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6 03:18: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德育为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再加上互联网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践行为本:通过实践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身处信息时代,接受的信息量大,深受各种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冲击。视野也更为开阔,不盲信权威,善于质疑,同时,对人生、社会问题备感困惑,决定了他们需要一套正确、健康和可以明辨是非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这要求高校广大工作者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转变传统的训导式模式。我院在人才培养上以适应本市工业体系的工科人才为主体,故要充分利用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来推行德育工作。工科擅于通过实操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决定了他们更适合做中学、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再到抽象的学习模式,因此我院积极运用各种实践教学项目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充分体现了德育的根本规律。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形成不是讲出来而是践行出来的。
我院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项目,其设计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密配合形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立足点,通过传统优秀文化的浸润,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归依。
1.以酃主义教育为立足点
(1)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巡礼活动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保障,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人民是捍卫祖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当前,世界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国防建设必不可少。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巡礼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相当重要。
(2)“红色记忆”电影展播活动
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优秀影像资料的育人功能,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的同时,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激励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加正能量。由思政课教师推荐影像资料,以班级实践教学形式进行。观看结束后,每位学生写出不少于500字的观后感的交流会发言稿,并推荐优秀选手在交流会上发言。
2.通过传统优秀文化给予浸润
(1)赏岭南文化,塑人文精神
通过参观学习,同时结合党的十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我院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喜爱,自觉树立文化强国意识,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远理想和远大抱负。选择考察地点为能够反映岭南优秀文化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名胜古迹,由学校配备资源,让思政教师带队参观,学生以这次参观的经历完成一份调查报告书的撰写,在考察结束后两周内交到思政部。各班学生团队把所见所闻所感汇集起来,用课件的方式,配置文字、图片、视频等,选派一位代表在各班进行宣讲。
(2)岭南文化面面观活动
为了深入学习岭南文化知识,领会十报告中关于“文化强国”的理念,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教育。活动方式采取现场展演的形式进行,形式多元化,可采用武术、粤曲、相声、小品等形式,旨在展现岭南文化的魅力。
(3)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目前,我院已经拥有多个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感受传统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熏陶。通过参观、考察,亲身体验,认真思考,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达到知情意的统一。通过大学生的体验和认知,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由理论到实际、由接收到创造、由学习到实践的转变,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体验。通过参观革命展馆,组织学生重温革命先烈和先贤哲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习精神。通过丰富的感性体验与理论思维的结合,使课堂教学的抽象理论知识转变为活生生的图像、景观和事实,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认识和行为趋向等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灵,落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而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3.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归依
通过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颂扬校园里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生。宣传阶段,设计一份活动开展通知的海报,利用佛职院的院Q群和微博以及学生会、社团各部门干事的人际关系网进行宣传;推选阶段,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维度推选一定比例的候选人;表彰阶段,通过表彰大会的形式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要做到形式多样化、生活化、体验化,力求将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为一体,两者之间相互增益。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乐于参与,在实施中体验德行的重要性及其真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因此,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民族的土壤,立足于传统文化,并要在现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洪伟.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5).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施过程
党的十报告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最新概括。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两结合”
1.正面教育引导与纠正学生错误思想认识相结合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上是促进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过程。深入阐述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准确领会理论内涵。坚持正反两方面入手,在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和情绪表现、倾向,加以解决和疏导。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利用正面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大学生,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2.课上、课下的教学实践锻炼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不断参与与体验的实践过程,只有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既体现为大学生自觉接受的态度,更体现为大学生将心中的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施过程
1.以“财贸素养”教育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
以“爱心”教育为重点,围绕“爱自己(关爱生命)、爱家人、爱他人、爱学院、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教学思路,用爱心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设计“谁不夸俺家乡美”,辩论赛“战与和”等项目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责任”教育为内容,围绕“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职责。设计“我们的大学生活”“毕业实习的第一天”等教学活动,通过小品展示、团队讨论、个人演讲等形式,强化教学内容,做到知行统一。
以“诚信”教育为主题,宣讲“做人的诚信、大学生的诚信、企业的诚信”,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讲解《弟子规》”“寻找身边的感动”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以“创新”教育为题材,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课堂问答、创新能力的练习与考核等方法,按照“为什么创新――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的逻辑思路,训练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严谨”教育为补充,使学生领会严谨的人生态度对未来职业所具有的意义。
总之,在高职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和笔者学院的“财贸素养”教育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又要把“财贸素养”教育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使二者高度结合和统一。
2.以“理想信念和中国梦”教育为主线,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心思想
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一章的教学内容,阐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我的梦”与“中国梦”的理论关系,引导学生把个人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想结合,把个人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理想相统一,鼓励大学生在实现个人理想时为祖国建功立业。以树立个人的职业理想为基础,设计高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图文并茂的“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的理想”为题的主题演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引领,设计高职学生教学实践活动
0 引言
高校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在校学生向全面、综合实践人才方面发展,采取了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方式。但是高校和企业的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都不同,这就使得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适应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发展的各种优势,展开对学生的思政教学,使社会、网络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消失。
1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
首先,当前社会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经济结构体制的深入改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行贿、偷税、徇私、金钱交易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等观念。其次,一般大学生都具有守法、爱国、独立等良好的意识,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希望在学校通过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渴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而有少部分大学生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受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没有人生奋斗目标,思想意识懈怠,行为涣散,使思政教育增加了困难。最后,当前信息时代,网络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也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网络上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宗教意识、种族观念等相互交错、碰撞,使当代大学生面对这样的形势而无所适从。由于大学生对恶意信息不能够进行正确的甄别,很多不良信息进入大学生的生活中,例如欺诈信息、图片或视频、暴力信息等,复杂的信息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利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困难[1]。
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师由班主任、辅导员等教师转变为由高校教师、合作企业委派实习指导老师共同担任思政教学教师职务,这就造成高校和企业的思政教师在教育内容、方式方面有很大不同,使学生短时间内不容易适应,内心比较彷徨。其次,以往教学模式中,学生就是单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思政课程学习中,而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增加了企业员工这一身份。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造成学生在双重身份之前转换有些混乱,思想言行方面会受到社会负面问题、物质利益的一些影响,使高校展开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再次,思政教学内容和方法发生变化,传统思政教学就是以思政教师教授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引导学生展开爱国主义理论学习,展开对道德素养的学习。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使高校除了教授给学生思想政治、德育等内容外,还要积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新方法,将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重点组织学生在合作企业中学习、实践,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教育优势资源,让学生全面感受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提升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养。学生在此过程中思想会发生转变,但是转变效果有好有坏,就可能造成思政教育出现问题。最后,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习思政内容,既要在学校里面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又要到合作企业中展开实践学习,两方面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有很大不同,造成学生由高校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企业相对陌生环境中,面对复杂的学习内容、人际关系、严格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可能会造成心理素质调节不当的问题,使高校思政教育难度有所增加[2]。
3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分析
3.1 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基于当前大学生思想现状和校企合作模式带给大学生思想、心理的影响,高校要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再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形式体现,而是将其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利用社团、志愿活动、网络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社团活动开展思政教学,思政教师应当和社团干部充分合作,形成全面思政教学形势。第二,拓展学生的思政实践教学,可以由学校学生干部、辅导员等人员联系社会志愿组织,开展义务维修、支教,看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第三,广泛利用博客、论坛、网评等网络传媒形式以及各种高校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网络传播,使学生感受到正能量。
3.2 充分利用网络展开思政课理论教学
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抵消其负面作用,使学生利用喜欢的方式开展学习。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w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利用微博、论坛等的隐蔽性、快捷性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一些教育内容以文字、图片等方式传递给大学生。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载体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很多学生在遇到困惑和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愿意与家长、老师、同学沟通,而是喜欢通过更新空间状态的方式将自己的困难和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渴望得到大家的关心和呵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有目的性的研究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3.3 加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力度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校园实践的延伸,是高校学生在真正步入社会前,与社会生活接触的最近距离,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政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以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以便学生在进入校企合作单位展开实习时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可以引导学生在寒暑假的时间内到社会中寻求兼职机会,锻炼自己。第二,设定社会实践目标,让学生根据专业性质、职业规划、兴趣等方面选择合适的调研项目,展开社会调查、服务等实践活动,并撰写报告由教师评审。第三,构建专门的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构建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学习、锻炼,综合提高学生素养[3]。
3.4 构建不同形式的思政教学课堂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要拓宽原有的教学模式,增加多样化的教学课堂。首先,构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课堂,教师要改变自身角色,与学生打成一片,改变传统课堂说教的形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育知识。比如,在开展思政中有关道德教育、爱国教育、人生观念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主题演讲、辩论赛、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同时也可以充分运用与学生一对一交流、课堂讨论、微课等形式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其次,构建不同专业视域下的思政教育课堂,教师如果单纯地教授学生理论知识,难免会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理解起来也困难,学习也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考虑综合其他专业领域知识开展思政教学,充分利用各种学科之间的关系,开展学科间交叉教学。教会学生利用人文学科的思维、方法研究自然科学,或者解决其他理工科专业的技术难点等,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增强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1.有利于促使大学生明确精神信仰,树立道德标准,提高思想境界。“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生的信仰和精神的追求看得比物质生活更重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知识者的最高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同样,这对95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完善,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激发“95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祖国是家庭和个人的寄托,是我们物质利益和精神世界的寄托。中国历来有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文化传统:“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今天的爱国主义体现在:热爱祖国,矢志不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抗外辱等等各方面。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与眼界,积极而理性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中去。处理好爱祖国和爱世界,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关系。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具备民族自尊心和进取心,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机会发展自己,又坚定地维护国家的和尊严。
3.有利于培养“95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举政之本”和“进德修业之本”,当今社会上由于各种原因,人与人之间的诚信面临相当大的危机,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存在各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贷助学贷款和学费;求职过程中伪造简历;同时与几家单位签约,从中“择优录取”,单方面毁约等等。若这些情况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习以为常,踏入社会后随波逐流,丧失诚信的概念。诚信是中国的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要求人人具有契约精神,诚信守法,结合今天的社会情况,对“95后”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更加显得紧迫和重要。
4.有利于促使“95后”大学生学会自省和换位思考。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们都非常重视内省对人的道德形成的意义。反思自己的言行,改正错误的地方,学习正确的道理,并这样长期鞭策自己,才能不断得到提高,达到一个良好品德水平。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成为一名思想上的成年人。心理学在自省上的定义,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自我教育。但是,目前的“95后”大学生大部分比较缺乏“自省”的意识,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肯定与自我批评,在自省中,总结过去,并对未来做出规划;往好的方向,引导自身的思维和言行,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儒家提出的“挈矩之道”,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自己就要怎么去对待别人,这就是换位思考的方法。它是正确认识人际关系,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思路。“95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唯我独尊,来到学校,怎么和同学相处,踏上社会,怎么和同事相处,如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是重要的一课。在对待他人时,要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与感受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和体验。它可以看作是古老的儒家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口头版本。如果大家都能够换位思考,以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相处,何来“清华朱令案”和“同济投毒案”呢?
二、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1.课堂教学为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内容。每一个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甚至是在生活的细节中都有体现,如诚实、善良、孝顺、忠诚、敬业、脚踏实地等等,至于爱国、中华民族气节等内容更是耳濡目染。很多思想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在二者结合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相结合,不仅要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要概括,提高,体现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沟通感情,引起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效果。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根据书本内容,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一些专题:理想信念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古代儒家理想、做忠诚的爱国者--古代爱国情感和行为、现代法律思想一与古代法家思想等等。通过视频、学生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结合图画、音乐、表演等手段,将优秀文化直接诉诸学生的感觉,让学生得到切身的感受和提升。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也有很多教学要点可以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相融合。如以来的各次帝国主义前因后果的分析,等多次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的总结,中军民一心抗击日寇的视频再现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都能够大大激发了学生爱国精神,激励学生“少年强则中国强”。
2.实践活动为辅,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广泛性实践活动直观生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感受,会有和课堂不一样的收获。比如鼓励学生读经典书,看经典电影。书写读书笔记,开展导读、书评、影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2014年9月—12月,我工作的学校思政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征文比赛》,全校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写出很多有理论深度,同时具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主题从传统的道德思想文化当中摘取,多位思政教师挑选出班级比较出色的文章,结合书本的内容,开展专题授课,引用学生文章中的语言和事例来讲解知识要点,颇受学生好评。征文还经过评选颁奖,这又是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和老师,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认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他方式还包括:开展演讲、书法、绘画比赛,小组课题讨论等等各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的校园活动。
3.社会辅导,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渠道的多元性举办一些和学生生活、前途、就业等密切相关的系列报告,邀请专家学者,名师,校友等来校做讲座,演讲,其中贯穿传统文化的理念,通过演讲者与广大学生的交流,让广大学生近距离感受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同时让学生走出校门,对社会各层次的传统文化广泛接触,比如到博物馆参观,到爱国基地考察,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鼓励学生学会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哪些内容和我们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是不同的,应该从什么角度认识和看待。
4.学校和家庭互相学习和配合父母是学生的启蒙和终身的老师,家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学校经常性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写信、邀请家长担任外聘辅导员、学校开放日价值参观提建议等方式,倾听来自家长的声音,了解家长对学生从小是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方面来教育孩子,汲取家长中的先进经验,注入学校的管理教育方法中。同时及时向让家长传递学校的的教育理念,使家庭理解、接受和配合学校做好工作,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人文修养塑造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应贯穿始终。对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95后”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贯穿其中,不仅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们的心智,更对以后走入社会,在纷繁复杂,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彭嘉玲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较为复杂的教学环节,高效教学需要结合隐性教育。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提高教育效率,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本研究通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种类、特点等基本知识的了解,分析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合理应用对策,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道德品质
由于教育人员思想观念不足,对于隐性思政教育载体的应用不科学,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导致目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内容的重视,多数关注与形式,整体功能分散。利用健全保障制度,强化对隐性思政教育载体的应用,实现载体资源优化,改进教育方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步。因此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述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
思想政治载体主要为教育时,提供装载和运输相关运输教学内容和资料,辅助思政教育更好地起到作用,担任主要地位且促进思政教育客体共同作用的活动方式①。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很多类型,根据不同视角能够将其划分为各种种类。部分专家依照思政教育载体性能体现状况差异,划分思政教育载体为隐性和显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为教师运用隐秘方法参考事先设计完的教学内容与规划,运用变化较多的、全面有趣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思政知识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具体讲,隐形思政教育载体即为除政治课、报告会、培训、讲座等外的气氛、活动等,利用暗示、启发、影响学生,实现其思政教育目标,让教育无明显痕迹②。
2.高校隐性思政教育载体种类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种类主要有:(1)实际空间载体。其是高校物体形式载体,涵盖自然、建筑、文字、塑像等相关教学配备,思政教学清晰地将高校办学目的、依据、标准规定通过空间内的物体展现处理出来。周围环境设备让学生亲身体会,潜移默化地被影响;(2)行为载体。是非晶态载体,是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间出色优秀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人格魅力能够影响学生;(3)活动载体。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宗旨,以学生为学习主人,计划性地开班活动,把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时学习③。其涵盖比赛、公益活动、实际调查研究等等;(4)互联网载体。利用网络明确掌握学生实际思想情况且在第一时间对其指导和帮忙改进。互联网有隐秘、不封闭、交流、即兴的特征。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特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特征为:(1)学生自主选择。更注重学生的自由,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特征,让学生实现人人平等,自主选择,做到以人为本进行教育;(2)教育方式先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时代性,将原有单调显性思想教育方式摒弃,更注重生活和实践;(3)教育内容现实。高校教育应和社会接轨,高校学生年龄增长,面临进入社会。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社会紧密联系,不仅仅是基础知识教育,更加重视学生人生观、品德性格、理想、爱国价值观等等④。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理应用
1.强化载体开发
现今社会应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教师教学时,针对专业特征设计教学内容,将人文文化与自然文化结合,教育学生用辩证思维、唯物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思考问题,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中。高校应加强对校园环境的建立,彰显校园历史、文化等,让校园充满人文气息,科学规划,呈现校园美感,让学生在此环境中培养良好的情操,练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健康情感。高校应注重自身校歌、校训、校风的构建,找到高校自身个性魅力,将优秀部分和时展融合,利用高校精神沉淀与高校文化继承,建立崭新校园风貌。禁止他校模仿。据调查显示,有超过1/2的学生提出情境体验教学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只有3%的学生对传统教学感兴趣,18%的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无兴趣。因此高校应针对学生的心理想法进行思政教育设计,开展大量思政活动,利用活动载体教育,如开展不同社团、乡村支教、实践等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锻炼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⑤。
2.引入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主要依靠数字、网络、通信等运行。其和传统传播媒介不同,是崭新的传播技术⑥。其虽然不同系统之间独立运行,但是却存在着很密切的联系。其突破原有媒体在时间、空间中的束缚,能够第一时间传输信息,效率较高。同时其具有有图有文、有声有色的特征,可以推动不同隐性教育载体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信息分享。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定期更新新闻实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建立校园网,手机期刊画面欣赏、新闻影像、教师风采都可以是栏目主题,设置“学校管理”专栏,整合不同负责小组之间的信息,并及时传输给学生、教师,实现师生分享。第一时间向学生公开征求学校教改建议,促进校务发展。可创建学校自身的网络平台和交流工具,如微博、微信(We⁃chat)、MSN、QQ等等,学生能够和教师直接聊天,并且为教师教学和学校思政教育情况提出意见。教师可为学生解答困惑,与学生“交心”,沟通彼此感情,赢得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的心里问题予以解答,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利用网站,手机报纸图片欣赏、影像实事、教师风采等展现校园和师生风貌,利用浏览网站、分享报纸信息,能够使得更多高校学生掌握校园文化和社团动态。高校可以设置学校BBS广播站,每天早晚10分钟宣传思教内容,结合新闻时事与思政教育知识加以播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⑦。
3.健全保障制度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牢固树立导向性、职业性、服务性相结合,以职业性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合理安排适应专业所对接行业或者职业岗位要求的定向性的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实践化的教学方法,适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建构思政课特色教学体系。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电力行业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3-0061-04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以能源电力类专业为主体的高职院校,电力类专业所对应的电力行业包括发电、输电、配电、送电、电力建设、电力勘探、电力规划设计、电力信息、电力文化、电力管理等。以学校近5年的招生为例,2007~2011年电力类专业招生人数分别为1314人、1280人、1378人、1477人和1410人,几乎都占当年学校招生总数的60%~70%。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电力行业需要,学校应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大力推行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作为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亦应体现职业能力主线、工作过程导向。
一、确立导向性、职业性、服务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关于导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鉴于高职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但不稳定且容易受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影响,政治信仰意识淡薄,价值观功利化,需要加强引导,因此,开展思政课特色教学,必须坚持导向性。
关于职业性。高职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更要表现出职业性。思政课教学要与高职院校实际、与学生就业岗位结合起来,重视和加强思政课中立足社会、诚信品质、敬业精神、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
关于服务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以“精而管用”为标准,实现由“供给者本位”向“需求者本位”转换[1],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职教育语境中,导向性要与职业性、服务性相结合,通过思政课的导向性,促使学生初步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安排适应行业或职业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安排原则
概而精原则。即应使高职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当代中国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法制规范。该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不配套、课程目标与学制短、人才培养要求与生源状况之间的矛盾。
职业化原则。即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2]。思政课教学要把课程理论、政策与学生政治素养、专业发展、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讲解职业大环境,包括对行业产业政策、就业创业形势、职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软实力等问题进行诠释。
与行业、岗位对接原则。即坚持就业导向,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对接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结合起来。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职业环境
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这就是职业环境。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第一线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选择并突出具有定向性的教学内容。
一是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中。思政课教学中应加大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比例,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知识,如市场经济规律,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知识、技术、管理、信息等参与分配的制度,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强化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使学生牢记在任何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上,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规则和规律。在这部分适当增加电力行业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电力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该行业产业政策、其自身发展等,并能用市场经济规律等知识诠释电力行业进行的厂网分离、电网主副分离等重大改革。
二是法治理论教育。思政课教学中应加大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教学比重,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的法律知识,如电力法、劳动法、税法、合同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树立依法办事、遵章守纪意识,突出高职生守法习惯养成的准职业人特性。
2.职业理想信念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职业信念是指个体认为可以确信并愿意作为自身行动指南的认识或看法。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理想信念培育中,既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又使学生认识到理想并非高不可攀,并且正确认识将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职业与专业的关系,树立成才的理想信念。
3.职业道德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高职思政课教学要在巩固一般的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基础上,加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构建行业职业道德的全方位培养体系[3]。具体教学中,基本职业道德教育要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基本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要求;要以敬业意识、诚信意识为培养重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对应行业,把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层面,不同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应结合其行业特点而有所侧重。
4.职业品质
高职生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基本能力素质是职业技能的基础。基本能力素质包括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在培养基本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提升高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使其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基本能力素质主要通过各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思政课应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注重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三、运用实践化教学方法
(一)实践化教学方法的概念
思政课实践化教学方法,就是学生作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在真实的现实生活场景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的总和。
实践化教学方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辩证地认识国情、认识社会,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和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对职业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强化高职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实践化教学方法的形式
1.讨论
讨论的实施步骤如下[4]:第一, 题目拟定。任课教师事先拟定讨论题目,例如:在讲解价值观这一主题前,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何看待高校包括高职院校中的“考证”、“考级”现象,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功利化倾向,等等。第二,题目公布与准备。提前一周公布,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充分准备。学生根据讨论题目,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第三,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每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本组的讨论。第四,引导与评析。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评析。
2.辩论
辩论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论题公布。任课教师提前一周向学生公布论题。例如,在讲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时,围绕是否推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梯式递增电价改革展开辩论,正方:应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制度;反方:不应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制度。第二,准备。为参加辩论双方指定指导教师,学生查询资料,组织辩论的思路和论点、论据。第三,辩论。参加辩论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专业辩论,未参加辩论学生旁听。第四,点评。辩论结束后教师点评,重在评价辩论的技巧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技巧。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案例介绍。选择案例应坚持以下标准:案例的教育性、鲜活性、典型性和开放性。例如,在讲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以“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中国华西村”为案例。第二,案例思考。华西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哪些特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华西村给我们哪些启示?第三,案例引导。第四,案例讨论。第五,案例总结。
4.基地实训
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包括专业实习、课程实训基地。实训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准备。包括实训基地的选择,实训师资的确定,实训学生的选拔等。第二,实施。包括实训项目的安排、指导和交流等。第三,总结评估。包括提交实训报告,对学生进行考核等。
5.角色扮演[5]
由思政课教师指导,让学生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并讲解某些知识,让学生编排小品、情景剧或设立道德法庭、模拟法庭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
6.社会实践活动
由思政课教师指导,鼓励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工厂、企业,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研、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参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文化建设等,让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认知社会,融入社会。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一)时间多元化
改变思政课考核时间,变一次性考核为全程考核,包括学习考核、期末考核、年度考核、顶岗实习考核、毕业前考核等,直至毕业前再给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成绩。
(二)主体多元化
尝试引进第三方评价,将实习单位和社会的第三方评价引入教学评价[6],如由实习所在单位的专家或师傅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职业道德、职场礼仪规范、行业法律知识,并给出成绩。
(三)标准多元化
思政课教学评价应设立新的标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日常操行考核和社会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对学生就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日常操行考核对学生文明礼貌、遵章守纪、参与集体活动等方面进行考核;社会实践考核对学生的实际运用即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对于这三部分的分值权重,按照3∶3∶4的结构模式进行划分。
(四)方式多元化
上述三部分考核,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日常操行的评价,采取学生自我测评、班委团支部集体测评和教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评价包括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评价;对于理论考核可采用开卷考试、作业、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对于实践考核,可通过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职业道德训导报告等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如何凸显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特色与实效?[EB/OL].[2012-05-26].http:///show_more.php?doc_id=481120.
[2]刘绍斌.探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特色之路[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7(12):63-65.
[3]龚卢芳,林涛.电力高职职业道德综合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4):60-62.
[4]张继钢.增强高职刑法课教学实践性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15-119.
[5]张先状.高职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10(3):62-65.
[6]付海龙.“211”课程体系下高职思政课教改实证研究——以《思想首先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2-85.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Case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ZHANG Chun-hua1, ZHANG Ji-gang2, XU Xiu-qun1, LI Pu1
(1.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2. Guangxi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Nanning Guangxi 530023, China)
我是带着问题去的长沙理工大学,临行前学生工作部的樊部长特别要求我们就长沙理工“基础+主题”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建筑工程系李立波书记要求我在学生宿舍管理和安全工作方面、张任要求我在体现土建和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文化方面多调查研究,取得真经。时间紧,任务重,我先后走访了学工部、团委并在土建学院参与了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我随该院辅导员下宿舍、下班级,深入到学生中去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笔记;晚上回到宿舍,我们四位同志就一天的所学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友好。三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过的很充实,兄弟院校同事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学生积极向上、尊重师长的精神风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走访笔记、收集到的电子和书面资料有待我在工作中整理消化。下面我将在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党建、宿舍管理、竞赛文化四个方面介绍长沙理工大学的做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分层次、讲实效,“基础+主题”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立体化,使全体学生受益
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后,长沙理工大学在实践探索和创新中,形成了“基础+主题”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坚持以树立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做到主题教育活动目标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主题教育活动针对性和思政教育实效性二个相结合;注重活动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活动方式做到“注重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统一、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统一”,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育人,全体学生参加活动,全体学生思想受益”的“三个三”原则。我所在的土木与建筑学院是长沙理工大学主干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本科学生2400余人,研究生230余名。专职辅导员8人,师生比为1:300,基本达到中央要求。土建学院针对各年级和各群体的不同特点,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在诚信教育中对一年级新生注重进行适应大学生活的诚信学习、诚信考试的教育;对四年级毕业生注重进行诚信签约、守约的教育等。收到较好的效果。“诚信”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学风、考风建设,举办手绘大赛、英语四六级模拟考试、“诚信”主题教育辩论赛、“诚信”小故事征集、手抄报比赛,发出《诚信是通往成功的绿卡》的网络倡议书、《学生诚信公约》征集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又如在“我与祖国同奋进”主题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实施教育活动,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启动仪式、主题班会、祖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让历史告诉未来”演讲大赛、“我爱长沙理工大学”摄影比赛、“榜样的力量”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在党员中,主要开展了“我与祖国同发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我为党旗添光彩”党员教育示范活动;在团员青年中,主要开展了“我与祖国同奋进、与学校同发展”主题团日活动、“我爱美丽校园”环保公益劳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祖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成果和发展蓝图,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土建学院积极引导,加强教育,举办分党校普及班和提高班,两期党校都邀请校内外资深专家、教授讲述,普及班以党的基本知识为授课内容,而提高班重点放在理论提高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层次,结合中央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学习研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每次党课开班之前做好问卷调查,把学生反映或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党课学习中,并且改革考试制度,充分利用网上党校优势,要求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考试。
2、坚持党员下班制度,建立“每学期学生党员进行个人总结、群众评议”制度,加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有发展对象都首先在学院进行公示,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已经列为发展对象的同学,充分发挥广大同学,加强对他们的日常监督,对评定不合格的同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保证了学生党员的质量。
3、土建学院比较有特色的是举办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加强他们学习、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4、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邀请专家为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做“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报告,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览,结合奥运会成功举办、神七成功发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事件组织开展讨论,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5、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特殊防护期保证信息畅通,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自律意识强
1、积极开展法纪、安全稳定教育。注重建立学生安全教育、预防和处置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在制度、机制方面,土建学院学生会、各年级分会设立纪检保卫部,各班设治安保卫委员,各寝室的寝室长为安全信息员;层层建立了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并实施了《学生集体课外活动安全教育和管理实施细则》。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法纪教育、安全教育活动,如考风考纪、反传销、防火防盗、交通安全、文明离校等教育。组织新生进行了《学生手册》考试。加大了对学生日常行为检查和违纪处理的力度,全院学生的日常违纪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做好违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学校调查处理,及时向学工部上报情况和处理意见。
2、重视宿舍文明建设。土建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开展优良学生寝室评比、寝室设计大赛等活动,促进宿舍文明建设。加大了针对学生宿舍防火、学生晚归和外宿、外租房等情况的检查力度,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严格落实学生宿舍熄灯制度和计算机使用制度。土建学院每晚11点熄灯,熄灯后学生反正正常,未发生群体性起哄、打砸事件;针对该院学生宿舍计算机过多的情况,他们修订了《学生宿舍计算机管理办法》,并制定了《土建学院学生计算机管理协议》,首次以协议的形式限制了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娱乐的时间、制定了违反规定的惩罚措施,比较有效的制止了学院因计算机而引起的学风下滑现象。
四、学生竞赛活动蓬勃发展,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1、土建学院积极推动建立符合学生竞赛活动实际的培训、交流、实践、激励立体综合模式。从年开始学院就推出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申报制度,配套了奖励等政策以及相关的鼓励措施,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了“学生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基地+专业协会+课程+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为导向的管理体系+开放实验室+指导老师+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八位一体的格局。
2.积极引导,树立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的竞赛活动氛围。结合土建学院的专业特点,开办“每周一模”和“每周一展”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学生科技活动中来。每年组织全校“土木类结构模型大赛”,建筑学毕业生毕业设计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国学传统文化;大学生;人文素质;季羡林国学院
1996年德洛尔代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明确了大学的本质在于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旨在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大学必将承载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任务,其中育人是关键。据此,本文通过探究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弥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整体性缺失的意义,介绍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依托季羡林国学院这一宝贵丰富的国学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全方位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的具体做法,成效显著。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其中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水平状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不仅与社会风气和高等教育体制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对于主流价值观的甄别有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水平上,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学习态度方面,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博闻强识,善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性较强,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但不足之处却体现为在待人接物方面担当意识不强和解决处理问题批判精神和独创能力相对缺乏。
在“三观”方面,虽然高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积极营造丰富多彩有内涵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校园文化,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总体来讲,当前大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信仰缺失、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淡化,未能树立牢固的是非观和道德观。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1)思政课的开设重理论轻实践,加之绝大多数学校采取的考试形式仍然是传统的笔试,使学生对思政课避而远之,产生不重视的态度。(2)一些高校寄希望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无奈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选择使得大多数活动的举办都流于形式,最终未达到预期目的。
在心理素质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自负、抑郁症、恐惧症、恐怖症等心理疾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处于特定时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心理面临从校园生活向社会过渡的转变,认知各方面都不成熟却急于证明自己。最近几年校园频频发生的大学生故意杀人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下滑的事实。
另外,当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也是造成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理工科大学针对具体理工科专业设置的课程中往往缺乏人文类的课程,致使理工科学生对最基本的文史常识都不懂,在研究学问过程中只注重发扬“求真”的科学精神,而没有注重“求善”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在高校范围内开展国学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等教育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改革探索已经展开,一些高校通过设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引进西方“通识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试点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比较成功的做法中,北京大学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科学通史》成为北大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历程经过高校自身及社会各界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文章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通过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将继承国学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做当前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树立新时期道德规范,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养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指导当代大学生如何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以德育人,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是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教材。
三、季羡林国学院对于推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坐落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季羡林国学院以“季羡林纪念馆”为核心,是目前国内保存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遗物和作品最多、最完整的纪念馆。该馆的设立以整理、研究和弘扬季羡林国学思想为重点,是学院师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是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培养新一代品德高尚,内涵丰富的人才教育基地。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国学教育将把民族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并在下一代的心里生根发芽。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体现了国学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思想的重要作用。季先生还说过“对于学习国学,我看大学生,不论工科、理科还是文科,大学一年级开始要把国学作为一门必修课,要开始就要学习国学。”体现季先生对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殷切希望。
基于此,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通过开设《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程》这一必修课和以季羡林国学院为平台构建校园文化新特色,对全校所有师生进行素质拓展教育。
(一)围绕《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程的开设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程的开设涉及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首先需要确立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为体现陕服鲜明的育人特色故开设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由学院相关教学部门承担起《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围绕《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先后成立国学传统文化教研室,制订教学大纲,聘请专任教师、尝试编写系列讲义,完成校级重点课程的立项、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以及目前正在进行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该课程已经在11级本科生范围进行,期末考核分两部分进行:开卷考试和撰写心得报告,从课程期末考核结果来看,学生从这门课中收获确实不少,获得预期效果。
(二)以季羡林国学院为平台构建校园文化新特色
学院围绕课程进行一系列相关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季羡林纪念馆,聆听名家讲座,用传统国学文化浸润心灵,举办季羡林国学思想高端研讨会,把季羡林国学思想融入学生骨干的教育培训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举办“国学传承思想,激发理想信念”演讲比赛,配合“世界读书日”举办国学主题活动,校园网开办“季羡林国学院”专栏等方式营造具有丰富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使得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迈出新的一步,更让师生受益匪浅。
(三)依托季羡林国学院开展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自开设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季羡林国学思想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切实受益的课程。通过演讲比赛、读书活动、聆听报告、参观纪念馆等实践活动,在师生群体中引起广泛赞同,对广大学生起到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作用,推动了季羡林国学思想的普及和传播,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在全校掀起了学传统,讲爱国,促学习的良好风气。与此同时,也提升广大教师的素质。教师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深受启发,明白为人师表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如完美的人格品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师德远比能力更重要。
四、结语
十以来,先后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次论述,充分表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的主题。高校必将承担起对师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使命,国学传统文化也将会弥补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短板,其中,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起到关键作用。2014年12月5日,季羡林国学院被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第二批“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下一步,学院还将充分发挥季羡林国学院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教育功能作用,广泛开展国学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加强内涵建设,创办一流大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成.国学启蒙[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原因不外乎有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应聘者能够更快的进入辅导员角色,并在校园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服务,给予指导.“三生教育”作为一门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更是需要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实践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如“感恩教育”专题中,若辅导员能通过观看感恩公益广告、举办“感谢卡”书写邮寄活动、号召学生放假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实践活动,能将学生对父母亲朋、对生命存在的感恩具体化、表象化,从而引导学生思索、体会,逐步实现对社会和他人的反哺,并最终完善自我、升华人格.有经验的辅导员总是能找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方式来完成教育意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并为下一次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辅导员开展“三生教育”实践活动的途径
2.1课堂教学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三生教育”课,其中相当一部分授课教师由辅导员担任.由辅导员担任“三生教育”课的任课老师,主要从辅导员的专业出身、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三生教育”课更为强调教授内容和目的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意义,尤其是教学内容的“有的放矢”.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紧密接触,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面临的困惑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问题和困难进行强调和解释.如针对当前大学生冷漠、浪费、叛逆等情况,加强感恩教育,开展实践活动等.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并不是隔离于其他学科单独存在的,学科之间可能存在渗透、交叉、迁移等情况.所以,在其他课程的教授中实现“三生教育”的教育意图和目的是可以实现的.除“三生教育”课外,承担了其他课程教学任务的辅导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生命、生活、生存的知识和观念.如有的老师提出应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相关内容等.
2.2日常教育管理
日常接触是辅导员开展“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工作的点点滴滴都体现在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日常工作中,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奖助评优、生活服务、宿舍走访———辅导员对于生命的感悟、生存的体会、生活的经验都能通过工作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学生的交流得以体现.
2.3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由学校统一组织,由教师指导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三生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和升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三生教育”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针对生命、生活、生存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学习和讨论,各抒己见.同时,可以配合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习效果.如开展感恩主题讨论时,可以播放感恩类型的公益广告、短片或MTV等,带领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通过组织比赛,一方面为有才能的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另一方面通过比赛促使学生对“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能通过争先评优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云南省教育厅曾经举办多次的“三生教育”书画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等.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生平展览、当地经济社会取得成果展示、人物事迹汇报等,通过参观让学生直观感受他人在面对生命、生活、生存问题时的抉择和心路历程,从而有所感悟.其他如组建社团、组织讲座讲坛、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实习实训等都是学生通过实践认识生命、生存、生活的有效途径,辅导员不仅可以利用活动本身实现“三生教育”的意图,更可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跟踪服务和教育引导.
2.4社会实践
除了由学校统一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学生自由参加勤工助学、社会公益等活动中实现教育目的.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行参加社会实践前辅导员所做的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包括学生在参加过程中与辅导员的交流互动,甚至学生在实践结束后辅导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提炼的过程中.
3辅导员在“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三生教育”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系统学、信息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才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更科学的完成教学任务.
3.2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当前,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存在.因此,辅导员自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生存、生活观念,首先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才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3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三生教育”不是以“让人感动”为目的的“催泪教育课”,而是通过各种道具、文字材料、视频资料等相关材料的综合呈现来教育学生“感悟生命、体会生活、学会生存”.在这个意义上,丰富多彩的、经过优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又要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3.4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了解和学习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但是,由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尽管老师和学生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投入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仍有部分老师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单纯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导致老师一言堂。在课堂上,老师往往是在进行“独角戏”表演,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现象,同时也失去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中,教师往往采取“一部PPt演示文稿,一张嘴”,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不但会显得枯燥无味、缺乏说服力,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抵触、逆反的心理,失去其育人的作用。
(三)教学手段简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往往是黑板和粉笔,即便使用多媒体,但由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有限,也仅仅是把教材中的文字内容放到课件中,课件制作质量不高。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会使学生产生听课疲劳,难以全方位地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枯燥,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难以接受,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式单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是以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方式即灌输的方式进行的,灌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需的一种方式,但是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的运用。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青年大学生具有好动、善疑、思维活跃等特点,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善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观点。
(二)改变“一言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多是采用一般讲授法,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按照讲义或教材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方法,这是思想政治课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法。所谓互动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与学成为动态的、发展的、富于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扩大学的活动,多让学生做一些开放性的练习,以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和个别交谈,来代替原来的老师严格控制的课堂。每节课的开始,可以安排一位或多位同学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自编自演对话、短剧或故事,这就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练习、模仿,准备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巩固消化过程,是寓教于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进行师生角色互换。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上台讲授部分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可以启发诱导学生自觉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实践。
2、反思性教学法。反思性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观念、教学结果、教学伦理、教学背景,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主体性的过程,也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法可以采用听课观摩、教学过程录像回放、多名任课教师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在观摩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服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找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利用录像回放可以找出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优化课堂教学进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多名任课教师集体讨论,可以及时发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找出解决方法。
(三)积极运用教具和现代媒体演示法。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教师在讲授理论时,如果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增强教学直观性,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感性认识,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很有帮助。电影、幻灯、录像、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是当今电化教学的先进教学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电影、电视、录像或相关片断。通过多媒体设备可组织大量材料,图文声像俱全,能多层次、多角度形象地反映内容,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理论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便于学生深刻掌握理论知识。
(四)组织社会实践教学。把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与生动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在完成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践途径,达到对思政课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吸收、内化,实现对思政课基本理论、原理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树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论赛。采取辩论赛的形式,让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团进行辩论,可以促进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学习,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思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可以与学生处、学生会、学生团体协调,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演讲、书画展、图片展、摄像、征文等,寓教育功能于趣味性,可促进学生自觉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3、参观考察。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安排,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具体地区或单位的具体情况,并思考解决问题。参观考察后要撰写观后感和调查报告。
4、调查研究。结合课程选择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留守儿童、校园文化、青年价值观、社会道德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通过接触社会、探讨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调查结束后,每个学生要提交一定字数的调研文章。
5、社会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企事业单位服务,为残疾、贫困者献爱心活动,参加法律咨询,参加抗灾救灾以及义务生产劳动。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切实的锻炼,把他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并能服务社会,在实践过程中检验所学的理论。
(五)创新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也要求考核评价机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探索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作出改革。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小组论文+小组答辩”等形式破除了学生在传统考试方式下“考试机器”和“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使考核成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又一环节。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欢.试论反思性教学法在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9.6.20.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新特点;应对
一、研究背景
当代大学生中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剧增,他们普遍缺少童趣的体检,与此同时“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使其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此外,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值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大部分学生享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网络信息化伴随着他们成长的方方面面,新媒体正逐步改变他们的生活、学习、娱乐方式乃至语言习惯。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时期,这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素质普遍得到了较大提升。这些外部环境使大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务实多元化、政治观念积极理性,道德观念总体向上,但仍存在少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待提高的情况。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日益扩张及其文化霸权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主导文化产生了冲击。面对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出现了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存与碰撞的情况。作为自我意识彰显的一代,当代大学生普遍有着实现个人价值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他们也担负着历史的重任,结合其成长环境,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一)视野开阔
当代大学生普遍有着开阔的眼界,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但他们倾向于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更善于用务实、理性的目光来把握现实,自觉拥护、践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当代大学生知识面较广,有着相对独立的思维和见解,此外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信息来源丰富,他们大多擅长在信息的比较中看待和评价社会热点问题,有着冷静地思考和理性地判断有关政治问题的能力。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化加剧的冲击和渗透下,我国高校的国际化色彩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师生、课程主动融入其中,被打上了国际化的烙印。同样,国际化日渐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喜欢且善于在国际化的比较视野中学习和思考,善于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国内现状。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国际化带来的需求和挑战。
(二)价值取向务实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他们的精神世界主流积极向上,价值观积极进取,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兴趣爱好广泛,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和参与意识都较强,对自我发展有着更多期待。由于网络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丰富多样,获取信息的方式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搜索。面对大量纷繁芜杂的信息冲击和信息交换,部分大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与分析,更有甚者在多元思想和多样价值的冲击下迷失自我。
同样,西方文化的扩张及文化霸权逐步威胁我国的文化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西方国家也趁此机会进入了我国的文化市场,各式品质良莠不齐的文化产品进入我国文化市场,迅速俘获了大量无鉴别能力群众的头脑,不仅削弱了其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削弱了优秀民族文化原有的强大凝聚力。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互联网的迅速传播都给主流价值观带来更多挑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经不是单一固定的,而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并存的格局。处于新旧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碰撞之中的当代大学生正在不断调整和建构着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
(三)信息化素养较高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网络已然成为各种新文化的发源地。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交互性为意识形态的传播打开了新空间。无数网民改变着传统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冲跨民族乃至国家所精心架构的意识形态樊篱。网络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现在人人、时时、处处上网成为可能,网络不再仅仅是一种便捷的工具,一种信息量大且互动性强的媒体,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环境,对此当代大学生只能适应,不能躲避。
部分大学生沉湎于虚拟的网络空间,逃避现实,丧失了真实的自我,久而久之容易产生紧张、孤僻等心理问题。网络的虚拟性使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感丧失,容易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他们活跃在依托网络而成立的各类非规范性的QQ群、论坛等非正式网络组织,弱化甚至脱离了现实的团学组织。同时,新媒体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导致部分学生沉湎其中,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学习。
(四)道德观念积极向上
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观念、法治观念和效益观念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保持较高态势。在爱国热情、团结协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不断增强,保持着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态势,在思想和行动上认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
尽管道德观念整体向上,但仍然存在少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待提高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大多从个人情感的好恶和个人利益的得失出发,结合自身现实需求看待和选择道德,这种道德选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个体性、随意性和相对性,缺少客观性和稳定性。极少数大学生还存在重智能轻修身、重功利轻德行、重享受轻奋斗的倾向,从而有理想无实践、有思想无行动、有律人无律己、有批评无改正,这都进一步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五)自我意识彰显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他们注重个人利益的满足与实现,认可通过努力和竞争来获得成功,在思想上也逐渐由群体本位转向个体本位。QQ空间、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网络技术和平台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彰显提供了便利的载体和途径。网络的匿名性与便于自我展现的特点,都给青年学生展示个性风格、表达个人情感提供了载体,大部分学生在使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追求平等、注重自我的意识日益突显。
三、应对策略
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中意识形态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其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根据他们自身发展的期待和需要,应主要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高水平思政队伍、加大网络思政力度等方面对当代当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生命线”,它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前,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突出自我教育。突出自我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这需要充分发挥其提高其自身思想品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的内化为自身努力的目标。
首先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时代特点改变教育模式。在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需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的空间,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育、人人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进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改善自我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优势,结合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使学生自觉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培养高尚的情操。
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共同的人才培养主体和培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心理背景,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保证。
首先要在内容和目标上结合。要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其次要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结合。积极拓展思路,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方式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引进心理测评等有效机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进取的意识,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
再次要在教育队伍上有机结合。要敦促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提高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进行干预,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提升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当代大学生可以广纳百川信息,有利于他们开拓知识视野,有所创造。但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我们必须不断提升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
首先要更新理念。针对网络开放性的特质,在进行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们要逐步树立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开放化、国际化意识,在交流和互动中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其次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的制高点。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便捷以正确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再次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对于当代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关于网络的错误思想认识,必须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对上网的自我调控意识与免疫能力。
4.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有直接的和间接的教育功能,我们应加大力打造能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就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要善于结合传统节日、国家重大事件和学校重要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形式丰富、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运用科学、文明、创新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加大网络思政力度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常规方式对大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提高思想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结合当下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技术,让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获得信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结合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网络环境,加大网络思政力度迫在眉睫。
1.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政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和网络技能,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尝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即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
2.规范网络阵地。规范网络发展,要始终坚持依法处理。由于网络发展的特殊性,在遵循现实法律的基础上,尤需加大舆论引导的力度,网络世界中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网络舆论呈现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深入学生的各级各类网络阵地,时刻关注,引导其规范网络中的言行,切实引导网络舆论走向。
3.利用网络阵地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各级学生组织和各类社团开展的活动不仅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应加大与新媒体的结合力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网络中以虚拟身份组建具有特定宗旨的网络社团,此类社团依托网络开展和管理各类活动。由于上网的便利性和及时性,网络社团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应借助此类平台,宣传正确的信息和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鉴别各类信息。
4.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教育功能。学生党团支部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堡垒,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除了做好日常的座谈、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的教育外,可尝试党团教育进网络。党团支部可建立专门的qq群或微博、微信平台,用网络来搭建基层组织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开辟基层组织理论学习的新方法,把理论教育从“有形”拓展到“无形”,在推进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公开,传播正确的思想,收集和接受学生意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郏凤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嬗变与重构探究[D].山西大学,2010.
[2] 朱炎.当代大学生理想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3]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2-03.
[4] 陈锡喜.: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诸凤娟,杜坤林.冲突与重构: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建设的反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2).
关键词:奥运理念高校思政方法途径
北京2008奥运会筹办了7年,将13亿人民向世界做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庄严承诺变成一份提交给奥林匹克运动的特殊答卷。7年来,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实践,对文明进步的不懈追求,浓缩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之中,既书写了社会发展的宏图雄篇,更化为人们身边的点滴之变,诠释出东方文明古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独特理解。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一脉相承,回应了当今时展的呼声。
实然性:奥运理念的深度解读
(一)绿色奥运: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人类发展模式的自觉矫正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歌猛进,“征服”自然的力量空前强大之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却正被撼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困惑不可避免地映射于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从最初的十几个国家参与到成为全球第一盛事,随着场馆建设耗资日增,环境代价难以估量。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都在思考,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奥运是一种战略选择,也是一种生存智慧。1999年,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提出奥林匹克运动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环境与体育、文化并列,成为奥林匹克面向未来的三大支柱。绿色奥运的理念,深深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蓝图。而此次绿色奥运的内涵是,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多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绿化美化和环保产业发展;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科技奥运:奥林匹克精神的不竭动力与奥运史的伴侣
回首百年,科学技术以其惊人的渗透力进入奥运赛场,为“更快、更高、更强”提供不竭动力。一部奥林匹克发展史,科技的身影相伴始终,密不可分。从优质精良的运动装备,到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从精确到毫秒的计时装置,到环保节能的竞赛场馆;从五彩缤纷的开闭幕式,到覆盖全球的赛事直播……科学技术让奥林匹克竞赛更加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在你争我夺的赶超中汲取不断创新的力量。
科技奥运支撑起北京筹办奥运的框架。在智能交通、洁净能源、场馆建设、信息通讯、奥运安全、运动科技等诸多领域,北京奥运会的7年筹办展示着中国的自主创新之旅。奥林匹克盛会让科学技术散发亲和时尚的光彩,在潜移默化间提升科技的魅力,催生着亿万国人的创新意识。它吸引更多民众学习科技知识,接受科学精神,投身创新行列。
(三)人文奥运:奥林匹克运动的进步机与世界潮流的助推器
奥林匹克指出:“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不仅关注个体的人,更关注整体的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闪耀人文精神的奥林匹克运动,与走过五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相遇,为奥林匹克精神添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人文奥运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奥运是指“奥运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奥运参与人文现象,其核心是“奥运”,其现象是“奥运人文”;“人文奥运”不等于“人文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文现象”才能称之为“人文奥运”,把中国的文化融入到奥运的参与文化之中,才能是名符其实的“人文奥运”,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直接形成的“奥运文化现象或景观”才是“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构筑起北京筹办奥运的基石。北京奥运会将奥林匹克的人文底蕴深深锲入中国,又通过奥运会的舞台,将中华文明的精髓献给世界。人文奥运着力于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各种文化相互了解与尊重,展示悠久的东方文明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新贡献,成为北京奥运会为奥林匹克精神写下的新注脚。
必然性:奥运理念的意义
(一)奥运理念涵盖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三大理念的构想发端于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之时,彰显了中国价值观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交融交汇。申奥成功一年之际,2002年7月,三大理念被郑重写入《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从申办到筹办,从承诺到行动,三大理念既顺应了当今时代进步的潮流,又踏上了中国科学发展的节拍,这一切闪耀在筹办奥运会的无数细节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扬。正如《国际奥委会评估报告》所言:“北京奥运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在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灵魂,绿色奥运与科技奥运是两翼。三大理念指向“以人为本”的核心,形成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循着和谐发展的轨迹前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类世界和谐。
(二)奥运理念是奥林匹克运动与时代相结合的必然选择
奥运会四年一届的周期和主办城市的变换,使奥林匹克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丰富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现代奥运之旅走到北京,已有22个城市有幸成为东道主。每个东道主都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了自己的色彩,贡献了独特的理念。
1948年,二战后的首届奥运会在伦敦举办。不少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国家虽然还没有训练有素的选手,但出于对和平与团结的向往,纷纷应邀前来。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终于能够汇聚在五环旗下交流竞技,奥林匹克的舞台奏响了和平团结的时代强音。从汉城奥运会的“和谐进步”到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永远的朋友”,从悉尼奥运会的“分享奥林匹克精神”到雅典奥运会的“欢迎回家”,这些各具特色的鲜明口号,表达了东道主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
奥运会百年之旅,正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过程。如今,人类已进入“地球村”时代,勃兴于全球的奥林匹克运动,同样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只有与时俱进,变革创新,奥林匹克运动才能聚集人类文明的精华,浩荡而行。北京奥运会用三大理念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源自东方的活力,成为奥林匹克之舟的新航标,也为尚在种种发展模式中折冲斡旋、时有困扰的人类文明进程扬起一面风帆。
(三)奥运理念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正展开全球化的视野,融汇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走过百年的奥林匹克运动,始终以开放的胸怀接纳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北京成为奥运会东道主,使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对话有了一个极佳的载体。三大理念展现出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的趋势,蕴含着应对现代文明发展挑战的探索,更注入了东方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用奥林匹克的语言,在中华大地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舞台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对三大理念的弘扬与实践,使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文化找到了相通的脉络,两者的结合不仅呈现了世界性、开放性和平等性,也充分体现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既是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的馈赠,也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回报。
(四)奥运理念彰显了我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979年,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大家庭之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之际。中国的奥林匹克之路叠加于改革开放的历程,投射出一个民族复兴进取的伟大身影。城乡面貌的巨变,生活水平的改善,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无不与环境、科技、人文的进步息息相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不仅是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契合,更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总结历史经验、经过深思熟虑写下的心得。
在这30年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尊重自然、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重要。“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金碗银碗不如科学饭碗”。每一次观念的变化,都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生动写照。没有30年的物质积累,没有30年的思想解放,举办奥运会不过是个梦想,弘扬和践行三大理念更无从谈起。中国在前进道路上所做的思考与抉择,正通过北京奥运会这座舞台,通过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展现给世人。
绿色奥运不仅是一片绿地,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当绿色的种子深入民众之心,生态文明的森林便会蓬勃生长。科技奥运不仅让人们惊叹“鸟巢”和“水立方”的雄奇,更增强了全民自主创新意识。人文奥运不仅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激发了人们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对世界和平、友谊、进步的向往。三大理念带来了北京的成长、中国的进步,在实践中提升中国人的生态意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三大理念从无形到有形,使奥林匹克宗旨和精神更全面地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塑造着一个民族昂扬向上的气质,展现着一个国家团结奋进的形象。同时,三大理念的回响不会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而休止,中国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应然性:高校奥运理念教育的方法途径新探
(一)系统教育:奥运理念教育方法的主流
1.积极开展奥运理念“三进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两课”,多年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显性教育模式存在着内容单一、方法简单等问题,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填充,而相关奥运教育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以北京2008奥运会为契机,积极开展奥运理念“三进教育”,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都能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对大学生这一重要特殊群体进行奥运理念教育的主流方法。
在奥运会期间,中国奥运健儿不断超越自我,屡破记录,使得中国在近年来的奥运会上所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总量一直名列前茅,因此《义勇军进行曲》会在奥运赛场频频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也会一次次地高高飘扬,每当在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心中升腾,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引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培养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开展以这些内容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大学生积极响应“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号召,结合高校实际开展“绿色校园”、“科技校园”、“人文校园”的创建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热爱环保的意识,献身科技的理想,弘扬人文主义的精神,把他们打造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思维,蕴涵科技创新能力和充满人文主义气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
2.积极开展奥运理念专题教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目的不是去推行竞技运动,而是把竞技运动纳入教育,把体育纳入一般的教育,进而把一般教育纳入人类文化和生活的过程中”。它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追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就是以教育为核心。奥林匹克理念教育就是利用体育竞技运动这一形式,来传播奥林匹克理想、精神、宗旨、格言。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奥运知识演讲征文,开展体育比赛,邀请知名教育家、体育学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对奥运理念进行深入的解读,这些措施都能使大学生们深刻理解奥林匹克的精髓,践行奥林匹克的生活哲学、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日常教育:奥运理念教育方法的有益补充
1.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建立奥运理念教育网站。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使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上的局限,但没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面对面的直接真实,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管理制度的约束,这是它的不足之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照搬照抄传统方法的内容和形式,而是要依据网络特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运行体制,创新教育手段和表现形式。充分理解科技奥运的内涵,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建立奥运教育网站,是对大学生进行奥运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教育载体而言,它所依托的网络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就教育内容而言,要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就教育过程而言,更加强调平等沟通和疏通引导,这些都给奥运理念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开办主题网站和博客等形式,运用现代媒体强大的功能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奥运教育,使奥运理念真正烙在每一个大学生的心中,体现在每一个大学生的行动上。
2.借用学生社团资源成立奥运理念研究组织。学生社团决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构成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成才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部和团中央已经明确了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独立、自治、开放、容忍,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秉持理想以及在坚守这些传统理念与作为变革前沿之间保持张力,是我国高校在几个世纪以来展示出来的形象,也是大学之为大学的基本特质。学生社团是大学精神的天然承载者。所以说,在一个公民人格不够彰显的社会里做一个负责任的现代公民,在一个压抑个性的社会里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宽容精神,在一个民主不完善的体制下开始我们建设性的民主实践,在一个自由不足的体制下探索并拓展自由,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中学会合作,在一个志同道合的集体中全面地锻炼和发展自己,就是在现代我国大学生社团的真正使命。再加上当今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知识更新快,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所以可以借用学生社团资源,成立各种奥运理念研究组织,使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尊重社会公德,崇尚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生活哲学。这有助于教育青年大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具备完善的审美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
3.构建“一个理念、两个平台、三层构架、四级教育”的奥运理念日常教育体系。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我们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会早已超越了运动本身。奥林匹克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从一种新的角度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形成友谊、和平、尊重、公平竞争等奥运理念和价值观,完善人格,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大学教育而言,对奥林匹克理念的传承不应该是应景教育,而要触及其精神的“内核”。所以构建“一个理念、两个平台、三层构架、四级教育”的奥运理念日常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一个理念是指以奥运理念传承为理念。北京奥运会之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口号也许会淡出人们的记忆,但绿色、科技、人文将成为关乎民生的长远课题。以举办奥运为契机,在高校涵养友好和谐的环境意识,弘扬崇尚科学的文明风尚,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两个平台是指有效利用校内校外两个平台,对奥运理念进行全面宣传,增强奥运教育的影响力,实现校内外奥运理念教育的“共振”效应,使他们对奥林匹克精神有更深的感悟。三层构架是指学校行政牵头,院系团委组织,学生辅导员落实的三层教育构架。四级教育是根据各个层次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各种奥运教育。具体而言,对大一新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奥运教育,大二学生可以进行日常性的奥运理念教育,对大三学生应对其进行重点强化专题教育,对大四学生可以将奥运教育穿插于职业教育之中进行。此教育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最大教育功能。
综上,新的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而奥林匹克蕴涵的博大精深文化体系与这一要求具有一致性,所以寓教于体,把奥运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利用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通过社会上有利的奥运舆论和氛围来开展高校奥运教育,教育青年大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集体主义人生观、和谐的价值观、爱国主义的情怀、国际主义精神,增强人文底蕴,提升精神状态,实现自我超越,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未来和谐国际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国宽,王琴.奥运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J].职业圈,2007(21)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