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英语教学总结

大学英语教学总结

时间:2023-02-22 13:2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英语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英语教学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改革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20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到突破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进入高校能够有所学、有所用,尤其是做到学有所用。英语是对外交流的重要语言,学生在高校学习英语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热爱英语、学习英语,以此提升英语水平,满流的需求,大学英语课堂也就具有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性质。根据此特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应遵循一定原则和指导思想,也必须要深化改革,而且要推进改革,而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就是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过去的十年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不能抹杀其中的优点,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进行总结,再结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一、客观评价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学者进行无数次的研究、试验,大学英语改革已经开展了十多年,期间也出现了很多有效的观点,也有很多学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事实上,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还在继续,至今为止还没有一条比较适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道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改革观,我们首先就要正视历史,对过去的改革情况进行客观的看待。2003年我国正式开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十多年。期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上做到了互联网和传统课堂的结合,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评估也形成了 一定的标准和体系。可以说2003年至2017年这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改革为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指导意义,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十年改革的理念、方式具有颠覆过去传统教学的作用。其中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是,大学英语改革看到了计算机互联网在新时代的作用,并及时引进了相关技术进行教学。

二、正确认识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大学英语教学曾出现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的争议,但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我国教学环境下,通识英语始终应该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识英语教学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通识英语的实用性,即学习英语能够得到运用,这也就证明,英语作为一门学科的前提是作为交流工具而出现的,因此大学英语具有工具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应该要做到以人为本,即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我们要认识到英语的几方面特性,尤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这并不是对英语学科的歧视,相反的,这样的论断正是看到了英语的价值,而当前我国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东西方差距、城乡差距,东部和西部的高校教育条件有所差距,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而学生的生源地出现城乡差距,城乡差距最大的影响就在于英语教学水平的差距,乡镇生源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遇到较好的师资,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英语水平也就相应较低。因此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的比较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不同而具有针对性地教W。

三、完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中国教学体系中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是唯分数论,无论是任何学科,任何阶段都以分数评价学生。上文已提到,大学英语具有工具性,即是强调大学英语的实用性,而如果培养的学生只能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而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英语知识,教学也就没有体现其价值。因此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完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过程中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而不是仅仅看到学生的分数。如今的四、六级作为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重要方式,但从中体现出的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堪忧,四、六级的通过率较低,且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刻苦学习一段时间,考过之后就不再坚持学习,这样的行为也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尊重各语种,不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并不是让学生的重心全部放在英语学科上,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能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英语是为了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国际化市场,但融入国际化市场并不等同于让学生真正走进国际化,而是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文化领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将中国文化向其他文化之中进行传播,这样才能响应提出的建立文化大国的号召。因此我们尊重其他语种,学习其他文化,但也要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做到不忘初心。

五、总结

在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各方学者以及实践者都很好的看到了现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也都在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引用了相应的技术。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不仅要在意识层面对改革进行研究分析,也要在物质上,尤其是硬件设施上提供一定帮助。因此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们要看到过去的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去粗取精,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改革,也要做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结合现代技术,融合国际化思维进行教学,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琳.英语新课标的“变”与“不变”[J].21世纪英语教育,2012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研究主题 研究方法

作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大学教育应试教育倾向极为明显。本文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一、研究方法描述与分析

这些年来,虽然大体上梳理了对于大学英语方面的研究状况,但是在研究内容上面还是相对比较单一。本文比较全面地描述与分析了课改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另外细化分析了各个组成研究主题要素,还对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的横断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以系统论、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框架,对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方向。

研究发现,大约超过75%的收集量化数据的定量研究方式为实验、问卷调查,或者是测试等不同形式,约5.2%收集数据的定性研究方式主要由访谈、观察、日记和有声思维等部分组成。尽管有些研究当中涉及了访谈、观察等研究工具,但是并没有体现在数据分析的内容里面。约有18.6%的综合研究方式收集定量、定性数据,超过0.05的概率可以检验出显著性,这表明六年内的收集实证研究数据的方式是从不同年代中独立出来的,稳定性相对能够保持。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从总的数量上来说,近七年内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没有太大的增加。这表明虽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势头比较足,但是其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和内在的理念等在学术这一层面认识不到位。对于教学研究来说,在结构层面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宏观上来说,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在教育生态的层面对全国教改与发展形态及特征的关注比较欠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全国性的,它提出的整体规划是针对全国高校的,然而,我国各个高校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平衡的现象比较严重,各个高校都会设立不同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在大学英语教学整体的发展过程当中并没有足够重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从微观上来说,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研究的内容结构不够合理明确,而且缺少对于自身教学理论和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等。研究时对定量数据的收集手段也比较具有依赖性,欠缺全面的理论视角等。

(三)从可移植性上来说,“片面性倾向”的特点在教学研究中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在人文阐释的理论视域方面、在语言教学理论方面多数都会借用外国的,往往会重复使用,这导致构建的理论原理比较单一,并且对构建本土教学理论比较不利。另外,比较明显的是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相似度很高,采用的方法大多是量化,主要是因为收集定量数据比较容易,而收集定性数据会相对困难。例如,以有声思维的收集方式来说,被测试者在进行思维活动时边想边说,研究者通过收集数据的方式对测试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揭示。但是这对测试者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测试者能够一边思考一边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说出来,这个过程很难,往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完成。分析定量数据就要简单容易得多,并且直接明了。在分析量化数据时越来越多地使用SPSS软件及其他统计软件,这使得操作变得越来越简单,分析的结果清晰容易理解。然而,在分析定性数据时,研究者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在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方面对研究者的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使得研究难度加大,因而更多的研究者转向更容易的定量研究。

三、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经过一定的研究和调查之后,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可以总结出以下研究方向,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深化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一)在研究的方法上进行相应性的加强。通过对研究方法的加强,使研究者对于研究方法的意识和运用研究方法做到更加规范,从而在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使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研究的方法对于研究的本质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研究方法有助于研究问题的快速解决,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方法上首先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强,只有在教学方法上获得应有的先进性,才能使教学的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过程当中,将宏观系统与微观现象进行相互结合,对教学的整体结构和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的探讨和研究,对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育体系与生态语境的各个方面都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性分析,对如何形成这些教学特征能够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如何科学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探索。在对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时,既会涉及微观方面,又会涉及宏观教育系统方面的研究。每个大学都应该有自己不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生源属性的不同造成的,有的则是师资力量的差距造成的。在教育经济方面,改革和发展教育教学不单纯是对教学的内在进行一定的变化,教学的环境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变化,经济对于教育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育教学的问题也要从宏观方面进行认识,这可以让研究者对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变化进行更加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三)应当构建更多元化的英语教学研究方法论层次。研究的认识论方法和教学研究的技术性方法是英语教学研究方法论层次的主要内容。首先,在认识论层面,应当使理论体系更加宏观、综合和本土化,更加合理地人文阐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教学现象。本文分析了最近六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发现量化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方式。人的意识和情感支配才能完成语言教育活动,因而参与者主观价值因素必然存在,从而使得教育活动不全部都是客观事实的体现。只在技术和形式上处理语言教育以客观为主,其他依靠现实或者经验的数据统计而得出的人文结论很难符合相应的价值取向,对于教育活动的实质和语言能力的形成也无法触及。对于不同情景来说,存在的问题也会不同,每个人也有各自对于外语教学的理解,在教学过程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不同策略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围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为了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和加强,一定形式的放松以减轻学生压迫式学习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实行多种大学英语教育模式,强调多元化发展,才能真正使大学英语教育持续稳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正翠.教学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76-78.

[2]van Lier,L.The ecology of language learning:Practice to theory,theory to practice[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3):2-6.

[3]高一虹,李莉春,王B.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8-16.

[4]Gordon,B.Cultural comparisons of school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7(8):4-7.

[5]齐丽.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201-203.

[6]王建君,赵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听说课教学模式研究[J].人间,2016,208(13):169-169.

[7]董明.基于分级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80-182.

[8]杨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翻译教学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141-143.

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跨入新世纪,经过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腾飞,国力强盛。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和文化发展日趋国际化。在这样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为了迎接网络世纪的挑战,2002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二、三批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申报的“大学英语”和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联合申报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获得立项,标志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式起步。

自2002年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其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使教学重点从读写转到听说上来;二是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三是进行了四、六级考试改革,建立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强化了其服务教学的功能。 另外,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资源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应该看到的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没有成功的先例,各高等院校只有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今天站在深化改革的起点上,回首改革一路走过的艰辛历程,我们有必要了解每一个时间段大英改革面对着怎样的问题,同时清晰地知道哪些问题已得到解决,哪些问题还依然存在。

早在大英改革刚刚起步之时,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2002)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总结为六点:一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与中小学英语教学体系不连贯;二是大学英语教学重视阅读,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重视不够;三是大学英语教学缺乏分类指导;四是对英语教学重视不够,师资队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存在严重不足,年轻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对大学英语改革研究不够;六是评价和考试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教育部2002年底开始对357所高校所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吴启迪(2004)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五点:①教学思想相对滞后――多年来,外语教学过分注重词汇,对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一直未能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矛盾;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陈旧;③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④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小学相对脱节;⑤应试教学倾向依然存在。

2006年3月教育部委托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联络办公室,对全国50几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并形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该报告全面总结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指出了教改中棘手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根据该《调查报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1.部分高校缺乏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正确认识

个别高校领导还没有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致使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开展不起来,学生还依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因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质量,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知(教高厅

〔2006〕4号)特别强调: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高等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不容乐观

大部分高校的大英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一个中间层断档的问题;一些老教师对新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但进修和参加培训的机会匮乏。也有部分青年教师为了个人的职称和学历,把主要精力放在读博、撰写科研论文上,对教学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总之,大学英语教师对新模式下的教学研究能力整体上还不够强,专业水平还不够高,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3.教学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存在走过场的问题

《调查报告》强调,大英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部分高校缺乏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艰巨性的认识。领导的重视仅体现在资金、设备的投入上是远远不够的,在管理上还要下大工夫。有的高校不重视管理,致使改革中问题重重,改革的精神贯彻不下去,环节上失控,给改革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对改革本身,对学生来说极为不利。

4.对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引导不够

《调查报告》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大都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方式,刚进入大学时,很难完全适应宽松、弹性的英语自主教学模式。但是,部分高校教师对学生自控能力的缺乏束手无策,没有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院校购买了教学软件,只是让学生跟着软件学习,没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配置。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英语学习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自2002年以来外语界的专家学者就一直在探索研究。今天回头去看,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但大部分问题在全国高校中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并严重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成效。比如说,早在2003年就提出来的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师资队伍严重短缺等问题等问题,至今在一些地方院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依然严重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的分配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

三、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问题的几点对策

虽然面临诸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问题,但我们总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或办法,但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可能是最本质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和思路,解决大英教改问题时建议使用以下四点主要对策:

1. 加强高校领导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

学校领导、教务处领导、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是教改成功的关键所在。近十年来,大多数高校的教改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效,就是因为有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大学外语界的同仁有这样一个共识:只要校领导对大英教改认识到位,理念清晰,自上而下的实施教改,工作就卓有成效。相反,如果校领导对大英教改不了解不重视,教改工作就困难重重,事倍功半。

然而,要强化高校领导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各省教育厅定期召开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参会人员由主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组成。在这样高级别的会议上,各省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指派专家到会给校长和教务处长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要求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同时强调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场从上至下的改革。只有在各高校领导充分认识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之后,学校才会从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师资培训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践经验证明强化校领导对大学英语教改的认识是解决许多管理问题的一个有效对策。

2. 增加投入建设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网络环境

《课程要求》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这段话充分肯定了英语网络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这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3. 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大英教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认识到一支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改革工作成功开展的决定因素。教师的事业心、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深化教学改革关系重大(贾卫国,2009)。

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在学历、年龄、职称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但整体的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务实创新、积极投入、注重实效、乐于奉献、敢于探索的团队。目前,由于扩招的原因一些地方院校的大英师资队伍短缺,只有从校外聘请教师代课,甚至聘请一些研究生代课。部分外聘的老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投入到大英教改中,更谈不上改变理念和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急需解决大学英语师资短缺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要通过有效的培养培训途径,使现有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坚信有了一支优秀的拥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队伍,许多大英教改中出现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解决师资队伍问题是解决教改问题的最好对策。

四、结语

经过探索实践,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坚信只要有各高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自上而下地实施改革,什么问题都会得到顺利解决;只要我们措施得力,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中国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会一届好过一届,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走向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8.

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双主体”教学理念;“双主体”实现基础;“双主体”实施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13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65

[本刊网址]http://

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基于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应该贯彻“双主体”教学新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实现大学英语的预期教学目标。

一、“双主体”教学理念

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看,外语教学理念的发展历经“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程序教学法”等。从具体的教学模式上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指导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脱离不同类型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过于依赖教师讲授的形式,教学活动经常变成枯燥的填鸭式的单向传输活动,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咽喉冒烟”,学生却直喊“听得脑门发胀”;而“以学生为中心”为指导的大学应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鉴于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以及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性现实,淡化甚至削弱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样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并实践“双主体”教学理念是必要的、有益的。

而从认识的过程看,“双主体”理念客观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作为双主体的一极,学生认识的对象是英语语言,教师认识的内容是英语学习的规律,学生认识英语语言的进程离不开教师对英语学习规律的研究,教师对英语学习规律的认识同样离不开学生英语学习的客观效应。从教学实践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非相互排斥或相互矛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处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与评价等方面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判断与接纳、新知识的探究与思考、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学习策略的运用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是任何外部因素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主导”与“主体”意识的回归,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均衡发挥、相得益彰,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与保障。

二、大学英语“双主体”教学的实现基础

(一)师生观念的更新

在“双主体”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教师是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除了英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传授,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更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接受和掌握基础性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也得以提升;真正在观念上、在教学中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服务宗旨。同时,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解“双主体”理念的内涵与要求,认识自己才是英语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再停留于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考什么读什么的现状,而是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课堂组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倾听、参与、展示、创造,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应用语言的能力,实现“学会”到“会学”认识过程的转变。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无论是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还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来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彻底告别传统的“一根粉笔一本书”、照着教案讲课文、对着答案讲练习的低效教学方式。当前的网络技术、高校的多媒体教室、配套的教学软件为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方式提供了基础,因此,大学英语的课堂组织教学既要充分考虑不同起点学生的差异性需求,也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在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得以凸显,学生在视、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以及玩、演、练、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加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三)学习时间的延伸

“双主体”教学理念能否在大学英语课堂得以实施、效果如何还取决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准备以及“课后”的复习拓展。学生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应该在课前了解、接受“双主体”教学理念的主要内涵以及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端的基本要求,预习每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查询课文的背景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带着问题与想法、带着热情与渴望,才有可能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习任务的完成者。相对应地,单靠每学年有限的课时,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应该在课堂之外得以发挥: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相关文献的查询阅读、归纳整理,延伸英语阅读、强化英语表达、参与英语实践,这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大幅提高的必然要求。

三、大学英语“双主体”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双主体”教学应该是动态的

有些人在评述大学英语传统教学理念的同时,极力推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似乎这是适合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佳方法,似乎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实践出真知,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并没有能够解决“以教师为中心”方法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同时又出现诸如教学组织过程杂乱无序、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等新问题。所以,客观地讲,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角色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是动态的。从时间节点来说,大学一年级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对“双主体”理念的认知不足,甚至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不足,此阶段应该侧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英语教学的推进、教学目标的明确、师生间的熟悉,逐渐让学生明确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角色的确立以及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来说,课堂教学的导入、课文背景的介绍、蕴含中英文化差异的表达、存在结构语法差异的句子,都需要老师的讲解、分析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而基本的词汇、短语、阅读、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查阅、完成;尤其是基于英语水平的差异,学生应该提出自己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并寻找初步的解决办法,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应该得以发挥。这样一种动态的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参与英语教学的过程,也可以改进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双主体”教学应该是交互的

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和提高的过程。显而易见,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者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有失偏颇。作为语言输入的“听”和“读”方面,教师只需适时地介绍提供注意事项、学习技巧以及课后延伸学习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体作用应该占据主要的角色,以学生提出和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释和解决。相比之下,作为语言输出的“说”、“写”和“译”,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抓住一切机会讲英语,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信心、提高英语表达的流利度,教师不必在这个环节强调语法和准确性,因为将来学生需要根据交际的情景和对象来表达思想而非一成不变地套用英语的某些句式;对于“写”和“译”,则需要教师通过写作技巧如篇章的布局构思、思想表述的条理性、作文的完整性以及翻译的各种技巧的介绍与对比,精讲多练、赏析美文、分析纠错、整体提高。试想,如果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不能合理的交互发挥,能读不会说的哑巴英语、大量的中式英语表达、随处可见的套译误译等等现象将难以改观与消除,大纲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的培养目标将无法执行与实现。

(三)“双主体”教学应该是辩证的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职业能力拓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03-01

目前,各个高校都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学校办学的大事来抓,从而无论在就业渠道拓展,还是在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但随着这些工作的持续推进,似乎并没有把大学英语教学纳入到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范畴中。大学英语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的,但它在教学实践中却逐渐步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因此使大学英语教学在拓展职业能力上有所作为,并借助这一功能改变人们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认知,便成为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上述功能之前,需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解读。

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解读

若要建立大学英语的这一功能,首先就需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解读。实践表明,职业能力可以从硬件和软件等两个方面来界定。

(一)学生职业能力的硬件方面:与英语相联系的硬件方面一直被高校所重视,这一职业能力的硬件包括涉外工作岗位的方方面面。例如,听说、书面表达、查阅英文资料等能力都成为了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职业能力要件。从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来看,许多高校都十分注重针对前两项的教学创新,但对于查阅英文资料方面似乎力度不够。这里需要指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涉外职业能力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理工科学生尤其需要拓展自己的第三项能力。

(二)学生职业能力的软件方面:相对于硬件而言,学生职业能力的软件方面则聚焦于他们的思想意识领域。与岗位意识不同,这里与英语结合下的职业能力的软件方面是指对外企文化的适应。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升,外资企业大量进入我国,也一并把西方企业文化带到了中国。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下,部分学生因思维习惯与外方不同,使得自身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而降低了工作绩效。可见,软件方面的职业能力拓展同样重要。

二、解读基础上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定位

不难看出,大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软件方面时常被高校所忽视,然而这一领域又成为支撑职业能力硬件方面施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定位就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

(一)硬件方面的教学模式定位:针对硬件所包含的能力范畴,在教学模式方面需要突出对这几个能力要件的培养。另外,大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背景密切相关,从而大学英语教学也应建立起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形态。具体而言,教学模式可定位于:(1)针对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应突出他们的英文资料阅读能力的拓展;(2)针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则需要突出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拓展。

(二)软件方面的教学模式定位:众所周知,东方人习惯于辩证思维,而西方人则习惯于直线思维。因此,欧美企业的员工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且与同事之间也能保持一种适度距离下的人际往来。而我国大学生若进入到外资企业工作,可能在行为方式上无法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教会学生用欧美人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或者说,使学生能知道未来的欧美同事和上司是怎样想的。可见,这便是软件方面的教学模式定位。

三、定位驱动下的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措施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校本视角下的现状分析:“校本要求”可理解为,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依托学校。从中可以知晓,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仍需要一切从所在高校的实际出发。那么高校的实际又是什么呢。如,高校现有的英语师资队伍状况,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和专业群状况,高校毕业生的涉外工作类型等。因此,首先需要在校本视角下来对上述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职业能力拓展提供指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实施现状分析时应建立起高校管理层、英语教学部、专业院系、教务处在内的协商机制。

(二)职业能力硬件方面拓展:1.课堂教学方面。无论怎样的学科背景都应结合专业知识突出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是不同专业背景学生所要求的拓展存有侧重罢了。为此,应构建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措施,在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的前提下进行职业能力培养。2.实训教学方面。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多元素的支撑,从而其专业实训环节也是拓展职业能力硬件方面的重要载体。此时,仍可以引入情景教学训练版块;另外,针对理工科学生还可以增设英语文献查阅的实训任务。

(三)职业能力软件方面拓展:上文已经界定了职业能力软件方面的内容,在实施这一领域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教会学生的是掌握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并不是让学生模仿西方人思维习惯。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能了解并掌握与欧美同事和上司打交道的技能,并能较快地接受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为此,可以通过播放欧美影片并结合教师的总结来进行体会,在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请外教就这一方面开设专题讲座。

四、实证分析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承担着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任务,它将支撑起大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以及本专业外文文献阅读的能力平台。因此,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已成为目前教改的核心。教师应恰当运用“语言比较学习”的手段,来提升大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惟有使得英语的阅读内容形象、具体地被大学生所接受,大学生才能在反复模仿中有效强化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

五、小结

笔者认为,使大学英语教学在拓展职业能力上有所作为,并借助这一功能改变人们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认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具体而言,需要在校本视角下来对上述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硬件和软件方面职业能力拓展提供指向;在课堂教学中应构建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措施,以及在实训教学中针对理工科学生增设英语文献查阅的实训任务;通过播放欧美影片并结合教师的总结来体会西方人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晓妍.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第6篇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 分组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策略是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主要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教学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分组遵循男女混合编组,成绩优劣搭配,任务分配仔细,评价机制客观。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精读课,它是由综合教程、阅读教程、视听说教程、写作教程等组合而成系列课程。每学期在有限的72课时内要完成几本教材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将课本内容一一消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材内容,同时,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宗旨之一。

一般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班级多在50人以上,小组先由由同学自愿组合,然后进行适当调整。一般以每组四至六人为准,兼顾男女,兴趣相投、便于讨论。每组要产生一名组长,要求认真负责,组织能力强,对英语感兴趣。小组的宗旨是:单词要在小组内消化,包括单词的拼读、积极词汇的听写、课文的预习、听力和阅读的训练等一系列语言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权利下放给组长,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一系列任务,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教师以及班级汇报。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是引导。以秦秀白主编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例。教师以《综合英语教程》为主要讲授教材,辅以提高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系列教材。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发给每个小组长一张本单元的检查表,其内容有组长姓名、组员名单、单词听写、课文段落背诵、课后练习完成、听力及阅读训练、单元小结等。

对于一般高校而言,由于多数学生进校英语水平均在90分以下(高考满分150),要在课堂上兼顾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综合教程通常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教材,如果用好手中这本教材,在辅以课外听说阅读,学生的英语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秦秀白,张怀建主编)第二册第一单元“Living in Harmony”为例,首先学生了解整个单元是由这几个模块构成,(1)Get started: 主要提供关于“Living in Harmony”的讨论话题(Brainstorming questions)

以及名人名言(quotes),学生们可以先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尽快进入本单元的主题内容。(2)

listen and respond: 围绕“Harmony”这一主题提供相关的听力材料,并进行复合式听写。(3)Read and Explore:包括同一主题的两篇文章(Text A和Text B),一般Text A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Text B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材料。(4)Optional Classroom Activities: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和,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取舍。(5)Enhance Your Language Awareness:这部分主要针对本单元的各种练习,如托展学生词汇知识的有积极词汇的运用、构词法的归纳与总结,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本语法练习、培养学生“产出”的写作训练等。

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特点是课时少、内容多、要求高。因此、笔者尝试在每组中都有具体任务。首先,

Text A和Text B的词汇必须过关,主要以小组内听写为主,教师适时进行抽查,并计入该组的总分。其次,

有关课文内容的观点问题由各组推选代表到讲台做Presentation,在代表用英语表达完观点后,下面的同学可以提问,这一环节主要是鼓励学生多开口,多提问,对于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不作硬性要求,只要参与就有分数。其三,课文经典段落背诵,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所选的文章是富含“人文性”的,学生除了学习语言知识外,更重要的要领悟所学内容的精髓。因此,学生选择背诵一些美文是很有必要的。背诵方式是组长现在任课教师那里过关,再由组长对组员进行检查并记入分数。其四,课后练习的完成,综合教程课后练习量较大,如果学生课下没有准备,上课很难跟上课堂进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将课堂练习分派给各小组,各负其责,然后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先由同学们自行答疑。最后由任课教师总结。最后是课外辅助材料的处理,课外材料主要学习的是《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阅读材料小组课后完成,教师定期检查。但是受教学条件所限,听力教学开展非常困难。笔者现将听力任务分配好,然后将听力材料的MP3格式放到上课班级的电子邮箱吧或QQ群共享里,由没组组长监督组员下载到自己的手机或电子工具里,按照每周任务逐一完成,通过有计划地完成一系列的听力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听力。

课后小结:小组学习中通过任务的分派,完成,汇报,最后关键的一步是课后小结,也就是每单元完成后的一个总结和反思,以便学生及时总结所学到的知识点及所遗留的问题,任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生的反馈意见很中肯,一般分两类,一类是积极主动型,另一类是消极被动型。积极主动型的同学认为:任务细化很好,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课堂Presentation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这对克服“哑巴英语”的最好途径。课外辅助材料的完成不仅充分利用了原本“睡大觉”的教材,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不断的积累,很多学生在应对CET-4有了底气。消极被动型的同学认为:词汇太多,量很大,有些单词还不会拼读。听力速度太快,听不懂,阅读文章太多,太长,生词太多,完成起来难度太大。总之,这类学生的一方面是是中学基础太差,欠账太多,以致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畏难而退,没有吃苦精神,急功近利的思想占了上风。

结语

实践证明,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有效完成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内容,把学生手里的辅助材料充分利用起来,增强学生运用语言交流的机会,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开阔的空间,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遵循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秦秀白,张怀建等.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第7篇

(一)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始及不断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但在各个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师队伍却存在着师资严重不足,经常需请外聘教师来维持教学、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总体偏低、科研能力较为薄弱、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等问题,这些问题就造成了当前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总体水平较低诸多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首先,大学英语属公共基础课,随着近几年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教学任务日益沉重,师资短缺问题突出。

(二)学生状况

1.艺术类专业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英语基础较差

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录取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引导考生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英语课。大多数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从高中起就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专业课的研习上,无暇顾及英语。还有不少学生是从职高、中专、工艺美校等直接考入大学的,未经过高中英语系统性学习,英语学习严重脱节,其结果是除了人文专业、建筑专业和史论专业等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较好以外,绝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明显低于入学要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差。

2.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不足

据相关调查表明:对英语的学习,除外语专业外,理工科学生的积极性最高,而艺术类专业学生积极性最低。其中有多种原因:首先是他们大多数觉得学习英语对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没有用。其次是艺术类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差,教材又没有艺术专业特色,我校长期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该套教材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公认的好教材,但是里面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脱节,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积极性,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针对我院的具体情况如何加大英语教学改革力度势在必行。三、改革措施探索及实践

(一)教学模式:实行分类分级教学模式

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认识的深入,结合这些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设置的具体要求,在满足学生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适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1.大学英语教学类别分为A类(理论类),B类(非理论类、非舞蹈类),C类(舞蹈类)三个类别,以学生所在专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划分依据。

2.A类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必修课完成,分快慢班进行教学,最终达到院级大学英语四级基本要求。

3.B类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必修课完成,分快慢班进行教学,最终达到院级大学英语三级基本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提前达标的,可申请进入大学英语四级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实施了分类分级教学,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类各级的教学内容上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具体实施如下:

A类:理论类、史论类专业学生。由于此类专业学生入学英文基础和水平是三类中最高的,他们已经具备了很好的词汇量、语法知识、读写能力,课堂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强,课堂气氛一般都很活跃。所以针对此类专业学生在日常教学内容中既要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又要兼顾一定的难度,以便使此类专业更多的学生能通过国家四、六级以及参加并顺利通过考研。

B类:非理论类、非表演类专业学生。此类专业学生在英语基础和水平方面处于三类中的中间位置。此类专业学生水平可以说是三类中最参差不齐的,他们当中有基础非常好的,也有极其差的(有的高考仅得了30多分)。所以在此类学生中分快慢班授课是相当明智和合理的。针对此类学生中的快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按照A类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进行授课。而对于慢班的学生,可以在一年级的时候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加强英语基础知识上。

C类:舞蹈、表演类专业学生。该类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英语基础一般都较低,总体上是三类之中乃至全国全部大学所有专业中最低的了。所以针对此类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上如果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他们更要“因材施教”,独立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多年对此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相关经验,即:该类学生的优点是,有非常突出的表演欲望,胆子大,对课堂活动积极响应。他们自身的问题有:英语基础差,非常频繁的日常排练和演出任务而影响学习。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艺术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感性的,是审美的。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出色的英语教师总是努力将教学艺术化,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和教学水平,特别是艺术类专业院校的英语老师还必须注意提高自身的艺术专业修养和知识,努力使得课堂英语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四)社会和学校各相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英语课在艺术类专业院校里历来都是一门不受欢迎和重视的文化课,甚至还被认为是影响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累赘”。因此,进行大学英语改革必须要求包括社会和学校各方面、各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这样才可能使大学英语改革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

综上所述,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我们必须对艺术类院校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而“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是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性,促进所有学生发展

的有效模式。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当前艺术类院校普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以便更好地推进全国大学英语改革进程。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静.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浅谈[J].高教研究,2007,(4).

第8篇

赵文博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度吉林省社会项目《大学英语教师通识信念研究》(项目编号:2013B245)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通识教育与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施行是必然的和可行的。探索以通识教育为背

景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

师的通识信念三个方面,探讨通识教育与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基于内容教学;教师信念

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college English is in line with the objective of general education.To implement general education will improve

students’ general culture accomplishment and improve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The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es in general education from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mode and teachers’ General Education believe.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College English;Content-based Instruction;Teachers’ Believe

引言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越来越关注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

对西方文化的深层了解和批判思维的培养,这与通识教育的本质

是一致的, 因此, 通识教育为大学英语教育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

一、通识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内涵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称普通教育,起源于欧洲,

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最早由亚里

士多德提出,以注重人类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凸现人格的完善与

修养的提高为主要思想。

在美国通识教育得到了迅速地发展,1829 年,美国的帕卡德

教授提出了“通识教育”一词。1945 年,哈佛大学发表了《自由

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提出

通识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是关注人生的教育,其目的是使人

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中国, 通识教育最早是由代梅贻琦先生提出的 “通识为本、

专识为末”的教育理念,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人文回归,通

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学者李曼丽博士(1999)认为,“通

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

和态度的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其有社会责

任感并使其成为全而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

二、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是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英

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多功能的课程”(吴鼎民,

2005)。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覆盖广泛,包括传授英语语言知识,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教学目标之一就

是:在使学生自如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养,这一目标与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着工具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大

学英语教学中,教学重心过于侧重词汇积累和语法,而忽略了英

语的人文性。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英语学习语言运用能

力弱,西方知识面狭窄,思路不宽;课堂模式仍以详细讲解单词、

仔细分析语法现象为主,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很

强的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英国语言学家 W.River 认为,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

一的属性,外语教学具有两大功能:工具功能(Instrumental)和

整体培养功能(Integrative)。其中整体培养功能:“是指外语教

学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具备一种新的文化

意识” (丁雅玲,2013)。该功能强调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

时,除了学会如何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同时还要了

解该语言本身所传递的文化、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民俗,并学会理

解和尊重该国家的文化和民俗。通识教育是有利于英语教学,其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的是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通识教育与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径选择——基于内容

教学

“通识教育对大学英语教育的价值重构势在必行,‘教什么’

和‘如何教’是思考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的逻辑起点”(冯新华,

2012)。那么,英语通识化的教学目的必须有相配套的教学方法。

强调通识化教学就必须有通识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010 年,在广州举行了“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

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与会专家几乎一

致认为“通识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方向” (陈

坚林,顾世民,2011)。大学英语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听、说、写、译等基本技能,而是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

跨文化交际能和西方的思维方式。探究通识教育走入英语课堂的

有效途径,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内容依托式教学”

正是大学英语中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选择。

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 CBI),即

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是“将语言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教学或

基于某种主题教学来进行,用目标语为媒介来传授相关学科知识

内容”(Dupuy,2000)。“CBI 教学模式下的语言课程的开设

是基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的需求,语言教学活动也是围绕解决

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进行的。” (Brinton,1989) 。

袁平华 (2011)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讲解和分析语言知识,

而是靠学生自己的学科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在基于内容依托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是在学习具体主题内容过程中获得的,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关

的英语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而且领悟到语言的更高层次,即了

解到英语文化。同时,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需要,并适合他们将来的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

内容依托式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

模式,强调了“教什么”(what to teach)的问题,这使得学习语

言形式与意义的统一起来,使得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相结

合;是以学生为中心,人性化的教学,这与通识教育理念相吻合,

是十分适用于通识化英语教育的教学模式。

四、通识教育与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径选择——教师信念

夏纪梅(2002)指出“没有教师的观念变革、积极参与和实

际行动,没有教师所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切改革将很难

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是课堂的实践者、决策者和改革者,他

们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如何改等都直接影响

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Tsui, 2003)。因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的关键人物——英语教师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王晓群,郑新民,2005)。

英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大学英

语教学通识化实践成功的关键。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

理 念 的 转 变 。 教 师 的 信 念 比 知 识 更 能 影 响 其 教 学 行 为

(Peterson2007)。Johnson 也指出教师信念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就像“我们脚下的岩石”。

培养大学英语教师通识教育信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水平,通

识教育所具有的积极信念丰富了教师自己的教育观。“师者,所

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不仅教会学生读书,更重要的教会

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还承担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

能力和对西方文化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任,让学生具有国际视

野,更好的了解世界,提供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好一个有知识,

有文化,有视野的健全的人。教师的教育信念体现在具体的教学

实践中,为教学实践明确了方向。教师信念对其教育行为有重要

影响,教师信念和教育行为之问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而非

简单的此决定彼的关系(庞丽娟,2000)。通识教育信念必将有

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通识教育为背景大学英语的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素

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单一的英语学科背景与知识结构、

狭隘的视野都会大大影响通识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实现。大学英

语教师应该及时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人文素质,更新自己的教

学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培养“完整的人”,大学

英语教师本身就要力求自己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

制定自己发展规划和知识框架,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提升自己

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通识

教育视野下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英语教师坚信通识教育信

念,与时俱进,才能促进大学英语的通识化进程。

总结

大学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兼人文性课程,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入

到大学英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而

且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基于内容教学、教师信念是通

识教育与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Brinton D.M.,Snow,M.A.,Wesche,M.B.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Boston:Heinle & Heinle,1989.

[2]丁雅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通识教育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

院学报,2013(1).

[3]培詹士.教师信念和教育研究.清理凌乱的建构[J].教育研

究,1992.62(3).

[4]约翰逊.理解语言教学.行动中的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研

究出版社,2006:30.

[5]陈坚林,顾世民.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

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1.(1):3-8.

[6]冯新华.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D].上海外

国语大学,2012.

[7]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清华

人学出版社,1999.

[8]吴鼎民.人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

[J]江苏高教,2005(4).

[9]夏纪梅.人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

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 (5):35-411.

[10]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 外语教学与研

究,2005(3):199 205.

[11]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依托式教学实证研究[J].解

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41—45.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对策 评析

一、翻译与翻译教学

翻译是运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一种语言的意义。翻译过程中仅仅知道某些单词,看懂某段文章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把源语转换成合格的目的语的翻译能力。翻译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其中包括理解与表达这两个基本环节。学生翻译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翻译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其中包括理解与表达这两个基本环节。

英语翻译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然而,在我国翻译教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教学翻译指语言教学中的中外互译,它对译文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与翻译专业课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外语教学;而作为教学目的的翻译教学则是专业的,它对译文的要求较高”。众所周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翻译主要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而很少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笔者以为,译界学者之重翻译教学而轻教学翻译的态度有将教学翻译边缘化之嫌。事实上,教学翻译的确被边缘化,甚至有研究者有失偏颇地将翻译教学之不良影响归咎于教学翻译。正如罗选民所指出的:谁也不能保证现在所教的非外语专业学生将来改行从事口笔译或从事业余翻译;非语言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翻译技能; 非语言专业工作者翻译了大量的非文学作品; 翻译具有优化教育的功能。因此,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当前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实践与重视程度脱节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中,对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从《要求》中可见对翻译能力的培养标准明确而具体。但纵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地方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开设量明显不足,有些学校的英语专业每周仅仅开设2课时的翻译教学课程,甚至英语翻译在读写课程上附带练习。而公共英语课中几乎没有设置翻译课,导致学生的翻译能力停滞不前。不够重视翻译教学,直接导致学生在翻译课程中逐渐产生消极对待情绪。此外,大学英语教材中很少涉及翻译理论与技巧。没有对翻译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很少涉及培养翻译能力的具体标准,课后翻译练习多是以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或语法现象为主,局限于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难以体现针对翻译教学需要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训练。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现实中,由于翻译教学长期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地带,很多人对于翻译教学存在模糊认识,把翻译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常常以语言教学的模式来讲授翻译课,重技法讲解,轻实践解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讲解词和单句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有效运用翻译理论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翻译思路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上,而只是单纯为教会学生具体怎么翻译词汇,翻译句子。教学方法大多仍然是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法,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多仍然停留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课堂传授翻译知识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能力培养。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设置不够系统,连基本的翻译课程都是一些公共选修课,更不必说在课程之外主动设立一些让学生交流翻译的活动平台。换言之,这种传统的翻译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不够了解,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英语翻译基础,进一步造成学生不重视,教师也不重视的恶心循环。

三、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和肯定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更要侧重学生的翻译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加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

当前的大纲尽管提及翻译能力的培养,但总体上其注意力还集中在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上,忽视了翻译能力。修改教学大纲需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不同层次的翻译水平要求,明确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要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的重要性,在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中也要加大翻译的比重,以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课程的“教”与“学”的足够重视。同时,高校应编写适合当前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和翻译教学新理念的翻译教材,教材中应加入翻译教学的内容和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以指导实践中的翻译教学,更好地完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体系。

2.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织合理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 “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然而然向以学生为中心靠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则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设不同的翻译选修课,包括基础性质的选修课和综合性的选修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需要进行授课,并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学方法应提倡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式学习,并且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手段,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时刻查询最新的实践翻译材料,结合一些影视资料,让翻译课堂不再枯燥,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再以设疑为中心鼓励学生探索总结,重视教学互动。具体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主动思考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深刻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的进一步探究英语翻译的深层内涵。

综上所述,翻译教学促进了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发展,因为正是翻译教学赋予学习者运用翻译技能与技巧的能力,构建了学习者翻译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石。翻译教学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好外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高等院校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检验学生英语技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并付诸实践,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化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和平 . 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J]. 中国翻译 . 2009(6):34-41.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效果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常见以终结性评价作为评判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唯一标准,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加剧学生群体两极分化矛盾的评价模式在当前新课改、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已不适用,面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消极、教学创新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等多种问题,积极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打造全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有重要价值,有助于督促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得综合发展,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面简要探讨下多元化评价体系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国内英语教学过于重视语言知识掌握的传统由来已久,在新课改、素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英语教学开始逐渐调整教学重点,对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不过由于传统成绩考核的总结性评价模式应用已久,因此其一定程度上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无法完全消除,导致教师与学生们都存在思维与行为惯性,一定程度了制约了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也制约了潜力与能力的发挥。高职高专院校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职业人才的重要院校,在国家积极提倡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在,院校内部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学习积极性与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比比皆是,在学习评价方面学校基本上主要以考试及格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学生们的主要目的也成为混过考试,在个人发展与进步方面缺乏足够动力与优势,这无疑使得英语这种语言交际工具沦落为普通课程,导致学生、教师、课堂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灵活多变教学策略的应用、不利于高效职业英语教学课堂的打造、不利于学生们保持兴趣与创新动力融入英语学习。基于当前我国教育界对于英语学习与培养目标的优化,以实用为主、应用为辅教学原则指导下,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发生了极大变化,以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灵活化等为目标对教学进行改进与创新,体现在教学评价方面,就是以全面体现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活动、学习表现等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利用其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向学。无论是以往的终结性评价还是现在的形成性评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英语教学,因此当前高职高专英语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以便更好的服务学生进步与发展。

2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内容及实施效果

2.1多元化评价体系内容

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基于国内英语教育目标中学生英语综合性应用能力、语言素养等提出的相应评价体系,着重让学生从以往单极化的培养目标中走出,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以便高职高专学生未来就业更加便利且具有优势,可顺利应用英语专业能力满足个人就业与发展要求。传统终结性评价以及现今的形成性评价作为多元化评价体系下的重要内容,从多个方面评价并考察学生知识、能力发展情况,是顺应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利用多元评价的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等优势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能力获得培养与发展,同时配合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有利于更好的推动教学进步与改革。目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多元化话评价体系主要由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构成,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教务部门,对学生课堂出勤率、学习表现、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内容进行整理,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策略、动机、态度等内容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具体评价手段获得有效反馈。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或教务部门等共同构成,以自评与互评形式履行自身使命与职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等,着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兴趣、学习方法策略、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合理总结,学生之间互评主要是对个人日常学习表现进行总结。这种评价是认可并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既让学生利用自评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反省,也让他们通过互评以多种角度看待自身学习情况,在与其他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擦出火花、获得进步,最终达到互帮互助、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教师改进教法、创新教学策略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课堂进步与创新,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缺陷、问题并进行完善与解决,配合学生能力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进度,减少以往班级授课教学中一刀切、两极分化严重等情况,实现培优补差。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为个体认识自我、了解世界、反省自身、洞察自身缺陷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利于个人发展中更加准确、全面、客观的评估自己,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有诸多助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内容简单来说依旧是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大主要指标,只不过评价内容层次更为丰富、涵盖范围更加广泛,从学生课堂表现、出勤率、学习档案总结情况到学习策略、兴趣、动力、情感态度、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融合终结性评价的结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评价共同构成学生英语学习的总体过程、结果,为教师判断学生综合能力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依据,为调整学生知识、能力等培养目标提供决策支持。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多元表现有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学生评价、学生互评、教务部门评价以及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类型的评价方式既消除了单一评价的弊端,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掌握英语教学情况,同时也便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问题,为完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依据,拥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2.2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与效果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将会取得何种效果,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验证,以便全面考察全新的评价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心态、兴趣、策略、自主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选取某地区高专院校2013级非英语专业学生80人进行调查,学生们共来自两个班级,平均分为对照班与实验班,评价前先进行至少3次统一英语水平测试,以平均测试成绩为学生们实施评价前的成绩。将两个试验班级进行为期10周共70个课时的英语授课,对照班传统终结性评价,实验班多元化评价。实验前两个班级英语试验平均成绩分别为59.102、59.324,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保证了后续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历经10周共70个课时的英语授课,在同样教材、教师、教学进度与不同评价模式的情况下,两班学生已经出现了差异:首先是实验班学生整体平均成绩增加了6.014,比起对照班1.024差异显著,说明学生进步明显;除去平均分之外,实验班英语成绩前后标准差5.819显著低于对照班8.367,意味着实验班学生个人进步情况更为接近整体平均值变化情况,整体受益效果显著;从上述两个典型数值的变化情况来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应用可显著提升学生个人对于英语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水平,学生群体受益效果显著。除去成绩这一典型的数据对比情况之外,利用问卷调查对学生们学习动机、策略、兴趣、情感态度等进行调查,共计30项调查内容全面涵盖多元化评价体系,并按照1~5分评价等级对是否符合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试验开始前后进行两次评价以方便前后对比。最终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后学生表示符合个人学习情况的认可率直接从原本的37.5%上升到60%,对照班则仅有7.5%的波动变化,从学生填写的反馈调查表来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制定符合个人学习策略,个人知识、能力培养锻炼情况更加有针对性与进步性。在学习动机与兴趣调查这一方面,两个班级反馈情况显示,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明显提升,对于多元化评价体系也有较高的认可度,对照班前后变化幅度较小。

2.3多元化评价体系应用展望

多元化评价体系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成果,对于该评价体系的应用实效已予以承认,并且极力鼓励将多元化评价融入英语教学中,从而推动职业综合英语教学进程,解决当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以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测试理论、PRETCO测试体系等代表的研究实践,证实了多元化评价体系对于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的作用,其对于学生综合智能发展有多重优势,有利于改善以往高职高专教学盲目性,消除本科压缩型教学模式负面效应,为社会输送职业性、实用型语言人才提供帮助,便于提升学生真实情景下语言应用能力,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兴趣、自主性并促使其英语能力综合发展的有效工具,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策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提升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堂授课质量与有效性,对于打造全新的高职高专英语授课评价体系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洋.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与外语教师评价素养提升[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3):103-106.

[2]谷峰.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现状及启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3,15(1):96-100.

[3]毕玉娟.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考核评价体系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178-179.

[4]陈俊,孙建光.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3):323-326.

第11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 策略

一、反思性教学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Dewey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首次提到反思性思维时指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发生于某种直接经验情境中的疑问、不解,由此引起有目的的探究和解决问题。反思性思维是以在过去经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作为依据并对此进行推理,当这些推理经过检验后又作为后来进行推理的依据。于是,“反思”便使“行动”和“知识”连接在一起。

反思是指用批判性考察和回头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观念和实践方式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以一种“研究”、“探讨”、“思虑”的心态投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实践活动。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反思首先应该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研究教学决策、技术和伦理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反思使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了较强的科学研究性质,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领会教材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然后,大学英语教师要对教学决策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包括对教师的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反思。因为,只有当理论和实践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被教师采纳时,教师的反思才成为可能。不断反思也使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使其自身的经验体系理论化。最后,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对自身反思行动进行反思。因为,反思本身应具备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何时反思、怎样反思、反思的程度等问题本身的思考可以使反思更好地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成长,并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反思性教学更具挑战性,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除了经常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并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审视与评价外,还要经常阅读专业文献、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成长的学生。

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反思性教学

1.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所提出的:“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正是面对这一迫切的现实要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自主的主要知识基础,而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升华,只能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开展行动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专业训练,具备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较高水平的专业判断和决策能力,通过自身不断主动学习,成长为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是有道德、有理想、崇尚终身学习、自我完善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师业务提高是以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培训为主,教学方法陈旧、培训内容很难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除学科基本功外,大学英语教师还需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实践中去的能力。具备策划、实施教学方案和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实现职业专业化。

2.反思性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所起的作用。反思教学被广泛地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仅是简单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还是通过不断探究和质疑找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审慎地考虑教学实践,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我经验型的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的过程。

首先,反思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地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总结与研究的平台,反思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诸环节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审视与研究过程。其次,反思性教学有助于使大学英语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另外,反思还有助于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形成“实践中的理论,即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实践中的行为其实都受到了某种或某些理论的影响,只是有时很难意识到。当潜意识里的理论与教师自认为遵循的理论发生冲突时,大学英语教师在认真思索、讨论自己行为背后的理论及其形成原因过程中获得进步。最后,反思性教学促进大学英语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通过反思,教师有机会对教学内容、意义和目的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从更高的层次重新认识,并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

三、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策略

为增强大学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首先要提高其自我反思意识。教育意识是教育者在教学中形成的对一些教育现象,尤其是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认识判断力,进而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如果教师在实际育教学中缺乏反思意识和动机,就不会有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反思对自身成长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坚持正确自觉地做到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在对经验的反思总结中,教师的教学才能更符合教学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该创造有利用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各方面的合作,同样反思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反思在教师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采取措施给教师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可分为: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和积极的验证四个环节。第一阶段的任务是使大学英语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的情境。第二阶段是观摩与分析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等。第三阶段是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师在批判对待原有经验、策略基础上,积极寻找新的思想和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第四阶段是积极的验证阶段。要检验以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为和假设,教师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从而又进入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实践与反思循环周期是一个对专业知识和经验知识不断反思的实践过程。

四、结束语

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应当通过大力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专业化过程中开展教师教育运动和反思性教学,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目前,要解决大学英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应该重视反思性教学,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和习惯地运用反思性教学,是其专业自我发展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通过反思,大学英语教师调整、优化其教学行为,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更好的组织,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而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部分成果。 项目编号为:08ZD058。]

参考文献:

[1]Dewey J. How We Think. Massachusetts: Heath, Boston,1933.

第1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大学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化趋势的引领,大学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滞后。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把重点还是放在英语知识、应试技巧的讲解与分析等,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而言早已失去了兴趣和吸引力。与此同时,各高校实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制度,越来越突显出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虽然学生学习了很多单词,但就是记不准、读不准、甚至说不出。这种教学理念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的需求。

其次,课堂活动枯燥,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由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学生人数过多,教师也只是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同时,教师也不可能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英语技能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学校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们利用录屏软件录制教学视频给因故不能按时上课的学生进行补习(陈怡等,2014)。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课前观看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课上师生一起解疑答惑,通过小组讨论、协作互助、交流互动的形式完成整个教学活动。

2.翻转课堂的特征

事实上,翻转课堂就是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互联网的帮助,从根本上影响并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把传统的课堂听讲转变为课前观看视频,课上讨论互助的形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它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正是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翻转课堂",这是对传统课堂的彻底颠覆,将引发一系列变革。翻转课堂的视频短小精悍、学习流程被重新构建,即信息传递在课前,吸收内化在课上,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协作达到一对一有效教学的目的。

3.有关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张金磊等(2012) 分析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特点等,并研究国外教学实践案例,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分析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陈怡(2014) 提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方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对照实验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刘小晶等(2014)指出如何在高校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学活动过程中各要素的流程控制。

基于以上分析,翻转课堂在具体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参考。

三.翻转课堂的模式构建

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和环节,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教授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总结出翻转课堂的模式构建。可以简要划分成课前课两部分。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课后快速少量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最后总结。

四.效果分析

研究选取武昌理工学院2014级商学院高级二班学生共58人,进行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验,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搜集,分析翻转课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效果。

针对于学生能否在课前自主安排时间观看教学视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3.96%的学生能够非常好的完成学习任务,56.48%的学生认为基本完成学习任务;针对于翻转课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主性,11.36%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好的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主性,48.63%的学生认为有帮助;针对翻转课堂能否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1.3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效,40.82%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翻转课堂的总体实施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五.结语

本研究表明,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绩,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如何监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其次,如何帮助所有学生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断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微视频的质和量。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认真制作微视频,保证视频的清晰度,做到视频资料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二、认真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翻转课堂的特色之一就是知识内化在课堂,那么如何设计好课堂的各个活动环节,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这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引导、监督、组织学生顺利完成课堂上的每个任务环节,在整个过程中也要做好总结和归纳。

参考文献:

[1]戈倩,侯令密:《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学习者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海外英语:上, 2015(13)

[2] 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5)

[3] 张彩云 《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