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六年学习经验总结

小学六年学习经验总结

时间:2022-12-31 14:4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六年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六年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汉字的内涵极富魅力,是东方文化的一枝奇葩,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信心和良好习惯,尤其是――如何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写字能力。这正是我们应该孜孜以求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相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之一。”因此,上好写字课,对学生进行写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写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现在的小学写字教学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现状:低年级重视,中高年级淡化;语文老师重视,其它学科老师不重视;语文课内重视,语文课外忽视;重视开展书法兴趣小组以培养尖子,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训练;忽视了写字教学中行为习惯的培养及相关精神品质培养。介于此,学生当中字迹潦草,书写态度马虎的众多,而能写一手好字的却凤毛麟角。现在的大学生去投简历,简历写得实在是漂亮啊,可到了留下自己的墨宝时,那字写得真叫人有些叫人哭笑不得。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参与练字活动,提高学生认识,使学生练习兴趣越来越浓。

2.教师课堂板书逐渐工整、规范,使练字能较快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3.学生的书写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坐姿和执笔姿势正确率达到底90%以上,近视率明显得到控制。

4.以论文、案例、实验研究报告等形式,积累写字教学的经验,逐步形成系统的方法,为更好地开展写字教学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

1.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想学生学好字,必须自身先练好字,课题组将对教师练字作出具体要求。

2.加强写字教学环境的布置。一个良好的写字环境能激发学生字字的兴趣,诱发孩子创造的动机,提高孩子写字的水平。我校将在校内设立书法长廊,书法室,展示全校师生练字的情况。

3.、把写字教学深入到课堂教学领域。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学都离不开写字,因此,我们将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写字教学。特别是语文学科,更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

4.开展写字竞赛。为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形成勤于习字的风气和竞争局面,将开展中少年学生“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比赛、学生优秀作品展览。

5.加强写字教学经验总结。课题组教师每学期上报一份写字教学方面的经验总结;通过课题的研究,逐步向全校辐射,推广成功经验。

五、具体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每两周上交一张书法作品。

板书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语文课要有写字指导,及时督促、纠正学生写字姿势及坐姿。

其它学科的老师要重视学生书写,提高对作业写字质量的要求。

2.对各年级学生写字的具体要求:

一年级: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年级:继续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三年级:能比较熟练地写铅笔字,开始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有一定速度。

四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六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

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调查学生写字状况,研究制约学生写字水平及兴趣的因素。

3.以作业展、写字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4.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参观访问,努力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和对开展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

1.在理论指导下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改方案。

2.课题组成员着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构建写字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小学生写字训练的指导方法,小学生写字能力的检测方法及评价体系。

3.开展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形成写字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三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写字感受、看法以及对现有的写字评价形式的想法等,做到心中有数,为日后研究工作的展开做好充分准备。

2.行动研究法

通过写字课堂实例,考察学生在写字习惯、写字兴趣、写字姿势、写字技能等方面提高情况。

3.经验总结

就各阶段研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以便深化实验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日后的经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教科研活动,充分认识到教科研活动对于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2篇

一、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1、宣传发动,提高课改认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课改工作。今年来,小学的校长、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在校长会、教导会上我们也确立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动员大家更新观念,发挥龙头作用,在各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改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2、学习理论,做好师资准备。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派人参加县市教育局举办的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美术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努力培养一支具备能完成新教材课改任务的带头人,培养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的教师队伍,为实现课改目标而奋斗。

3、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

二、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20*年中心学校在县立项语文科“阅读与写作模式探索”课题,能融入新课程理念,开展现场研讨,扩大参与面,通过研讨会传递有关信息后,又开展了多次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的征集及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

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镇实际,结合县市教研室的评优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中心小学举行了全镇小学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竞赛。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新教材的成果,中心学校教研组语文学科的教师主动承担了全镇语文教学指导任务,分别在各完小举行了语文新教材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进一步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四、开展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交流评选活动

在基础教育全面大改革之时,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推广和交流这些教改成果,我们先后征集了经验总结、论文评选。其中有20多篇到市、县参评获奖。促进我镇教研水平的提高。

五、主要成绩

1、在小学生数学创新设计大赛中,我镇有六年级学生文敬司获得市级二等奖,五年级有周波凡、李亚玲、郭艺超、罗小龙等四位同学获市级三等奖。

2、刘雪枝老师撰写的《巧设情景教(草原)》一文获市三等奖,陈业元老师撰写的《从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文获市二等奖。

3、20*年教师计算机作品制作比赛,龙虎完小翦立平教师制作的作品《春晓》获县二等奖。

4、在教具制作比赛中,中心学校傅令老师制作的《简易风向标》获县级二等奖。

5、在教师课件制作活动中,中心学校本部杨仕华老师制作的《九十几》获市二等奖。

6、20*年小学英语说课比赛中,龙虎完小吕艺娟老师执教的说课获县级二等奖。

7、全县中小学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大赛,书法类有杨锐等三角同学获县级三等奖,绘画类有七名同学获县级一、二、三等奖,摄影类有刘登威同学作品获县级三等奖。

第3篇

教材背景:课题组主要研究《新标准英语》,学生生活题材,包括个人生活,学校课内外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国外人的相处等。同一题材在全套教材中重复出现,但其内容逐步扩展加深,螺旋上升。我们的低段一,二年级,使用的是快乐英语教材,三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新标准三年级起点教材。本教材单词和会话部分设计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全部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本套教材几乎课课都配有图画,这为看图说话提供了便利,通过图片引出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练习说话,教师可以用图画展现学生本课的主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势和神态等,并对这些东西做出合理的解释,联想和推测,达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目的。

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经历旺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求知欲高,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强,善于模仿,敢于开口,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所在,但自规性比较差,容易培养兴趣,特别是遇到挫折和失败,或者是遇到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时,他们更容易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看图说话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规律,儿童在思维方面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利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能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开口。另外,以图画为桥梁,启发学生“借图说理”,逐步实现从叙事到说理的过渡。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2) 有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开阔。

(3) 有利于师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英语课标中要求,低段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听、读的基础,可见情景教学中看图说话的教学方法,是听、说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意,理解图意,达到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学会说话的目的。

在课标语言技能中:一级要求:能看图识字,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故事。

二级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心理学依据:在90年代初,我国学者就提出了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智育原理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并揭示了其所依据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机制。在此后的几年里,国内外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智育理论又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一条最基本的智能发展的规律,就是当人们具有某种水平能力的时候其大脑中必有相应的分类知识的结构,即图式(schemata)。如果一个人大脑中确有某种水平的图式,他必能表现出相应水平的能力。这种图式主要由三种知识构成:⑴陈述性知识,即陈述、解释什么是什么的知识;⑵程序性知识,即面对什么问题怎么办的知识,经过练习可以转化为智力技能;⑶认知策略知识,即如何监控、指导自己思维的程序性知识,经过练习可转化为认知策略。

4.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研究,能够制定出看图说话的策略。

(2)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3) 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5. 研究对象及方法

5.1 研究对象: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

5.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比较典型的提问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借鉴有关理论或实践研究结果,对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

(2)自然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不同提问方式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等。

(3)调查对比法:通过实验前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和英语综合能力是否提高的调查,收集一定的事实资料和依据,并加以整理。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

(5)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提问教学的有效方法,形成一些针对小学四年级有效提问的理论经验,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

6. 关键词的界定

小学英语 看图说话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7. 课题研究的内容

调查分析教材图片特点,看图说话的有效实施方法,以及方法在学生实际学习中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如出现问题如何改进。

7.1 教材图片特点。

《新标准英语》是由外语教学于研究出版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联合组织编写的完全符合最新《国家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一条龙”英语教材。a.教材体现了,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英语,都要遵循人类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 b.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NSE,强调“运用语言能力”,强调“任务型教学”,强调“跨文化教育”,以题材-功能-结构-任务为教材编写的基础; c.教材充分体现了美育渗透特点; d.教材体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的特点; e.教材充分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曾强调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翻开新标准小学英语教材,一幅幅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插图使人眼前一亮。文字是图片的具体描述,插图是文字的形象体现,图文并茂,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些课文插图都是课本编写者精心选配的,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野。它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小学生对新鲜的、生动的事物的刺激需要,还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对文章进行了重要的诊释和补充。利用课文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7.2 依据分析教材总结出的方法:

(1)要注意描述图片的正确步骤;

(2)把握看图说话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导之以“法”;

(3)借图引导,呈现新知;

(4)借图巧练,操练新知;

(5)借图巩固,拓展创新;

(6)借图升华,总结主题。

7.3 检测研究方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如表1)

表1

一年级“看图说话”不设场景或只是简单的场景,着重对于角色特征和角色行为的描述,通过孩子对图片的视觉认识,训练他们对图片中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大小、名称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年级“看图说话”中角色相对单一一些,但是引入了比较复杂的场景,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看图说话”角色有所增加,由此带来的角色行为也就多了,且图中的角色行为、动作比二年级难一些。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故事形式,把图片内容连接起来,场景多样,涉及的物品也较多。

四年级“看图说话”涵盖角色,场景,角色行为各方面,角色一般都在三个或三个以上,要求学生在把对话连接起来的基础上,变成有情节的小故事,从而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看图说话”通过形象有趣的画面和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感,教师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教会孩子要学会团结合作、助人为乐、文明礼貌,以此提高孩子的语言学习及流畅的表达能力。

六年级“看图说话”为连环画的形式,在对整个故事情节中的角色,场景和角色行为进行识别和描述基础上,更要注意对故事情节的构思和陈述。要发挥想象,构思人物和心理活动。

8. 研究过程

8.1 提出阶段:(2012.3-2012.4)

1)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

2)落实管理体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3)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8.2 实施阶段:(2012.5-2015.4)

1) 初级阶段:低段年级的实施(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

2) 中级阶段:中段年级的实施(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

3) 高级阶段:高段年级的实施(2014年5月-2015年4月)

三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如下:

1)制定教研活动安排表

2)学生前测,分析学生成绩

3)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分阶段教材、图画特点,找规律

4)课堂观察,可行性方法的实施

5)对总结方法进行修改

6)收集积累资料,撰写阶段总结

实施阶段总结:

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后,尝试在同年级其他班推广。

8.3 结题阶段:(2015.5)

1)总结研究的经验

2)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3)申请结题

9.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理论成果: a.通过对新课题的研究,要求全体成员不断在工作中总结新的教学 经验,撰写研究报告,把自己新的经验及时介绍给大家,以供成果共享。

b.撰写优秀论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 综合成果:a. 搜集学生作品编写学生作品集

b. 搜集教师课件,完成教师音像作品集

c. 汇集、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论证 结题。

d.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 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

e.进行优秀研究成果评比。

本课题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应用的方式进行,力求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学习发展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10.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表达

10.1 提出阶段:问卷调查、实验前期测试及分析。

10.2 实施研究阶段:撰写学术性或经验型论文、反思、案例,可见视频。

第4篇

XX4年寒假期间,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在xx市xx区xx小学附近的xx学习教室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得到此份工作时,我的内心既兴奋又感激。兴奋的是,自己得到了一个既能锻炼自己能力同时又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感激的是,朋友对我的信任,小学阶段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基础,朋友的介绍也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个肯定。虽然家教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却是一段教学相长的过程,这段经历对于我而言,可谓获益匪浅。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有着一丝忐忑。虽然我是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但是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台之下,对于教学而言,我还完全是个生手,丝毫没有经验。不过这个疑虑并没有影响我的信心,毕竟学生只是小朋友,对我这个十六年寒窗苦读的研究生而言,只要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把他们教好,启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的学到知识,不辜负家长的信任,这是我对这份工作的决心,也是对我自己的明确要求。

我在xx学习教室负责的工作是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外辅导,这是学习室老师的主要任务。一到五个年级中,我负责一二年级小朋友的课内作业检查、课外习题的布置与讲解以及上周末的趣味作文课。

在从事这个岗位时,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对小学语文课本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很难再一两天的时间内迅速融入课本、组织串联这些知识。针对这个问题,在一个星期的考察期里,我一口气把小学的12册语文课本都读完了,从中挖掘到了可以传输给孩子的宝贵知识。在开始的几天里,我并没有急于给他们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先和早一些教过他们的老师沟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因为学生很多,我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作业写的快又聪明的学生,我就给他们布置课外练习提升,顺便将书本上的内容挑重点讲,希望他们更够更上一层楼;作业写的慢且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就专攻他们每天的正确率,一步一步的纠正错误,然后再缩短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学习效率,还是以熟悉书本为主。在教小朋友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很多文学常识都来自于小学课本,可我却一直没机会仔细研读,趁这次家教的机会,我也做了一次基本常识的充电,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存。

在教学过程中,经教师们集体经验总结,学生最讨厌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唠叨式,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触,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第二是数落式,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有些孩子经常因为家长或老师的数落而产生惶恐心理以致无法集中精力。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进而变得消极被动。第三是训斥式,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这种队孩子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变得自卑。第四是打骂式,大学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这是严重伤害学生身心大学的行为,易对孩子身心造成恶劣影响,一定得取缔。第五,达标式。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等,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教师和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压力。第六,疲劳式。题海战术和延长学习时间是事倍功半的方,孩子的不充足的休息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第七,愁眉苦脸式。教师的面孔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很好的孩子面对的大学者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立刻就会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这张脸有时候决定了一切。

第5篇

2010年寒假期间,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在Xx市Xx区Xx小学附近的Xx学习教室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得到此份工作时,我的内心既兴奋又感激。兴奋的是,自己得到了一个既能锻炼自己能力同时又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感激的是,朋友对我的信任,小学阶段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基础,朋友的介绍也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个肯定。虽然家教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却是一段教学相长的过程,这段经历对于我而言,可谓获益匪浅。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有着一丝忐忑。虽然我是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但是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台之下,对于教学而言,我还完全是个生手,丝毫没有经验。不过这个疑虑并没有影响我的信心,毕竟学生只是小朋友,对我这个十六年寒窗苦读的研究生而言,只要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把他们教好,启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的学到知识,不辜负家长的信任,这是我对这份工作的决心,也是对我自己的明确要求。

我在Xx学习教室负责的工作是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外辅导,这是学习室老师的主要任务。一到五个年级中,我负责一二年级小朋友的课内作业检查、课外习题的布置与讲解以及上周末的趣味作文课。

在从事这个岗位时,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对小学语文课本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很难再一两天的时间内迅速融入课本、组织串联这些知识。针对这个问题,在一个星期的考察期里,我一口气把小学的12册语文课本都读完了,从中挖掘到了可以传输给孩子的宝贵知识。在开始的几天里,我并没有急于给他们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先和早一些教过他们的老师沟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因为学生很多,我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作业写的快又聪明的学生,我就给他们布置课外练习提升,顺便将书本上的内容挑重点讲,希望他们更够更上一层楼;作业写的慢且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就专攻他们每天的正确率,一步一步的纠正错误,然后再缩短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学习效率,还是以熟悉书本为主。在教小朋友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很多文学常识都来自于小学课本,可我却一直没机会仔细研读,趁这次家教的机会,我也做了一次基本常识的充电,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存。

在教学过程中,经教师们集体经验总结,学生最讨厌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唠叨式,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触,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第二是数落式,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有些孩子经常因为家长或老师的数落而产生惶恐心理以致无法集中精力。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进而变得消极被动。第三是训斥式,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这种队孩子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变得自卑。第四是打骂式,法律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这是严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易对孩子身心造成恶劣影响,一定得取缔。第五,达标式。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等,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教师和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压力。第六,疲劳式。题海战术和延长学习时间是事倍功半的方,孩子的不充足的休息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第七,愁眉苦脸式。教师的面孔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很好的孩子面对的教育者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立刻就会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这张脸有时候决定了一切。

因此,我的教学原则是: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有真心、有童心。有的老师不能体谅学生的难处,作业写错了就动辄大声呵斥,小孩子很容易有反抗情绪。就算学生屡次不改,我还是支持感化方式。比如说有的时候,讲解了好几遍的问题,学生也貌似是懂了,可是到了第二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无力,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不像我们大人一样一说就通,需要多练几遍才能记住跟理解。讲解一次两次不能理解,我可以再讲,或者尝试其他的沟通方式,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有勇气有兴趣有耐性的去解决更难的问题。

另外我也给学生们总结了一些学习语文的经验和方法。语文学习需要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大量输入和输出,输入就是读,输出就是写,简单说就是多读多写。语文是慢工,积淀最重要,有了积累,再训练应试,应该效果好。坚持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方法,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孩子们小时候是黄金记忆期,记东西很快,多读多背诵经典,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海量阅读是学好语文最好的方法。对于快速应对考试来说,其实作文和阅读理解都是有套路的,把这些套路总结给孩子,精练几套语文水平就会提高的,比如告诉孩子作文的基本分怎么拿到,再加上精彩部分如何得高分。其实中国的语文很多文章用来考试的,并不好,而且阅读理解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实也不全面(我建议删。。。咱不能说坏话)。

转眼到了开学的时间,我很怀念一个月来和孩子们相处的美好时光。我的第一次家教实践尽管结束了,却依旧给予着我许多影响。短暂的实践活动让我懂得了教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自己的能力提高才能教好别人。谈到做家教的最大感受,就是它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是不容易的,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校园生活,也让我了解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耐下心来慢慢解决。希望通过这次实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能更加实践好我的梦想,将这些经验和收获用到生活的角角落落。

第6篇

关键词: 数学日记 日记形式 指导方法

自古以来,日记被视为语文学科的专属领地,与数学学科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新课程条件下,重视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编写的数学课本,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成为学生对知识、经验提炼与升华的有力工具。因此写日记也成为一种学数学的理想方法,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写数学日记,要明确日记的内容、格式和方法。

一、从日记内容上说,数学日记所包含的内容是各式各样的,只要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常识、情感活动、经验等等都可以当做数学日记的素材。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内容。

1.课堂日记:主要针对学生对课堂学习情况的记录和评价,通常学生会记录在课堂中掌握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自我评价、思维情况、创新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记录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姓名:祁永强 日期:4月28日 天气:阴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知道了什么叫正比例,正比例的判断,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节课我学得最好的地方是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有一个地方我还不理解:正比例有没有图像?明天我再请老师给我们讲一讲。你看,写日记就是好,它能让我回顾知识发现问题,有助于我把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2.思维日记:主要记录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姓名:刘雅婕 日期:5月8日 天气: 晴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题:68立方米=( )立方厘米。我同桌是这样做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就用68立方米乘以进率1000000,即小数点向右移动六位,是68000000立方厘米,我的想法:先把68立方米改写68000立方分米,再把68000立方分米改写成68000000立方厘米。怎么样,我的方法简单吗?

3.合作日记: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促进、交流的情况。

例如: 姓名:张国浩 日期:6月3日 天气:晴

由于昨晚贪玩睡晚了,今天早晨迟到了,老师很严厉地批评了我,因此上数学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讲,晚上回家作业写得很慢。好几道题都不会做,我就去问住在隔壁的同桌,他有点不想理我,这我知道:是因为这几天我总问他题把他问烦了,我不怨他。哎!今后一定认真听讲。

4.复结日记:主要记录一学期复习情况用不同形式把学到的知识或感受记录下来,一般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才会写复结日记。数学日记用来记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且亲身经历的有关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要记录学生在数学考试前的应试情况,考试中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试卷讲评后的反省和经验总结情况,还要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自主探究、实践创新过程的“探索日记”等。

二、在日记形式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为两种形式。

1.口头日记。它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接触数学日记这种学习方法,初步培养他们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等,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小学高年级写数学日记做铺垫。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书写能力有限,所以不要求学生写出来,抽时间与学生口头交流,并且交流的知识面也不固定,可以创造条件加以引导。只要学生能尽量运用数学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就可以了。

2.书面日记。它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小学低年级两到三年时间的口头日记的铺垫,书写数学日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在内容上为了提高孩子对数学日记的兴趣,四年级的学生允许写一些流水账的购物日记,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渐渐地引导启发学生写有思考价值的日记。要求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记录下来,没有固定的形式,限定的字数和规定的范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7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学校体育通过十五年来的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教学体制,正走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教学体制,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开辟了新的天地,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向开放的新体制过渡,新的过渡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正在实施之中。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出现的学生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在其中设立了三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课程目标,其中第二点指出:"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二是领域目标,其中运动参与目标的第一点指出:"要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对体育要有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三是水平目标,它指出"学生要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可见本次体育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还没有实际的、可供大家操作的东西。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二、课题的界定

1、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2、小学生体育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育兴趣也有一些变化。研究表明,一至三年级为充分活动阶段,他们多选择游戏、跑步等技术简单、富有趣味的活动;四年级为变化剧烈阶段,喜欢球类者急剧增多,占53.1%,不喜欢球类的占14.4%,体育兴趣有明显分化;五至六年级为喜欢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有一定技术、技巧的动作项目。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的理论性目标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他们的认识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连,也和支持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直接相关,它贯穿于体育学习中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和身心发展之始终。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要加以分析、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这对今后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2、课题研究的实践性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体育、爱学体育、学好体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调查研究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

3、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操作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喜欢从而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动力

五、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教育专家谢月芳在《关于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六、选题依据

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美国教育学家杜葳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受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偏项的现象,很多学生逐渐的对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很多学生上课懒散、练习质量不高、怕苦怕累,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中尤其突出。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呢?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越来越差呢?再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资料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时间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2、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现状,看看哪些体育项目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3、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的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9--2013.12)

(1)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

(2)收集相关的各类资料,做好资料调查的表格

(3)制定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4.3--2014.12)

(1)将课题方案具体细化,有专人负责执行,开展全面实施

(2)开展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为结题收集充分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14.12--2015.7)

(1)课题进入总结阶段

(2)完成整理研究资料及档案

(3)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4)召开结题汇报会,请专家、领导鉴定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第8篇

课题负责人:鄢建红

如今世界是经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使学生长大后能够适应这个社会,不被淘汰、如何使他们成为多功能型人才,是现代教师(特别是我们乡村教师)教学中急待钻研的课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师,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高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积极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让这些技术资源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经过近两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教师们力所能及的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感受到了网络的神奇,领略了网络的魅力。

主要参加人:鄢建红、张亚、何龙权、陈正方、黄伟。

二、研究设想

研究目标:(各学期研究目标,最后研究目标。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小学的研究时间可以是六年为一个周期)

优化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确立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探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学校网络资源,构建校园文化,尝试远程教学,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1、探索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提高教学效益。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多途径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用于实践的能力。

3、通过研究,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和善于进行科学研究的高素质教师群体。

研究内容:(各阶段研究的内容,逐层深入)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3年3月)准备阶段

1、确定、撰写好课题研究方案。

2、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完成调查报告。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成立课题组并根据教师所任学科特点完成成员分工。

5、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信息技术理论培训。

6、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

第二阶段(2013年4月―2014年3月)实施阶段

1、开展应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具体的实践研究。

2、开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课常上的探究性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开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对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创新。

4、举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

5、组织全校性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术研究成果的评比与展览活动。

第三阶段 (2014年4月―2015年3月)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2、分析各类资料,完成实验报告。

3、请专家组和学校进行结题鉴定。

预期成果及研究价值: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确立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探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学校网络资源,构建校园文化,尝试远程教学,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最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研究范围和内容:

1、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渠道,扩大认知的空间领域,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面开放和优化。

3、研究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信息资源、网上资源、软件资源以及学校自行开发制作的课件等转化为学生有效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挥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研究法、对比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第9篇

本学期继续以“建立体系、形成序列、注重养成、突出创新”为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为能形成“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时展需要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计划。立足学校实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致入微,持之以恒。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年级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路,创建“温馨教室”;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学校的工作计划是本计划的基础。目的是为学生负责,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做好本学期的班级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行为规范工作:

1、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训练,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以“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为主线,抓实抓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以学校校舍改建为契机,倡导学生以爱护学校为荣,损坏学校为耻。

(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教师当面辅导、红领巾值日岗、少先队队风队纪评比、年级组进行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等制度,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4)继续组织学生参与“行规示范员”、“行规示范班”的争创活动,使养成教育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在校一日规范水平。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

1、工作目标

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班主任做好本班家长的思想工作,调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对本班学生和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本期组织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完成经验总结,参加评比。

(3)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A对一些特殊家庭学生做到重点上门家访,对重点指导的学习型家庭做到上门指导,弘扬师德,让师爱在学生家庭中闪光。

B、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根据学校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目标,引导更多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和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合理利用我国的重要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融入各科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科德育的作用。

3、合理使用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基地活动,加强实践体验。

(四)、进一步推进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创建“温馨教室”。

1、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园地、黑板报、家校小报、小队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和谐规范、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

2、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争创年级组特色文化,班级特色文化。创建“温馨教室”。

(五)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诚信品质教育。将生命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有机结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

本班共计36名学生,大家面临小学毕业,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少数虽然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作业的质量有待加强。少数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灵活,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较差。有近12个同学学习基础不够扎实,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制力又较弱,这种自身的矛盾要求教师应用新的工作方法,让工作更有针对性,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三、德育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奋斗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查漏补缺,扎扎实实搞好复习计划,迎接毕业升学考试。

五、本学期工作重点:

1、努力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

2、狠抓后进生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对特长生的教育和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美术、奥数、舞蹈体育、英语等兴趣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做出成绩。

4、加强学生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过渡。

5、少先队工作中,落实好雏鹰争章活动,让雏鹰争章活动真正为学生的成长起到有效的作用。把园地由后黑板移到北墙壁,腾出后黑板作为学生的学习园地。

六、工作措施:

1、加强德育教育:利用各种有利的时间和活动(个体谈话、班队课、小型体育竞赛、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或活动)施加影响,对学生讲清意义,并做好总结,使其真正能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利用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课的作用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

2、后进生工作要加强,它是班级稳定和班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帮一;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工作树立信心,共同确定帮助他们的办法;多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效果。

3、形成竞争氛围,互相帮、赶、超,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互帮、互学、互比的良好学习风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10篇

教师如何作研究?教师如何在研究中成长?笔者结合自身专业成长的路径,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

一、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研究的基本资源。

每个教师的手头都至少有一本教材,因此对教材的研究是最容易进行的,教材研究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研究教材,最关键的目标是深入浅出和瞻前顾后。所谓深入浅出,是指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表面深入思考,探寻数学知识的发展线索,揣摩教材编者的安排意图,设计符合规律的教学过程,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所谓瞻前顾后,是指教师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系统把握,能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相关旧知充分了解,对本课知识的后续发展心中有数。

例如,小学数学中“分数”有关知识的教学,教材一般都是分三次进行编排(此处以苏教版教材为例):首次编排是三年级上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着重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需要,理解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从而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二次教学是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三次教学是五年级下册系统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从深入研究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分数知识三次编排的教学重点要把握准确,第一次认识分数重在分数的来源以及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第二次认识分数重在理解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第三次认识分数则是帮助学生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从瞻前顾后的角度来看,每一次教学都要把握本课教学的分寸,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既要充分利用,又不能“炒冷饭”;对于学生今后要学习的后续知识不要提前教学,以免于“夹生饭”。

在研究教材的方式上,笔者采用的是比较独特的“大循环教学”。从1987年走上工作岗位到今天,笔者坚持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先后进行了三次完整的大循环教学,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大循环。虽然每次大循环教学都需要六年的时间,看上去似乎很慢,但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艺术,慢慢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通过大循环教学,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去教一遍。一次甚至几次大循环下来,教师对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意图、前后联系都能了然于胸,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迁移渗透与融会贯通,学生学到的将是整体性的数学知识,获得的是对数学的完整认识。

除此之外,研究教材还可以对不同时期和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笔者所教学的三次大循环,分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1987-1993)、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1993-1999)和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2002-2008)。教师研究教材的同时还应该研究课程标准,从教材编排的源头和依据去发现共性规律。

二、研究儿童

儿童是教学研究的服务对象。

“儿童,一个宇宙,一片星辰。我们带着好奇,望着他,探索着他。”“教师的大智慧在于对儿童的研究,来自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因为,儿童是教育的主语;因为,儿童是教育的根据地。”(成尚荣:《认识和发现儿童是教师的大智慧》,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7日)可见,对儿童进行研究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研究儿童,首先必须研究儿童的思维。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儿童的思维,具有其独特规律。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中的“具体运算阶段”主要是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状态,即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从儿童的数学观出发,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完成两次重要转化的过程:第一次转化,是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作为科学的数学转化为作为学科的数学;第二次转化,是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即把作为静止(停留在书本、教案上)的数学转化为作为过程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一次转化,需要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科学把握学习规律,从而设计出适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这个过程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备课可以是独立备课,也可以是集体备课,甚至可以把名师现成的教案拿来参考,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对儿童的了解,设计出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形态”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二次转化,需要教师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选择适合儿童学习的方式,有效而灵活地组织学习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合理调整教学流程,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并把这种火花点燃为火把,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快乐之旅、思维之旅、智慧之旅。

三、研究课堂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

每个老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课堂研究既是家常便饭,也容易“审美疲劳”。对课堂的研究需要的是大胆实践与不断反思。循规蹈矩与一成不变的课堂,也许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十分不利。研究课堂,应该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儿童之后,设计出新颖别致和符合认知规律的课堂学习过程,大胆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并及时对课堂进行反思与调整。反思能力是研究课堂的重要组成。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笔者在研究课堂的过程中对理想课堂的追寻与反思经历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结构严谨、精雕细琢。我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孜孜以求。我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那段时间,我追寻得好辛苦。有时为了上好一堂研究课,我常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甚至掐着秒表计算时间,这个环节用几分钟,那几句话用多少秒钟,有时甚至幻想,当我讲完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时下课铃声正好响起。可惜的是,一直到现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一次也没出现过。

第二重境界――多层并进、活动交流。我把一堂数学课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要求,有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要求,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要求。同时,在教学形式方面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个阶段,我追求“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比赛为主”。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征,由于大量采用了活动教学,制作了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现在想来,这样的课堂似乎有时也有点“花”,不经意地偏离了数学。

第三重境界――真实有效、互动生成。我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针对课程改革之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形式化的误区,笔者曾提出理想课堂的几个关键要素:真实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秀,有效的课堂讲求简单与实用,互动的课堂体现对话与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四、研究专题

专题是教学研究的必要提升。

专题研究是指针对某一主题作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门研究。专题研究包括行动研究、经验总结、课题研究、调查实验等。其中,课题研究是一种规范、有目的、有计划、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的研究方式。课题产生于问题,而“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对课题的选择,应该紧密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需要,针对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开展专题研究。

笔者在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曾经进行过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课题研究。工作初期,开展了《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课程改革初期进行了《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实验研究》,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是《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前两项研究都属于实验研究,尽管教育实验的难度比较大,但是选择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第一个课题针对数学学科的思维发展特性而开展,对于了解儿童的思维规律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有指导价值;第二个课题则是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特色而开展的研究,对探究数学活动化教学的原理与策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认识;而目前研究的课题则是针对笔者的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而开展的实践研究,旨在进一步提炼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追求和对教育理想的深入追寻。

第11篇

一、科学实验记录单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导,参照课程标准精心设计记录单,注重实效性。3~6年级的学生都开设有《科学》这门课,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逻辑思维特点,掌握的知识不一样,老师应对照课程教学标准,针对不同学龄段孩子的心智成熟度进行实验单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可以看几张不同年级科学实验单:三年级上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四年级上册的《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五年级上册的《运动与摩擦力》、六年级上册《轮轴的秘密》,这四个实验都是各年级段上册的实验,从实验单的设计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实验的难度在不断增加。首先是让学生以打勾的形式记录实验现象,之后是文字记录,最后是需要对数据和现象作出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从实验的角度看,不同的试验单的设计,实验操作越来越开放,学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操作实验过程。从思维的角度看,从最初的现象观察记录,到之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2、结合实验内容,记录单设计必须遵循简单明了、便于记录的要求。记录单,不仅是为了记录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老师可以根据记录单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此,老师在设计记录单时,应尽量详细地反映实验全貌过程,为学生多作思考,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灵活多样地选择实验单的形式,最直观简洁地呈现给学生。比较常见的有图表体、表格体、符号体等记录方式,将实验表格具体量化,让学生对号入座,只需要简单地画圈、打勾或贴标签就能完成实验记录。小学生的年龄小,对实验教学会非常感兴趣,有时候会忙于做实验而忽视对实验结果的填写记录,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督促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这些格式化的表格单进行自主思考,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学习。

3、紧扣教学目标,扩展学生发散思维

实验记录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设计,既要满足具体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操作需求,又要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样记录的价值会大大提升,以真正提高记录单的实效性。很多实验结果的得出,仅一次试验不可能达到目的,必须进行多次试验。为使实验结果可靠准确,记录单的设计要考虑可以多次记录实验结果。科学合理设计记录单,符合小学生的表达水平,满足学生操作需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增多,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散空间,让他们去观察,去记录,去探究,从而发现更多的实验价值。

二、如何提高科学实验单的有效性

1、讲究记录技巧,注重记录的及时性。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老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索,另一方面又要对记录时机把握到位。在进入实验教学活动的关键步骤和重要过程时,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填写,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同时要避免让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良好的记录技巧能提高记录效率。比较好的记录技巧有:一是,将图画与文字记录相结合,必要时可以相互转化。二是,善用、巧用符号记录的方式。三是,记重点,记关键,讲究效率。记录是为了更好地为实验探究而服务,老师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明确每堂课、每位学生的记录内容,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记录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收获乐趣,并形成科学的实验态度。

2、记录规范,善于激励,树立优秀,大力倡导。科学实验的记录应确保真实,记录的内容要有规范化的书写要求及语言要求,记录单中的标题、时间、日期等因素都需包含在里面,对这些内容的记录要准确详细,以便为再次的探索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为了促使学生能积极记录,老师应用激励性的话语对学生做出科学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对科学记录的兴趣。还要定期对优秀的记录做出经验总结,而后做出推广,让其成为其他孩子学习的榜样。

3、整理实验记录,做好反馈交流,最大化发挥记录的作用。老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记录单进行整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消化课内知识,又能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对数据资料的整理,既体现了记录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尊重事实的态度。上课期间,老师可以时刻检查学生填写的记录单,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指出。课后对学生记录的内容、方法和记录的科学性做出点评,让学生知道自己记录单的优缺点,以便下次不断改进,这样可以最大化发挥记录单的作用。

三、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动解题 解决方式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基础,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应用数学的底子,而初级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基础思维的重要方式,但就当下的教育发展方式来看,接受教育的学生太多,而教师的人手配备却不够,达不到最理想的一对一式教学,使得小学教育内容显现不出相应的优质结果。但是小学数学应用体自动解答系统的出现则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渗析问题的能力。

一、 小学数学应用题特征

要想使小学应用题自动解答系统能够发挥出其应用的良好教学作用,我们就得先着手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找准这些基本特征才能使自动数学解答装置更具实用性。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分析,小学的数学应用题特点主要包括经典题型和语言方式两个基础特征。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之所以能够被通用做自动解题系统之中,主要是因为小学数学的应用题解答模式较为简单,应用题种类较少,这样自动解题系统的分支结构就不会过多、过于复杂,也能提高自动解题系统对应用题的识别率。小学一至三年级主要是以基础的加减法运算、乘除法运算以及对整数、自然数等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在三到六年级才开始接触到一些简单的应用题类型,如追及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归一问题等简单应用题类型,而运算过程中所用到运算也不过是加减乘除、二元一次方程等简单运算方式。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所具有的语言特点也是小学数学题能够用于自动解题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应用题的语言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句式较为简单,多数是“流水账”形式,达意即可,不需要掌握太有深度的语法构成和识别,这大大降低了自动解题系统的编程难度,另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长度不长,一般十几个字到几十个字就能够解决,这也降低了自动解题程序的编程难度。其二,应用语境简单明了,中文是一种表意的语言形式,自动系统对中文语言控制难度较大,而小学应用题的表述较为简单,语法、句型的构成也较为简单,因此小学应用题的语言特征也是其能够被用于自动解答系统致之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小学数学应用题自动解答的主要技术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自动解答的主要技术可以分成三个大的模块:

(一)自动查找、修正错位的分词

自动解题软件同样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任何一款软件一样,自动解题也存在这类似词语混淆的问题,这里举个例子来具体分析:案例一:张红有黄球7个,红球4个,问黄球比红球多多少个?案例二:张红有黄球7个、红球4个,问张红一共有多少个球?针对案例二中的问题,在编程时可以将“球”作为一个整体的总概念,而“红、球”“黄、球”作为分词概念设置,这样就可以在结果输出时将红、黄球做求和处理;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案例一,案例一中在编程时用采用红、黄球分别作为两个独立概念而存在,这样才能在结果中体现出差值。就这两种情况的比较结果分析,就出现了分词混乱的现象。

(二)准确把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语言模式

通过对小学应用题类型的分析,掌握正确的小学数学题组成语法和关键位置用词,根据经验总结,小学应用数学题的语法组成分为赋值命题型、关系命题型、问句命题型、事实阐述型,在自动解题模块中准确将这几大数学应用题模式进行处理,构成框架,在日后出题时只需根据要求进行填充组合即可。

(三)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题库的扩充

在自动解题系统中要完善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基础知识点、概念点,如距离=速度*时间、鸡兔同笼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的构件模式等等,小学数学应用题具有统一模式,尤其是要抓住典型题、基本知识点等等这些基础的应用题概念,然后通过系统的分析编排形成一个系列题型。要使小学自动解题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就一定要加强自动解题数据库的完善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总 结

小学数学自动解题是信息化时代中教育发展的新的可能,做好小学应用题的自动解题能够使学生得到一对一式的教育,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基础教育的结果,针对小学应用题自动解题仍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对待,结合教学操作实践对其进行合理的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天孝,唐彩斌.美、日、德小学数学教材的共性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01):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