方供我们选择: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这几个路段处于市中心,人流量最大,商品的档次也较高,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这种消费水平适合红茶的价格定位。在经过逐一的排查,和门面租金等各个方面因素的调查,我们选定了东大街。锡兰红茶在大陆的第一个专卖店终于诞生了。锡兰红茶在中国市场的推广正式开始了。

开业伊始的促销和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项目组从各个方面对锡兰红茶进行了全面包装。 软文宣传

首先:报纸宣传,我们连续三个月以软文的形式宣传。宣传中从红茶的高贵、保健、送礼等各个功效连续展开,尤以突出红茶的高贵,打动西安是次主流和非主流市场的消费者。如《尊贵典雅 尽在锡兰红茶》、《失踪在皇宫里的红茶》、《彰显贵族品位中国》等轰炸非主流和次主流市场,宣传红茶给特定消费者带来的品位和生活附加价值。以《锡兰茶与胃》、《老公,胃不好,喝喝锡兰茶吧》《老婆,气色不好,喝喝锡兰茶吧》等感性文章宣传锡兰茶的保健效果,期在打动以保健功能为购买取向的茶保健消费者。以《年年送礼无新意,今年就选锡兰茶》《送烟、送酒,不如送锡兰红茶》等文章宣传红茶的送礼功能。 专卖店宣传

专卖店以以高贵的红为主色调,桌椅摆放整齐有序,销售人员衣着统一,上岗前都进行过专业的知识和销售技能训练,对中国的茶文化和锡兰红茶的专业知识都了解透彻,每个细节动作相当到位。为购买产品的顾客提供的包装袋,手提袋制作精美,公司的商标则大气的标示在上面。商店里面陈列的用作宣传的三折页和小单页页是制作精美,对产品和公司的形象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产品包装

锡兰茶的种类繁多,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每种产品的包装设计都以彰显锡兰茶品质高贵为主题。蔓缇风味茶六大系列:典藏皇家、水果花园、沙拉花园、蔓缇风味茶、蔓缇花草茶、午夜庭园。都以高贵为主色调,包装精致,设计风格多样,满足了不同消费层面及不同消费人群。产品推出不同价位的多种产品,满足消费者自用和送礼各种需求,同样满足不同消费程度的消费者的需求。 户外广告宣传

产品在报纸和店面宣传的同时,我们还为其制作了大量的户外广告宣传。红茶专卖店的建立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要做的不仅仅是专卖店的宣传,企业实力和形象宣传才是最主要的,那么户外广告刚好给了我们宣传的平台。我们挑选了几处,在重要交通要道上和繁华路段上的广告牌分别以华美和高贵的颜色搭配打出“来自南洋、品位中国”的品牌形象标语。在专卖店开业的同时,跟专卖店的宣传相得益彰,构筑了统一规范的企业形象。

另外,项目组还制定了圣诞、元旦、双休日、情人节的促销活动,由促销小姐身着统一形象服分别在民生商场等大型商场内有针对性的让顾客免费品尝锡兰红茶,并趁此机会向顾客介绍锡兰红茶。赠发宣传手册或赠品,并限量办理会员及贵宾卡。

第5篇

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对啤酒瓶有严格的质量规定,啤酒生产企业必须使用耐内压力达到12公斤、瓶底标注“B”字的专用啤酒瓶,外包装箱必须使用瓦楞纸箱、塑料周转箱或软塑整体包装,以防止“爆瓶”现象。分析啤酒瓶爆炸的主要原因就是,啤酒生产企业不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使用非“B”字啤酒瓶和捆扎方式包装啤酒。

因为啤酒是起泡的发酵酒,含有极丰富的二氧化碳,对瓶壁会产生巨大的压强。如果啤酒瓶不具备相应的抗内压力和抗冲击能力,再露天存放,会导致啤酒瓶的机械强度大大降低,再加上使用捆扎方式包装啤酒,碰撞的几率增多,灌装啤酒后很容易发生爆裂。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辨明瓶底是否标注“B”字。发现问题应及时反映。

卫生部:织纹螺含毒,不要吃

据悉,北京、四川等地近期发生了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卫生部在公告中提示消费者若误食织纹螺,出现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公众发现餐饮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及时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举报。市卫生局有关人士称,市民若发现有酒楼售卖织纹螺,可以向各区县卫生监督所举报;若对有毒螺类无法辨别,也可请当地卫生监督部门进行鉴定。今年4月,在北京,6名顾客因食用织纹螺中毒。6名因食用织纹螺中毒的患者都是成年人,其中包括一名孕妇,中毒后,6人的肝肾功能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经过治疗,6名患者已先后出院。

织纹螺,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由于目前没有治疗药物,中毒的死亡率很高,监管部门只能提醒广大消费者切莫误食织纹螺。

美国:肯德基的烹调油反式脂肪含量过高

美国一消费者权利组织肯德基连锁店,认为这家著名的快餐连锁店所使用的烹调油反式脂肪含量过高。诉状中说,肯德基应该使用反式脂肪含量较低的其他品种烹调油,或者采取提前警告措施,使消费者在购买肯德基产品时能够预知其中含有过多的反式脂肪。上海:3种茶叶“滴滴涕”含量超标

上海工商部门公布的最新抽查结果显示,市场上销售的3种茶叶“滴滴涕”含量超标,而这些茶叶的经销企业均为知名大型超市。据悉,上海工商部门共抽查了17家企业经销的42种茶叶。经检测,42种茶叶的总体抽查合格率为90%,“滴滴涕”含量超标、铅含量超标是造成部分茶叶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根据抽查结果,有3种茶叶的“滴滴涕”含量起标。其中包括

上海世纪联华超市青浦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经销的、上海汪恰记茶叶公司生产的“LIANHUA”茉莉花茶(特级):

第6篇

1.启动茶树良种工程,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以正在建设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为核心,各区县相应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全面启动茶树良种工程。计划前3年全市新辟和改植换种3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其中2005年0.6万亩,2006年1万亩,2007年1.4万亩。对3亩以上连片每亩补助200元。鼓励龙头企业和茶农合作组织以及外商,通过反租倒包、土地流转等形式,建立连片基地100亩以上,每亩再奖60元。每个区县每年要求建立3-5个良种示范基地,市里每年重点抓好5个百亩以上连片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全市建立一批成规模、高标准、高效益的良种茶园示范基地。同时,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对25度以上零星茶园实行退茶还林,对低产低效茶园,通过改树、改土、改园、改管理方式的“四改”综合技术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提高茶园亩效益。

2.加快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基地建设和认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实行源头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全力推进“三茶”建设和认证,3年内,全市茶园基本实现无公害认证。鼓励企业和组织申报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认证。对获得有机茶、绿色食品茶认证的企业或组织,凡认证面积达到1**亩以上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5万元、1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际颁证的再增加0.5万元奖励。

3、建立一批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在全市范围内选择生态条件良好并获得有机、绿色认证的茶区,建立一批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各区县要认真抓好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生态示范茶园,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充分体现生态资源和品质资源优势。市里每年重点扶持一批,并对外推介,以基地招商、以生态引资。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对外招商引资

4.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对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名优茶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出口茶年销售额达1**万元以上;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标或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获得ISO认证、HACCP认证、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其中之一;银行资信度达AA级以上;有自己的基地,每年带动茶农1**户以上的茶叶企业,市、区县给予重点扶持:⑴优先征地用地,优先进入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申请省级龙头企业。⑵优先申请产业化项目,优先申请技改项目,对重点茶叶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市县(区)两级各给予50%的贷款贴息。⑶对企业当年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较上年增长15%以上部分,由同级财政按其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⑷评选年度“**市十大突出贡献茶叶企业”,由市政府颁发奖牌和证书(评选办法另行制定)。

5.积极推进茶叶企业清洁化改造。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要求,对全市茶叶加工企业分阶段、分步骤全面整改,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茶叶QS认证要求,积极实施《茶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推广成套名优茶机械,推广清洁化能源、机械,改善加工环境,每年在全市建立一批新型清洁化生产示范厂,对达到标准并验收合格的企业,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奖励并予授牌。

6.加快园区建设。进一步扩大休宁出口茶加工园区规模,加快**中国茶博园的建设步伐。各区县要结合各自特色,建立绿色食品茶加工园区,**毛峰加工展示园区,旅游茶文化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对进入园区企业实行代办制、绿卡制,开展一站式的全程服务,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聚集效应,为茶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7.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将茶产业作为**市招商引资重点,市区县集中力量高质量编制一批茶产业项目,建立茶叶招商项目库。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入茶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和外商租赁,承包开发生态茶叶基地。鼓励本地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嫁接联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外来企业的资金、品牌、网络优势,做大做强**茶产业。要优先支持投资茶叶深加工的企业,提高茶叶产品科技含量,开发超微茶粉、茶饮料、茶多酚、茶食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改变我市茶叶产品单

一、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提高茶业综合经济效益。

三、打造名茶精品,实施品牌战略

8.实施名茶精品工程。启动**毛峰、太平猴魁、老竹大方、新安源银毫、祁门红茶、**绿牡丹系列造型茶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精品名茶打造工程。完善工艺,推广机制,统一规格,提升品质。进一步提高高档精品名茶比重,开发高端化产品,逐步实现名优茶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市里每年组织“精品名茶”评比表彰,对获奖产品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及展销会上宣传推介。对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由政府奖励2万元;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奖励10万元。

9.加快**茶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组织专家制定和完善现有各类茶叶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实施,统一印制“**茶叶标准”手册,举办培训班,制作茶叶标准化生产光碟,指导茶农和企业按标准生产加工,各地要抓点示范,逐步推广,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批茶叶标准示范基地和示范茶厂,市里统一挂牌。

10.建立品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茶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毛峰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作用,制定**茶叶品牌管理制度,以市茶产业协会为主体,抓紧申请**毛峰等茶的地理标志保护,注册证明商标,鼓励更多企业申报使用地理标识,对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企业,由市农委和市工商局共同颁证管理,建立**毛峰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园、示范村和示范厂、示范店。制定**毛峰茶品牌市场管理办法,加强**茶叶品牌市场管理,由市茶产业发展领导组办公室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市茶叶协会,共同抓好茶叶品牌市场运行监督管理。每年开展定期、不定期联合市场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行为,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处。同时,组织到**毛峰主销区督查,并将检查结果通过当地机构和媒体公布,进一步规范**毛峰质量标准,净化**毛峰茶销售市场,提高**毛峰茶的市场信誉。

11.加大**毛峰茶公用品牌的宣传和推介。(1)启动**毛峰振兴和形象塑造工程。在全市各交通要道及旅游景点竖立广告牌,由市里统一规划,区县组织实施。(2)政府牵头,部门承办,企业参与,财政补贴。采取不同形式每年组团在上海、北京、山东等**茶主销区进行宣传推介。(3)不定期举办**茶业研讨会、品茶会,同时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茶叶展示展销交易会,提高**品牌茶的知名度。

四、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构建营销网络

12.实施外销市场拓展工程。全面实施“祁红振兴”、“屯绿输出”计划,尽快申报祁红、屯绿原产地证明商标,加大屯绿、祁红自营出口比重。改革传统加工工艺,大力发展烘炒结合型绿茶,加快祁红产品结构调整,迎合市场需求,扩大出口茶小包装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加大特种名优茶的出口比重,提升**出口茶价格。鼓励出口企业通过在茶叶主销国设立直销点和派驻外销员、委托国内外商等多种形式,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在巩固摩洛哥、乌兹别克、日本、马里、英国等国市场的同时,加大欧美、中东和东南亚市场开发力度,拓展市场销售空间。对在主销国设立直销点和派驻外销员的企业或组织,分别给予1万元和0.5万元的奖励。对在国外注册商标的企业奖1万元。

13.加快内销市场网络构建。巩固和完善现有的区县茶叶市场,没有市场的区县要抓紧建立。市里重点培育**茶城和祁门金东市场。鼓励企业和经营大户,到大中城市建立经营网点,开设专卖店,进入超市大卖场。加强与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经营**茶叶商号的联系,充分发挥茶叶商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茶叶信息网和**农网的作用,大力推广网上宣传推介,开展网上销售,努力构建**茶叶营销网络。每年评选“**市十佳茶叶经纪人”和“**市十佳茶叶销售窗口”,对当选者由市政府授牌表彰(评选办法另行制定)。

14.开发茶文化旅游市场。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茶文化旅游,挖掘整理**茶的典故、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茶诗、茶词、茶文、茶歌,纳入到各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中,使旅游从业人员都成为**茶的宣传员。加强茶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协调,将各种茶旅游项目精心设计到风光旅游线路中去,在生态环境好、交通便利和旅游沿线上建立生态茶旅游区,开发集采茶、做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艺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大力开发茶叶旅游商品和特色包装,扩大旅游茶销量。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系

15.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茶产业发展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茶产业规划的组织实施。各区县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区县的茶产业发展工作。市政府每年组织一次评比,对茶产业发展先进区县给予表彰。

16.开展茶产业资源普查。在全市范围内,对茶园、茶厂(场)、茶农、经营户、经纪人、茶楼、茶馆、茶叶包装厂和茶叶市场以及在外茶叶窗口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通过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茶产业资源档案。

17.建立健全茶叶检验检测体系。整合现有的茶叶检验检测资源,充实技术力量,完善仪器设备和检验手段,成立**市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各区、县相应成立检测网点,定期检验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茶叶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营销售网点进行监控和抽检,确保我市茶叶的质量卫生安全。

18.建立健全茶行业服务体系。成立**市茶叶行业协会,并根据发展需要设立若干分会,各区县要成立相应协会。鼓励乡、村成立茶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和经营大户组建茶叶经济合作社、构筑茶叶种植户、加工企业、销售企业之间横向联合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协会联系政府、企业和茶农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对市场、企业、茶农和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服务。稳定和加强各级茶叶技术推广队伍,重视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茶叶新技术推广应用。

19.加强茶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以科技为先导,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和部门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现场教学、编印资料、推荐进修等多渠道、多手段的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产业专业人才。同时,建立茶产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科技水平。

第7篇

[关键词]云南普洱茶;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制约因素;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04-05

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平台,以具有商务活动能力的社会实体间的交易活动为主体,以电子支付与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以电子商务法律、政策、技术与标准为保障的网络贸易形式。相比传统商业,表现为交易环境虚拟化,支付电子化,交易过程透明化,交易时空广、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电子商务消除了空间屏障,降低了交易成本,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将传统的推式消费转变成以消费者为参与主体的拉式消费,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高了成交率和交易量。互联网电子商务出现于1997年以后,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表现出强劲势头,市场前景广阔,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据CNNIN数据显示,2011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513亿,网购用户达到194亿,网购率为378%,即每三个网民中就有一人网上购物。“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交易总额增长近25倍,2010年成交额达45亿元。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18万亿,全民网购的时代将正式到来。

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为我国茶叶贸易提供了无限商机。据买买茶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前8~10位的B2C平台上茶叶品类占据着3%的市场份额,每年能够创造50亿元的销售额,2011年单淘宝就创造了20亿元交易额;据预测到2013年,我国茶叶电子商务将占行业规模总量的8%,网上茶叶交易额将达到80亿元。普洱茶作为我国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巨大的网络市场,也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将失去宝贵的市场资源。因此,研究普洱茶电子商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关系到600万茶农与1100万涉茶人口的生计,发展普洱茶产业有利于云南茶叶结构调整和增加茶农收入。普洱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储放性、保健性,电子商务具有广域性、及时性、交互性,两者结合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方便信息获取、缩短交易时间、提高普洱茶流通速度。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帮助普洱茶产业建立起更加畅通的市场渠道,将普洱茶的信息以最便捷低廉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将潜在消费者转变为购买者,增强普洱茶市场消化能力,从而促进普洱茶生产与产业发展。因此,发展普洱茶电子商务是时代的选择。然而云南普洱茶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限制,本文就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1 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 普洱茶产业概况

茶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全省涉茶人口1100多万,农业人口600多万。由云南省农业厅统计数据,2012年,全省茶叶面积580万亩,总产量2735万吨,成品茶1703万吨,较2011年分别增加286万吨和336万吨,精制率大大提升。茶叶综合总产值达22329亿元,比2011年增长6890亿元,较历史最高水平增长2239亿元,创历史新高。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纯收入924元,较上年人均增加235元。2012年,普洱茶产量为813吨,比2011年增加257万吨,占到云南省成品茶总量的4774%,为云南所产茶类之首。在云南的五千多家茶企中,八成以上都有普洱茶生产,其中重点龙头企业30家,年产量上千吨的有31家,产值上千万的有99家。

同时,普洱茶消费区也正在逐步扩散,已由东南沿海扩展到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由目前形势预测,未来普洱茶消费人群将持续增加,全国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市场前景较好。

12 普洱茶市场现状

云南的茶叶市场主要集中在昆明,另外在产茶地州也有零星分布,但其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还不具有规模性,因此我们以昆明代表性的茶叶市场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一百多家门店及部分普洱茶企的走访调查发现,普洱茶市场还处在不规范时期,市场监管缺乏、营销手段落后、销售网络不健全、渠道不畅等问题严重。我们以销售渠道作重点分析,目前普洱茶销售渠道中传统批发、经销、门店及关系营销仍占主体;另外以连锁专卖店形式入驻终端市场表现为势头强劲,市场较好;其次网络营销效果也初见端倪,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商场超市也占到一小部分,还有极小部分则以会所、订制茶等其他形式售出。由此可见,普洱茶营销仍以传统渠道为主,但多元化渠道正在逐步形成,连锁专场渠道初见成效,网络渠道已现雏形,并表现出一种良好发展态势(见图1)。

13 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通过近几年的茶叶市场观察,普洱茶经历了2007年的低谷与近期的复苏,其电子商务也从萌芽、发展,到现在的粗具规模。2007年,是普洱茶市场由盛转衰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一年。经过几年的积累,普洱茶电子商务已取得一定成效,2011年普洱茶销售已位居淘宝网茶叶榜首(除花草茶外),成为淘友们最喜爱的茶类。同时,云南省主要的普洱茶企业都已经开始了电子商务运营,最初通过网络发家的商户“书呆子普洱”、“才者茶业”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目前都已成立了实体公司,生产和专营自己的品牌茶叶。2008年网上成立的专业普洱茶超市“51普洱”也是持续赢利,发展势头强劲。另一项显著成果是,由云南省商务厅、茶叶办公室和普洱茶协会共同支持建设的云南省茶叶交易平台——云茶报价网(现更名为云茶网)在2011年正式成立,倡导“茶叶批发市场+实体店+网店”的新型营销模式,标志着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基地初步建成。由此可见,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已具备雏形,并表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未来其必将发展成一种主流商务。

2 制约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虽已初具雏形,但与其他省份和其他行业仍有差距,在发展中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普洱茶电子商务更深层次的发展。自2007年以来,通过对普洱茶行业多年的观察与数据收集,结合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见图2)。

21 普洱茶从业人员电子商务知识匮乏,专业人才缺乏

通过对昆明茶叶市场上102家有普洱茶销售的商户和企业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开展电子商务的有69家,占到67%,9家预计开展,占到9%,24家暂无打算,占到24%。可见开展普洱茶电子商务已成为多数商家的共识。

调查发现,没有打算开展电子商务的商家,主要是因为不了解电子商务,缺乏专业人才,其次是认为自身实力还不具备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另外则是对网络的不信任和担忧线上对线下经销商利润的冲突。对于正在打算开展的商家,缺乏电子商务知识和专业人才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已经开展的商家中,建设有独立网站的占44%,自建的网站中主要是信息和产品展示,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很少起到在线交易的作用。通过对这些网站的访问,我们发现这些网站普遍表现为网页制作不精致,网站级别低,内容更新慢,访问量小,显然缺乏专人管理与推广。同时,在这些开展电子商务的商户中,有82%加入了第三方交易平台,但线上销售额不到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线下销售仍占主体,电子商务促销作用还不明显。通过对这些商家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半数以上的商家都表示出自身电子商务知识的不够用,身边又缺少合适的人才。由此可见,商家电子商务知识的匮乏,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因素,故而电子商务对中小普洱茶企生产水平、管理效率和业务的提升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电子商务市场不规范,立法存在漏洞

电子商务交易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实现的,要完成这些交易,必须要有保障体系对整个交易活动进行监测管理,增强交易的安全性,带给商家与消费者安全,使更多的人信赖并参与电子商务,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繁荣。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环境还不够成熟,进驻网络的商家还没有严格的工商审批与入网资格审核,有关部门对商家的档案记录不全,对网络促销方式还没有详细的法律规定,网络商家间不正当竞争常有报道,网络泄密案、网络欺诈及犯罪、网络投诉案不断增加。消费者对网络商家信誉度也表现出怀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20%~30%的茶商因对电子商务环境的担忧而放慢了进入电子商务的脚步,已开展网上业务的商家也急切期待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的立法规范。大部分消费者则因不信赖网络商家和产品以及退货难、投诉渠道不通等问题暂时放弃了网上购茶的选择,这与第一茶叶网做的“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我国网民对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国内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严重缺失,还不足以规范网络市场和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立法也在不断加强,《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相继出台,但是相比高速发展的网络经济和网民的高期望值,立法仍显滞后。

23 社会宣传不够,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和普洱茶知识认识不足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交易模式,不仅部分商家未完全接受,消费者也未完全了解和认可。多数消费者因缺乏电子商务知识,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存在选择盲目性,易听他人意见或者查看他人评论,然而网络评论并非全是网民的真实想法,有些存在不实或夸张之嫌,这就困扰了消费者的选择。经过前几年的热炒,普洱茶已响彻大江南北,但真正了解的人却甚少。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85%的人表现出对普洱茶不太了解,44%的人因保健功效选择普洱茶,48%的人在选择时偏重于口感,仅20%的人选择时考虑品牌。从全国来看(见图3),省外人士对普洱茶普遍认识不足,如华南区认定的普洱茶多为熟茶,红浓的茶汤;华北、东北地区则多认可生茶,缺乏对熟茶的了解;对于普洱茶功效的认识也是笼统的概念,对生、熟两者的区别和功效差异知之甚少;能说出普洱茶品牌的人更是廖廖无几。加之目前普洱茶生产企业众多,知名品牌尚少且品牌效应在网络消费者中的影响力不足,市场产品宣传雷同但价格悬殊,故消费者在网上选择普洱茶时,常常心生疑惑,犹豫不决。

24 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网络信用体系缺乏

信息安全也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障碍。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CNNIC)显示,仅2010年上半年,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有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892%的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担心访问到假冒网站。对于网上支付,安全隐患也很突出,目前国内网上支付协议采用国际通用的SSL和SET协议,本身存在着诸多缺点,难以保证网上支付安全;各银行所推出的电子交易证书,互不相连,缺乏统一认证标准,进一步加大网上支付管理难度,频发网银被盗刷事件。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需经过信息登记、信息沟通、电子签约,涉及许多商业秘密和公众隐私,天涯、新浪、网易、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和多家银行相继暴出“泄密门”,使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显,难以提升民众的网络安全感。

信息安全隐患除技术缺陷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网络信用体系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还未建成,参与经济交易的社会各方主体的信用数据严重缺乏,电子商务参与者的身份难以确认,加大了对交易选择的困惑。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与信用危机制约着我国网络向商务交易深层次应用的发展,制约着网上交易,更制约着普洱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25 物流配送能力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现代物流产业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是电子商务中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最终体现。商品能否最快且完好无损地到达消费者手中,是消费者对交易满意度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物流则是这个因素的决定者。云南省物流产业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制约,起步相对较晚,本土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信息化较弱、系统功能不强,同时在流通加工、库存管理、成本控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增值配套服务显得不足。

在普洱茶电子商务中,绝大部分商家使用的第三方物流。在调查中,部分茶商谈到现在的物流存在配送能力跟不上的问题,尤其在节假日高峰期表现得更明显;平时也存在物流质量的问题,如茶叶发货和到货不及时,到货包装损坏等情况;物流成本随油价及人力成本上涨而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选择范围不够宽,尤其是2012年云南省多家物流企业因违规操作被整顿致使选择范围变得更窄。同时,在我们调查的一百多位消费者中,近20%的消费者表现出对网购物流质量的担心,抱怨到货不及时、茶叶运输途中有损坏、物流人员服务态度差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预测,未来物流将成为电子商务的终极战场。因此,物流运输能力不足、运输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低等将直接制约普洱茶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3 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电子商务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普及。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云南省普洱茶产业要做好电子商务,就必须抓住“十二五”机遇,加强普洱茶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普洱茶电子商务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加强茶叶从业人员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 针对目前众多普洱茶商电子商务知识匮乏的现状,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应加强对云南省普洱茶从业人员的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可在内部增设电子商务咨询顾问室,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并以培训班形式对茶商电子商务技能进行强化训练,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申请,派技术指导员深入企业进行指导培训,切实解决企业商家遇到的技术难题。

另外,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茶叶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大,企业招人难问题,政府可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增设相关专业,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政策,在就业培训方面增设茶叶与电子商务培训项目,引导就业者学习相关知识并从事茶叶电子商务工作。还可通过政府和协会,建立起企业与高校的对接,以定制人才的模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即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结合高校自身条件,定向培养一批批具备电子商务技术与茶叶知识并兼具经济、贸易、管理等相关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然后由合作企业全部吸收这些人才,从而有效缓解人才缺乏的状况。

32 加强普洱茶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完善相应立法

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虽已现雏形,但仍处在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立法,规范市场操作。针对目前普洱茶电子商务市场混乱的现象,云南省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普洱茶的各项监管标准,规范普洱茶市场,根据云南省普洱茶电子商务市场的现状与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实施条例。可以通过成立云茶电子商务协会的形式来具体操作,严格监控云南茶叶电子商务市场,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行使不正当竞争的违规商家进行停业整顿、罚款、吊销执照等严肃处理。

国家应将市场准入、信用体系建设、网络道德、消费维权、案件管辖、网络不正当行为、秒杀等网络新兴行为纳入立法,并对电子合同、虚拟财产、网络隐私以及网络纠纷划责等进行正式界定,尽快建立一部完整且可操作的电子商务法规,并且严格执法,对违规者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国家还应建立相应的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与投诉部门,使得市场能在监管下有序交易,并保证交易各方投诉渠道畅通。国家、地方政府和协会多方对市场进行监督维护,共同呈现给消费者一个健康、安全的普洱茶电子商务市场。

33 增加对消费者电子商务与普洱茶知识的宣传,加强普洱茶品牌推广 调查中多数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与普洱茶知识不太了解。政府有责任加强对民众的网络知识普及与培训,增加网民的网络常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辨识能力,学会自我信息保护,有效挑选网络商品和进行安全支付等,提高网民素质以及网络安全的自我防御能力,减少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心理阻碍,提升网络购物热情,从侧面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云南省应加大普洱茶的对外宣传与推广力度,尤其应加强对外品牌推广,注重外省市场品牌培育和维护,重点宣传普洱茶保健功效,增加普洱茶冲泡技艺的讲解;同时还应加强对普洱茶地理商标的宣传,加大对普洱茶地理商标的使用推广力度,提升地理商标价值。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政府和协会应组织普洱茶企报团参加并统一宣传,加强普洱茶企的凝聚力,对外树立良好、清晰的普洱茶形象。企业方面,则应努力提高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口碑,加强自身的品牌培育与推广,使用“地理商标+企业商标”双重商标,提升品牌信誉度;学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品牌宣传与推广,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价值;学会融入网络,有效与网络媒体、网民互动,增强品牌市场渗透度,及时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点并根据顾客反馈对产品进行灵活调整,促进普洱茶供销两旺。

34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与信用体制建设

网络安全与诚信危机严重阻碍着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针对现状,各方应加强合作,从网络信息安全与信用体制建设两方面开展工作。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建设:首先,政府应完善相关网络安全立法,建立失信严惩机制,从立法上保障网络安全与发展;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应规范各银行的电子支付服务行为,加强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建设与服务提升,统一电子支付认证标准,统一安全认证体系,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货币管理机构,对各方进行管理规范,有效规范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行为与交易方之间的电子支付行为,防范电子支付风险;同时,企业作为交易主体之一,也应加强自身网站安全建设,购买正版软件与权威数据库建立网络平台,不断升级网站,减少技术漏洞;选择网络安全咨询公司帮助完善网站建设,增设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站进行管理维护。茶企还可加入在线担保计划,以银行或保险公司作保,通过权威机构认证,增强自身网站安全的信任度,严防客户信息泄露,若出现客户因信息泄露蒙受损失,由相应担保公司承担赔偿。为提高信息可信度与企业信誉度,茶企还可以提交国家质检中心检测报告,选择保险公司为网上茶叶商品进行评估保险,请第三方银行为自身资金信用担保,全方面给消费者提供保障。

信用体制方面,商务部应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及立法保障。国家需要尽快完善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档案与企业信用档案,实行全国联网与信息共享。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同时建立权威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信用交易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立法形式严惩信用缺失行为。茶叶行业内部应签署诚信协议,建立行业内部约束,使商家共同维护行业信用。各企业网站内部应增设独立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档案进行专人管理,建立一套具有信用风险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系统。通过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普洱茶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35 增强物流竞争力,提升物流质量

目前,云南省内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数量少,成本高,竞争力不足,服务质量差,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发展。因此云南省应大力发展物流建设,一是加大道路基础设施与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降低企业物流交通成本;二是针对茶叶中小企业大多缺乏内部物流机构现状,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合作物流,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展面向同行业及其他企业的物流运输服务,鼓励电子商务产业与物流产业的融合或相互跨界发展,提升物流竞争力;三是建立物流园区和产业联盟,鼓励资源共享与现代物流建设,促进物流体系完善及一体化建设,提高物流效率与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四是严格执行《快递行业》国家标准,结合快递标准与茶叶行业特点制定茶叶物流规范。

省内现有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应从多方面优化自己防止被淘汰:一是走联合发展路线,实现资源互补,降低资源成本;二是提升技术设备,增大自己的仓储运输能力及地域覆盖率;三是提高信息化程度与管理能力,增强配送货的信息跟踪,建立一体化的配送网络;四是增强流通加工、库存管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增值服务;最重要的是需提高人员素质与服务品质,减少出错率、事故率,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并为客户带去更好的物流服务体验。

对于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企业分离出现物流服务质量差的现状,茶企在选择物流商时,应进行严格审核,选择信用好、出错率低、可追踪、服务质量高的公司作为合作方,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而非简单将物流外包,真正将物流链与商流、信息流、资金链进行捆绑,融合到整个电子商务链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

4 结 论

电子商务是云南普洱茶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将给云南普洱茶产业渠道构建、质量管理、产品消费形式等都带来重大影响,将促进生产者生产更好的产品,销售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消费者得到更满意的产品。而未来能否将成熟的商务模式、管理体系、营销方式等嫁接到普洱茶产业上,是提升普洱茶营销能力的关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普洱茶的特点展示出来,将潜在消费能力开发出来,建立专业权威的普洱茶电子商务平台组织合格的产品成功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因此,普洱茶商只要抓住电子商务的时代机遇,与时俱进,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相信电子商务一定会成为普洱茶商开拓市场的利器,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普洱茶产业也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树根,张勇电子商务基础[M].2版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调查报告[EB/OL].[2012-05].http://wenkubaiducom/view/08104ac1aa00b52acfc7cae3html

[3]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2012-05-05].http://wenkubaiducom/view/d3276f24aaea998fcd220e04html

[4]李闽榕,杨江帆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李闽榕,杨江帆茶业蓝皮书:中国茶产业报告蓝皮书(2012)[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孙良涛云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3):66-67

[7]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报告出炉[EB/OL].第一茶叶网,http://wwwt0001com,20111010

[8]我国首部电子商务监管立法全面启动[EB/OL].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www100eccn,20120613

[9]许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隐患与对策[J].信息安全,2012(12):22

[10]陈磊我国网上支付现状及对策[N].中华合作时报,2010-09-21

[11]电子商务深陷泄密门,移动支付如何突破发展瓶颈[EB/OL].艾瑞网,http://www100eccn,2012-02-04

[12]张路普洱茶问题[D].昆明:云南省第二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

[13]电商跨界抢食,苏宁等12企业申请快递许可证[EB/OL].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www100eccn,2012-12-19

[14]国家工业信息化部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2012-03-27].www:.cn/policy/txt/2012-03/27/content_24994427.htl

[15]唐姗姗福建茶叶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研究[J].中国茶叶,2008 (12):18-19

[16]尹志洪我国的电子商务信任问题[J].电子商务,2012(4):19-21

第8篇

【关键词】 精益服务 云茶 第三产业

一、云茶第三产业的现状

1、云南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

(1)云南茶产业生产情况。据统计,2013年全省茶园面积586万亩,比上一年增加6万亩,开采面积510万亩,增加38万亩,毛茶总产量30.98万吨,增加3.63万吨,增长13.27%,茶叶综合产值300.75亿元,其中毛茶产值84.59亿元,成品茶产值124.58亿元,综合产值、工农业产值分别较上年增长34.69%、20.71%。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1840元,同比增加340元,增长22.67%。同时,茶产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万个(含茶企、经销商户、茶馆等雇佣员工),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云南茶产业发展亮点。第一,产值创新高。2013年毛茶总产量达30.98万吨,增加3.63万吨,增长13.27%,虽然受国内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13年全国茶叶市场不太景气,但是云南茶叶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达300.75亿元,工农业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9.1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4.69%、20.71%。产值创历年新高,达到较高的水平。第二,普洱茶产销逆势而上,效益明显。2013年全国茶叶市场价格整体低迷下跌,但是鉴于普洱茶强大的保健功能和独特的口感,2013年普洱茶则呈现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产值提高,进一步彰显了云茶特色。全年普洱茶产量达9.69万吨,增加1.56万吨,增长19.19%,均价上涨7.77元/公斤,增长12.06%,产值达69.95亿元,增加17.55亿元,增长33.5%。成为国内茶业市场亮点。第三,云南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各具特色。例如:基诺的凉拌茶,一种将茶叶、柑橘树叶、泡酸鲜竹笋、酸蚂蚁、白生菌和辣椒、盐巴等各种调味作料相拌的凉菜。如果将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茶饮、茶食与云茶旅游业有效紧密的结合起来,那么将会成为云茶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2、云南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综合五年来云南第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产业的总产值以及增长幅度来看,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云南发展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发展第三产业不仅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不破坏生态环境,还能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3、云茶在第三产业中的发展前景

云茶在第三产业的体现主要有茶旅游业,茶餐饮业,茶会展业等等,其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光明。云南拥有四大自助旅游茶区:西双版纳地区、普洱市(原思茅地区)、保山市(地区)、临沧市(地区)。这四大茶区,种茶历史悠久,地理条件优越,环境气候适宜,加之各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由云茶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功。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不仅促进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为云南茶叶走向全中国乃至世界打下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茶产业的第三产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而用第三产业的思维去指导第一产业的发展是必然方向。

二、从精益服务角度简析云茶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云茶旅游业及其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兼有自然风光与古朴民风的旅游资源。2013年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111.24亿元,同比增长24.1%;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45亿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533.5亿人次,同比增长16.5%,接待国内游客2.4亿人次,同比增长22.1%。近几年,茶业产业链从第一产业不断拓展至第三产业,茶旅游业成为了茶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8年起,以普洱地区为核心的茶旅游业日渐兴起。但是,作为云茶服务业的一部分,茶旅游业在云南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1)云南茶旅游业未能满足消费者变化的需求。现今消费者不仅重视产品或服务给他们带来的功能利益,更加重视在购买和消费产品或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体验。消费者对体验式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云茶旅游业在此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缺陷。

(2)云茶观光旅游景点特色不突出,定位不明确。茶文化科技旅游在古老茶区蓬勃兴起,已成为云南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因为一些茶叶科技观光旅游景点不能针对本地的特色茶文化而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旅游项目,多数的旅游项目流于形式,缺乏创新,导致游客有不良感觉,兴致不高。

(3)旅游服务人员存在着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职业意识淡薄等问题。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导游人员是整个旅游服务的轴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游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的服务质量。但是从学历结构看,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其中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1.7%,大专学历者占39.4%,本科学历及以上者占18.9%。从导游等级结构看,中高特级导游仅占导游队伍的3.7%,大多数导游为导游资格证和初级导游证持有者。针对云南省旅游市场状况,在2012年全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云南省将整治购物企业对茶叶类商品进行虚高标价的行为和部分经营茶叶的购物企业的不明码标价的行为提上议程。

2、云茶餐饮业及其存在的问题

俗语说:高山云雾出名茶,云南出好茶,云南人爱喝茶。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诸多的好处,茶不仅能够作为饮品,也能作为一道鲜美的菜肴,例如茶酥红豆、茶火锅、茶香鸡、茶熏鱼等等。云茶餐饮业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茶馆、茶楼、茶餐厅)开遍了中国各地,其典型代表是云南大益集团。以大益茶馆、茶室为主要形式的茶餐饮业覆盖了全国28个省份,仅在上海就有33家。云茶餐饮业对茶餐馆的开发力度不够,云茶餐馆不仅在全国其他省份很少,在云南餐饮市场上也很少见,像北京大益皇茶会所和大益膳房这种高端会所和养生茶宴更是少之又少。在其他方面,云茶餐饮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云茶餐饮业不能对茶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首先,云茶品牌多而杂乱,并且质量参差不齐。以普洱茶为例,云南省的普洱茶品牌多达1000多个,但知名度高的品牌所占份额较少,部分茶叶加工既无产品标准,又无规范的产品包装。这就导致了流入云茶餐饮业的茶产品品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次,由于缺乏在云茶餐饮业方面的专门的服务管理规范,导致茶楼茶馆的服务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

(2)云茶餐饮业品牌意识淡薄,对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云南省各地都存在一些茶馆,但是许多云茶馆不能很好地发掘本企业的品牌价值与特色服务,茶馆的服务产品以及休闲项目千遍一律,跟风照抄现象严重,不能结合本地茶文化特色进行经营。

(3)云茶餐饮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现今茶馆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较小、家族化经营等现象。这就直接造成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到位、效率低、对市场状况不敏感。茶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茶文化为根基,但云茶馆突出的问题是缺少对茶文化有资深的造诣并同时兼备现代管理思想的企业经理人,还有员工整体受教育水平低。

(4)云茶餐饮业对其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慢,服务理念陈旧、缺乏创新。云茶餐饮业缺少通过差异化定位创新茶叶品类的意识,许多茶馆以及茶餐厅的菜单常年不变,不能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在经营产品类型上,云茶餐饮业局限于饮茶、卖茶、茶艺服务,产品售卖的广度不够。在一些一线城市的茶馆中,茶具、简餐等也成为了销售的热点。云茶餐饮业的服务理念陈旧、缺乏创新,仅仅把自己定位在提供有形茶产品的企业而不是以无形服务为主题的企业。云茶餐饮业也应该做到卖的不只是茶,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3、云茶会展业、茶文化创意产业和茶叶博物馆及其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以来,云南已连续举办了九届“茶博会”,累计合作签约和现场交易额突破60亿元,吸引了数十万各界人士前来参加和交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4年10月,云茶又亮相“西部茶博会”,全国69个名茶产区等上万种名茶集体亮相,共同倡导“茶为国饮”。除茶博会外,云南省主产茶区还举办各级各类茶叶会展。如2010年10月,普洱市宁洱县举办首届“中国茶马古道节”。

云茶会展业是云茶第三产业中较为成熟的部分,但是云茶会展业的影响范围有限,参展国家主要来自于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并且云茶会展模式缺乏创新,高素质的会展人才也十分匮乏。如何加大对云茶会展业的宣传力度,培养更多云茶会展业的人才,发挥云茶会展业的巨大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茶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云南龙润普洱茶体验馆是全国首家专业普洱茶品饮体验馆,独创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来了解、学习普洱茶文化。而在2006年注册成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致力于中国茶文化的创新建设与传播交流,还着力于搭建中国传统精品茶与国际茶业界的沟通平台,开设有大益景点普洱茶体验馆、中华茶赏馆和大益会所。目前,国业联合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正在运营的《南国公主》动画短片和《阿诗玛》3D动漫电影都是云南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动漫作品。

三、从精益服务角度对云茶在第三产业推广的建议

全球服务贸易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的大循环和大增长。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服务类企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拓宽效益空间、提高准时交付率、提升顾客满意度,增强服务行业的竞争力。精益服务是在商业服务环境中,应用精益原则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服务和交付率。运用精益服务思想对于云茶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推广建议。

1、云茶服务类企业要确定目标市场,根据人群特点规划服务内容,提高服务的顾客参与度

依据云茶优势突出产品特色,确定云茶的目标市场,强化云茶第三产业的品牌意识,让整个服务过程体现顾客的参与性。例如:云茶餐饮企业要定位自身的主要服务人群,经过市场调查百分之九十的人群主要在茶餐厅进行商务洽谈以及休闲,企业要针对此类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就餐环境的布置和服务流程的设计。企业要提供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精益服务就要使服务具有顾客参与性,保持顾客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传递流畅。

2、以顾客满意为宗旨,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企业要经常进行顾客需求等市场信息的市场调查分析,全面、及时和准确掌握顾客的需求,把调查分析获得的顾客需求信息转换为服务质量提高的参考。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让顾客满意,企业获利。在旅游景区进行大量茶叶销售的过程中,在现有服务基础上提供更多的观光茶园、采茶、制茶、饮茶、等一系列的体验式服务,让顾客能够亲身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3、企业经营过程中要以顾客满意为准则,抓好企业营销与服务管理创新

积极进行产品或劳务的市场调查与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不断改善营销策略和提高服务质量,以此作为服务工作改进的依据。精益服务是以顾客变化的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云茶服务业必须要通过定期的市场调查来确定顾客需求的重心和变化,以此来保证本企业的服务流程能够对顾客需求及时快速的响应,及时反馈,不断准确修正服务流程。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出发,建立顾客档案,掌握顾客动态,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实施多方位和多种形式的售后服务。

4、以顾客满意为主线,实施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并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首先要确定云茶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的培训需求,其次要界定清晰的培训目标,在进行培训时,主要是要加强服务人员对茶服务行业的流程各环节的学习以及对茶服务产业的相关标准进行学习;同时为服务人员提高技术培训和人际沟通培训,将有能力和具备服务技能的员工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最终,通过持续的培训使云茶服务业员工具有一专多能的素质。

5、以顾客满意为向导,进行持续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改进

首先云茶服务企业的管理层要强调产品和劳务质量的重要性,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服务质量监督。其次服务质量是过程质量和结果的综合,公司应该量化服务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绩效管理考评中去,对于服务质量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让员工可以展望自己的未来发展前景、实现自我价值。最后进行茶叶质量认证、建立企业的服务质量体系。优质的茶叶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高质量是保持顾客忠诚度和长期顾客关系的要素,而顾客忠诚度和长期顾客关系能够显著地增加企业的利润。

四、结语

精益服务的关键在于理解顾客的需求,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及时做出响应。在精确的时间、精确的地点、以精确的方式,把精确定价的精确服务递交给顾客。通过精益服务、优质服务、创新服务达到顾客满意。精益服务是优秀的运营改进工具,可以缩短工作流程,减少周转时间。实施精益服务可以减少处理时间,服务运营的复杂性,最终提高服务生产率和服务效率。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面对千差万别的客户需求,运用精益服务改进云茶第三产业的服务质量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同时也会给其他行业带来有参考的信息。

(注:张佳进属本文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梦然:2013年全省茶产业发展情况[J].云南农业,2014(2).

[2] 李闽榕、杨江帆:茶业蓝皮书――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014.

[3] 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省统计局:云南省2009年―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报告

[R].2010―2014.

第9篇

一、指导思想和主题

以市场为导向,以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增强新昌茶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茶业增效、茶农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茶叶质量监管制度,全面提升新昌茶业发展水平,确保标准生产和放心消费。活动的主题是“优质安全,规范发展,树百年品牌,造茶业强县”。

二、预期目标

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创名牌系列活动,全面提升茶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茶业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意识,为提高新昌茶业市场竞争力,确保茶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三、活动内容

(一)出台新一轮茶叶产业政策,健全完善有关茶叶安全生产和规范管理的内容。围绕影响控制茶叶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以规模茶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推进茶叶质量认证、无害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为重点,鼓励引导优质安全生产,从政策上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二)加强与天福集团的战略合作。一是组织举办首届“天福杯”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引导广大茶农、茶商提高质量意识。二是在天福茗茶连锁店中开设大佛龙井专柜,第一年(20*年)达到150-200家,争取用3-4年时间在天福茗茶连锁店中全部开设大佛龙井专柜,进一步提升大佛龙井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举办“茶产品质量安全报告会”和“茶叶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县里组织一次“茶产品质量安全报告会”,邀请茶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5-9月份,在全县各镇乡组织举办30期“茶叶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重点推广“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茶园管理控制技术”等技术,组织带领、引导农户创建绿色茶叶基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升茶叶产品档次,培育绿色品牌。

(四)加强源头监管,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依法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检查,加大对禁用农药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法销售、使用禁用农药的不法行为,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加强茶区农药市场、肥料来源管理。根据我县茶叶生产实际,重点茶区都要建立茶用农药销售专柜,建立进销货台账,重点推荐使用茶园专用农药、肥料,有效杜绝高毒高残留等茶园禁用农药。加强对农资经营户业务技术的培训教育,做到及时准确地向茶农提供茶园安全、合理用药技术的指导。以规模茶场、茶叶合作社为重点,逐步推行田间档案记录,逐步建立起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新昌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引导茶农茶商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安全生产,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万名茶农茶商签名活动。在中国茶市组织茶叶生产、经营人员进行签名活动,树主人翁形象,做大佛龙井品牌的护牌人。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大佛龙井等专用包装,提倡使用规范包装,建立“互相监督、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机制。

(六)加强大佛龙井品牌使用的推介、管理与监督。开展对大佛龙井专卖店的检查与监督,树立大佛龙井品牌的良好形象。组织策划1-2次有影响的全国大城市的大佛龙井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大佛龙井品牌。开展“我为新昌茶业发展献一计”金点子评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公开征集有关新昌茶业发展的建议、措施与想法,让广大茶叶生产者、经营户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来为新昌茶业发展献计献策。

(七)加强质量监管,提升茶叶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各司其责,切实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茶叶质量抽检活动,20*年度组织2次以上的鲜叶、成品茶的抽检活动,及时掌握我县茶叶质量发展动态。探索建立田间档案记录、茶叶质量抽检、各类认证企业备案等质量管理制度,切实提升我县茶叶质量管理水平。

(八)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建设,积极引导茶叶生产分工分业。鼓励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兴办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并以周边基地和农户为依托,通过收青制干或联合制茶等形式,探索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实现稳定的茶叶质量,促进分工分业,提高茶叶集约化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茶叶产业发展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县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茶叶产业发展质量年”领导小组,各镇乡(街道)、各单位要加强领导,把“质量年”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第10篇

[关键词]红茶 品牌 竞争战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红茶文化的关注,众多红茶制造厂商开始关注红茶的市场发展。但是中国目前还是以绿茶生产为主,目前中国红茶品牌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自己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地位,国际茶业市场主打的是红茶,约占茶叶贸易量的75%以上。

一、红茶的产销现状

1. 生产。在2010年召开的中国茶产业可知续发展战略的专题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院领衔的课题组做的报告中,预测了我国茶叶的生产规模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178万吨和220万吨,出口量分别为35.8万吨和40.9万吨,在其总结报告《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中,提出了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茶叶生产能力过剩,茶叶科技贡献率有待提高,茶叶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知名品牌。

就目前我国的生产状况来看,不是我们的生产量不足,而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稳,没有生产出来高质量的茶叶。

2. 市场。目前,国内红茶消费与供给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2010年红茶内销市场需求强劲,红茶消费量几近5.4万吨。但是由于红茶复兴时间不长,产量有限,国内市场仍处于“求大于供”的不平衡状态,尤其是高档红茶,市场供不应求。在销售渠道方面,茶叶的主要销售渠道是批发市场、品牌专卖店、商超专柜还有一定数量的红茶是通过网络渠道完成销售的。

在外销市场上,由于受全球茶叶市场“红转绿”的影响,中国红茶出口市场呈现下降趋势。现在主要是出口到美国、俄罗斯联邦、香港、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红茶出口量为3.66万吨,比2009年下降了7.83%。但是目前全球的市场红茶的占有率仍然是最高的,拥有75%的市场占有率。这也是个很可观的数字。

3.价格。红茶的内销价格和出口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据统计, 2010年中国红茶出口均价为2.18 美元/ 公斤, 折合人民币14.6 元/公斤, 而同期福建红茶“金骏眉”的价格却高达上万元一斤。价格悬殊的原因主要与红茶的加工工艺有关——目前内销市场基本以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为主, 原料主要采用茶叶芽头,采集与生产成本较高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查推算, 2009年国内红茶的均价约为50.48 元/ 公斤, 加权产量增长速度、通胀等综合因素, 2010 年全国红茶均价估算为75 元/ 公斤。

二、红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茶叶的附加值低。同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又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但是没有形成商业性的品牌,而且产品多属中低档,附加值不高。外销茶基本上是以散装为主,这样就仅仅充当了国外品牌的原料。

2. 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当前红茶市场比较混乱,茶商的规则意识普遍不强,假冒伪劣,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红茶产区遍布16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市场多达数以百计的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的管理难度很大。经营开放后,出现了一个茶类好销售大家都争着上、随意抬高价格导致出现天价茶等等不良局面。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红茶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声誉,为以后的贸易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果。

三、拥有具有特色品牌的品牌战略

我国红茶企业很早以前就开始注意到品牌问题,但是一直到现在国内能打出名堂的红茶品牌却寥寥无几。在笔者看来,不是企业家们不知道如何去建立一个品牌,而是这个企业缺少让人印象深刻的品牌。

一个品牌能表达出很多意思,首先就是属性,一个品牌首先给人带来特定的属性。比方说,宝洁公司的海飞丝,它的一个特定属性就是去头屑;其次就是利益,一个品牌不仅仅限于一组属性。顾客不是购买属性,他们是购买利益,属性需要转换成功能和情感利益。比方说,沃尔沃汽车这个品牌的汽车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就因为它的这一属性,就会让消费者产生“万一出交通事故,我也是安全的”这一想法;第三,就是价值,品牌还体现了该制造商的某些价值观。比方说,彩云红·红岁就是一个例子,它体现的是高贵典雅;第四,就是文化,及品牌可能附加和象征了一定的文化;第五,个性,品牌还代表了一定的个性,就是说如果品牌是一个人、一种动物或某一标的物时,那么在脑海里回复先什么呢?最后,使用者,品牌还体现了购买或使用这种产品的是哪一类消费者。

马国强认为,在茶叶产业化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实施名牌战略,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建设。这是茶叶产业化建设的核心;其次,对一个地区的名优茶品牌进行整合,主打一个品牌;最后,扶持一批龙头企业。

对于我国现在整个红茶市场来说,我们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分类,比方说祁红、金骏眉、大红袍等等,但是没有一个是企业的品牌,现在的中国红茶企业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了,市场开始出现了一些茶企的品牌,在这个品牌下,会在细分种类。虽然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苗头,但是还是可以看到红茶市场的未来。不再是经营秩序论乱,有的只是品牌之间的正常的合理的竞争。

我们的红茶企业比国外企业差的不是质量,而是缺少拥有自己独立设计的品牌,一个可以影响一部分人的品牌。当然,质量也是得拥有的,因为现代人追求的不单单是品牌,还有品牌那可以让人信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茶叶流通协.2011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J] .中国茶枼·产业论坛,2011.9

[2]鲁成银.茶叶科技创新与品牌战略发展战略.[J].蚕桑茶叶通讯.2009年第4期

第11篇

一、有机茶及其出口概况

1. 有机茶概念

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是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所生产的产品。在其种植过程中,使用天然绿肥,采用生物或者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虫害,以自然农耕为主,完全不施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在加工、包装、储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在整个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最完整的保留了茶叶清香甘醇的特性。有机茶也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

2. 有机茶的出口概况

目前,有机茶主要销往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在欧美国家,有机食品销售量占食品销售总量的5%~10%,而有机茶约占1%,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且这些区域大多不生产茶叶,这为有机茶的生产和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二、纳雍有机茶的现状和问题

1. 纳雍有机茶的现状

①纳雍有机茶的特点。纳雍县是贵州省历史悠久的产茶基地之一,也是贵州省和全国的重点产茶县。其优质茶园大多数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之中,周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呈微酸性,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高山生态作用明显,种植环境得天独厚,具有良好的开发高山生态有机茶、名优茶的地理条件。纳雍的有机茶外形美观,条索均匀;色泽翠绿透明;气味清香淡雅,幽远绵长;滋味纯正,回味无穷。经国内茶叶专家权威论证和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的严格检验,纳雍姑箐有机茶不含任何有害金属,茶树病虫害极少,其产地亦是生产有机茶的理想区域。在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0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上,因茶叶品质的惟一性与差异性,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纳雍县“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荣誉称号。

②现有茶园现状。20世纪80年代,纳雍县就有成片茶园和农户零星分散茶园近万亩,但由于缺乏投入和引导,大部分茶园都呈荒芜或是半荒芜状态,任其自然生长,自由采收,农户家庭手工加工,茶园退化严重,茶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茶叶产业也未能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00年以来,纳雍县委、县政府将茶叶产业列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在民革中央专家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全县茶叶产业逐年得到恢复与发展。现有茶叶种植面积32.6万亩、投产茶园12万亩,分布于全县25个乡镇。规模上千亩、效益明显的茶场有姑开云雾坡茶场、东风茶场、大自然茶场、杉木箐茶场、锦茗茶场、大冲茶场、蚕箐茶场、创钰茶场、化作以麦茶场和曙光五山茶场等,主要种植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及福鼎大毫茶、安吉白茶、金观音、龙井43和水仙等。

③茶叶加工生产现状。据统计,纳雍县2011年生产成品茶近620吨、产值近1.3亿元,2012年生产成品茶1380吨、产值3.2亿元。所生产产品除满足省内市场外,还远销广东、浙江等地。目前,纳雍县从事茶叶生产的注册企业达63家,其中茶叶公司32家、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31家。2013年成立了纳雍县茶产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指导委员会和贵州平远茶业有限公司,统一了纳雍茶叶品牌,所生产的茶叶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2009~2013年连续5年获称“全国重点产茶县”。

2. 纳雍有机茶存在的问题

目前制约纳雍茶叶产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①种植零星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

②多数茶园老化,产量不高、质量差、种植效益低。

③加工设备和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全县茶叶生产加工的需要。

④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厂房少,效益不高,不能满足现有茶产业发展的需要。

⑤品牌多,产量少,市场占有率低。

⑥茶叶技术推广服务环节薄弱,从事茶叶技术服务人员少、科技素质偏低。全县茶叶专业技术干部只有5人且只有1名本科毕业的茶叶专业技术干部。乡镇农业技术员对茶叶栽培管理、加工新技术和营销方面的知识不够全面,直接导致了茶农技术素质差、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低的现状。

⑦农户对茶叶生产观念转变较慢,种植难度较大;茶园普遍未中耕、除草、施肥,套种不合理。

⑧部分农户种植不够规范,种植规格、种植沟开挖等达不到技术要求,缺窝断行较多,成活率不高。

⑨乡(镇)没有茶产业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茶产业工作。

⑩缺乏专项工作经费,技术力量薄弱,给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11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力不足。

三、纳雍有机茶外贸发展策略

1. 纳雍有机茶的促销策略

纳雍有机茶企业在制定价格促销营销战略时,既要考虑顾客对纳雍有机茶的满意度和价格承受力,还要考虑有机茶的开发成本、宣传成本等,要保证在盈利的基础上尽量为顾客着想,尽量实现顾客满意和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双赢的互利局势,要争取赢得买卖双方共同的信任,所以价格营销策略比较复杂,要通过多考察市场,对市场企业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整体、统一地分析才能够进行最终定位。

第一,顾客在选择纳雍有机茶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承受力,其次就是购买和应用的价值,也就是顾客所关心的纳雍有机茶的效用,例如:减肥、健康饮用等。市场营销的理论家和分析者认为,顾客在选择茶叶时,除了会对纳雍有机茶与其他茶叶的价格进行对比之外,还会对纳雍有机茶的总体价值与其他茶叶进行对比,这种观念已经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并且在市场营销实践当中也有很大的反响。

第二,低成本战略。纳雍茶叶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有独特的观念,为顾客设定一个最合理的价位,让顾客首先对纳雍有机茶的价值满意,其次再考虑利润,通过薄利多销来提升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由纳雍茶叶企业联合成立的贵州平远茶业有限公司统一销售产品,为纳雍有机茶的国际营销赢得了效益和信誉。

2. 纳雍有机茶出口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纳雍有机茶具有优良的品质,却缺少一个能在产业突围和品牌塑造上引领纳雍有机茶走向市场的第一品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国。据统计,中国3.7亿人有饮茶习惯,人均年茶叶消费0.86千克,中国的茶叶市场巨大。在世界市场上,中国茶叶产量所占份额一直超过世界总产量的35%,茶叶出口量超过世界出口总量的20%。其中纳雍有机茶作为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具有无污染、纯天然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尚普咨询轻工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人们对健康原生饮品认识的加深,纳雍有机茶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纳雍有机茶产业前景光明,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①纳雍茶叶竞争更加激烈。对近年来纳雍茶叶销售情况分析,盲目扩大纳雍茶叶种植面积后并未真正实现茶叶销售市场的扩展,造成产量增加、产品滞销。国外茶叶也加入国内市场的争夺战中,质优价廉的红碎茶等茶品进入我国市场,挑战纳雍茶叶产业发展。

②有机茶生产门槛提高。我国认监委自2011年底相继修订后的《有机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新的有机产品信息系统使用规定,有机产品管理新制度更加严格,虽然使有机产品市场得到了有效管理,但是也提高了有机茶的生产门槛,这对有机茶的产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新政冲击传统高档礼品销售模式。以前很多茶叶企业将纳雍有机茶作为高价的高档礼品出售,各地响应中央号召,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使礼品茶模式的传统销售受阻,影响到纳雍有机茶的高价市场。

据尚普咨询的《2012-2016年中国有机茶行业分析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到2015年,茶业市场规模会从现在的300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左右,纳雍有机茶市场蕴涵着巨大潜力。面对纳雍有机茶竞争激烈、生产门槛提高、销售模式受阻的挑战,行业企业应当化压力为动力,加快培育世界知名品牌,提高全球竞争力,探索新型销售模式,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统筹规划。

3. 纳雍有机茶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

一是开发适销对路的有机茶产品。二是加大有机绿茶的市场推广力度。三是培育国际知名茶叶品牌。四是锁定重要目标市场。五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有机茶认证体系。六是因地制宜地构建国际营销渠道。七是实现向网络环境下纳雍有机茶营销方式的转变。

4. 高标准下纳雍县有机茶国际营销的应对措施

纳雍有机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立足,就必须保持时尚、健康茶饮料地位,持续不断地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和完善卫生质量保证体系,在国外高标准下,纳雍有机茶只有卫生质量的标准体系有效,才能够走出国门,打开国际市场。应对措施如下:

①加强纳雍有机茶的源头质量保障。

②提升茶叶农残检测能力。

③构建产品出口预警机制。

5. 纳雍县有机茶国际营销在广告宣传方面的实施方案

①开拓新市场。目前纳雍有机茶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间恶性竞争,很容易造成进口国家贸易壁垒问题,所以要积极开拓新市场,实行多元化市场战略是纳雍有机茶出口最关键选择。纳雍有机茶要想巩固传统市场地位,就必须积极开拓新市场,努力缓解供大于求的现状和矛盾。纳雍有机茶的生产商还要积极针对新兴市场和传统市场展开市场拓展活动,大力推销和宣传纳雍有机茶,对各个国家市场的经营方式、品质要求、政策规定以及市场环境等进行实际调研,有效促进纳雍有机茶的国际营销。

②大力弘扬纳雍有机茶文化。为了提高纳雍有机茶的国际竞争力,要大力弘扬纳雍县2000多年的有机茶文化。要将其视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线,同时也是纳雍有机茶的国际营销在广告宣传方面的借鉴。

③媒体策略。纳雍有机茶在选择合作媒体时,主要是针对对大众消费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媒体,影响大的媒体是消费观念的引导者。在这些强势媒体上做宣传,为纳雍有机茶造势,就是帮助消费者购买茶叶时进行定位。

④广告策略。纳雍有机茶广告可供选择的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印刷广告。利用印刷品进行纳雍有机茶广告宣传,这也是纳雍有机茶产品进行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报纸杂志有关专业书籍、经销商或其商自行印刷的宣传材料等,都是纳雍有机茶广告的有效载体。第二,视听广告。如利用电视、电影霓虹灯广告牌或电台广播等传媒方式。

⑤营业推广。纳雍有机茶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普及活动,在增加消费者对其认知的同时,增加对经销商的认同感。经销商还可以举行纳雍有机茶项目研讨会、新闻会、寻找明星代言人、举办文化与休闲活动或经销商联谊会等,提高纳雍县有机茶企业的知名度,从而使企业的销售业绩不断上升。

第12篇

2015年12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下发了《关于同意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的通知》(质检科函〔2015〕135号),批准在我县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五年来,我县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认真筹建英山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函》(鄂质监标函〔2016〕10号)以及省、市知识产权局文件要求,认真组织有关筹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做好顶层设计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标志产品产自特定区域,蕴含着产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地方历史文化传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自筹建以来,英山县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产区档次,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发布示范区筹建地方性法规。先后研究出台《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个意见四个办法”,为示范区筹建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保护机制。建立了与省知识产权局、国家地标保护中心衔接相联动的协同保护机制;建立了12315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互联网+保护合作机制;建立了违法行为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执法信息定期统计报送制度。三是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县政府出台《关于印发<英山茶文化、茶品牌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英山云雾茶产业发展奖补细则、奖励扶持政策;县财政专题研究、统筹安排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

(二)组织保障有力

2016年英山县委、县政府把筹建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列入全县五城同创“十个六工程”;为了保质保量做好这项工程,5年来我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是成立示范区领导小组。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20个部门和11个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2个协会、7家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领导机构。县政府于2019年又根据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二是制定示范区筹建工作方案。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领导机构及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工作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总体工作规划。三是注重学习交流。邀请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地标处姚泽华处长一行来我县督导检查;争取省市质监局带队赶赴东北三省和福建学习考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组团参加第23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全国地标展,学习交流各地建设成果。四是注重宣传推介。加大“示范区”创建宣传,在我县高速公路入口处安装“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户外广告牌2块,制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基地展牌和厂区展牌各20块,积极组织英山云雾茶企业参加相关国际国内展览交易博览会共计20多场次,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全方位宣传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创办“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建设“英山地标优品馆”地理标志多功能展示厅等,努力营造一个人人“知地标、创地标、护地标”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保护组织

建立并健全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作为英山云雾茶生产者保护合作组织。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按照示范区筹建的计划和方案要求,完善工作章程,统一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要求、包装标识,开展技术培训。201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6年第10号公告);201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7年第50号公告)。2020年7月,省知识产权局重新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英山云雾茶企业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按照规定,经企业申请、县地标办备案、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立台帐,我县累计审核发放二维码防伪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5万枚,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四)企业示范引领

注册资金1100万、2016年4月份成立,代表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的湖北大别茶访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一”( 统一产品名称、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加贴地标标志、统一宣传保护)制度,全面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品质和良好声誉,2016年至2020年,地标产品产品价格从120元/公斤增长到40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长到4500亩。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老牌湖北名牌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2万枚,组织培训1550人次,2016年至2019年,地标产品价格从320元/公斤增长到56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800亩增长到4200亩,实现出口产值达到5012.6万元。以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县10多家茶企相继参加了第十届武汉春季茶叶博览会、2017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香港美食和茶叶博览会、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和亚欧博览会等国内国际性会展, 开展了茶艺表演和现场展示推介,扩大了英山云雾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17年全县通过同步创建国家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已有湖北万益、绿羽茶业、团黄贡茶、湖北皋陶等12家茶叶企业办理了出口对外贸易备案登记。其中湖北万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办理了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证书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两家企业已经实现自营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全县茶业企业供货出口达到2800万美元。

(五)强标重检抓监管

筹建好示范区,关键是围绕保护和开发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一是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加大《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省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推进茶叶“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5年来,全县已有32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SC标识,有7个产品获准使用有机茶标识,有9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茶标识,有2个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茶标识,“高陶九品”2个茶叶产品通过了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重点策划包装英山云雾茶的“云系列”,制定英山云绿、英山云白、英山云红标准,重新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二是大力开展茶叶检验检测工作,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我县公共检测检验中心平台优势,检验英山云雾茶产品769个批次,检定茶叶企业计量器具1253个台次,抽检茶叶定量包装106个批次,保证了示范区产品检验合格和计量准确,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5年来,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茶叶质检权威机构来我县抽取130多个茶样进行检测,产品质量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按省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DB42/T 210-2014)判定,均为合格产品。三是实施部门联动,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整治。建立了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出台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以县市场监管部门为主体、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等单位以及相关乡镇配合的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的通告》,保证了示范区创建按照市场化法、法制化渠道有序开展。四是加大示范区质量宣传和培训力度。我县先后召开全县茶叶质量安全暨农资经营管理培训会、英山县茶园低毒生物农药推广示范培训会、茶叶减肥减药示范培训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会、茶艺师培训、精准扶贫产业对接培训会等多达600多场次;英山云雾茶公司培训工作有实效,培训计划、培训通知、培训费用明细、聘请专家讲课补助表、培训照片都一应齐全;乌山春茶业公司培训活动有特色,会议记录、学员签到册、培训发放肥料清单祥实。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皋陶贡茶品牌茶叶系列产品,在全国环保检验调研推选活动中,有害物质达到国家“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被中国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中国品牌认证发展工作委员会评选为:(2019.5-2021.5)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这些为示范区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产业大融合

以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筹建核心基地为载体,着力打造了以红山镇国家级茶叶公园为中心,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英山云雾茶”茶文化观光园区;以金家铺镇为中心的西河十八湾“英山云雾茶”生态农业观光带;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组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商创业园对接苏宁、京东、淘宝黄冈馆等平台开展英山云雾茶线上线下联合营销推广活动等,使茶叶产业与电商、旅游产业充分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推进了大别山茶产业城、大别山茶叶谷、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大别茶访创意茶旅产业园、大广茶业产业园、茶乡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我县荣获2016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2016年度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分别为14.62亿元、16.38亿元、18.2亿元、19.9亿元,21.99亿元,已位居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40位,经申报评选,英山云雾茶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英山云雾茶”名列“湖北十大名茶”,成为湖北重点推介的茶叶“三绿一红一黑”(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赤壁青砖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之一。2018年被评为“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七)效益大提升

2019年英山全县茶园面积近26.2万亩、茶叶产量2.97万吨,系列产值22.31亿元,均价75.1元/公斤,与2015年度同期相比(注:2015年我县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产量2540万公斤,产值14.5亿元,均价57.1元/公斤)分别扩大4.8%、增产16.9%,增收53.9%,均价增长31.5%。全县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成为茶叶专业乡镇,杨柳湾镇被誉为“大别山区茶叶第一镇”,红山镇被评为“全省十强茶叶乡镇”。全县已建成了5个万亩生态茶叶带,50多个千亩茶叶小区,60多个茶叶专业村,加工厂房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拥有各种制茶机具8200多台(套),形成了健全完善富有实力的茶业产业体系。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有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茶业十强企业”,有2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在《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9年度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中,批复我县生态农业(茶叶)标准化试点为2019年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农业),是黄冈市五个项目之一。2017年英山云雾茶入选原国家商标局“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全国十大典型案例”;“英山云雾茶”被列为2019年湖北省知识产权运用示范工程项目。2020年,欧盟授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英山云雾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为“英山云雾茶”走出国门、进入欧盟市场奠定了基础,势必进一步提升我县“英山云雾茶”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下步工作计划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是促进茶业增效、茶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突出品牌意识、高质量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政府推动不懈怠,持之以恒抓好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巩固保成果。进一步统一思想,首先将“英山云雾茶”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示范区这个金字招牌用好用活,它既是政府公共资源和政府公共品牌,又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只有将“英山云雾茶”这一公权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将“英山云雾茶”做大做强,其次,就是必须既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按照政府出台的管理办法审核申请人资格;同时又要广泛宣传发动、多方帮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以及既有企业垄断,实现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专用标志使用者多起来,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保障和巩固示范区建设成果。

二是抓协会促带动。要抓好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设,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产业机构、合作组织(协会)、企业等参与的示范区建设组织体系。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的统计上报,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三是抓管理促规范。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定期发布英山云雾茶定期监督检验和风险监测计划;严格管理英山云雾茶主要原辅材料验收标准或质量要求;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巡视和抽查并落实检验检测计划;进一步建立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四是抓龙头强主体。在企业提档升级方面,继续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茶叶产业发展一系列文件,最大限度的捆绑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改财政、扶贫开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及一批有发展基础、有经营能力、有市场潜力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造血功能,增强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