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0 06:2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状元中缺少顶尖人才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高考状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学者、中层以上的企业管理者。”蔡教授说。
蔡言厚坦言,他们课题组在进行大学评价排行时发现,社会公认的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上的顶尖人才,几乎无一是当年的“高考状元”,而这些人高中时的学习成绩多在第十名左右。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低于社会预期,这同样出乎我们课题组成员的预料。”
蔡言厚介绍,从高考状元工作的领域来看,选择在学界工作的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两成,可以说学术研究是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其次选择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约有四成多的状元选择国内攻读研究生、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
报告其他结论同样引起关注: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日益明显,理科状元阵地男性尚能坚守,文科状元阵地已是女性天下;北大清华是高考状元就读“首选”;文理科状元首选专业多集中于经济管理、信息、国际关系、法律、生命科学、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事关国计民生的传统基础专业,光顾的状元寥寥无几。
什么阻碍高考状元成才 在蔡言厚的资料夹中有一份略显泛黄的报纸。这张他搜集于1980年的报纸刊登了美国一项关于超常人创新能力的研究:1921年到1923年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名为I・M・特尔门的心理学教授选择1528名智商130以上的中小学生,对他们的成长经历进行长达50年的追踪,由于历时久远,该研究最后由他的学生完成。
结果表明,早年智力水平并不能正确反映今后的工作成就,有成就的人往往并非家长和教师认为的非常聪明的人。
除去智力因素,蔡言厚认为:“阻碍中国高考状元成才的重要障碍就是对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盲目崇拜。”很多高考状元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很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他们往往被“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天价奖学金”所吸引,忽视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更多的是随大流奔热门,很少立志长远,结果很多高考状元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不仅浪费了自身的宝贵精力,同时也浪费了教育资源。而毕业后进入其他专业领域,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杰出人才的产出率。
“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考状元青睐经济管理专业,但这个专业光学是不行的,还需要一定的实际经验。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更多引导学生去背东西,关注书本上的东西,而非鼓励创新,很少强调人际交往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职场中所必需的。”
“1999年扩招起至今,随着高考状元‘曝光过度’,种种怪现象相伴而生。”蔡言厚讲述,对考生及家长而言,争当高考状元已是普遍心态,对大学及中学而言,能否招收到或培养出高考状元成为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商家而言,能否有效利用高考状元,已成为提升影响力的市场营销策略,“状元经济”的催生毫不意外……
“高考状元的诞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考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和勤奋,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和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水平,教学方法和考场发挥的完美结合,因此,我认为高考状元这个概念本身没有特别的意义。”蔡言厚强调。
不以一时成败论人生 据蔡言厚观察,许多家长试图将高考状元、神童们的成长经历复制在自己孩子身上。20世纪70年代末,全中国媒体都聚焦在天才少年宁铂身上,蔡言厚的一位朋友便以此为模板培养自己的儿子,一度剥夺了儿子所有的交友、玩耍时间,甚至在长达十几年里不让他看一眼电视。结果,尽管孩子学业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与人交往存在障碍。“一个孩子能否最终成才,关键看他(她)的兴趣爱好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是否有足够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兴趣、敬业、持之以恒正是该报告中提及的众多杰出人才的共同特征。
20世纪90年代,浙江杭州一名小学老师依照教学经验发现“第十名现象”。他经过10年调查,发现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有着难以预想的潜能和创造力。这给了蔡言厚极大的理论支持。
“永远不要去争第一!”蔡言厚反复向身边的人强调,当遇到亲戚或朋友对成绩不好的孩子进行说教时,蔡言厚会不失时机地搬出这套理论。
状元是中国人素有的一个情结,每年高考过后各地都会热炒高考状元,今年亦是如此。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人对于状元的崇拜到了极致。在当今社会,坐状元轿、设状元宴、塑状元像的事情依然时有发生,虽然社会一片批判之声,但依然没有多少人做到对状元淡然看待。
因此,当中国校友会网了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分析认为高考状元们在职场上表现远低于预期,大部分状元的职业成就并不突出后,立即有人对这个结果表示惊叹,觉得状元们的成就很不可思议;也有一些人幸灾乐祸,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一片“现代伤仲永”的氛围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和思维。
不难理解这是因为常人对状元的职业预期想当然是出大名、发大财、当大官、成大事。按照这种标准和逻辑,现实的结果当然会让很多人表示不解和惊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状元们职场表现不佳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是更值得欣慰和接受的事情。
众所周知,在现有的考试、选拔制度下,高考状元必定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物,同时也必将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先享用者,如果他们走向社会后,依然成为最有成就的一群人,可以想象将会是怎样一种景象?那么我们的高考,这个宣称是“最公平的制度”恐怕就成了不公平的最大制造者,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以及他们的孩子就永远输在了起跑线上,永远没有机会翻身了。而“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则恰恰说明当前的社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这种趋势,使每个人成功的机会和渠道变多了。
所以说,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不应当被过度解读,试想,如果把锄草播种作为高考科目的话,那么经验丰富的老农势必会成高考状元,然而老农基本上很难在其他方面或者在职场有所突破。所以说,我们应当理解状元,没必要把板子打在状元身上,该反对的,不是状元,而是唯分数论。
说白了,这些状元之所以成为状元,又之所以职业成就不突出,归根结底,都是在制度。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考状元为了追求高分,往往把精力用于解题、死记硬背。当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于背书和解题时,不免顾此失彼,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必然大受限制。一旦走向社会,其短处就显现出来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难以成为顶尖人才,便不是偶然的了。因此,状元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更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很多人在意高考状元的人生表现,其实一定程度上折射的是对应试教育的习惯性迷信。虽然如今对应试教育的批评几乎众口一词,但人们从心理上却对应试教育的成功者抱有特别的成功期许。贬损状元的成就,其实就是没有走出状元崇拜思维的表现,状元的成就如何,不应该成为教育问题的标靶,更不该成为应试教育的替罪羊。我们一厢情愿地把状元看成“高分低能”、“应试机器”的代名词,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关键词:高考;阴盛阳衰;思考
一、现象分析
随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结束至今,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绩又揭晓了,各地区高考状元也纷纷浮出水面,一时间,高考状元立刻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重庆文理科状元虽然全被男生所包揽,但纵观重庆直辖十多年来的高考状元的性别比例,文科状元的男生已经很少有所问鼎,而传统的只有男生才能获得的理科状元的观念,如今女生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在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98年这21年可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这组数字看似符合社会常理:男生优于女生。但我们放眼全国看看现在的状况,据“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9年5月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1999-2008年的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中,女状元约占52.36%,男状元约占47.64%,总体来看,1999-2008年十年间的男女状元仍“平分天下”。但高考女状元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经从1999年的34.78%上升至2008年的60.00%,上升近一倍,可以说女性在激烈高考竞争中充分发挥了性别优势;而男状元比例则从1999年的65.22%下降至2008年的40%;从2001年到2008年,重庆16个高考“状元”有13个是女生。最近9年,北京21个“状元”15个是女生。调查还发现,2009年全国高考状元中,男性约占47.00%,女性约占53.00%。再来看看2010-2012这三年全国的高考情况:2010可以说竞争激烈的高考状元性别大战中,女性优势依然明显, 而2011和2012这两年虽然没有一个官方数字,但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一搜,不难发现,女性高考状元仍多于男性。由此可见,近几年来高考状元“阴盛阳衰”态势严重,高考的“阴盛阳衰”现象已不再是稀罕事了,并且高考上线的男女比例更是年年下滑,女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甚至有一年(如2007年)还上升近一倍,这种现象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及以前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考状元“阴盛阳衰”文理科女状元优势凸显,男生已被女生“全面超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二、原因分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性别的高考考生成绩出现如此重大的变化呢?
许多教育界人士认为,现在,大学扩招了,大学教育由从前的精英教育转型为现在的大众教育,而高考为了适应需要,现在题目的难度也相对降低,女生与男生相比较,在数、理、化科目上的劣势相对缩小,而在语文、英语科目上的优势则更加明显,这样就更加适合那些擅长于死记硬背的女生的胃口。而且女生大多比较细心,考试时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丢分。但是,通过对历年高考题目难度的分析,如今的高考题目不论是难度、灵活度和实践性等方面都较以往有所增加。我们认为,造成高考“阴盛阳衰”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目前的家庭构成大多数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倾注了太多的期望,在平常的教育中可能会在语言上显得婆婆妈妈,学生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家长的这种过分关怀,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十分反感,长期的这种心理最终会导致子女对高考也十分抵触,在这方面男生比女生的抵触情绪更加明显。
第二,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男性的精神忍受力远远低于女性,且在平常的课堂学习过程中,男生普遍比女生活泼,大概是通过一些剧烈的运动可以放松紧张的心情吧!在学习时好动也就成为众多男生的特性,经过长时间的超负荷的学习后,男生就会出现急躁不安、心不在焉的心理现象,如果这种心理现象长时间得不到释放,往往就会在学习中表现为分数的起伏不定。
第三,基于学习成绩不稳定的表现,教师在平时就会把表扬或称赞较多地给予优秀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听话的女生,而对“调皮”的男生则往往会用一些过激的言语来刺激、甚至给予一些压抑和打击的因素。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往往就会较多地以优秀的女生作为正面教材,“捣蛋”的男生就成了反面教材。久而久之造成了男生缺乏个性的模范,转而纷纷向女生的模范学习。对优秀女生给予肯定,又会让女生们更加努力学习形成一个优秀的群体。一旦女生形成了优秀群体,在学习上女生们就会相互促进,进而成绩将更加优秀。而男生由于总是在指责批评中学习,优秀男生的群体则不能形成,单打独斗的男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最终导致男生在考试中不能胜过女生。
另外,社会影响对男生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校男生结交社会不良朋友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对外界新鲜事物产生的兴趣也远远高于女生,这可能造成男生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研究会花掉其大量学习时间和心血。例如,近年来网络的大量普及,游戏的盛行使得学生上网成瘾造成的恶性事件往往也是男生参与得多。
三、应对措施
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笔者认为, 首先教师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多一份耐心,更多关注男生的优点和长处,适当注重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其次,要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充分的时间来释放心中的焦躁心理,适当的了解社会文化,在学习中能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多年后的回忆中多一些除学习之外的欢乐时光。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光学习科学知识,而不关注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调查称毕业生最满意专业是哲学
理学最不受待见
“学什么轻松点?”“哪个学科好就业?”相信这是每一个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都要头疼的问题。近日,苏州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对该校各专业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颇令人意外。在专业满意度问题上,向来给人以“抽象高深”印象的哲学,逆袭成为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学科,67.5%的哲学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很满意,更有47.5%的学生对专业“非常满意”。工学、经济学分别以52%、50%的满意度位列二、三名。理学、体育类、历史学专业则“不幸”成为不满意度最高的三类专业。
——《现代快报》
娱乐王室的消费效应
当年查尔斯王子结婚时,英国的直播吸引了全球7亿观众,给当时处于经济衰退最严重阶段的英国打了一针强心剂。威廉王子和凯特的婚礼给英国增加了至少20亿英镑的效益。据美国时代杂志估算,英国小王子的诞生将给英国带来4亿美元的收益。
时尚界早已熟知皇室成员的明星效应,“凯特效应”早已是时尚界的宠儿。不过,小王子应会快速取代母亲成为新宠。这对目前尚未恢复元气的英国经济来说,绝对算得上“重大利好消息”。在经济阴霾之中,无意间产生的幸福感也许会给平凡的生活增加些激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高考状元为何一路向西
日前,中国校友会网的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大多数高考状元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保守估计全国“状元”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
高分考生出国深造,一些学生放弃中国高考出国留学,越来越高涨的留学热已成为近些年来普遍也值得深思的现象。这需要我们的高校深刻反思:如果不从整体实力上努力提升,不从教学理念、育人手段上真正加以完善,不逐渐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必将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用脚投票”。
——《人民日报》
明星为什么拿“生命”炒作
现在各路女星为了搏版面真是拼了,就算对明星炒作已经见怪不怪,网友还是忍不住调侃“向用生命在宣传的星星们致敬”。以前,明星焦虑的是如何保护隐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为如何让隐私换取最大化利益绞尽脑汁。微博、微信时代,话题和热点不停更迭中,明星缺乏安全感和失去分寸的慌张内心已经掩饰不住了。
娱乐产能过剩的时代,一部作品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捧红、供养一个明星了,没有话题,最好的结果也是戏红人不红。更为残酷的是,微博时代,话题又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和消亡,在有限的亮相时间段里,不拼命的注定是炮灰。
——《北京青年报》
把高校“点招”当做腐败来打
2013年,教育部严令禁止高校“点招”,但禁令之下,“点招”不但没有禁行,反而潜行得更加隐蔽,收费标准也随之“水涨船高”。某高校的“点招”收费高达100万元,已经成为教师福利和学校经费的重要来源,而自主招生则成为高校“点招”的新通道。
所谓“点招”,是指高校对一些分数达到最低控制线但又达不到学校投档线的考生点名录取。高招本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点招”却是裸的“拼爹”和“拼钱”游戏:一些有权者打一个电话、递一张条子就能让高校点名录取某个考生,一些有钱人花几十万、上百万元就能让孩子“考”上心仪的大学。很显然,“点招”是对高考公平的羞辱,是对世道人心的伤害。
——《新京报》
观察
大学毕业可不可以去养猪卖肉
一边是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一边是追逐成功的财富梦想,在两难之中,许多大学毕业生,一出校门即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
几年前,北大中文系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一事曾引起社会关注,现在,又有北京大学毕业生创办的“壹号土猪”品牌,吸纳了500多名大学毕业生。而纵观近几年来的大学生创业,很多项目的“层次”都不高,除了卖肉养猪,还有当农民的、摆摊的、送外卖的等等。
有人认为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有人认为这宣告了应试教育的破产——高分数、高学历,并非指向让人羡慕的就业岗位。大学毕业生如此就业,是高等教育的悲哀,还是开辟了更多发展路径?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还是浪费青春?
今年作为“最难就业年”,大学生该如何就业的话题,成为舆论焦点。
一位网民认为,应试教育的核心是唯分数论,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和自立意识被忽略:“没有一技之长和专业领域内的不可替代性,大学生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背景下,只好与普通百姓‘抢饭碗’。”
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壹号土猪”员工徐标献说:“对于大学刚毕业的我们来说,总想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却发现自己的能力颇为匮乏。不知道想要什么,不知道过去的坚持有多大价值,迷茫或许是我们的集体代名词。”
专家指出,将学生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成才理念,一味地希望做“人上人”,将过高的目标悬在空中,往往会陷入焦虑和迷惘。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认为,一些人出于应试教育逻辑和功利主义需求,认为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卖猪肉,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教育是培养人的,应当允许人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国外名校出来的人也有卖报纸、送牛奶的,不是说高分进名校就一定要高精尖就业。”
同时,专家也指出,大学毕业生卖猪肉说明,大学时代所学专业与就业需求并不一致。如何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竞争力,怎样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拥有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这值得高等教育认真反思和研究。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说:“应用型学科可以强调学以致用,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一类的学科,应该注重广阔视野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对自我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
——(摘编自《新华视点》)
鲜语录
“比赛终于结束了。最开心的不是得到了什么牌子什么名次。而是和你并肩站在了最后的领奖台上,—起接受了来自不同国家孩子们的祝福”。
——一对高中“学霸情侣”,双双获得今年在俄罗斯举行的第45届国际化学奥赛金奖,分别保送至清华北大。“学霸情侣”女主角雅礼中学的孙维维在自己的人人网主页上写下这句话。
“或许以后的某一天我会想起这140多天的农民工生活。但我记起的一定不是那4万元工钱。而是那甩掉的24斤肥肉。”
——白领涂建放弃年薪15万的工作,去工地当农民工,希望能通过工地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找到自我。体验结束后,他说这段经历代表着告别过去那个颓废、浮躁的自己。
艺考生注意:春节后校考
日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下简称艺术高考)工作的通知”,高校校考应于2012年春节后举行,3月底前完成。通知称,对于省级统考或校考中被认定为作弊、提供虚假身份证明材料取得资格的考生,根据有关规定取消其当年艺术类及高考报名和录取资格,并将考生违规事实记人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已被录取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由相关高等学校取消其学籍。
“最牛高中榜单”引发口水战
近日,一份“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制作的・中国高中50强榜单’(以下称‘50强榜’)”在网络上疯传。按照排行榜显示,中国高中前10名分别为:人大附中、清华附中、西北工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上海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北京四中、哈尔滨师大附中、北京十一中等学校,
经过媒体渲染后,引发争议无数,一些地方还因此刮起了一股“攀比风”。不过,最后此事被证实是“几个人随便编造的,确实不应该当真”,让人哭笑不得, 高考生3年降130万生源少危及部分高校生存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了《2011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3年累计下降了130万,并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年到2020年前后。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根据已经数据的23个地区最新统计,2011年高招实际录取比例远高于原计划的72.3%,为78.7%。有10多个地区录取比例超过了85%,多数省市出现未能完成招生计划的尴尬局面,直接危及高校存亡。
北大901万奖优秀新生
日前,北京大学2011年新生奖学金评审结果公示结束。在此次公示的79名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中,有20人系广东、广西、贵州、福建、甘肃、河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内蒙古、宁夏、陕西、浙江、重庆等地的2011年高考状元,
2008年起,北大实施新的优秀新生奖励办法,其中一等奖每人5万元,二等奖每人2.5万元,三等奖每人1万元。新生奖学金实行申请制,凡被北大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新生均有资格申请。提名小组会从学生高中平时成绩、高考成绩、获奖情况、学生工作情况、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初审,
史上最强学校
天津市杨柳青一中教学楼内的照片。这所学校真是把学习运用到了生活中啊。不过,考试过程中学生是不是只要上厕所就算作弊了?
“扫把”老师继续走红
继“板凳老师”走红网络之后,“扫把”老师也走红了网络,看这位数学老师正在跟学生讲解题目,可能由于臂长不够,而其手头又没有教鞭,他因此灵机一动,抄起旁边的长柄笤帚在屏幕上指点起来。嗨,笤帚柄的长度刚好够得着屏幕最上方。
高校保安念本科,白天上学晚上守护学校
赵阳阳是个谈吐斯文、身高1米9的帅小伙儿,正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读大三。他和许多大学生一样,白天待在图书馆里复习功课,每天夜里11点,大学生回到宿舍,赵阳阳就穿上了统一的校卫队制服,开始了例行的巡逻和检查,成为一名保安。
报考
港高校2012将继续扩招内地生
日前,几所香港院校宣布,由于内地考生报名踊跃,几所香港高校都增加了在内地招生的名额及奖学金人数,并表示学费暂不上调。据了解,2011年香港地区共有12所高校招收内地生,招生录取范围涉及28个省区市,总共录取新生1400多名,已比上一年扩招20%以上。今年这些大学将继续在内地招生,且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都宣布继续增加内地学生录取人数。
2012年中国戏曲学院首招4剧种本科生
记者从中国戏曲学院获悉,该校表演系2012年首次招收黄梅戏、梨园戏、粤剧、闽剧等4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2012年,该校多个专业方向继续执行免学费政策。京剧表演、京剧器乐、昆曲表演、多剧种表演(黄梅戏、梨园戏、粤剧、闽剧、豫剧)等专业方向实行免学费政策。免学费专业方向的招生人数达118人,占明年招生总人数的22.9%。
春季高考几尽凋零
春季高考是上海构建多元化考试制度,为学生搭建的秋季高考之外的又一条成才通道,迄今已走过11个年头。但当年与上海共同推出春考的其他省市如内蒙古、安徽、北京,如今已先后退出。
一方面,春考生被称为“12月的大学生”。从就业来说,学校、人事部门、企业都没有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
另一方面,春考原本是为了给秋考落榜生一个机会。在平行志愿实行之前,还存在因为填报志愿不当而落榜的学生:但实行平行志愿后,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分数读相应的大学,春考就失去意义了。同时,由于高校失去了热情,没有开设好的专业,春考在学生中的声誉和吸引力都在下降。论权威性,这一考试无法跟6月的秋季高考相比。
在上海,春考招生计划数也呈现连年下降趋势,有的高校一直完不成招生计划,春季高考已被很多学生称为“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