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1 08:37: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问题;办法;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90-01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强调教师主导地位,教师方法单一
在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及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由于考试的压力,学生在衡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大量时间放到这些学科的学习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转移对美术的兴趣,导致对美术学科的轻视和兴趣的减弱。从事普通美术教育的教师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画画,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也不多。
3、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多、不够
民族地区美术教师最头痛的事就是缺乏现代教具,学生美术用品严重不足。上课了,几十个学生稀稀拉拉的有那么零星的几个人拿着极其简单的工具,一小盒水彩笔或者一支铅笔,一巴掌大的一个图画本。老师无可奈何,尽管如此,课还是要上的,给学生讲着不着边际的中国画、水彩、蜡笔画等,学生也如行雾里。可真正的美术教学,这样能行吗?老师只是说教,没有示范,学生只是聆听,没有实践,这从哪来感受“美”呢?
4、教材内容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倾向、心理水平
现行初中教材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教学内容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
二、中学美术教法探索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在美术欣赏中,有的教师往往在上课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普遍不感兴趣。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应该让他们自由地创作绘画来表达自己情感,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外出参观或实地考察,使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美的学习氛围
直观教学是美术欣赏的重要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教学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突出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与学双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4、教材应注意美术与音乐的融合
关键词:教学方法;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8-0005-03
一、多种教学方法研究范式存在的可能
同教学概念的复杂性一样,人们对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多种定义进行分析,可得出它们的一些共性: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教学方法是师生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1]。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方法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被直观把握的某一事物,它是一种手段,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教学目的、教学环境、教师、学生、课程等多因素的影响,这都给教学方法的研究带来了复杂性。
如果对教学方法的层次进行划分,又可以进行不同层面的理解。如有学者将教学方法分为三个层次: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原理性的教学方法、技术性的教学方法[2]。也有划分四层次的:原理层面(“教学方法观”)、技术层面(“教学策略”)、操作层面(“学科具体教学法”)、技艺层面(“教学技巧”)[3]。
从教学方法存在的形态来看,有静态的教学方法,又有动态的教学方法。静态的教学方法指存在于教科书、论文、政策等文献中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用途是进行师资培训,或作为研究资料使用;动态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定的操作流程或方法技巧。至于教师为何要选用这种教学方法而不选用另外一种教学方法,这又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
二、教学方法研究范式的历史回顾
从整个教育史的视野来审视教学方法及研究范式的变革,可以发现,多种研究范式共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繁荣,在不同的时期,某一范式又起着主导作用。
(一)“经验—思辨”范式
古代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人们教学经验的总结。人们可以从《论语》、《孟子》、《旬子》、《礼记》等儒家经典中见到许多关于教学方法的言简意赅的表述,这些表述尽管有较强的说理成分,但也只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未能上升到科学理性的层面。西方的教学方法从古希腊到启蒙时期都表现出浓厚的思辨色彩。希腊哲学富有思辨精神,在教学方式上表现出静观、辨证、演绎、理智的特点,如苏格拉底的“产婆式”教学法。西欧中世纪的经院主义教育思想所推崇的教学方法表现出形式主义、脱离生活实际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弗吉里奥主张将历史、道德哲学和雄辩术作为自由教育的基础。夸美纽斯是欧洲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的一位教育家,他在观察自然的基础上,以类比自然的方式提出了教学的一系列原则和泛智教学方法。18世纪后期,教育学开始走上大家讲坛,康德首先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康德的《论教育》深受卢梭教学思想的影响,并提出了教学的一些方法。
(二)“科学—实证”范式
近代科学的发展从观念上改变着人们的教学观念。19世纪初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接过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化”的口号,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显示出科学化的趋向。19世纪末,教育领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学术事件,如1885年,艾滨浩斯有关记忆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界对于学习过程中联想的关注;比纳于1888年发表了《实验心理学研究》;1895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协会;1898年,拉伊主张将实验教育学与实验心理学区分开来等等。在这一系列事件的推动下,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教育科学化”运动。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和西蒙,美国的赖斯、桑代克等,都为实验教育学的建立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统计和测量的理论和方法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开始主导教育教学研究。这一时期,斯金纳提出了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泰勒的课程理论深受现代工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布卢姆等人从生物分类学那里获得灵感,从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领域制定教育目标体系,力求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手段来描述学习的结果。这一时期的教学方法研究具有唯科学主义倾向。
(三)“诠释—理解”范式
近代唯科学主义相信通过科学实证的手段可以解决教育中的一切问题,却走上了一条远离现实人生的道路。事实上,自近代唯科学主义诞生之时,人文主义作为另一种思潮,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握世界,在人文主义思想家看来,人文科学的方法必须深入生命的内部来对生命的历程加以“体验”、“重演”,进行“理解”和“解释”。如精神科学的创始人狄尔泰看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变化性,注重对人的个体独特性的研究。由于教学方法具有个体性、过程性、伦理性、文化制约性[4],使得“诠释—理解”范式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成为可能。此后,由于人文科学的发展和繁荣,特别是西方一些重大思想家的理论影响,使得“诠释—理解”范式广泛进入教学研究领域。比如,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出于一种对儿童生命的理解与敬畏。又如,对当今教育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存在主义教学思想主张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关注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倡导师生之间真诚、平等的对话。
关键词: 化学; 自学能力;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57-01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
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
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到同簇其它元素,并找出同簇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另外,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看,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还应及时地组织学生针对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反常现象或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第一,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中有许多知识要点,可以进行归纳比较,形成发散性思维。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是高中学生实验中一个比较典型且重要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因素、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各种错误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为例,下列操作对实验将产生怎样的影响:①氢氧化钠称量时吸收了少量水份;②没有把洗涤液完全转移入容量瓶中;③转移时少量溶液流出到外面;④定容时视线仰(俯)视;⑤用胶头滴管定容至刻度线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后再加水。在讲述这些错误操作所造成的浓度误差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的错误操作对实验结果的不同的影响,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这样对于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素质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试题设计有不少内容来自于基础,考查要点相当明确。实验题有时看似简单,但学生真正要把每一步操作做得科学规范,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如果平时不注重实验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这一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把学生实验技能训练贯穿于平时的实验教学全过程,重视演示操作,尤其要对一些学生平时最易忽视又看似简单的基本操作,应反复强调。对实验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也要及时纠正。凡要求做的实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手,以提高实验技能。
第三,实验探究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验,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例如,人教版必修1中48页的科学探究,通过铝箔加热至溶化的现象引发学生质疑:为什么熔化的铝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从而得出Al和Al2O3 熔点的比较。紧接着下面的实验用砂子将氧化膜去掉重新实验,引发学生质疑:氧化膜掉了,怎么和前一个实验现象一样呢,从而得出铝的氧化膜容易形成。进而理解了铝比铁活波但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更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第四,实验探究可加强学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方法;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快速的发展,企业对现代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国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逐年递增,有些地区出现高级技工人员重金难求的现象,有些地区出现严重的技工荒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专门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学校出现教师紧缺,于是大量的青年教师加入职业学校中来。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了时代要求,加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可是他们也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为使他们尽快适应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下面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经验,浅谈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与青年教师共勉。
一、国内的教学方法
我们过去应用较多的方法是“五段教学法”, 所谓的“五段”是指预备,提示,比较或联想,总结,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它突出了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中心,课堂教学中心”,目前这仍是我国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缺点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发挥。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是“五步教学方法”, 所谓的“五步”是提供情景,产生问题,资料+观察,展示方法,验证假设。其对应的思维过程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探讨内涵,实践验证。这是发现教学法,活动课程法,学生是主体,老师起帮助作用,强调三个中心“学生中心,直接经验中心,实践中心”, 强调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提倡学生的个人探索,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缺点是过于淡化间接经验了,否定已有的知识体系。这两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他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整个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国外的教学方法
现在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好的教学经验,主要有三个流派:(1)CBE是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本位)的教育体系,流行于欧洲和澳洲。它的基本特点是:以达到某一种职业的从业能力为教学目标。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CBE模式强调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上灵活多样、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在CBE教学模式下,不同能力的学生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能达到较高的成绩。(2)MES模式是一种就业技能模块式培训方法,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培训方法,它的突出特点是:培训目标明确,除了一个总体目标外,每个模块和学习单元都有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模块式培训方案便于灵活组合,同一培训方案可以由多种培训模块组成,根据培训的需要可以灵活使用学习单元,均可达到培训目的。(3)“合作培养”既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完成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合作”有利于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参加生产和实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此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最佳职教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都属于这种模式。
他们的方法固然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可以吸收采用,但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结合经典教学方法,参考国外先进教学方法,深入企业调查,结合各个学校具体情况,许多单位创建出好的教学方法,有“四步教学法” 、“引导提示法”、“行为导向法”等。具体介绍如下:
(一)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以对某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四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组成。第一步,讲解。首先,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以便根据他们的情况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然后,教师通过演示某器械的功能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引入教学的主题——如器械的安装或制作。在这一步骤,教师尤其应该注意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动机。第二步,示范。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即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或教学用具向学生示范如何操作。第三步,模仿。在这一步骤,主要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即按照教师已做的示范,自己动手模仿操作。第四步,练习。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重复,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这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通过练习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
在四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提示型的教学样式教授教学内容,不过随着教学环节的延展,教师也采用评价、教学对话等共同解决型的教学样式。教学的组织以班级授课为主,但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变化的形式,如让学生环绕在自己周围,以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示范动作和过程,可以借助于静态或动态的直观教学技术,如模型、绘图、现场参观、演示试验等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学生学的活动更多的是受纳性的,学生主要通过倾听、观察、模仿、练习等形式展开学习。
(二)引导提示法
它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关键能力”的概念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可以理解为“职业性和跨学科的能力,并且补充了职业性的资格”,并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组织能力、自主性和责任感、交往和合作能力、承受能力、学习能力。
引导提示法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教学环节,故又称“六步法”:第一步,收集信息。学生通过广泛地收集信息,抓住由教师或书本材料提供的核心问题的本质,从而为下一步作充分的准备,便于能够独立地进行每一个工作步骤。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以书面的形式简短概括,或者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准备对核心问题的回答。在这一教学环节结束时,教师将每个人准备的答案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各自的依据,明确核心问题的本质,即“做什么”。第二步,计划。在这一环节里,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制定工作的计划,包括具体工作的日程安排。通常以书面的形式拟定工作计划。第三步,决策。这一环节通常采用教师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就所拟定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等问题交换意见,最终做出比较合理的决策。第四步,实施。这是实质性的阶段,学生完成工件制作或其他委托任务。这个阶段也包括工作与检验的相互交替,不断反馈,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第五步,检验。在实施阶段终了时,将产品同要求进行比较,检查其质量与规格相符合的程度。这时,学生可以参考检验表格独立检验或由教师检验。第六步,评价。包括对前五个步骤的评价,对产品本身质量的评价,对学生行为及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通常以教师和学生谈话的方式进行。引导提示法实际上是一种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教学法,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寻求学习的最佳效果。而它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行为表现为标志。学习的内容包括:行为的意义、行为系统、自我控制、协调合作等,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行为导向法提倡这样的教学观念: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教导;学习的成效在于学生行为的改变,包括由内化而至外显的行为;每个单项学习的积累与各个部分的结合,可以成为整体;任何事物都是以某种量的形式存在的,因此都可以测量。为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四个要素:(1)由谁来执行这项行为,即“学习的主体”是谁;(2)达到目标的“实际行为”是什么;(3)行为完成的“相关条件”有哪些;(4)评定行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与四步教学法和引导教学法不同的是,行为导向教学法没有某一完整、统一的教学过程的展开或教学环节的组成体系。目前,遵循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思想而发展的教学技术有下列几种:(1)项目教学。这是行为导向教学中一种代表性的理想形式。它的基本模式包括:1)作为出发点的项目创意;2)为研究项目创意而产生的方案;3)确定行为步骤的计划;4)实施;5)项目结束等。(2)模拟。通常在一种人造的环境里,如模拟办公室、模拟工厂里,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它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进行重复教学并随时进行学习评价和指导。(3)表演。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模拟,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和模拟的情境做出判定和选择。(4)案例研究。学习者利用个人的亲身经验和知识的获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来进行学习,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通常教师所提供的案例并不难以解决,而是强调一种普遍的代表性。(5)角色扮演。即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扮演和比较分析来学习,借此培养其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角色表演;多媒体
所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因此,本文从三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简单介绍,一方面是对这一年教学工作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希望在反思中找到不足,并加以改正,最终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分角色表演,调动学习主动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以,创设一定的表演情境,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孔子拜师》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一名学生为孔子、一名为老子、一名学生做旁白,让学生仔细揣摩孔子和老子的形象,带感情地进行朗读。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生词。同时,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记下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最终,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借助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形象化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对小学生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抽象思维薄弱,而多媒体集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为一体,恰好弥补了小学生的这一缺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开天辟地》《惊弓之鸟》《女娲补天》等文章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了一些相关的动画片,一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积极地态度进入语文的学习当中;二可以让学生在形象的视频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将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中掌握感受语文的魅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除上述两种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采用小组合作法、自主学习法、创设生活情境和音乐情境的方法等。教师要根据每篇文章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文,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 四川省会理县鱼小学)
【关键词】 机械制造基础 高职大专学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20-01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专业、新能源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专业等的课程设置中不含有《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等机械制造类专业必修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并掌握铁碳合金相图、热处理四把火、机床、夹具的分类与功用、刀具的组成与刀具材料性能要求方面的知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我们高职生的实际水准,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将工程材料、毛坯成型和零件切削加工、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车工、铣工、刨工、磨工、钳工以及特种加工等专业知识了解并掌握确实有一定困难。下面笔者就粗略地谈谈各种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解释、说明、阐述、论证向学生说明问题,讲述道理,论证原理、公式、法则、概念等或解答疑难问题以纠正错误时所常用的方法。例如讲述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讲到零件图样分析时我们用这种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加工与设备》等综合知识。这给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还要充分利用板书来细致分析图样的技术要求,选用材料和选择加工方法及进行必要的热处理,来达到我们设计的要求,同时要充分体现工程技术人员的宗旨:始终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基础理论是我们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指南,基础理论越扎实,我们的视野越宽,思路就越广,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工程材料及材料热处理部分教学是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基础,该部分内容偏重理论性。在理论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这样理论上比较抽象的概念得到具体形象表达。对铁碳合金结晶过程分析,热处理过程,组织转变等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在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和外部性能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学生能够很透彻地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理解。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具备良好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机械专业人才。
2 目标教学法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教育方向,引导教学轨迹,预先规定教学结果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常用材料的基础知识、热处理知识、毛坯生产方法;培养学生选择机械零件材料、毛坯生产方法、热处理方法的能力。通过完成典型零件生产过程的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中,如果只强调理论及个别材料的特点和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以材料性能为基础,以加工方法为主线,以机械加工工艺为重点,强调三选一性,让学生在应知应会中掌握全教材的知识点。教学中以因需施教为原则,学以致用为出发点,需要什么、学习什么、教师介绍什么,需要多少、学习多少、教师介绍多少,都要按照我们的目标去履行。
3 作业指导法
作业指导法有利于学生利用书本知识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行教学方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和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特别有利于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组织纪律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如讲到车削加工时,提出作业——粗车的目的是什么?根据粗车的特点,对粗车刀应有什么要求?讲到钻削加工时,提出作业——选择钻削用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钻
Φ30的孔径选用多大的钻头?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圆满完成,让学生从网络上完成,也可以到校内金工车间找实训指导老师指导学习完成,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同时在下周讲课时让学生讲解答案,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再由学生评分;没有按要求完成的扣分,这种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不仅更深入更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教师要使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用全新的观念理论审视指导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以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融入最新职业教育理念,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题。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灌输,而是转变为提出任务,进行引导,说明原理,提供示范,评估结果。学生的学习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进行信息查询,制定计划,完成任务,进行评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整体始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以实践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学生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贾献文,孔令明.《教育艺术论》航空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教师 主导者 教学方法 创新
在当前教育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不难体会到,传统的“你讲我学,你讲我听”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因此,创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当务之急。以下是笔者针对目前教育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是主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授课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要向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敢于接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提问与大胆质疑,教师不应仅仅承担知识复制的任务,而应该将知识转化为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的素材。
(二)突波传统的教学方式
与学生互动和交流是增进师生感情的关键。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信赖、相互合作,这样才能建立起轻松活跃的交流平台。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可以尽情的发表见解,使学生的身心充分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笔者认为这也是课堂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
常教常新,是改革传统教学思路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调动课堂气氛,避免消极、沉闷的局面出现。教师更应该信任和赞赏学生,在授课时不应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应摒弃以往把课堂当成灌输知识的场所,取而代之是学生快乐遨游的知识海洋。
二、讲究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中,小学生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集中是教学的难点,因此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尤为重要。本人从事小学教育近三十年,对于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颇有研究也曾大胆尝试,总结起来以下三种方法是笔者常采用的,也是小有成效的,在此浅谈一下:
(一)互换思维
师生之间互换思维方式,这是创设互动学习模式的切入点之一。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由传统的“你讲我听,你示范我模范”的被动接受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老师由“传承者”转变成“启发者”,由“管理者”转变成“合作者”。学生应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其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应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学出智慧,老师才能教出风采,课堂才能生动,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
我曾多次在不同年级的课堂上开展过“争当小老师”活动。这种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要求是在学生们有好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表现出的自信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教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非常显著。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推动自主学习的直接原动力。在教育实践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教师抓好教学切入点和联接点,以实现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多年来,笔者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问答激趣法、语言声乐激趣法及赞赏激趣法。
1、问答激趣法。此种方法不言而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看似简单,但仔细研究有窍门,贴近生活问答式(抓住学生最常接触的生活常识来提问);好奇心问答式(教师主动提出大吃一惊的问题);哄堂大笑问答式(先放松心情,后开动脑筋)等等,在进行问答式激趣法后,学生学习情绪高昂,课堂氛围高涨,学习动力剧增。
2、语言声乐激趣法。笔者曾经运用播放背景音乐、动画视频、语言类节目等多种方式寻找与教学内容最密切的联系点进行授教,给学生最直观、最生动的视听感受。此时要求教师要从情景、人物情感、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以情入境,以景入情,引人入胜的境界。当然,此种激趣法在文史类课堂上常运用。
3、赞赏激趣法。任何人都渴望被赏识、被认可,孩子们更是如此。古话有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老师的掌声和赞扬都有可能成为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用欣赏和称赞来鼓励孩子的进取心,师者何乐而不为!
(三)兼顾体系
近年来,整体优化设计教学体系这个词时常出现,虽然这种观念被用于大学教育模式中比较多,但是我个人认为,兼顾教学体系、注重教学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必要方式之一。教学体系与每一节授课内容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而在活跃课堂气氛过程中,适当运用整体体系带动授课内容,以授课内容充实整体体系的方法来实现,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本堂课知识结构而且更有助于学生系统化的对知识整体进行学习。
三、创新是关键
首先,课堂教育的创新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质量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结构做为创新教育的基础,教师只有拓宽自身知识面才能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中探索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教育方法。
其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及获取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也是创新教育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擅于总结自己,例如改变自己教学效率低下,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及时探究。因此教学经验的积累必将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基础与前提。
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问题首先,有些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存在为教学而教学的心理。这些教师可能自身对也没有太多的研究,更不了解大学生的实际诉求,上课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形成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差。其次,多媒体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使理论知识和枯燥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但是,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唯多媒体教学”现象,一味地将课件内容做大做全,也不管这些内容是否与教学有关,甚至把大量的网络视频、音频充实到课件中,让大学生欣赏,而对基本原理的阐述则鲜有深入。再次,互动式教学方法落后。现代教学提倡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些教师在课堂中虽然也采用此方法,但做得不够,他们在课堂上可能只是采取简单的一问一答式互动,过于形式化,没有实质效果。还有些教师课堂上也会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案例要么过于陈旧,要么过于简单,教师也只是简单地讲述一个案例,没有与大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起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课堂讨论则更是流于形式,大学生完全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纯粹是被动完成任务型。我们知道,任何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永远不会有好的效果。
1.2考核方式问题现在很多高校的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还是采取简单的期末考核方式。也就是平时上课,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多少,该门课程成绩就多少,而不在乎大学生的平时表现。这种以期末考核为单一考核标准的方法不利于该课程的学习,这只会导致很多大学生逃课、旷课,导致很多大学生只关注期末老师的复习以及考前的临时突击。而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关键在于大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而不仅仅是期末的考试,不仅仅是会做几道题就行。所以,这种“一考定音”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的学习,也不能反映出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更无法实现该课程教学应有的价值旨趣。
2提升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2.1加强大学生对课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针对大学生重专业轻政治理论课的情况,我们应在教学中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重要性。理论并不是空谈,并不是脱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它可能短时期内不会给人带来立竿见影的功效,但从长期来看,它是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利于一个人的发展的。它能使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当中,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指导,看待问题能够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就比如关于矛盾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在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矛盾的次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又不忽视支流。就拿改革开放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是主流;当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这个是次要的,是支流。又比如关于发展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处于发展之中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世界上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就如人的寿命,每个人都会有出生、成长,但也都会有衰老、死亡,没有人能够做到长生不老。又如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均表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通过这些方面的讲授,我们再让大学生多结合现实来分析、理解理论,这必将提升大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也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此课程的价值。在关于“过时论”方面,我们更要用雄辩的事实来反驳它,以消除大学生的思想“迷雾”。我们可以先让大学生来了解一下“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在西方,在苏联解体十年之后,进行过四次评选活动,评选“千年思想家”“最伟大思想家”,在这些评选活动中,马克思每次都是名列前茅,都得到了西方国家公众的广泛赞扬和高度认可。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苏联的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的过时,它仅仅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出现了问题。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俄罗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并没有比前苏联好,而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已经从一个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再看2008年在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则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这一观点。因而,针对大学生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纠正,使大学生明白理论的重要性,更关键的则是要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关注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因此,“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2.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提高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师的素质。教师自身对要有深入的研究,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教师要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及兴趣所在;教师还得热爱教学,课前要精心准备,课堂中要能运用生动的事例把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使大学生产生共鸣,使的理论真正被他们所接受,并服务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其次,要充分应用好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就必需利用好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关于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前最好是精心挑选一些大学生比较关心的、热点的,同时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如,笔者在讲述内、外因的关系原理时,会给大学生讲曾在报纸上报道的一则新闻。这则新闻说的是有一个贫穷人家的男孩,在北京的一所音乐学院的附中读书,尽管他学习很刻苦,但他感觉压力很大。因而,有一天,这个男孩跟他妈妈说,为了更好地追求音乐,他想去找一个坚强后盾的新父母。讲完这则新闻后,笔者就会让大学生去思考:如果他们是这个男孩,他们会不会这样做?为什么?结果发现,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大学生赞同,认为应该借助外部条件;也有更多的大学生反对,认为男孩不该去找新父母,因为在人的成长道路中,内因,即个人的主观努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就拿贝多芬来说,他就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关于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前最好是先设计好,启发大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笔者在讲述价值的特性问题时,为了讲清价值的主观性,会以画家梵高为例。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是他生前最满意的,他自认为可以卖到500法郎,可是很遗憾,他生前没有人愿意出此价钱来购买,故梵高生前也一直处于贫困之中。但是梵高死后若干年,在伦敦的一个拍卖行里,《向日葵》竟然卖到了4000万美元。为什么会这样?笔者会让大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是《向日葵》这幅作品,它的价格却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何在?这又反映了价值的什么特性?通过大家激烈讨论,最后,大学生明白,这是由于价值的主体发生了改变,价值是具有主体性的。经过这样的讨论,大学生对价值的特性就会有清楚的了解,且课堂气氛活跃,大学生对这门课程也会更有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自己动手制作PPT课件。如,关于经济的全球化这个问题,笔者课堂中就没有亲自讲授,而是把大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制作一个PPT课件,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来讲,最后再由他们一起评讲。事实证明,大学生对此方法很感兴趣,这可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且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3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考核不应只是期末的考试,还应该包括大学生平时的表现,平时的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等。我们知道,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的基本理论也不是做一二道题就可以完全掌握的,它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而,该课程的考核最好是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如,把平时成绩提高到40或50分,期末考试成绩则减少为60或50分。这样,大学生就不会存在平时逃课,考前临时突击的情况,他们通过一学期的实实在在的学习,对的了解自然就会更加深入。总之,提升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大学生对该课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尤其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真正使用好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需要改进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努力使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作者:黄永清单位:福州大学学院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多媒体教学 例题分析 作业反馈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将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于一体,具有环境适应性好、性能优越、可靠性高、编程简单、使用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PLC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PLC技术并不容易。由于中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较差,动手能力缺乏,学习动力不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PLC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下面笔者就PLC教学中的基本指令及梯形图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一、善于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部分学校由于场地、设备的限制,暂时无法实现PLC的一体化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善于创设情景,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学生对PLC就会缺乏感性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由于理解不了相关的原理以及听不懂指令的运用而产生畏难的心理,从而对学习PLC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PLC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应尽可能列举PLC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例子,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的转换,大厦内的电梯控制,小区里的喷泉有规律地喷水等等。通过一些身边熟悉的例子,使学生对PLC课程的应用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面的教学做好
铺垫。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运用PPT和FLASH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例如:用FLASH演示小台车按不同路径行驶、喷泉有规律地喷水、红绿灯定时地转换、知识抢答器的控制。通过形象的画面、动作,使学生对所要编写的工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再充分利用GX Simulator,进行模拟响应输出,帮助学生加深对程序的理解。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三菱FXTRN的仿真模拟训练软件学习软件教学,创建更多虚拟场景:如红绿灯的时间控制、部件供给控制、不良部件的分捡、分捡和分配线等等。通过逼真的动画,使得学生对PLC的应用与运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加学生模拟工程实验的经验。
二、采用直观演示及实验的教学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物演示、动手实验,将理论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中。直观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讲授PLC的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PLC的实物,了解PLC的外部结构及外部设备等,使学生对PLC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进一步讲解PLC的内部结构。在讲授彩灯的循环点亮时,指导同学将启动和停止按钮接入输入端子,并将彩灯接到输出端子。然后将已编制好的程序输入到PLC中运行,按下启动按钮,使得彩灯按规律地循环点亮。通过更改彩灯的点亮规律,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实现彩灯的变换规律。
三、典型例题分析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结合工程实际,根据实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等原则精选、设计案例。以典型的例题,使学生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掌握知识的迁移。例如,由喷泉控制电路,引出PLC控制电路大多为时序电路。而时序电路设计的关键就是根据时序图找出输出与输入及内部触点对应关系。让学生理解时序电路的同时,掌握其规律,举一反三地解决相类似的问题,学会多角度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洞悉各事物掩藏着的深刻本质。同时,还要强调,时序电路设计法应与经验法配合使用,否则将可能使逻辑关系过于复杂。在电动机的控制上,可以从电动控制着手,然后加上自锁条件,之后实现联动控制,再引入互锁,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教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电动机的控制。
四、及时的作业反馈
一、引言
随着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倾斜,从事文化艺术的人员越来越多,艺术生数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对广大艺术生的教学自然而然也成为教育界的新宠。艺术生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主动型艺术生,是因为对艺术的真正热爱,为了追求艺术的梦想而学艺术,另一类属于被动型艺术生,是担心学不好其他课程,而自己又有艺术方面的特长,因而选择报考艺术这条路。
二、艺术生逐年增多的原因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90后”、“00后”小时候都学过一两门特长,为学习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条件、有资本选择报考艺术这条路。
2.明星效应:明星的知名度是让人羡慕的,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网络作为宣传力极强的媒介,对“90后”、“00后”的影响非常大,如学生对明星的崇拜和兴趣达到了很高的程度,甚至对明星的生日、喜好比对家人还清楚,因此很多学生有做明星的想法,进而选择学艺术的通路。
3.娱乐节目增多,特别是选秀节目的盛行,为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4.莫言的诺贝尔奖影响了这几年有本文由收集整理点沉默的中国文学,刺激了中国喜好文学的青少年,推动了小说、编剧、编导、微电影等和文学有关的艺术热潮。
三、艺术生与普通学生的区别
思维学认为,人类大脑的思维分为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观)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种方式。人的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理科生应用最多的思维,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两种思维是文科生和艺术生应用较多的思维。艺术生由于自身艺术灵感的作用,可能会有如下现象:学声乐的学生可能对老师讲课的发声比较在意,学美术的学生可能对老师上课的板书会有看法;学舞蹈的学生可能会对老师讲课的手势和走路的姿势进行研究,而普通考生则一般没有这些想法。
四、对艺术生教学方法的探索
艺术生的教学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利用艺术的延展性思维来进行教学,即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引导。
1.尊重学生逆反期的规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艺术生往往比普通学生更感性,因此,对刚好处在逆反期的高中艺术生,教师更要从心理上来理解、包容学生,并正确地进行引导。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指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对家长或老师所认可的某些事物会产生反感情绪,并故意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正常轨道背道而驰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艺术生的这个生理关键期,老师要满腔热情地对学生耐心教导,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尽可能与学生做到心灵上的交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巧用生活实例来引导
一般来说,艺术生对文科的学习热情要高于对理科的学习热情,因此,唤起艺术生对理科的学习热情对艺术生的教学是很重要的环节,只有对理科感兴趣了,才能学好,即使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因为感兴趣,多花些时间,慢慢引导,慢慢降低难度,最终学会。而激发艺术生学理科的兴趣的方法,可以是从生活中找活生生的例子来进行启发和引导。比如,学生每年过年都有压岁钱,有些数目还不少,学生可用这些钱直接去买东西,也可以存进银行,进行理财,而理财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可以分析理财方案的优劣,更有甚者,可以练习投资,这些事情充分展示了数学的实用性,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外,数学里的几何对服装设计的艺术生也是非常有用
转贴于
的,艺术设计的一些绘图软件要以几何为基础,几何学好了,对图形的艺术设计才能把握得更好。
3.妙用明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俗话说,一代潮流影响一代人,一些歌唱和影视明星的影响力往往比老师的教导更有诱导性,很多“90后”、“00后”都喜欢周杰伦,他是一位既能作曲,又能作词的歌唱艺人,如歌曲《青花瓷》的歌词就是周杰伦所写,这和他的文学功底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好的语文基础,是写不出那么好的词来的。这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舞蹈学和数学及物理也是紧密联系的,流行天王杰克逊的太空步是人体在速度、力度上巧妙运用的一种视觉幻象,这种视觉幻象可以从数学上和物理上得到很好的解释,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和物理的兴趣。
“大衣哥”朱之文,凭着惊人的美声走上春晚,他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个例子这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养成勤学苦练的好品格。当然,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兴趣 学生
笔者作为一名一年级数学老师,面对刚入校的孩子们,心情非常激动。数学这门学科对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笔者作为带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数学殿堂的领路人,责任重大,应如何让孩子们在数学这个学科里如鱼得水,让孩子们学得快,掌握得牢,运用灵活,笔者的做法如下。
一、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他们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对课堂学习,尤其是对数学这个严谨学科,还不适应,容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多方面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刚入校的学生对学校的一切都有极大的好奇心,我就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让学生充分的看、听、摸,真实地感受学校的一切,最后我们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把他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都描述出来。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及时地提醒学生观察理解数学的每一个步骤,自己总结出经验,并乐在其中。如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中,首先通过课件演示三幅画,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个桃吃光的过程:
桃盘里没有桃。没有桃用“0”表示,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同时,我又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电脑演示“0”的写法。在这一教学中学生在电脑课件的强大吸引下,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我不断利用优秀课件去刺激学生,去触及学生的大脑神经,使他们“爱上”数学,而不自觉地去猜想,去做题,去探究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初我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是一本卡通故事书,这本书充分体现了玩中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一切。因此,它每一课学习内容,甚至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我首先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视线牵引到我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我就引导他;有些学生,就激励他;有些学生,我就批评指正他。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每一个活动中,我都让学生先观察,再讲述,再总结,再讨论,再练习,让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让他产生乐趣,乐在其中,其乐融融。
三、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当今,教育技术现代化已成为近年来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计算机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数学教学过程,恰当、正确的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中融“声、图、学”于一体的优势,不但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景,使整个课堂教学洋溢情趣,充满生命的活力。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正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所以我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具,如有多媒体课件,数字卡、图卡、教具盒,实物教具等。尤其重要的是利用了多媒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例如,教学钟表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到生活之中,通过形象具体的情境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信号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动脑、动口、动手,那才是完美的教学。在教学中,首先,我引导学生去观察――即动脑,给他们时间,适时指导他们,用多种方法去刺激他们,让他们真正在活动中想: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去理解等。其次,我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不管对于错,只要他大胆发言,勇于发言,哪怕他只说出一点,我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激励的语言。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善于动脑、动口的,因此,我的学生都喜欢和我交流。只要他的思维、方法,结果是对得,我都会有奖励,如小红花,小红旗、小星星等。
在教学中,动手是最关键,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要真正做到眼、口、手一致是不易的。因此,我很重视这一环节。比如在教学二十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要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充分利用身边的任何物体进行练习。点数物体时,其初学生是一个一个数,接着有的学生善于总结二个二个数,三个三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有的学生数桌子,有的学生数豆子,有的学生数学具等,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他都要数一遍。从而提高了学生数数的能力,为学生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打下基础。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信心。
五、在教学中,不断反馈教学,巩固提高教学成果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这一时期,他们学得快,也忘得快,因此,要不断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果,巩固教学成果。比如,在教学图形认识时,有些学生一离开课本就不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发现这一问题,我及时纠正教学方法,让图形和实物对照,让学生去触摸感知实物是什么图形。隔一段时间,再巩固一次,一个月以后,我发现所有的学生都牢固地掌握了图形的认识。
又比如,“0”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题,也就是对“0”的认识意识比较模糊,我在自习时间专门重复讲述“0”的认识,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有“0”和无“0”的教学,从而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在整册课本中,不时考验学生对数的理解,排序及初步的加减计算、人民币的计算、统计图中的计算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及时收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时地利用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的计数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会灵活运用。
一、教从表象入手,学在直观感知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的特点。
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1、情境图示法 :实验教材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画面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我们要选择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字母。比如:小女孩河边练嗓,开口唱aa a ,公鸡啼叫 o o o,鹅在水中倒影 e e e. 2、实物演示法: 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准确发音,记住字形。教学声母f和t时,我拿一把带钩的雨伞做教具进行直观演示。下雨打开伞,伞柄朝下,雨水“tt”滴到地,雨停“f”把伞收起,伞柄朝上。然后在问答中揭示f和t的读音及写法,再通过实物演示来检验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在区分b和p,d和t,g k和h发音是否送气,我拿一张薄纸放在嘴边,有意识地发出不同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二、创设倩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表演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所学内容。
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时,可采用制做头饰、教儿歌、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进行。儿歌:“j、q、x好朋友,一块出去玩,路上碰见小ü。小ü小ü有礼貌,脱下帽子问声好”。在教学中,组织同学进行一次小表演活动,让四位戴有“ j、q、x、ü”头饰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大声朗读儿歌,在四位同学的即兴表演中记住“j、q、x”与“ü”相拼的规律,然后在各组之间、同学之间亦进行类似的表演。通过这些表演活动,使学生既掌握了“ j、q、x” 与“ü” 相拼的规律,又受到了“尊重他人,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2、编说童话故事,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
声调教学中,应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 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学习。例如:森林里只有小熊开了家商店,东西非常好卖,这不,小熊今天又该去城里进货了。开车行驶在平坦的大道上,想着商店红火的生意,小熊高兴地唱起了歌:“āāā”。不一坐,前方出现了一个斜坡,为了爬上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门,汽车在坡上吃力地行驶着,小熊嘴里哼的歌也变成了“ááá”。好不容易爬完了这道斜坡,低头一看,眼前的路又让小熊吃了一惊: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难走的路!小熊是乐观的,尽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车上下颠簸着前进,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唱歌,不过此时的歌已变成了“ǎǎǎ”。走完了这段难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现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顶,已能看见城里了。小熊高兴得不得了,大声叫着“ààà,进城啦!”汽车飞快地下了坡,小熊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又进了很多货物。
同学们在听上述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a”的四个声调的读法及四种声调符号。
三、编创游戏,开展愉快教学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泼好动的。
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动手、动脑能力,加深记忆,为此,可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1、拍手记忆法。
将要学习的拼音字母配上儿歌、口诀,伴以简洁、鲜明的节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读、易记,便于学生掌握。例如:教“a”“o”“e”“i”“u”“ü”时,可采用以下儿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进行教学。儿歌:霹霹啪啪,拍起手儿唱起歌。张大嘴巴“aaa”,嘴巴圆圆 “ooo”,嘴巴扁扁 “eee”,牙齿对齐 “iii”,撅起嘴巴“uuu”,口吹哨子“üüü”。
2、问答法。
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 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d”“b”“q”“b”“m”“m”等形近拼音字母时,可采用以下问答的形式进行。
(1)师:左下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
生: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2)师:左上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
生: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3)生:一个门洞是什么?两个门洞是什么?
师: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通过以上一问一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使学生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3、摘果子读字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