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散打比赛规则

散打比赛规则

时间:2022-02-17 11:11: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散打比赛规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散打比赛规则

第1篇

关键词:散打;规则;构建

中图分类号:G8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7)05-0692-03

散打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了一定的民 族特色。但竞技散打发展至今,其普及程度多限于省(市)散打队、各种武术馆校、体育院系 武术专业等,学校普及率则相对极低。而学校从来就是武术活动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特别是 高等院校。散打首先进入高校,并最终进入中小学,对散打的发展无疑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 义。目前高校在新一轮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下对体育课程的探索正方兴未艾,具有民族特点、 实用性强的散打课程日益受到学生的青睐。但目前高校散打的开展大多采用目前竞技散打规 则,对抗激烈、强度大的竞技散打显然不太适合在校大学生,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何在 目前竞技散打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散打竞赛规则就显得日益紧迫。

本文以目前《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为基础,结合高校体育精神和项目特征,旨在构建具有民 族特色、可操作性强的大学生散打竞赛规则,为进一步在高校安全、健康地开展散打活动提 供依据和参考,更好地推动散打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目前散打竞赛规则为研究对象,以部分高校散打老师和散打专家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系统检索与查阅了有关格斗对抗项目比赛规则、高校体育教学和武散 打竞赛方面的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目前高校散打开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校散打竞赛规则的调查问 卷,分别对12位高校散打专家和13位散打竞赛方面的专家进行调查。问卷在发放前进行了信 、效度检验,共有10名专家参与了测评,其中有70%专家认为很适合,30%专家认为较适合 ,因而具有有效性。

1.2.3实验法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清华大学选取散打提高班学生16人和12人进行竞赛实验,检验规则的 可行性。

1.2.4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高校散打教师及相关领 导和散打规则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

2结果与分析

2.1普通高等学校散打规则构建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2.1.1安全性原则对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而言,“尊重人的生 命,确保安全的原则”都应当是首要考虑和遵循 的原则1。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大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体育训练,身体素质相对较差 ,开展散打活动就更需要在妥善的、针对性的规则下进行,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进 行,将潜在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直接关系到散打在高校健康、 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散打近三十年的竞赛实践也充分表明,只要规则合理,措施得当,安 全问题是完全可以保障的,高校同样可以大胆开展这项运动。

2.1.2民族性原则 民族化是散打区别于世界上其它搏击项目的个性,现代散打规则从制定之日起就具有自己鲜 明的特色,如对比赛时间、比赛场地、得分部位、胜负评定等方面与国际上其他对抗类项目 如拳击、跆拳道等不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散打也正是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规则的指引下一 步步走向世界的,高校散打规则的制定同样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2.1.3保持项目基本特征原则 作为一项民族传统格斗项目,对抗性是散打和国际上其它搏击术共同的地方,但它同时又有 自己鲜明的特点。散打的拳法不同于拳击的技术;散打的腿法也和以腿法为主的跆拳道不同 ;在摔法上,散打也明显有别于国际上的其它摔跤术,具有"远踢、近打、贴身摔"的独特技 术风格。因此,高校散打规则的制定也必须符合散打这一基本特征。

2.1.4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规则条款的制定简单而明确,符合客观现实。对于高校而言,处于散打推广的 起步阶段,简单明确就显得更为重要,越是简单的就越容易推广,高校散打规则的构建也应 该充分考虑到这一原则。从另一层意义上说,规则条款的合理性、科学性也必须与它的可操 作性相结合才有意义,裁判法的意义就在于对规则条款和术语进行合理的界定,使其具有操 作性,任何不具备操作性的条款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2.2普通高等学校散打竞赛规则构建

2.2.1目前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主要内容

由上表可知,现行散打比赛执行“3局2胜制”的比赛办法 ,净打2 min,局间休息1 min。 在场地设置上,散打比赛采用的是传统的“打擂台”方式,并对被打下擂台有较严格的判罚 。在使用方法上,散打主要技术是拳法、腿法和摔法。在得分部位上,散打规则规定用允许 的方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下肢有效得分部位都能得分。在禁击部位上,散打比赛规则规 定,不允许攻击后脑、颈部和裆部,比其他对抗性项目禁止攻击的部位都要少。评定胜负方 面,散打比赛中每一局的得分只作为本局胜负评定的依据而不能带入下一局比赛,并把下擂 台作为评定胜负的依据之一。这些条款与拳击、跆拳道等不尽相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散 打项目的民族个性。

2.2.2高校散打比赛的比赛办法 就竞技比赛而言,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潜力,与比赛办法有一定关系。目前的散打 规则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曾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技术还 是身体素质等方面都不能和专业运动员相比,过长时间的比赛、而体能的相对不足就必然导 致注意力降低、技术运用变形,进一步导致防守力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从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8.0%的人赞成比赛采用每局净打1 min,局间休息1 min,有20.0 %的人赞成每局净打2 min,局间休息1 min,主张散打比赛净打1 min的人占了大多数。特别 对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缩短和控制比赛的时间,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运动员技术的 发挥,提高观赏性,体现中国散打以快制胜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2.2.3高校散打比赛的体重级别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地竞争,对于格斗对抗类项群,都进行了严格的体重分级。就散打而言 ,目前男子散打比赛采用48~90 kg以上级11个级别。这种体重分级能吸引更多的人参 加这项运动,也有利于该项目在国内和国际上的进一步推广。但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散打 普及程度不高,参与人群有限,且大学生的体重级别绝大多数在52 kg和75 kg级之间,因 此采用11个级别显然不太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

关于运动员体重分级的调查结果显示(表10),只有8.0%的人主张男子体重分级应按11个级 别比赛,有16.0%的人认为男子比赛按9个级别比赛,有76.6%的人认为男子比赛按6个级别比 赛。由此可见,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竞技散打比赛体重级别按6个级别比赛较合理。

2.2.4高校散打比赛的可用方法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掌握散打丰富的技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很有必要进行 筛选,其中主要争议集中在摔法上。摔法不仅学习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 比较高,但高校散打比赛取消摔法又不符合项目特点。调查结果也表明,绝大多数专家不同 意取消摔法。

摔法限定使用接腿摔2288.0摔法可以分为接腿摔和进身摔,但就动作表现而言,接腿摔更能体现散打的“快摔”特点。 另外,在实施近身摔法时,由于对手多为双脚触地,支撑面大,较容易进行平衡补偿,因而 成功的难度相对增加;而运动员在实施接腿摔时,由于对手是单腿触地,支撑面较小,身体 表现为不稳平衡,较易成功。同时近身摔也是损伤的主要致因之一。可见接腿率更适合初学 者,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一点,大部分专家给予了充分认可,88.0 %的专家同意摔法限定使用接腿摔。由于在大学学习散打有一定时间限制,限定使用接腿摔 ,不仅使得学习相对容易,效果明显,还可以有效提高兴趣,为树立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 础。

2.2.5高校散打比赛的禁用方法 为保障运动员的生命安全,竞技比赛项目,特别是对抗类项目,都对运动员的禁用方法作了 明确规定。散打相对其它徒手搏击项目而言,其击打部位更为全面,除了要害部位外,几乎 涵盖全身。而大学生群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自我保护和防守能力相对较弱,安全问题就更 应提到首要地位。可见,在高校散打比赛中很有必要对技术的禁用方法进行更为严格的规定 。其中,头部是散打比赛中最容易受到打击和伤害的部位,理所当然也是首先应该受到保护 的部位。

在对头部击打方法的调查中,绝大多数专家并不认同“不可打击头部”。取消对头部的打击 ,不仅使得散打的对抗性大为减弱,且在一定程度上将失去散打的技术特色。其中,在对头 部的打击中,腿法的打击最为严重。相关研究也表明,由于腿部打击力量大,且没有相应的 保护措施,一旦击中头部,很容易造成较大的伤害,尤其高鞭腿对头部的打击。鉴于此,应 禁止腿法对头部的打击,这一点在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反映,72.0%的专家一致同意禁止腿 法打击头部。在拳法的调查中,只有20%的专家认同“拳法不可击头”的意见。一方面,拳 法的打击力相对较弱,且可以通过对拳套的改进如增加拳套重量等来降低打击力,加上其它 相关规定,基本可以将对运动员的损伤降到最低。可见,高校比赛中应禁止腿法对头部的打 击,但拳法可以打击头。鉴于拳法仍有一定安全隐患,建议对大学生比赛的拳套作进一步改 进,同时在裁判法上做相应的规定,以杜绝严重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参赛选手的安全 。

2.2.6高校散打比赛的得分标准 得分条款对技术的运用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但目前散打比赛的得分条款对于大学生而言显得 仍较为复杂,在理解和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如先后倒地的得分和判罚,下擂的判罚等。

调查也表明,大部分专家一致认为目前的得分条款不太适合大学生,应有针对性变动,64.0 %的专家同意“拳、腿、摔、下擂均得1分”的条款, 72.0%的专家同意“先后倒地不得分” 条款。这些改变不仅使得散打的评判相对简洁,易于操作和推广,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目前竞技散打拳腿摔得分不平衡的局面。

2.2.7高校散打比赛的胜负评定目前散打竞赛规则充分考虑了对运动员安全的保障。但就大学生群体而言,一旦遭受重击 ,如果继续比赛就很容易造成意外,应立即停止比赛,并判对方获胜。在关于优势胜利评定 意见的调查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以的专家同意原有条款不变,84.0%的专家认同这一变动, 认为应在原有条款的基础上,将原有强制读秒3次以上及重击条款改为“被重击强制读秒2次 以上或被对方击倒即判对方获胜”,以避免更大伤害事故的发生。 表7高校散打比赛关于判定优势胜利的意见调查选 项选择人数(共25人)百分比/%原有条款不变728.0被重击强制读秒2次以上或被对方击倒即判对方获胜2184.0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普通高校男子散打竞赛规则的制定应遵循安全性、民族性、保持项目基本特征和可操 作性原则。2) 相对于目前散打竞赛规则,高校散打竞赛规则应做以下变动:比赛办法宜采用三局两 胜制,每局净打1 min; 设立52~75 kg级6个级别;禁止腿法打击头部,摔法限定使用接腿 摔;先后倒地不给分,踢、打、摔、下擂均得1分;优势胜利评定条款中,将原有强制读秒3 次以上及重击条款改为“被重击强制读秒2次以上或被对方击倒即判对方获胜”。

3.2建议

1) 普通高校男子散打比赛体重级别可根据比赛实际情况进行恰当调整。

2) 高校散打比赛应与武术段位制有机结合起来。

第2篇

到宋朝时,技击比赛已初具规模,技击不只是欣赏娱乐,强身健体,更主要的是要发展技击,保家卫国。朝廷专门设有考取武状元的制度,对技击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即不伤及到对方又能充分反映出每个人武功的高低,又具有观赏性。

例如:在兵器对打时,两个人各手持一根木杆,木杆的前端用柔软的布包起来,里面包有白粉,两人都穿黑色服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击,谁的身上白粉多谁就判负,即能比出高低,又没有危险性。

到清朝至中华民国时期,是武术的鼎盛时期,武术的很多拳种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在武林界形成了各大门派,在技法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所以对技击比赛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详细的规则。比赛没有门户之分,没有体重级别之分,运动员按年龄段来分组,每一组的队员抓阄来决定比赛对手,穿上统一服装,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比赛。当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所采取的规则还不够完善,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现今社会是个文明程度很高的社会,武术虽然不能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但对军队、公安、武警来说还是有它一定的作用,在短兵相接徒手搏斗时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非常重视武术的发展,现在尤其重视传统武术的弘扬。对于武术比赛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要保障运动员的人身安全,其次才是展示武艺。对散打比赛更是要求既没危险性,又具有竞争性,既有观赏性,又没野蛮性。但现今的技击比赛有多种形式。如散打比赛、武林大会、搏击赛、散打王争霸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各有各的规则,不完全统一,各自为政,有光膀子,光脚丫,不带护具,有的还不许打脸,等多种形式。级别的区分也限制在体重上,而且参赛年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既反映不出武术的技法,又不具备观赏性。

中国的武术与外国的技击不同,外国的拳击、自由搏击,跆拳道、泰拳等,它们的技法不够全面,有的不可用脚,有的不可用手,身法步法也不够灵活。比起中国武术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武术讲究的是手、眼、身、法、步,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击打对方,也允许对方击打身体的任何部位。在对敌搏斗时你不可能要求敌人不打你的某个部位,武术散打要求的是技法与功力的结合,是功夫的展示。

中国武术是一项比较全面的,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竞技运动,讲究踢、打、摔、拿,远了踢,近了打,贴身摔拿,主要以踢打为主。武林行家中有句名言:“巧拿不如拙打”,就是说你在擒拿对方时,对方会有多少下击打到你。但在不同的敌对斗争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相应的方法来进行搏斗,如在对敌斗争时,我们需要不伤害对方,留下一个活口,那我们就要采取擒拿的方法,将敌擒获。拳击、跆拳道等就不行了。

中国有中国的特色,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有内涵深厚的传统武文化,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跟着外国人的屁股走,我们的经济可以尝试国际接轨,而武文化的“国际接轨”则是一种倒退了。我们的祖先跨越原始的蛮荒时代,不断的积累文明底蕴,逐渐形成儒释道理念,使德艺双修成为习武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要展现当今武学的不断发展,就不应该丢掉我们传统的武文化基础。只有发扬武术的优良传统,才能使武术发扬光大。

散打是武术对技击的称呼,只有武术才可以称之谓散打。它是用拳术里的招法和所练的功力在实际交手中随心所欲灵活运用,充分反映出中国武术的高超与深奥。这是其他任何国家的技击术所不能相比的,它们都不具备这种高超的技法。

举个例子,解放前在中华民国时期,也经常举办武术散打比赛,当时采用的比赛规则就是不按体重来分级别,而是按年龄段,同一年龄段的人在一个组别,采取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散打对手。在一次比赛中,有一个练八极拳的,1.6米多的小个子,体重只有100多斤,和一个1.8米多体重200多斤的大个子抽签在一起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只两三个照面,小个子卖了个破绽,大个子抓住小个子想扔出去,就在大个子想扔还没扔的瞬间,小个子用八极拳中打截疆的招法,只一招把大个子打出五六米远,以一招制胜,这说明武术散打不主要取决于体重,更重要的是技法和功夫的发挥,这才能充分体现出中国武术的特点。换句话说,在敌对斗争中遇到一个身高强大的对手你就不打了吗?

吴钟八极拳研究会2011年4月在天津举办了首届散打邀请赛,大会的比赛规则就是采取了不按体重按年龄段来分组别,穿大会统一制定的服装,采用露手指的手套等规则进行比赛,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现今我国的各种武术散打规则很不规范,也不统一,我们应该统一制定合理的散打规则,使它能更好地把武术的技击特点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粹中华武术有更好的发展远景。所以,本人对武术散打规则有如下几点建议:

1、运动员的年龄不应该局限,应该适当放宽。(原有18周岁-35周岁,放宽到12周岁-70周岁)

2、运动员应该按年龄段来分组,不应以体重来区分。

3、可以设定无差别级。

4、运动员要穿大会统一制定的全套服装,软底胶鞋,不可光膀子、光脚丫。

5、运动员要带大会提供的特制的露手指手套,可以展现打及擒拿的技法。

6、运动员要带大会提供的护头、护胸、护身、护腿等护具。

7、除身体的要害部位外,其他部位均可以击打,也允许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击打对方。

8、比赛采取三局制,每局净打3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以点数来论胜负。

第3篇

摘 要:通过对“十运会”散打比赛录像进行统计解析,着重对比赛中的主动进攻组合技术的运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运用情况以及与假动作配合的特点,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为散打进攻组合技术在训练和理论建设上朝着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方向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散打;主动进攻组合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2.3/2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425-03

A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Combination of Active Attack Technique in Men's Sanda Final in

10th National Games

NI Feng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Zhejiang China)

Abstract:By the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on the video record of Sanda Competition in 10th National Games, the paper conducts a research focusing on combination of active attack used in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s its application and coordinate with false movements. It reveals its internal rul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anda attack combination in training and theory construction developing in a scientific way.

Key words: Sanda; combination of active attack technique; research

众所周知,散打比赛的过程是一个控制与反控制、发挥与反发挥的过程,运动员一方面要遏制对方技术的发挥,一方面要发挥好自己的技术[1]。高水平的散打比赛水平接近、对抗激烈,其中主动进攻组合技术倍受青睐,因为主动进攻咄咄逼人的气势、连续的进攻动作,将会对防守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主动进攻得分后,甚至可导致防守方技术的变形、战术上的不明确以及自信心的受挫。本文试图通过对十运会散打比赛中运用各种进攻组合技术的研究,探索运动员运用主动进攻组合技术的方法,同时进一步探索主动进攻组合技术与假动作配合的特点,为运动员训练主动进攻组合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十运会散打决赛录像(男子50 kg、58 kg、67.5 kg、77.5 kg、87.5 kg及87.5 kg以上)等6个级别、96名运动员、共120场、238局比赛。所有运动员都是国内各级别前16名的选手。因此,可以认为文章研究所搜集的主动进攻组合技术可以代表目前国内的高水平。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体育期刊目录查阅、检索、收集有关散打组合动作教学与训练的相关资料。

1.2.2 图像观察解析 对2005年十运会散打决赛录像进行图像观察,筛选出所有进攻组合技术的图像,然后将图像分类,按分类着重对进攻组合技术的运用率、运用成功(即得分的进攻组合)次数和综合成绩的高低等作统计解析。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组合技术动作进行分类 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和相同,按照课题研究需要与从属关系,将资料分成不同类别及层次,从而使众多繁杂的原始材料条理化和系统化,以便于对事物进行观察[2]。对事物分类时,应当依据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的标准是事物的某一种属性或关系[3]。为了从不同层次上观察和分析进攻组合技术动作的运用特点,在本文的研究中,按照散打应用型技术将其分成三类:主动进攻型组合技术、防守反击型组合技术、反反击型组合技术。分类后根据比赛录像按运用率、成功率和综合成绩的高低对进攻组合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对前10个典型主动进攻组合技术动作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对实际训练有帮助的主动进攻型组合动作。

2.2 对三类进攻组合技术运用情况的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主动进攻型,防守反击型,反反击型组合技术的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三类应用型组合技术中,主动进攻型组合技术的运用次数是2 463、成功次数是774、种类数是402、总得分是887,都远远大于另两类相关数据。虽然在平均得分上,反反击型组合技术的平均得分最大,但它的总运用次数只有151次、运用率只有3%。这一对比说明:主动进攻型组合技术不仅仅是评价运动员连续进攻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是散打应用型组合技术中的最优,同时也恰好验证了武术界常讲的:“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一技击原理。因此,建议广大散打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要鼓励运动员主动、勇敢、果断地运用组合技术动作进行攻击,尤其是发动多轮、多层次的组合技术攻击波,以争取从心理上彻底摧垮对手的斗志,从而赢得比赛胜利。

2.3 对10个典型主动进攻组合动作的运用次数,得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见表2。

表2 10个典型主动进攻组合动作的运用次数,得分进行对比分析

1)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10个典型的主动进攻组合技术动作中,二次组合有9个,三次组合只有一个,而四、五次组合更本就没有。因为:(1)在竞争激烈、高水平的散打比赛中,运动员都喜欢采用构成简单、实用、耗费体力小、容易运用的二次或三次组合动作[4],且二次组合动作的运用处于主体地位。(2) 规则的导向作用。旧的散打规则规定“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不得分;互相踢打不得分,互相踢打时只算开始和结束时的得分”,而2004年新规则又重新规定互打互踢可以得分,条件是运动员运用的方法要很清楚,效果要很明显。但在实际比赛操作中裁判员还是潜意识地运用旧散打规则,因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往往选择一些简单实用的组合技术作为主要的得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多次数组合技术的选择与运用。(3) 运动员水平高。进入十运会散打决赛的选手基本上都是健将级,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场上思维冷静、敏捷,出动作讲究简洁实效。而且运动员水平接近及战术安排,双方队员都不可能让对手多次运用组合技术进行攻击,一但被动会迅速采用如搂抱、贴身摔等技法阻击对方的进攻,迫使多次组合技术在击打中中断。(4) 比赛的压力大。全运会散打比赛是当今散打界最重视的比赛,因此运动员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心理上压力都特别大,尤其是到了半决赛和决赛运动员出动作都比较拘束,甚是小心谨慎,不敢真正放开手脚去搏(除非一方队员大比分落后,才会冒险、才会主动运用多次组合技术进行连续攻击),从而抑制了多次组合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2) 10个主动进攻组合技术动作中最后一击由摔法构成的有6个。由于规则规定,在比赛中使用摔法所产生的击打效果,台上裁判必须做出相应的评分手势,不仅得分直观、清楚,而且在比赛中对手为防止摔坏不得不憋气,从而消耗大量体力,这正是摔法为何被频繁运用的原因。同时多次成功的快摔将有效抑制住对方的猛烈进攻,并使对手产生畏惧心理,迫使对手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应有的技击水平,为自己的胜利创造条件。

3) 从运用次数和得分数上看,高频率组合不一定是高得分组合。如前冲拳+摔法、前低鞭腿+前贯拳等。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如何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主动进攻组合技术训练、尤其是怎样进行多次组合动作的训练,以及怎样与实际比赛中的组合技术发展趋势相一致,已成为广大散打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对10个典型主动进攻组合动作与假动作配合运用情况的分析 结果见表3。

表3 对10个主动进攻组合动作与假动作配合的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后鞭腿+后贯拳、后鞭腿+摔法、后冲拳+摔法、前冲拳+后冲拳等四种组合技术主要侧重于与步法、身法假动作的配合;前贯拳+摔法、前冲拳+后冲拳+摔法等两种组合技术则比较全面既适合步、身法假动作又适合拳法假动作;前低鞭腿+后冲拳、前低鞭腿+摔法、前低鞭腿+前贯拳等三种组合技术则侧重于与腿法假动作的配合;前冲拳+摔法则侧重于与拳法假动作的配合;同时研究发现所有的主动进攻型组合技术动作都能与步、身法假动作配合且攻击效果明显。

综合以上对比说明:1) 拳法、腿法假动作主要侧重于前手拳和前鞭腿,后手拳和后鞭腿假动作在实际比赛中很少被运用。这是因为运用前手拳和前鞭腿能快速进入实战距离,距离短、突击性强,既能进攻得点,又能阻击防守,快速灵活、精确。它的最大长处是自身平衡不易受到破坏,却又可以破坏对手身体平衡从而为下一个攻击做准备,它的不足之处就是力量不大。而后手拳和后鞭腿则属于重量型的,它的优点就是力量大、速度猛,能给对手致命的打击,但身体平衡较难,很难做到收发自如。因此,如何在训练、比赛中提高运动员后手拳和后鞭腿假动作运用的协调性、灵活性及平衡性,已成为散打教练员急需攻克的又一技术难题。2) 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攻防技术的应用效果。因为徒手的两人相搏,最终是靠接触取胜,其中距离感是法宝,而有效的距离主要是通过步法获得。从散打竞赛的技术角度看,取胜的关键之一就是步、身法的完美结合。步法是基础,身法是对步法有效的补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 结论与建议

1) 十运会散打决赛代表目前国内的最高水平,而在比赛中主动进攻组合型在运用率和成功次数上都优于防守反击型和反反击型等类型组合,说明主动进攻组合型技术的控制效果明显,是运动员得点的主要手段。主动进攻组合技术以二、三次组合为主,其中二次组合是最常用的技术,而比赛中成功率最高的组合是后冲拳+摔法、前贯拳+摔法。

2) 步法、身法是假动作技术运用的基础,拳法、腿法是对它的有效补充。与主动进攻组合技术配对的假动作直接关系到进攻的成功率,运用假动作必须做到灵活多变、因动作而易,不能拘于一格、生搬硬套。

3) 格斗类对抗性项目鼓励连续不断的进攻,特别是组合技术的进攻。从比赛观赏的角度来看,十运会散打决赛低于泰拳、拳击比赛。建议加大科研力度,丰富完善主动进攻组合技术及相关比赛规则体系,鼓励运动员在实战中多运用多次数组合动作,从而提高散打比赛的激烈性、观赏性、对抗性。

4) 本文的数据统计解析来源于当前最高水平的十运会散打决赛,建议散打教练员根据本文结论选用或创编适合本队队员身体条件、技击特点、习惯的二、三次主动进攻组合技术,并科学地与步法、身法、拳法、腿法等假动作实施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 石华毕,蔡仲林.对散打王争霸赛主动进攻组合技术运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428-1430.

[2] 陈小蓉.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M].第一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6).

[3] 武云化.体育科研实践与理论[M].第一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4] 蔡瑞广.散手组合技法训练及应用[J].搏击,1997(11):41.

[5] 李士英.散打技术分类及其应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545-546.

[6] 孙佐枫,李耀生,张文利.竞技散打常用组合动作的运用情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149-1150.

第4篇

Abstract: Basing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National Championships

after Putting the new rules into effect in 2011,the author devotes

the changes of womam Sanda sport’s setup in China and its main causes,forecastes the trends of woman Sanda sport in future and

shares with us his solutions.

关键词新规则女子散打 发展趋势应对措施

Keywords:new rules, woman Sanda, developingtrend , countermeasure

1 前言中图分类号:G8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本文通过对新规则的实施对今年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所产生的影响,对女子散打项目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判断,为今后的训练工作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

2.1研究对象

2011年全国女子散打锦标赛和冠军赛前三名优秀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2.2.1分析对比法: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就比赛的规则,运动员的技战术变化及现象作分析比较。

2.2.2 统计法:将有关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处理,得出有关结论。

2.2.3 访谈法:访问参加全国部分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及相关人员。

3 结果与分析

3.1今年全国比赛分析

3.1.1豫、沪、皖传统三强鼎立的局面被打破

从表1、表2可以看出,统治全国女子散打界传统三强河南队、上海队和安徽队,由于近两年江苏、陕西和吉林等队的异军突起,使全国形势进一步复杂,由三强鼎立变成诸侯争霸的局面,使十二运会小团体金牌之争更加残酷。

3.1.2我国散打发展现状

散打是起源于中国的交手格斗项目,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群众基础,散打项目是由场上裁判打点计分,通过对散打技术中拳法、腿法和摔法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统计,拳法技术使用最为频繁,但多用于试探性进攻及搂抱情况下的无效攻击,有效得分率较低;腿法、摔法成功率较高,是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有方向性的发展拳法技术,重点发展腿法、摔法技术,使各项技术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取胜概率。虽然散打项目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在全国七运会上已开始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但这些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领导为了把散打推向世界,对比赛规则作了一次次地修改,这也导致了训练的方法手段一变再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作为本项目发展的支撑。虽然我国的散打水平目前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随着世界散打水平的提高,在近年的世界大赛上我国运动员特别是在中大级别上受到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强有力挑战,甚至无优势可言。这种情况的产生,在某种角度上已反应了我国散打项目在基础理论上匮乏的窘境。再加上女运动员的特殊性,更是给训练负荷的安排和节奏的把握增加了难度。

3.1.3安徽省散打队发展史

安徽散打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赫赫战功的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在九、十和十一届全运上连续三届都取得了冠军。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离不开各届领导的强力支撑;二来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敬业拼搏;更为重要的是我队在对散打项目有着充分的理解,从而使我队的训练始终占据在我国的前沿。从“以拳开路、以腿抡分、以摔取胜”到“快速进攻,连续击打、有效得分、控制对手、积极防反、一切为赢”的训练指导思想。这些与时俱进的训练指导思想为我队这十几年来保持长盛不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1.4安徽省女子散打队成长史

2002年安徽省女子散打队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在建队伊始,面对我队起点低、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中心领导制定了打破常规,缩短成材周期,进行超常规发展的决策。教研组在对全国形势和我队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后决定迎难而上。在我队队员基本技术粗糙、没有比赛经验的情况下,为了尽快缩短与全国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我队决定以强化体能、拼打意识和顽强作风上作为突破口,以此我队很快在全国女子散打界占有了一席之地。随着女子散打队正式成为十运会比赛项目,全国各省市都加大了投入,比赛更加残酷和激烈,水平也得到了迅猛地提高。根据这一动态,教研组对本项目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女子散打已向动作简练实用,拳腿摔组合连贯,技术全面,特长突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教研组结合队伍的现状,在强化体能、力量的同时,重点是突出实战对抗能力,并在实战对抗的过程中向队员灌输这一指导思想,使队员在比赛中能加以运用。为我队在十一运会上夺得小团体金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5新规则的变化对比赛的影响

为了使散打比赛更具观赏性,体现散打项目强对抗的项目本质,同时也为了扩大金牌的分布面,限制金牌被少数省市过于集中,以此来提高全国对散打项目上的投入和在世界的普及。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在2011年“中俄散打对抗赛”后便召开会议,针对“消极搂抱”“先后倒地”等影响比赛的负面因素作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在北京确定了“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修改条款”。随即,在武汉举办的“全国散打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上,作了详细、具体的解说,确定今年首次锦标赛即执行新规则。

3.1.5.1将原“运动员消极8秒,中的“8秒”修改为“5秒”。这一改变有效地缩短了双方的对峙时间,促使进入攻防动作的运用,增加了赛场的紧迫气氛。特别是“5秒”也被延伸至“场裁”发出“开始”指令后,如未产生进攻动作,即可指定某一方进攻。但是笔者认为“被指定方”在多次谋求进攻均被对方,以远离退却,致使“被指定方”无法实施攻击的情况下,应判对方为“消极5秒”,“被指定方”得1分。

第5篇

人们没有看到中国武术的身影,上一次讨论武术是否能够加入奥运大家庭,还是在2013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将棒垒球、壁球和摔跤列为最终候选项目,武术、空手道等其他5个备选项目出局,武术进入2020年奥运会的努力再次受挫。

入奥坎坷路

中国人都希望看到武术能够参加奥运会,这是传统竞技项目加冕的标志。进入奥运会,不仅标志着国际社会的认可,对推动一项运动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中国体育界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让武术出现在奥运会上,就成为一种战略。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中国武术开始酝酿入奥;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年底,国际武联正式提出将武术运动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请,很可惜,在2002年,国际奥委会第114次全体会议上,仅讨论了关于压缩常规项目的问题,而包括中国武术在内的新增项目不在讨论范围内――这样,人们在2008年奥运正式比赛中看到武术的愿望,也彻底破灭了。

进入21世纪,国际奥委会对扩充项目不再积极,甚至还会取消一些不太受欢迎的项目,为奥运瘦身、减少预算,才是大趋势。2005年,国际奥委会对世界普及率不高的项目进行投票,无法获得一半赞同票的项目将被踢出奥运会,在这次投票中,棒球和垒球被扫地出门。到了2008年,新的《奥林匹克》规定,一个运动大项要想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必须要在申请进入的那届奥运会前7年确定,那么目前看来,这意味着至少到2024年,武术都不可能进入奥运会。

但是,国际奥委会也给了中国面子,在2005年8月,国际奥委会特批由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和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办、中国武术协会承办的“北京2008武术比赛”于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奥运比赛场馆里举行,打破了“主办城市在奥运进行期间不能举办其他赛事”的规定,因此,在2008奥运期间人们还是看到了武术表演。

这种表演赛聊胜于无,其实,早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中国派出了一支100多人的代表团,成绩却不甚理想,可在比赛场外,中国武术队的表演却让外国人印象深刻,飞叉、双刀、查拳……武术队每到一处表演,都引起巨大的轰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武术表演,没有引起轰动,相反,甚至还有一些负面效应。当时,韩国媒体报道,“中国武术就是和舞蹈一样”,他们使用了“表演赛”这个措辞。

北京时间2013年5月30日凌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投票表决,将棒垒球、壁球和摔跤列为2020年夏奥会临时大项的备选项目,而武术等其他5个候选项目出局,这又一次国人大失所望。但是,这一结果也算正常,在2008年,中国武术界甚至都没有抓住展示的机会。

对中国武术界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其实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武术没能展示出可以进入奥运会的面貌,实在让人可惜,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像能进入奥运的样子?也许我们可以从柔道和跆拳道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一二。

他山之石

1964年,日本柔道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是在此之前,日本已经为此做了很多工作。

柔道的现代化之路,和一个叫嘉纳治五郎(1860年12月9日~1938年5月4日)的人分不开。次嘉纳治五郎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他在1900年前后办的外语学校,对吸收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起了关键作用。但是,在今天的日本,嘉纳治五郎的名字,主要作为现代柔道的创始人被记住。他从小聪明却个矮虚弱,因而对武术特别有兴趣。到东京上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期间,他找几位师傅练过传统柔术,并深入研究了如何利用对方的体重与力气,以致小个子都能够把大汉背起来抛出去,换句话说是“柔能制刚”。

毕业以后,嘉纳一方面开家塾照顾亲戚朋友的孩子们,创立弘文馆传授英语,另一方面为普及现代柔道而设立讲道馆。嘉纳治五郎博采众家之长,对柔道的前身――柔术进行改良,并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则,如段位晋升制度、柔道比赛的裁判规则等,把原来流派繁多的柔术统一成为柔道。同时,他还面向日本各界人士推广柔道,扩大柔道在国内的影响力;推动柔道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培养柔道的后继力量等等。

在对外方面,嘉纳治五郎将传统技术与世界体育接轨,把原来单纯的格斗技术升华到集“体育”“胜负”和“修心”为一体的柔道;派遣门人到世界各地开办道馆,将柔道推广到世界范围内;成立国际柔道联盟,举办世界锦标赛,实现柔道的国际化。嘉纳治五郎还利用自己作为亚洲最早的奥委会成员的身份,提高柔道的国际地位,加快了柔道入奥的进程。尽管他本人在1938年就去世了,但是却已经把柔道规范化和国际化了。

在传统社会,每一个国家的人们,都会琢磨出来一些类似武术的技击术,日本有柔术,韩国有跆拳道。跆拳道始源于花郎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尽管和中国武术的历史没法比,但是跆拳道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同样抢占了先机。

1955年,韩国将国内各种武技统一命名为跆拳道。现代跆拳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参加比赛为主要目的的竞技跆拳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跆拳道。竞技跆拳道在比赛中禁止用拳击打对手头面部,不能使用膝、肘的击打动作,不能抱摔对手。另一种是被称为武道的跆拳道,这种跆拳道被人们称为大众跆拳道、表演跆拳道等,这些实际上成为了民间的健身项目。

韩国对竞技跆拳道进行了规范,不但划分了级别,还制定了各种比赛的标准,1988年,跆拳道作为奥运会表演项目首次出现在汉城奥运会上,它已经展示了相当完备的竞赛体系。到1994年,国际奥委会表决通过跆拳道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武术到底缺什么

同是东亚地区的格斗技能,为什么柔道和跆拳道都已经成为奥运会正式的比赛项目,而中国武术却始终无缘奥运赛场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武术看上去不是“体育”。

中国武术要进奥运会,首先得被“认为”是一项体育运动。但很多人认识武术更多的是从舞台,从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所拍摄的影视剧作品所来,而非竞技赛场上。近年来,为了推广中国武术,中国武术界频频派出武术运动员出国表演,这当然提升了武术的国际影响力,但是久而久之,也给很多人留下了一个印象:武术是一种表演的艺术,而不是体育比赛。

武术比赛,采用的是打分的评比方式,也让武术比赛缺少了一点搏击比赛的对抗性和体育比赛的竞技性。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奥运竞技比赛中,成绩是以科学量化的标准来检验,对比赛项目的规则细化到了具体的动作上,对哪些动作得分、哪些动作犯规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像柔道比赛中,一方把对方控制住,使其在裁判宣布“压技开始”后25秒钟内不能摆脱控制,就可得分。

但武术流派之多,规则之复杂,难以标准化、量化,给武术运动进入奥运会制造了一个很大的障碍。虽然中国也出台《武术竞赛规则》,对武术竞赛做了一些规定,但是距离奥运会要求的细化规则还有一定的距离。另外,武术的国际影响力虽然越来越大,但是还不够广泛,虽然据说有上亿人练习太极拳,但也集中在较少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武术一家独大,世界普及程度不高,是其进入奥运会最大的障碍。因为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项目设置有明确而严格的俗迹阂桓鱿钅恳被列为奥运会项目,首要前提是必须在至少75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目前,武术虽然在一些国家地区开展得很好,但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练习武术的人还是太少。

未来在何方

中国武术要想进入奥运会,当务之急是让它“现代”起来。最近几年,中国在散打方面的推广颇为成功。散打比赛,已经有一整套分级和竞赛标准,只要是相同体重级别的选手,通过擂台上的表现,最终可以分出胜负。散打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商业性,已经有一些商业机构投资举办比赛。在登封的塔沟武校,就有很多人在练习散打了。

散打是武术吗?很多人可能会提出质疑。目前武术界采用的是两分法,把武术分为“散打”和“套路”,所谓套路就是表演性武术,而散打则是竞技性的,这种划分的办法,和跆拳道差不多。不同的是,“散打”就字面意思来说,不是很强调规则。这可能是一种无奈的现实选择,在散打这面旗下,不管你练少林拳还是太极拳,都可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比赛,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6篇

摔法是中国武术最基本的技术门类之一,广义的摔法是指自己站立使对手倒地技术的总称,可以包括踢倒、打倒、拿倒和摔倒。人们平常说的摔法一般是指摔倒对方的技法,而踢倒、打倒、拿倒一般分别归到腿法、拳法、拿法里。摔法在徒手搏击技法之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武术中摔的技术积累十分厚实,是中国技击术里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踢、打、拿共同组成了中国功夫的四大武技。

散推手中的摔法简言之是交手双方以近身为前提,在紧密的直接接触中,随机变换姿势、位置,施用固定成招势的或随机组合成的动作,破坏对方身体平衡,使对方失去重心而倒地的技术方法。操作原则是:以静制动、动以处静、趁势接力、随屈就伸、顺化避害、引进落空、避锋藏锐、脱化移形、抽身换影、闪转走化、以斜克正、以横破直、以巧制拙、以柔克刚、以刚制柔、刚柔相济。交手中作到头脑清醒、随机应变、及时果断地采取行动,正确变换战术和技术就能得胜。

1、武术散推手摔法的几个特征

摔法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攻防格斗术,通过斗技、斗智、斗勇、斗力,自身保持平衡而将对方摔倒,就可以进一步达到捆绑解押的目的。如属敌我性质的搏斗,摔时或倒后可加以重刨,如属抓捕罪犯,可将倒地之敌拿制住后再带上手拷。

武术散推手摔法以允许踢、打、拿为前提,踢打摔拿相生相克、互转互济。以腿脚的勾、别、锁、绊等,与上肢的抓、拿、推、拉等,或身躯的扛、靠、挤、撞等动作配合运用来摔倒对方。可以是主动摔与被动摔相结合,为完胜奠定基础。因施技可使对手始料不及、防不胜防,再加上摔技可以是身体重力与肌肉收缩力迭加迸发、劲道遒实多变,可令对手无奈败北。武术中摔法的技术特点是千百年来在血与汗的实践中,根据交手技击规律及实用效果形成的。武术摔法经历展演练,内容丰富、技法多变,是近身搏斗的主要技法。摔法的技术含量较多,摈弃野蛮,蕴涵中华文明的基因乃至精华。

由于交手双方都可以自由互相使用踢、打、摔、拿四种不同的击技动作,交替组合来进攻或防守对手,这就给单纯主动使用摔法造成了更大的困难,施技难度更加复杂,散推手摔法使用的见效或成功,必须要走在对方踢、打、拿之前,或是使用对方不宣蹋、打、拿和踢、打不着、拿不住的摔法技术动作。散推手摔法中的摔不同于摔跤中的摔,是摔与打、摔与拿、摔与踢……有机结合,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法,基本上都是摔中寓打,摔打踢拿相互为契机,往往是在对方重心游离或精神散逸的机会突发手段,使对手茫然倒地。这正是拳法风格的摔,与后来成为独立领域的摔跤相比,虽然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基本特点此疆彼界的差别比较清楚。

散推手中的摔法以对手倒地的实际效果为前提,不受摔跤项目规则的制约。跤绊是摔跤的主要手段,散推手摔法中有时用靠法,有时用腿法踢倒对方,交手中还可以用拳法放倒对手,灵活度很大,用招不限于类似跤绊的摔法。拳家说的“打人容易摔人难”,是说击打只要瞧准时机击中目标即可,而运用摔法跌倒对方就较前者复杂了。除了需要正确的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机会外,还涉及到用劲的技巧,方位等,手法也不象打法那样直截了当。武术散推手中摔法地使用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法之一,与单纯的摔跤术又有不同,既要求摔倒对方,又要避开、化解或控制对方打击。

武术散推手中的摔法技术动作要求快速完成,不象摔跤比赛,在一局的比赛时间内,使用任何摔法动作,不受时间上的限制和约束;相对于散打比赛规则要求的“必须在两秒钟时间内完成动作的全过程,否则不得分”的要求来说,可能是更快,是按徒手实战技击规律要求“必须走在对方前面完成动作的全过程”。因为在你实施摔法的同时,对方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反摔、拳打、脚踢、擒拿动作。很显然散推手中要练的摔法,只能是快速见效的技术动作,时间上不宜用一个定量来作标;隹,应该以效果来判明,应当是“走在对方前面为快、恰到好处”。

在实践应用中,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空挡、破绽,牵逼锁靠、消挂旋转,运用杠杆、力偶等力学原理,通过改变其力点、支点,使对方重心越出底基、失去平衡而倒地。同时应当注意各法的使用时机,“赶现成的”最为省劲、赢的干脆,若强以求成,容易弄巧成拙。没有机会时,通过引诱调动创造机会,使对手送上门来较为省事,得机得势方能成功。

在散推手中双方相互攻击情况下,与摔跤的区别在于搏斗时一般不与对手扭抱纠缠,而是迅速近身,以肩、臀、胯、肘、膝等适宜部位为力点,也可以采用反关节动作或支撑性的手法使对手失去平衡,往往在一抖肩、一拧腰、一转垮、一坠肘、一落膝之际,将对方瞬间轻捷巧妙的掀翻在地。在摔跌应用上,讲究腿上的封逼套抽、掀根管腿、拿跌并用。散推手的摔法讲究沾衣跌敌,所谓“沾衣”,一是等对手沾衣,势尽而力未至之际;二是自身与对手身体无力点相触,运用螺旋力原理粘衣发劲。关键在于如何黏结对手攻击力点,消化对手攻击力量,破坏对手身体平衡,以及正确自然的腰部发力和脚步辗转助力。

散推手的摔法突出散着手摔、快摔、巧摔,不一定非得攥拿、搂抱好对方才能捧,主要是沾身即跌、一触即摔,突出快和巧,讲求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不在于拼劲斗狠,采用的是以静制动、趁势借力、近身挤靠等多种技法,追求借用对手的力量、顺劲摔到对方。在交手中快打巧拼,既是对意志毅力考验,也是身体素质的比对,更是技能技巧的较量。要善于捕捉时机、果断进攻,培养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意志质量。在两人近距离身体接触中进行竞技,对于柔韧、灵活、力量、速度、心理等素质要求较高。在激烈万变的交手中要求全身各部位协调配合,正确适用技术动作,要用活劲。在双方相互攻守中要善于灵活地克服阻力,既要有劲,又要会借劲使劲、会用巧劲。用好巧劲借劲,就可以用小力胜大力,所谓“依巧破千斤”。

散摔技术在交手运用过程中,往往将踢摔、打摔、擒摔、靠跌相结合。需要适时针对场上交手情况和对手技术特点,调整自己的应战策略,当打就打,当摔就摔,当拿就拿,有效地使用各种战术,争取主动、牵制对方,调整进攻和防守的节奏,掌握主动权。

武术散推手中的摔法包括有固定把位、无固定把位,先从有固定把位的技法开始学练,争取早日达到没有固定把位摔法的层次。摔技有一定基础后,就可以进行连接拿技争取完胜的练习。

2、武术散推手摔法的几个优势

交手中的拳打脚踢,一般是力度小了不显示什么效果,力度大到造成形变而受伤才会失去反抗能力,从实践中可以体认到,控制击打力度与把握对方人身伤害程度的难度较大;而且拳打脚踢最容易引起对方奋起拼搏,导致相互受伤的后果。而合理使用摔法技术相对容易做到避免人身伤害,不伤人而战胜对手。运用摔法达到以暴治暴之目的容易做到适度,由于其不是依靠击打力造成对方躯体形变受伤,主要靠运用持续力造成对手产生位移失去平衡而倒地。摔法力度可以由己方掌握,在人体伤害程度问题上,相对容易

做到不造成伤害后果。被摔倒在地一方,如果经过倒地自我保护能力的训练,完全可以做到不自我摔伤。

摔法适应于近身搏击,进身扭摔在一起,打斗中远距离格斗技术,如直拳、侧踹等难有发挥的余地而派不上用场,运用摔法将对手摔倒在地,有利于迅速离开而摆脱险境;将对手摔倒在地还可以有效降低其反抗能力,有利于施用擒拿技术将其牢牢控制,迅速制服袭击者而获完全胜利。

散推手中有效的摔法可以给对方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熟练的掌握摔法技术、成功地运用摔法动作,在比赛中会给对手在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压抑,极大的消耗对手的体力。因为倒地者一般都是为了避免身体受到强烈的震动或砸压而憋气,致使肌肉紧张,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站起来投入下一回合的较量,致使精神、体力都有极大消耗,给身体又一次造成新的紧张,影响下一步的技术发挥。

在见义勇为或警察制服犯罪嫌疑人时,运用摔法将其摔倒在地,被摔倒者轻则泄气、丧失信心,重则失去攻击能力或昏迷休克,便于进一步对其控制,如上铐、捆绑以防其逃脱,可带回伏法。一般人在倒地的瞬间都会本能地用手扶物或撑地,这样即使罪犯身藏凶器,一下子也来不及去取,可为我方赢得有利时机。而摔法相对于拳法、踢法等击打动作来说,其对人身伤害没有那么大,又可以有利于保障嫌疑人在法律意义上的安全,达到文明执法的较高层次。在一般性质不明地打斗中,可避免打伤对方而造成医药费等经济损失。

武术散推手摔法注重引进落空,所谓“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如果摔技不能用引进落空来四两拔千斤,就会停留在“力大打力小”的层次里徘徊。“有力打无力、大力胜小力”的“力胜”层次,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拼力气取胜的交手,严格地说够不上“术、技、艺”,如果不是大人打小孩、相差悬殊的话,拼力气后往往赢的人是筋疲力尽,输的人是无可奈何,看的人是索然无味,这就是常见得客观现实。散推手摔技不排除力胜,更追求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摔技如果仅仅依靠力大取胜,那就永远追求不到自身不用力、借力也摔人的境界。

武术散推手摔法可以作到以小力胜大力。交手中不见得是人高马大就必然会胜利,散推手摔法主张的是当对手向你进攻时,不要同样以蛮力强力顶抗,而是“顺化借力”、“以最少的力量达到最大的效果”、“顺其力而破之”。如利用杠杆原理,以自己肢体或对手肢体的某个部位为支撑点,借助对手进攻的力量,顺水推舟地把对手撂倒。这就是一个瘦弱力小的人,可以运用正确的技法,摔倒比自己高大有力对手的原因之一。

3、武术散推手先从摔技开始练起

现实中练习搏击术,从哪种技法开始练习的都有,大部份拳种从拳打脚踢开始练习,有的专门练习腿法,也有从擒拿开始练习的。任何一门武术,要追求进步、高效,一定是从教学训练方法改进的科学、高效开始的。武术散推手从摔技开始练习,有其科学的理由,符合运动训练教学规律、徒手技击规律。

拳打脚踢主要是依靠击打力,容易造成对手躯体形变受伤,在训练实战中为了避免双方伤害事故,历来大都是采取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点到为止”,这样就会由于实践不足、不能真练,而难以提高技击水平。每个人生来不具备交手技术,在父传子、师教徒的传承训练过程中,只有不受伤才能天天学,只有天天练才能逐步提高、才能达到较高水平,运用摔法将对方跌倒既能明显判别出优劣高低,同时比较容易避免击打对方的直接伤害。武术散推手摔法力度可以由己方掌握,相对容易做到适度,较有把握做到交手训练和竞赛不造成伤害的后果,可以落实安全第一的原则。

武术推手在程式化阶段的训练,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维持身体平衡能力,获得使对方失去重心而倒地的技术方法。基于你连站都站不住,何谈战胜对方的现实,如果你能使对方重心不稳、失去身体平衡,你就已经接近战胜对手。摔技经过训练有了一定功夫,交手伊始就造成对方重心不稳,此时无论使用摔法,还是拿、打、蹋哪一种技法动作,都容易取得成功。也就是说先从摔技开始练起,可以较为顺利地为下一步的拿、打、踢法训练打下基础,这样符合安全、高效的训练要求和绝大多数人的认识规律,如果颠倒过来则弊多利少。

单纯摔人的摔跤练习与踢、打、拿是分开的,单纯顾及摔技则会失去其它技术。和单纯以摔人为目的摔跤不同,散推手摔技是和踢、打、拿相统一的,所以先从摔技开始练习,不但不会丧失踢、打、拿的能力,反而会更增加踢、打、拿能力的基础。摔技的身手步法多变,如果能够从摔技中逐步去比对、体会武术各门类技术身手步法,就能够较容易地联系、掌握到踢、打、拿技法,会更灵活、技术更精准。从摔技开始是以摔技作好拿、打、踢的基础,不是重摔跌而轻打击,更不是舍弃拿、打、踢技术而专注于摔技。注重训练的先后是次第问题,练成之后“觉则无渐次”。踢、打、摔、拿技法各有其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功能,没有此好彼差或偏于任何一技的问题。

4、武术散推手中的防摔与反摔

许多人认为“防摔”是指防止对方使用摔法,在交手时为了不让对方使用摔法,别人一进攻就大幅度挪动、迅速跑开,而这恰恰也失去了自己进攻的良机、消极被动,拳家称之为“逃”。采取“逃跑”的方法,顶多可能是使对方使不了摔法,而自己却没有了取胜的机会,在练功中只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

散推手中的防摔是指防范或破坏对方使用成功或者说使上摔法。在散推手摔法练习中主张不拒绝对方使用摔法,大家都知道交手中的一个必要因素是距离,摔法掌握距离、贴身是关键。摔法远了不适用,只有近身在有效距离范围内,才好实施有效的摔法。交手技击规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方身体进来之时,也就是自身进去之时”。进攻方进身主要方法有直进、左或右侧进。直进是以中线为主采取直接进身,见效快,但容易遭对方拦截破坏;左或右迂回侧进,变化快,对方不易反应。散推手摔法练习中主张放对方进身或引对方进身,利用对方忙着进身、自身同时也相对进去的时机,施用相应技法破坏粉碎对方的摔法;在对方使不上摔法的同时,因对手的变化而自己使上合适的摔法放倒对手,这就是散推手中的反摔。

摔法是使用,防摔是破解,反摔就是攻防阴阳转换后的摔法使用。防摔与反摔应在思想上有正确认识,平时训练中高度重视。防摔与反摔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攻防效果。摔法是制约对手的重要手段,要想得心应手地使用摔法,必须有过硬的防摔技术,深入掌握了破解摔法的技术,就可以反过来顺利地使用摔法。

许多人喜欢拼力气而采用阻挡、抗摔的方法,交手中互相顶劲抱缠、双方反复换把、变劲,试图找到最佳把位发全力摔倒对方,运用所谓的延时阻抗性摔法。如果说在不许踢、打、拿的摔跤中还可以这么使的话,跤界前辈也称之为“摔笨跤”。而在武术交手时这么使的话,武林前辈称之为“逆其力破之为拙”。由于延时耗力,在可以自由使用踢、打、摔、拿四种不同击技动作的武术交手中,在相互击打过程中是非常危险、难以取胜的。

散推手中的防摔与反摔是在对手进攻时,及时正确感知判断把握其力的方向、发力时机、借力打力是重点,以旋转、贴靠、牵拉、推托等将对手摔倒。主要采取顺力发力,即顺着对手力的方向加力,使其过度、失去重心倒地;或是中途改变其力的方向战而胜之;还可以待对手力发过后的瞬间、新力未生之时,自己发力将对手摔倒。这样的摔法可以节省体力,挫对方的锐气,不失时机巧妙的转换摔法战胜对手,训练了自己对技巧的熟练灵活掌握和应用,提高了自己在瞬间的应变能力和果断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