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实训总结

音乐实训总结

时间:2023-02-16 20:1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舞台实训与实践课 夯实基础 延伸舞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78-02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多次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文件和规定,促使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明确指出: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培养模式。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强化教学、学习、实践相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必须重新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使之与社会需求衔接得更好。

一、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训与实践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当今,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教学延用的是影视表演专业常用的训练方法,或是采用艺术院校以排练歌剧、音乐剧为主的高大上音乐表演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些教学形式和方法固然可以借鉴,但确不能照搬。因为,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完全不同,授课的时间差距也太大(如本校就一年的时间)。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音乐表演发展需要,掌握音乐表演理论,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实践技能,在舞台领域有突出特长的人才。因此,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教学必须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定位。课程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精神、表演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能胜任各类表演机构表演实践、表演策划、管理、培训、教学工作服务。

另外,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在于:专业文艺团体及电视台、电台;艺术院校和中小学音乐教师;各地市县行政、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宣传员、艺术工作骨干;基层厂矿企业工会及相关部门、机构的文艺演出策划、组织、编导者等岗位。因此,课程也要围绕这些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综合能力来筛选教学内容和制订教学计划,突出和彰显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线;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各种舞台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体验各种不同艺术的表演风格、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这一广大的舞台,使学生有一种良好的专业学习与竞演的氛围,把理论、策划、创编与舞台表演艺术融为一体,实现高职高专“重实践、重操作”的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当前就业和终身学习的问题,体现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

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夯实舞台表演的理论和表演基础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生源相比艺术院校的相差甚远,因此表演理论本着够用、实用这一原则。例如,演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和素质要求;舞台的表演形式;音乐的表现手段;表演艺术的定义和对观众的影响作用;舞台的信念和想象力;形式不同的歌曲(民族、美声、流行、合唱、儿歌等等)表演风格特点、要求及训练和表演方法;作品的构思与创作;舞台的结构、灯光、布景、道具、音响;音乐会的节目安排与策划等等。舞台表演它既是一门有理论,更是一门突出舞台表演实践的课程,所以,这些理论知识必须是贯穿在舞台实践训练、视频欣赏、观看演出的过程之中。它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点拨指出,学生在不断观察学习、练习训练、归纳总结当中,使这些理论得以升华和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那么,这些理论服务于表演的功能将会大大减弱。

高职院校大部分艺术学生进校时,各方面条件和素质相对较差,对舞台表演一窍不通,表演的心理素质也较差。由此可见,增强学生的表演意识、表演心理和表演基础,是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重中之重。学生有了良好的舞台心理的支持,有了丰富的形体和心理语言表现、有了大胆创新和创作的概念,就能更好地服务于舞台、服务于社会,把高雅的音乐和艺术传播给观众。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身姿到脚步的移动,从手势到眼神,从心理刻画到肢体语言的表现,无不是一个很细致的研究课题。而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程时间短、任务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如何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使之发挥更大的教学效应,是我们努力实现的方向。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教学上的经验:

一是通过视频和观看演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表演意识和概念。每学期开始前两到三周时间,不是急着让学生上舞台训练,而是让他们大量地观看与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关联的一些剪辑过的视频,从观看到教师的点拨和讲解,让学生思想上首先有了概念和心理准备,为后面舞台实践教学做好铺垫。课后也要求他们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上网观看其他视频(教师可提供网页和具体内容),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整体表演意识和概念,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前瞻性,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二是借鉴一些我国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舞台表演训练方法,重点在于学生的手势、步伐、眼睛和表情的训练上。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戏曲表现非常丰富和具感染力。例如,手势“引、定、开、合、托、错”就像一种无声的语言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渲染气势,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为表演起到辅助作用。传统戏曲中的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丰富的眼神表达不同的心态和情感,就像人们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心中的苗”。眼睛不精、不拢神,就无法抓住观众。戏曲表演中演员的面部表情动作是稍稍突出和夸张的,通过模仿、训练,可使害羞和腼腆的学生更敢于表演和做戏。另外,戏曲演员一上场,他们的“台步”和“身段”无不透出一种振奋的感觉,一举手、一投足体现艺术的风度,让观众感觉到艺术的美和一种热情。所以,借鉴我国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舞台表演训练,可以改变学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的舞台作风,做到“神形兼备”的舞台形象,把美好和高雅的艺术带给观众。

三是借鉴影视表演舞台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心理,丰富他们的表演形式。戏剧表演中的台词、诗朗诵、单一动作练习、无声和无实物训练、双人和多人训练、主题合理训练等,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舞台的创作素质,对学生舞台表演的信念与真实感、注意力、想象力等良好心理素质的获得帮助是极大的,也是构建表演者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点训练部分。

(二)结合本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和专业要求,努力尝试各种舞台表演形式

首先,对不同音乐表演形式进行尝试。音乐表演是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结合今后的就业方向,我们对一些常用的音乐表现形式、风格和训练方法都可以进行尝试训练。比如,独唱(美声、民族、流行,可根据自己的演唱能力来选择)、儿歌的表演方式、小组唱和组合类的表演方式、合唱曲的表演方式、歌剧(以民族歌剧为主)和音乐剧片段表演。

其次,可以尝试和创作一些小品、双簧等一些曲艺类的表演形式。因为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有可能到各地市县行政、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宣传员、艺术工作骨干;基层厂矿企业工会及相关部门、机构的文艺演出策划、组织、编导者,而这些曲艺类的表演形式往往是这些单位开展晚会中常常出现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通过这些舞台尝试、实践和积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整体艺术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和完善。

以上这些教学实践内容,比较繁多,难度也较大。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对此,可采取以下教学措施:开学第一周就把教学内容安排下去,让学生课后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排练;期中进行一次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应该注意的地方,让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下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期末抽出三周时间进行舞台练习和实践,其中,教师对节目进一步进行点评和修改;最后,以晚会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这样,学生既有安排表演基础训练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完成较大难度、完整性较强的艺术表演形式,而且,还可以整合成一台形式多样的晚会。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进行教学内容安排必须坚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

三、延伸推进舞台教学实践活动,扩展舞台表演范围

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对此,应不断地延伸和推进舞台教学以外的实践活动,扩展舞台表演范围,让学生多进行热身运动,才能更好地稳定他们的表演心理和表演状态,经受起舞台的各种考验。具体操作: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精心组织同学们下基地实践,如:下农村、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上剧院、上舞台、上电视。通过各种渠道,打开实践范围。由此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和了解舞台的结构、灯光、布景、道具、音响与节目效果的关系;学会音乐会的节目如何安排与策划;舞台的礼仪和晚会的整体运作;节目的的完善与创作等等更广阔的知识点,把策划、创编、表演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组织开展音乐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所掌握的能力与社会的需求更加相接轨,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今,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快速地发展,作为高职高专的一名教师如何赶上时代的要求,完善和深化教学改革,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和使命。因此,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规律和准则。

第2篇

摘要:本文从高校加强礼仪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题,对破冰游戏、讨论法、音乐、形象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实训法这几种教学技巧方法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论述,并探究这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结合运用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礼仪课程;教学技巧;教学方法;运用 ;作用及意义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教育我们要知礼、懂礼、守礼、用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礼仪文化更是成为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在步入职场、踏入社会之前,培养并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基本礼仪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国家教育方针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都越来越重视礼仪教育,并逐渐走向规范化教学,但其中也不乏空洞的说教、重“知”轻“行”。 “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在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传授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得少。” ①这种灌入式的教学造成多数学生社会道德规范知识较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缺乏良好的行为和自觉的道德约束能力。因此,探究适用于高校礼仪教学的方法尤为必要。

笔者在高校担任礼仪教学工作,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工作中的探索与积累,归纳出在礼仪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也便于将知识点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下面就来谈谈这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的运用。

一、教学技巧

1.破冰游戏

要打破灌入式的说教,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礼仪课堂的教学氛围应该是活跃的、积极的,在课程正式开始讲授之前,引导学生们共同参与一些简单易行,锻炼反应能力、节奏感、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小游戏,可以称之为“破冰游戏”。时间不宜过长,5分钟左右就可以,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乐于参与,精力集中。

2.讨论的运用

在理论知识比较多、操作技能较少的教学环节中,可适当给学生设计一些结合相关知识点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以采用分组计分的形式,只要该组成员发表意见或看法,就计分,最后看哪一组的总分最高,即获胜。这样形成一个小小的竞争,也会带动课堂氛围热烈起来。

3.音乐的运用

礼仪是不露痕迹地让对方感觉到舒服,任何礼仪都应该在对方的心理上产生愉悦之感。学生学习礼仪的过程也应该是愉悦的、轻松的。将音乐引入礼仪课堂,上课之前和课间休息时放点轻音乐让学生放松;课程即将开始时,放点奔放的曲子,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这样的课堂学生们更喜欢。

在礼仪实训课程中,特别是在基本行为礼仪姿态训练中,通过几十分钟的实训,学生会感到疲乏。而在引入背景音乐后,在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实训教学,能有效调整学生的情绪,使其减轻疲劳感,也会对训练产生兴趣。背景音乐的选择要根据实训内容不同来确定不同的音乐。如坐姿、站姿、鞠躬等实训背景音乐应选择舒缓的、轻柔的曲目;如走姿实训的背景音乐应选择节奏感明显的曲目。

4.形象教学

利用挂图、PPT图片展示、视频短片播放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很形象、直观地讲明礼仪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也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礼仪姿态时,可先展示正确姿态的图片,再配以教师自身的示范教学,讲明动作要领。在讲电话礼仪时,可在网上寻找与之相关的视频素材或事先根据教学需要录制视频,以短片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拨打、接听电话时的基本礼仪规范。

二、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使用的频率很高。“案例教学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真实的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分析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②礼仪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礼仪教学中精选来源于社会、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案例,能够让学生对礼仪规范有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使用案例教学时,首先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丰富的语言或其他手段将精心设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及问题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和多向思维的空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其次,在案例及问题展示出来之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索。第三,应及时进行分析,讲解,释疑,梳理思维过程,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最后,做好认真细致的总结,让学生对案例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升华,引导学生将案例的个别事件上升到普遍意义。

2.情景模拟实训法

实施情景模拟实训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礼仪知识及操作规范,在实施这一教学法时,教师应首先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或工作情景,并为学生设计好需要扮演的角色。角色设计是教师充分发挥组织、指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每个角色的背景和将要面临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操作与感受中,增强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并能根据具体情景灵活运用。

如在讲授怎样做好介绍人时,先设计见面的场所,介绍人、被介绍人的身份或职位,介绍的背景,再让学生根据讲授过的介绍礼仪知识与实际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演练后,教师应及时点评,并再一次梳理相关知识点及正确的操作规范,使学生加深理解。

在高校礼仪教学中,教学技巧及方法的单一会导致学生在一尘不变的学习过程中兴趣降低,因此,以上所述的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应有机结合,合理运用,这样才能形成张弛有度、教学灵活、学生乐于接受、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模式,从而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及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规范自身言行,提高礼仪修养,礼仪教学效果才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戏剧语言艺术;主持人群;语言应用

在素质教育导向的大前提下,各高校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尊重个性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基本认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由中国音像协会、新华网、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和北大青鸟音乐集团等组织和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校园音乐节项目。作为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权威音乐文化品牌,大学生音乐节的出现符合中国音乐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发掘出了大量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

一、大学生音乐节的概念和缘起

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音乐文化项目,歌唱比赛和巡演是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此外,还包括校园歌手训练营、校园流行音乐排行、大学生音乐盛典等活动内容。从活动开展的宗旨来看,莘莘学子的青春活力以及他们对于音乐的热情是大学生音乐节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通过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喜爱音乐的学生可以找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他们今后的艺术生活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从活动数量和举办时间来看,全年超过300场的音乐比赛和演出意味着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一项具有持久影响力的音乐盛事。从活动开展地来看,大学生音乐节联合了我国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香港等数十座城市的百余所高校。大学生音乐节代表着中国校园流行音乐的最高水平,在大量从事音乐创作的专业人士的推动下,高校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进行多方位的碰撞与交流,进而促进中国校园音乐的健康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以民谣风格为代表的校园音乐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风格越来越丰富。在这种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要与时代接轨,发掘各具特色的校园音乐人才,提高校园音乐的文化影响力。当代的大学生需要一个同外界交流的窗口,高校音乐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为了缓解高校音乐教育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音乐节应运而生。伴随着实体唱片行业的逐渐式微,音乐综艺节目和各类歌手选拔赛事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流行音乐传播的主要阵地。但是对应学生需要的音乐项目却非常少,校园音乐被人们严重忽视,这无疑会阻碍高校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用知识创造音乐、用知性演绎音乐”是大学生音乐节的基本诉求,众多音乐组织的加入使得大学生音乐节有了相对完整的音乐产业链的支持。

二、大学生音乐节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音乐实训机会

音乐人才是引领校园音乐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艺术节这样的活动项目来培养艺术人才,被无数实例证明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艺术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需要歌手,还需要艺术管理人才。在大学生音乐节的活动中,学生扮演着组织者、管理者、参赛者等不同角色。各种活动都有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实践的演练可以让学生的能力更加全面,进而促进高校音乐艺术文化活动转入良性发展的方向。此外,音乐训练营是大学生音乐节的重要内容,“青春公社”是实现这一内容的主要载体,它具有音乐创作实践课堂、大学生原创音乐分享平台、大学生音乐交流地等主要功能。作为培养未来音乐人才的场所,由大学生音乐节所提供的大量便利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接触到音乐制作的相关流程。随着原创音乐作品的不断推出,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独立创作能力的音乐人才,并带动相关音乐产业,让音乐训练营成为创作歌手的孵化器。总的来说,大学生音乐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实训体系,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参与者都可以在其中进行学习和获得更为深入的感悟,进而挖掘自身潜质,提高综合素养。

(二)以文化品牌提高校园音乐影响力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音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个音乐艺术文化品牌,大学生音乐节不仅能吸引大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更能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提升高校的文化活力,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此外,大学生音乐节还能起到传播艺术精神,以艺术团体的形式丰富观众的生活,进而发挥服务公共文化的作用。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音乐项目,在可预见的未来,它还会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国际文化品牌。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等,都将会在大学生音乐节的举办期间得到体现。品牌文化的形成将吸引更多的艺术人才投身到高校音乐教育的事业中,最终提高大学的整体竞争力。

三、通过音乐节改革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思路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我国高校存在着普遍的共识:音乐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以大学生音乐节为代表的各类音乐活动是构成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只有将实训和理论课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关于音乐艺术的各项基本技能,实践课程内容的增加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各高校应大力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求,将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教育理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在推广音乐节类别的音乐项目时,各高校应遵循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只有当舞台演艺建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商业化的音乐传播方式喧宾夺主,让音乐节的举办真正为高校音乐教育服务。第二,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最为核心的目的,任何活动的开展都不应背离这一点。第三,大学生音乐节的组织要适应地域文化的特色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不可生硬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在改革思路上,为了有效提高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各高校可以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通过积极开展与各种音乐组织的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让校园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打造出新型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大学生音乐节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发

(一)积极吸引社会演艺人才

2015年度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邀请到了李荣浩、水木年华、杭盖乐队等国内知名的演艺人或团体来担当嘉宾和评委,而2016年度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则是由钢琴演奏家李云迪来担任形象代言人。李云迪的加入代表着世界级音乐人对于中国校园音乐的密切关注。经过选拔,大学生音乐节中的优秀歌手可以得到张洪量、金贵晟、庞龙、张漫、科尔沁夫等数十位歌手的悉心指导。通过知名导师的设置,学生们在声乐、形体和舞台表现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据统计,有九成以上学员在专业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由此可见,大学生音乐节的举办能够吸引大量的演艺人才参与到音乐教育中,这一点值得各高校学习和借鉴。按照这个思路,音乐训练营的主讲嘉宾还可以由背景各不相同的民间艺人、名师巨匠来担当。对应地方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主题,强调现代音乐的开放性特征,立足于传统文化根源,为校园音乐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二)加强学校与社会音乐结构的合作

中国的高校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而社会音乐机构则在宣发、传播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从中国大学生音乐节的成功经验来看,加强学校与社会音乐机构的合作,实现音乐教育和产业资源的共享,是未来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专业的音乐院校以培养音乐人才为主要目的,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学科专业门类相对齐全。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学术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平台同社会音乐机构达成合作,并逐渐形成互相补充、互为支撑的关系。比如在流行唱法的教学中,师生们需要了解流行音乐的编曲特点和历史渊源。类似的教学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与音像协会的合作得到更好解决,双方可以定期组织音乐会,为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音乐流派。这种合作不仅能满足高校音乐教育的需求,也可以发挥社会音乐机构的传播功能,一举两得。

(三)加强艺术活动的管理

大学生音乐节的规模较大,维持时间比较长,因此需要相对高效的管理水平。为了确保音乐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音乐学院应加强对音乐活动的管理。第一,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音乐活动管理制度,通过明文规定来明确各个岗位的分工与责任。第二,成立艺术实践教研室,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监督音乐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第三,应强调统筹规划,要求所有的音乐活动与相关的行动计划在具体开展之前,由艺术实践教研室安排讨论会议,对活动策划进行审核和修改,力图使每一次活动都能进行得有条不紊。此外,在一个阶段的活动结束之后,还要有总结会议,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并展望未来。

五、结语

中国大学生音乐节的目标是发掘校园中的音乐人才、助推中国音乐发展、打造属于中国大学生的专属文化品牌,其理念是“由校园发端,推动音乐文化领域的创新”。在功能上,大学生音乐节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还能扩大校园音乐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音乐人才投身到高校音乐教育的事业中。通过音乐节改革音乐教育,应围绕着学生的切实需求,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不仅需要积极吸引社会演艺人才,还应加强实践活动管理,寻求同社会音乐组织之间的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9.

[3]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第4篇

由于合奏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内容广,包括各种器乐、配器、和声、指挥等,所以,在各大艺术职业学院中,合奏课程一般局限于适合本院特色的小型合奏或者民族管弦合奏。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通过对市场调研和对学生能力的整合,不仅有开设合奏课程的能力,而且还涵盖了民族管弦合奏课程、混合乐队合奏课程(歌剧伴奏)、新民乐合奏课程、西洋管乐合奏课程、弹拨乐合奏课程和弦乐重奏课等各类型的合奏课程。正是这些丰富多样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合奏课程,不仅能检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更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积极态度,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切实符合了我国“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

一、合奏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与实用性

艺术高职院校均会面对同一个问题,即学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面对这一情况,唯一能整合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以致用的课程就是合奏课,然而乐器种类如此纷繁多样,怎样安排各个学生才能合情合理呢?那就是从实际出发,开设不同内容的合奏课程。

我院音乐系的合奏课程开设了民族管弦合奏课程、混合乐队合奏课程(歌剧伴奏)、新民乐合奏课程、西洋管乐合奏课程、弹拨乐合奏课程和弦乐重奏课。各课程将本系器乐方向各乐种学生进行科学调配,合理安排,如混合乐队就是整合民族管弦乐队、西洋管乐队、弦乐队等乐队的学生,根据实际排演的剧目需要,挑选适合的学生人数;新民乐乐队和弹拨乐乐队中也是各个学生互通有无,甚至一些新民乐乐队的排演曲目就是从弹拨乐合奏中得到启发而创作出来的。从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各课程中师生充分互动,老师教授、各学生学习与实际操作同时进行,将各自在专业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与各合奏课程所需相结合,这就是多种合奏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意义所在。

我院器乐教学特色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为培养目标,每一年的毕业音乐会、歌剧演出、新年音乐会和各种社会实践等演出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实践实训平台。各合奏课程以一系列演出活动为目标,以各演出曲目为教学内容,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完成了一批既符合本系学生实际情况,又适应时展需要的优秀作品,不仅在实践中得到训练,也在实践中获得成绩,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与教学目的和办学特色达到了高度一致。

该课程不仅能收获上述的既定效应,还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践的预期效应。学生在完成课程的基础上,能具备个人技巧与完成各不同类型合奏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后应用于实践,成为舞台人才,完成角色转变,使“实用”这一理念升华到新的高度,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适应社会需要。

二、多样化与实用性教学理念的实施效果

音乐合奏课程经过历史的积淀,时代的发展,专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受到了校内外同仁及学生的高度好评。湖南省歌舞剧院一级作曲,湖南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振球先生就评价道:你们乐团是湖南的唯一,也是湖南的骄傲,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争取以后演奏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通过乐队和各种表演的结合,不但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与合作水平,同时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一种创新与挑战。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提高自己的水平,这也是对近年来教学成果的完美总结。面向市场,抓住了文化市场的多元化的特点,培养出了一系列适应文化市场要求的操作性人才。

各种类型的合奏课不仅在教学中获得好评,更是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2005年起连续三年,学院在大剧院成功举办的大型新年音乐会就是以民族管弦乐团、弹拨乐队为演出主体;混合乐团与音乐系声乐团队合作,成功演出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党的女儿》,获得湖南省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展演优秀表演奖、优秀伴奏奖;2005年获得长沙市职业学院文艺汇演二等奖;2007年各小型乐队被湖南省大学生艺术节组委会邀请,参加闭幕式演出;2007年受长沙公共频道邀请参与长沙市首届"星城之星"颁奖晚会录制;2008年3月,西洋管乐队获得湖南管乐比赛第一名等一系列的佳绩;而流行乐队、弦乐队、弹拨乐队等多次参加省内社会各界的邀请演出,博得了省内外同仁的高度赞誉,成为了合奏课程教学以及艺术实践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职业性;实践训练;教学法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出具有某项技能的职业人才是当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教材作为学习某种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与载体,它的水平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本文对当下高职类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及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教材建设为例,思考并实践如何将职业性、实践性以及教学法融入到钢琴教材的建设之中。

一、钢琴教学与教材的现状

从2016年伊始,在省教育厅和市财政的大力扶持下,我校开始了实训室以及教材的建设工作。其中,钢琴实训室与钢琴教材建设工作是重点项目之一。在准备阶段,钢琴实训建设团队对全省近十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考察与调研。调研中发现,学历层次的变化虽然为钢琴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也暴露出了目前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问题最为突出。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并能适应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为目标。所以钢琴教材必须体现职业性,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演奏技能,还要从中获得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如今的该专业的钢琴教学却更强调向音乐院校、本科院校办学汲取经验,将哈农练指法、拜耳练习曲、车尔尼599练习曲等练习曲作为教材来使用。无可厚非,这些教材都是钢琴基础教学中的优秀教材,它们通过进阶式训练学生的各项技术技能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将这些教材完全运用到音教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就会显得水土不服。因为这样的生拉硬套”会导致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考核与评价方式都更加倾向于技能教学,而作为音乐教师应有的职业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是目前该专业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此外,从全省范围内的来看,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较本科院校来说普遍偏弱。受学生钢琴基础所限,目前所使用大多数教材都显得难度高、跨度大。以我校2016年招生情况为例,音乐教育专业共招生115名,其中仅有18名学生有过1-2年的钢琴基础。在剩余的97名学生中,仅有23名学生曾经接触过钢琴,其余74名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钢琴,而这样零基础的生源要占到生源总数的64%。以现有水平和实际学时安排来看,如果按照学院派教材来上课的话,仅仅通过三年的学习让学生在技术技巧达到一定层次很难,而应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也不会得到训练。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职业能力和竞争力显而易见。针对当下教材的使用情况和生源实际问题,可以看出:积极建设既符合生源实际特点,又能体现职业性的教材,是高职类钢琴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

二、《钢琴基础》的内容架构及其特色

一本教材首先要解决结构架构和内容选择与安排的问题。教材结构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则决定了“教什么”的问题。这二者构成一本优秀教材的关键因素。《钢琴基础》自2016年9月建设之初在总结以往教材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将结构布局和内容选择安排作为首要任务。始终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不仅遵循了钢琴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是力图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经过建设团队的反复推敲、几经易稿,终于于2017年6月顺利完成。现对《钢琴基础》一书的结构内容与特色之处做简单介绍。(一)结构内容介绍。教材内容由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主要介绍了钢琴的基本历史、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手型、指法;第二单元为基本弹奏方法,主要训练非连奏、连奏和跳奏三种基本弹奏方法;第三单元为基本弹奏技术,主要训练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双音、和弦五种基本的弹奏技术;第四单元音乐的层次,主要训练对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层次的掌握;第五单元为练习曲与乐曲的选编,本单元从练习曲、复调、大型乐曲、中外乐曲中精心选择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具有一定练习价值的曲目进行综合训练。每个单元基本理论介绍后都配以相应练习,使学生将所学技术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练习。每条练习曲或乐曲后附有的演奏提示,将训练目的、曲式结构、训练重点与难点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详细提示,帮助更好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二)特点及创新之处。《钢琴基础》教材注重职业性,实践技能与教学法的训练,体现了高职类音乐教育的专业特点和一般规律,可操作性强。1.突出体现职业性。教材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能获得怎样的能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是小学音乐教师,那么教材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内容必不可少。本教材曲目中有一部分作品根据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曲目改编而成,如《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布娃娃弹奏》、《牧童谣》等作品。这些改编后的作品虽然结构短小、内容简单,但是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通过钢琴演奏的方式感知到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精选出了不同风格的练习曲并巧妙地编排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技术技巧的同时还能够学会为不同风格的作品编配伴奏。例如:车尔尼599练习曲第25条是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车尔尼599练习曲28条是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乒乓变奏曲中不同乐段使用了不同的伴奏音型等等,这些练习曲都是学习钢琴伴奏的优秀范例;精选了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社会水平考级中的优秀曲目,例如《斯卡拉蒂诙谐小步舞曲》、《八音盒》等,这些作品的增加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曲目积累,在教材的最后,还精选了《运动员进行曲》、《共产儿童团歌》、《长江之歌》三首四手联弹。这些曲目难易适中可以锻炼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这些曲目的编排符合培养目标,突出了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具有鲜明的特色。2.突出体体现实践技能训练。在汲取以往优秀教材的基础之上,《钢琴基础》中避免冗长的理论介绍,更加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专门为每一种的弹奏方法与技术选取针对性练习。例如在第三单元第五节和弦的训练,首先对和弦弹奏的基本要领进行简明扼要的陈述,然后选取了C、G、F大调以及a、e、d主三和弦原位及转位练习、车尔尼599第12条、车尔尼练习曲25条、斗牛士之歌、叙事曲。这些练习曲都是专门针对和弦技术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将和弦技术掌握。3.突出体现教学法训练。教学法是教师职业教育的必修课。《钢琴基础》将教学法的训练落实到每一条练习曲或乐曲的演奏提示中。每一条练习或乐曲后均附有演奏提示。演奏提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音乐性质的分析。在演奏之前,首先要把握乐曲的整体性质,比如音乐风格、速度、力度、节拍特点等等。这些音乐要素的把握是乐曲演奏的基础。在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分析作品的音乐性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二是曲式结构的分析。是否能够正确判断作品的乐句段落的结构特点、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弹奏。学生如果能对乐句、单乐段、单二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有初步的辨别和认识,能够对乐句及乐段的调式调性有准确的判断,对于钢琴弹奏的呼吸、音乐表达、艺术处理、情感层次把握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三是弹奏方法的分析。乐曲的练习目的、重难点及其解决办法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正确、有目的的弹奏,并且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教学、如何掌握一首作品正确的弹奏方法。例如在第三单元第三节的琶音训练中,例3-15布格缪勒的天使的歌声这一作品演奏提示:(1)音乐性质:本曲以琶音形式写出,从标题看这首乐曲要尽量弹得和谐、圆润,柔美。Armonioso意为悦耳、和谐;Plulento意为更慢的。(2)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A段1-8小节,G大调;中部B段9-16小节,e小调;再现部A’段17-33小节回归G大调。(3)弹奏要求:双手交替的琶音要弹奏流畅、连贯,富有歌唱性,但是在最高音上不要加重音;尾声部分右手和弦分别奏出,用连音线合成。《天使的歌声》这一作品通过演奏提示的说明,会使学生对作品的形象、结构、及重难点及其演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清晰明了。

三、结语

如何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材建设之中是钢琴教材建设中一直面对的问题。《钢琴基础》在对当下音教专业的教学现状和教材使用情况的市场调研后,以培养目标为建设依据,汲取以往教学和教材使用的经验教训,始终以体现教师职业特点为主线,突出实践性和教学方法的训练。如果能让学生从《钢琴基础》中同时获得演奏技能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双重训练,便是本次教材建设最大的成功。

作者:王玲 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戴蕾,胡琳琳.专科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教材建设.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7.

第6篇

关键词:高低频 信号发生器 安装 调试 检测

前言

在数字电路中,多谐振荡器广泛用作信号源,将多谐振荡器与其它单元电路组合,可做成许多实用电路和趣味电路。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多谐振荡器的制作与分析。高低频音乐信号发生器电路由多谐振荡器与音频振荡电路两个比较典型的单元电路组成,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训内容。该电路集声光于一体,趣味性强,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成功率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坚持“教、学、做、产、研”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通过自主学习,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根据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差、理解力低、动手能力强这一特点,采用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项目展示、动手实践;评价考核、总结提高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先“会”后“懂”,先感性后理性,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达到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的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发展做充分的准备。

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1.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欣赏:轮流闪烁的装饰灯、会变光变音的救护车三幅形象、生动、逼真的FLASH动画,从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实例灯光和声音变化,让学生理解振荡的概念及了解振荡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电路实物展示并进行功能演示。展示轮流闪烁的三组彩灯电路和高低频音乐信号发生器电路并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振荡电路的作用及本次实训课的训练项目——高低频音乐信号发生器电路的制作。

通过电子作品的展示,进一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做的欲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为项目制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项目展示 动手实践

2.1展示电路实物图和原理图。通过实物图和原理图了解电路的结构和组成。

2.1.1对照实物图,识别元器件。

2.1.2依照原理图,明确各元器件符号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采用的方法是自我探讨与小组讨论,教师可适当提示,目的让学生掌握电路的组成结构,它有哪些特点?在动手实践前要对即将制作电路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元件的选择与检测

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是电子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掌握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方法,务必在课中进行一定的练习。设计了以下六个问题。

1.色环电阻器如何识读?

2.电解电容器的工作极性如何判别?质量好坏如何检测?

3.涤纶电容器的容量怎么识读?

4.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性如何判别?

5.三极管的管脚与类型怎样判断?

6.扬声器的极性如何判别?直流电阻值怎么测?

2.3电路的安装与制作

在电路制作之前,应按照原理图及元件清单,将下发的元器件与清单中的元件一一对应,并保证所用的元器件的性能良好。元件的识别方法请参考教材。然后进行规划元件布局,通常,应根据电路板的尺寸及选用元器件的型号、规格等进行布局。并且电路板上所有元器件的排列应均匀、整齐、紧凑,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边缘的距离应大于2mm。元件布局应使走线方便,不出现交叉,方便电路的调试。根据元器件的布局,将所有元器件成形插入相应位置,并用电烙铁焊接固定好。插放元器件时应注意元件的参数、极性,不能接错。相似元件(如电阻与电阻,电容与电容等)的高度应保持一致。反面过长的引脚可剪掉,或保留作为连线使用。然后按照绘制好的电路连线图,完成电路线路的焊接。依照刚才的元器件成形及装配过程,编制元器件加工工艺卡、装配工艺过程卡。

此时,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进行巡视,分别指导,真正起指导者的作用。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以达到学生对知识自主建构的目的。

三、试验检测 故障排除

这一内容是电子实操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由教师指导部分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等这些学生基本掌握以后,再由他们指导其他同学。

正常情况:接通电源,两个发光二极管轮流闪烁,扬声器发出音乐声响。用万用表检测VT2的集电极电位, 现象:万用表指针来回偏转;用示波器观察VT2的集电极电位,现象:直流电位上下跳动。

存在故障:①发光二极管轮流闪烁,而扬声器不响,则应检查扬声器和音频振荡电路工作是否正常。②扬声器发出连续不断的声响,模拟声音乐声且发光二极管不闪烁,则是多谐振荡器不工作。③发光二极管闪烁正常,扬声器仍旧发出连续不断的声响,则应检查C3 和R5是否良好。

电路正常后,根据技训表要求进行项目测试,测试结果填入实训表。

测试与故障排除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小组内实践能力强、掌握速度快的学生指导未完成的同学,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带动成绩较差的同学一起进步,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在课结束时,评选出排故能手。

四、评价考核 总结提高

4.1评价与考核

主要以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路制作完成之后,同学们先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元器件的选取与检测、电路板的焊接、电子产品的装配、电子产品的测试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小组内的互评,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对对方的作品进行评价,然后选取2-3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班内展示与交流,讲解各自作品的特点,达到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及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要对典型作品进行评价,肯定成绩,同时指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最后通过同学们的共同推荐,评选出全班的优秀作品。

4.2总结提高

首先进行自我总结,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做得好的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有何打算?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你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作为老师,应该肯定学生的成绩,给予他们鼓励,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高低频音乐信号电路的使用。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高低频音乐信号的工作原理。

通过自评与互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达到互相交流、提高的目的;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让每位学生看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

五、项目拓展 实践探究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第六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振荡电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 声乐集体课教学

一、选曲要合理。难度要恰当

中职学校三年制的学生,其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两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是参与到幼教工作中。而事实上,学:生很少会在幼教工作中教授其在中职学校中所学的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和一些通俗歌曲等,大部分所教授的只是一些节奏简单、旋律鲜明、朗朗上口的幼儿歌曲或儿童歌曲。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例如:在中职第一:年的声乐课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幼儿歌曲上,同时,适时穿插?一18一一些篇幅简短、节奏性强、难度较小的艺术歌曲。

二、概念要正确。声音要清晰

譬如:很多时候,在发声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呼吸,学生便对发声的位置模糊;在歌曲演唱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情感处理,学生对声音的共鸣又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学生的概念不清晰。

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声音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正确的声音,只有靠自身主动地去聆听、去领悟,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是最近的,老师应该及时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声音作为参照。当学生听到正确的声音时,首先会进行模仿,然后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方向,从而慢慢向规范靠拢。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声音。声音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老师应该清楚地告诉学生不应该一味地模仿任何一位歌唱者的声音。而是应该多思考、多练习,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的音色。再次,由于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相对比于高中阶段的特长生差些,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多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学生的正确声音才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三、兴趣要盎然,热情要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结构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耐心地对待学生,做到循循善诱。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开设声乐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其性质的特殊性。同时更要明白学习是枯燥、艰苦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课堂要重视言教身教的作用,老师的亲切和对学生的信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声音的闪光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进一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形象化、多样化,教学结构合理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选择教材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选择,由易进难,做到循序渐进,灵活对待。在选择歌曲时,尽量挑选些旋律优美、容易上口且风格多样、体裁各异的歌曲,使学生在歌唱的同时也了解到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体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觉得内容新鲜有趣,对歌曲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歌唱的欲望。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四、信息要反馈,评价要及时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留心学生上课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如多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或情绪的变化,多注意学生的声音体现,从而了解自己讲解的知识点能否被学生接受、理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地对每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作出评价,例如:学生在歌曲演唱时,出现咬字不准确,老师应及时地指出并纠正。同时要求学生多练习说好普通话,尽量做到歌唱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进而达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程度。

在一个集体中学习,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手段,多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扬,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习,就会更有信心与勇气面对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下的的课程评价标准已成为困扰和扼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瓶颈[1]。因此重塑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关于建筑材料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早已展开[2,3]。在德国,由于其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各种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完善。而在国内,笔者在诸多高校调研后发现,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应用中,但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处于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阶段,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完全由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笼统的考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太大的促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效的处理工程实际中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建筑材料课程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

建筑材料课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强调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高职高专“建筑材料”更是侧重于学习建筑工程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术课[4,5],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岗位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实践教学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材料检测技能和材料质量鉴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中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炼。包括安全教育、质量意识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各工种之间的协作,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等。

二、当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笔者从对历年来毕业生的回访情况和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大三顶岗实践答辩情况发现:好多毕业生懂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但却并不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他们不会正确取样、不会检测、不会判别更不会合理应用,也不能做到正确储存材料。

1.注重试验过程考核,忽视现场应用考核

建筑材料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告诉学生材料的检测实验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试验材料,由学生亲手操作试验仪器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来试验,这样学生就清晰的记住了试验过程,但前期的材料的现场取样和后期的材料质量事故分析做的不足。而在真正的实际施工中,材料的试验过程往往是由质检站来完成,而材料员、施工员们的主要工作做的还是材料的取样送检和合理应用,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时感觉到关于材料的知识似懂很多但却不会用到实际中。

在施工现场材料堆放,贮存的方面,同样存在不正确的做法,目前在教学中在讲到每一种材料的时候,教师会告诉学生贮存和堆放的注意事项,没在现场干过的学生往往学了就忘,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场地狭小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材料堆放形式,这些细节忽视后会给以后材料使用中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材料浪费甚至由于错用材料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如果能有一个仿施工现场的材料场地,让学生在试验前从材料料堆上自己按规定要求取样、标记,按要求贮存,那就能真正培养学生现场处理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了。

2试验项目的开出率不高,考核难

目前我校建筑材料实训室开出的项目主要有水泥的强度、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检测,砂子堆积密度和筛分析试验,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测定等试验,总体开出率并不高,像水泥的体积安定性,防水卷材的相关试验,以及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等常用材料的性能检测都无法开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试验大都所需时间长,两节课学生无法完成,指导实训的老师较少,各班级实训时间冲突大,关于这些实训项目的考核就没法进行,如果能建立开放性的试验室,有专职试验老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预约试验,试验项目就能多开出,学生实训的机会也会增多。

3.施工现场教学考核实施难

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是为实际项目服务的,由于受到工程施工进度、时间、地点和交通的限制,学生很难在恰当的时间进入现场学习,而且现场与课程的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有限的工地学习完全满足不了课程的教学要求,现场教学考核就没法实现。

4.考评体系不完善

目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的考评主要从试验过程和试验报告两方面进行考核,由于我院建工类学生每班学生人数较多,试验时每组成员较多,这就使有些学生在试验时插不上手,不爱动手的学生更容易在其中浑水摸鱼,蒙混过关,试验结束后互相抄袭试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一定能全面提高。如果制定一套严格的考评体系,从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或者让学生互评,自评,严格的考评体系必将促进学生试验时认真完成,相互协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提高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1.研究制定一套严格、完善的考评体系,

在沿用建材材料课程理论和实践双向考核的基础上,将原有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实践四六分”(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考核方式调整为“理论实践五五分”(理论考核占50%,实践考核占50%),而实践考核从鉴别材料、材料取样、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材料贮存、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在学生互评,自评的基础上给出教师评价意见,让学生明确只有真正学会了才能通过考核。从教学目标而言,学生通过了考评其必然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达到零距离上岗。该考评体系大致指标构成、所占分值及考核场所如下:

2.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

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关于建筑材料的检测推行了好多项新的标准,而我校所用的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是按原有旧标准编制的,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也与该研究的考评体系不一致,结合目前建材实训室能开出的实训项目和即将要开出的实训项目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书中应涵盖实训任务、实训过程指导、实训总结考评等内容,便于学生在实训时参考和课后总结学习。

3.设置开放性实训室

有些实验及考核不能在2节课内完成。如:水泥的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的检测需要较长的测定时间,则可采用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这样既保证了重点知识的学习,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同时开放实验室,也为师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平台。

4.进行综合仿真实训:

综合实训模拟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从材料的进场、验收,取样和送样检测的工作过程和检测单位对送检材料的检测的工作过程的仿真训练。如施工方:水泥材料进场水泥的验收水泥取样水泥送检;检测方:水泥取样水泥细度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水泥胶砂标准件制作水泥抗折、抗压强度检测等的工作全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使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岗位的工作有基本的认识与实践。

总之,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改革是将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划分为实验检测、现场应用及考核评价三大模块,按照先开展理论教学,再开展实验教学,最后向施工现场教学推进,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建筑材料实践教学重实验过程,轻材料取样和实际应用的模式[6]。通过实验检测部分培养学生分析检测常用建筑材料的能力,通过现场应用及考评模块使学生学会在施工现场如何取样,如何堆放储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真正地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兰芳,高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 《山西建筑》 2010年6月 第16期

[2]杨玉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初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年11月21

[3]穆忠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05期

[4]吴丽琴;付春松;新时代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家居 设计与实现法

智能家居就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系统可以为您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使您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利用当前智能家居技术的新理念与技术,开发技术先进、性能卓越、实用性强的物联网智能家居实现系统,并指导学生掌握其管理与维护技术。

1 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系统组成和内涵

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系统由智能照明、智能安防、人脸识别门禁、智能音响、智能冰箱、能耗监测、环境监测、智能窗帘等子系统,及物联网应用上位机管理软件组成,各子系统通过连接电缆进线连接,采用 ZigBee、wifi、3G 多种网络技术传输传感及控制信息。系统支持智能家居设计、安装、调试以及应用编程等多种方式来锻炼师生的技术水平,是一套既能展示物联网智能家居应用,又能掌握相应技能和知识的实训系统。

本开发平台实现对物联网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全方位技术运用,比较全面的兼顾了物联网所涉及的各类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硬件、嵌入式软件系统、Wifi、Internet 端应用软件开发教学,设计提供了智能家居多个子系统的应用实训,该系统所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电子电路、2.4GHz 高频通讯、ZigBee 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无线 SoC、嵌入式 ARM、UHF RFID 射频识别、3G、Ethernet、服务端软件开发。

开发平台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以 ARM 处理器为内核的网关硬件和自主研发的网关核心软件,不仅能完成多种无线网络管理,传感器和射频识别信息处理,而且可以通过不同无线和有线网络路径,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管理平台,并存入数据库,支持远程访问,并运用虚拟技术仿真智能家居场景及设备解决场地及设备制约因素。

2 系统功能

针对职院学生,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想法改变模拟房间内环境,也可以通过一体式计算机通过因特网访问房间内自动化服务器,对智能设备、视频监控等远程控制、访问。该装置能进行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线路的设计与连接、调试、故障排除、系统配置等实验和实训。

在打分环节考虑到人为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在系统中,特别设计了自动评分功能,对各个系统网络连通性、电源接线、软件配置进行自动化检测,为实训成绩提供客观的依据。

2.1 智能照明

包括智能照明管理软件模块、灯控模块/调光模块、通信模块、灯具,通过和网关通信,支持本地控制和管理软件远程控制,本地可以设置感应开/关闭,并和光敏检测模块联动,实现自动化。

2.2 智能安防

包括智能安防管理软件模块、窗磁、烟雾感应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摄像机、双鉴探测器对非法入侵、火情、烟尘等监测,针对突发事件做出紧急处理,与 GSM/GPRS 短息猫联动,当发现有异常时摄像机自动截取画面并发送消息至指定手机或报警。

2.3 人脸识别门禁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由主人脸识别门禁机、门禁控制器和电锁组成(联网时外加电脑和网络通讯设备),使用方式属非接触方式,出入人只要在人脸识别门禁机附近(30-80 厘米)晃动一次,人脸识别门禁机就能将识别结果发送到门禁控制器上,然后由门禁控制器进行检查核对合法性,决定是否进行开门动作。整个过程只要在有效的使用范围内均可实现门禁管理功能。人脸识别门禁机安装门边墙内外,而不影响其工作。

人脸作为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不能复制、安全可靠。并通过网络与电脑进行实时监控(可由电脑发指令开/关所有门,并可实时查看所有门的状态)、数据处理、查询、报表输出等。

2.4 智能音响

包括智能音响管理软件模块、情景音乐系统主机、高保真音箱,通过软件平台来控制音乐的播放。

2.5 智能冰箱

包括智能冰箱管理软件模块、RFID 读写器、食物冷藏柜。通过 RFID 技术实现食物管理功能,通过 PC管理平台访问,配合食品图示,能看到冰箱内的食物信息,食品提醒设置,一旦冰箱内食物短缺或过期,就会发送短息到指定手机。

2.6 能耗监测

包括能耗管理软件模块、智能插座、能耗统计模块。通过智能插座实现所有电器通过数据采集终端,无线网络,实现无线抄表、管理功能。可以定制统计分析功能,并通过监控系统控制台、智能手机实现可视化查看和管理,体现绿色节能理念。

2.7 环境监测

本系统包括环境监测管理软件模块、温湿度、光敏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温度、湿度、光敏等监测,针对环境参数设备智能开启相关设备自动调节环境温湿度或与其他系统进行联动,对突发事件做出紧急处理。

2.8 智能窗帘

本系统包括智能窗帘管理软件模块、窗帘控制器、电动窗帘,通过和网关通信,支持本地和管理软件远程控制, 本地可以设置感应开/关闭,并和光敏检测模块联动,实现自动化。

2.9 上位机管理软件

系统包括照明、窗帘、能耗、电器、安防、环境监测、实训评估模块,本实训管理平台是以上各个系统的一个综合性、集中管理平台。内容包括:系统的实时状态查看、远程控制、数据存储、统计分析、参数设置、预警。如图1所示。

3 系统特色

真实的家居环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实训的角度来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建造样板房,投入巨大。因此,设计采用模拟家居环境的智能家居系统,将涉及到的应用及控制模块和设备安装部署在可收缩的网孔板机柜上,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并可应用于以后的实训教学中。

智能家居实训系统安装在一个网孔板机柜上,可以收拢展开,展开后尺寸为 2.4m*0.8m*1.9m(长*宽*高),收拢后尺寸为 0.8m*0.8m*1.9m(长*宽*高),实训设备可以自由安装,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各系统的控制模块均安装在 86 盒内,可灵活部署在网孔板的任意位置,方便师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完成施工。

4 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个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中模拟了智能家居中的部分场景,并在实验室环境中做了大量的模拟测试,程序运行良好。总之,进行基于 ZigBee 技术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分析,有利于提升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水平,促进在实际中的推广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昊,胡静,宋铁成.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演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3(01).

[2]向忠宏.智能家居[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陈龙涛,罗桂娥,周卫等.基于ZigBee 技术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0.29(20):100-102.

作者简介

江进(1981-),男,江苏省句容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

第9篇

过去学校传统的课程只是局限在一些视频编辑软件的学习,如:AfterEffects、Combustion、Premiere的学习,而实际上影视制作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基础理论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再加上实践的操作训练,笔者总结了几个模块课程,具体如下:

1.1材质

材质模块在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中,应属于最出效果的重点课程,是掌握影视后期制作中质感及光影表现的关键课程。通过学习材质节点相关知识制作生活中各种质感,学习展模型UV,贴图绘制制作复杂生物体及场景,学习灯光理论知识,高级渲染器使用,学习分层渲染和合成,表现复杂真实的幻想世界,学生可以深入掌握高端质感表现的专业技能。

1.2动画

动画模块在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中,是关于镜头控制的部分,是掌握影视后期制作中镜头语言表现的关键课程。通过学习路径动画、GraphEditor(曲线编辑器)、艺术设计课程之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谷冰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45影视包装镜头语言的运用,并渗入动画12法则,学生快速掌握影视包装高端镜头制作及动画节奏控制的专业技能。

1.3动力学

动力学模块在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中,是难度最大的课程,是掌握影视后期制作中自然效果模拟的关键课程。通过学习粒子动力学、刚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等特效制作工具,学习表达式应用、布料解算、Hair(毛发制作)、Realflow(流体制作)、群组动画等知识,学生能够掌握自然动力模拟制作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对特效自然动力模拟制作的技能要求。

2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改革

要想改进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等,具体方法如下:

2.1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理论知识,我们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相互学习,独立思考。同时,学校会主动与当地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邀请了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的相关节目负责人、北方传媒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邦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学术交流,同时也会不定期的把本专业学生送到这些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和锻炼。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2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1)自主式学习

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导向的,因此必须使教育更加适合每个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或者叫个性化。很多学生愿意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学习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开放性教学,为实现学生这种自主式学习提供条件。

(2)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是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分成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协作式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出学习好的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学习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训练向优秀的学生学习,拉近彼此的距离感,刺激学习差的学生更具紧迫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提早体会到团队协作力的重要性。

(3)指导式学习

教师在整个教与学中还是起到一个主导把握的作用,教师需要给学生指明目标和方向,如果学生走错路或走偏路,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过来,不能大撒手不管,要有比较详细的课程指导计划。指导学生如何控制学习过程和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

3实训环节的改革

影视制作课程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训环节的设定是整个教学目标完成的重点部分。

3.1灵活开放实训室的时间

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外,其余时间应向学生全部开放,只有充足的实践时间,才能让学生做出好的作品。

3.2灵活改变实训内容

学生所创作的影视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实训,例如:“DV拍摄技术”、“视频采编软件”等设备软件操作类的实训课程,可以多上机训练;制作专题片、娱乐节目等综合类的实训课程,可以通过教师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设计创意节目方案,书写文案,最终完成实训项目。

3.3灵活变通实训教学的内容

在原有的影视制作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增添一些创新类别的实训内容,例如:让学生尝试拍摄微电影、音乐MV、学校短剧、文艺演出、文艺访谈、记录片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爱好,自己选择实训的内容,从而真正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4创新考核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音乐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品德修养上有着一定优势。目前,音乐专业已经发展成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创新,特别是教学方面。高职音乐专业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学生数量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优化音乐教育质量。

一、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音乐专业也有了飞跃性的进步,现已经成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从扩大招生以来,高职音乐专业生源越来越少,质量下降明显,是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加之,高职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采用比较单一的模式,造成很多学生缺乏专业的音乐素养、技巧,缺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音乐专业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起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如教学水平较低、师资力量匮乏、办学条件不完善、专业教学定位不当、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音乐专业的持续发展。要想推动高职音乐专业更好地发展,就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全力改善现状并为其发展提供动力。高职音乐专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学水平较低

教学水平是由很多标准来衡量的,涉及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我国高职音乐专业起步较晚,本身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再加上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在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建设上的投入不足,教学水平始终发展缓慢。

(二)师资力量匮乏

师资力量的强弱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重大,若教师的综合实力不高,将直接降低教学质量。高职音乐专业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教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较少,造成整个教师队伍缺乏创新力和创造力,教学活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开展。

(三)办学条件不完善

高职音乐教学以完善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如声乐教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钢琴乐器等。但是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多,专业教室数量不足,乐器匮乏,实训基础建设不利,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

(四)专业教学定位不当

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具体包括声乐、舞蹈、钢琴等,其中声乐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声乐教学定位有欠妥当,造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当。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音乐教学的主要特色,但是实际上一味模仿本科教学,过于注重音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投入不够,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演唱方法、演唱技巧的发展,很多学生不具备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能力。这些使得声乐教学目标比较含糊,让人们对声乐教学产生质疑。

(五)教学方法落后

高职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性”为主要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音乐理论,更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以及一定水平的跳舞、钢琴演奏等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音乐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一方面传授学生专业的音乐理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舞蹈能力、钢琴演奏能力等,让学生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然而实际情况是高职音乐教学一直参照本科院校,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依然在课程中占据主导,一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学生对声乐演唱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无法真正了解发音技巧。由于教学方法的落后、单一,课堂组织形式缺少丰富性和鲜活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六)舞蹈教学效果不佳

舞蹈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关系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进行音乐教学时不能忽视舞蹈教学,舞蹈是音乐教学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高职院校由于缺少教育经费,在舞蹈教师、舞蹈教室等建设上的投入不多,使舞蹈教学成为高职音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七)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音乐理论基础不扎实、声乐演唱技巧不佳,他们在层次上低于本科生,实践能力又不高,难以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成功就业。而且,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音乐人才培养没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俨然已经成为了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八)学生基础薄弱

从1999年扩招政策实施后,高职音乐专业学生数量规模逐年减少,学生的音乐基础良莠不齐,有的学生甚至之前没有学过声乐,缺乏专业的声乐演唱能力。即使进入高职院校前学过声乐,很多学生的演唱基本功也不扎实。因为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为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经济投入,完善办学条件

在高职音乐专业发展中,学校应高度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奠定音乐教学基础。高职院校提高对音乐专业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扩大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基地、乐器等方面的经济投入,增加专业教室和钢琴等乐器的数量,为日常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投入资金一方面可以来自高校本身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争取社会资金。高职院校与社会组织团体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既能够争取到一定的社会资金,也能够为音乐专业学生实践提供场所,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音乐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学历,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文化素质、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满足高职音乐教学需求。为适应当前教学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在师资建设上的投入,提高薪酬水平,用较高水平的薪酬和完善的激励措施吸引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进驻学校,发展“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结构。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多交流、多培训,做好后备力量的储存工作,将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解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

(三)明确专业教学定位,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音乐专业应树立特色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办学思路,明确定位专业教学目标,并以工作岗位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科学方法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适合社会的用人需求。在专业教学定位上,既要考虑岗位的职业性,又要考虑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个性,务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计划。要延长教学年限至两年半,增加学生主修专业方向的课时。课堂上不仅要体现出技能训练,还要更多的渗透表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法、编创等实用性教学内容。基于这样的考量,将高职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着力发展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舞蹈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及文化素质。对于学生主修方向以外的辅修方向学科和理论课程应进行适当删减、调整和整合,还可以利用选修课、集体课、讲座等方式实施教学。针对实用及实训性较强的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等课程应适当增加课时或延长学习时间。在这一目标下,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覆盖音乐理论、声乐演唱技巧、舞蹈、钢琴等内容,并适时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当前文化市场的实际需求。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声乐、舞蹈、钢琴、音乐理论是高职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对声乐、舞蹈、钢琴、音乐理论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以改善以往教学不利的现状。在声乐教学上,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声乐演唱能力,高职声乐教学应基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采用“教-学-演-练”一体化教学方法,打破音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隔阂,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职业之间的有效衔接,革新声乐教学传统方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在舞蹈教学上,高职院校首先要提高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然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舞蹈教学可以采用“身授法”,教师亲自示范舞蹈动作,边做边讲,让学生边做边体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深化对舞蹈技巧的理解。在钢琴教学上,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口传法、合作练习法等,利用新颖的组织形式提高钢琴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满足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需求。在音乐理论教学上,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消除课堂教学的乏味性。同时,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丰富音乐理论教学内容,如使用微课程视频,让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兴趣。

(五)严格入学条件,重视学生专业考核

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上应当提高学生的入学门槛,除了要求学生达到高考分数线外,还要求学生到校考核,严格学生考核标准,选拔有音乐基础的学生进入本校音乐专业学习。此外,在大一阶段,学校要注重基础教学,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实力,尽可能消除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现象。而且,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层次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六)注重工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持续加强工学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以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安排四周的顶岗实习,通过在真实的工作岗位实践,让学生了解具体的音频编辑的工作流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应用。综上所述,高职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有着重大的教育价值。面对高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要认清现实,全面了解问题及其发生根源,另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落实革新进程,这样才能推动高职音乐专业持续发展,使之更好地应对当前挑战,并抓住发展机遇,寻求进一步发展的道路。所以在今后工作中,高职院校要立足实际情况,针对音乐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改善现状并促进发展,从而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阿拉坦高娃.抓住机遇加强特色细心总结勇于创新———新疆高职音乐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24-125.

〔2〕于洲.高职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3+157.

〔3〕谢雅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4,126.

〔4〕徐柳.高职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76-79.

〔5〕唐小娟.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3:38-39.

第11篇

 

一、问题的提出

 

特殊教育是反映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尺。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在校生39.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81万人。

 

全国共有41所大学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主阵地”,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特殊教育的质量。而学生入学前对多种障碍儿童基本没有接触,绝大部分学生对特殊教育缺乏基本的经验和直接的体会。按照一般的授课形式教学,学生不能够真正吸收所学知识,习得相关特教技能。

 

二、分析原因

 

(一)大部分高校特教专业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相关工作。

 

(二)对特教学生没有认知,缺少直接经验。

 

(三)习得理论和技能后没有实践运用的对象,情景模拟都是由健全人充当残疾人进行,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四)单纯的理论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及原理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以实践体验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的。在教学中创建实践场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四、体验式教学法优势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形成技能。

 

五、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体验式教学五步法:

 

(一)传授知识,构建理论。教师用传递----接受式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或生活经验相互关联起来,让学生习得相关理论知识,构建理论模型。学生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下一步的训练。例如:手语教学,让学生先学习手语的技能,再进行与聋人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教师创设场景或模拟情境,给予学生良好的实践场所。

 

(三)应用新知,形成技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模拟体验、现场实训等方法来验证理论和方法,反复训练技能、纠正自己的认知。例如:盲体验、实训课等活动。

 

(四)归纳总结,充实理论。采用互助式教学模式,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实训课之后,让学生制作总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归纳、总结,把实践技能再上升回理论上,使学生既有理论的基础又有能力的提升。

 

六、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一)体验法。体验教学是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学生在这种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并做出总结点评的一种模拟实践的培训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体验法主要采取真实体验的方式。盲体验、聋体验、肢残体验等,是指体验人员蒙住眼睛、堵住耳朵进行生活体验,然后针对事先设定的问题,讨论和推演盲、聋等障碍学生生活、学习、思维的特点,从而促进学习者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能,提高学习水平促进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参与法。参与法也叫做中学,就是通过实际行动参与来学习,即通过让受训者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发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形成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行动中自我学习、在我提升的活动。参与法有计划、实施、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是一个循环往复学习的学习过程。

 

(三)视听法。运用音乐、录音、朗诵、影视片、纪录片等素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如播放的课堂实录,播放微课,播放音乐等,这种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素材,是教师讲授式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在视听后再撰写观后感,把内心思考体现到文字上,使情感体验进一步上升到理性层面。

 

(四)实例法。讲述教学实例、学生案例,其感染力是一般的说教所难以达到的。教师可自己声情并茂讲述,可请学教学单位老师来讲,也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展示全国性或地方性优秀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这种教学法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从情感到认同的心理规律。

 

七、体验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在理论和技能的讲解上要准确、清晰、便于记忆。课堂案例特点鲜明有代表性,对案例分析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掌握娴熟程度、运用能力、实践阅历等不断提高。

 

(二)教师提高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能够把握和控制教学的节奏和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整个活动乱哄哄,学生学不到东西。

 

(三)学生要做好记录、优化学生成绩的评估方法。从另一个侧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案,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第12篇

关键词:单片机;理实一体;软硬结合

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单片机因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应用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C电、自动控制等领域。单片机课程作为高职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的必修课,为将来学生毕业后从事机电、智能产品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制作提供支撑。

一、课程分析

1.课程特点。单片机应用技术是工科电子、电气、机电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涉及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知识,还要通过学习汇编语言和C语言知识来编程控制。该课程不仅是对前期课程知识综合性的总结,也是对后期课程以及电子设计大赛的开拓、启发。

2.学生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而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学生不仅要了解硬件,还要深入学习汇编语言和C语言。所以,很多人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能熟练应用以及解决各种问题。

二、教学方法与实施

1.理实一体教学。在每次教学中,教师讲解占30%到50%的时间。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每次课程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关联性,让学生意识到本次课程的作用,还要精心整理课程知识的逻辑性、切入点,以便各类学生都能掌握。同时充分利用视频、图片以及实物展示,增加课程的形象性、直观性,让学生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注重课堂师生互动,多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增加其学习主动性。

2.启发式讨论。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让学生以小组启发式讨论的方式展开,归纳总结规律。例如,在讲解定时概念时,可以引入水钟来引导学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以秒表来讨论秒、分、时的计数机制。这种先让学生分组交互式讨论,教师适时引导,给出答案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能发挥学生探讨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

3.任务驱动。在实践教学中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单个项目或综合项目中,每个项目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学生通过操作能够提高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布置的任务具有一定的知识点分布特点及趣味性,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而理解问题,融入特定的单片机情景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答疑、辅导,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开放式实训室、单片机教学平台、相关网络资料等资源来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内容实施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单片机技术包括存储、接口、定时、计数、中断等资源的运用,编程语言的运用,开发平台的运用以及资源的运用。项目里涉及单片机的接口应用、定时中断技术、存储扩展、显示扩展、数模转换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例如,可以选择广告灯、电子钟、音乐盒、点阵牌、遥控车、交通灯等项目,把每个项目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分解成多个子项目,同时可以对每个项目进行扩展,使每一个基础训练不仅能夯实基础,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软硬结合,由浅入深。针对学生编程能力水平可选择适合学生的语言来进行教学。比如已学习过C语言课程的学生,选择C语言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单片机编程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条主线,各条主线均遵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同时单个项目要体现项目的重点,防止内容和信息量过多,影响教学效果。

3.实训带动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实训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难于理解的概念。如可以通过设计汽车转向灯的项目,让学生理解单片机的定时中断以及子函数、中断函数、运算方法等概念。在课外,可以引入Proteus仿真、Keil和单片机开发板实训,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基础训练,验证实训成果。多个器件结合使用,从而产生在原理中引入应用,在应用中处处有原理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职业态度,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应该以此为中心。同时,注重企业需求,做到以企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由中国制造到创造的转变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祖明,李晓婷.高职《单片机》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J].科技资讯,2007(1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