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时间:2022-03-02 18:39:41

栽培技术

第1篇

论文摘要阐述单季稻强化栽培的好处,并介绍其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秧、大田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内容,从而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通过采取选择分蘖力强的大穗型品种、小苗移栽、单本(或少本)稀植、浅湿灌溉、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注重平衡施肥和穗肥的施用等技术措施,以强化稻株个体生长环境,充分挖掘(或强化)稻株个体生产潜能。

1单季稻强化栽培的好处

1.1高产稳产高效益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能显著增产增效。如2006年我市示范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约33.3hm2,普遍获得了高产丰收。根据对寿昌镇刘家村、航头镇南八村、珏塘村5位农户的实割实收产量调查,16块强化栽培的单季稻田共2.06hm2,平均产量达到9928.5kg/hm2,比采用传统种植技术的同一单季稻品种产量增加1125kg/hm2左右,增产幅度达到13%左右,直接增收1800元/hm2左右。其中寿昌镇刘家村施国才和航头镇珏塘村孙根土、孙水林等农户的产量都超过10.5t/hm2,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2007年全市示范种植强化栽培单季稻346hm2,普遍获得高产丰收,根据14个镇乡119户15.47hm2强化栽培的单季稻实产调查,平均产量9168kg/hm2,比相邻农户常规栽培的单季稻增产1471.5kg/hm2,增产19.1%,平均增收2648.7元/hm2。

1.2省种子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10~15d)移栽,一般大田只需要种子6kg/hm2,比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移栽,大田要节约杂交种子3.75kg/hm2左右,可以节省种子款105~120元/hm2。采用半旱育秧短秧龄(12~18d)移栽,一般大田只需种子7.5kg/hm2,比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大田可节省种子2.25kg/hm2,可以节省种子款75元/hm2左右。

1.3省秧田,节省育秧和拔秧用工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10~15d)移栽,大田只需要秧田90m2/hm2,与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移栽相比,要节省秧田900m2/hm2以上。因此,大大节省了秧田整理、播种、施肥、灌水和拔秧的用工,一般大田可以节省育秧和拔秧用工15d/hm2左右,节省费用600元/hm2以上。采用水育秧短秧龄(12~18d)移栽,大田只需要秧田300~450m2/hm2,与长秧龄(30d左右)半旱育秧相比,要节省秧田450~600m2/hm2。因此,大田可以节省秧田整理、播种、施肥、灌水和拔秧的用工7.5d/hm2左右,节省费用300元/hm2以上。

1.4节省插秧用工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移栽的,每个劳动日可以插秧933.8m2左右,采用半旱育短秧龄移栽的,每个劳动日也可以插秧733.7m2左右,与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移栽相比(每个劳动日插秧466.9m2左右),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工效,节省一半左右的插秧时间。大田至少可以节省插秧用工费用375元/hm2以上。同时,还可以减轻挑秧和插秧的劳动强度。

1.5节约稻田灌溉用水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大田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改变了长时间深水层灌溉的老习惯,可以大大节约稻田用水,能够节约提水用电和放水用工,达到节省灌水成本的目的。特别是在缺水地区,能大大缓解农田争水的矛盾和纠纷。

1.6方便防病治虫田间喷药

由于强化栽培要求做到挖沟起畦栽培,对防病治虫田间喷药等操作十分方便和有利。

2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择穗大粒多、分蘖能力强、后期转色好、增产潜力大、米质较优的品种,如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等,积极试验示范川香8号、内香优18等新品种。

2.2育秧

2.2.1旱育秧技术。①选好旱育秧田,施足基肥。选择菜园地、油菜田或临近单季稻大田的其他肥沃疏松的边角地,大田需要秧田90m2/hm2,苗床施三元复合肥(含量45%)750g/m2加过磷酸钙750g/m2作基肥,施肥后细耙苗床畦面。②药剂浸种,适时播种。大田用种子6kg/hm2,采用2000倍的“402”药剂浸种,浸后洗净,并催芽露白后,在5月20日前均匀地播种在苗床上,用木板压实,浇水后,覆盖焦泥灰或细土。天气下雨和阴天还可以覆盖一层小拱棚地膜,以起到防雀防鼠的作用。天晴时,小拱棚两头要及时通风,防止高温伤苗,晚上要盖好通风口,既保暖又防鼠。齐苗后,要及时揭膜通风炼苗,先日揭夜盖,拔秧前3d完全揭膜。③适时起苗,适龄移栽。强化栽培旱育秧适宜秧龄为10~12d,最长不超过15d。由于播种较密,秧龄太长(超过15d)将严重影响秧苗质量,最终影响单季稻产量的提高和增产潜力的发挥。

2.2.2半旱育秧技术。①施足基肥,适时播种。单季稻大田需要准备半旱秧田300~450m2/hm2,施碳铵50g/m2拌过磷酸钙25g/m2作耙面肥,并且挖沟起畦做成秧板,然后以满沟水为基准,整平畦面。第2天将经“402”2000倍液浸过种、浸后洗净催过芽的露白种子播下,大田用种子7.5kg/hm2,播后塌谷防止雀鼠危害。②适时拔秧,适龄移栽。强化栽培半旱育秧适宜秧龄为12~15d,秧龄最长不能超过18d。由于秧田面积较小,播种密度较高,应避免秧龄过长,防止秧苗徒长,影响产量。

第2篇

关键词:草莓;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8.4;S6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53

1草莓种植栽培的主要基础建设

草莓栽培的主要基础建设多半采用有保温防寒、光照充足、湿度适宜的设施建设。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没有这些保护设施草莓没法生长,利用这些保护设施建设,使草莓能正常发育生长。

草莓的生长保护设施根据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要求,草莓成长成熟期正是北方大部分地区非常寒冷的季节,这对草莓的保护设施有严格的要求,随便基础设施是不行的,在我国的北方用高温日光大棚,不用另外取暖的情况下,草莓的结果成熟期从12月份能到次年的3~5月。

2 基础建设种植栽培草莓品种如何选择

栽培草莓的保护基础建设设施促成的内部气候,温度和光照与外边的物候条件相同,也有自己不同的地方。在选择基础设施保护栽培品种时,需要考虑内外条件因素。

2.1品种特点习性

草莓品种很多,不同的种类特点习性不同,草莓的花芽分化时间早晚和必要的条件,休眠期长短所需要的条件,果实品质。保护设施栽培草莓喜欢果实成熟期早,在高温控制下花芽分化早。

为了延长果实成熟期,在基础保护设施里栽培品种要接近外部栽培的要求,这样就能达到果实提早成熟上市,反季节上市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草莓生长发育在冬季寒冷时期,花芽分化还要早,温度低光照不强会影响果实发育,造成果实变形,颜色不好,口感不好,因此,要选择品种长势好,免疫力好、抗低温强、花粉繁多、果实大小整齐产量高的品种。

2.2环境条件

我国地带宽广,不同的地带条件差异大,比较明显的是影响花芽分化的温度和光照,所以不同的地区品种选择上也不一样。在低温光照短来的晚的地区保护设施栽培草莓,选择花芽分化早,休眠期短的早熟品种;在温度低光照短来的早的地区,选择花芽分化休眠期短的品种。草莓喜欢温暖凉爽的气候条件,草莓的根系生长适宜温度在15℃~22℃,茎叶生长适温度在20℃~30℃之间,花芽分化时温度低发生冷害,必须保持花芽分化期温度5℃~15℃,开花结果期4℃~40℃。草莓是喜欢光照但又有较强的耐荫性。光照强时植株矮小健壮、果实小果肉颜色正,品质好。光照平和时果实偏大、颜色微暗、糖分含量低,收获期长。草莓根系发达分布在土壤里表层、蒸发量较大,不同的生长期草莓对水的要求有不同。年初春季和开花期,草莓需要的水分远远大于土壤的水分含量,需要人工供水,保持土壤大量的水分,在果实成熟需要的水分更多。发出匍匐茎和不定根,也需土壤水分含量充足,秋季是草莓植株积累养分和花期积累养分的时期,土壤水分不能低于60%,草莓抗水性较低,要求土壤有良好通透性,注意田间排水。

3 基础保温设施

草莓设施栽培通常要和品种的特性与外部环境条件相吻合,保温设施温度光照适宜,果实成熟期早,对市场的需要适应强,经济效益大。完全在基础设施保护栽培的品种,需要大量的长光照和某些措施破坏休眠,休眠较深的品种果实大而硬的适于长途搬运,在很多地区都是采用人工赤霉素解除休眠。不管用哪种方式栽培草莓,选择外部条件都要光照好,地块平整,排水设施好,阳光充足,土壤墒情好,建设基础设施方便的地面条件。

在草莓生长过程中,光照非常重要,保护设施建设中的光照不仅影响草莓的植株生长,还影响果实上色。在草莓花期前后光照非常充分,花粉内的淀粉就会大量的积聚,花粉产生足够的能量,提高了草莓的发芽率,受精效果好,产果效果也好。设施草莓栽培,人工促光照经济成本很高,所以在设施建设时尽可能的调节光照的角度,增强太阳光的利用率。 设施建成后,应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具备调控保持温度节能的作用。适合草莓的各项生长需要的外部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草莓经济也在不断的加速,草莓不仅栽培容易,口感好,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草莓设施栽培技术推广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杨桂荣,熊军.如何识别草莓病害及防治对策[J].中国果菜,2011,(07).

[2]刘军民,张英,李超.大棚草莓套种厚皮甜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

[3]王想灵.大棚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1).

[4]张俊芳.大棚草莓高效栽培[J].农业知识.2011,(23).

第3篇

关键词 赤灵芝;栽培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7.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10-01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一味名贵中药,它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1]。研究发现,灵芝还具有防癌、抗癌和保肝的作用。笔者等于2007年在五华县安流镇协助创办凤达园灵芝培育、加工、销售基地,6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成立合作社,并于2013年被评为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现将赤灵芝栽培生产技术进行介绍如下。

1 菌种分离和培养

1.1 母种培养

一般采用马铃薯、葡萄糖(或白糖)、琼脂培养基。取马铃薯200 g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煮熟、过滤,取汁液、补加水到1 000 mL,加入琼脂20 g,煮沸溶解后,再加糖20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3 g、维生素B1 0.05 g,煮熟溶解后,在无菌室内即可做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

选采表面经消毒后的鲜灵芝,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菌盖柄之间的一小块组织,放入已制备好的培养基上,培养环境25 ℃左右,当组织周围长出菌丝,立即将菌丝移到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保藏[2]。

1.2 原种培养

常用培养基的类型及组成:①木屑78%,麸皮或火米糖20%,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②棉籽壳90%,麸皮(米糖)9%,石膏粉1%,水适量;③玉米芯(粉碎似玉米粒大小)50%,木屑50%,石膏粉1%,水适量;④甘蔗渣40%,木屑60%,石膏粉1%,水适量;⑤木屑75%,麸皮25%,硫酸铵0.2%,水适量。

配制方法:配制原种培养基,不能用松、柏、杉、樟树等木屑,因其对灵芝菌丝生长不利。配制培养基时,将木屑、棉籽壳、麸皮或米糖、石膏粉等拌匀,蔗糖溶解于水中洒入料内均匀搅拌,以手握料时、指缝漏水但不滴水为度[3-4]。然后将料装入广口瓶或袋内,用手压实、塞棉塞、扎口,进行2 h灭菌消毒,高压灭菌;常压灭菌法4 h,待料冷却到常温后,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内接种。

2 装料和灭菌

2.1 装袋

原种可用长度25 cm、厚3~4 μm、直径15 cm的小塑料袋装料,经灭菌、接种、培养发菌。栽培袋装碎料可用长33 cm、厚3 μm、直径15~17 cm的塑料袋。装袋前,应检查袋有无破损。装料要松紧适度,用锥形木棒从料面中央扎1个直径2.5 cm的通气孔,袋口最好套颈环,塞好棉塞,包扎牛皮纸。

2.2 灭菌

将袋或瓶分层排在高压锅内,灭菌2 h,或在常压100 ℃间歇灭菌4 h,要求所有程序必须在当天进行。一般袋或瓶出锅后待料降到30 ℃时即可接种。

3 接种和培养

3.1 接种

接种时一定要做到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提高接种成活率。若有条件也可在接种箱内或用接种器接种;若无接种箱,也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具体做法:将灭菌后冷却的袋(瓶)放入接种箱,接种工具应先在消毒液中浸泡后,再放进接种箱内熏蒸灭菌;用高锰酸钾5 g/m3、甲醛10 mL/m3,混合后灭菌熏蒸30 min;有条件的可用紫外线灯灭菌或用0.1%的来苏尔溶液在接种室内喷洒,接种前,工作人员必须戴上口罩,用肥皂洗手3次,再用酒精消毒,才能接种。接种量占干料的10%左右。

3.2 发菌

接种后的栽培袋移入培养室培养发菌。室温保持在24~28 ℃,空气相对湿度45%~60%。要求在黑暗环境中培养,经常通风换气,约25 d菌丝便可长满袋或瓶[5]。在发菌阶段,应加强管理,防止杂菌污染。

4 出芝管理

经培养,待袋内或瓶内长满菌丝后,逐渐进入子实体的形成和分化阶段。菌丝生理成熟的标志是培养基上表层出现白色疙瘩。可继续培养生长接近于棉塞时,便可以扔掉棉塞,以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分化。在此段时间,一定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量。一般温度要保持在26~28 ℃,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5%~90%;在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5%(可用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相对湿度)[6]。光照一般以散射光或反射光为宜,避免日光直射。灵芝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尤其在结盖时期每天进行通风换气是很必要的,否则会造成菌柄长,不开伞或畸形。

5 参考文献

[1] 叶向花,杨勇岐.灵芝栽培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46.

[2] 张含波.灵芝的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6):36-37.

[3] 杨桂珍.赤灵芝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42,144.

[4] 曾振基,古培总,陈东标,等.赤灵芝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4(2):44-45.

第4篇

关键词油菜;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

1品种选择

根据茬口、土壤及栽培技术水平选择适宜的双低油菜优良品种,如华双3号、中双4号、皖油19号、皖油20号、秦油7号、油研七号、皖油18、皖油22、德油6号等。

2播前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质地肥沃疏松、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地作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比例一般以1∶5~6为宜,一般苗床面积大,留苗稀,有利于培育壮苗。苗床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做到平、细、实[1]。苗床的规格一般做成厢宽1.5m左右,沟深20cm左右。苗床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尿素180~270kg/hm2或碳铵750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注意化肥不能直接与种子接触,以免造成肥害。播种前要晒种,晒2~3d,然后风选,除去瘪籽及杂草种子。

3适期播种

掌握好油菜的适期播种,对油菜的增产增收十分重要。冬油菜由于冬前需要一段温暖时期培育壮苗,若播种过早,温度高,易旺长形成高脚苗[2],不利安全越冬;同时还易感染病虫害。播种过迟,温度低,冬前难以形成壮苗,也不利于安全越冬和春发。播种日期为淮南9月10~15日,淮北9月5~10日,具体播种日期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

4适时移栽

适宜移栽期为10月中下旬。移栽时要求菜苗达到苗高20cm、绿叶6张、根颈粗0.6cm;同时要求无病虫,无高脚苗。应适时早栽,移栽过迟,气温低,活棵慢,冬前苗小、苗弱,难以安全越冬。移栽过早,冬前生长过旺,易受冻。坚持按拔大留小,剔除弱苗、杂苗的移栽原则,分级栽植。优质杂交油菜具有一次、二次分枝数多和个体发育优势强的特性,所以移栽时要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搭好高产的苗架。一般早茬、肥力高的田块,栽植密度16.5~22.5万株/hm2为宜,一般为行距35cm左右,株距18~20cm。

5田间管理

及时间苗、定苗是保证全苗壮苗的重要环节,只有及时间苗、定苗,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并结合间稠补稀,才能达到苗全苗壮,在2片真叶展开时第1次间苗,3~4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并结合补苗进行定苗。如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田块应适当推迟定苗,本着留壮苗,间病虫苗、小苗;留大苗,间密苗;留匀苗,间杂苗,保纯苗的原则进行。中耕能松土保墒,灭草增温,促进肥料分解,有利于根系发育,结合间苗、定苗浅锄,促根保壮苗;中耕有利于保温保墒、防冻防旱和安全越冬。在冬前需进行2次中耕,一次在活棵后,一次在越冬前,结合进行壅根培土;返青后进行1~2次中耕,消灭杂草,促使春发。

6水肥管理

有灌水条件的区域应适期灌水,在越冬期间,封冻前需进行灌水,冻后也应及时灌水,可促进油菜根部与土壤结合,冬油菜喜水怕渍,耐肥,对磷肥反应敏感,苗期需要湿润的环境,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为70%~80%为宜。现蕾开花后需水增多,应及时进行灌溉。一般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各灌水1次,其中以盛花期最为重要[3]。有灌溉条件的视土壤墒情进行冬灌,旱地主要通过中耕、加覆地膜做好保墒工作。大田施肥一般分为补施基肥、普施腊肥、重施薹肥、巧施花肥。对基肥不足的田块,施尿素150~180kg/hm2或碳铵450~525kg/hm2,进行条施,施后覆土浇水。12月中下旬施肥,施尿素120~150kg/hm2或碳铵375~450kg/hm2。油菜现蕾后,施尿素150~225kg/hm2或碳铵450~600kg/hm2,施肥不宜太迟,量要适中。为了增花、增角、增粒重,防早衰、防病害可在初花期采用药肥混喷。用尿素15 kg/hm2,磷酸二氢钾2.25kg/hm2,加入多菌灵杀菌剂对水750 kg/hm2喷施。

7病虫草害防治

春季是油菜病虫害大发生时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常见的油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菜根蝇、菜青虫和蚜虫等。防治方法应采取合理轮作、深耕灭草、适期播种等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4]。在药剂防治上,可根据病虫害种类对症采取措施。当油菜霜霉病病株率达20%以上时,开始喷洒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油菜菌核病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75kg/hm2对水600~750kg,在油菜初花期喷雾,间隔7~10d后再喷1次。在蚜虫达到1~2头/株时可用乐果、氧化乐果、速灭杀丁等进行防治。稻茬油菜田间(尤其是免耕直播油菜田)草害严重,要抓好移栽前灭茬处理和苗期除草工作。移栽后,杂草三至五叶期用12.5%的盖草能乳油600~750mL/hm2对水600~750kg喷雾防治。

8参考文献

[1] 贾浩波,王玉明,敖荣挂,等.优质饲用油菜种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6):34-35.

[2] 余步云,焦锦春,李翠兰.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6):141,143.

第5篇

关键词 油茶;造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75-01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的常绿小乔木,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木本油料树种。籽可榨油,具有保健功能,种仁的含油量达6%。茶籽经加工后形成的茶饼还可以提供天然灭虫剂、天然洗发香波,尾渣则可作为林果树的肥料。油茶树根深叶茂、四季常青、抗干旱、寿命长,是营造水土保持林、生物防护林带、绿化、美化的理想树种。北浴乡位于大别山南麓尾部,在安徽省宿松县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6.6 ℃,年降雨量1 500 mm,无霜期254 d左右,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春夏雨量丰富,气候温暖湿润,油茶种植历史较长。近年来,在迎宾、罗汉山等村均建立了油茶种植基地,北浴乡对种植油茶还实行政策补贴。为了促进当地油茶产业的良好发展,现将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林地选择

油茶属于半阴半阳树种,幼苗喜阴,成林喜阳。一般在有杉木、松树、映山红等植物生长的山地都能生长。在山地种植油茶时,要求种植地选在南坡或东南坡,坡度要小于25°,海拔100~600 m。种植地的土壤要求有机质和营养物质丰富,水、肥、气、热条件协调。在酸性红壤、黄壤中适宜种植[1]。忌严寒酷暑和碱性土。

2 整地施肥

油茶种植前要进行整地,使土壤疏松,墒情和透气状况良好,为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油茶林整地方式主要有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根据地形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全垦整地适宜在平地种植中选用,块状整地适宜在陡坡上种植时采用,带状整地适宜在缓坡种植时采用。整地时要将山上的杂草和灌木清除,挖40 cm×40 cm×30 cm的塘,塘的大小根据土层的厚度来确定,整地后按种植密度挖好栽植穴。一般施钙、镁、磷肥15~30 kg/塘或农家肥75~150 kg/塘作底肥。如果不施基肥,要将塘周围的表肥土回填,并高出地面约20 cm。

3 造林准备

3.1 造林方式

油茶造林方式一般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2种,直播造林操作简单,投入较低,但成活率与保存率较低、管理困难、出苗不齐、密度不宜控制且浪费种子;植苗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高、管理密度控制容易,一般采用植苗造林。

3.2 油茶苗选择

在选择植苗造林的方式造林时,应选择一至二年生优良品种或优良无性系嫁接壮苗。要求所选择的苗木顶芽饱满,根系发育良好,没有病虫害发生。二年生壮苗要求高30 cm,地径0.3 cm;一年生壮苗要求高15 cm,地径0.15 cm。

3.3 种植

种植一般在立春至惊蛰时节进行。如遇干旱,栽植后浇透栽植水。将表土入穴、穴土细碎,苗干端正、略微深栽,根系舒展、分层踩紧,使根土密接,上覆松土。栽种前茶苗根部要全部均匀沾上泥浆,泥浆最好是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或塘泥[2-3]。为使造林达到较高的成活率,起苗后要立即栽植,避免风吹和曝晒。对栽不完的树苗应该带泥浆假植。栽种的株行距为2.5 m×2.8 m或2 m×2 m,1株/穴,一般种植2 400~3 750株/hm2。

4 施肥

4.1 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有撒施和环状沟施等。撒施即将肥料均匀的撒布在树冠周围,结合中耕翻入土中;环状沟施是指在离树干18 cm的位置,沿树干的周围挖环形沟,深度为12 cm,将准备施用的肥料埋入沟内。为使肥料发挥最大的效应,应该在降雨过后施用。

4.2 肥料种类及用量

油茶林施肥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幼树期(栽后1~4年)。施肥以追施氮肥为主。施足基肥的林地,第1年不再施肥。施肥1年2次,冬季施迟效肥,如土木灰或其他腐熟有机肥。春季施用速效肥,如尿素等。1年的施肥量不要超过25 g/株,最好多次施用,每株每次施肥量不超过10 g。二是丰产期(栽后5~9年)。这一时期施用肥料的种类主要有氮、磷、钾,肥料施用比例为3∶2∶1,油茶总需肥量为230 g/株,施肥次数为2~3次。三是盛产期(10年以后)。此期树木对养分的消耗较大,对肥料的需要量也增加,达到500 g/株。施用肥料时氮、磷、钾肥的比例为5∶3∶2。

5 土壤管理

在冬季要翻挖油茶林的全部林地,翻挖深度在10 cm左右。确保林内无大块石头和恶性杂草。翻挖的土块不能敲细,让其自然风化。全年应除草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8—9月。三伏天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杂草让其在地里自然腐烂,增加土壤的有机质[4]。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炭疽病在在北裕乡比较常见,发生该病的油茶树果实、花蕾和树叶均会脱落,树枝干枯,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措施:

一是在植株发生死亡现象时,在春季补种,同时在春季对油茶树进行修剪时,将发病的树枝 、树叶、果实和花蕾剪除;二是对林地进行合理的管理,清除杂草和大石块,使油茶树保持良好的树形,提高树林的通风透光率,使油茶林的湿度处在较低值。如果油茶林发生病害,不宜盲目施用氮肥,而应该适量施用磷肥、钾肥,增强林木自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6.2 虫害防治

油茶林主要虫害有茶毒蛾、蛀茎虫、天牛、象鼻虫、茶毛虫、金龟子、叶蜂等。油茶毒蛾在北裕乡比较常见,一般1年2~3代,以卵越冬,其在树干附近土中或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幼虫以叶片为食,如果叶片的数量不够,则以嫩树皮和幼果为食,其成虫具有趋光性。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和化学方法2种。物理方法主要有夏季铲地、冬季开挖消灭蛹和幼虫,人工捕捉,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捕杀,也可引进天敌进行捕食。化学方法主要是3龄前用0.2%阿维菌素2 5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5]。

7 参考文献

[1] 胡国华.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6):229-230.

[2] 胡炉魁.油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5):40-41.

[3] 汪明正,张志明,朱才明.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6):33-35.

第6篇

关键词薄荷;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栽培技术

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香花植物,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及医药成分和芳香物质[1]。我国为薄荷主产国,产量居世界首位,主产于江苏、安徽、江西、河南、云南、四川等省份。

1 生物学习性

薄荷适应性较强,多于海拨300~1 000 m区种植,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 ℃,当气温降至-2 ℃左右,植株开始枯萎,但地下根状茎耐寒性较强[2]。薄荷属长日照植物,性喜阳光充足。现蕾开花期要求日照充足和干燥天气,可提高含油、脑量。如后期雨水过多,则易徒长,叶片薄,植株下部易落叶,病害多。性喜中性土壤,pH值6.5~7.5的砂壤土、壤土和腐殖质土均可种植,薄荷喜肥,尤以氮肥为主,忌连作。

2繁殖方式

可用种子、扦插、秧苗和根茎繁殖,栽培上常采用根茎和秧苗繁殖[3]。

2.1根茎繁殖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整平的畦面上,按行距25~30 cm横向开沟,深10 cm。然后从留种地里挖起根茎,选色白、粗壮、节间短的切成长约10 cm的小段,随即按株距15 cm栽入沟内。栽后施稀薄粪水,覆细土,耙平压实。一般1 hm2田地用白嫩新根茎1 500 kg左右。

2.2秧苗繁殖

选生长良好、品种纯一、无病虫害的田块作留种地。秋季收割后,立即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翌年4—5月,当苗高15 cm时拔秧移栽。移植地按行距20 cm、株距15 cm挖穴,每穴栽秧苗2株。栽后盖土压紧,再施入稀薄人畜粪水定根。移栽以清明前进行为宜,可提高产叶量和增加产油、脑量;不宜推迟到端午节后,否则产量低。

3栽培技术

3.1选择品种

薄荷栽培品种很多,生产上常用的有青茎圆叶(青薄荷)与紫茎紫脉(紫薄荷),尤以紫薄荷含油量高、香气浓、抗旱力强。

3.2整地施肥

宜选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2~3年内未种过薄荷的壤土或砂壤土,过酸或过碱性土和瘠薄的砂土以及日照不足、易旱易涝的土地均不宜种植。种植前深耕细作,施入37.5 t/hm2左右的腐熟厩肥、堆肥或土杂肥作基肥,然后作宽1.5 m、深15 cm的高畦,开好排水沟,沟宽30~40 cm。

3.3田间管理

3.3.1补苗。在4月上旬移栽后,苗高10 cm时,进行补苗。保持株距15 cm左右,即留苗30万~45万株/hm2。

3.3.2中耕除草。3—4月中耕除草2~3次。因薄荷根系集中于土层15 cm处,地下根状茎集中在土层10 cm处,故中耕宜浅不宜深。第1次收割后,再浅锄1遍,并清理排水沟。

3.3.3追肥。一般追肥4次,第1次在2月出苗时,施粪水15 t/hm2,促进幼苗生长;第2次在苗高15 cm时,施粪水22.5 t/hm2或碳酸氢氨300 kg/hm2,行间开沟深施,施后覆土;第3次在薄荷第1次收割后,施浓粪水22.5 t/hm2加饼肥750 kg/hm2,促使割后早发棵,以提高产量;第4次在9月上旬,苗高30 cm时,施粪水15 t/hm2。除施足氮肥外,还需配合施用适量的磷、钾肥。

3.3.4排灌。7—8月出现高温干燥及伏旱天气,要及时灌溉抗旱。在春季多雨及梅雨季节,应疏通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4]。

3.4病虫害防治

3.4.1薄荷锈病。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危害叶和茎。在5、6月连续阴雨或过于干旱易发病。开始在叶背出现橙黄色粉状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褐色粉状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以致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莠锈灵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隔15 d左右喷施1次。收获前20 d内停止喷药。

3.4.2薄荷斑枯病。又称白星病,病原是真菌的一种半知菌,危害叶部。多于5—10月发生,叶部病斑小而圆,呈暗绿色,以后逐渐扩大变为灰暗褐色,中心灰白色,呈白星状,上着生黑色小点,逐渐枯萎、脱落。防治方法:隔年轮作;发现病叶及时摘除烧毁;发病初期喷洒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隔10 d左右喷洒1次,连续防治2~3次。收割前20 d内停止施药。

3.4.3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危害幼苗。春季幼虫咬食苗茎,造成缺苗。防治方法:一是早春清除田间杂草,防止小地老虎成虫产卵;二是糖醋液诱杀。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90%敌百虫1份调匀,放在田间诱杀成虫;三是化学防治。用40.7%毒死蜱乳油1 350 g/hm2对水700~900 kg/hm2,或是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3 000倍液喷施,防治2~3次,收割前20 d内停止施药。

3.4.4银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危害叶和花蕾。以幼虫咬食叶片,造成孔洞缺刻。防治方法:用24%万灵水剂1 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750~1 500 mL/hm2,或30%敌氧菊酯2 500倍液喷防,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3.5采收加工

3.5.1留种。4月下旬或8月下旬,在田间选优良种株,按行株距20 cm×10 cm,移至事先准备好的留种地内栽植,培育至冬初起挖,可获得70%~80%的白色新根茎。1 hm2留种地的种茎可供5~6 hm2种植地使用。

3.5.2采收。以每年收割2次为好,第1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不得迟于7月中旬,否则影响第2次收割量。第2次在10月上旬开花前进行。收割应在晴天12∶00—14∶00进行,此时叶中含油、脑量最高。

3.5.3加工。收割后,摊开阴干2 d,扎成小把,悬挂起来阴干或晒干,晒时须经常翻动,防止雨淋、夜露,否则易发霉变质,折干率25%左右。产地加工可用土制蒸馏设备,将薄荷茎叶用水蒸汽回水蒸馏法蒸馏出薄荷油。冷却以后析出结晶,经过分离精制,便可获得薄荷脑。

4参考文献

[1] 侯海涛.薄荷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4(3):13.

[2] 王桂珍.薄荷的栽培与收割[J].中国林业,2008(14):35.

第7篇

摘要 介绍夏谷子栽培技术,包括选种、选地倒茬、播前准备、播种、间苗定苗、田间管理、防治病虫草鸟害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夏谷子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 夏谷子;栽培技术;选地倒茬;间苗定苗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30-01

谷子起源于我国,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优势作物。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谷子生产方式没有跟上现代化步伐,产业化水平低,耕作粗放,单产没有突破性的提高等致使其种植面积急剧萎缩。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以及对作物多样性的需要,谷子因耐贫瘠,营养丰富,经济效益显著,其种植日益受到农民的重视,对旱作谷子高产栽培技术需求更加迫切。 

 

1 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和气候特点,选用适宜的品种,一般选用中早熟、适于密植、抗病性强的品种懒谷3号、金谷2401、豫谷13号、豫谷17、豫谷18等,建议推广示范夏播杂交种。自2002年以来,河北治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选育出了适合夏播的张杂谷8号、张杂谷11号、特早1号(适合晚播,生育期75~80 d,密度67.5万~75.0万株/hm2)。

 

要求种子籽粒饱满,纯度、净度、发芽率分别达到98%、98%、≥85%。播前晒种2~3 d,忌在水泥地上晒种。用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浸种12 h,晾干备播。

 

2 选地倒茬

谷子耐寒、耐旱、怕涝、不宜重茬,宜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结构良好、质地松软、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5%以上的旱地、坡地种植,土壤类型以壤土、黏质壤土或砂质壤土等为好[1]。

 

3 播前准备

小麦收获后,麦茬太高和杂草太多的地块,播种前应灭茬除草,施农家肥30 t/hm2、45%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25 kg/hm2作底肥。浇地后或雨后趁墒播种,一般田块可趁墒铁茬播种。

 

4 播种

4.1 播期

夏播谷子播期越早产量越高。干旱是影响谷子播种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收获后抢足墒播种,有水利条件的地方应在麦收后及时播种,确保一播全苗[2-3]。

4.2 播量

要严格掌握播种量,保证均匀播种,以利于一播全苗。一般谷子播量7.50~11.25 kg/hm2,旱地12.0~13.5 kg/hm2,水地15.0 kg/hm2。

 

4.3 播种方式

根据田间状况、品种特点、气候条件选择播种方式。一是耧播,用独腿耧播种;二是机播,用小麦播种机或玉米播种机调整行距进行播种。行距40 cm左右,播深3.3~5.0 cm。

 

5 间苗定苗

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一般谷子留苗密度60万~75万株/hm2(地力条件好的留苗基数多些,地力条件差的留苗相对少些)。简化栽培谷子谷苗长到3~5片展叶时,用壮谷灵1 200~1 500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施(出苗不均匀、苗少的地方不喷药)。壮谷灵兼有除草(单子叶杂草和谷莠子)作用,谷子垄内和垄背都要均匀喷施。注意要在晴朗无风、12 h内无雨的条件下喷施,切忌药剂飘散到其他谷田或作物上。7 d左右,杂草和多余谷苗逐渐死亡,基本达到留苗需要的密度(75万株/hm2左右)[4]。

 

6 加强管理

6.1 科学施肥

6.1.1 种肥。种肥用量一般是硫酸铵37.5 kg/hm2、硫酸钾37.5 kg/hm2。优质农家肥或化肥,播种时施于种子附近,也可将二者混合施用。

6.1.2 追肥。追肥分为速效性氮素化肥、磷肥和经过腐熟的农家肥。氮肥以尿素、磷酸二铵作追肥效果最好,硝酸铵、氯化铵和速效性磷肥早施效果较好,农家肥作谷田追肥时,一般应用经过腐熟、肥效较快的类型。氮肥分2次施入:拔节期追尿素150~180 kg/hm2或磷酸二铵375~450 kg/hm2作坐胎肥,孕穗期追尿素75~120 kg/hm2作攻粒肥。为防止谷子贪青晚熟,抽穗前10 d施用。地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前期少追,后期多追效果好;旱薄地或苗情较差的早熟品种,前期多追,促进水稻生长、壮秆和小穗分化,搭好丰产架子,保证大穗饱粒,瘠薄地块和高寒地区追氮期可适当提前[5]。杂交谷子个体优势明显,具备比常规谷子更高产的生产潜力,肥料投入要相应的多些。

 

6.1.3 叶面喷肥。谷子拔节至抽穗开花期需氮、钾肥量较多,可叶面喷施0.5%~1.0%尿素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750~1 125 kg/hm2,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产量。

 

6.2 中耕除草浇水

6.2.1 浅锄不分期。天旱提墒保墒,雨后破除板结。苗期中耕1~2次,拔节孕穗期雨后需深中耕1次(杂交谷子中耕同时进行培土)防止倒伏。水地注意防涝,及时排除田间积。

 

6.2.2 拔出谷子莠草。莠草危害谷子,抽穗期要连拔2次以上,彻底清除谷莠草。

6.2.3 适时浇水。谷子苗期抗旱性特别强,一般不用浇水,拔节至抽穗期遇到干旱,有水利条件的地区适时浇水。

7 防治病虫草鸟害

重点加强对谷瘟病、谷锈病、白发病、线虫病、黑穗病、红叶病、褐条病、纹枯病等的防治;虫害主要包括粟叶甲、粟跳甲、粟鳞斑叶甲、玉米螟、粘虫、粟灰螟、粟芒蝇等[6],应加强防治。新种谷子区防治鸟害(麻雀)主要使用驱鸟剂,采用挂瓶或喷洒方式,以气味驱避麻雀。防治时期要提前,可在抽穗后7 d内开始用药。详细使用办法请参看生产厂家驱鸟剂说明。另外,也可采取扎草人、下网、挂布条等。

 

8 适时收获

待到谷穗变黄、籽粒变硬、谷子叶片发黄时及时收获。收获后堆放7~10 d,然后进行脱粒,以利用后熟提高谷子产量。

9 参考文献

[1] 牛杰,于德海,焦向杰.北方优质谷子简化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9(11):76.

[2] 蔺桂芬.推广优质谷子简化栽培技术 促进邯郸市谷子产业化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2010(6):115-116,119.

[3] 程汝宏,师志刚,刘正理,等.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河北农业科学,2010(11):1-4,18.

[4] 刘斐,李顺国,刘猛,等.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6):116-121.

第8篇

[关键词] 甘肃甘南州 蚕豆栽培 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4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102-01

蚕豆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对环境和土壤的要求不高,十分适合在云南地区广泛的种植。蚕豆营养成分含量高,在种植过程中,其绿叶质地柔软,养分含量十分高,腐烂快,作为农田的绿肥有着很高的肥效价值,因此,种植蚕豆不仅能够切实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对农田肥力结构进行改良,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和增收。

1 蚕豆品种的选择

对于鲜食蚕豆应该选择那些就荚形较大,商品性质较好和食味性能优异的品种,同时在选择过程中还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的选择蚕豆品种,保证蚕豆品种的抗病性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对于甘肃甘南州适合的蚕豆品种临蚕3号等品种。

2 整地

蚕豆的根系比较发达,因此在播种之前需要对播种地进行有效地整地,这样可以使土壤松软,有利于根系对空气中氮元素进行固定。地块一般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性能优良,质地较轻的田地进行种植。一般在前茬水稻收获之后将田间的水排干,及时的清除田地中的杂草,进行翻耕做畦,一般情况下畦的宽度维持在70~80cm之间,沟深度维持在30cm之间,每畦定植两行行距维持在40~50cm之间,株距维持在20~25cm之间。

3 科学对种子进行处理

在播种之前应该做好选种的工作,播种前一周晒种2~3天,然后使用0.1%的钼酸铵溶液浸种36小时,然后沥干水分等待播种。在播种前为了提高蚕豆植株对氮气的固定能力,需要使用根瘤菌对种子进行处理,切实提高蚕豆的产量。通常情况下采用根瘤菌接种主要是将其放在根瘤菌溶液中进行浸种,然后拿出直接进行播种。

4 播种和定植

在蚕豆播种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日期播种,播种量一般维持在每亩6公斤左右比较合适。播种日期通常情况下在十月中下旬播种,每穴播种一粒蚕豆。蚕豆不耐高温,对光照比较敏感,但是花朵会朝向强光方向开放,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南北行栽培比较合适,合适的定植密度应该根据蚕豆的品种、栽培的目的以及土壤肥力综合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每亩定植6600株比较合适。同时,蚕豆的产量主要是由蚕豆的分枝数量、每一个枝条上的结荚数量总和进行确定的,因此,定植的密度可以通过定株的方式进行确定。

5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5.1 适度进行灌溉

蚕豆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长,但是也怕涝害。因此,在灌溉过程中应该采用速灌、速排的方式进行。蚕豆在苗期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少,播种之后如果遇到土壤十分干旱的情况下要适度的浇水以促进出全苗。出全苗之后应该及时的灌溉一次跑马水。而蚕豆在花荚期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因此需要在开花的初期和结荚期以及鼓粒期各灌溉一次。

5.2 做好科学施肥工作

蚕豆在生长过程中虽然能够将空气中氮气固定成为硝酸盐,但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除了蚕豆根部自身固定能够提供三分之二肥效之外,还需要做好科学施肥工作,施肥的原则是适量增施单位,多施入磷肥和钾肥。

5.3 做好整枝工作

首先,去除主茎。蚕豆在生长过程中分枝能力很强,但是主茎基本上不会结荚,因此,在豆苗生长到第三片真叶之后,应该及时的摘除主茎心叶,促进植株分枝;其次,整枝疏苗。蚕豆虽然具有良好的分枝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分枝能够结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我们及时的整枝疏苗,这样才能够保证田间合理的定植密度,在整枝过程中应该及时去掉弱枝、病枝和残枝;最后,及时摘除顶心。蚕豆在开花和结荚过程中都是自下而上开始的,从下往上结荚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及时的摘心打顶,养分会集中运输到顶部,从而造是下部结荚脱落,结实量下降。

6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6.1 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

蚕豆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赤斑病、锈病和枯萎病,在防治这些病虫害过程中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合理的采用轮作技术;其次,合理的使用药剂。在病害发生过程中进行防治,在病情严重时期及时的拔出患病植株,避免病情进一步的传染,患病面积较大时,可以选择使用70%代森锰锌是1000倍液,或者使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田间喷雾,每隔一周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对于锈病可以选择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枯萎病可以选择使用50% 的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

6.2 虫害防治

在蚕豆生长过程中,主要虫害有蚜虫和蚕豆蟓。其中蚜虫主要危害苗期的蚕豆,此时结合防治病毒病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蚕豆蟓可以选择在初花期或盛花期的晴天中午,待开花后,用40%乐果 1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 d后喷第2次。蚕豆蟓产卵后 10d左右进入盛孵期,在大田生产中喷药的最有利时机为接近终花期,用2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喷雾。

参考文献

[1]葛琴,徐月华,陈蓉,葛小丽,彭玉林,仲卫华,徐培根. 蚕豆高产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10(01)

[2]卢永兰,陈兴英. 郁金香的栽培[J]. 中国林业. 2009(05) [3] 刘世明,席继忠,卜常林. 蚕豆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04)

[4]陈今朝,冉景盛. 绿色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J]. 植物医生. 2008(04)

第9篇

关键词八角树;栽培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7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218-01

八角树为常绿乔木树种,是我国南方的一种药食兼用的经济树种,以果入药,有温中开胃、祛寒的疗效。其果皮、种子和树叶均含有芳香油,种子含油1.7%-2.7%,鲜果皮含油5%-6%,树叶含油0.75%-0.90%。主要成分有茴香、醚,用作食品、啤酒、医药和日用品(如香皂、牙膏、牙粉、香水等)的生产;八角木质优良(防虫蛀),是制作各种家具的好材料。种植八角树成林快,是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因此,栽培八角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促进八角树的健康发展,增加产量,现将八角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建园

八角是阴性树种,适宜栽植在日照时间短、植被茂盛、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腐植质丰富的疏松林、酸性砂质土壤上。因此,营造八角树林应选择地形起伏、较避风丘陵山地的北坡。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山地建园应进行深翻改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缓坡山地建园,整地应按等高线挖宽1.0 m-1.2 m、深50-70 cm、外高内低的沟,熟土倒置回填[1]。

2栽植

选用二年生的优质壮苗,要求根系新鲜完整,最好当天起苗当天栽完。一般株行距为4 m×5 m或4 m×4 m,挖40 cm×40 cm×30 cm的坑。叶用林株行距为1.5 m×2.0 m。在1—2月(早春)栽植,栽植最好选阴雨天进行,雨天栽植的成活率可达85%-90%[2]。

3护育管理

3.1施肥

八角终年花果不离枝,必须补充足够养分,根据八角对水肥的要求和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分析,按不同时期采取不同配方比例施肥。

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幼树施肥一般在每年的2—3月和11—12月进行,以氮、磷、钾肥为主,其中以N∶P∶K=2∶1∶1为宜;成年树每年要施肥2-3次,第1次在2—3月进行,根据八角的生长情况,在树冠滴水线外侧开深15 cm、直径20 cm的环形沟或挖“品”字穴,施肥后再覆盖泥土。第2次在5—6月进行,因为这个时期既是“冬八角”的开花期,又是秋季果的膨大充实期,树体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此次施肥能达到减少落花落果和提高产量的目的。第3次在11—12月结合深翻改土进行,这个时期正值秋季果采收后,树体较弱,需要吸收较多养分来恢复树势。每次株施尿素0.5 kg+复合肥1 kg+钾肥1.5 kg;或土杂肥50 kg+尿素0.5 kg+钾肥1 kg。

3.2修枝整形

根据八角的生物学特性和实践经验,最佳树形是枝条柔软、均匀分布、丰满充实的圆柱形,其次是圆锥形。因此,幼林高1.5-2.0 m时,即可截顶促分枝,每株保留2-5条分枝即可。果用林以保留2-3条为宜,叶用林以留3-5条为宜。经过3-4次修剪后,树冠骨架基本完成。

结果树修剪:树冠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大多为优良结果母枝,应保留。如过密,则疏剪其中较弱的枝、生长过旺的结果母枝,应在其下方另留1-2枝培养成结果母枝,既可增加产量,又分散养分、缓和生长势。若母枝因连年结果而趋于衰弱时,应予回缩修剪,并在下部培养新的结果母枝代替。对于结果母枝,应使其转弱为强,疏除病虫枝、交叉重叠枝。对一般弱枝可短截或回缩,促使剪口芽或剪口下方的枝条转化成新结果母枝[3]。

3.3灌排水管理

幼年树新梢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成林树春芽期、谢花期、果实膨大期严防干旱。雨季要防果树盘积水,并及时排水。

3.4垦复

垦复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补充水分来源,促进八角的花芽分化以及幼果的正常发育。近年来,五华县八角垦复当年即可受益,第2年增产,第3年丰收。在带状整地的基础上,每隔2-3年翻土1次,可以增收茴香油达37.5 kg/hm2以上。

3.5中耕除草

八角每年至少进行1-2次中耕除草,以1—2月、5—6月各进行1次为好。除草时以树体为中心,全面清除1 m范围内的乔杂灌草,最好连根挖除,并将清除的杂草均匀盖在定植穴周围。这样既减少水分蒸发,又抑制草灌的生长。如果除草工作量太大,可采用除草剂除草,常用的有草甘宁、扑草净、茅草枯等[4]。

4病虫害防治

八角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保护环境和天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①炭疽病。在八角林区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此病害发生在梅雨天气,植株过密、通风透气差的环境中也易发生。主要危害果、苗木枝干及叶片。一般幼苗易受害,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防治方法:一是清理林地,调节密(下转第225页)

(上接第218页)

度,对病株残枝进行及时清除并集中烧毁,消灭侵染源;二是选用1∶1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锌500倍液喷防。②金花虫。其主要为害八角树叶,造成八角减产。防治方法:一是每年在3—4月、6—7月用敌敌畏,或乐果500倍液喷杀;二是人工捕杀。在育林时,结合除草铲除蛹,利用金花虫的假死性,摇动树枝使其掉地,再收集杀死。③八角尺蠖。成虫大量取食八角树叶、树梢嫩皮,造成减产。防治方法:一是灯火诱杀。利用飞蛾的趋光性,夜间在林间堆火诱杀。二是在3—4月和8—9月,用90%敌百虫10 000倍液,或40%乐果进行喷雾。④八角象鼻虫。其主要为害峡食枝干。被害枝条有粉末,且与线状物黏结封住蛀洞。防治方法:一是在4月剪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虫源。二是利用成虫假死性,于早晨震动树枝,使 其落地捕杀。

此外,还要注意防治煤烟病、白粉病、褐斑病等病害,防治八角叶甲、八角吊丝虫、蚧壳虫等虫害,以确保八角正常生长发育。

5参考文献

[1] 刘永华.浅谈无公害八角的生产[J].广西热带农业,2004(1):28-30.

[2] 林海志.八角高产稳产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第10篇

关键词 柿树;育苗;嫁接;栽植;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082-02

柿树为柿树科柿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是安徽省普遍栽植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柿果色泽鲜艳,味甜,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制柿饼、柿干、柿汁等。柿果及其加工品具有降血压、止血润肺等保健功能。另外,柿树树形开张,叶大光洁,炎夏浓荫蔽日,秋季果实艳丽悦目,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因此,因地制宜地栽培利用柿树,对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经济林业,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均有重要意义。柿树由于适应性强,病虫害较少,栽培管理简单方便,在舒城县从山区到丘岗圩畈区都广泛栽培,尤其是庐镇乡江山村栽培较多,该地出产的磨盘柿因其个大、味甜、而远近闻名。在目前全县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情况下,柿树作为乡土树种,既能发展庭院经济,又能美化当地环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因此,柿树栽培应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推广。柿树繁育多用嫁接法,砧木多采用君迁子和油柿,现介绍柿树栽培及管护技术,以供参考。

1 育苗

将充分成熟的果实晒干,搓除果肉取出种子,用水洗净后阴干,收藏。小雪前后,用湿沙层积催芽,次年3月至4月上旬播种。若把种子置于通风处干藏,春季播种前要用30 ℃温水浸泡种子1~2 d,待种子吸水膨胀后播种。或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种后直接播种,并在土壤封冻前浇透水1次。播种量150~180 kg/hm2。

君迁子苗木根系发达,生长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株距10~15 cm,行距30~50 cm,育苗18.0万~22.5万株/hm2。幼苗出现2~3片真叶时间苗。间苗后根据苗木长势,结合灌溉,追施腐熟人畜粪15 t/hm2。

2 嫁接

2.1 劈接

劈接接穗应选择品种好、丰产、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树,选当年生结果母枝作接穗或选结果母枝基部未萌发的休眠芽作接芽。劈接选择有2~3个饱满芽的粗壮穗,在最下端芽的两侧各削一个光滑的、呈楔形外宽内窄的、长3~4 cm的削面,要求斜度适中,削面上端留芽1~2个,在最上端芽上0.5~1.0 cm处剪断,砧木在适宜的嫁接部位截干,用刀在砧木横断面往下劈纵深4~5 cm的切口,将接穗与砧木劈口左右对齐,插入接穗,注意将砧穗的形成层对上,再用薄膜包紧砧木与接口对齐处[1]。

2.2 芽接

芽接可在整个生长发育期进行,但以新梢接近停止生长时成活率最高。用刀以接芽为中心切取1.5 cm见方芽片,在砧木距地面30 cm处,选光滑的一面,切去大小同接芽的方块皮层,把取下的接芽贴于砧木的皮层切除处,确保芽片与砧木切口的两边紧密结合,并用塑料条绑缚严密即可。

3 栽植

柿树以春栽为主,但在大别山区一般在10月至11月中旬栽植。根据土壤状况及品种,确定栽植密度。对于土层深厚肥沃、生长势强的品种,如磨盘柿等,栽植密度300株/hm2左右;对于土层较浅薄、生长势较弱的品种,如方柿等,栽植密度450株/hm2左右。整地挖宕规格0.8 m×0.8 m×0.8 m,用客土施足底肥,浅栽踏实,起、运、栽都要做到快速及时,以提高成活率[2]。

4 日常管理

4.1 肥水管理

柿树幼苗应多施氮肥。结果期后,在施氮肥的同时,要增施磷、钾肥,以促进结果。氮、磷、钾比例约为5∶3∶5。开花前后,若遇天气干旱,需多浇水。

4.2 整形修剪

一般在落叶后及来年发芽前修剪。具体方法:选留预备枝,即冬剪时,一部分结果母枝当年结果,另一部分结果母枝留基部2~3芽短截作预备枝,春季萌发出2个壮枝,来年结果,称异枝更新[1,3-4]。对已经结过果的母枝可缩减到分叉处,促其再抽生新的结果母枝,叫同枝更新。因结过果,多数结果枝不再结果需短截,新生成的结果母枝,过密时应疏剪。另外,柿树强壮枝条结果率高,弱枝结果率低,且易早枯,应注意疏剪,除掉衰弱细小及下垂的枝条,多留强健枝条。发育健壮的结果枝,不但当年结果,而且其顶芽也很饱满[1,5-6],第2年仍能开花结果,可不必短截。根据品种,进行整形修剪。如磨盘柿、灯笼柿、临泉贡柿等有明显的主干和主枝层性,树势生长强健,可整成主干疏层形;如方柿等生长较弱,树冠开张,可整成自然开心形。

4.3 主要病虫害防治

4.3.1 柿树角斑病。该病害是柿树主要病害之一,危害叶片及其果蒂。初期症状为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形状不规则。随着病斑扩展,颜色加深,呈浅褐色。后期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中间黑褐色,边缘黑色,其上面散生许多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病斑多时,连接在一起形成大的枯斑。果蒂上病斑多近圆形,深褐色,一般自果蒂的尖端向下扩展,病斑上生黑色小点,角斑病可造成叶片早落,枝条发育不充分,易遭冻害枯死或引发其他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在带病果蒂上或病叶中越冬。树上残留带病果蒂是主要侵染源。一般于6—7月在越冬病蒂和病叶上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经1个月左右潜伏期,于7—8月开始发病,严重时,9月即大量落叶落果。该病的发生与湿度关系密切。夏季多雨,空气潮湿,病害易流行。

防治措施:①清除落叶、枯枝带病果蒂,减少侵染源;②于6月中旬每隔2周喷1次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③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4.3.2 柿树炭疽病。该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果实染病最初产生针头大小深褐色或黑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呈现圆形病斑,凹陷,中部密生呈轮纹状排列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湿度大时,从黑色内生出粉红色粘状分生孢子团。新梢染病,初为黑色小圆斑,扩大后呈椭圆形,并凹陷,表面有纵裂纹,上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下木质部腐朽,病梢易折断。病菌主要在新梢病斑内越冬,也能在病果内越冬。翌年春末夏初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潜育3~6 d,从表皮浸入的潜育6~10 d。枝梢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发病,果实发病多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轻重取决于降雨多少,雨水多时,发病重,柿树管理粗放,树势弱时也易发病。

防治措施:①剔除病苗,用1∶4∶80波尔多液或20%石灰乳浸苗后栽植;②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果、落果,保持园内清洁;发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6—7月喷1∶5∶400波尔多液1次;也可喷5%代森锌500倍液防治。柿树其他病害如圆斑病、叶枯病等可参照角斑病进行防治。

4.3.3 柿绒蚧。其属同翅目绒蚧科。雌成虫被有白色棉絮状腊壳,背面有稀疏的蜡质刺毛,周缘有白腊丝,呈草鞋状。虫体椭圆形,暗紫色,体节明显,长1.5 mm,触角3~4节。雄成虫有翅1对,体长1.1 mm左右,紫红色,翅暗白色,触角9节,腹末有1对与体等长的白色腊丝。卵圆形紫红色,长0.4 mm左右,表面附腊粉、腊丝,若虫椭圆形,紫红色,体侧有长短不一的刺状物,腹末有长腊丝1对。大别山区一般一年4代,以2、3代于7—8月危害最重[7]。

防治方法:①实行严格检疫,已有虫的苗木必需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栽植;②发芽前喷1 °Bé石硫合剂,或用蚧螨灵或柴油乳剂30倍液喷雾,消灭越冬若虫;③4月上旬至5月初柿树展叶后至开花前喷射80%敌敌畏乳油1 2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等;④生物防治。保护利用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等柿绒天敌。

4.3.4 柿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肢蛾科,幼虫蛀果危害,雌成虫体长7 mm左右,雄蛾略小,头部土黄色,有金属光泽,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胸部,腹部及翅均为紫褐色。卵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5 mm,幼虫初为头部红色,胸部淡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9 mm,头褐色,体背面暗褐色。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5月中旬蛀果危害,7月初开始成虫羽化,羽化盛期7月中旬。第2代7—8月危害,8月中旬开始越冬。

防治方法:①冬季或早春刮除老树皮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②在8月初于树杈处绑草绳等诱杀越冬幼虫;③6—8月间摘除虫果,并杀灭被害果内幼虫;④于卵期和初孵幼虫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等毒杀成虫或初孵幼虫,每隔10 d喷1次,连续2~3次。

4.3.5 柿星尺蛾。其属鳞翅目尺蛾科,幼虫食叶危害,影响柿树生长。成虫体长约22 mm,雄蛾较小,头部黄色,复眼,黑褐色,触角短栉齿状,黑褐色。卵椭圆形长0.8~1.0 mm,初翠绿色,孵化前变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55 mm,头黄褐色。1年发生2代,以蛹在地下越冬,6月中旬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7月下旬羽化,第2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幼虫期28 d。

防治方法:①晚秋或早春松土刨蛹;②幼虫期敲震树干捕杀幼虫;③幼龄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晶体,或50%杀螟松乳剂1 000倍液,或二溴磷500倍液防治。

5 参考文献

[1] 栾景仁,梁丽娟.柿树丰产栽培图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 吴韫,廖建江.柿树栽培管理关键技术[J].林业科技情报,2011(3):6-8.

[3] 王英.柿树栽培与管理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1):264-266.

[4] 倪云鹏,王仁梓,谢碧霞,等.柿树丰产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1994(2):27-31.

[5] 宋文卓.柿树的栽培管理[J].河北农业科技,1981(2):28-29.

第11篇

关键词:文竹;栽培管理

文竹又称云片松、刺天冬、云竹,为多年生常绿藤本观叶植物,著名的观赏植物。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文竹(Asparagus plumosus Baker),以根入药,有治疗急性气管炎和止咳作用,具有润肺功能。以盆栽观叶为主,又为重要切叶材料。

1 形态特征

茎柔软丛生,伸长的茎呈攀援状;平常见到绿色的叶其实不是真正的叶,而是叶状枝,真正的叶退化成鳞片状,淡褐色,着生于叶状枝的基部;叶状枝纤细而丛生,呈三角形水平展开羽毛状;叶状枝每片有6~13枚小枝,小枝长3~6 mm,绿色。主茎上的鳞片多呈刺状,如同松针一般,精巧美丽。花小,两性,白绿色。1~3朵着生短柄上,花期春季。浆果球形,成熟后紫黑色,有种子1~3 粒。

2 起源与分布

原产非洲南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四川也有野生。

3 生态习性

文竹性喜温暖湿润,略耐阴,不耐干旱,忌霜冻,冬季不低5℃。喜生于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 每年春季换盆时,去除宿土,增加新鲜肥土,剪去枯枝黄叶,适当整形。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夏季放通风半阴处,植株定型后应控制施肥。 冬季室内栽培需多见阳光,少浇水。

4 繁殖方法

文竹可用播种和分株方法繁殖。

4.1 播种繁殖

文竹的浆果于冬季陆续成熟。当浆果变成紫黑色时,即可采收。浆果采收后,搓去外果皮取出种子。漂洗干净后即可播种。如室温低于15℃,则应等到春暖后再行播种,其间应沙藏、播种,以室内盆播为主,一般点播于浅盆,粒距2cm,覆土不宜过深,浸水后用玻璃或薄膜盖上,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盆土湿润,放置于阳光充足处。播种后温度保持20℃左右,25~30天即可发芽,在15~18℃时则需30~40天才能发芽,幼苗长到3~4cm高时,便可分苗移栽。

4.2 分株繁殖

一般3~5年生的植株生长较茂密,可进行分株繁殖。分株一般在春季进行, 用利刀顺势将丛生的茎和根分成2~3丛,使每丛含有3~5枝芽, 然后分别种植上盆。分株时尽量少伤根系,分株后注意保湿和遮荫。根据植株大小,选盆栽植或地栽。分栽后浇透水,放到半荫处或行遮阳。以后浇水要适当控制,否则容易引起黄叶。

5 栽培管理

地栽文竹,枝叶繁茂,新蔓生长迅速,必须及时搭架,以利通风透光。对枯枝老蔓适当修剪,促使萌发新蔓。开花前增施一次骨粉或过磷酸钙,以提高结实率。作为切枝用文竹,在采收时选择长度达到上市要求的枝条压根剪取,每20枝1束包扎上市,一般冬季价格高于夏秋季价格20%以上。

5.1 栽植

春季栽植或翻盆换土。多采用盆栽。肉质须根,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要求严格,盆栽采用腐叶土与少量细沙充分混合的培养土,要求土壤通气、排水良好。每年换1次盆土。待根系长满盆时再更换大盆。换盆时把的须根剪掉,并去除一部分旧盆土,添加新肥土。随着植株的生长、高大,应插设支架。

5.2 温度与光照

文竹冬季应入室养护,室温保持10℃以上,5℃以下容易出现冻害,我国南方可以室外越冬。生长适温为15~25℃,高于32℃使会停止生长,叶片发黄。若太阳直射,除造成叶片发黄外,还会出现焦灼状。通风不良不仅会大量落叶,而且不能结实。因此,文竹应在室内或荫棚下陈设,但也不能长期遮荫,应放在室内明亮处。秋末和冬季应靠近南窗摆放,可多见些阳光。

5.3 浇水与施肥

文竹生长期要充分浇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浇水不能过多,更不能积水,否则易烂根,落叶,降低观赏价值。秋后应减少浇水。生长期每月要追施1~2次含有氨、磷的薄肥,促使枝繁叶茂,其他液肥亦可。需要注意的是,开花期施肥不要太多,在5~6月和9~10月分别追施液肥2次即可。浇水量应根据植株大小灵活掌握,以见于见湿为原则。植株枝条长长时,应及时搭架绑缚,并适当整形修剪,保持植株整齐美观。

5.4 病虫害防治

常发生灰霉病、和叶枯病危害叶片,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参考文献

1 刘金海.观赏植物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黄树清.植物病害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第12篇

关键词 山茱萸;栽培技术;整形修剪

中图分类号 S567.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08-02

山茱萸别名枣皮、萸肉,有“红衣仙子”之誉,为山茱萸科植物,其果肉可入药,有补益肝肾、涩精止汗、祛痰健胃、止血强壮的功效,久服可明目、强力长年,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近代医学证明,还有抗癌、抗艾滋病毒的作用;在美化园林、公益林建设和保持水土流失中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随着对其功效和认识的不断研究深化,山茱萸的栽培、开发、利用空间将会得到不断拓展。

1 生长习性

山茱萸野生于溪谷两边的林荫下、腐殖质厚的石灰岩土中,喜温暖湿润背风向阳气候,在土壤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的深厚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春怕寒风吹袭,夏怕冰雹打击。花期2―3月,果期9―10月。

2 有性繁殖

2.1 种子采集

于9月下旬果实陆续成熟时,在高产、果大、肉厚、生长健壮的母树上及时采摘果皮为鲜红色、大而齐整、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晾至半干,挤出果核,阴干备用。

2.2 种子处理

山茱萸种子坚硬,且外被胶质层,水分不易侵入,发芽极其困难,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以软化种皮,解除胶质层。一是层积沙藏催芽法。选向阳处挖长2 m、宽1 m、深25 cm的坑,坑底铺1层细沙,其上铺1层种子,种子上再铺1层细沙,依次类推铺3层种子,最上一层铺沙厚约6 cm,再覆盖干草,上面覆1层土,翌年春,待种子有40%~50%裂口时即可挖出播种。二是浸沤法。用沸水2份加冷水1份(60~70 ℃),浸泡种子2 d,或用水和尿各1/2,浸泡15~20 h取出挖坑闷沤。沤坑选向阳潮湿处,挖好后将沙土、粪(指牛、马粪)混合均匀,或用纯牛、马粪铺于坑底约5 cm,再放种子3 cm厚,如此层层铺之,一般5~6层即可,最上一层土粪要厚些,约7 cm,呈馒头形。或者将种子与粪灰拌均匀(牛马粪80%,草木灰20%),每50 kg种子拌粪灰75 kg放入坑内闷沤,经常保持湿润,防止积水,4个月后开始检查,如果发现粪有白毛、发热、种子破头应立即晾坑或提前育苗,防止催芽过长影响播种,若不萌动可继续沤制。三是腐蚀法。先将洗衣粉溶于水中,比例为1∶100,再把种子倒入水中,水量以淹没种子为度,每天翻搅2~3次,浸泡5 d后捞出,用清水漂洗即可播种。播种后当年出苗,出苗率可达80%以上。

2.3 苗圃地选择与整地

选择平地或背风向阳、坡度在5°以下的缓坡地,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水源充足、排灌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块为苗圃用地。施圈肥22.5 t/hm2,深耕25~30 cm,耙细整平,拣净石块草根,做成宽1.2 m的高畦[1-2]。

2.4 播种

春、秋均可播种,以春播为主。春播在2―3月土壤解冻后播种,秋播在9―11月土壤封冻前播种为宜。通常采用条播法,按行距25 cm开沟,沟深3~5 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土稍加镇压,灌足水保持土壤湿润,床面覆盖秸秆或稻草,以防日晒和保湿,用种量450 kg/hm2,经25 d左右出苗。

2.5 苗期管理

抓住保湿、除草、施肥3个环节。在出苗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板结,苗出土后,利用阴天或傍晚除去盖草,久旱无雨需及时灌水提墒;幼苗期间经常拔草、松土锄草;如小苗太密,在苗高10~20 cm时适当间苗,留床苗密度以15万株/hm2为宜;苗高15 cm左右可追第1次肥,6月以后每隔20 d追1次肥,共需追肥2~3次,以加速幼苗生长;7―8月对幼苗根颈部萌发的直立萌蘖条及时剪除。当年育苗,水肥供给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幼苗株高可达70~100 cm[3-4]。

3 无性繁殖

可用压条育苗法,即早春芽萌动前,选择十至十五年生健壮、无病虫害、早实、丰产、优质的树作为母树。将根际周围萌蘖的枝条或树干上靠近地面的枝条弯曲固定,将入地枝条的阴面部割伤,埋入提前翻松并施有腐熟厩肥的土壤中,枝条前端露出地面,这样处理有利于所压部位生根。翌年春季或秋季,将生根的压条割离母树,在选好的地点定植。

4 定植

4.1 选地整地

应选择海拔1 000 m以下、年降水量1 000 mm左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丘陵、山区向阳缓坡、微酸砂壤地带建园,房前屋后、田边渠边等闲散地也可栽植。整地主要是先彻底清除杂灌、草根和石块,再按计划密度挖掘定植坑。坑体1.0 m×1.0 m×0.8 m为宜,挖坑时上层熟土与下层生土分开放置,每坑施入腐熟圈粪或土杂肥100 kg,于栽植前1个月与上层熟土拌匀后填入,其上再覆盖20 cm厚的生土1层敲碎待栽。

4.2 合理密植,适时定植

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选用2.0 m×2.5 m、3.0 m×3.0 m、3.0 m×4.0 m的株行距,海拔愈低株行距愈大。秋栽宜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栽宜在土壤解冻后至2月下旬前进行。

4.3 带土移栽

选择阴天带土球起苗,随起随运随栽。定植时根在穴内应舒展,填入的土块必须细碎,栽植深度以不超过原来苗床深度为宜,定植后用脚踩实后再浇足水,将四周土培到根际。苗基部丛生的枝条要剪去,只留中间主枝。如天气干旱,还要适时复水,最好能用塑料薄膜覆盖保墒。

5 定植后管理

5.1 中耕除草

定植后每年都应进行中耕除草,时间为4―8月,坚持除净、除小、除了的原则。

5.2 施肥

采果后落叶前尽早施基肥,每株盛果树施用圈粪100~200 kg,饼肥和磷肥各0.5~1.0 kg,环沟或条沟深施。追肥宜以速效肥为主,本着“早施坐果肥、重施保果肥、适施壮果肥”的原则,分次施入。施肥量因树龄而定,小树少施,大树多施,10年以上的大树每株每次可施入尿素或复合肥0.5~1.0 kg,加稀粪尿水50~100 kg同步开沟施入。施肥后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以防落花落果。

5.3 整形修剪

自然生长的山茱萸树冠高大,枝条密生,紊乱郁蔽,管理不便,大小年结果严重,应通过整形修剪进行改善。主要树形有:一是疏散分层形。主干高60~80 cm,中心主枝1个,其他主枝5~7个,分3~4层着生在中心主枝上,各主枝上分别培养数个副主枝。此树形适合中心主枝明显的,主枝较多,结果面积大,通风透气好,缺点是树冠较高,采果管理不便。二是自然开心形。主干高40~60 cm,不留中心主枝,主枝3~5个匀称分布于干周,与主干呈50°夹角向外延伸,每个主枝上选留2~4个副主枝均匀分布。此树形适合中心主枝弱的,树冠低矮,通风透光好,采果方便,适合大面积集中栽培园采用。其他还有自然圆头形、自由纺锤形和丛状形,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向培养。无论是何种树形丰产园,树高均以3 m左右为宜,以利于果实采摘管理。定植后第2~3年可进行定形,摘除顶芽,促使侧芽快速生长,形成大的树冠,并及时剪去根部萌生条[5]。

5.4 整枝修剪

山茱萸的长、中、短果枝均能结果,但90%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因此整枝修剪应以促使大量短果枝的形成为目的。幼树修剪宜以疏剪整形为主,短截修剪为辅。疏剪的枝条包括根蘖条、徒长枝、过密枝、纤细枝、直立枝等,生长不旺的幼树要少疏枝、多留枝,一般不短截。成年树修剪生长枝应尽量保留,可进行轻短截,促发分枝,培养新的结果枝群。山茱萸各类结果枝均以顶花芽结果为主,不可短截。对树干基部萌发的丛生枝、过密枝、交叉枝、并生枝、病虫枝等,均应从基部剪掉。衰老侧枝应从主枝分枝处及时回缩。修剪时期、方法:冬季修剪在11月至翌年1月进行,方法主要有短截、疏剪、回缩、长放等;夏季修剪在5―8月进行。

6 病虫害防治

6.1 灰色膏药病

危害枝干,菌丝在皮质层上形成不规则的厚膜,一般此病随介壳虫而侵染,当孢子附着于介壳虫分泌物上后就发芽,逐渐发育成菌丝膜。防治方法:①逐渐砍去病树,加速培育实生苗或保护利用野生树苗,新老树合理更新;②用刀割去菌丝膜,病枝上涂石硫合剂;③喷石硫合剂,以消灭传染媒介,冬季用8 °Bé石硫合剂,夏季用4 °Bé石硫合剂;发生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保护,连续多次喷施。

6.2 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受害叶表面有白粉层,系白粉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可用粉锈录1 000倍液防治。

6.3 果实炭疽病

6月上旬发生,绿色果皮上初现红圆点,扩大后呈黑色凹陷病斑,边缘紫红色,使青果未熟先红,病斑后期变成灰黑色,使果实变黑干枯脱落或挂在枝头。防治从5月下旬开始,每隔15~20 d喷1次代森锌8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

6.4 木燎尺蠖

又名量尺虫、造桥虫等,幼虫咬食叶片,仅留叶脉,造成枝干光秃,树势衰弱,在7月上旬至10月上旬危害严重。防治方法:开春后,在树干周围1 m范围内挖土灭蛹;在幼虫发生初期用苏云金杆菌(Bt)2 250~3 000 g/hm2稀释300~500倍喷雾。

6.5 蝗虫

咬食叶片使之成缺刻或孔洞状,6―7月最盛。防治方法:入秋后至翌年4月上旬结合积肥铲土沤肥杀灭卵粒;用48%乐斯本乳油1 000~2 000倍液露水干后喷雾;1~2龄集中为害时人工捕杀。

7 收获加工

山茱萸定植4年后即可开花结果,10~20年以下者产量低,20~50年进入结果盛期,能结果100年以上。果熟期9―11月,果实红色即可采收。加工方法在生产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火烘。将果实放入竹筐内,用文火烘(防止烘焦),烘到果皮膨胀,冷却后捏去种子,将果肉晒干或烘干即成。二是水煮。将鲜果放入沸水中煮10~15 min,注意翻动,到能用手捏出种子为度,再将果实从水中捞出捏出种子,将果肉晒干或烘干。三是水蒸。将果实放入蒸笼内以水蒸汽蒸5 min,取出稍晾后捏去种子,将果肉晒干或烘干。四是舒展整形。上述方法待枣皮半干时,上下翻动并逐一整形,注意分开相互粘结的枣皮饼团,尽量使每个果肉保持原果形,略压扁。五是精选分级。果肉充分干燥以后,筛除其中破碎、异样、体小的部分另装,选留形状整齐、均匀一致的成品贮待销。

8 参考文献

[1] 何海金,李莉.小陇山林区山茱萸引种栽培技术[J].甘肃科技,2014(2):137-138.

[2] 贺文龙,陈建超.山茱萸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4(2):94-96.

[3] 康积林,曹亚俊,杜建奇.佛坪县山茱萸标准化生产栽培周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