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业余自我总结

业余自我总结

时间:2023-02-20 00:23:48

业余自我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实证研究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研究和实践课题(李维安,2001)。股份公司最重要的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治理是基于两权分离基础上产生的委托-问题。Berle&Means 在1932 年提出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物,是基于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决策、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试图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问题。科克伦(Cochran)和沃提克(Wartick)在1988 年发表的《公司治理―文献回顾》一文中指出:公司治理问题是包括高级管理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它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对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问题的研究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现已成为经济学、会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 R Scott(1992)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把盈余管理定义为,“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我国学者孙铮(1999)指出不管是通过什么手段,只要是生成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都叫盈余管理。当前,学界对盈余管理比较认同的观点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所实施的一种旨在粉饰公司业绩的行为。因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盈余管理是由公司高管层实施的,而高管层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高管层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也正是基于此,主要从股东、董事会及管理层等三个方面研究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从股东、董事会及管理层等三个方面研究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1)董事会与盈余管理。第一,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Jensen(1993)研究发现,与大规模的董事会相比,小规模的董事会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高级管理人员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Beasley(1996)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他认为随着董事会人数的增加,沟通、协调能力也会相应的增加,出现“搭便车”现象并引起决策效率低等问题,使得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减弱,这样会给管理层提供更大的操控盈余管理的空间。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1:董事会人数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性

第二,董事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 ,董事会能否发挥其作用 ,关键在于董事会的独立性、公正性。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Beasley(1996)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吴清华、王平心(2007)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即独立董事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也认为独立董事是公司从外面聘请且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士担任,独立董事们通常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管理层的业绩,不存在帮助高管层操控盈余的动机。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2: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性

第三,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由一人兼任的情况,且情况还较为严重。Dechow 等(1996)实证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则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即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王建新(2007)实证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通常会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从而操控盈余,进行盈余管理。在我国,证监会规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也就是说,董事长与总经理两个职位合一,会使权力过于集中,造成监督约束机制缺失,从而削弱董事会的监督能力,给管理层操控盈余提供较大空间。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性

(2)高管层与盈余管理。当今世界,公司股权日益分散、管理技术日益复杂,世界各国公司为了合理激励公司管理人员,纷纷推行了股权激励机制,其中让高管人员持股便是一种股权激励方式。从理论上讲,对管理者实行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促使他们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但这首先需要管理层提供的会计盈余信息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业绩,若不能保证这一点,高管层持股比例过多,反而会激发其进行盈余管理。且实际情况是若让高管层持股的比例越高,则其越能控制企业。这样,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越具有发言权,即权力会集中于管理层,显然给管理层提供了操控企业经营业绩的可能性。而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管理层存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他们必然会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通过操控盈余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4:高管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性

(3)大股东治理与盈余管理。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虽然“一股独大”独大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股权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在“一股一票”和“简单多数”通过的原则下,决定了少数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及董事选举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动机监管管理层以维护自身利益。因此,大股东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从而能够限制公司管理层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大股东的存在也会带来另外一种问题,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当大股东控制公司时,可能会操纵管理层,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这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时,因无法对其行为构成有效约束而不利于公司治理。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5: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二)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 本文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DAt=?茁0+?茁1LNASSET+?茁2ROE+?茁3ALR+?茁i(i=4,5,…,14)INDUSTRYk(k=1,2,…,11)+?茁15BOD+?茁16ID+?茁17LZHY+?茁18TMT+?茁19OC+?着t

其中:(1)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国外计量盈余管理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即将应计利润分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通常是公司能够操控的,由此,学术界将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在实际研究中,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就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的度量指标。而该模型也逐步在中国证券市场被采用。本文也正是基于此,拟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计算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修正的Jones模型表达式为:

DAi,t=TAi,t/Ai,t-1-NDAi,t/Ai,t-1

衡量盈余管理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等于总应计利润(TA)减去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NDA)。其中总应计利润(TA)=净利润(NI)-经营现金流量净额(CFO),即TA=NI-CFO。(2)解释变量。主要包括:BOD:董事会规模;ID:独立董事比例;LZHY: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两职合一取1,否则取0;TMT:高管层持股比例。OC: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3)控制变量:主要包括:LNASSET:上市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ROA:净资产收益率;ALR:资产负债率;INDUSTRYk(k=1,2,…,11)虚拟变量,如果为行业k则该变量取1,否则该变量取0,该变量用于控制行业因素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分行业的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能够有效衡量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且横截面数据优于时间序列数据。模型中所采用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来自于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该《指引》将上市公司分为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共13个行业,因金融业存在行业特殊性,将其剔除;另外,传播与文化业样本量过小(小于10),不适合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分行业回归,因此,也将其剔除,这样本文共将上市公司分为11个行业。基于此,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度数据作为研究窗口,在对2010年度样本公司数据进行筛选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1)因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时,需要使用前一年度部分财务数据,因此剔除当年IPO公司,即当年度首次上市的公司;(2)研究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相关性模型中进行了分行业处理,以控制不同行业间的差异,分行业标准采用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3)剔除样本信息不全的上市公司。 根据上述样本筛选原则,2010年度共选取74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模型多元回归中变量所需的公司治理数据来自CCER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数据库,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本文实证研究部分,模型回归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模型中因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1)因变量。度量盈余管理程度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指标均值为0.00000004048,最大值0.64723、最小值-0.70461,表明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操控的空间较大;(2)董事会人数均值为5.73009,这表明符合我国《公司法》董事会规模5-9人的规定;(3)独立董事比例均值为0.65745,表明已经大大超过了证监会规定达到30%的规定,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重视在董事会中设置独立董事;(4)样本中约有0.11的上市公司存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表明这些公司的董事会独立性较差,治理效率相对较低;(5)高管层持股比例平均值为0.07833,最大值0.771496835、最小值0.0000000279,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管层持股比例偏低(均值7.83%),且各个公司间差别也比较大;(6)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3.67887,最大值8.19782,最小值5.48192,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较为严重;(7)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05764,最大值29.72547、最小值-28.20464;(8)资产负债率均值为0.58893,最大值41.93939、最小值0.017795,就整个上市公司而言,资产负债率比例较合理,接近0.5的合理范围。

(二)回归分析 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检验第二部分的研究假设,对回归结果分析如下:(1)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假设1没有通过检验。原因是可能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董事会规模大,则其能够吸引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及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董事会,这样能够对管理层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2)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假设2得到检验。(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假设3得到检验。(4)高管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假设4通过显著性检验。(5)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假设5未被检验。该结论可能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操纵管理层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来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另外,在回归分析模型中选取的控制变量,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越大,越有能力或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净资产收益率(ROE)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高,越有动机通过操控盈余即进行盈余管理,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选取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重点检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人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情况、高管层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加大董事会改革,优化董事会监督效应。世界各国公司治理准则均把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而董事会治理效率高低关键在于董事会的人数、独立董事人数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情况等。根据前面回归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越大,盈余管理行为将会受到抑制,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可以考虑在董事会中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人数,将更多管理经验丰富、财务专业知识扎实的人员引入董事会,当然也应防止人员过度冗余;因实证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即设置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应该设置一定的独立董事,以便在抑制高管层实施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由实证结果知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两职合一会消弱董事会的监督能力,高管层更容易实施盈余管理。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应该尽量避免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由一人兼任的局面,两职分开设置更容易在董事会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氛围。(2)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不能太高。由实证检验结果知,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应该考虑减少高管人员持股的比例,以便消弱高管层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3)避免股权过度集中。实证结果显示股权越集中,越容易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当前,我国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后,“一股独大”的现状虽有改观,但在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过于集中,这样大股东会操控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签于此,需要对股权结构进行优化,也就是说要降低股权集中度,处理好大股东之间的关系,使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比较接近,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关系,并兼顾中小股东的利益,防止中小股东利益过度损害。

参考文献:

[1]杨清香、张翼、张亮:《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11期

[2]孙亮、刘春:《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制约作用――以所有权性质为背景的经验分析》,《金融评论》2010年第3期

第2篇

我们进行了一次会计实习,采取模拟实习的方式,使用印制好的资料作为整个会计实习的材料来源。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以使学生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们是既做会计,又做出纳,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 本次实习的地点是本班教师,按老师要求,我们分成了4个小组,每个小组10-13个人,围在一起做帐,这样有利于同学交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首先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损益类等明细账。仔细阅读模拟材料,判断资料中的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根据各账户的属性分类,填入账页纸中。最后填写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具体步骤如下:一、设置账簿首先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首先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损益类等明细账。其次根据下发的会计模拟资料,仔细阅读、判断本资料中的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其中:总账账户有哪些,明细账账户是哪个;而后再根据各账户的性质分出其所属的账户类别。再次按照上述分类,将所涉及的全部账户名称,贴口取纸填列到各类账簿中去,并把资料中所列期初余额,登记在相关账户借、贷方余额栏内。最后试算平衡,要求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总账借贷方金额要与下设的相关明细账户借贷方余额合计数相等,试算平衡后方可进行本期业务登记,否则不能进行。二、登记账簿首先登记账簿必须使用兰黑墨水书写,冲账时可使用红色墨水,但字迹要清楚,不得跳行、空页,对发生的记账错误,采用错账更正法予以更正,不得随意涂改,挖补等。其次明细账要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逐笔序时予以登记;第三总账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我们做了10天的登记,登记完毕要与其所属的明细帐户核对相符。三、结账首先详细检查模拟资料中所列的经济事项,是否全部填制记账凭证,并据此记入账簿。有无错记账户、错记金额,如有应及时补正。其次在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全部准确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和各类明细账的本期发生额与期末金额,为编制会计作好充分准备。四、编制会计报表首先在左上角填明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其次根据总帐或有关明细帐资料按项目填列;还必须要使资产负债表要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否则重填;最后还要编制人要签名。 这次实习的时间是三周,由郑丽和张娅老师指导我们做,可是我们只做了1-10号的凭证,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们之前的理论基础学的不好,以至于在做的时候还要不停的翻书;(2)以前没有接触过会计,很多凭证都是第一次看到,刚开始根本无从下手,怕做错啊!!!(3)年轻人,心浮气燥,对做会计没有兴趣!!所以我们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会计理论知识好好的复习一下,培养对会计的兴趣!!争取下次再做的时候能够快点!! 这次会计实习,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现总结如下: 我们先做的是出纳工作,出纳登帐的方法:出纳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先要取得相关原始凭证,然后根据相应的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再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帐。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帐。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帐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也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现金日记帐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一般为三栏式帐页格式,由出纳人员,现在也就是由我根据现金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人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随时发生随时登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若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帐”进行明细核算。 银行存款日记帐也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一般为三栏式帐页格式,也由我根据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帐”应定期与“银行对帐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度终了,企业帐面余额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则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按应当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若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进行明细核算。 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必须每日结出余额。结帐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人帐。结帐时,应当结出每个帐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余额”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面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帐时,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年度终了,要把余额结转到下一个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个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帐簿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现在我们做的只是12月份的帐,所以只要在摘要拦里写“本月余额”即可,但还是要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每月按理是要对帐,如发现有未达帐项,应据以编制未达帐项调节表,以便检查双方的帐面余额。调节以后的帐面余额如果相等,表示双方所记帐目正确,否则,说明记帐有错误,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更正。此外,还应注意的是,调节帐面余额并不是要更改帐簿记录。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第3篇

关键词:答辩 业余党校 结业

目前,高校业余党校考核形式比较机械,学员死记硬背就能应付过关,不能在理解领会和认识提高方面进行鉴别考核,结业考核形式有待改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材料工程分院党总支推行“业余党校导师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班级的业余党校学员由一位教工党员作为导师负责指导,业余党校结业的主要考核形式是结业答辩。现就业余党校结业答辩的实践情况总结探讨如下。

1 结业答辩的组织

①分组。业余党校学习期末,分组进行结业答辩。每组由3-5个学习小组组成(每个班级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归属于一位业余党校教工导师,约2-4人。每组合计15-20人。②材料准备。事先发放学员的材料包括:a分组答辩安排通知;b答辩参考题目;c答辩评分规范。答辩导师准备材料:a学员业余党校学习手册;b业余党校结业答辩评分表。③答辩。先由学员上台汇报自己在本期业余党校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以及获得的对党的新认识、取得的思想上新进步,然后由答辩老师提问并根据回答情况打分。答辩老师由各小组导师和党支部委员组成。④成绩汇总。汇总各答辩老师的打分,取平均值作为学员的答辩成绩,该答辩成绩是业余党校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结业答辩的好处

2.1 当众说出我要入党。通过结业答辩这种形式,党校学员和教工党员面对面地交流,让学生在公开场合当众说出自己的入党心愿,这点很有意义,比由答辩知道其对党的认识多少更有意义。还有利于鉴别其入党的动机,让不好意思公开要求入党的学生尽快走开。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每次结业答辩都有学员自动放弃参加,成为自动淘汰的一种形式。

2.2 公开承诺为人民服务。通过党校学习,大家知道共产党是要为人民服务的。那么,答辩的时候我问你,“在校期间你打算怎样为人民服务?”通过结业答辩,学员公开宣告要为人民服务。要为老师檫黑板,要为学校服务,要为班级贡献,要为同学出力。要求入党的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区别首先在于:公开宣告并实践为人民服务。为此,业余党校结业答辩是个很好的开始。

2.3 灵活机动。比起书面考核,结业答辩这种考核形式灵活机动。我们可以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认识程度,有针对性地提问、追问。因此不但能了解学员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了解其认识的提高程度,了解其入党动机是否纯正等等。同时,这种考核形式明显还有生动的特点,为学员们所喜欢。

2.4 集体讨论学习。结业答辩是一次集体讨论学习的过程。每个学员答辩的时候,其他学员都在场旁听。在既紧张又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内容丰富,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影响深刻,效果很好。对于单个学员,可能问答内容有限,但是全场答辩下来,却是内容丰富的一堂大课,是营养丰富的一次大餐。

2.5 成为党支部活动的好形式。通常由党委或党总支出面组织业余党校的学习,党支部参与较少。业余党校结业答辩让党支部深度介入,成为党支部活动的一种好形式。教工党员重温党的知识,总结消化宣传党中央新政策新要求。在党校学习考核过程中,每个班级的入党联系人从业余党校阶段就开始关注、了解、考查、物色发展对象,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因此,业余党校的结业答辩是有利于党支部建设的好形式。

2.6 推进学生管理工作。通过业余党校结业答辩这种形式,在学生工作中树立弘扬了正气,因此可以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进步,有利于学风建设。通过业余党校发现培养学生干部,拥有充足的正能量,形成积极向上的学生干部团队。

3 存在的问题

3.1 教工党员工作量大。常规业余党校的操作过程中,只有几个人(教工党员)参与。比如结业考核,一个老师捧了考卷在一个大教室里用一个小时一次性完成了。结业答辩好,但是工作量却是很大,几乎要动员所有的教工党员参与。并且参与的老师只有深度介入,才能问出有针对性的比较有效的问题。

3.2 组织复杂材料繁杂。从一个大教室组织几次教学,到小组学习、集体答辩。要分组安排,还要数据统计分析,还有综合成绩评定等等。也有同事问,要不要如此复杂?性价比如何呀?不错,大家都很忙。假如没有很好的组织,没有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肯定会有人提出值不值得的问题。当然,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值得的。

4 结语

学校业余党校结业答辩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考核形式。学员反映,通过结业答辩,不但总结梳理了知识,还有了走近组织的亲切感受,是一次心灵的激荡过程。答辩老师认为,虽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是因此面对面地和先进学生有了次深刻交流,很值得。党支部总结认为,通过党校结业答辩活动,提升了党支部的团队战斗力,有利于改善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高校业余党校是全国党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建工作中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业余党校导师制并且集体结业答辩是个比较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裘永晓.浅谈高校如何组织业余党校的培训工作[J].科教文汇,2008.15.

第4篇

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以前。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也会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既做会计,又做出纳,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加上天气又热,心情更加烦躁,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

分成了小组,本次实习地点是本班教师按老师要求。每个小组5.6个人,围在一起做帐,这样有利于同学交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首先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损益类等明细账。仔细阅读模拟材料判断资料中的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根据各账户的属性分类,填入账页纸中。最后填写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具体步骤如下:

一、设置账簿

首先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损益类等明细账。其次根据下发的会计模拟资料,首先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仔细阅读、判断本资料中的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其中:总账账户有哪些,明细账账户是哪个;而后再根据各账户的性质分出其所属的账户类别。再次按照上述分类,将所涉及的全部账户名称,贴口取纸填列到各类账簿中去,并把资料中所列期初余额,登记在相关账户借、贷方余额栏内。最后试算平衡,要求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总账借贷方金额要与下设的相关明细账户借贷方余额合计数相等,试算平衡后方可进行本期业务登记,否则不能进行。

二、登记账簿

冲账时可使用红色墨水,首先登记账簿必须使用兰黑墨水书写。但字迹要清楚,不得跳行、空页,对发生的记账错误,采用错账更正法予以更正,不得随意涂改,挖补等。其次明细账要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逐笔序时予以登记;第三总账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做了10天的登记,登记完毕要与其所属的明细帐户核对相符。

三、结账

否全部填制记账凭证,首先详细检查模拟资料中所列的经济事项。并据此记入账簿。有无错记账户、错记金额,如有应及时补正。其次在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全部准确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和各类明细账的本期发生额与期末金额,为编制会计作好充分准备。

四、编制会计报表

否则重填;最后还要编制人要签名。首先在左上角填明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其次根据总帐或有关明细帐资料按项目填列;还必须要使资产负债表要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

由郑老和张老师指导我做,这次实习时间是三周。可是只做了1-10号的凭证,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1之前的理论基础学的不好,以至于在做的tine还要不停的翻书;2以前没有接触过会计,很多凭证都是第一次看到刚开始根本无从下手,怕做错啊!3年轻人,心浮气燥,对做会计没有兴趣!所以我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会计理论知识好好的复习一下,培养对会计的兴趣!争取下次再做的时候能够快点!

现总结如下:这次会计实习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出纳登帐的方法:出纳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先做的出纳工作。先要取得相关原始凭证,然后根据相应的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再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帐。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帐。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帐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也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一般为三栏式帐页格式,现金日记帐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由出纳人员,现在也就是由我根据现金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人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随时发生随时登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若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帐”进行明细核算。

一般为三栏式帐页格式,银行存款日记帐也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也由我根据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帐”应定期与“银行对帐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度终了企业帐面余额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则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按应当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若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进行明细核算。

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人帐。结帐时,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必须每日结出余额。结帐前。应当结出每个帐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余额”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面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帐时,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年度终了要把余额结转到下一个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下一个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帐簿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现在做的只是月份的帐,所以只要在摘要拦里写“本月余额”即可,但还是要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如发现有未达帐项,每月按理是要对帐。应据以编制未达帐项调节表,以便检查双方的帐面余额。调节以后的帐面余额如果相等,表示双方所记帐目正确,否则,说明记帐有错误,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更正。此外,还应注意的调节帐面余额并不是要更改帐簿记录。

第5篇

关键词: 高管薪酬;盈余管理;Jones模型;应计利润

中图分类号: F8309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9-055X(2014)01-0011-08

1引言

现代企业制度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两权分离也导致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产生问题。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拥有天然信息优势的管理层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通过设计一套完善的薪酬契约体系,将股东、公司利益与高层管理者自身的利益统一起来以达到提高管理者努力程度的目标,从而降低成本。所以,管理者薪酬契约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盈余管理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关于薪酬契约是否真正有效地激励管理层努力并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能否有效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取其绝对值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变量;取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作为年薪的变量,用高管持股数与股本总数的比值作为高管持股变量,配合控制变量,对盈余管理和高管薪酬进行回归。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年薪可以促进盈余管理,高管持股可以抑制盈余管理,但短期年薪和高管持股两者相乘的交叉项却可以抑制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丰富了有关盈余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有利于薪酬契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

盈余管理方式有许多,不仅包括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为达到满意的盈余水平而进行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也包括高管为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进行的虚假经济交易[1,2](Scott,1999;Healy,1999;包世泽,2008;李延喜,2011)。盈余管理具有一些相同点:首先,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其次,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最后,盈余管理的目的都是管理层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

(二)高管年薪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对于短期年薪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同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对一致,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短期年薪与盈余管理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Steven Balsam (1998),Watts(1986),Ferdinand A1Gul等(2003)指出, 公司高管短期薪酬契约是以会计盈余为基础设定的,为了年薪和自身效用最大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管会选择有利于提高盈余报酬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从而达到短期年薪的最大化。[3,4]王克敏,王志超(2007)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市2001-2004四年共191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运用理论框架和LISREL模型, 分析了高管年薪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高管年薪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包世泽,高锐等(2007),毛洪涛,沈鹏(2009)则从作为高级管理层的CFO出发,引用Dechow模型计算应计项目,研究得出其年薪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高管有为提高自身薪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傅琳琳、李延喜、冯宝军,2011)。

然而,也有少数学者得出不同的结论。如刘斌等(2003)研究发现,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经理层的年薪报酬,CEO均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而魏国强(2009)利用修正截面的Jones模型计算出操控性应计利润,取其绝对值来衡量盈余管理程度,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2008年间的管理者薪酬与盈余管理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与薪酬契约中的短期年薪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黄文伴,李延喜(2011)也利用相同的方法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研究得出管理层年薪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三)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对于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尚未形成统一定论。

Bergstresser等(2006)通过实证研究高管持股与经营性应计项目关系后发现,高管薪酬体系中的管理层持股激励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呈一致方向变化,说明管理层会通过调整报告盈余使其自身效益最大化。Burns,Kedia(2006);Nagar、Nanda(2003),Wysoky(2003)的研究也得出CEO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越显著的结论。国内学者赵息等(2008)选取截止至2007年12月实施股权激励的4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授予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比例为股权激励程度的变量,以加入费用项目后的扩展的Jones模型来估计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后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管理层持股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耿照源,邬咪娜,高晓丽(2009),何凡(2010),周晖等(2010)等通过不同的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研究也认为,管理者的股权激励会对盈余管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虽然许多学者认为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但也不少学者认为两者具有负相关关系。Jensen(1993)研究认为,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促使管理层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减少对盈余项目的操控,增加企业的价值。所以,管理层持股可以加强其与公司价值的一致性,减少盈余管理和成本(Warfield,1995; Hanlon et al,2003;王克敏,2007;胡国强2009)。

从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针对短期年薪和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观点相对一致,即多数学者认为短期年薪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较少学者认为其负相关或者不相关。而针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许多学者认为两者正相关,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负相关甚至是不相关。薪酬契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在国外比较成熟,国内相关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股权激励、薪酬契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上市公司具有明显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报酬的自利动机,盈余管理的薪酬契约视角研究将显得越发重要。因此,从薪酬契约的角度出发并将之分成短期年薪与股权激励,并综合两者的作用衍生第三变量,研究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管理者薪酬契约在实证会计理论发展的初期就被西方学术界当作盈余管理的诱因之一来研究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薪酬契约包括短期年薪(基础薪酬,绩效薪酬),也包括股权激励(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等)。早期研究的薪酬契约主要集中在短期年薪中的奖金计划,认为管理层会根据奖金的设置情况相应地调整对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以获取更高的薪酬。[6]随着股权激励的实施,许多学者纷纷研究了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的关系。一方面,管理层可能为了股权激励而进行盈余管理。[7]即为获得约定数量股权,高管有动机倾操控应计利润。而公司业绩越高,股票的价格也越高,这使持股数量越大的高管就越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而满足行权条件。[8]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一般出现董事会成员与高管交叉层叠的情况。这就统一了公司、高管和股东的利益,约束了他们的盈余管理的行为。薪酬与利润和绩效挂钩,就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本文跳出薪酬与绩效的关系,直接研究薪酬与盈余管理关系。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管理层年薪总额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即增加管理层年薪会促使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加强。

H2:管理层持有本公司股票的水平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即管理层股权激励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短期年薪可以促进高管盈余管理,而股权激励可以抑制高管盈余管理,在同时有短期年薪和股权激励的综合作用时,到底是促进还是抑制盈余管理众说纷纭。本文认为,虽然短期的薪酬激励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者为达到绩效而进行盈余管理,但管理者在拥有股权的情况下会考虑自身作为股东的立场,长期利益大于短期利益[9],基于此而提出以下假设:

H3:同时拥有短期年薪、持股激励的交叉作用项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即高管年薪、管理层持股激励的综合作用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8-201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保证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以下操作:

①剔除新上市的公司,因为修正的Jones模型涉及到相关的滞后工具变量;

②剔除ST及*ST的公司,避免因亏损而被迫退市对模型产生影响;

③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其行业应计利润也具有特殊性;

④剔除数据缺失及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

本文数据均取自国泰安金融数据研究服务中心数据库(CSMAR)。经过处理后得到1349家样本公司,共4029个样本观察值,其中2008年有1338个样本观察值,2009年有1345个样本观察值, 2010年有1346个样本观察值。

2001年证监会年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上市公司分为13个行业,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将样本公司按照各自所属行业进行划分,对数量较小但性质相近的行业进行合并、对数量较大的行业进行拆分,最终将1349家样本公司的4029个观察值拆分为16个行业。

(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盈余管理程度。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取其绝对值后的︱DA︱来衡量样本公司盈余管理程度。

2解释变量

(1)短期薪酬激励。由于特殊的经济背景,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和所有者为政府(刘芍佳,2003)。虽然董事、监事的职能包含对经理层进行监督,但国有控股企业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往往使董事、监事和经理层之间的利益趋同。对于终极控制人来说,董事、监事也包括在企业激励的管理者范围内。所以,本文选用样本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Sal的自然对数作为年薪的变量。

(2)高管持股情况。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管理层持股等。[10]本文所提到的股权激励、长期激励均设定为高管持股,但目前股权激励没有普及到所有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也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引入虚拟变量,当高管未持股时则Stock为0,持股时则Stock为1来表示。

(3)年薪与持股交叉项。年薪、持股分别对盈余管理有正向、负向的影响,但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本文考察管理层年薪与股权激励交互项对盈余管理程度的作用,建立交叉项 Sal*Stock,其值的大小为对应数值的乘积。

3控制变量

(1)公司规模Asize:假设公司规模越大,盈余管理动机越弱,变量用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

(2)资产负债率Lev:假设资产负债率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资产负债率用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表示。

(3)现金流Cash: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资产总额的比值表示现金流Cash,并假定该值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

(4)总资产收益率ROA:假定总资产收益率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总资产收益率用企业净利润和企业总资产的比值表示。

(5)成长能力Growth: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成长能力Growth。

具体的变量定义和解释如表1:

表1相关变量的定义与解释

变量 变量符号 变量定义 变量解释被解释变量 ︱DA︱ 盈余管理程度 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 Sal 短期年薪 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年薪总额的自然对数解释变量 Stock 高管持股 虚拟变量,当高管持股时为1,未持股时则为0 Sal* Stock 交叉项 Sal值与Stock值的乘积 Asize 公司规模 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 Lev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控制变量 Cash 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和资产总额的比值 ROA 总资产收益率 企业净利润和企业总资产的比值 Growth 成长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4多元回归模型设计

①DAi,t=β0+β1Sali,t+β2Stocki,t+β3Asizei,t+β4Levi,t+β5Cashi,t+β6ROAi,t+β7Growthi,t+εi,t

②DAi,t=β0+β1Sali,tStocki,t+β2Asizei,t+β3Levi,t+β4Cashi,t+β5ROAi,t+β6Growthi,t+εi,t

模型一研究高管短期年薪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二研究高管短期年薪和股权激励薪酬契约综合作用下的交叉项目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β0为常数项;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是待估计参数;εi,t为残差项。

5盈余管理计量与分析

采用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分行业估计的修正琼斯模型能更好地揭示盈余管理程度(Young,1999;陈信元和夏立军,2006;黄梅和夏新平,2009;李延喜等,2011),因此运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量操纵性应计利润,并将其作为盈余管理的变量,计算步骤如下:

1本公司的总应计利润:TAi,t=NIi,t-CFOi,t(1)2估计行业特征参数:TAi,t Assetsi,t-1=γ01 Assetsi,t-1+

γ1ΔREVi,t-ΔRECi,t Assetsi,t-1+

γ2ΔPPEi,t Assetsi,t-1+εi,t(1)3非操控性应计利润:NDAi,t=01 Assetsi,t-1+

1ΔREVi,t-ΔRECi,t Assetsi,t-1+

2ΔPPEi,t Assetsi,t-1+εi,t(3)4计算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i,t=TAi,t Assetsi,t-1-NDAi,t(4)TAi,t为第i个样本公司在第t时期的总应计利润;NIi,t为第i个样本公司在第t时期的净利润;CFOi,t为第i个样本公司在第t时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Assetsi,t-1为第i个样本公司在第t-1时期期末的资产总额;ΔREVi,t为第i个样本公司在第t时期主营业务收入相对上一期的增加额;PPEi,t为第i个样本公司在第t时期的固定资产原值;γ0,γ1,γ2为待估计的行业特征参数值;εi,t为第i个样本公司在第t时期的残差项, NDAi,t为计算得到的样本i公司在t时期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 ΔRECi,t为第i个样本在t时期期末公司应收款项余额相对上一期末的增加额;0,1,2分别是γ0,γ1,γ2的OLS估计值。DAi,t为计算得到的样本i在第t时期的操控性应计利润;TAi,t Assetsi,t-1为应计利润总额:由于不同的企业资产规模有所不同,将总应计利润与上期资产总额的比值表示应急利润总额,可以扣除因公司规模差异导致的不可对比性;NDAi,t的定义同理。

5盈余管理程度T检验

如果︱DA︱显著不为零,说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不显著,接下来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为此,对样本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2008-2010年样本T检验中的均值分别为0103、0104、0105,Sig值均为0000;同时总体样本T检验中,均值为0104,t值为27640,Sig值为0000;这都共同说明2008-2010年期间样本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显著不为零,上市公司存在非常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

6盈余管理程度分析

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的平均值来看,样本公司在2008-2010年期间总体偏向于正的盈余管理,普遍存在调高公司报告盈余的行为。从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正向盈余管理的最大值出现在2008年,负向盈余管理的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无论是正向盈余程度还是负向盈余程度,均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总体上均出现正向盈余的趋势,并且2008年和2010年的盈余管理平均值大于总体样本观察值的平均值。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DA︱)的平均值来看,盈余管理程度变量︱DA︱的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2008-2010年盈余管理程度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且均值增大的幅度比较平稳。

如表4所示,从盈余管理的方向来看,2008年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A股上市公司有705家,占当年样本公司的5269%;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有633家,占当年样本公司的4731%。2009年,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公司数和比重都有所下降,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公司数和比重相对上升。但到了2010年,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公司增加到834家,比重上升到6196%;进行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减少到512家,比重下降到3804%。从总体来看,在4029个样本观察值中,进行正、负向盈余管理的公司数分别为2243和1786家,即超过一半的A股上市公司都倾向于正向的盈余管理行为。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管理层薪酬契约描述性统计

表5列示了公司高管持股的情况。2008年高管持股的公司数为678家,占当年样本上市公司数量的5067%;高管未持股的公司数为660家,占当年样本上市公司数量的4933%。2009年高管持股公司比例有所下降,降到4877%。到了2010年,高管持股的样本上市公司数比例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总体来看,高管持股公司数略高于未持股的公司数,但大致对半分,这也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持股不普遍的情况。在国外,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是管理者薪酬的一部分,普遍实现了高管持股。我国2006年才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高管持股不普遍,高管的持股比例更低。

(二)实证检验结果

将模型①所有研究变量带到多元回归模型中,分析盈余管理程度分别与短期年薪、高管持股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多元回归模型①回归结果显示调整R2为0111,F值为73100;Sig值为0000,总体上具有显著性。这些都说明了模型①的拟合度可以接受。短期年薪与盈余管理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上,短期年薪具有促进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作用,但股权激励具有抑制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效果。验证了前文的假设1和假设2。

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都与盈余管理程度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资产负债率越大、总资产收益率越高、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越快的情况下,高管会倾向于越强的盈余管理行为。另外,资产规模、现金流与盈余管理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资产规模越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越大,高管盈余操控动机就越弱。

将模型②所有研究变量带到多元回归模型中,分析盈余管理程度与短期年薪、高管持股综合作用交叉项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多元回归模型②回归结果显示调整R2为0113,F值为85581,Sig值为0000,总体上具有显著性。短期年薪、股权激励交叉项与盈余管理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短期年薪与股权激励的综合激励作用具有抑制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效果,验证了假设3。同时盈余管理程度与控制变量关系和模型①的回归结果方向一致,并达到显著性水平。

(三)敏感性测试(稳健性测试)

为了测试以上结果对相关变量的影响,本文进行以下的敏感性测试:首先,测试盈余管理程度对控制变量的敏感性,五个控制变量从模型中剔除并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再次回归。新的回归结果除了短期年薪系数显著性有所降低之外,解释变量系数与显著性水平等结果基本与上述结果一致。其次,检验了异常值噪音对回归模型的影响,剔除3个以上标准差的观察值后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再次回归,新的回归结果也没有改变上述结论。再次,由于盈余管理与薪酬激励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盈余管理程度上升,高管薪酬也可能因此增加。因此,对短期年薪、股权激励和两者交叉项的薪酬激励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回归得出的结论也具有相似性,证明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间的会计盈余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高管短期年薪、高管股权激励、两者综合交叉项与盈余管理的角度验证了薪酬契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第一,短期年薪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长期持股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第二,短期年薪、长期持股的交互项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结论说明短期年薪激励具有促进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长期股权激励具有抑制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作用,但长、短期薪酬激励交互项却可以抑制盈余管理。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完善薪酬契约机制

薪酬契约机制包括薪酬决策机构和薪酬制度,所以独立、健全的薪酬决策机构可以促进薪酬契约机制的完善。建议上市公司应该建立薪酬委员会或类似薪酬委员会的薪酬激励决策机构。其次,加强规范薪酬委员会相关制度,对薪酬委员会的构成、职责、运作等做出有效运作的参考规范并对其进行披露,推动薪酬委员会的完善。再者,将外部董事会成员引进薪酬委员会,实现薪酬委员会的独立运作。最后,由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用于薪酬委员会发放机构成员报酬的专项基金,基金来源于各上市公司。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完善薪酬委员会,从而更好地激励管理层减少盈余管理、努力实现公司或股东价值最大化。

薪酬制度上,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主要为短期激励,对长期激励(如高管持股)实现不普遍,运用较好的并不多见。建议建立一套完善的薪酬契约机制,平衡长、短期薪酬激励以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在短期激励方面,如年终奖金制,引进经营现金流量指标信息并大幅提高其在薪酬激励计划中的比重。因为对应计利润来说,现金流量信息不易被管理层操纵,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会计信息。其次,在长期激励方面,加大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虽然现金流信息相对客观,但管理层仍有可能通过虚假交易对其进行操纵。通过加大力度普及股权激励并提高高管持股率,可以让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公司价值最大化相互统一起来,从而减少其盈余管理的动机。因此,合理设置管理层薪酬契约结构[11],调整长、短期激励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实证检验部分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二)重视精神层面的激励

尽管短期激励的高管年薪和长期激励的股权激励综合作用可以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其抑制作用的经济意义特征可能较小。如模型二的实证检验结果所示,交叉作用项的系数仅为-0001,虽然起到了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但影响比较小。而其他因素(如IPO动机、配股动机、避免亏损退市动机等)可能会加剧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可能更大。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认为管理层不完全受薪酬激励的影响,而是希望得到诸如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因此,货币薪酬激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考虑构建非货币的薪酬激励机制是管理层激励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构建管理层幸福感的重要定性指标。通过提供更好的福利、人文环境、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整体的职业伦理并加强管理层事业奉献精神和自我价值实现观念,是提高精神激励的重要因素。在发展成熟、稳定的证券市场,高管的货币报酬一般很高,进行盈余管理所付出的成本可能要大于因此而得到好处的效用。他们也往往更关注尊重、声誉、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层面的激励。因此,通过引进非货币薪酬激励——精神层面激励,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的绩效。

(三)完善信息披露,加大监督力度

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司治理的效率。要在现实中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需要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首先,有效地公开信息;其次,有效地接受信息;再次,信息接受者有效地判断信息;最后,信息接受者利用信息有效地实施投资。国内外学术界研究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可以达到弱势有效,但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许多应该披露的信息不披露,部分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及时,许多信息披露不规范而造成重复披露等,这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为此,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以抑制盈余管理,加强对股东权益的保护。[12]首先,上市公司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地持续信息公开,这样有利于外部投资者了解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和整体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实现证券市场的透明和规范。其次,监管部门应该对信息披露的对象、范围、时效性等做出强制性的规定。监管部门应加大信息披露的监管、调查,并实行信息披露信誉机制,消除失真信息滋生的土壤。[13]此外,对薪酬契约信息和盈余预测信息进行强制性披露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一方面,薪酬委员会对管理层考核指标的确定、薪酬的分配披露应该更为具体。另一方面,为防范高管操控盈余预测信息,应加大规范预测性盈余信息披露的力度。确立预测盈余信息与实际盈余产生偏差的权责主体,确保盈余预测信息的质量,建立预测性盈余信息生成、披露、监督和奖惩的规范体系,这会增加管理层盈余管理的难度,从而抑制其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Healy P M, Wahlen J 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Accounting Horizons,1999,13(4):365-383.

[2]Scott WR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Croatia: Prentice Hall, 2003:178-179

[3]GuidryF Leone A, RockS Earnings-based bonus plan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by business unit manag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9, 26 :113~142 .

[4]Holthausen Robert, David Larcker, Richard Sloan Annual Bonus Scheme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 19 (2):29-74.

[5]毛洪涛,沈鹏我国上市公司CFO薪酬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09,(05):82-93.

[6]郑欢薪酬契约、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D]. 大连理工大学, 20102-24.

[7]肖淑芳,张晨宇,张超,轩然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的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2009,(04):113-l19.

[8]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7, (07):111-119.

[9]黄文伴,李延喜管理者薪酬契约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关系[J]. 科研管理,2011,(06):133-139.

[10]蔡春,朱荣,和辉,谢柳芳盈余管理方式选择、行为隐性化与濒死企业状况改善——来自 A 股特别处理公司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12,(09):31-39

[11]周泽将,杜兴强 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盈余成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财贸研究, 2009,(02):114-120.

第6篇

然而,很多企业却都在扩张的路上栽了跟头。

企业如人,没有充分的准备,拔苗助长,一定会消化不良,并可能早早夭折。为避免重蹈覆辙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的扩张,以下问题值得深思:

如何避免决策的陷阱?

如何制定合乎现实的发展目标?

如何规范管理行为。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

[情景案例]

作者:安 妮 MBA盛元博韬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擅长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学术指导:李刚博士DBA盛元博韬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官《公司病毒》作者

“老余,财务数据出来了,目前公司总资产28亿多元,总负债26亿多元,净资产为2亿元,负债率为92.9%。合资后第一个年度的销售增长率为27.9%,低于董事会要求30%的最低标准。”李纯向太阳乳业集团董事长余明先生报告刚刚完成的财务报表。

“怎么会这么低,增长率是不是统计错了?”余明惊讶地向太太问道。

“没有,我已让财务部反复核对过。”

余明马上站起来:“情况非常严重!你马上通知大河他们三人,一个小时后到隔壁小会议室开会。”

无限扩张

在隔壁小会议室,米黄色真皮沙发上依次坐着太阳乳业的四位领导和董事会秘书。

董事兼任集团财务总监的李纯(余明的太太)、董事兼行政人事副总裁李东(李纯的弟弟)、董事兼营销副总裁余大河(余明与李纯的儿子)、董事兼投资副总裁余白(余明的弟弟)、董事会秘书李敏(李东的女儿)。除李纯外,其他人均对今天的会议感到突然,看到余明脸色凝重地走进来,大家立刻安静下来。

余明语气严肃地说:“现在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情况要通报给大家,希望你们心理有所准备。我们与外商合资后,第一年的经营数据已经出来了,其中销售增长率是27.9%。”

余明慢慢地环视了一下其他五人,然后继续讲道:“去年年初我们与英盛投资等三家外国投资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时规定,如果我们企业的经营增长率达不到30%,他们将增加在太阳乳业的股权比例。这就意味着外方股东可以控股我们企业甚至接管。”余明在讲最后一句话时语气几乎有些颤抖。

小会议室的空气仿佛一下子被凝固,除余明夫妇外,其他四人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首先打破宁静的是余大河,他问余明:“老爸,还有挽救的可能吗?”

“我们如果能够在一个月内高价回购外方股东的股份,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余明道。

“高价?大概需要多少资金?”李东问道。

“我估计大约需要10亿~12亿元人民币。”李纯回答,“而集团目前除了从各地经销商募集的5000多万元销售准备金外,现金流已经出现负数。”

余大河不解地问道:“我们每月不是有1亿多元的销售预付款吗,公司的资金状况怎么会如此紧张?”

负责公司投资事务的余白说:“为了向外国投资者兑现每年50%的增长率,我们公司近年实施大扩张战略,连续在国内投资6个大型生产基地。这几个基地总计需要资金30多亿元。我们公司这几年的经营利润基本上都投到这些项目上啦。”

“为了偿还不断到期的银行贷款,我动用了销售预付款,以确保银行方面不出问题。”李纯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公司一万多名职工每年的社会统筹保险金,都没有向市社会劳动保障局缴纳,而是充当流动资金使用。”

“我们今天要商议一下,如何在这一个月内筹集到这些资金,渡过眼前这一关。”余明讲道。

其他人员与以往一样,在余明做重大决策时,大家都不发表其他意见。余明按习惯开始部署道:“余白,你那里的几个项目,暂停所有工程款的支付,部分工程可以考虑停工。”

“大河,你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确保市场稳定,不要让经销商队伍出现大的波动,要多做解释工作。”

“李东,你帮助我预约一下市发改委主任海洋,明天晚上我请他吃饭,请他帮助疏通几家银行的关系,看能否再通过银行筹集几笔资金。”

“太太,辛苦你与我们过去熟悉的几家投资公司老板们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是否还有投资意向。”一场太阳乳业保卫战拉开了帷幕。

发展冲动

次日晚上18:20,在郊区的一家高级私人会所,李纯热情地招待海洋在主宾的位置坐下。双方寒暄后,海洋看着余明,时间刚刚过去一个多月,余明就显得苍老许多,心中不禁生出感慨。

10年前刚认识余明时,自己还是一个政府的小公务员,刚被组织部调到湘江开发区担任招商办副主任。当时余明离开政府部门刚刚开始创业,投资8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做品牌与产品传播,希望扩大自己的乳品厂。他就通过中学老同学李纯的关系,动员余明到开发区发展。

余明在了解政府设置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后,决定进军开发区。在海洋的建议与帮助下,余明将太阳乳业申请为高科技企业,引进省信托投资公司。市政府投资经营公司和两家著名大学旗下企业集团的注资,使太阳乳业成为当地一家高科技股份公司。

由于地方政府投资机构持有太阳乳业27%的股份,太阳乳业每次需要资金时,余明总能获得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顺利得到商业贷款,确保太阳乳业的稳定与发展,同时踏上举债扩张之路。

2004年,随着中国乳品行业一颗明星企业――蒙牛乳业借助外国投资公司帮助,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余明不再满足于通过银行贷款实施他的战略扩张计划,他开始谋划着太阳乳业的上市,并多次与海洋沟通,探讨太阳乳业上市的可行性。此时已经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海洋,鉴于太阳乳业的高负债率,如果引进国外投资,将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因此没有同意余明的提议。但是,令海洋意想不到的是,余明在获得海洋支持无望时,竟然向政府投资机构提出回购太阳乳业的国有股权。在劝说无果、余明一再坚持之下,海洋帮助太阳乳业完成改制,使其成为一家民营企业。完成改制后,余明快速推动与外国投资公司的战略合作。数月后与英盛等三家外国投资商签订合作协议,引进700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在英盛公司的帮助下,获得5亿元人民币国外银行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的商业贷款。

获得国外10亿多元资金后,余明提出一系列新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太阳乳业营业收入要在3年内达到60亿元、6年内达到400亿元。10年内达到1000亿元。为实现这些目标,余明白去年加快战略扩张的步伐,投资建设几个新的大型生产基地,希望一举成为中国市场乳酸菌饮料的霸主。

“海洋,最近工作忙吗?”海洋的思绪被余明打断,他向余明微笑着点点头,说道:“从去年开始国际经济环境非常不稳定,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较大,国内经济增长过快,国家今年上半年开始一直在部署压投资防通胀,

事情比较多。”

“这么说目前的紧缩政策短期内是难以改观了?”余明试探着。

“是的,今年各银行的信贷额度本身就少,大部分已经在上半年使用完。除政府特别计划项目外,已经没有获得贷款的可能。”海洋根据以往经验,已经感觉到余明夫妇这次宴请与信贷有关。虽然他们之间有着多年的友谊,但以目前的金融形势,再加上太阳乳业与外国投资公司签订对赌协议,政治风险要远大于经济风险。

眼看海洋没有一丝帮助之意,余明夫妇只能热情地招待他用餐,席间双方聊的更多是孩子们的教育,话题再也没有回到融资上面。

22:00,刚回到家的余明接到公司总裁张建设的电话,这位被自己架空的英盛公司人、太阳乳业总裁在电话里告诉他,英盛公司中国区CEO杜跃与其他两家外国投资公司的代表,将在明天下午16:00到公司例行视察工作。

例会提前一周,余明心理有些忐忑,难道他们已经知道业绩数据了?就在此时,电视中正在播报晚间新闻,有一条新闻引起余明的特别关注――美国著名的投资公司雷曼兄弟集团宣布破产,这让余明不由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对赌无限

“首先,请允许我就今天的会议安排做一下解释。”英盛投资中国区CEO杜跃,在会议开始前就会议召开时间的调整向余明等人解释道,“各位大概已经获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由于受次贷拖累,昨天宣布破产。据世界权威经济学家分析,全球经济将受到牵连。为此,我们各公司对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进行业绩审查,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李纯无奈地站起身来,向大家汇报太阳乳业的财务报告。当杜跃与其他两位投资公司代表听完李纯的报告后,他们均被报告中的数据惊呆了。会议出现暂时的寂静,每个人都仿佛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刚才还脸色红润的杜跃,此刻却脸色苍白,他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望着余明,仿佛在望着一个他不曾相识的人。

这位余明先生,一位中国最著名的新华大学培养的首期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也是国内知名的乳酸菌饮料企业领导,他曾经创造出许多“第一”。关于他的“借条融资的传说”、“8000万元广告换来8亿元销售合同的故事”,使自己在4年前与他认识后,就被这个独具个性的中国本土企业家所吸引。

在了解到余明竟然能够将中国家电行业的运营模式,成功运用到快速消费的乳品行业,即通过高定价、高利润的方式,吸引广大经销商签订年度合同;经销商根据合同按月向太阳乳业预付本月货款,再逐渐分批提货,从而使太阳乳业拥有丰沛的现金流并保持极低的财务成本时,杜跃敬佩余明的经营创新能力。

鉴于中国区人均乳品消费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在余明去年年初完成公司改制后,杜跃立即携手其他两大国际投行,与太阳乳业签订战略性投资协议,共投资7000多万美元,获得太阳乳业股份公司近29%的股份,并且,为了帮助太阳乳业快速发展,杜跃又帮助余明获得三家外国银行总计5亿元的低息商业贷款。当然,作为职业投资人,英盛等投资人没有忘记给自己的投资加上保险――即对赌条款,根据合作协议的条款规定,如果太阳乳业未来3年的年增长率超过50%,余明等管理团队将获得更多的公司股份;如果年增长率低于30%,英盛等三家投资商将获得公司控股权,这就意味着余明为引进风险投资,已经承担起无限责任,包括自己在太阳乳业的所有资产。

在过去一年里,英盛公司的人张建设,虽然曾多次反映余明的部分越权行为,但本着企业求发展自己求利润的原则,杜跃没有计较这些小节。前几次来企业参加董事会议和检查工作时,也曾发现销售增长在减速,为此他还特意向余明提出改进经营状况的要求,但今天的业绩数据却完全出乎意料,令自己感到极度失望。

杜跃默默地思考着下一步的安排按照英盛公司管理规定,我们必须根据投资协议增持太阳乳业的股权,控制这个企业。看来应该先结束这个会议,与其他两家投资公司代表进行单独沟通。如果我们三方达成一致,连夜通报给美国总部,明天再通过董事会向余明摊牌,迫使他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改组董事会,接管太阳乳业。

杜跃在脑海里将这些想法重新思考一遍,与其他两位投资人交换一下眼神,然后向会议提议道:“我提议,董事会暂时休会,明天上午9:00会议继续。”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尴尬的余明附和道:“好吧,会议到此结束,明天上午9:00我们再继续开会。”

余明夫妇二人回到余明的办公室,坐在豪华沙发上相对无语。从杜跃等人获知今年经营数据后的表现来看,他们已经不再相信自己。今晚他们一定会召开紧急会议,并连夜将太阳乳业的经营数据和他们的意见上报给公司总部。由于时差因素,可能明天上午就会有结果。

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

一轮弯月在窗外的夜空中升起,余明站在窗前苦苦地思索着如何迎接明天的一场生死较量。

企业家要学习“活的方法”

李刚

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家人物――史玉柱先生,曾经在1 2年前具有令人极度佩服的魄力,其结果是巨人集团的倒闭。这段令史先生终生难忘的经历,使其在后来的12年里,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新的公司,用史先生自己的话来讲就是:“12年来,我一直很胆小。”在这12年里,正是由于史先生一直胆小地经营着自己新的事业,巨人公司才能够东山再起,获得重生与发展。

而案例中太阳乳业的董事长余明先生,胆子同样很大,其结果却是万劫不复。造成余明与太阳乳业目前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在三家外国投资商注资太阳乳业后,没有同时按现代公司治理准则健全太阳乳业的董事会与监事会,使余明的创业管理模式得以延续,甚至对于太阳乳业核心管理团队成员的任命,也是余明一人决策,形成典型的家族管理团队,仅派出张建设担任象征性的总裁职务。这就纵容了余明独断专行的行为,给企业战略选择与经营决策埋下无穷隐患。

缺乏制衡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没有监督的信任,是最大的不信任。

其次,非理性战略扩张。

纵览目前的中国企业家群体,我们发现有太多的本土企业家在不顾一切求发展,梦想着一夜间成为标王、地王、行业之王,甚至成为上市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并为实现这些梦想不顾一切的大肆扩张。岂不知扩张道路上有着无数陷阱在等着他们,稍有不慎就会遭遇灭顶之灾。三株、三鹿、五谷道场、德隆,包括12年前的巨人,这些缺乏扩张准备的企业,最终倒在疯狂扩张的道路上,成为管理学家研究企业死亡的标本――死亡性扩张。

本案例中的余明与太阳乳业,就是在没有扩张准备的情况下实施企业扩张计划,即缺乏对扩张战略实施的管理意

识准备、管理技术准备、扩张人才准备、扩张资金准备和风险预防准备。余明忽视产品主业的经营,不顾太阳乳业自身造血能力,盲目举债扩张。这种为上市敛财之目的实施的近似疯狂的扩张结果是,太阳乳业负债率上升到93%,26亿元负债产生的高昂财务成本吞噬掉企业近55%的利润。

更为严重的是,太阳乳业没有及时将扩张形成的制造资源转化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直接影响到产品业务的运营,造成产品主营业务缺乏资金支持,企业造血功能衰退。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业务现金流是企业产品业务运营的战略性保障。企业家不能动用无法在当期产生利润收益的业务资金,进行长期固定资产的投资,这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法则。谁一旦违反这一法则,谁就会受到市场惩罚。当年巨人集团如此,五谷道场也如此。

再次,放弃企业家责任。

余明在太阳乳业不仅违反上述经营法则,而且还动用了员工社保资金,触及国家法律,这已经上升到企业家伦理层面,即余明的企业家责任受到挑战。这也是为什么三家外国投资公司代表在获悉太阳乳业的业绩数据后,彻底丧失对余明信任的根本原因。失去投资人信任的余明,就失去了自己的事业和企业。

正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在经历30年艰苦卓绝的创业后,中国本土企业家面临着新的战略瓶颈――如何守业?作为企业家,首要之责是保障企业能够活着。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企业家最重要的是学习企业“活的方法”,即如何管理企业经营风险,保障企业能够稳健的生存。只有确保企业生存,才能保障自己的创业成果,才会有新的发展机会。成功之后的企业家特别要防范企业“死亡性扩张”。

如果余明先生还有机会执掌太阳乳业的话,他应该学会以下“活的方法”经营企业。

第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强有力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使企业各项重大战略性决策科学化,预防和控制战略决策风险。

第二,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使企业的产品经营与战略投资相匹配,避免投资大产品小的业务结构,控制好财务风险。

第三,反思企业经营的战略目的,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追求,坚守企业家责任,管理好个人或企业的形象信任风险。这是企业长青的三级风险管理,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和形象信任风险。

败在内部管理

戴佳礼

马云说:“小企业成功靠精明,中等企业成功靠管理,大企业成功靠诚信。”

当余明完成公司改制,引入英盛等国际投行战略性投资后,太阳乳业已从创业阶段过渡到快速成长阶段。此时,余明应适时在企业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上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变革,使太阳乳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体系化的经营模式。但是太阳乳业却扩张过度,管理不当,资金链断裂,甚至陷入被驱逐的地步。可以说,太阳乳业败在内部管理。

发展思想:赌

余明白视很高,不但给太阳乳业的未来规划了一个非常宏大的蓝图,而且认为自己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上都拥有了领先的水平。实际上,太阳乳业管理落后,与其言论相悖。在余明的大脑深处,潜藏着一种思想:企业的发展不是靠内部管理,靠的是“赌”。余明“8000万元广告换来8亿元销售合同”获得创业成功,就是一种赌;为了使太阳乳业能够在美国上市,不惜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对赌合同,更是大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余明总希望寻找某种捷径使企业在一夜之间一步登天,而忽视了企业的成功依靠的是扎扎实实的内部管理。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余明应该认识到,太阳乳业要发展,家族经营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当太阳乳业公司改制成功后,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余明必须在太阳乳业内部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踏踏实实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大发展。

公司治理:用人唯亲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太阳乳业虽然引入英盛等三家外资股东,但实际上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余明的太太、弟弟、内弟、儿子不仅是董事会成员,而且是企业的高管,英盛公司派来的代表张建设,虽名义上是公司总裁,但有职无权。可以说,太阳乳业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用人唯亲的现象。

1 太阳乳业高层管理人员基本是余明的家人和亲戚,这样就难免会发生不懂企业管理的人走上领导岗位,降低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任人唯亲使特殊人物把持关键岗位后,企业制度和业务流程形同虚设,如同废纸,公司事务以关系开路。

2 用人唯亲的人才机制使太阳乳业产生不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企业留不住有本事的人才。而家族成员通常带有排外情绪,外部优秀人才一般也不愿意到家族企业去发展。即使外部人才来了,“空降兵”也很难融合到企业中,这样就不能给太阳乳业带来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改变。连英盛公司派来的总裁都是有职无权,更何况外部引进的人才呢!

决策机制:独裁

太阳乳业是典型的家长制决策,任何重大决策都是由余明一个人做出,其他人只有执行的权力。甚至当余明陷入被驱逐的紧急困境时,其他人员也与以往一样,都不发表意见,等余明独自形成决策,他们就遵照执行,可见太阳乳业的决策机制是何等独裁!这种决策机制虽然效率高,但是往往会带有个人爱好和偏见,很难做到科学决策。同时余明的决策完全是在市场行情良好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样的决策本身就会带来巨大风险,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结果可想而知。

太阳乳业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一味追求扩大规模,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这固然有决策失误的原因,但是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企业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监控机制,没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导致风险不断加大蔓延,最终造成企业扩张失败。

追根探源,太阳乳业为什么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其实是隐藏在背后的“老板文化”在作祟。所谓“老板文化”,是指老板事必躬亲,独断性强,员工主动性差,一切以听从老板指挥为主的企业文化。不可否认,“老板文化”在民营企业创业史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及时抓好企业的内部管理,学习和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来代替相对落后的“老板文化”,这样企业才能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成也冒险,败也风险

刘征

看过太阳乳业的案例,笔者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影子,他曾经拥有“投鞭断流”的军队,却落得“草木皆兵”的下场,余明一定感同身受,因为司马光引用李克对魏文侯的话这样评论道:苻坚的失败在于被过去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味的盲目扩张,未能注意到战略目标下的巨大风险。(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何故亡?”对曰:“数

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秦王坚似之矣。)太阳乳业的案例值得我们所有做企业的人掩卷沉思。

问题出在哪里

从案例来看,太阳乳业首先是倒在了对赌协议30%的门槛上,然后就有不少评论认为太阳乳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扩张太猛到处建基地所致,并以净资产不及投资额作为证据。是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和家族式管理模式,金融危机时运不济等一样不足以致命,或者只是成王败寇的马后炮。净资产少和销售增长慢是两回事,更何况当时建基地投资方也没有异议,反过来说如果销售增长率很高,产品供不应求,评论家是否又要说战略规划有问题,早就该建基地了。

事实上,我们得为余明辩护一下,太阳乳业的战略规划看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太阳乳业是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的领导者。乳酸菌是个什么饮料?乳酸菌产业目前在全球的年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在日本、欧洲,活性乳酸菌类饮料在乳制品中的比例高达80%,北美约为30%,而中国发酵乳品只占整个乳品市场的15%左右,其中乳酸菌奶饮品还不到5%。发酵乳品的毛利率高达35%~40%,而液态奶领域的平均毛利率只有10%。因此,乳酸菌奶饮料又被称为中国奶业最后的“黄金福地”。有如此美好的基础和需求,为太阳乳业提供了一个很大很完美的画饼。换句话说,任何一个高瞻远瞩的企业家,都将制定这样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并为将来那个很大的画饼准备好充足的原料。

那么太阳乳业失败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们引用李嘉诚的一番话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李嘉诚说:“市场上升时赚到钱不是本事,经济衰退时能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才是真本事。”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企业发展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危机,有经济的危机也有行业的危机,每经过一次危机,总会倒下一批人和企业,最后那个活下来不倒的企业就是最成功的,我们把这个管理思想叫战略风险控制。

如果太阳乳业懂得战略风险管控,则在商业模式上不会继续沿用经销商和供应商两头吃作为扩展本钱的策略,不会在净资产这么低的情形下仍然如此粗放的大肆扩张,也不会在签订对赌协议之后不预留各种对冲方案,以至于现在慌了手脚,一败涂地。必须指出,如果一个企业家没有战略风险管理意识,那就是个职业赌徒。

概念及案例

何谓战略风险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做了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是不做一定会出问题的地方,这就是企业的风险点,而对战略性风险点的管理与控制则称为战略风险管理。一般而言,战略风险管理包括如下诸方面:

1 系统风险(即宏观环境变化对行业整体的风险)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有跨国经营中由于投资的政治生态的变化而引发的风险,亦有在本国官商结盟引发的风险,前者如俄罗斯大市场被关,后者如黄光裕被收,均为得利一时而风险一世。

经济风险:金融危机是常见的经济风险,也是企业抗风险能力最好的测试剂。相对而言,一般企业更应该重视的是经济环境的缓慢变化。举例来说,现在非常明显的一个经济环境大趋势是国内消费市场将逐步壮大,但在4年前大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笔者曾于2006年建议某企业家及早转型树立内销品牌,若当时察觉此风险,则不会面临今日的窘境。

2 市场风险(即行业内各种力量的变化对企业本身的风险)

产品风险:三聚氰胺是最好的产品风险的例子,这是乳制品企业最大的风险点,同样的风险点还可能产生在化妆品、保健品、汽车等行业。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牢记:一个有风险的产品让一家著名企业倒闭是绰绰有余的。

竞争风险:市场竞争本身就包含了多重风险,首先是产业发展趋势的变化,曾经独霸胶卷行业数十年的柯达公司却因为数码时代的到来而黯然退到舞台的边缘,这就是产业迅速演变的风险。其次是竞争对手暗算的风险,这次输掉的是日本公司――丰田。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品牌声誉被一个踏板消磨殆尽,丰田车确实有问题,但是其他车的召回就一定比丰田少吗?根据郎咸平的分析,这件事的总策划是福特公司,执行者是福特公司培养的一个打入丰田内部5年的律师比勒,利用其在丰田的工作便利,完整地搜集了丰田所有的风险数据并选择了踏板作为突破口。所以,任何一个风险点的忽视都可能导致竞争战略的彻底失败和比收益大得多的损失。

合作风险:合作风险比竞争风险更难防备,因为这种风险来自于良好的意愿,至少对承担风险这一方看起来意愿非常良好。远的有美加净被雪藏,致使其品牌与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令外资在导入期不费吹灰之力击败领头羊;近的有达能与娃哈哈的纠纷。

3 内部运营风险(即企业本身经营中存在的重大风险点)

商业模式的风险:例如本文中太阳乳业的案例,一方面拖供应商的货款,一方面要求经销商提前打款,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甚至都说不上是商业模式。与之类似的做法确实是有,比如史玉柱用后付费的广告换来第一笔订单的故事,但是你看史玉柱后来还做这个吗?你看诸葛亮敢用两次空城计吗?企业家需要冒险精神,但更需要适可而止,懂得风险控制。

组织架构的风险:本案例中家族式管理架构和家长式管理风格可能隐藏了决策失误且无人监督的风险,同样类型的风险反映在很多企业的营销架构上,区域销售负责人不仅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而且开始转移部分客户资源到自己开设的OEM公司,而母公司却毫无察觉或者毫无办法,这些都是笔者在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的深刻案例,有必要提醒企业家做好此类风险的管理。

财务和汇率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资产负债率过高和现金流不足。汇率风险则主要是原材料或者销售地在境外的企业关注。不久前中信泰富爆发的外汇合约巨亏即为风险控制体系出了问题,如果主要控股股东中信集团不提供1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中信泰富将陷入破产境地。想想这么大的蓝筹股公司因为风险控制机制不奏效而濒临破产,更何况规模不大信誉不佳又没有风险管理机制的太阳乳业?

投融资风险:投资风险的典型例子是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其风险扩散带来的后果影响至今。成为摩托罗拉盛极而衰的转折点。融资方面在近年表现突出的风险是对赌协议,大部分对赌失败的企业都是因为设定了过高的目标,为达到目标过分注重短期利益。大量采用扩张和并购等方式完成虚胖式增长,结果肥皂泡破灭导致被接管。

解决办法

从以上概念和案例中可以看出,太阳乳业主要败在内部运营风险,最初是因为没有资金,即财务风险,余明创造了存在大量违约和信用风险的商业模式,为了解决商业模式的风险,余明引进了风险投资,结果是拆东墙补西墙,漏洞越来越大,终于在对赌

协议中引发了连环爆炸,多米诺骨牌轰然倒下。

在了解原因和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做好战略风险控制的四大要点。

1 做好风险的分类研究和评估

首先企业要设立战略风险管理部门,一般是隶属于战略发展部,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分类研究和评估。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将风险分为两个大类,其一是常规型风险,即日常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点,根据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

其二是决策型风险,即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时候面临的风险点,比如要进入新的业务领域、要进行一笔较大的投资或者要实现战略转型等。在经过详细研究列出以上各类风险点之后,即需要对各个风险点进行评估,评估的标准包括风险大小、风险概率、解决难度和影响面等,并依据轻重缓急向公司管理层提出关于哪些风险亟待关注的建议。

2 做好风险的预判和应对方案的准备

基于战略风险研究得到的结论和建议,公司管理层应根据最糟情况,做好一种以上的备选方案。简单地说就是写出公司的“如果……那么……”语句,并以此建立起公司的决策树,到了哪种情景,自然就会出现最佳的路径。以对赌协议为例,在签署的时候太阳乳业就应该有各种应对策略甚至是应急策略,在销售增长率为30%时应该怎么办,20%时应该怎么办?50%时又该怎么办?

3 建立跟踪、预警、反馈和纠偏机制

我们相信太阳乳业的销售增长率不是到了季度或年度报告的时候,董事长才知道,事先从整个市场、经销商以及生产出货方面早就有蛛丝马迹,每个月的销售月报也是有的,之所以到最后才慌了手脚,乃是整个公司上下没有建立跟踪、预警、反馈和纠偏机制。试想若第一个月销售增长只有35%或25%,董事长就应该立即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分析原因商讨对策,该投入的投入(例如加大广告投入和经销商激励力度,开拓新的区域或者做好各项市场推广活动),该撤出的撤出(对于某些超出销售能力的生产线,应该及时停工,转而投入营销上),而不是等到最后才发现根本就达不到战略目标,然后把企业和个人的命运交给投资方,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岂不谬哉?

第7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原理,双压系统

中图分类号:TF08 文献标识码:A

概 述

在目前的钢铁企业烧结工序中能耗量仅次于炼铁工序,据不完全统计大概占到钢铁企业总能耗的9%到12%。而国内钢铁企业烧结废气余热回收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将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用于驱动汽轮机组发电;第二种是直接将废烟气经过净化后作为点火炉的助燃空气或用于预热混合料;第三种是将废烟气通过热管装置或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并入全厂蒸汽管网,替代部分燃煤锅炉。文章将根据作者实际工作,结合理论,就第一种我国的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做一阐述。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建成的10余套烧结余热发电机组共涉及19台左右的烧结机,它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37MW。可以这样说,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在国内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已经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特别是随着双压技术的突破,大大提高了余热回收效率,为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推广更加创造了条件。

1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原理、流程及特点

上文已经叙述过,钢铁行业烧结余热比较多,它的温度也会在300~400℃,足以用来进行余热发电。在这笔者结合钢铁烧结冷却机的余热分布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余热发电系统,单独利用烧结矿下落进入冷却机段的高温余热(400~500℃)来加热(高温)过热蒸汽,然后该部分余热资源和中段中低温余热(300~360℃)混合利用,来加热低温过热蒸汽,并产饱和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它的具体流程是,给水经给水泵进入余热锅炉,经废气加热后,一部分变为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作功发电。则另一部分经余热锅炉低温段加热后,产生过热或饱和蒸汽进入汽轮机相应低压进汽口作功发电。冷凝水经低压省煤器后由中压锅炉给水泵供给低压汽包,低压汽包具有自除氧功能,就会实现一个完整的热力循环。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流程具体如下所示:

在这它的特点具体体现在烧结余热热源品质整体较低,低温部分占比例大;在烧结生产中因设备的运行不确定性,短时间停机不可避免,造成烧结烟气不连续性。还有在烧结过程中,随着烧结矿在烧结机上的烧成情况不同,其烟气温度也不同。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2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现状

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目前虽然深受钢铁企业的喜爱,但在烧结环冷机余热发电技术方面还有一定的技术难点,这也导致一些企业对它望而却步。它的比较突出的技术难点是发电系统对主蒸汽的品质要求很严,而现在的烧结系统热力系统非常不稳定,废气温度波动范围在±100℃以上,造成主汽温度的波动超标,严重威胁汽轮机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寿命。

再有就是烧结余热发电机组运行效率不高。烧结余热发电机组对烟气流量及温度均有一定要求,实际运行中,运行效率受烧结设备大小、生产工况等多方面影响,余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参数变动,输出的压力、温度、流量随之变化,导致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不高。

除此之外还有烧结冷却机废气流量很大,同时它的高温段和可利用部分中温段废气的平均温度在330-450℃之间,可利用的余热资源属于中低温余热,质量不高,回收利用难度较大。

3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双压系统案例分享

笔者所在的公司就是采用双压系统发电的,经过多年的运行分析知道双压系统发电能力很高,但不可回避的是它的投资大。

在这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某钢铁企业烧结余热系统采用的双压系统方案,谈谈它的发电技术。

3.1 高温交换。将原有1号烧结冷却机高温废气引入双压压锅炉1号通道,产生高压蒸汽2.35MPa,400℃,同时将原有2号烧结冷却机高温废气约350℃引入双压锅炉2号通道,加上1号通道过热器出口烟气来预热高压蒸汽,并产生低压蒸汽0.49 MPa,280℃,所产生的高压和低压蒸汽通过双压补汽型纯冷凝汽轮机做功发电。1号、2号被加热的烟气在进入余热锅炉之前先以简易挡板式除尘器简单除尘除尘率50%。

3.2 送冷风步骤。双压余热锅炉出口烟温降为420℃左右,通过除尘器除尘之后,经循环风机通过挡板门再次进入环冷机。循环风机入口前需要再补充15%的冷风进入,以使进入环冷风的风量能达到原来的数值。当余热炉故障时闸板门关闭,环冷机需要的冷却风仍从原1号、2号环冷风机入口,此时挡板风门可切换到排空,恢复原有状态。

4 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知双通道双压方案真正实现了低品位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使热量回收最大化,解决了余热发电机组运行的连续性差问题。项目还应用了低温双压余热锅炉和独特的烧结环冷机密封方法,解决了余热发电出力小于设计值、可利用热量少的问题。

5未来发展

工业用余热发电属于节能环保领域,受政策和下游需求相关,未来趋势稳健增长。工业锅炉、窑炉运行所产生的余热余压利用空间也很巨大,其中余热余压发电成为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渠道之一。有关部门也指出到2015年,国内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电机系统运 行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000万千瓦。而钢铁工业是我国重点的耗能大户,总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量的15%左右。

总之,我国钢铁生产工艺流 程长,工序多,且主要以高温冶炼、加工为主,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能源,主要来自烧结机烟气显热、红焦显热、转炉烟气及加热炉炉底的余热回收装置等,各种余热资源约占全部生产能耗的68%。钢铁行业余热发电将迎来发展期。

参考文献

[1]徐树伟等.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发展探讨[J].工业锅炉, 2010(05).

第8篇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 股权结构 制造业上市公司

一、研究背景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运用会计手段或者安排真实交易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理论上,盈余管理包括操控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两条途径:前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操纵会计数字改变财务信息,称为应计盈余管理;后者则通过安排真实的经济业务,以使预期财务报表使用者相信企业是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达到盈余目标,称为真实盈余管理。

目前,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应计盈余管理上,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还比较少,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监管法规的日渐完善,公司管理层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有着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的趋势,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已不再是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唯一手段。会计盈余是预期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注的会计信息,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根基,因此研究股权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真实的经济活动影响财务信息,其手段主要包括降价促销、过度生产以及削减必要的研发支出或者期间费用等。制造业上市公司占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其行业内竞争十分激烈,已有证据表明,制造行业拥有更多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空间,并且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基于以上原因,研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设计

(二)变量设计。

其中,CFOt表示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PRODt表示当年生产成本,包括当年营业成本和存货的变动额;EXt表示当年可操控性费用,包括当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St表示当年营业收入,St表示当年营业收入的变动额,St-1表示上年营业收入的变动额;At-1表示上年期末资产总额;et表示残差项。

异常经营现金流量(abCFO)的降低、异常生产成本(abPROD)的提高和异常可操控性费用(abEX)的降低,则表示公司的利润被调高;反之,则表示利润被调低。在此基础上,借鉴Cohen等(2008)将这三个指标之和作为真实盈余管理的总体指标,即RM=-abCFO+abPROD-abEX。本文同时使用三个个体指标和一个总体指标来计量真实盈余管理。由于abCFO、abPROD、abEX和RM既可以为正又可以为负,代表对利润的影响方向,本文以绝对值|abCFO|、|abPROD|、|abEX|、|RM|来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

2.解释变量。股权构成方面,本文选取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方面,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其平方;股权制衡度方面,选取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

3.控制变量。为使研究结论更准确,本文参考其他文献,选取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三)研究假设。

1.股权构成。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主要包括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两部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例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首先,存在国有股份的上市公司在财务和政治上已经得到巨大的支持。其次,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得到完善,国有股东面临着来自上级和证券市场的双重监管,使得国有股东更多地暴露在“聚光灯”下,其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也是巨大的。而且从制造业的行业细分来看,国有股份大于30%的上市公司大多集中于专用设备制造、铁路船舶及航空航天制造、金属和石油加工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相对要小。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1:国有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逐年提高,股份的流通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程度,使得公司治理从外部市场上得到更严格的监管,从而减少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提出假设: H2:流通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研究表明,高管持股可以使其个人利益目标与公司整体利益目标趋同,从而管理层更加重视企业的长期价值,避免管理者的短视行为,高管持股比例越高,则从公司的长期发展中获益越大,这样可以减弱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内部人控制问题可以得到缓解,因此,提出假设:

H3:高管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机构投资者可以使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从而有效监督管理层,抑制管理层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公司业绩越好,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收益就越大,因此,机构投资者具有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动机,监督和制约管理者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因此,提出假设:

H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2.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代表公司权力的集中程度,并且决定公司权力的分配状态。股权集中度可以分为三种状态:股权高度分散,各个小股东没有条件也没有意愿对公司实施有力的监督,导致公司出现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管理层成了实际的控制人,这样的结果是,管理层会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有目的地安排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济活动,进而影响财务报告;股权相对集中,各个股东内部形成较好的制衡局面,起到互相监督并抑制内部人控制的作用,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将减少;股权高度集中,控股股东凭借其对公司的超强控制,指使管理层为其谋取私利,中小股东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财务数据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本文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衡量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5: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U型关系。

3.股权制衡度。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股权均衡的情况下,同时存在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当他们持有数量相当的股份时,会形成相互之间制衡的情形,从而更有效地对管理层实施监督,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他们对控股股东的制约能力越大,因此,制衡型的股权结构会抑制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

H6:股权制衡度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四)模型设计。本文以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4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股权结构的7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并加入4个控制变量,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Total-RM代表真实盈余管理,分别为|abCFO|、|abPROD|、|abEX|和|RM|。

三、实证分析

(二)多元回归分析。在上文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整理得到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数据和真实盈余管理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1.国有股比例(STATE)与真实盈余管理总体指标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个体指标中的异常现金流量、异常可操控性费用负相关,但不显著。以前大多研究表明,国有股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存在正向关系,但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采取偏离公司正常的业务活动来管理盈余,影响公司的现金流而损害公司长期价值,其风险和成本也是巨大的。对于存在国有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一方面,如前文所述国有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空间相对较小,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成效,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正在日趋完善。因此,假设1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

2.流通股比例分别与真实盈余管理总体指标、异常现金流量以及异常可操控性费用在5%水平显著负相关,与异常生产成本负相关但不显著。流通股比例越高,越能够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假设2得到验证。

3.高管持股比例(MS)的系数分别为-0.042、-0.056、-0.043、-0.123,且均在1%水平显著,假设3得到验证,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持股的激励作用和治理效用已初见成效,能够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 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S)与真实盈余管理总体指标、异常可操控性费用在1%水平显著正相关,与异常现金流量正相关但不显著。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与原假设相反。本文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与大股东相比其持股份额相对较少,机构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公司治理当中;另一方面,说明机构投资者更多是以交易而非监管为目的持股,过高的监管成本使其更加关注公司的短期获益,反而促使公司管理层通过真实盈余管理粉饰业绩以迎合其需求。

5.从真实盈余管理总体指标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FIRST2)的系数符号分别为负和正,并且在5%和1%水平上显著。个体指标中的异常生产成本、异常可操控性费用与总体指标结论一致,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异常经营现金流量不具有显著关系。总体上来说,假设5得到验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存在U型关系。

6.股权制衡度(ZH)与真实盈余管理4个指标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并没有起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可能的原因是,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差悬殊,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而第二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没有充分的话语权,对控股股东很难真正地发挥监督和制衡作用。

7.从真实盈余管理总体指标来看,公司规模、总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这三个控制变量均通过了1%水平下的t检验,系数分别为-0.011、0.855、0.011,资产负债率在10%水平显著,系数为0.043。说明规模大的公司有着相对较好的治理结构,信息披露更完整,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可能性更小;同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着以债务契约动机和以达到业绩指标为目的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四、对策与建议

第9篇

众所周知,由职业经理人担任董事长一职,在安徽家族民营企业中并不多见。即便放眼全国,这样的例子也是凤毛麟角,以至有人评价,担任南翔董事长表面上看是职业经理人马士恒个人成功的一小步,背后却是安徽知名民营企业突破家族治理瓶颈的一大步。

但在国美“黄陈之争”和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使中国职业经理人名誉扫地之后,马士恒“成功登顶”的秘诀何在?站在余渐富的巨人之肩上,其又将带领“南翔”驶向何方?

我没有压力 “我没有压力。” 2011年12月9日,安徽安庆南翔集团总部,在被问及余渐富过去在“南翔”的影响有没有给其继任董事长带来很大压力时,马士恒不假思索地答道。

窗外,冬日的阳光洒满大地,南翔集团旗下的安庆光彩大市场里车来车往,一片繁忙。

就在一个月前,这个安庆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迎来了成立至今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

2011年11月13日,南翔集团创始人、昔日的安徽首富余渐富向外界宣布正式卸任董事长一职,由集团总裁马士恒继任,其“55岁裸退南翔”的夙愿也于此刻得以终偿。

随着这场权杖交接的完成,职业经理人出身的马士恒被推上了最高领导的前台。由职业经理人出任民企“老板”,“南翔”在安徽民营企业史上开创了一个先河。

虽然只过去了不到一个月,但对于董事长的角色和职责,短暂适应后的马士恒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从集团创建之初,余总就提出了这样的理念――不搞家族式管理,而直到今天,企业里没有一人是余总自家的兄弟姐妹或者亲戚,虽然也曾遭人记恨,但是他的观点始终没有过动摇”。

于马士恒而言,余渐富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余总最欣赏我的地方就是我的职业性和敬业精神,只要是认准的事情,我一定努力做到。”

然而,想要得到余渐富的赏识并不容易。

时光回到2005年,时任蚌埠市运输总公司常务副总兼改制办主任的马士恒正经历艰难。一方面,在国内公有制企业普遍实施“双退”的背景下,运输公司改制计划早已提上日程;另一面,企业改制、员工身份置换所需的资金却迟迟没有着落。

就在此时,“南翔”要在蚌埠新建汽车站的消息传出。

当时,由于地处郊区、位置偏僻,一期项目刚刚完工的蚌埠光彩大市场在开业之初便陷入了生意冷清的尴尬处境,为了积聚人气,南翔集团筹划在市场内建一个新的客运站。

“建站可以,但是不能以‘光彩公司’的名义”,在报送市政府审批的过程中,“南翔”被指明了一条唯一可行之道――收购马士恒所在的蚌埠市运输总公司。

这是马士恒的人生第一次与南翔集团和余渐富产生联系。

彼时,马士恒根本未料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余渐富的“接班人”。相反,由于收购涉及各自切身的利益,马士恒与余渐富的代表成为了谈判桌上的对手,为了维护各自利益,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正是在这轮角力中,马士恒为自己的“老东家”赢得了最大的价码,同时,也赢得了谈判对手的尊重。

“‘南翔’拿出7800多万元用于资产置换,后来又额外追加了1000万元用于解决老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接收安置了老企业的所有在岗职工,并同每一个人签订了不低于三年的劳动合同。2005年4月份签的框架协议,到年底就完成收购,改制很顺利,全程无一例上访事件发生,这在当时也算创造了一个奇迹”。

面对《徽商》,马士恒直言不讳。

“实事求是地讲,我当时作为改制办主任是功不可没的。”

2006年初,伴随着运输公司的被收购,马士恒也被“南翔”招致麾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好比嫁到了一个有钱的婆家。

与安徽南翔集团的初次结缘,让马士恒感受到了民营企业的欣欣向荣,其职业规划乃至人生的二次转折也在此时应运而生。保守小马

或许是马士恒在谈判桌上的“职业精神”打动了余渐富,收购完成后,正式进入“南翔”的马士恒被提拔为集团旗下蚌埠市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着手负责企业的二次改制工作:保留与光彩大市场项目有关的主业,并将辅业逐步剥离。

对余渐富让自己出任运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马士恒坦言“比较意外”。“这次‘任命’是当我第三次同余总见面时被告之的,或许是余总觉得我这个人值得信任的缘故。虽然如此,这毕竟在国有企业内也是难以想象的境遇”。

看到了南翔集团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理念后,血气方刚的马士恒很想借此干一番事业。

于是,马士恒很快写了一份长达几十页的研究报告向余渐富建言献策,不仅对运输公司所有二级单位的产业前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还提出了实施主辅分离、进行二次改制的具体方案。

然而,这并不符合新老板的胃口。特别是针对原运输公司下属交通医院和汽车齿轮厂扩建与否的问题,二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在马士恒看来,医疗是高风险行业,且国有医院垄断了所有的优势资源,民营企业要做综合型医院只能是以卵击石;同样,齿轮厂转型升级的门槛很高,没有过硬的实力、经得起论证的技术和多年的生产经验就想给一线汽车厂家做配套也无异于天方夜谭。

要命的是,自认手握真理的马士恒不仅没有保留和掩饰自己与老板向左的观点,反而在事关新公司改制扩建的重要会议上一再坚持己见。

这样的表态令余渐富很有些“火大”,斥责的电话随之而来。

“其他老总都说可以扩大投资,怎么你就偏偏说不行呢?真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做事竟然这么保守……”。

对人负责却遭人埋怨,马士恒当时倍感委屈。

好在,此后事情的发展印证了自己当初判断的准确。

运输有限公司旗下医院、齿轮厂的增资扩产计划迟迟打不开局面,事倍功半,首批几百万元的尝试性投资很快淹没于市场的惊涛骇浪之中。

这时,余渐富重新拾起了那份被丢在一旁的建议书,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保守小马”的管理价值,而蚌埠市运输有限公司的二次改制计划也终于循着马士恒的计划步入正轨。

“我认为有问题的决策,我肯定要说出来,不说就是不负责任。当然,如果我不说,不坚持原则,也没有我的今天,这就是‘职业性’。我不会人云亦云,不是因为我比别人更聪明或者更有能力,而是因为我更职业!”

如今,即便是站在董事长的角度回顾当年的分歧,马士恒的选择依然如故。

分歧事件后,马士恒的职业精神和坦诚为人再次让余渐富刮目,这位素来不惯当众表扬人的南翔创始人却不只一次地与人言及:“我花了近一个亿收购一家企业,虽然企业一直还在亏损,好在我有了一个马士恒,我值了!”

“马士恒值一个亿”的说法由此在集团内部广为流传。

其后不久,马士恒由蚌埠市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跃而升为集团副总裁兼蚌埠光彩公司总经理,成为余渐富手下“三大猛将”之一。

从2007年11月进入蚌埠光彩市场到2009年12月离开,两年多时间里,面对陌生的领域,老马同样遭遇了诸多质疑。 但与此前的批评相反,其间的每一次争论和质疑,余渐富总能为其力排众议――“想好了你就放手去做”。而马士恒也用自己的表现回馈着老板的信任有加。

“在蚌埠光彩大市场,我负责了二期工程的规划建设,我们的‘玉器文化城’已经获批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这里除了玉器,我们还把蚌埠的奇石、古玩、字画、书刊以及花鸟鱼虫都迁移进来。同时,新型的‘玉博馆’也在打造之中,内外装饰即将完工,2011中国首届玉文化节将于12月28日在这里举办,玉器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马士恒透露,在解决蚌埠“二马路市场”拆迁后的商户安置问题时,他当即决定在车站广场搭建了临时安置房,从而为日后在光彩市场内打造“小商品城”埋下伏笔。

“我们建了一千套标准商铺作为‘小商品城’使用,小商品市场是最聚人气的市场,也更能提升所在区域的商业价值。做地产关键要把握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如果你前期的决策是

正确的,后面的招商工作就容易得多。”从地产行业的门外汉到对市场经营的如数家珍,马士恒从容跨越职业生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在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马士恒显然锤炼了独当一面的自信。或许从那时候起,在余渐富心中,“保守小马”已远非一个亿能比。

两年大考

2009年年底,马士恒从蚌埠光彩公司回归安庆“南翔”总部并被提拔为集团总裁。

在别人看来无限光鲜的背后,马士恒迎来的却是自己在南翔职业生涯最严峻的一次大考。

到总部上班的第一天,余渐富和马士恒进行一次深谈,向其表达自己裸退南翔的夙愿,并希望马士恒接班。

“余总当时说,‘这几年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接班人,你能胜任,先做总裁,我再带你两年,扶上马送一程,两年的历练应该够了,两年后,准备让你接任董事长’。”

马士恒告诉记者,这次谈话只有余总和自己两人知道,“如果中途发生了其他事情,到今天也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此后的余渐富开始着意对马士恒“放权”,但并不是所有南翔人都达到了余渐富的思想高度。

“刚到安庆总公司的时候,对我来说主要有两难,一是对安庆的环境不熟悉,二是个人在公司内部也会受到一定排斥”。

马士恒坦言,近年来,由于安徽南翔集团在民营企业中的声望越来越大,难免会有很多人托关系、走门路希望能在公司谋到一官半职,或者在公司开发的房产中享受到买房的更大优惠,而这与“南翔”长期以来的规则管理格格不入,所以因此开罪人的事情时有发生。

好在在马士恒不厌其烦的沟通解释下,如今这种现象已经大为改观。

相对于外部环境协调的不易,对于被公司内部排斥的情况,马士恒则是看得相对豁达。

“其实人人都有排外的思想,何况我是被收购过来的人,集团内不用说高管,很多中层领导都比我的资历老,又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排斥是很自然的现象。”解决之道也很简单,马土恒将其归纳成八字: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该我管的、不该我管的工作,只要是下属处理不好的事情汇报到我这里来,我都会亲自过问,给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甚至带着他们去处理,我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一线的情况我都熟悉。而只要你实实在在做事,大家就会信服!”

马士恒举了一个例子,为了解决安庆光彩大市场的火灾隐患,南翔集团从2009年年末开始对市场进行不间断的集中整治,但谁都不愿意出面担责。无奈之下,老马只能亲自披挂上阵,跑市场宣传造势,带商户参观火灾现场、看宣传片,反复动员后联合执法部门拆除障碍、打通消防通道。在火灾高发时期,马士恒甚至经常半夜起来查岗。辛苦终见成效,2010年安庆市场的火灾事故已由之前的21起大幅下降为9起,而2011年的数据更是变为0。

在安徽南翔集团,马士恒是出了名的“疯子”。

由于白天在外四处奔走,他往往夜里加班加点批阅积累的文件,而这一干就是好几个钟头“纹丝不动”。曾经有一次在网上批文件批到凌晨两点,次日上班时,公司有高管就在私下里议论:“你们说我是疯子,马总比我还‘疯’,昨晚十二点半我发的文件,他居然十二点三十二分就审批了!”

“搞管理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不是要‘代替’,你要给别人做示范,告诉他这件事应该怎么去处理。虽然当时他可能会不服气,但是按照我的要求就能做得很好,那么下次他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再干十年

提及“南翔”理想中的市场运营模式,马士恒将其形象的比作为“三菜一汤”。

“我们做的是商贸物流,第一道菜就是商贸,商贸是基础,待市场初步形成后,紧接着的第二道菜便是仓储和物流配送,它为商贸提供配套服务,降低商户的经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三道菜是配套加工,从各地引进原材料或半成品,在市场内加工成成品销售”,而至于“一汤”所指,马士恒的表述为建立“南翔”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交易结算,为商户提供更加完善的现代化物流服务,进一步降低其经营成本,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如同现在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里面并没有太多的顾客,有的仅仅是一个个展示区。在展示区内,通过样品的陈列和厂家的电脑,可以实现客户的网上订购,同时大幅度降低经营户在市场中的经营成本,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贸物流。”。

不仅为买卖双方嫁接了便捷的桥梁,“三菜一汤”的兑现更是成全了地产商盈利方向的改变。

资料显示,截至当前,安徽南翔集团已在安徽的安庆和蚌埠、山东泰安以及河南商丘兴建了四处光彩大市场项目,其中安庆市场占地近1800亩,建筑面积125万平米,总投资额16亿元,项目建设分为四期,现已相继投入运营;而耗资13.2亿、占地1330亩的蚌埠光彩大市场正在着力拓展其二期项目工程。

不做一锤子买卖,余渐富的创业哲学在“继任者”的思想中得以传承。

在马士恒眼中,未来“南翔”的收入来源除了传统的商铺销售、商铺租赁和市场经营管理服务费之外,为商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新兴收入将会越来越重要。

“我们正在和别人合作,开发全新的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如果今后市场中的所有商户都能在‘南翔’的平台上做交易,那么电子结算必将成为我们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借鉴其它企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翔”自身的特点,马士恒提出了自己的扩张蓝图。

“未来我们新建的市场是‘现代化的商贸城’,在商贸城内‘南翔’自持物业的比例会达到50%,其余将用于对外销售,销售回笼的资金用于自持物业的建设,经营性物业的收益建设新的商贸城,实现滚动开发。”

虽然早已在心中描绘好南翔集团的未来蓝图,但和余渐富一样,马士恒心中同样埋下了“裸退南翔”的种子。

“如果能够胜任,再做十年吧,到那个时候,我也会退下来,最多是做个顾问的角色。如果你不退下来,后面的人也不能快速成长,这会是企业前进的阻力。”

当众多民企老板与职业经理人还纠结于彼此同床异梦、明争暗斗的生活之时,南翔则巧妙地跨越了家族制“繁衍”的藩篱。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之所以不能像国外那样被高度信任、高度授权,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老总固有的成见,二是经理人团队本身的职业性不高。”

谈起国内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格格不入,马士恒感慨良多。

第10篇

根据我们的统计,2003―2011年间,我国剔除金融类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银行借款占总债务的比率平均超过40%,占总资产的比率超过25%。由此可见,虽然存在资本市场这一直接融资途径,国内上市公司仍离不开贷款融资。

贷款融资的普遍存在使信用风险成为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新闻中心曾就“中国银行改革与科学发展”主题举行集体采访,对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给予高度关注。2004年之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曾一直居高不下,虽然之后政府的一系列救助行动和银监会的成立有效改善了这一现象,但不良贷款率在2012年又有上弹趋势,因此从源头上真正提高银行资产质量迫在眉睫。在这一过程中,贷款提供决策和贷后持续监控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银行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信息,企业作为信息供应方,出于自利目的可能会对会计信息进行修饰以迎合银行需求。如果企业围绕借款过程的盈余管理确实存在,它将进一步提高银行监控的难度,银行方面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而企业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也将为银行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借鉴。另一方面,银行作为企业外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管力度的加强对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和维护资本市场秩序都有重大作用。本文的贡献即在于使用噪音较小的分布检验法,对企业基于银行借款动机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揭示企业是否围绕借款过程进行了盈余管理及其表现形式,并计算盈余管理频率。研究发现:企业在借款过程中普遍进行了避免亏损而非避免净利润下降的盈余管理,这可能暗示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出于信息成本的考虑仅对企业是否盈利进行了考察,而忽视了对盈利趋势等其他维度的关注。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对银行造成误导,降低信贷资产的质量,提高潜在的信用风险。银行应当采取适当方法予以识别。该结论为银行改进监管政策、优化信贷资产的配置和降低信用风险指明了方向,同时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支持。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 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

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资本市场动机、代理人竞争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契约动机。债务契约动机是契约动机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者们认为,债务契约签订之前,银行会对企业进行审查。Fraser and Gup指出,银行会基于企业的财务状况、抵押担保及盈利情况等决定贷款的发放[1]。因此,企业为了

获得更好的贷款条件,往往会粉饰其业绩。Beneish and Press提出,违反债务契约的后果对企业非常不利,它可能导致银行提高利率水平、要求提前偿还借款或者拟订更加严格的限制性条款[2]。因此,债务契约签订后,企业仍然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使银行相信其有足够能力履行契约。

国内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多聚焦于资本市场动机。陆正飞和魏涛对我国1998―2001年间上市公司首次配股后的会计业绩进行研究,发现配股公司在配股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3]。陈祥有和万寿义以2001―2007年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422家IPO公司为样本,证实公司在IPO前普遍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4]。在契约动机方面,雷强从单阶段和无限重复博弈的角度开展研究,指出在现有体制下,上市公司基于借款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可避免,它的存在是博弈均衡的必然结果[5]。刘芹以我国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数据为样本,发现银行债务契约促进了债务人的盈余管理行为[6]。

(二) 银行的监管依据和监管优势

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所以,银行需要对借款企业开展审查。Treacy and Carey的研究表明,银行会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评估信用风险[7]。饶艳超和胡奕明研究发现,银行在授信时对长短期借款、主营业务收入、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等财务信息高度重视[8]。会计盈余作为最直观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指标之一,其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很大程度上,会计盈余已经成为银行在贷款发放前后对企业进行审查与监控的重要依据。

Fama发现,相对于个人贷款者和其他中介机构,银行具备一定的监管优势[9]。Diamond认为银行在获取和处理借款人的私人信息方面具有相对更低的代理成本[10]。另外,银行还具有监管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获取私人信息的优势。由于企业通常在银行开户,并经常性地进行存贷款活动,因而银行能够在长期的合作关系中,深入了解企业的资信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具备监管优势,Aintablian and Roberts的研究就证实了这一点[11]。

(三)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

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和分布检验法。应计利润分离法又包括截面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和行业模型等。目前国内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应计利润分离法。如何小杨使用修正Jones模型计量盈余管理程度,研究其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12];方红星和金玉娜使用扩展Jones模型计量盈余管理,研究高质量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13]等。具体项目法被广泛应用于银行业的盈余管理研究,如李雯和徐焕章通过贷款损失准备建立计算模型,检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14]。分布检验法的使用相对较少,多被用于检测基于配股动机的盈余管理。如陈小悦等运用分布检验法,发现上市公司为取得配股资格会进行盈余管理[15]。

综上可知,当前我国对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大多仍局限在资本市场,在为数不多的研究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中,债务契约动机的揭示都很含蓄,并且没有深入探究企业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和频率。另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集中于应计利润分离法中的Jones模型。但这一方法存在的缺陷也比较明显,即噪音较大。分布检验法可以不用估计充满噪音的操纵性应计,仅通过检验分布函数在阈值处的不连续性即可判断盈余管理是否存在,因此非常适用于临界点现象的盈余管理研究。但是分布检验法存在一个主要缺点,即不能直接计量盈余管理程度,这可能是其应用并不广泛的原因。由于本文关注的是存在阈值点又无需精确计量盈余管理的债务契约动机,因此我们选择使用噪音较小的分布检验法展开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企业盈余管理的形式和频率,以期丰富现有的盈余管理文献。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银行会参考企业的会计信息对其进行信贷评估,并且参照点为零盈余(或零盈余增长)点。这一推测可以用两个理论来解释:交易成本理论和前景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契约往往以会计盈余作为签约基础和评估履行情况的依据。具体到企业借款融资的情况,会计盈余会对银行是否为企业提供贷款和贷后的持续监控产生影响。盈利企业相较亏损企业来说,面临破产或延期偿债的可能性更小;而报告盈余上升通常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趋势良好,更能取得银行的信任。另外,虽然已有的研究表明,银行与个人贷款者和其他中介机构相比,更易获取企业私人信息,但在我国这样的经济转型国家,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收集、储存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依然很高。当信贷评估成本过高时,银行可能简单地以零盈余(或零盈余增长)作为判断“问题企业”的信号,这样一来,亏损企业或者盈余下降企业将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出于自利的目的,企业将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前景理论认为,个体的价值函数呈“S”型,表现为有正增量时为凹,有负增量时为凸,即人们在盈余(或盈余增量)高于某一阈值的情况下为风险厌恶者,而在低于这一阈值时表现为风险追求者。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并且希望得到及时的利息偿付,由于利息费用是在盈余之前扣除,如果企业没有正盈余,银行就会认为企业缺乏足够的支付固定求偿权的能力。如果企业报告盈余下降,则意味着盈利状况的恶化,可能导致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这也会引起银行方面的警觉,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零盈余(或零盈余增长)点是我们研究中合适的阈值点。

基于以上理论,当企业意识到会计盈余在银行信贷评估过程中的重要性时,将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贷款发放之后,由于银行仍会依据盈余信息对企业进行持续监控,为避免技术性违约甚至丧失控制权,企业依然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其盈余管理的形式可能为:(1)制造正盈余(即避免亏损);(2)制造盈余上升的趋势(即避免盈余下降)。据此,我们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H1:企业在银行借款融资过程中,进行了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

H2:企业在银行借款融资过程中,进行了避免盈余下降的盈余管理。

(二) 研究方法

将分布检验法运用于盈余管理的检测,最早由Burgstahler and Dichev提出。他们认为,在不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下,盈余分布函数是连续的[16]。当阈值处存在盈余管理时,盈余分布直方图中阈值左侧相邻区间内的公司数目将异常地少,而阈值右侧相邻区间的公司数目将异常地多,从而造成阈值处的盈余分布函数不连续。因此判断在阈值处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就转化为判断盈余分布函数是否连续。本文将借鉴这一方法展开研究,具体分为以下三步。

1. 确定分布检验的区间宽度

假设公司有可能在0点处进行盈余管理,我们需要以0为起点将盈余分布函数划分为若干个区间(阈值右侧区间向外依次计为1、2、……、n,左侧区间向外依次计为?1、?2、……、?n)。在分布区间宽度的确定上,借鉴Goncharov and Zimmermann(2007)[17]的方法,即区间宽度H=2(IQR)N?1/3。其中,IQR为盈余(盈余增量)的四分位距,N为观测点的个数。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判断盈余分布函数在阈值处不光滑的统计量为τ=(na?ne)/δ,其中na为某区间的实际观测点数量,ne为该区间的预期观测点数量,它等于该区间左右两个相邻区间实际观测点数量的平均值,δ为该区间实际观测点与预期观测点数量的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δ=[NPi(1?Pi)+0.25N(Pi?1+Pi+1)(1?Pi?1?Pi+1)]1/2,其中,Pi为落入第i个区间的观测点比例。在不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下,τ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如果τ显著异于零,则证明公司在阈值处进行了盈余管理。但是,如前所述,上市公司存在多种盈余管理动机,如为满足配股条件和避免特殊处理等,这些动机都可能导致公司围绕零点进行盈余管理。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公司在银行借款融资中的盈余管理,因此需要消除这些噪音,将借款融资动机从中分离出来。

3. 子样本的比较

为了检验公司为借款进行的盈余管理,我们将观测点分为两个子样本。一个是银行借款大于中位数的子样本(样本A),一个是银行借款小于或等于中位数的样本(样本B)。由于样本A比B获得了更多的银行借款,因此它们将更有可能进行避免亏损(或避免盈余下降)的盈余管理。为了检验两个子样本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我们构造了统计量z。z=[(na,A?ne,A)?(na,B?ne,B)]/ [+]1/2,其中,na,A 和na,B 分别为两个子样本区间的实际观测点数量,ne,A 和ne,B分别为两个子样本区间的预期观测点数量,δA和δB分别为A、B样本组的标准差。如果z统计量显著小于零,则可证明上市公司在银行借款融资中进行了盈余管理。

(三) 变量设计

银行在给企业发放贷款之前,会依据会计盈余对企业进行信贷评估;而在贷款发放之后,也会对企业盈余状况持续追踪。在变化迅速的经济形势下,银行往往更关注企业的当期盈余,这使得贷款与当期(而非滞后一期)盈余相关性更强(Goncharov and Zimmermann,2007)[17]。因此我们在进行分布检验时均选择当期盈余指标。由于要考察企业为获得借款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形式,我们使用以下两组变量:银行借款与当期盈余(甲变量组),银行借款与当期盈余增量(乙变量组)。其中,银行借款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三项之和,当期盈余为利润表的“净利润”项目,当期盈余增量为本年“净利润”项目与上年“净利润”的差额。各变量均除以上年末总资产予以标准化。

(四) 样本选择

本文的研究样本包括2003―2011年间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非金融类公司,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企业围绕借款融资的盈余管理行为,为尽可能消除其他“噪音”的影响,提高研究的有效性,进一步按照以下原则筛选样本:① 剔除ST、*ST公司;② 剔除有配股、增发的公司;③ 剔除研究期内相关数据缺失的公司;④剔除当年新上市的公司;⑤ 剔除样本中的极端值。最终确定的研究样本中,甲变量组有10 756个公司年度观测点,乙变量组有10 709个公司年度观测点。各年的样本分布见表1。

三、分布检验结果

(一) 描述性统计

分布检验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两组中各变量的均值和中位数都比较接近,说明分布基本对称。银行借款平均达到上年末总资产的25%以上,但标准差较大,表明不同企业获得银行借款的差异较大。当期盈余和盈余增量的均值均大于0,说明企业平均报告盈余为正,且较上年有上升趋势。

(二) 分布检验

根据样本,我们计算出甲变量组的分布区间宽度为0.005,乙变量组分布区间宽度为0.002 5。将各变量组均划分为80个区间,从小到大分别命名为?40、?39、……、?2、?1、1、2、……、39和40。这样,?1在甲变量组表示净利润为[?0.005,0),在乙变量组表示净利润增量为[?0.002 5,0),依此类推,?40表示净利润为(?∞,?0.195)(或净利润增量为(?∞。?0.097 5)),40表示净利润为[0.195, +∞)(或净利润增量为[0.097 5, +∞))。本文假设公司在零点附近进行盈余管理,如果这一假设成立,分布图将在?1区间显示出观测点异常少或在1区间显示观测点异常多,因此只需要检测其中一个区间就可以判别盈余管理是否存在。在本文中,我们选择检测?1区间。

1. 甲变量组分布检验

(1)子样本A分布检验。甲变量组中A样本的盈余分布直方图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在阈值左侧的?1区间,观测点数目极少(28个,占A样本全部观测点的0.52%);在阈值右侧的1区间,观测点数目极多(362个,占A样本全部观测点的6.73%)。经计算,τ?1=?15.323,p

(2)子样本B分布检验。甲变量组中B样本的盈余分布直方图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在阈值左侧的?1区间,观测点数目极少(16个,占B样本全部观测点的0.30%);在阈值右侧的1区间,观测点数目极多(195个,占B样本全部观测点的3.63%)。经计算,τ?1=?11.006 5,p

(3)差异性检验。根据前面构造的z统计量,我们对A、B样本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检验。计算得到z值为?5.625 41,p

表1 分布检验年度样本数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合计

甲变量组 913 989 1 058 992 1 010 1 209 1 283 1 454 1 848 10 756

乙变量组 909 985 1 054 986 1 003 1 202 1 274 1 451 1 845 10 709

表2 分布检验描述性统计

甲变量组 乙变量组

银行借款 当期盈余 银行借款 当期盈余增量

观测点数量 10 756 10 756 10 709 10 709

均值 0.255 0.051 0.255 0.007

标准差 0.213 0.064 0.212 0.050

最大值 3.700 0.573 3.700 0.388

最小值 0 ?0.328 0 ?0.337

中位数 0.234 0.041 0.234 0.005

图1 甲变量组A样本盈余分布直方图

图2 甲变量组B样本盈余分布直方图

中位数的公司,可以证明企业在银行借款融资中进行了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

2. 乙变量组的分布检验

同前所述,我们对乙变量组的A、B子样本分别进行分布检验。发现在A样本(N=5 355)中,?1区间的公司数为284,占全部观测点的5.3%;1区间的公司数为419,占全部观测点的7.82%。τ?1=?2.14,p≈0.03,说明A样本组的净利润增量分布在零点处不连续,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避免盈余下降的盈余管理行为。在B样本(N=5 354)中,?1区间的公司数为218,占全部观测点的4.07%;1区间的公司数为362,占全部观测点的6.76%。τ?1=?3.205 2,p

综上,我们在甲变量组中发现了企业在借款融资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即为了获得银行的信贷提供和应对贷后监控,企业进行了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而在乙变量组中,虽然A、B两个子样本均进行了避免净利润下降的盈余管理,但是获得银行借款较少的B组反而比A组更显著,不过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我们不能得出企业在银行借款融资中会进行业绩操纵以避免盈余下降的结论。在我们提出的两个假设中,第一个得到了证实。这也说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借款融资过程中,更多采取的盈余管理形式是制造正盈余以避免亏损,而非有意制造盈余上升的趋势。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①由于《商业银行法》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能成为企业的股东参与其经营管理,而只能从债权人的角度进行评估与监督。银企合作关系的培养和银行信息优势的构建存在较大困难,于是银行极有可能采取最简单的形式对企业优劣进行甄别,即了解企业在借款当期是亏损还是盈利,而非各年的盈利趋势。这样一来,企业就会进行避免亏损而非避免净利润下降的盈余管理来迎合银行方面的需求;②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同样需要耗费成本。由于避免盈余下降牵涉的不是单一年份,而是一系列的盈余点,无论从技术还是风险角度,这对企业可能都不是一个最佳选择,而避免亏损则往往要简单得多。综合衡量成本收益,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活动。

四、多元回归分析

(一) 研究设计

分布检验法虽然较应计利润分离法更好地解决了噪音问题,但同样存在其固有缺陷。例如,分布检验法假设在不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下,盈余分布函数是对称的,这一假设缺乏理论依据,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另外,分布检验法人为地将样本划分为若干小区间,这种主观的划分也可能会对结论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证实企业在借款活动中存在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我们采用Probit回归进行补充研究。由于考察的是企业在阈值左右进行的盈余管理,因此我们仅选择甲变量组中位于[?1, 1]区间的公司为样本,合计观测点601个。并采用以下模型进行回归:

(1)

模型中各变量的定义如表3所示。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EM,它是盈余管理指示变量,观测点在1区间时取1,在?1区间时取0。解释变量为DEBT,即分布检验中用到的银行借款变量,它代表源于借款融资的盈余管理动机。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引入系列控制变量。CWC为营运资金需求变动,其计算公式为本年度(流动资产?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 短期借款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上年度(流动资产?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 短期借款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CFO表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其计算公式为:自由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经营营运资本净增加?净经营长期资产总投资。线下项目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我们也把它作为控制变量。这些变量都用上年末总资产予以标准化。另外,公司规模、所有权性质、年份和行业等都可能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也都在模型中进行了考虑。

根据假设,企业为获得银行借款和防止债务违约,会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其盈余分布将有更大的可能落入微盈区间(即1区间),因此我们预测DEBT的回归系数符号为正。在回归过程中运用Huber/White选项校正标准误。

(二) 实证检验结果

模型(1)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在样本中,公司银行借款的规模占上年总资产的比例平均超过30%,标准差约为0.15。DEBT、CFO和LNTA的均值和中位数都比较接近,说明分布基本对称,但各公司之间的差异很大。另外,Pearson系数(未用表格列示)显示,除DEBT与CFO的相关系数为0.409 0外,其他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4以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Probit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DEBT

表3 模型(1)中变量名称、代号及含义

变量名称 变量代号 变量含义

盈余管理 EM 观测点位于第1区间时取1,位于?1区间时取0

银行借款 DEBT (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上年末总资产

营运资金需求变动 CWC 当年营运资金需求变动/上年末总资产

自由现金流量 CFO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上年末总资产

公司规模 LNTA 本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线下项目 ABE (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上年末总资产

所有权性质 OWN 如果实际控制人股权性质为国有,则为1,其他为0

年份 YEAR 控制不同年份的差异

行业 IND 控制不同行业的差异,采用证监会CSRC行业分类标准,以第一位代码进行划分

表4 模型(1)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变量 均值 标准差 最大值 最小值 中位数

EM 0.927 0.261 1 0 1

DEBT 0.312 0.153 0.950 0 0.332

CWC 0.027 0.205 2.507 ?0.524 0.002

CFO 0.053 0.155 1.049 ?2.519 0.049

LNTA 21.504 0.133 25.780 18.905 21.378

ABE 0.010 0.026 0.318 ?0.089 0.003

OWN 0.551 0.498 1 0 1

表5 模型(1)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z统计量 p值

C ?2.643 ?1.217 0.224

DEBT 1.724 2.322 0.020

CWC 0.637 0.744 0.457

CFO 0.068 0.116 0.908

LNTA 0.126 1.223 0.221

ABE 22.667 3.080 0.002

OWN ?0.017 ?0.086 0.931

YEAR Controlled

IND Controlled

LR statistic

(25 df) 55.422 McFadden R-squared 0.176

Probability

(LR Stat) 0.000

系数为正,且在0.05的水平下显著,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基于借款融资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此外,线下项目在0.01的水平与盈余管理指示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线下项目越多的企业,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其他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大。

五、盈余管理的频率分析

既然上市公司在银行借款融资中进行了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那么到底有多少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呢?这涉及盈余管理的频率计算。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数应当等于某区间的实际观测点数量与其在真实盈余分布下预期应有观测点数量的差异。在分布检验部分,我们认为预期观测数等于左右相邻两区间观测点的均值,但由于原假设(盈余分布函数在零点处连续)被拒绝,这一方法已不再适用于计算预期观测点数量。另外,在进行显著性检验时,为了尽量减少检验所需的假设,我们仅考虑了零点处的盈余密度变化。但实际上,自零点往两侧拓展的若干个区间内,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都较小,都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那么我们在计算频率时不必再将范围仅局限在零点附近的?1和1两个小区间内。

Burgstahler and Dichev认为,在不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下,盈余分布函数将是以峰值为中心的对称分布。当存在盈余管理时,峰值右侧的部分不会受到影响,包含阈值的左侧部分可以用峰值右侧的相应部分进行估计[16]。本文沿用这一假设计算甲变量组两个子样本的盈余管理频率。A组峰值为0.005,以[?0.005, 0), [?0.01, 0)和[?0.015,0)三个宽度递增的区间表示存在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范围。用峰值右侧不受盈余管理影响的对称区间来估计预期观测点数量,并计算其与实际观测点的差异,最终得到三个区间的盈余管理频率分别为299、578和868,占据总观测点数量(N=5 378)的5.56%~16.14%。同理,对于B组,以0.002 5为峰值,计算[?0.002 5, 0)[ ?0.005, 0)和[?0.007 5, 0)三个区间实际观测点与预期观测点的差异,最终得到其盈余管理频率分别为211、446和654,占据总观测点数量(N=5 378)的3.92%~12.16%。两样本组合计约有4.74%~14.15%的企业进行了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且与获得银行借款较少的B组相比,A组盈余管理频率更高,说明出于借款融资动机,有更多的企业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六、稳健性检验

由于分布检验法的区间宽度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我们选择国内学者一贯使用的0.01进行替代,结果无实质性变化。另外,在银行借款变量方面,我们使用增量模式(即本年度“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减去上年度这三项之和)进行检验,结果仍然没有实质性改变。

考虑到解释变量DEBT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我们参考Rivers and Vuong提出的2SCML模型对其予以控制[18]。2SCML模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下面的模型进行OLS回归:

(2)

其中,CWC、CFO、LNTA、ABE、OWN、YEAR和IND等变量的定义同模型(1),LEV为财务杠杆,其计算公式为(总负债?长期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总资产。之所以在分子部分剔除金融性负债,一方面是为了消除内生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模型(2)主要考察银行借款与企业自身经营性负债水平之间的关系。LIQ为流动性变量,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然后将模型(2)的回归残差项加入模型(1),进行Probit回归。两阶段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2SCML回归结果

变量 模型(1) 模型(2)

DEBT 10.152 (3.123)*** ?

C 1.657 (0.613) ?0.515 (?4.244)***

CWC ?1.412 (?1.306) 0.196 (7.096)***

CFO ?3.188 (2.368)** 0.380 (11.344)***

LNTA ?0.190 (?1.218) 0.040 (7.543)***

LEV ? ?0.199 (?4.110)***

LIQ ? 0.001 (0.483)

ABE 21.983 (2.944)*** ?0.083 (0.692)

OWN 0.100 (0.488) ?0.009 (?0.782)

RES ?8.781 (?3.010)*** ?

YEAR Controlled Controlled

IND Controlled Controlled

McFadden’s

R2/R2 0.199*** 0.399***

注:表中模型(1)括号里为z-statistic,模型(2)括号里为t-statistic,*、**、***分别代表在0.1、0.05和0.01的水平下显著。

可以看出,银行借款变量DEBT与CWC、CFO和LNTA均在0.0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即营运资本需求变动越大,企业自由现金流越充足,规模越大,银行越有可能提供贷款。而杠杆率越高,表明财务状况越差,银行给予贷款的可能性越小。这说明银行在给企业提供贷款时,确实是将财务指标作为重要参考。将模型(2)的回归残差项加入模型(1)后,Probit回归结果显示,银行借款变量系数仍为正,且在0.01的水平下显著,证实我们的研究是稳健的,上市公司确实围绕银行借款过程进行了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

七、结论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学院 业余党校 基层党组织 工作互动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71-03

高职学院业余党校是高职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培养教育的一个主阵地。业余党校规范化建设包括规范的教育模式、科学的教学、统一的师资和科学的评价等。如何将业余党校规范化建设工作前移,如何融入学院基层党建工作,从而推动高职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五个方面入手,做到“五个结合”。

一、业余党校规范化建设与加强党员培养和发展相结合,在党员的入口关上实现对接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党员的素质关系到党组织的先进性,影响着整个党组织的素质。这就要求党组织在党员的入口关上严格把关,关键的考察点是看入党申请人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而一个人从萌发入党愿望、提交入党申请书到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发展对象,吸收为预备党员,最后成为正式党员,都需要党组织教育、培养和考察。因此,党组织应严格把关,特别是发展青年学生党员,应多渠道、多方面了解青年学生的入党动机,把那些有信念、有理想,忠诚于党,愿意为党奉献自己的同志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这个过程需要业余党校和基层党组织共同配合完成。

我院为了做好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强调早选拔、早培养、早教育,业余党校的教育模式分四个层次,即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员发展对象培训、预备党员培训四个层次的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注重把握培养内容、阶段和程度上的循序渐进,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以激发入党愿望为起点,向入学新生讲授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党申请程序;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要向入党积极分子解读与时事、强调党的纪律、诠释党至高无上的组织原则,以此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以端正其入党动机;党员发展对象培训中,向发展对象讲授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政治进步的标志,使其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预备党员培训中,对预备党员加强“进了党的门,做好党的人”的教育,增强其拒腐防变的意识,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校园中形成普及中坚力量培养、党员教育由浅入深的教育格局,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特点及培养发展的要求,规定党校开班时间,使党校教育规范化、常态化。

在这四个层次的教育中,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由各系基层党组织承担,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培训由学院业余党校承担。其中党总支承担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两个项目符合党总支和党支部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工作实际,利于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以及对发展对象的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的积极性,也使基层党组织能及时掌握、引导和培养优秀人才。

二、业余党校规范化建设与学习型党组织的建立相结合,在坚定信念、深化理论学习上实现对接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高职学院基层党组织应利用业余党校的培训和教育功能,创新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等,不断深化党员的理论学习。在业余党校不同层次的梯进教育中,设置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授课内容、统一的标准课件、统一的师资,达到资源共享,统一部署、统一实施。课程设置要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与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任务相衔接,以由浅入深的教育格局及“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培养方针为主线制订教学计划。各基层党组织在组织本部门所承担的业余党校的教育层次中,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党校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工作,做到分工明确,统一协调,散而不乱,不断促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设置统一的师资库,师资队伍由学院党纪两委成员、各党总支党务干部、优秀的党员骨干教师组成。学院党校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使之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专业知识、丰富党课教学经验、可以承担各种教学任务的党校教师。教师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制作标准课件,以保证授课内容的一致性、重点掌握内容的确定性、考核标准的统一性,这不仅有利于师资培训与成长,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评价。

各基层党组织在统一的授课内容下,根据形势需要,增加形势与政策的内容,将党的十八精神、“中国梦”,将祖国发展、民族振兴、世界风云等时事政治融进教学当中,使学生和党员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将个人的理想、人生价值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坚定为党的事业贡献一切的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使业余党校成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平台,成为广大党员学习的热土。

三、业余党校规范化建设与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相结合,在主题实践教育上实现对接

业余党校的教学形式除了课堂授课以外,还要重视课外的社会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由于业余党校每一期培训的党员较多,且来自不同的专业,所以不利于学院统一安排社会实践,而由各系党总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则更贴近专业特点。各基层党组织应结合组织生活,根据学员的专业特点,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和内容,以主题活动或党日活动的形式,让学员深入实际,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反映国家和当地文明和历史的博物馆或展览馆等地进行参观和见习,增强学员对国情、党情、民情和本专业的了解,加强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对党的认识、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

服务群众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可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深入社区、街道、医院、敬老院或福利院,经常性地开展志愿服务。例如,我院启动“医者仁心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以来,各党总支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骨干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到南宁市各大医院、敬老院开展“暧春”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党员进社区报到,与社区开展“心灵之约”结对子,一对一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众;在校园里,定期上门为康复病人做康复辅助治疗,开展“我奉献,我快乐”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做出贡献。

四、业余党校规范化建设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上实现对接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对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高职学院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之一,作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高职学院党的作风问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关系到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直接关系到学校科学有序发展。高职学院党组织特别是系部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干部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此,要按照“政治好、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先进、乐于奉献、能力突出、品德高尚的领导干部队伍。一是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学习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以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以交流讨论和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二是定期开展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开展基层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定期举行党总支、党支部书记例会,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取得的新经验进行及时的交流和讨论。三是切实召开民主生活会,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使其认识到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最好方式,是扩大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使基层党组织形成一个团结奋进、凝聚人心和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

五、业余党校规范化建设与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相结合,在党建评价机制上实现对接

高职学院党建目标管理,是指把高职学院党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分解到各基层党组织中,使之成为基层组织的共同目标和统一行为,在目标责任明确、职责清晰、制度健全的环境下,对基层党组织在规定期限内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通过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可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推进高职学院党建工作科学发展。在目标管理考核中,将业余党校工作列入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范畴,把各党总支在业余党校发挥作用融入其中,使业余党校建设与发展成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考评内容。一是在业余党校的四个层次的教育中,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由各系基层党组织承担,这更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对优秀青年学生的培养。二是创新与发展对象的谈话方式。要求各党总支书记交叉与其他系的发展对象进行谈话,相互评价学生党员培养的效果与质量,创新了与发展对象谈话的方式,同时也加强了业余党校的教育力度,使业余党校教育更具生命力。三是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以业余党校规范化建设管理为契机,探索有学生的党总支与没有学生的党总支、行政部门直属支部结对共建业余党校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工作模式,既解决了系部党总支学生多、培养发展工作压力大的问题,又丰富了无学生党总支、党支部党建工作内涵,加大基层党组织培养、发展党员的工作的创新力度,使业余党校建设与发展成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考评内容。

[ 参 考 文 献 ]

[1] 付晓丽.新形势下加强高校业余党校工作的探索[J].河南教育,2012(8).

[2] 孙标.关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业余党校管理水平的思考[J].商界论坛,2013(21).

[3] 陆岩.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找准发挥作用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7.

[4] 谭柳青.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研究,2012(6):36.

[5] 邹学.高职高专业余党校创新性党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104-105.

第12篇

【关键词】盈余管理股权激励公司治理一股独大

资产负债率

【中图分类号】F275F272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经营过程中股东和管理人之间所关注的重点会有所不同。其中股东的关注点一直集中在企业身上,力求通过企业的获利或者增值来提升自身收益,而管理者关注点则始终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在企业利益和自身利益出现冲突时,管理者往往会选择保护自己的利益,对企业经营带来风险,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措施的出台将管理者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对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进行限制。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很早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通过给予公司管理层一定的股权比例,使其也能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从而尽可能使股东和管理层的价值趋同,减少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我国最早的股权激励制度相关案例是1993年万科提出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之后虽陆续有相关方案推出,但由于我国当时的资本市场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并缺少相关推行办法,许多公司的激励方案只停留在预案阶段并没有实施。2005年,以政府为主导,大部分上市公司开始了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了股权在市场的流通,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之后在2006一年的时间里我国相关部门就该方面的问题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证监公司字〔2005〕第151号),《国有控股上市(境内)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资发分配〔2006〕175号)两个重要文件,对股权激励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然而,股权激励制度一方面能够刺激管理层的积极性、提高公司的业绩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激励一般与企业会计盈余指标挂钩,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可能加大管理层处理会计信息的道德风险。例如大众所熟知的“安然”、“世通”等会计丑闻中,管理层就被授予了大量股权,为了追求股价所带来的利益选择了隐藏会计信息。由于中小投资者数量多且分散,信息收集渠道有限以及信息不对称,无法精确判断管理层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再加上一些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仍未完善,因此管理层也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股价。本文就上述问题,立足于全球发展情况,搜集了大量的与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相关的信息,并进行了建模研究,利用国内相关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数据,实证分析股权激励制度和盈余管理之间是否相关。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之间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分析,一是理论上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分析,动机中包括股票期权的激励制度;二是通过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验证对两者关系的推测和假设。

1.国外方面

首次较为全面的把盈余管理的研究同管理者薪酬激励联系起来的分析来源于Healy(1985)。他提出管理者为了使自己的奖金最大化,会想办法对会计盈余进行操控,并且当报告的净利润处于激励合约规定的上下限之间时,管理者会向上调节利润,而当报告净利润处于上下限之外时,管理者会向下调节利润。

Jensen,Murphy(1990)①通过研究发现,管理者薪酬激励同股东利益之间存在着某种非常微弱的联系。后来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管理者股权激励是一种较好的激励方式,Berger(1997)等发现,企业管理者持有的股票期权数额越多,企业的经营业绩就会越好。McConnell,Servaes(1990)②的研究发现,当企业管理者持股比例少于50%的时候,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会和企业业绩成显著正相关。

但在BinKe (2004)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中,他指出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与股权激励最大化之间无关,盈余管理行为是企业股东激励经营管理者时所付出的剩余成本。

Daniel Bergstresser and Thomas Philippon (2006)③对美国资本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对管理者的盈余管理程度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指标来衡量,发现可操控应计利润与基于股权的高管薪酬成显著正相关,说明,高管股权薪酬激励越多,越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Bamber(2010)选取了440家1998~2001年间标准普尔指数公司进行研究,指出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程度与公司对外报告的利润指标正相关,而与工作的安全程度负相关,表明股权激励是盈余管理的有力动机。

2.国内方面

我国有部分学者认为管理者持股与企业业绩没有关系。袁国良等(1999)抽取了1996年和1997年的100家上市公司,对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和I绩进行了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本不相关。顾斌,周立烨(2007)④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进行了实证研究,剔除了行业影响后,得出我国现阶段进行股权激励制度不能有效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但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管理者持股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关系。王华、黄之骏(2006)以高科技上市公司2001~2004年提供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是管理经营者股权激励和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

何凡(2010),对上市公司实施内部管理的各项措施进行研究,并侧重关注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结果显示,管理层股权激励拥有股份越多,股权激励前后的盈余管理越严重。

徐雪霞、王义珍、郭丹丹(2013)以企业生命周期为调节变量对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两者关系在企业处于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企业生命周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时,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分别是显著正相关和不显著相关。

(三)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分析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博弈的结果。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的有限理性,达成的契约往往是不完备的。因此契约双方会设计考核指标来督促各方对约定中内容的完成,以防止约定履行出现问题。其中最受推崇的就是会计信息,因为其拥有较好的获取渠道和计量属性,所以被选为常用的考核指标。管理层股权激励也是一种契约,股东为约束管理层的行为、降低成本需要考核指标来衡量管理层对企业的努力程度,而综合来看会计盈余可以体现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盈余指标会受到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管理层作为企业决策的制定者能直接接触到会计信息,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和会计信息中的价值很难准确评估,管理者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盈余管理操纵。而同时作为一个理性人,管理者在股权激励契约中既能履行契约又能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这样就有足够的动机来进行盈余管理操纵。

二、研究假设与变量设计

(一)研究假设

由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委托的关系,双方利益目标的不完全一致,以及因信息不对称性所带来的隐藏道德风险,股东一般会将企业的业绩指标与管理层的薪酬挂钩,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良好的长期激励制度往往能激励管理层为取得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但同时也会产生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风险。一般来说,如果股权激励的程度越大,就越具有使管理层实现更多收益的吸引力,从而也就加大了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股权激励程度可以通过当年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激励数量除以公司总股本来进行衡量。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数量比例正相关。

资产负债率可以衡量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负债所占比重较大,根据上述契约理论,需要大量对外借款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相对强烈,因此提出第2个假设:

H2:盈余管理程度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股权结构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对第一大股东拥有的股份情况进行了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权越集中,股权结构制衡能力越弱,大股东操纵盈余就越有可能,因此本文提出第3个假设:

H3: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

(二)变量和模型设计

1.因变量

经分析可知,盈余管理会对企业中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其中受其左右最明显的就是盈余可靠性。本文在研究盈余可靠性时发现,把与其相关的可操作性应计利润与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分离,将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作为测定盈余可靠性的替代变量,是测定盈余管理程度的有效方法,由于计算出DA存在正负,为了在实证中有效区分盈余管理的程度,因此取DA的绝对值,用(ABS)DA表示。

由于之前的大量分析显示,经过修正的截面琼斯模型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计量是有效的,因此本文采用修正的截面琼斯模型来进行计量。其中,总体应计利润参见公式(1):

TAt= NIt - CFOt(1)

TAt为公司第t年的总体应计利润,NIt⑥为公司第t年的净利润,CFOt为公司第t年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根据修正的截面琼斯模型,考虑到应收账款的影响有参见公式(2):

TAt/At-1=α1(l/At-1)+α2[(ΔREVt-ΔRECt)/ At-1]+α3(PPEt/At-1)+ε(2)

其中,ΔREVt为公司第t年与上一年的收入差,ΔRECt为公司第t年应收账款与上一年的差额,PPEt为公司第t年的固定资产,ε为随机误差项。由α1、α2、α3可以估计出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计量模型中的参数β1、β2、β3,可参见公式(3):

NDAt/At-1=β1(l/At-1)+β2(ΔREVt/At-1)+β3(PPEt/At-1) +ε(3)

最终由总体应计利润减去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所得出的可操纵性利润DA的绝对值来度量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

2.自变量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并探寻二者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拟采用仅考虑通过构造变量INR来表示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程度。INR为公司为高管发放的股权激激励总数占当时总股本的百分比,我们用它对盈余管理程度变量(ABS)DA的影响来评估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

3.控制变量

(1)总资产负债率(LEV):股份制公司在债务承担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为了防止自身利益受损,债权人往往在出借资金的过程中,要与企业进行书面约定,企业如果难以达成约定内容,就会付出高出借款本身的赔偿,而企业负债越多,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企业越有可能进行盈余活动来调整报表干涉会计信息。因此,本文引入资产负债率作为偿债水平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公司规模(SIZE)能够对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产生重要影响。公司规模越大,其业绩的变动影响力越大,其影波及的范围越广。现有一些研究表明,企业的规模与盈余管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困难度越高,我们这里采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SIZE作为该控制变量。

(3)DC指数代表的是企业中拥有股份最多的股东其手中股份数量占总体股份的比值。对该指数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了解企业中股份的具体结构,该指数越高,企业受第一股东的影响越大,而其他持股较少股东的权益愈加难以保护。所以DC指数将是本次研究关注的重点变量。具体定义参见表1。

根据上文变量的构建出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关系模型如下:

(ABS)DA=α0+α1INR+α2LEV+α3SIZE+α4DC+λ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随机选取了沪深股市A股中公布实施股权激励办法的100家公司为数据采集对象,收集样本公司2014年当年的数据⑦。剔除了数据不完整或披露缺失的公司及相关数值异常的上市公司,并剔除了PT和ST的公司,最终得到样本公司共100个有效观测值。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巨潮网数据,使用软件为Excel和SPASS18.0软件。

三、实证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样本上市公司中其盈余管理程度(ABS)DA的最小值为0.0213,最大值为0.3316,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均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公司中分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活动,且不同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区别,样本数据的盈余管理行为波动性比较大有利于整体模型的解答度。从激励情况变量INR来看,其均值为0.047,证明样本公司在股权激励方面中投入并不多,大部分企业对股权激励的重视度不够。资产负债率(LEV)最大值为0.716,最小值为0.081,均值为0.3601,表明样本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总体水平在0.3上下,且各样本间的负债能力差异性有较大的分别。公司规模(SIZE)的均值为20.919,且最大值为21.638,最小值为19.651,最大值、最小值与均值的偏离度很小,说明样本上市公司的其总资产都具有相当的规模了,且样本之间的资产规模差别并不大。股权集中度(DC)平均值为0.478说明我国创业版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且一股独大现象明显,控股股东有更多的权力来操控公司的经营活动。

(二)相关性统计分析

相关性统计分析通常是用来衡量模型各变量之间具有的统计关系及相互影响力的方法,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分析相关模型判定结果求出的系数及显著性来判断变量间相关性的大小。实际中多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来对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本文也采用此办法,相关结果如表3。

自上面的相关检验结果可知:从整体来判断,绝大多数公司的各项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3,剩下的几个系数也没有高于临界值0.8,一般认为在Pearson相关性检验中,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3,则就可以认定这两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8,则认为这两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仍然处于一般实证研究的可行范围内;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8,则认为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共线性问题。而模型的整体相关系数都较低,这充分说明了模型的各变量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体现了该模型变量选取的合理性。从得到的具体相关系数来看:股权激励变量INR与盈余管理程度(ABS)DA的相关系数为正,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资产负债率(LEV)与盈余管理程度(ABS)DA的相关系数为正,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公司规模(SIZE)与盈余管理程度(ABS)DA的相关系数在水平为0.01上显著为负,股权集中度(DC)资产负债率(LEV)与盈余管理程度(ABS)DA的相关系数为正,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各假设得到初步验证。

(三)多元回归统计分析

自表4、5可以看出模型1的整体方程拟合度调整R方为0.254,即可以认为该模型有25%的解答力度,拟合度并不算十分完美,但一方面考虑到样本数据公司上市较晚,且随机抽取的样本数据有限,信息流出的渠道不多,资料获取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影响盈余管理的因子数很多,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规律,难以用少数几个解释变量来对影响盈余管理活动的差别的所有因子做结论。本文所选取的代表解释变量作为判断指标与实际中影响盈余管理活动的因子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别,因此我们认为0.254这个结果已经比较满意了。方程F检验的结果为24.28,对应的Sig.值为0.000,远小于临界水平0.05,整体方程有线性相关关系。VIF为方差的膨胀因子,各个变量的VIF值均远远小于10,容差水平均h大于0.1,表明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是真实可信的。股权激励变量INR的回归系数为0.011,且在1%的水平上与盈余管理活动水平(ABS)DA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样本数据中股权激励越高的上市公司,其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程度就越高,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管理层日常接触公司经营管理较多,比股东更加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因而其更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股权激励是掩盖这种行为的最好借口之一,由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的业绩水平相关,管理层为了追求更大的回报,很可能采用操控盈余的办法来提高净利润,从而拿到更多分红,假设1成立。资产负债率(LEV)与盈余管理活动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144,且与(ABS)DA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出于债权人的压力及债务负担,其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活动的可能性更高,假设2得到证明。企业规模(SIZE)与盈余管理活动水平(ABS)DA显著负相关表明公司规模越大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可能性越小。股权集中度(DC)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显著,表明当公司产生股权集中度较高,大多数股份集中于单一股东手里时,企业的股权结构制衡能力就会削弱,大股东更易于采用各种手段来掩盖自身进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常可能会通过采用操纵盈余等活动来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假设3成立。

四、研究Y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果: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表明股权激励程度确实是盈余管理行为的有力动机。同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也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相关。研究过程中发现,公司的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反而越少,这一结果表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约束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因为通常规模越大的公司越需要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激励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兴强,王丽华.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7,(1):58-65.DOI:10.3969/ j.2007.01.010.

[2]戴小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4,(33):36-38.

[3]付小平.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方法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18(5):39-42.

[4]黄文伴,李延喜.管理者薪酬契约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关系.科研管理,2011,32(6):133-139.

[5]何凡.股权激励制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2): 135-140.

[6]贾健.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9.

[7]李敏,谭亚莉,刘启亮.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J].财会通讯:综合,2013,(3):90-92.

[8]马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综合,2010,(6):48-50.

[9]饶颖.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

[10]汪杭,张敬华.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以产权明晰为核心视角的权利与责任配置[J].中国集体经济,2013(3): 62-64.

[11]袁知柱,郝文瀚,王泽.管理层激励对企业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4,(10): 018.

[12]张林,蔡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实证检验[J].商业时代,2014 (24): 84-85.

[13]张强.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