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5 12:4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制种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本文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从隔离区的选择、育苗、定植移栽、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收获晾晒、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方面,详细介绍了花椰菜生产用种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花椰菜又名菜花,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地中海及北海沿岸,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但是,制种技术是确保种子质量的关键,现将花椰菜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作以下探讨。
1花椰菜繁种的生物学基础特性
1.1植物学特征
1.1.1花椰菜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较强大,须根发达,多集中于土壤表层中,根系受伤后不易恢复。茎较结球甘蓝长而粗。叶狭长,有蜡粉,在将现花球时,心叶自然向中心弯曲或扭转,可保护花球免受阳光而变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营养贮藏器官,由主花茎、肉质花梗及绒球状花枝顶端聚合而成。当温度等条件适宜时,花球逐渐松散,花茎、花梗迅速发育而伸长,花枝顶端继续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继而开花结实,由于花球是畸形发育,又加上组织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开花。
1.1.2花椰菜的花为完全花,花萼4枚,绿色或黄绿色。花瓣4枚,黄色或乳黄色,“十”字形排列,雄蕊6枚,花丝4长2短,花丝顶端着生花药,成熟时纵裂散出花粉,雌蕊1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有2个心室。
1.1.3果实为长角果,成熟后易爆裂,每个角果含种子10余粒,千粒重3~3.50g。
1.2阶段发育与开花授粉习性
1.2.1阶段发育特性。花椰菜属于低温长日照和绿体春化植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的植株大小以及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需6~7片叶,中熟品种需11片叶,晚熟品种需14片叶,才能感受低温影响而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是:极早熟品种为20~23℃、早熟品种为17~20℃、中熟品种为12~15℃、晚熟品种为25℃左右。在上述温度条件下,一般经15~30d可完成春化的阶段发育。春化阶段完成后植株才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花球形成后,在适温和长日照下,花枝开始伸长。
1.2.2开花授粉习性。花椰菜从花芽分化到花球充分长成,约需20~25d,从花球边缘松散到花茎伸长,约需10d左右;从花茎伸长到开花,在适温下需20d左右。复总状花序,各级花枝上的花由下而上陆续开放,整个花期大约1个月左右,从谢花到角果成熟,约需20~40d。
1.2.3花椰菜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其雌蕊柱头在开花前4~5d至开花后2~3d都有接受花粉而受精的能力,开花前2d和开花后1d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
1.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温度花椰菜喜冷凉,属半耐寒性蔬菜,怕热又不耐霜冻。生育适温范围比较窄,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比较严格。种子在2~3℃就能发芽,但以25℃发芽最快。营养生长适温为8~24℃,花球生育适温为15~18℃,低于8℃生长缓慢,高于25℃花球小而松散。在采种生产中导致发育不正常,花粉失去发芽力。适宜的开花结实温度为15~19℃。
1.3.2光照花椰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太严格,但喜光,少耐阴。
1.3.3水分花椰菜喜湿润,耐旱,耐涝能力较差。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瓣形成期需水更多。如水分不足,导致叶片少而小,提前形成小花球,降低产量和品质。如土壤水过多,会造成花球松散,花枝霉烂。
1.3.4土壤花椰菜喜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氮肥,而在花球生长和抽薹开花期、结实期需要大量的磷钾元素。适宜的土壤pH为5.50~6.50。
2常规品种种子生产
一般采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露地定植、采种的方法。
2.1隔离区的选择因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隔离应选择周围没有同科类作物(如芥蓝、甘蓝、甘蓝型白菜等作物)的地块。距离必须达到1000m以上。
2.2育苗在日光温室内进行。
2.2.1播种播种期一般1月5~10日。育苗地要选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蔬菜及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播种前先把配制好的营养土(优质农家肥、磷酸二铵、细砂掺匀)施入苗床,将苗床整平,浇透水。2d后,用耙子将苗床耙壤,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盖1cm厚的细土温度保持在15~25℃。
2.2.2分苗播种后根据气温的高低,25~30d后,即二叶一芯至三叶一芯时及时分苗。分苗时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苗距0.10m见方。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将杂苗、病苗、过弱的小苗及时拔除。分苗后立即浇水,并遮阴4~5d,湿度保持在80%,温度保持在18~25℃,5~7d后再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注意蹲苗。根据气温逐渐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以提高幼苗的抗寒、抗旱及免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春化。
2.3定植移栽
2.3.1地块选择在隔离区内,应选择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作为制种田,前茬作物以小麦或未种过蔬菜的地块为宜。
2.3.2整地整地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地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30kg,N、P、K复合肥15kg。深耕后,整平、耙耱、镇压,然后起垄:垄距1m,垄宽0.65m,垄高0.25~0.30m,平整垄面,拍实后铺农用地膜,一定要将地膜压实,以防止地膜被风吹掉。
2.3.3定植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10日。带土移栽要注意保护根系,尽量减少或避免机械损伤,对种株要进行严格选择,选用叶片厚而深绿,茎粗壮,根系发达的健壮苗,再次淘汰病苗、杂苗及弱苗。定植株距,根据不同品种,保持在0.60~0.70m。定植后立即灌水,3~4d后将倒伏的幼苗扶正。缓苗6~7d后灌水,并进行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2.4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
2.4.1去杂在去花枝前,再次拔除僵苗、叶色、叶形、花球形状不同的和花球夹叶的植株。尽量做到逐株检查,确保种子纯度。
2.4.2去花枝去花枝时,花球大小掌握在适合商品性采收的3~5d后。必须用手先将花枝的5个花枝掰掉,留第2层的花枝,呈三角形状,中间留一小主枝,其余全部掰除,所留花球大小直径不得超过1.50cm。
2.4.3消毒去除花枝后,进行消毒。以农用链霉素为主,其它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也可使用。浓度掌握在50%~60%,一般用药量在10~15kg/亩左右。然后灌水,同时追施N、P、K复合肥15kg/亩。
2.4.4防虫花期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的危害,一般每隔7d,喷施敌杀死、蚜虱净等防虫农药。盛花期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以减少药剂对花粉的危害。
2.5收获晾晒
2.5.1收获收获期在9月15日左右,依蜡黄期的迟早分期采收。
2.5.2晾晒收获后,集中堆放5~7d再摊开晾晒,根据气温晾晒3~4d后,用木棍将种子敲落,筛选干净,用布袋装起来。放在通风干燥处,待收。
3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目前,花椰菜杂交制种,主要是通过自交不亲和系来进行繁育的。不同生态类型亲本系的种株培育及定植管理与常规种繁殖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
3.1如双亲亲和指数有较大差异时,可将亲和指数低的亲本系加大栽植比例,栽植行比为2:1,如双亲生长势有较大差异时,也可按2:1或2:2栽植。
3.2双亲的花期要相遇,如果双亲花期不一致,可通过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控制水肥等措施,使双亲花期相遇。
3.3为提高制种田的产量及杂交率,花期要采用放蜂等昆虫进行传粉、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4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杂交制种田要与花椰菜不同品种的采种田及甘蓝、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空间隔离2000m以上,以确保一代杂交种子的纯度。
3.5常用品种种子的提纯复壮。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靠昆虫、风等媒介授粉,在制种过程中,一旦品种间互相杂交及采种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为保持品种的原有种性,既要保证不同品种间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又要选择适宜的制种方法。对混杂退化的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花椰菜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混合选择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
4病虫害的防治
危害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有黑胫病、黑根病和霜霉病;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
4.1黑胫病也叫根朽病。苗期受害后,子叶、真叶及幼茎上出现黑灰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散生很多小黑点,稍凹陷。严重时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植株萎蔫,成株和种株受害后,多在较老的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病斑,种荚病斑多发生在荚的尖端。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用50℃的温水浸种20min,其次收获种子时,选择无病的植株进行采种,从而减少病菌的传播。轮作倒茬在育苗和定植时,一定要选择好地块。前茬作物以带田、大田玉米或小麦为宜。一般情况下,不能重茬。药物防治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或进行灌根。
4.2黑根病苗期受害重,主要侵染幼苗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以加强苗床管理为主,药剂防治为辅。育苗床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选用无病新土做苗床;如用旧土做苗床,应进行土壤消毒,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加强苗床管理根据天气情况保湿与放风,浇水后注意通风换气。在分苗、定苗时要严格淘汰病苗,定植后如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补栽健壮株。药物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0%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5岁的段永国,中等身材,敦厚结实,黝黑的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闪耀着坚毅的光芒。
他的人生,和水稻密不可分。
一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似挑炭的,仔细一问原来是种子站的。”这是1982年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分配到忠县种子站后,段永国听到的一段顺口溜。
本希望读了大学能跳出“农门”、去条件优越的科研院所工作的段永国,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派驻乡村转田坎,搞杂交稻制种。
站在田坎上,段永国的心中难免有一种无奈的悲凉。
然而,这年仲夏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对工作的看法。一天,段永国在永丰镇牌坊村七组遇见了农民杨贵华。杨贵华站在田坎上泪水涟涟,眼巴巴地望着田里越长越缩的秧苗,束手无策。看杨贵华失魂落魄的样子,段永国主动走到他的田坎上对他说:“你这个秧苗是缺锌坐蔸,完全可以治的,怕啥子?”说完,就叫杨贵华去买锌肥混沙撒施。
杨贵华抱着一丝希望按他的“单方”去做。没多久,秧苗奇迹般地长了起来。杨贵华感激不尽,煮了一大碗荷包蛋送到又来田坎上转的段永国手中:“要不是你,我一家六口今年啷个办哟!”
段永国心头一热,涌出了热泪。他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从此,段永国丢掉了转田坎“不光彩”的想法,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以致他的同学们要他到成都和当时的万县市工作,他都未动心。
有了这样的心境,段永国下地就精神多了,一到田间心情就激动,见到农民不会的,他就主动去帮忙。
农民杨大明,过去制种亩产只有几十斤,段永国便教他如何观察父母本的发育过程,教他怎样灌水施肥。杨大明慢慢明白种田还有这么多奥秘,从此扭住段永国不放,由“科盲”逐渐变成了“明白人”。在段永国的影响下,杨大明还把儿子送进了万州农业学校。
段永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当地农民把有关种子站的那句话改了:“远看像种田的,近看还是种田的,仔细问原来是传播科技帮助农民找钱的。”
二
“要在杂交稻制种生产和技术研究上有所突破,必须付出难以想象的辛勤和汗水。”段永国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的这句话记到了自己的心上。
人生就如水稻,三分秧苗,七分管理才会有十分的收成。栽植了一颗为民的秧苗后,段永国的心头开始想到要如何把它育好,并让它丰收。
1984年开始,段永国作为技术骨干在全县铺开水稻制种工作,他每年要指导一线技术员完成1000多亩水稻制种任务。
没有科研所的条件和设施,段永国的试验场地就在农户的田里。试验和生产指导,都正值酷暑,必须头顶烈日在稻田里进行。为了获取科学的数据,他在田边一蹲就是一整天,一干就是一个夏天。每天观察100多穗,记载上千个数据,汗水、泥水浸泡一身,多年来一直如此。身上晒得黝黑,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俨然像个“非洲人”。
跟随他多年也学农的王刚讲到他们相处的岁月,异常感慨地说:“我晒太阳晒不过段永国,熬夜、挨饿同样也不及他。他干起工作来就玩命。”
一次,为了观察不同地点的母本的异交能力,段永国与王刚一道,在一块田里搞完试验已是上午11点半,因试验的需要,必须马上赶到离此地约5公里外的田块进行观察记载。由于交通不便,他们顾不上吃午饭,头顶烈日,步行到试验地点,在骄阳下开展试验,地气烤得人喘不过气来,汗水一个劲儿地往眼里钻,一个同事因失水虚脱,段永国请人送走同事后,自己在又饥又渴中一直坚持干到下午4点。入夜,他又在潮湿阴暗的土房里,忍受着夏日的闷热和肆虐的蚊虫,整理归纳试验数据,推演试验结果,写研究论文。
三
段永国除了在田间能“武”而外,他还是一个能“文”的秀才。在23年的文武之道中,他的人生早已有了农人挞谷一样收获的喜悦。1990年至今,他主研的“超级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成果,使杂交稻单产突破1000公斤,生产示范突破825公斤,将杂交稻生产推上了一个新台阶。1992年至今,他解决了高温伏旱区制种生产中的难题,使制种单产从139公斤提高到263.4公斤,推广可创纯利2.1亿元,建立了一套高产稳产的技术体系。
59岁的老农叶云感叹地说:“他一来就和我们同吃同住,做起活来从不叫苦叫累!”农民易大华家有10口人,原来很穷,住着土墙草房,在段永国的指导下,学会了杂交稻制种技术,靠这项技术,易大华家脱了贫,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
他首创的“引进、试验、示范、试制”同步进行的研究方法,不仅缩短研究时间2―3年,而且引进筛选出适于全市种植的系列新组合,实现了杂交稻组合的第三次更新,推广可创纯利5.5亿元,获重庆市1998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妻子说,老段得这些奖不容易,完全是牺牲陪家人的时间去钻研的呀!
有一年,段永国妻子和女儿生病了,躺在家里无人照料,而段永国正在田里做试验离不开身,待把试验做完了赶回家,一向懂事的女儿却在病中出起了爸爸的“言语”:“难道我们还不如你田里那几颗秧苗重要?”
段永国泪流无言,是呀!这么多年来他是在用另一种收获来回报对妻子和女儿的爱。
1988―1991年,他主研完成了杂交水稻再生制种技术研究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专利,被编入《水稻异交栽培学》。
1988―1992年,他主研完成了杂交稻制种高产稳产新技术研究课题,10多项研究成果编入《水稻异交栽培学》。该成果被庄巧生、袁隆平、闵绍楷、周开达等10多位专家评价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为高产制种理论和新技术体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丰富了我国的作物异交理论”。全国推广应用800多万亩,新增纯收益8亿多元。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杂交稻再生制种技术研究获国家专利。在搞好生产、科研的同时,他还积极撰写论著。参加编写专著《水稻异交栽培学》,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3篇,多篇论文获奖,2篇获国际优秀论文奖。
论文摘要伊犁地区发展制种玉米有其独特的优势,介绍了该地区制种玉米获得高产的栽培技术,以期指导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的生产。
伊犁农四师是新疆的主要粮食产区,制种玉米面积近年迅速增大,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1万公顷,制种玉米单产也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而不断提高。由于灌浆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呼吸消耗少,有利于同化物的积累,籽粒产量也随之增加,农四师个别地块制种玉米产量达到12t/hm2。新疆地区的积温、花后日积温和花后日照的优势以及较少的降雨量,决定了新疆玉米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秋季少雨,气候干燥,种子脱水快、干燥快,外观品质好。现将该地区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秋翻冬灌,春肥秋施
深松耕层,秋翻深度在26cm以上,搞好冬灌,保证足墒待播。土壤深厚的地块,在秸秆粉碎后,将计划用肥中全部的磷肥和60%~70%的氮肥与秸秆搅拌翻入土壤,用作底肥。对秸秆还田的地块应适当增加氮肥。
2精细整地
整地应达到齐、平、净、碎、松、墒6字标准。足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
3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地膜覆盖,要求5cm土层温度稳定在8℃以上即可开播,时间为3月底至4月初,种子用专用种衣剂包衣。合理增加母本密度:母本宜密,父本宜稀。母本在密植的情况下,吐丝会很集中,父本密植的情况下散粉也会很集中,但不利于授粉。因此,父本留苗密度应适当小些,这样父本花期相对延长有助于提高结实率。一般根据母本单株产量设计密度比较合理。
4防治病虫害
要保证足够的母本株数,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制种玉米操作次数多,母本容易形成创口,4~5叶时,可以喷好力克或世高,能有效防治瘤黑粉病或丝黑穗病。
立夏至小满是地老虎危害时期,可用杨树枝把或糖浆盆诱蛾,及时清除糖浆盆周围5m的成蛾。糖浆配制:糖、醋、水、酒比例为6∶3∶2∶1,加少量敌百虫。用20%的速灭杀酊和氧化乐果复配液消灭幼虫。点片发生,撒毒饵,用麸皮、油渣,加敌百虫,拌成毒饵撒在行间。父本大喇叭口期用Bt制剂灌心叶,能有效防治玉米螟。
5制种玉米母本化控
很多组合母本植株较高,容易造成田间郁闭,母本去雄非常困难,通常在头水前7~8d、叶龄指数70左右时,喷玉米健壮素300~600g/hm2,对水450kg/hm2,作到不漏喷、重喷。生产上不慎喷施过量,可以用500mg/L赤霉素缓解。需要注意的是,化控后7~10d内不能进水,否则化控失去效果。
6早中耕
中耕坚持“早、勤、深”。现行后及时进行头次中耕;13cm左右、定苗后第2次中耕;苗高15cm左右、揭膜后的小喇叭口期进行第3次中耕。
7保住棒3叶,提高成穗率
个别场团为了调花期带了过多的心叶,发生棒1叶或棒无叶的飞速,结果雌穗比正常雌穗小且吐丝晚,非但没有及时逼出花丝,反而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去雄中,应该了解母本雌穗的叶腋,掌握合理的节叶片数,保护棒3
叶,避免产量损失。
8加强肥水管理
一般头水调肥,结合追肥在抽雄前10~15d进行;二水调温,选在母本去雄后、父本散粉前,改善田间小环境气温,增加花丝含水量,提高受粉结实率;三水作为灌浆水,使受粉后籽粒充分灌浆,千粒重增加。头水后每隔15~20d灌1次水,一般制种玉米需要灌4次水。视地块保水性决定停水的时间,漏水地宜多灌水晚停水;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应及早停水。
9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要选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一般在上午10时30分以后进行,下午13时高温来临前结束;如果授粉后6h内遇雨应重新授粉。加强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大幅度提高受粉率,有助于增加制种产量。人工辅助授粉,常用工具有:绳、丁字杆、机动喷雾器。
10砍父本
授粉结束后,应及时砍去父本行,增加通风透光,促进提早成熟,减少烘干成本,减少收获作业次数,最大可能地保证种子质量。实践证明可提前7~10d成熟。
11收获
[关键词]肃州区 制种产业 SWOT
一、引言
酒泉市肃州区制种产业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按照“建立大基地、组建大龙头、开拓大市场、发展大产业、争创高效益”的思路全区开始发展制种产业,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据肃州区统计局公布,2011年,全区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24.8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0%。2012年制种面积28.6万亩,占农作物播种比例的45%。每年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用来发展制种,90%的乡村建立了制种基地,制种生产全部实现了订单化,制种万亩乡达到10个,5000亩以上的乡5个。形成了以玉米制种为主的沿山八乡镇,以花卉、牧草制种为主的总寨、上坝等中部乡镇,以瓜类蔬菜制种为主的果园、银达等城郊乡镇,三墩、以高效蔬菜制种为主的临水等北部乡镇四大种子生产基地,对该区制种产业以及该区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也隐藏了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制种产业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保障其制种基地可持续安全生产、促制种产业健康发展,分析制种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是肃州区制种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酒泉市肃州区制种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种植生产条件优越
酒泉市肃州区位于甘肃西部,属于温带干旱气候,水利资源相对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境内农田多属于漠土,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较为肥沃,适合植物生长。另外,农田渠系基本配套,具有优越的灌溉条件。且由于较大的昼夜温差,减轻了病虫害,提高了种子的质量。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制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肃州区也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对外制种基地。
(2)制种产业初具规模
该地区制种产业从基地规模、制种产量、质量方面已经初具规模,产品远销国内外,该产业也成为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是该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制种产业的发展,使肃州区涌现了一大批制种企业,形成了国有、股份合作、外商独资、个体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格局。截止2011年,肃州区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达76家,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有5家,其中,非公有制种子企业发展尤为迅速,占到整体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97.5%。全市种子企业固定资产达6.5亿元,从业人员3000余人。在发展中,也形成了敦煌种业、酒泉丰乐种业、东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登海先锋种业四大龙头企业。在各大种业公司的带动之下,种业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可观,为该区种子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组织形式多样
此外,在发展过程中,制种产业也形成了“公司+村委会+农户”、“公司+ 农户”和“混合型”等多种产业化组织模式。农民通过各种组织模式与企业连接,从事制种种植,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而企业合理安排种植量的同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以及病虫害检疫,双方形成利益连接。以此有效推进了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之间的有效对接的实现,保障制种产业的发展。
(4)人力资源较为丰富
制种产业在该区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和一批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制种产业的主力农民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种子生产技术要领,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当地实际、行之有效的耕作经验。这些经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员培训成本,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保障了种子生产质量,从而间接增强了该区制种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劣势分析
(1)受病虫害威胁较大
该地区制种时间长,面积大,如果一旦发生病虫害,而检疫不及时对农户和制种企业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据调查,现已发现主要病害51种,该地区出现约31种,一部分是随亲本种子传入基地的。由于病虫害的时有发生,常有国外的客户减少或取消在我市的繁种任务。近几年肃州区制种基地病虫害发生危害有增无减,对制种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2)自有品种少,缺乏品牌品种
大部分制种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尤其是本地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科研投入资金不足,研发能力也很薄弱,没有自己的品牌品种,在市场营销上无法占有一席之地。该地区,80%以上的制种企业属于来料加工型企业,代繁代制,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也不高。总的来看,企业自主研发的种子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0%,而在国际市场的几乎没有占有率,这成为了该区制种企业的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3)合同约束力不强
由于不完善的监管机制,在经营过程中,各种问题频繁出现,制约了种子产业的发展。从合同实施来看,一方面有些公司还存在制种不愿签订合同,拖欠工钱等现象。另一方面,为约束方式制约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大多数企业采取的如合同契约、发放预付金、收取定额押金等方式,但即使这样也会经常出现违约现象依然长期存在。在收获当年农户在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民违约,产品不卖给与之签订合同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订单价格时,农户又希望企业按保护价收购,而企业又希望按市场价格收购。双方以各自利益为导向,难以协调,违约经常发生。
论文摘要:本文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 从隔离区的选择、育苗、定植移栽、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收获晾晒、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方面, 详细介绍了花椰菜生产用种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花椰菜又名菜花,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地中海及北海沿岸, 19 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但是, 制种技术是确保种子质量的关键, 现将花椰菜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作以下探讨。
1 花椰菜繁种的生物学基础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1.1.1 花椰菜为1 年或2 年蔬菜, 它的根系较强大, 须根发达, 多集中于土壤表层中, 根系受伤后不易恢复。茎较结球甘蓝长而粗。叶狭长, 有蜡粉, 在将现花球时, 心叶自然向中心弯曲或扭转, 可保护花球免受阳光而变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营养贮藏器官, 由主花茎、肉质花梗及绒球状花枝顶端聚合而成。当温度等条件适宜时, 花球逐渐松散, 花茎、花梗迅速发育而伸长, 花枝顶端继续分化形成正常花蕾, 继而开花结实, 由于花球是畸形发育, 又加上组织致密, 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开花。
1.1.2 花椰菜的花为完全花, 花萼4 枚, 绿色或黄绿色。花瓣4 枚,黄色或乳黄色,“十”字形排列, 雄蕊6 枚,花丝4 长2 短,花丝顶端着生花药,成熟时纵裂散出花粉,雌蕊1 枚, 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 子房有2 个心室。
1.1.3 果实为长角果, 成熟后易爆裂, 每个角果含种子10余粒, 千粒重3~3.50g。
1.2 阶段发育与开花授粉习性
1.2.1 阶段发育特性。花椰菜属于低温长日照和绿体春化植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的植株大小以及对温度的要求, 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需6~7 片叶, 中熟品种需11 片叶, 晚熟品种需14 片叶, 才能感受低温影响而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是:极早熟品种为20~23 ℃、早熟品种为17~20 ℃、中熟品种为12~15 ℃、晚熟品种为25 ℃左右。在上述温度条件下, 一般经15~30d 可完成春化的阶段发育。春化阶段完成后植株才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花球形成后, 在适温和长日照下, 花枝开始伸长。
1.2.2 开花授粉习性。花椰菜从花芽分化到花球充分长成, 约需20~25d,从花球边缘松散到花茎伸长, 约需10d 左右; 从花茎伸长到开花, 在适温下需20d 左右。复总状花序,各级花枝上的花由下而上陆续开放, 整个花期大约1 个月左右, 从谢花到角果成熟,约需20~40d。
1.2.3 花椰菜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 其雌蕊柱头在开花前4~5d 至开花后2~3d 都有接受花粉而受精的能力, 开花前2d 和开花后1d 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
1.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 温度花椰菜喜冷凉, 属半耐寒性蔬菜, 怕热又不耐霜冻。生育适温范围比较窄, 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比较严格。种子在2~3 ℃就能发芽, 但以25 ℃发芽最快。营养生长适温为8~24 ℃, 花球生育适温为15~18 ℃, 低于8 ℃生长缓慢,高于25 ℃花球小而松散。在采种生产中导致发育不正常, 花粉失去发芽力。适宜的开花结实温度为15~19 ℃。
1.3.2 光照花椰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太严格, 但喜光, 少耐阴。
1.3.3 水分花椰菜喜湿润, 耐旱, 耐涝能力较差。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水分, 尤其是在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瓣形成期需水更多。如水分不足, 导致叶片少而小, 提前形成小花球, 降低产量和品质。如土壤水过多, 会造成花球松散,花枝霉烂。
1.3.4 土壤花椰菜喜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氮肥, 而在花球生长和抽薹开花期、结实期需要大量的磷钾元素。适宜的土壤pH 为5.50~6.50。
2 常规品种种子生产
一般采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露地定植、采种的方法。
2.1 隔离区的选择因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 隔离应选择周围没有同科类作物( 如芥蓝、甘蓝、甘蓝型白菜等作物) 的地块。距离必须达到1 000m 以上。
2.2 育苗在日光温室内进行。
2.2.1 播种播种期一般1 月5~10 日。育苗地要选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蔬菜及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播种前先把配制好的营养土( 优质农家肥、磷酸二铵、细砂掺匀) 施入苗床, 将苗床整平, 浇透水。2d 后, 用耙子将苗床耙壤, 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 盖1cm 厚的细土温度保持在15~25 ℃。
2.2.2 分苗播种后根据气温的高低, 25~30d 后, 即二叶一芯至三叶一芯时及时分苗。分苗时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苗距0.10m 见方。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 将杂苗、病苗、过弱的小苗及时拔除。分苗后立即浇水, 并遮阴4~5d, 湿度保持在80%, 温度保持在18~25 ℃, 5~7d 后再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 注意蹲苗。根据气温逐渐降低温度, 加大通风量, 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 ℃, 以提高幼苗的抗寒、抗旱及免疫能力, 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春化。
2.3 定植移栽
2.3.1 地块选择在隔离区内, 应选择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 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作为制种田, 前茬作物以小麦或未种过蔬菜的地块为宜。
2.3.2 整地整地时, 要施足基肥, 一般每亩地施入优质农家肥5 000kg, 过磷酸钙30kg, N、P、K 复合肥15kg。深耕后,整平、耙耱、镇压, 然后起垄: 垄距1m, 垄宽0.65m, 垄高0.25~0.30m, 平整垄面, 拍实后铺农用地膜, 一定要将地膜压实, 以防止地膜被风吹掉。
2.3.3 定植定植时间一般在4 月1~10 日。带土移栽要注意保护根系, 尽量减少或避免机械损伤, 对种株要进行严格选择, 选用叶片厚而深绿, 茎粗壮, 根系发达的健壮苗, 再次淘汰病苗、杂苗及弱苗。定植株距, 根据不同品种, 保持在0.60~0.70m。定植后立即灌水, 3~4d 后将倒伏的幼苗扶正。缓苗6~7d 后灌水, 并进行中耕, 以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发育。
2.4 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
2.4.1 去杂在去花枝前, 再次拔除僵苗、叶色、叶形、花球形状不同的和花球夹叶的植株。尽量做到逐株检查, 确保种子纯度。
2.4.2 去花枝去花枝时, 花球大小掌握在适合商品性采收的3~5d 后。必须用手先将花枝外围的5 个花枝掰掉,留第2层的花枝,呈三角形状,中间留一小主枝,其余全部掰除,所留花球大小直径不得超过1.50cm。
2.4.3 消毒去除花枝后, 进行消毒。以农用链霉素为主,其它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也可使用。浓度掌握在50%~ 60%, 一般用药量在10~15kg/亩左右。然后灌水, 同时追施N、P、K 复合肥15kg/亩。
2.4.4 防虫花期要加强田间管理, 防止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的危害, 一般每隔7d, 喷施敌杀死、蚜虱净等防虫农药。盛花期适当降低用药浓度, 以减少药剂对花粉的危害。
2.5 收获晾晒
2.5.1 收获收获期在9 月15 日左右, 依蜡黄期的迟早分期采收。
2.5.2 晾晒收获后, 集中堆放5~7d 再摊开晾晒, 根据气温晾晒3~4d 后, 用木棍将种子敲落, 筛选干净, 用布袋装起来。放在通风干燥处, 待收。
3 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目前, 花椰菜杂交制种, 主要是通过自交不亲和系来进行繁育的。不同生态类型亲本系的种株培育及定植管理与常规种繁殖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
3.1 如双亲亲和指数有较大差异时, 可将亲和指数低的亲本系加大栽植比例, 栽植行比为2: 1, 如双亲生长势有较大差异时, 也可按2: 1 或2: 2 栽植。
3.2 双亲的花期要相遇, 如果双亲花期不一致, 可通过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控制水肥等措施, 使双亲花期相遇。
3.3 为提高制种田的产量及杂交率, 花期要采用放蜂等昆虫进行传粉、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4 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杂交制种田要与花椰菜不同品种的采种田及甘蓝、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空间隔离2 000m以上, 以确保一代杂交种子的纯度。
3.5 常用品种种子的提纯复壮。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 靠昆虫、风等媒介授粉, 在制种过程中, 一旦品种间互相杂交及采种方法不当, 就会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为保持品种的原有种性, 既要保证不同品种间有良好的隔离条件, 又要选择适宜的制种方法。对混杂退化的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 花椰菜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混合选择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
4 病虫害的防治
危害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有黑胫病、黑根病和霜霉病; 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
4.1 黑胫病也叫根朽病。苗期受害后, 子叶、真叶及幼茎上出现黑灰色不规则形的病斑, 病斑上散生很多小黑点, 稍凹陷。严重时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 植株萎蔫, 成株和种株受害后, 多在较老的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病斑,种荚病斑多发生在荚的尖端。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用50 ℃的温水浸种20min, 其次收获种子时, 选择无病的植株进行采种,从而减少病菌的传播。轮作倒茬在育苗和定植时, 一定要选择好地块。前茬作物以带田、大田玉米或小麦为宜。一般情况下, 不能重茬。药物防治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叶面喷雾或进行灌根。
4.2 黑根病苗期受害重,主要侵染幼苗根茎部, 致病部变黑或缢缩, 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 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以加强苗床管理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育苗床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 选用无病新土做苗床; 如用旧土做苗床, 应进行土壤消毒, 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加强苗床管理根据天气情况保湿与放风, 浇水后注意通风换气。在分苗、定苗时要严格淘汰病苗, 定植后如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补栽健壮株。药物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0%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或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60%多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论文关键词:烟台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我市一直把食用菌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加大措施,重点扶持,增加投入,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和我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新生产业。据调查,我市食用菌栽培品种日益丰富,在平菇为主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双孢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草菇以及杏鲍菇、百灵菇、黑木耳等一批高档珍惜菇类;栽培原料日趋广泛,从棉籽壳、常规木屑延伸到作物秸秆和果树枝条;产业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由季节性生产、单一种植向周年生产、立体种植发展;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涌现出山东久发食用菌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使我市成为国内加工、出口强市。据统计,全市食用菌总产达到4万多吨,其中平菇2万吨,双孢菇1.3万吨,香菇0.6万吨,金针菇、鸡腿菇、杏鲍菇等0.1万吨,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二、烟台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是花色品种增加。目前,全市生产的菇类已达10余种,平菇、双孢蘑菇和香菇分别占到总产量的52%、25%和9%,金针菇、鸡腿菇、白灵菇、草菇等新兴菇类产量达到14%。逐步形成了平菇、双孢菇、香菇稳定增长,鸡腿菇、白灵菇、黑木耳等高档珍稀菇类迅速增长的发展格局,打破了“平菇一品”的单一局面。
二是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食用菌科研、推广、生产部门的共同努力农业论文,我市在新品种引进开发、代料栽培技术开发、菌糠高效生物有机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总体生物效率达到90%~150%。引进推广鸡腿菇、白灵菇、姬菇、杏鲍菇等高档珍稀品种,丰富了花色品种,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开发推广麦秸、玉米秸、果枝等代料栽培技术,拓宽了食用菌栽培原料资源空间;开发推广“两菇一菜”高效种植模式,促进了资源、空间、季节的高效利用,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研究开发菌糠高效生物有机肥,实现了栽培原料的重复、多元、持续利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三是产业化生产初具规模。食用菌生产已走上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牟平区依托山东久发食用菌有限公司,建成亚洲最大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基地扩展到市外、省外。栖霞市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发展香菇生产,经过几年发展,初步形成香菇生产集约化、区域化发展的格局。
三、烟台市食用菌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生产规模小论文格式。我市是全省食用菌出口大市,但却是生产小市,产品满足不了消费和加工出口的需要。食用菌出口占全省的60%以上,而产量仅占全省的5%左右,食用菌在人们饮食消费中占的比重还很小。大部分出口产品原料依赖外地生产,仅山东久发食用菌有限公司每年就需外购原料2万多吨。
二是产品质量档次低。部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肥料、化学药品、营养添加剂等使用不规范,生产管理不科学等问题,造成产品安全质量下降。多数产品以初产品形式进入市场,档次上不去,附加值低。
三是菌种生产混乱。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因素。我市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不规范,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育种工作滞后于生产,一些劣质菌种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广大菇农的利益。
四是产业化水平低。各地食用菌发展不平衡,经营分散,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少,尚未形成一处高标准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域特色不浓、集团规模优势不明显。
四、烟台市食用菌发展主要措施对策
一是发挥技术优势,规范菌种管理。加大菌种生产管理力度,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宣传、督导、联合执法为手段,菌种生产要有生产许可证,菌种销售要有经营许可证,菌种检验合格证。使菌种引进推广和管理有法可依,严格把好菌种关,未经试验示范的菌种严禁使用,保证生产用种高产、优质、抗杂、适应性广、商品率高,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实施菌种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菌种技术规程。使菌种高产、优质、抗杂、商品率高。菌种经过生长特性、抗性、毒性、栽培特性等一系列的质量检验后,方可生产销售。现在新菌种层出不穷,消毒灭菌方法不断革新,制种原料种类拓宽,生化手段广泛采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科技投入力度,抓技术队伍建设,确保食用菌生产经营企业和生产大户的菌种检验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持证上岗。
三是找准生产主攻目标,合理规划品种布局。在全面提高产量的前提下农业论文,立足我市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按照继续发展传统主导品种、加速发展新兴品种的原则,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争取利用3年的时间,使主导品种与新兴品种的产量比例达到2:1。首先,要继续扩大平菇、双孢菇、香菇3种主产菇类和出口主导产品的生产,巩固发展已有的产业优势。从目前发展趋势看,这3种菇类的市场潜力仍很大、生产效益也很好。平菇生产取料广泛,利用玉米芯、豆秸、花生壳、棉籽壳、果渣、木屑等,或这些原料的混配料均可生产。我市平菇栽培历史悠久,是落户烟台的第一菇,也是产量第一菇,栽培技术成熟,生产技术易被农民掌握,发展基础好。另外,近年来,与平菇同属侧耳类的真菌如鲍鱼菇、榆黄菇、姬菇、杏鲍菇、白灵菇等也悄然走进市场,国内外市场潜力很大,这些菇类与平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相似,因此,发展平菇可以带动出一批新兴菇类的生产,增加花色品种,推进整个产业发展。双孢菇是伴随工厂化生产发展起来的我市第二大菇类,也是出口创汇的第一菇类。随着简易栽培技术和麦秸、玉米秸代料栽培技术的开发推广,我市双孢菇生产已步入工厂化生产与简易设施生产相结合的“双轨”发展阶段,农民可利用温室、大棚、防空洞、空闲房等场所进行生产,其发展基础也很好。香菇是我市新发展起来的第三大菇类,成功开发的果枝代料栽培技术添补了国内空白,产量水平超过了常规阔叶树木屑栽培,我市果木枝条资源丰富,因此,香菇发展潜力也很大。栖霞香菇生产的迅速崛起,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论文格式。其次,加快发展一些市场潜力大、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兴菇类,如国内外市场走俏的鸡腿菇、银针菇、滑菇、杏鲍菇、草菇、舞茸菇、木耳等,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开辟新的就业门路。
四是建立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示范基地在新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研究开发、实用技术培训、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一步在全市建立2~3处高标准的市级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发挥示范基地的作用,加强新品种引进开发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大力推广普及食用菌作物秸秆和果枝代料栽培、草菇越夏栽培、“两菇一菜”高效种植、菌糖高效生物肥等先进技术。食用菌和其它病源菌一样,同属于微生物的范畴,极易受到病源微生物的侵染,因此,生产过程中,要通过福尔马林熏蒸、酒精擦拭、高温灭菌、高压灭菌、二次发酵等手段,做好环境、制种设备、生产场所、培养料的灭菌消毒;多数食用菌在出菇阶段,都需要一个中温、高湿、弱光、通气的环境条件,要根据不同的品种,进行科学管理。
五是实施产业化生产,推进区域规模优势形成。区域出特色农业论文,规模出效益。目前,我市牟平的双孢菇生产和栖霞的香菇生产虽具一定规模,但没有形成象东北木耳、丽水香菇、古田银耳、泰山灵芝那样享誉全球的区域特色产业,影响了市场开拓,制约了发展速度。下一步,必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品牌带动为战略,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在牟平、栖霞的基础上,培植1~2个基地县,3~4处基地乡(镇),以此为带动,推进我市食用菌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每个基地县,要建立和完善一套上下贯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具备规范化菌种繁育能力,有1~2个主导品种,具有一定加工能力,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和区域特色;基地乡(镇)要建立自己的产销合作组织,集中连片开发,实行“一乡(镇)一品”。
关键词 红豆杉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中图分类号:S791.49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地概况
研究区位于四川、重庆、陕西三省结合部――万源市,地处四川东北部的大巴山腹心地带,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素有“黄金三角”、“秦川锁钥”、“万宝之源”之称。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7?9′28.6″~107?9′30.4″,北纬31?5′30.6″~31?5′32.9″辖区内东西宽96.70km,南北长77.25km,幅员面积405278.06hm2。究区位于四川、重庆、陕西三省结合部――万源市,地形地貌独特复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万源市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区。
1.2研究方法
1.2.1生命表编制
编制静态生命表和绘制存活曲线,一种是用径级大小代替年龄结构,一种是用高度级代替年龄结构,也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本文采用径级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
1.2.2存活曲线
根据生命表,利用现有个体数量描述特定年龄的死亡率,以龄级大小为横坐标,以龄级分别相对应的存活量(Lx)、亏损率(Kx)、死亡率(qx)为纵坐标,做出相关的存活曲线图、亏损率曲线图和死亡率曲线图。
2结果与分析
2.1生命表绘制
静态生命表是利用同一时间内,用收集到的样地内一个种群所有个体的年龄数据编制而成的生命表,它反映了多个世代重叠的年龄动态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时间,而不是对每个植株的全部生活史的追踪,且在调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在生命表中可能存在死亡率为负值的情况,不符合静态生命表的假设,因此本文采用江洪的分段匀滑技术对各龄级的个体数进行匀滑处理,得到修正值(ax1),由此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特定生命表来说,年龄组和是相对稳定的,各龄级的比例不变,因此将此次数据划分成1~6龄级和7~9龄级两个阶段,再进行匀滑:
可得到ax1≈9, ax2≈1,则这两个值是区段的组中值。两个区段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分别是20和1,区段的间隔数分别是6和3,因此可确定两个区段中相邻龄级的存活个体数量的差值大约分别为3和1,得到修正值ax1。
2.2种群存活曲线
通过种群存活曲线相关做法,做出红豆杉种群的存活曲线图、死亡率曲线图和亏损率曲线图(图1)。
从图1可看出,红豆杉种群初期存活曲线相对平缓,没有大幅度波动,表明该时期较为稳定。但随着红豆杉的生长,特别是大型植株的存活量非常低。
从死亡率曲线和亏损率曲线可看出,两曲线变化几乎一直,初期死亡率和亏损率较低,从4龄级以后,都随之升高,5龄级时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降低,之后又升高,如此反复,种群有两个比较显著的死亡高峰期和最大亏损率,分别是第6龄级和第8龄级。两次死亡高峰期都处于红豆杉成熟阶段,造成其死亡率如此高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对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的争夺较为激烈;二是红豆杉生命周期较长,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保护意识,遭受到大量的人为破坏和砍伐。
3结论
论文以种群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植物种群动态相关的角度出发,以四川万源红豆杉种群为对象,对其进行生命过程和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由红豆杉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率曲线来看,种群有两个比较显著的死亡高峰期和最大亏损率。两次死亡高峰期都处于红豆杉成熟阶段,造成其死亡率如此高的主要因素遭受到大量的人为破坏和砍伐。论文以万源市红豆杉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开展红豆杉种群动态的研究,为红豆杉种群监测、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从田间种植的种质资源选择具有典型品种特性的健康植株(从形成壮苗到盛花期均可以取),取1.5~2.0cm有腋芽的茎段7~10个,用清水冲洗1~2h,然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1‰的升汞水溶液浸泡8~10min,若茎段较粗则增加至12min左右。用灭菌的镊子将茎段分次取出,每次取出1~2个,在灭菌水中彻底清洗3~4次,放入普通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特别注意每次从升汞中取茎段要用无菌的镊子)。分次取出茎段可以使茎段在升汞中的处理时间有一个梯度,保证至少有1个已经成为无菌苗。由于种质资源数量比较多,这样做就会大大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将处理好的茎段放在组培苗生长间,补充光照。保持生长间的温度在20~25℃。无菌苗形成过程中,天天进行检查,发现污染苗后挑出并进行高压灭菌,以防备造成试管苗生长间的整体污染。无菌苗形成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无菌苗继续在普通MS培养基上扩繁1次,每1~2个茎段放入含3%的甘露醇MS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保存,一般每1个资源至少要保存3管,这样取用非常方便。控制种质资源保存库的温度在15~20℃,每周对资源库进熏蒸消毒1次,防止试管苗二次污染。在这种条件下,每1代试管苗可以保存120~150d,在此期间,要定期检查试管苗的情况。由于受到了甘露醇及继代过多或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资源早期就会玻璃化,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立即将玻璃化的试管苗转移到普通的MS培养基上,20~30d就可以形成新的试管苗继续保存。
2田间种植保存
以试管苗保存约2年,试管苗会表现出明显的退化,例如整体的玻璃化,生长极缓,甚至在继代后不能形成新的试管苗,这就需要进行1次田间种植以重新获得试管苗保存。在当地马铃薯播种时间的前1个月,将已退化的试管苗种质资源转入普通培养基中,扩繁1代15~20株形成比较壮的组培苗,定植在育苗钵,置于温室或网棚中,每份资源至少扩繁15株以上,温室或网棚中的管理与微型薯温室生产相同。待植株根系较发达长出7~10片叶时,将其移入室外进行炼苗5~10d,然后带土移入大田。这种移栽苗因长势较弱,所以要求大田土壤疏松,灌溉条件好,肥料充足,并要严防人畜破坏。大田移栽时,每个资源选到10株壮苗移入大田,每个资源种植1行,株行距为30cm×65cm,剩余的不要丢弃,可以作补苗用。田间管理要做到早除草、早培土、早防病,加强肥料的充足供给,花期前可追施1次壮苗肥,壮苗肥为尿素,施用量控制在75~105kg/hm2。并可以以3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作为叶面肥进行喷施,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植株健壮后,以具有典型品种特性的健康植株作为试管苗的来源。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保存过程中,田间种植与试管苗保存是相互结合、密不可分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由于种质资源少则几百份,多则几千份,所以种质资源可以多点保存,也可以分期分批保存,每年种植一部分,试管保存一部分,来年可以反过来,这样可以经济合理地搭配人力和物力。
论文关键词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
论文摘要马铃薯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要科学合理的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是一个关键性环节。就马铃薯种质资源的2种保存方法,即试管苗保存方法和田间种植保存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喜才,张丽娟,孙邦升,等.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马铃薯,2007(1):39-41.
[2]徐君.马铃薯种质资源慢生长保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3]艾辛,夏志兰,刘明月,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保存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56-59.
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他,却有着极不平凡的一面:他是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所长、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党的十七大代表。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瓜育种专家孙小武。
献身瓜研不言累
孙小武是湖南邵东人,1960年出生。1981年从湖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邵阳市农科所经作研究室,专门从事西瓜育种研究。从此,他与西瓜结下了不解之缘。
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刚跨出大学校门的孙小武踌躇满志地迈出了他人生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命运之神似乎对他格外垂青。在所里,他的工作岗位是西瓜育种,指导他开展科研的是国内著名的多倍体研究专家陈为霖。他的岗位,他的导师,都令所里其他人十分羡慕。然而,3年后陈为霖教授不幸去世。当时邵阳市农科所与全国其他科研院所一样正面临着从纯科研向社会转型的“阵痛”。恩师陈为霖打下的良好基础,对孙小武而言,既是难得的优势,又是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年轻而稳健的孙小武没有选择等待,不畏艰难,毅然承担起研究课题。从此,他挑起了观察记载、整理数据等重担,逐渐成为所里独当一面的干将。
为了使自己的瓜果研究早出成果,取得实效,孙小武一心扑在工作上。为缩短西瓜育种时间,他每年在邵阳做完试验后,就直赴海南、云南等热带基地继续进行育种试验。科研基地选在人烟稀少的偏远之地,住的是草棚、牛舍或自盖的工棚,吃的是自产的五谷杂粮,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对此,他毫无怨言,欣然面对。平时,孙小武整天呆在实验室或试验基地,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在他的脑海中,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一年365天,天天是工作。自参加工作至今,他先后有9年在试验田边和临时宿舍里过春节。
为了保护试验成果,保证数据准确,孙小武常常整日整夜地趴在田间地头仔细观察,疲倦了就顺势躺在地上小睡一会。由于长年在外,餐风露宿,饱饥不定,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胆囊炎。但他一直在超负荷地运转,从未请过一天病假。有时病痛发作,痛得在田间打滚,他也不肯离开工作现场,阵痛之后再接着干。1997年2月,他在长沙基地搞科研时胆囊炎再次发作,被送到医院抢救。在医院,他强忍着剧痛,毅然要求医生割掉了胆囊。病情尚未完全康复,他就拔掉了输液管,又来到长沙基地,为农民指导技术去了。
因为西瓜研究,他不能像常人一样在长辈面前尽孝、在爱人面前尽情、在儿女面前尽责。父亲重病期间,他无暇陪护;老婆生产时,他在海南基地;儿子上幼儿园,他没有接送过一次;亲人们的大小生日,他从没有参加过一次。每当想起这些,他深感自责,觉得欠亲人们太多太多。但那只是瞬间的念头,因为西瓜才是他生命的全部,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才是他最终的夙愿。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科学育种结硕果
孙小武在读大学期间所积累的丰富专业知识,为他做好西瓜育种科研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自主研究、自主创新为主。
孙小武通过二倍体西瓜诱变四倍体,利用四倍体的“放大”作用,经选择后逆转成二倍体西瓜,从而大大提高了常规育种的准确性。他还将多倍体水平上的杂种优势和三倍体的不孕性原理,运用到小果型三倍体无籽西瓜新品种的选育上,通过定向收集,提纯和诱变小果型四倍体材料,并经定向选择和培育,成功选育出小果型无籽西瓜雪峰小红玉。现在,雪峰系列良种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雪峰花皮无籽西瓜已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无籽西瓜优良品种之一,十多年来一直是全国无籽西瓜区试和生产试验的对照品种。
孙小武先后主持选育出瓜菜新品种60多个,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4个小果型西瓜品种中,由孙小武主持选育的占了3个。
孙小武深知学习吸收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为此,他除了常与国内同行切磋学习外,还积极走出国门,紧盯国际最新成果。近年来,孙小武先后赴日本、荷兰、比利时、法国、加拿大等国考察,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在交流中,他大力引进国外新品种、新设备、新成果,然后在我国海南、云南、新疆、四川、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制种,办示范样板。他先后从日本、荷兰、德国等国家引进瓜菜种子200多份;引进瓜菜育种和大田栽培高产新技术15项;引进日本风选机、干热杀菌机等先进的种子设备和优质化处理加工技术。
孙小武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跟国际学术动态,认真撰写理论文章。他先后公开发表了《四倍体西瓜杂交一代的引用和栽培技术》、《多倍体西瓜育种及开发利用》、《多倍体西瓜新品种选育及其制种程序改进》等30多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论文。他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25届国际园艺学会上宣读的《无籽西瓜栽培模式的研究》,受到国际园艺界的关注,其英文版入编国际园艺学文集。他还出版了《精品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3部专著。这些成果,是他多年汗水的结晶。
孙小武在瓜果科研上的突出成就,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赞赏。2006年,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杜鹰等领导到邵阳视察工作时说:“我国水稻育种有袁隆平,西甜瓜育种有孙小武!孙小武了不起!”
心系三农助民富
孙小武来自农村,自然了解农民,熟悉农村,心系农业。他常常说:“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全力培育出高产优质西瓜、优质良种,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不但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为使广大农民兄弟尽快掌握西瓜栽培技术,他编著了《袖珍小西瓜栽培技术》、《无籽西瓜栽培管理技术》等通俗易懂的专业书籍,发行量达30多万册,为大面积推广无籽西瓜和小果型精品西瓜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每年的西瓜育苗生产关键时期,他总要率领10多名西瓜专业技术人员,带着自己选育的良种、技术资料、彩色挂图,赶赴本省和湖北、浙江、新疆、上海、北京等示范基地,进行“三新”技术讲座。通过室内讲课,田间示范,手把手地培训农民,严格落实丰产技术操作规程,大大提高了西瓜产量和品质。他还利用邵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有利条件,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培训,并在网站上开辟了“栽培技术”专栏,公开自己的电子邮箱,进行高效丰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和技术答疑。
为带动群众致富,他还策划了“公司+市场+基地+农户”、“公司+农协”等模式,以公司为龙头,与农民签订协议订单,带动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间接解决就业4000多人。他在省内和新疆、海南、云南、甘肃等省、自治区的贫困地区建立了种子繁殖及鉴定检测基地,面积达2万余亩,每亩制种纯收入在千元以上。他在22个省市建立了生产示范推广和原料生产基地20万亩,每亩纯收入1500元,农民获利3亿多元。其中有些已成为外贸出口无籽西瓜的定点基地,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邵阳市大祥区新塘村瓜农夏政权深有体会地说:“前几年,我家4亩望天田种水稻仅收千余元,近年来在孙小武等科技人员指导下,负责提供种苗,发放资料,定期指导,春季种小西瓜收入8000多元,秋季收入5000多元,甩脱了贫困的帽子。”邵阳县谷洲乡在孙小武的支持下,种植西瓜5000多亩,亩产值一般在1500至2000元,高产土丘达到6000多元。瓜农高兴地说:“要发家,种西瓜!”
论文摘要 阐述了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病症状及病原,针对水稻叶鞘腐败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提出了防治方法。
水稻叶鞘腐败病,简称鞘腐病,是水稻的常见病害,在我县横埠镇、钱桥镇等地多有发生。2007年9月上旬,单季稻正处于破口至孕穗期,由于阶段性连阴雨天气影响,加剧了该病发生与扩展。据调查,横埠镇星少三联圩重病田块病丛率达46.5%,产量损失20%左右;钱桥镇一重病田块病丛率达90%以上,稻株不能正常抽穗,整个田块几乎绝收。为方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广大种田大户对鞘腐病的认识,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症状
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叶鞘上生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
分蘖期染病,叶鞘上或叶片中脉上初生针头大小的深褐色小点,向上、下扩展后形成菱形深褐色斑、边缘浅褐色。叶片与叶脉交界处多现褐色大片病斑。
孕穗至抽穗期染病,剑叶叶鞘先发病且受害严重,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病斑,中间色浅,边缘黑褐色较清晰,严重的现虎斑纹状病斑,向整个叶鞘上扩展,致叶鞘和幼穗腐烂。湿度大时病斑内外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该病症状易与纹枯病混淆,不同之处在于:纹枯病病斑边缘清晰,且病部不限于剑叶叶鞘,病状特征主要为菌丝体纠结形成的馒头状菌核。
2病原
水稻叶鞘腐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顶柱霉素属真菌。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梗圆柱状,有1~2回分枝,每次分枝3~4根,在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圆柱形至椭圆形,大小3~20μm×1.5~4μm。病菌生长温度10~35℃,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适温为25~30℃,适宜pH值为3~9,其中pH值5.5最适。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发育、产生孢子有抑制作用,黑暗时,产生孢子多。潜育期30℃时1d,20~28℃时2d,23℃时3d,19℃时4d。有研究认为,本病与紫鞘病为同一病原,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往往造成组织坏死,出现鞘腐病;从自然孔口侵入的往往造成细胞死亡,则出现紫鞘病。但也有研究认为,紫鞘病是另一个病原。笔者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两者往往混合发生,且鞘腐病所占比例远高于紫鞘病,结合防治方法,将两者统称为叶鞘腐败病。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种子带菌率59.7%,病菌可侵至颖壳、米粒,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到翌年8~9月;稻草带菌散落场面的存活137d;浸泡田水中存活38d;褐飞虱、蚜虫、叶螨也带菌。侵染方式有3种:一是种子带菌。种子发芽后,病菌从生长点侵入,随稻苗生长而扩展,有系统侵染的特点。二是从伤口侵入。受稻纵卷叶螟为害也易染病。三是从气孔、水孔等侵入。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侵入和在体内扩展最适温度为30℃,低温条件下水稻抽穗慢,病菌侵入机会多;高温时病菌侵染率低,但病菌在体内扩展快,发病重。生产上氮磷钾比例失调,尤其是氮肥过量、过迟或缺磷及田间缺肥时发病重。早稻极易倒伏品种发病也重。此外,水稻齿叶矮缩病也能诱发典型的叶鞘腐败病。
4防治方法
(1)选用早熟、穗颈长、抗倒、抗耐避病品种。
(2)及时处理带病稻草,铲除田边、水沟边杂草。结合其他稻病,进行种子消毒,以减少菌源。合理用肥用水,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协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砂性土壤要适当增施钾肥。另外,要做到浅水勤灌,适时烤田,加强健身栽培,以提高稻株抗病力。插秧时采用宽窄行方式,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郁闭程度,从而降低田间湿度,降低病原传染的机会。
(3)改进杂交稻制种技术。稻株破口抽穗期,喷施“九二”15 000~20 000倍稀释液,以促进稻穗伸长,防止包颈;孕穗至抽穗期,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1 000倍稀释液,或40%异稻瘟净600倍稀释液均匀喷雾,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可防治水稻紫鞘病、叶尖枯病、稻曲病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单独防治紫鞘病时,应在水稻5%已抽穗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此外,可选用50%多菌灵975kg/hm2加5%井冈霉素1 200 mL/hm2,对水900g/hm2混合喷洒,防效在80%以上。
参考文献
[1] 姜艳军,马琳,孙炀.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8):86.
[2] 闫强,李彩萍,赵珊珊.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J].垦殖与稻作,2004(3):32-33.
论文摘要穿心莲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等功能。根据穿心莲的生长习性,介绍穿心莲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采种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为药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穿心莲属爵床科、穿心莲属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等功能,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外治化脓性中耳炎、外伤感染、疖肿等症。穿心莲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怕旱,怕寒,在低温、干旱或低洼积水地方不宜种植,在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7的壤土、砂土上生长良好。肥料充足,枝叶生长茂盛,尤其是生长前期,应多施氮肥,有利增产。繁殖以种子播种、育苗移栽为主,亦可直播。
1育苗播种或直播
1.1育苗播种
1.1.1选地整地。育苗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有水源、灌溉方便的地方,因穿心莲种子细小,要充分整平畦面,施足基肥。栽植地可选择地势平坦的平地、缓坡或生荒地,可在果林下种植,以短养长。选好地后,于头年深翻,使其风化熟化。春播前结合整地,施熟腐厩肥、堆肥22.5t/hm2,再深耕一遍,整细,作成宽1.5m的高畦种植。
1.1.2播前种子处理。穿心莲种皮较硬,表面有一层蜡质,妨碍种子吸水,难以发芽。因此,在播种前,要拌细砂擦伤种皮至种子失去光泽,去掉蜡质层,再将种子放入45℃左右温水中浸种24h,以利发芽。
1.1.3育苗。3月至4月上旬播种,播前先翻耕土壤,再在畦面上撒施腐熟的厩肥、堆肥,将土肥混合后整平畦面,然后将已处理的种子与灶灰、人粪尿拌混成种子灰,均匀撒入畦面,覆盖一层薄细土或生灰土,以不见种子为宜。撒播用种量为90~105kg/hm2,播后盖草浇水。当日平均地温20℃时,10d左右出苗,15d齐苗,出苗后逐步揭去盖草,勤松土、除草、灌溉,当幼苗生长出2对真叶时,追施1次稀薄的人粪尿,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培育2个月左右,幼苗4~5对真叶时,即可出土定植,气温较低地区,可使用塑料膜覆盖育苗。
1.1.4移栽。移栽以6月底、7月初为定植适期,选阴天或小雨天移栽成活率较高,若在晴天移栽应于前1d把育苗地灌透水,待水渗透湿润畦面后,于次日傍晚将幼苗根部带土挖起栽种,栽时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cm、株距20cm挖穴,每穴栽入矮壮苗1株,栽苗18万株/hm2左右,栽后即浇1次稀薄人粪尿水,覆土压紧以利成活。
1.2直播
于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在整好的地上按行株距30cm×25cm挖穴,穴内施入足量人畜粪水,然后将处理好的种子拌灶灰、人粪尿播入穴中,覆盖薄层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压紧,畦面盖草保温保湿,7~10d出苗,穴播用种3.75kg/hm2。
2田间管理
幼苗成活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中耕宜浅,避免伤根,然后浇稀薄人粪水22.5t/hm2,以后每隔15d中耕除草1次,并结合追肥,施用稍浓人畜粪30t/hm2,封行后不再进行,如有机肥不足,可施硫酸铵或尿素等氮肥,最好交替使用,以利增产。直播地苗高7cm左右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壮苗1~2株。排灌水,移栽后如遇干旱应于早晚各浇1次,生长前期幼苗需水量较大,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幼苗生长,雨季和每次灌大水之后应及时排除余水,若长时间积水,易造成根部腐烂,植株死亡3病虫害防治
3.1立枯病
4~5月育苗期发生,多在幼苗长有1~2对真叶时发病严重,此时幼苗近土面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长形病斑,向茎部周围扩展,形成绕茎病斑,患部失水干缩,使幼苗枯萎,成片倒伏而死,若发病后用70%敌克松1000~1500倍液或30%多福800倍液喷雾防治。
3.2枯萎病
7~8月高温多湿季节发生,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嫩叶发黄,下部仍为青绿色,严重时茎叶变黄,植株矮小,最后全株死亡。发生病株喷30%乙酸酮(克菌)1500倍液处理。
3.3疫病
7~8月高温多雨时发生,叶上产生水浸状绿色病斑,植株枯萎。喷1∶1∶100~200波尔多液或在阴天喷70%敌克松500倍液防治。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现状与趋势
随着教高[2006]16号文件中高职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模式的提出,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该教学模式,《果树生产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还未见报道,有待积极探索研究。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学阶段教师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习惯“接受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习惯主动学习和积极发言且容易忽视技能操作训练。然而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还要会学习,主动学习。高职学生要实现的目标是面向社会、直接就业;高职是一种就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对于他们来说,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绝非要做研究型人才,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要从机械的“满堂灌”到“灵活地动手学”;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把沉闷的课堂变成兴趣的乐土。所谓一体化教学,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一体化教学的表面似乎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质上它是奠定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系统工程。毋庸置疑,一体化教学已是左右职业学校向前发展的一条定律。因此,深入探索一体化教学的真谛势在必行。
二、《果树生产技术》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1.理论教学的组织与安排
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学到系统知识和技能,又能在课外活动中使个性得到发展。而且两种教学形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准备了知识,课外活动用到了课堂学来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反过来又推动了课堂教学。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力中心。
(1)课堂授课精讲多练
根据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要精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和记忆。采用案例法联系生产实际,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活动时间,避免“满堂灌”。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虚拟生产现场
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和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果树生长过程、生产技术的操作过程逼真地展现出来,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产生不是实际而像实际的效果。
(3)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及测评系统
①建立“果树生产技术”课程网站。将教学内容、课件、电子教案、视频库、学法指导、网上讨论等资源充实于网站中,起到辅教辅学的作用。
②建立试题库。以多样的题型,使学生随时测评自学情况,也可进行网上测试。
③建立网上师生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在线辅导和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整体的理论实践能力。
(4)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①开展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学院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现场教学前,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参观一边讨论,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
②开展专题讲座。请行业专家讲授果树产业的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发展前景;生产上的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及时了解生产动态。
③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将标本采集、苗木栽培、科技论文撰写等内容纳入活动计划中。定时进行总结及评比,并展示活动成果。
④搞好技能鉴定培训工作。针对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标准,进行专门指导培训,保证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2.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安排
将必做实验、选作实验、教学实习、综合实习结合于一体。必做实验在实验室完成;教学实习在校内外基地完成;综合实习在学生家乡、校外基地和企业岗位中主要利用假期及顶岗实习完成。
(1)课内组织安排
在实验室进行,皆采取小组实验操作与单人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2)课外组织安排
①加强实验室的开放。教师制定轮流值日表,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完成选作实验及探究性实验项目。
②使基地生产化。在校内基地实行实体化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承包一定生产任务,进行不同品种、不同模式的栽培实践,完成从制种到栽培的系列化生产过程。以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职业素质、综合能力。
③使校企一体化。教师及早进行调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发展情景好的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场地落实、师傅配备落实、管理措施落实、实训计划落实。实习期间,做好跟踪调查,与企业联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将学生在岗实绩、单位评价、论文质量等作为顶岗实习成绩。
④使考核综合化。实行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注重过程化、考核地点灵活化、考核形式多样化的综合考核方案。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习成绩与作品或产品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