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电子论文

智能电子论文

时间:2022-08-23 06:1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电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电子论文

第1篇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调查的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6.49亿,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率达47.9%。调查显示,2014年新增的网民主要使用手机上网,使用率达64.1%,手机网民人数有5.57亿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3年的81.0%提高到85.8%。2014年新增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达38.8%,远高于老网民中的22.7%。

以上数据表明,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已经广泛应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可以在学校、工厂、交通工具、商场等任何地方借助移动设备的帮助,进行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玩游戏、阅读电子图书、收发电子邮件、查询航班及列车时刻表、网上购物、网上预订酒店、网上预约医疗服务、网上报名及缴费、网上交水电燃气费用、网上订餐、上微信和QQ等活动。

目前在高校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在使用各种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学生群体对知识的渴望尤其强烈,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始终在积极寻找能够为师生快速、有效、全面传播信息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当今信息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国内外许多图书馆都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和移动技术建设移动图书馆,使读者能够利用身边的手持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真正实现了读者想学就学、想查询就查询的人性化服务。

一、4G时代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意义

当前,伴随着移动服务、云服务、移动设备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发展,广大读者对信息量的需求与使用信息资源的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4G作为3G与WLAN的集合体,最大的优越性是速度超级快,能快速传输高质量视频、音频、图像和数据等,能够以100M的速度下载,为用户带来更快的上网体验,同时用户的通信质量更加优异。高校图书馆在现有形式下,应该怎么更新管理理念,打造全新的服务空间,转变现有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提高馆员的专业和技术素质,以事实作为依据,用读者阅览数据来说话,为广大师生量身打造与数字资源相适应的学科化嵌入式服务,满足读者对图书馆新需求与服务的要求,是高校图书馆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发展经费有保障的高校图书馆通过多年的图书馆资源和网络信息化建设,拥有成熟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用现有的资源为有阅览需求但是无法享受服务(比如无法在开馆时间阅览、无电脑和网络设备)的师生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截止到2014年4月7日,高校中94%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只有6%。如此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无线网络技术在各种公共场合的广泛覆盖,都能为读者远程访问图书馆提供便利条件。

移动图书馆就是在上述软硬件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产生的,移动图书馆英文名为“Mobile Library”,原指“汽车图书馆”,现也指“手机图书馆”。所有通过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访问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图书馆服务的各种形式,都可以称为“移动图书馆”。

那么读者为什么会需要移动图书馆呢?因为移动图书馆克服了需要电脑、网线和固定位置才能进行阅读的限制,最大化满足了人们阅读时的随意性,不受空间、时间、设备的限制,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服务范围。广大师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登录访问学校的移动图书馆网站,检索数字资源、在线阅览、下载资料、馆际互借电子资料等,还可以在线浏览、下载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包括:电子论文、期刊、报纸、图书、视频、电影、在线讲座、在线课堂、随书光盘、网上报告厅等。师生既可以作为资源的使用者,也可以成为资源的上传者,比如老师可以将自己的课件上传,供学生课后复习。

二、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

移动图书馆有以下特点:1.移动性及实时性,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2.便捷性,轻巧的电子设备可以存储大量的电子资源,包含的信息量巨大,能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查询要求,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携带方便。3.个性化与主动性,在非开馆时间或非图书馆区域想要使用图书馆的读者,一般都是自己主动要学习或查阅资料,都是有针对性的阅览,通过对读者阅览信息的统计,对阅览信息反映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针对每一个读者的阅览习惯,提供新书推荐、讲座预约等个性化定制服务。4.交互性,通过读者和图书馆馆员的在线互动、线下答疑等活动,加强了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方便图书馆采购、阅览等部门根据读者的要求,适时进行采购新书、改进服务等活动,为读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在开发移动图书馆时需要面对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SMS(短信服务)和WAP服务具有无法忽视的弱点,比如SMS服务模式虽然具有及时、快捷和费用低的特点,但是其缺点是消息的格式简单,仅支持简单文本传送,无法传送图像、视频和音频等信息,同时文本的长度受限,难以对复杂信息进行检索,交互性差。WAP具有系统结构灵活和协议开放的特点,并能通过各种语言开发出更友好的交互界面,WAP模式需要组建三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用户认证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目前WAP技术是应用最广的无线互联网方式,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访问图书馆的网站,享受馆里提供的各种服务。2.在无线上网时如果进行视频、音频的查阅,会产生大量的流量费,虽然这笔费用是由电信运营商收取,图书馆是不收任何费用的,但是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学生群体。3.目前智能手机平台多种多样,如安卓、塞班、ios、黑莓、微软、Flyme系统和米狗等,鉴于以上众多系统,可以预见前期的开发工作量大,而且用户使用效果无法保证。4.成效无法评估,手机服务会给图书馆增加多少读者和服务,通过移动图书馆能不能把潜在的读者发展成图书馆用户,使他们既享受图书馆服务,又能上传信息资源,更好的借助图书馆的服务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

三、解决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遇到问题的方法

分析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具体方法如下:1.对比SMS服务和WAP服务的优缺点,选用WAP服务较好。2.对于读者使用移动设备产生大量流量费用问题,可以通过在高校校园内建立公共的无线网络来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可借助教育专线网,为使用者提供更快的网速,方便读者访问图书馆的视频、音频等大流量数字资源。3.智能手机使用的平台系统,可以对在校生和老师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研究。4.做好移动图书馆使用和功能的宣传活动,鼓励广大老师上传自己的课件,使学生能逐步的了解并使用移动设备来进行学习活动。

第2篇

论文摘要:作为网民使用最多的两大语言——英语和汉语,其网络交际语言在构词上有相似之处,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比英汉网络交际语言在造词方法上的异同,探讨了它们的构词理据。

词语的理据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这种依据既可以是“微观的”,即基于语言本身,包括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和词源理据,也可以是“宏观”的,即依托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政权的变更等都会产生大量新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一种全新的交际模式——网络交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以电子邮件、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为载体的网络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交际语是网民们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在网上使用的,有独特风格的习惯用语,是为了满足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网络交际是对常规交际的一次重大突破,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在这里遭遇了最大的挑战。尽管许多网络交际词语的产生有一定的随意性,但还是“有据可查”的。作为网民使用最多的两大语言——英语和汉语,其网络交际语言在构词上有相似之处,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比英汉网络交际语言在造词方法上的异同,来探讨它们的构词理据。

一、英汉网络语言造词方法的共同点

英汉网络交际语是网络交际时代的新产物,其发展离不开网络这一交际媒介,因此在造词方面必然会出现共同之处。

1、大量运用非常规缩略词

所谓缩略词是从已相对稳固的词或短语中,直接或间接地抽取其主要成份形成简短的词语,表示与原复杂词语相同的意义。缩略构词法是现代语言中一种重要的构词手段,由这种构词法创造的新词言简意赅,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日常交际中,人们虽然也使用缩略形式,但通常限于比较通行的专业术语或机构名称,且数量不多。而在英汉网络交际中,大量的非常规缩略词为网民们使用着。这主要是由网络交际的特点决定的。网际交际是一种实时交际活动,交际双方或多方必须及时地接收和发送信息才能使交际连续不断,否则会影响交际的速度和效率。因此在网上交际时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以加快节奏、提高效率。缩略词语可以有效减少键盘敲击次数,满足了网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因此在网络聊天或发送电子邮件时,网民们便约定俗成地大量使用一些非常规缩略词。

2、运用谐音词

所谓“谐音词”就是对原字词的读音进行模拟,构成一个与原字词读音相近的新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谐音在日常生活乃至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在英汉网络交际语中,利用谐音产生的新词俯拾皆是,可谓网络语言的又一特色。谐音在网络交际语言中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省时、省事、简炼、快捷”;第二是表达的需要。谐音词往往使语言幽默诙谐,为网络交际增色不少。

3、直接采用阿拉伯数字代替词语

用数字代替词语并不是网络交际语言的原创。早在网络出现以前就已经为一些人所使用,但在网络交际语中,对数字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因为网络交际实质上是文本化的口语交际,主要借助文字输入这一环节来实现,其速度远低于以语音为媒介的口语交际。为了达到快速的信息传输,网民们绞尽脑汁使用了多种手段,其中之一就是用数字代替词语。因为数字是键盘自带的,其输入简单、明了、快捷,省却了文字输入所带来的麻烦,是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达信息的有效方式。

4、运用符号词语

所谓符号词,又称为表情语,即用键盘现有的本身无任何意义的符号叠加在一起,成为表情符号,表达各种各样的实在的意义。如:“zzzz”(表示在睡觉),“:-p”(表示吐舌头,做鬼脸),“:-)”是最常用的笑脸,“:-D”表示张嘴大笑。符号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也不像其它词语那样是通过词义的变化、引申和谐音来表达含义,但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代替语言表情达意。用符号代替语言是网络交际语独有的特征。主要是由网络交际场景的分隔性决定的。网络交际虽然打破了传统交际的时空局限,但交际双方毕竟不是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既看不到彼此的面部表情,又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声聊和视频聊天除外)。与现实交际相比,交际双方的姿势、表情等就无法表现出来,在理解彼此意思的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和误解。于是妙用多种手段组合镶嵌的表情符号就应运而生了,从而消除了网络交际方式的沉闷枯燥,增强了趣味性。

二、英汉网络语言造词方法的不同点

英汉网络交际词语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是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而汉语是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因此在造词方法上也会有一些不同。

1、汉语有很多谐音同义词

如:“版主”与“斑竹、版猪”谐音同义,“大侠”与“大虾”谐音同义,“喜欢”与“稀饭”谐音同义。这类谐音同义词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汉语的拼音输入法。我们知道汉语音节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声调来区分词义。但由于网上使用五笔打字的人还很少,大多数网民所选择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而拼音输入法中并没有声调,因此当人们在拼音(如智能ABC)输入状态下输入某个词语的拼音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同音词。但在时间宝贵的网络上,网民们来不及去挑选正确的词语,因此就出现了“斑竹”、“大虾”之类的谐音同义词。英语没有这种现象。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虽没有声调,但有发达的辅音连缀,使音节变化大大增加,单词孤立达意能力比汉语要强,同音现象远不如汉语突出。

2、汉语网络交际语中的谐音词不仅数量比英语多而且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网民们在用汉语进行网络交际时,除了使用单纯的数字谐音和文字谐音,还常常将多种谐音方法组合使用,例如:“3Q”(Thankyou)、“P9”(啤酒)等是数字谐音和英文中字母谐音的组合;“在98里哈9”(在酒吧里喝酒)等是数字谐音和文字谐音的组合;而“+U”(加油)则是符号谐音与英文字母谐音的组合。而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的谐音词除了上面提到的为数不多的数字谐音外,只有字母谐音,即用字母来替代与它谐音的单词,如:c(see),b(be),Y(why),U(you),R(are)等。因为英语单词音节比较复杂,词的同音情况较少,因此网络交际语中的谐音词的比例也相对少一点。

另外,汉语中的谐音有时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而且利用读音相同或相近且新颖的词汇来构成谐音,依靠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造成一语双关,使一个词语兼顾两种不同的事物以表达“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气氛。如“菌男”、“霉女”虽与“俊男、美女”谐音,但意义截然相反,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菌”、“霉”能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因而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而英语中的谐音则主要是为了省力省时。

3、缩略词的数量以及缩略的方法不同

在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缩略词占最重要的比重,充斥着大小聊天室、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和公告板。汉语中虽也使用缩略形式,但与英语比起来,数量很少,这是由英语是字母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拼音文字的单词缩写比表义的汉字缩写要容易得多。此外英汉网络缩略词的缩略方法也有所不同。英语网络缩略词的大部分并非规范性的缩写,而是由网民们自行创造并为他们共同认可的缩写形式,被缩略的既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日常交际中的短语或句子,采用的方法有:截短(省略单词中的一部分),如:bout=about,bro=brother;首字母缩合(取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如:assp=assoonaspossible;WYSIWYG=Whatyouseeiswhatyouget;元音省略(将单词中的元音省略),例如:brd=bored,bn=been;词素变化(改变单词中的某个部分的拼写,使之简化),如:bi=bye,dat=that,tnx=thanks。由于汉语不是字母文字,其缩略方法相对英语而言缺乏多样性。汉语网络交际语中的缩略词大部分是直接借用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的缩略词。另外,网民们还模仿英语首字母缩略构词法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缩略词,即利用拼音的声母进行缩略的词,如:FB(腐败)、PPMM(婆婆妈妈)等,其原因是在键盘上输入汉字(五笔字型除外)比较繁琐,要先输入拼音再通过按数字键选定所需的字,而用拼音缩写代替汉字可以减少输入环节,从而节省时间,加快交流速度。虽然汉语网络交际语中也有利用汉字本身进行缩略的词语,但这类词语大都是反语,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例如:“神童”(神经病儿童)、“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蛋白质”(笨蛋++神经质)等等。

4、数字词的数量差异

与汉语网络交际语一样,英语网络交际语也经常用一个发音与某一个单词相同的数字代替这个单词从而节约时间和空间,增强交流效率,但其数量与汉语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在英语网络语言中,用于谐音造词的数字仅限于1(wonorone)、2(to,tooortwo)、4(four,fororfore-)、8(eight)等数字。而在汉语网络交际语中,每个阿拉伯数字都可以用来代表词语甚至句子。例如:58451201314(我发誓,我要爱你一生一世)、5620,59487(我若爱你,我就是)、8147(不要生气)等。原因是汉语以单音节为主,便于以数字音节代替其它常见音节,另外汉语方言语音的歧义也为一些数字音节代替其它音节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三、结语

网络交际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原有的词汇系统,弥补了现有语言在网络交际中的不足。英语和汉语的网民人数占世界网民人数的绝大多数,其网络交际词语的构词特征,代表了世界网络交际语言的发展趋势。通过比较英汉网络交际词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网络交际语言的普遍特征,认识词汇结构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在网络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Crystal,D..LanguageandtheInterne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2]Paolillo,J..LanguagevariationonInternetRelayRoom:Asocialnetworkapproach.[J]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2001.5(2):180-213.

第3篇

一、网络时代党校图书馆的变革背景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图书馆收集、组织和传播信息能力的迅速提高。但人们也逐步认识到,图书馆面临的绝不仅是传统功能与能力的持续发展,而是在新技术新环境基础上自身模式与机制面临的颠覆性变革。图书馆信息门户作用的渐趋消弭不可避免,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情况下,教师和学员通过网络搜索、查找获得相关资源和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调查数据显示,已经没有人将图书馆门户作为查找信息的首选入口,2005年调查时仅为1%,2010年调查则趋近于0。在准入门槛极低,来源和内容都极其丰富的信息环境中,图书馆的服务是否能够为用户节约时间和精力,是其存在价值的彰显和未来发展的基础。虽然图书馆已经开始使用数字技术改造其服务和产品,但是图书馆的功能和结构在网络时代边缘化的危机仍然存在。

新媒体和技术不断带来新的媒介形式和使用创新,图书馆需要利用这些全新的技术和平台,从根本上革新其服务模式。就此而言,图书馆的定位,将不仅仅是资料、资源、服务和建筑物的集合,而是一个知识信息采集、整合和传播的信息化服务机构。党校系统图书馆性质和地位具有一定特殊性,但一般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价值重估和人才匮乏等重大挑战也是其不得不克服的发展瓶颈。党校图书馆在党政干部培训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如何处理和应对好这种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

二、信息化条件下的知识服务及其必要性

(一)知识服务的定义和特征。知识服务,是指以知识信息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积极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有效的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知识服务以信息服务为基础,但却不以单一的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被动地迎合用户需求为最终目的,而是以读者为中心,根据读者的需求,以信息的搜集、整序、创新形成知识产品,主动且持续地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具体而言,知识服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用户是知识服务的核心。知识服务注重用户体验和依赖度,需要掌握用户显性和潜在的兴趣需求,甚至引导用户的兴趣点培育。通过对用户检索行为的记录和收集,分析其检索范围和提问点,可以了解并掌握用户的背景信息、兴趣方向等基础数据,以此为根据,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主动而专业的知识信息服务。在最需要时候,能够得到最需要或是有所忽略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是知识服务以用户为核心的要义所在。

2、创新是知识服务的灵魂。创新是一项更新知识或技术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研究部门从事知识和技术的生产研发,也需要专业化机构和人员从事相关信息的搜集、组织、整合和传播,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图书馆拥有专业化的图书情报服务人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搜集和选择各种相关信息,对现有知识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序形成新的知识产品,为用户在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致专业化的知识服务。就图书馆功能的实现而言,理念和技术创新是前提,知识服务才是其最终目的。

3、个性化是知识服务的关键。在互联网普及的条件下,一般性的知识和图书资料服务,对于用户来说已经没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建立基于网络资源、互联技术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才是吸引用户,增强用户黏性的关键所在。就党校图书馆实际而言,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对既有信息资源,特别是专题培训现场资料和案例教学等特有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针对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向用户主动提供和推荐本馆特有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全方位打造差别化的信息服务环境,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这无疑将是党校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转型,提供优质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路径。

(二)知识化服务的必要性。现时条件下,根据用户提出的信息需索,直接检索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跟不上用户对于信息服务的内容和结构上变化的需求。面对在培的党政一线干部和教师开展培训的实际需求,党校图书馆应该在做好一般性用户服务的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和既有资源,满足用户的多元化、深层次和特殊性的信息服务需求,开展知识服务。针对性地开展知识服务,既要采用多种网络技术工具,对线上知识和信息进行搜集、组织和分析,又要对本系统资源进行整合上线,从而形成庞大、系统而专业的知识网络和基础数据库。以信息资源有序化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和需求预判,抓取和提供各种相关知识信息资源,以帮助用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提取和利用各种知识信息资源,以高层次的知识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三、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转型所面临的困境

网络时代条件下,用户需求的推动、信息技术的促进、社会信息环境的形成、丰富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基础,以及党校科研教学工作和咨询任务进一步发展的需求,都是党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服务转型的现实动力因素。但是,在现有的体制机制条件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一)服务理念和技术素养尚需更新。尽管部分图书馆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信息化上仍然乏善可陈,部分工作和流程还停留在手工阶段。现有的信息服务最好的不外乎馆情介绍、书刊检索、数据库接入等方面,连网上阅览和预定等服务都未能很好地开展,更没有将网络资源为我所用的考虑,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设施落后、信息服务效益低下等现象。

另外,图书馆不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作为教研工作服务机构的既往定位,使得其在党校内的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内部竞争压力、为用户服务的责任感以及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得部分工作人员把工作当作铁饭碗和闲差的思想普遍存在,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其信息意识和技术素养也逐步落后于图书馆知识服务转型的要求。

(二)系统的知识库建立的限制性条件。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软硬件成果,为知识服务转型提供了重要知识保障和硬件设施基础。但是,现实条件下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在知识信息资源的处置上,还只是堆积而成的数字化图书,以及全国性知识库的准入购买上。相较过去而言,只是信息资源量增大、检索速度加快等在量上的进步。在自身的特色库建设上乏善可陈,系统内各级党校的知识和数据库资源协调和共享程度几近于零。

(三)特色知识难以有效利用。党校系统图书馆的特色知识,是指存储于各级党校图书馆内,党政干部学员培训资料,特定班次材料,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授课现场资料等,涉及到一定密级,不能扩散、交流与共享特殊特色知识。这类系统内特殊知识,具有一定级别的秘密性、不能规模化传播、开放性有限以及基本上来源于教学培训一线实践等的特点,使其在贮存和获取上拥有较高程度的准入门槛。特色知识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使得其在有效利用上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和保障措施。

四、网络时代党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转型可行性分析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云服务已经开始给图书馆服务机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已经有许多大型公共图书馆委托“云服务”机制来提供服务,利用这些网络化服务来满足用户各种信息需求,同时更节约了图书馆自身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集中精力和资源来与用户交互,以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在新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环境下,党校图书馆需要据此重估自身对党校的价值与作用,并以此来定义和拓展自己的功能和服务。

(一)确立知识服务理念。当下,图书馆需要确立全新的知识服务理念,以用户知识需求的收集和分析为基础,对馆藏、校内及互联网资源进行搜集、析取、整合、集成、创新,创造和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因此,图书馆需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衡量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标准,要从“是否给用户提供了需要的信息”,转变为“是否通过服务解决了用户的问题”这一新的服务理念上来,将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作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

就党校图书馆实际为例,省级党校教师在主体班次教学上不断完善的同时,必然会对其教学与研究的专业知识或学科前沿动态的搜集和处理提出新的要求。图书馆应当可以根据需求提供新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为教师建立专业而系统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就此而言,图书馆可以根据教师和学员需求,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或知识,并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将搜集到的信息或知识分类整理反馈给教师和学员,为教师和学员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的知识服务基础。因此,以知识服务理念重塑图书馆有效性要求至关重要,这要求图书馆从党校这个党政干部培训主阵地的定位来革新自己的功能与服务,与党校、教师和学员活动的产出对应起来,重塑自身的定位和产出指标。

(二)构建多元化为基础、特色化为亮点的资源库。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知识服务能够达成效的基础所在,在注重馆藏实体资源的配套与建设的同时,特色资源和虚拟资源库的投入与建设需要更多的关注。这些信息资源库和软件配套措施包括:1、集中现存专业资源,如专业电子期刊及图书数据库,专业学术机构网络、专题电子论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2、开发、整合分散、无序的专题文献,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通过集成学科资源,建立集成服务系统,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3、利用web搜索引擎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搜集、筛选和组织,建立网络学科专业指引库。结合党校自身的行业特性,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包括:中央、省级重大会议精神宣讲班相关资料,省级党校主体班核心课程和优秀课程相关资料,地市党校甚至县级党校推荐优秀课程资料,一批反映教学培训课程专业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的URL,以及访问频率较高的原始信息资源的镜像等。对相关资料中涉及的各类知识对象进行统一标识,利用开放关联数据技术,形成一个覆盖所有既有资源内容的知识体系,构建起党政干部培训的知识地图。这一类教学培训资源,是培育、增强党校竞争力的关键,特色知识在各级党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共享,才能将系统内隐性知识向显形知识转化,提升图书馆乃至党校知识服务的品质。达到系统内各级党校、教师和学员间的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知。

(三)挖掘网络资源,丰富知识服务的内容。互联网的发展,为图书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用户群的需要,利用网络工具,围绕学科、专业和实际情况,进行网络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为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

1、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资源。有许多特色网站和学科专题网站(例如雅虎收藏+、百度搜藏、央库、365Key等),为公众提供免费专题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根据专题将读者所需的知识信息,通过这类专门网站,或者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全面搜索,从海量信息资源中选择、评估,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汇集起来并将其分类、标引,进行有效链接,对丰富的网络学术性资源进行整序和归类,形成具备专业性的基础数据库,以方便调取和查阅。

2、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收集、资源

(1)博客是新型的网络媒体工具,共享是其一大特点,已经成为网络知识聚集地和信息交流场所。博客可以大量利用超链接的形式组织资源,可以通过超链接连接互联网上的超文本链接、图像链接、音乐链接等。设置一个既定主题,通过链接引导,将各处信息资源聚合在一处,既丰富了知识信息资源,又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整合程度,运用博客可以更好地为用户发掘网络信息资源,为用户利用互联网学术资源提供极大便利。

(2)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通过微博,管理者可以对本馆已有的数据库进行介绍与推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对一些优良的网络资源进行推荐,比如一些在线论文、电子书、期刊报纸的网络版。此外,利用微博平台,可以了解图书馆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用户的关切和推荐,这都增强了与用户的互动,增强了同业者间的交流,为本馆服务的完善拓宽了资讯来源,提供了最新鲜的内容和经验。

(3)利用好即时通讯软件,增进与读者的良性互动。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用户需求,并根据其变化,进行检索策略的调整,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馆员与用户的交流互动是实现知识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子邮件便捷、高效的优势,使得其成为及时了解并满足广大用户需求的重要工具。用户根据需要发送邮件请求,图书馆员根据用户的学科背景和信息需求,提供资源检索及利用等方面的解决方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为用户及时查询、搜集相关资源,完整细致的进行答复,开展主动服务。另外,对于用户非系统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咨询和询问,则需要利用好即时通讯软件(如QQ、Gtalk、MSN等)的实时交流功能。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可以即时回复用户的咨询和意见,是对电子邮件系统解决方案回复形式的必要补充。

图书馆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收集、资源,为用户在资源检索与利用方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帮助,实现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理想互动,是图书馆提升知识服务水平重要途径。

3、利用RSS组织资源。RSS也叫聚合内容,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使用RSS订阅能更快地获取信息,在一个界面中提供给读者进行阅读,让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实时更新,实现信息的聚合。借助这样一种信息聚合技术,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例如SharpReader、NewzCrawler、FeedDemon),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图书馆提供RSS服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RSS阅读器将网上知识资源的组织化。以学科分类为基干,使用RSS订阅将相关或拓展信息资源按主题聚合起来,使纷繁杂乱的信息有序化,从而形成系统规范的知识资源,用户即可通过分享订阅的方式进行查阅;另一种方式则是开发提供用户订阅的RSS资源,在网站中应用RSS技术,以提要的形式将网站更新的内容提供给用户的RSS工具订阅,用户可以自动访问图书馆网站察看新内容,或者直接下载到本地查阅,从而使读者可以及时获得更新的信息。可以说,RSS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供了一种更为方便、高效的互联网信息和共享的技术路径。

4、利用网络硬盘储存、共享资源。网络硬盘是由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在线存储服务,向用户提供文件的存储、访问、备份、共享等文件管理等功能,用户只要链接到因特网,就可以管理、编辑网盘里的文件,不需要随身携带,更不怕丢失。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大量的电子文件需要通过网络远程传递,网络硬盘无疑是突破电子邮件的传输速率和文件大小限制这个技术瓶颈的重要平台。

具体而言,图书馆可以将数字资源压缩加密后,保存在网络硬盘上,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在互联网下载使用这些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上传,由图书馆整理后放入网盘共享,大大提升知识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效率。图书馆还可以寻求网盘供应企业洽谈合作事宜,购买企业网盘,以全面替代企业文件服务器和FTP服务器,降低IT管理成本,运用企业网盘实现图书馆内多人共享、文档在线编辑预览、协同办公、部门或虚拟团队级文件共享、自动定时备份、历史资料归档等丰富功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四)培养知识型图书馆员。图书馆能否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人。知识服务转型,给图书馆员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图书馆员,基本素质是熟悉图书情报资源体系,掌握情报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以及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更高的要求是具备一定通识能力,能应用最新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信息处理,能够以一定的专业视角和跨学科视野对各种知识和信息能进行创新运用,在工作实际中给复杂问题的处理提供咨询或解决方案。

提升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职业生涯规划与培训是基本途径。在党校系统中,馆员的职业规划和培训,可以参照教师培训模式进行试水,具体包括:1、组织系统内图书馆馆员参观学习高校或地方公共图书馆,加强横向联系和沟通,学习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2、充分利用系统内既有的知识资源,构建党校系统内图书馆互助型共享型教育模式,积极举办业务讲座,鼓励馆员参加行业内教学科研活动、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3、利用网络,构建省域范围内党校系统和各馆内部工作人员可以共享和学习的特色知识数据库,为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和工作人员常态学习提供方便;4、基于日常绩效和业务能力表现,向学校争取名额创造条件,让业务优秀的馆员和管理骨干脱产进修、访学等。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式,不断提升和完善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素养,不断提高知识服务水平。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