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

时间:2022-05-14 16:3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课程设计 职业能力分析 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75-02

1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就业岗位群

(1)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汽车系,在进行汽车职业能力分析时首先对汽车生产企业及维修公司进行调研和技术咨询。分别对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辽宁汇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马4S店、福特4S店、一汽奥迪4S店等进行专业调研和课程研讨论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课程的教学目标。

(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以下任务内容完成:①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②拆装更换发动机正时带或正时链条;③清洁发动机压力油道;④拆装检测发动机汽缸盖及更换发动机缸垫;⑤拆装检测发动机凸轮轴及轴承;⑥z测发动机汽缸体;⑦拆装检测汽车发动机曲轴及轴承;⑧拆装检测发动机机油泵;⑨拆装检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⑩拆装检测发动机气门组;拆装检测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的拆装。

(3)该课程是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大纲开发而成。以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和原理为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各个总成的构造。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知识由课堂上课老师讲授,发动机各个总成结构及各个零部件结构和装配关系由实训教师讲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学与做”的教学模式。

(4)在实训操作中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任务,将每个实训任务分成若干个操作步骤,实训教师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要求逐步操作演练。依照4S店维修实际操作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训中按照每个实训任务的实训步骤来规范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更加规范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开发探索

(1)此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各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来设计的,学生以学习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为基础,完成发动机总成拆装为目的。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汽发动机结构,独立或协作完成不同类型发动机拆装能力。

(2)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学目标;②学习目标;③任务描述;④任务分析;⑤任务准备;⑥学、教、做、评、练等6个环节。学生通过“学”:学习本任务的基本知识和零部件的基本结构;“教”:实训老师首先在实训场地现场操作,按照实训步骤细致规范拆装,学生见习;“做”学生首先填写实训老师的拆装操作步骤记录卡,然后模仿实训老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做;“评”实训老师根据拆装过程评分卡的评分标准给做的学生评分;“练”为了巩固掌握学习的知识,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供学生练习。例如:对任务一――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课程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①认识发动机外部附件。

②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

③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装配。

④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⑤掌握发动机各部件拆装工艺流程。

任务描述:发动机外部附件主要由发电机、起动机、节气门组件、进气歧管、氧传感器、排气歧管、机油滤清器、空调泵、碳罐电磁阀、PCV阀等组成。拆装时严格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进行。

任务分析:发动机附件都是结构复杂的零件或总成。附件通常都采用螺栓、螺母,螺钉与发动机的机体是连接的,拆卸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同时防止零件和工具掉下,把拆卸的部件及螺栓摆放整齐。

任务准备:直列四缸4A13VVT型发动机一台,发动机拆装工具一套,零件摆放案台两台,发动机维修手册一本。

学生首先学习发动机外部附件基本结构、作用、材质、安装位置。

教学生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过程,技能训练由实训老师首先现场操作,学生见习,基本训练如下:(1)发动机拆卸部件的选择;(2)发动机拆卸工具的选择;(3)发动机拆卸过程及部件的摆放。

学生做:模仿实训老师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以直列四缸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工艺流程为例,一切过程要严格遵循维修手册进行。按照表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记录卡的相关要求,进行部件的拆卸。(1)学生首先填写拆卸发动机附件的顺序;(2)拆卸附件和工具的选择;(3)拆卸附件及螺钉螺母的摆放;(4)工具的清洁;(5)实训场地的清洁。

实训老师评:给学生拆卸发动机外部附件过程进行评分,主要考察操作关键步骤、拆卸注意事项、零件和工具摆放是否整齐、工具的清洁和实训场地的清洁等。

通过上面的学习环节,学生掌握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正确的拆装方法、拆装工具的选用和使用、零件和工具的摆放,会查阅相关发动机维修手册,了解拆装过程注意事项。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设计特点

在上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针对学习目标探索出学习任务,更加接近生产厂或4S店实际工作要求,体现了“学”“工”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念。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实施的载体,这些载体就体现实训活动内容,这些实训活动内容是对生产厂或4S店维修工作过程的模拟体现。

4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在辽宁沈阳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发展的地位,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就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方向和课程设计内容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受教育的人群特点: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3)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发掘他们活波好动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进步。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工学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97-02

随着现代汽车行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遇到维修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为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用人的需求,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成为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下结合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中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维修》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结合课程改革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实施中进行分析。推行工学一体化模式教学将会是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几点:

1 《汽车发动机维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我校是2010年秋季学期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把汽车维修所有的课程分成了8个模块,《汽车发动机维修》是其中的一个模块,把发动机的机械维修和电路维修分成两个模块,分别在不同的学期进行教学。一个学期学习四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学习时间为一个月,每周的课程达22节,《汽车发动机维修》这门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的下学期,“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以实训操作为主,理论为辅,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在实训室进行动手操作。发动机机械维修的主要项目有:曲轴测量、汽缸盖平面度测量、汽缸测量、磨气门、铰气门座、活塞环三隙测量、活塞连杆的校正、铰连杆铜套、冷却水泵以及水路的检修、机油泵和机油滤清器的检测与更换、发动机总的拆装与启动。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投影设备进行课件教学或教师现场操作进行演示教学,然后根据实训车间的安排进行发动机维修实践操作训练。然而学校的发动机设备相对学生人数和班数而言,总是表现得数量不足,不能及时安排学生实训,以至于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上课的时间集中在一个月上完,学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较差,经常会出现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很容易忘记,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2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是主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融于实践、课堂融于实践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以这一原则为指导思想,并将其贯彻到教学中去。“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训车间。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逐渐弱化了教师的的角色,强化了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调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作为引路人和答疑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活动设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中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技能并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我们概括为“做中学”。逐渐在教学中为“做中学”的教学设备和教师编写的工作页做着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以教科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通过下发任务书,把学生的学习策划为一个个项目;在每个项目“工作任务”中,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做到了什么程度,在每个工作任务中通过小提示,小词典,拓展只等小栏目,介绍与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过程的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勘查现场,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中模拟训练,专业技能掌握得更快,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工作的需求,企业更乐意接受这样的学生,学生的就业率也就随之提高。

3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见图1)

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展示、评定反馈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始终围绕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重点实施。

3.1 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进行改造。主要内容包括:气缸压力检测、发动机总成的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配气机构的检修、系的检修、冷却系的检修、点火系的检修、燃油供给机构的检修、发动机水温过高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机油灯亮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灯亮诊断与排除和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也特别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创设了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按照维修企业的工作工位来设计,使教学过程变为工作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3.2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过程: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展示、评定反馈。在模拟工作环境建立的基础上,课程的实施过程通过一体化教学来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2.1 建立真实的工作环境

按照维修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班组工作,通过学生的竞聘和选拨,建立学生自己的领导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操作,各司其职,使学生在完整的维修工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3.2.2 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项目的原理分析、项目所需器材、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项目的注意事项等。

3.2.3 工作过程

制定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到仓库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汽车发动机维修。通过维修过程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3.2.4 项目验收及评价

学生维修好以后,由教师和各组检验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项目验收,相当维修企业修理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例如:发动机总成分解检测后总装后后要进行装车进行发动机试验,检查是否修理完好。

3.3 教学指导过程

(1)设计学习任务,教师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把整个发动机所有的知识分成:气缸压力检测、发动机总成的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配气机构的检修、系的检修、冷却系的检修、点火系的检修、燃油供给机构的检修、发动机水温过高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机油灯亮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灯亮诊断与排除和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等12个任务,根据任务的内容编写工作页,每一个任务上课时先把工作页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发动机课本、电脑网络、手机网络和备用书籍先查找资料填写工作页及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再制定工作计划,当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解惑。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示范等方法进行解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学习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实践操作过程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习,每个小组一台发动机,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操作的规范时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要领,这样小组指导学生认真专心听讲,学习比较认真,学习效率较高。

(3)采用企业的6S管理,把企业中的6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来管理实训车间及一体化教室。上课前排队讲实训车间安全和要求统一穿工作服,在实训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注意工位上的干净,对所有发动机零件的摆放整齐,操作过程中更要注意安全和操作的规范。下课后要打扫工作场地和把一体化教室的书籍椅子等摆放整齐。

3.4 课程考核

3.4.1 考核内容

“工学”一体化主要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的认同感相结合,训练学生的能力目标,所以考核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发动机一体化教学过程是实操和理论相结合,考核的内容出来这两个方面外还得把学生的能力目标和综合素质考核列入在内。不同的项目任务考核的内容是有区别的,但是都脱离不了能力目标、发动机的相关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

3.4.2 考核方法

工学一体化的考核方法不能按照传统的单一的闭卷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需要随学习任务进行考核,考核分三种形式进行。

(1)学习小组考核是是由学习小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指导教师和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或学生在实践中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主要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同学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同学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这样必然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防止个别人拖后退。

(3)期末闭卷考核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而不是学完一个项目就丢掉一个项目。

3.5 教学方法

工学一体化课程中强调“思维“和“行动”的统一,强调“情景”和“发现”,以及学生自我建构和自我管理式学习,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是学习者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适应外界要求相结合。

3.5.1 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结四个阶段的程序化技能培训方法。列如:

准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维修的情境描述:一辆五菱荣光B12发动机在冷车起动或怠速运转时,可听到“铛铛铛的连续不断的金属敲击声;温度升高后,声音减少或消失,发动机处于怠速或中速运转时,声响明显、清晰。中高速时金属敲击声减弱或消失;且加机油口处冒烟,排气管冒蓝烟。经维修人员提取数据后分析,诊断为活塞敲缸响故障。需要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检修,进一步确定故障部位,以便维修或更换。”情境的设置主要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示范:在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过程中老师先示范对曲轴、气缸体、活塞等零部件的检修,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怎么操作,操作的顺序。

学生模仿:每个组派出两个代表按照老师示范的动作进行模仿,教师需要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

练结:老师布置任务到每个同学,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老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训练学生的操作规范性。

3.5.2 头脑风暴法

教师把任务下发到小组以后,小组成员根据情景描述进行讨论,制定解决方案,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即兴表达各自的想法和建议,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制定的计划,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3.5.3 项目教学法

使用目的:发动机构造这门课程以现实的维修过程为载体开发教学项目,整个教学围绕12项目的解决而展开,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出计划,并进行实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实施过程:课程内容以教学项目为引导,让学生从现象找本质,从感知了解必然。例如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明确任务是曲轴的测量、气缸体的测量、活塞环的更换等,制定计划,进行分工实施,最后总结评价,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实施效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修理的基本操作方法,不仅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3.5.4 多媒体教学

使用目的:采用有效的手段充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过程:通过制作电子课件网上资源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实验实训室没有的可以在网上得以了解。新知识、新资讯得以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施效果: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学生不但将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化,而且有能力的同学还能学习并领悟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技术。

第3篇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室;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41-0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在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程中,一般是第三阶段的教学任务,此时学生通过在第二阶段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和汽车电气系统检修等专业课的学习,己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由于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自身特点,在实验教学和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保证学生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时必须掌握的实践技能,使之符合企业的要求。是每个专业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实训时间偏少、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的不足、学生对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学生实践能力不高等。

(一)实训时间偏少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应实操时间偏少。从教师对相关实训课题进行形成性考核的结果看也证实了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未掌握或基本掌握教师针对相关实训课题所要求应掌握的基本慨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实训课为例,主要表现为:①对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测方案(工艺进程)制定不全;②检测时,对检测仪器的选择及检测方法存在不足;③对相关传感器、执行器在发动机电控系统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深等。造成学生实操时间偏少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学时(学分)的限制。在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体系中,不论是通识课程、通用技术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每门课程的学时(学分)是一定的,或者说这个学时在一定时间及较长一段时间是不变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训课时间进行优化。

2.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的不足。从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开设了的汽车相关专业在实训设备投入和硬件建设的现状看,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相关专业在所属高职院校中是非重点专业或不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的,另一类是汽车相关专业在所属高职院校中是重点专业或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的,前一类的实训设备投入和硬件建设较少,而后一类实训设备投入和硬件建设较好,显然这种比较是相对的。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前一类还是后一类,都会面临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高职院校中每班学生人数与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设定之间所谓的最佳配置是不可能实现的。虽然,我们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根据本校的实际,为了让学生有较多的实训时间和参与时间,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改革和探索。例如:同时开出不同的实训课题,增加实训工位的数量;通过组织学生现场观摩、过程参与和本人实操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能在课程规定的学时分配时间内掌握或基本掌握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即便如此,因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的不足造成的学生实操时间偏少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二)学生对本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既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保证,也是学生未来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尤其在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的地位是区别与各中职技工学校及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对本专业课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实验课的学习质量,特别在检测方案(工艺进程)制定及相关传感器、执行器在发动机电控系统所起的作用理解等方面显的尤为突出。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

近几年由于整体生源下降,进入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大大增加。客观严肃的讲,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大学学习期间混时间的学生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针对这个问题,高职院校通过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给正常教学带来的困扰仍应是我们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认真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从实践教学的角度看,这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大学学习期间混时间的学生,也严重浪费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资源,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反应实操时间偏少的问题,学习态度端正,想学习的学生反应更加突出。

二、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对专业课实践教学补充作用

高职院校中,开放性实验应是一种新兴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开放性实验室应是学生在完成正常学分外的一个提高自己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平台;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补充。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验课题的主要特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例如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单件检测和在车检测等。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应是通过对相同或不同的实训课题进行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对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单件检测和在车检测的步骤与方法,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折,进而强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需要实训设备和时间作为保障的,通过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知,实训设备和时间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保证的。而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对上述的不足能够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实验课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以接受实操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打好专业课基础必需的。但对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也是相当重要的,而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高自己的上述能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做实验练习,此时的主体是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开放性实验的具体做法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开放性实验的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六个环节:学生拟定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专业任课教师审核―学生填写实验申请单―开放性实验室管理部门认定―学生完成实验课题―撰写实验课题报告―专业任课教师评价。

1.拟定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开放性实验内容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本次开放性实验中是否得到锻炼,是否有所收获。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验课题的主要特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综合性实验为拓展。所似拟定实验课题应验证性实验为主。专业实验课学生在拟定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时应包括:实验课题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所需的设备、实验的步聚与方法及撰写实验课题报告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专业任课教师审核。学生拟定的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专业任课教师应认真审核,这是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本次实验课题内容的重要保证,在审核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主体性,以讨论的形式来补充完善为宜。审核后的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由专业任课教师签字,学生提交至开放性实验室管理部门。

3.填写实验申请单。实验申请单其内容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所需的设备、申请实验时间,承接实验室的确认时间、专业任课教师签名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签名等,并且还要留下申请者的联系方式。实验申请一式两份,实验室和申请人各执一份,实验时学生凭实验申请单进入实验室。学生需按确认的实验申请时间按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应有专职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导。

4.完成实验课题。学生在按要求完成上述工作后,应认真按专业任课教师审核后的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及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完成实训课题。

5.撰写实验课题报告。认真撰写实验课题报告,认知自己在动手能力、理解和分折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哪些提高或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6.教师评价。由于本文把开放性实验定义为新兴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把开放性实验室定义为学生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平台,所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口头或书面表达交流探究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可记入本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综合成级部分。

四、目前高职院校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知的问题。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在高职院校中是把它定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平台以及作为正常实验教学的补充的这个层面,还是把它定位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个层面,还是有很大讨论的空间。因为他与普通本科院在学生结构、所开设专业的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好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享素质和基本符合企业用工要求的技术工人)及实验课题属性(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等方面都不同。本文认为第一种层面的定位较为合理。

2.实验室管理问题。与传统实验室相比,开放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实验对象的多层次和多专业等许多问题。开放实验是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相对较为分散,这样给实验室的安全、有效管理带来了新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存在较大差异,而开放实验中指导教师直接参与指导或引导的力度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使得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任务重、难度加大,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消耗品领用办法、开放实验室安全使用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3.实验过程中的指导问题。学生在开放性实验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对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应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实验操作技能。基于此,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以全面提高自身的实验技术水平。此外,还涉及到指导教师的酬金问题,由于实验过程的开放时间一般为课余时间,不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应适当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报酬,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验室开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五、结论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的开放性实验是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教师所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到开放性实验室这个平台中运用和验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锻炼其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本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正常的实践教学中有作重要的补充作用。鉴于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的难度,这项学习活动可以先从学习态度端正,想学习的学生开始,循序渐进,不断的总结经验,使这个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平台逐渐被广大学生接授和积极参于,这对营造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及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王少刚.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9).

第4篇

【关键词】实训条件 实训基地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86-01

一 课题研究针对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来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复杂而系统,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实物就内容进行讲解。我校本专业整体的实训条件不是很好,校内的整车及发动机台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众所周知,汽车的硬件更新换代快,如果不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新型的车,那么学生虽然经过实践学到了一定知识,但却不一定能够在真正的实践中得以应用。

从教学方式来看,在过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按照“导入新课程、讲授新课程、练习新知识、总结巩固知识点、布置作业”五个步骤依次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并加以练习。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实训基地是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 国内外可借鉴的先进做法

从国内研究来看,很多名校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同济大学于1997年底开始筹建具有实验、实习、模拟训练和岗位实践等多种功能的“上海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训中心”(简称实训中心),“山东大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教学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在淄博市淄川区举行,学校建成较为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从国外研究来看,德国“双元制”是国外实践教学贯彻较好的国家。所谓的双元制是指受教育者要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简单来说,其本质就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

澳大利亚TAFE模式是国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中较好的一种模式。TAFE模式非常重视学院学习条件的改善和优化,他们投巨资建设实验室、实习工场,配备先进仪器设备。这种模式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

基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做法,结合我校和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做好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三 研究方案和初步认为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

1.研究方案

第一,系统总结当前我校实训条件。结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程和当前我校的实训基地场所,就针对实训条件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第二,了解学生关于实训基地的意愿。在对客观条件做出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调查。以汽车制造与装配1201班的学生为调研对象,以“你心中理想的实训基地构建模式”为主要调查内容。通过调查内容的分析进一步为实训基地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采取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学生的实训意识。结合之前的实训课来看,部分学生将实训课当做是放松的课,脱离了课本,脱离了教材,脱离了教师管教,装模作样地学习,只有当老师过来的时候,才会象征性地看看车。这样对实训课的认知不利于实训基地课程的开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训基地重要性”“如何强化实训训练”等主题开展座谈会,强化学生的实训意识。

第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相结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使用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通过与现场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完成具体的工作学习任务。

第三,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从校内实训基地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校内实训工作。(1)认识观察实训。认知观察实训主要采用开放式或解剖式的直观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设备、设施的各部件,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如汽车的构造都包括什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学习中,以汽车这一实物为观察对象,了解汽车构造。(2)演示操作实训。演示操作实训主要是通过有关硬件设备或者装置来演示某项技术的应用过程。如汽车检修,对如何检查汽车某个部件是否有问题,可以通过演示操作来让学生了解,这样的演示操作能够强化学生的印象。

第四,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操作的地方。目前,我校与浙江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青年莲花汽车集团等单位都有合作关系。在与校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签订合同,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安排他们进行实习。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是周末也可以是寒暑假,除了正常工作,体会一般工人的工作和辛苦之外,也可以通过企业来组织相关的技能竞赛,如“汽车检修大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5篇

关键词: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

《汽车维修实训教材》是面向中等职业教师车辆工程(职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实训课程。该课程的学习需《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维修工初、中实训教程》等前续课程的支持,为后续汽车维修高级工考证(职业资格三级)打下基础。教材必须严格按照按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写。

目前,职师本车辆工程专业在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等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虽然汽车维修实训类教材目前版本较多,有些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较琐碎,教学效果不明显,没能很好体现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胜任该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应以职教师资能够胜任这样的培养为目标的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本符合职教师资教育特点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材。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技术不断创新,新的概念和新的汽车结构不断涌现。教材应根据当前职教师资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采用了项目、任务驱动等编写模式,以任务为载体,按结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检测等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应该涵盖了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车电控系统、汽车底盘、汽车检测与诊断等内容。

一、教材编写的原则

本着"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职教师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职教师资教育的特色

职师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中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根据车辆工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对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要求:专业教师应掌握扎实的车辆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相关专业教学的操作技能,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管理知识、汽车维修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电控汽车各电控总成控制原理、各总成控制电路图识读和控制电路分析现代、发动机新结构及控制原理、底盘新结构及控制原理、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和控制信号波形分析、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数值分析、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数值分析、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分析、电控悬挂控制电路与故障分析、电控柴油机控制电路和故障分析、环保汽车(LPG、CNG)常见故障分析、电控发动机控制方式等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整合理论、实验、实训等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采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职教师资教育教学课程"的实现方式,使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既具备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又具备崇高的职业教育教师师德素养,既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因此突出职教师资特色是本教材之所以能满足职教师资教学要求的必要条件。

2、遵循实用性

本教材的编写,既要满足职教师资要求,也要满足目前社会汽车维修行业高级工的要求,所以在对以前编写的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对汽车维修高级实训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改进、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在编写时,可遵循"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职教师资教育特色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探讨、交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计划,同时也要根据汽车修理行业实际情况编写实训内容。这样,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操作性强,也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职业性、实践性

根据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高级工课程基本内容应包括:应知部分(基本要求)和应会部分(工作要求)。教材编写必须严格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来制定,同时也是并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教材的内容必须体现出先进性、实践性。 实训的内容应加入目前大部分修理厂采用的维修技术,保证学生实训效果与市场需求同步;同时也要开了到大多数中职学校多数的实训项目。因此学生即可以适应市场上的修理、检测等岗位,也可以满足中职师资的要求。

4、体现师范性

在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师范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努力实现"三个融合":(1)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融合;(2)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3)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融合。以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编写的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教材,应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按照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利用汽车实训现场教学室,部分地再现中职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丰富了教材内涵,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教材编写导入方式

1、任务驱动式

让学生在比较贴近实际的实践环境中,"学,用"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又能解决任务的问题,这样学生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会使"学,用"有一个良性循环。

2、案例式

在案例处理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式

实训的项目与企业实际的操作衔接,使学生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需求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也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课程观,使教学能随着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变化而改进,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艺型人才。

三、总结

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需要考虑到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择、改编和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围绕课程学习者将来教师岗位工作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强化。职教师资教育的办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载体--教材开发对于职教师资教育端正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特殊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袁华,武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

第6篇

摘 要:在汽车发动机控制中,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发动机的检测与维修越来越依赖电子控制技术。同时,汽修行业要求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适合本行业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运用行动导向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能较好地满足这些要求。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在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行动导向 汽车电控发动机 教学

汽车电控发动机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汽修专业主干课程,在我国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中普遍开设。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沿袭教师讲授——教师演示——学生实训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和规范性,缺少对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同时,由于中职在校生文化基础普遍下降,理论学习成为他们的弱项,所以,普遍存在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显然,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怎样使中职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维修技能,更好地和企业生产实际接轨呢?

一、在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可行性

面对上述困难,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急需进行改革。如何重组教学资源,把知识的序化由学科系统化变成行动或工作任务过程系统化,使学校教学更加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观念,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行动导向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发展出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大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较好地满足了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首先,汽车电控发动机项目化教材在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项目化教材,这为教师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减轻了繁重的教材组织工作,让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组织上。其次,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搜集信息、实时互动、实施任务、技能训练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再次,中职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理论考试的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技能考核的地位越来越高,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成为中职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学生更加注重技能的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现行职教体系下,汽车电控发动机实训课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独立操作、展示技能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等到了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兴趣得到加强。这些都为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笔者现以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教学为例,谈谈行动导向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行动导向在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项目教学法,有机结合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项目教学法是把知识的序化由学科系统化变成行动或工作任务过程系统化,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并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项目:发动机电控系统总体认识、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空气供给系统的检修、点火系统的检修、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等。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小项目,例如,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又分为燃油供给系统检修和燃油喷射系统检修。

在燃油供给系统的教学中,我们先设置一个故障:喷油器附加电阻断路造成发动机不启动,让学生排除。我们把整个项目分成以下几个实施步骤:(1)搜集信息:包括了解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认识各零部件及其安装位置、掌握各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学会各种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汽车故障排除的操作规程。(2)制订计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制订项目实施计划。(3)实施项目: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排除故障。(4)评价总结:学生分组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得失,教师进行总结。(5)任务拓展:包括燃油供给系统其他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缸内直喷技术简介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排除故障的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通过小组完成任务,把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生产案例,引导学生在这些案例中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和尝试,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在完成燃油供给系统检修的项目教学任务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多个案例,让学生实践。例如,电动燃油泵电源断开、燃油滤清器堵塞、燃油压力调节器真空管脱落、喷油器电源断开、喷油器堵塞、喷油器附加电阻断路等实际案例。在这些案例中,除了告诉学生是燃油供给系统故障外,其他都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查资料、检测、记录,最终排除故障。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巩固燃油泵检测、燃油压力的测量、喷油器工作情况检测、喷油器清洗等各种实际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同时,注意学生在实操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事后讲评。

3.运用头脑风暴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指针对某个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对学生进行任何评价,使学生能大胆发挥创造性思维,达到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析法和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分析电控发动机的实际故障。其步骤如下:首先,由教师展示案例,例如油泵继电器失效,造成发动机不启动。其次,在确认是燃油供给系统故障的前提下,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并汇总讨论的结果,教师审核后实施。最后,总结评价。学生分析出多个可能的故障点,有的认为在油泵,有的认为在喷油器,有的认为在控制电路,有的甚至提出可能是油箱没油等。无论是哪种可能,学生都列出了排除故障的流程和检测方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运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适应企业生产模式

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企业生产实际情景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承担企业中不同的岗位,不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更快地适应企业生产模式。

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燃油供给系统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步骤后,可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客户设置故障,一组扮演维修人员排除故障,完成后互换角色。从故障车进入维修厂开始,接车和客户交流并记录相关信息,询问故障现象,发生故障时的工况等。在检修过程中,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可能原因,列出相应的检测方法,然后按规程实施操作。故障排除后,填写作业单,计算工时费、材料费。交车时,为客户分析故障点及产生原因,并提醒客户相应的注意事项等。角色扮演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人际交往等综合职业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成效

在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头脑风暴法,自由讨论替代了原先的死记硬背,解决问题的方法变为多样化、动态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在不断找寻更好的方法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按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每一个步骤学生都要独立完成,通过不断地训练,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当遇到新任务时,学生就能根据项目教学训练的步骤,独立地搜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项目、评价总结。

3.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面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情况,学生必须及时有效地做出相应的回应,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只有和客户交流好,才能更好地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工况,更快地排除故障。

4.加强了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要求一组同学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个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在完成可能故障点的检测后,不一定就能排除故障,操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在一次次尝试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电控发动机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加强了承受挫折的能力。

5.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在每个任务的教学中,学生不但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相应的帮助,如教师的指导、网络和资料的支持、同学的协作。随着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逐步完善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中,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综合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多种方法和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好地掌握了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维修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和企业生产实践接轨,同时,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有针对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毅斌,肖雨,李磊.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检修[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4.

[2]金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

[3]周万兵.论中职教育课改中汽修专业学习任务与企业岗位的对接[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

[4]李璟东.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探讨[J].职业,2014(9).

第7篇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2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15

一、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书本知识的讲授和理论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满堂灌,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可见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单一,严重缺少实践操作环节,课堂中的学生只能呆板地被动学习,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互动少。然而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能真正地体现“学中做、做中学”。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学校展开信息化教学的新型多媒体技术手段之一,它在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中显现出很大的授课效果,比如使用电子白板独有的功能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灵活的教学活动设计,还可以在教学后进行信息反馈。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众多优势可以灵活地模拟实践操作场景,能让教师在教室里就能详细的地讲解发动机的操作要领。此外,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中最独特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走进中职校的学生由于之前学习态度较差,文化课知识没有学扎实,因此,中职校里的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用枯燥的教学方法难以改变现状。但是他们对实物动手操作、视频和图片的学习很感兴趣,能够有效的吸收操作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这种“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很适合中职生。交互式电子白板就可以轻松实现“做中学”的功能,比如在讲授发动机工作原理时,利用电子白板的多屏功能,将发动机工作原理动画、四个行程的示意图同时显示在白板上,并使用手写功能直接在白板上书写重要文字,使学生在图、文、声、像为一体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授课效果更是大大提升。

(二)巧用特殊功能,突破教学难点

很多中职校教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先理论后实践再反馈总结,其中的理论环节中以往采用板书或PPT的形式来讲解教学难点,然而缺乏细节上的连贯性。比如在理论课上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喷油器结构时,学生最希望一页PPT就能表述清楚,那就需要一张PPT上要有喷油器的动画、喷油器的结构总图、内部结构分图和文字,这么多的内容放在一张PPT上,结果是动画、图和文字都很小,做在后排的学生就很难看清,学习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然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和手写功能,可以将喷油器的动画和图片,尤其是教学难点部分进行手动局部放大,教师可以详细的讲述难点内容,并解决了后排学生看不清的问题,另外,教师直接将重要的文字当场手写在屏幕上,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上课的质量。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汽车发动机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一)情景导入

以汽车发动机汽缸盖拆装实训为教学案例,利用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展现故障汽车从进入维修车间到维修人员诊断时的情景,学生看到汽车排出白色的浓烟,经过初步分析是由于燃烧室烧水引起的,进而需要解体汽缸盖来查明具体原因。通过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授课效果,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述内容

教师在以往的多媒体授课时主要是将教学资料进行演示,那种高度结构化的内容只能进行有限地演示切换,无法及时地标识和更改,学生只能长时间地被动接收知识。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根据教师或学生自身需要的知识素材,随时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标记和电脑操作状态间的任意切换,并进行编辑、查看、组织和控制,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能力,又很好地达到了教学任务。汽缸盖的拆装要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因此需要将汽缸盖的结构和拆装过程进行有效整合,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在讲述汽缸盖的结构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放大、标注和聚光灯功能,将汽缸盖的结构细节进行详细说明,学生会特别关注,对理论知识就更加感兴趣。在讲授汽缸盖拆装时,就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视频、屏幕捕获和拉幕功能,学生通过视频能直观的学习到实践操作知识。教师将视频中重要的一些环节通过屏幕捕获功能截取所需图片单独进行讲解。

(三)操作训练

在相关知识点认知过程中,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对学生测试配气机构的名称与图片是否连接正确,还可以测试图片是否拖入正确的位置等。在对配气机构的拆装过程中,学生可以观看交互式白板上循环播放的操作视频,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正确掌握配气机构的拆装步骤,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评价

教学评价过程是多维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评价环节中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当教师评价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进行聚光,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教学效果。当学生评价时,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将相应的失分点和成绩写在电子白板上,学生对各组或各自的掌握知识情况及其差距就一目了然,有效地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 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小学电

第8篇

一、创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结合汽修专业主干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立足于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以汽车修理为模块,配合汽车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训练。我认为应以汽车发动机十个大类岗位(发动机分解、气缸套检修、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柴油机供给系、汽油机供给系、系检修、冷却系检修、起动系、点火系)为模块,单独实训,自成体系,最后设置综合岗位实训。每个模块都按岗位职责、岗位核算程序、实训企业概况、岗位操作内容、要求和业务进行编写,使学生通过仿真训练,加深对各汽车发动机机修、电工等岗位的理解,培养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各汽车发动机各岗位资料的训练和操作,学生能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各岗位规程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动手操作技能,为走向社会尽快胜任汽车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采用实例分析,增强教学效果。

汽车修理专业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如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则效果并不理想。作为现代课堂模式的经典代表,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这一模式由于历史上兼具政治执行色彩的持续强化,曾经在我国教育史上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广大教师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已经潜移默化为课堂教学的习惯。该模式的特点有三,其一,以教师为中心;其二,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三,“先教后学”。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性与实践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可采用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边做边讲解,让学生觉得书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汽车维修中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

例如:以“发电机的维修”这一实例作为载体,引出与发电机相关的各系统工作原理和处理发电机维修的相应技能,如下表所示:

理论课讲过“发电机维修”这一章节后,实习中,学生亲自在实车发电机上进行各间隙的调整,我请一组学生按变速器的结构原理进行调整,发电机故障很快排除;而让另一组学生随意调整,结果发电机故障排除不了,以此例告诫学生修车的技术要求很高,一定要按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否则,好车维护时也会搞出故障来。

通过“发电机维修”这样常见的故障实例进行分析教学后,学生既掌握了各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又学到了拆装及主要部件的检查调整的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校企结合,让学生成为“汽修技师”上岗。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与行业的特点结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方式。可以说,它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同时也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论。它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要求,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一个教学程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科学的、人性化的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

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企业的新技艺、新手法,把企业的服务宗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把行业的服务宗旨作为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可通过修理厂所接到的修车业务,现身说法对专业课中有些知识进行切合实际的讲解,如:在讲到如何进行汽车发动机维护这一章时,恰逢该厂在短短2个月中承接了两台发动机大修的业务。

例A:一辆车牌为:晋D12345,别克凯越,买了近3年,机油警告灯亮,放出机油量才半升,发动机的主轴承、连杆轴承、气缸壁均受到严重拉伤,造成发动机发生严重异响。

例B:一辆牌号为晋D12345的桑塔纳时代超人GSI,发动机为AJR,发动机发生异响,经拆检,活塞发生拉缸现象。经检查,该发动机自上次换机油至故障出现,行驶了18000公里,未换过机油。

通过上述实例,我及时进行讲解分析:这两例发动机大修均是由于车主没有按有关规定操作所造成的。而目前此类情况在汽修厂的承接业务中比比皆是,如何避免这种恶性事故的发生?作为一名汽修专业的学生是应该了解和掌握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作了总结:(1)不同型号的汽车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方法,不按规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操作,会造成汽车非正常损坏。(2)让有车族接受汽车技术的系统培训目前是很难办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在买新车后使用前,认真阅读随车所附的《使用说明书》,这是用好汽车、减少汽车使用费用的头等大事,即使对有较多汽车专业知识的有车族来说,也应认真做好这一点。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开发使用多媒体课件,以PowerPoint为技术平台,制作幻灯片,运用大量图片和动画及录像剪辑,使教学生动直观。在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应根据课程特点,在讲授部件结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时,尽可能利用电教板,并结合现场和实物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则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如设置汽车钣金、喷漆、发动机、汽车电气、方向控制系统、底盘等项目。以任务驱动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课程教学应实现多媒体教学、现场和实物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的有机结合,并适时适当使用,这样教学效果也会出现质的飞跃,最大限度地缩小与规模企业的差距。

五、制订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的需要,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如电子技术原理、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接口技术、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必须与当代汽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紧密联系实际,以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轿车作为典型,及时补充更新教材,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汽车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要培养出合格的汽车维修人员就必须用新的教材代替陈旧的教材,课程的设置也应作相应的重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汽车修理》课是对以机械装置为主体的汽车进行故障的判断和对受损部件进行修复,显然这样的课程内容不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需要。如果能够以电子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替代内容陈旧的《汽车修理》课程,学生就可以系统地学习现代汽车的检测手段和维修方式,掌握先进的汽车维修技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以及汽车维修岗位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本专业的课程可适当安排以下内容:汽车配件管理与商务、维修企业管理、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喷涂技术、4S商务流程与售后服务、评估保险与理赔、汽车专业英语等。

第9篇

摘要:本文论述了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对这门学科的影响,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process complete educational model in "Motor car engine Structure And Service" i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application, through process complete educational model application to this discipline influence, to student's various aspects ability raise.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教学

key word: Motor car engine structure and service Process complete educational modelTeaching

作者简介:王小飞,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自动化装备关键技术与制造研究、汽车维修。 前沿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其他专业的学习,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都有直接的影响。本人结合长期教学实践研究,把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进行结合。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在多学科落实课程改革的实验中,能较好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功能,本人把它引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并生成了过程完整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它弥补了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在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与发挥学生主动性方面的不足,能较好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一.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是对不同能力、兴趣、需要的学生进行有效组织的过程,并为组织教学环境提供一定的结构、程序和步骤法。 过程完整化教学推崇主张“教师不复制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备课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上课伊始呈现课题性问题或任务;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以改变问题任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质疑。 二.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1. 以课题性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在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面前呈现明确的课题性问题或任务;面对问题或任务学生能大胆尝试着解决问题,尝试着完成任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及时改变问题或任务的方式,及时帮助指导学生。比如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和实训实验室的讲解,首先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该怎么解决这种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在试验车上进行动手解决,最后教师在进行实验室试验台模拟演示总结这类故障的排除方法。 2. 从课堂教学开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与师讲、生听教学有本质的区别,要求学生独立自主;要探究钻研。比如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以发动机拆装为突破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能看懂,操作中用得到。学生学习有兴趣,求知欲望增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前面学习基本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修理发动机,要求修出的发动机质量好、成本低,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耐力,锻炼学生的承受能力。由于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学生一丝不苟认真查阅资料,严格执行修理质量标准。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质疑性合作”是合作学习的高境界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看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力图让学生经历“过程与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持续一段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才组织“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质疑,不仅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且还是合作学习的高境界。比如在学习《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时,节温器在冷却系中是否可以不用,不用行不行,学生都提出这个问题,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明白了节温器的作用,以及在冷却系中的地位。 4 呈现问题来结束教学过程 临下课前,教师再次展示本节课的结构化问题,可以擦掉结论和与过程相关的内容,并宣布下节课的课题性问题任务。同时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得出结论,不要急于从书上或者别人嘴巴中找到现成结论。因为,谁一旦找到现成结论,他的探究活动有可能马上停止。还要告诉学生,下节课还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比如刚学习完曲轴结构作用,然后给学生留课题:“曲轴出现故障会对发动机造成什么危害,该怎么检修?”,让学生自己下去后自己探究。 三.结论 推行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教学相结合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直接反映出汽车维修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技术发展要求。我们打破了“先学基础理论再进行实践实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孔宪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覃群. 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探索[J]. 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4,(09) [3] 陶・哈斯巴根,过程完整化教学理论与实践[M],呼和浩特,内蒙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4]黎巧云.汽车修理与检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第10篇

关键词:汽车技术;以人为本;实践为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48-02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为汽车维修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维修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对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通过十几年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实施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

近年来,在汽车教学中采用了新课程体系,将汽车维修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进行教学: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数的12%;专业基础理论课,占总课时数的15%;专业课,占总课时数的13%;专业实践占总课时数的60%。这样,在汽车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和技能形成的关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上,坚持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实践”为重,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搞好理论教学,搭建实践教学新平台

从汽车专业实际情况出发,在汽车理论教学中做到形式多样,化繁为简,营造理论教学新课堂,努力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来组织教学,尽量不在教室里采用黑板+粉笔+图片的形式上课,做到授课形式以实践为主。

1.课堂演示教学和现场操作相结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讲解容易搬动的总成、部件的结构和原理时,可将相关的总成、部件如发动机模型、化油器、分电器、活塞连杆组、发电机、机油泵等搬进教室,边讲解理论知识,边做相应的示范操作。在演示教学中允许学生参与操作,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使理论教学得以深化和巩固。这可将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真实,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课堂搬到实训室,边讲解边操作:《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对比较大的汽车总成如变速器、主减速器、差速器等,在实训室集中讲授理论知识,挂出结构工作示意图,写出操作的步骤和技术要求,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操作。讲课与操作练习相互交替进行,相互充实,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拆装,对其结构、功能有了彻底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教学,情景交融,形象直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有些总成如循环球式转向器、液压式转向助力装置、气压制动等内部结构复杂、工作原理抽象难懂、工作过程看不见,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讲课、演示和实训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边听、边看、边想、边做的一体化、个性化教学,将抽象难懂的工作原理变为实际可操作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建教学新模式,营造实践教学新课堂

根据汽车专业的教学特点,建立实训教学新模式——“四备、四环、三查、五合一”:“四备”即是备项目、备课、备料和备学生。每次实训教学前认真研究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然后制定具体的实训教学内容;备好课和备齐实训所使用的汽车总成、零件、工具、材料、仪器等;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技能基础的差异,考虑学生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四环”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四个环节:入门辅导、示范操作、巡回指导、集中小结。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加深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在每次实训的第一节课都进行集中动员,详细介绍实训的要求、目标、任务,并对规范操作、安全措施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实训中,进行有效的示范操作,可以减少学生盲目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时个别示范、分解动作,手把手地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发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学生只是简单模仿,不能觉察自己动作反应的结果,此时需要巡回辅导,逐个纠正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精心、细致、耐心的指导;在每次实训结束时,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实践效果。“三查”即自查、互查、面查。学生完成操作后,指导学生按具体的技术标准、工艺要求进行自查和互查,查出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对所辅导学生的项目进行当面批改、点评,及时反馈,使学生形成对动作技能的深刻体验,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技能。实训完成后,布置学生写好实习报告,促使学生对理论与实践进行综合反思,进一步提升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五合一”:一是车间、教室合一,上专业理论课时是在教室,上实训课时是在车间;二是学生、学徒合一,在生产实训时,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生产者,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于一身;三是教师、师傅合一,教师既上理论课又上实习课;四是理论与实践合一,学生在实训中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五是育人、创收合一,学生在实训的过程,既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又是校办工厂的工人,实现实习由“消耗型”向“盈利型”的转变,达到育人与创收双丰收。

四、努力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1.学习兴趣的意义。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兴趣比天才重要”。兴趣就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有动力就会有行动,有动力就不怕学习中的困难,所以汽车技术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兴趣的激发。有人说汽修专业的学生“高财生”和“问题生”多,这些“高财生”和“问题生”对未来失去目标,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我失去信心,所以他们上课就变成了打瞌睡的“特困生”,期末考试就变成了不用出国的“留学生”,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必须采用一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把“要他学”变成“他要学”,培养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只有这样才可以将“高财生”变成真正的“高材生”。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听过的一般会忘记,看过的可能会记得,做过的才会理解,如果“听”、“看”、“做”、“想”都做到了,那样理解才会深刻,如果经历过失败最后又成功了,那样会记忆一辈子。如何通过汽车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这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手段,这也是职业技能的教育目标,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态、心灵、情操、精神、意识、行为习惯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敬业精神、主动意识以及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和关爱心,这是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其中的关键字就是“动”,通过“动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学习理论知识和钻研技能,在“动脑”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动心”,最终达到“动情”——热爱职业。所以激发兴趣的第一步是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同时仅有动手还是不够的,必须创设各种情境或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兴奋,包括视觉兴奋、听觉兴奋、触觉兴奋、嗅觉兴奋,最终达到记忆兴奋。

2.实践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汽车专业教学和军事作战有很多相似之处,军事作战的战略目标是攻城略地并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是激发学生兴趣最终带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军事作战的战术手段通常是化整为零、分进合击、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最终达到合零为整和各个击破的战略目标,职业教育的战术手段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将一个一个的大目标化为一个一个的小项目,把一个一个的小项目要求细化,重难点要突出,明确任务,确定目标,最终达到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这也正是目前教育部推行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我是教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这门课的,电子技术理论比较抽象,而学不好电子技术再学习汽车电控技术就很难达到理解,那么就和目前很多企业的“老”师傅一样,知识“老”,方法也“老”,碰到机电油气混合的技术难题就“拆”零件找问题,就“猜”故障换零件,如果碰巧“拆好了”或“猜对了”,顶多也只能算是知其然而非知其所然,所以要改变这种“拆”和“猜”的维修思路,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是关键,汽车电控理论是目标。课堂教学是专业教学的“点”,相当于军事作战的“占领山头”,如何在“点”上获得突破,达到占领专业教学目标中的“占领山头”,做到以点带面,整体突破,关键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逐步让学生养成一种课后总结、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变单纯的教导为教导和引导并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汽车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化整为零、分进合击”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我将大的教学目标化成一个一个的课堂目标和任务,并配备相应的汽车电子和电控方面的教具,这些教具分为教师课堂使用的和学生动手实训用的,不论是教师使用的还是学生实训用的教具,全部融合声、光、电多种技术元素,可以满足学生动手和自由组合成各种不同电路的特点,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眼睛、耳朵、鼻子和大脑功能,让学生兴奋,让学生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实际训练,因此,“以人为本,实践为主”的教学我们必须认真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晓慧.教学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崔明铎.工程实训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11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96-02

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兴教学技术与策略的发展,“微课”成为新时期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优势上看,“微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学生认知生活习惯特征,并且具有可重复性、高针对性以及共享性,对传统教学辅助、现代探究式教学均具有关键作用。在我国以现代化技能人才为培养目的的中职教育发展进程中,“微课”更是具有研究与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移动电子端与网络通信的发展与普及背景下,教学被赋予了新的目的与方法,因此,教育范畴内凭借“微观基础教育模式”衍生出“微课”概念,激起了教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探讨。笔者认为,基于微观教学法的“微课”策略对中职学校“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而言具有较高的教学研究价值,如何充分发挥“微课”优势培养出现代化汽车领域技术人才,应引起现代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一、微观教学法与“微课”

微观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模式的范畴内概念,主要指教学围绕具体问题展开,通过直接、针对性的方式完成某部分知识点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微课”是在微观教学法基础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模式,现阶段以视频为主要格式,具有教学内容少、资源质量高、可视化以及主题突出等特征,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二、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故障诊断”是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中的重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汽车故障表现判断其故障部位的能力,是汽车维修技能形成的基础环节,通常以实训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经验性特征。但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教学仍存在部分问题,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1)“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仍将大部分精力置于理论教学上,企图使学生通过记忆“汽车故障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的;(2)无法兼顾不同学生在汽车故障知识体系中薄弱环节的特殊性,“一刀切”教学模式不利于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3)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具有较高灵活性的“汽车故障诊断”课程契合度下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普遍的“混沌”现象。

三、如何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课”

(一)“微课”导入,引发讨论

“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课程的基础应首先在于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以及车身等在内的模块结构;教师应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达到通过汽车表象进行具体故障部位判断的水准,并进一步通过具体故障部位的观察与测试完成故障原因、维修思路等方面的评估。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在实训课堂的导入环节可充分借助“微课”模式进行策略完善。实训课程的导入具有其特殊性,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前进行知识的充分提取,并在形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入思考模式;同时也应具备实训课程特有的实践优势。

例如,教师在实训课堂前呈现“一辆2012款卡罗拉轿车在长时间运行后,处于怠速状态,但出现了发动机过热,电动风扇停止情况”的故障微课案例,通过远程教育技术使学生在各个电脑端或手机端获取微课资源;在浏览微课资源的基础上,学生应完成故障原因的上报任务,例如,学生将“风扇电机故障损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以及“风扇保险丝熔断”等可能存在的故障因素上报;此时,学生多处于具体的故障知识回忆中,无法从整体上全面考虑各种故障可能性,教师可顺势展开课堂自由讨论活动,并及时参与总结,使学生在头脑风暴模式中快速思考。随后,教师通过远程操控各学生的电脑端,在微课的播放过程中使用阶段式解截屏的方式进行具体引导,使学生根据“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点”的思路进行各分支思考,以此规范学生的判断思路。“微课”导入的本质目的在于从“实践现象”入手开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从纯理论入手,符合实训课程的根本要求。

(二)基于微课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训

实训环节是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教师可利用“微课”模式完善传统实训课堂中“故障种类多、解决途径多、知识结构不明确”的缺陷,使“汽车故障诊断”的教学具有更高的针对性,使学生对汽车故障的判断更具体、全面。其中,教师可首先借助“微课”的可视化优势,进行“配套式”的微课设计。如,将“电机供电故障的案例”通过视频截取制作成合集,使学生从动态角度获取该故障发生时的具体表现,为其实践能力提供真实情境。在“真实案例”的微课资源基础上,制作包括“继电器检查与排除”“温度传感器检查与排除”“保险丝的检查与排除”等在内的故障判断类分支微课,使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拓扑式”的故障评判认知结构,由此提高实训课程的有效性。另外,在“学习式”的配套微课资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践中的技术水平,教师可开拓“探究式”的微课模式。例如,呈现“奇瑞出租型(49000km)急加速熄火,且行驶中发冲,故障灯正常”的微课视频案例,使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故障讨论分析,并在讨论过程中形成分析思路与解决方案。如“(1)使用专用诊断仪诊断,观察故障码输出以及怠速数据流参数;(2)加速踩刹车,判断刹车力度;(3)测加速状态下数据流,观察进气压力”的分析方案,以及“因进气压力异常,判断为压力传感器故障,采取更换绝对压力传感器的维修策略”的解决方案。总之,教师在利用“微课”完善实训教学时,要避免进入形式主义误区,只有遵循教学规律的优化才能真正发挥微课的本质价值。

(三)“微课”模式的复习体系

第12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SGAVE;发动机机油泄露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论。

二、SGAVE课程结构

SGAVE课程结构是由奥迪公司Bernd Jooss与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开发的,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的行动领域模式,总课程设置共有8个学习领域,8个学习领域下共有43个学习情境,43个学习情境下又有若干个客户委托任务构成。这8个领域贯穿了整个3年的学习,每学期8个领域同时开设,但每个学期内每个学习领域的客户委托任务是不同的,其客户委托也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这就有别于传统的课程设置,一学期开设几门专业课,三年一共要学习几十门课程。这些客户委托都是来源于汽车维修站中实际所遇到的一些工作任务,每个客户委托中都明确地规定了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以及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下图所示:

三、发动机油液泄露教学设计

现就第三学期学习领域二中第9个客户委托“发动机机油明显泄露”应用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设计(如上图所示)。

1.授课计划

由于SGAVE项目是一个实验项目,所有的教学资料都没有,包括教材、授课计划等,针对每个客户委托要由教师自行制订授课计划。针对这一客户委托,笔者制订了完整的授课计划。如下表所示:

2.教学准备

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所以课前的准备就要相当充分。课前准备包括教学场地、实训设备、学习资料、上课器材等准备,需要理实一体的教室。针对发动机机油泄露这一客户委托所需的实训设备,包括实车、机油压力表、拆装工具等,以及采用卡片教学法需要的卡片、彩笔等。实车需要设置机油泄露故障,针对目前教师严重不足、实训设备不够等现状,要善于“借生为师”,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在实训准备时从SGAVE实验班选拔几名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实训准备,强化他们的实践技能,把他们培养成操作能手,上课时让他们以“实训老师”的身份给学生演示,并且辅助指导学生实训,大大解决了“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人”的现状。

3.教学实施

(1)导入阶段。上课时分好组,并选好组长,采用组长负责制。接着导入维修站案例:一辆悦翔出现机油泄露,送到维修站进行检修,并请三位学生演示维修站中的接车过程。通过情境模拟,确认车辆故障现象,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维修接待的工作情况。针对这一任务,学生应该对系统工作过程进行了解,教师可以运用卡片法,提出系统中的几个关键词帮助学生回忆系统工作过程。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具体讲解系统工作过程。

(2)实施阶段。在上一阶段了解了系统工作过程,那么发动机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有哪些?这些故障现象又是什么呢?针对这些故障制订维修计划。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各组利用所学知识,参考资料,相互讨论,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引导。对于各组制订的维修计划,在实施检修之前进行展示,小组之间相互评论,相互点评,教师再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优化维修计划。对于有些不是很完整的计划,如果在教师引导之后还不能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去实施,实施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困难,不能排除故障,这就又需要他们自己思考,查找资料,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3)深化阶段。在实施阶段,每个小组只排除了一辆车的故障,但是维修站出现故障的车辆类型众多,所以需要对知识进行深化,让学生了解其他车型的系统结构。在这一阶段中可以采用讲授法和小组工作法,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4)结果控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各小组总结这一客户委托的知识点、技能点,通过学习掌握了什么,各小组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小组之间相互进行点评。

(5)总结阶段。教师对上一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点评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对表现积极的小组奖励,不尽人意的小组鼓励。优胜组在下次实操时有操作的优先权,激发学生参与操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