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时间:2022-09-20 01:12: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能力;学习能力;教学效能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指出:“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构建主义学者认为,反思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可见,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高中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锻炼,自我反思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在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方面,已经做了比较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如何将学生已初步形成的自我反思能力运用到数学学科学习活动中,已成为新课标下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本人现结合近年来教学探究心得,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进行简要阐述。

一、设置探究分析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实践主义学者认为,人们探究现象、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解体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解题困难出现“卡壳”时,总是能够主动地思考和分析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时,可以设置问题探究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解答活动,在学生遇到“梗阻”时,要求学生做好“回头看”,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及时地引导,使学生在反思分析过程中不断提高解题效能。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时,教师创设出“已知函数y=(k2+4k-5)x2+4(1-k)x+3对于任意实数x,函数值恒大于0,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进行分析、探究、解答问题的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k值取值范围的确定”不能进行有效解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应分‘一次’‘二次’讨论,根据函数与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进行问题解答。这样,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探究解题过程,不仅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提高了解题能力。

二、开展问题辨析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辨析解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在长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进程中,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是学生反思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抓住问题评价辨析特性,设置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解题过程、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辨析评价活动,将问题评析过程演变为自主反思过程,使学生在问题评析过程中获得反思能力的有效训练和提升。

问题:已知{an}是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和,判断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吗?

这是一道“数列”方面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学生解答问题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评讲时,设置了如下的解题过程:

解:当q=-1,k为偶数时,Sk=0,则Sk、S2k-Sk、S3k-S2k不成等比数列;

当q≠-1且k为奇数时,则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小组探析评价活动,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认为该问题“忽视公比q=-1这一条件”存在不足之处,并表达了自己对问题解答的见解。其正确解题过程如下:

已知 {an} 是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和,判断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吗?

解:当q=-1,k为偶数时,Sk=0,则Sk、S2k-Sk、S3k-S2k不成等比数列;

当q≠-1或q=-1且k为奇数时,则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

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矛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辨析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反思分析活动,实现了问题评析和反思训练相互融合的目标,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反思全面性和实效性。

三、创设经验总结活动空间,使学生在总结学习活动成果中进行反思

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总结“提炼”、反思提升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主体特性,在问题解答结束后或阶段性复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总结归纳的时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解题经验和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问题解答方法和策略的见解和主张,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和补充,从而把反思活动渗透到经验总结过程中,实现学生解题技能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进步。

如在对“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求知或化简”内容“无条件的三角函数值问题”和解答方法的总结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有部分学生得出“可以采用化为特殊的三角函数值和化为正负相消的项、消元、求知”),然后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学生通过总结反思活动认为,还可以采用“化为分子、分母形式,进行约分求值”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的学法得以强化,知识得以回顾,经验得以巩固。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实践

引言

化学是一门非常讲究实用性的科学,化学课程本身应该是比较有趣味性的,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化学课程都脱离化学本身的趣味性,更偏重理论和公式应用。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随之影响应有的课程学习效果。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今后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应用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思维模式不断影响,老师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主体变成学生[1]。人都有一种固有思维,就是“我的事”和“别人要我做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别人要我做的事”,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为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课程设置和规划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将课堂主动权和主体交给学生,使其拥有学习是“我的事”的意识。

2.正确的育人观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一个传授者,还是一个反馈者。正确的育人观念不仅是简单地将知识点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学生,以及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初中化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本身学生带着一定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通过正确的育人观念达到同学生的教学共鸣[2]。正确的育人观念是老师较好执行自己教学理念的关键前提,死记硬背不是目的,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标。

3.重视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经过充分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归纳形成的,所以老师要转变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本身的观念,而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过程经验总结上。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进程、近一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家长教学反馈等及时总结,不仅是对教育学生的态度负责,还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不断经验总结中,老师同学生之间、老师同家长之间都达到一种有据可依的交流,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兴趣。初中化学是一门同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初中化学知识解答。化学知识的不断研究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生活质量水平。如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食盐为什么可以让菜变咸等问题,都是初中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的化学现象。如果老师将生活中这些实例联系课本知识点,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

2.通过设置悬念培养兴趣。化学现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很多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这就给充满好奇心的学生留下了可以培养兴趣的空间。如无水硫酸铜本身是白色粉末,遇到水之后就会让水变成蓝色。这样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化学作用引发的颜色变化。如果设置好恰当悬念,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主动了解这一知识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3.通过适当激励培养兴趣。初中化学学习是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从开始的元素周期表到后面各类复杂的化学反应式,都需要一个个知识点积累连接起来。开始学习阶段,老师应该用适当激励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生课上讲的某一现象,老师用化学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这种留心观察生活的行为进行鼓励,肯定学生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其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注重理论同实验的紧密结合

1.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初中化学课程趣味性更多地体现在化学实验上,因此理论课程不应该在全部化学课时中占有太大比重,而且大部分理论知识都可以在实验课程上讲解。单纯的化学理论和知识点讲解是非常乏味的,学生对一些相似符号的不同组合很难产生深刻记忆。如果将这些枯燥的符号用有趣生动的实验表现出来,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并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化学反应的不同情景是学生区别不同化学方程式的最佳记忆方式。

2.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虽然化学实验本身是比较有趣的,但是同课本知识一样的实验很难提起学生更多兴趣。如果老师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增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就会获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就是因为有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课程,如果所有实验都是书本上学生了解的内容,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会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应用化学公式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3.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在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更期待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自己实验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所以老师简单快速地演示实验并讲解完知识点和要点后,要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动手实验后,才会深刻记住每一个实验环节的重点和知识点,并对后续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本身具有别的学科不具备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这一优势,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初中化学教学起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聪.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2015(08).

[2]王敏.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J].学术研究,2012(06).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途径

一、引言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相较于语数外科目不够重视,这就凸显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虽然许多教师意识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策略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走入误区,即单纯注重教学形式的巧妙,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启发学生自主挖掘感兴趣的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性的融合,最终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进步。

二、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的逐渐受重视,家长在有能力与条件的情况下都把孩子送到城市里的重点学校就读,这就导致在地理位置及教学条件上不够优越的学校面临严峻挑战。龙海五中处于城乡交界处,在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涌入漳州市就读的情况下,招收的生源质量令人担忧,其中有许多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不够高;此外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浑水摸鱼,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受性格的影响,不敢说出自己的疑虑或是见解,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对课题的定位及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等,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研究。

(二)个案法。结合学生个案探索与总结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三)调查法。进行口头及问卷调查,结合座谈作出理性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开展过程中生成的资料进行汇总与分析,总结出经验,形成最终成果。

四、研究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保持最轻松的状态进入课堂,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身形象,以自身优雅的言行举止及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做学生的榜样与楷模。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上学生自然情绪高涨。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方式一改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多种教学媒体走进课堂,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可估量,但是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挑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自我发展,以对多种教学媒体做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理论性、实验性及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时得到必要的辅助,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最终加深记忆与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提出引导学生沿着课堂教学重难点深入探究的问题,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要使自己所提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教师就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产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动力,这样教学就变成学生想学,教师不用再像“满堂灌”那般疲乏,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更高。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特别是在生物教学的探究性活动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应当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包括:不霸占课堂,给学生以充足的学习与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指引导,不点破,知识重难点留待学生自己领悟,只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做到尊重与欣赏学生的创造性,不以条条框框束缚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单是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事实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所学的生物学科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虑,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并由此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为探索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习惯、喜好等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就更充分,为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奠定基础。此外,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身成长,不断反思教学实际,对教学策略不断优化的过程。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策略与学生实际更加贴近。

(二)学生方面。学生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里,真正转变了对生物学科的态度,对生物学科由厌学发展到爱学,学习过程也因此而充满欢乐,并且学会利用课外资源辅助生物学习,更是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六、结语

今后将进一步与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堂兴趣及作业成绩进行跟踪了解,确保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理念。同时,将继续在由教师想方设法找兴趣点进行知识传授向教师启发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力争实现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态度从单纯感兴趣转变为喜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桂林.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9):338.

[2]刘润彪.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8):193-194.

[3]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6):67-68.

第4篇

关键词:物流预备技师;技师工作站;精细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83-2

1 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换代步伐不断加快,从中国制造跨越到中国创造,工业2025,一带一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物流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需求激增,职业院校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规模迅速扩大,物流预备技师培养如何在完成校内学习的基础上,提高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对职业院校物流预备技师在站精细化培养研究,以有利于将职业院校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工作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提上工作日程。

1.1 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国内职业院校实习指导工作及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工作目标不清晰明确、实施不够深入细致。学生在实习中学习不系统,不深入,实习或在站培养效果不明显。

企业师傅或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措施、有评价地指导学生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效融汇贯通,产生新知识、新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问题。该项目提出的目的使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解决指导工作不准、不实、不细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目前国内对该项目研究还没有先例,但各院校已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的质量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深圳技师学院现代物流专业从2009年开展预备技师在站培养以来,建设了10家技师工作站,校企合作基础好,指导工作扎实细致,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需要加以提炼、整理、上升到理论水平,以推动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1.2 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2.1 物流预备技师概念

物流预备技师是指已完成预备技师学制教育,并通过物流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的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未进行综合评审的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的物流专业学生。

1.2.2 技师工作站定义

技工院校与企业联合建立或企业单独建立的名师带徒,开展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与革新,培养德技双馨高技能人才,进而推动行业、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攻关与革新基地、校企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建立技师工作站,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或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现有高技能人才作用,采取名师带徒等方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吸引优秀高技能人才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攻关、推动技术进步和解决关键性生产难题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技师工作站组织机构设在企业,但职业院校要发挥主导引领作用。

1.2.3 学徒制

传统学徒制(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有时也称“学徒制”,或“手工学徒制”,指的是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手工作坊或店铺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传艺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高度情境性的学习方式,学徒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观察师傅的实作,感知和捕捉师傅的知识和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作,逐渐学会师傅的技能。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因此,学生和员工都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工资。但是,作为一种新模式,在推广中需要企业和学校专门制定相应的人事政策进行支持。

认知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中,学习者通过参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活动和社会交互,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

2 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对象有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内容、培养效果评估、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规程、双导师项目课题制精细化实施、预备技师培养管理制度、项目课题研究与企业管理与技术攻关结合模式、项目课题成果企业应用效果评估、项目课题成果评审与答辩、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标准化、指导教师教材、学生学材。

2.2 研究方法

项目课题采用了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

2.2.1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修正理论,总结、提炼的研究方法。

依据国家、省、市关于预备技师培养与技师工作站建设的相关政策,依据学院对毕业实习与预备技师在站培养的教学要求,经过6年的技师在站培养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2.2 调查法

搜集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对企业导师、管理人员、在站培养学生的在站培养指导体验,学习体验进行了调查,收集了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项目课题选题采用了调查法。

2.2.3 观察法

对在站培养学生使用周工作页和在站培养手册的学习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2.2.4 比较研究法

对项目课题成果应用前后采用了比较研究法,以验证项目课题成果实效。

2.2.5 文献研究法(查找文献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全面查阅了国家、省、市、学院关于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实习的相关文件,领会政策,吸取精华,为项目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2.2.6 实证研究法

学生从项目课题选题开始到课题成果实效验证广泛采用了实证研究法。项目课题成果都经过几轮验证,有显著效果才整理到研究成果中。

3 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研究步骤

3.1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是解决国内职业院校毕业实习指导、技师在站培养形式化、不实、不细、不精问题,通过设计物流预备技师在站精细化培养计划、方法、规程、教材、学习指南、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手册、完善双导师项目课题制,以达到高效指导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工作,使指导教师与企业导师指导学生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产生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效果。

3.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制度建设、教程和学习指南开发、精细化培养工具开发和项目课题研究报告实效性论证研究。

3.3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步:明确研究达成目标;第二步:确定项目课题研究框架;第三步:经验总结制定标准化制度;第四步:开发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工具;第五步:开发在站培养教程和学习指南;第六步:项目课题成果实践验证与总结;第七步:修改项目课题成果;第八步:完成项目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第九步:申请结题,资料存档;第十步:国内职业院校推广应用。

4 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4.1 课题研究成果内容

课题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规程、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手册、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教程(指导教师、企业导师或师傅用)、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学习指南(学生用)、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校企合作双评价标准、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指导管理办法和论文两篇(预备技师在站培养精细化研究和国内异地分拣优化的思路)。

4.2 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规程、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管理办法、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校企合作双评价标准属于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规章制度建设。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手册属于精细化在站培养学习指引与工具。

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教程属于预备技师在站精细化培养教材,供指导教师、企业导师使用;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学习指南,供在站培养学生使用,属于学材。

预备技师在技师工作站精细化培养初探属于项目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国内异地分拣优化的思路属于指导教师运用项目课题成果指导学生过程中参与企业实践,解决快递企业生产问题的成果。预备技师在站培养精细化研究项目成果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也提高了指导教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论

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技师工作站,建立完善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制度,明确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目标,建立培养“双导师”队伍,按照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规程,教学计划、企业项目实践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企业项目实践企业教学时间表要求,以技师工作站为平台、产教融合,紧跟企业需求,运用在站培养手册、在站教学工作页、周工作页等工具指导学生围绕岗位工作与技术改造创新开展“双导师”项目课题制研究,研究成果在行业企业推广应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标明确,制度细化,过程管理与全局管理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双导师”项目课题制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物流预备技师精细化培养。

6 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

经现代物流专业12物流J4班2015.6-2016.5在站培养使用验证,学生周工作页、月度报告及时完成率比成果实施前提高40%,指导教师与企业导师指导及时且内容丰富,指导效率提高120%,学生达到基层管理人员综合职业能力水平,少数优秀学生达到中层管理人员综合职业能力水平,21名学生被聘任为基层管理岗位,3名学生被聘为中层管理岗位。学生课题成果来源于企业本职岗位并在企业应用,学生初始就业薪资平均达到5000元,远远超过深圳同类院校,效果显著。国内职业院校技师在站培养、毕业实习、中段实习均可采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第5篇

要解决上述问题,除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外,还需要教师用心去体验实验本身有趣的东西,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做物理实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内容受教材内容、学生基础水平、教师水平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模式,但有一个大体的模式。因此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设计以突出实验教学为目的,能充分体现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课堂教学思路,即:情境问题猜想设计与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估运用练习。

其各个环节的说明如下:

1.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入门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教师平常生活中要善于积累相关的生活实验。

2.问题:可从物理情境中提出本节课问题,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问题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

3.猜想: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进行猜测,注意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切忌乱猜。列举出学生猜测的几方面,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剔除无关的和同一类型猜想。

4.设计与进行实验:猜问题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是关键的环节。针对问题,考虑与问题相关的器材以及怎样设计实验更有效;观察什么,听什么,闻什么;记录哪些数据,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练习的。在每一个实验中要注意哪些细节,这些都需要老师提醒学生。

5.分析、论证: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这一环节可先让学生根据经验总结出结论,再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对比,选出最理想的结论。

6.交流与评估:这一环节是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设计实验中的优缺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评估一下哪个实验更巧妙、更完美、更准确,这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综合概括能力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导学案 自主学习 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课内外学习英语的重要形式,英语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部分。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主要是我校英语作业的现实状况不尽人意,作业设计并没有像课堂教学设计那样受到应有重视,甚至被严重忽视了。其设计、辅导和评价成为英语教学的盲区,其有效性的问题很少得到探究。而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作业是课堂学习内容巩固和运用的反映,体现着学习的过程,能有效地促进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对教师而言,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是有效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课堂导学案有效性设计的研究和探索迫在眉睫。

(二)课题的界定

在教学中,导学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学案就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聚。也就是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总的对策、措施和方法,即以掌握英语为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因此,我们必须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学案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通过对高中英语导学案的有效性的研究与探索,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变与提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使学生乐意学习英语、有效学习英语的目的。

二、高中英语课堂导学案有效性设计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高中英语课堂导学案的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高中英语课内外作业。

2.通过高中英语课堂导学案的设计研究,激发高中学生对英语作业的兴趣,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3.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采取分层布置课前、课外作业的措施。

(二)研究内容

1.本课题研究以我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校学生英语课前、课外作业布置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对作业布置的量、布置的内容、布置方式等进行研究。

2.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前、课外作业, 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修正教学方案,指导学生的学习。

3.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英语课前、课外导学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附学生的学案设计文字材料);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并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共同讨论并修正研究方案,力求有效实施研究课题;3.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课内外导学作业。

三、导学案设计原则

在符合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英语课前、课外作业内容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在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上下功夫。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1.导学案设计应具备少而精原则,目的明确,具有导向性;2.导学案设计必须有合作性;3.导学案设计必须有趣味性,还要突出启发性;4.导学案设计必须有选择性、基础性和层次性。

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1.先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组成员讨论研究导学案的有效性设计。

2.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原则,将英语作业分为口头作业、有声作业和书面作业。

3.对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对应作业,做到“因材施教”。

第7篇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我们发现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教师不重视,学生有轻视的态度,导致学生在计算方面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一是抄题马虎,把数字、运算符号抄错;二是运算粗心,不注意运算顺序、运算规律的运用;三是运算中不会分析算理,不能正确地分析变式等。因此,《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为我们农村学校迫切需要突破的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六年级学生:根据教师自身任教情况,将研究对象定位为六年级学生。

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之一,它是指对需要计算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计算形式和方法实施计算,并有效地完成计算任务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就是指数学上的化归和转化的能力,即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数学式子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理论依据

1、养成教育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它数学知识的教学,所以“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了我们农村学校重要的研究课题。

2、《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为此,有必要去研究“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思路

1、总目标思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喜欢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具体研究思路:(1)通过测试调查,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并分析差的原因;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健全家校联系机制,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五、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六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成果

近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课题小组各成员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科学整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计算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点,紧紧围绕课题,在中兴小学优教优学课题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计算,还使学生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计算教学变得有滋有味。

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要立足现实基础,把文本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问题“还原”到有关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中去,在现实情境中动态生成出有关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和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 (1)注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小学数学上的计算题都是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出现,新旧知识递进性较强,合理地利用知识上的正迁移,对计算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我觉得,要关注并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有意识地呈现“原生态”的算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炼,明确算理,最终掌握算法,形成技能。(2)注重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反思。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也许我们可以在简短的几分钟内通过告诉的方式让学生知晓,然后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直至达到熟练。然而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无视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也只能看到教师的“霸权话语”,所以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过程,同样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性地解决新问题,注重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认识。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学生自主探索后,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组织交流活动,通过互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还可让全班学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通过反思,让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也有助于学生克服浮躁心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在观察比较中优化和整合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解决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给予肯定。但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让学生学会“多中择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这样,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的学生还可能会掌握不同的方法,并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

第8篇

xx年数学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xx年数学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一直做的很好,我教的班级和我的教学成绩在学校里都是数的着的,但是我并没有满足,这些都是暂时的,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将自己的教学工作继续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五年级的数学科教学工作。一学年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自己心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学年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绩喜人,还须努力。

1、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班风学风改观明显,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但部分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习成绩进步显著,但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

2、取得的成绩。在本人一个学年的努力带动下,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改过去的差、乱的班级形象,形成了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新的班风、学风。我班五年级在几次的数学检测中,成绩一次比一次提高,在班风、学风的比赛中,屡次中奖。一年来,本人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的良好口碑。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班学生,前几年换了好几任教师,学生们的数学基础薄弱,普遍对学数学不感兴趣。这个学年,我先是从培养学生坚持天天做数学练习题的习惯入手,并天天检查。通过学生天天做数学练习题,我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现状,以及一些学生的知识缺陷所在,逐渐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接着,我有的放矢地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等等,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一年来,成效显著。

三、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本人从不以自己多年教学的丰富经验自居。本人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钻研教材教法,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还在自己的博客网上,发表一些自己平时的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等等。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从中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益。

四、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在教学时,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待进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年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逐步得以夯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提高。

一年来的教学工作使我成长了很多,学生的成绩很多都提高了很多,但是这些都是我们一直以来要做好的事情,不过在不断的成长中,我们的总体成绩都提高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是会继续现在不断的成长,将学生的成绩看到最重,我相信我会将我的教师工作做好的。

总结范文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第9篇

(实施阶段:2014.1-2015.4)

板桥初级中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

理化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要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那么在理化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就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学生对教学过程参与度低的局面。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学生美好的明天,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才智的舞台,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生活,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流行的“动手做”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我国流行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典型形式。我们进行课改,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是我们的实验课题。探究创新式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当今社会是知识与技能竞争激烈的时代,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强,会学习,会生存,会交流的新兴人才,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门话题。

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塑造,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现代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目标以外,更重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实现。

3.当代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

4.“做中学”理论。

5.初中生的心理思维逐渐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富有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课题研究实验设计:

1.设计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合作探究,培养浓厚兴趣,使学生不仅在能力上而且在情感上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体验化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新过程。

2.教师要用先进教育观念推进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用理化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理化地思考”,即通过探究学会运用理化的知识、方法去分析现象思考问题。

3.课题研究内容

(1)、切实完成课标要求必做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2)、创造条件完成课本家庭实验和兴趣实验。(3)、加强改革实验教学积极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实验。(4)、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研制教具,改进实验装置,提高探究能力宗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彰显“实验教学的功能”及课改精神。

4.课题研究的的方法、手段及途径

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科特点:采用改进课程实验实验教学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课外研究性实验活动。与电教模拟有机结合创建理化学习情景,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和各案分析法等,辅以问卷观察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开展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自主互动”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

2.明确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3.用实验及电教模拟构成理化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积极参与理化学习,培养创新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理化问题的方法,体验理化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理化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构建良好的理化课堂文化。

4.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在课堂上,实行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启发小组发现问题,在理化学习中,能将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的常识联系,培养其理化感。

3.选取某个问题为突破点,通过质疑,调查研究,分析研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4.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理化的兴趣,培养其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总是围绕问题进行的,问题能激趣,引发思考。

5.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科特点:采用改进课程实验实验教学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课外研究性实验活动。与电教模拟有机结合创建理化学习情景,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和各案分析法等,辅以问卷观察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开展研究。《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做中学” 能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板桥初级中学:张荣春

我校理化学科的教师在教研员王红老师的带领下,在校领导的关怀下,确定研究课题,在五位老师的努力下对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做中学”能力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特别是应用分析,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差,这就是为理化新课程的实施,创设积极活跃、动手、动脑的实践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验实验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习理化的兴趣及能力,就是我校理化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

2.发展心理学理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4.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5.“做中学”理论。

6.初中生的心理思维逐渐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富有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新奇感。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所以,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创设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 激励学生放大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实验可以使理化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

(2)通过加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理化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理化知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理化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用实验及电教模拟构成理化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积极参与理化学习,培养创新探究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理化问题的方法,体验理化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理化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1)、切实完成课标要求必做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2)、创造条件完成课本家庭实验和兴趣实验。(3)、加强改革实验教学积极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实验。(4)、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研制教具,改进实验装置,提高探究能力宗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彰显“实验教学的功能”及课改精神,对实验教学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可实施性

1.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对本课题的研究寄予厚望。

2.学校有丰富的电教资源和标准规范实验室及充足器材。

3.本课题组成员:一线理化骨干,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意识。

4.规范的管理制度:学习交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量化考核制度等,确保课题正常开展。

5.可供利用的平台:学校教研室QQ群。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措施:

(一)时间规划

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2年(2013年12月~2015年10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13年12月~2014年1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理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理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做好计算机维护和远程教育资源整理工作及理化实验仪器配套。

2.课题开题报告会(2014年2月)

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14年3月~2015年4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利用实验室教学设施拓展实验思路,通过教学示范、经验交流、课件展示、评价鉴定等形式,推动实验教学向纵深发展。每两个月将工作情况向县课题管理机构汇报一次

4.汇报成果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5年7月~2015年8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上交专家评审(2015年9月)

7.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5年10月)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多特征的课型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创新: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理化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关于课型的大容量相关文献作以收集、梳理、研究和综述。

3.理论建模法--对实验课型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4.资源推广法--开发课型优秀资源,对课堂问题与现象加以集成,为课型实施与优化搭建平台。

5.实证分析法--把传统课型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开放、动态、灵活,实践探索性强: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性成果

1.通过对整个初中理化的实验教学案例的梳理,拿出一套体系完整的理化实验探究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

2.初步形成理化实验课的评价标准。

3.理化实验课的优质课范例。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 课题研究负责人:张荣春

2. 理论研究负责人:岳富荣

第10篇

1、下面是我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经常(本工作总结来源于kxren.com)与师傅交流,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4)经常去听师傅及同组人的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吸取经验,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这个学期师傅及领导、同事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真的很感谢你们。

(5)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教态亲和力不够。

2、班主任方面的经验总结与不足之处

作为六年六班的班主任,我积极带着同学们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遵守各方面的纪律,对同学们进行德育教育,想方设法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经常与师傅及有经验的班主任交流,学习他们管理班级的方法。本学期我们班获得了特色运动会的第一名,课前一支歌比赛的第二名。这是我们的成绩,可以说每一名同学都在一点点的进步,看见他们在进步我有种说不出来的快乐。

第11篇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学讲普通话的工具,但汉语拼音相对抽象和枯燥,教师如果不为刚刚进校的孩子在头脑中建立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方法要创新,在课堂上要导趣,使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学得灵活。笔者在小学任教多年,发现巧用儿歌,对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帮助很大,入学之初,我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以这样的形式引起学生对汉语拼音学习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下面笔者就将多年巧用儿歌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经验总结如下:

根据汉语拼音其具体内容的不同,都可以编成顺口溜似的儿歌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是教学单韵母时,合理安排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就比较成功。学习a、o、e时,教学重点是a、o、e的发音和四声,教学的难点是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本课就可以将a、o、e的发音方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 e。”教学字母i、u、ü时,可以读“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鲤鱼跳水ü、ü、ü”。学生不仅在学习时兴趣浓厚,而且使他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了这些字母。还可以根据声调符号的形状和a、o、e四声的读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学习a、o、e的四声。如“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 其次在教授声母的时候,也可以有效地使用儿歌这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习b p m f时,是教学拼音方法的起始课。教师可联系教材上的情景图画,编制儿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o),爬上山坡看大佛(fo),大喇叭里正广播(bo),爱护大佛不要摸(mo)。”可利用“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口诀,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的方法。又如,在教学三拼音时,可将三拼音的拼音要领编成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或“三拼音,要记牢,中间介音别丢掉。”帮助学生领会拼音方法。

有些声母的形比较相似,容易混淆,如“b-d,p-q,f-t,n-m”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也可以编顺口溜,如“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右上半圆p p p,左上半圆q q q,单门n,双门m,拐棍f,伞把t,q下带钩g g g。” 还可以编成“b和d对面坐,讲故事唱儿歌,b的脸儿朝着右,d的脸儿朝着左。”

在声母和单韵母学完之后,我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利用儿歌的形式及时进行总结,例如我就编了这样一句儿歌进行总结:“我是小学生,入学学拼音,先学a、o、e,再学i、u、ü,大家比一比,看谁先记清。”由于所编儿歌押韵,有一定趣味,学生爱读,课间也在边玩边念。教完声母后,又把儿歌续下去:“b、p、m、f读得准,d、t、n、l记得清,g、k、h,j、q、x,记得越多越高兴,zh、ch、sh、r,z、c、s,翘舌平舌要分清,还有y和w,个个声母牢记心。” 还有就是在教授鼻韵母时,也可以通过念儿歌帮助学生区别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例如:鼻韵母,不难学,前后鼻音分准确。前鼻韵母有五个,an,en,in,un,ün。后鼻韵母是四个,ang ,eng, ing和ong。同时我还专门为四个后鼻韵母巧编儿歌:一只山羊n n n 一盏台灯en en en 一只老鹰in in in 一口闹钟on on on。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且也让学生间接地学习了量词的使用。同时,在这愉快的活动中,对这四个后鼻韵母重新作了认识,加强了记忆。

最后在学习声母与韵母相拼的时候,利用儿歌的形式同样可以解决许多难题。声母j、q、x与ü相拼,y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可利用下面的口诀帮助记忆规则:“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小ü碰见j、q、x,脱去帽子行个礼”“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面帽子就摘去”“小ü很骄傲,眼睛往上瞧,大y帮助它,摘掉骄傲帽”,“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当然儿歌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针对这个难题,还可以这样编制儿歌:“水上有个大白鹅,伸长脖子来唱歌,eee,eee,游来游去多快乐。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jqx,小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跟u拼读时,碰到鱼眼就挖去,读音节就是ju qu xu”;“i和u讲礼貌,谁排在前面,就把帽子让给后面的戴”。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只有准确地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拼音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巧用儿歌只是教授汉语拼音时所使用的有效的一种方法而已,相信同仁利用自己的智慧一定可以想出很多的富有创意和效果的招数。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字母的音,记忆字母的形,又突出了拼音教学的重点,解决了难点,还可以缓解小学生的疲劳,调节小学生的情绪,调动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第12篇

关键词:导学案;激扬生命;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学习语言是比较枯燥的,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确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乐于学习的习惯。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有效学习的好方式。“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它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然而如何编写英语“导学案”?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英语“导学案”?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如何使用“导学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以三(3)班和三(4)班的91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为主,进行了实验探索,结合调查、反思总结、经验交流等研究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实验步骤

1.实验前利用调查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了解小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教学实验,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运用“导学案”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应对。

3.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调查问卷等获取相关信息,通过收集、分析、整理,不断改进“导学案”,使学生养成使用“导学案”开展学习活动的习惯。

4.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

5.实验结束后,收集实验前后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实验前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比较、分析。通过对比,不断完善、编写导学案,使学生养成使用“导学案”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实验过程

1.设定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导学案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观看“微课”等,养成学生课前使用“导学案”进行预习和学习的良好习惯。

2.确定研究内容

(1)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2)如何改进英语“导学案”的编写?

(3)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更好地使用“导学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3.实施研究过程

(1)搜集相关资料,初步制定导学案。

①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导学案主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②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③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通过观看相关的微课后,带着问题到英语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为合作、探究做准备,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导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学生通过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施研究方案,根据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并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

(5)结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不断编写、改进导学案。

4.具体实施步骤

(1)每一节课设计一份导学案。在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案,预习“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目标、预习指导、预习检测、预习心得及预提问题等内容,引导学生按照预习案先学习、先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探”中学,在“做”中学,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做到学会学习。

(2)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预习、交流、反馈”三大模块;“预习交流、质疑答疑、合作探究、展示归纳、达标测评、拓展提升”六个环节。

①在预习交流环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一是小组长检查组员完成预习的情况,二是互相交流预习内容,从中发现问题。

②在质疑答疑环节,学生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成员相互答疑。

③在合作探究环节,对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在全班范围内开展讨论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