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控编程实训总结

数控编程实训总结

时间:2022-02-03 20:1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控编程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控编程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数控铣床加工实训 能力标准 先前能力 形成性考评

一、数控加工实训的特点

数控加工实训以编程基础知识和典型数控设备编程使用知识为保障、以具备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实现实践教学中的基本编程方法、机床加工调整等内容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形成既符合教育教学普遍规律又兼顾生产现场操作规范的较完整体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特色。

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严格,既要具备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又要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编程知识,所以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先前能力水平进行评估、鉴定。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实施有别于普通加工实训教学一人一机的操作模式,一般采用3―4人操作一台数控机床,所以在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必须考查团队的协作能力,而且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应该占据主要方面。

3)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实施起来较为困难,所以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更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4)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培养创新能力。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分段实施,由于实训项目较大,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都具有不唯一性,第一阶段按指导书规定要求进行,第二阶段部分按指导书规定要求进行,其余自行设计方案实施,第三阶段按项目目标自行设计方案实施。

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框架的设计

以前的数控加工实训实施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知识点讲授、图纸分析、学生编程练习、操机实训、实训总结

采用以上的教学形式,只是实现了知识的简单传授,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经常感觉无事可做,做无目的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典型零件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

采用这样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学生完成工作过程,提供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同时学生在实施这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中,又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点都串连起来,这样学习就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任务的每个环节里都有体现能力标准的鉴定考核措施,对学生团队在每个工作环节里反映出来的能力做出及时的、有效的、正确的评价,形成了一套先前鉴定、形成性鉴定、终结性鉴定、能力综合评价为一体的完整考评体系。

三、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典型任务,从相关知识点传授到考核鉴定技能水平的过程。

1.相关知识点的传授

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工作过程中会涉及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制定理论课堂计划,讲授过程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的教学五步法。教学五步法是在“四步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环节,这样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利于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使知识得到不断更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完整的考评体系

先前能力的考评

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开展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首先对参加学习的学生涉及实训教学有关的先前能力进行鉴定,填写先前能力鉴定表。表格里的内容反映出即将要开展的实训课程所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教师就根据反映出的情况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进行讲解。

形成性考评过程

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分析―反馈的整个工作流程中,都设定了需要达到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以记录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记录表格的过程就是记录整个实际操作的过程,对工作过程中对表格记录和动手能力的考核就形成了形成性鉴定,同时也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进行考核评价。

终结性鉴定

完成了以上的典型任务的工作流程后,小组成员讨论填写总结报告,总结加工过程出现的问题、零件的质量、与预期加工相比加工进度等等问题,最后向实训教师汇报答辩,这样也就完成了工作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和反馈。

四、以数控铣床加工为例展示实施效果

按照上述的数控铣床加工实施模式,我们对我校04数控503班的数控铣床加工实训进行了一次探索性尝试,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平面加工为例,展示新的数控铣床实训模式(资料包括:平面加工课堂计划、小组鉴定清单、小组生产实施计划、小组生产实施操作流程、小组生产实施总结、个人实训总结),同时在完成加工后对每个小组的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定量地评价出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

五、实施的意义

在职业技术教育快步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训教学的可靠保证,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实现这个保证的基础。我们借鉴了澳大利亚和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量身定做出一套新型数控电加工实训教学模式。建立在基础上的技能人才大厦是否坚实、壮观,还要看能否对其有效地把握和应用,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

该研究项目注重能力培养,强调结构体系完整、科学、合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解决工程问题,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该研究项目的试行情况看,它对提高我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数控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适应制造业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真正实现“双证制”教育,办出专业特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2]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00,1.

第2篇

笔者任教《数控铣工》这门课程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当中遇到过挫折,收获过成功,不断反思和总结,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数控铣工教学质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方面深入思考,让学生切实掌握数控铣工技能,与数控行业需求接轨。

一、科学设置课程,掌握理论基础

《数控铣工》m然是一门课程,但里面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多:读零件图、工艺分析、程序编制、机床操作、尺寸测量等等,与众多数控课程是紧密联系的。学校和专业部必须要有远见性的目光,科学开设课程,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机械制造行业通常是根据零件图进行技术交流和生产,因此读懂零件图是关键。看懂零件图所表达机件的结构,分析机件各部分的尺寸标注,并且要注意是否带有公差,是否有表面粗糙度要求。开设《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极限测量》课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读图技能。

2.制定正确、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加工工艺路线中的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和走刀路线的确定是对编制程序的充分准备。

目前的教材里面关于加工工艺分析的案例相对较少,往往造成师生的忽视和舍弃,只注重程序编制和加工,遇到复杂的零件时就会束手无策,不会加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使用《金属切削刀具》《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强化分析工艺路线的教学。增加确定工艺路线的例题,在讲解时先让学生写出工艺路线,然后讲解如何根据它们编出程序。

3.数控铣床作为新一代的加工设备,具有先进性、高效性,但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否则极容易造成机床损坏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数控铣床和普通铣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例如切削用量的选择、工件装夹方式、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等。开设《铣工实训》课程,让学生先熟悉铣床加工原理,加工流程,为学习数控铣工做好技能准备。

4.在编程方面,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一到两门软件编程课程,如我校开设了《MasterCAM X4》和《CAXA制造工程师2013》。根据不同类型的加工零件,可灵活选取更合适的程序编制方法,多样式的训练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5.在开设数控铣工实训之前,有必要开设一门《斯沃数控仿真加工》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车间实训之间增加一个非常好的缓冲阶段。该软件很好地模拟数控铣床的加工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模拟操作,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同时解决了车间设备较少的问题。

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自信心也相对缺乏,学习《数控铣工》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会感到相当吃力。尽管科学地开设了课程,但是如果学生学不进去也就一切徒劳。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是学好这门课程的有力保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沉闷、死板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尊重中职生的个性发展,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适当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学生慢慢就被这种氛围所感染,认真投入到学习中去。

2.讲解先进制造技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中职学生对数控制造技术的了解通常来源于课堂教学,课本文字的叙述很难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认识。笔者利用多媒体平台教学资源,寻找很多与教学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视频和资料,给学生先讲解课堂内容的理论知识,然后播放相应的视频,学生们看得惊叹连连,兴奋不已,明白到学习这些内容能应用到这么先进的技术层面上,激发了求知欲,迫切要学好知识。

3.注重实训,实施奖励制度

训。比如介绍数控铣床操作面板,单看书本图片收效甚微,可以利用斯沃数控仿真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或者直接进入车间让学生进行实物演示,学生自然会深刻牢记。另外,可以用数控作品奖励学生,比如用数控铣床雕刻一个精致的图案,数控车床加工一个小奖杯,线切割加工一句励志的话,小小的鼓励却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

三、合理安排实训,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要真正掌握好《数控铣工》这门学科,必须要到车间实训,锻炼加工技能才能学到真本领。考虑数控铣床数量的限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车间实训,确保实现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

数控铣床作为机械加工设备,如果操作稍有不慎不但会损坏机床,还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教学工作应当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实训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安全操作规程,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保证安全事故为零。

2.实行小组实训制

数控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每人使用一台机床的需求。根据数控铣床的数量将班级学生分成对应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应当合理安排,让实操性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监督和辅助组员进行实训,汇报小组实训报告。既减轻教师的负担,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布置实训任务,考评和总结

每一次的实训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训任务,绝不能有走过场的心理马虎应付。根据任务的难度制定加工时间,在实训过程中适当提示和帮助。实训完毕后对实训结果进行考评,师生共同总结实训心得体会,对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不足之处给予指正和鼓励,做到每一次实训课都切实掌握好知识点。

4.开展技能比赛,以赛促学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  应用专业  实训  四个阶段

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我校毕业生的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校实训中心接受实验、实训,在理论学习期间,特开设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为实训作了很好的铺垫,夯实了基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数控人才,把实训分四个阶段,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

第一阶段:普车实。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车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从加工端面、外圆、内孔、切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特形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巾深刻理解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车床的调整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了解常用_t具、龟具的结构,熟悉掌握其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车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几何角度设置刀偏及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车削倒角时.可用两种方式:(1)把车刀刀位点指定在倒角起点处,再c01车削;(2)把车刀定位在倒角的右边延长线上,然后g01车削而成。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普通螺纹加工中.让学生分别使用g92、g76螺纹循环指令来编程加工螺纹.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根据导程的大小和螺纹的精度高低选择不同的加工指令更为合适。g92直进式切削和g76斜进式切削。由于切削刀具进刀方式的不同,这两种加工方法有所区别。各自的编程方法也不同,造成加工误差也不同,工件加工后螺纹段的加工精度也有所不同。g92螺纹切削循环采用直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螺纹中径误差较大,但牙形精度较高,一般多用于小螺距高精度螺纹的加工;加工程序较长,在加工中要经常测量。g76螺纹切削循环采用斜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牙形精度较差,但t艺性比较合理编程效率较高,一般适用于大螺距低精度螺纹的加工。在螺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此加工方法更为简捷方便。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丁特点及适用范同,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与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车床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纵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的几何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普车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

(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

(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oo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调整刀具补偿.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卡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如此,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的常见故障予以解决,对将来从来数控工作上手快,操作规范。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教学方法

我国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起步较晚,1979年才初步接触设备诊断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对装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尤其是板级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我国的故障诊断技术己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工业制造等领域,如数控机床、汽车行业及发电厂等。

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行业人才结构

1.蓝领层

数控操作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其岗位适合中职学校组织培养。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工资待遇不会太高。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其岗位适合高职、本科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2)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其岗位适合高职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3.金领层

数控通才: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知识面很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其岗位适合本科、高职学校组织培养。

对于这三类人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大学及职校机电一体化或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最大的缺陷就是学校难以提供的工艺经验;另一个来源就是从企业现有员工中挑选人员参加不同层次的数控技术中、短期培训。这些人员一般具有企业所需的工艺背景及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知识面较窄,特别是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数控系统不太了解。[3]

因此,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应围绕怎样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

二、当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现状

(一)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2]

有些学校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用来充实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有关规定的限制,这些人被排除在外。因此一些学校只有聘用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老师,按劳付酬。[5]

(二)实训设备种类多,且与教材不配套

由于数控机床有多种系列,如法那科系列、西门子系列、三菱、华中系列、广州数控系列等,其控制系统及故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当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相关高职、高专类教材中讲解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典型案例主要针对市场上的一些主流数控机床,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并不是十分的配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如何开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1.学校从机电一体化及数控技术相关的专业中录用本科生或硕士生,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可是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为此学校可将青年教师有计划地送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将实战培训的重点放在工艺知识、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等方面。

2.学校从数控设备多的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故障诊断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才在数控技术实训中能很快把握实训要点。

(二)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中心的建设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中心应从基础理论教育到实验、实践环节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实习体制。为满足教学需要一般应建立以下几种实验室。

1.数控原理实验室

包括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主轴系统、伺服系统、机床检测与调试技术等基础实验。

2.与教材配套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综合实验室

本实验室应可以完成数控系统的功能、结构、安装、参数设置以及调试等多项实验,其应用范围包括:

(1)教师讲授数控原理、调试维修以及参数设置的平台;

(2)学生验证教学内容和基本原理的对象;

(3)学生调试、参数设置、故障诊断、维修等实训实习项目的配套设备。

(三)改革教学方法

第5篇

关键词:数控编程;仿真软件;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G642.4;TG659-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多年从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教学任务,总结出点体会:要教好这门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提高独立分析的能力。

一、教学手段的改革

数控专业系列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从工艺编制到加工成产品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本人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数控仿真软件等教学手段。

1.多媒体授课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承接。对于加工原理、机床结构、部件运动难于用文字描述清楚的教学内容,可以应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以及视频功能。在讲授这门课时,努力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第一节课先给学生放数控加工中心等加工零件的视频,如加工豪华轿车的三维车标等复杂零件,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了。再比如介绍机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由于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学生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往往不易看懂、弄明白,可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穿行机床结构拆装实训,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形象的了解各类零件工作的实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2.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引入

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及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对复杂零件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自动编程,通过相应的数据传送通道将其输入到数控机床内,进行自动加工。

数控仿真系统软件可以在微机平台上运行,它不但解决了实训时学生多机床设备少的问题、而且还节省了大量设备购置经费。优点在于:(1)系统完全模拟真实数控机床的控制面板和屏幕显现,可轻松操作,在课堂上构建起实习现场机床操作环境。(2)采用虚拟机床替代真实机床进行培训,在降低费用的同时获得更佳的培训效果,使用更经济。(3)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观看对方的操作,进行互动交流。(4)没有危险性,学生能够放心大胆地操作仿真机床,不存在真实机床上刀具与工件的碰撞、工作台超程等危险操作。

但是,仿真毕竟不代表实际加工,教师一定要把仿真系统与实际加工中的区别给学生明确讲清楚,否则也可能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问题。

3.加强数控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数控实训教学中,除了完成给定的数控加工作业件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新设计,学生自己设计零件,制定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零件,参与数控机床生产全过程。

通过数控实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具备了一定的对新设备的适应能力,基本满足了企业拿来就用的要求,缩短了到企业工作以后的适应期,学生就业后普通受到各用人单位好评。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主要将问题教学法、案例教W法及项目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与数控加工编程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问题教学法

利用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些新的理论采取设问、启发的方式来引出。如在讲圆弧插补指令前,先画出零件图,让学生进行编程,图中有圆柱面、圆弧面,前面已经讲了G00、G01 指令,学生自然能将圆柱面的程序编出,到了圆弧面的程序编制时,老师自然而然就会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又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如数控车床编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典型回转体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能力,并能够在数控车床上将所需要的零件加工出来。在设置案例时,可以选用典型零件,零件中要包含常见的圆柱面、圆锥面、端面、槽、球面、螺纹等等。

通过案例教学,使理论教学走向更深的层面,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心境、课堂氛围发生根本变化,对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

3.项目教学法

教学中以项目形式划分教学章节,一般以模块为章,课题为节,每个课题都引入任务。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实践教学内容重复、理论和实践教学间内容脱节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以图1 为例,介绍一下项目教学法的步骤。

步骤一:明确任务。首先拿出零件图纸分析,明确研究内容。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获取工作任务的信息,从而引出要解决工作任务的兴趣,设置情境,引入项目。

步骤二:制定计划。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图纸和加工内容的分析,确定加工的工序和质量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刀具、夹具等,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步骤三:做出决定。在教师的指导下, 开展工艺和加工可行性分析,在团队中对工艺过程选择和表面精度等问题开展讨论,做出正确的决定。

步骤四: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和决定,开展对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即编写加工程序单,同时在完成过程中提醒学生注重编程中的细节,注意观察和总结,避免出错。

步骤五:检查控制。通过仿真软件,检测编写的程序的正确性,要严格检查,控制好质量关。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是卓有实效的,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总之,《数控加工编程》教学的改革,符合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针。

参考文献:

[1]宇海英,宇虹儒.“数控加工工艺” 与编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 科技资讯,2007(6):168.

[2]张继红. 探究性学习法在“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8): 239-240.

[3]胡文君. 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07(17):698.

第6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模式

数控加工应用技术是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新兴技术,数控技能专业人才是各大企业急需的人力资源。学校积极做好市场调研,研究企业对数控岗位人才的需求,针对性的对数控技术的教学模式做出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探索新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现实,锐意改革

数控技术的广泛的应用,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毕业的学生和企业的要求能无缝,直接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现在的数控技术在学校的培养,一方面要熟悉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熟练掌握数控技术的操作和编程。现在的学校学生多,机床少,虽然国家和学校每年都在加大投资,但是,仍然较难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仿真软件应运而生,它有着和实际机床一样的操作面板,机床结构,操作的规程和要求也和实际的一样,这样,我们只要有电脑,就可以学习数控的编程和操作,基本上可以人手一台,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锻炼。

数控仿真软件的出现,也使我们对数控技术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考虑,以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一个在教室,一个在车间;一个是老师讲,学生听;一个是个别人练,大部分人看。现在就可以把理论教学放到数控仿真教室进行,基于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老师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学生想办法,找思路,在仿真软件上完成。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相比以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也使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学习,不再觉得烦躁,而是有了兴趣,愿意投入。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论学习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感觉自己好像基本学会了,但是学完理论后,学完了,也忘完了,实训时,又要从新开始,这样,理论没学好,实践技术也没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的过程中,只记了概念,但基本没用使用过,所以记忆不深刻,时间长了,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不应该分开,有机结合才是出路,只用经过运用,才能牢固的掌握,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二、不断探索,认真总结

学生在不断的数控技术的实训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毕业后可以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在企业里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为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学校也在紧密跟进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首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能适应现有条件并能满足新的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然后我们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找问题,做好平时实训工作的日常记录,对每个阶段的问题做好总结和归纳,然后再不断的完善原有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生命力的。

现在学校对数控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是:

(一)将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旧教学模式向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转变,实训占重要的地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充分发挥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作用,把理论教学放到仿真教室进行,边讲边实践。

(二)调整就有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做到加法和减法,使用的做加法,可以增加教学课时,太偏、用不上的就做减法,直接淘汰。例如现在在企业里,自动编程的应用很多,可以增加自动编程的课时,让学生多实践,熟练掌握。总之,让传统教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数控仿真软件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用仿真软件即时检验编程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正确确定数控加工应用技术的定位。

(一)数控加工应用技术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定位

数控技术毕业的学生以后可以就业的岗位有:机床操作人员、数控编程员、工艺员、数控维修员、数控设备营销等。

根据学校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结合学校的总体教学目标,本专业定位为:培养岗位适应性较强的、具有一定数控工艺知识和数控加工操作、编程技能,并兼有普通机床操作技能的专业技能人才。

职业面向:主要就业岗位为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

三、重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6年学校买了上海宇龙公司数控加工仿真系统50个点,可以满足50个学生的同时使用,我们一个班一般也就50个学生,所以可以完全满足我们实际的需要。御龙软件做的还是不错的,在国内来讲技术比较领先,市场占有率高,它里面有市面上常用的数控系统,例如FANUC数控系统,SIEMENS数控系统,三菱数控系统,广数数控系统,华中数控系统等,而且还有常用的各种版本,所以就是一个数控系统的大全,这一点,优势就很明显,因为对学校来讲,机床是有限的,数控系统一般也就一两种,学生要想学习其他的数控系统,还只能通过数控仿真系统来学习,该系统的面板和机床上的面板相同,操作的方法也和是实际的机床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先通过数控仿真软件来学习机床的基本操作,然后再到机床上操作,就胸有成竹了,再者,在实际加工中,我们也可以先把程序在数控仿真系统上验证,然后再在机床上加工,可以避免失误。当然数控系统也有自己的不足,就是检验不了刀具的移动速度和转速等,但可以看出工艺路线和编程的错误。

在数控教学中合理使用数控仿真软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现在,学生较难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改变教学方式尤为迫切,可以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数控仿真软件,老师就可以较为娴熟地运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自己找资料,找思路,想办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活动中遇到困难解决不了了,老师再进行引导、讲解。讲的精炼,做的扎实。

(二)合理使用数控仿真系统,正确认识其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常用于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还可作为数控操作技能训练的辅助工具。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数控仿真系统的作用,但也要摆正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位置,它只是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所以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做好引导,它有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所以在后面的实训中,还是要通过机床来真刀真枪的练习。

结束语: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制定出合理的数控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和发挥数控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中的作用,充实和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数控加工技术;三位一体;项目化教学

【作者简介】丑幸荣(1955—)男,汉族,大学本科,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数控技术。

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操作是高职数控专业、数控加工技术的三门核心课程。这三门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高度结合,直接面向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通过这三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加工所必需的工艺分析、数据处理、编程、机床床操作及工件加工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1.该核心课程教学现状和改革的意义

A.教学现状

数控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加工标志性技术并逐渐得到普及,而数控人才(现代制造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社会需求巨大。目前虽然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加大了培养数控人才的力度,但始终不能满足我国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原因之一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操作技能不高,职业性不强。

目前,我国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都将数控专业作为教改的重点专业,并已经把数控专业部分核心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尝试。然而,大多学校是把各门课程单独进行项目化教学或部分整合,并没有把数控专业相关性较紧密的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系统串联。学生不能在学习中真正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实际相脱节,不能理解岗位群中的内在联系,缺乏就业竞争力和岗位升迁的能力。

B.三位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本项教学改革就是解构原有高职数控专业数控加工技术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模块相互独立的传统知识体系,把职业岗位(群)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与就业岗位紧密相关、且相互紧密关联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的核心课程中;对该三门核心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进行重构,实施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教学模块的系统化串联,即三位一体;创新数控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以机械制造业的典型零部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为导向,通过项目化教学实施,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渗透到一系列的项目教学和实训中。使学生牢固掌握职业技能,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改革的内容

A.以职业岗位(群)能力为目标整合课程内容

通过企业调研得知,高职数控专业学生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有:数控工艺员、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其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下。

a.数控工艺员

·具有编制和实施数控加工(车、铣削/加工中心)工艺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数控加工程序验证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利用MasterCAM等CAM软件自动编程的知识和能力。

b.数控机床操作工(车床操作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

·具有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调整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及其常用刀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进行对刀并确定相关坐标系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进行程序的输入和调试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操作车床加工中等复杂程度的轴、套、盘类零件(能操作铣床/加工中心加工凸轮廓类、型腔类、孔系类零件)的知识和能力

·能够熟练使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的长度、内外径、螺纹、角度等精度检验。

可以看出,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包含了传统课程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中的内容。为满足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将相互紧密关联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的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进行重构,实施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操作教学模块的系统化串联,即三位一体,并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B.项目规划

根据岗位需求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确定课程内容,设计课程项目。保证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满足于职业岗位需要。

根据企业的岗位设置,将本课程分为三个模块:

数控车削工艺设计、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削工艺设计、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一般机械行业的数控加工零件的复杂程度属于中等程度以下,以手工编程为主,所以,前两个模块中的数控编程为手工编程。数控加工自动编程实质是计算机软件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所以将自动编程内容单独设置一个模块。这样也便于教学实施。

根据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结合生产实际,每一模块设计了若干个项目。共计理实一体化授课116课时,机床操作实训44课时。课程项目及课时安排如下(括号内为课时数:理实一体化授课课时/机床操作实训课时):

概述(4/0);

模块一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

项目一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8/0);

项目二 数控车床操作(4/2);

项目三 阶梯轴加工(8/3);

项目四 螺纹轴加工(6/3);

项目五 圆弧面轴加工(6/3);

项目六 盘套类零件加工(6/3);

项目七 非圆弧曲面轴加工(4/4)。

模块二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

项目八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8/0);

项目九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4/2);

项目十 平面凸轮廓零件加工(8/4);

项目十一 型腔类零件的加工(8/4);

项目十二 孔系零件的加工(8/4);

项目十三 曲面铣削加工(6/4);

模块三 数控加工自动编程:

项目十四 Mastercam数控加工基础(12/0);

项目十五 二维零件铣削加工(8/4课时);

项目十六 三维零件铣削加工(8/4)。

其中“概述”部分为非项目化内容。主要讲述数控机床的分类、数控机床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功能、数控编程方法、数控机床坐标系、数控程序的结构与格式等各模块中的共性内容,为项目教学打下基础。

C.项目设计

根据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每一项目首先确定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指出难点和重点。每一项目包含四部分内容:项目导入、知识学习、项目实施、项目实训。

项目导入:导入来自生产实际的项目,说明项目要完成的内容。所有加工类项目都包含加工工艺分析、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三个基本环节,使学生在每一项目的学习中都能体验数控加工的完整生产过程。

知识学习:该项目中相关知识的介绍与学习。

项目实施:完成项目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对该项目实施工艺分析、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模拟)。

项目实训:对该项目导入的工件进行数控机床加工。

项目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举例,以下是项目三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阶梯轴的结构特点、加工工艺特点、正确分析阶梯轴的加工工艺;掌握G00/G01/G90/G94/S/T/F等指令应用;掌握阶梯轴的手工编程方法。

第8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零距离接轨;数铣实训;教学瓶颈;自主创新

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我们一直以“与企业零距离接轨”为教学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向一体化教学靠拢,与企业生产实际情况紧追不舍,顾名思义:仿真企业模式教学法。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项目中重点是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实训,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是:实训指导教师根据通用教材或校本教材――向学生授课分析图纸――设定加工工艺路线――备料――安排机床工位――学生独立编程――学生操作机床加工出零件――自检――上交――教师检测评分总结。

现有模式教学优点:

(1)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指导下,亲自上机加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加工出合格工件。

(2)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技能水平,可有针对性辅导。

(3)认真学习的学生,加工出的工件精度高,产品合格率高。

现有模式教学缺点:

(1)学生过多受老师思想束缚,按步就搬或生搬硬套、或直接调用他人程序。

(2)教师按既定模式授课,长期面对同一个训练件,没有新的加工工艺思路。

(3)学生本身对实训项目掌握程度不尽相同。

(4)制约了学生奔放的思想,没有自主创新的机会。

(5)学生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团队合作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煅炼。

(6)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放弃不学。

(7)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只能充当机床操作工的角色,自身的编程能力也不强,更不敢应聘编程员的岗位。

在实际生产中,部分企业生产模式如下图所示:

根据我校目前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部分仅限于上图中“生产动力部”里的“铁工动力车间”学生们扮演着实实在在的数控机床操作工,其实他们的对口岗位范围还是太窄了,我们要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就业空间,如技术工艺部的工艺室、设计中心;质量检验部的质检器;生产动力部的编程员;还要培养学生掌握与客户洽谈订单的能力和技巧;具备与产品供应商沟通交流的能力。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关键在于企业的运行模式起作用。

教学过程中依据企业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基于上述发展目标,为了让学生更主动探索学习、学到更多技能知识,为了顺应企业的用工需求达到“零距离接轨”,为了改变原有模式的不足,现对数控铣床实训模式作如下教学改革:

一、加工程序互换法

原有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按预定的步骤去绘图并编制程序,确切地说,这个工件的成绩包含有教师60%的功劳,学生只是在执行老师的思路罢了,学生重点体现只是操作机床加工出工件,而核心部分仍是毛坯选择、程序编制,学生没有脱离教师独立进行以上操作,这一点与企业明显不符,学生存在缺乏自主创新的要素,无法谈及技术的提升。企业仿真就要知道企业如何运作,就数控铣床加工而言,企业里有专门的编程员、专门的机床操作工,两者是分开的。当前我们的毕业生几乎都是从事机床操作工,很难进入到编程岗位领域,而这正是他们所向往的理想岗位,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就显得迫在眉睫了,改革方案即在平时实训过程中让学生之间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即:

A同学编的程序,交给B同学去加工,B同学编的程序交给C同学去加工,C同学编的程序交给D同学去加工,D同学编的程序交给A同学去加工。依此类推,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结构,使得每1位同学都与2位同学有前后关联的关系,即:A同学即是操作员,也是编程员,他必须煅炼出具备沟通交流的能力,达到互相协商探讨加工的效果。A同学既要扮演编程员去指导B同学进行加工,告知工件原点设计在哪里,注意事项是什么等沟通,对D同学加工的产品负有60%的责任;A同学又要主动与D同学沟通交流,A同学加工出来的产品只能证明他操作机床的水平如何占40%的成绩。在这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保证首件产品是合格的。这与自编自加工的旧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它能够促使同学互相竞争,增强高度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还有,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自由设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出有创意的造型给他对应的同学去加工。

二、工件分组检测法

原有模式中,学生加工完工件后自检或不检,就直接上交给老师了,至于结果怎么样?得多少分?他们不太关心,没有强烈的求胜意识,在他们看来那是看老师乐意给你多少分罢了。而且过后学生本人也不知道自身具体失误在哪里,也没有反复研究分析,达不到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目的,有些检测项目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检测。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工件检测评分,特作如何教学改革,即:

学生加工的工件批改方式:将全班平分为3组学生同时对一个工件检测评分,指定好组长,由指导教师同时指导3位组长检测方法及项目,再由组长组织自己的组员进行检测评分,最后将3个分值相加后求平均值即得该学生的最终成绩,各组要每次都要写检测情况分析。如果个别学生对最后成绩有异议,再由教师作最终检测定妥,并总结问题所在,每一次总结都要完好保存。一旦出现某一组检测时弄虚作假,那么通过其他两组评分即可轻易看出漏洞。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出学生诚实认真的做事方法,培养了公正的意识。

通过以上课堂教学改革,弥补了当前数铣实训模式的许多不足,初显成效,同学们技能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我对此方案充满信心,相信一定能够攻破当前的数控铣床教学瓶颈难题,现在已经逐步推行当中,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又迈进了一步,我们的毕业生必将开创新的就业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平.《数控机床与编程实用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

[2] 于法鸣、刘康、陈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3] 蒋志青.《企业业务流程设计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

[4] 孙宗虎、付伟.《生产管理流程设计与工作标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4月

第9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实训;整合

作者简介:张欣波(1970-),男,辽宁辽阳人,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实验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常雪峰(1975-),男,湖北荆州人,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福建 厦门 35102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56-02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是我国目前“十”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之一,然而通过对相关企业和对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认为技术、技能优势不明显,实际工作能力不足,不太适应企业的要求。目前,针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职业技术学院,受训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经过短期培训后即上岗,这样只重操作,难以对数控技术的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其次对CAD/CAM软件、自主产权的数控系统等数控技术核心进行研发的部门很少,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公司在从事此领域的研究。这都导致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培养出集机械、电子、电气控制、计算机技术等于一身的复合性数控技术人才,还需要从高校做起。

厦门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秉持“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地方发展,在大陆第一个鲜明提出了“创建特色、精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海西一流亲产业大学”的宏伟目标。因此,整合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训内容,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数控技术,响应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计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校在“数控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

一、数控理论课程整合

学校原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学科为中心,“数控技术”课程与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要脱节;原有体系中,过分强调数控机床的加工与工艺编程。而对数控控制原理的涉及内容不多,尤其体现在实践环节中。

我校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数控技术”课程的实用性特点,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更新、删减了部分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新的课程体系中既注重了传统制造工种的学习,又增加了数控控制原理的应用、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及维修维护的内容,形成从“传统工艺工装传统制造(车、铣、钻等)数控设备编程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维修维护数控设备改造(再制造)”一条龙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见图1。

二、建设数控技术试验室

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传统的数控技术课程体系中增加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维护的相关内容。目前我校机械工程系也建有数控实验室,主要装备只有VMC-2002B数控加工中心、TH-DNC-Ⅲ型多功能数控教学机床和模拟编程器等设备,可供学生进行数控编程及上机操作时训。而在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数控机床主要针对学生进行“金工实习”也做一些“数控技术”实训而用,学生通过这些机床完成“加工程序”的编制,并在机床上进行实训,主要培养目的集中在机械制造方面。而对数控机床本身的控制在理论课、实践课上几乎没有相关的教学内容,这和市场上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利用我校目前现有的数控机床进行数控技术的实验教育课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以加工中心为代表的成型的数控设备其数控系统的硬件及软件相对固定,不能进行随机的系统参数的改变,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深入了解数控系统、伺服系统、伺服电机及测量反馈等模型的理解;另外由于数控实验室配备的数控教学机配置的数控系统在实际大中型企业中所占份额极少,不是市场主流,也影响到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对数控技术的掌握。现有的设备已经逐渐难以满足机制、机电等相关专业学生在数控方面课程的实验及培训需求。因此,建立一个以当前市场占有率高的数控系统为基础的数控技术实验室,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数控技术,全面掌握所需的技能,以及响应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计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我校建设了FANUC 0I数控系统实验台、SINUMERIK 802d sl数控系统实验台、SINUMERIK 840d数控系统实验台、华中世纪星21M数控系统实验台。这些数控系统多为当今市场流行数控品牌,每个实验台均采用开放式、工业级配置。见图2。

三、改革实训内容体系,开发校本教材

根据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要,认真处理教材,做到深入浅出,教为所用,学以致用。在课程内容方面,一方面强化数控实训中的机械加工工艺与编程,另一方面增加数控维修维护内容。在数控技术实训体系中十分注重教材的开发,努力加强教材建设。

1.在实验机房中增加了数控机床维修仿真的实际内容

根据最前沿的专业原理,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排故等过程进行模拟,是一种经济、可靠、有效的工具。利用仿真软件对各类故障现象进行设置,使学生可以针对出现的故障现象利用仿真软件模块查找故障原因,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尽快地掌握和提高数控机床的维修技术,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逻辑思维的能力。

2.编写《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教材

由于厦门理工学院非常注重具有企业实践背景人才的引进,所以在“数控技术”人才方面既有重点大学的博士也有从一线企业招聘来的具有多年实践背景的人才。编著者在企业常年从事数控机床的维修工作,并多次负责或参与数控机床的改造工作,所以对数控机床经常出现的故障以及排除办法比较了解,总结了大量的维修实例并加以归类。

3.编写辅助教材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数控技术实验室的建设,编写了适合学校的的实际教材,例如编写了《FANUC 0i数控系统连接调试》、《SINUMERIK 802d sl数控系统连接调试》、《华中世纪星21M数控系统连接调试》等多项实训教材。

四、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数控项目实训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占重要地位。数控机床的再制造和维修维护需要大量的实践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厦门理工学院一方面广泛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为企业数控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带动兴趣小组参与维修实际活动;另一方面在校内针对过去的老式机床进行数控化再制造,将所学为所用。例如,我校XK713型数控铣床采用华中Ⅰ型数控系统。该数控系统是由华中理工大学、华中数控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其结构是在个人PC计算机(286以上)安装控制软件,通过并口与数控控制板相连接,并由控制板向步进电机的脉冲电源方向及脉冲指令来驱动步进电机带动机械传动链完成机床的进给运动。主轴采用普通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机械换挡,满足不同加工需要。但由于此机床本身的机械传动链符合数控机床的基本要求,具有机床改造的先决条件,故可对机床进行数控化升级改造。根据机床的具体情况和性价比选择了采用武汉华中世纪星HNC-21MD数控单元进行升级改造,更换原来的华中Ⅰ型数控系统。由于该系统具有步进电机控制接口,可直接与原有机床的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相连接,即不更换驱动系统及步进电机。图3分别为改造前后的数控机床对比。

通过对教学镗铣床XK713型镗铣床的数控化升级改造,带领学生完全做到了从硬件连接到软件调试过程,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构成的几大部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传动链的数学模型,巩固必要的基础知识,例如电机拖动原理、工厂电气控制、自动控制原理、直流控制系统和交流控制系统、PLC的编程技术及技巧、测量反馈的原理等,彻底达到高等学校“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目的。

五、总结与反思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构建了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重点是针对高等学校的“数控技术”课程加入了大量的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和维修维护内容,力争在实践体系内,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突破口,强化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课程培养体系。通过改革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加强,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充分发挥出来,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由于强化了技能训练,增加实训项目和时间,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机电类数控技术方向的本科类学生以“数控机床”为核心,全面理清了课程体系。

但是,也应该清晰地看到,在我国尽管“工学结合”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是在全局范围内,由于制度、法律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不明显,影响了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如果只靠学校单方面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终究会因为能力有限而难以展开。为此,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从制度上得到保障是以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新国,刘宏伟.仿真软件在数控机床维修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13,(13).

[2]齐文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0,(8).

第10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控加工;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及柔性化的特点,而数控机床是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及柔性化加工制造目标的基础单元。由此可见,数控加工技术在制造产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是发展迅速的一项新兴技术代表。为了尽早与全球制造行业相接轨,培养大批量高素质且生产一线紧缺的技能型数控应用人才,高校必须以就业方向为指导,始终坚持产学结合的办学方针,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并考虑生源素质差异特点,实施有效的课程改革方案。鉴于此,本文针对“基于工作过程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改革”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课程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分析

1.1制定课程标准

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经改革后,其课程内容划分为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2个部分,包括理论教学、仿真教学、实验教学及实训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及数控编程能力。同时,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后适当减少数控机床结构教学的课时比例,主张突出实训实验环节,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全新的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促使学生具备数控加工、数控编程及数控机床等方面知识及数控加工技能为核心任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动集中体现项目导向及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以此确保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1.2制定授课计划

根据课程改革后的标准,立足现有的实验设备及设备使用原则,相关高校逐一拟定全新的教学授课计划。不同于课程改革前期,增加手工及自动编程、实验等方面内容,适当淡化数控机床结构分析及位置检测装置工作原理等知识的教学力度,并且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加工任务为单元,主张遵循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合理设置题库,便于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练习,例如,适当穿插练习题及思考题等。此外,具体教学过程中强调编程的作用及意义,尤其是编程教学时,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工艺等方面问题,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工艺路线确定、刀具选择及切削用量的设定方法及要点,以此为后期实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课程改革实施措施分析

2.1丰富教学方法

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目标,适当提高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实训课时比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项目,各个项目又细化为若干个加工任务,每个加工任务均实行“教师讲授、学生实训、发现问题、引导解决、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更能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大力推行“导师式”学习方式,能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及热情。此外,为了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及树立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采取小班授课的模式,符合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要求。除贯彻落实探究性学习外,小班授课模式能打消学生“蒙混过关”的消极心理,填补常规理论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的不足及缺陷,大大提高学生管制的效果,并且小班授课模式能帮助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例如,以学校机床设备台数为参照标准,提前清点每个班级铣床及车床的数量,将全班成员根据能力强弱进行搭配,指定各小组组长,明确其职责及任务,不仅能保证组员与组员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更能树立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及风气,极大地增强各个学习小组的团队协作及竞争意识。此外,需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技术方法,以此提升课程教学效率及质量。

2.2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实训教学改革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条件,持续扩大教学覆盖面,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及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个体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例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为例,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仅仅是该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实施问题式教学方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即检查学生程序编制过程中,列出关键性且学生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行加工处理,直至学生所加工的零部件与图纸要求不相符时,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总结实践经验,探究相应的解决措施,促使其深刻理解知识点的内容,避免出现二次犯错的情况。实验实训长期以来是深受学生群体喜爱的教学环节,经此环节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数控加工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实践操作要点。由此可见,相关教师必须以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为参照依据,向学生提供自我参与的机会及条件,并且改变以往评估学生数控程序的模式。同时,过去数控程序评估模式往往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不可避免出现各种疏漏及问题,一旦错失问题指出的最佳时机,则可能造成严重误导学生的状况。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提高总体教学质量,相关教师必须明确要求所有学生进入计算机房,使用仿真软件完成程序编制验证,便于后期辅导,再根据验证结果得出评分。

2.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方法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教学内容多样且信息量庞大,具有实践性强及与其他相关课程联系密切等鲜明特点,而具体教学期间,灵活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方法,拟定电子化教案,选择背景音乐、插图、视频、动画及文字等多种表现手法,能生动形象展现加工过程及走刀路线,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听课效率。同时,充分利用教学硬件设施及网络资源,满足数控程序网络传送的要求,即使用计算机网络远程操作及可视化控制数控机床,向学生开放课程相关的网页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学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

3课程改革结果评估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核心课程,明确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为了提高总体教学质量,相关高校教师可尝试性将实际工作过程视为评价依据及参照标准,打破以往“一支笔、一张纸”单一考核评价模式的局限,利用产品加工质量评价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同时,学生总评价成绩可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两部分内容,尤其是项目化教学期间,大力推行分组教学模式,明确要求各组成员完成不同项目时互换岗位,将所完成的工作量视为平时成绩,将独立完成的某个零部件数控加工效果视为终结评价。同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利用校企合作的手段,不断增强教师个体的实践能力及工作水平,必要时聘请业界专业人士,便于及时掌握数控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将考试与教学相挂钩,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以此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数控车床 课堂管理 方法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就要管理好自己的课堂。笔者是一名数控车床方面的实习带班教师,专门负责中技生的数控车床实习。目前的中技生,大多部分学习基础及自觉性较差。另外,数控车床的使用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在操作中要求学生要非常小心,只要有一点差错就有可能导致撞坏机床,伤及学生,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得有一点马虎。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好数控车床实习课,确保学生的安全,必须先要管理好数车实习课堂。怎样管理好数车实习课堂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课堂是一个小型社会,集学习生活、情感生活、人格社会化过程、互动竞争生活于一体。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组织教学。

二、数控车床实习课堂管理方法

参加数控车床实习的学生是需要经过学习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后才能进行操作实习的,如数控车床编程基础知识、数车加工工艺知识、数车编程仿真加工等等,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先学习一些相关的安全操作及安全生产知识。虽然这些学生有些课前准备的知识,但在数控车床实习中还是不能独立有秩序地进行数控车床实习,还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课堂管理的方法有哪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数车实习课前、课堂结束时的组织

在每次上实习课之前,最好先让学生集合。集合后可以检查学生的考勤情况、讲解并派发当天的实习任务,提示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安全操作、安全生产知识等等。

在临近课堂结束前,也要让学生集合。集合后可以总结当天实习情况,可以先让学生代表总结,接着教师总结,总结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当天的实习情况,如表扬当天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或批评表现差的学生、简单讲解分析实习任务的加工方法、学生的安全操作问题、实习室的卫生情况、机床的保养情况等等。

2.数控车床实习课堂文明生产及安全操作技术

数控车床实习文明生产、安全注意事项必须贯穿于整个数控车床实习中,一定要让学生熟知。

(1)文明生产。文明生产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设备和工夹量具的使用效果及寿命以及操作工人技能的发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工厂技术工人的后备力量,教师从开始进行数控车床实习时,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因此,操作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进入数控车床实习室后,应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严格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由浅入深展开学习,不要擅自启动或操作数控车床系统,防止安全事故发生;②操作前,应该仔细检查车床各部分机构是否完好;③操作数控系统时,对各按键及开关的操作不得用力过猛、过大,应轻触慎用;④虽然数控车削加工是自动进行的,但不允许随意离开生产岗位。

(2)安全操作技术。在操作时,学生必须按照课堂规定,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条例,并认真做到以下几点:①刀具装夹要牢固,刀头伸出部位不要过长,刀具下垫片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刀体形状、尺寸一致,垫片应尽可能少而平;②装卸工件时,卡盘扳手应随手取下,不得留放在插孔上,避免开车时飞出,造成伤人及设备事故;③完成对刀后,要认真检查程序(或传真图形)才能加工;④在数控车削过程中,一定要关门操作,防止铁屑、崩刃、工件等飞出;⑤切削时产生的带状切屑、螺旋状的长切屑由于温度高,卷切力强,对操作者危害较大,应尽量改变加工参数、刀具角度等,避免意外发生。在清理切屑时应使用钩子及时清除,严禁用手拉拽。

3.强化数控车床课堂管理规范

在数控车床实习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管理方法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关的纪律,并监督学生的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1)纪律规范。实习也是课堂,所以实习课堂的纪律不能放松。上课时有以下的纪律规范:①进入实习室,衣着要符合安全要求,严禁穿拖鞋、背心入实训室。②在实训室内,学生要按照实习教师指定的位置入座操作,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有问题可以向实习指导教师示意,不得随意私自设置实习内容,如果不听指挥或违规操作而损坏设备者,除了需要赔偿经济损失外,还要停止下阶段的实习。③不得将食物或饮料带入实训室内,要保证室内整洁干净。④实训结束后,做好工量具、刀具的归位工作,要认真填写好设备使用纪录,并按要求搞实训室的卫生及机床的保养工作,班长及每组的组长要负责检查。

(2)操作规范。①工量具的使用与摆放。在开始每一次数控车床实习时,一般都会派发工量具,每台机床派发一套工量具。为了防止搞乱,每种工量具都要有标号,并按领取人的姓名登记在表上。每天在工具使用后,必须检查有没有损坏,如果有损坏要及时报告,并检查能不能及时维修,如果不能维修就要追究相关学生的责任;在没有损坏的情况时,要按要求将工具放到指定的箱子里。在测量工件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在测量完后将量具摆放在床头箱上,如果一不小心掉到正在旋转的机床主轴上就会发生事故,这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将用完的工具摆放在工具箱里,这些习惯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②机床的操作规范。可以参考安全操作技术。

4.数控车床实习课堂分组教学法

实习过程要进行分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在技能教学中,学生分成数组,每组大概5~8位学生,每台机床可以安排2~3位学生,每组选一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他组织本组学生的实习。组长做完之后要帮助其他同学,纠正他们的错误,组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加工方法。在实习中采用分组教学,不但可以增进同学们的互助意识,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分组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技能训练,以分组竞赛比武的形式完成。有了比赛竞争,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他们能在比赛中体会到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也可以根据竞赛的结果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这更加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结

实践证明,采用好的课堂管理方法,是成功上好一堂实习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管理,没有规则,整个课堂将会是一盘散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先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黄丽芬.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广数“GSK980TD”车床数控系统[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第12篇

关健词: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AITUD

1 AITUD教学模式简介

AITUD(中文简称“爱他德”)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其教学组织完全基于AITUD教学法构建,因而命名其为AITUD教学模式。

AITUD是五个主要教学环节英文首字母拼接而成,它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为每个知识点的导入都精心设计了一组引导性行动,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对该知识点的应用有了一个直接的感性体会;在教师讲解完了某个知识点后,又立即安排了一个围绕该知识点的应用训练或举一反三/举一练三的实训任务,使得所学知识立即得到巩固训练。通过这种教学环节的反复循环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AITUD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流程和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要点如下(图1):

2 以车削图2轴类零件为例,阐述AITUD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2.1 学生完成工件的加工

老师将该工件的加工程序给学生,要求学生装夹工件、对刀,输入零件的加工程序、仿真运行和实际操作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学生巩固训练了零件装夹、对刀、仿真、加工等基础加工技能。

2.2 老师归纳知识点并讲解

学生完成零件加工后,老师立即开始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归纳、引导出程序结构、重点指令代码、相关编程等知识。

知识点一:程序结构(图3)

由图3归纳出程序是由程序号、程序内容和程序结束符组成;程序号是用Oxxxx表示,xxxx可以是1―9999中的数字;程序内容是由若干程序段构成的,每一个“;”所在的句子表示一个程序段;程序段是由若干指令代码组成。

知识点二:重点指令代码

在此加工程序中重点讲解G94端面加工固定循环、G90外圆加工固定循环、G96恒线速度设定三个指令的格式、走刀路线及编程注意事项等。

知识点三:参数选择

加工中要考虑机床的刚性、强度、特征参数,工件材料及刀具类型与材料等信息确定主轴转速、进给量、背吃刀量,针对不同的情况一一为学生讲解。

知识点四:零件尺寸控制

加工完零件后,引导学生测量自己加工的零件尺寸,与零件加工图中标注的尺寸精度比较,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归纳总结原因,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解决的方案。

2.3 举一反三

老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后,立即开始组织学生对刚刚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应用训练或举一反三训练。老师给定与所讲零件类似的零件图纸,由学生自己安排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装夹工件、对刀并实际加工。练习后对存在的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讲解。在教学安排中按照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能是,学生操作十分钟,编程并录入程序,老师归纳编制程序存在的问题,讲解解决方法;学生再训练二十分钟,装夹工件、对刀,老师再归纳两分钟、讲十分钟;学生再训练二十分钟,加工工件,老师再归纳讲解。如此反复训练,直至学生将所有知识点掌握,老师再引入新的知识点。

此外,在此环节中我们设计了大量要求学生将所学、所做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的题目,例如,我们给出一段加工程序,要求学生为程序逐行加注释,要求学生从程序中提取出加工工艺参数,将工艺参数填到数控加工工艺卡片中,并要求学生根据程序解读将刀具轨迹图画到指定的表格之中。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学生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也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自主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2.4 主题研讨

学生独立加工出一个合格的产品,心中充满自豪感。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总结,开展主题讨论。讨论以小组形式展开,要求每组学生轮流做主题讨论的记录员、讨论资料整理员和讨论内容汇报员;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一个知识单元结束后都提交阶段性学结,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通过这些方式,我们让学生说出来、动手写出来、让他们上台讲出来、对同学作出点评、让他们独立思考、提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后,专业知识越来越扎实、职业能力不断提升、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更加喜欢了。

3 AITUD教学法在数控编程加工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3.1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高

有的学生在其它课程经常缺课,但在基于AITUD教学法的数控编程加工技术课却是全勤,而且上课认真听讲,经常提问题。最初,几乎所有学生都不愿意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后,热烈争论的场面随时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争先恐后的上台发言,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

3.2 实现了“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的模式

AITUD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仿真+实训”的实训模式,将传统的《数控编程》理论课和数控编程实训课融为一体,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了“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的模式,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核心职业能力同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吉连,王吉庆.AITUD教学法及教学设计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99-101.

[2]王吉连.行动导向的AITUD教学法及其在数控技术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74-75.

[3]王吉连.AITUD教学模式――一种便于普及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