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党群工作要点

党群工作要点

时间:2023-02-06 07:17:23

党群工作要点

第1篇

一、狠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组织基础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师市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有关部署要求,广泛开展各层级学习培训活动。通过总结宣传“八法工作制”、普遍实行“红黑榜”、健全完善各街道社区网站,建立定期通报点评制度,促进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发挥各类主媒体作用和传统室外宣传阵地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狠抓学习型党组织创建,针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突出问题学政策、学法规、学理论,做到学用结合、学用相长;组织开展一次党建理论知识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行;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带头上一次专题党课,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二)深入推进“八法工作制”的落实。结合落实师市党委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八法工作制”,进一步健全定量化的制度体系,广泛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7-8月推进会总结交流促进,培育、表彰一批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和服务品牌,确保“八法”取得新的扎实成效。

(三)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牢固树立持续整改、长期整改的思想,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坚持问题导向,逐项逐条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七一”前后,两级党委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查找问题、整改落实。

(四)以社区党组织、街道党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班子建设,规范选举流程,确保选举结果的标准和质量,配齐配强两委班子。要确立和规范社区干部能上能下的新机制,为干部队伍注入新活力。

(五)落实党委书记管党治党责任。健全完善书记抓党建目标责任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书记负责机制。扎实开展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工作。做好街道社区党建研究专委会换届工作。街道党委专题研究党建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落实领导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联系点、联系户、结对户,下基层时间累计不少于60天。有行为能力和有特长的党员普遍实行服务承诺制和党员“领岗定责”。

(六)狠抓干部工作人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有计划地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街道也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小范围、短期限的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活力。通过重新核定编制,局部调整人员,确保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科学合理配置;制定出台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规范管理。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激励全员学习业务,报考社会工作专业学历、专业职称的积极性,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队伍。不折不扣的落实《市社区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市社区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考核细则》,对慵、懒、散的现象“零容忍”,实现对工作行为的有效监督与惩戒。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规范管理,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服务型组织、创新型组织,取得效能建设新进展。

二、深入开展“访汇聚”活动,取得结对共建新成效

(七)建立共驻共建长效机制。扎实做好机关干部进驻社区的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好新一轮“访惠聚”活动,将进驻工作的重点放到帮建整顿后进支部上,放到维护民族团结上,并力争在非公党建工作方面有所突破。街道社区要主动与结对机关部局和驻区单位联系协调,健全落实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兵地联合维稳制度,巩固发展“大党建”格局,促进共驻共建。

三、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各类群众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八)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工青妇”组织的领导,大力培育发展志愿者组织、老协、体协、文联等群众组织,更加注重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的培育,力争使群众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各街道妇联要开展系列巾帼建功活动,推动“爱心一元捐”、“金秋助学”等扶贫帮困活动;扎实做好社区儿童活动和靓丽工程项目建设,惠及更多妇女儿童。街道工会组织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实行“一帮一”结对工程,探索在体制外非公组织中建立工会组织,努力发挥工会组织教育、团结、维权、促进及民主管理职能。街道团委要推进“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的开展,注重辖区流动团员青年管理,普及志愿者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深化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工作。

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零容忍”

(九)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坚持“一案双查”,严肃查处少数社区干部、与民争利、侵吞集体财产、私设小金库、多占和出租保障性住房等行为,支持和保证纪委主业,突出抓好监督执纪问责。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街道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主体,负有主体责任。街道纪委是履行党内监督专门机构,负有监督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把抓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和检查考核之中。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防控措施,接受群众监督。

五、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抓好民兵队伍及综治队伍建设

第2篇

关键词:群众工作;问题

1 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研究现状

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作为党群关系、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一部分来进行。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赵文禄等主编:《党群关系建设概论》(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张雷克等著:《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李聚山著:《试论执政党的党群关系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聂福如著:《论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党群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甄小英等主编:《党群研究意义:关系新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论党的群众路线》(大地出版社,1990年版);关哲民等著:《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沈宝祥主编:《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新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王国玉、张增海主编:《的群众观与党的群众路线》(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谷淑英等著:《的群众观》(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丘梓岐著:《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等。这些著作虽然都涉及到了党的群众工作,提出党的群众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必须以密切党群关系为目的,但都没有对党的群众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阐述。目前直接以党的群众工作为对象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著作方面,主要有三部:夏明、贺冰主编:《党的群众工作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主要解释党的群众工作的有关概念:李蛀主编:《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概论》(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对党的群众工作作了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更多地强调了工会、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的工作;李聚山编著:《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述了党的基层组织群众工作的重要性、面临的新问题和工作形式及方法。在论文方面,主要有肖汉祥:《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9,(06);魏建中:《健全群众工作机制拓宽党员服务渠道》,《学习月刊》,2009,(02);贾长林:《关于群众工作的探索与思考》,《科技风》,2009,(05);姬信昌,姬明忠:《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群众工作的方法探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03);周德翔,铁亚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01)。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和资料可以发现,一方面学术界对党的群众工作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是重视的,也是不断深入的。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使用的资料相对比较陈旧,对当前群众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分析不够;(2)对社会转型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所把握,但不够全面;(3)没有把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本领,上升到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4)对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难点、重点没有形成共识,没有提出系统全面的解决办法,等等。

2 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发展关键期,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逐步显现的风险期,各种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也呈现出了很多新问题和新特点。

首先,研究转型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是党建学科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和宗旨的体现,而且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提高党执政的合法性、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要求。然而,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我们党的“两大转变”和自身状况的变化,理论界更多的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考虑和研究党群关系问题,而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途径和方法等理论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探讨。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不断的变化和变迁,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也趋于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如何分析党的群众工作的现状,如何确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理念,如何把握群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增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推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也在积极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的探索也同样呼唤着理论的总结和升华。

其次,研究转型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脱离群众的危险,很大程度上来自对群众工作的忽视,这不仅是苏共亡党、剧变、丧失政权的沉痛教训,也同样是当今世界其他一批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革命时期需要开展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以铜墙铁壁、人民战争战胜敌人;执政时期同样需要有效的群众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以巩固执政根基、实现执政使命。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随着国际间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与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党的群众工作总体开展较好,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形式主义、作风严重,群众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方式、方法、手段落后,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党及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还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适合新形势特点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谷宇等:《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

[2]张希贤主编:《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版。

第3篇

关键词:党;群众工作;浅谈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92-03

一、四群工作提出的背景

群众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延伸和拓展,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群众工作抓紧抓好。“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这个朴实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懂得,这句话生动的道出了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工作是党团结各族人民群众的基础性工作。回望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和组织在党组织周围的奋斗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人民战争的观点,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使革命的力量能够像星火燎原之势一样发展壮大,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派的统治,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坚持走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动员和领导群众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一切归根到底证明,“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1]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能够长期执政的传家宝。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必须坚持这一传统,根植于群众,在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源泉。

当前,随着改革进入深水期,人们在社会阶层内部、价值观念、就业方式、思想方式、社会流动呈现出多样化。党群关系也发生了新变化,党由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党变成长期执政的党,党也由一个领导群众进行革命、计划经济的党变成一个领导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党。同时,党员领导干部发生了重大变化,群众对党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党员数量由建国初期(1949)450 万名增加到2011年的8000多万,60年间整整增加了17.8倍。形式的变化迫切要求党要进一步密切群众关系,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如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提出了全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大危险已经摆在全党的面前,特别是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要密切党与群众关系,就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让改革的成果、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工作,把群众工作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把群众的安危冷暖,难点、热点问题常挂在心,从源头上减少或防止社会冲突,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当前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做好“四群”工作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说到底就是一部群众工作史。当前云南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四群教育”工作和实施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三深入”活动,是密切党与群众血肉关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路径选择。做好群众工作,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毋庸置疑,公务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公务员掌权的目的就是代表党、政府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所以,作为政府,就要建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把“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牢记心头,一切工作以便民,利民为原则。始终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提高服务,改善服务为荣,自觉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自觉履行职责,始终做到为党和人民负责。把“以服务为荣”作为工作的价值理念。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所以,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和实践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有效联系群众,就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联系群众、服务大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关怀社会、协调利益”[2]的功能,进行干群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树立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固本之策,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作用。要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集中带,新经济组织、农村党支部建设和城市社区的居委会党组织建设,加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理顺村“两委”关系,并因地制宜的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做好党员的管理、服务和监管工作。特别是在云南边疆、山区民族地区,一要要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状况。二要抓好“三培养”制度工作,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组干部,把这些有培养前途,有服务意识和能干事会干事的农村“精英”培养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 把政治过硬,素质高,能干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群众基础好的党员选进领导班子,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让基层干部培养成为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的群众贴心人,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难济困,带民致富。真正做一些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自觉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深入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学习推广孟连的“一线工作法”,即“干部在一线服务、农民在一线培训、法律在一线普及、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情感在一线培养、成效在一线检验、干部在一线成长、和谐在一线建成”[3]。在基层一线为民服务,树立为民亲民的形象。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作用,从根本上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群众工作做到家,做到位,从根本上消除不稳定和不和谐因素。

三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同志提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的要求,做到亲民、爱民,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多向群众请教,多讲群众喜欢听的话,讲群众语言,少讲群众听不懂,不爱听的官话,在平时工作中多深入基层,多深入农村,多在田间地头与农民谈发展,谋发展,在田间地头给农民提供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多与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交朋友,身体力行的与他们同吃同住。只有这样,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准确把握基层群众想什么,要什么,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正如邓小平所言:“只有善于做群众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当先生”。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严格按照省委要求做到“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就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开展民情恳谈,进行民情体验,把农户的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反映的问题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都掌握在心,了解存在的困难问题,帮其出主义,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农户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力所能及帮助挂钩联系点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更应该有计划的的深入村、小组,面对面的与群众接触,把服务与解决问题作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是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多管齐下做好群众工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做好四群工作,要靠制度。这就要求务必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做四群工作和“三深入”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抓好,作为服务群众和教育群众的工作来做。“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是一项党委、政府、政协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共同都要做的工作,而不只是党委或群众团体做的工作。”[4]做好群众工作,不仅仅是党委的事,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工作协调和配合机制。一要建立深入的联系群众机制,让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主动深入基层、农村,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密切干群是关系,拉近距离,愿意当群众的勤务员。二要建立健全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群众诉求渠道,各级党政负责人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的需要和疾苦。三要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服务资源,加强服务质量,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三农”,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和矛盾调处为一体的综合性便民工程,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干部脸好看,事好办,服务热情。四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廉政建设。签订党政作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做好村党支部书记的一年一度的述职述廉考核。借鉴姚安县“五簿”[5]制度的经验,将“五簿”纳入村级党风廉政考核,从源头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让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的得到有效监督。这样,群众才会相信党,相信干部,相信干部是农村发展致富的领路人,才能密切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才会把干部当亲人,构建和谐、民主的干群关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群众是水,党是舟。深入贯彻落实“四群”工作和“三深入”工作,是密切党与群众关系,融洽干群关系,筑牢群众根基的根本举措,是贯彻落实好中央惠民政策,倾听群众呼声的的利民之举,也是我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发展,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解决民众吃、穿、住、行困难,增强民众幸福感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 卷・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2]赵刚印.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2).

[3]吴朝武.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做好党的群众工作[J].今日民族,2011,(05).

第4篇

一、总体要求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二、主要方式

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

(二)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行承诺的情况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参加设岗定责活动。农村和街道社区党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所在地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

(五)深入基层调研。各级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时间,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和问题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民主决策,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调查研究要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六)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党员领导干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同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并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运用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

三、加强组织指导

各级党组织要把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宣传等部门和纪检机关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组织工作。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可建立党员服务站,集贸市场、居民楼和商务楼宇可建立党员服务点。党员服务站(点)要在做好服务本地党员和流动党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注意整合一些地方建立的街道(乡镇)一站式服务中心、居民(村民)事务中心等服务群众的社会资源,综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可以建立党员服务站(点)。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三)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

第5篇

一、总体要求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二、主要方式

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

(二)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行承诺的情况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参加设岗定责活动。农村和街道社区党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所在地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

(五)深入基层调研。各级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时间,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和问题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民主决策,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调查研究要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六)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党员领导干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同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并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运用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

三、加强组织指导

各级党组织要把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宣传等部门和纪检机关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组织工作。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可建立党员服务站,集贸市场、居民楼和商务楼宇可建立党员服务点。党员服务站(点)要在做好服务本地党员和流动党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注意整合一些地方建立的街道(乡镇)一站式服务中心、居民(村民)事务中心等服务群众的社会资源,综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可以建立党员服务站(点)。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三)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

第6篇

一、总体要求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二、主要方式

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

(二)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行承诺的情况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参加设岗定责活动。农村和街道社区党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所在地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

(五)深入基层调研。各级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时间,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和问题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民主决策,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调查研究要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六)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党员领导干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同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并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运用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

三、加强组织指导

各级党组织要把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宣传等部门和纪检机关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组织工作。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可建立党员服务站,集贸市场、居民楼和商务楼宇可建立党员服务点。党员服务站(点)要在做好服务本地党员和流动党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注意整合一些地方建立的街道(乡镇)一站式服务中心、居民(村民)事务中心等服务群众的社会资源,综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可以建立党员服务站(点)。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三)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

第7篇

卢氏县通过在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乡(镇)、村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站、点),搭建符合山区实际的区域化、多功能的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平台,开展各项有效的载体活动,提高全县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密切党群关系,努力实现融科学化、规范化、区域化为一体的服务党员群众新机制,积极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搭建服务平台。明确服务原则。在县委组织部设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乡(镇)、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设立“党员群众服务站”;在各村党支部设立“党员群众服务点”,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党员群众提供便利。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统一规划,做到有办公场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有档案资料、有电教网络、有宣传版面和牌子。通过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情况报告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坚持规范性原则,即按照组织原则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规范操作,积极做好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针对性的原则,即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根据组织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党员群众的需求做好热情、周到的服务工作;灵活性的原则,即按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充实服务内容。目前,该县已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个、党员群众服务站58个、党员群众服务点352个,并全部投入使用。

强化服务职责,提升服务水平。党员群众服务站把解决党员群众切身需求放在工作首位,根据各站点的服务对象不同,明确每个服务站点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县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工作的各类政策咨询;提供党建工作的各类政策咨询,指导各级党员群众服务站点的工作开展。县直党员群众服务站,由各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党支部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理念,重点围绕健全服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方面明确各自职责,尤其在群众反映较多的难点、热点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切实做到用真心服务满足群众需求,用诚心服务展现模范风采,用精心服务打造行业品牌。各乡镇党员群众服务站,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将党建、计生、民政、农林等涉农业务纳入服务内容,健全服务网络,开设便民服务“绿色通道”,为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的“一站式”服务。主要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村级党组织和辖区党员提出的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工作政策咨询服务;为党员群众提供涉农法律、法规、实用致富技术、劳务信息等服务,以及其他乡(镇)职责范围内的咨询服务;对党员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提出的求助要求予以答复和尽可能的帮助;协助有关单位党组织解决党员群众的实际困难;为村级党组织提供发放党内有关书籍、学习资料;做好党员群众的农业农村政策培训及实用致富技术培训;组织党员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党员为民服务活动,密切党群关系;乡(镇)范围内流入、流出党员的登记、管理,并为其提供政策、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服务,协助解决生产、生活、创业难题;对辖区居民办理计生、民政、林业、农业等相关事项提供方便。各村党员群众服务点,主要为本村党员群众提出的求助予以答复和帮助;协助上级党组织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关心帮助流动党员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为村党员群众提供党内有关书籍、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各类培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站点作用,为党员群众提供致富技术、市场和劳务信息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党员为民服务活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日常管理维护,切实发挥作用;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优质的便民服务。据统计,各级党员群众服务站点为党员群众提供各类咨询服务6000余人次,发展特色种植面积3680亩,化解上访问题556件,为群众办好事654件,解难题146件。

加强规范管理,构建长效机制。为切实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作用,防止党员群众服务站点出现建而不用、用而不久现象的发生,各党员群众服务站点按照开展服务要经常化、机构设置要科学化、工作运行要规范化、管理服务要制度化四项要求,将服务站点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值班人员联系方式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并进行服务质量承诺,接受监督。建立完善各类活动档案,并按活动性质的不同分门别类,一事一档,真实反映服务活动全貌。并按照分级管理、分层指导的原则,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将党员群众服务站点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建责任目标进行考评,进一步推进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作者单位:卢氏县委组织部)

第8篇

一、总体要求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二、主要方式

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

(二)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行承诺的情况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参加设岗定责活动。农村和街道社区党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所在地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

(五)深入基层调研。各级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时间,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和问题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民主决策,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调查研究要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六)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党员领导干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同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并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运用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

三、加强组织指导

各级党组织要把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宣传等部门和纪检机关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组织工作。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可建立党员服务站,集贸市场、居民楼和商务楼宇可建立党员服务点。党员服务站(点)要在做好服务本地党员和流动党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注意整合一些地方建立的街道(乡镇)一站式服务中心、居民(村民)事务中心等服务群众的社会资源,综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可以建立党员服务站(点)。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三)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

第9篇

一、围绕中心,切实在党群工作的理念上改进创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群工作一直是在围绕配合行政工作中体现着党群工作的作用,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济发展以及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党群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具有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工作优势。在“有为和有位”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就我们电力企业来讲,党群工作有着十分光荣的传统和作风,无论是在加强党的建设上,还是创建文明单位建设上,还是在坚持和实施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制度等载体机制建设上都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机制,为电力企业的建设发展发挥了特有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工作也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突出了“围绕经济抓党群,抓好党群促经济”的转变。在提出和完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群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更深刻的转变,在“有为和有位”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经过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网厂分开、竞价上网、主辅分离后,发电企业加速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企业生存、发展、建设中,党群工作已经愈加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密不可分、愈加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紧相连、愈加与职工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由此而面临着在工作思路上、方式效果上的进一步的转变。而面临最大的转变就是在围绕中心党群工作理念上的转变,以促进和推动工作上的改进创新。

笔者认为这种变化和改进创新,首先要在理念观念上的改进和创新。要由围绕配合生产行政向更加重点围绕生产经营绩效工作的转变、向更加围绕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保障的工作转变、向更加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转变。进一步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就党群抓党群”的游离中心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进一步克服党群工作与经营成果没有因国关系和必然联系的思想认识,要树立党群工作也要用“实践是检验党群工作的标准”来检验党群工作的效果。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党群工作的“有为有位”意识,切实在党群工作的理念上有一个根本的变化。如果从哲学的“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出发,党群工作当前和今后必然要适应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经营的改进创新,这样,才能在围绕中心工作中发挥好党群工作的生命力、战斗力,才能在服务保障大局中体现党群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注重实效,切实在党群工作的效果上改进创新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以效果和结果来检验它的出发点和目的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群工作也不例外。如何检验衡量党群工作的实践效果,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实践上的问题。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分析探讨:

一是什么是企业的效益。作为一个企业,它的效益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利润和上缴税金上。也就是说我们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就是发出的电和供出的热的支出减去成本支出后要有利润,要赢利,要有投入产出的效益,要实现企业更好的效益;另一方面就是体现在职工收入和企业后续发展上,职工收入有所增长,企业有发展后劲和资金支撑。两者可谓企业效益的简要概括。再进一步讲,企业还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效益责任,既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这也是我们企业的大效益所在。是我们实施中电投集团公司提出的 “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 理念的体现。

二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企业效益的比较。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效益最大的区别,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场是以计划为主,产品的价格也是是以计划为主。虽然产品的价格也是投入产出比的体现,但是还要受计划的主导制约,也就是经过国家调整控制后的计划价格为主。因此企业的利润最终还是受计划的调整和变化影响。具有相对“平均主义”的痕迹,是单个企业效益利润和社会计划效益利润的平均在分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分配上的“大锅饭”、“平均主义”等。而现在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利润和效益是受着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和制约,就是说是以市场为导向产生的效益和利润,这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企业受着两方面市场价格的影响和主导,一方面我们生产产品的原料和材料是市场价格,也就是我们发电供热所需要的燃料即煤炭燃油等是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还要参与同业电力产品价格市场化竞价的竞争。在效益利润的生成和体现上,企业已经基本上是以独自的个体来面对市场经营后体现出的效益和利润,因此我们的利润和效益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结果,取决于我们自己生产经营管理的结果。这种巨大的变化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什么是市场经济。企业的利润和效益衡量的标准就是市场,这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效益所不同的地方。

三是党群工作效果与企业效益的关系。从以上两点分析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党群工作的效果就要体现在围绕企业效益有效的服务保障上,就要在作用于企业经营成果、经营效益上显现出愈加明显的有为工作。那么我们党群工作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怎样去体现?怎样去追求?我认为,就要在紧紧围绕保证企业努力实现经营绩效目标上做工作、去追求;就要在动员组织职工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任务上做工做、去追求;就要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做工做、去追求。这就不仅仅是思想意识上的转变,更要在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上来实施。党群工作的效益或者说效果有间接的和直接两个方面。间接的主要体现在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各项工作经营目标要求,使广大干部员工认清形势任务,明确责任目标,从而在各自的岗位和工作上努力完成目标值;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手段,加强企业干部员工的统一价值观、文化理念和理想信念,解决好员工中疑惑情绪和各类实际问题,形成激励动力,作用于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当中去;通过开展党群各类竞赛活动及其它载体,加强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形式,促进和保障企业各项责任目标的实现。直接的体现应该是在完成企业经营效益目标过程当中党群工作与行政工作一起解决困难问题、一起寻求更好的途径和方式、一起为中心任务的实施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无论是间接的作用也好,还是直接的作用也好,党群工作必须要在围绕服务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中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反之企业利润完不成,效益上不去,党群工作就很难说“有为有为”,党群工作的成果、效益也就不能体现,也背离了党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自己在从事党群工作的实践别是在经历电力体制市场化经营变化中感受颇深,因此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脱离企业的实际,就失去了实质的意义。

三、结合实际,切实在党群工作的实践上改进创新

改进创新党群工作,无论是在转变观念、还是注重效果、都要通过工作实践来实现和达到这样的目标。联系自身工作的体会,党群工作要在结合实际,围绕中心,增进绩效上加强实践工作,勇于改进创新。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定位党群工作服务经营大局。 党群工作紧密围绕联系经营工作实际,是我们电力企业当前和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和实效点。能否在思想观念上、工作实际上去践行, 就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目标做工作,这就是我们党群工作的重点和服务保障的大局。无论是制定活动方案、还是开展竞赛,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是具体工作部署要求,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更大的作用于、服务于、保障于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实现上,这方面也要追求最大化、更高值。党群工作还要在全力协助配合完成本单位具体工作措施上作好工作,在每一个具体环节和工作中主动参与、分担任务、抓好落实,这是衡量党群工作是否是有的放矢具体化的体现。由此来看,党群干部要牢固树立经营意识观念,强化工作中的效益作为,把工作的实劲运用到有力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全过程。

第10篇

【关键词】党群干群关系 执政党 持续健康发展

党群干群关系是有关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党的群众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企业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和方法,对于加强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澄合矿区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新时期以来,澄合矿区党群干群之间总体上一直保持着较为和谐的关系,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推动了煤炭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党群干群关系上,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局矿两级机关办事环节较多、手续繁杂,重审批、轻服务,重文件、轻实际,重汇报、轻指导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个别党员干部作风漂浮,不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愿接触职工群众,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思路不新,点子不多,方法简单粗暴。

三是遵章守纪不严。有的党员干部讲本位不讲大局,讲关系不讲党性;有的把党纪条规当成小节,行为不够检点;有的大吃大喝,甚至侵害职工利益,职工意见较大。

上述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单位和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破坏了全公司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从党员干部自身来看,处理不好党群干群关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公仆意识不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党员干部则是公仆。但有的党员干部却颠倒了主仆关系,把自己当成职工的主人,眼睛只向上看,只对上级负责,心里没有职工群众,甚至,侵害职工群众利益。

二是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央一直强调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但部分同志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一提到政治学习,就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情绪。由于放松了政治学习,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因此,政治责任感不强,认识水平得不到提高,群众工作自然做不好。

三是不思进取。一些党员干部只满足于现状,懒字当头,责任心不强,对职工群众提出的问题,不是及时解决,而是一托再托。还有个别党员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对于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决策,不是组织职工认真贯彻执行,而是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造成了职工的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误会,最后导致矛盾激化。

二、加强和改善企业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和方法

笔者认为,要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首先,要强化宗旨意识教育。只有牢记党的宗旨,以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为此,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使其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职工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职工群众谋利益的观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职工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并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

其次,要相信和依靠职工群众。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他们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具体决策时,一定要把职工的意见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执行政策时,一定要把上级的政策原原本本地讲给职工,把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明明白白地告诉职工,并在执行过程中认真听取职工群众反馈的意见,适时调整工作方针。

第三,要和职工群众交朋友。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不但表现为“鱼水相依”,也表现为“船水关系”。只有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实现和维护好职工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职工群众拥戴,反之,就会遭到职工群众的唾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与职工群众交朋友作为一种为官品德、一种工作方法,注重在与职工交朋友的过程引导职工,发动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清正廉洁,转变作风,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就是说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清正廉洁、公正无私,才能有号召力,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职工评判党员干部好坏的重要标准,无论你政绩如何突出,只要腐败就会失去民心。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和从严查处侵害职工利益的不良行为和各类案件。

同时,要在党员干部中继续深入开展以“学摆查改”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活动。下大力气解决党员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戒奢以俭,勤俭办事,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更好地促进发展、改善职工群众生活上来,坚决纠正漠视职工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3.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

一是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能说、能写、能算、能干。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注重循序渐近,上下配合,善于从职工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把执行公司党政的各项决策和满足职工的需要相结合,既要注意解决职工期望、关心的问题,又要善于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和整体、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二是要完善工作制度,切实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

首先,要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加大职工测评党员干部所占的比重;其次,要建立党员干部分包区队班组的工作制度;第三,要建立领导干部接待日工作制度;第四,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解决好各类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第五,要健全督查工作责任制,畅通渠道,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

第11篇

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团的工作;影响

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提出是有一个过程的,“群众路线”这个说法最先见于《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这一文献中。党的群众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长期斗争中实现的,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加以运用而形成的,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的工作路线和经验。

一、党的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路线的概念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最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一点已被我党数十年的工作经验明确证实。

我们之所以确立这样的群众观点为基本工作路线,是因为:第一,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地位去维护、去保证,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第二,我们党要求一切为了群众,在工作当中要以群众的愿望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第三,中国共产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要以群众实践为基础,深入群众中去,从群众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依据问题学习找出处理的办法。第四,中国共产党还要善于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他们当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发掘人民群众的智慧,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作用。第五,要真正做到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必须走入群众当中去,

2.党的群众路线的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主持一切工作的根本性路线,集中体现着我们党服务人民、依靠人民的作风和方针,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具体表现。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维护好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关系,这是我们事业能够成功的保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比一切都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我们党始终不移的走群众路线的最关键性的原因。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开启。这次的活动大概持续一年的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总要求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从2013年六月份以后,用大约一年的时间,在全国全党范围内,开始自上而下地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这次会议强调,这次活动要发扬十精神,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这一政策顺应了群众期盼,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为民、务实、清廉”是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完成这一要求,必须先从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下手,切实贯彻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突出党的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种不良风气。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的作风、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员干部清廉的本色,使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清廉的形象。

所谓“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的要求是这样的: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观点,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实践的主体的观点;务实,就是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清廉,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自觉自律,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落实廉政准则,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团工作的影响

我党这次大力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多方面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是在党的内部,对团的工作也有重大指导意义。

1.有利于在团内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为民、务实、清廉”,把“为民”这一条放在第一位正是由于它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民”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带动共青团内的工作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个,妥善处理好、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维护好他们的切身利益。

2.有利于净化团内不良风气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决反对当前党内团内突出存在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大不良风气。有利于在团内扫清这四种风气的恶劣影响,重整团工作的面貌,使团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是团组织的面目焕然一新。

3.有利于培养团员的实践精神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突出了对党工作和团工作的教育,也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党员干部在具体实践中改进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同样这次活动也会影响到团的工作,引导团员与生活实践结合,深入人民群众中,深入具体问题中,从那里获得真知进而解决问题。

四、结语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更加深入了理解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和内涵,不仅在党员干部中有巨大影响,也对团的工作有指导性意义:能够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工作原则,净化团内的不良风气,培养团员的实践精神。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落实“四项制度”,拓展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

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的核心是要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与广大社区群众的情感问题,旨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为此,党工委着眼于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建设,确保工作长效性。

一是完善社区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坚持街道层面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社区代表会议,居民区层面每年组织召开二次居民代表会议。会议分别由街道机关代表、社区单位代表和居民代表参加,重点对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工作进行评议,协商确定社区年度“实事工程”等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事务,进一步理顺社区各方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资源整合机制。

二是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党政领导每周定期轮流接待群众制度。以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为平台,每周公布接待人员名单,并专辟领导和代表接待室,切实做到每次接待有记录,有回访,有反馈。同时,强化街道机关干部、居委会干部首问接待制,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是健全党务、政务“双公开”制度。通过党务政务公开,及时向党员和群众通报社区重大事项,引导群众踊跃参与社区各项公益活动,党支部和居委会每年两次分别向党员大会、居委会每年二次向居民代表报告工作,并组织测评,真诚听取群众的建议,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此外,还建立了社区党建和社区政务网站,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和网络平台的作用,方便在职党员了解社区党务和政务工作。

四是推行联络员定点联系制度。党工委将街道行政区域划分8个工作块,对应建立8个联络指导工作小组,每个小组均由1名处级干部牵头,每个组员具体负责对口联系一个居民区,注意听取该居民区群众意愿诉求,并及时反馈到街道。

二、坚持“三个抓手”,积极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方法

党工委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关注热点、寻找力点,切实把社会的公认度和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力求在创新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上下功夫。

一是以“四个对应”为抓手,优化组织设置。为强化联系服务群众的组织保障,党工委提出并推广居民区组织设置“四个对应”,即对应居委会建立党总支,对应居民自治小组在党总支下设党支部,对应居民小组设党小组,对应民间团队和活动室、健身苑等群众团队和公共场所建立民间团队党组织和党员包干责任区。在此基础上,党工委还以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楼组创建、“保持先进性、情系群众心”主题实践活动等为抓手,在社区中积极倡导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亮明身份、公开承诺、履行责任、凝聚人心,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切实发挥主体作用。

二是以“四会制度”为抓手,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在落实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等“三会”的基础上,建立民意恳谈会制度,“涉及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吸引群众参与决策,属于居民自治的事务帮助居民自主办理,由于居民自治产生的问题指导居民自行解决”。通过建立健全“四会制度”,在**社区中逐步形成了“有事把群众请来开‘三会’、无事要到群众中去恳谈”的良好民主氛围,进一步畅通了由下至上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绿色通道”。

三是以“四门行动”为抓手,提升社区群众共建共创的和谐度。如何进一步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是当前社区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对此,党工委立足社区,深入开展以“敲门问候、串门关心、安门防范、启门解惑”为主要内容的“四门行动”。要求居民区干部每周抽出时间走访居民,同时发动广大党员志愿者重点走访本社区、本居委、本楼组的孤老、重残重病人员、身边无子女老人、离休干部、军烈属等,积极为他们提供心理慰藉,精神关怀等服务,切实让社区群众感到党员在身边,关怀在身边。

三、实施“五解工程”,不断丰富联系服务群众的内涵

党工委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重点,把群众的困难作为工作的第一责任,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追求,积极推行“五联系”,即党政领导联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联系总支委员和支部书记,支部书记联系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党小组长联系本组党员,党员联系身边群众。重点实施“五解工程”:

一是“解民就业之困”。就业难是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之一。党工委重点完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就业援助指导站,就业援助员三级就业援助网络化机制,建立健全以创业者联谊促进会、地区劳务骨干企业和劳务基地、开业服务社等组织为主的社会协调支持体系。全面推进“创建充分就业小区”活动。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还定期集中开展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活动,确保社区“双困”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出现一个,认定一个,安置一个。

二是“解民生活之忧”。党工委注重做好社会救助、福利、优抚安置等各项工作,重点关注无经济能力、患重病大病、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完善“生活照料网、紧急援助网、医疗保健网”三网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生活安定。今夏高温天持续多日,社区(街道)党工委利用“三网”,对27个居民区独居老人集中开展“上门慰问、上门安检、上门就诊”等“三上门”活动。

三是“解民心灵之闷”。自2005年3月起,党工委在各居民区普遍开展“心理服务进社区”工作,并以建立健全总站-服务点-党员志愿者三级服务体系,精心打造“心桥工程”,探索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相约星期四、有话大家说”、“畅心苑”等活动载体,较大程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四是“解民环境之怨”。针对**社区居民住宅集中的特点,党工委以物业党建联建为抓手,积极通过“四个提倡”即提倡业委会主任由支部委员、居委会委员担任,提倡业委会委员党员比例占2/3以上,提倡业委会建立党小组,提倡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进入居民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形成物业管理合力,不断改善居民居住的“软环境”,有效提升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