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标先进工作方案

对标先进工作方案

时间:2022-06-25 11:13:08

对标先进工作方案

第1篇

档案管理是我国各项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随着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和快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强化档案管理,从而达到档案管理现代化标准。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整改

档案是开展业务活动的原始记录,目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案卷缺少卷内目录、案卷标题及档号不规范、组卷混乱,而且档案利用利低、资源整合能力弱。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我们首先做到加强工作力度,认真梳理管理存在的问题,认真编研材料编撰,、突出全宗卷完善、计算机输入三个重点,花大力气进行认真整改。编研材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不断充实;其次,制定达标方案,落实责任人,我们要在对照检查的基础上,对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逐条以书面形式列表分解,落实责任人员,并确定了完成期限;第三要重视建章立制,促进长效管理。我们要建立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涉及归档范围、立卷要求、分类标准,移交手续、借阅、记录、统计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档案员加强对达标方案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科室及时完成达标方案布置的工作。

二、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首先,要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是为社会所有,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档案作为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特有的信息资源,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同时,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行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率。其次,对于那些建馆时间比较藏案卷多,不仅著录工作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在花的进展速度。第三,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有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 “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提高著录速度。

三、高标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档案管理是我国各项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同时,随着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及飞速发展,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些可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必须强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其次,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档案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第三,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不可争议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部门要知难而上,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另外,各种新型载体档案的储备技术已经应用到档案管理领域,数字化档案馆也已开始启动。为了适应时展需要,使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我们确立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为最终实现档案自动查询和档案资源共享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可靠保证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同时,为了确保归档技术文件材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档案人员应当采取前端界入、过程控制的方法。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过程;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经济进步,计算机等技术的涌现,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现代化的更新势在必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让自动化的档案管理成为现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较少人力浪费,并且对于资料的保管更加安全,查找也更加便捷,更加适用于社会的需求。

1 现阶段档案管理现代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档案管理的科学认知不足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对于档案了解并不多,对于档案记录的信息也并不了解,大部分人认为档案所记录的是人员基本信息以及工作情况记录,并且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如无特殊必要,很少有人会进行档案的调动查取,甚至有一些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对于档案的科学认知也并不足,所以对于引进新的档案管理技术并不热衷,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1.2 档案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很多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并不了解,所以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档案管理新技术的探寻工作,也不会主动向上级神奇管理经费,很多领导对于档案的重要性也并不重视,多以在设备上的投入很少,并没有购入先进设备进行档案管理。不仅导致了管理手段的落后,档案管理的模式也并不规范,档案记录数据也并不完善。经费投入多少与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对档案的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由于很多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实行并不以为然,也就导致了很多地方的档案管理工作经费并不充足,并不能满足其先进设备的引进。

1.3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

只有有一定的管理规范,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有效进行。现阶段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规则,所以在管理中常常出现责任不明、管理结构不清晰的情况,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推进中,要针对管理人员、管理部门以及不同行业都制定不同的管理规范,明确管理目标,保障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

1.4 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度低

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可以有效地保证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在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并且各个区域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管理结构有较大差异,记录、查询模式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导致了档案数据不够完善,甚至有些档案信息重复,及占用容量,也不能带来利益。

1.5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要以现代化设备作为基础,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知识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并不能保证其对于先进设备完全了解,更甚者有些人对于设备的基本操作并不熟练,这就会导致管理设备的应用率降低,不能完成其利用价值。只有保证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具备一定管理知识,并且保证其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才能保证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以及其对于先进设备的操作熟料度。

2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改进措施

2.1 重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在进行档案管理实践中,想要真正地确保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必须根据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标准,确保档案管理的秩序,达到最佳效益,这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前提。若在档案管理时仅仅有技术方面的保证,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程度不够,那么很难真正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在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先进行档案管理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建设,这样才能给档案管理现代化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2.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想要现代化管理真正的实现,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真正认识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形势下各种新的档案不断形成,想要保存好这些新档案和以往的档案,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接受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所需要的简单技能不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拥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最好还能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进而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选拔合适的档案管理人才,这些管理人才要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其次要通过各种有用的形式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如聘请专门老师教授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以讲座形式教给其档案管理方面的前瞻性知识和技能等。通过教育培训,使管理人员逐渐拥有全方位的能力,能够应对现代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任河问题,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质量,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的目地。

档案业务培训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现代化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档案工作新的规定和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再学习,再提高,这就要求在指导和培训时,需要探讨和摸索新形势下基层档案工作变化的特点,根据不同时期档案工作新的要求,新的标准来制定培训内容,培训中用理论联系实际,看示范,有针对性,能使档案人员听得懂、学得会,能独立完成单位归档文件整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档案工作业务建设。

2.3 强化管理意识,加大档案管理现代化经费的投入

想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将大量的资金以及先进设备投人进来。各级领导必须真正地意识到档案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积极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现代化资金、设备方面的投人,在建设档案室时,必须做好通风、采光、安全以及防潮方面的措施,根据实际的需要要充分运用和发挥将电脑、监视设备、空调等设备的作用,这不但能保证档案的安全,还能确保不出现资料丢失的情况。

3 结论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相较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依赖于电子设备的帮助,所以相关部门如果可以加强设备的配备工作,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者观念,改善管理模式,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进度。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管理人员应该深切的认识到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掌握资料对症下药,更好的完善档案管理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充分认识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意见

档案工作是各项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档案为机关工作起着重要的查考凭证的作用,它可以为机关开展工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咨询材料。同时,档案又是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尤其是科学技术档案,是进行现代化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另外,档案还是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利用档案写回忆录、进行文艺创作,举办各种展览等宣传教育活动,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为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非常重视,把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工作的议事日程,由局长具体分管,配备了专职档案员,各业务科室有兼职档案员,建立了档案工作网络,自上而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档案体系,为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管理使用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组织机构。

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我们从抓制度入手,逐步建立健全了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档案保管、查阅利用、资料保密、档案鉴定、销毁等十七项制度,以制度督查促档案工作的开展,严格标准,尤其是对档案资料收集人员的工作,实行每月一次检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改正,达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案卷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业务工作

自建档案室以来,我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先后配备了防磁柜、微机、温湿度计、灭火器、吸尘器、去湿机、录像机等设施。

对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及时归档,并确保案卷质量,对本局所形成的文件,实行两套制,印刷并装订成册。业务口移交档案时,督促业务口按照移交材料,保质保量归档,并履行交接手续。对收集归档的文件材料按排列顺序依次编写页号,做到不漏编、不重号。结合本机关实际制定了保管期限表,详细的分类方案,卷内文件材料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了排列,密不可分的材料依序排列在一起,卷皮、卷内目录符合要求,装订整齐,不压字,不漏页。定期对所存档案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四、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为做好档案工作打基础

为管理使用好档案,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为做好档案工作知识打基础。一是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档案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档案扫盲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使大家了解、关心、支持、参与档案工作;二是选调业务扎实、责任心强的同志做这项工作。局档案室有专职档案管理员,在各个科室有兼职档案员,为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管理使用建立了组织机构;三是注重对专、兼职档案员的督促指导,每月一次学习例会,半年一次总结讲评,对责任心强、工作扎实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四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先后组织管理人员到有关档案部门和滨州、东营等地先进单位学习,培训多次,通过学习使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各类案卷合格率在98%以上。

五、档案管理需要提高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从档案工作本身来说,它属于一门科学,档案工作是一项专门的档案事业,面对的各种载体和各项内容的档案事物,档案工作者需要规范化、现代化管理。要在对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按科学的方法,采取科常学的理论原则和技术手段使档案达到系统化、规范化、并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建立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和管理系统,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也迫切要求档案工作应由经验管理和手工管理转移到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管理手段上来,为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的需要,县公路局就购置了计算机一台,安装了升级后的LWD2.0文档管理系统,将所有的文书档案全部输入微机。2005年又更新世纪科怡档案管理软件,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同时编制了全宗介绍,案卷目录、专题目录、文号索引、人名索引、归档文件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不但便于查询,还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4篇

【摘 要】非标设备是指在设计制造方面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格制造的,而是依据自身用途需要自行设计、制造,不在国家设备产品目录内且没有形成标准的非通用性设备。非标设备虽然没有标准设备量大,但品种繁杂,五花八门,服务于各种各样的部门,设计工作的难度更大。本文探讨了如何做好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

【关键词】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素质

非标准设备是指国家并无大批量生产,而国民经济各部门又确实需要的专用非标准设备。非标准设备在设计制造方面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格制造,而是依据自身用途需要自行设计、制造。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工业企业纷纷进行体制技术革新,用微机控制的自动化设备取代传统设备,用机械设备操作取代纯手工操作,对非标自动化设备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如何做好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工作,成为了相关单位和人员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一、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流程

(1)确定开发项目,了解客户需求,包括产品品质要求、设备生产效率要求、设备工作环境。(2)分析产品,了解产品生产工艺,了解产品各方面尺寸要求及来料情况,与客户沟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设备使用地点的技术参数。(3)拟定方案。由工程人员讨论、分析作出设备方案,方案包括:设备示意图、各部分机构简介、动作说明、设备技术参数。(4)方案审核。由工程人员组成审核组,对方案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设备可行性评估、设备成本评估、设备生产效率的评估、各部分结构可行性评估。(5)方案整改。对方案审核中讨论出的问题进行整改。(6)客户确定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交由客户,客户根据需求,对方案进行最后确定。(7)设计开发。由工程部安排工程师进行机构设计,作出机器装配图、零件图,选出执行元器件、电控配件,并列出加工零件清单和标准件请购单,动作说明书。

二、如何做好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

非标自动化设备虽然没有标准设备量大,但品种繁杂,五花八门,服务于各种各样的部门。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对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非标准自动化设备的品种繁杂,设计工作的难度更大。这就要求非标准设计工程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有宽广的知识面,有良好的变通性和独创性,善于举一反三,能有较多的点子,有独出心裁的见解,能将别的机构移植并融汇贯通在自己的设计意图中。(1)非标设备的生产都是以单件进行小批量生产,对相关的设计人员,有着经验和技术上的要求。非标设备在设计方面,主要采用非标设备中国标准体系和标准体系,遵循“一次薄膜应力或最大直接应力不得超过许用应力”的原则,在安全系数上非标设备的设计主要考虑应力集中及其类型、应力评估方法的复杂程度、材料的不均匀性、几何因素、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等因素。(2)在非标设备的设计上,首先,在标准零部件的选择上,尽量采用成品件,以便有效降低非标产品在原材物料消耗、管理费用、成品率等方面的成本。采用成品件还能使设备在投入市场后有更好的可靠性能,延长设备的设计制造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其次,非标设备的设计,还要在满足工艺设计条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设备的技术方案,确定先进、合理且运行稳定的非标设备。最后,在非标设备的设计中,还应秉承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反复衡量设备的使用是否符合工人的使用习惯,多注意细节问题。(3)在进行非标设备的设计工作时,除了要考虑从设计是否满足客户和生产需求外,还要考虑非标设备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安全稳定、易于加工制造和安装维护,为此,设计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全面了解非标设各的工艺要求、物理参数以及功能等,还要进行多方案的比选,以确定最佳方案。另一方面,设计人员要重视非标设备零部件设计的合理性,在进行设计时,要校核零件是否满足刚度、强度等方面的要求,还要合理选择零件的材料、配合种类以及加工方法。(4)在设计工作中实现标准化,是促进设计工作顺利开展、利于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体制前提。设计工作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非标设备的水平和质量。标准化的设计工作要拟定严格的设计程序,有条理地进行论证技术方案、设计施工图纸、审查工艺性能和标准化程度等。在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标准化上,要校核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名词、术语、符号、幅面、格式、名称、代号等方面仔细审查严格,贯彻设计工作的相关标准和规范。(5)做好非标设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工艺及技术问题,还应优先重视其效果和效益,将它们作为判断非标设备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非标设备设计出的东西要方便维修,方便加工,设计时要考虑加工问题,比如尽量不要在圆弧面上钻孔,如果一定要钻,或是通过中心,或是先加工平台再钻孔。对非标设备设计出的产品分部件、零件在市场上询价,配件尽量采用通用件,方便检修互换。

参 考 文 献

[1]李文广.浅谈非标设备的设计与制造[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0)

[2]刘竺英.浅析非标设备设计制造要点[J].科技资讯.2009(31)

第5篇

医疗事业单位的档案是医疗事业单位成长历史的一个重要记录,它涵盖着事业单位每个重大事件的记录,是事业单位重要文化的体现。其次,事业单位的档案还包括像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源,是事业单位的具有保密性的档案,同样也是能够为事业单位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资料信息。所以说,有效的在事业单位中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体现出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方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事业单位的整体情况进行掌握,以及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和价值性,为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医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深。档案管理工作是服务于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的,是为其他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提供信息资料的一项服务性的工作。由于其服务性的特点,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被人所忽略,存在意识性不够的问题。就因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性不够,从而导致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员专业素质认识不够、档案管理安全性认识不够以及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管理等问题的衍生。所以说,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性不够的问题是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最主要问题。

二是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不够,就导致很多的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甚至是根本没有档案管理制度来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档案管理制度,直接致使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工作标准以及工作规范,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杂乱无章,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的状态,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应用。

三是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安全性。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不够,致使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安全性。档案管理中包括事业单位的一些重要信息资料的存储,如果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缺失,则可能导致事业单位的重要信息的流失,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损失。

四是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不够,间接导致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致使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不够,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有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是由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兼职,档案管理工作不受重视,致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一个瘫痪的状态。其次,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导致档案的管理情况存在无序性,影响档案管理机能的有效实现。

五是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先进性。即便信息化办公在事业单位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性薄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先进性,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和半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上。这严重的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先进性水平,影响档案管理技能的有效实现。

三、医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的健全在于规章制度的建设,制度建设要合理、可操作性强。一方面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使干部和职工主动配合档案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力度投入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工作,在单位的资金预算中纳入档案管理设施的现代化,年底再对工作进行考核;领导的重视,领导的重视不仅表现在对档案设施的完善方面,也表现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督查考核方面,单位主管档案建设的领导应该定期对档案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和考察;第三方面是档案馆的建设,通过每年的经费预算对档案馆的硬件设施进行定期的升级和维护。

二是加强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档案信息的交换、档案数据的共享和传递等都依赖于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因此制定各类档案管理标准形成体系是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得到实施的先决条件。在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常常遇到过分强调本单位特殊性,管理方式不可更改的情况。这种实质上无视标准化、拒绝采用标准的做法极其有害。有些标准的制定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不但涉及数据格式,还将涉及运行环境等诸多因素,本身就包含不止一项的复杂课题,更应统一领导,集中力量,锲而不舍,不断推进。

三是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在配置档案信息化管理设备的同时也应该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光盘、缩微、声像等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国家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已趋于成熟。为了顺利的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我们可根据本单位的需要,借鉴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当今社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走向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我们只有对档案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理性的总结思考,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不仅能够有效地发挥档案的利用工作,还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本单位各项业务工作和社会服务。

第6篇

【关键词】外国;档案鉴定;发展历程;启示

0.引言

根据实践表明,一般来说档案价值的鉴定并不是与档案工作同时产生的,它的发展于档案工作发展的中间阶段。十四世纪开始,在造纸技术的发展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档案数量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给历史材料的保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一些地方为了减轻档案保存压力采取一些淘汰公文的做法,将有用的档案进行保存处理。这种保存形式的产生及时最早的档案鉴定工作的雏形,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发展形式的限制,并没有将此种鉴别进行理论性的传播,也只是出于简单的萌芽阶段。

1.外国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初期,德国方案学者迈斯奈尔首先提出了档案内容和来源作为档案管理的鉴定和标准,这一了理论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创性,成为世界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鉴定原则理论性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档案鉴定过于简单的做法,进一步促进了档案鉴定的实践工作,对国家历史档案进行妥善保存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1922年,对于档案的挑选和销毁方面的理论鉴定首先出现在英国学者西拉里·詹金逊所撰写《档案管理手册》中,提出文件证据的神圣性是行政官员决定鉴定的基础,是行政活动的有力证据,要做好原始证据的保存工作。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现代档案鉴定产生一定的理论指导,其较为科学的一面成为档案价值鉴定的重要依据。但是其销毁文件理论的提出在现代社会发展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社会的发展状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中已经过时。以上发展阶段,可以称之为档案鉴定理论思想来源以及标准的萌芽阶段,是档案鉴定理论不断完善的基础性发展过程。

因此,自二十世纪中期,在完善前者档案鉴定思想来源与档案鉴定标准,波兰学者卡林斯基,以及美国学者菲利普在这两者上做出很大的贡献。在鉴定来源上提出了文件的形成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作用,通过此方式,进一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和保管期限,这种理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普遍性,得到社会的认同;另外,在完善档案鉴定的标准上,提出了通过档案的方式反映机关的历史意义,职能意义,以及普遍的学术信息的要求,这种理论的提出既对迈斯奈尔的早期理论进行了完善,又对西拉里·詹金逊的理论进行了扩展,对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档案鉴定理论进一步发展成就主要有:20世纪50年代的“文件双重价值论”和60-70年代的“利用决定论”,这两种理论形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受到战争的影响,产生的档案文件也逐渐增多,面临这种新形势,美国档案馆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对档案贮存设施的有效利用,引发了文件双重价值论的形成,并细分两种价值的鉴定方式分别为行政管理人员来鉴定,以及鉴定标准要以文件内容性信息标准为主体,由档案工作人员完成鉴定工作。此种鉴定理论的形成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为后来欧美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此外,美国的一些档案学者还提出了将利用标准作为档案鉴定的最重要的标准,以判断文件价值为首要标准,将为提供鉴定文件的新标准。并通过研究信息利用与提供利用的方式之间的关系,确定文件及其所含信息的价值和档案的实践意义。

现代档案鉴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因此而产生了电子文件背景下的档案鉴定理论的新发展。在电子环境的影响之下,档案的鉴定理论所面对的不再是纸质文件的形式,而是通过对分析机构活动的有机联系以及机构职能,活动和业务的重要性来决定文件的存留,通常鉴定理论中都强调了只能鉴定的标准性。因为管理电子文件的费用将大量用于为保障其安全性、可读性、易用性等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环境维护中,这会对留存文件的方式、方法、时限等一系列问题产生极大的影响。

2.外国档案鉴定理论对我国档案工作的启示

随着外国档案鉴定理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我国的整体档案鉴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我国要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之下,在国外档案鉴定理论历史发展经验中找出适合本国发展的方式方法,做好本国的档案鉴定工作。

首先,要综合外国鉴定理论,根据国家档案管理状况,坚持鉴定的效益原则。在国外的理论发展中曾经提出将保存费用作为档案鉴定的要素之一的看法,指出一种严格而实在的费用核算是所有例行鉴定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强调了档案鉴定中技术条件、场地限制等隐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价值的权衡。因此,在我国的档案鉴定中就要结合我国的背景条件,在档案鉴定时严格拒绝不计成本的观点,认真做好每一份档案的保存价值分析,通过效益标准,将那些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有可能为社会产生巨大效益的档案保存下来,避免那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保管那些价值较小的档案,促进馆藏档案质量和数量的优化。

其次,要坚持档案鉴定的来源原则。外国档案鉴定来源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档案鉴定理论和鉴定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0世纪比80年代以来,社会分析和职能鉴定轮更是充分体现了来源原则对传统鉴定理论和方法的改革。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来源标准引入了外国的很多鉴定思想,在机关档案文件鉴定的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坚持来源原则具有更加广泛的实践意义。

另外,要在国际的发展环境之下,坚持档案鉴定标准的多元化。在现代档案鉴定工作中,在传统纸质档案向电子文件的转化形势下,必须要采用多元化的鉴定标准,综合考虑,以便使鉴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并进一步的将鉴定工作明确划分为阶段责任,更加有利于促进文件中心的发展壮大,使文件管理趋于先进合理。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基层档案管理;档案管理;资料归纳;资料利用;档案

随着档案资源的急剧增长和现代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频繁程度,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和方法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利用的需要和档案信息现代化的需要。因而,作为储存并提供利用的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档案工作内部的重心也应从初级的档案存放利用,上升到适应新形势下得“档案现代化管理”上来。档案管理作为档案工作的终极目的,其重要性特征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对档案的意识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仅要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更着眼于政治素质和实际本领的提高,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努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工作者始终要加强政治学习,增强党性党风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服从党和政府对这个工作大局,要解放思想、观念、勤于思考、坚定信心。提高适应岗位要求的实际本领,珍惜档案工作岗位。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提高新时期对档案信息的认识和要求,不断总结和探索,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提高档案管理者对档案的意识和法制观念,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必须意识到档案工作是全馆工作的基础之一,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好坏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体现,领导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才会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领导重视是搞好全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

增强档案意识,提高全员档案认知程度,首先是加大对干部人事和各种资料档案知识的宣传和档案业务的培训。比如不定期地制作有关档案作用和意义的宣传页,发到各人员手中,档案管理人员更多地参与到档案管理材料当中形成的档案管理活动整个过程之中,向档案管理人员讲解档案管理方面的文件,并认真进行收集整理并且到档案归档的每个步骤,力求不断扩大全体档案管理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了解,使每个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项目结题时,如果没能按时整理归档档案管理工作科技资料,那该项档案管理工作活动就不能算完结,只有做好归档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工作才算是有始有终。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归档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职工的良好素质体现。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新模式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十分重要,比如说建立收集制度,保管利用制度、制度保管期限,归档范围等规定,并将这些制度和规定纳入日常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之中,在提高全体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归档配合档案部门工作的同时,建立档案传递、档案登记管理制度、实行档案的动态管理,一是遗失及时查找并且修补缺失的档案,从而确保档案管理材料的完整性。

由于机关或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建立符合本单位和本部门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模式――信息一体化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所有的档案管理过程当中,领导决策都需要各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而档案、图书资料等一体化管理是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因此,单位建立档案室,对单位档案、图书资料实行一体化管理,这不但可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而且能够提供更多综合信息,实行信息一体化管理是单位动态管理的需要。

因此在贯彻档案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专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借阅、保管、保密、利用和档案工作考核检查制度,以严密的制度规范档案制作程序,保证档案质量,确保各种类别、各种载体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做到从立卷归档到保管统计,从档案利用到鉴定销毁,从档案移交到奖惩等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为规范、高效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渠道、多途径收集文件材料,加强档案利用反馈信息的管理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发挥它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单位档案工作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为单位各项工作,特别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本单位和本部门内部领导决策服务,为干部选拔任用和晋升以及职称等提供服务。收集利用反馈信息,了解和研究档案的反馈信息,档案人员可以了解档案信息发挥作用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档案利用率。

档案管理工作还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差异,以及服务需求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有的材料,因此收集材料的多少,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现代档案材料的利用率。为从源头上保证馆档案室收藏资源,我在单位日常管理档案的过程中反复多次修改归档范围,保管期限,使之更加合理化,同时档案的载体也实行多样化,除纸质外还包含了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

四、实现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标准化

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不仅是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包括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工作标准化。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管理水平现代化和管理方式标准化是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追求和向前发展的基础所在。新时期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但是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前提。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内容包括案卷组织的方式、格式、分类规则、著录和索引规则,文献编纂规则等。

这些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都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的技术,光盘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少不了懂得先进技术的人才。只有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懂得先进技术的人才和先进的思想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新时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五、加强档案人员计算机知识和相关计算机使用技能的培训

新的归档方法是以档案工作的现代管理为前提的,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不具备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的档案管理人员是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对文件级档案管理,业务人员要加以正确认识,不仅要加强新的档案整理办法,而且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第8篇

关键词:招标;投标;技术标;商务标;权重;基准价;合理取值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国际上被最多使用的建设工程交易方式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将一种良性竞争的市场机制引入到工程建设领域中来,能更好地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各市场主体的活动,防止这一领域的不正当竞争现象,能够较好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但是,在多年的招标投标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一方法有待改进和完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技术标、商务标的权重可变的理念

在招标投标中最为重要的是招标文件,它是招标投标的技术性纲领。招标文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影响着招标投标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招标文件的编写中,可能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在此,提出一种可以相对改进招标文件的方法,即技术标和商务标可变的理念。

在国内一些主要建设项目的招标文件中,我们渐渐发觉,运用两阶段评标法,一般而言是首先确定技术标、商务标各自在总分中的权重,且一般技术标的权重较商务标大。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建设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多样,对专业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招标方案本身能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造价和工期,因而可以在设计投标方案时侧重技术标,将其权重定得更高一些。

在国内一些轨道交通线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渐渐积累实践经验,这些单位在参与其他的工程招标时,其技术标基本没有差别,此时评标专家所给出的结果也没有很大出入。这种情况下,技术标的作用变小,商务标的作用凸显出来。所以应该加重商务标的权重[2]。

这就是技术标、商务标权重可变的理念,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可以加以运用,让投标招标结果更为合理。

2商务标基准价的合理取值

对于投标商来说,具有引导作用的是商务标基准价的取定方案,而商务标基准价取定方案有各种形式。最简单的是以算术平均值为基准价,这一形式能够促使投标商报实价,避免恶性压价抢标,当然这一形式也存在不足。

另一种形式是以最低价为基准价,这一形式的不足很明显。如,可能引发不正当竞标,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有些投标商为中标,压低报价,导致中标后无法完工,拖延工期,降低工程质量。再者,也可能以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方式获取高利润,结果结算价大于报价。某些投标商在编制商务标书时,仔细研读招标文件,会想法设法寻找招标文件中的漏洞,在商务报价上少报或漏报一些项目,用提高可变项目单价和降低不变项目单价的策略来压低报价,待中标后再清算。

这两种方案虽然有些显著优点,但是缺陷也渐渐显露,所以现在已不常用,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种方案(以下简称“①方案”)是:先算出技术标人围投标商报价的算术平均值,再下浮一定的比例(例如5%)作为基准价。另一种方案(以下简称“②方案”)是:将入围的几家投标商按报价从高到低排队。最低报价给的权数最大,次低报价权数次之,依次类推,最高报价所给权数最小。譬如有3家投标商入围时,最低报价权数占60%、次低者占25%、最高者占15%。其他还有不少类似的方案,基本上大同小异,其合理与最低价中标相比都进了一步。

但是通过大量考察采用①方案或②方案进行评标的实例后,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每次中标基本上还是报价最低者的总分最高,结果与采用最低价中标法相差不大。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看出问题的原因:一是采用①方案时,下浮比例较大,如5%;采用②方案时,最低报价的权数占的太多,如60% ;二是事先都把下浮比例或权数分配方法取定,并告知投标商。有经验的投标商往往能够据此大概测算出往下浮动多少最为有利,最容易得高分。以此制定商务标,往往导致最低价中标。所以上述方案还可进一步改进。

改进方法设想如下:

1)①方案的下浮比例和②方案的低、中、高报价各占权数不设为一个定值,而是设一个可变范围。

2)商务标基准价的取值与技术标评标结果联动。即①方案的下浮比例和②方案的低、中、高报价各占权数视技术标结果而定。如:当技术标前3名中任2家相邻间分值差大于3分时,商务标①方案下浮比例可取3% ,②方案的低、中、高报价各占权数可取40 : 35 : 25。这样做的理由和前述第2节相同,是为了鼓励方案优化、施工组织合理、技术创新,不过分强调低报价,减少低报价对中标结果的影响。反之,当各家入围投标商的技术标得分相差不

大时,如:当技术标前3名中任2家相邻间分值差均不大于1分时,则应适当突出低报价的作用,①方案下浮比例可取上限5%,②方案的低、中、高报价各占权数可取60:25:15等。

3)①方案的下浮比例和②方案的低、中、高报价各占权数先行保密,待商务标开标时同时公开。这样做的好处是投标商在编制商务标时,不知低报多少才合适,担心报的太低反而不宜中标,促使投标商在努力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编制商务标[3]。

3关于避免技术标、商务标评标结果的相互影响

在采用2阶段评标法时,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当第一阶段的评分出来后,参加第二阶段评标的专家在对各家投标商的标书打分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第一阶段分数的影响。如:有些专家看到某投标商的第一阶段得分较低时,就会认为分数已经差这么多了,第二阶段给分再多,总分也上不去,于是对这类标书的评分就比较随意。如果多数评委都有这种想法,那就可能实质性地影响评标结果。再如:有时第二阶段评标专家发现第一阶段分数领先的几家相互间分差很小,没有拉开差距(这种情况经常碰到),就会想到自己给出的分数可能直接关系到哪家投标商中标,在打分时常常会几家对比计算着打分。如果多数评标专家都有类似的想法,就会影响最终的结果,从而影响了评标的公正性。

为此,我们的建议是:在第二阶段评标时,暂时不对评标专家传递第一阶段各投标商所得分数。尤其当先评商务标,后评技术标时,更应采用这种方法,因为一般技术标分值大,可变因素也多。总之,应尽量给评标专家“减压”,使各位专家在不受影响、不受十扰的状态中对各家投标商作出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结语

招标投标工作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评标工作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提高评标工作的质量,需要招标方、投标方、社会中介组织、政府监管部门的交流、合作和协调。本文仅对评标工作的几个细节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使国内招标投标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能与时俱进,不断地得到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君君.试论技术标权重、商务标基准价的合理取值[J].中国市政工程,2009(05)

第9篇

摘要: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方方面面,本文就常用的几种方法以例示的形式进行论述,探讨如何运用经济的方法分析解决技术问题,去选择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的最佳结合的统一的最优方案,从而以最少的劳动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技术经济分析; 方案; 因素;指标;评价

技术经济分析就是用经济的观点分析、评价、研究技术工作,从而实现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的最佳结合的统一的最优方案。其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标准为E=V/C>1,其中E代表经济效果,V代表实现技术方案后取得的劳动成果,C代表劳动消耗。本文将以上式为出发点就建筑工程中常用到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进行简单论述。

一.项目(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所谓不确定性分析就是针对项目(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其在一定幅度内发生变动时对项目(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

1.敏感性分析

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项目(方案)经济效益最大、最关键因素,对项目(方案)提出合理的控制与改善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尽量避免不利因素,以便达到最佳经济效果。其具体步骤为:

a.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

b.选择影响项目(方案)指标的不确定性因素。

c.按照预先给定的变化幅度先改变一个变量因素,而其它因素不变,计算该因素变化对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逐一对所有变量因素进行考察。

d.将计算结果整理分析,选择变化幅度大的为敏感性因素。

e.综合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2.盈亏平衡分析

盈平衡分析就是要找出项目(方案)的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越低,说明项目(方案)盈利的可能性越大,亏损的可能性越小,因而项目(方案)有较大的抗风险能力。常用的盈亏平衡点有产量、成本、售价、利润等。

盈亏平衡分析还适用于多方案的比选。即两个两个以上方案,其成本是同一变量的函数,可以找到该变量的某一数据,使对比方案成本相等,得出方案的优劣平衡点,并结合对不确定性因素未来取值范围的预测,从而选择其中最经济的方案。

如:某混凝土浇注工程,有两个方案:一为现场设搅拌站,据统计资料单方混凝土成本为:C=C1/Q+C2×T/Q+C3,其中C为现场制作混凝土单价,C1为现场搅拌站一次性投资,C2为搅拌站设备租金和维修费,C3为现场搅拌混凝土所需费用,Q为所需混凝土数量,T为工期;另一为购买商品砼,单价用C0表示。两方案的成本均为混凝土数量的函数,成本相等有C1/Q+C2×T/Q+C3=C0,这时可求出混凝土量的特定值,即为平衡点,根据该数值,结合工程所需混凝土数量,判断出选取哪种方案为经济方案。

3.概率分析

确定影响方案投资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可能的变动范围,并确定关键因素在此变动范围内的概率,然后进行概率期望值计算,进而得出定量分析结果。这里以投资净现值的概率期望值为方案经济评价指标。

某建筑公司拟成立一租赁站,有两种投资方案,一种为购买挖掘机、铲车等设备,一种为购买模板、脚手管等周转工具。两方案寿命期均为10年,第一种方案投资额为500万元,其年净收益在市场好时为150万元,市场差时为-50万元;第二种方案投资额为300万元,其年净收益在市场好时为100万元,市场差时为10万元。经市场预测,在项目寿命期内,市场好的可能性为70%,市场差的可能性为30%,已知标准折现率为iC=10%。据以上资料对投资方案比选。

然后计算各机会点的期望值:

机会点②的期望值

=150×(P/A,10%,10)×0.7+(-50)×(P/A,10%,10)×0.3

=533万元

机会点③的期望值

=100×(P/A,10%,10)×0.7+10×(P/A,10%,10)×0.3

=448.50万元

则:方案A净现值期望值=533-500=33万元

方案B净现值期望值=448.50-300=148.50万元

据以上结果应优选B方案,即购买模板、脚手管等周转工具成立租赁站获利更大。

二.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综合评价法

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主要应突出主要评价指标,分清主次,权衡其重要性程度的大小。一般程序为:

1.列出方案共同的具有可比性的各项评价指标。

2.根据方案各项指标的效果对其进行量化打分。

3.引入相对权重系数,以考虑各项指标在方案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反映各项指标的主次。

4.把不同的计量单位的指标转化为无纲的综合评分。其计算式为:C=∑CiWi,式中C为某方案综合评分值;Ci为某方案第i个评价指标的得分值;Wi为某方案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n为评价指标总数。

5.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评价方案的优劣,并提出提高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

下面举例说明:

某开发区拟新建一幢科研楼,设计方案有三种:

A方案:大柱网框架轻墙体系,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楼板,墙体为多孔砖,窗户采用单框双玻璃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93%;

B方案:框架结构,墙体内浇外砌,窗户采用单框双玻璃空腹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87%;

C方案:砖混结构,多孔预应力板,墙体采用粘土实心砖,窗户单玻璃空腹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79%。

经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方案评价指标有:结构体系,模板类型,墙体材料,面积系数,窗户类型。评审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对三个方案各项指标打分.

根据各项指标结果应优先A方案,并考虑通过以下措施继续优化方案以降低造价。

1.平面形状力求规则;

2.提高平面系数,节约建筑面积;

3.适当降低层高;

4.合理确定建筑层数。

三.价值工程理论的应用

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其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取最佳综合效益。基本公式为:

价值=功能/费用

价值工程的工作步骤如下:

1.选择研究对象;

2.收集有关资料、数据;

3.进行功能系统分析,功能评

4.方案创造,提出各种不同的实现功能方案;

5.方案评价,从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评价各种方案达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

6.提案编写,将选出的方案及有关资料编写成

7.进行方案实施并跟踪检查;

8.成果评价。

通过运用价值工程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产生了如下效果:

1.施工进度按计划完成;

2.为土方开挖创造了便利条件,作业环境安全可靠;

3.去掉了不必要的功能,避免多余损耗,使方案更为合理,成本相对较低;

4.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第10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水平;提高

档案体现了一个企业或单位的历史足迹,只有在科学、规范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为单位的发展服好务,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

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一项基本要求,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严密的分工协作、广泛的延伸拓展基础之上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档案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与网络技术密不可分,同时也更加依赖于统一的管理标准。如,档案信息的保存、传递、交换、共享等,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标准制度,使其形成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实现档案管理的统一性和标准化,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强调本单位管理方式不可更改的情况,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标准化系统管理的无视与抗拒,不利于单位和社会双方的共赢发展。在标准制订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但涉及单纯的管理数据,而且与周围的运行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档案管理属于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建设性工作,应加强统一领导,集中单位力量积极推进,锲而不舍。

二、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

作为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做到与时俱进,具有现代化管理意识,而现代化管理意识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所在。如果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缺乏这种现代化意识,就会阻碍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前进步伐。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改进档案管理方法,摒弃传统的保守理念,实现开放式服务和主动式服务,充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效能

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做好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编码、检索等工作,还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工作需要,编研出符合实际的检索工具,不断完善检索体系,不断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各种需求。同时,要加强对珍贵资料的保管工作,尽量减少外界对档案造成的不良损害。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要积极探索新的服务与管理途径,提高档案的管理质量,充分发挥档案的优势作用,促进档案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电子档案;建设策略

本文在分析当前电子档案建设工作形势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中学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1中学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档案使用价值不断增加

电子档案的使用价值已经明显的超出传统的纸制档案,电子档案不仅可以记录学生更丰富的数据信息,而且可以延长档案数据信息的保存年限,并且有着极高的数据开发价值。首先,电子档案满足了人们的随时查阅和使用需求,可以同时供给多方面共同使用。其次,电子档案提供了更详实丰富的信息,可以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借助互联网渠道的快速传递。第三,电子档案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肩负了时代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可以说学生电子档案正面临着海量、多形式数据存储、高速数据传递目标,全面检查有价值信息的信息化时代。只有围绕着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不断完善中学电子档案的质量,才能满足工作需求。

1.2管理标准要求不断严格

在信息技术时代,档案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档案已经不仅仅是由学校保存,而且还要提供给上级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基础性的数据。当代社会对电子档案的标准化要求将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中学电子档案建设以标准化管理的方式进行。首先,要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质量,突出档案电子化的标准化水平,在保证档案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档案的分类存储、检索。其次,保护档案合理规范利用,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严格保证档案数据可以在有效数据环境下进行传递,可以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汇总分析。第三,实现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落实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的电子档案管理要求,经得起相关部门的检查,做到对电子档案事业负责。

2中学电子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领导不重视

初中电子档案建设工作需要必要的软硬件支持,但是,由于学校领导对电子档案管理不重视,导致电子档案建设工作效率较低,没能提高中学电子档案建设质量。首先,学校领导不能经常性的督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保证电子档案制度落到实处,制约了电子档案建设的发展速度。其次,还有的领导存在重管轻用的问题,没能根据实现工作需要开发出多种实用的电子档案功能,致使电子档案的应用价值不高。第三,当前中学生电子档案制作要求不断提高,但是有的学校没能引进必要的设备更新,领导没能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影响了中学电子档案建设的速度。

2.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中学电子档案建设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首先,兼职的中学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责任心,没能抽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电子档案工作。其次,有些专职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没能经过必要的电子档案管理培训,电子档案维护效率不高,严重的影响了电子档案建设质量,。第三,还有的中学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没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导致电子档案没能发挥出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影响了中学电子档案事业的发展。

2.3管理工作不规范

提高中学电子档案管理水平,源于执行较高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形成严密的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由于中学电子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规范制度,因此影响了电子档案管理效率。首先,有些中学缺少必要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导致电子档案管理随意性大,存在管理疏漏较多,导致电子档案录入不齐全等问题。其次,没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不适应实际管理工作需要,导致电子档案管理被迫适应形势发展,电子档案管理没能走在形势前头。特别是在当前学生择校多、比业出路多的现实情况,学生电子档案管理更应当完善相关制度。

2.4设备不完善

必要的基础设备是电子档案管理的前提,由于电子档案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学校领导不重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导致学校电子档案管理设备更新不及时。首先,有的学校没能结合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形势需要使用新版管理软件,导致电子档案管理的兼容度低,影响了上级和相关学校的调阅。其次,有的学校软硬件设备更新慢,不仅影响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甚至还可能带来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风险,使电子档案无法在网络环境下安全使用。第三,电子档案管理还需要相关辅助设备,而有的学校只配备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没能配备必要的扫描仪等,也没能配置必要的专业视频、图片处理软件和高配置硬件,导致电子档案各类形式单一,没能实现高效存储电子档案数据目的。

2.5上级指导不及时

中学电子档案管理不仅要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辖的范围,而且地方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当担负起业务指导任务,全面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还没能加强对中学一级学校的电子档案全面管理,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电子学籍管理,没能就学校建设的全部档案进行电子化,导致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片面化发展问题。其次,还有的地方档案管理部门没能对学校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导致学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不强,影响了电子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

3中学电子档案建设的主要策略

3.1制订严格的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为了全面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减少中学电子档案建设的滞后性问题,实现系统化电子档案管理目标,必须推行严格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和程序。首先,在中学推行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做到从原始档案到电子档案过程的全面细化。其次,标注好电子档案的内外部特征,保证电子档案是有效数据的集合,提升电子档案内容与形式的准确性,实现电子档案高密度存储,并且加强对电子档案二次加工,全面提高电子档案的质量。

3.2提高电子档案管理软硬件水平

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使用科学的电子档案的检索与存储工作,要加强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建设,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设自己的电子档案数据库,使得关键数据信息得到有效存储,提高电子档案的保存和使用能力。第三,不断依靠行政主管部门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职培训,提高电子档案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学校自身的档案建设能力。

4结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契机,只要不断更新电子档案管理技术,提升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取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遵照相关工作制度要求,就能提高电子档案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文珍,李红英.新形势下初级中学电子档案建设工作初探[J].中国市场,2017(3).

[2]陈宝萍.加强我国信用档案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3(S3).

第12篇

根据学院先进性教育工作的安排,经总支委员会10月17日会议研究,现就三总支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重要性

整改提高阶段工作是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在学习动员、分析评议两个阶段的基础,集中整改,务求实效,体现先进教育成果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党员和党组织在组织、思想、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制订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切实进行整改。认真做好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扩大学习动员和分析评议阶段的成果;对于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搞好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增强搞好整改提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以先进性的要求切实把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主要工作及方法步骤

三总支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的时间安排,根据学院统一部署,为一个月左右,到10月底基本结束。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总支和各支部要对转段进行动员,要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精心安排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一)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员和总支及支部要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征求意见时民意比较集中的问题、个人党性分析中查找的问题和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归纳和提炼,作为整改提高阶段着力解决的重点。党员要结合党支部的评议意见,对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反思,修改党性分析材料。

(二)制定整改方案

党员要针对修改后的党性分析材料,制定个人整改方案,明确具体的整改措施。总支、支部整改措施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制定整改方案。

整改方案要符合下列要求:

党员在制定整改方案时,凡是在分析评议阶段中查找并确认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整改措施。整改标准要高、内容要实、措施要细。整改方案既要符合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又要符合大讨论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整改措施要有针对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总支书记的整改方案要接受校分管领导审核,总支审核支部整改方案,支部书记审核党员个人的整改方案。党支部和党员的整改方案报总支备案。

(三)公布并修订整改方案

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整改方案,由本人在征求其他党员和支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支部的整改方案要向全体党员公布,征求党员意见后,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集中进行整改,通报整改情况

总支、支部及每个党员要按照经审核的整改方案扎扎实实地进行整改。按照学校要求并在一定范围通报总支、支部整改情况。支部组织党员过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交流党员个人整改情况,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进一步搞好整改。

(五)开展满意度测评,进行“回头看”活动

要以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通报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情况,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还要通过自查、督查、满意度测评等多种途径,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找出存在的不足,及时补缺补差。同时,认真做好小结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取得实效

各支部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领导,周密安排,落实责任,真正把这一阶段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务求实效。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各支部要引导党员充分认识做好整改提高的工作,形成人人关心整改、人人参与整改、人人为整改献计献力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局面。要紧紧抓住整改任务和整改目标,措施落到实处,书记负总责,支委要各负其责,保证整改工作顺利推进,实现既定目标。

联系实际、认真整改

整改提高要联系实际。总支和支部要着重解决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等方面问题,离退休党员要着重解决按照学校提出的党员先进性要求,提高党性等方面问题,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和在职党员要着重解决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问题。

对极少数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完全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党组织要做好教育转化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正视存在的问题,增强改正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尽快转化为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