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时间:2023-01-17 08:06: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强势品牌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培养为中心,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营造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情境,课堂与实训一体化,实现课堂职业化。同时创造条件将课程融入企业,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课堂化。构建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以人力资源管理助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文员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教学中工学交替,强调项目教学、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教学情境设计、自主学习、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及过程评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坚持把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1.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要,统筹考虑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助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文员岗位工作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日常事务处理能力、专项职能管理能力来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本课程采用项目化结构和工作任务结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共有6个教学项目和6个实训教学工作任务,其中理论课学时数48学时(包括现场实训教学22学时);实践教学:1周,26学时。 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比例为5:5。

2.教学过程设计

以真实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组织教学,以项目进展引导知识扩展,按人力资源原理基础知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训练――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制定能力训练层层展开。教、学、做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组织实训教学,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实践情境中,进行工学结合、体验式学习。

(1)以人力资源各模块管理制度的制定这一工作为课程主线,以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为载体,以项目进展引导知识扩展,系统地介绍经典的各模块工作的流程和工作要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如: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模拟招聘、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内容设计、绩效管理方案设计、薪酬管理方案设计和劳动合同管理等理论教学内容。在模拟的企业背景下,通过教师边讲、学生边看边学边练边改来完成。

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完成给出的工作项目。

(2)以人力资源日常管理这一工作过程为实践主体。1)在校内以人力资源协会和系部组织的各项技能大赛为平台,模拟各项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并请企业兼职教师来校进行操作训练;2)到企业工作现场,进行顶岗实习。

三、教学模式设计

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系管理等业务工作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包括现场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体验式教学,进行了相关考试改革,重视课程过程性考核,重点强化技能考核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

1.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本课程一直在大胆尝试,并进行了有效的运作。本课程中比较成功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案例有: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完劳动关系部分的相关知识后,专业为学生提供中国劳动争议网这一企业平台,分散性的派出学生进行企业现场的实训,直接获取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第一手信息以及现场学习处理员工关系的相应技能等。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协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入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任务,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互动协助,从学习中完成任务的实践性学习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实习小组进行分工协作进行方案的设计\过程的组织\资料的查阅,最后共同完成工作报告。使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工作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查找资料,进一步制定更加可行的方案,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在本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中,采用了讲授、互动、讨论、项目教学、观看视频录像、教学案例、摸拟实战教学、课程大作业、实习参观、网上互动交流与课后答疑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师生的互动性,启迪学生思维,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红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01).

[2]王家合钟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管理观察,2008(08)

第2篇

 

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背景下,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这也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各种与管理相关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如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财会信息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构成威胁。因此,要想合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必须加强财会人员财会信息管理工作,切实有效的落实国内相关信息管理制度,为国民经济发展做更大、更好贡献。

 

财会信息管理现状

 

财会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关联性、融合性、公正性、计量性和可验证特征为一体的综合性内容,它是财会领域的一个特定信息体系。在目前财会信息管理工作中主要包含了输出资料及输入资料两方面内容,只有做好这两方面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才能更好的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充足、真实的资料,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国内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财会信息管理中部存在严重问题,这一问题伴随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而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因此,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财会信息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不够

 

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人事管理体制欠缺、人性化政策不科学等现象是当今企业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人事工作开展的关键。目前,大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工资管理上,没有系统、深入认识人事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无从说起人事管理制度的制定了,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资金管理力度不够

 

资金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运用的血脉、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前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多企业对资金管理不重视,各种资金管理制度都流于形式,管理制度不全等现象突出。在这种现状下,整个企业资金管理得不到有效保证,使得正常经营中往往部存在资金过大或者过小,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

 

也有不少企业看似开展了一系列的资金管理工作,但由于管理制度与市场脱节,整个管理工作出现事前控制欠缺、事中监督不力、事后处罚不严的现象,这就构成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存在潜在威胁,尤其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问题表现的更加突出。

 

财会信息管理的对策

 

在知识经济发展大潮下,人类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信息管理如何应对这一社会变化,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已成当今业界研究重点。就目前的财务信息管理工作而言,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需要从管理目标、管理策略、管理内容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刨新,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管理面临的各种问题。在这一目标基础上,财会信息管理工作应当采用科学、切实可行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强资金管理,从而在短期内改变种种不良现象,为企业的更好发展做应有贡献。

 

加强人事管理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要有人其他一切都能够实现。从这种理念下我们可以发现,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它可谓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原始动力,因此如何科学、可靠、有效的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是目前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基础。在企业日常经营生产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人力资源,我们只要做好这些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就能将各种信息资源有序整合,为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扎实、科学、可靠的信息资源,创造更大的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财会信息的透明度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企业财会信息管理中因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众多,他们对企业财会信息的透明度的内容、频率、方式以及真实性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企业财会信息管理中要充分认识企业财会信息透明度,抓好财会核算、资金管理、费用管理、人事管理、内部控制等多方面内容。在工作中,如果说不曾实现财会信息管理信息化,那么就无法真正了解到基层核算单位的具体核算情况,也无法正确认识到核算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这种做法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被基层核算单位牵着鼻子走,无法真实、有效的达到预计工作标准,也无法正确的控制企业管理。

 

因此在目前工作中必须要重视财会信息的透明度管理,从定是获取财会信息、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加速财会管理集中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做好财会信息管理,并且实现综合化、集中化、系统化管理,让财会信息变得更加透明。

 

落实资金监督制度

 

资金是企业资产的货币价值反映,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如何花费最少的资金,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相应的财务管理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准确预测投资所需资金,减小企业的利益损失。每一个企业部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存在的,企业收入管理的目标在于采用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边际贡献分析等管理财务方法来扩大边际贡献且加速资金回收;采用合理制定信用政策等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来加速资金回笼。

 

增强财会信息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率

 

为了增强财会信息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需要强化财务监控制度管理,进而保证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与效率。同时应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定期清查财产的去向等,确保资金使用落到实处。

 

增强财会人员素质

 

财会人员素质对财务工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企业必须重视这一点,不断地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保证财会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企业可开展有关财会信息管理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以便财会人员及时掌握新的财会信息管理技术;同时,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在通过相关考核后持证上岗,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此外,企业管理者应根据工作人员的特点对岗位进行合理的安排,实现工作人员的优化配置。

 

增强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

 

科学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财信息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引进先进计算机管理软件管理企业财会信息,能够提高财会信息管理的准确度和管理效率,从而一定程度地节约人力、物力与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综上所述,财会信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财务核算能够反映现代企业经营状况,便于企业管理者作出决策;有效的财务监督能够使现代企业运营规范,保证企业正确发展方向;财务管理的先进化能够带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保证企业经营跟上改革的步伐。财会信息对现代企业的管理至关重要,有了良好财务管理作为支持,现代企业管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3篇

摘要:当全社会多领域正经历大数据浪潮的洗礼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企业HR工作中呈现出越来越依靠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巨量的、碎片化的数据实现科学有效的提取和分析,产生更大的管理智慧和价值,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顺应时代变化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 :大数据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场全新的思维变革、管理变革应运而生,大数据的使用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巨量的、碎片化的数据实现科学有效地提取和分析,产生更大的管理智慧和价值,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顺应时代变化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何谓“大数据”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于就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热情地赞颂“大数据”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但当时,“大数据”并未充分引起重视。直到2011年5月,“大数据”的概念再由以倡导云计算而著称EMC公司“抛出”,紧接着,麦肯锡、IBM、谷歌等众多科技和管理咨询机构相关研究报告,纷纷对“大数据”概念积极予以回应和跟进,大数据从此成为了耳熟能详的时尚词汇。根据IDC(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Centre,国际文献资料中心)的研究发现:全球信息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即使是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2009 年,信息量也比上一年度增加了 62% ,达到80 万 PB (Petabyte 千万亿字节,1PB=10 亿GB) ,从2010年起,全球数据已跨入ZB (Zettabyte 十万亿亿字节)时代,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惊人的35ZB,此种现象被称为“大数据摩尔定律”。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由于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和复杂性,无法在合理时间内通过传统的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实现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绝不同于“海量数据”,后者只强调数据的量,而大数据不仅用来反映数据量的巨大,还重在描述数据的复杂形式和快速的时间特性,以及通过对数据的专业化处理最终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的时日已久,近年来却随着互联网和IT行业的发展被人们日益关注。

大数据具有四个层面的特征,分别是“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简称4“V”。“Volume”表示数据体量巨大,从GB到TB、PB再到EB、ZB,截至目前,人类生产的印刷材料的所有数据量是200PB(1PB=210TB),而自人类产生至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1EB=210PB)。“Variety”代表数据类型繁多,通常数据类型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结构化数据是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指非文本形式的数据,包括视频、音频、网络日志、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由于非结构化数据的类型越来越多,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Value”为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一段连续不间断的视频为例,可能只有一两秒的数据是有用的数据。“Velocity”是指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技术的最显著的特征,又称为1秒定律。由于数据以爆炸的速度增长,不断涌现新的数据,要使大量的数据得到有效的利用,要求数据处理的速度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不断提升,而且数据在互联网络中不断流动,具有时间价值,如果数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丧失其意义和价值。由于大数据具有的4V特征,要求数据的使用者具有相应的大数据技术,即通过特殊方法从类型多样的海量数据中,迅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技术。

二、企业遭遇“大数据”的喜忧参半

毋庸置疑,大数据时代已改变了我们的世界。Google公司基于数据推出“流感趋势”,跟踪诸如“感冒”、“咳嗽”、“喷嚏”和“发烧”此类词语,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流行感冒在那里得以扩散。Walmart通过收集社交网站的海量信息和数据,运用大数据工具,将“挖掘”顾客需求转化为“创造”消费者需求,成功地实现了尿片和啤酒营销……

EMC公司近期通过对数据科学家展开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是:83%的调查对象坚信“大数据”会使得企业对数据科学家的需求空前增长;64%的调查对象表明,现有的人才供应量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事实上,麦肯锡公司预测,在未来六年里,单美国就会面临缺少14万甚至19万拥有深厚数据分析技术的人才这一窘势,而能够通过运用大数据进行合理决策的管理和分析人才的缺口更是达到150万。由此预见,大数据在各行各业尤其是企业,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无论从我国还是全球来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大数据”时代遭遇了喜忧参半的境况,即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人才大战》的合著者即电子商务巨头eBay公司的副总裁贝丝·阿克塞尔罗德在其著作中写道:“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不断实现增值,不管是以数据引导和分析定位企业外部人才,还是借助数据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预测评价,提前获得员工的离职可能的信息,找出导致离职的关键因素,从而及时做出准备和干预,数据都为此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空间。”

首先,大数据正在改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环境。以前,在企业人员配置过程中,总是相对静态地看问题,人才的数量、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等数据在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而在大数据时代,每天会诞生海量的数据,人才的人力资本存量、知识结构、工作状态和绩效等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变化,在一天的时间就可能产生巨大的信息量。企业管理者已身处一个数据的“海洋”,大数据使得人才和管理者双方彼此更加“透明”,通过大数据技术,有更多的信息为对方所掌握,基于委托-关系的博弈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管理困境因大数据而发生改善。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的思维和手段被数据“颠覆”。大数据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冲击旧有思维模式的新浪潮,势必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场思维和方法的革命。随着数据采集和监控的精细化,决策的挑战来自于数据采集,而不再是通过传统的IT技术进行的简单存储。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数据收集进行预见,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并做出明智的决策,采取迅速准确的行动。很多有关人才的数据在收集的时候也许无关其他用途,但最终却会产生许多创新性的用途。比如通过跟踪IP 地址,给人才招募提供目的地参考。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价值从后台服务发展到协助相关业务部门挖掘、聚集和培养人才,HR部门通过对员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成为企业业务的驱动者。

第三,大数据重新解构企业管理者的素养。预测数据与洞察变化成为企业管理者必备的素质,管理者必须要通过对“即时”数据的掌握,从海量的信息中捕捉有效的数据,获知员工的“当下状况”,并迅速作出反应。由于大数据带来的“透明度”的提高,管理者要形成“大数据思维”和“透明”的管理理念,管理也不再是单一管理与控制,而重点在于协调,在队伍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数据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

第四,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倡导灵活、开放和共享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每个企业员工都将建立一个数据档案,在这个档案库里记录了每个人的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工资福利、工作业绩等一切在企业“从始至终”的数据,并留下日常工作中每时每刻的数据脚印,从而带来“个人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困境,因为企业员工尤其是技术人才有着较高的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数据维权意识”相对较强,各企业要有相应的数据安全措施,以确保员工的“数据权”不受侵害。

三、基于“大数据”的管理手段创新

1.构建广泛辐射的“人才雷达”

自从镀金公司的创始人卢卡·邦马萨通过数据的“算法”发现优秀的程序员,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将大数据应用到人才搜寻和人员招募的过程中。新的数据理念让人才招聘者将把目光从诸如学历学位、从业经历、工作经验等传统的人才指标转移到非结构化的数据变量上,如通过了解一个人在在社交网站上展示自己的方式、在互联网的“朋友圈”中得到的评价、在网上如何和人交流等信息,为招聘提供重要的数据。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如何组织人才招聘,以及判断优秀的人才是否在招聘过程中被遗漏等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云端技术,运用大数据定向挖掘和分析,帮助企业建立起寻找适合人才的“雷达”系统,即通过数据搜集和联机分析构建的推荐平台,形成点、线、面的完整分析,再用数据按图索骥、招揽人才。如在某些专业技术岗位的招聘中,就如何细分候选人群,可以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用人成本、候选人才供应量、招聘风险和人才质量等多个因素进行权衡,根据不同的人才获取策略选择细分对象。

当然,“大数据有大数据的偏见,”对于人才处于“冰山”深处的如直觉和感召力这些隐性特质必须借助有效的人才测评技术将隐性转化为显性,通过测量和“运算”,让发现人才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人才雷达改变了以往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单凭直觉与经验进行决策的不足,是支撑人才招聘的不可或缺的“外脑”。

2.绘制高绩效人才的“数字画像”

在大数据时代,重要的是关联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一些行为和结果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通过有质量的数据分析,就可以找到彼此的关联。比如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创造高绩效,应该如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配,什么样的人适合在本企业工作,什么岗位配置什么样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工作激情……通过如此定义找到能够反映这些的数据表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收集和整理人才的相关数据(来自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原始数据、相关业务部门及合作伙伴的数据),建立起一个数据体系,这些数据可以对人才的实时动态信息作出分析。在定义高绩效人才时,需要掌握四个方面的数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一是简历数据,第二是人才入职一年的业绩数据,第三是人才对其工作时间利用和工作效率,第四是他在社会圈子里做些什么。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可以描绘和定义出高绩效人才的“画像”。 例如美国某保险公司通过对招聘的数百名初级销售代表的实际业绩进行跟踪分析发现,与业绩有着较高相关系数的应聘者素质有:求职简历文本质量(语法是否准确,表述是否清晰)、学习和教育背景及其完整性、以往类似的工作经验(尤其是成功的工作经历)、在不确定工作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能力等。研究表明,传统观念中认为重要的一些因素,诸如毕业学校的档次、在校成绩和表现等因素和业绩的相关度并不高。

3.通过数据联机分析实现人员配置精准化

人员配置的关键是“能岗匹配”、“人岗匹配”,即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为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配置目的,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基于数据的精细化的人才能力模型,这种模型从多维度描述什么人进入深入岗位才是最合适的。在企业的人才配置中,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以往“大而化之、重定性轻定量”的旧式思维模式,对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数据做到一清二楚,对各岗位的素质要求、技术含量、工作要点做到心如明镜,通过相关数据搜集、分析和应用,探索工作规律,实现人员配置的精准化,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改变企业以往引进和管理人才的粗放模式,在传统的人力管理中,对于哪些企业需要何种人才,哪些高校培养输出哪些人才,科研院所孵化哪种特定产业人才等方面的判断,基本上是通过抽样调查或估算得到,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通过数据搜集和联机分析,能够形成完整的点(企业)、线(产业链)、面(区域)的动态数据,改变以往静态孤立的数据报告形态,能够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编制人才引进的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实现精准的投放,以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应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而且,当以上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应用达到一定年限后,就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找到潜藏在数据后面的历史规律,借此对未来做出预测。

4.把握数据内在规律实现个性化激励

企业员工普遍具有工作自主性强、对激励高期望、较高的精神需求等特征,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依靠一系列契约关系联结的,契约关系中工资报酬、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精神激励等数据反映出企业对各类人员的激励水平和程度。一方面,企业对人员作用发挥的衡量离不开绩效评价,绩效评估离不开数据的说明。通过设定绩效目标,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如“基本工作量”、“任务完成情况”、 “出勤情况”、“关键绩效行为”等进行量化考评,以动态的业绩评价推进员工在组织中作用的发挥,同时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潜藏在业绩数据背后的规律,对评价对象未来的工作业绩进行预测和指引,凭借“数据”激励员工朝着业绩目标方向努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员工个体成长的经历、知识背景、工作行为、兴趣爱好等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从具体的指标和数据倒推出员工的驱动性需求,就可以很轻松地梳理出员工的内在需求,找出个体需求之间的差异性,为员工在培训教育、创新创业、就医保健、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方面等提供便捷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激励,从而大大地提高激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通过为员工提供“贴心”的信息服务,借助企业信息平台,将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数据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提供给各类员工,充分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和“主人翁”地位,可以使其与企业之间有更紧密的心理契约关系。

5.建立数据“防火墙”尊重员工数据隐私

由于数据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的问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时一定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明确规定工作流程、各环节工作权限和责任。对应用程序、用户访问采取分层授权的方式,设置数据“防火墙”保护存储在大数据集群中的数据,避免受到非法入侵,被违规查看和复制。为规避历史数据的丢失和系统崩溃的风险,要及时对各类数据进行备份,同时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建立起数据的“防灾”机制。因为数据都是由人在操作,所以不仅要从关注网络层面的安全着手,对程序员、网络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加强数据工作队伍的建设,规避数据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对其数据工作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通过为大数据本身、大数据的处理过程、大数据处理成果装上“防护”装置,以充分尊重员工的数据隐私。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此话来描述大数据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最恰当不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须做到未雨绸缪,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是挑战,更是一个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效能的良好契机。企业的HR工作,不可避免地越来越依靠大数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理应对“大数据”抱持开放的态度,通过大数据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数据定向分析和挖掘的平台,有效地发现人、使用人、激活人和发展人。

参考文献:

[1]David Reinsel,John Gantz. The Digital Universe in 2020:BigData ,Bigger Digital Shadows,and Biggest Growth in the FarEast.2012(12)

第4篇

督办落实工作: 一是对党委会上安排的重点工作制定了督办落实表,二是日常工作中结合半年工作总结制定了各部室工作进展和疑难表,三是认真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会议、范书记调研讲话、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全会、襄发23号文件、鄂发19号文件、襄办发55号文件、保障房建设、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等落实情况汇报。

文字材料工作: 完成了10篇党委会会议记录、7篇会议座谈录音整理稿;完成了评先表彰方案、半年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工作要点、部室目标责任状、统计简报分析、招商引资总结等年度例行工作汇报;完成了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档案省特级、保密先进单位、青年文明号、优秀志愿者组织、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考核迎检工作的相关文字材料;完成了五年工作总结、范书记别市长工作汇报、公司“十二五”项目库、投融资情况汇报、县域经济会交流材料、国企党建材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报告、扩大融资引大项目推进四个襄阳建设、襄阳市旧城改造及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以及“1+X”系列等大型文字材料;完成了二期债券发行所需各项文字材料;完成了三万活动、集训活动、还建房等消息报道十余篇,工作简报四期;完成了各类会议议程、主持词、领导讲话、单项工作汇报等文字材料70余篇。

综合部内务工作: 一是重新起草了公文处理办法;二是坚持了综合部工作简报;三是协助赵部对综合部的分工、工作任务等进行梳理和安排。

学习情况

二是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考察机会。今年4月下旬,经公司领导批准,我和赵部长前往厦门参与了人力资源管理专题学习,让我重新拾掇出大学时代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时的书籍资料认真回味思索,将我个人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想法和思路向绩效考核办做了汇报并贯穿在公司集团化改革新设部室的设想中。今年11月下旬,陈总带领连我在内的四名同志参与了重庆xx年会,进入公司以来,每年的xx会,党委都安排我参加,是对年轻同志的关爱和培养,更是对我们的期望和提携,我不敢辜负,会议上一是听取当年最热门的形势分析,二是听取发言单位的经验介绍,三是走访了解当地城市的建设,四是在活动中结交行业内的同行专家,虽然每年会议的时间很短暂,接触的人和事也有限,但是我相信只要做好积累,总会有一天摸清全国xx的家底为襄阳建投建好数据储备库。

三是把握党委把我送出去脱岗学习的机会,在市委政研室扎扎实实地学习了两个月,深刻地思考了岗位与爱好、学习与应用、技巧与规律的关系,加强了对全市情况的学习了解,深化了对文字工作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时常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市委政研室的“师傅”、“师兄”、“师姐”们请教学习,有了高人的指点,自己的工作质量也大有提升。

四是坚持在工作中学、向身边人学、从点滴中学。始终牢记保持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向党委班子成员学习靠拢,向胡总、xx、xx、xx等专业人士请教学习,向各部室具体经办人员学习咨询;时刻提醒自己关注网络、报刊、会议材料中的时事讯息和精神;注重在工作中反思、积累;注重多看好书、多交高人、多思小事。

思想情况

今年9月,我被党委任命为综合部副部长,作为一名不在编的年轻女干部能被党委启用,荣幸与不安在我心里激烈交撞。一方面是党委和同事们对我工作的认可让我倍感欣慰和值得,另一方面我也曾顾虑自己的年轻、经验、能力和性格能不能胜任,会不会辜负。陈总在党委会上的一席话以及各位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信任和期望让我把一切不安和怀疑都抛在了身后。我年轻,经验少,资历浅,可我不怕,因为我愿意学,愿意干,只要有这两样我就能在新工作、新岗位上学到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有些人可能在部分工作中干的久了、顺手了,我从零开始,只要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放弃,终有一日我也能达到。虽然我曾经也让部分领导觉得个性太强,不太“听话”,但是当我站在新的角色、新的身份上时,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对综合部的同志们在接受工作时的态度多了一份包容,对综合部的领导开展和安排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彼此间加强沟通,寻找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更重要的是坚持以身作则、用能力去说服人,用善意去感化人,努力和综合部的同志们共同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当我站在新的角色、新的身份上时,我要求自己用更加积极、主动和负责的方式去对待工作,以前我认为只要做好我自己的活儿就行了,但现在我得对新从事文字工作的李伟负责,倾心尽力地去教导和交流;得对对综合部操全盘心的赵部负责,主动汇报提醒部内工作;也得对部室内其他同事的工作负责,虽然偶尔觉得很累,很不公平,也质疑自己是为了什么,但也及时地调整了心态,在其位谋其政,这个心我必须地操下去,以一个能做事,敢负责的姿态体现出我个人的价值。

第5篇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失真问题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财务信息将为企业的决策工作提供依据。如果财务信息不严谨真实,很有可能造成企业高层对企业现状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做出不科学的决策,最终导致企业的利益受损,出现资金运转难题甚至破产。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判断企业财务信息出现失真现象可以根据以下几点。第一,在计算企业收支时出现错误,或由于某些个人出于为自身谋利的私心而隐瞒相关信息,在企业的财务账面上进行私自转移和截留,导致信息失真。第二,企业本身出于某种目的,对相关财务情况进行隐瞒、篡改,或者制作出真假两份财务报表,真实的对内部使用,而对外则公布不真实的报表。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对其他投资对象造成误导,进而造成债权人和股东的损失,削弱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头。第三,会计的账目管理工作失误将直接造成财务信息失真。财务部门在会计水平上达不到要求,或没有遵守相应的财政法规,相关的监督工作也没有做到位。这最终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系统出现漏洞。

(二)会计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管理工作的发展,企业对会计的需求逐年递增,也有越来越多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走进社会。随着会计工作队伍的扩张,会计人员的水平也出现了相当大的差距。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出现会计舞弊现象,就一定有会计人员的参与。由此可以看出,在扩张会计队伍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如今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中,有一小部分人缺乏职业道德,为了给自身谋利而贪污和造假。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会计从业人士的职业道德缺失和守法意识淡薄,仍然需要提升。

(三)财务管理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包含的会计工作仅仅只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科学的管理,而对于未对时间价值、各类风险存在的收益、边际观念等新型科学应用,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部门仍旧处在落后的条件下,这导致企业在决策时经常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持,仅靠经验行事,经常出现失误。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确保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在经营中所需要进行的所有财务活动,都必须无条件地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要符合道德准则的要求。第二,在进行相关管理活动时,要注意同时进行财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系统建设工作,争取从源头上遏制不法财政管理工作的出现。第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同样涉及非财务信息的使用,因此对于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同样是工作要点之一,只有做好相关的信息工作,才能从全局上做好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第四,争取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企业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模式,增强会计工作的规范性。第五,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实事求是地对财务报表进行制作和上报,在科学透明化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充分反映。通过这些手段,企业获得真实、科学的财务信息,帮助管理层进行正确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并加强电算化使用范围,降低人为的影响。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随着社会发展,国内企业对会计人士自身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该通过提升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加强其职业道德观念来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整体的上升。首先,应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进行科学的强化培训。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应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并对相关的财务法规进行熟悉规范。如此一来,会计从业人员才会更加努力的进行财务工作,以及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有效性进行提升。其次,企业要建立一个员工公平竞争、合作氛围良好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为私利而不顾其他。

(三)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1.人本化理财观念的树立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下,人已经取代了资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为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面对各种财务管理环境,企业需要对人的因素充分重视,积极树立起一种人本化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人本化的财务管理观念,具体方法有:适当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企业员工的平均质量;推行财务分层管理和全员财务管理,实行民主式和参与式财务管理,提高员工对财务的参与意识;增加对企业文化精神实力的建设工作力度,培养优良企业文化和创造良好人际关系环境。2.信息理财观念的树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建立新型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信息观念主要是指信息的思维方式、信息的收集处理及信息的科学合理利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中,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内容及财务信息均应实行一种科学的电算化管理。现代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运用电算化管理的方式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及实际的经营现状进行充分的反映、分析及处理,并借助这些分析处理结果的帮助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指出说明,并寻求到相关的解决对策。3.无形资产观念理财观念的树立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有型资产也变成了有限资产,相比之下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了更加重要的投资对象,企业需要加强对企业商誉、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把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通过这些手段为企业日后在发展中需要投入的资金进行提前预测和风险保障,确保其科学合理性。4.知识资本观念理财观念的树立企业所拥有的资本可以被分为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两类。相对于财务资本,知识资本将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决策法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企业应该将知识资本作为日后发展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的战略性资本,并与财务资本进行科学结合。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应将知识资本放置在一个内生性要素的位置上,对其构成、筹措及运营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作者:李志方单位:河北路桥集团第四工程公司

第6篇

关键词:教学;学生管理;融合;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17-0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校总数占到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70%,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占到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总和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在规模扩张战略发展的同时,正朝着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进行整体转型,新的形势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产生了显著或潜在的影响,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环节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如何跟进以满足经济社会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我校目前现有的研究基础

以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班级为研究对象,目前该专业拥有2012级、2013级、2014级在校人数500人左右,其中2012级的学生实行的是过去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即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两条线,互不干涉。近年来,随着高职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学生高考成绩只有200分左右,基础较差,自我控制力和自信心严重不足,学习意识、吃苦意识和团队意识淡薄,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读书无用,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具有一些优点,如思想活跃,对很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从近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我们发现传统的管理模式效果普遍不是很理想,集中体现在学生不理解学校和老师的苦心,对社会和企业知之甚少。特别是在顶岗实习阶段,很多学生虽然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特长,但是从学生到学徒身份的转变和落差,以及企业的严格管理制度,使得其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生。

二、目前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条线”现象普遍存在,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专职教师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辅导员无法有效展开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引导,无法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展开有效管理;由于受到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也无法深入地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引导,从而造成了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脱节,限制了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指导性、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和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两者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互补与融合,老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不全面,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尤其是针对一些职责不明确的工作,双方都不愿做,相互推诿扯皮,或者需要对方配合工作时,往往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在管理人员有限、工作量又很大的情况下,这种条块分割的工作模式必然会削弱人才培养的整体合力,故而不能发挥管理群体的作用,不能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充分的利用,所以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就是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措施

(一)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思想

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都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这两者之间的结合对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既是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共同的工作对象,也是服务对象,在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的团队化管理研究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住“以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为目标”这一主线,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为目标。改革原有的管理体系,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归纳,确定团队工作职责、团队人员构成及分工,建立管理工作流程;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确定团队管理工作要点,切实把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融为一体,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成立管理团队。该课题组的全部人员均为一线教师、辅导员和企业人员,熟悉教学、学生管理和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各个环节。成员中有副教授2人,讲师2人,工程师1人,助教1人。项目组中有4名教师曾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其中2名老师有10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1人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工作经验较为丰富。

2.制定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利用理论和实践促进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和谐发展是教育者目前应该考虑的问题。为了实现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更好地完成管理运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1)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联席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由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共同参加,相互通报近期主要工作,交流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和问题,在工作交叉、重叠和脱节等问题上,协商分工和合作方法,协调工作方法和工作步调,教师经常深入学生的生活,辅导员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企业的导师经常举办企业的文化、制度等方面的讲座,各部分人员形成工作合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学生成绩预警制度。所谓的学生成绩预警制度指的是,对于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整体表现实行督导制,定期由辅导员、教学干事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沟通和反馈,形成对学生一定时期的基本评价,对学生进行督促,当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不及格或出现旷课、迟到次数较多时,及时通报并和学生谈心,必要的时候与家长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有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3)学生督导制度。成立学生督导组,采用学生组织参与管理工作的方式,更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管理干部找准工作切入点、增强服务意识、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这将有力提高学生工作的工作效率,确保学校环境的安全稳定,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4)学生干部评价制度。学生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管理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立科学的学生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学生在每个学期对管理干部进行匿名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于学生管理相关工作的工作态度、解决方法、工作能力、指导性、亲和力等。通过评价制度,增强学生干部不断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心和危机感,增强识人用人的科学性,达到共同努力促进学生进步和成长的目的。

3.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了实现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的融合,更好地完成管理运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学生交际、口语表达、团队协作、责任意识等综合职业能力。本管理团队的教师在试点的2013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四个班级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活动,比如针对团结合作方面开展的最美宿舍评比、万米接力、趣味球赛、合唱比赛等活动;针对学生个人兴趣,团队教师开办了电子爱好者协会、维修电工协会、机器人兴趣小组、PLC协会等,指导学生深入学习;针对现代大学生的兴趣,也举办了电子竞技比赛、专业技能大赛等,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兴趣。

四、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所取得的效果

2013年以来,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融合后的变化,学生和辅导员、老师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加深,辅导员不仅只是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师也不仅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辅导员与教师的关注点不断融合,实现了全面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同时,学生对也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并能配合老师积极完成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成绩和综合素养均有较大提升。在近2年的考核工作中,班级多次获得学校的“先进班集体”、团队教师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学生也多次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五、结束语

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两者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伟.浅析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06,(03).

[2]陈猛.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3]蔡志奇.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与融合[J].南方医学教育,2012,(02).

[4]晏苹.中美高校辅导员工作比较――浅论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方向[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5]张建林.论本科教学评估“特色项目”的两个判据[J].江苏高教,2006,(04).

第7篇

关键词:企业;学习地图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被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发展,核心在人才。近年来,国家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目的就在于通过创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企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核心依然在人才,通过构建企业学习地图,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夯实人才发展根基,有助于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实现高水平发展。

一、学习地图的概念

学习地图是指以能力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员工在企业内学习发展路径的直接体现。通过学习地图,员工可以找到从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直至成为企业高管或资深专家的学习发展路径。

学习地图包括能力素质模型、学习资源库、内部讲师队伍以及学习管理系统。能力素质模型旨在解决不同岗位员工需要具备的那些素质能力;学习资源库旨在解决学习资源问题;内部讲师队伍旨在解决内部课程开发、讲授的问题;学习管理系统旨在解决从分析、计划、实施到评估、反馈全流程管理的问题。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比较重视提高员工素质,小型企业通过举办各类岗位培训,中型企业会建立覆盖主要业务类别的培训体系,大型企业则会进一步丰富完善培训系统做到全员覆盖,超大型企业则会通过建立企业大学等形式着力提升员工素质。各种类别的培训对于提升了员工能力素质、职业操守,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好评。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培训系统对比,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依然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强化培训与实操之间的联系,丰富培训方式使其更为多样化,构建更为系统的培训体系及课程体系,提高内部讲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开发适合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模块,等等。

二、构建学习地图的意义

很多企业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董事会制定了目标清晰、步骤得当、措施有力的战略规划,但却受限于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与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导致战略目标难以实现。学习地图的构建,核心就在于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从企业角度分析,构建学习地图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为自主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的类别也越来越繁多,在很多领域,由于企业自身的独特定位,每一家企业核心岗位的人才都是“专才”,很难通过外部招聘,找到马上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通常都需要一段时期的内部培训方能正式上岗。所以,很多企业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将人才培养作为自身人力资源建设的重点。

学习地图作为员工学习发展路径的直接体现,可以为企业自主培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讲,传统的培训体系,难以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形成具体的学习路径,难以在员工岗位转换或升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学习支持。而学习地图可以根据员工职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从新员工到转正后成为普通员工,这个时期员工的学习与发展是单线条的,同时也是夯实任职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其任职基础学习培训。当成为骨干员工之后,员工需要面临走技术路线或管理路线的抉择,学习地图在这里分叉,即进入“Y”型发展通道。学习地图为员工在不同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当员工在技术路线与管理路线之间发生轮岗转换时,学习地图还可以提供不同岗位的轮岗包,着将有助于员工更迅速地适宜新的岗位角色,通过缩短适应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为多渠道培养人才提供指南

仅仅依靠传统的面授培训,很难实现全方位培养人才的目标,还应采取在线学习(或自学)、在岗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而以常态化的在岗辅导和自学尤为重要。从员工角度讲,学习地图解决了学习发展的导向问题,它可以清晰地告诉员工,在能力发展的每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晋级和轮岗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尤其对于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往往不辨方向,不识路途,借助学习地图,员工可以看到自己成功的终点以及通向成功的路途。

同时,学习地图还能充分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导向,使学习提高不再盲目,而是紧紧围绕企业战略所层层分解下来的能力要求开展。围绕各专业序列的能力模型,开发各专业序列的培训课程体系,设定每一专业系列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技能培训和专业培训,使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体系化更强。通过对现有员工的能力开展评估,发现每名员工的能力优势和弱项,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力培养发展计划,以各种培养手段提高个体乃至整个的素质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培训管理及人才管理水平

加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是学习地图的重要任务。它可以为培训部门提供培训管理的统一视角,清晰地指出学习内容及先后次序,培训部门只需将这些内容与员工的现状进行对比,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培训需求,从而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规划。学习地图有效地整合大量学习资源,无论是传统的课程资源还是更新颖的行动学习、E-Learning等等,从培训部门的角度看,员工在各个阶段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而培训部门可以根据年度培训资源的情况、培训经费的多少等具体条件,确定适合的学习方式,从而提供相应的学习活动。

人才管理是较培训管理更大的范畴,实现科学的人才管理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广义的人才管理包括人才的规划、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流动等;狭义的人才管理包括考核、奖惩、流动。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员工才能,力求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构建学习地图,可以系统梳理岗位分类、人才类别、培训模型等一系列与人才管理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再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考核体系,为实现科学的人才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三、构建学习地图的基本方法

根据学习主体的不同、覆盖范围的不同,学习地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针对企业全员的整体型学习地图;针对企业关键人群的群体型的学习地图,如核心管理层、后备干部或新员工等;以及针对企业重点岗位、重点序列建立的重点岗位型学习地图,当企业中的培训资源、培训费用有限时能够有的放矢地投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学习地图,绘制方法都包括岗位梳理、能力分析、内容设计以及体系建立四个步骤。四步骤的成果分别是岗位库及职业发展路径、能力地图或能力模型、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最终统合为学习地图以及员工学习发展手册。

(一)划分业务类别,梳理岗位职责

根据企业总部、分公司、海外机构工作职责,以及下设各级部门工作职责,对员工岗位进行梳理,明晰岗位结构,描述岗位工作,根据业务类别及岗位特点划定不同岗位族,明晰每种岗位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需要,可以对职能相近、编制人数较少以及职责较单一的处室进行合并,或取消部分工作职责相近的岗位。岗位梳理要与企业内控管理部门做好沟通衔接,做到划分一致,符合规程。业务类别及岗位族的划分,可以有效降低课程学习库的冗余重复以及学习地图规划的复杂度。

(二)分析岗位需求,构建能力模型

针对不同岗位进行相应的能力分析,从而构建出不同岗位的能力模型是绘制学习地图的关键。能力建模包括能力识别、能力分类以及能力分级三部分。能力识别主要是通过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形式对不同岗位的能力需要进行分析辨识。在能力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岗位所需专业技能以及素质要求,进行能力分类。为了具有更好的辨识度,还需要对不同层级的岗位进行能力分级。良好的能力模型应当具备四个特点:可衡量或可观察的、全面的、独立的并且具有清晰的描述。基于能力模型的学习地图使得企业员工的学习与发展不再盲目,而是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层层分解下来的能力要求展开。

(三)对照能力模型,设计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设计是学习地图建立的核心阶段,分为学习内容的获取、分类、分级三个步骤。学习内容获取是根据能力模型,搜寻与能力提升相关的学习内容包,包括传统面授学习内容、在线学习(或自学)内容,以及其他学习内容,如内部研讨、读书会等。在获取过程中,首先要分析能力描述信息,挖掘关键要点,确定受众对象。然后再检索已有学习资源,包括企业内部、合作伙伴以及市场供应等,若有成熟的学习内容,则可直接收集或购买;若无,则应考虑进行自主设计或开发;最后,再将收集、购买或自主设计开发的学习内容按照顺序组合,形成完整的学习模块。在设计学习内容时,还要根据不同类别、层级员工的需求差异,进行相应地分类、分级,形成适应不同岗位族的专业技能类学习内容或通用管理类学习内容等,比如面向管理层可提供一些抽象、深层次的理论阅读材料,而面对新入职员工则应更多地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升学习效果。

(四)对接发展战略,构建学习体系

构建学习体系时,将所有学习内容汇总,然后根据员工不同职业发展路径作区分。在初级员工层面,将学习内容分为新员工、普通员工以及骨干员工学习内容;在中、高级员工层面区分为管理路径和专业路径学习内容,并按照职业发展路径形成相应的晋级包,依据岗位核心工作要点形成轮岗包,由此梳理形成清晰完整的企业学习地图。学习发展手册是学习地图在员工层面应用的最佳方式。基于学习地图,学习发展手册通过更为直观化、生动化的形式和更丰富的阅读内容,将员工在企业中的学习路径娓娓道来,帮助员工不断明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在构建学习体系时,还应加强整体内容的统筹,强化学习内容对岗位提升的针对性,学习内容之间逻辑上的系统性,以及学习内容与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连续性。

将岗位能力、学习资源、和职业发展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学习地图,对于企业学习发展以及培训管理工作而言,不仅可以在运营层面上进阶提升,更可以在战略层面上发挥卓越的功效。通过学习地图,可以将企业的战略地图转化为能力地图,再将能力地图转化为学习地图,从而把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能力提升紧密关联,从而有效驱动企业战略的实现。

四、几点建议

学习地图的构建及其应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重要性认识、基础建设、体系构建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需要系统上下深刻认识、紧密配合。

(一)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

很多企业的内部培训体系建设才刚刚开始,也有的企业内部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逐渐向体系化方向发展。但也应当看到,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相比,体系还不够完善,内容还不够丰富,资源投入效费比还比较低等等。这就更加需要企业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尤其要进一步缩短新员工的适应期,增强骨干员工的业务能力,提高资深员工的领头能力,强化管理干部的统筹能力。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断抓紧、抓细、抓实。

(二)内外结合,构建契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学习地图

构建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学习地图,不论是能力模型构建,还是学习内容获取,亦或是学习体系建设,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规律性。可以考虑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负责分类梳理、模型构建、体系建设等相关工作,企业内部负责做好学习内容的开发,以及外部机构无力承担或基于保密因素不宜由外部机构参与的相关工作,并对外部机构开展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纠偏。企业内部工作除了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牵头外,所有涉及分公司、各部门及其下设机构都应积极主动做好配合工作,尤其是对员工岗位职责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及学习内容开发等方面工作,对加强各单位管理,以及自身人才培养都具有较好的增益作用。

(三)各层级要切实抓好学习地图的实际应用

学习地图本身只是推动企业人才发展的一项工具,工具本身并不能替代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不论对企业,对下属单位,还是对个人,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或者个人能力提升,需要有效抓好学习地图的实际应用。对企业而言,要将学习地图全面嵌入经营管理环节,尤其是员工培养、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人才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提高人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并将学习地图的应用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下属单位而言,要将学习地图的应用作为夯实单位及其下设机构履职基础的重要工具,并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相结合,在内部读书会、学习研讨会等学习活动中加强应用。对个人而言,学习地图为个人能力提升,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对新入职员工、轮岗交流员工,以及晋级员工,要通过学习地图提供的基础知识包、轮岗包、晋级包,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我培训,以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以个人的努力付出助推企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江龙,李泽河,吴亚彬.基于学习地图的培训体系在电力企业的实操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0).

第8篇

关键词:EPC总承包工程;现场费用;控制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1、EPC总承包模式简介

EPC模式是指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另外,还需要对所承包工程进行一系列的工程管理进行全面负责,其包括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事实上,EPC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工程管理总承包模式。然而目前我国整体的经济市场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下,尤其是我国的EPC依旧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尽管如此,我国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方向也会受到EPC模式较大的影响。

2、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990年,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开始起步,起初的时候也只是在几个领域进行试点,其中包括化工、石化等,1984年中国石化建设公司就已经开始实施了EPC总承包模式,到目前为止先后已经实施了20余个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从2003年以后,我国的EPC总承包模式开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其应用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化工、石化等领域,开始逐渐地向多个领域进行发展,其中包括电力、机械、建筑、商品等。尤其是在建筑行业EPC总承包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而且在很多的大型建筑企业占有比例也得到了日益加大。例如,我国对外实施总承包工程项目的营业额也日益加大,在2005年的时候已经完成的营业额高达217.6亿美元。

3、EPC总承包模式下进行项目现场费用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EPC总承包模式下进行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活动是由加强工程建设目标管理活动这一要求所决定的。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承包商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要将目标管理活动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消除设计与施工上可能存在的矛盾,直接将工程材料的采购活动与工程施工活动链接起来,从而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高效。由于承包商要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完全负责,因而施工方要清醒地认识到,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调节项目有关管理活动的成本,不仅能够实现基础理论与现实方法的互相结合,同时还能够帮助承包商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为企业培养更多人才。EPC总承包模式下进行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活动的可能性在于EPC总承包所独有的特殊运营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成功实现目标成本的最优化管理,具体来说,在目标管理活动中,产品价格与目标成本之间的距离无限接近,设计人员在针对目标成本确定产品相关信息时,应当考虑到目标产品在完成目标报酬的任务的前提下所能够接受的最大化成本付出。首先,产品被建造出来之后,其最初开发的功能使得其能够紧密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始终;其次,工程人员通过将整个价值链纳入基础的生产管理活动,能够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改善产品质量与产品的具体设计。

4、EPC总承包模式下进行现场费用控制的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施工单位能够实现目标工程成本的最优化,总承包商在项目具体实行的阶段,需要充分发挥好项目部的计算和组织作用。要对项目管理的成本进行较为精准地估算,项目部要根据当前已经设计好的项目施工技术来计算成本,在计算成本的过程中注意将具体项目的费用控制在一定基准值范围之内,从而保障项目管理的稳定性。总承包商在项目真正实施的阶段,还应当充分发挥项目管理部的职能与作用,一方面通过调整费用从而达到控制人员的目的,另一方面,费控工程师在成本预算活动中必须严格依据施工原始工程预算设计方案,当实际费用超出计划费用,则应该就成本管理问题及时上报,以便及时对项目管理成本进行监督管理.

5、现场费用控制工作出现的问题

5.1、EPC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观念仍有待提高

从我国企业目前管理现状来看,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只负责本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但是却缺乏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这样,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看似企业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部门间的交流沟通,导致企业部门沟通协调困难,难以保证EPC项目利益的最大化。在项目管理中,如果设计部门单纯为了提高技术质量,提高材料的成本或只考虑项目实效而忽略了项目工程的经济成本,会最终导致企业项目亏本。

5.2、责任费用控制仍需加强

在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项目费用控制涵盖了成本控制体系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建立起全面的成本内控制度,并通过会计核算系统监督企业成本投入情况,从而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对于企业EPC项目成本的控制,我们应当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三大控制原则,实时编制更新动态费用控制计划,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监察体系,以指导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如果在成本控制中出现问题,我们应当及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考核,从而保证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6、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现场费用控制策略

6.1、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增加费用控制意识

在EPC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它涉及到项目的各个部门,作为项目的费控工程师,应当及时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避免施工图设计超出初设水平。同时,应当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策略,根据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需要,制定企业成本控制方略,从而约束费用支出。在原料采购的过程中,采购部门应当多与设计部门及现场施工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了解项目施工的技术标准,为采购原料提供意见。加强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可以在设计、采购、施工等多处环节节约企业资产,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6.2、工程建设中加强对设备材料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设备材料可以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费用支出程度。而且,由于建筑工程规模性的不断增大,建筑材料的采购需要一笔较大的支出。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采购部门需要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和设计部门及施工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同时以市场为主体,选择材料质量上乘,其价格优惠的施工材料。同时建立一定的数据库,为工程的造价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托。

6.3、加强与业主沟通,消除误解

为了消除业主对总承包管理的误解,总包方项目管理人员应加强与业主方的沟通,一方面以总承包合同为依据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总包方须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总承包合同中承包方的责任和义务)来证明总包方是值得信赖的。在日常的工作中总包方通过对项目中的重要事务提前或及时、主动向业主管理人员多汇报,多沟通,相信业主方会逐渐对总承包工作给予肯定、支持和配合。因此,费用控制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熟悉总承包合同文本及相关的法律规范等。争取合理的工期和费用补偿,避免不合理的赶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6.4、人工费用控制

在工程施工活动的全部费用当中,人工费的比例大约在16%左右,针对这一较为突出的成本,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应当从多个途径、多个角度,将人工费用严格地控制在某一标准范围之内。需要指出的是,控制人工费并不等于单纯地减少人力资源,而是要求管理者要有全局观念,通过从整个工程的视角出发,一方面对工程运行的各个步骤进行优化;另一方面,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生产运作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检验,探索研究出一种人工费用低、工作效果好、用工数量少和用工方式固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总之,EPC总承包模式是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中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承包模式,我们应当重视现场费用控制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取得业主方与总包方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心舟,肖广道.EPC总承包工程现场费用控制[J].工程建设,2014,02:59-62.

第9篇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创业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发展为重点,强化创业培训和中小企业成长培训,围绕实施民营经济四项工程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培训,采取“定点和巡回”相结合的方式,送培训进基层,送讲座进园区,送咨询进企业,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培训,着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大力培训一批有创业愿望和初创业者,培养一批中高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实体,转型一批个体工商户,升级一批私营企业,为推进区振兴规划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全年培训5000人以上,其中县培训3600人,每县培训200人,主要培训有创业愿望和初创业者,教他们“如何创业做老板兴办实业”;市培训1200人,主要培训成长性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教他们“如何科学管理做强企业”;送省培训200人,参加省中小企业局举办的各类高层次培训。通过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全市实现新增个体工商户1万户、私营企业3000家的年度目标任务。

三、班级设置

(一)创业培训班。组织有创业愿望和初创业人员集中培训,采取知识讲座、案例教学、经验交流、互动演练等多种方式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了解申办各类经济组织的程序,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必备知识,提高创业者素质和创业能力,引导创业者少走弯路、早日创业、稳健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企业成长班。组织成长性中小企业业务能力突出、职业素养高、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集中培训,通过讲学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准则与资本运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生产等知识,培养一批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等专业知识,能够引领中小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中小企业加快成长。

(三)高管研修班。分行业组织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高管人员,集中观摩学习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剖析和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节点问题,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四、培训方式

(一)走下去培训。创业培训班每期培训不少于3天。为了便于创业者参加培训,不增加创业者学习支出,除区、开发区的创业培训班在校本部举办外,其它都在县里举办。创业大学派出副校长带队负责的既有创办和管理企业经验,又善于演说授课的专业师资团队,深入县(市、区)实施管理和教学,并提供经费保障,不增加县(市、区)局和企业的负担。县(市、区)局要在2月24日前提报培训时间计划。2月29日前,由创业大学统筹商调,排出各县(市、区)的具体培训时间。各县(市、区)局原则上必须根据创业大学安排的时间组织培训。结合开展管理咨询工作,组织管理咨询机构的教师进入重点园区举办企业高层管理知识讲座6期,计划培训600人,每期100人,培训3天、管理咨询2天。

(二)请上来培训。利用双休息日的时间,把成长性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请到校本部举办企业成长班,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和成功企业家为他们讲授企业管理知识。计划举办3期,共培训450人,每期150人,培训8天。还要结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在校本部举办1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3天,计划培训150人。同时,要认真选送200名学员参加省局举办的中小企业成长讲座等各类培训班。

五、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创业大学班子,由市局主要领导任校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校长,外聘3位副校长,并派出专人当任教务长。外聘3位副校长各负责分片区域的教学实施,罗峰副校长负责河东片县市、副校长负责片县市创业培训班的教学、建档、跟踪问效等工作,刘经从副校长负责中心城区(区、开发区)创业培训班及所有企业成长班的教学、建档、跟踪问效等工作。教务长负责上传下达、审查课件、监督教学、综合协调等工作。创业大学办公室与民营企业联合会秘书处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日常校务工作。各县(市、区)局局长为校务委员,在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创业培训班培训整个工作和训后跟踪服务的同时,保质保量选送人员参加企业成长班培训、推荐创业典型等工作。各县(市、区)局要明确分管副局长和具体工作人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管理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东、西、中片区创业培训班教学质量PK竞争机制。各片区的创业培训班教员,由分管副校长根据统一的教学内容选聘,分管副校长可以并只能上一天课。每期培训结束前,由教务长组织教学满意率测评,由县(市、区)局及学员对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进行评议,分“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测评。1/3学员中途离场或满意率低于60%的,必须改聘;1/4学员中途离场或满意率低于70%的,必须改进。对于企业成长班教员,采取招标的方式,由多家培训机构根据每期的培训类别和目标要求,在统一培训费用上设计出详实的培训方案,由创业大学择优聘请。

(三)进一步把好生源质量关。创业培训班的培训对象主要是有创业愿望的下岗职工、失地农民、返乡务工人员、大学生等和初创业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企业成长班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中小微型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参加高管研修班的主要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高管人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创业大学要明确每期培训对象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并由分管副校长负责严格审查县(市、区)局组织和选送学员的资格条件,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学员一律不予录取,确保整个班级学员处在一个创业层次上,尽可能避免产生因为学员创业层次的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的现象。各县(市、区)局要严格按照每期培训的生源要求认真组织和保质保量选送学员。

(四)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创业培训班,要围绕“激发创业激情、普及创业知识、传授创业要领”的主旨,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安排培训内容,达到学会“如何创业做老板兴实业”目的。企业成长班,主要围绕“讲授管理重点、解决管理难点、打通管理节点”的要求,优化课程设计,安排讲学内容,达到学会“如何科学管理做强企业”的目的。

(五)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作为协办单位,成功动力公司负责管理创业大学三楼教室,提供二楼教室音控师,推荐师资和培训课程,配置中小企业企业成长班带班人员,协助招生等;民营企业联合会秘书处负责管理二楼教室,协助中高级班招生、宣传等工作。《民营企业》编辑部在期刊上开辟“创业风采”专栏,加强宣传成功创业的学员,营造创业氛围,扩大创业大学的影响度和知名度。

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激励机制;师德建设;管理制度;业务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60-05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和不足,分析原因,为进一步改进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对象

一是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2014年9月~2016年7月两年时间全体教师及其变化。其中,2014年9月~2015年7月,简称为第一学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简称为第二学年。二是部分本专业毕业生和在校学生。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主要包括师德建设、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管理和教学人才的引进、启动学院内名师带动工程、抓教学科研项目促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二是师资队伍数量及岗位变化。包括学历水平、职称水平、工作经历、社会实践活动、机构(企业)工作经历、接受再教育状况及其效果。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辅以文献二次分析法。实证调研主要是对老年福祉学院的全体教师进行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结构式或开放式访谈。文献二次分析法主要是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二、老年福祉学院概况及师资队伍总体变迁

(一)学院概况

老年福祉学院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第一个二级学院,是在2007年7月成立的社会福利系(社会服务系)基础上组建的。成立8年来,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把培养社会服务领域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老年福祉学院同时承接民政部及各地方民政部门举办的养老服务和管理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工作。近4年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情况是:2012级招生100人,2013年招生97人,2014年招生168(含励志班学生34人),2015年招生156人(含励志班学生45人)。

(二)老年福祉学院师资队伍总体结构及变迁

两学年期间,老年福祉学院师资队伍基本结构变迁具体见表1。

三、老年福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践

老年福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手段,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等为核心,全面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争取用3~5年时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养老服务与管理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师工作机制。

(一)_展会务活动促进师德建设

学院每周两次会议是规定活动。周一是院务会议,参加人员主要是老年福祉学院领导、教研室负责人、行政秘书、教学秘书、辅导员及新招聘不到两年的教师。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本周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二是剖析各位参会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思想态度问题。周三是学院全体员工会议。老年福祉学院全体员工周三必须到校,有事不能到校者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会议内容:一是安排本周工作要点和业务学习;二是对老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进展等内容做自述和点评。通过点评、表彰、鼓励、批评等方式,提升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学规范、学术规范,以此把师德建设融入教师管理的全过程。

(二)学习校外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

实践永远走在经验的前边。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挂职锻炼,科研项目,实地调研,倾听领域内专家理论讲解、实务工作者的实践感受,都是提升在职教师养老服务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条件允许下,学院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会、考察等,以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

2015年暑期,老年福祉学院有11位专职教师分别到青岛、北京、泰安等地养老机构和医院挂职锻炼,其中,到青岛锦云村老年公寓挂职锻炼多达7位。具体职务和岗位是:院长挂职养老院副院长,其他6位教师分别在医护部、护理部、康复部、社工部等部门挂职。挂职期间,教师按照机构管理规章制度要求自己,按时上下班,各司其职。挂职期间,每周末的工作座谈会上,教师和养老机构人员交流工作感触,提出自己在工作期间遇到的问题,依据理论知识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得到机构领导的高度认可,得到机构员工和住院老年人的高度好评。挂职结束后,各位教师都写了挂职总结,包括挂职历程、挂职感触及对挂职部门工作的改进意见等。据了解,在北京、泰安等地养老机构和医院挂职的教师,其经历和在青岛挂职的教师大同小异。

利用暑期参加业务知识培训的教师也有很多收获,如某教师培训后参加了高级按摩师的考试,取得了职业证书,获得了“双师型”教师资格。通过实践锻炼和考试不仅提高了该教师的推拿实践技能,也对以前所教理论课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提升了自主研究老人各类慢性病的推拿诊治方案和解答学生解决临床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两年间,全体老师参加两次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会议期间,教师带领学生走访参会养老机构,了解养老机构运营状况、人才需求状况、存在问题等;走访老年人用品生产和营销企业,了解老年人用品开发现状和趋势、销售情况、国内产品和国际产品的差异等;走访同类高职院校,了解其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情况、课程开设情况、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实习就业情况。

在学院鼓励和支持下,2015年2位教师攻读与自己教学课程相近专业博士学位。他们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教学水平。如考取中国中医药大学博士的教师,针对其讲授课程专业性较强、知识点较多,且相互之间联系相对不明显,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的特点,借鉴中国中医药大学教师有关资料和教学方法,重新设计了这门课的课堂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将操作要点详细讲解,向学生示范、演示具体操作方法,然后分组练习,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另外,每位教师都有外出参加与教学、科研相关的会议,如2015年暑期有6位教师到台湾考察、学习;两年间有5人次教师参加在杭州、天津等地召开的学徒制会议或经验介绍;2人次参加在北京、郑州等地召开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经验介绍,等等。这些都为扩展教师视野、增长教师业务水平起到推动作用。

(三)引进管理和教学人才

两年来,引进教师5位,其中1位博士,4位硕士。他们对学院的管理、教育教学项目推进、课程教学等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校内引进的院长助理,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职称,北京市青年英才教师,教学、科研、管理经验丰富。她除了做好学生管理指导工作外,更多的是参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资源库建设及制定有关标准、推进各个分项目建设工作。2015年招聘的护理专业硕士毕业生承担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两门专业核心课。这位老师除了很好完成学院的教学任务外,还参与老年福利协会组织的养老护理员远程教育课程录制工作;多次参与培训中心组织的养老护理员培训。鉴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多,课时量大,授课教师少,聘请校内任课教师3人,讲授专业必修课。

(四)启动学院内名师工程

老年福祉学院不乏高水平的教师,有从教近30年、获得过省级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的老教师,有自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立时就任教的教师,有多次获得部级表彰的理论课题研究者,有多次获得学校表彰的优秀教师,他们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有扎实的教学、科研基本功。而新来的青年教师则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教学和科研经验,如何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是学院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015年,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业务能力,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才,使其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学院启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的“名师带动工程”活动。指导教师的任务和职责主要有:一是从师德和教学业务等方面全面关心青年教师;二是经常听青年教师的课,并及时提出指导意见,每学期不少于10节;三是定期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和批改作业情况,每学期不少于3次;四是在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汇报课、研究课等)时,给予具体切实的指导;五是在青年教师接受考核、参加业务竞赛和撰写教研文章时予以督促指导;六是在学院教研室活动会议上,交流心得,每学期不少于2次。

青年教师的任务和职责主要有:一是认真接受指导,主动获得帮助,及时提供备课笔记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二是有计划地听指导教师和其他教师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节,并要有详细记录;三是每学期向组内老师上一堂汇报课或承担对外公开教学任务;四是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业务竞赛活动;五是加强业务进修,积极参与培训、挂职锻炼、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并总结教训科研成果。

(五)抓教学科研项目促队伍建设

近两年,学院承担教育部、民政部、北京市教委及学院等部门或单位的20多项教育教学项目。另外,还承担了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委托的与养老服务密切相关的横向课题。学院通过紧抓这些教育、教学和横向课题项目,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科研能力,让教师始终走在该领域的前列。在学院承担教育部的“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鼓励教师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资源库项目建设同步提高。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学院承担两门专业必修课,分别由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作为负责人;二是学院包括院领导和辅导员在内的每位教师必须参与到自己讲授的1门课程中,每位教师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必须有自己的内容,并且每位教师还要承担联络人的角色;三是每位教师无故不得缺席资源库建设组织的会议和培训,以了解资源库各课程建设进展情况和资源库建设的知识和技能。

(六)严格教师学期考评制度

除了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外,学院还从“考评”方面加强本学院教师的管理。学院的教师考核比学校考核的更具体,内容更丰富。考核内容包括五大项13小项分别是:教学工作及绩效,包括学院重点、难点工作的参与程度、发挥作用和效果,教授课程及班级、教学工作量和其他工作量,教学效果,参加教学改革、资源库建设、信息化改革情况和成果等4小项;学生工作及绩效,包括辅导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教学实习、论文等情况,参与学业导师、学生能力培养、职业竞赛、职业技能鉴定、孝爱讲堂、招生宣传、学生就业推荐等2小项;教科研及实践教学工作及绩效,包括主持参与教研科研活动和教科研工作成果,参加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教研活动、听课情况等3小项;社会服务及绩效,包括参加培训、鉴定、竞赛等社会服务工作,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继续教育培训等2小项;教师综合及绩效,包括被学院或者上级表扬和批评、积极承担工作或者拒绝、敷衍工作,党团员作用发挥、集体活动参与、正能量发挥等2小项。

(七)聘校外专家开展讲座

为了扩大学院影响、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学院聘请15位校外专家,作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广东、广西、河北、吉林等省市与老年事业密切相关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中,博士学历的2人。这些专家主要以“孝爱大讲堂”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专家所在机构的运营状况。

四、老年福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两年间,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建设、会议研讨、培训学习、挂职锻炼、境外学习、攻读学位学习,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明显提高;二是教师师德素养显著提高;三是教师教学等业务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时间短,有些措施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培训缺乏规划和针对性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培训是更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渠道。目前看,学院师资培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师资培训缺乏规划。由于缺乏计划、制度安排、教师整体素质的优化等局限,教师参加培训人员少,参与培训机会少、次数少,更缺少相对长期如1学期甚至1年期的进修培训教育。二是师资培训缺乏针对性。教师职后培训应该是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提升其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的。但是目前看,相关的业务培训少,缺乏针对性,教师对所培训的内容没有自主选择权。

(二)学院部分岗位缺乏稳定性

两年来,学院部分岗位频繁更换,如护理教研室主任职务换了3人,服务与管理教研室换了2任,教学秘书换了3任,专业课教师换岗等。他们的工作看起来是常规性工作,不怎么重要,但是真正做起来还是有很多具体事务的,每换一次教师,都要有一个相对熟悉的过程,这中间要浪费个人很多时间、精力以及学院内外资源。例如,某位教学秘书曾反映,他在请教其他部门教师业务时,那位教师明确说不想给他讲解,因为感觉他干不了太长时间。

(三)个别教师对参与学院科研及其他活动不够积极

尽管大部分教师都愿意参与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其他相关活动,但是仍有个别教师不积极。如个别教师对教学工作循规蹈矩、缺乏自我改进的积极性,找各种理由不参与每周的“两会”,对其他会务和社会服务活动不积极参与,对资源库的建设和联络工作也不积极。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量和待遇不匹配。

五、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议

结合国内外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及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老年服务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素养建设

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对建设政治思想过硬、师德高尚、专业知识业务精湛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起着关键作用。为此,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制度,为教师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并指出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寓于教师业务培养之中。

(二)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

两年来,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相对适合学院发展和运作的管理制度。但是就运作效果看,还需要更好规范权、责之间的关系,教学、科研、学业指导等量化及其绩效与待遇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

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组织要获得知识和技能,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雇佣新的成员,要求其己经或基本具备组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采取替代办法,即通过与其他组织的协商来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三是立足于现有的成员队伍,通过培训,开发其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是帮助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学院师资培训制度的设计,应该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另外还应体现育人、用人一体化,并注重实效。这里特别要指出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师资队伍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表明,集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成集体目标的个体目标的实现,而个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和组织绩效评估系统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西方发达国家职教教师无不是用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留住高水平教师。目前学院个别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不积极的部分原因是工作量大、待遇和工作量不匹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与校内其他教师相比,业务上的要求更高,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因而要相应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创造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环境,稳定教师队伍,需要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机制留人”。

参考文献

[1]邹文开.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社会福利,2013(11):15-17.

[2]申素花.美国社区学院师资队伍的管理及对我国高职师资队伍管理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5):65-67.

[3]彭爽.美国、德国、日本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6(12):177-178.

[4]王姬.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模式与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30-34.

[5]穆小燕.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6(2):32-36.

[6]刘晓,沈希.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1):71-76.

[7]郑声衡.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J].开放潮,2007(5):44-45.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3.

[9]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意见[Z].教高厅[2002]5号.

[10]贺文瑾.部分l达国家职教师资培训的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54-55

[11]陈祝林,等.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