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5 06:2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经验总结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任职的第一年,作为一名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有许多不足与缺陷,如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经验尚浅等。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不敢有任何怠慢,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地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我教学的两个班级(高一10,16班),两次期末考试成绩都位于学校同类班级前列。以下是我在本学年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这一学年我通过各种比赛、评比活动致力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诗歌单元就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学习唐诗、宋词就开展了“唐诗大战”、“决战宋词之巅”两个活动,学习古文单元就举行了“联合对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基本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
二、精讲课本范文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课本范文的讲解,因此,在对课本范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教学中的每一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教案书写工整详细,能做到教材、资料、学生齐备,真正做到了有备而上。所以在课堂上我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加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对课本范文的掌握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我系统地搞好专题练习,如语音题、字词改错题、修改病句题、古诗名句默写题等,有计划地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
三、阅读教学长抓不放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高中阶段,特别是理科班,语文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很少。而语文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依托课外活动。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尽量保证每个星期都腾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自费购买了60多本《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课外书在学生中传阅。另外结合作文教学,经常给学生们朗读一些高考满分作文,还把一些学生写得好的周记、作文作为范文朗读。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们的阅读面得到了很好地拓展。
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向学生们成才,必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开展演讲活动,阅读《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在学校2006年5月举办的“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演讲比赛中,我班的胡海霞、许璐、包瑞三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此活动的征文比赛中我班的王瑞文同学获一等奖,马莉、陈祥、袁玲三位同学获二等奖。由此可见,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关键词:广泛阅读;营造氛围;教给方法;写作水平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个性发展与形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总结,我认为“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是一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巴金也曾说:“书读多了,读熟了,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了。”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有词可用了,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材料可写,或是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词汇、形成语感,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我觉得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要抓好两点。
一、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小学生的自觉阅读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重视给学生营造读书氛围,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地地给学生推荐优秀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知道该读何书。
1.结合教学内容,推荐优秀读物
在教学一些有关名人写的课文时,可延伸讲述名人爱读书的故事。如讲到林海音写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时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林海音写的《窃读记》,想想林海音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仍如饥似渴地读书。再讲述一些有关林海音酷爱读书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像林海音一样想读书,爱读书。此时可适时向学生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世界文化书籍浩如烟海,其中既精彩又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数之不尽。如学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可推荐阅读安徒生写的其他童话作品,如同学们较熟悉的《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拇指姑娘》。在这基础上,还可以推荐读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洛芙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格林兄弟编写的《格林童话》,郑渊洁的童话作品……学习了《惊弓之鸟》后,我们可向学生推荐读其他的成语故事,如《闻鸡起舞》《程门立雪》《入木三分》《胸有成竹》等。再如,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带有科普色彩的文章后,可让学生读读《蟋蟀的房子》,还可推荐读法布尔写的同类型作品《昆虫记》……只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去阅读,可读的书是很多的,上面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2.组织反馈活动,激发读书兴趣
学生读了教师推荐的一些作品后,为了不图形式,真正学以致用,教师可不定期地组织有关读书的反馈活动。如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互谈读什么书,谈读书感受,交流读书方法,还可以互相交换书籍来看看。也可以举行一些读书后的竞赛活动,如“好词好句大比拼”“成语接龙”“综合知识竞赛”“朗诵喜爱的名篇”“读后感征文”“阅读分享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重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做好读书笔记
要提高阅读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方法中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是做读书笔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让学生把在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摘抄下来;还要求学生选择一些感受深的文章写读后感;当然心中感到疑惑的问题也可以动笔记记。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写作素材必定会越来越丰富,作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2.入情入境地b读
另一种有效又简单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书方法是诵读记忆法。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的话点出了诵读也不失为记忆好篇章的好方法。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篇章,找个舒服的角落放声诵读,这时书中的语言文字能静静地聚集于你的眼睛,缓缓地穿透你的耳朵,直钻入你的心房,永久地印在你的脑海里。
3.制作名言书签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改
语文课程的教学作为学生掌握本国基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初次接受正规教育的阶段,其主要包括教授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因为只有能识字之后才能进入更高级的学习活动。而随着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向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平时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相关的策略,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课程形态模糊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带着学生逐字逐句的通过讲读的形式完成课堂授课,这样一来学生既阅读了课文,教师也完成育人的目的。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着极大的帮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掌握到一些其他的知识。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语文教学中,他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阅读与课文的讲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语文课程中理解与表达失当
语文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工具,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运用语言来让学生充分认知事物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其更倾向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欣赏能力的训练。纵观我国的语文课程的教材安排,其中自主阅读部分还是占了其中较大的部分,而关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训练的相关内容则完全没有,从而导致了我国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出现了严重失衡。
3.语文实践活动置若罔闻
目前,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开始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品格,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我国,语文课程教学严重缺乏学生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之间严重失衡,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失衡。
二、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去伪存真,真真正正教语文
语文教学需要反璞归真,认认真真的上好语文课,这就需要教师能忍痛割爱,摒弃那些浮华的多余的伪语文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开展真正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在师生的互动之间来进行语言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师生的能力共同得到提高。语文课改提倡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的融合和内容的渗透,而不仅仅是形式的。融合与渗透更不能喧宾夺主,从而冲击语文课程的正常教学。语文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但并不是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语文课改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语文教学,目的是针对现实需要来发挥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并不一定是完全落后的,有的是万万丢不得。尤其是低、中年级的语文课主要还是需要依靠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在教师的自身引导和带动下,学生来模仿教师,这些语文课上也考验着教师的真功夫,是不能仅仅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包办代替的。
2.舍闹取静,安安静静教语文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更应该是安安静静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书,要让学生潜下心来,体会那些文字,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安静地学习,将学习内容融进他们的心灵里去,而低中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的甚至坐在椅子上都不能持之以恒的待着。语文教学要锻炼孩子的定力,让他们在安安静静的的环境中读书,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从从容容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开展“读、思、议、练”活动,并在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3.避虚就实,实实在在教语文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着朴实、诚实、真实的工作情怀,实实在在地上好语文课,同时教师的语文知识要扎实,语文课程实践训练要落到实处,教学效果要切实。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时候,要针对文本来展开对话,不能脱离文本来进行空谈、虚谈。师生之间对话,要紧扣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并咬文嚼字,理解字词,掌握字词。要善于从文本中来了解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去发现文本空白,从而在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语文学习主要强调个性化阅读,且这些是强调阅读主体的不可替代性,并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个性化阅读一定要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但如果脱离了文本,即使有再新的观点,再活的形式,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锻炼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并提倡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时刻牢记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性学科,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不仅要在内容上下真功夫,更不能忽视了语言训练。总之,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从而提高吸收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积极的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本着让小学生绽放出五彩的斑斓、追逐绿色梦想的原则,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改的理念与宗旨,研发出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长远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娟.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不“改味”[J] .新课程(中旬),2011.(11)
一、规范写字姿势
新课标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实践证明: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字质量。低年级是小学生写字的起步阶段,从入学开始就要下工夫,在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要对学生的正确书写姿势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期达到“三个一”的要求:眼离书桌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同时养成正确的书写汉字笔画顺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针对学生写姿的不良现象,给予纠正迫在眉睫。
二、激发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只要方法得当,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写字是枯燥乏味的,相反会觉得是件愉快的事,因此,在写字教学实际中,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三、重视评价的作用
评字是写字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既是仿写经验的总结,又是继续写字的开始,通过评改既能让学生知其然又能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1.个人自评。首先,让学生拿自己写的字跟范字或老师写的字作比较,从中找出不足,并发现自身优点。其次,让学生用自己写的字跟伙伴写的字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并努力赶上。
2.小组互评。这种评改主要是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他们相互交换作品,仔细观察,指出优缺点,以共同进步。经过集体的智慧,大家互相推崇好的方法,互相指正对方的不足,使学生“知己知彼”。这时,让学生立刻更改自己写的字,其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3.集体品评。指教师采用定期作业展览或书法竞赛等方式,通过品评他人的优秀作品取他人之长处,使自己不断得以提高。评出“小书法家”,从而激发学生写字的强烈愿望,促使他们写对字,写好字,写美字。
【关键词】聋哑语文;问题;误区;解决办法
当前,我国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存在 许多问题及误区,有许多观念需要更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往往忽略了聋哑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2.在中高年级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3.课堂中把时间过多的用在分析课文上;
4.不重视语法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聋哑学生的语法知识特别缺乏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在长期的聋哑小学语文教学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及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笔者只不过是在此抛砖引玉,也许诸多同行还有很多优秀的解决方案或者办法,如有纰漏之处,还请读者谅解!
解决聋哑学生语文教学中存的各种问题,已经是一个迫切的问题,经调查、经验总结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做出以下对策。
一、重视聋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聋高年级开设课程较多,较繁杂,聋哑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文素养的高低,聋哑学生要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必须重视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聋哑学校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而对于聋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语文积累、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对聋哑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二、确定以聋哑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国聋哑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中把“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作为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主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合格公民应具有以下四项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并将其视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聋哑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为更好地促进其持续发展,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和课程资源,以学生现有知识、能力为基础,强调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合作学习,特别是教学中应尊重差异,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聋哑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三、注重在补偿缺陷、发展个性的过程中挖掘潜能
聋哑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低下,很大原因是由听力障碍造成的,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但聋哑学生恰恰在这方面难以如愿,刚入学的聋哑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同龄健全儿童是无法比较的,但母语教学“不是以学语文知识为主,而是以语文实践为主”,因而我们应注重挖掘聋哑学生潜能,鼓励其多读,多看,多写,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进行语文实践,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锻炼自己,把学会做人和发展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实践中发展书面语言,以此弥补口语的不足,这对聋高年级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提倡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强调接受性学习,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接受了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聋哑学生的发展。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聋高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需求各不相同,但他们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经过多年的聋哑学校集体生活,学生间的互助精神、合作意识很强,这就为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聋哑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切实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平等对话的引导者。这样的学习方式将促进聋哑学生综合性发展,使聋哑学生受用一生。
总之,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应该从交际、语义、语法三方面加强对聋哑学生的语文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实际语文能力。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是相当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以及更多的人的共同努力。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聋哑学校的语文课程教育应当与时俱进,依据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发特色教学方法,积极面对不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自立、自强、残而有为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坚持自己那片无悔的爱心,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定会有更多、更好、更具优势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定能给聋哑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聋人大学生汉语课程的开发》,张会文、吕会华、 吴铃, 华夏出版社,2009-06;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的一种行为,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通过教师对课堂各种现象的检查、分析、判断和归纳反思,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再次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根据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提出诊断方法,达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构建高中语文课堂诊断的标准体系,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是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诊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教师进行课堂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策略进行了研究。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当前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课堂、关注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智力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并善于应用课堂教学诊断。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经说:“授课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极其复杂的,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事件后面隐藏的复杂性。”这里的“读懂”就是学会诊断,找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然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应用不尽人意,存在许多问题。
2.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由于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因人而异,教学内容的准备是一个复杂知识构建的过程,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复杂知识的认知过程,而教学诊断是一个相对滞后的评价过程。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与分析,更无法发现问题,也就不能进行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善,只能按照自己预先的进度把内容讲完而已。
2.2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反思理论
许多老师并不是不重视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诊断而是觉得无从下手,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而找不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表明教师对如何运用课堂教学诊断还缺乏一定的了解,课堂教学诊断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说还是弱项。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策略
课堂诊断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兴趣,发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总结教学经验,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使广大教师在教研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升华自身。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诊断必须讲究艺术性、合理性和策略性。
3.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要遵从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诊断者要尊重授课教师,在没有经过全面的了解前不能不负责任的贸然进行评论和批评。诊断者在进行听课前和听课后要全面了解执教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目的以及过程中渗透的教学理念。诊断者只有全面了解有关整堂课的动态,才能做出全面、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诊断与评价,从而对执教老师提出有用的建议与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3.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应该具有激励性
对于刚刚上岗不久的、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进行课堂诊断时不能有过多的要求,更不能有过多的批评与不满。诊断者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鼓励和期待,要灵活变通,尽量找到执教教师的亮点。对授课过程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诊断者应该以商讨的语气,或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教师自己发现问题,并与之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要因人、因场合而异
诊断依据的标准要根据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场合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是一些随堂课和农村语文教师的课,诊断要相对降低要求;对于一些省级、市级层次的示范课、展示课等,诊断所依据的标准相对较高一些,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要透彻、公开。另外,如果听课、讲评场面大、听课教师比较权威时,诊断者要预先跟授课教师打招呼,让其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提问题时要委婉,多提一些探讨性的问题,使执教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求自己,并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意义
4.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需要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急切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高中生不仅能获取语文知识,还能受到感情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堂教学诊断源于课堂又回归于课堂,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4.2高中语文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做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关键因素。课堂诊断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反思,进行经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叶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教学反思可以使执教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教学水平。
关键词:六年级;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模式;趣味学习
一、六年级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阐述
随着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规划方案,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之前的要求教会学生能够有基本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学定教”,进行个性化教学。小学六年级正处在一个小升初的重要阶段,在完成了小学前五年语文学习积累之后,应该在六年级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会和理解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就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建不同的语文教学情境模式。例如,角色扮演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构建,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六年级的学生课堂精力不容易集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且吸引学生,同时也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于语文教师的认知度,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寓教于乐,在比较欢快的课堂氛围下完成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任务。
二、六年级语文情境模式教学的几种尝试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作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得出,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十分重要,选择了正确的语文教学方式,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方式还很落后。课堂上,教师为了能够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六年级学生年龄毕竟尚小,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师应该深刻反思,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的课堂教学首要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而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总结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教学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仍然是感性大于理性,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知识重点和难点,应该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解作文的过程中,可以抛开书本上繁杂的知识,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一些贴近生活的短文,然后拿出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来进行举例,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同,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例子进行积极踊跃的发言,这样课堂的氛围会被充分调动,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节课教师所要传授的重点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2.音乐情境教学
音乐是一种语言与韵律融合的艺术,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样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更加倾向于在内容方面融入音乐的教学因素,这符合小学六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进行“爱国”方面的文章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些著名的爱国音乐,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强调“激昂、爱国、热血”的情感,营造“爱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年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环境中,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学生在氛围的感染下就会自主地进行课堂内容方面的探究,达到了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另外,可以播放音乐,要求学生多朗读这些文章,在音乐的烘托下让学生去感受先烈们一生戎马、为国家的和平荣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荣事迹,提高六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3.角色扮演情境教学
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准备,让学生能够扮演情境里的角色,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印象最深刻,最具有冲击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全方位地让学生去感悟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深受小学语文教师的喜爱。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如果在课堂上进行,往往更加倾向于游戏性质,这样课堂教学模式耳目一新,会让学生认为更加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课堂的氛围。以六年级课文《景阳冈打虎》为例,教师可以经过准备,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武松打虎”的短剧的角色表演,让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教师需要制订好评估打分标准,从剧本的编排、即兴表演、角色把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打分,排出名次。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小组内的团队配合,又激发了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还有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模式对于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巨大,应该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学习和领会情境教学模式的精髓之后,早日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总结,切身体会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现在有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阅读课,然而阅读课如何操作又成了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越来越没有生气和灵气,学生为何在阅读教学之后,反而越来越没有兴趣?因此,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了教师们谈论的话题,通过多年的教学,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1.进行阅读教学,要有引有导,教师的自身素质要过硬
怎样上好阅读课?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过:“对学生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就阅读而言,教学生如何阅读?一是学生读什么书;二是教学生如何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有引导,俗语说得好“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教师文学素质不过硬,阅读量小,提高阅读课效率,只会是纸上谈兵。具有过硬的文学素养的教师才能上好阅读课、文学欣赏课,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才能精选阅读教材,适合于学生而又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要让学生读书,只认为“开卷有益”而不对阅读教材精心筛选是不行的。教材是大杂烩,或者任由学生一时之好恶都是不行的,太盲目了。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认为是好书,就塞给学生,不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好恶,这和“填鸭式”的教学没什么两样。采取放任自流,而缺少指导,过多指导,忽视阅读本身规律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为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
2.要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动力来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烈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就是这个含义。阅读课上如果只是机械讲解,繁琐地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思维呆滞,对所学内容渐渐失去了兴趣而厌学。因此,阅读教学要以人为本。必需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感受。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得到了提倡,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就能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和支配权,有了空前的学习热情,学生就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体验去感觉生活,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感悟人生,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从而也就养成了阅读的兴趣——愿读而乐读。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是提高阅读课质量的根本
要让学生会读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各种读法得心应手,有选择读书方法的习惯:要提倡学生无疑处生疑、质疑、解疑的习惯;要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相互请教与讨论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习惯;用心灵感悟作品;要养成学习语言的习惯,对作品中有自己喜欢的语言,能主动积累,感悟运用;要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提高。可以是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也可是文章与生活的比较,也可是文中之情和读者主观体验的比较。更要养成不动墨,不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边写、边评,标其精妙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书,进入书中的角色,与主人翁同悲同喜,与作者沟通,悉悟人生,才能好读、乐读,上好阅读课。
4.要以写促读,研究性学习走进阅读教学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
个别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认为可以凭借语感等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却忽视了高中语文的难度和出题人的出题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之前,要帮助学生们摆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从心理上加强对此类教学的重视,继而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作用。
1.1针对此类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态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学生们往往需要更多独立自主和探索发问的精神,才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堂和课外知识。所以,端正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是极度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他们晓之以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当的学习态度。
1.2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相关题型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各个题型的特点和题目中常见的缺陷和漏洞。进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能够提高解答基础知识题型的效率和正确率。
2.对基础知识进行划分教学
在学生们端正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基础知识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结合每题的不同特点和常见的考题陷阱,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2.1针对选择正确的单词读音以及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解析中,要重视对每个选项的详细解释。例如,在解析选择单词读音的题型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保持细心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此类选项多会出现现实中的错误读音,教师要帮助学生们认清各类单词的正确读音,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好是通过及时地翻阅字典,在字义与字形的解释中全面了解单词的音形义。另一方面,在解答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时,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分析单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延伸意义,而对于出现的错误单词,语文教师要做出具体分析,从字形上分析这个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而让学生们在字体上深入了解和记忆,进而逐步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
2.2针对指出选项中的病句和选择合适的搭配词组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教学解析中,要根据此类题型的特点,对高中生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意识地涉及到相关的语法搭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细心体会不同的搭配词组对句子意义的表达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针对常见病句的专题基础知识的讲演,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经验总结中体会到病句的特点。所以,高中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对此类基础知识的解疑,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疑惑,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加深对相关词组搭配和病句的理解,进而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3.总结和教授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
上文提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各类基础知识题型的重要性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需要总结和教授这些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学生们只有在掌握各类基础知识的理论之后,再加以解题技巧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3.1针对基础知识的出题特点,语文教师要结合选择题的特点,通过排除法、代入法等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回答的正确率。学生们往往也会倾向于应用此种方法,来提高解题的速度。例如在解答词组搭配的题型时,学生们可以运用代入法将各类选项的词组进行带入,进而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出最佳的选项。
3.2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错题总结,将他们划分别类,归纳出相关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事实上,语文教师的总结与方法的讲授对高中生来说,一方面是学习和解答基础知识的快捷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总结和经验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资源共享创造出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进而又能进一步刺激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总结。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一、发挥导入作用,充分利用课前训练
新课标要求语文作文教学要有整体规划,要有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运用不同教学方式进行写作导入,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激发写作灵感。
1.让学生读精彩故事或散文,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朗读方式多样,可齐读、分角色读、默读等,教师根据情况选择不同诵读方式,在进行朗读之前,还要明确要领,提出要求,并在朗读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这样有目的的朗读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必然能提高口语能力。
2.通过课前五分钟的讲故事训练,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定故事情境,通过座号抽签指定学生进行讲述;或者是学生自由发言,自己选择话题进行讲述。讲述完成后,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对比讲评,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
3.鼓励学生在平时阅读过程中摘抄并记忆自己喜欢的美文或故事,每天每个学生轮流利用课前五分钟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所选故事或美文进行点评,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阶段学生阅读能力虽然有限,但教师应积极鼓励孩子们去读去看去揣摩,大的阅读量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和语言,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拓宽写作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面。
在平时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传授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推荐孩子们感兴趣的书籍。比如要学生在享受精彩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推敲词语运用的特点及规律,品味语言的形象性;在每次阅读之后,还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心得体会的总结,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获得语言美感等等。同时教师还应以身作则,丰富自身涵养,以自身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作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力度
作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综合展现了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好坏,现阶段学生由于阅历、阅读量等的限制,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运用能力还较弱,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基础训练力度。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如下训练方法:
1.将作文分割成片段进行语言训练
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通过仿写、扩写语句,练习对对联,根据情境拟广告词等方式,变整篇作文为小型多样的语言训练。仿写:仿写是语言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要求。在仿写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句式、语言结构、修辞等知识点,另外还引导学生去理解仿写对象所拥有的“神韵”,主要指仿写对象所讲述话题、语境、语言色彩和语言逻辑状况等。比如: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书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通过分析可写“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等。扩写:扩写也就是通过补充内容,将原本简单语意欠丰的语句加以扩展,使其形象生动,扩写要求学生想象力要丰富,词汇量要多,长时间进行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词语运用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比如:她双手冻得通红。通过扩充可变为:她插在雪地里的双手冻得通红,像红萝卜似的。除仿写、扩写语句之外,对对联,根据情境拟写广告词也能实现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
2.积累语言知识,提供写作源头
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是进行优秀作文写作的前提。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而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并从阅读中积累文学素养及写作素材。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同时生活也是写作的源泉。语文教师必须让孩子们有时间有精力去融入生活,只有真正经历了才能有深刻的体会与感悟,才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学生只有亲自去尝试公交车上给老弱人员让座,才能真正体会到尊敬与感恩含义;只有与家人真正出去野炊才能了解到野炊的内容与乐趣;只有自己真正去社区、街道、广场等做“小记者”访问才能真正锻炼他们的自信与语言反应能力等等。
通过阅读与背诵记忆,可有效丰富学生词汇量,教师应帮助学生去“品读”优秀范文,进而传授给他们如何做到有效阅读,提升写作能力。在做好词汇积累与记忆的基础上,还应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去品味、鉴赏文章。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与情感经验的积累,再去品味、鉴赏作品,这便自然而然的练习并掌握了写作技巧。
3.加强真情流露的写作语言
没有丰富的思想情感不能完成优秀文章的写作,情感是作文的动力。现阶段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周围事物和人有着模仿学习的心态,教师应积极对其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同时注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通过阅读与生活体验,发现身边人和事美的一面,通过日记等方式对观察到或亲身经历的好人好事所产生的心得体会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必定能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进而为写出饱含思想情感的作准备。
4.认真修改作文,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长期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可有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首先,加强学生对教材中美文和范文的阅读,并让其从中领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式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修改自己或他人论文的过程中。其次,教师应仔细批改学生作文并进行相应标注与评价,学生收到信息后根据自己理解与新的感悟进行修改,之后教师再批,这一过程中教师能看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涨幅,学生还能对写作有新的认识与体会;学生之间互相批改并讨论,这个过程学生可取长补短,提高写作兴趣。总之让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批改活动,长此以往,必定能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超.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J].语文教学通讯,2000,(21-22).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流程 教学模式
当前,教育界对高效课堂的呼声很高,这使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通过学习特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结合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出,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高效课堂的标准是:在具体的一堂课里增长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学生课前预习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语文课文的内容普遍较长、生字词较多,特别是文言文即使读两三遍也不能全部理解含义,需要查字典、教辅用书等。如果到了课堂上才去做这些事情,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课前预习的时间至少要20分钟,所以预习工作必须在课前进行。
学生预习时,要求他们先把课文前的导读、课文内容、文下注释和课后的习题全部读一遍。在预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正确使用“导学提纲”;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怀疑、研究,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和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课堂深入学习和动态资源的生成做好铺垫。
二、教师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没有明确目的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据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为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进行精心备课,使课堂教学环节简洁、流畅、有效。笔者认为要使课堂教学走向有效,具体应做好如下工作: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精心编写导学提纲。
集体备课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要求教师改变自己业已形成的固执、封闭、褊狭、自大的品行。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所以,集体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是编写导学提纲的前提。
2.运用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提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或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提纲由教师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紧扣目标、精心编写;在上课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或相机进行呈现;教学中围绕提纲启发诱导、激励帮助、精讲释疑。学生在课堂上对照提纲,认真看书、独立思考、积极尝试,在小组里人人参与、合作探究、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同伴面前不怕说错、敢于表现,乐于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提纲互动交流、教学相长。所以,“导学提纲”必须精心编写,体现高效课堂“精讲精练”的要求。
三、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实效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学科都在积极运用电化手段与多媒体教学,引领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地遨游。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声、像、影”等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在教师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参考他人课件的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思路整合课件,不断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针对不同时间、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制作美观且实用的课件,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功不可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能力得到了增强,这充分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用课改新理念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扮好三种角色:一是引导者。出示“导学提纲”,明确交代自学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独立自学。二是组织者。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并展示自学成果,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平台,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争鸣局面。三是合作者和促进者。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训练,并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技能。
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课上努力做好五件事:①独立思考与自学。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导学任务,为交流展示做好准备。②主动参与交流与展示。善于表现自我,敢于在同伴面前主动展示学习成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不同见解。③善于倾听与互助。当别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时,当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时,当老师或别的学生解释疑惑时,自己要洗耳恭听,认真思考。当别人遇到疑惑时,自己要积极动脑,思考解疑的途径和方法,互帮互学,共同提高。④认真练习与作业。主动参与老师组织的课堂训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当堂训练作业,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弄清弄懂当堂所学知识,当堂练习当堂完成,努力做到“堂堂清”。⑤自觉归纳梳理知识。能在《课堂笔记》上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能在《错题集》上记录自己做错的习题。
五、作业布置要科学合理,能够达到巩固、拓展的作用
布置作业是每节课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它包括书面作业和课外作业。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并及时检查反馈,真正使课堂作业或课外作业发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拓展运用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认真执行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才会使语文教学取得富有个性且高效的教学艺术效果。学无止境,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扩大知识领域,引领学生遨游于语文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问;教育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1]。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提问艺术
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这样的一节课只能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2]。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怎样艺术地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难题,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3]。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2.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淤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于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淤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于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
参考文献:
[1]郝朝良.培养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