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行业竞争力论文

行业竞争力论文

时间:2023-02-12 21:2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业竞争力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行业竞争力论文

第1篇

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进一步促进强大区域经济体的产生。

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获得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发展初期,区域优势效益提升显着,产业集群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随着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区域品牌效应凸现,提升区域品牌就势在必行了。因此,区域品牌建立在产业集群基础之上,与产业集群有着紧密联系。

纵观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但凡有一定影响力的集群品牌,首先表现在它产业规模大,在同行业中占相当的市场份额。镇江地区处于长三角的发达地区,其中以扬中电器为例。扬中市的电器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秦山核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广场、人民大会堂等重要设施的改造。通过对扬中市电器代表产业,如大全集团,南自通华电器公司,江苏迪克集团等,以及当地统计局的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材料,在此基础上,对扬中电器企业产业集群进行评价,并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扬中市工程电气集群分析

(一)区域品牌市场能力

1.集群市场占有能力。扬中市的工程电气产业经过25年的发展,产品从无到有,产业从小到大、档次从低到高,呈现出健康的发展态势。根据扬中市统计局的数据,扬中拥有工程电气企业500-600家,产品包括高中低压开关柜、电力变压器、配电箱、母线槽、电力电缆等系列近千个品种。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秦山核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广场、人民大会堂等重要设施的改造。

2.集群持久发展能力。集群内部现拥有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有2家,拥有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有4家,江苏省着名商标23件,高新技术企业共32家。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三家有一定代表性企业负责人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扬中工程电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某些特定产品的投标会上,例如,桥架,绝大部分投标人来自扬中。然而,正是由于集群内部竞争激烈导致出现了部分企业运用不当手段,用过低价、不合格产品以次充好,一定程度影响到了集群的品牌声誉。当然,大部分企业的优质产品保证了集群整体的健康稳定发展。

3.集群企业规模。扬中市大大小小从事工程电气的企业共有500-600家,其中具有领头作用的亿元企业约有40家,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暂无上市公司,预计在2015年将会有5家公司上市。

中国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2009年11月16日在京揭晓第十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榜单,扬中市5家企业入围百强。其中,大全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4位,比上年提升一位,并连续被评为最具竞争力企业,中电电气集团公司列第24位,南自通华电气集团列43位,华鹏集团公司列第52位,华厦电气实业集团列第88位。

(二)区域品牌管理能力

1.品牌定位能力。扬中电气作为扬中的支柱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确立了明显的技术和规模优势。有最开始的老三件,桥架、母线、开关柜,以及现在的智能电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扬中市根据市场需求划分自己的生产力,充分的应对市场变化。

第2篇

[关键词]会展;竞争力;产业链;会展旅游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但是,与世界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等相比,我国会展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会展业,就必须借鉴国外会展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模式、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会展发展道路。那么,这就要求我国会展学术研究领域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理论研究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前首要的就是对现阶段的会展理论进行系统研究。

一、国内会展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会展理论取得了较大进步。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会展的论文进行检索整理,截至2008年10月的统计结果显示:有关会展的期刊论文有2208篇,其中涉及会展经济的论文有138篇;有关会展的硕博论文达428篇,而涉及会展经济的有86篇。目前,还鲜有博士论文专门围绕会展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一)当前硕博论文的研究现状

对会展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2000年开始逐步深入,而到了2007年特别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会展理论研究论文篇数逐步增加,研究视角也日益深化及新颖化、细化(详见下表)。通过归纳,可以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综合性研究,一共涉及8篇论文。方敏(2006)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来探讨中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后发潜在比较优势;林俊蜂(2006)对中国网络会展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三篇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趋势研究,如薛华(2007)通过考察中国会展产业集群情况来分析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情况等。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业区域性问题研究,其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一是以我国经济区域作为研究背景,一共涉及论文4篇,如付桦(2006)结合海外会展业发展实践,研究长江三角洲未来的空间格局走势;李新月(2005)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研究北京地区周围会展产业效率低下问题等。二是关于我国各省份会展业发展问题研究,一共涉及论文3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林蔓(2006)从城市会展发展能力因素入手,探讨浙江省会展能力及提高能力方面的对策。

第三个方面是把会展与相关行业联系起来进行实证研究。如黄玉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体化会展物流模式与报价体系。此外,还有6篇论文则是探讨了会展旅游问题,主要是结合城市特征来进行具体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郑秀娟(2007)关于会展旅游战略联盟的研究,该研究首次将价值链理论引用到会展产业中,提出构建会展旅游战略联盟模型,并指出联盟核心是会展组织企业。

第四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业竞争力的评价及相应指标体系问题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一是关于会展旅游竞争力研究,一共涉及到3篇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国娟(2007)采用基于粗糙集的评价方法,建立重庆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关于城市会展竞争力研究,一共涉及到9篇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是王程凯(2006)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而对上海会展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第五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产业链问题研究,一共涉及到论文3篇。分别是殷瑞普(2006)以产业链为分析工具,分析了会展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表现、机制以及约束因素;徐佳(2005)从会展产业链规律人手,分析基于世博会的上海会展产业链整合模式;应彩虹(2004)应用SCP分析框架建立会展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对我国会展产业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期刊论文研究概况

笔者通过对有关会展经济的138篇期刊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如库瑞关于我国会展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2008);赵成效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2003)。二是关于会展产业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研究。如罗薇的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2008);郭先登关于城市发展现代会展产业研究(2005)。三是关于会展地区或城市的具体规划研究。如叶莉的湖南会展业与产业基础的互动关系研究(2007);徐文的上海世博会与会展产业集群化研究(2007)。四是关于中外会展产业对比分析,如王春雷关于中美会展产业发展系统比较研究(2006);徐丹的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及借鉴(2008)。五是关于会展教育发展研究。如何颖的建立面向中国——东盟会展产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006);沈丽关于会展教育市场化研究(2006)。

(三)国内著作研究概况

自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一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有关会展产业的研究著作也日益增多,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有关会展经济管理类著作达上百部,代表性著作作者是过聚荣、刘大可、施昌奎、应丽君、程红、龚平、陈来生,等等。过聚荣的《会展导论》在综合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演变特征,较详细地对会展概念、会展产业链、会展管理原理及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当今世界几个会展业相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程红的《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会展经济的基本经济功能、运行原理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了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对会展经济的优势、关联性与制约因素、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这也加强了作者分析过程的科学性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此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会展经济蓝皮书,即年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通过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当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特征、相关问题以及变化趋势,探索中国会展经济内在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通过与国际会展企业的比较,提出相应的专家建议。

二、国外会展经济理论

笔者通过WorldScientific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Exhibition/MICE”等信息的检索,截至2008年8月,共收集相关论文156篇,其中涉及会展产业理论研究的论文有128篇,较多集中于实务分析。如MCCab(2007)的论文《StrategiesfbrcareerplanninganddevelopmentintheConventionandExhibitionindustryinAustralia》通过对126个供职于会展业的职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会展业的职员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女性居多,往往都有一个相对成熟的职业规划。LuisRubaleaba-BermejoandJuanR.Cuadrado-Roura(1995)的论文《urbanHierarchiesandTerritorialCompetitioninEurope:ExploringtheRoleofFairsandExhibitions》则针对展览业在城市区域竞争力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论述。Kay.LiKuen.Anderw(2007)的论文《INTERNATIONALEXHIBITIONORGANIZERSINCHINAANDTHEiRPER-FORMANCE》,通过运用描述研究设计与探索性因素,从展览组织者的角度分析如何构建会展业战略规划,并以中国会展市场作为案例展开论述,研究如何进入中国展览市场的问题。此外值得指出来的是,HughPizeyandChrisHuxham(1991)在《1990andBeyondDevelopingaprocessforgroupdecisionsupportinlargescaleeventplanning》中提到用决策技术方法来研究大型展会如何抓住各个时间段的机会,进而提高展览会对产业链上的各个部门的影响力。

国外关于会展方面的研究专著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作者有富兰克、克里斯汀?克林斯曼、卡林?韦伯、米尔顿T?阿斯道夫,等等。他们的著作大多集中于研究会展商务运作、后续工作、前期策划、会展营销等方面。如米尔顿T?阿斯道夫和詹姆斯R?阿比合著的《会展管理与服务》把饭店行业与会展业结合起来,特别是向那些目前从事饭店行业的人士提供鲜活的例证,并探讨会议布展的各个层面的因素构成。卡林?韦伯所著的《会展旅游管理与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对比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3个举办展会和会议的主要地区,来展望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此外,为了宣传世博会,研究世博会,举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信息中心组织出版了《世博信息丛书》,分批推出了相关译著,比较有代表性的译著包括由克劳德?塞尔旺和竹田一平合著的《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马塞尔?加洛潘所著《20世纪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前者以实际数据为基础,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博览会举办者和参加者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基本信息,这对于人们更好地评估国际博览会性质和价值提供了一项重要工具。后者则详细地描绘了博览会辉煌的历史,并介绍了博览会组织问题,主办国与参展国的关系,揭示了他们各自的动机与目标,重要经济和财政筹码,也勾勒出了未来博览会的理想发展方向。

三、会展经济理论研究的未来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查分析

本文结合调查数据对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了简单的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媒体,获得的都是可公开的信息。经过整理后得到。企业样本数为40份,企业年收入在500万以上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主要从企业制度,品牌产品,技术,企业文化,战略五个方面来分析。

(一)企业制度领域

表一 企业经营领域和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

独资经营

有限责任

其他

经营领域

同行业多种经营

单一经营

多元经营

企业数量

6

32

2

企业数量

8

3

29

占比

15%

80%

5%

占比

0.2%

0.75%

72.5%

目前从企业的制度来看绝大多数(80%)企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形式,仍然有少数企业(15%)是独资经营。72.5%的企业选择多元经营中国学术期刊网。所有的调查企业目前都有着比较好的盈利水平。

(二)企业产品和企业技术状况

表二企业近三年产品技术状况

有无新产品开发

有无新技术开发

——

企业数量

6

32

2

企业数量

8

3

29

占比

15%

80%

5%

占比

20%

7.5%

72.5%

单纯的从产品技术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创新能力确实不足,仅仅有15%的企业开发了新产品。数据显示20%的企业进行了技术创新,另有72..5%的企业无法获得技术创新的数据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无法获得技术方面的数据无非是:企业没有技术创新,企业未公布相关内容,企业技术属于商业机密。一般而言商业机密并不多,所以可以判定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不强。

(三)品牌知名度

表三企业主要产品(业务)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

知名度

地方性名牌

省内品牌

国内名牌

国际

其他

企业数量

24

5

7

1

3

占比(%)

60%

12.5%

17.5%

2.5%

7.5%

品牌知名度是指潜在购买者认识到或记起某一品牌是某类产品的能力。它涉及产品类别与品牌的联系。品牌知名度影响企业的销售量和企业的收入。所以它是衡量企业知名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安徽省大部分企业其主要产品(服务)品牌建设的市场范围局限于地方,占60%,大品牌而言(指国内和国际的)占10%从这一点来看,很可能存在着地方保护的问题,虽然地方保护的问题基本上被人们遗忘,但是品牌的地域性可以很明显的表明地方品牌受地方扶持。

(四)企业文化培育能力状况

表四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文化精抻

企业经营理念和文化精神

企业数

17

23

占比

42.5%

57.5%

大部分企业已经具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从表四可知现代企业管理论文,42.5%的企业有自己的经营理念,57.5%的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中国学术期刊网。但是,尽管规模以上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已经具有企业文化建设意识,但是通过调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也未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培育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如这些企业的经营理念集中在以人为本、靠质量、诚信、服务、成本求发展;企业文化精神则体现在团结、开拓、发展、创新等方面。这些都是些大众化的口号,没有任何特色。也正因为如此,企业员工的往往表现出缺少归属感、人心涣散的风貌。

(五)企业经营战略

表五企业经营战略

有、无战略

无战略

有战略1-5年

其他

企业数

15

19

6

占比

37.5%

47.5%

.15%

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战略,说明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仅仅局限于走一步看一步的发展状态。

(六)结论

根据本文的数据显示来看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的现状:当前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虽然是世界 500 强,但名次比较靠后而且有些是在政府的保护之下,还有的是我国历史形成的垄断行业,这些企业恐怕就难以与世界真正的强手较量。小企业所表现出的弱点就更加突出,小而弱大而散,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技术创新能力差,企业管理水平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人员素质偏低,企业战略定位不够准确,市场反应能力不强。

综上所述,安徽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水平偏弱。这主要表现在:1管理体制上很多企业仍然没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技术开发能力非常弱。这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很少,自主研发能力弱,缺少专利技术,新产品开发少,易被模仿中国学术期刊网。企业知识技能资源方面未能有效地构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3.企业文化培育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没有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员工缺少归属感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不如人意。4、企业影响力较低。企业总体影响力较低,主要体现在其知名度较小。,60%企业的影响力局限于当地或地方,影响面较小。

二、培养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政府可以进一步落实国家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企业所得税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专项资金,为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政府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大有可为:一方面,建立以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完善信用制度可以科学地规划有关企业的融资贷款事宜。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政府可以进一步规划民间的资本市场,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借贷程序科学管理企业的融资中国学术期刊网。由此,既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又给民间资本提供一定的科学增值,使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有了物质保障。三是加强扶持,规范市场。一方面政府要规范市场秩序,成为市场的监督者;另一方面,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在明确一部分重点企业的发展主攻方向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支持。

(二)培养企业的核心技术

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技术核心,所以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关键。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一是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的氛围。二是努力创建创新体系。建立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制度以及奖励制度来调动研发部门的积极性,加强与高校以及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三是灵活选择创新的战略。

(三)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世界已经进人企业战略制胜的时代。企业离不开发展战略中国学术期刊网。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遵循长效性原则、全局性原则、竞争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四)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

一是要加大高等教育的力量,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二是要规范人才市场运作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合作,以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多方面人才;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在人才的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政策。

(五)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是企业技术创新、经营运作、开拓国际市场的一种竞争力。政府应鼓励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总体战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和行政执法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建立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对重大跨国并购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严格评估审查管理体系,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利;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社会服务体系。

企业核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需要持续、稳定、有计划的投入,需要国家、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其他企业等多个主体之间的配合和扶持,同时企业自身的持续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第4篇

【关键词】 多元化 企业 投资

1. 我国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也跃跃欲试,在各个行业纷纷开展多元化扩张。受惠于当时国内宽松的市场环境好政策上的扶持,一些企业还一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其示范作用诱使各类企业竞相采取该策略,在各个行业纷纷开展多元化扩张。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买方市场激烈的竞争使更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举步维艰,不少通过多元化经营形成的大产业开始出现问题,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走了歪路。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省50家工业企业的平均总资产约为32亿,但平均拥有一级子公司数目就有27个左右,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兼跨包括金融 、房地产、对外贸易等行业。然而多年的实践证明,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知名企业(比如广州太阳神集团),由于对多元化战略存在理解的偏差,在实践中纷纷陷入了盲目多元化的误区,最终导致多元化战略的失败。

研究表明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根本没有能力走多元化的战略道路,勉强为之的后果必是粉身碎骨,因为选择多元化道路,对企业的要求是苛刻的,自身的管理机制、风险应对、财务融通等等都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多元化的资格。

我国大多数企业还都是中小企业,发展不成熟,实力更是比不上大型公司,完全不具备多元化的资格。盲目效仿前人的发展模式,勉强实施多元化战略投资,结果只能身陷劣境,受缚其中,不得解脱。

2. 春兰集团多元化案例分析

2.1春兰集团概况

众所周知,春兰曾经是中国家电业的先驱,也一度是中国空调业的标杆,1995年后,春兰的多元化战车悄然起动。首先是家电行业内的扩展,除了空调以外,同时生产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其他家电产品。1995年7月,春兰摩托车有限公司成立,迈出了春兰多元化经营的重要一步;1997年11月,春兰集团以7.2亿元接手已经举步维艰的南京东风汽车公司,组建了南京春兰汽车有限公司;2004年11月,春兰向外透露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计划,斥资30亿元打造研究中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在新能源的开发上;2005年10月,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公布了未来三年的愿景:2006-2008年,春兰股份力争在三年内完成四大板块的创新课题,他们分别是最新节能应用化研究、网络家电研究、卡车新型动力研究、新能源研究。

当春兰沉迷于多元化道路的时候,其他竞争对手悄然成长并取代了其龙头老大的地位。曾为泰州市经济支柱的春兰股份,如今无论是利润还是对财政的贡献已经跌落至泰州市的三甲以外。

2.2失败原因分析

春兰多元化战略投资的失败是惨烈的,仔细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进行多元化的时机不对,急于多元化。回顾其发展道路上的巅峰时期1990-1995年,春兰都是在走专营化道路,全心经营空调,这一举动也确实把春兰捧了上去。可是春兰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其在空调行业的霸主地位时,就在1995年开始了多元化,之后情况就开始急转直下了,海尔、格力、美的等众多品牌乘春兰大肆多元化,迅速扩张,实现了规模经营,春兰被夺走了昔日的辉煌。

第二、忽视核心竞争力,追逐近利。理论界的分析和企业界的经验表明,如果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建立在其核心能力基础之上的,其经营成功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在新的领域中成功的关键。企业在多元化之前必须分析其是否具有核心能力以及新的业务是否是围绕其核心能力展开,或者是否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三、高估了企业的营运能力,把经营盘子铺得太大。就家电领域,除空调,还有冰箱、洗衣机、彩电、电脑之类的产品,而它的电视和电脑似乎一直没有在市场上有所作为,这无疑是其没有足够精力顾及每个产品的最有利证明。另外春兰还选择了一条非相关多元化的道路, 隔行如隔山,一个企业怎么可能有足够的能力来同时经营这么多的领域。新能源开发的耗资更是不可小觑,春兰野心勃勃,资金分散严重,管理又存在缺陷,主业江山不保新的产品尚未成熟,春兰多元化怎么走得好?

第四、企业缺乏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行多元化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并合理解决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盈利性与流动性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春兰每一个的投资项目都是大手笔,并且大多是非相关性的项目,资金过于分散。

第五、忽视了对企业员工的关注,未能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春兰的一些中层员工透露春兰缺乏留住人才的环境,毕业后来到春兰的大学生多数选择在不久后离开,甚至是当年和和陶建幸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也在2000年左右被其他家电业挖走。如今,春兰一线工人们的工资水平也是一降再降,福利没有保障。

第六、运用复杂资本来源进行高风险的多元化。当初春兰如此大规模的进行多元化,其资金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仅靠企业自身是远远无法满足的,资金缺口怎么弥补,只能依靠政府或者其他商业机构,如此巨大的资本负债,其风险也是难以预计的。

第七、以追求主观价值,满足个人意愿为目的。春兰投入大量资金,进军多个领域,在短期内就让春兰这一品牌在多个行业出现,其实是想构建一个企业帝国,但是春兰最终没有看到这一辉煌的时刻。失败的原因很明显,春兰主业做的是的空调,尽管品牌响当当,但是对进入新的的行业并不具经营优势。

3. 对我国企业走多元化投资战略之路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所得,我认为我国企业在当前形势下,想要走多元化投资战略,必须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着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尔曾说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树枝是核心产品,较小的枝条是业务单位;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而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根系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的技术和技能,而且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开发新产品、挖掘新的市场机会的重要手段。

第二,强化企业的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必然有许多经营漏洞,而这些漏洞都是多元化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企业必须规范经营,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

第三,构建合理的多元化投资结构。企业投资规模要适当,具体按企业实际情况而定。投资领域不能太分散,最好与企业的主业相关联,即采取相关多元化的战略。

第四,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本资源,处理好资本成本与回报的关系,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在资金上保证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 。多元化经营应避免过度追求规模的扩张而忽视资本的回报,企业应权衡融资成本和投资收益的关系。

第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多元化,切忌急功近利。过早的进行多元化,只会使企业的问题更快的暴露,从而导致战略的失败。

第六,控制好多元化的进程,避免企业规模过度过快膨胀。企业的各项资源及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扩张,将很难顾及到各个方面,最后造成问题的积压,企业的运营必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第七,企业管理层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可因满足个人欲望而盲目多元化,正确理解多元化对企业管理者做的决策有着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德文《中小企业怎么办》[M].99-102.

[2] 张建伟《隐形冠军》[M].81 、102、137.

[3] 陈茜《中国企业病》[M].45-56.

[4] 金建华《百胜餐饮(中国)集团的多元化战略研讨》[D]西南交通大学 2009年

[5] 姜淑《家电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0年.

[6] 刘佳 《中小企业发展的要素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0年.

[7] 翟珂珂 《试论多元化经营的电力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D]. 2010年.

[8] 黄卫兵 《JX公司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 孙冰 《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与机制研究》 [D].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 李兴文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 齐海英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 石学静 .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研究 [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3] 张志巧 .广西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 李启明 《企业战略定位的偏差及其矫正》[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商学院)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兵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王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王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知识产权,制度

 

服务外包按照发包方和接包方所在国是否相同,可以分为国内服务外包(即在岸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即离岸外包)。国际服务外包可以在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理念、市场竞争等方面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使承接国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流动、示范模仿效应、竞争效应、关联产业的带动等快速提升本国的服务业水平[①];同时服务外包主要发生在信息产品生产部门及信息技术密集使用部门,包括金融、电信、软件等。而这些行业恰恰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重点发展的服务业领域。

一、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

我国的服务外包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但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仍然较低,承接的业务多数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价值链的中末端,对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服务企业真正能够参与到高端服务业中,必须加快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在竞争中求发展,实现我国服务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2005年以来我国的服务外包年平均增长率都超过了全球的平均增长率,正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服务外包中心。据商务部统计国际贸易论文,2010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756家。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74.0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98.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0%和43.1%;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98.3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4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3%和43.1%。

然而,与全球服务外包业“龙头老大”印度相比,中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包括软件和服务外包在内的外包产业产值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7%,占印度出口总额的近四成论文怎么写。目前,印度已承接全球65%的离岸软件外包业务和46%的服务外包业务。

二、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

服务外包市场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市场,外包产业的范围也随着社会需求在发生着变化。服务外包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 以及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出现的一个新的外包服务类型,即知识流程外包(KPO)。信息技术外包是指IT流程的外包,例如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以及软件研究和开发等;业务流程外包(BPO)是指由专门的服务提供商提供并管理特定类型的业务的服务,如企业内部的管理、业务的运作、供应链的管理等;知识流程外包(KPO),一般定义为高端外包服务,包括合同研究组织(CRO)和其它基于知识和技术的服务,例如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工程设计等。专业的服务机构毕马威国际预计KPO正逐渐成为现实的、主流的外包选择之一,它的市场规模将在两年的时间内达到100亿到170亿美元。

从低端的ITO信息技术外包到目前高端的KPO,服务外包中的技术含量和知识承载度越来越高,如KPO就是一个基于知识和技术的服务。因此在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知识产权及其相关的制度体系。

1、 对承接国的影响[②]。知识产权制度不仅要发挥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能够通过制度的建设大力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能力,从而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最终提高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承接高端服务业,进而提升我国的服务业技术水平,并最终在国际服务业中取得立足之地,是我国发展本国服务业的最终目标。能否承接到高端服务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目前信息技术外包(ITO)仍是中国服务提供商首要的收入来源,占2009年收入的三分之二强。有专家指出国际贸易论文,印度之所以能在二十年里成长为世界的IT 外包中心,除了劳动力的高性价比和规模效应,就是因为知识产权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多方保护,给发包方提供了充分的安全感。相比印度自1856 年诞生第一部《专利法》至今一百多年的知识产权发展,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完整,执法力度不足,国民整体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等,而这些问题将削弱我国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竞争力。

2、 对承接企业的影响。在服务外包中,发包方一般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可能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知识产权产品,在外包过程中,发包方必须将部分知识产权产品移交承接方使用,因此对于发包方而言,外包项目中包含着很大的技术外泄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承接国家和承接企业时,除了承接方的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以外,承接企业的信息和技术安全是发包方首要的考虑因素。基于此发包方在选择目标国家时,会首先选择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对目标企业则会优先选择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企业。对于承接方而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力和企业自身利益保护。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发包方、甚至第三方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商业秘密等,这其中就涉及到承包方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的能力。如果承包方不能很好地保护发包方的知识产权,就很难取得发包方的信任论文怎么写。同时,在承接外包过程中,承接方还可能需要利用自有的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将伴随完成的产品或服务被移交给发包方,从而出现知识产权转移的风险。

三、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的特点

服务外包与其他的服务业相比,在产品特征和行业分布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产品一般应具有可数字化和模块化的特点等,行业一般以蕴含一定知识含量的软件开发、管理咨询等为主。相应地国际贸易论文,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1、经济性。和其他产业相比,服务外包行业技术含量高,甚至一项技术就可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知识产权的制度设计对外包各方,包括发包国、目的国、发包方和承接方都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利益相关性)。在知识产权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对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极为关注,甚至在世贸组织的谈判中,不惜以其他方面的让步换取在知识产权方面加入对自己有利的条款。

2、利益平衡性。“知识产权制度在人类的法律进化史上得以产生并发展,就在于其确认了涉及知识产品保护的各种利益,并予以合理分配。”[②] 利益平衡性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但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知识产权制度的利益平衡不仅体现在对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和社会对知识产品的合理需要之间的矛盾关系上,还体现在离岸外包的相关国家之间和以及发包企业与承接企业之间利益的合理分配上。

3、复杂性。由于跨国服务外包发包方和承接方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同时外包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还有可能来自第三方,甚至第四方,因此与国内企业之间的业务承接相比,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它可能涉及到多个国家的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如发包方、第三方、承接方等。此外,同一国家的法律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4、层次性。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和以非法律形式存在的内容,法律形式包括我国通过立法制定的旨在对知识产权的资源配置和财富创造等行为做出制度安排的各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条例等,还包括我国已经核准的相关国际法的条款和我国已经签约的国际协议如Trips协议的规定等。非法律形式则包括法律形式以外的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进行指导和规制的配套措施,如国家层面和各个地方层面的政策体系以及企业层面的规章制度等。

四、相关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完善

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更是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因此我国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包括立法、司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层面促进服务外包领域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完善,提高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以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战略为导向,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使其比其他的经济活动具有更强的政治色彩,但同时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对于知识产权的角逐不仅存在于企业的微观层面,更体现在国家的宏观层面。“历史已经表明,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保护方式、保护水平适应国家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能随着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变革国际贸易论文,才能真正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否则,会产生负面的作用。”与此相对应,我国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应该服务于我国现阶段的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尤其是未来五年 “十二五规划”中对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使我国服务外包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程度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如在我国已经加入的TRIPS协议规定模糊而弹性空间较大的部分,调整相关国内立法,使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的法律形式成为符合政策选择需要的“硬工具”;利用非法律形态政策调整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弥补法律制度的滞后性和保守性,在TRIPS弹性空间较小的部分发挥作用,成为符合政策选择需要的“软工具”,[③] 针对不同类型知识产权采取相应的保护标准,建立以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制度论文怎么写。同时,在承接服务外包中,我国的不同地区之间在拥有的资源和发展重点等方面各有不同,各个地方可以在国家统一的法律制度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快自身知识产权的创新,增强承接服务外包能力。

2、充分发挥相关的行业协会在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中的作用。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可以整合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中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运用和创新中的问题,为政府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时提供可行性报告、法律法规草案或建议等,尽可能为服务外包企业争取更多的支持。此外,在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行业内自律规则共同遵守的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准则,建立行业内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机制。

3、加强外包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企业是我国知识产权开发(激励)、应用、管理和保护的主体,外包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仅能提高承接外包的国际竞争力,还能增强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在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应用上,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充分激发员工的研发积极性,激活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国际贸易论文,使之显性化。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方面,为企业规划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如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保密制度、评价制度等,从而将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化,尽可能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避免因侵权或泄密等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

[①] 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合肥市服务外包承接企业要素禀赋提升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号:AHSK07-08D32)和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合肥市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战略研究”(项目批号:2008sk047)的阶段性成果。

[②]目前我国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主要是承接其他国家的外包业务,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对承接方,包括承接国和承接企业,的影响。

[①] 江小娟等,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页。

[②] 袁秀挺:“知识产权权力限制研究――着重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内部考查”[D],北京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第53页。

[③] 刘华、周莹,TRIPS协议弹性下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选择[J],《知识产权》2009年第2期。

第6篇

关键词: 数控机床 制造强国 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项核心技术,由数控机床组成的柔性化制造系统是改造传统机械加工装备产业、构建数字化企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的发展一直备受制造业的关注,其设计、制造和应用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近年来,国内机床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设备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为主,在高性能加工的设备和技术上并没有进行很好的研究和技术储备,在市场趋于平稳的时期,我国的机床工业势必会更加缺乏竞争力。因此,国家将数控机床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在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发展高速、高精度数控加工设备作为主要的支持发展方向,将提升装备水平和核心技术放在重要的位置。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取决于我国的机床发展水平。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要大力发展国产数控机床”。振兴装备制造业,机床工业需先行,这是一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中国机床工业行业发展迅速,产销两旺,行业综合水平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制造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还比较明显。有人坦言:“无论今后科学技术怎样进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制造业也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首席产业’。”在当今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最重要标志。制造业最重要的基础是装备制造业。现在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水平有限,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化机械生产的需要。而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体现在信息化制造方面,其中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则是装备制造业中的主导技术,这对于高速、高精度、低消耗的产品制造来说尤为重要。

数控机床是近展起来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自动化机床,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其性能精度和效率日趋提高,因此对加工机械产品零部件生产设备――机床也相应提出了高性能高精度与高自动化的要求。大批量的产品,如汽车拖拉机与家用电器的零件,以及航空航天、内燃机、军工、汽车、船舶等行业需要的重要加工设备,尤其是高刚性、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复合型的精密数控卧式铣镗床更是航天和军工企业急需的关键设备。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装备制造业提出要求:变“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开发高档数控机床,提升行业水平。自主开发高速精密卧式机床,研究其相关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并取得突破,对国家在高端装备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速数控机床的需求也越来越多。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将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国家将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预计,未来十年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可望达到20%以上。机床工业由于技术含量和工艺要求极高,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行业壁垒很高,无论在国内还是全球范围,行业格局变化都比较缓慢。机床本属于机械行业,而机械行业与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下游行业每年固定资产投资中,约60%用于购买机械产品。设备工器具购置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保持在20%左右,并长期保持稳定。因此在机床行业下游产业中,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部分都是用来购买装备制造工具――机床。通过统计发现,机床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快于全社会平均增速水平。数控机床的需求来自于下游的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设备、高速列车、军工、电子信息、电力设备、船舶、工程机械、模具等高端装备业崛起,行业产能高速扩张,继续带动数控机床消费的高速增长。罗百辉表示,2011年高端装备自主创新势头将更为强劲,继续带动机械工业15%以上的增速。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化时期,这是超脱于经济短期波动、在近几十年里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对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与长期向好的中国宏观经济一样,成为机械工业近30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好注解。所谓重化工业化时期,也就是工业化的中期,即从解决短缺为主的开放逐步向建设经济强国转变,煤炭、汽车、钢铁、房地产、建材、机械、电子、化工等一批以重工业为基础的高增长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构成了对机床市场尤其是数控机床的巨大需求。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市场。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消费的主流。预计2015年数控机床消费将超过60亿美元,台数将超过10万台。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是:①平台数字化。②运行高速化。③加工高精化。④功能复合化。⑤控制智能化。⑥伺服驱动高性能控制。中高档数控机床的比例会大幅增加,经济型数控机床的比例不会有太大变化,而非数控的普通机床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减少。

参考文献:

[1]张江华.TK7640数控铣镗床的运动误差分析及其补偿(硕士论文),2007.

[2]畅越星.数控落地铣镗床主轴箱动力学分析与结构设计研究(硕士论文),2007.

[3]李军华,数控机床主传动齿轮综合啮合刚度研究(硕士论文),2007.

[4]张利平主编.液压气动技术速查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姚银歌.大型数控落地铣镗床CAE与主轴箱优化设计研究及应用(硕士论文),2010.

[6]姜华.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博士论文),2007.

第7篇

造船行业既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等特点,造船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主要造船国如日本、韩国等,都把造船业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政府通过政策性融资等手段大力支持造船业的发展。我国造船业凭借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造船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行业。

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重点支持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的政策性银行,支持船舶出口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成立八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始终把支持我国船舶出口作为出口信贷的工作重点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业务累计对船舶出口发放贷款434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放款总金额的23%;办理船舶出口的对外担保22.5亿美元,占担保总金额的74%;共计支持了包括超大型油轮、大舱口集装箱船、液化石油气船、化学品船、高速水翼船和自卸船等在内的各种出口船舶708艘,总吨位1767万吨,合同总金额121亿美元。同时,为贯彻国家鼓励国轮国造的政策,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内销远洋船舶的建造也提供了少量的出口卖方信贷支持。目前,国内的大中型造船企业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客户,中国进出口银行近年来对我国船舶出口的支持率已经达到90%,与广大造船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八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对船舶出口提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促进了造船工业及其上游行业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帮助相关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我国船舶出口连续数年居世界船舶出口第三位的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我国造船业的发展既存在优势也面临困难。从优势来看,一是我国造船业技术力量较强,管理水平较高,不仅可以建造一般大型船舶,而且能够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造船的质量和服务都能满足船东的需求。二是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造船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三是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船舶出口得到了政府在出口退税和出口信贷等方面的支持。我国造船业虽然与韩国、日本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发展速度快,潜力巨大,发达国家的不少船东预言,未来世界船舶建造的主要市场将转到中国,中国很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从面临的困难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造船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世界船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市场船价降低,我国造船成本提高,船舶出口难度加大。船舶出口如不能保持稳定增长,或者出现下降趋势,势必极大地影响造船业的发展,并将对拉动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应该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支持造船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我国船舶出口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造船和船舶出口大国。

二、借鉴国际经验,运用出口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主要利用出口卖方信贷支持我国船舶出口的同时,借鉴国际同类机构的通行做法,为我国船舶出口提供了出口买方信贷支持。向船东提供出口买方信贷是国际上通行的船舶融资方式。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般贷款相比,买方信贷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等特点,为造船企业、船东和融资银行所普遍接受。去年11月和今年4月,我们先后向挪威索莫盖斯有限公司和温特盖斯有限公司提供出口买方信贷,支持他们从我国进口四艘8删立方米液化石油气船和两艘1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船,反响很好,受到出口企业和国外船东的欢迎,这两笔贷款成为我们运用买方信贷支持我国船舶出口的有益尝试。

运用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向购买我国船舶的外国船东提供出口买方信贷,可以增强对船东的吸引力,提高我国出口船舶的竞争力。国外船东、船舶融资和中介服务机构普遍看好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他们希望能够在为船舶及相关贸易提供融资与服务方面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合作,并得到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我们向挪威斯考根海运集团提供买方信贷后,在国际上引起积极反响,一些国际知名船运公司和船东对我们向船舶出口提供买方信贷等融资服务很感兴趣,纷纷前来咨询,表示愿意探讨具体的合作项目。事实证明,运用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能够有效地增强我国造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让国外船东作借款人,可以解决国内造船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和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从船舶建造到出口收汇,整个过程所需资金量大、占用时间长,如果单纯使用出口卖方信贷,会加大船舶制造和出口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使企业承担一定的出口收汇风险。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也增加了船舶出口企业持续获得贷款和担保的难度。出口买方信贷免除了由造船企业直接承担的长期负债,不仅可以改善国内船厂的资产负债状况,解决他们贷款难及寻求担保难的问题,也解除了企业船舶出口后存在收汇风险的后顾之忧。

中国进出口银行运用出口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有不少有利条件。首先是所需外汇资金有保证。建行初期,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外汇营运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曾通过为国外银团贷款提供担保的方式支持船舶出口。现在,国家外汇储备比较充裕,作为支持资本性货物出口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以通过购汇等方式补充外汇营运资金,因此,运用买方信贷业务支持船舶出口所需的外汇资金来源充足。其次是贷款风险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中国进出口银行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船舶出口融资业务,对中国船舶市场和造船企业的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国外著名船东和融资机构也有比较广泛的联系。目前,我们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船舶出口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船舶贷款的信贷资产质量也比较高,不良贷款比率低于其他行业的水平。在对船舶出口提供买方信贷时,我们可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加强对借款人、担保人的信用评估,控制和防范船舶建造风险。可以说,我国运用买方信贷方式支持船舶出口的条件已经成熟,只要各方共同努力,买方信贷应该也能够在我国船舶出口融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并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船舶出口融资方式。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同时发挥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的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进一步加大对船舶出口的支持力度。

三、运用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的几点意见

中国进出口银行运用出口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发展这项业务,加大利用买方信贷对船舶出口的支持。

一是充分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品种齐全、功能强大等优势,为船舶出口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根据企业的需要,在船厂交船前我们可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同时提供所需的履约和预付款等保函服务,满足企业在建造船舶中对资金的需求;在交船后根据船东及担保情况,或提供出口买方信贷,或继续提供出口卖方信贷,使造船企业和船东得到全方位的融资服务。我们鼓励造船企业积极利用出口买方信贷方式进行融资。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国外有关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内船舶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请国外金融机构继续为我行出口买方信贷提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搜索论文

繁體

论文首页图片论文热点论文专题论文管理论文经济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语言论文英语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社会论文

哲学论文法学论文声学论文艺术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计算机文农学论文医学论文其它论文搜索论文写作指导应用文稿

考试信息考试软件职称评审信誉保证论文转让论坛交流论文qq群联系方式论文订单论文讨论论文资讯联盟知道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国际贸易背景:阅读论文

积极运用买方信贷业务

供担保,还可利用这些机构长期从事船舶融资的经验,借助它们广泛的客户网络,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此外,对采用国外船用设备和材料、在中国制造并出口的船舶,可探讨由中外双方分别提供出口信贷,进行联合融资。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开展利用国外买方信贷进口国外造船设备的转贷业务,以支持国内造船企业更新设备,提高造船能力。要通过上述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扩大我国船舶建造项目订单的来源,为国内船舶出口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三是加强对船舶融资担保方式的调研,有效地控制船舶融资风险。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船舶融资模式还主要建立在银行信用担保基础上,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在船舶抵押担保基础上的融资模式,以降低船东的融资成本,有效地控制船舶融资风险,扩大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的规模。此外,我们将借鉴国外有关金融及中介机构在控制船舶融资风险方面的成功经验,改善船舶融资的风险评估办法,更加有效地支持我国船舶出口。

第8篇

[关键词]饭店行业实践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饭店行业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十余年的历程,因而总结与回顾我国饭店行业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将有利于在未来饭店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提升与完善。

一、中国饭店业发展历程综述

1.发展综述

回顾我国饭店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我国饭店业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回落阶段、恢复上升阶段、提高上升阶段。

(1)萌芽阶段(1980年以前):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总体数量少、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条件简陋、全国地区性分布不平衡。

(2)起步阶段(1980年~1982年):通过引进外资,逐步兴建了一大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饭店。这一时期的饭店经营管理依然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制约和影响,饭店仍在很大的程度上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3)高速发展阶段(1983年~1993年):在这一时期,中国饭店业走过了一个以质的提高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对饭店产品与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意识及服务方式等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饭店发展还相对处于初级阶段。

(4)回落阶段(1994年~1998年):1993年以后,饭店业逐步完成其利润平均化过程,建设开始回落,同时由于市场不景气、经营不善等方面原因的促动下,盲目建设的恶果已开始突现,饭店业的利润率在逐年下降,1998年全行业出现负利润现象。

(5)恢复上升阶段(1999年~2001):这一时期,行业内的竞争日益加剧,平均房费下降。饭店产品、开发、建设等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也进一步激化了采用简单价格竞争的倾向。在此阶段,饭店行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注重员工的培训等问题,旅游教育也为饭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军,但我国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方法问题等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饭店领域的研究质量、范围也不断地提高与拓展,研究成果相对以前更成熟,但总体上还未呈现较高的研究水平,其研究成果应用在饭店产业的实践发展还相对比较薄弱。

(6)提高上升阶段(2002年目前):随着走出97年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行业发展负面影响后,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景观房地产项目大量涌入、培训中心的转向和社会旅馆升级改造,国际饭店设计公司与投资人员大量进入,以及对饭店建筑及景观环境认识的提高,饭店的建设将不断提高硬件水平,所展示出来的理念与国际饭店行业的发展逐渐接轨。另外,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经济、社会与文化进一步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饭店开始得到巨大的发展,并且伴随着对各种新理念,比如体验经济、消费经济与消费社会等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饭店设计、建设与发展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饭店呈现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在饭店实践中也逐渐意识到特色与产品差异化发展必要性问题。我国饭店业本土自主投资、管理发展起来的饭店单体企业也表现了良好的成绩,并且出现了凯莱、如家等一大批有着良好发展理念、管理技术等的大型饭店集团、也出现了大量的饭店管理公司,它们在国内已经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关注、但与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比较来看,在各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发展评述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超常规发展的道路,中国饭店业从一开始就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行业,也是一种非常规或超常规的路径。同时,在饭店业发展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发展道路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认识与完善,经济发展的转型,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内竞争国际化进程、国内竞争国际化等问题,从饭店行业的发展萌芽时期迅速地经过了若干了发展阶段,因而也使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呈现出相当出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饭店行业发展对科学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认识及实践应用尚有待提高和缺乏迫切性,随着竞争地加剧,对饭店实践领域诸如,如何提高饭店企业竞争力、饭店产品竞争力,如何建立饭店产品品牌,如何建立与市场消费观念、需求相匹配的互动与沟通体系等,相关深入的基础研究成果需求将日益提升。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我国饭店业中还处于非理性的竞争环境中,我国饭店业的发展也更多地呈现出简单、最初级竞争手段——价格竞争。另一方面,我国饭店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饭店的竞争还更多地依赖资源的竞争,比如饭店更多的依赖规模、档次、政府的支持、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等来获得竞争优势,利用品牌、战略、竞争力体系等科学管理专业理论仅仅得到重视但未完全应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以及与国际接轨程度进一步提升,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饭店业在提高产品吸引力、竞争力理论研究等的成果提升。

(2)我国饭店行业将在产品设计、饭店类型建设与发展等方面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以及更新以往的建设思路,提高在饭店产品开发、设计、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创新能力与策略,进而提高我国饭店行业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未来饭店发展实践中,将会迫切地需要更系统、深入地饭店产品内涵与构成体系、开发、建设与发展理论。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饭店业发展初期以接待团队旅游者为主,因而,我国的大多数饭店都是基本统一的城市观光饭店。但随着国内外饭店市场客源的旅行经验的成熟,行业竞争的加剧,将对更多饭店类型、细分市场饭店产品的需求与品质有提升的要求,比如会议饭店、度假饭店、精品饭店、家庭旅馆、农家乐饭店、经济型饭店、高级商务饭店等。因而,以探究饭店产品内涵与构成,功能,发展趋势等为核心基础理论的饭店产品的设计、开发、竞争力提升等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迫切;另一方面,随着饭店行业竞争环境不断规范,饭店市场客源对饭店品质与特点的关注,客源对所入住饭店选择权利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未来饭店的实践中将更多地会趋向关注饭店产品自身品质、设计、特色等的提升与完善,也将进一步对饭店产品构成、饭店产品特色塑造与体现、影响饭店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观念、提高饭店市场吸引力、饭店产品竞争力提高等基础性理论有着迫切与巨大的需求。目前,随着饭店投资者不断地引进国外饭店设计公司进行饭店开发、建设,以及饭店投资者对大量新近开业饭店、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旗舰饭店开发、设计、建设等的考察,已经在实践中逐渐反映出与国际接轨的饭店开发、设计等敏锐意识与经验判断能力,尤其表现在对饭店环境景观、建筑、室内设计与装饰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上。比如,九寨沟天堂度假酒店、浙江富春山居度假村等。

(3)在饭店发展实践中,对于饭店产品质量的评判标准以及品质、功能认识等不断提高与完善,饭店产品的市场满足领域也不断突破传统观念上的局限——主要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要,目前饭店不仅能满足外来旅游者住宿的需要,更成为当地社区交际的中心、当地社会的时尚与奢华的风向标与聚集地,也成为满足综合休闲、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消费场所,甚至有些饭店也已经成为一种梦想之地与梦幻之地,它们能带给消费者更高的精神需求与享受等。另外,饭店的市场领域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在不断地扩大。同时,各种新型消费观念、观念意识价值等都将对饭店产品品质、设计、建设与开发等提出了客观的新要求。比如,对高档饭店硬件设施除了精美、豪华等要求之外,也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意义上的精神要求,更加推崇饭店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与表现,视饭店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需要从中寻找与体验到历史的纵深感,同时也关注消费者审美情趣地满足。此外,饭店消费者也开始追求饭店产品中孕含的文化符号社会意义及消费意义,全方面的消费感知与体验,追逐一种特殊身心经历与学习的收获与期望等。因而,在未来的饭店实践发展中,客观地需要基于饭店产品理论之上,关注饭店产品开发、设计、建设、发展等理论;也需要形成更多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与能力,比如除了质量与服务之外,还可以借助文化、酒店景观环境、内部装饰、品牌等,可以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饭店业界人士已经进行了良好的探索,比如,上海天禧嘉福酒店。二、我国饭店领域理论研究综述

1.理论研究综述

在饭店理论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人士也随着饭店业的起步、发展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饭店领域的研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介绍国外理论与实践经验以供国内参考,比如,谷慧敏2001年主编的《世界著名饭店集团管理精要》等。

(2)中外饭店管理比较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管婧婧、郭鲁芳2005年做过《中外酒店业HRM研究进展及比较》等。

(3)饭店行业宏观、中观、微观领域研究都全面展开,介入国家、地区、行业、集团、企业层面饭店发展问题研究:比如,黄静波2007年做过《中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的优势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等。

(4)饭店领域技术应用领域研究:比如,林璧属、王赞强2000年做过《中国旅游饭店业Internet应用现状评估》等。

(5)不同等级、类型、规模、产权饭店的发展研究:比如,胡敏2007年做过《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等。

(6)饭店经营管理方法、手段、科学理论、观念探索、影响因素、评价、投资等方面研究:在此方面尤其在具体诸如对服务与内部管理问题的研究、饭店总体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对饭店环境研究等是占相当数量的,同时,饭店理论研究者也非常注重对新观念进行探索,并注重新观念在饭店领域实践中的应用,比如,随着区域经济及企业集群在其他行业的发展,张俐俐等2006年做过《酒店业竞争力提升的新途径:集群发展》;随着体验经济理论广泛传播,以及对旅游活动文化本质、饭店产品文化性探索的深入,田敏2007年做过《文化元素在旅游饭店空间产品中运用的实证研究》、张明、廖培2006年做过《主题酒店主题文化选择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王燕与唐飞2006年做过《我国精品酒店发展之条件分析》;随着对生态环境与社会责任感问题与观念的关注与认识,陆诤岚与陈天来2002年做过《论“绿色饭店”及其标准的制定》等。

(7)基于管理或其他学科理论,以及新观念进行的在饭店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研究:比如,黄燕玲等2006年做过《基于SEM的饭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研究》等。

(8)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定性研究之外,近年来在饭店经营管理领域中也开始逐步引入了定量研究:比如,彭建军与陈浩2004年做过《基于DEA的星级酒店效率研究——以北京、上海、广东相对效率分析为例》等;同时,也在研究中更关注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比如,四川大学旅游规划与开发专业季哲文硕士论过的《主题饭店的规划建设研究——以成都市饭店业为例》等。

(9)在饭店阶段方面不仅进行了饭店发展现状研究,同时也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等宏观背景,开始探索饭店转型、升级、可持续等方面研究。比如,饶勇2002年做过《我国旅游饭店业向成熟转化时期的竞争的竞争特征和战略对策》等。

(10)对饭店业界具体发展实践、成功人物等进行专门介绍与研究:比如,对如家品牌、锦江饭店集团等的介绍、对希尔顿等的人物介绍等。

与此同时,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也开始不断地介入到饭店领域中来,比如,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在硕士论文中曾做过《主题酒店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论过《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酒店建筑设计——以阙里宾舍、唐华宾馆和苏州喜来登大酒店为例》的研究、南昌大学工业设计系硕士研究生齐瑞过《休闲度假宾馆的配套织物及其陈设设计研究》、2007年北京林业大学室内装饰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章曲做过《现代酒店室内空间中的织毯装饰》、湖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甘露做过度假酒店地域性研究》等。

2.理论研究述评

通过大量阅读饭店理论研究文献,可以得知我国饭店领域的理论研究,从整体看,对于饭店领域的研究已经涉及了几乎所有方面,饭店管理教育也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庞大的培养体系。因而,形成了大量、丰富的饭店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研究教材,但教材水准层次不等,也存在着百家争鸣的现象,反映了饭店领域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普遍共识的基础理论体系和理论基础还未建立。学术研究成果也数量巨大,研究层次也逐渐提高,从地区研究课题到国家课题都有进行,并且也随着香港的回归,出现了大陆饭店业与香港研究机构在饭店理论研究方面的合作趋势。学术成果大多以期刊论文的形式,而研究专著比较少,戴斌做过《国有饭店业重组与集团化管理》等,这也反映饭店理论研究还整体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对饭店领域的相关问题研究还仅仅局限在点的认识与思考。随着旅游高等教育尤其是硕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饭店领域进行的相关硕士论文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饭店领域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推进了饭店从研究点的认识与思考向纵深方向发展。由于博士教育还处于刚开始阶段,相关高质量研究成果还相对缺少,比如东北林业大学李红做过博士论文研究《我国酒店提升国际竞争力研究》、南开大学徐虹做过博士论文研究《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该研究也已出版为专著。少数业界实践人士也参与到饭店领域的论述与观点表达,比如海岩曾出过发表对行业观点的行业书籍——《海“眼”看酒店——关于酒店行业问题的对话》、活跃在饭店业界奚晏平博士也做过一些饭店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出版过专著。

除此之外,饭店领域理论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1)饭店领域理论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比较忽略,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对饭店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开发、建设等的认识与提升。比如,饭店产品的内涵与构成、饭店产品构成各部分的内涵及设计、开发、建设等的理念,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对饭店产品如何随着市场消费观念、新价值与认知而发生演变、外延的认识与判断。目前,对饭店概念或内涵的认识还仅仅处于比较笼统的状态,因而对各种饭店类型的认识、建设思路、管理经营模式与方法等也缺乏清晰的认识,饭店产品创新与提升缺乏基础理论。现阶段,在饭店理论研究领域中,对饭店产品内涵、构成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还相当少,有些研究还仅仅借鉴与引用其他行业产品的内涵,缺乏对饭店产品内涵深入、系统地研究,从而也使得饭店基础理论研究呈现匮乏与薄弱的状态。

(2)在目前的饭店理论研究中,研究方向和成果与饭店业界需求等还有一定的距离与脱节。比如,饭店理论研究人员普遍在产品对饭店企业生存与发展重要性,以及提高饭店产品竞争力对饭店发展的推动方面达成共识。饭店产品及竞争力提升问题是业界尤其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对饭店企业具体实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与影响作用的理论之一。但在饭店理论研究中,在饭店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具体思路、途径、手段等方面,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虽然该方面研究数量巨大,但从整体看大多研究相对比较宽泛,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因而,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饭店理论研究对业界的现实指导效果与影响,也影响了我国饭店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地位。

(3)我国饭店理论研究还大多以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与主流,缺乏与其他学科在饭店领域研究的结合与交叉,因而,在对饭店理论建立与研究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局限。目前,建筑与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为饭店建设与开发等,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思路与角度,在未来的饭店理论研究中,还有待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更好地提高饭店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饭店业界实践。

(4)饭店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对新的消费理念、观念、理论在饭店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从而,在使饭店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引导市场需求,创造更多的异质与良好品质、类型饭店的同时,推动饭店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目前,饭店理论研究人员已经普遍关注文化、体验、符号与消费社会等对饭店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的影响与作用,并进行了相关探索,但总体上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与系统化。同时,饭店理论研究还应该关注更多的饭店产品形式,比如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农家乐等;也要关注饭店企业发展模式趋势等,比如景观房地产、旅游房地产、旅游企业集聚、区域一体化、CBD发展等对饭店实践的影响。在未来的饭店理论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在饭店实践认识与研究的基础上,将饭店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饭店实践还需要饭店核心基本理论进行引导与借鉴;对于饭店管理的研究来说,自身的研究框架体系和方法还不完善。未来的饭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将更为专业,伴随着饭店管理学科的成熟,饭店管理需要发展自己的理论、尤其需要以饭店产品、饭店产品竞争力体系等为核心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系统以及细致的研究,以展开本领域的研究以更好地为学科发展和饭店管理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稿件质量 优质稿源 编辑素质

中图分类号:G205 文献标识码:A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Create High-quality Goods

LIU Jianjun, LIU Lijun, ZHAO Tingti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editorial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power plant",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is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ing an urgent task that the current sci-tech journal workers faced with.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power plant" journal,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expand journal contribu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anuscript.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Quality of the Manuscript; high quality articles; editor quality

科技期刊不仅是科研成果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几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技期刊也如雨后春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据统计,我国目前出版标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内部标准印证号的科技期刊有5400余种。①到今天,科技期刊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已成为当下科技期刊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结合《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多年办刊经验,对如何扩大科技期刊稿源、提高稿件质量方面做了阐述,也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办刊水平,提升学术质量,打造一个专业性强的精品期刊。

1 开拓多种渠道 吸引优质稿源

由于内燃机的专业性强,而相关专业期刊较多,学科之间的稿源竞争性也较强,为此编辑部人员需要不断开拓渠道,扩大稿源,并从现有稿件中,择优录用。

1.1 参与学术交流

准确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前沿是科技期刊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科技期刊编辑部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科前沿,进而优化稿件结构,同时也可以提升编辑部编辑人员的素质。我期刊编辑部通过参加华东四省一市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学术年会等行业内学术交流会议,在参会期间发放部分期刊,扩大期刊影响力,吸引部分优质稿源。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我刊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并通过交流,把握行业内各专家学者主研方向以及当前热门的技术,此类专家学者所撰写的论文学术水平高,能够代表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进行约稿,也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

1.2 建设高素质作者队伍

优秀的科技期刊离不开优质的稿源,而优质的稿源则离不开优秀的作者。科技论文的主要撰写者不外乎来自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各个企业,因此加强同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刊编辑部历来重视和各大院校及企业的联系。首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借助山东内燃机学会的平台,和山东省省内各个院校以及各大内燃机整机和零部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各个企业设立联系人队伍,以便及时了解企业的研况并向编辑部推荐优秀论文,例如潍柴控股集团每两个月定期向编辑部推荐两到三篇该企业技术人员撰写的论文,经过审核后在我刊发表。本刊编辑部也和山东省各大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刊发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撰写的论文。

同时,对于其他向本刊投稿的作者,编辑部一律坦诚相待,加快审稿进度,缩短作者等待时间。对于撰写论文水平较高的作者,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地域分布等情况,本刊设立优秀作者库,加强感情投资,定期向优秀作者赠阅期刊,发送约稿函,向作者约稿。

2 杜绝学术不端 提高稿件质量

在阶段,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一般包括:抄袭剽窃、故意隐匿重要参考文献、一稿多投、署名不当、虚假数据、引文标注不合理、同一科技成果重复发表、请人撰写论文等。②

随着论文稿件数量的增加,稿件的质量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同时,在科研成果的发表阶段,各种(下转第96页)(上接第57页)学术不端行为也不断增加。这给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1 通过不端文献在线检测,控制稿件质量

本刊编辑部于2012年和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签约,进行来稿“学术不端文献”在线检测,及时检索出疑似不端论文,有效遏制了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在我刊的刊发,③参引率超过30%的稿件,视稿件具体情况:对于论文系原创性,有作者独立观点,且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稿件,则返回作者修改。对于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且无独立观点和科研成果的文章,则直接退稿。

对于已投稿件,作者要求更改署名或者更换单位及职务、职称的情况,编辑部则要求该论文第一作者出具书面说明材料,理由正当合理的,则予以修改。

2.2 不断完善审稿流程,注重审稿专家队伍建设

由于稿件评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稿件进行审稿专家外审是确保论文原创性、研究成果时效性、提高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本刊编辑部设立了完善的稿件审阅流程,并建立了完善的审稿专家队伍。编辑部聘请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潍柴控股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知名院校和企业的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本刊审稿专家,并颁发聘书。根据各个专家的研究领域、专业水平以及时间和精力等分配稿件。确保每篇稿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审阅。

科技期刊的发展是建立在相关科技发展和编辑人员良好素质的良性互动基础上的,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普遍认可的编辑标准有三条:一有专业知识,二有能有效地将本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并运用到实际的能力,三具有良好的人格品德。④自创刊以来,本刊编辑部就注重期刊编辑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内燃机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和最新科研动态,编辑部每年安排编辑人员到山东大学学习内燃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期刊编辑的相关知识,以此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编辑部每年参加山东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和新闻出版总署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同时加强编辑道德建设,提倡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避免了期刊编排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性错误和编辑错误。

4 结语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科技期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期刊质量,走精品期刊之路是必然选择。本文概述《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办刊经验和实践,和各位同仁交流学习。

注释

① 戴良香,郑亚萍,田云云等.坚持办刊宗旨 努力提高期刊质量――《花生学报》的办刊实践与经验[J].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1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② Morris S. Mapping the journal publishing landscape[J].LearnedPublishing,2007.20(4):299-308.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研究

一、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必要性分析

1、国内外市场现状分析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普遍应用中医药进行保健、医疗。国外,民众对中医的疗效越来越认可和兴趣。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推动了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储存、买卖、应用。其中,中药材集约式买卖交易造就了大型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信息时代,民众迫切盼望通过网络能查询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商、中药消费者非常希望能利用网络查寻掌握中药材的行情信息,通过网上洽谈买卖交易。开发构建规模大,功能齐全的中医药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

2、传统中药材市场改革的需要

投巨资建设的玉林中药材市场,占地175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铺面共有3980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玉林中药材市场虽然规模大,基础设施好,但市场交易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畅,不利于客商业务扩展电子商务论文,不利于市场规范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各类市场趋向于电子网络商务的大背景下,玉林中药材市场没有构建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商务,无法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市场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优势也将会消失。玉林中药材市场迫切需要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

目前,国外,主要是西药网站,以新药品信息和广告为主,没有中药网站和相关的平台。国内,尚未发现大型专业中药材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多为综合性药品网站,中药材信息是网站的一部分,单独而专业的中药材网站少,规模小,功能少。构建功能强大,集市场信息和查询、网上洽商和交易、质量检查、商铺信用评级、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行业培训、商铺网站、市场管理、中药材数据挖掘、中药资讯查寻、药品洽谈交易等功能信息服务平台,是发展趋势。

二、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展望

1、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体商铺交易与网络商铺交易并举,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造就大批现代药商,业态升级,做大做强市场。

玉林中药材市场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网络化运作,就走上“业态提升、功能扩充、管理升级、产业促进”的改革之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实行市场+网络商铺+经营业户的经营模式。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实现长效科学规范管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的公平性、诚信度提升,市场运作效率提高,市场的活力、竞争力得到增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将中药材市场传统的商务流程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大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造就现代药商电子商务论文,开阔视野,在驾驭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始终处于主动和优势。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商务洽谈、交易,为商企低成本拓展全国、东南亚、国际市场铺就了一条低成本的黄金商道,非常有利于玉林中药材市场走向全国、全球,从而把市场做大做强。

2、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能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快捷提供丰富的商业资讯,创造更多商机,规避商业风险,增强商企的竞争力。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让商务流程转化为网络化的电子流、信息流,不受时空限制,大大提高商业运作效率。中药网络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商务洽谈、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能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全球性的特点,可为企业、个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同时有助于客商规避商业风险。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对买卖交易活动频繁的企业非常有利,能有效对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使中小企业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流通渠道和信息资源,这样也使中小企业以与大型企业相同的成本进行网上交易,高速高效拓展业务,极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及时提供、准确、可靠、全面的市场供需信息,产销联动,避免盲目种植药材,保障药农收益,促进中药种植业发展。

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乃至中西南部众多省份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但农民种植药材决策主要来源于市场人员的直觉信息,由于信息缺乏真实性、全面性,从而导致种植的盲目性电子商务论文,影响药材种植的收益和积极性,对药材种植业带来消极影响。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及时、准确、可靠、全面的市场供需信息,并提供专家对市场的分析、预测,有效地帮助药农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产销紧密结合,确保中药种植收益最大化,有利于中药种植业良性发展。

4、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能促进中药材相关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拓展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众多的优势,将推动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快速发展,交易额大幅上升,市场辐射效应加倍扩展,进而带动中药材相关行业,如:加工、物流、旅业、通讯等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

三、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与布局

1、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规划

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基于一条龙服务的宗旨进行功能规划,从技术角度来看是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具有如下功能:

(1)向市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2)网上洽商和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提高商业运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的商业竞争力。(3)有效对客商、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的竞争力。(4)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

2、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子系统的设置

根据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规划,可考虑设置九个子系统:市场信息和查询系统、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系统、网上洽商和交易系统、市场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商铺网站系统、商铺信用评级系统、中药材数据挖掘系统、行业培训系统等九大功能系统。同时,平台还建立交易中介担保机制和数据安全机制。

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模块设置

对应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九个子系统进行功能模块的规划设置。

(1)市场信息和查询系统

药材资讯:行业动态、各地快讯、产地信息、药材展会、招商合作、药材进出口。

药材供应信息:最新供应信息、所有供应信息、供应信息综合查询、供应信息反馈统计。

药材求购信息:最新求购信息、所有求购信息、求购信息综合查询、求购信息反馈统计。

药材价格信息:最新价格变动、全部价格、价格走势、分析预测。

药材排行榜:供应金额排行、供应数量排行、求购金额排行、求购数量排行、成交金额排行、成交数量排行、价格查询热度排行、资讯查询热度排行、查询总热度排行。

药材商铺:商铺基本信息、商铺供求信息、商铺其它信息、商铺综合排行、商铺问询、推荐商铺。

(2)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系统:供求分析、供求预测、价格分析、价格预测。

(3)网上洽商和交易系统:会员管理、网上洽谈、网上交易、网上付款、收发货管理、货款拨退。

(4)市场管理系统:通知公告、文件流转、租赁管理、合同管理、收费管理。

(5)质量管理系统:质量抽样检验、商品标识抽检、索证备案检查、进货台帐检查、下柜退市货物检查、虚假宣传检查、侵权检查、检查综合评分、排行处理。

(6)商铺网站系统:商铺网站注册、商铺网站模板管理、商铺网站信息上传、商铺网站综合排行、商铺网站综合管理。

(7)商铺信用评级系统:商铺信用评分、商铺信用排行、商铺信用监督。

(8)中药材数据挖掘系统:数据挖掘模型管理、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结果储存、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挖掘特点统计。

(9)行业培训系统: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药材加工技术培训、中药材鉴别培训、中药材储存知识培训、中药材医用培训、其它知识培训。

四、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可行性

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电子商务论文,技术成熟。有众多的成功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范例可供借鉴,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已是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工具,社会已普遍形成了应用计算机网络良好行为习惯,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也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五、关键技术与创新

与一般信息网站、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不同,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行业特色明显。因此,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规模大,集成九大功能系统,设置七十六个模块,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不少。如:(1)网上交易中,不同企业、不同技术标准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实时传送、接收。(2)使用不同开发工具的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并实现数据无缝互通。(3)复杂多样的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的研制。(4)巨量数据并发处理机制设计。(5)多服务器分布处理响应。(6)平台交易数据安全技术。(7)中药材数据挖掘技术。(8)多媒体培训课件的设计与集成等等。

网络信息应用模式的创新:(1)创建现代网络化中药材市场。(2)中药材网上交易。(3)创建中药材网络商铺。(4)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5)中药材交易资讯服务。(6)中药材种植资讯服务。(7)网络化市场管理。(8)网络多媒体中药材综合知识培训等。在实际开发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过程中,对这些技术关键,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逐个攻关解决。

参考文献

俞文群,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2):34-37

第11篇

施肥机的开题报告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运用

1.机械自动化简介

机械自动化,即不借助任何人力的操作或者干扰,完全依照机械自身来对工作进行一系列步骤的完成.机械的自动化在企业的加工生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机械的自动化可加快生产原料加工处理的速度,真正实现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与传统的机械制造方式相比,机械自动化具有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降低成产成本的优势,对于有效缩短机械产品的制造周期,并提升机械制造水平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就当前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来看,虽然尚未实现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全面推进,但其对机械制造水平提升的显著效果已经越发凸显,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械自动化必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改革和应用,以更好的满足机械制造需求,并实现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2.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自动化起初是被应用在冷加工的批量生产与制作中,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建立起可变性自动化系统,为机械自动化在市场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也提高了机械制造业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和灵敏度.企业必须清楚他们自身生产发展的条件和需求,以此为参考,在此基础上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正在逐步迈向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与柔性化,计算机集成制造也与之联系起来,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中的集成技术已成为机械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相关应用为:

2.1.集成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对于机械自动化的实现,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因此,在机械自动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实现集成化以满足机械制造需求.计算机集成化主要表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测试、数控加工、柔性制造工艺等,通过将这些内容实现集中化,可以有效提升机械制造水平,而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过程重组、系统精简的方法实现机械自动化发展.此外,还可以加强计算机网络及工程数据库的建立,以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不断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机械生产效率,并不断促使企业创新机械制造技术,加强新产品研发,以不断提升机械产品质量,实现其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2.2.智能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智能化应用是人工与智能技术相融合、贯通、作用而成的,是模拟技术专家的智力,来替代专家在原本的机械制造中需要完成的工作.智能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是将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而成的一种人工智能化系统.将智能化运用在机械制造中,可实现系统的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决定等一系列智能化的行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机械制造的一种趋势,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机械制造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能够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及新设备的应用,从而实现工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机械制造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3.柔性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应用柔性自动化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机械在拥有智能化的条件下,还应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只有机械制造企业具有优良的应变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各种需求,并且能够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和市场变化及时对生产的机械结构和功能进行控制和调整.柔性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使其生产的商品更有效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市场分析的前提下,对内部组织来进行优化的改良.

2.4.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根基,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程序设置来实现的,即用计算机来编写生产制造中的各种程序.运用计算机编写机械生产中的各种程序可使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2.5.虚拟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虚拟化制造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技术,虚拟化是由多媒体技术、机械制造工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相互构成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加入了CAD、CAPP等机械制造工艺和计算机作图技术,其可以对机械设计图迅速的进行修改,摒弃了重新在做一次新图的麻烦.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虚拟化制造技术来对机械制造活动进行模拟分析,可有效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予以解决,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制造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竞争力.

3.结束语: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成功应用是企业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其不仅仅带动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也为企业的产品制造打下了坚硬的基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机械生产的工作效率,是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的良好把控手段,其不仅仅减少了机械生产的劳动力支出,也极大的缩短了生产时间、减少了生产成本.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并将新技术持续应用到机械制造过程中,从而实现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并更好的满足我国工业化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玉杰.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

[2]王绍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08)

第12篇

文章对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评价标准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甄别出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基本能力、市场经营能力、专业服务能力、资金能力等四个。文章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构建了竞争力评价标准,最后用层次分析法对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

[关键词]

国际货运;资源基础理论;因子分析;层次分析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货运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国际货运企业在资金实力、服务能力、市场份额等各方面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货运产业发展,需尽快建立国际货运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标准。竞争力评价标准的建立,有利于优秀的国际货运企业脱颖而出,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健康发展。同时,竞争力评价标准的建立有利于货运企业认识自身的优势劣势,也有利于货主在挑选物流供应商时,对国际货运企业进行有效的筛选。

一、企业竞争力评价标准研究方法

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评价标准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与定量两种。定性研究主要有个人判读法、集体判断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等;定量研究则包含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数据包络、模糊评价等多种方法。国外学术界对竞争力研究较多,例如Javidan、Mansour(1993)研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研发、生产、渠道、客户等4个因子。Paul等人(1999)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梁梁等(1991)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对规模比较大、具有多个子系统的复杂系统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利于科学的决策。诸大建等(2012)认为,可以运用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等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模型。本文借助资源基础理论与实证数据,进行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评价标准的构建。

二、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企业评价指标的选取

(一)理论基础波特于1980年提出了“五个竞争力”模型,于1990年提出了“钻石”模型。波特提出,在企业的活动中,只有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利润的活动才是企业价值链中有意义的环节。识别出企业具备的资源与能力是价值链的基础,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需要甄别出独特的资源与能力,从而保持竞争优势。构建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需要甄别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也就是国际货运企业独特的资源与能力。Barney(2001)主张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控制的有价值的、稀有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与能力,企业的这些资源与能力可以是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包括公司的组织、管理技巧、业务流程、获取的信息与掌握的知识。Castanias和Helfat(2001)提出了资源理论的基本特性,即企业的资源具备稀缺性、不流动和难以模仿性。总体来说,企业资源具有四个特性:有价值、稀缺、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竞争优势的持续与否取决于竞争性复制的可能性。根据Lippman和Rumelt(1982)的观点,只有在行业内消除复制优势的可能,竞争优势才能继续存在。因此,国际货运企业评价标准构建立足于对企业资源与能力的甄别,并充分考虑哪些资源与能力能帮助企业持续竞争优势。Barney(2001)提出企业的资源分为三大类:物、人、组织。物:包括使用的技术、工厂、设备、地理位置、原材料的获取性等。人:包括培训、经验、判断、智慧、关系、经理与职员的眼界等。组织:包括组织结构、正式/非正式计划、控制、协调系统,组织内非正式关系,与其他组织的非正式关系等。在国际货运企业,物的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的注册资本、品牌认知度、服务网点数量、银行信用、资金周转率。人的资源主要有员工人数、员工职业水平、揽货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客户满意度等。组织的资源主要包括订舱能力、制单能力、价格能力、服务可靠性等。

(二)指标的确定国际货运服务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多年,学者对货运企业的研究也开始较早,并且研究成果较多。我国香港地区的学者也有较为前沿的研究。WaiHungWong(2007)等从整数规划模型的禁忌搜索算法对航空物流运输的规划与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空运企业需要具备知识管理的竞争力。HarryK.H.Chow(2007)提出,为了保持竞争力,货运企业在香港必须与客户建立起长期关系从而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利用基于合作装载装运计划的制定从而提升货运企业的竞争力。Chi-lok,Andrew,Uen(2012)等研究了港口的竞争力,文章对港口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甄别出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因素指标,并将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权重赋值。国内的学者周良毅(2005)提出,货运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是客户服务能力与执行能力。赵书华(2007)等人定量分析了我国特定服务业的竞争力。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经过国际货运业的从业人员、高校的专家建议,本文提出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评价标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基本能力、市场运营能力、专业服务能力、资金能力4个一级指标。其中,基本能力包括企业的注册资本、员工人数、员工职业水平、品牌认知度4个二级指标。市场经营能力包括揽货能力、服务网点数量、客户满意度等3个二级指标。专业服务能力包括订舱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价格能力、制单能力、服务可靠性等5个二级指标,资金能力包括资金周转率、银行信用等级等2个指标,一共有14个二级指标。

(三)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修正本文提出的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综合了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与专家的意见,指标的选取具有较为充足的理论基础,因此,国际货运竞争力评价标准可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修正。竞争力评价标准中二级指标的重要性采用9点李克特量表(重要性刻度为1-9)进行调查,向国际货运行业的专家及行业内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共发放了180份问卷,收回126份,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为66%。由于每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量纲一样,因此,在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时可以用相关系数矩阵代替协方差矩阵。119份问卷分值经SPSS19运算得出相关系数矩阵,将相关系数矩阵输入LISREL8.70运行后,二级指标的因子载荷如表-1所示。本文模型的拟合指数观测了RMSEA、NNFI与CFI的值。其中RMSEA=0.078,NNFI=0.94,CFI=0.95。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一级指标基本能力中的员工人数指标因子载荷较低,明显与其它三个指标因子载荷差距大,其余各项指标均拟合较好。因此,就员工人数这个指标与国际货运行业人员进行了沟通讨论。行业人员认为,国内的国际货运企业服务水平与香港、美国等相比,存在着不足,同时,公司规模大小不能用传统企业的人员数量来体现,有可能只有数十人的企业反而具有更强的服务能力,员工职业水平更为重要。因此,经过与行业人员讨论后,此模型进行了修改,将基本能力中的员工人数指标删除,重新经SPSS进行运算,并将数据由LISREL8.70再次运行,此次各项二级指标的因子载荷数值较好。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此次拟合指数继续观测了RMSEA、NNFI与CFI的值。其中RMSEA=0.037,NNFI=0.98,CFI=0.99。Steiger(1990)认为,RMSEA小于0.1即表示模型拟合较好,温忠麟等(2004)推荐使用相对拟合指数中的NNFI与CFI指数标准,并且认为大于0.9即表示模型拟合较好。按照这几个指标,此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能通过,模型拟合比较好。因此,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确定为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如表-2所示。

三、指标权重赋值

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4个,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由专家进行赋值,一级指标内的二级指标共有13个,因此由专家直接打分进行权重赋值。

(一)一级指标权重赋值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有以下步骤。1.分析国际货运企业评价系统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阶梯层次结构。2.构造判断矩阵。对指标体系内同一层次的各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本论文对4个一级指标进行了两两比较,并构建了判断矩阵。3.求解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由于此模型的权重都是专家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打分,从而构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本身又是将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化的过程,因此,可以采用和积法来求取特征向量。本研究共向专家发出问卷80份,收回62份。在进行随机一致性检验时,对专家问卷一致性有小问题的进行了修正,排除随机一致性差异过大的15份,实际有效问卷为47份。本文将通过一致性检验的47份专家的判断矩阵分别进行了最大特征值的求解,从而得出47位专家对指标赋值的权重。假设每位专家的地位相同,因此,将47位专家的权重值计算出算术均值,作为此模型一级指标的权重赋值,结果如表-4所示。

(二)二级指标权重赋值二级指标权重赋值采用前期119位专家对每个一级指标内的二级指标重要性分值,计算出均值,从而计算出二级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出权重,如表-5所示。

(三)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评价标准经过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权重赋值,国际货运企业评价标准构建完成。具体如表-6所示。国际货运企业竞争力评价标准确立后,有助于企业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并针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指标进行改善提高。同时,有利于行业主管部门在扶持企业发展时,甄别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

[参考文献]

[1]陈红喜.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陈美江.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节能服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D].浙江大学,2012.

[3]梁梁,吴广谋,盛昭瀚.一种多层次多指标体系综合评判的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1,(5):5-8.

[4]刘小元,邢相勤,王柏轩.企业核心竞争力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6,(3):31-32.

[5]沈钦文,张小安.建筑节能服务企业评价标准研究[J].建设科技,2014,(9):31-34.

[6]温忠麟,侯泰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2):186-194.

[7]赵文彦.我国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0.

[8]赵文彦,曾月明.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1,(1):14-17.

[9]周良毅.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J].物流技术,2005,(5):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