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16:2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二学生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学生 专业认识 就业观念 不足 建议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大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认识情况(以莆田学院为例)》的问卷调查,对莆田学院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18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调查医学生从事医学专业的原因、认识和就业观念等内容。
调查对象:莆田学院基础医学院大学生,年龄均在18-23岁之间。其中男生58%,女生42%。大一40%,大二40%,大三20%。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100份问卷,实际收回100份,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88%。调查结果和分析:
医学生就读医学类专业的原因:
90%的学生高考第一志愿的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生报考前对医学专业的了解:
75%大一大二和58%的大三学生认为不是很清楚。
医学生接触医学专业后的看法:
56.3%学生认为一般,而低于37%的学生认为很有趣。
医学生对从事医学认识:
80%的学生认为救死扶伤,是个高尚的职业。有趣的是,这项调查中有50%的大一学生认为薪水高,52.1%的大二学生认为是高危险行业,52.9%的大三学生则认为是很辛苦的工作;90%的学生医学专业的毕业出来的使用性很强;60%的学生对医学就业前景不是很清楚。
医学生的就业观念:
60%的学生愿意继续读研究生,30%的学生表示暂时不清楚;41%的大一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留在乡镇工作,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不愿意留在乡镇工作的不超过20%;80%的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都希望能先就业,有固定收入;就业首要考虑的因素,30%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50%的大一学生选择个人发展机会,26%的大二大三选择专业知识的应用;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69%的大一学生认为是综合能力,而78.7%的大二大三学生则认为是专业成绩和专业技能。
一、医学生对从事医学的认识问题存在的不足
(一)报考医学专业的各方面准备不足。在收集和分析能力上表现较为欠缺; 在面临选择时表现成熟度不高, 将医学专业理想化, 缺乏自我认识能力、报考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医学生就读医学类专业的原因中,家里人要求的大一占96.4%,大二91.3%,大三97%。可见,医学生报考医学专业很大部分是遵从家里人的想法,医学生个人并没有强烈地渴望从事医疗事业。在人格上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和决策能力,这导致许多医学生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后出现消极情绪,可能会对医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功利思想。大多数医学生在报考医学专业时看重医生的薪水、社会地位以及工作条件等, 讲究实用和实惠, 却缺乏科学探究精神,较少考虑国家需要,功利思想较为明显。
(三)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超过一半的医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了解,而33.9%的大一学生认为容易就业,而50%的大二大三学生则认为不容易就业。可见医学生没有经常关注就业前景,这将会导致学习消极和缺少上进心,不利于医疗事业和个人的发展。
(四)医学生入学时,大多分数高,第一志愿入校;医学教育的学制长、成本较高,导致医学毕业生难以有好的心态正确就业定位,表现为医学生就业时,期望值较高,不能正确评判自我。每次招聘会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城市大医院招聘台前门庭若市;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态度热情,但门可罗雀,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因此, 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不确当的给自己评判,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1]。
二、对于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认识情况所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报考医学专业前做好充足准备。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报考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报考医学专业前,主动收集和分析有关医学专业的各方面信息,不应通过自身的想象给医学专业下定义。通过别人的建议自己进行抉择。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①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只死读书, 做书呆子, 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多掌握一些技能,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加强自我学习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猛, ②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要适应当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 能触类旁通。这就需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善于在实践中向他人学习, 在理论中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 用人单位都希望来本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具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踏踏实实工作的作风,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
(三)要抓住大学生个人在提升就业能力中的这一关键主体环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抛弃旧的就业观、读书观。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工作平等,工作光荣”的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广大农村基层、西部落后地区去。二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医学生的职业方向有其自身的特性,医学生誓言中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医学生最好的职业标准。三是要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意识与行为,并进行长期的投资积累,为未来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四是要有竞争意识和个性意识。竞争促使进步,大学生要直面社会的残酷,积极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技能。同时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
参考文献:
[1]季国平.当前医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的思考[J]. 文教资料. 2011(04)
关键词:上海大学生;理财
一、调查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父母抱着“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与此同时,大学生大多数没有正确消费观。他们消费观复杂,感性消费以绝对性的优势压倒理性;攀比、随大流引起的消费比例不少,热衷于品牌的他们会不惜花上半个月的生活费买上心仪的包包、电子产品等。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因而,大学生理财行为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二、调查背景
“90后”的大学生与“80后”迥异,他们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他们思想活跃、想法新颖、充满激情,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时尚,他们是被打上时代烙印的特殊消费群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21世纪的中国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中国的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完善。尤其是作为中国经济之都的上海,上交所每天的操盘,证券期货每天的买进卖出无一不证明中国金融时代的来临与崛起,一个交易更趋活跃、体系更趋完善的金融市场框架已在上海展现。随之而来的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在经济形势发展的大环境下,上海高校的大学生究竟对于投资理财作何想法?又通过何种途径进行理财?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
三、上海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一)调查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就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特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辅以实地调研、文献调查、网上调查和面谈调查等形式。第一,问卷法:我们针对大学生设定了一套关于理财方面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重点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南汇大学城、临港大学城和松江大学城内大一至大三学生为主要问卷调查对象的大学生进行广泛的调查,以学科类型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展开此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大学生每月消费金额、每月消费构成、日常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特征等。同时发放网络问卷,增加样本容量。调查中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7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达到95.33%。第二,我们采用文献调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及分析,我们大致概括出大学生理财状况及理财观近5年来的变化,为之后的总结分析打下基础。第三,我们采用了实地调研和面谈调查。跟踪调查了不同高校大学生一个月详细收支状况,在问卷数据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大学生理财状况,并通过面谈了解了不同大学生对理财的认知及理财方法的选择。
(二)数据分析
我们项目组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问卷的重测信度系数r=0.7623,表明问卷设计达到了设计要求。被调查者分布的特征是:47.2%为男生,52.8%为女生。且抽样样本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比例分别为30.8%、37.1%、23.6%和8.5%。此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调查结果真实可信,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上海市的高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
上海大学生个人背景的统计资料
性别 年级
女 男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302 270 176 212 135 49
【关键词】 困难生 感恩教育 心理脱贫
一、案例背景
刘赛(化名),女,浙江绍兴人,自动化专业。出生于浙江绍兴普通农村,父亲的乙肝,母亲的糖尿病,弟弟的湿气和白癜风,使该家庭承受重大的压力。家中一场大火更是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一家人陷入困境。通过学院学校的相关资助,学费生活费已经能基本覆盖。在某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发现该生对其大学生活存在困惑。
二、问题本质
通过与其本人的多次聊天,以及深入寝室通过与其寝室成员的沟通交流,发现该生由于生活上的压力产生了不自信的表现,希望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造成了学业上的压力。通过积极引导其走出自我认知的误区,找到其提升该生自信力从而促其成长成才是问题的关键。
三、解决思路
经过与刘赛的深入交流发现其上高中的时候,因为成绩突出,同时被好几所高中所提前录取,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有“全免学费”和“优秀奖学金”奖励的高中,该生平时努力刻苦,积极上进,因此有很大的可塑空间,同时该生在高中期间就有志愿服务经历,懂得在被帮扶的过程中回馈社会。因此采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解决思路,转移注意力,提升自信,促进其成长成才。
(一)、一个中心即以分阶段引导为中心。
分阶段引导应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在贫困生大学入学初期了解其初高中时期的大致情况,兴趣点所在,鼓励其在大一大二时期积极参加学生活动,丰富大学生活,发挥所长。大三大四时由于大学初期奠定的基础,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着重挑选一两个领域专长进行发挥。
(二)、两个基本点即为以感恩教育、助其心理脱贫为基本点。
以感恩教育为基本点促其成长成才。首先是加强思想引导,树立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在学生寝室――办公室两点之间,在辅导员与其谈心谈话的过程中传达这种感恩意识;其次是开展主题教育,增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在各班级开展资助相关的主题教育,不但能够让贫困生了解资助信息,明确资助意义,而且有助于唤起贫困生的感恩之心,树立感恩意识;再次,依托校园文化,结合我院“冬季送温暖”活动、“勤工之星”评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蓄情、在生活中践行、在文化中熏陶。
帮助学生心理脱贫要依托于学院学校的各大平台,不仅在学业上督促其进步,更是要让其找到自我价值的支点,在热爱的学生工作或社团、社会实践中找到个人的价值,从而提升自信,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对待生活和学习。
四、实施办法
(一)注重分阶段引导,了解其兴趣所在。在大一、大二期间注重该生基础知识的稳固。定期了解学生学习和工作情况。
(二)、将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其积极参加志愿活动。
(三)、提前督促该生做好职业规划,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
五、案例效果
通过分阶段引导帮助该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该生在大一大二期间稳固学业,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积极参加各类学生活动,获优秀学生奖学金两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两次,陈冰心奖学金一次。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校舞蹈队负责人、13电气5班班助。最终选择读研,通过该生努力获得推免资格,保研至本校研究生。
通过感恩教育、助其心理脱贫,该生提高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踊跃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大学四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达180多小时,在学校红十字会流动车辆鲜血活动中,共献血三次。在大二暑假,该生组织了去贫困地区的支教活动。曾获“杭州市关爱农民工优秀志愿者”、“杭州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同时该生曾担任机械学院电气类学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召开党支部的各种会议,代表支部在学校党支部创新比赛中获得创新奖,并组织支部去金华参加“凝聚正能量,共圆中国梦”活动;组织支部成员去雷锋文化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被浙江省团委授予“浙江省青年文明号号手”称号。
六、相关启示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应帮助到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一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因此分阶段引导他们尤为重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促其成长成才。
从某种程度而言,贫困生经常被定位为被施恩的地位,在对他们进行帮扶的过程中,对这一群体进行感恩教育意义重大。被施恩者的角色是暂时的,在力所能及的领域,他们也能反馈社会,成为一个为社会服务的人。将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提高贫困生自信自强意识相结合,既能深化贫困生感恩意识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加肯定自己,将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所产生的自卑情节有效转移,了解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对生活的热情,用更加饱满的姿态回馈生活和学习,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李小云,唐丽霞,许汉泽.论我国的扶贫治理: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4)
[2] 方劲.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内卷化”困境及其治理[J].社会建设.2014(02)
[3] 张莲.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脱贫[J].知识经济.2014(03)
[4] 王美琐,覃焕昌.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表现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性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77?02
创新性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笔者以河南中医学院中药专业学生“地黄叶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研究”的项目训练为例,介绍项目人员的选择、选题、实验设计、组织实施及其效果,以期在同行之间进行交流。
一、项目人员的选择
学生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实践的首要主体。指导教师只是起着指导作用的辅助主体,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指导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理论和导师的辅导下开展活动,在学生需要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教师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要求指导教师在一定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才能胜任学生创新实验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指导选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笔者作为指导教师,所选题目“地黄叶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研究”与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一致,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交流后,学生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该题目上已经有预实验,可以总体把握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指导教师,从“项目”的选题开始到完成给予全程指导,以求通过“创新项目”的申请和实施,支持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既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实践的首要主体。参加项目的学生所在专业要和研究问题紧密相关,针对“地黄叶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研究”所需的专业知识背景,笔者认为从中药专业的本科生中选择学生比较合适。创新性项目一般要在1~2年内完成,考虑到大四学生考研或找工作,所以学生从大二或大一学生中选拔。由于大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大学生活,在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以及思维上比大一学生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最终决定从中药专业大二本科生中选择。对学生个人的要求是要对科学研究和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因为科研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本人对科研没有兴趣,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去参与实验。创新项目中,对项目主持人的选择尤为关键。笔者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表现、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志向。最终选择了2个男生,作为项目的主持人。
二、选题设计
创新性研究实验的选题设计要体现创新性。选题时要注意结合科研条件及实际情况,题目和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选题也不能太大,研究内容要具体。地黄是河南的大宗药材,然而,对于地黄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还不够清楚。传统上地黄用药利用的是地黄的根,梓醇和多糖是地黄的主要有效成分。然而,根据文献报道,叶中的梓醇和多糖含量很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但是,梓醇和多糖在叶中的储存位置仍是空白。所以,“地黄叶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研究”都符合这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后,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重要文献,撰写项目申请书。在项目撰写过程中和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特别是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包括实验技术路线、实验方法、所需仪器、实验进度安排等。
植物制片是观察植物组织结构的重要技术之一,在研究植物形态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对地黄叶的结构进行研究时,必须进行植物制片,包括石蜡切片、徒手制片等。制片技术结合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确定植物组织中某类物质的存在部位。 实验中用石蜡切片对叶进行横切来研究地黄叶的组织结构,用新鲜叶片为材料直接撕取表皮来研究叶表皮的结构。用徒手切片和组织化学技术结合确定梓醇和多糖的存在部位。所需主要仪器是一台石蜡切片机用于石蜡切片,一台普通显微镜用于照相。
三、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地黄叶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实验”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会遇到技术和实验条件方面的困难。
在创新实验中,以学生为主来实施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解决,必要时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创新性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型的思考和实验技术改进。笔者团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技术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石蜡切片染色技术的改进
石蜡切片技术过程比较复杂,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粘片、脱蜡、染色和封片等一系列步骤,实验周期较长,影响实验成败的因素很多。虽然在以往的实验中针对草本植物叶的结构特点以及石蜡切片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可以快速有效地制作地黄石蜡切片的方法,但是在对地黄叶片的染色中还是出现染色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番红-固绿染色番红难以着色,容易脱色。在笔者的指导下,经过查阅国外的文献,重点查看石蜡切片的染色技术及其图像效果,经过对比后,学生选用0.5%甲苯胺蓝染色,染色2~5 min就可以达到最佳效果。这种从文献中学习实验技术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查阅文献的重要性。
2. 叶表皮观察技术的改进
观察叶表皮特征,过去学生最初用Jeffrey溶液(10%铬酸和10%硝酸混合)放置12~24小时,直至叶上下表皮与叶肉分离,用蒸馏水冲洗后剥离上下表皮;用1%番红染色,水封片后显微照相。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发生由于解离时间难以把握引起的解离不够或容易破碎的问题,染色时间不当造成图像清晰度问题。在笔者提示下,学生利用地黄上表皮比较厚,表皮上的气孔、腺毛位置和表皮细胞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特点,比较容易用镊子直接撕下上表皮,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所以叶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容易撕下来。通过地黄叶表皮的研究,学生对于什么样结构特点的叶表皮可以用镊子直接撕下观察有了总结和深刻的认识。这种实践体验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3. 组织化学技术的改进
组织化学实验中,要证明多糖在地黄中的储存位置是在海绵组织。对多糖在地黄叶片中的组织化学定位选用0.02%的钌红染色。但是徒手横切切片较厚,效果很不理想。笔者给学生讲了显微镜透射光的原理,提示可以利用地黄叶片较厚,表皮容易撕下的特点。学生最后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在取新鲜叶片后,切成小片,用镊子撕去下表皮,留取无下表皮的叶片。检测多糖,用0.02%的钌红水溶液染色5 min后,水封片观察,然后用显微镜摄像,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新生;国际交流意向;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72-01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组织大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是研究性大学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的普遍做法,也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积极响应国家新时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举措。①然而,我们在长期的项目实施实践中发现,人大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我校的国际交流项目了解程度不足,交流意愿不够强烈,因此,对新生群体进行国际交流意愿的调查研究很有必要。
二、中国人民大学新生海外交流意向调查
为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本硕博新生的国际交流意向,我们将设计有效且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以立意性抽样对我校2014级本科新生群体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共700份,有效问卷572份,有效回收率81.71%。
(一)本科新生调查
1.参与意向
调查显示,有55.22%的本科新生有明确的国际交流或港澳台交流意向,20.9%的新生不确定自己的交流意向。按照2014年人大本科新生人数2531②人计算,大约有1397有明确的交流意向,约528人可能在日后的本科学习中产生交流意愿。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目前学生参加交流活动每年几千人的人数相比,本校还应该继续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推进学生的海外交流。剩余23.88%的学生对交换项目无意愿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学分转换、费用问题和语言障碍之上,其中海外交流所产生的高昂费用是阻碍学生交流的主要内因,学分转换以及课程延误也是阻碍学生交流的一个明显的客观原因。
2.时间意向
调查结果显示,67.16%希望在大二、大三的春秋季学期进行交换,其中春季学期比重大,为44.78%。同时在交流时长方面,希望进行寒暑期、一学期、一学年、一学年以上的人数分别为15.7%、41.1%、31.3%、11.9%,一学期占比最大。大二、大三的学生一般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同时,两至三年的大学生活也使其具备了在国外独自生活的能力。因此,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这个时间段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并更好的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或就业奠定基础。
3.地区意向
调查发现,欧美国家备受同学们青睐,分别占45%与41%。这两个地区均为发达国家聚集的地方,经济发达,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完备,高校综合实力强。同时,11%的学生有前往亚洲国家及地区交换的意向,这类学生主要倾向于日本、韩国以及港台地区的高校。
三、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新生交流意愿的主要因素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并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影响我校新生交流意愿主要因素主要包含:学校的交流管理制度、学生对交换经费的承受能力、学生个人能力因素。
(一)交流管理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多数海外交流项目是由学校国际交流处负责联络合作的海外高校,由教务处进行课程学分换算等工作。而由于国内外高校课程结构差异,一些海外课程的学分无法转换,这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担忧。因为根据我校推免制度,限定时间内未能修满制定学分无法予以推免资格。
(二)经费承受能力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阻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交流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外交流高昂的经费。学生进行海外的费用主要为学费、生活费、国际交通旅费。
(三)个人能力因素
除以上两种原因外,阻碍学生进行交流的原因还有个人的能力因素。语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都是阻碍一些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问题。进行国外交流,首先需要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同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对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四、推进我校学生交流意愿的举措
根据本次“中国人民大学新生国际交流意向的调研”,分析探索得到了以下几点关于推进我校学生交流意愿的举措。
第一、进一步扩大交流规模。学校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辟渠道,加强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久的交流合作机制,开放更多、更丰富的海外交流项目,让更多的学生能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学生前往自己心仪的海外高校交流学习。
第二、减轻学生负担,吸引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阻碍学生海外交流的主要原因在于交流过大的经济负担。我校可以在已有的减免政策之上,通过多途径,多渠道争取社会团体和企业的支持与赞助,以赞助或奖学金等形式支持优秀学生,或通过提供低利率贷款的方式,降低学生交换负担,缓解经济压力。
第三、增强对学生海外交流项目的宣传与指导。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由于学校一些海外交流项目的要求不甚了解,从而错过了交流机会。学校应该面向学生,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海外交流宣讲会,在低年级新生和高年级老生开展适合他们的交流介绍会。
注释:
①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N].2014-3-19.
②人大新闻网.http:///archives/87281[DB/OL].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人民出版社,2010.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据对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选择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11学校里,认为应用能力重要的比例为98.8%,认为四、六级通过率重要的比例为56.6%。然而,几乎100%的985高校把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定位为重要目标,只有48.6%的985高校认为四、六级通过率依然重要。在普通高校里,这一比例分别为95.5%和75.1%。可以看出,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选择上越来越重能力轻应试了,并且学校级别越差对应试的重视程度越高。然而,这只是目标而已。如果把对教学和测试的调查数据结合在一起分析,不难发现,多数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应试为中心的刻板讲授型,学校的大学英语改革只是换汤不换药,对实际的体系化的教学、课程的管理与实践几乎没有改革性的尝试,教学质量的好坏最终也只能依赖教师的个人能力了。学校吆喝得热火朝天,教室里依然死气沉沉。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虽然课改工作和素质教育工作在不断地深入开展,但是多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思想上的禁锢扭转并非易事,这就给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改革和创新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2.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当这种方式被老师应用在课堂上的时候,部分老师将其与传统的“电大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在笔者长期一线教学的实践总结来看,这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电大教学无外乎是将课堂教学的地点进行了转换,但是翻转课堂是将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与多媒体技术浓缩在了一个平台之上,可以说是量化与质化之间的区别。
3.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要强调的是虽然人数少实施起来更加容易,但翻转课堂和学生人数并没有本质的联系。萨尔曼?可汗的书里提到的“混龄教育”实验模式,人数就很多。翻转课堂发源于美国,其多用于数学与科学等科目。翻转课堂被引进国内之后,被有些学校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授课方式,是需要我们冷静对待的。普通本科大学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有选择性地慎用翻转课堂模式。
3.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尊重客观事实
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几乎很少接触到过挫折教育,因此其自控能力明显偏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沉淀下了很多的自由时间,如果在这期间学生不能有效掌控这些时间的话,那么不仅完全达不到采用翻转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完全濒临失控的状态。
作为任课老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选用翻转课堂方法进行教学。一般来说这个阶段应该在大一下半学期开始逐渐引进,大二再全面实施。原因之一是,大一入学开始就采用这种看似“散漫”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原本墨守成规的接受课堂教育的学生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原因之二是,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存在着一些脱节问题,如多数中学没开听力和口语课,学生的语法知识也有许多漏洞。大一花一定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完全有必要的。
3.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加强因势利导
笔者在接触了部分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的普通高校学生之后,得到的反馈信息是他们对这种学习方法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进而也影响了学习质量。在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发现,这其实与老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操作不当有直接关系。
个别老师认为翻转课堂的重点在于视频教学的形式,因此挖空心思地制作一些精良的视频内容,完全忽视了其必须要应用在实际教学上的目的。还有些老师没有意识到因为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可能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仍然采用“一刀切”的形式来进行课上信息汇总,这样让那些原本基础较差的学生长期处于对知识要点不理解的状态下,而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又完全不适应这种拖拖沓沓的学习内容。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老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上并驾齐驱。老师在检查完学生的个人水平与能力之后,引导学生分阶段或者是分组别学习相关的内容,毕竟都有视频影音资料做铺垫和汇总,随时都可以调取,完全不用考虑容易形成较大的知识要点差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能力来弥补不足。学生在接受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在尊重老师相关工作的同时,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视频以及多媒体信息的内容上,逐步的淡化其形式的存在价值。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老师制作的视频信息内容中的不足之处与老师进行沟通或探讨。因为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间毕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会因为老师个人的理解出现偏差。如果老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与之产生共鸣,那么其实翻转课堂的多重教学模式效果也就凸显出来了。
3.3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目的
从翻转课堂的模式应用上来看,应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评估。评估学生的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决定起始level,而不是像现在的中小学教育那样仅仅把年龄作为分层的唯一依据;二是标准化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灵活决定进度,遇到问题,可以求助于同学、师长或者自己的兄弟姐妹;三是评估和反馈。翻转课堂的核心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然后让老师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循序渐进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必要和可行的。
参考文献: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总结1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全年没有请假、迟到、早退现象。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求真务实,在生活中发扬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索要患者及其亲友的财物,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开大处方、不开人情方。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用药指南,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不多收、乱收和私下收取费用。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录的书写,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专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在这一年工作中无任何医疗事故及不良行为记录。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
作为医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学校便布置了社会实践,由于我学的是临床,所以就近找了一个熟人开的诊所去实习。虽然学什么不一定非要实践于那一行,即使少了些丰富多彩的经历,可这样可以学以致用也值了。大二学得粗浅,专业课虽学了几门呢,但还只是略懂皮毛,而这次实习却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诊所里工作人员只有一个女医生。医生就是妈妈的朋友,按辈分称呼她李婶。她开了十几年的诊所,最擅长的是给小孩打针。虽然我也很想学到她的这门“手艺”,但是难度系数也太大了,实在不敢恭维呀。
在李婶的诊所里我首先学会了血压的测量。了解到测血压前被测者应充分休息,勿吸烟喝酒喝咖啡,不可憋尿。被测者应采取坐位或卧位,气囊应缚在上臂中1/3,不可过松,也勿过紧,否则血压值会降低。注气速度要慢,水银柱在听诊声音消失后再升高20mmhg即可。放气速度以每一心跳下降2mmhg为宜。
听诊器应放在肘动脉处,再放气后出现第一音时为收缩压(高压),继续放气至声音消失(或变调)时为舒张压(低压)。
此外我还学会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选择的部位是“臀大肌外1/4处”,绷紧皮肤,针梗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针梗的1/2~2/3)注射时用力不能过大,以免注射液向注射点内的四周迅速扩散。同时将无菌干棉签置于进针点上方,在快速拔出针头的同时将棉签压下。第一次给别人打针,怎么也不敢下针,还是李姨助我一臂之力,扎下去了……第二个给一个中年妇女打的,我怕扎不进去就稍微用力了一点,结果人家哎吆了一声,吓的我一身冷汗,忙给人家道歉,还好人家没有责怪我,可吓死我了……
静脉注射,进针后见回血即松开止血带,缓慢注入药液。在注射过程中,要试抽回血,以检查针头是否仍在静脉内。要注意注射药液速度应按药性分别处理。而且需长期反复作静脉注射的患者,应注意保护静脉,不要总在一处。静脉注射方法是:病人垂腕,由于重力血管容易充盈,只要左手稍用力握住病人手掌下二分之一的五指关节,既可以顺着血管走行方向绷紧皮肤,血管这样显得更直,更明显,充盈度更好,穿刺成功率增高。
虽然我写的头头是道,但是也只给几个病人注射过,他们的血管都是很直的,难度系数最低,难度系数高了我可不敢上……
我还学了一下发热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0.3—0.6克l次,一天3次,饭后半小时服。除了药物降温外,还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常用的方法有:
①酒精擦浴,以30%—50%酒精,轻擦患者颈项,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腹股沟处、下肢、脚心脚背。每次15—30分钟。酒精擦浴的优点是温和,不像药物降温那样难控制、有副作用,而且可以随时进行;
②冷敷:常用冷毛巾或冰帽置于患者头部,也可将冰袋置于腋窝或腹股沟处。
虽然在诊所实习很辛苦,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那些实习的日子。
通过这次实习,我充分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因此,医学生掌握先进医疗技术的同时,还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才能更好的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总结3
今年暑假,怀着对学习的一份惶恐,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不安,对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更有怕自己会无所适从的焦虑,带着一份希冀和一份茫然来到了南充市中国解放军第五十一医院见习。
见习,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感受医院环境,了解医院事务的一种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医护梦想的期前准备。见习,让我明白了许多。
见习10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作,让我重现在校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每天面对着老师如鱼得水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只有怨叹,怨自己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怨自己在见习前没有好好学习,加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害惨了学生,更可悲的是,我们只能获得短暂的记忆,不能成为此时对抗疾病的材料,只要不断翻书,真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与喟叹啊。曾几何时闹出了这样的笑话:”一位实习医生在接受病人的询问时,因囫囵吞枣,对于该知识的不甚了解,就借口说要上厕所,而实际上却偷偷摸摸回到办公室翻书去饿。那么再遇到下一个问题,该以什么借口去逃避呢?”因此,学习科学知识,尤其是生命攸关的医护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一定要做到理论根基扎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免误人误己,酿成大错啊。
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在那里,我也深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顺利实施护理是势在必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
众所周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首先要做到将心比心。用一颗博爱之心,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去想象病人的疼与痛,矛盾与徘徊,将病人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用心去体会病人的茫然与不知所措,只要你及时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病人就能感受来自你手心的力量,也许他们就会获取一份战胜病魔的决心与信心,疾病不攻自破,那该是医学界灿烂的风景。其次,擅于与病人沟通。其中,微笑是一把出奇制胜的尚方宝剑。在这里,我看到的是笑容可掬的脸孔,也都觉得特别地漂亮与可爱,让我有种轻松与温馨舒适的感觉,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住在这里,因此,我也要求自己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每天保持阳光灿烂的笑容,让病人每天都能感受温暖,无论是寒冬还是炎炎酷暑,微笑总是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微笑服务”既有利于自身的愉悦,又能减轻病人的的恐惧与病痛,这等一箭双雕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再次,在病人面前要永葆一份不泯灭的自信。不善于与人接粗是我的一大弱点,那种胆怯与不自然会使我失去很多的学习机会,由于我的自卑,不主动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操作训练,这样的现实冷不丁给我泼了一身冷水,感觉我们实习了这么长时间,又是本科生,做起事来应该是得心应手才是,面队老师的无奈我真的无地自容。好在我有一名耐心十足的老师,做事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大胆尝试才铸成我的不知进取,之后在她的知道下,我重拾操作,确实是另一翻感觉,假如病人看到你一张自信而稳重的脸庞,他们的恐惧也就减少了一半。因此,自信心是一颗无形的定心丸,无论是医生本身,抑或是病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hot issue of social concern. How to get ideal career and ideal employment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college students. Comparing with the employment-training model, career development training can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possibility more effectively and help to realize the optimal deployment of human resources.[1]So the whole program, whole-staff-participation and comprehensiv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关键词: 全程式;全员化;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
Key words: whole-program;whole-staff-participation;comprehensive;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227-03
0 引言
伴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如何构建一套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并使其发挥实效也成为了当前又一重要课题。
1 全程式——结合各年级特点和需要,建立一贯式就业指导模式
所谓“全程式”的就业指导体系,就是贯穿学生大学四年,根据其从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特点,分阶段、各有侧重地通过各种形式、内容的指导活动,旨在帮助和指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努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1.1 大一——职业启蒙期,适应大学,明确目标 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规划引导、职业测评、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指导,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其找准方向、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第一,学习指导。大一新生带着初上大学的迷茫,缺乏目标与调适,容易产生60分万岁的懈怠情绪,此时进行学习指导非常关键,通过身边案例,以课堂、个别谈心为平台,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与动力。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此阶段应着重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通过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手段帮助学生认知自我、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进而确立大学阶段的学业目标,最终依据社会、学校、院系、班级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将学业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期,制订大学阶段的发展计划和每学期的发展计划。
1.2 大二——职业积累期,打好基础,未雨绸缪 针对大二学生,此阶段应着重引导学生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意识,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了解本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2],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打牢专业基础:
其一,指导实践积累,向学生强调除了学校、专业这些无法变更的因素外,还有社会实践经验、校内实践经验、证书等业也看重的内容,从而鼓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其二,对专业与未来职业的主题教育和引导。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及往届毕业生就业典型的现身说法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从而为自己定好位。
1.3 大三——职业拓展期,分类行进,适时而动
第一,职业目标的调整。通过指导学生总结前两年目标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适时调整学业目标,加深对职业目标的思考,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第二,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考研的学生侧重进行考研报考与复习指导,即升学指导;对就业的学生侧重进行就业政策指导、就业技巧指导。
1.4 大四——职业选择期,适当调整,应时而动 在大四学年由于已经涉及到了职业选择活动,因此是就业指导的关键时期。[3]其一,就业心理指导。通过对求职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剖析和自我调适方法等的讲授,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其二,就业信息指导。就业信息的有效获取是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重要环节,此方面的内容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掌握搜集就业信息的方法,有效运用信息渠道。其三,入职适应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单位,做好入职适应,顺利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2 全员化——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
所谓“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就是充分调动校内、外所有涉及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人士的热情参与。[5]对于高校而言,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2.1 成立就业指导的专业机构,负责专项工作 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是就业指导工作强有力的支撑,由此决定了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2 辅导员、班级导师实现“一对一”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 四年中辅导员、班级导师充分了解每一位被指导者,可以指导学生全面剖析自己,综合自身多方面信息建立学生个人的就业档案,然后梳理、分类,进行分别指导。[6]
2.3 发挥高校教师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作用 首先就是就业指导课教师,以课堂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能力指导;同时,专业课、基础课教师要加强就业指导的责任意识,将就业思想与意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2.4 挖掘各种潜在资源,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路径 学校相关部门应广泛联络已毕业学生,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校友资源,以拓宽在校生的就业渠道;与此同时,邀请杰出校友返校,与在校生座谈,使广大在校生明确方向、增强信心与学习动力。
3 全方位——充实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
“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强调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应向丰富、实用,形式新颖、多样化方向发展。在体系上不断完善、健全;在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
3.1 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 课程内容——大一到大四不断线,提高针对性。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课程;大二通过就业讲座、模拟面试等形式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大三侧重进行就业技巧指导;大四则围绕学生择业、就业进行就业心理指导、就业信息指导等。
就业指导工作应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仅是就业指导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公共课、选修课都应结合课程特点,融入就业指导的内容。
3.2 就业指导内容的充实 依据学生的特点,将就业指导内容充实完善,包括以下层面:
3.2.1 自我认知层面 该部分内容通常在大一阶段进行,借助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来帮助广大学生深层次、全方位解读自我,也为“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3.2.2 环境认知层面 该部分内容通常在大二阶段进行,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大二期间能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形势及发展有综合认识,以适时对自己的规划进行调整。
3.2.3 专业认知层面 该层面内容一般在大一、大二阶段实施,专业认知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明确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初步形成职业生涯发展意识。[7]
3.2.4 考研辅导层面 该层面内容一般在大三阶段开始实施,为了使广大考研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可以由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及专业教师适时进行阶段性的考研辅导。
3.2.5 求职辅导层面 该层面内容一般在大三、大四阶段进行,主要包括择业观念的辅导和就业技巧的辅导两个方面的内容。
3.2.6 职业实训层面 该层面内容主要集中在假期和大四阶段进行,以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巧训练为主,为学生搭建职业实训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与能力。
3.3 就业指导渠道的拓宽 根据就业指导的现状与问题,我们着重从以下几种途径,更深入有效地实施就业指导:
3.3.1 课程介入 就业类课程的开设是为广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主渠道。目前,就业类课程介入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必修课程的形式介入;二是以选修课的形式介入:选修课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提升型,主要针对需要深入了解并进行就业指导和发展的学生开设;二是补偿型,针对错过就业指导等教育课学习或初期学习没有完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生开设;三是兴趣型,针对感兴趣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8]
3.3.2 专题辅导 专题辅导指以学生就业指导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等,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就业指导实践过程的实际问题。[9]例如,由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开设如“留学与职业规划”、“明天我们端什么饭碗”等讲座,邀请成功人士讲述自身职业发展历程,如“做一个受欢迎的职场人”、“与青年朋友谈谈职场自我认识”“现代企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等主题讲座,引导大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3.3.3 教学渗透 教学渗透指在学科或专业教学中,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就业指导和发展的意识与技能等。[10]合理发挥学科与专业教学的内容中包含的就业指导的教育素材,可使教学收到“双重”功效。教学渗透的运用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相融性原则,即当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就业指导意境,或者是教学方法具备开展就业指导的契机时,进行有机地渗透,应杜绝为渗透而渗透的现象;目标性原则,即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提出就业指导的相关目标,避免随意性;灵活性原则,即渗透的方式、时机等应灵活把握。
3.3.4 职业测评 目前,职业测评大多是运用该领域内最权威的职业测评工具(职业兴趣、职业人格之MBTI、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之人际交往能力、职业能力之创造力、职业能力之适应能力、职业能力之谈判能力),帮助广大学生挖掘职业兴趣,了解人格特点,探索职业价值观,定位职业能力,为职业规划夯实基础。
3.3.5 实践训练 在校的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平时的闲暇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多参加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和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入职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3.3.6 就业咨询 针对学生具体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一对一及一对多的就业咨询也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有效形式。另外,咨询热线、QQ交流等咨询方式更备受学生欢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指导效果。
3.4 讲授方式——从课本、课件宣讲转向实践教学 就业类课程是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3.4.1 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以学生身边的例子,说明问题,进行剖析。
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进来,目的在于主动做好规划,更加明确当前的任务。
模拟面试——通过招聘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实际求职能力。
3.4.2 权威人士讲座
第一,企业宣讲。定期邀请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来校与学生座谈,将企业的文化特色、用人理念、招聘原则等讯息传达给学生,以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积蓄能量。
第二,专家讲座。邀请就业指导专家来校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第三,校友座谈。邀请杰出校友回学校以现身说法与学生座谈,使学生直接地吸取成功的就业经验,为自己顺利就业助航。
第四,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开设创业论坛,讲述其创业历程和创业相关知识,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引导学生理性的、有准备的、有计划的创业。
总之,为保证高校就业工作的科学发展,建立完善的全程式、全员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05).
[2]张颖萍.完善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构建高校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05).
[3]张颖萍,张传亮.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03).
[4]赵书杰.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立体化就业指导模型的构建[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5]刘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6]张耀庭等.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建构[J].职业时空,2010,(05).
[7]汪丽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施路径[J].硅谷,2010,(24).
[8]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职业技术教育, 2006,(01).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班集体最有权威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学校各级部门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和学生家庭及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三个重要责任。因此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在学校、院系以及班级之间起着不可缺少的联系枢纽作用。在顺利地送毕业了0005本科班后,我们不免有了一些工作体会,在此与大家交流。
班主任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家长负责,还要对学校负责,因此班主任的工作琐碎,工作量很大,工作时间也极不规范,这些都是是班主任工作辛苦的地方。但一旦真正挑上了这个担子,如何去做好,要做得问心无愧,在我们看来,只要本着真心诚意替学生着想,与学生将心比心,就能迅速融入“班主任”这一角色,而且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较多接触社会、政治、个人前途等问题的敏感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行为和形态有着明显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已不可能完全服从班主任老师的安排,在面对一些矛盾、冲突、困难和问题时,他们的思想、情绪又往往容易发生变化。针对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一方面正面教育和引导,并将教育引导作用贯穿整个学生生活的始终,另一方面要区别不同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大一的新生刚刚进入大学,还没完全摆脱高中生的状态,需要几个月乃至一个学期的转型期。这个时期对于学生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中国的高中教育,很多地方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许多学生都养成了需要人监督才能学习的习惯,自控能力差。大学的学习氛围与高中不一样,完全靠个人的主动学习,一切靠自觉。然而正是因为大学里没有人督促学生去学习,部分学生开始茫然不知所措,自己无法或者不会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有些学生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主动找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师兄讨教学习经验,这样的学生往往落后一段时间后会很快赶上来。但是还有部分同学会自我放松,开始迟到逃课,最后有些便沉溺于电脑游戏了。因此,大一下是逃课玩游戏的高发期,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要经常去学生宿舍了解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一个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必要的。大一如果树立了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强烈的时间观念,那么以后开展班级活动就会得心应手。对于转型时间较长学习落后的学生,我们会主动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学习目的,安排学习计划,找高年级的师兄给他们传授学习生活经验。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得到的效果很好,很多学生都明白了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开始有些后进的学生后来都赶上来了成为尖子生。对于采用了上述方法成效不大的学生,我们分析了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总结一下不外乎几点:专业兴趣差、旷课,玩电脑游戏。针对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及时聘请一些老教授给他们介绍专业发展前景,给他们树立专业信心,并强调打好基础重要性。大一大二的时候,旷课现象较严重的主要是公共课,比如数学、普通物理、英语等。现在的学生个性意识很强烈,他们认为老师讲的不合口味,听课不如自己看。如果学生自学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某门课让他自己安排也未尝不可。但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可能几次课听不懂就对该课程丧失信心,除了鼓励他们外,还不能给他们任何理由,一定要求他们到课听讲,否则,他们一旦掉下一大截,就难以赶上。大三开始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到课率也需要狠抓。
我们的做法是,每堂课给任课老师一张学生名单,发下去让到课的学生签名,课后放到班主任信箱,班主任再核对学生的笔迹(事先让每位学生都签一次名作为对照)。同时我们还时常课程开始的时候在教室门口查到课率,对于迟到或者旷课的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应该说,这种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让我们及时了解了哪些同学不去上课,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但这一做法需要任课老师的积极配合才行。
对于处理学生买电脑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大一大二一定不许买,偷偷自己买的一周之内自行处理掉,不然我们替他们处理。这务必要做到严厉,这当然只是针对我们这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制定的政策。因为大一大二是学习基础课的重要阶段,绝对不能买电脑。学生买电脑的目的,如果说只是为了学习,不会玩游戏,绝对不可能。以我们的经验,现在的学生自控能力没有那么强,一定不能手软。大二下学期快期末的时候,我们班曾有两个同学买电脑,都在两周之内自己处理掉了。这给其他同学起到了警示作用。大三的时候,因为很多同学考GRE和考TOFF,需要电脑练习机考,还有不少同学选了双学位,需要有一台电脑调试程序,因此,我们允许同学买电脑了。但也不是人人都允许买,有课程两门或两门以上不通过的学生不允许买电脑。另外也要告诫买了电脑的学生不能玩游戏。班主任要不定时到宿舍去检查,及时告戒。
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我们经常找班干部、寝室长以及楼管员了解情况。现在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直接找他们问家里困不困难,不一定能问出真实的情况。应该说,宿舍楼管理员大都挺认真的,他们了解许多学生的平时表现,所以我们通过和楼管员多交流,从他们那里能得到很多重要的信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学生的生活状况我们基本上都有所了解。我们还做了一份表格,把学生的信息都记录在里面,便于及时给予这些学生一些帮助。可能的话,多给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当然这需要班主任老师多关注学校和系里的一些勤工助学岗位信息,要求班主任经常要和学工部和系总支交流信息才能抓住可能的机会。总得来说,我们班学生的家庭情况贫富差别较大,生活困难的吃饭都很拮据,生活宽裕的穿的鞋都是八百快一双的。所以我们适当调整宿舍,尽量把困难的学生排在一起,这样就减少了贫富差别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压力,也便于班主任去走访,找他们谈话的时候也不会掩饰什么。这个办法取得的效果很好。
对于试读的和快要接近试读的学生应该帮他们重新拾回自信。我们常常找他们谈心给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安排学习计划,以自身的经验体会给他们介绍学习方法,要求他们一定要随堂听课,作好笔记,按老师的进度按时完成作业,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问任课老师和助教,能做到平时成绩较好的水平。同时,我们还把学生的情况及时告诉给家长,经常给这些同学的家长打电话,便于家长和老师共同来管理学生。对于试读的学生,有条件的建议家长来校一段时间共同教育学生,事实证明效果也不错。有几个学生自从家长参与教育以后,学习态度和到课率明显好转,有的接近试读的同学也把学分快补了回来。
每学期课程结束,我们都要给家长写一封信,将本学期班级的情况和对家长、学生的要求告诉家长,希望家长和我们多沟通、多配合。将学生的成绩单寄给家长,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给家长留下我们的电话,以便于他们及时和我们联系。有不少家长都是通过电话和我们交流的。有个别学生不留家庭联系地址,我们一般都通过电话和他们的家长联系,核实原因,有些确实是没有合适的通信地址。
对于最后一年毕业生的管理,我们认为应该以辅助学生找工作和继续学习深造为主。毕业生的压力很大,应该给同学们创造更好的锻炼身体的条件,为此,我班特意购置了多副羽毛球拍以及足球和排球,在东区体育馆组织与其他班级的羽毛球、排球、篮球友谊赛,用这些积极的方式释放他们的压力和增进同学间的情谊。我们都知道班委,团支部的工作很繁琐,需要学生干部付出大量的时间,为了不影响这部分同学的毕业,我们对班团委进行了改选和精简,尽量让学有余力又对班级活动有热情的同学担任班团委干部。实事证明,此措施是必要的,我们班最后一届班干部都上了研究生或联系好了出国留学。新的班团委班子在最后一年的班级活动中发挥出了非常大的作用。各项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赢得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00级是科大学制从5改4以来的第一届,04年和99级的学生一起毕业。有些学生的压力很大,一度出现过不学习不复习也不联系工作的状况。针对这样的情况,请系领导就毕业去向和同学座谈是必要的,对后进生中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还要请心理辅导方面的专家老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另外,我们还督促有不及格学分的同学积极复习补考。鼓励同学们参加就业洽谈,给他们宣传就业信息,最后大多数同学都落实了工作单位。
班主任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每次听到学生亲切地叫我们一声老师,看到他们脸上真诚的笑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呢?
关键词:面试 技巧 职前教育 综合素养 专业能力 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67
1 近期校外实训校园招聘会情况
2013年8月底,新学期伊始,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计算机信息与工程系为2011级大三学生举行了校外实训招聘双选会(以下简称“校招双选会”),旨在为我系学生毕业前能够好地巩固在校期间所学技能,增长实战经验,毕业后顺利实现对口高薪就业。同时,解决全系大三学生第五学期校外实训的事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能够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为今后的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本次校外实训校园招聘双选会,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第五工程局、北京星震同源数字系统有限公司、北京渥瑞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家专业对口单位莅临,我系2011级学生全部参加。在双选会上,系主任首先介绍了本次校招双选会的目的和要求,五家实训单位先后做了公司及实训岗位介绍,招聘的岗位均与我系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匹配。在双选会现场,气氛良好,秩序井然,每位同学均手持自己精心准备好的自荐书和简历,满脸自信地穿梭于人流之中,积极与招聘人员交流,主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2 高职大三学生面试时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就业实训指导教师,笔者全程跟随了整个双选会级面试过程。作为面试参与者的每一名学生和所有工作人员,感慨、反思都很多。通过切身体会,总结提炼出一些具有共性的高职大三学生面试时存在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2.1 遍撒渔网,收效甚微
一下午的时间,首先由五家单位分别介绍各自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岗位、福利等学生关注的问题,公司介绍环节结束后,自然就该同学们唱主角了,大家自由选择中意单位,很多人都抱着遍撒渔网的心态,每家都投简历,每家都前去咨询。但笔者感觉,这样做有得必有失,得到的是投递的数量,失去的却是工作单位。有时说,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在物理上。可是招聘绝对是你情我愿,情投意合的事,你没有真诚与单位接触,那单位能看上你吗?笔者通过察言观色,感觉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大公司,于是联想公司很多人都暗自相中了。既然有意向,那就应该集中精力,锁定目标,因为更大的舞台更有助于个人施展能力与才华。如果打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那就是“骑自行车,再努力也追不上路虎。”――平台很重要!
2.2 基础不牢,为时已晚
笔者作为大三学生的就业实训指导老师,一直在联想面试教室陪着大家走完面试的全过程,最后一拨面试结束已经下午六点半了。所谓旁观者清,笔者看着出来进去一拨又一拨的同学们,每个人的表情都充满了期待与紧张。
从笔试环节的试卷来分析,考察内容都是在大一大二时学过的计算机基础和网络基础,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即单选和多选题,题目难度都不大,均为工作生活常用的知识。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却面对试题无从下手,貌似都学过,平时玩电脑也接触过,可就是不知道正确答案。笔者想,同学们一定很无奈,内心在悔恨当初,可惜为时晚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笔试最后一题是附加主观题,大致内容是请简述你在处理客户投诉时会怎么做?很多同学都写了,但仅仅就写了两三句,也许都不超过30个字,更有甚者,没看到有这个题!
在面试环节,也是主要考察大家的专业技能运用的情况,比如电脑某一硬件故障,该如何排查。有些同学根本答不出来,这就因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没有灵活掌握。
2.3 投机取巧,丧失诚信
在笔试时,有的学生自作聪明,以为答题时在面试官貌似看不见或看不到时,利用手机搜索答案。笔者想说,这时你自己已经输给了自己。企业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诚信、忠诚、自觉,想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最需要的品质之一,而你无视面试官的存在,偷摸搜索,已经就输在起点。当然这个事只是个别人,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诚信答题,笔者还是比较欣慰的。希望同学们记住,诚信、守法很重要,工作了,每天都是考试,也许不是试卷的形式,但这比试卷更残酷,小小的投机取巧,最终换来的就是一败涂地!
2.4 素养欠缺,影响形象
整个校招双选会,应聘学生无论在着装、形象、所携带的物品等每一方面,以及自己的举手投足和一举一动间,笔者认为均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在笔试环节,有些同学面试没有带笔,以至笔试时,匆忙向老师和带笔的同学求助,导致临场慌乱,给考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同时也影响其个人正常水平发挥。在分析面试环节,面试开始后,外面等待的同学陆续多起来,于是有人在门外要么仔细听里面传出的声音、要么在窃窃私语讨论笔试的内容、要么在谈天说地、要么在摆弄手机……恰恰没有几个在安静的等待!公共场合,难道就不知道安静勿扰么?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同样也是个准职业人了,一些基本的礼仪规则都不清楚,何谈到大公司去闯事业。大家想想无论是国家外交,还是企业交流、商务宴会,有几个人站没站相,说话大声,吞云吐雾的?有哪个公司允许室内吸烟的?也许大家会反驳说,我们的声音不大,孰不知道人多力量大,多人的声音汇聚就变成了合唱,这样很影响其他在面试同学的听觉和面试官的对话。而在面试室里,有些同学坐姿很不优雅得体,不停地按动笔帽发出嘎嘎刺耳的声音。在面试结束时,没几个同学和面试官致谢的,甚至说“再见”都没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试官在每个人自我介绍完毕后,都一直不停地说谢谢。这些小事反映出的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礼仪素养!
2.5 缺乏实践,应变不足
在联想公司的面试环节,一共有40个应聘学生,分了4组进行集体面试。面试官很有能力,干练、思维快,也具有亲和力,因为这一次是集体面试,而非一对一面试,面试官没有问应聘学生个人情况、学习情况、个人特长、社会实践经历、期待的薪资待遇等常规问题。面试官对四组应聘者问的问题都一样,由于学生缺少实际经验,导致回答各不相同,想当然的占多数。
面试官让每一组都先进行一分钟自我介绍,然后就是客服电话情景模拟,在模拟时面试官主要咨询两个问题:一是笔记本电脑启动时黑屏,二是QQ能正常运行,网页却打不开,回答要求就是谁先准备好,谁就先说,没有回答先后顺序,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在考核大家的应变能力和做事的响应速度,于是同学们开始回答,但基本都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面试环节的一个重要考察内容就是基本的工作规范,比如呼叫坐席岗位,应聘者在接听电话的第一句话,大家都自然地说出:“喂,你好,请问有什么问题?”可是大家想想平时我们拨通10086时,客服人员怎么接听客户来电的?自然就知道是自己思想里没有意识到,而不是你不会说。
模拟回答客户问题时,不能够设法将问题在自己范围内解决,而是让客户长时间等待,自己去咨询技术人员,或者直接让客户去售后服务点修理。也许学生会说: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修或者帮他解决,我好心帮他问技术人员,反倒我错了,好无辜!其实你想想,如果你是客户愿意长时间等待电话响应吗?难道不会把客户信息纪录下来,自己搞明白了,再给客户回拨回去吗?时间观念很重要,在职场里时间就是效率。
从面试效果来看,闲暇时间多出去兼职、学习的学生,明显比整天在宿舍网吧打游戏的学生,在面试时更具竞争力。
3 开展职前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建议
通过整个校招双选会各环节的仔细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每个学生的为人处事理念、表达能力、反应速度、专业技能暴露得一览无余。我们说,大一学基础,大二学技能,大三长经验,可是人的一生都在修行自身的素养、情操、修养。
一个人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不熟练没关系,可以快速现学现用,可是一个人的素质素养和基本礼仪是靠日久习惯生成,日久见人心,小节可见品行。
综上所述,在校内开展职前教育,会促进高职学生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也为毕业前找到对口高薪就业单位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拉升学校教育品牌及社会影响力。
鉴于此,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好高职学生的职前教育:
第一,在大一入学伊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在大二阶段,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课知识技能的校内实训。
第三,在整个大学期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第四,注重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
第五,在大三初期阶段,开展岗位实战演练,丰富学生专业实践经历。
具体来说,对于高职学生,在第五学期伊始,校企合作开展上述五方面相关内容的培训和拓展训练。在校内,利用四个教学周完成岗前职业必备能力的相关培训;在校外,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实战能力的提升。二者相互作用和协调配合,最终必能将学生培养成“肯干、能干、善干”的高技能人才,在竞争激励的人才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4 结束语
通过本次跟踪2011级学生的校招双选会,笔者认为每个参与者的心理感触都很多,每个人只有不断总结过去,才能提高升华。
我们所处的是教育学习的时代,人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方面,更应注重人文、社交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大学生职前教育的培养,为毕业生步入社会提供保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前教育培养模式,提倡职业教育终身化,更好挖掘大学生职业潜力,使学生不断地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确定职业定位,找准就业方向,从而达到人有所用,各尽其才,对社会的资源整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分重要。
时间不能倒退,历史不能重演,作为一个准职业人,不要总想着下一次面试我一定不会这样,殊不知每一次都是新的,没有重复!以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与学生共勉: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玫瑰、茉莉、檀香的香气会随风传送,而我们心中的香气却只能靠善行传送,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善行善举编织成花环去妆点自己的人生,那么,我们的人生必将一直夺目开放!
参考文献:
[1]杨晓慧,李忠军.理想与成才[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晓慧,李忠军.高校辅导员一线工作实证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贺晓英.就业专项训练课程在高校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4]黄巍.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J].科技信息,2013,(14).
[5]佟玲,梁立群,邓绍建.论大学生职前教育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0,29(32).
[6]郭荣凤,熊正德,吴东航.大学生“四位一体”职前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7).
[7]王洋.“职前培训”受宠能否解就业之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
[8]陈海霞.我国大学生职前教育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8).
[9]吴利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研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1).
关键词:高校;选课;课程体系
1 研究简介
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问卷分为两种,一类问卷针对校内,共发放问卷450份,最终收回428份;另一类问卷针对校外,共发放问卷300份,最终收回284份。通过问卷对六所财经类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选课制度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等情况进行收集,运用统计学方法,发现众多在同学在选课过程中遇到部分课程开设数量不足、多年同时选择一门课等问题。针对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参考了大量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建议。
2 调查问卷与调查过程
2.1 调查对象
2.1.1本校样本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我校本科学生目前的选课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根据各个学院人数所占全校总人数的比例,确定调查对象,进行分层抽样。经过了解,我校的本科学生共涉及到16个学院,所以问卷发放只涉及到16个学院。
2.1.2外校样本
我们的样本选取了与我校水平、实力相差不大的财政部隶属的其他五所学校的同学。我们利用同学资源,对这几所学校的学生以问卷星的形式发放了电子问卷,比较系统地了解该校选课上的一些问题。
2.2 调查与取样方法
针对财经类选课问题调查这一主题,我们确定调查目标总体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学生和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相比于普查,考虑到时间、成本、人力以及调查的目的,我们采取抽样调查。
2.3 问卷体系
2.3.1问卷设计
为了更加全面的得出大家关于本校选课制度的满意度情况,全面了解各个学校选课制度的优劣。我们设计了校内问卷和校外问卷两份问卷
2.3.2问卷的发放
我们针对各个学院的人数比,确定了抽样调查中,校内问卷分配给各个学院的样本量。校外问卷由于收集难度的限制,我们的收集量标准定位不少于50份
2.3.3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在录入数据之前,我们首先对问卷进行了筛选,对于大面积题目未达的、多数题目不按要求填写的,作为废卷处理。而针对于个别题目未按要求填写的,并且多张问卷出现一种情况的现象,我们定义了缺失值。校内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28份,校外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84份。
3 基于我校问卷的基本分析
3.1 问卷主体的构成
3.1.1性别构成比
为了全面调查不同性别对于选课制度的影响,我们将受调查人的男女比例尽量控制在1:1
3.1.2年级构成比
因为大一的同学是第一学年,只选过体育课而大四的在校生人数有限。因此我们把问卷集中在了大二、大三年级。
3.2 影响选课的因素分析
在选课过程中,哪些因素实际影响了选课呢?这是我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3.2.1不同性别在选课因素上的选择差异-t检验
为了检验男女在选课因素上的注重程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我们对性别和选课因素涉及的变量做了T检验,分析的结果是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不论男女,他们都是以学习或者成绩为重心,至于所说的“作业多”、“老师颜值高”,他们虽然也渴望理想的状态,但是在其他因素面前,这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3.2.2不同毕业后打算的人在选课因素上的选择-方差分析
为了解男女同学在选课时所注重的选课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对毕业后的计划和选课因素涉及的变量做了方差分析,分析结果为对未来不同规划的人在选课的因素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不管在大学毕业后的打算是什么,工作、出国或者考研,在选课的时候大家都是考虑一样的。特别对于未来准备就业的同学们,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这跟选课带来的东西大相径庭,所以也没有带来很大的差异
3.3 选课难原因分析-多重相应分析
为了弄清我校同学认为选课难的原因集中在哪里,我们针对问卷的多选问题“你认为我校选课难的原因是?”
响应的频次:158人选“多年级同时选一门课”,200人选“课程集中在某几天”,140人选“刷课”,173人选“占课人数多”,170人选“开课数量不够”。427人5个响应变量,总共有841个响应。从总体上看,选课难是因为课程集中在某几天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占课人数多,两者比例均达到了40%以上。表明更多的人认为选课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集中在某几天和占课人数多。
3.4 影响选课的原因找寻-因子分析
问卷的第二题,我们以量表题的形式对各校学生选课在意的因素进行了调查。
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的因素进行提取后发现。影响各财经高校学生选课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自身发展因子和老师给分因子上面,这说明大多数的同学选课都是本着对自己未来负责的态度,想要在大学期间学到对自己日后工作、考研等有用的课程;而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在大多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下,分数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尤其是在日后的升学、求职和出国,哪怕是对当下的奖学金评比,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将老师给分看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了
4 基于问卷对我校的建议
综合其余五所高校的访谈记录,可以发现,被访高校与我们在选课课程分类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在选课激烈程度上,各校的反应程度不一。为促进我校选课机制改革,在总结五所高校选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对我校选课体制改革的建议:
1、变更选课安排时间
从现在的由大四到大一选课的顺序变更为从大一到大四的顺序进行选课。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通过时间的变更,可以以最低的成本防止占课现象。因为大一、大二年纪多为自己考虑,要把自己学习课程的学分选满,因此不会帮其他人占课。
2、将专业必选课的时间以及老固定
将全部的专业选修课固定之后,会节约同学们的选课时间,提高同学们选课的满意度;同时避免了学生因为信息获取不足,而造成的必选课的选课顺序颠倒对课程进程的严重影响,对学校的教学起到良好的作用。
3、扩展全校选修课的数量
结合学生意见,大多都要求对选修课的数量进行一定的扩展,比如鉴赏类课程、书法类课程等,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可以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后陶冶下情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兴趣,以此得到全面的发展。
5 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对当前财经类高校学分制选课存在的问题和特点进行了挖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进行调查的初衷基本实现。
我们的调查研究通过原财政部直属的六大财经高校的对比,对其中一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对一批有代表性的高校存在的问题提出更为具体的分析和建议,还能够将这些建议具体化到一所高校,进行真正的实践,实践意义突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育训练;倦怠情绪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体育课逐渐演变成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大学生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存在着严重的倦怠情绪,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进程,也为大学生带来了身体健康方面的隐患。大学生之所以会对体育教育训练产生疲倦与懈怠心理,可以从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个角度寻找原因。也就是说,造成当前大学生体育训练参与感极低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大学生需要进行自我反思,社会以及学校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笔者将首先对当前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出造成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解决大学生的体育课倦怠状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情况的比较
通过对年级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情况的调查分析,笔者得到以下结果:大一年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指数处在中档,大二年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指数最高,大三与大四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指数最低。大一学生由于刚刚脱离高中生活,来到大学后,对于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好奇心,且不清楚大学课程的考核绩效标准,因此,在对待体育课时心里存在一丝敬畏,倦怠情绪会在此阶段得到些许抑制。而且由于大一学生在高中时代学习压力较大,对于体育课的参与度较低,因此在大一时期参与体育训练时,内心由于高中时形成的学科印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也就是说大多数大学生在接触大学体育训练之前,内心的参与期望便处在一个较低的数值区间,最终造成了大一学生的体育训练倦怠情绪处在中档位置。大二学生的体育训练倦怠指数最高,这是因为大二学生经历了大一时期的懵懂与迷茫后,逐渐熟知了大学体育学科的考核绩效标准,因此内心变得十分圆滑,对于体育训练的重视度急剧下降,因而其倦怠指数达到了年级最高。在笔者进行调查的200个班级中,大一大二年级的体育课多为必修课,带有强制性意味,因此对于体育训练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必须参与其中,将倦怠指数持续拉低;而大三大四年级的体育训练课程多为选修课,是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设置,选择体育训练的学生大多是处于自身兴趣使然,因此,其参与体育训练时的倦怠情绪呈现出最低趋势。
二、男女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情况的比较
在笔者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女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指数(3.17)高于男性(2.98),但男生与女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指数相差数值较少,且指数分值都高于2.5,男生与女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情绪普遍严重,而女生的倦怠情绪高于男生。从上述结论可以总结出,男女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问题呈现出十分严重的趋势,而且女生由于性格特点较为内向以及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思维敏感等因素,对于体育训练的好感度较低,参与欲望较低。也说明当前的体育训练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较强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对体育训练进行变革,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疏导,那么体育训练之于大学生,将会变成最不甘愿的面对,训练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的总体状况的分析
(一)社会原因。受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观念影响,我国社会大众普遍接受了“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以及由其引发的各种应试教育心理,“重文轻体”也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认知。社会普遍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作用是深远而深刻的,为了与社会普遍认知达到思想与行为上的合理衔接,也为了适应在此社会认知影响下形成的社会生存规则,大学生们在中学乃至小学时期便已经形成了只注重文化课成绩,忽视体育训练的习惯,进入大学后,这种长期时间以来形成的惯性心理已经很难被改变。而且,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下,对于人才的考核标准并不涵盖与体育相关的素质考核,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只会按照人才考核标准对自己的各项素质进行培养与提升,因而,大学生在接受体育锻炼时,不仅不会感受到体育训练对其身体健康的有利影响,甚至还会抱怨体育训练占据了他们宝贵的时间。这种深层次的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倦怠情绪的养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若不在社会认知源头作出改变,那么,一切有关提高体育训练教学效果的改革也无法实现根本的效果转变。
(二)学校的原因。大学教育的有效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倚靠大学生的自觉性以及自我控制力而实现前进性的一种教学,极其考验学生自我认知的高度与深度,学生如果无法认识到体育训练为其身体健康带来的有利影响,自然会降低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参与欲望与热情,这时,就需要来自学校以及学校老师的教导,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以及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影响。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也忽略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现在,高校体育教育训练的形式较为单一,学生经历过小学、初中与高中单调的体育教育训练,原本期望能够在大学得到较为专业性与趣味性的体育教育,但是在进入大学后却大失所望。大学的体育设施由于更新速度较快,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新奇性训练需求;学校操场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扩招的影响,也出现了操场拥挤的现象;大学体育老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松懈,对于旷课、迟到、早退等行为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合理表态,这让参与体育训练的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也失去了敬畏感。上述种种现象现在在多数高校依然存在,这种体育教育训练环境的断层是大学生倦怠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学校如若不做出相应变革,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心理也会一直存在。
(三)大学生个人原因。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接收到的体育教育通常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而且由于中学学校对于体育课缺乏一定的重视,使得文化课常常会占据体育课的时间,将学生们获得体育训练的机会强行剥夺,从而使得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肥胖、耐力不足、爆发力欠缺成为当今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真实写照。因此,大学生在面对大学的体育教育训练时,由于自身在体育训练方面的作为欠缺性,大学生为了不在同学与老师面前出丑,会尽量减少自己参与体育训练的机会,或者在不得不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想尽快结束训练的情绪,往往对体育训练潦草了事。大学生自身对于体育训练不重视以及对自身体育素养欠缺自信心,不仅影响了体育训练教育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还会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影响的是一个时代的未来。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认识。为了扭转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不恰当认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参与度,打消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情绪,学校应该积极加强健康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对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影响,并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身体健康对于自己今后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海报、组织相关体育活动的行为逐渐吸引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参与感。此外,随着与运动有关的综艺节目的热播,学校可以借助综艺节目的强大影响力,组织学校师生进行当下大热的“撕名牌”运动,通过全民参与,扩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广度,并以此加深大学生对于健康教育的认知深度,减轻对体育训练的倦怠感。
(二)创设优良的体育教学环境,激发大学生体育训练的学习兴趣。学校良好体育训练环境的营造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参与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尽力实现体育教育环境的专业化与科学化建设,让学生在专业化体育训练环境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比如,针对学校操场人员拥挤的现象,学校可以进行操场的扩建,为学生建设专业性的塑胶跑道以及绿化草坪,以此提升学生的训练体验;针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老旧现象,可以对老旧体育器材进行拆除,引进新型的体育锻炼器材,既是为了保护学生体育训练时的人身安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改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由于其单一性与单调性的教学劣势,成为了影响学生体育训练体验好感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予以大力整顿。首先,老师应该明确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训练的责任,让学生意识到参与体育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不遵循体育训练规范的相应惩罚,在教学源头上做到不松懈。其次,老师在体育训练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一些现代电子产品,来进行课堂教学演示,吸引学生参与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利用运动手环,让学生了解到在运动过程中自己身体各项机能的转变,并借此让同学们了解与身体机能相关的专业体育知识,这样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感,相反,学生们由于迫切想要知道自身机能是否正常而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最后,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合理准确的判断,进而为学生提供以激励性语言为主的教学评判,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其倦怠情绪。
(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大学生体育训练倦怠情绪的养成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学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想要减轻大学生的倦怠心理,就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联合起来,共同为减轻学生的体育训练倦怠情绪作出努力。比如,学校可以运用自身的相关资源,举办一场大学生及大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马拉松比赛,并邀请社会媒体进行报道。通过大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参与,可以改变大学生极其家长对待体育训练的负面情绪,通过社会媒体的大量报道,可以在社会上掀起有关大学生体育训练的相关话题,让社会大众意识到身体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从而推动社会人才招聘在人才考核指标中增加对身体素质的考核指标,由此推动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待体育教学训练的倦怠情绪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也知晓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社会、学校、家庭与大学生自身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想要实现大学生对待体育训练的态度转变,就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与个人四个方面进行诸如体制、模式以及认知方面的变革,以此来减轻大学生的倦怠情绪。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身体素质状况影响的不仅是个人的发展进程,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动态,因此,大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倦怠情绪问题应该被予以高度重视,这是推动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商伟,薛峰.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对体育课投入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