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程行业调研报告

课程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15 10:3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程行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程行业调研报告

第1篇

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电话咨询、在线QQ咨询等方式,对省内至少二十家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专业岗位分类与职责,岗位所需技能等情况进行调研,成立由校企双方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调研情况与行业企业专家、设计人员共同对职业岗位群及工作过程的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而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参照本专业从业人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最终形成科学准确的调研分析报告,并以此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确定调研内容

在明确专业方向的基础上,针对室内装潢与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网页与杂志等媒体的美术设计等企业,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调研:a.目前吉林省该行业市场人才需要情况;b.企业用人渠道及从业人员薪酬情况;c.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d.企业对人才的技能、素质及理论知识的要求情况;e.目前以及2~3年后岗位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

3组织开展调研工作

明确了调研工作任务、调研对象、调研方式及具体的调研内容之后,进行调研工作分工,形成调研工作日程表,并按日程逐一落实。要求调研工作要落到实处,所调查到的数据准确性要高,要客观,不弄虚作假,对调研数据要做认真的分析,形成调研工作报告,并针对调研报告的内容提出专业建设的建议。

4做好调研情况分析

4.1做好本省、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以此确定本校该专业每年招生的数量。

4.2做好各相关企业职业岗位分析。对平面设计师、包装设计师、VI设计师、印前设计师、书籍报刊设计师、影楼设计师、图文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家装设计师等岗位所做的主要工作任务、技能要求、职业资质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定位。

4.3做好平面设计行业人才规格分析。

4.3.1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文化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理论知识)。

4.3.2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能力结构(其中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4.3.3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

4.4做好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反馈信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多次研讨,对适合本专业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出具体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4.5根据企业各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合本校实际,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4.6对该专业毕业生应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学生能双证毕业。

5给出调研结论

根据调研情况的分析,要从以下几方面形成初步意见:a.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及本校开办该专业的优势及前景;b.本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生的培养方向;c.研讨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d.研讨确定该专业课程设置;e.形成课程体系构建及教材建设的初步意见;f.形成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意见,改革教学模式的初步意见;g.形成该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h.形成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意见

6形成调研报告,为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第2篇

1.1专业资源

专业资源主要包括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进程、实践教学体系等教学资源。首先,对公路运输管理专业的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深层次、广泛的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就业分析报告;其次,在专业调研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将核心能力筛选、序化和重构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最后,建设和完善专业考核标准、毕业条件等教学资源。

1.2课程资源

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运输管理实务》、《运输安全管理》、《汽车客运站务管理》、《城市公交管理》、《运输市场营销》五门核心课程,构建五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核心课程标准:每门核心课程负责人在课程调研的基础上深度分析该门课程映射的核心能力,并将核心能力进行筛选、序化和重构,形成课程内容框架,构建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2)教材及校内讲义:每门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课程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可以是公开出版的教材,也可以是活页讲义。

(3)教学课件:开发独立的教学课件及课件辅助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课件,不是传统简单的PPT电子资料,而是将任务单、教学案例、视频资料、动画等集成一体的现代化教学课件。

(4)题库资源:一改传统任课教师独立开发题库的做法,课程小组共建题库。每门课程开发试题库十倍量的题库资源,题库题型丰富,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后的课后练习及考试需要。

(5)案例库资源: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学案例库,案例素材均来自于企业生产实践一线,由企业真实案例编撰而成。

(6)视频及动画资源:开发适合课程使用的视频资源,将企业真实的运输生产过程情境通过拍摄小视频的方式做成视频资源,方便学生形象地掌握和了解真实的生产流程及所需的业务技能。

2教学资源包建设的展望

第3篇

l近年来,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路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正在由一种时尚变为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便捷的电脑、软件、互联网等科技产品,改变和更新着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知识、传播知识、学习知识的工具和方法。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群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会更多的通过互联网表现为一对一式的定制化教学服务模式。新市场的诞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这对于教育机构、投资者、企业管理者都是很好的发展机会。

l报告研究的样本为来自全国各地考入我院计划内本、专科学习的学生。这批新生入学一个多月,对刚刚结束的高考复习阶段体会深刻,比起各地在校的高中生,他们对高考复习辅导的方法及效果的认识都将更加趋于理性。

l本报告旨在通过问卷调研,更加深入的了解高考网络辅导市场及高考网络视频辅导市场的发展现状,把握其运行和发展规律,为目前所进行的网站市场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Ⅱ.研究方法

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相关运营商和渠道商及相关群体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获得。调查数据将帮助网络教育产业有关管理者和投资者对网络教育消费者有清晰的把握。

(一)调研方法说明

依据统计学理论,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省市区位、院校层次、班级类型、命题方式、教材版本、辅导资料、复习过程、网络教育、搜索引擎、电子邮箱、即时通讯、上网频率、视频使用等方面。通过在来自全国13个省近1700多所重点与非重点高中院校的在校本、专科学生所在的系部班级中发放问卷,于2009年10月23日-10月28日期间由学生主动参与填写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共收到调查问卷超过3200份,经处理排除无效问卷,获得3099份样本。本次调查最小误差为+5%,置信度为95%。

(二)行业研究说明

行业研究部分主要采用行业深度访谈和桌面研究的方法:

l通过对行业专家、渠道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应市场等方面数据。

l桌面研究,对部分公开信息进行比较,参考问卷调查数据,最终获得行业规模的数据。

l获得一些公开信息的渠道:

政府数据与信息

相关的经济数据

行业公开信息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III.报告正文

1.1高考信息调研过程分析

高考信息征询工作结束之后,将进入调研报告的撰写阶段,本阶段的首要工作是掌握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因此3099份有效问卷的统计过程将显得尤为重要。按照既定调研目标,问卷统计工作需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阶段进行。本次调研统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地区归类法,把3099份问卷按照省区进行分类。最终区分出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湖北、安徽、浙江、新疆、山西等13个省区的样本资料;

第二阶段,采用全面统计法,按照问题及答案的排列顺序,统计出所有省区、每个问题、每个答案样本的数量。近20位师生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时间连续作战,最终统计出13个省区、3099份问卷的29个问题、121个选项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了各省区高中生在高三复习阶段的互联网使用率、视频使用率、复习阶段内容、复习资料类型、教材类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第三阶段,采用重点统计法,根据调研报告所需使用的个别数据资料,对问卷的个别问题进行重点统计。

1.2高考网络教育含义及原因

第4篇

关键词:行业职业素质;制药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47-01

职业素质一般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生的培养应遵循“素质为本,崇德重技”的原则,使学生素养与行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职业素质的要求“零距离”。现以制药专业为例,研究构建以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中职制药专业课程体系。

一、开展行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通过对企业、行业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具备较高职业素质是从事专业活动的前提,其次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对于制药这个特殊行业,学生是未来的药学工作者,加强对制药行业职业素质培养是对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因此,医药教育不仅有责任教学生学会如何制药、如何销售药品,更有责任使学生理解并认同医药行业的责任和职业精神。

二、 针对行业职业素质的培养构建中职制药专业课程体系

(1)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教育旨在从行业职业岗位实际出发,以社会对制药人才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拟定调研方案,采用面谈和信函相结合的方式,分别调研医药行业专家、领导和一般员工;其次,确立不同的调研内容,制定调研表;第三,通过调研获得制药专业就业岗位,做出岗位工作项目表,对制药专业就业岗位进行解析、整合、归纳,制定出《制药专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与课程分析》,获得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撰写调研报告,最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2)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制药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了达到上述以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对中职制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将职业素养培养落到具体课程上,新课程体系设置从培养学生具有从业必备的职业素质出发,结合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将该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即职业通用素质模块、职业岗位素质模块和职业拓展素质模块。职业通用素质模块用来培养学生从业所必备的通用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职业岗位素质奠定基础。职业岗位素质模块用来培养学生从事制药专业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职业拓展模块用来培养学生从事制药职业认知、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在三个模块基础上,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构建“四阶梯、递进式”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式,即基础实训、岗位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按照每个阶段的要求和实践难度逐年递进,做到实践教学目标明确,环环紧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3)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制药专业的课程标准。根据制药专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课程分析,参考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应等级(中级)人员的资格要求标准,编写制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制剂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该标准明确了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将制药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岗位能力、岗位意识和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融入到课程标准中。

(4)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改革“重理论、轻技能”或“轻理论、重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边学,全程构建职业岗位素质培养框架,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素质。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带”,促成行业职业素质的养成。

(5)行业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方式。采用校内评价与校外企业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知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职业道德、综合素养等多元化评价新模式,以职业素养为本位实施多元化教学与评价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三、行业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新课程体系构建效果

以实施新课程体系效果评价为目标,对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项目为学生岗位适应度、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素质的评价。调查结果:在学生岗位适应度、职业通用素养、职业岗位能力、总体满意度四方面的评价结果依次是试验班为53.2%、85.4%、81.3%、80.2%;对照班为49.5%、52.7%、76.5%、63.5%。由此可见,实施“行业职业素质为本位”课程体系的学生比对照班的学生在岗位职业素养方面有显著提高,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四、结束语

基于行业职业素质导向的中职制药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以专业知识或技能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充分将医药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融入到课程中,使制药专业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医药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使其职业人格得以完整塑造,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振华.提升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

第5篇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课程涵盖了整个时装工业内各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历史、特征和相互联系,并揭示了纤维、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商、零售商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课程介绍了从时装材料,到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以及服饰品、化妆品、内衣、家纺、时尚媒介等相关行业和部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区分整个时装工业内有哪些相关行业和部门,各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够掌握和正确使用时装行业的相关术语;能够识别各行业和部门的业内机构;了解时装工业的入门职业。

鉴于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为达到教学效果,课程不仅在工作室进行实验性教学,还直接到服装企业进行实践。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各类期刊等资料,而且要求接触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观看法国时尚台(Fashion TV),以加强学生对于时尚传播、时尚组成和时尚的原则有更直观了解;要求学生到产品开发实验室进行模拟产品开发,以巩固学生对服装产品开发过程的认识;安排学生参观服装企业,主要了解服装公司的运作模式、产品种类以及企业现存的问题;对服装市场进行调研的实践性环节,要求深入观察零售市场,对产品的种类、规格、色彩、面料、价格、陈列方式、销售渠道进行重点调查,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并演示。通过以上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全球时装工业的知识和运作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观念的人才,课程是我国首次从国外引进。课程使我国传统的服装教育有了新的尝试和创新,也使“时装工业导论”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特别在课程体系建立、教学实践创新、教材采用和网络课程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在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全球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始终贯穿素质教育和

全球化服装产业链的观念

为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时装工业导论”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教学中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重组和优化,充分体现时装工业是一个从时尚原理到时装销售的综合性概念,其中包括时装的原理、时装的环境、服装产品开发、美国服装工业、配饰品工业、全球市场和零售市场,让学生对时装业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有所了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现代时装业的发展趋势,更深刻地了解时尚产业的发展。

实践性环节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实践性环节是服装专业里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设置各章节的实践性项目,从市场调研到服装品牌的分析。通过企业实践和市场调研的参与,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近年来的实践显示,培养学生这种自主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创新。

精品课程拉动课程体系的建设

“时装工业导论”课程是我校学生受益面广、课时多、占用设备资金较大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具有独特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根据课程特点,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着手,精心编写教案和教学文件,系统地开发、制作和完善各种CAI课件,通过多媒体、网络化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程教学生动丰富。在教材建设方面,由于从FIT直接引进,因此根据需要进行采用,而中文版的“时装工业导论”也正在建设中。

教学特色

近年来,随着全球服装产业链的分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服装贸易和消费的重要力量,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服装复合型人才,“时装工业导论”作为特色鲜明的课程,适应了时代的需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掌握全球时装工业的知识和运作模式。课程总结具有以下特色:

国际视野,全球化意识

“时装工业导论”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是2000年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学院引进的,在全国服装院校是首次。除了引进国外的教学体系,还实现课程教师互访,迄今已有16位教师赴美进修学习,均能运用双语上课。同时,美方每年定期派教师来我校进行授课。

理论联系实际,校企互动

“时装工业导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在实验室里进行服装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的模拟,还到服装公司进行参观、实践和学习。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突出实践性环节,专门制定实验性环节的市场调研方案,加强学生参与服装企业的实践。

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第6篇

2012年5月2日~5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会同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在北京召开了新专业一体化课程框架审定暨课程方案编写会,来自全国37所参与第二批10个新专业试点的技工院校的共计86位专家、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一体化课改稳步推进

新专业一体化课程框架审定暨课程方案编写会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颁布不久后召开,可以说是对《规程》的一次“实战”解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工院校管理处相关同志在会上强调,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要以《规程》为标准,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开发。同时,他介绍了近期人社部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安排。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10个新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确保课程方案和各项教学资料开发的质量和进度,为9月1日在各试点院校顺利启动10个新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开展基础工作研究,委托相关单位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评价研究》和《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标准及培养方案研究》,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技术规程视频培训课件。三是组织实施一体化师资培训。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在今年暑期,继续开展一体化师资培训工作。除做好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等第一批试点5个专业的一体化师资培训外,还要按照第二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工作的安排,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前,对各试点院校承担相关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进行培训,为第二批10个新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启动提供师资保障。据介绍,今年暑期的一体化师资培训名额为800人,以第一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5个试点专业为主,以第二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10个试点专业(课程)为辅。

一体化不仅仅是口号

在调研报告的撰写、一体化课程框架的制定工作中,各试点院校和参与的老师深入企业、行业调研,召开大大小小的研讨会、讨论会,不断探索与学习,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这次为期3天的会议里,10个专业的骨干老师分为两大组,提交了行业企业调研报告和一体化课程框架初步方案,一体化方法专家张利芳、朱永亮、辜东莲、黄景容、周晓峰、程森分组进行全程指导,不仅从方法上进行了技术评审和指导,明确了修改方案,还就一体化课程方案编写进行了技术培训。老师、专家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亮点频现,并共同制定了下一步组织实施方案,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

方法专家朱永亮、张利芳两位老师是一体化课改的首批指导专家,他们就目前在各技工院校炙手可热的一体化课改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两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的问题。一体化课改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人力资源储备还不充足,而实施一体化课改急需两类人才。一类是技工院校的专业系主任或专业带头人,他们在精通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一类是一体化教师。学生光有知识和技能不一定能胜任工作,还应该了解工作的要素、工作的改善等内容。因此,一体化教师教的是工作,能培养学生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这对一线老师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很多,一线老师必须懂得更多工作层面的东西,必须具有工作经历,同时知识的应用、分析、提炼能力也非常重要。朱永亮老师更是建议技工院校的老师们,最好自己先把活儿都干一遍,并且要以企业工作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其次,在一体化课改中,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是一个难点,典型工作任务必须从职业中来;而另一个难点是提炼出来之后,用什么样的载体能把课上好、让学生受益,也就是学习项目、学习任务的设计,这个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定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力资源,都是在工作中形成的,所以一体化课改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而对于众多技工院校与老师对一体化教学跃跃欲试的热情,两位专家建议: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把事情做对了才能做成,要有正确的理念,按照《规程》走正确的道路,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反思改进。

第7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 实训课程 课程改革

高职学生物业管理职业能力分析――PAKS自我胜任能力分析模型[1]

物业管理职业能力是指物业管理人员在物业服务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时需要具备的管理素质和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处理物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通过PAKS自我胜任能力分析模型,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未来职业胜任能力。胜任能力(competencies)=性格(personality)+能力(ability)+知识(knowledge)+操作技能(skill)。胜任能力的测试如表1、2所示:

物业管理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管理能力和专项业务实操能力,最终培养一批既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又有服务意识、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物业管理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大二学生已经学完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掌握了一定的物业管理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的意识,需要通过鞭策制的学习考核机制和物业管理实践实训课程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2.教学程序设计

首先,根据工作岗位找出核心职业能力,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在行动领域进行基本实训的操作,使得学生通过项目化或者流程化的课程实训,掌握物业服务企业的基本业务知识。项目化实训课程的设计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物业管理能力和专项物业管理业务能力的训练。基本物业管理能力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而专项物业管理业务能力的训练是以工作流程及任务驱动为着眼点的。具体课程内容与课程项目设计如下:

3.教学资源

本门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由黄安心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物业管理规划教材》。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辅助教参以及情景电视连续剧等。

物业管理实践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教练的角色。具体方法如下:

(1)多媒体实训教学

教学环节中全程使用PPT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完成后,采用了“跟进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实训作业。

(2)课堂演讲

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这对从业人员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通过课堂演讲的强化实训,让学生敢于展示自我。

(3)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给出不同的物业场景,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从所扮演的角色出发,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物业管理招投标”的项目教学中,安排现场的实践性训练,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几家投标的物业管理企业,各自完成投标书和投标PPT,其余同学模拟房地产开发商、评标委员会、公证机构,在课堂上当场开标,就投标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由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现场答辩,最终定标。通过这样的现场模拟,使学生对招投标的流程、原则、策略的选择等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2]

(4)团队学习法(Team-learning)

以工作团队的形式进行,各团队自己选出组长,就近选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或者观察法进行市场调研,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撰写出调研报告。

(5)参观调研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和调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对不同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物业服务企业的企业文化及运作方式,写出调研报告并汇报调研成果,由任课教师予以讲评和考核。

(6)“现场实境式”教学

“现场实境式”教学是把学习任务置于高度模拟化的工作场景中,使学生在与现场工作环境互动的过程中,直观感知和学习新的理论、经验、技能。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岗位能力要求,也为物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更加贴近实际提供了新的方向。[3]

2.以项目化的知识结构来设置课程体系,按工作流程重构教学内容[4]

依据企业的需求需要重新建立知识结构,按照工作流程设置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也能对新旧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课程的实训效果也会更好。

3.提升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构成中,既要有专职教师,还要有校外兼职教师,物业管理行业的专家和领导是兼职教师的最佳人选。专职教师需要具备“双师”素质,取得物业管理师(物业企业经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有企业服务经历或者挂职锻炼经历。

4.全方位的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

教学效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评价,通过月度教学检查情况通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二是社会评价,通过学生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及寒暑假和顶岗实习效果来进行评价。

5.建立校内物业管理实训室,进行模块化的仿真性实操训练,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深度合作

建立物业管理实训基地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物业管理实训基地;第二,实训基地要有一定的规模及设施设备,并有充足的资金保证。

在校外建立物业管理实训基地需要做到:第一,依托物业管理行业、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第二,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物业管理企业校外实训基地的真实环境、先进的设施设备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等优质资源,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的诸多问题,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5]

参考文献:

[1]黄安心:《物业管理职业能力训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17-22页。

[2]李萍、段建南:《高校〈物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4年第5期,第85-87页。

[3]杨波:《“实境式”教学模式在物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以“做一天物业管理员”教学活动为例》,《经营管理者》2013年第11期,第340-341页。

[4]屈昌辉:《关于物业管理课程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的思考》,《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54-56页。

第8篇

摘要:手机银行作为一种实体银行的虚拟工作环境,其潜在的风险远远高于传统银行。本文从手机银行发展历程和业务特点出发,对我

>> 浅谈我国手机银行业务风险和防范 浅析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策略 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国手机银行竞争分析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 我国手机出版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分析 我国手机银行发展思路 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手机产业SCP分析 关于中国手机银行的发展分析 浅谈我国手机阅读的现状 从苹果手机看我国手机营销策略 论我国手机广告行业的标准化策略 我国手机阅读的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手机报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我国手机出版面临的难点及解决思路 浅谈我国手机广告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手机广告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手机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手机出版产业链构建的博弈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胡素青. 超五成手机用户使用手机银行——解读《2011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J],《金融科技时代》,2011(5) :32-34.

5 张纪.国际手机银行发展、风险分析与安全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2006(03):68-72.

6 刘恩茂,孙英隽,陈妍.手机银行业务风险分析和防范研究[J],《金融经济》,2011(10):51-53.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504);上海市社科项目(2009BJB031);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海理工大学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JWCXSL1102)。

第9篇

(一)人员的组织与辅导、减少损伤和重复劳动

对档案利用人员(参予校史编写的人员)进行科学组织与精心辅导。许多档案文献经历了久远的历史岁月,不采用一定的科学保护措施来利用档案,在利用过程中随时有可能将其损坏。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保存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纸质档案,这些档案文件已成为重要的稀有文史资料。有的正在申请作为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项目,而许多重要的历史纸质档案保护和使用存在许多技术上急需解决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许多纸质档案原材料质量比较差。其档案自身的强度和韧性具有先天的不足。这些纸材由于当时的造纸技术及原材料相对落后,也没有征对性的研究专门用于档案保存的纸质,所使用的纸张其强度、耐折度、挺折度、挺度、密度等性能普遍较差,特别是50年乃至近百年前的纸张,性能更差,因此作为档案载体给保护保存增加了难度。而经过几十年的存放,受到各种环境及有害物质的侵蚀,使得延续保护难上加难。针对这些情况,便对校史编写参加人员进行精心组织和耐心辅导,使之具有档案利用的基本知识。如轻拿轻放、减少冲击(折叠、重压等),减少不必要的磨擦和挤压、消除多次重复翻阅等。

(二)工作内容合理分工、利用有序进行

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利用的准确性,加快编写的速度,特对利用工作对其内容进行分工。具体分成学科、专业、课程三个方面。先列出提纲、然后按题纲进行梳理和编排,才开始进行档案利用。1)学科内容的梳理与档案收集。主要包括学科创办沿革,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学科建设手段(实验室、研究所、重要仪器),人才培养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学科建设的相关措施文件。具体包括内容为:学校关于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的规定;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考试大纲;学科基础课、学科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CAI课件;学科课程建设情况(含规划和总结);精品课件建设情况(含规划、总结、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相等相关资料);学科课程成果及原始资料。2)专业内容梳理与档案收集。主要是专业的种类、专业背景和专业培养目标及过程。具体包括:专业概况(含专业沿变、专业背景、人才培养情况等);专业目录;新增专业、特色专业申报材料;相关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调研报告等原始材料;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与培养目标调研报告;专业培养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建设年度计划、中长期建设规划、年度总结;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3)课程内容梳理与档案收集。主要包括课程体系、课程分布、课程要求及结构等。具体包括: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建设原则性意见;教学计划修订的有关规定;专业培养方案与实施性课程教学计划;专业建设与各项课程教学改革的思想与措施;专业课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含各学期进程表、教学任务书、课程表);课程体系与结构改革情况课程实践教学情况等。

(三)专题档案文献分类,准确提供原件

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内容,把原始档案进行分类,并提供档案原件。最终做到准确、准时、有效。档案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为查阅档案者准确、迅速提供原始资料,以满足其急需。那么,如何在数量巨大的档案馆(室)中及时找到急需的文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通常的利用形式主要是利用者点名调卷。但由于利用者对库藏档案的时间、范围、数量,是不可能了解和掌握库藏档案全部内容。因此,单凭点名调卷,就可能使大量有价值的档案被埋没,影响档案效益发挥。为此在前面对所有档案原件做了预先分类、查阅的人便减少了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准确性,从而加快校史编写工作。

二、结论

作为历史悠久的百年高校。在编写校史过程中,档案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学校档案利用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其利用方法需要进行认真研究。综述所做工作,有如下结论。

(一)保护与利用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专业内容历史悠久高校档案文件在漫长的保存、借阅和使用过程中,都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为的、自然的和生物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建校历史长达百年的高校,许多原始纸质档案已显得十分脆弱,表现在纸张变硬、发黄、变脆、虫蛀、霉变、字迹褪变以及柔软度、韧性和机械强度降低等。于是存在着档案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本研究中较好地解决了档案保护与利用的矛盾问题。

(二)档案利用人员的组织与辅导对档案利用十分必要对档案利用人员进行科学的组织和专业的辅导,才能有效有序地开展档案的查阅、利用等工作,而又不损害原有的历史档案。

第10篇

1课程设计二:收集广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

调动起学生学习广告的积极性,这只能算是课程设计的开始,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安排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优秀广告案例,用自己的双手触摸广告,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广告,用自己的思维鉴赏广告。案例收集包括平面广告和视频广告。平面广告收集包括纸质广告和电子广告,学生要把收集的纸质广告作品制作成广告收藏本,对收集的作品进行创作评析;视频广告和平面广告的电子版也要对收集作品进行评析,特别是对经典的广告创意和广告语,要耳熟能详,既能说出广告语,又能解说配合的画面;其次要模仿唱会几首“广告歌”。让学生明白广告有无声的(如户外、报纸、杂志广告等);有声情并茂的(如电视广告);还有咏唱的(如广告歌曲)。最后将搜集到的广告案例汇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平面广告案例收集本展览和视频广告案例点映活动,并选出案例收集和点映中表现突出同学,在平时考核成绩上给予较高的分数,发挥优秀学生对多数同学的示范作用。这一阶段学生收集的典型广告案例,作为学生个人学习资料收入“案例库”。收集和整理的课外功夫,可以使同学们对广告由起初的不以为然,到渐渐生情,以至于最后兴趣高涨。当同学们通过收集和了解广告作品,发现广告竟然也可以如此有趣、充满创意的时候,自然会对广告产生浓厚的兴趣,渐渐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专业。

2课程设计三:课外阅读———读万卷书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能说是教师把学生引到学习广告的正确轨道。此时教师要真正发挥广告武林宗师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广告学的各种武功招式。武功招式之一就是为学生精心选择广告专业优秀的参考书籍和期刊杂志,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广告专业书籍、关注广告行业最新动态的良好习惯。书籍中丰富精彩的广告案例,对于学生学习广告这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大有裨益。广告界流传甚广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大卫•奥格威著)、《大创意》(乔治•路易斯著)、《广告武林秘籍》(张乐山著)、《少数派广告》(王铮著)都是广告专业学生入门的必读书目,《国际广告》、《中国广告》、《现代广告》、《龙吟榜》、《广告人》、《艺术与设计》等期刊都是反映广告行业最新动态、揭示广告业界研究热点的优秀参考书籍。此外,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不容忽视。中华广告网、中国广告网、中国广告人网、国际广告人网、中国广告协会———广告TOP网等网站,都为广告界人士提供了大量优秀、全面的资源,是广告专业学生深入了解广告、学习广告知识及提升广告技能的良好平台。如果说将读书心得在规定时间以作业形式上交,是及时对学生读书过程检查的话,那么,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则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学生对广告的特点领会更深,这就为尝试广告实践奠定了基础。

3课程设计四:项目实践———行万里路

根据前期课堂设计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课题组认为,经过十二年学习升入高校的学生对广告学教材理论知识学习理解不会存在障碍,关键是能不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完成能力的转化。而培养学生的广告实践能力又是广告学课程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及广告预算等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引进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项目。如,广告调查、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广告媒体、广告预算六章内容的教学设计就是通过一个实践项目贯穿,学生的实践项目内容完成了,上述五章的教学内容也就完成了。课程设计首先从广告调研开始,设计了针对“某消费品市场营销情况调研”。调研环节要求完成问卷设计、调研实施、撰写调研报告三个工作任务。调研报告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营销目标开展策略研讨,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营销目标、广告目标开展广告策划,提炼广告宣传主题,在此基础上研讨广告创意表现、撰写广告文案、广告媒体策略及广告预算研讨。此阶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环节教师都适时给予辅导,教师的辅导以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六个环节下来,学生们初步完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尽管这个方案还很稚嫩,还有很多需完善的地方,但是,通过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设计,学生们深切知道了一个广告作品诞生所需要投入的智力与技术,他们开始品尝广告人创作的艰辛与快乐,他们开始以广告人自居,对自己的专业角色有了良好的认同感。而此时,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其实,在完成作业的那一刻,学生们对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媒介策略、广告预算的知识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4课程设计五:课堂论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往在讲解“广告宏观管理”内容时,同学们总是会兴趣索然,觉得广告法规既难理解又不容易记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课题组采取课堂论辩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设置论辩题目,学生自愿组成了正方和反方。在上课之前让同学们进行知识预习,并号召学生通过实地走访或网络调查,寻找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针对论辩题目展开辩论,通过论辩实践,学生不但完成了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在相对集中时间段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广告学知识。

5课程设计六:开卷考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通过对我校近几年广告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用人需求调查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一名广告人才而言,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其次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以“开卷考试”取代传统的“闭卷考试”正是很好的发挥了考试这个环节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作用,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应试学习中解放出来,更加重视自己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通过考试环节的改革,使课堂教学的项目设计成果在考试环节中得到巩固与加强。综上所述,通过对广告学课堂教学及考试环节的课程设计,不仅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得到大大加强,而且,学生对广告学知识及理论有了较好的掌握,特别是通过各阶段的项目实践,学生的广告实践能力、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为学生顺利进入后期广告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任丽华 杨欣 单位:辽宁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第11篇

1、课程教学体系发展和专业教学的需要

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是是一门实用性专业课程,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具有学制长、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实际自身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品质和工作作风的培养。培养优秀人才,使学生学到学以致用的知识,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因而,如何更好的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值得研究的任务,也是值得我们推敲及研究的重要课题。

2、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极为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各专业人才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在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在学科建设中要求必须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从这一点上说,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有待进一步完善、规划与实施。

二、电脑美术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新举措

1、改进理论教学枯燥与乏味的特点

在现有单一讲授的教学手段基础上,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直观有效的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认识与认知度,利用案例讲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体讨论,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使枯燥乏味的讲解转化为能动的交流。以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基础,并延伸发展的新型的课程结构。也可根据教学规律和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调整,其内容可根据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完善,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既有针对性,又有灵活性。

2.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现今,社会设计行业逐步成熟,对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按照传统的学科性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经过调研与论证:当前,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素质:既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又要有爱岗敬业与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又要有较高的个人修养与良好的道德素养,培养素质化人才,这正是课程改革的任务和重要目标。

3.课程培养目标再定位。

将课程培养目标的认识由普通的设计人才到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转化,我们可结合历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整合课程内容,重新完善教学大纲,加强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效衔接,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岗位实习条件,确保学生实践环节的质量和效果;教学模式的最终形成教师首先讲授理论课,然后带领学生到实训中心或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接下来带着实际课题进行调研,最后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操作。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实用性、操作性都较强的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第12篇

关键词:全国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 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27-01

一、全国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概述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场营销技能”赛项由教育部举办,包括营销实战展示、市场分析和情境营销三个竞赛模块。赛中选手将会用到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消费心理学、营销策划、统计分析、财务会计、广告原理与实务等课程的综合知识。该赛项旨在引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以赛促教,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营销过程对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

二、将竞赛项目嵌入相关课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1.基于营销实战展示模块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广告策划、现代推销技术、销售管理课程的改革

大赛要求在赛前一个月针对选定的真实产品,对本校市场进行产品促销活动策划并实施。这就为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以及销售管理等课程提供了实践教学内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在实践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指导学生根据大赛要求,制订市场调研计划和调查问卷,并进行后续的调查结果分析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运用营销策略、广告策略、现代推销技术、销售管理等课程知识,形成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并加以实践。

2.基于营销实战展示模块的市场营销概论、商贸素养知识、商务礼仪、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改革

根据赛程,竞赛当日要完成营销实战展示模块方案撰写及PPT制作,并进行营销实战展示模块汇报及答辩。答辩内容涉及营销基本知识问答和商业文化知识问答,可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市场营销概论、商贸素养知识的日常教学,加强理论修养。答辩方案的撰写、答辩PPT的制作需要用到word、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技能,在营销专业的教学中,宜多采用学生汇报的方式,加强以上技能的训练。

3.基于市场分析模块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统计基础、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改革

各参赛队在网络销售实战平台上,搜集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段的指定商品销售信息,进行市场分析。此项考查了学生数据调查、统计的能力,如要求快速查询所售某产品各品牌的总销售量、查询所售某产品某年至某月销量前3位的单品、作出某时间段前三位单品的销售走势图,图表要求是带数据标记的二维折线图、作出所售某产品各品牌某时间段的销量市场占有率的三维饼状图等,对学生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同时对于EXCEL的工具运用也要求较高,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加以训练和重视。

4.基于情境营销模块的财经基础知识、财务管理、营销组合策略、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改革

赛项提供了P1、P2、P3、P4四类产品在五个市场未来三年的销售价格、销售量的预测资料。参赛团队通过目标市场分析与选择、营销策略组合和财务报表分析,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此项具体涉及目标市场分析与选择、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产品策略以及财务(应收应付、融资、支付费用、缴税、盈亏分析、读懂财务报表,管理应收账款等)。以上专业知识在平常教学中均应纳入相关课程,并根据竞赛要求加以模拟训练,强化运用能力。

三、技能大赛对营销专业教学的推动作用

1.全面锻炼学生专业能力,实现以赛促学

大赛形式灵活,对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均有极高要求。大赛分为营销实战展示、市场分析和情境营销三个竞赛模块,从营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OFFICE自动化办公应用能力、商务礼仪展示能力、营销实战沙盘操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检验。大赛使学生更明确专业学习和实践方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扩充知识、锻炼实践能力,达到“学习―参赛―学习”的效果。

2.倒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达到以赛促教

大赛考查技能点众多,不能仅靠赛前的培训,应将竞赛内容融入平时的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如将《费者行为分析》《场调研与预测》《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综合实践考核,探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对接国赛相关比赛内容,以赛促教。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相互联系,实现各门课程在实际营销过程中的联合应用。推进专业建设与现实产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营销过程对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3.推动教师关注行业动向,达到以赛促研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通过亲身融入、亲自参与,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企业资源,这对于教师开展课程研究、实训研究、人才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专业竞赛,搭建科研平台,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更有利于联系企业行业,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归纳教学成果,从而完善和深化理论,最终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