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作业辅导总结

小学生作业辅导总结

时间:2023-01-31 13:39:47

小学生作业辅导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校;学业辅导;“四W一H”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基于学业辅导的实践性特点,笔者认为,学业辅导应当在学院、班级基层土壤中开展,方能起到开花结果的实效。此外,应当建立系统化学业辅导模式,从人员保障、制度运行以及内容设置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学业辅导,保障学业辅导有效开展。笔者总结自身在高校工作经验,总结出高校开展学业辅导的一套体系,将其归纳为高校学业辅导“四W一H”体系,即WHO(辅导谁)、WHO(谁辅导)、WHAT(辅导什么)、WHEN(何时辅导)及HOW(如何保障辅导)。

一、辅导谁(WHO)

1.面向全体,整体推进

学业辅导需要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我们常常遇到有许多学生刚入大学校门时还有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而如果在一个学风不正、学习氛围不好的环境下,一个学期后这些学生便会沉迷于网游、吃喝玩乐中,将学业全然抛之脑后。为此,学业辅导必须要在学院内部整体推进,师生合力,共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业辅导在春风化雨中开展。

2.抓关键,重点突破

学业辅导要整体推进,但又缺乏重点突破,学业辅导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实效。为此,需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抓重点,抓关键。建立学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针对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其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进行分级,对其学业产生困难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帮扶措施。通过完善学业预警机制,建立学业会商制度等,加大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要通过针对性的深度辅导,专项知识辅导、“一对一”辅导等形式,以提升学习动力、优化学习习惯、辅导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学习问题答疑方法等为主题,帮助学业存在困难的学生找准问题,找到方法,找回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重点突破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要抓住学业辅导的重点需求、重点科目,如加强在高数、英语等课程的人力、物力、精力投入,通过讲授课本知识、整理参考资料、重点与难点题型讲述等形式来突破重、难点;要抓住学业辅导的关键时间点,尤其要注重期中测验、期末考前复习、英语四六级复习以及考研等关键时间点,集中力量,加强辅导,强化效果。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是辩证的统一。整体推进,要避免平均主义、避免齐头并进,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以这些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推进学业辅导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谁辅导(WHO)

1.成立学院学业辅导工作小组

为加强学院学业辅导的统筹管理,有效整合利用资源,更快地实现学业辅导成效,应成立以学院学工组领头、以学生会具体负责且融合各班级学生干部在内的学业辅导工作小组。该学业辅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①学生课堂纪律的考核;②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辅导需求;③根据学生的不同辅导需求,通过协调师资力量,组织统一的或具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④收集和整理复习资料;⑤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协调, 辅助课堂教学等。

2.发挥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的作用

第一,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定期开展学风建设座谈会、学业辅导讨论会等主题活动,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同时,利用班主任作为专业课教师对专业知识、学业辅导及专业发展、就业前景等问题有较好了解的优势,由班主任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形式的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面对面辅导,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增强学习动力以及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苦恼和难题。

第二,建立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密切联系机制,三方及时沟通、交流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了解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力量

考虑到专业课教师教学、科研等压力,完全依靠专业课教师进行学业辅导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力量加强学业辅导,尤其是发挥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党员等学生的作用,通过学习交流会、学习兴趣小组、读书会、结对辅导等方式,由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成绩优异学生为落后学生提供学习技巧、学习经验、学业规划等方面的辅导。

其优势在于:首先,学生之间基于相似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验,彼此之间更加了解,更清楚互相之间学业辅导的需要和重、难点。其次,学生之间没有师生之间的隔阂,亲近感比较强,更有利于互相之间的交流。再次,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同学在进行学业辅导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及大学生活学习的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同学,帮助低年级同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利于低年级同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最后,对于高年级同学而言,在辅导低年级同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同时应该认识到,仅仅利用学生力量进行学业辅导存在以下不足:如何积极动员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在此问题上,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如给予志愿证明等方式,以调动高年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之间的辅导存在准确性问题。即鉴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在学业辅导中容易出现知识错误问题。针对这一点,应当建立一定的保障措施,即在学业辅导队伍中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由专业课教师适时地对学业辅导的进程和效果予以监督,及时指导和把控学业辅导的进度,纠正学业辅导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学业辅导的实效性。

三、辅导什么(WHAT)

1.深入调查

学业辅导的内容要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缺乏深入学生内部的调查了解,再好的制度设计和规划也可能脱离实际,因“水土不服”,甚至会走弯路。

2.建立学业辅导记录档案制度

通过问卷调查、学习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将调查得到的学生学业辅导需求分门别类,建立学业辅导纪录档案制度,详细记录学生在学业辅导过程中的普遍需求以及个性化需求。将记录档案反馈给专业课教师及辅导员。针对反馈的问题,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加以协调,在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案。①对于普遍性需求,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原因,与专业课教师沟通联系,通过课堂授课、课程复习、课堂测验等模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针对个性化需求,则遵从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的专项辅导。

四、何时辅导(WHEN)

学业辅导必须常抓不懈,应当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把学业辅导建设引向深入。

第一,在实行学业辅导过程中,要将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好,总结好,形成制度,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把学业辅导中的有效措施用制度固化下来,并融入日常学业辅导工作之中。建立学业辅导长期跟踪考核档案制度,通过定期跟踪考核,监督检查学业辅导的实际效果及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应对和解决,以保障学业辅导的成效。

第二,分阶段、分时期实施学业辅导计划。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制订不同的学业辅导内容。对大一学生进行学业适应和规划辅导,帮助学生做好角色转换定位,适应自主学习方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指导大学生制订生活和学习规划,明确努力方向。对大二、大三学生,主要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鼓励开展学术科研,提高学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大四学生主要开展就业辅导,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的就业、深造或出国做好准备。

五、如何保障辅导(HOW)

1.建立考核制度

细化学业辅导考核方式,从上课出勤率的统计到学业辅导参与率,从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到考试成绩反馈效果等各个方面做好统计和考核监督。加强学业辅导小组与各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之间的联系,多方位地做好考核监督工作,保证考核监督的全面准确。每学期,学业辅导工作小组都要向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反馈学业辅导工作计划、活动进展情况、活动总结、学业辅导效果、同学反馈问题等,由学业辅导小组进行监督考核,及时公布考核结果,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完善学习互助帮扶制度

组织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建立学业帮扶制度。笔者担任学院团总支工作期间,组织由学院学生会牵头负责,在大一至大三年级,以学生自愿搭伴、学院统筹管理的方式,设置学习互助小组。每个星期,学习互助小组自行或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学业计划与学习问题交流会,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互帮互助的作用。制度运行一段时间,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转变学风的良好效果。

3.辅助建立学生自习制度

为了鼓励同学们走出宿舍,走进自习室、图书馆,由学业辅导小组负责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习,学院结合宿舍检查、学习小组考核等工作做好督促,帮助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4.健全奖惩机制

健全学业辅导奖惩机制,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对在学业辅导中表现良好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对在学业辅导中进步较快、表现优异的被帮扶对象予以激励。与此相对应,对在学业辅导中恶意破坏纪律或表现消极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警告、通告批评或实行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以起到督促之效。

学院学业辅导“四W一H”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在学院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业辅导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尹冬梅,张端鸿.学习辅导: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2006,(Z2).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葛昕明(1982-),男,江苏如东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吴广宇(1981-),男,湖北黄梅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2年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改进路径探析——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项目编号:LX2012Y1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高等教育调研及政策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1GJB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101-02

绩效考核是高校实施岗位聘任制的关键环节,现已成为高校加强管理、改善绩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客观、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激励一线辅导员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目的就是要营造公平氛围,合理正确评价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建立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辅导员考核体系及实施概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600人,辅导员63名。全部为中共党员。82.5%的辅导员具有硕士学位。男性19名,女性44名。辅导员全部为专职,来源呈现多元化。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条例,形成了比较科学的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建立了辅导员绩效考核机制。

200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印发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辅导员考核办法(试行)》,开始在校内施行辅导员绩效考核。将担任辅导员期满一年以上(含一年)的专职辅导员(含学办负责人)作为考核对象。主要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由学生工作部和各学院党委共同组织实施。学校考核小组由学生工作部(处)、各科室人员组成,学院考核小组由学院党政领导、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对辅导员的考核实行自我总结,学生评价,同行、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是指辅导员所带学生当学年所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下同)评价,院考核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学生评价占30%,同行、班主任评价占15%,任课教师评价占5%,院考核小组评价占50%。辅导员考核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在每年的10~11月集中开展,毕业班辅导员的学生评价工作在每年的5~6月开展。

辅导员的考核内容重点是履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辅导员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岗位职责情况,主要围绕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组织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维护校园稳定、特色和创新工作等六个方面进行考核。

在进行考核前,辅导员根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系对自己一学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梳理,并完成自我总结报告的撰写和提供支撑材料;向学院考核小组和所带学生进行年度工作述职,全面总结一学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辅导员工作述职由各学院具体组织,并将述职工作安排报送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安排人员参与述职过程;述职完毕后学校考核小组分别组织学生测评(参与测评的学生人数不得低于辅导员所带学生数的60%),同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打分,学院考核小组测评。学校考核小组统计辅导员的考核总得分,并将考核得分情况反馈给学院考核小组,由学院考核小组根据得分情况和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初步确定考核等级,并将考核结果在学院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考核等级。

辅导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30%。考核结果为优秀者,授予“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并按500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同时在进修、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对于考核结果在称职及以上的辅导员,则给予相应的岗位津贴。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辅导员,由学生工作部和学院党委约谈,予以警告后并考察一年,经考核仍为不称职的,调到校人才交流中心待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实施以来,较之以往的人事考核,不但延伸了考核工作的广度,而且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一线辅导员的工作效果,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辅导员绩效考核面临的困境及分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实施以来,不但调动了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工作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在运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考核主体不健全

现行的辅导员考核办法中的考核主体是学生(30%),同行、班主任(15%),任课教师(5%)和学院考核领导小组(50%)。导致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打分,也未能将家长等其他相关考核主体纳入进来,考核结果缺乏说服力。

2.考核对象不理解

第3篇

目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存在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考评制度对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缺乏科学认识、对考核缺乏系统的规划、考核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高校应使用360度绩效考核法对辅导员的基础工作进行定性评价,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定量评价,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运用好考核结果,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360度考核法;关键绩效指标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责任轻权利的考核方式在一切围绕着绩效考核开展工作的环境下,考核部门主要以此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强调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担当的责任。这样严格的管理引发了管理者与基层辅导员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严格管理的基础,无法给辅导员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和发展平台。

2.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在一般的量化考核中,规定的量化可比性指标只能是数量上的考察,而无法做到质量上的考察。目前,多数高校在辅导员考核时往往先下发通知,提供考核表格或者考核佐证,而辅导员往往就简单地认为这种绩效考核是填些表格和数值。双方也常常觉得考核只是工作任务,这样就会导致多数考核缺乏事后的总结,只关注考核结果,不注重考核过程及考核结果的运用。

3.重管理轻引导的考核方式绩效考核体系包含着体现辅导员工作的可以量化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辅导员有时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得到好的分数、拿到优秀,工作的开展围绕考核指标进行,这样的考核方式引导辅导员只去管那些需要考察的显性工作,而对于考核中不涉及的隐性工作就不去做或很少去做,或者是疲于应付繁杂的显性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更多隐性的但是对大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4.重视全面忽视重点的方式现在的辅导员考核中普遍存在着过分追求全面指标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导致部分指标被舍弃或者权重被降低,而这些被舍弃的或者被降低权重的指标可能恰好是关键绩效点。事实上,辅导员的工作中充满了诸多职责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工作难以量化考核,而且缺乏考核的必要依据和标准,无法考察出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

5.重短期轻长期的考核方式有些高校过度重视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量化标准,一味地强调量化的作用,而能量化的指标往往是可视的、显性的,辅导员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样的考核内容中,围绕指标开展工作,力求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断地为达到这样的效果而沾沾自喜,不愿意也没有时间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6.重共性核标准的考核模式辅导员在年龄、性别、性格、学识、阅历等方面均有不同,也有面对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人数的工作量的不同。现在的量化管理考核工作在辅导员这些工作量的差别上,没有考虑到或者很难得到体现,势必会挫伤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统一的量化标准评价在实际操作上是非常容易且可行的,但是忽视了辅导员的个性化工作,他们的创新工作得不到展现以及组织的认可,使得辅导员被动地接受工作,辅导员开拓创新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压抑。

二、改进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主要策略

1.使用360度绩效考核法对辅导员的基础工作进行定性评价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考核应具体实行“一看三听”的多维评价机制,即每月查看辅导员的《工作记录本》(包含学期工作计划、每周工作计划、学期工作总结、每周工作总结、听课记录表、宿舍检查详细单、谈心谈话记录表、联系家长记录表、班会记录表、班委会记录本、填写好学生生涯规划手册等内容),了解其工作状态。同时,定期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向学生、教师代表以及院系领导了解辅导员的工作情况。考核实行学生代表测评、同事测评、考核领导小组测评、自我评价的全面考核办法。学生代表由考核小组抽取,主要从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产生,要求普通学生代表和学生干部代表各占一半;同事测评则要召开本系全体辅导员会议,在评议会议上,辅导员首先进行学期工作述职,再由同事填写测评表对其工作进行评议;由系主管学生工作书记、副主任、系主任及各教研室主任组成考核领导小组进行测评的是考核领导小组测评。各考核主体围绕辅导员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四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评价。也可以通过问卷评议的方式,通过学生评议、个人自评、辅导员互评、职能部门评议和领导评议进行综合评价,考察辅导员是否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是否努力钻研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提高工作水平。对辅导员工作的定性考核,为辅导员工作更加细致地开展进行了指引,引导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加侧重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辅导、心理咨询辅导、生涯指导、学术科研指导、班级的管理与学生干部的培养等方面,进而达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对辅导员工作实绩进行定量评价工作实绩考核主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即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主要采取定量的办法进行。建立辅导员岗位说明书,围绕岗位说明书内容逐一细化成若干项目与考核指标,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工作的不同特点,细化指标考核。比如,大一辅导员工作侧重于新生的入学教育、大学适应性引导与班集体建设,通过这些工作为大一学生奠定四年的牢固性基础;大二辅导员工作围绕着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狠下功夫,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大二学生在经历大一严格的管理后而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大三辅导员工作侧重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考虑就业的方向以及对考研学生的动员与管理;大四辅导员工作侧重于研究生报考和复习指导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等。

3.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要做好考核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工作量的统计分析、考核前培训、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并提出建议、学生处及时统计相关意见。学生处根据学期工作目标、计划制定指标体系,并在学生处、辅导员双方讨论、反馈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证并最终确定。实施绩效考核,辅导员要提交本学期的工作详细记录本,由党总支书记组织成立系辅导员考核小组,对辅导员进行上级、同事、学生、自我的测评工作。学生处对辅导员进行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系提交的基础工作考核情况进行成绩汇总,对结果进行公示;学生处将考核结果形成分析报告反馈给各系,由各系党总支书记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在一周内与辅导员进行反馈面谈。学生处在年底时综合两个学期的考核情况,召开学校辅导员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优秀辅导员做工作经验交流。学生处将考核结果汇总人事处登记备案,作为今后辅导员晋升、薪酬管理等人事决策的依据。

4.充分运用好考核结果学校依据考核结果,把辅导员定格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于“优秀”的辅导员要进行年度表彰,对于“不合格”的辅导员要给予批评指正,对于“良好”、“合格”的辅导员也要在共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工作目标,鼓励其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此外,要将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薪酬奖惩、资证培训结合起来,有效运用考评结果。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结果运用才能使考核真正起到作用,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工作队伍的制度化、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汪强,汤苗苗.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施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1,(5):93-95.

第4篇

关键词:辅导员;六千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76-02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层管理的基础和主要力量,也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是至关重要的[1]。

笔者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通过对学生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对辅导员队伍的观察,总结起来就是辅导员工作具有“六千万”。那就是工作对象是千家万户、工作内容是千头万绪、工作状态是千辛万苦、工作方式是千变万化、工作特色是千红万紫、工作效果是千恩万谢。

一、工作对象是千家万户

在大学校园,作为与大学生朋友接触最多的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面对的对象全部是大学生,每一个辅导员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学生真可谓是“千家万户”。

谈到“千家”,有些工作时间长的辅导员,带的班级多一些,多年下来累计上千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省份、家庭、群体,他们的背后就有上千个家庭。例如作者本人在工作的前6年一直担任大一学生的辅导员,先后担任过2005级至2010级29个专业59个班级共计1978名学生的辅导员,他们就来自1978个家庭;谈到“万户”,1978个家庭所带来周围亲戚的家庭,他们的家庭也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这样辅导员接触和服务的对象就近万户甚至更多。

二、工作内容是千头万绪

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包含了思想教育、党团建设、学风建设、班级管理、宿管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各类奖勤补助贷以及其他工作。辅导员工作可以说永远有做不完的事,开不完的会,讲不完的话。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是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学生工作,这个时候如何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抓住工作重点,最关键的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抓大放小”。

1.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如何延长辅导员的工作“手臂”,这是辅导员工作必须掌握和学会的一种工作方法,只有“手臂”长了,工作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干部这支队伍就是辅导员“手臂”,把学生干部这支队伍建设和管理好,辅导员可以轻松很多。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介绍两支学生干部队伍。第一是开展班主任助理聘请工程。聘请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干部或者研究生担任班级的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从自身特点出发,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可以解决班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困惑,更能使他们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第二是成立自己的学生组织。作为辅导员,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为普通同学服务的渠道和一个锻炼的平台,笔者从2008级学生开始尝试成立了年级文体部和宣传报道队;文体部主要负责策划和开展各类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并检查“五按时”和综合素质等;宣传报道队主要开展每周之星活动的评选、采写、宣传和报道校园的活动。

2.“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是指学生工作要服从上级领导和安排,大事一定要辅导员亲自过问,如: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入党的培养、重点和特殊群体学生的定期谈话、大型活动的把关和安排等;“放小”是指学生们能自己处理和解决的事情从不插手,学生们能自行安排的活动从不过问。在几年的工作时间里,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主人翁意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尤其是学生干部能够真正地负担起学院的很多学生活动。这样,有效为辅导员分担了许多日常工作琐事,从而使辅导员自身有更多时间用来思考和研究学生工作的一些新特点和新方法。

三、工作状态是千辛万苦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多,工作任务重,可以用“两没有”来形容,一是没日没夜,二是没迟没早。白天上班时间你得规矩上班,晚上下了班你还得工作。长久下来有时的确会感到筋疲力尽或情绪烦躁;他们的工作状态被形容为千辛万苦。但是,辅导员会很快地从其他前辈身上吸取优点,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笔者认为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必须要把自身业余时间安排地有意义的职业,方式可以为“休闲放松”+“广交朋友”+“抓紧学习”。

1.休闲放松

因为平日里的工作状态已经让辅导员很紧张,所以要多创造和利用业余休闲机会放松自己,如安排周末打打球、爬爬山、跑跑步等一些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

2.广交朋友

利用各类培训机会与其他高校的辅导员成为朋友,有时候辅导员也需要心理辅导,许多的心里话也需要交流,而与这些同行交流起来有许多共同语言,倾心交谈即能缓解压力和疑惑,又能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遇到疲倦期,办法之一就是争取机会出去学习和培训,让辅导员增长见识、增加经历、了解差距,以此来缩短疲倦期;同时可以加入全国各类辅导员QQ群,了解全国各高校的辅导员工作。

3.抓紧学习

辅导员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也需具备语言、心理、思想、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技巧,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加强学习积累。以下一些读本与杂志值得学习:《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高校辅导员的校本培训》、《包涵心语》、《鑫曰心语》、《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学刊》、《河南教育》等。

四、工作方式是千变万化

为了当好辅导员,为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采用千变万化的工作方式来引导和教育学生[2]。善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是辅导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最关键的“技术环节”。笔者就如何掌握“技术环节”,总结起来就是:叫出每一位学生名字+学生给辅导员写一封信+随时随地与学生谈心+生日送祝福。

1.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

每个班级制作一大张照片集,把姓名、籍贯、爱好等信息写好,有时间就拿出来记住;利用各种活动记住每一个人;在路上看见学生,主动叫出学生名字并向他打招呼。

2.学生给辅导员写一封信

每个学期,做一个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调查,请学生代表或全体学生给辅导员写一封信。

3.随时随地与学生谈心。利用中、晚饭的时间和机会找学生谈心,一个星期抽出一个固定时间邀请学生谈心。

4.生日送祝福

把所带班级每个学生的生日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到一个表格上,建立生日谱,给当日过生日的同学发一条祝福短信,给一些主要干部送上一个小蛋糕(现在飞信具有提示过生日的功能)。

五、工作特色是千红万紫

在辅导员工作中往往很容易事务缠身,千头万绪的工作就像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将辅导员牢牢地拴在了山前。这时候,有的辅导员选择去做愚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唯一的新鲜也不过是春去冬来季节的变化,学生一届又一届来去而已。踏实做事是辅导员的本分,但是一位优秀的辅导员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定要去挖掘和培养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利用自己的特点和特长打造自己的工作特色,每个辅导员的工作特色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辅导员工作特色是千红万紫。笔者介绍三方面的工作特色。

1.辅导员网络教育平台工程

QQ:根据学生的需要,从2005级学生开始,到现在为止已经有4个QQ,127个QQ群,特别是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学家长群。飞信:笔者开通了3个手机飞信并开通了飞信会员,同时在中国移动的支持下,开通了2个校园企业飞信,可以给5000位学生和老师发信息,特别与320多位家长建立了飞信联系。辅导员博客:笔者开通5个博客,每1至2天更新辅导员主博客,每周坚持写辅导员周记,学生留言达1400余条,点击率是33万人次。其中中国大学生在线博客荣获了首届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网络评选优秀博客奖,撰写的博文《写给学生干部的一封信》获优秀博文奖。为方便与学生沟通,还开通了人人网、微博、微信等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媒体工具。

八年工作时间,笔者在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编辑了《百名优秀大学生给大一学生的一封信》、《给大学生的一封信》、《学生给辅导员一封信》、《辅导员周记》、《班长、团支书工作心语》等小册子。

3.开展家长校友论坛

利用所有学生家长的丰厚资源,特别是利用家长看望小孩的机会,给同年级、本学院的学生做一次讲座,讲家长擅长的地方,并谈谈自己对小孩的一点看法和想法。利用校友资源,校友回母校办事、招聘、班级聚会等机会,邀请他们给师弟师妹做一次交流。

六、工作效果是千恩万谢

辅导员老师在辅导员工作中,若能真正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来看待,用心、细心、耐心地去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工作的效果一定很理想,对于学生及家长的反馈就是千恩万谢。

辅导员工作的“六千万”,就是对辅导员的一个概括,辅导员正在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和前进,如何成为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辅导员[3],是辅导员面临的一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正在努力,辅导员应该有信心;辅导员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把它规划成自己的一个职业、一项事业、一门学问、一种生活,用自己的兴趣和责任去经营辅导员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7

第5篇

关键词:专职辅导员 学生工作 学生事务应对

学校是学生聚集地,高校更是大学生向社会人转换的圣地。这些大学生的思维举止比起中小学生相对复杂得多,压力也相对较大。他们要既要承担学业的担子,也要受就业的挑战,甚至要帮父母负担起相当的家庭责任、寻找经济来源等。他们要拼知识,拼技能,也要拼时间,拼出路。所以,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还在大二、大三期间就迫不及待地寻找就业机会。在高校的学生辅导员,面对众多的大学生,总会遇到或这或那的事情发生。所以,学生事务应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案例分析属于一起学生在创业和继续学业方面的事件,是考验学生辅导员对学生事务应对的能力与技巧。

一、案例内容

小张学生,当时他刚入大一。在学校展开的新生军训课程的第一天,笔者所带的新生全体到场参加军训,但在第二天就发现缺了小张的身影,当时笔者紧张,深怕小张身体有不适。这时,笔者首先找到小张同宿舍的同学了解情况,他们都感觉不到小张这两天身体有不舒服的现象,都认为小张只是不愿参加军训这样的课程,且喜欢玩游戏。

笔者初步掌握了小张的基本情况后,就决定到宿舍找小张探个真实究竟。当笔者找到小张时,他正在宿舍利用电脑看电影。笔者亦发现小张的书架放了道德经之类的书籍,在与小张倾谈的过程,小张讲了较多貌似很有哲理的话,他也谈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并表示很想早日实现。原来小张希望自己能闯一番事业,他个人认为军训学不到知识,他个人更认为在大学课堂上也学不了多少知识,留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只会耽误自己的伟大理想的早日实现,小张并表示有早早退学而去创业的念头。

笔者知道小张同学的具体情况后,首先与小张同学以事论事地详细分析创业与学业这两个既有联系又内容不同的概念,并指引小张同学在未有充分的创业把握时,最好是考虑是否优先选择休学,待时机成熟时再重新考虑是否退学。其次,笔者马上联系上小张同学的家长,就小张的现状与小张的家长沟通。最后,小张同学经慎重考虑后最终选择了先休学。结果,不到半个学期的时间,这小张同学就主动联系笔者了解复学的手续事宜,他认为应该选择回校继续完成学业。所以,笔者认为有学生“当走到创业和继续学业的十字路口时”,辅导员有适当的指引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案例分析

首先,根据小张同学购置的书籍及谈话内容,笔者感觉小张同学是个比较上进的学生,但阅历较浅,对社会环境了解不清,而且在游戏及电影电视里一些过于美好的情节熏陶下自然会流露出有点理想化。

其次,刚中学毕业就直接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有相当部分的同学会对大学生活不太了解,就会片面地、理所当然地妄加判断大学生活,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这样,往往会出现我行我素的现象。就如小张同学,初到校园,就凭这小小时间里的单一感觉,就迫切地作出决定。如果这些想法无法得到及时的引导,事件很有可能会造成某些同学终生遗憾。

三、事件应对方法

首先,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学生辅导员,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是关键。学生辅导员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对辅导员推心置腹的将自己的一切想法向你和盘托出。这时,辅导员才更好地分析问题的所在,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学生辅导员,还需要有聆听学生讲述自己内心世界的耐心。只有这份耐心,学生才会向辅导员你畅所欲言,直抒己见。这时,辅导员才能更充分地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好判断事件的走向,进而适时地引导学生有更多方面的思考。

再者,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学生辅导员,为避免学生工作适得其反,就绝不能强硬代事件学生下决定。毕竟,普遍的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都一定的想法。学生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尽可能地起向学生们解释、宣讲、分析问题的所在及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才能更好地引导有学生走出问题的圈子。

四、小结与启示

学生事务是多样、多方面的,有普遍的、有偶然的。大学生毕竟还是个学生,虽然年龄上转变为成人,但在思维上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存在相对幼稚的时候。又因为学生人多,从而不同的个体思维也跟着多。以上事件属于各类学生事务的指导服务类案例。这类学生通常会出现如下情况以及应对措施:

1.走出选择迷茫

(1)“选择迷茫”。从来就不能排除任何人有选择迷茫的时候,当遇到学生存在选择迷茫,这时的学生辅导员要用心、真诚的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走出迷茫。

(2)“指导是关键”。大学前,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规划、生活规划受父母的过度关注和过度指导。他们对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和对职场信息的了解、职业发展定位不清,摸不透。这时的学生辅导员要耐心聆听学生的想法,然后再共同全面的分析事件的走向。

(3)做好预防阶段。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与其身边所结交的朋友及家庭环境有一定关系。大学生辅导员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前世今生”,才能有的放矢,有备无患。

2.对大学生辅导员的要求

(1)提高免疫阶段。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大学生辅导员可利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就业形势与各行职业资料,让学生的个人主观变化紧跟时代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自身综合能力与社会的差距,以及能及早的弥补自身的不足。

(2)对辅导员的自身要求。学生辅导员要不断的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积累职业职场资料素材,尽量将自己成为百科书那样,随时适用并解决各类学生带来的问题。只有这样,辅导员工作才能做得更顺利、更好。

总之,大学生辅导员是要把自己提炼成为一个知识面广泛,学问有深度、有广度的老师,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和培养出优秀学生,培养出国家栋梁。学生辅导员要从学业到就业多与学生交流,包括与学业、就业有莫大关系的性格、技能和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做事做人要切合实际,让学生尽量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大的目标,让学生尽量避免出现好高骛远、高不才低不就等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到理论与实践技能、就业技能同样重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家庭和有利于个人本身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参与度及其成长的影响机制》[A]2010年12月,文章编号:1001-4519(2010)06-0035-09)

第6篇

摘要: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颁布,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规范与标准。高校可以借鉴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对辅导员的行为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参照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遵照“思想为先、调研为基、学习为本、实践为要、总结为重”的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着力增强辅导员的风险价值认同度,努力提升辅导员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能力,从而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寻找着力点和突破口。

关键词:

风险管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路径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建设的依据和标准,为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提供了重要保障。《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职业能力标准等进行了规范与要求。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如何快速提升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因此,选取合适的视角,选择科学的方法,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载体和路径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风险管理理论为视角,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行为风险进行分析,并据此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一、风险管理理论与高校辅导员的行为风险

关于风险的定义,学术界讨论颇多,界定也不尽一致。美国学者威特雷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的客观体现。美国经济学家奈特指出,风险是可测的不确定性。美国教授威廉姆斯认为,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日本学者武井勋认为,风险是特定环境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1]。目前,国内经济学界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统计学界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决策理论界认为,风险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2]。综合以上几种观点不难发现,风险本质上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因此,笔者认为风险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的损失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于1930年首次提出,是指风险管理者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消除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所带来损失的管理过程。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以学科的形式发展起来,目前作为一门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新兴管理科学,已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基本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四个环节,构成了风险管理周期循环的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运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系统、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是风险管理过程的起点,也是其他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定性或定量分析各类风险源对损失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分析各类风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大小,从而筛选出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风险。风险决策是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达到减轻风险事件发生时的损失或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决策过程,此环节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关键。风险监控是对决策方案的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客观评价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反馈信息,为未来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借鉴,此环节助推风险管理闭环良性循环的形成[3]。四个环节相互独立,存在着依次递进的逻辑关系。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过程中,预期的工作目标与实际的工作效果难免存在偏差,由偏差带来的损失也是不确定的。笔者将这一损失的不确定性定义为辅导员的行为风险。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存在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研究辅导员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风险扫描

风险是与生存实践相伴随的普遍现象,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高校辅导员工作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当今时代,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日益多样,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过程中的风险更是不断凸显,涉及诸多方面。笔者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工作积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日常服务三个维度全面梳理了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风险类型。如表1所示。按照引发风险的载体不同,将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为主体风险、客体风险、环境风险和媒介风险。按照风险产生的环境不同,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为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和制度机制风险。按照风险带来的损失不同,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为责任风险、道德风险、信任风险和声誉风险[4]。

三、风险管理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耦合性

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系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风险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敏感性、危害性等典型特征。全面识别、精准评估、科学应对、系统监控日常工作中的各类行为风险,是高校辅导员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保障。作为高校辅导员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备技能,风险管理能力归属于高校辅导员的“危机事件应对”职业功能范畴。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将“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作为高校辅导员必备的职业知识予以界定,将“危机事件应对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强调。可见,风险管理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和可靠载体。此外,风险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管理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但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应用程度上却有所差异。在国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美国密执安大学为代表的多所高校便开始研究高校事务管理中的风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借鉴。在国内,风险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本世纪初,国内一些高校就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风险管理”的概念,但只是针对一些风险事件,仍停留在应对实践层面,缺少深入的理论分析。而现实出现的风险事件,不断地挑战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可见,高校辅导员以风险管理为视角,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也是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客观要求。由上述分析来看,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四、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风险类型多样,形态复杂,唯有创新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增强工作实效。参照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笔者提出了“思想为先、调研为基、学习为本、实践为要、总结为重”五位一体的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思想为先:强化风险管理价值认同

众所周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升辅导员风险管理能力的前提是辅导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在感情上充分认可风险管理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辅导员日常工作风险梳理,我们不难发现风险事件遍布育人全过程,涉及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长期保持危机感,充分认识辅导员行为存在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端正风险态度,切实将风险意识融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形成自觉认同的风险观念。辅导员不仅要对其工作中潜在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切实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职业能力的核心进行培养,还要把握好学生工作的时代性以及学生思想的复杂性,注重风险管理文化的凝练与培育,积极确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思路,切实将风险管理入脑、入心。

(二)调研为基: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世界第一击剑手并不害怕世界第二击剑手,他害怕的是那些从未拿过剑的未知的对手。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也是一样,我们并不害怕已经知道的风险,担心的是未被识别出来的隐性风险。为了防范隐性风险,辅导员应该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班级,及时调查走访,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准确识别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风险。同时还要深入学生活动,密切关注学生行为特征,准确识别学生在行为方式上的风险。经常性开展学情调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风气,准确识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风险。不定期组织意见反馈,密切关注自身的工作质量,全面认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总之,辅导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围绕教育、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经常性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摸清实况,了解实情,准确地把握工作中的各种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从而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三)学习为本:不断提升风险评估能力

风险识别后,接着要做的就是风险评估。即对风险的性质、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测量。这一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夯实的专业基础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支持和保障。因此,在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辅导员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首先,辅导员要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衡量当代大学生思想风险的能力;其次,辅导员还要努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的能力;再次,辅导员还应该努力学学生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升行为风险评估的能力。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努力学习风险评估的技术和方法,从而准确估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及时科学地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四)实践为要:不断提升风险决策能力

在风险管理中,具体的应对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风险预防、风险保留、风险转移和损失抑制四大类。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实践中可以通过风险管理知识培训、行为规范教育、规章制度制定等多种途径进行风险预防。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既要严格管理,但又不能苛刻要求,对学生的小问题、小错误不能揪住不放,对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潮不能盲目否定。针对这一类问题,辅导员可以适当进行风险保留,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的聚集和扩散。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高校辅导员还要学会向学校和家庭寻求帮助,形成育人合力,恰当转移风险。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工作事无巨细,纷繁复杂,总会有些事情是不能控制的,风险总是存在的。因此,在抓好事前预防的同时,辅导员还要做好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一旦危机事件发生,辅导员就要沉着冷静,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

(五)总结为重:不断提升风险监控能力

风险监控作为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风险管理方案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由于风险具有可变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风险可能衰退也可能增大。因此,辅导员在关注育人效果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育人方案的实施过程,对解决风险的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全程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态势及风险残余情况,及时处置新的风险因素和新的风险事件。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活动,不定期检查学生班级、学生干部对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客观评估各项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否适当,成效是否显著。经常总结反思,适当调整工作思路,更新决策方案,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2]刘钧.风险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武晶,贾洪雁.论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0,(6):83-85.

第7篇

关键词:学长制;辅导员;管理

资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工作建设项目——学长辅导员制制度建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畜牧兽医类专业本科学生性别差异对就业心理和择业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省学生工作课题——农业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78-2

1 “学长辅导员”的现实意义

“学长辅导员”制度是从在读高年级学生中,通过聘任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长辅导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参与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新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班级分派不同的高年级学长进行管理,他们以朋友的身份深入新生当中,被聘任的学长在课余时间深入新生大学生活的各个环节,协助辅导员做好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并结合自身的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经验,帮助新生规划总体和各学年段的奋斗目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新生交流,为新生答疑解惑,并在专业学习,班级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为学弟学妹提出建议,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这项制度实施,不仅使新生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而且使得高年级的同学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工作能力。

1.1 “学长辅导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自主意识普遍较强,许多学生遇到困难不愿意找老师交流,反倒愿意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长沟通。学长辅导员来源于学生,经历过大学每一阶段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经验,甚至教训。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是兄弟姐妹,或是咨询顾问,或是信息提供者,或是家庭教师,或是简单的朋友,或只是一个陪伴者。学长辅导员了解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可以尽自己的所能给他们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现身说法,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

1.2 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军训工作、入学教育等

在新生接待工作中,学长辅导员是整个新生工作中的主力军,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报到工作,接待家长与新生,并且主动向他们介绍校园、学院概况及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及时将新生的各种问题向辅导员反映。学长辅导员在新生接待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学长辅导员在烈日中陪同他们完成了整个军训,对新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新生通过助理辅导员了解了更多的校园环境、各项管理制度等,学长辅导员在整个新生接待及军训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学长辅导员”的主要职责

2.1 学习辅导

2.1.1 帮助辅导员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低年级学生了解专业背景和未来研究方向,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课程结构。

2.1.2 针对新生进行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性指导,指导低年级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确定学习进程,指导其选课。

2.1.3 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咨询服务,帮助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2 生活辅导

2.2.1 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2 指导低年级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3 关注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其在思想上健康的成长。

2.2.4 鼓励并指导低年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3 日常工作

2.3.1 协助辅导员完成迎新、军训、社会实践等工作的组织、监管、处理突发事件等。

2.3.2 帮助辅导员建立班委会、学生会等,并给予相关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其工作艺术水平和工作效能。

2.3.3 帮助辅导员进行班级出勤情况、早晚自习纪律、宿舍管理等日常工作。

2.3.4 帮助辅导员开好班会,做好信息传达工作和部署工作,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畅通。

3 “学长辅导员制”的实施方法

3.1 严格挑选

“学长辅导员”首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工作经验,优秀党员、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优先考虑;其次一定要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各教学环节。

每年9月初,各院系本着“本人自愿申请、辅导员推荐、院系审核、公示后聘任”的原则和流程对本学年的“学长辅导员”进行选拔,原则上每个新生自然班配备一名。“学长辅导员”实行院系内的聘任制,任聘期为1~2个学期。

3.2 精心培训、加强管理

由于学长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到生活、学习、心理辅导等,工作面广,涉及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因此要进行相应的思想和业务培训。辅导员要利用自身优势和知识储备给予学长辅导员在人际交往艺术、职业生涯规划、角色转换处理、工作技巧等方面的讲座或座谈会,帮助他们做好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帮助等工作;院系也可以每月召开学长辅导员工作例会,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与学长辅导员借此平台相互沟通交流,也可以就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日后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3.3 定期考核

学长辅导员是老生中的优秀代表,大部分都能认真地完成任务,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低年级学生指导和帮助,但也不排除少数学长辅导员工作中虎头蛇尾,遇到挫折后由积极变消极。院系应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工作开展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并在学期末进行总结和考核。考核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议、辅导员评议、院系意见,考核等级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考核合格的,将在学年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时按考核等级加分;考核优秀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的奖励,在评优评奖和推优入党方面给予优先;对于不负责任、不积极开展工作或有其他违反工作道德和纪律要求的,考核等级为不合格,要给予及时批评教育并解聘,也可采取末位淘汰制定期更换学长辅导员。

4 “学长辅导员制”实施过程中待改善的问题

4.1 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制”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学长辅导员制”工作模式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广大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对学长们的工作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对学长“重使用轻培养”,在培训和引导工作上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做得不够;缺乏跟学长的沟通、对学长的鼓励和鞭策,使学长感到工作动力不足,信心不够;缺乏对学长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必须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制工作的重视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都应参与到对学长的培训上来,利用自身优势和知识储备举办有关人际交往艺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角色转换处理及学长工作技巧等方面的讲座或交流会,帮助他们做好对新生的指导、帮扶工作。此外,辅导员、班主任需加强与学长的沟通和管理,成为学长的坚强后盾。

4.2 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工作的跟进力度

学长辅导员大多是老生的优秀代表,大部分都能积极地完成任务,与新生建立起融洽、亲密、互相信任的关系,得到新生认可,并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指导、帮扶新生,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但少数学长由于自身原因,工作上虎头蛇尾,由积极变消极,而由于学长人数较多,学院对其工作的跟进力度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及时掌握学长情况。因此,学院(系)应加强对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学长负责人要定期检查和跟进“学长”工作。此外,在每月的学长工作交流会上,学院学生工作小组与学长应加强相互沟通交流,了解每个“学长”的工作频率、个人风格、工作方式,也可共同探讨问题,对日后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在学期末考核结束后,针对新生具体问题及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召开总结会议,总结经验和教训。

4.3 加强对学长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在“学长辅导员制”的实施过程中,少部分学长对学弟、学妹的帮助和引导不够深入,呈现表面化倾向。由于学长都是高年级学生,在兼顾学长工作的同时,必须先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很多学长本身就是党员或学生干部,学生工作较多,因此有时候无暇顾及所帮扶的新生,无法主动与低年级学生深入交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长由于顾及到自身工作考评等因素,在向辅导员班主任汇报工作时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学长工作的监督和考核,规定学长必须定期向辅导员和班主任汇报新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每学期向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一份工作总结报告,学院学生工作小组需定期召集例会,听取学长的工作汇报和新生的反馈信息,再根据两方面信息对学长进行考核。对于工作出色、所带班级成效显著的学长给予物质精神双重奖励,对不负责任、不积极开展工作或有其他违反学长道德和纪律要求的,及时批评教育并解聘,也可采取末位淘汰制定期更换学长。

4.4 避免“学长辅导员制”与团总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工作中“两条线”

“学长辅导员制”作为学生管理的辅助办法,其实施应有助于学校以团总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为主线进行学生工作,而不是另砌炉灶。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平台,“学长辅导员制”和“团总支、学生会”之间不应该互相矛盾或冲突,应避免“两条线”的情况出现。因此,可以把学长辅导员制的管理机构直接纳入团总支、学生会,作为团总支、学生会的一个部门,有利于学长工作的上传下达、监督考核,推动学长工作的有效进行。“学长辅导员制”的实行对于学校管理、老生新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该模式整合了高年级优秀学长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学长辅导员制管理模式还处在初步探索的时期,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各方面需要一起努力,加大对学长辅导员制的支持力度,并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使其不断完善,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添砖加瓦。

建立完善的学长辅导员工作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培养一支政治素质硬、理论水平高、学习成绩优、工作能力强的学长辅导员队伍,对学生进行学习、思想、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大一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学长辅导员制”整合了高年级优秀学长资源,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不但增强了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且使得刚入学的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在高年级学长们的帮助与指导下,新生们更加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跨出了大学生涯坚实的一步。同时,“学长辅导员制”更是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凝聚了班级、学院的向心力,使学生们不仅在学习上得到了提高,还从中学会了感恩,有效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方绍正,邓静.论学生辅导员助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A].科技资讯,2009,(31):187.

[2] 徐占品,易金丰.助理辅导员制度的实践探讨[A].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8):88-91.

[3] 李建坡.“辅导员+辅导员助理”:大学新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模式[A].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8):17-18.

第8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影响因素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中发[2004]16号,教育部[2005]2号),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服务于学生的质量,而辅导员积极性的调动又有赖于学校对辅导员的服务是否令他们感到满意。因此,本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校获得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信息,有针对性地去满足或引导辅导员的需求,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对辅导员的激励水平,有效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

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将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分为三大类,基本概括了众多学者对工作满意度的观点:综合性定义(Overall Satisfaction),即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作一般性的解释,重点在于个人对其工作及有关环境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期望差距定义(Expectation Discrepancy),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个人满足的程度,是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所预期应获得价值与实际获得价值的差距;参考框架定义(Frame of Reference),指个体根据参考框架对于工作的特性加以解释后所得到的结果,重点在于个人对工作参考维度的情感反应[1]。对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主要包括单一整体测量法和总和评分法。前者就是从整体上考察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而后者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是由与其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满意度组成。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参考框架定义,以总和评分法来测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

近几年已有研究中,徐明春于2007年基于心理契约视角对高校辅导员满意度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心理契约管理以关注情感交换和人际关系为基础,更能提升高校辅导员对工作的满意度[2];饶才敏(2007)探讨了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促进其队伍建设等问题,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总体现状、在性别等社会背景资料上的差异及特点,并提出了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建议和对策[3];李林蔓(2008)根据管理学中的全过程管理理念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在具体操作层面分析了辅导员从应聘到离开学校的满意度管理全过程,提出建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满意度动态管理思路[4];程德华、陈志纤和龚娴静(2008)从组织行为学出发,对莆田学院辅导员进行有关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对影响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5];张涛、杜倩(2009)调查了南京高校的辅导员满意度,并针对具体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6];冼颖妍(2009)在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激励机制的构建一文中,探讨了从薪酬激励、环境激励、工作本身激励、管理激励、精神激励、发展激励、全面激励等7个方面构建辅导员激励机制[7];叶正平(2009)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评估价值及方法进行了探讨[8];孙元元(2009)调查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并提出对策[9]。这些探索和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研究结合高校辅导员的特点,对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望能够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做出基础性工作。

二、量表的编制

本研究以贵州省部分高校的专兼职辅导员为调查对象,以自编《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为调查工具,在贵阳市内对六所不同类型高校的辅导员进行施测。深入研究:①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满意度水平;②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个体差异;③阐明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1.预备问卷的编制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走访不同层次的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干部,听取相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于2008年3月底确定了预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包括指导语、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入职动机、社会支持、职业发展5部分,每部分都留空以便辅导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分描述。

(1)被试。预备研究的被试是50名专兼职辅导员,其中男性14人,女性36人;20-39岁的达到94%,其中20-29岁的占74%;来自省属本科院校40人,高职高专10人;专职辅导员44人,兼职辅导员6人。因此,预备研究搜集到的资料基本反映的是20-39岁年轻辅导员的情况。

(2)施测、回收并整理。预备研究于2008年4月底实施,被试答题时间跨度为2天。问卷发出65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92.3%。经检查,50份合格,进行汇总、统计和整理。答卷的内容在文字表述上多有不同,涉及的主要方面不是很清晰,为了尽量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对问卷的汇总整理按以下方式进行:①对问卷进行编号。将50份问卷编为1-50号,再对问卷的每部分进行编号,如“1-1”表示第1份问卷的第1部分,以此类推。②按问卷中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入职动机、社会支持、职业发展4部分内容将所有答卷分成4份。③将4部分所有“原因”或“描述”分别记录,进行内容分析。

2.正式问卷的编制

(1)正式问卷的结构。整理出正式研究所用的8个维度,然后将辅导员特有的社会背景资料组成问卷的客观部分,最后就初步确定的问卷向相关专家征求意见,对项目的顺序、表达方式以及选项的一致性等做调整。

正式问卷的结构如下:

第一,项目编排。正式问卷最后确定96个项目,其中含4道效标题,14道客观题。

第二,问卷的记分。此问卷中1-78题均设计了5个选项,根据项目的意思不同,“5-1”分别表示从“非常肯定―非常否定”的不同程度;附加题和客观题设计了2-5个不等的选项,力求全面反映项目所包含的不同方面或程度,便于区分。

(2)正式问卷的被试。选取贵州省各高校辅导员作为正式问卷的被试,发出问卷280份,回收率100%,有效数据256份,有效回收率91.4%。被试的社会背景资料见表1。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数据进行KMO and 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示: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2022.650(df=2278,p=0.000),取样适当性度量值KMO= 0.927,接近1,说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作初步分析,根据主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图,其曲线在第3个因子后开始趋于平缓,每个因子对累积的解释总变异的百分比增加很少(方差贡献率小于3.080%),故提取3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6.977%(见表2)。根据每个因子所含项目内容的分析,删除与维度相关较小的项目共11个(即20、30、35、38、43、49、55、60、65、67、68题)。

对其结果进行极大方差旋转,旋转后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均在0.344-0.741之间(见表3)。因子负荷量较高,各项目与对应因子的相关较密切,说明问卷的有效性较好。

据每一个公共因素所包含项目的内容,对这3个维度进行重新命名。维度1涉及薪酬、培训晋升、工作条件、管理等,共计26个项目,命名为“工作环境”;维度2涉及他人看法、地位等,共计14个项目,命名为“社会认同”;维度3涉及学校认可,领导认可、学生表现等,共计17个项目,命名为“工作效果”。

由于每个维度包含的题目较多,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每个维度分别进行二阶因素分析,结合碎石图,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在“工作环境”维度的26个项目中,删除负荷值较小的7个题项(第7、11、19、40、45、50、56项)后,共提取3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9.332%;在“社会认同”维度的14个项目中,删去负荷值较小的第53题项后,共提取2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2.341%;在“工作效果”维度的17个项目中,删去不合适的题项(第2、14、18、22项)后,共提取3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1.751%(见表4)。

对其结果进行极大方差旋转,旋转后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均在0.378-0.816之间(见表5至表7)。因子负荷量较高,并根据每个因子所包含的项目,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在“工作环境”维度中,分别将其命名为“薪酬环境”、“晋升环境”和“压力环境”;“社会认同”维度中,命名为“学校认同”和“工作认同”;“工作效果”维度中,分别命名为“班级工作”和“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最终正式问卷共包含有3个维度,分别是“工作环境”(薪酬环境、晋升环境和压力环境)、“社会认同”(学校认同、工作认同)和“工作效果”(班级工作、师生关系),共计45题。

2.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1pha系数来考察自编问卷的信度。本问卷的Cronbach's A1pha系数为0.8830,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30、0.8721和0.8035,表明该问卷信度较好。

3.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对各因子与总分、因子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知,相关系数在0.450-0.930之间;各项因子之间的相关大于0.40;各因子分与总分的相关也大于0.40,且均大于各项因子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见表8)。

(2)效标效度。本研究选用一项效标题(79题)作为问卷的效度指标。根据被试对正式问卷中第79题的回答,计算各项目、因子得分、总分与该项目得分间的相关,均在0.193-0.600之间,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问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4.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特点

对总体满足感、各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和描述统计,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其平均值与3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9。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作满意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工作效果、社会认同、工作环境。

(1)性别差异。对男性辅导员(81人)和女性辅导员(175人)在工作满意度整体及3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男性在“社会认同”上显著高于女性(T=1.725,P

(2)年龄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20-29岁,30-39岁)的辅导员的工作满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其在三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F1=0.002,P>0.05;F2=1.437,P>0.05;F3=0.579,P>0.05;F4=0.323,P>0.05)。

(3)辅导员类型差异。对专、兼职辅导员的工作满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其在三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F1=0.086,P>0.05;F2=0.698,P>0.05;F3=0.646,P>0.05;F4=0.005,P>0.05)。

(4)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差异。对经历不同工作年限的辅导员工作满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其在三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F1=1.643,P>0.05;F2=0.439,P>0.05;F3=1.754,P>0.05;F4=0.613,P>0.05)。

(5)全年总收入差异。对收入不同的辅导在工作满意度上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工作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F3=4.769,P0.05;F2=0.539,P>0.05;F4=0.104,P>0.05)。

(6)带班学生人数差异。对带班学生人数不同的辅导员在工作满意度上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三个维度和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1=4.397,P

(7)学生类型差异。对带学生类型不同的辅导员在工作满意度上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工作环境”和“社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F1=2.107,P0.05)。

(8)住所差异。对辅导员住所差异所导致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在“社会认同”和“工作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F2=3.718,P0.05)。

四、讨论

1.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问卷的有效性

对预测结果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主要有三个因素层面,分别是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工作效果。满意度的三因素结构清晰,项目的因素负荷均在0.344-0.741之间,总方差解释率为56.977%,每一个因素项目含义清楚、可解释性强,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另外,表4显示的结果表明,所编制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问卷中,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大于0.40,而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也大于0.40,且均大于各项因素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说明量表各个维度之间相对独立,量表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2.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特点

总体上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工作效果、社会认同、工作环境。工作效果满意度较高,表明其工作得到了学校及领导的认可,学生表现较好,这是因为高校给予了辅导员相应的关注,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考核、职称评定、教育培养等规章制度,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社会认同满意度居中,说明学校对辅导员认同度还没有达到他们自身的预期,一方面有可能是辅导员自身的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学校对其认同度不高,另一方面有可能是辅导员不善于运用印象管理技巧来提高社会对其的认同,多提对学校发展有建设性的意见也许能够帮助提高社会认同度[10]。工作环境满意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不清晰,辅导员额外承担了大量事务性工作,同时因为学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机制不健全与部门不协作无疑会增添辅导员工作的苦恼与诸多无奈,这些都使他们工作热情和满意度降低。

本研究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后表明:性别不同的辅导员只在社会认同上呈显著差异,表现出男性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辅导员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认为男性辅导员在办事上比女性辅导员稳重,遇事冷静,而女性辅导员易情绪化,同时也面临结婚生子、管理家务等种种压力。

在年龄、辅导员类型、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这三个特征上,工作满意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因为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竞争上岗,定职定岗制度,这与以前的论资排辈不同,学校在对待年轻和年长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管理方式上也是相同对待,因此工作满意度在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实际工作中,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没有很大的区别,学校在分配和管理专兼职辅导员时,给予的工作量如带班学生人数、学生管理和辅导员考核等方面都是相同的,所以,在这方面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学校在辅导员的管理上无论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长短,辅导员管理制度合理化、工作量化,因此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年限上仍然没有差异。

在全年总收入上,仅工作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全年总收入在2万元以内的大部分都是工作年限较短,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较高,在工作中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在带班学生人数差异上显示为工作满意度在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工作效果及总体满足感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带班学生人数在100人以内的满意度最高,这是因为辅导员所带学生越少,工作量较小,同时因为所带学生人数减少而使管理更加有序化。

在学生类型上显示工作满意度在工作环境、社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工作效果和总体满足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类型中“其他”所指为成人教育生、职业资格培训生等,在学生类型的分析中,“其他”在各个维度上的工作满意度都高于其余四种学生类型,这与高校的成人教育生和职业资格培训生的教育管理形式有关。他们在高校学习时很多情况下都不涉及住校、参与学校集体活动等,所以在他们的管理上就省去了很多管理工作,使辅导员工作量减小;另外,由于这些性质的学生一般都已参加工作,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目的都是拿到相应的证书,能够很好地配合辅导员开展工作,因此在这种学生类型上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比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辅导员的住所差异在社会认同、工作效果和总体满足感上都表现为居住在自己家的工作满意度高,这是因为在当今房价上涨的社会环境下,辅导员有自己的房子,减去了购买新房的经济压力和租房的房租消费,从而在这方面提高了工作满意度。此外,工作满意度在社会认同、工作效果和总体满足感上都表现为“其他”高于“集体宿舍”和“租房”,这说明辅导员寄住在朋友或是亲戚家,也减轻了购房和缴纳房租的经济压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包含三个维度7个因素: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工作效果;(2)本研究编制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状况的工具。

同时,结合正式问卷中“评价与建议”部分的统计结果,本研究认为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应从政府与学校着手,从政策法规的制定、落实,到个人素质提升多方面共同努力。新时期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政府与学校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完善制度,改善条件,提升素质;加大宣传和落实政策的力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高校辅导员职业真正成为既充分发挥作用,又广泛受人尊重的高尚职业。

参考文献:

[1] 徐光中.工厂工人的工作满足及其相关因子之初探[J].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77.

[2] 徐明春.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高校辅导员满意度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5):137.

[3] 饶才敏.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 李林蔓.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满意度全程动态管理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92-95.

[5] 程德华,陈志纤,龚娴静.莆田学院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测量与评价[J].莆田学院学报,2008,15(1):94-98.

[6] 张涛,杜倩关于在校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基于南京五大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今日科苑,2009,(12):212-213.

[7] 冼颖妍.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激励机制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5):162-164.

[8] 叶正平.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评估价值及方法探讨[J].健康研究,2009,(2):117-119,124.

第9篇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33—04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长期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肩负着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重任。因为职业压力大,所以高校辅导员群体比高校其他从业人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辅导员一旦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潭,将会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产生严重的冲击,有损其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周围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若任由这种倦怠心理蔓延,必然会导致辅导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效率低下,对学生冷漠、麻木,不愿接触或接纳学生,对工作的意义和评价下降,个人发展停滞不前,从而使倦怠心理进一步加强,进入恶性循环,严重影响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预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避免其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制定对已造成的损害进行改善干预与治疗方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进行客观测量及分析确定不同类型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特点显得十分必要。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结构探索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问卷题目来源

首先,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以网络远程或者当面访谈的形式,邀请22名辅导员教师填写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开放式问卷,要求每位辅导员教师至少列举出10条其在工作中使其曾经或正在感受到压力的工作事件,并对其中11位辅导员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确认了这些工作事件存在的典型性和影响的确切性,确保了工作压力来源题目的效度。经过汇总和整理,并参考相关文献和教材,以及经心理测量领域专家评判,共82个工作压力来源题目被确定施测,这82个题目基本涵盖了辅导员的绝大部分工作内容,是辅导员工作压力来源的代表性取样。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正式施测样本取自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共1 1所高校,随机抽取302名高校辅导员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录入SPSSl3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数统计、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302名高校辅导员样本构成为:男性比例42.6%,女性57.4%;专职辅导员80.5%,兼职辅导员19.5%;已婚54.1%,未婚45.9%;年龄35岁以上6.3%,30—35岁27.7%,30岁以下66%;从事辅导员工作5年以上30.2%,5年及以下69.8%;来自于“211”重点院校辅导员占22.5%,省属本科高校占61.3%,专科院校占16.2%。

原始问卷共82个题目,采用6级计分,每个职业压力来源或事件构成一个题目内容,计分参照生活事件量表…,1代表此事件没发生,2—6代表发生过,分数从低到高分别代表没影响到影响非常严重。该问卷得分越高,说明职业压力对辅导员造成的心理影响越大。项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题目的校正后题总相关均大于0.3,均可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共有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16个,以抽取成分个数为横轴,特征根为纵轴的结果显示,特征根在抽取3—5个因子之间发生转折,其中,前5个因子特征根均大于2—5个因子之后抽取的主成分的特征根和方差解释率都偏小,没有必要再抽取更多因子,所以本问卷抽取3到5个因子是合理的。按照如下原则对不适宜题目进行删减:(1)题目在所有因子上均没有高负荷;(2)题目在多个因子上均有高负荷;(3)一个因子包含题目小于3个。每个题目仅在一个因子上有高负荷,以使问卷结构更加清晰。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经Pro—max斜交旋转,分别规定抽取3个、4个和5个因子,探索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的不同结构。

在3因子结构中,将题目删减至37个题目,得到清晰的问卷结构,37个题目的KMO值为0.900,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x2(666)=3555.499(P

在4因子结构中,将题目删减至39个题目,得到清晰的问卷结构,39个题目的KMO值为0.903,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x2(741)=3378.101(P

在5因子结构中,将题目删减至51个题目,得到清晰的问卷结构,51个题目的KMO值为0.931,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x2(1275)=9062.244(P

综合以上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5因子模型KMO值最高,删除题目最少,5个因子较3个因子和4个因子更全面测量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而且经过对辅导员教师的访谈,也证实5因子模型的合理性。本文将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问卷确定为5因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验证其有效性。

项目分析表明,全问卷51个题目的校正后题总相关均大于0.42,平方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53,校正后题总相关高说明该题目得分与作为效标分数的其他题目总分之和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平方复相关系数高则说明用其他题目得分预测该题目得分的多元回归方程决定系数高,其他题目对该题目的预测能力强,因此,此二指标较高,可以作为题目有效性的标准。此外,删除这51题中的任一题目也不会使全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有任何提高。因此,本问卷51个题目被确定。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问卷各因子间相关系数在0.243-0.603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相关,证明本问卷内部结构的关联性。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5因子结构的内容

(1)工作琐碎。高校辅导员职责过多,负责学生在校期间除课堂教学外的几乎所有事务,包括承担党建、团建、班集体建设、干部培养、文明宿舍创建、思想教育,解决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等问题,还要抓日常管理、评优评奖、安全稳定、校园文化活动、贫困生工作、催缴学费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仅学生的各种信息表格统计和材料汇总,工作量就很大。繁杂的工作任务、多重角色的冲突,给辅导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凡是涉及学生的事情,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导致辅导员成为学生的“保姆”、“管家”。由于工作职能太多,生师比例过大,辅导员经常陷入繁忙的事务处理中,牵制了大量精力。

(2)学生问人际关系处理。在这一工作压力来源中,辅导员不仅要处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还要处理与学生家庭有关的人际关系。辅导员既要成为严格的管理者,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既要成为具有权威的领导者,又要成为热情的服务者;既是学校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学生权益的维护者。在实践中,辅导员在很多的时候还要将不同角色加以融合和组织,常常会遇到两个角色同时提出两种相反角色期望,带来大量的行为上的、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例如,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辅导员一方面要有维护学校稳定和谐利益的大局意识,另一方面又要有为学生争取合法权益的维权意识;既要考虑为学校分忧,为学校减少负面影响,但同时也要考虑为学生争取尽量多的利益,维护学生的权益。在这种时候,辅导员内心往往备受煎熬,特别是当面对可怜无助的学生家长时,心中的天平很难平衡。

(3)自身人际关系处理。一方面,由于有的辅导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易于与同事发生纷争,与领导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原因,辅导员职责范围不明确,产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状况,不得不在校内各部门之间奔波,协调自身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如果高校管理层能合理设计辅导员的工作流程、机制及内容,理顺学校党委、各管理部门、院系三方与辅导员的关系,克服多重领导的弊端,使辅导员拥有更多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会减少很多。

(4)突发性学生工作。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成长成才的“直接责任人”,工作无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手机24小时开机,一旦学生发生突发事件,辅导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长时间的高度紧张和强大的责任负担,使辅导员不能有丝毫的放松,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很多高校在对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进行考评的时候,把是否有安全事故作为一条硬性指标,而不去追查发生事故的客观原因,从而导致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会导致辅导员强烈的内罚性归因,易自我贬低、自我否定,从而产生很强的挫折感。对于挫折承受能力强的人,可能影响不大,经过合理的心理调适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对于挫折承受能力较弱的人,影响就比较大,甚至会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5)工作胜任力。高校对辅导员队伍依赖较大,期待辅导员成为“心理咨询专家”、“专业指导专家”、“就业指导专家”、“文体活动策划专家”等全能型人才,只要学生工作需要,都希望辅导员具备。在辅导员数量和自身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大学生日益增强的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需求加大了现有辅导员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一些辅导员由于自身的能力不高,往往会导致工作被动,琐事缠身。

辅导员工作压力来源相互关联。在校工作的辅导员大多都是在学生时期有着丰富学生经验的学生干部,历经层层选拔的同龄人中佼佼者,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都很高。但是他们选择做辅导员后,不管是职位晋升还是工资待遇,往往都比其他岗位滞后。而且,在教学和科研成为高校中心工作的背景下,与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相比,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的影响力很难超越教学科研人员,更谈不上在培训、晋升、待遇等方面与专业教师相提并论。

表1中,除ZGHQI自我肯定与职业压力来源“4.突发性学生工作”相关不显著之外,两问卷其余维度之间和两个问卷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辅导员感受到的职业压力越大,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医学心理学认为,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即生活事件是造成心理应激并损害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根源之一。而工作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则是生活事件的两个重要类别。在本研究中,辅导员感受到的职业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符合医学心理学压力源损害心理健康的心理应激反应模型。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问卷具备实证效度。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特点研究

1 工作琐碎特点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人事编制的限制,几条上升路径都越加艰难,辅导员只能是抱着边干边等的心态。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将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不专心,工作不主动、不深入。优秀的辅导员容易产生失落感,对辅导员工作岗位逐渐失去兴趣,寻找离开辅导员队伍的就业途径,无法专注工作。

4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问卷的有效性检验

为确定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问卷的实证效度,本研究同时施测一般健康问卷作为效标。Goldberg的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是最常用的心理问题测量工具之一,经广泛使用被反复证明其有效性,包括自我肯定、抑郁和焦虑等三个维度。GHQ-70以是否方式作答,是计1分,否计0分,全量表共9个正向计分题目,11个反向计分题目,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首先,计算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问卷和GHQ各维度的因子分,将各因子分转换为标准分;然后,计算两组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考察两组变量的相关程度。

由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问卷有5个维度,GHQ量表有3个维度,两组变量最多可计算包含较少变量组变量个数的典型相关系数,即3对典型相关系数。其中第一典型相关系数提取了各自变量组最大的信息量,其余的典型相关系数信息量逐渐减少,所以只要提取一两对典型相关系数即可。两组变量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506***,证明了职业压力来源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具体两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1。

以辅导员性别,专兼职和所在高校类别为自变量,职业压力来源“1.工作琐碎”得分为因变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类别的主效应显著,不同类别高校的辅导员感受到工作琐碎对自身压力的大小不同,F(2.273)=10.432,P

2 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特点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类别的主效应显著,不同类别高校的辅导员感受到的对于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工作的压力不同,F(2.272)=7.011,P

学校类别和专兼职辅导员的交互作用显著,F(2.272)=3.398,P

3 突发学生工作特点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类别的主效应显著,不同类别高校的辅导员感受到的对于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工作的压力不同,F(2.276)=8.2,P

4 职业压力来源总分特点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类别的主效应显著,F(2.256)=8.921,P

根据高校辅导员对于自身职业压力感受的特点可以看出,省属高校和“211”重点高校的辅导员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比专科学校辅导员都要高,因此,在省属高校和重点高校中,制定政策和措施减轻辅导员教师职业压力的任务更为突出。同时,在省属高校中,专职辅导员比兼职辅导员感受到的压力高,而且在重点大学和专科学校中,也没出现兼职辅导员工作压力感更高的统计结果。这或许给我们如下启示,让辅导员教师兼职其他工作,例如教学工作,可以缓解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压力感。从现象上看,这或许加重了辅导员工作负荷,违背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方向,也影响辅导员专注于本职工作,加剧其离职倾向。但从心理上来说,可能恰恰由于兼职工作使一些不认同自身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辅导员教师认为自己在另一个领域实现了自身价值,专业追求得到满足,自尊得到提升,并将其作为自身发展途径之一,由此,缓解了自身的压力感。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1 学校重视与关怀是缓解职业压力高的前提

学校及各部门必须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支持辅导员教师,解决其后顾之忧,创造和谐的人际和工作氛围。要把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提高辅导员在学校中的地位,使辅导员觉得自己备受关注,不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琐碎的或不重要的,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认同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减轻职业压力感。

2 健全辅导员专业化的培养机制

学校可结合实际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培训,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鼓励辅导员攻读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在增强自身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和调适突发事件的心理冲击的同时,也增强了辅导员教师的工作胜任力。科学解决辅导员的职务晋升问题;改革职称评聘办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10篇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一个学期已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在这半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上学期的工作作一总结,为新学期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以下是本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一、思想认识。

在上一学期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如学校的党员冬训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新学期即将来临,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共产_党员。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担任初一共十三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做好教学工作计划,经常看电脑报、信息技术奥赛书籍等,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由于这个学期学校正在改造,所以没有安排机房,这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和学都有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上好这门课,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作了充分的准备,每堂课上之前我都查找各种资料和图片,或者找一些学校老的电脑配件给学生们看,尽可能地让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台阶信息技术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是教室上课,所以我特地每节课都增加课本外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如像“计算机的发展史”,“DOS基本命令”等。还辅导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学习一些课外操作知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发现学生中还有很多电脑小高手的,如辅导学生信息技术奥赛,辅导学生制作网页,还辅导学生用WORD制作小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辅导学生的小报制作获得了吴江市初中组三等奖。辅导的过程也很艰辛,通过这些辅导,使自己的辅导经验增加了,学生也学到了东西,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这学期我还一个人承担了校本课程《ASP网页制作》课题的开发和教材编写。从接到任务的开始,我就感到压力是非常重的。首先这是初中生学习ASP网页制作,是一种新的尝试性教学模式,在整个教材编写探索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的书籍和资料;其次ASP是对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学生学习的,一般是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初高中还没有任何的教材可借鉴;再次,我还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教学经验还不足,既然学校把重任交给了我,我当然还是努力承担并把它一定要做好,所以我根据自己所学的经验一边探索一边编写,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编写完成。在每个星期二和五都花一个多小时辅导有潜力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保留成功点并不断改进自编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争取有新的突破。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

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党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主要完成了学校电脑的维护,全体师生的床位卡、胸卡等的排版和打印,还完成了学校的种类成绩统计和打印,并完成了学校领导安排的所有任务。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没有缺席过一次,晚上也是坚持天天加班,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主要成绩。

在这一学期里,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应该说我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第一学期信息技术参加了苏州市统考统批,成绩还是喜人的,平均分为84.2分,名列全市第二;参加了吴江市首届信息技术课件比赛,作品《计算机的组成》获得了三等奖;在2007年吴江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江苏省中学信息技术教材改革之我见》获得了三等奖;在2007年中小学网络科普小报制作竞赛中,辅导学生张心怡的作品《小桥流水人家》获得了初中组三等奖;工作总结《科技发展和理论发展之矛盾》和《初登讲台两个月的心情》在我校2007年校刊上刊登。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做好个人工作计划,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5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身边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老师,起着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重要作用,在大学生关键的四年里,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单就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现状来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高校辅导员作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1 重视度不够

高校辅导员由于学校没有认真及时地对其进行职业规划相关知识的培训,导致辅导员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停留在高年级(大三和大四),对于刚上大学的大一及大二年级学生不给予相关方面的就业指导,总是认为言之过早。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大学生刚入大一以来,对于未来的发展是十分迷茫的,尽早进行就业方面的考虑,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们向着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职业努力,以致于大四找工作的时候不会一头雾水,不知所向。

1.2 过分重视理论的传统指导

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年级日常管理、下达学校重要文件及相关学生工作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大部分辅导员都不会把精力放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上面,除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外,传统守旧的模式也是原因之一。很多辅导员不是不想策划好职业规划的教育,而是不懂得如何很好地去组织引导,基本上都是模仿学习别人的路子,比如开办名人讲堂、班级小组式讨论、组织理论学习等等,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对这个职业规划有一定的了解,只是把它当作是自己工作的一小部分,传达了就完成任务了。事实证明,这种过分注重理论的传统指导是不能够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学习价值的。

1.3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就都是教师占主动,学生占被动的教学模式,辅导员对学生的领导也是如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无疑是主导的。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增加对于职业规划的重视度,通过一些实际的实例来加深学生们的认识;还能引导学生积极搭建大学生发展平台,在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锻炼。可是这样,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主张,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深入其中了。如果想让学生真正从内部认真对待,那么就要培养学生的“内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不同的个体,有特殊性地让大学生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2 高校辅导员作用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

2.1 职业规划应尽早进行

职业规划应该从学生大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重视,并且贯穿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活,因为这是一个随着时间和自身知识储量能够随时变化的事情。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要半学期进行一次自身的总结。为什么要从大一开始就让同学们产生重视呢,是因为大一阶段,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经历了高考,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折也就结束了,而这个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好坏、拿不拿奖学金和是否参加了什么社团,而在于三年之后的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让学生大一开始就重视工作,让学生早作准备,早点引起重视,可以在毕业的时候少走些弯路,毕竟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2.2 提高自身修养素质

辅导员在传达给学生职业规划知识的时候,本身自己对这个规划就要有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要健全辅导员学习机制,培养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业务知识,定期给辅导员进行这样的知识灌输,并且设定业务考核与奖惩机制,督促辅导员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而且在学校应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师,给高校辅导员以正确的指导。这样,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不会“误人子弟”,以致于耽误了学生的前途。

2.3 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都是举办讲座,一大屋子人坐在那里,听一位有经验资格老的老师在那里传授经验,而且没有举手问答的机会。这样的方式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或者说就是一个机构为了宣传自己的职业规划班而在学校范围内打的广告。而辅导员与学生联系得如此紧密,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针对个体性和特殊性,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工作理念,分析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潜能等等,为每个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职业规划小档案,逐年可以调整自己的小规划,这样也可以看清楚自己大学期间的思考过程,为学生今后避免盲目就业、减少自己找工作时的犹豫不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向科.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6):28.

[2]李莉芳.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能[J].经济师,2008,(3).

第12篇

特有民族大学生自我概念水平团体心理辅导1问题的提出

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特有少数民族所处地域相对封闭,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落后,发展任务艰巨,迫切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心理素质是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健康的心理是特有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积极、客观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外研究发现个体自我概念的特定方面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它涉及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不仅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富有意义和价值,而且在面临重要任务时能够调节、维持有意义的行为。自我概念的发展标志着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程度。众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防御方式、应对方式、问题的解决、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等心理健康因素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培养积极自我概念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增强。

鉴于此,本研究以培养特有民族学生积极自我概念为目的,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强调参与式教育,结合民族文化内容对云南农业大学特有民族本科在校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健康的自我形象、积极悦纳自我,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有所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有部分学生能够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头人,促进本地区民族事业的发展。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云南农业大学涉农专业的特有民族学生中随机选取37人,其中男生20名,女生17名。所有被试总体特征为云南特有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下少数民族(包括布朗、怒、佤、傈僳、景颇、拉祜、普米、基诺族等),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心理障碍,有提高自我概念期望,愿意并能够坚持为期一年的团体心理辅导培训。

2.2研究工具: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自尊量表(SES),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前后分别施测。

2.2.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

用于评估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该量表由70个条目组成,包含自我概念2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与自我批评。前9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

2.2.2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

设计用于评估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是对自己积极或消极感受的直接评估。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四级评分,总分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2.3研究方法:由心理学、管理学、民族学等专业的教师负责,以参与式教学模式为主,运用角色扮演、个人分享、热身运动、参与式讨论、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进行培训,开展了自我再认、重识民族、情绪管理、澄清价值观、人际能力训练、民族特色、压力应对、职业心理准备、自我重塑等九个内容的培训,每周培训一次,每次2~3小时,持续一年。活动过程除了采取量表评估结果外、还使用小组分享、课外作业、主观评估等过程性评估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处理。

3研究结果

3.1团体咨询前后自我概念的变化

3.1.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从表1来看,参加了团体心理辅导后,特有民族学生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因子得分及总分都有所提高,其中,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因子分培训前后差异非常显著,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及总体自我概念辅导前后得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生理自我、道德自我、自我行动因子等分培训比培训前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

3.1.2自尊量表

从表2来看,特有民族学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后,较团体辅导前自尊总分显著提高。

3.2主观评价

主观评估表明,参加团体辅导后特有民族学生在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口头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自我评价都显著提高。

分享和总结中,特有民族学生对此次团体心理辅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许多同学写道“我对自己重新有了认识”“我更相信自己”“我为我的民族而骄傲”“我更加快乐”“我更加了解自己”。

4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特有民族学生自我概念水平和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在自我觉知的社会、家庭、心理层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我满意感增强,自我否定减少,自我接纳程度提升,自我价值感增强,总体自我概念更加积极。从主观评估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其心理能力、准确定位自身非常有帮助,基本实现预期目标。说明此次团体辅导有效地提高特有民族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

本次研究认为,结合民族特色,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模式对培养特有民族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交流、互动、体验、分享和反思等方式,使成员能够有效地表达自我,获得他人的心理支持,满足大学生被接纳和归属的需要,促进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特有民族学生的身心发展既与其他一般大学生有共同的规律,又受其民族地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些特殊性,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时要充分考虑特有民族学生的民族背景,营造民族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积极参与培训;加入展现民族风采的活动,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其文化理解,形成多元文化观念,在热爱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和理解主流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

在研究中,我们也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首先,结合民族文化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改变特有民族学生自我概念的效果是否具有长期性,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之间在自我概念改变过程中是否具有独特性。另外,此次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能否应用于更多的民族学生团体,扩大受益面,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金盛华.自我概念年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33(1).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38.

[3]杨昭宁,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80-82.

[4]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61-62.

[5]刘兴华,孟长治,陈文君.大学生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98-101.

[6]李瑾,单小黑,卢雪.开封市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243-1245.

[7]凌辉,张建人,黄续,熊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