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00:2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工技术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29-02
一、引言
电工技术是一门非电专业,例如机械类、汽车类等学科中某些专业的基础或选修课程。但是,该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跨度较大。上册主要有电路分析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还包括电力电子技术;下册主要内容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本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为这些非电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窗口,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具备对其专业的相关电子设备有一定的了解能力。因此,这种非专业性课程的定位,加之课程内容本身理论性较强,使学生不了解学习该课程的意义与实际的应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以获得学分为目的。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及其相关的学科,几乎已经对各门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体现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目前,汽车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机械装置,它是综合了最新机械与电子技术发展水平的高科技产品。同时,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软件,改变了以往全部需要手工工作来设计电路的局面。目前,几乎所有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都是在EDA软件的协助下完成的,而且,是否具备熟练的EDA软件使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多数公司招聘员工的先决条件。因此,在电工技术课程中引入EDA技术[1-5],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EDA技术在模拟电路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模拟电路通常是电工技术教学中的难点,一是电路结构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其次,学生不了解该部分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可以适当将EDA技术穿插在这部分的教学中,从实际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引出与课程关键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以下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表明如何将EDA设计过程与电工课程中相关知识点进行结合。
例:使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实现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与直流偏置设计。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是电工技术中模拟电路部分接触的第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课程要求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法与图解法来确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后续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本例从电路设计的实际过程出发,引出相应的知识点。
在讲解例子之前,需要给学生明确的是在实际的有源电路设计中,通常情况下,晶体管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与设计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实现不同功能的电路,可能在电路图上区别不大,重要的是其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例如,低噪声功率放大器需要无失真地放大微弱信号,因此它的静态工作点需要选择在输出曲线的中点,而高功率放大电路为了尽可能提高输出效率,通常静态工作点选择到靠近截止区,而混频器、倍频器等电路,主要为了使用其非线性性能,因此,它们的静态工作点通常要靠近饱和区。其次,需要强调的是电路设计是电路分析的逆过程,遵循的步骤是根据输入输出关系,确定静态工作点,再得到直流偏置电路,与课程中计算直流工作点的顺序正好相反,但是,它们所反映出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确定静态工作点,就是根据电路所要实现的功能,确定基极电流IBB和集电极电流IC,集射电压UCE。因此,首先需要得到晶体管的输入输出曲线。在ADS中,输入输出关系是通过对晶体管做直流扫描得到的。实验步骤是先建立一个新的工程项目(Project)和一个新的设计(Design),然后选择晶体管直流工作点扫描模板(ADS中常用的功能都做成了模板,可以直接调用),并在其提供的元器件库中选择合适的元件,加入到模板中,如图1所示。
其次,需要设定晶体管的工作范围,就是IBB和VCE的范围,可以通过扫描参数设置得到,如图2所示。本例中,IBB的扫描范围是从20uA到100uA,扫描步长为10uA。VCE的扫描范围从0V到5V,扫描步长为0.1V。当扫描参数确定后,点击仿真按钮,就会产生图3的输入输出曲线。
图3所示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与课本上的曲线几乎是一致的,它表明在不同的基极电流IBB作用下,集电极电流IC与集射电压VCE的关系。通过输入输出曲线,可以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实现电路的功能。在本例中,为与教材保持一致,将静态工作点选择在输出曲线的中点,大致对应于图3中光标m1的位置,软件会自动显示出此处的参数,即IBB=60uA,VCE=3V,IC=6mA。当静态工作点确定后,可以据此设计直流偏置电路。由于本例是设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因此需要计算基极和集电极电阻的大小。在ADS中,偏置电阻的大小可以自动计算,但是需要手动输入相关的公式,如图4所示:
根据图4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图5的计算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当选择Ibb=60uA时,对应的基射电压和基极电阻在一个范围内变动,因此只能选择一个近似的值VBE=0.8V,Rb=60K。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的集电极电阻Rc=340。当所有的参数都计算得到后,需要对该电路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调整。验证电路及其参数如图6所示。
根据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计算结果,可以设计出图6所示电路。验证该电路的方法是对其做直流仿真,并将仿真计算的结果直接显示在电路图中对应的元件和支路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极的电位为809mV,电流为69.9uA,而集电极电位VCE=2.74V,Ic=6.64mA。对比前面得到的静态工作点参数(IBB=60uA,VCE=3V,IC=6mA),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小的偏差,这是因为在电路设计中,无论是在静态工作点还是元件参数的选择上,都存在近似的过程,因此,任何电路的设计,都是一个近似的设计,由此得到的实际电路都需要经过调试合格后才能够实际使用。
以上的例子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电路设计的基本过程以及设计方法。当课程进一步深入后,可以对本例进行扩展,例如在分析放大电路动态特性时,可以加入不同幅度的输入信号,观察在不同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和非线性失真,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静态工作点的意义。
三、结语
通过在电工技术课堂上增加EDA设计的过程,可以使课程从纯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实际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极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同时,课本上的理论与公式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它们已经融合到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一两个简单的设计就可以熟练掌握,使学生能够轻松完成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参考文献:
[1]刘廷文,唐庆玉.EDA课程设计――研究型教学的重要环节[J].试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12-116.
[2]刘廷文,唐庆玉,段玉生.EDA技术是实现电工学研究型教学的良好手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8):65-68.
[3]高金定,邬书跃,孙彦彬,等.EDA技术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试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58-160.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对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综合、过分追求系统性与完整性
由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的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系和完整性,导致学生掌握层次浮浅,前期后期课程衔接断层。没有针对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就业方向来制定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不理解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也忽略了《电工技术》课程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模式老化刻板,教学效果不显著
传统的教材“平铺式”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理论与实践也是分开进行的,教师的任务也仅仅局限于“授人以鱼”。不仅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无法体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更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课时与内容矛盾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设置情况,《电工技术》课程与其后续课程的内容有较大的重复。这种重复教学,不仅使大量教学课时资源浪费,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宏观了解和深入理解。
三、改革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设计遵循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主线
1、重点加强与专业方向的衔接
《电工技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较早,学生一般还无专业意识。因此教师应主动将电工技术学紧密融合于各专业课程中。
2、削枝强干,合理压缩、拓展教学内容
坚持“专业基础的教学设计服务于后续课程需求”的原则,大胆舍弃科目交叉重复内容,淡化繁琐理论及推导,加重实践项目,坚持实际应用范例与理论相配合的授课方式。
3、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模块化
结合各专业特点及就业趋势,对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合理重组、优化,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以“重基础、强应用”为原则,将技能目标确定为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教学模式多元化
1、引入“构建主义”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道、授业”的讲解员、指导者转变成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加工信息知识,探索验证理论的“解惑”者。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主体,知识意义主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及独立思考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采用多媒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黑板粉笔、电子教案、实物投影、动画课件、录像、虚拟电路。使教学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的交流,让传统死板的课堂气氛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在快乐与新奇中享受知识的洗礼。
3、强调知识结构完整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加深学生知识逻辑架构意识,可将“知识树”纵横联系比较,以“树干”内容为主心,先分析后归纳概括;并在“树枝”内容方向拓展实例,将现实应用及其他学科知识与本课程相联。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广阔性,活跃思维,还可加深其对课程体系的认识。
(三)加强教学环境内涵建设
1、模糊教室授课与实验室授课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独立分开进行,并且大多是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虽然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定理的理解方面功不可没,却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打破教室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的隔离状态,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且能得到综合应用。
2、创新型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及重组后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各非电类专业的创新型电工技术实验实训室。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大胆将学生吸纳进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检测元件、调试电路、认识电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他们进入社会适应的时间。
四、结论
本文对对高职《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环境、模式等设计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但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仍有差距。《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研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永远向前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梁碧勇.高职高专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9,(05).
[2]廖江.浅谈电工技术教学改革[J].应用技术,2009,(23):113-115.
关键词: 电工技术 多样化 教学模式
一、电工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电工技术课程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具体实验。作为学生,其要学习最基本的名词解释和如何分析电路及电路的计算步骤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能熟练地操作。经过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会理论知识,同时动手能力得到增强,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的工作铺平道路。
二、中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虽然学生的自制力较差,但他们善于接受新的事物。在讲解电工技术这门课程时,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跟学生和谐相处。对于学生反映的各类问题,教师都要认真对待,鼓励学生提问,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设疑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探索。例如,复杂直流电路的计算有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它们在电工技术理论解题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试卷中会经常出现,理论讲解完之后,由于几个定理解题各有特点,因此,可以这样提问:每位同学用两个例题来说明采用哪个定理解题较好。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不仅明确各定理的应用范围,同时提高阅读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解题方法灵活应用的目的。
(三)适当调整授课教室。
我国中职教育注重传统的教学,即老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互相分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相互脱节是必然的,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只要内容合适,我们就应转移到实验室进行讲授,学生边动手边学习,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结合理论知识讲解,随时回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当然,教师必须准备好很多东西,才能应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准备。例如,在学习电器控制原理时,要先了解其中各个低压电器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室对着已经完成的线路板拆卸、组装各种低压电器,这样,学生理解各种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的同时掌握它们的结构和应用范围,也理解整个控制线路板的原理,激发学生对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连线的迫切心理。教师在具体指导过程当中可以补充讲解安全用电知识,这样在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知识的同时,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即使有些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是很扎实,通过这样具体形式的实训,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掌握了电工工具的使用和导线连接的技能,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优化组合,全面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成立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比如,某个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先在宿舍小组内讨论,小组自行解决,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重点知识,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则教师给予适当引导。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堂上根据小组表现情况给以平时的成绩,最后教师总结,指出每个小组讨论时存在的问题及对正确的观点给以肯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也活跃了,通过讨论和辩证,真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提高了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多元化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采用多媒体,针对不同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板书、电子教案、投影、动画课件、录像、模拟电路,使教学艺术的魅力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是辐射到知识与人的交流、形体与视觉的交流、语言与思考的交流,使传统的课堂氛围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在快乐与新奇中接受知识的洗礼。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关于电工技术技术应用的网络教学平台,除精品试卷、网络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外,还提供相关元器件的应用资料、电路仿真软件资料和趣味制作项目等课程资源。由于网络教学系统的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很好地提高自学能力及对难懂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强调知识结构地完整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知识逻辑架构的意识。教学中采用“树形网络式”的结构:总目标―分目标―具体内容,使学生由浅入深,层层分析。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广阔性,在活跃思维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认识。
四、结语
电工技能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如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通过实训课程教学培养优秀电工技术人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进行不断的教学实践的尝试和改革,使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加前沿的知识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不断满足现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满足社会的发展,发挥电工技术课程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静,刘兵.《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改革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3):310-312,320.
[2]陆菊芬.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8,6.
[3]杜新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6.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工技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50-02
“以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因为企业将来势必对员工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让电工学生不仅练好技能,同时还拥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以下结合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以来开展机电一体化教改,以亲历“电工技术”课改为例,谈谈如何开展电工学生的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一、循序渐进,重建并增强自信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技校学生大多中考或高考成绩不是很好,加上90后学生普遍较要强,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由此加重了自卑心,导致自信心不足。电工教改中,通过由浅到深的电工实例,采用视频导入(激发兴趣)――下达任务,通过完成简单任务。电工课题实操中,如控制一盏灯,开关的串、并联控制,单相配电线路,综合配电线路等,渐进中使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树立自信心。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多鼓励沟通,以强带弱的形式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地指导,促使完成任务。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让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工作上的困难。
二、教学分小组、定组名、定岗位,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企业很欣赏有使命感、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因此培养学生责任使命感十分有必要。
1.责任意识、使命感分析
电工日常实训中,发现学生普遍有逆反心理,责任感欠缺。对出现问题追查责任时,学生常辩解说“这不是我的错,因为xxx的原因”,类似这样逃避责任的托词数不胜数。
2.定成员、定组名、定岗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划分领地,团队考核,增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新班电工实习之初,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使用一个电工技能工作岛,模拟工厂的车间团队,独立考核评价,使各团队展开竞争,并自定如“电力征服者”“电力诱惑”“机电F6”等命名团队,增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
(2)角色扮演,颜色识别,明确职责。电工实训中,每位队员还需参与管理,需扮演企业不同的岗位角色,分别有组长(黄色帽)、物料员(蓝色帽)、品管(红色帽)各一名,余下组员为普工(灰色帽),明确各岗位职责。如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协调等;物料员:负责电工材料收发;品管:负责任务质量的评价等。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明确各岗位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3)岗位轮动,竞争机制。结合电工实习课题,进行岗位轮动,“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将好好找工作”,引导学生珍惜岗位,强调岗位职责。对组长等管理岗位采用可上可下的原则,通过换岗实习,学生能保持新鲜感,更珍惜当前岗位;也使学生学到电工技能时明白不同岗位的要求及责任,做事要换位思考,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三、设疑引导,带着问题去学,培养学习、计划能力
1.学习、计划能力分析
调查发现电工专业学生入学时大多学习热情不高,较自负,看待问题片面,自主学习能力较差。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事情父母都计划好了,导致做事的独立性、计划性不强。
2.设疑引导,带着问题去学
设疑引导,带着问题去学,学生会更认识到所学不够。例在“行车自动往返控制”教学中,先引入刨床的自动加工视频,以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刨床为什么能自动控制?如何实现?如何选择电器元件?
在电工实训中,老师要适时指出电学的重点、难点,引入新任务。学生熟悉任务,先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明白只有虚心学习并有效地吸收消化所学才能不断成长、成才。
3.任务流程化,培养计划能力
电工作业最忌讳的是盲目性,制订计划是电工必做。领到电气安装新任务时,个人、团队须制订计划,故需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根据电工安装任务,组员先制订实施计划;组长组织组员,对电工课题各方案展开讨论,选出优选方案;团队将优选方案上报审核,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小组再讨论,进行修订,制订出具体可行方案;经教师审定批准,小组实施任务;电路装好后,组员进行任务小结,组间互评,教师比较各组的方案优劣、实施效果等展开点评,选出最佳班级方案。
教学中,通过制订(个人初定、小组择优选定、班级最佳评定)层进式计划,增强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促使学生重视计划重要性,养成制订计划好习惯。
四、促提升,培养执行力
再好的计划,必须得到良好执行才能实现目标,所以应注重学生执行力的培养。第一,执行力分析。因多数为90后,虽然个性很要强,做事喜欢张扬,但说得多,做得少。普遍依赖性也强,做事主动性不强。第二,共同提升,培养执行力。电工实训中,学生常忽视导线连接等最基础的技能训练,常会急于求成地将电路接好,或许通电也成功,但存在布局乱、工艺差、压胶松动等问题。有的时间观念不强,安装接线进度慢,工艺虽好,但超时严重。
针对实际问题,笔者提出“不放弃,不抛弃”,个人相对独立、团队互助、竞争提升的学习理念。根据电工课题的难易,对实训进度总量调控,强调个人接好电路后也不能马上通电。需先自检,然后团队内成员间的交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求需达到完成团队的三分之二(或一半),才能通电试验。教师不时通报各团队的进度,这样急躁的学生会稳定情绪,认真安装,促使慢性子学生提高接线速度,较弱的学生因有帮助而不放弃学习。
通过训练,学生整体的电工接线工艺、分析处理故障能力有较大提升,并有效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五、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总结反思
作为电工技能人才,应养成“处处总结,得学问,再提升”的好习惯。第一,总结反思能力分析。现在多数学生的口才虽好、个性虽强,却是不善于总结、较少反思的一代。第二,发现分析、精炼问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电工课题进行分解、实施任务,采取提问题制度,注重单个任务的小结,阶段总结:要求电工学生针对单个课题内容,提出有疑虑重点(难点)的问题;对所提出的电学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尝试组内将问题解决;各组需提交1~3个以上,经尚未解决、共性的电气问题到班级讨论,教师讲解分析,指出解答难点,引学生开展反思。第三,阶段难点、重点讲解,适时地评选出“个人最佳问题”“最善于思考小组”等荣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训练,培养了电工学生发现、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善于反思。
六、交流讨论、换位思考,提升沟通合作能力
良好沟通可快速解决问题,分工明确,提升效率,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第一,沟通、合作能力分析。90后大都喜欢出风头,但较少换位思考去体谅理解别人,协作能力较弱。第二,通过团队讨论、任务评价,培养沟通能力。作为电工离不开团体。实训中模拟电气生产车间,具体到工作岛。每个成员通过角色扮演明确了解电气任务的各自职责,任务分解、讨论、实施、通电、总结评价等均以个人加团队进行。因为个人表现将影响到团体评价,与团队成绩关联,所以学生将不断地较劲、竞争,特别是团队内的相互帮助、监督、沟通、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合作能力。
电工教学中,通过个人自评、团队内互评、团队间评价、教师点评等形式。不断地肯定学生,适时开展最佳电工组员、最有电工创新奖、最优电路方案、最佳用电团队等评选,对获得奖项的成员、团队,将在学业中加分奖励。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打造开放式、互动式课堂,通过任务分解、讨论计划、问题分析、任务总结、评价等流程,使学生不仅锻炼了口才,还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七、教学反思
多年的“电工技术”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上措施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有些措施也存在不足,因初中毕业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协作、口头表达能力不强,部分组员的自律性较差及团队负责人的沟通能力较弱等原因,故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及加强纪律管理,否则学生会消极怠学、无所事事,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总之,笔者认为“电工技术”的教学,不仅要强调电工学生接线训练,还需加强学生电路分析、排查故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技工院校通过不断持续教改创新,也将培养出自信,善于沟通,有责任感、计划执行力,会总结反思,能团队合作,富有激情的高素质电工,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肯定是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以明天需求的电工标准,来培训今天的高素质电工人才,将续写技工院校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毕结礼.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3]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4]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电工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很活跃,提高了课堂效益。如讲到“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和基尔荷夫定律”这一节时,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把一个R-L-C的串联电路接在交流电源上,然后用电压表分别把R、L、C两端的电压测量出来,让同学读出数据,同时板书记录数据,请同学们一起总结数据,得到:(1)R+VL+VC≠V(2)VL〉V然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VR+VL+VC≠V,难到交流电路不满足基尔荷夫第二定律吗?(2)为什么电感两端的电压会高于电源电压,即分电压大于总电压?提出问题后,学生们都感到这个现象很奇怪,大家积极思考,在老师的启发下,就连原来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同学也开动脑筋分析问题了,课堂上大家积极发言,通过教师学生一起分析,学生掌握了在正弦交流电路中不同性质的元件串联,各元件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所以总电压有效值不可能等于各电压有效值的代数和。在交流电路中欧姆定律、基尔荷夫定律都是用相量来描述的。通过演示,结合电压相量图进行分析,加深了同学们对正弦交流量存在相位和数值关系2个方面的认识。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要通过实验现象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答案。因而在较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有趣,有用,因而自己想学、爱学、并能做到主动地学。
2理实一体化教学,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电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因此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尤其是教学上的难点有赖于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比如,在讲授串联电路谐振这一节时,讲到当激励电源的频率等于电路的固有频率时,电路发生谐振,且串联电路达到谐振时,阻抗最小,电流最大。同学们反映谐振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且电路达谐振时的特征也不易记。针对上述问题,用低频信号发生器、扬声器和一个由灯泡、电感、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进行课堂演示。由于同学们对低频信号发生器十分陌生,于是,先在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上扬声器,然后用手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细调”旋纽,这时,同学们可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频率在变化,这样大家对该信号发生器发出的正弦波电信号的频率是可以改变的有了感性认识。然后再将由灯泡、电感、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用手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细调”旋纽,改变信号的频率,同学们便可看见只有在某一频率信号下,灯泡发出的光最亮。即此时电路发生谐振,这一频率就是电路的谐振频率,而在这一频率信号附近,灯泡发出的光都没有电路谐振时发出的光强。这就表明电路发生谐振时,阻抗最小,而电流最大。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学生很快弄清了谐振的概念,对电路达到谐振时的特征也记忆深刻了,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了出现老师在课堂上难教,学生在教室里难懂的情况,这比在教室老师仅靠一只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3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帮助教师突破难点课
对于一些难点内容,学生不好理解,如能结合演示实验,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难点也就容易讲解了。
4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实做能力
现在的学生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做能力较差。当然实做能力是靠多方面来培养的,但课堂演示也是提高学生实做能力的一个手段。很多学生善于识别书本上的东西,但不会识别实物。如有的学生对电阻、电容分不清,甚至连基本的电工元件也不认识。通过边演示,边实验,边讲解,学生们可逐渐认识一些简单、常用的电工元件,熟悉一些常用电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实做能力的提高。
5《电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教学评价
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的特点,教师应依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课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并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和自制示教板,配好学生实践操作时所需的仪器、仪表、电机、工具等。另外,课前应先将学生分成小组,选好小组长,事先对小组长进行重点指导,必要时,在课余时间他们预先进行动手实操培训。做到课前精心安排,周密设计。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操作及相关内容的讲解,进行总结并引出一些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实操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强调操作安全,提高实操的效果,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操作立即纠正,保证实操的准确性。这样课前精心准备,课内边讲边做,教师巡回指导,组长协助辅导,保证了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教学秩序。在学期结束时,《电工技术》课程的考核采用实践操作加理论考试的形式。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将学生平时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平时成绩纳入考试内容的范畴。如将考试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试卷成绩、实践成绩3个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学习态度、在学表现等,试卷成绩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等,实践成绩包括操作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工技术;分层教学;实施途径
随着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的下滑,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远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使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了现实。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基础差的C层学生采用“低起步,搭台阶,牵着走,多鼓励”,对中等B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反复,小步走,常反馈”,对基础好的A层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布置作业和评估体系等各个教学环节上进行落实,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乐趣。那么,如何在职业学校《电工技术》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分层建组
把学生分层建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对学生分层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我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及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把班内学生按好、中、差分为A、B、C三层,分别占全班人数的30%、50%、20%左右,随着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A层学生所占的比例应有所增加,B、C层学生所占的比例应有所减少。分层前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白分层教学的目的,了解分层教学的方法,并说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地作些调整,合理地进行升降,消除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分层后,再按自愿结合的方式组成互帮互学小组,每组里A、B、C三层学生都有,给学生提供互帮互学的机会,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建立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个人档案,使分层次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应重点考虑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要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上下工夫;再者还要在教法、教学手段和作业布置上都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的分层教学目标。如“交流电路”这一章内容可以这样安排:对A层学生,除要求系统地掌握基本内容外,还要求能熟练运用矢量图对电路进行分析,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当中的电路问题;对B层学生除进行系统的学习外,还要重点掌握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够“举一反三”;而对C层学生要求认识元器件和电路组成,能看懂实际电路,而对电路工作原理和电路计算能模仿例题解一些题目就可以了。
三、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电工技术》课的特点,尽可能多做实验,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有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但各层次课堂教学又有不同,表现为:内容安排层次。对A层学生,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增加一些利用所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去指导实践,也就使学生有学习的奔头;对于B层学生,除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还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求解题目;对于C层学生,只要懂得简单的电路原理,能模仿书本例题去解题就可以了。
四、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因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课堂上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两头学生依然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等现象,故教师应加强分层辅导。分层辅导包括查漏补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对A层学生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及解题的思路分析,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B层学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C层学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鼓励其学好专业理论课。
五、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C层学生,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尽可能安排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对A层学生则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层学生介于二者之间,要求A层学生也要完成B层学生的要求,鼓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和C层学生选做B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另外也可以通过每日一题的形式,按题目的难易程度布置三道习题,让各层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六、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但整体水平提高后,并非不存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只不过此时比原先提高了。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对C层学生侧重表扬,B层学生侧重鼓励,A层学生侧重促其发展,让每位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成绩进步的给予升级,退步的则降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分层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会,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把这项改革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一、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是符合时展的需求,符合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教学模式。电子电工专业是生活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现代工科毕业学生最基本的岗位能力与技术,因此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势在必行。
(一)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
以实践为导向电子电工技术教学,综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社会生活中有关电子电工技术的问题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电子电工问题的解决探索出新的途径和方法,这样也能够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电子电工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切实以实践为导向来进行电子电工教学,能化死板枯燥并且深奥的书本理论知识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行动,打破学生厌学的心理,并且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际解决电子电工问题的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能够促进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独立工作能力
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就是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切实以实践教育为主,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积极组织各种电子电工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电子电工的实习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电子电工技术是工科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是其他深入学习的基础技能,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从而为以电子电工技术为基础的学科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日常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条件。社会与企业是以学生的能力与技术来衡量学生的质量,而不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就为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技能基础。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生活,更有效率地进行独立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与技能。此外,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也是切实推进教师参加培训,提高电子电工实际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迫切需要。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应变能力和坚强的个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归根结底是要加强学生电子电工实际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切实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电子电工实践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多个人的协同合作,相互帮助,这样就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协调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在电子电工实践教育中,在真实的企业环境或者模拟的实践环境中工作,需要每一个学生在电子电工的设计、组织、规划、生产、销售、管理等实践活动中相互配合,需要每一个岗位的通力合作,这对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主义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电子电工的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个时候老师加以指引和辅导,能够切实促进问题的解决,能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与挫折的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同时,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因此其职责与任务也各不相同,但是每一位学生也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与问题做出回答与解决,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总之,无论是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健全的个性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都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能力,因此这样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如何实现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
(一)制定电子电工技术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技能重要性的教育
电子电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切实培养出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对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护、生产等需求的专业技能高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提升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法码,必须切实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重要性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配合老师的实践教学,切实在实践教学中锻炼自己的实际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电子电工专业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包括职业技能方面的目标和职业态度方面的目标。首先在职业技能方面,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有:掌握电子电工基本元器件的使用原理,能够对基本元器件进行检测与维修;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掌握常用的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对常用的电子电工仪表机械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能够明白电气装配图与电气原理图;对于一般的电路问题和简单的电路故障,能够进行科学正确的处理,能够安装和调试模拟电路;会识别、测试电子元件以及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等等。在职业态度方面的目标主要有:具有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具有极强的应变与协调能力,具有顽强的个性,勇于克服困难与挫折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具有电子电工方面规范的操作意识,具有电子电工安全文明安装调试,文明生产管理的意识;具有爱岗敬业,服务群众,遵守相关行业规章制度的道德素质。制定科学的电子电工职业发展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促进学生探索出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应用电工电子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电子电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条件
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不同于实验教学和模拟教学,而是要切实让学生到实际的电子电工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到实际的电工电子环境中去学习实际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电子电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条件。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学习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系起来,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校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实习,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切实培养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直接面对工作岗位的能力。对于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大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的模式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由于电子电工专业需要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需要面积比较大的场所,同时需要技术精、业务好的电子电工专业人才进行组织与管理,对于学校来说,这样大的投资是非常大的负担,为了解决设备与引导人才的问题,可以充分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来解决设备的不足。校企合作模式加强电子电工主要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切实改善学校在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方面的设施不足、资源不足等问题,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具有丰富经验的电子电工师傅请进课堂,同时也能把电子电工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打破了纯理论的说教和机械式的记忆灌输,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社会活动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充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加上对理论的掌握与理解。此外,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通过建立让学生在真实的电子电工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置于真正的电子电工生产环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受到真实的电子电工企业文化的影响,受到正规的电子电工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
(三)完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标准的考核制度
考核模式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切实完善电子电工技术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标准的考核制度。以实践为导向的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院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电子电工专业的特点,紧紧围绕着“实践导向”与“职业技能”,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的教学理念,切实改革和完善电子电工技术教学的考核方式,保证考核方式符合时展的需要,符合专业特性的需要。因此,在电子电工专业的考核上,必须切实划分为两个部分,并且要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标准进行考核。一方面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考核,因为只有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尽量减少在电子电工实践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另一方面,要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标准的考核制度,因为,实践能力是电子电工培养目标的根本,只有扎实的实际技能才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必须切实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标准的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协调应变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工作技能。
1.改革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现有的教学内容对理论知识过于强调,容量过大和理论较深,与现在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不符,因此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拓展和应用。第一,提炼。在对基本知识理念讲述清楚后,以定性分析为主来降低理论难度,对于繁琐的理论指导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尽量删除,适当可加入一些定量计算。教学内容必须要有相应的取舍。第二,扩展。在电子电工技术课程中可对相关知识领域进行扩展,让学生在了解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为今后的发展增添更多空间。各行各业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都有所获益,应充分结合行业特点来指导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不断引入全新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从而过渡到全面发展。第三,应用。电子电工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要注重将理论和实践联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等综合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有效地使理论转化为更高层次的技能。
2.改革教学方法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兴趣认识和情感都依靠课堂教学的成功导入。教师要充分重视导课环节,良好的教学效果都是通过精心设计后才得以体现的。一般对教学的导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设置悬念。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是电子电工教学的一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根据书本知识来进行讲解,理论知识在整个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学生学起来十分枯燥,从而就会降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设置悬念,一步一步来引导学生去学习,然而问题设置也要具有巧妙性,环环相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举与生活相关的例子。教师在教学中举例子时,可以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选择合适的素材作为出发点,自然地导入课程,学生在面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物时就会调动好奇心,这对教学具有推动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实施教学改革完全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课程改革的号召积极响应,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扩大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和加强硬件建设,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争取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唐娜娜 单位: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技术;难学原因;教学对策
一、《电工技术》难学的原因
电工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电工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基本上都是开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刚从中学的应试理论学习到职业院校的应用技能学习,往往一时转变不过来,难与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普遍感到《电工技术》难学,教师也觉得教学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近年来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在扩大招生,至使部分生源质量较差,这些学生在中学时数学、物理两科成绩较差,甚至是文科生,高三就没有开设物理课,自然学不好以数学、物理为基础的《电工技术》课。
(2)《电工技术》教材具有概念多、公式多、原理抽象、知识量大、计算量大、应用广等特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且学生大多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认为读职业院校,只要掌握技能操作就行了,这也严重影响了《电工技术》的教学。
(3)相关教材的内容不配套,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许多在《电工技术》理论计算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其进度滞后于《电工技术》内容,甚至没讲。如在《电工技术》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量的计算,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复数”知识基础,才能理解交流电量的计算,而这些刚上职院的学生大部分在中学对复数内容就不理解,升上职院后,又没有学习相关的内容,以至学生无法理解交流电路中电量的计算,也就学不好电工技术的理论计算部分。
(4)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仍习惯于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等老一套方法教学,学生不容易接受,不能理解教学内容。
二、《电工技术》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一些措施,就可以提高《电工技术》的教学效果。
1.设计课程的导入,找出章节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电工技术,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电工技术》课程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对课程与课堂的导入设计尤为重要。课程导入主要是上好第一节课也就是绪论的内容,我上第一次课就问学生:“什么是电工学?”;“电工技术和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在工厂附近住,家里的照明电灯会有忽明忽暗现象?”提出这些问题来让学生自己回答,这样一开始就可吸引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
每一本教材内容的编排都有规律可循,电工教材也不例外,电工教材的编排基本都是:直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电动机(控制)安全用电,都是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如学习直流电路就是为后面的交流电路打基础,所以从学习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时,就要强调一定要区分好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直流电路计算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在中学已经学过,稍加复习讲解,基础好的学生就能掌握,而学习单相交流电路的计算时就可以引入对比直流电路的计算公式来理解,而由单相交流电路的计算公式就可推导出三相交流电路的计算公式,又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都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变压器的应用公式在中学已经学过,所以讲解电动机的结构性能和应用时可对比变压器的结构性能来分析理解计算公式,通过这样引导学生找出学习内容的规律,就可以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
2.整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讲解
电工教材的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又有限,所以按照“够用、实用、有用”的原则,再根据企业提供的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技能鉴定部门提供的相应技术等级的鉴定标准,来整合电工技术教学的内容。根据电工课程体系可分为四个模块:常用电工工具及仪表的使用、电路分析与计算、电机原理及应用、安全用电知识等。对电工工具和仪表的规范操作,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人身安全,所以必须放在绪论来学习,讲授时直接让学生看实物,然后教师规范操作,最后才讲解结构和应用,主要强调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讲解三相交流电路时,让学生先看教学楼的三相供电系统或实验柜的三相供电电路,然后再分析三相交流电路和单相交流电路的共同和不同之处,重点讲解我们的生活用电为什么要采用三相电源供电;讲解电机时,可先讲授电机(变压器、电动机)在工农业中的应用,再分析电机的结构和性能;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可从具体的事例来讲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这样整合讲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强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理论公式推导可简化,注重结论分析,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如在讲解交流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时,就先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照明电路的连接后,让学生测量各元件的电压和总电压后,提出测量疑难,然后才回到理论讲授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中电流、电压计算的区别和联系;学习“变压器”时可先让学生观查看学校的配电系统和变压器实物,学生很直观的就知道变压器的接线方式和哪边是一次侧,哪边是二次侧;当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时,可先到实验室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进行操作,再讲解电动机的性能和应用,这样可避开复杂的理论推导,突出分析和应用。通过这样的设计可把枯燥的理论简单化,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突出“做”,引导“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做”不可少,可通过一个个的项目为载体,任务引领,形成一系彼此联系、层次渐进的任务序列来“学”,如:可从简单的安装一盏白炽灯到安装带电度表及保护的日光灯;从连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到电动机的长动控制;从连接单台电动机到多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最后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控制电路进行安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激发学习兴趣,一步一步地向全面掌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目标前进。
三、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每一个学生都很在乎学习成绩,理论试题的考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只有改革单一的理论试题考核制度,建立理论、技能并重的考核制度,所以在技能操作练习时鼓励学生多动手,把考核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甚至对学生自己能解决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来进行考评,只有当学生成绩上去了,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学校电工技术课程的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40%,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占40%,平时学习表现成绩占20%,只有通过这样考核,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结束语
总之,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电工技术》难教难学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李佳佳.《职校电工技术难教难学成因及对等》[J].考试周刊,2011
[2]潘爱民.《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课程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5、1C
[3]王海燕,展希才,程继兴.《电工技g》[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
关键词:电工技术;能力培养;思路分析
《电工技术》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工程传统学科,现已灵活应用到各个技术科学领域,内容丰富多彩,学科前景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是体现当今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的方法相对传统单一,需要授课教员开发新思维、探索新路子、开创新方法。为了培养军队院校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改进。下面就《电工技术》实验教学方法中浅谈几点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学”与“做”相结合
首先让学员学会怎样学习应是教员的根本任务。因为“做”是能力的培养的基础。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员“做”的能力呢?军校学员在校主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怎样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于《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在《电工技术》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运用“三会”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了深刻剖析。1.教会学员看懂教材《电工技术》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在教材中的描述文字精练,但是学员不容易掌握。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分析电路图是电工学习的基础,让学员学会自己看懂电路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这样教员在指导实训操作时,学员可以按照要求会独立完成电路的搭建,数据的测量,并验证相关理论知识。2.教会学员发现问题让学员根据相关材料和要求,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一步,对学员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讲解,指引思考方向;第二步,仔细阅读教材,认真进行实验;第三步,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通过以上方法步骤,让学员逐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教会学员“拓展”知识《电工技术》的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最终满足岗位任职的需求。在以后的工作岗位,学员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学会“拓展”的知识“抛砖引玉”,对学员后期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传授一些解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员“活学活用”的能力,通过对各类典型电路的讲解,掌握分析电路本质,通过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拓展”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确保信手拈来,真正运筹帷幄。
二、合理设疑解惑
在情境式教学中,教员在重视实训操作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灵活巧妙的创设情境问题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员积极思考。教员将相关资料化整为零分成若干模块,灵活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有针对性、有坡度、富有启发性,作适时的点拨问题,点燃学员的求知欲望。教员在授课中,以“低台阶、小步伐、多思考、快发现”的方式,使学员层层有进步,处处有收获。采用把逻辑性较强的内容分解成几个递进和并列的小问题来提问。直接把一个问题提出来,学员不容易独立分析到位。教员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把各个分割式的问题逐一击破,这样整个问题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三、加强学员非智力因素培养
很多学员本身的成绩不够理想,并不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的。只有学员真正的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克服以往的问题和不好的习惯,才能够将其潜力真正的发挥出来。兴趣对于人们的积极性调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员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在将来的教学中将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进去,让学员发展保持兴趣。自信心对于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提高学员本身的创新能力,便必须重视学员自信心的提高。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打牢坚实基础知识的升华和飞跃。
四、让学员感觉和教员零距离
对于学员而言,师生关系的宽松不但能够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的个性,还对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师生关系真正的融洽,学员才敢于提问,才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员的赞扬和鼓励也能够激发学员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军校学员虽然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他们自身潜力没有被很好的发挥出来,但是学员本身的思维比较的敏捷,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能力比较强,这样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的时候,无论是学员还是教员都应该提高自身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地位,更加平等的相处,这样学员不但能够成为教育主体,还能够成为积极创造的主体。在教学的时候,教员应该尊重学员的思路,对于学员想法中的可行性因素,应该珍惜,对于学员的一些教员无法理解的想法,不能够随意的评价,而是应该让其在将来的实践中检验可行性,这样学员的创造性才能够得到保护。若是学员实训操作的时候出现了失误,教员也应该理解。教员要在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员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总之,培养学员创新能力作为新世纪时代教育的特征,教员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行为模式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99-100.
[2]宋冠华.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6):119-121.
[论文摘要] 电工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基础课。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促进其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计算方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工技术技能,打造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本文结合了当前电工技术发展的实际,对电工技术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要体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充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强的思路;探讨了多媒体教学为基础,项目教学为载体,点滴激励、实物展示、参观学习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针对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相量法分析简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的方法,理解电路的暂态、换路定律和时间常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动态电路,并能了解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首先电工技术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讲述要求必须透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在巩固完善过去粉笔与黑板的固定模式外,近几年,我们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现列举如下,与大家一块探讨。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媒体教学由于其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的特点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借助教材附带的课件加以按特点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外,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室工作室,进行网上交流、答疑、辅导教学。例如讲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这一章,有原理图进行原理分析判断改错,答案不唯一,还有原理讲的通,实践中由于接线或者器件位置不合理,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教师、学生通过网上查询、互动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也能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正是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教学方法现在基本得到普及。采用多媒体教学贯穿全课程。
2.项目驱动教学法
课程整体采用项目的制作与测试过程来丰富教学内容,即整个课程采用了个体项目的方式驱动课程教学,即在每个知识点讲完后提出相应的训练项目,来训练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并按照项目的工作任务需求设定不同的目标;诸如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训练能力、学知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通常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采用分析解答的项目。例如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他们属于电工技术理论解题占有重要地位,理论考试是常考的知识点,理论讲授完之后,由于两定理解题各有千秋,因此我们就提出项目:每位同学至少找出两个例题来分别说明采用两种方法解题那种为好;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明确两定理应用时注意事项,培养阅读能力,达到解题方法能灵活应用。而对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例继电器控制系统,我们就安排原理说明做项目,要求每位同学观察身边事物,至少找出一例控制电动机工作的事例,并能说明其工作原理,结果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既有工地运送物料的升降机、砖窑用的拉车系统,更有的同学观察仔细,发现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上下运动、上下课的电铃系统等,都含有电机正反转控制原理或者时间控制原理的知识点,通过感性认识,加以理论知识辅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开动脑筋思考,使书本的知识得以充分理解和贯通,达到我们课堂讲授控制系统的目的。
3.点滴激励教学法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表扬和尊重,学生正处于人生最敏感时期,更是如此。“成就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非常好的能动力和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或一个项目都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佳品,对主动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特点的学生教师会加于表扬,并在项目评议中作为成绩记录的一部分,对没有做出作品或作品做得不够理想的、知识点欠缺的学生,教师会加于引导,这样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一点滴的进步,都可以通过同学的鼓励和教师的评分得到体现,使学生在自己的成果得到认可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在这方面,我们采用把学生分成甲乙两方对垒的方式进行,例制作转动变平动标本,有的同学采用齿轮转动原理来实现、而有的同学则采用的是不同轴心的两个转轴加一连杆来实现,说灵感来源于小时候好奇,看脱粒机在农田工作时,认识到的知识,双方互评,看看对方的优缺点,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采用两方通过业余时间收集五到八个相关例题,定好时间,以擂台的方式PK,最后老师评议,优胜者给予一小礼物,以资鼓励,其他者均给予口头表扬。时间掌握在一百分钟(两小节课)以内;最后,大家鼓掌表示结束,同学们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4.现场观摩教学法
对这一方面,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我们对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以及继电器控制系统这三章的理论讲授难度大,尽管有多媒体、或者小型模具课堂演示,都不如走出去到相应的企业现场参观、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当地联系两家企业,一家调压器厂,一家电机厂,事先通过要求学生预习课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到现场后随机向相关技术人员提问,通过两个下午,即八个小时同学们就亲眼目睹关于调压器绕线、抽头;硅钢片的制作、铁心的锻压、线圈的制作与放置、三相电机线圈的接法;等(下转第293页)等;一清二楚,在此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解答,知道有关抽头、绕组接法、转子截面的铁片、铅豆等相关用途或者发生故障时有何现象伴随产生,又如何处理?事先应如何才能避免等等书本根本讲不到或者讲不全的知识。而且一次在电机厂参观时,有一位同学问到能把单相变三相使用吗?如果能结果又如何?技术人员一一解答,同学们收获颇丰。
三、存在的问题
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大部分电工技术的课程都存在理论知识过多,而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其二,走出去经费和学生的安全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其三,教改后计划学时数很少,需要讲的知识点又很多,等等,这一切还有待于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找更好地解决方法。
四、结论
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电工技术》这门课程,通过本人和其他老师从事教学这些年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以上方法。总之,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下一步我们尝试在课程结业考核中,增加技能测试,并将项目操作考核所占比例加大,重在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总而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与学的方法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我们会继续探讨下去。
参考文献
[1]高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中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2]梁碧勇.高职高专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9(5)
电工技术作为一门高职高专工科类专业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型职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与社会对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潜心研究,对电工技术这门课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顺应时展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二、电工技术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目前高职教材存在整体知识面较窄,相关的新知识内容太少,实用性的例题不多,注重的大多是对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不能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一些教师的知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对这个行业如今所使用的新技术知之甚少,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社会要求脱节。
(二)教学方法落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较多而学时较少,教学模式仍是黑板加粉笔、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教学互动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没能将相关的知识和专业要求紧密结合,使得学生被动学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厌烦学习本门课程。而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内容,没有创新。
(三)考核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考核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测试而缺乏对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考核,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掌握好电工技术课程所必须具备的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导致其在进入高校后学习本课程时非常吃力,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再者,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差,有些甚至不愿意动手,结果该掌握的东西没有掌握。
三、改革途径与成绩
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学院存在的困难:实训设备少,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学生训练次数少,实验仪器落后,开展培训的专职教师较少,参加培训的教师业务水平仍需要不断提高等等,拟定解决的途径有:
(一)进一步增加培训所需的工具与设备,扩大培训的场地
同时拟校外参观,与周边学校联合实施教学,解决校办实训场所设备条件或加工工艺满足不了生产实训教学需要的矛盾。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为电子电力工程系添置了大量的新型仪器设备,实际总价值达到200万余元。其中包括引进通用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引进触电急救模拟人、引进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引进数码投影机并提供一系列配套电脑二十多台,使可用电脑总数达到100余台等等,这些都为电工培训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使电工培训提供实际的操作平台。
(二)积极开展对高职院校、兄弟院校的考察学习,建立对口支援与合作关系,使有利于我们对该项目的研究与探索
我院积极与广西区内包括南宁地区、柳州地区、百色地区等高职院校积极进行交流互访,在进一步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对高职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地探索,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展望广西高职的机遇与发展,努力争取为社会、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三)积极开展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竞赛
开展面向广大市民的家用电器维修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弥补实训教学不足,改变学生单一的课堂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对电工技术的浓厚兴趣与热情。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促进学校科研向深层次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巩固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良好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为将来走向社会、独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从2009年至今,我系派出大量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广西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过激烈地对抗,我系的学生不负重望取得一次次优异成绩。如2009年11月,我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1年秋11月,我系学生获得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四)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培训体系
针对以往培训工作缺乏完整系统性、培训管理幅度力度较弱、培训科目及受训人员层次的问题,今年我系调整了培训的管理方案,进一步加大对员工培训工作的管理力,责成培训教师建立完善且综合的备案登记制,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此外,鼓励受训的人员对培训效果与系部领导及时进行直接反馈,从而促进全体培训教师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极大改善了培训的质量。
(五)积极开展教师培训进修
建立了由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高素质的培训教师。目前,参加培训的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均达到12人次以上,培训的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均为讲师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中、高以上层次与高职称,保障了培训的顺利进行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
(六)以实训室为基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包括电工上岗证培训及电工职业资格证培训,提高我系毕业生的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或解决学院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强学院在高职院校中的竞争地位,扩大学院的办学规模。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按照培训教材大纲要求,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和配套的教学方法,每位参加培训工作的教师均备有较为详细的培训教案,从而保障了培训的质量;对每位培训的学生均严格要求,杜绝缺课现象,保障学员学习的时间;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法与手段,保障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
经过一年多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我系组织了多期电工上岗证培训,培训对象均为我院的在校大专学生共有150人,培训一次通过率均在90﹪以上。目前,150名学生已取得电工上岗证,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学生在学完电工技术课程之后参加等级鉴定并获得相应的电工证,为今后工作拓宽路子,也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培训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授课能力得到加强,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队伍。通过培训,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摸索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做出有益的尝试,为培养学生学习电工技术技能能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子,在新形势下为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发挥了示范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