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妇联党支部

乡镇妇联党支部

时间:2022-08-23 10:4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妇联党支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镇妇联党支部

第1篇

一、我市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999年以来,我市各级妇联按照省妇联的部署,认真贯彻实施全国妇联《1999-2003年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狠抓妇联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组织网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新路子,使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争取党委重视,把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

我市各级妇联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固本强基"工作纳入妇联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原创:并把其作为妇联工作活力源泉抓紧抓实。及时向党委汇报有关工作情况并提出工作建议,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研究制定分阶段实施的计划,确保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巩固和发展。

(二)固本强基,以党建带妇建,建立健全基层妇女组织网络

妇联是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妇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党建带妇建的原则,巩固和扩大基层组织,切实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镇(办)村(居)妇联组织建设。各级妇联抓住镇党委、政府换届和村(居)委换届和开展固本强基建设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女干部配备情况的调查研究,主动向当地党委及组织部门汇报,并积极推荐优秀妇女干部人选,强化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到2003年底,全市共设有县级妇联9个(含高新区),乡镇妇联99个,街道妇联10个,村妇代会1474个,居委会妇代会242个。99个乡镇妇联主席均享受副科待遇,村妇代会主任基本实现进村党支部或村委的目标。妇联干部配备日臻完善,市县镇三级妇联干部共337人,其中行政编制252人,事业编制75人。有35名妇干参加同级党委,19名妇干参加同级人大,11名妇干参加同级政协。妇干年龄结构逐步年轻化。全市337名市、县、镇妇联干部中,35岁以下的有196人,占58.16%;36岁至45岁的有84人,占24.93%;46至55岁的有56人,占16.62%;56岁以上的1人,占0.29%。妇干学历结构逐步优化。全市在职的市、县、镇三级妇干中,在职研究生学历2人,占0.59%;本科学历的有36人,占10.68%;大专学历的有184人,占54.60%;中专或高中学历的有109人,占32.34%;初中以下的只有6人,占1.78%。村妇代会主任配备得到加强。全市1474个村配备妇代会主任1466人。进入"两委"的女干部有2343人,其中一身兼两职的584人。二是建立健全机关妇委会组织。抓住机构改革的机遇,加强了妇女组织的组建,全市现已组建了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妇女组织341个。三是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妇委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的结构、层次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拓展横向基层妇女组织,探索妇女工作的新思路,市、县两级妇联积极协调工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在个体劳协和专业市场中建立妇委会,充分发挥经济领域中妇女组织的作用,引导广大妇女发扬"四自"精神,奉献社会。至2003年底止,全市有25个社区和10家乡镇企业组建了妇联机构,有90个个体劳协和专业市场建立了妇委会。四是积极发展各类横向妇女联谊组织,拓展妇女工作领域。全市有团体会员22个。

(三)以创建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村)活动为抓手,使妇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到实处

为切实加强农村妇联基层工作,进一步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妇联牵头、社会各方配合的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200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农村妇女工作示范镇(村)活动,2002年,我们按照省妇联《关于开展创建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活动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认真修订了我市创建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村的条件。我市的创建活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采取申报考评制。对申报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村)的单位实行量化考核,考核标准共分五大项(党政重视、自身建设、维权工作、提高素质工作、精神文明建设)13小项,每小项的考核内容再细化,并对每一项考核内容赋予分值,对一些硬性指标,则采取达标资格制。二是以《1999-2003年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和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为立足点,在考核内容设计时把其中有关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指标渗透其中。三是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原则。针对我市中心区与山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制定不同的考评标准,使之紧密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由于创建活动内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得到当地镇(村)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创建活动成为我市妇女儿童工作的品牌。到目前为止,我市有两个镇被评为省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全市共评选表彰了市级示范镇14个、示范村16个。

这几年来,创建活动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创建示范镇(村)的党委(党支部)把该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分别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一名领导分管。有的镇还把创建内容列入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目标评分考核内容之中,统一布置,一起考评,考核结果与各级领导的政绩和经济待遇挂钩,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创建的责任感及积极性。实践证明,妇女儿童工作示范镇(村)创建工作不但加强了农村妇女基层组织的建设,而且促进了农村妇女儿童工作的全面发展。开展了创建活动的示范镇(村)领导经常听取妇联(妇代会)汇报工作,给她们压担子、出点子;关心妇女干部的成长,加强培养使用女干部,充分发挥她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14个示范镇的党政班子已配备了一名以上女干部,妇联主席均能按照肇组通[1998]20号文的要求进入乡镇党政班子或享受副科级待遇;16个示范村的妇代会主任均进入了两委,并纳入"三定"干部范围,享受同级干部的报酬和待遇。示范镇(村)的女党员比例均高于本县的平均水平。在活动经费方面,示范镇(村)能够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让妇联(妇代会)在党委(党支部)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3年,示范镇(村)的创建活动经费共近六十万元。封开县南丰镇党委政府每年拨款1-2万元给妇联做活动经费,确保了妇女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以结对帮扶活动为依托,实现城乡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势互补

为活跃城乡妇女工作,市妇联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城乡姐妹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市、县级直属单位妇委会与部分农村妇代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并明确了帮扶的内容,包括为村妇代会每年赠订一份《中国妇女报》、一份《家庭》杂志,至少举行一次联谊活动,筹集1000-3000元帮助农村妇女学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市直和各县(市)区直属单位妇委会积极响应号召,认真落实结对帮扶方案,丰富帮扶活动的内容,帮扶形式各有特色,除了与所在村妇代会组织开展帮扶联谊活动外,还尽力为结对村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有的扶助特困儿童、单亲母亲特困家庭,有的开展科技培训等等,掀起了全市城乡姐妹携手奔小康活动的热潮。至2003年底,全市市县两级已有152个机关妇委会与140个村妇代会结对,通过赠订报刊杂志、科技扶持、助学济困等形式开展帮扶活动,累计赠订报刊226份,赠书678册,培训1827人,投入资金26万多元。市农业局妇委由局分管领导带队,会同封开县农业局、县妇联和镇妇联一起到"结对帮扶"点封开县都平镇胜塘村,进行调查摸底,针对该村妇女普遍存在的文化素质低、无技术、缺资金等实际,以抓种养技术培训、抓专业户示范点和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开展结对帮扶。高要市妇联分批先后发动了22个妇委会与20个村妇代会结对,帮助健全妇代会、妇女学校制度,解决特困单亲母亲家庭儿童或孤儿学费。四会市直单位妇委会帮扶13个村妇代会,德庆县有19个县直妇委会与19个妇代会结对。市建设局妇委会于今年8月初向怀集县怀城镇高第居委妇代会赠送了办公桌椅一批和3000元帮扶款,帮助完善妇女学校的硬件建设。并进行了座谈交流,为2003年参加培训学习、科技致富的6名先进妇女进行颁奖,又为10多户单亲母亲特困家庭送上电风扇、电饭锅等慰问品一批,把市直建设战线妇女姐妹的深情厚意送到特困妇女的心坎上。市直、县直机关的妇女组织通过开展帮扶活动,也丰富了自身的工作内容,锻炼了妇女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凝聚力和吸引力。实践证明,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加强了城乡妇女组织的沟通联系,实现了城乡优势互补,丰富了城乡妇女组织的工作内容,提高了妇女组织的威信,活跃了城乡妇女工作。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做好妇女工作的时代要求。我

们在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实施"女性素质工程"。一方面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妇女培训教育社会化。一是依托社会资源,拓宽女干部培训渠道。几年来,借助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妇干校及其他干部院校力量,加大了女干部培训力度,举办了基层妇联干部培训班、妇联干部、女领导干部、人大、政协、科级女干部、党外女干部等23期1300多人次的专题研讨班等。二是鼓励和支持妇联干部在职进修、参加学历培训或成人教育,优化女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三是以1537所妇女学校为阵地,抓好农村妇女的科技培训工作以及对镇、村妇女干部进行"读、说、写、做"的岗位培训。几年来,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657期,9156名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资格,20439名妇女获"绿色证书"。四是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各类业务培训。与法院联合举办妇联系统特邀陪审员培训班;联合司法部门举办基层妇干法律知识培训班;与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举办劳动监督员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各级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大批妇干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是积极为女干部展示才华搭建平台。一是举办"竞巾帼才华,展女杰英姿"为主题的女干部风采展示晚会,来自市直各行各业的400多位副科级或中级职称以上的领导和业务骨干通过歌舞、小品、配乐诗朗颂、时装表演等形式,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女性的才艺和风采。市几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的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等近千名观众兴致勃勃观看了晚会演出。市长邓耀华在晚会上致词,并亲自上台高歌一曲。市四套班子女领导带头向观众展示才艺,赢得观众满堂喝彩。原创:二是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把妇联建成女干部成长的"摇篮"和桥梁。市委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十分重视,今年五月召开了全市妇女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市委组织部与市妇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目标要求。各级妇联配合党委(党支部)和有关部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建立健全妇女人才信息库,定期向有关部门推荐后备女干部。积极推动妇联干部交流、锻炼。今年初,选派了2名年轻的县妇联主席到省妇联挂职锻炼,同时抓住今年基层换届契机,促进干部交流,累计有3个县(市)区妇联共5名班子领导交流到其它部门多岗锻炼。

二、存在问题

1、基层妇联力量和妇女工作要求不相适应。镇、村两级的妇联干部多数一身兼多职,抓计生管征粮等很多中心工作都抽调妇联干部去做,高负荷的工作量使基层妇联干部穷于应付,根本没有精力再做好妇联的本职工作。

2、市县妇联机关干部整体流动较慢,干部们长期在同一单位工作,造成干部视野不够开阔,综合能力受到限制,缺乏创新动力。影响了妇联干部能力的发挥。

3、基层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基层妇联干部特别是村一级妇代会干部的文化素质比较低,经验型的较多,缺乏复合型人才,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妇女工作。

4、基层妇联人员配备和业务经费不足,给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党和政府重视培养女干部的政策和措施,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还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人人都关心和重视妇女事业的发展,才能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2、加强培训,大力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对各级妇联干部进行分类的素质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妇联干部的素质。

第2篇

一、上半年党建主要工作

上半年,我镇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统缆全局,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坚持每月专题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年初成立了由组织、纪检、宣传、共青团、妇联、武装等干部组成的党建工作队,明确了党建工作队职责,重新确定了党政领导党建联系点和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夯实了党建工作责任,明确了党建目标任务;坚持每季度党建工作有计划、有小结,主题活动有安排、有措施、有总结,实现了党建工作面上有人管、点上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新格局。下面,我就半年来党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是狠抓了党员干部教育。逐步规范了“”制度,坚持每月召开党员大会,由党委统一内容,规范组织生活。在全镇建立了四个农家书屋,发展图书1万余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可免费借阅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科技实用技术及其它文学、人物传记等书籍,增长知识,同时还组织党员干群参加各类教育培训5次,组织镇村两级干部赴云南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干部视野,增强党员干部发展**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抓党员管理和活动开展不放松。全面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全镇223名党员设岗223个,深化了党员承诺制活动,314名党员、89名干部、33名入党积极分子、47名致富能手分别就20xx年工作做出承诺,加强了流动党员管理,全镇备案流动党员58名。

三是深入开展“强基固本、强村富民”活动。制定了“双强”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镇“双强服务部”,创建了**、西贾、南李三个村级“双强服务基地”,制定了镇“双强服务部”和村“双强服务基地”制度,明确了“双强”行动的职责和任务,规范了活动各项工作。

四是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针对在20xx年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后,个别新任村两委会干部磨合中出现的问题,镇党建工作队及时吃透情况,对木赵、王化等村干部进行了思想整建,化解了矛盾,并组织两委会干部参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强化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基层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同时,着手对庙张中学党支部、粮站党支部、供销社党支部进行撤并。

五是抓党员发展不放松。截止目前,全镇已纳新党员15名,按期转正30名。

六是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调查,掌握了全镇党员队伍现状,了解了党员科技示范户、经济能人、流动党员等基本情况,规范了村级党员活动室。

七是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对全镇**、大华、渠家、南李、木赵、王化、东尧、镇机关等8个远程教育站点进行了统一规范,制定了三薄一册和管理制度,解决了部分站点在收看时存在的问题,增加了一个党员干部群众接受教育的新平台。

八是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投资3万多元,对渠家村活动阵地广场进行了绿化美化,现工程已基本完成;投资4万余元,粉刷了大华村活动活动室、新了建篮球场。同时,对未建活动阵地的9个村,积极争取上级组织部门第三、四批阵地建设项目。

九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各村党支部利用农闲时间,积极组织各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锣鼓队、腰鼓队,成立篮球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在“七一”前夕,利用6月29日全天时间,组织开展了建党88周年暨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了篮球、乒乓球、象棋比赛,活跃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文化生活。

二、下半年党建工作重点。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二是扎实开展“双强”行动,推进全镇各党支部“升级晋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活动;

四是抓好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示范户工作;

五是全面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全面发挥站点作用,强化党员教育;

六是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使基层党建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的形式。一是问卷调查。由乡镇妇联和村妇女主任分别填写了《乡镇计生和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村计生干部(妇女主任)调查表》,重点了解各地乡镇数、行政村数、原创:计生和妇女干部配备数,了解村计生和妇女干部工资报酬落实情况、办理保险情况,听取基层对计生和妇女工作的建议。二是召开座谈会。我们在各辖市、区分别选取1个乡镇(其中##市2个乡镇),邀请各辖市、区计生委、妇联,镇分管领导、镇计生办、镇妇联及村妇女主任代表参加座谈会,听取了各地关于妇女(计生)组织建设情况的汇报、基层妇女工作现状的分析。

调查表明:我市现有的72个乡镇妇联,686个村妇代会中,共有734名村妇女主任(妇女主任全部兼任计生干部,其中含合并村组后留用的村妇女主任)。其中:

年龄结构:村妇女主任平均年龄42.7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2.7%;30-40岁的占25.5%;40-50岁的占55.7%;50岁以上的占16.1%。

文化素质: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5.4%,高中学历的占49%,初中及以下的占45.6%。

从事妇女工作的时间:从事村妇女主任工作时间在5年及以下的占24.3%;6—10年的占31.9%;11—20年的占39%;20年以上的占4.8%。

收入情况:2003—2004年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村妇女主任占9.8%;3000—5000元的占44.6%;5000元—10000元的占37.1%;10000元以上的占8.5%。其中,有49%的妇女主任的收入达到了镇江市委(2004)22号文件中有关“村(居)主任的报酬不低于村(居)主要领导的70%”规定的要求。

办理养老保险情况:只有25.5%的村妇女主任办理了养老保险,村妇女主任办理养老保险的费用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全部由个人出资。二是由乡镇、村、个人按比例分担。

二、我市村计生和妇女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的弱化,导致计生和妇女工作质量下降。我市实施村组合并后,行政村的规模扩大,村妇女主任服务对象大量增加带来了妇女和计生工作量的不断加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人们的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大量农村妇女进厂打工,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妇女和计生工作难度逐渐增大。加之,村妇女主任普遍兼职较多,平均兼职达六项之多,还需配合做好村其它中心工作,分散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计生和妇女干部无心、无暇、无力去从事本职工作,导致计生和妇女工作质量下降,自身职能作用发挥减弱。

2、经济待遇偏低,影响妇女和计生工作的发展。我市村妇女主任的工资普遍偏低,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妇女主任占54.4%,有近1/10的妇女主任年收入低于3000元以下。据统计,按市委(2004)22号文件享受村主要领导收入70%以上的妇女主任仅占总数的50%左右。有3/4以上的村妇女主任未办理养老保险,退养问题无法解决,这直接影响她们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由于妇女主任岗位吸引力不强,村里的年轻妇女都不愿从事妇女主任工作,妇女主任队伍后继乏人,直接影响计生和妇女工作的持续发展。

3、能力有欠缺,与新时期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市妇女主任在岗时间较长,有近2/5的妇女主任从事计生和妇女工作达10年以上,年龄偏大,以40至50岁人员为主,占到一半以上,队伍严重老化。这部分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初、高中学历占绝大多数,达94.6%,平时工作仅凭经验,吃老本,工作活力、创新意识不强。她们对新时期计生和妇女工作新要求、新知识接受和消化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计生和妇女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关于加强村级计生和妇女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计生和妇女工作的领导。村级计生和妇女组织是党做好群众工作和计生工作不可或缺的组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对村级计生和妇女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计生和妇女工作的指导。对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名额”的规定,结合全国妇联《妇女联合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农村妇代会主任应是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成员”的规定,建议由村“两委”中的女性干部兼任妇女主任,提高妇女主任进两委的比例。

第4篇

今年以来,三十八团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帮双扶”共融合的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活动。

一、召开培训班10余期,教育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观念,自觉融入到各族职工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中去,努力形成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二、成立了三十八团“民族团结”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政工办,各部门各单位协助政工办做好了对象确定、人员统计、结对认亲户登记等工作。

三、为深入贯彻落实《三十八团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中以加快推进地方贫困村发展、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以“访惠聚”工作为主要抓手,坚持做到“六个精准”原则(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干部配备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三十八团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基层连队党支部与奥依亚伊拉克镇村党支部结亲10对的基础上,经团党委研究决定,明确到副连级以上干部联合1名业务干部,分别与三十八团职工群众、奥依亚依拉克镇少数民族群众各“结对”1户,形成2名干部结对1户团场职工群众和1户少数民族群众的结对体系。本着雪中送炭、解忧帮困的原则,把困难家庭“四老”人员、失联人员和重点人员亲属、流动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特殊群体等作为结对认亲的对象,据统计,团场今年共计结亲218户。

四、建立完善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工作机制,明确了活动目的,建立了健全档案、台账,完善了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始终每月坚持开展与结对认亲户见面交流活动1次,团领导干部结合调研活动积极开展了走访慰问。

五、为切实取得实效,团配套“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专项预算经费30万元,帮扶“结对户”开展文化交流、生产技能培训、先进表彰等活动。

六、邀请奥依亚依拉克镇干部、群众定时定点参观了我团红枣、打瓜、核桃、枸杞等种植产业的发展;在农闲时,组织专人对奥依亚依拉克镇村民开展理论学习;在农忙时,吸纳奥依亚依拉克镇12500余人来团务工,免费参加我团举办的各项培训,不仅挣了钱,还学到了技术,提高了生活水平,进而带动了更多的群众致富增收。

七、在三十八团养殖业发展上,新丝路公司聘请了奥依亚依拉克镇牛羊疾病预防与管理经验丰富的养殖能手,主要针对团场发展养殖业的职工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通过相互学习,共同交流,以先进带动后进,以局部带动整体,全面提高了区域整体农业水平的发展速度。三十八团招商引资户――甘肃省大德健坤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业务主管苏平主动邀请自己的维吾尔族“亲戚”凯姆拜尔罕.伊敏到即将建成的养殖场工作,提高凯姆拜尔罕.伊敏一家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九、加快了乡镇现代化建设进度。针对牧民群众搬迁后土地少,经济基础差的问题,通过无偿开发、平整土地等方式加快乡镇现代化灌区建设进度,不断提升乡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牧民早日致富。今年,我团与帮助乡镇完成土地平整1000余亩,减免奥依亚伊拉克镇2011年至2015年10073亩耕地水费525万余元,减少了奥依亚伊拉克镇的财政支出,为建设和谐稳定的南疆而奋力前行。

十、加大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力度。结合兵师党委关于加强兵地融合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相关政策,在人力和项目建设方面加强对乡镇交通、镇区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和镇区农业、生活用水电器等方面的扶持力度。2016年,三十八团水电连为奥依亚伊拉克镇进行架线施工,于6月2日使贫困家庭全部通电,为贫困户家庭送去光明,共享现代生活的便利。

十一、三十八团将开展的新品种试验、比较试验等取得的成果,经示范推广,辐射奥依亚依拉克镇少数民族群众,减少村民在试验示范上所走的弯路,争取更多的资金、人力、时间投入农业丰产丰收;同时做好了大面积病虫防治技术指导工作,开展了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宣传服务工作。

十二、三十八团对奥依亚伊拉克镇提供气象预报服务及预警预报服务;对团场干部职工和奥依亚依拉克镇干部、居民进行气象常识、法规的宣传,让其了解基本气象知识,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防范措施及受灾后的补救办法,合理防范气象灾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三十八团与奥依亚伊拉克镇共享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管理智慧和优质资源,多次开展了两校(园)研讨交流、艺术展演、学生间手拉手、文化体育等系列活动,同时对自愿加入到三十八团学校、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奥依亚依拉克镇学生,实施相关费用减免政策。

十四、三十八团医院将农牧民纳入“新农合作医疗”范围,对奥依亚依拉克镇及民丰县安迪尔乡居民全方位开放医疗、预防等相关卫生领域资源,并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服务,方便了地方各族农牧民群众就近到团场就医诊疗。

十五、三十八团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挖掘、宣传报道在民族团结进步年中涌现出的先进任务、先进事迹,积极推进文化交流交融;免费对周边地方群众开放1个文化活动中心、4个农家书屋,同时积极做好了“新疆三史”、《尤良英》《喜喜连长的故事》等双语连环画的发放工作,进一步扩大兵地文化交流的主阵地。

十六、三十八团妇联联合各部门共同在奥依亚依拉克镇扎实开展了“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活动,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困难妇女儿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进行建档造册、跟踪回访。

第5篇

年内在乡镇农村建100所留守儿童之家。

二、实施范围

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乡镇中学或小学建97所;在经济条件比较好、学龄前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小学或幼儿园建3所。

三、实施要求

(一)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活动场所。实施留守儿童之家的学校(幼儿园)要具备不低于40平方米的教室一间,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场地。

(二)统一配备硬件设施。为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脑2台,配备电视机、DVD机、电子钢琴各1台,亲情电话1部;选配符合儿童阅读需求的书刊、电子出版物300种左右;并配备适量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跳棋、象棋等文体器材(由省妇联、省财政厅负责配送)。书架2个、课桌10张、凳子20把(由县区配套解决)。

村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子钢琴1台,室外活动器械和适量的玩具、幼儿读物、桌凳及幼儿安全防护设施(由省妇联、省财政厅负责配送)。

(三)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各县(区)要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有关事宜。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乡镇妇联主席和学校负责人担任;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组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村妇代会主任和幼儿园园长担任。

建立完善涉及学习、活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详实的反映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基本情况的工作档案;建立反映儿童进步成长的记录薄(册)。同时,保证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能上网,每县(区)至少有一所留守儿童之家能开展视频亲子交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电子档案。使留守儿童之家规范化、制度化。

(四)教师配备到位。实施留守儿童之家的学校和幼儿园分别确定1—2名教师兼任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开展具体的管护和指导工作。县(区)妇联要发动教育、卫生、共青团等单位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兼职教师,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社会责任心、具备一定管护能力、相对稳定的管护和志愿者队伍,辅助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关爱活动。

(五)布点科学合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遵循普惠原则,尽可能选在本县(区)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有建设需求、有管理能力的中小学或村幼儿园进行建设,力争惠及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之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四、工作进度

5月,召开全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启动仪式,安排部署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任务,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与县(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市妇联与各县(区)妇联分别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

6月,制定下发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办法和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办法;各县区上报申请建议书;编制全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计划;县、乡逐级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

7—9月,协调落实留守儿童之家的硬件设施,做好配送工作,保证各县(区)留守儿童之家配套设施按时到位。

10—11月,市、县(区)妇联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完成检查验收工作,并及时总结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12月,召开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竣工大会。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高度,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县(区)要分别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统一思想,科学部署,靠实责任,切实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抓好抓实。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牵头单位为各县(区)妇联,协作单位为财政、教育等部门。

(二)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工作部署和职责任务,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分工合作,各尽其职,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市妇联在建设工作中主要负责确定建设计划,会同市教育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并与市财政部门共同协调落实省上集中采购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硬件设施的配送工作。各县(区)妇联、教育等部门,会同乡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三)科学有序,规范运行。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后,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原则。配备的硬件设施属国有资产,由各县(区)妇联负责监护,统一造册登记、统一配发到学校(幼儿园),切实加强宏观管理,帮助和督促学校(幼儿园)定期开展关爱活动。同时,要坚持民办公助和市场化运行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学校(幼儿园)具体负责各种硬件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用在留守儿童身上、用于正常的教学活动,并对本校(幼儿园)留守儿童进行日常监护、教育和管理。

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教师由本校老师兼任,不另行支付教师工资;村级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教师报酬通过幼儿园正常收费解决。

(四)强化管理,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采用一级抓一级、分级考核的办法进行管理。各级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考评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每年对留守儿童之家运行情况进行考评。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抽样检查,对考评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不符合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和调整。

六、验收标准和办法

(一)检查验收标准(100分制)。

1.各县(区)政府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健全考评、督查、激励机制,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10分)

2.各县(区)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责任书》。(10分)

3.对留守儿童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本县(区)、乡(镇)留守儿童底数清楚。留守儿童之家选址合理,建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或幼儿园,受益留守儿童较多。(10分)

4.落实不低于40平方米的教室一间,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场地,且环境优美、舒适,符合安全标准。(15分)

5.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配套书架2个、课桌10张、凳子20把;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能上网,每县(区)至少有一所留守儿童之家能开展视频亲子交流。(15分)

6.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电子档案;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人员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0分)

7.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爱心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有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兼职教师。(10分)

8.有详实的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基本情况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父母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有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健康成长及开展活动等档案;制定了学习、活动、管理制度或工作方案,各项制度并悬挂在墙上。(10分)

9.留守儿童之家布置温馨、舒适、色彩明快;统一配送的电脑、电视、电子钢琴、电话、图书以及文体器材等一应俱全,摆放整齐有序。悬挂省妇联统一制作的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标识牌。(10分)

(二)检查验收办法

1.组织领导。检查验收由各级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抽调有关成员单位人员,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实地进行检查验收。

2.检查验收方法。检查验收自下而上进行,先由县级按照本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入家实地逐一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率要达到100%;市级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率不低于50%。抽查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确保做到随机抽查,凡抽必看,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第6篇

作者:edu

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部分,具有基础性、群众性的特点。它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其内涵在实践中被不断丰富和完善,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成职教科已把社区教育全面推向农村,加强乡镇社区教育与创建学习型城镇作为====年我县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

农村社区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由于地域、人群等的差异,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将是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社区教育兴起的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和农村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日益朝非农业转移,农村人口和产业进一步向城镇集中。而建设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新农村,都离不开农村社区教育。其次,“一优两高”农业的实施,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门路,同时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人们崇尚教育、崇尚文明,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要求更加迫切,从而追求一种高质量、高品味的新颖生活。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促使社区教育应运而生。

二、农村社区教育的性质与作用

社区教育是指将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和活动,是区别于正规学校教育、旨在实现学校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带有社区性质的教育。农村社区教育有=个基本特点:一是与城市社区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松散性,也即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其特定的模式;二是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农村社区教育必须符合农村居民和从业人员的现实需求;三是农村社区教育要培育农村学习群体,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农村社区教育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意义。

农村社区教育在农村社区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农村社区发展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关键性的影响要素。如果没有农村社区教育,农村社区就不可能实现健康、完美、协调和持续发展,而且会在未来的学习化社会中失去许多发展的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学习型社会呢?

创建学习型社会,就是说,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在任何情况下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方式。在农村,学习型社会,就是要沟通农村社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教育因素,提高农村成人教育的效率,使农村社区教育得到农村从业人员的认可;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将农村社区教育延伸和渗透到农村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农村社区教育化。这两方面最终构成农村学习型社会。农村社区教育的终身性、开放性、多样性决定了它可以把教育和整个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培养各层次的农村人才,满足建设农村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三、农村社区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社区教育的对象具有全员性,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全程性。不同规模、条件的农村社区,有不同的教育对象和内容,且随时代相应变化。目前,农村社区的对象和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类:

⒈从业人员的业余文化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

它包括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函大”’、“绿色证书”教育,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培训;第三产业各行业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和培训等。

⒉预备力量的职业技术教育

它包括初中毕业生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小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外来人员的文化技术教育培训及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

⒊提高自身素养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它包括社区内群众性体育锻炼、儿童少年象棋围棋培训、田歌辅导培训、舞蹈培训等。

⒋中老年人为主体的休闲养生卫生保健活动

它包括农村的老年教学(如老年大学),家庭妇女家政家教学习,社区内卫生保健培训与推广等。

⒌青少年学生为主的文体艺术培训

由成校组织的利用双休日进行的校外德育教育、校外体育、艺术培训、个性素质兴趣课,都可以作为社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⒍各阶层群众的精神文明教育和普法、环保等教育

基本路线教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教育,以及近期“三个代表”、十六大精神等内容的教 育,科普教学、普法教育、环保教育等,都是社区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四、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形式

镇、村两级成校是农村社区教育重要的阵地和载体。因为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是其空间与基层政权的管辖空间相一致,所以镇、村两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承担本社区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利于本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突出镇、村两级成校成为农村社区教育重要的阵地和载体就显得尤为必要。

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针对农村社区教育特定的对象和内容,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培训。

例如各镇自考联络站承担起全镇学历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工作;镇党校主要以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主,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党支部”、“五好党支部”、“红旗党支部”等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开展十六大主题教育,举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招商引资”工程、“先锋工程”等系列教育活动。农技站则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举办“绿色证书”、“农函大”等培训班,采用召开新品种、新技术现场会,用电化教育、图片展览、专家咨询、发放资料等教育手段,使广大农户掌握多项农用技术,指导生产实践等等。

总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开展各种活动,促成全镇“人人皆是学习主人,处处皆是学习之地,时时皆是学习之时”的局面,从而提高了群众的整体素质,推动学习化社会的进程。

五、农村社区教育的推进策略

⒈加强宣传,积极实践

要推动此项工作,镇党委政府必须认识到社区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与社区教育的密切关系,因此,党委政府要把“社区教育”当作一件实事工程来抓,并把它纳入到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一种共识。

⒉健全网络,完整制度

社区教育必须有一个扎实的运行载体,才能深入、有效、持久地开展起来。

全镇范围内的教育培训活动主要由社区培训中心承担,各层次的文化教育、学历教育、岗位培训、思想教育等通过社区培训中心组织实施,同时,社区培训中心应协调、指导农村社区培训站开展工作,如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以保障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⒊政府参与,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搞好社区教育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可根据“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群众参加”的原则,在各镇成立由当地政府主办的,集公益性、综合性、社区性于一体的社区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全面负责社区教育,制订教育计划,落实具体措施。社区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应由镇分管领导担任,可聘请镇党委书记、镇长,教育局有关领导和社会人士为顾问,指导社区教育实践工作,镇成校校长担任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镇党校、科协、妇联、团委、文化站、农技站、计生办、司法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和各村书记或村民委主任担任委员,协助开展工作。各行政村成立社区教育培训站,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站长,村民委主任担任副站长,村民委员担任联络员,具体组织、实施社区教育培训中心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

镇社区培训中心和村社区培训站的建设,必须有政府参与,没有政府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工作很难开展。政府的参与,不是对具体工作的直接插手,而是确定社区教育的目标及方针,对教育资源的综合集聚的决策,制订出推进本社区教育的相关的总体规划及政策,并对阶段工作进行指导。为社区教育规定了具体的方向;并着力培育出一批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为初步形成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

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既要发挥当地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也需加强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首先是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重视本部门、本单位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并将这些工作同社区教育衔接;其次,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开放各类资源,提高综合效益,要求中小学在寒暑假、双休日等时间,定期向社区居民开放有关资源;再次,社区内的文化站、图书馆及各式各样类文化设施也要无偿或低偿向社区开放,以达成居民“学有去”的格局。

⒋吸纳人才,健全队伍

培育骨干,建设队伍是农村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依托。农村的社区教育与城市的社区教育不同,教育的对象文化层次低,而且呈分散状态,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再好的规划与设想,都无法落实,即使在政府的关怀下,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时间一长,很可能走过场。因此,要高度重视培育农村社区教育骨干和农村学习群体,建设农村社区教育队伍,逐步建成一支有一定数量并有较高质量的农村社区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此外,社区教育需要一大批志愿者队伍。各镇可建立社区教育人才库,经过调查摸底,把社区内热心教育的退休 干部、教师、专家、技术人员和先进人物组织起来,进行归档,从而步形成各类志愿者队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报告、咨询、辅导讲座等宣传活动。

社区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需要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教育工作者队伍,能够对社区教育进行参与、评估,并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学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熟悉社区情况,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奉献精神,才能搞好这项工作。

第7篇

马灵芝娘家在赤眉镇东北川村,她中专毕业后跟随内乡县著名的油桃专家学习种植油桃,掌握了一套林果育苗、嫁接技术。后来她嫁到邻近的赤眉镇杨店村,历任妇女队长、村计生协管员、村妇联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县人大代表等职务。杨店村辖1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7.5平方公里,其中山坡面积2.1万亩,耕地面积1460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为了引导村民致富,马灵芝把油桃种植技术从娘家带到婆家,又从婆家传授给邻近的乡亲们,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近年来,马灵芝又牵头创办林果协会,带动全村林果产业快速发展。到2012年底,全村以油桃为主的林果面积已达3250亩,年产值630万元。全村村民人均林果产业收入3600元,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的有一千余户,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专业村。

一个山村妇女,何以有此不同凡响的作为呢?日前,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实地采访了她。

建立林果协会,促进产业发展

杨店村在林果业发展初期,曾一度遭遇“政府管不好,村里管不了”的困境,果农想种桃树买不到好苗,产了桃子卖不出去。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的“短板”严重制约了农民群众发展林果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头等大事。

1998年3月,内乡县“两会”期间,马灵芝以县人大代表和村主任的身份,向县、镇领导提出了《关于组建林果协会的建议》,得到了重视和支持。

1998年夏天,杨店村党支部、村委会经过广泛调研,深入讨论,决定采取“自愿入会,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组建“杨店村林果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和具体的发展规划与工作制度。

林果协会从成立之初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马灵芝通过对产业规划的说明,并通过协会的广泛宣传,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进而将计划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十多年来,在协会的组织下,一个个新品种被引进杨店,一项项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杨店油桃的品牌打响了,市场打开了,全村群众通过发展林果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好日子。协会在服务群众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会员越来越多,服务范围逐步扩大,服务能力逐年提升。

如今,杨店村形成了“人大(代表)提建议,支部搭台子,协会唱主角,群众得实惠”的良性发展局面。林果协会已经成为引领农民群众发展支柱产业、快速脱贫致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从杨店村的实践可以总结出,抓住协会,就抓住了组织生产、服务群众的载体,就抓住了促进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从马灵芝的履职实践来看,尽管她是农村人大代表,只要心系百姓,积极大胆履职,同样可以不同凡响,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发挥协会作用,搭建致富桥梁

马灵芝向笔者介绍了杨店村林果协会在服务群众方面的三大功能:

一是引进示范,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协会分别挂靠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山东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和教学单位,先后引进“五月火”、“曙光”、“艳光”油桃,以及“井上李”、“巨李王”、“金太阳杏”等十多个果树优良品种,这些品种比较优势明显,亩均效益大幅提升。根据不同季节和果树生长不同阶段的特点,协会还通过印发实用技术资料,利用各种会议或在公共场合推广最新实用技术。在协会的不懈努力下,杨店林果产业的品种和技术应用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生产的优质无公害水果已远销全国二十多个大中城市。

二是聘请林果专家和技术员开展全方位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最近三年,协会先后聘请外地专家到田间地头示范指导,举办各种专题讲座12次。听课的除本村果农外,还有闻讯而来的周边乡镇的群众,共计两万多人次。马灵芝还邀请内乡著名林果专家邵元龙和张喜政多次到杨店村授课,深受果农欢迎。

三是对外开展品牌营销,对内抓好市场管理。每个种植季节来临前,协会都有专人及时收集全国大型水果市场销售信息,采取“订单生产”模式,引导果农适时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预防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协会还发挥与外界联系广泛的优势,主动为果农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全力维护本地果品市场秩序。

协会教育果农诚信经营,不坑蒙客商、不以次充好,注重培养壮大本地果品经纪人队伍,鼓励他们走出山门闯市场,约束他们不欺行霸市,不压级压价,使交易公平有序。如今协会得到了客商们的高度信任,已经和一百多家客商建立了常年业务联系,形成了稳固的购销合作关系。

依托林果协会,开展帮富活动

杨店村林果协会的大部分会员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和技术能人,他们不仅带头致富,还通过技术帮扶为非会员果农排忧解难,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先富带后富”,帮助村里其他有困难的农户发展致富项目,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冬季果树修剪时节,协会会员都会自发为村里的困难户义务修剪果树;春季管理时,会员又会义务为困难户打药施肥。马灵芝以身作则,手把手教授果农嫁接技术。副会长贾石武是镇人大代表,也是林果专业户,懂技术,会管理,家庭年收入在六万元以上。两年来,他积极协助马灵芝工作,主动帮扶本组贫困户贾胜利修剪油桃树,提供资金和水泵,在他的帮助下,贾胜利掌握了油桃种植技术,每年增收两千元以上。

在马灵芝的倡导和带领下,林果协会每年为贫困户办好事实事都有上百件,以富帮贫,在杨店村形成了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倡导新兴产业,发展“农俗经济”

2010年,赤眉镇党委、政府采纳马灵芝的建议,在杨店村林果协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赤眉镇林果协会,团结更多的人共同致富,受益群众达3021户。在协会的组织安排下,杨店、东北川、鱼贯口等林果大村的果农们又开发了新的致富项目——林果田园风光旅游,以农家乐庄园为主体的田园旅游如火如荼,让当地农民赚得盆满钵溢。

笔者去赤眉镇采访期间,恰逢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开幕,只见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人声鼎沸,鸡鸣犬吠,马蹄得得,铃铛声声,高大的骏马,美丽的华盖,一辆辆具有西域风情的旅游马拉车,载着城里人在油桃沟的生态林果园内来来往往,红艳的果花,开心的笑脸,构成一道流动的风景。清明节前后,城里人趁着大好时光都想到农村过把“农俗旅游”瘾,“农俗经济”给农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在旅游景点赶马拉车的都是当地的农民,一辆马拉车上设有5~8个座位,坐在上面可尽情观赏周围的风景,并且招手即停,因此城里人称它为“马的”。坐“马的”观风景,不仅美观环保,而且增添了“春风得意马蹄疾”和“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情趣。

近两年来,马灵芝还建议县里进行农家田园风光旅游服务培训,并组织本村村民集中到内乡县宝天曼等旅游景点学习旅游接待与服务,邀请旅游、植保、环保专家到村里进行规划和指导,她还到南阳、武汉、西安、郑州等地联系旅行社,进行旅游推介,扩大游客资源。游客们大多是举家出动,玩在田野、食在农家,或采野菜包饺子,或坐“马的”赏美景,或池边垂钓,或亭下小酌。农家的埂花棚菜、上柳下藕,让他们个个笑逐颜开,流连忘返。如今,以油桃沟为主要景点的田园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农村返璞归真,旅游健身,以观光农业为主的“农俗经济”已经初具规模。

杨店村农民张志国驾着“马的”,甩着马鞭,感慨地说:“马灵芝可真是有眼光,不光是引导农民栽种油桃树发家致富,而且还发展农家旅游,多种经营让我们富上加富。”当笔者问他究竟收入如何时,张志国高兴地说:“我家种的油桃每年收入三万多元,儿子和儿媳妇还开了个农家乐宾馆,每天都赚不少钱,你再看我这马车,一天挣个百八十块那是没问题的!”

第8篇

为了使上级团委更好的了解xx镇团委的工作现状,也为了进一步开展好xx镇团的工作。我们在xx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本次调查共走访了30位青年,6位老人,10名村干部,以及本镇绿色人参协会、食用菌产销协会、中草药种植基地的相关负责人等,历时半年完成。

一基本情况

xx镇共有10034人,其中青年4873人,团员人数262人,男性为117人,女性为145人。14—28周岁青年人数为3030人,29—35周岁青年人数为1843人。团员占14—28岁青年人数的9%。

xx镇团委共下设10个团支部,包括1个机关团支部,6个村团支部,2个小学团支部,1个卫生院团支部。在职青年为130人,其中28岁以下青年为26人,全为共青团员。

团支书平均年龄在28岁以上,团支书50%在村委任职。

xx镇占地面积287.863公顷,全镇以人参种植为经济支柱,95%以上住户的以种植人参为生,近年来有30%以上的村民到外地发展参业,其中青年人占50%以上。北岗镇的经济经济状况在全县农村属于中游水平。

二、团委工作的基本特点

1、团员及青年流动较快。

xx镇因全镇皆以种植人参为主,近年来很多村民又多往外地发展参业,青年们做为主要劳动力,纷纷涌向延吉、安图、原创:黑龙江等地,而本镇青年们多忙于山上的参地农活,人员组织较不方便。

2、实际团员数流失严重

1)由于外出种参及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不好管理和掌握,致使团员数量减少。

2)历年来团关系管理不规范,学生团员到了社会后,虽然团关系由学校团委转交到镇团委,但因入团手续填写不够详细,难以划分所属团支部,导致团组织与一部分团员失去联系。

3)各单位,团员们在工作调动时,多数未能及时转交团关系,造成了团关系管理混乱,给各支部团费收缴及组织生活方面的形成了一定障碍。

4)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像邮政局,信用社等单位上挂到县,团组织也随之上挂,但由于工作地点仍在本镇,管理较为不便,团员管理松散甚至处于无组织状态。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镇团委实际团员人数与在册团员人数相差悬殊。

3、农村团干部兼职、大龄化、无薪情况严重

通过对xx镇十个团支部情况的调查来看,农村干部由于受职教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有95%以上均为兼职,多数团干部身兼团委、妇联、报帐员等工作,其中70%以上的团干部超过三十岁。虽然身兼数职,但报酬并未相应增加,特别是团干部的报酬并无正式规定,几乎等于无报酬,而且团干部年纪较大,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多放在家务上,没有精力多与青年人做接触,难以把握当前青年人的思想脉搏。

4、农村青年“重经济轻思想”情况严重

现在多数青年都非常关心农村经济发展,同进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机会和发家致富的本领。对社会制安、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都给了一定的关心,但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低。

三、存在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亟需加强

近年来农村团的工作弱化等大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团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兼职又多,其作用也就不能充份发挥,基层团组织日渐萎,多数处于松散瘫痪状态,有事临时组织,无事各自散去现象普遍存在。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层单位,是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想搞活团的工作,必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2、干部队伍亟需培训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的工作水平。团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团务知识,与时展脱节,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必然导致在青年人中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没办法更好的团结和帮助广大青年。因此必须尽快的完善团的培训机制,加大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团干部的修养与工作能力。

3、团员管理亟需规范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流动团员人数地增加,团员管理难度增大,再加上对团员的进出管理不严,操作规程不够规范致使农村团员数量锐减,而部分农村团组织对此极没有深刻认识,单纯的只为了扩大团员队伍,放宽对团员入团的审核,使很多不够资格的青年也进入到团员队伍,不仅打击了优秀青年向团组织靠近的积极性,更失去了共青团所代表的先进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必须进一步规范严格团员管理办法,抓紧抓严团员入团审批手续使共青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光荣与先进的青年组织。北岗镇团委已经着手进行了团员档案管理与交接的规范工作,但是把严入团审批手续方面还需要中学团委和上级团委的重视与配合。

4、经费渠道亟需拓宽

目前农村团的活动经费还是主要靠团费和划拔两个途径,而农村团员数量本身有限,加上流失严重,团费收缴十分困难,特别是农民团员的团费收入基本空白。而历年来团的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群众对于团委极为漠视,活动开展困难,难以引起镇委及村委的重视,团的活动经费难于争取。经费不能保障就不能满足正常的活动要求,影响工作开展,团的活动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北岗镇团的工作全面活跃的瓶颈。为此,北岗镇团委把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

四、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变化加快

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加速了农村的改革步伐,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经济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青年农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之农村团的工作环境势必相应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团组织本应及时洞察到工作环境的快速变化,及时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调整团的工作思路,扭转团的工作滞后于农村发展实际。加上部分领导对团组织等群团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长期作用和潜在作用没有充份认识,忽视了团的工作,为使农村团的设置,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经费筹集难度加大。

2、工作重心脱离实际

与前几年相比,目前农村团的工作机制对现代化农村的适应程度已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仍有部分村及团组织过分强调团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与农村其他方面的工作协调相嫁接,使团的活动游离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另外,农村团组织就团论团,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以指令为主的领导模式,以突出为主的活动模式以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和狭隘,脆弱的经费来源,使团的工作过于空泛,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广大农村青年的共鸣。

3、工作定位把握不准

团组织在农村的职能定位,是其作用发挥的导向。农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团组织提高经济参与能力,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转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而调查发现,农村团的这种职能作用的调整和转化并未到位,很多仍只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多数农村团组织有待调整没能充分体现到团的实际工作中,致使农村团的工作长期务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极大的影响了团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工作对策

1、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要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凝聚力,提高团组织在农村中的分量和地位,改变团工作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1)要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正常的组织生活。以简单、适用为原则,使基层团干部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是重视团干部队伍培养。一要配齐配强农村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培训,尤其要帮助他们落实职务津贴在内的各种政府、生活待遇,调动和保护农村团干部及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团干部储备制度,为基层团支部灌输新鲜血液,培植新生力量。

3)多组织团员参与组织活动,将团员活动与青年活动相区分,提高团员待遇,突出团员与普通青年的区别,为进一步发展团员队伍奠定基础。

4)重视团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团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团员服务和青年服务的观念。

2、立足农村生产实践,创新开展团的活动

创新活动内容,突出经济效益,贴近生产需求,围绕农村中心工作设计开展活动,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使之成为团的工作发展的生长点。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信息服务队,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最新的、急需的供求信息与科学技术。北岗镇团委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科技信息,成立科技频道等方式,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各类致富信息,得到了北岗群众的认可,扩大了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

2)建立青年人才档案,帮助有特长的青年发挥其优势,以延伸团的手臂,扩大团的影响,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北岗镇团委通过帮助有声乐特长的青年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与青年们交了朋友,使他们乐于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聚拢了大批的青年,为搞好团的活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3)是创新活动方式。注意将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针对青年流向多元化,流量多变,兴趣多样的特点,原创:利用闲散时间,开展不同特色的小型活动。

4)是要提高团的工作科技含量,围绕农业生产,提高团的科技含量。广泛开展“学科技,用科技争做科技型农民”活动,使团的工作成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3、立足农村发展,灵活创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组织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能过”收,拔,创,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收,即收缴团费,管好用好团费,拔,即通过争取领导支持,从村集体中划拔部分经费,创,即通过开展各种有偿服务和各类经济实体,自创活动经费,。建,即兴建青年活动中心,向广大青年们筹集活动资金。

4、立足农村现实情况,积极优化团的环境

1)要争取村党支部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团的工作环境。

2)规范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团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团员管理,团员生活,团会团课等日常工作规程,增强农村团的号召力,提高组织在农村青年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夯实团的工作基础。

第9篇

2019年以来,水阳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禁毒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禁毒工作,有效遏制渗透蔓延,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无毒示范城市”工作任务和“6.27”青少年预防教育工程,强化了全镇禁毒工作的具体落实,形成了人人原理、人人抵制、人人参与禁毒的良好局面。现就全镇今年以来禁毒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全面落实创建工作责任。

镇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团委、妇联等站所负责人和群团负责人为成员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对禁毒活动内容、宣传重点、各方职责等进行讨论,并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水阳镇镇2019年禁毒工作要点》,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并同各村、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全年的禁毒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二)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全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在禁毒工作中,禁毒预防是关键,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是做好禁毒工作的根本举措。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和措施,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流动务工等重点人群,层层发动宣传,切实抓紧抓好,不断提高全民的识毒、防毒和拒毒能力和禁毒意识。

1、以村社为禁毒宣传重点区域,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由镇综治办牵头,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站所,紧紧围绕“健康人生.绿色无毒”这一主题,以 “6·3”纪念日和“6·26”国际禁毒日等为契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禁毒宣传标语、散发禁毒宣传单等形式,各村大喇叭、QQ群、微信群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预防的基本知识、新型的危害、青少年预防以及近年来我省禁毒斗争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典型案列和先进单位、个人等,通过宣传工作,营造了全镇良好的禁毒氛围。

2、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提升预防教育实效。利用“6·26”国际禁毒宣传日,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集中三天时间分别给水阳初中、明德小学和牟坝小学举办了法制宣传讲座,教育学生禁绝、珍爱生命,并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远离承诺宣誓、禁毒承诺签名仪式、制作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加深青少年对危害的认识,形成了珍爱生命、拒绝的浓厚氛围,取得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

3、以镇村社干部为禁毒宣传力量,提高禁毒预防针对性实效性。利用农闲及暑假时间,组织、培训禁毒志愿者,针对全镇范围内的社会闲散人员,通过禁毒志愿者队伍入户宣传讲解、发放资料,有针对性、持续性的开展预防教育活动,最大限度消除宣传死角和盲区。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务工人员,通过务工人员微信群、各村村民微信群及各村党员微信群为宣传阵地,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并通过禁毒志愿者、镇村干部联动走访的形式,开展到户宣传活动,使群众抬头可见禁毒宣传,形成社会帮教、全民参与的多元化禁毒宣传方式,调动全镇社会力量营造全民知毒、防毒、拒毒、禁毒的社会氛围。

(三)靠实责任,严格管控,切实做好涉毒人员不漏管不失管。

我镇共有吸毒人员三名,其中社区康复一名,社区戒毒两名,综治办联合派出所对3名涉毒人员的开展了、摸底、走访、建档工作,按照户、社、村、镇、派出所“五位一体”抓帮控的原则,对帮教对象做到知基本情况、知主要社会交往范围、知家庭经济状况和近期动态。并通过对辖区内的重点行业场所进行了排查走访,全镇没有发现新涉毒人员的存在。自我镇禁毒重点区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镇禁毒排查工作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效果较好,全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强化措施,加强监管,坚决遏制涉毒案件再次发生。

为加强推进我镇禁毒工作全面展开,根据上级禁毒部门安排部署,将全镇区域划分成三级网格,由镇禁毒专干、村党支部书记、社长分别组成镇、村、社三级网格员,共同履行职责,开展工作、靠实责任,发挥作用。由各个网格员发动本网格辖区内的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综治(法治)中心户,利用村规民约等规定,例行日常的排查管控,从而扑灭流进我镇辖区的源头,防止涉毒案件的再发、复发。

(五)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加强源头治理力度。

一是结合禁毒铲毒“天目”行动,今年春播期间和夏收季节我们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搜山踏查活动,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各包片领导全力以赴按中、东、南、西四片,分别带领镇、村、社三级干部,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人烟稀少的荒山深沟,每块地、每座山、每条沟都进行了细致踏查,绝不留死角,尤其把地域偏僻的村社作为踏查的重点。凡踏查过的地方一律造册登记,人人签字,完善档案。通过近两月的地毯式搜查铲除原植物工作,没有发现种植现象;二是针对我们水阳地处城郊流动人口多的特点,把禁毒、贩毒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联户联防体系的作用,严格审查流入流出人员,对可疑人员重点监控,发现隐患,及时查处,有效遏制了的流入。

第10篇

一、流动人口中妇女的基本情况

我县的流动人口是按县界流动来统计(不包括乡镇间的流动),全县共有流动人口45000多人,流动妇女16282人,其中进入我县的年龄在18-50岁之间的流动妇女7400多人,占进入我县流动人口中妇女总数的90%以上,她们大都在我县的民营企业工作,占60%以上,在服务业和其它产业的占35%左右。她们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文化程度低、年龄小。流动人口中妇女大多数为年轻人,文化水平较低,她们从其他省份和偏远农村来到缙云县的城镇和工业园区工作,思想观念、生存标准、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她们渴望有机会再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工作技能,以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在城镇买房立足,同城里人融为一体,这一点在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几乎占到了87%以上。

二是工资收入不高。流动人口中妇女多数从事生产工人、餐饮、服务等工作,主要在缺少劳动技能的低层次工作,经济收入偏低。她们中从事服务行业的月收入一般在1200—1600元左右,生产工人及一般管理者则在1800元到2500元之间,少数做技术人员、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妇女月收入达到了3000元甚至以上,而这部分妇女仅占流动人口中妇女的少数,几乎98%以上的流动人口妇女提到了收入低的问题。

三是精神生活贫乏。流动人口中妇女由于来缙时间较短,以及工作、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她们的社会交际圈狭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日常交往的多数是同单位的打工姐妹,使得她们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狭窄,制约和影响她们自身的发展,阻碍她们融入周边环境,使她们感觉自己是外来人。加上较低的工资收入,生活处于贫困化的边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精神生活相对贫乏。

二、流动人口中妇女权益保障情况

调查发现,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流动人口中妇女的权益保护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为流动人口中妇女权益提供政策保障。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决定,明确规定保护流动人口平等的就业机会、同等办理社会保险、务工工资以及子女就学等多方面权利,为包括流动人口中妇女在内的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是为流动人口中妇女的工作、生活提供保障。在调研中我们感到,在用工荒情况出现和工人素质不断提高等情况下,多数企业和基层组织比较重视流动人口中妇女的权益保护工作。在调查走访的企业中,规模较大、管理正规的企业能够与务工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并足额按时发放工资,为流动人口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如广鹰机械有限公司、寿尔福公司等企业不仅对务工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给予较高的工资待遇,还为流动人口中妇女提供了较好的食宿条件。

三、流动人口中妇女权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流动人口中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仍有许多问题不容忽视。

1、流动人口中妇女劳动权益方面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全县妇联、工会组织、劳动部门受理的流动人口中妇女投诉案件中,关于拖欠工资、工作时间长等直接侵犯务工妇女劳动权益的案件100余起,仅08年就解决了30多起,共300多人次的劳动权益得到维护。归纳而言,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不高。对于流动人口中妇女来说,能够为其提供劳动权利保障的就是签订劳动合同,但在被调查者中,有一部分流动人口中妇女,尤其是部分从事服务业的流动人口中妇女很多都未与用工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一方面与用工单位为了不受劳动合同约束、不愿主动与雇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关,同时也与流动人口中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关。调查中发现,有的妇女尽管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约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对用人单位一些显失公正的条款全盘接受。当发生合同纠纷时,多数妇女选择了沉默,只有少数的妇女选择请求上级帮助协调处理,极个别的妇女选择申请劳动仲裁。

二是仍有部分女工工资不能得到按时足额发放。流动人口中妇女的工资发放情况呈逐渐好转趋势。被调查者中,有80%的流动人口中妇女工资能够按月足额发放,另有20%左右的不能按时领到工资。面对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妇女都束手无策,只选择等待。

三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妇女每天工作9-10小时以上,尤其是在餐饮服务行业,务工妇女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比例高达60%以上,有的甚至每天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需要指出的是,超时工作的妇女有80%以上的都不能领到加班费,而对此,务工妇女基本上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以保住目前的工作岗位。

2、流动人口中妇女政治权利方面问题。流动人口妇女中能充分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比例相当低。许多用人单位没有设立党支部、团支部和妇女组织,流动人口中妇女的组织生活不能得到保证,设有党、团组织的单位,对流动人口中妇女的权益维护观念淡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外来流动人口中妇女平时较注重的是经济意识,缺乏政治意识。所以他们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能保障,既有制度安排的因素,也有自身素质的问题

3、流动人口中妇女的文化权益方面问题。

流动人口自身素质和经济条件及时间上的限制,使她们很少有时间、精力、机会参与城镇文化活动。流动人口中妇女的子女教育问题仍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关心流动人口政策的出台,流动人口中的子女教育问题在政策上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在城镇读书生活等其他费用较高,依然成为流动人口子女进城读书的一大制约因素。

4、流动人口中妇女社会保障权益方面的问题。

流动人口存在社会保障薄弱的现象。因多次流动产生的不稳定性等关系,城镇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大多数流动人口中妇女不能享受,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之外。在企业与外来务工妇女的雇佣过程中,双方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短期行为,只有少数企业和单位能按照人性化的管理来考虑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大部分企业和单位受利益的驱动,在对劳动数量及质量做出明确规定的同时,简单的确定了所应给付报酬的数额,社会保障问题根本不予考虑。此外,落后的传统观念、薄弱的卫生保健意识及社会保障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着流动人口中妇女的健康。她们中大部分人不注重甚至不了解妇女“四期保护”,也没有条件做妇科病检查,平时生病也很少去医院就医。

四、几点建议

(一)大力宣传形成尊重流动人口中妇女的良好氛围

在大流通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流动人口中妇女在我县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县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流动人口中妇女将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给流动人口中妇女相应的待遇,让她们与本地居民享有同管理、同教育、同服务、同维权资格。各级党委、政府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并出台相应制度,人劳社保、卫生、公安、教育、司法及工青妇等组织应统筹协调,明确各自职责,把对流动人口中妇女的就业、保障、教育、政治等的需求纳入公共规划,积极探索适合务工妇女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二)积极推进《劳动法》等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

一是要定期对《劳动法》及相关法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建议劳动部门严格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和相关政策法规。采取各种督查方法,深入劳动用工单位,对流动人口中妇女的劳动合同签定情况、工资发放情况、休息日制度等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未签订用工合同的企业要予以经济处罚,并补签用工合同;对于随意延长工时、占用流动人口中妇女法定休息日的用工单位要按规定及时纠正;对确实需要延长工时和占用休息日的,要按规定发放加工工资;对按规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要按规定缴齐。

二是加大对流动人口中妇女的特殊权益的保护力度。建议卫生、劳动、工会等部门定期对企业女职工保健和劳动保护工作进行检查,企业每年要抽出专门资金对流动人口中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对流动人口中妇女的“四期”保护,严格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执行,对不具备设施和条件的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达到标准要求。特别对是服务业中的流动人口妇女,更要加强督查用人单位做好流动人口妇女的卫生保健和劳动保护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对策;问题;农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58-02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从宏观上说,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与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紧密联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增多的问题,这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从微观来说,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局限,他们大多选择和孩子留在家里独自进城打工赚钱。抽样调查估算数据显示,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 万。日益增长的留守儿童数量给予了社会更大的压力。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家庭监护缺位,导致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凸显。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一是隔代监护,有五分之一是同辈监护,还有3.37%为自我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由于身体健康不佳或者精力不够等原因,难以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临时监护人监护能力的规定,导致履责不到位。

2、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重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成长引导。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学校教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城市化取向,片面追求知识教育和升学率,忽视了乡村社会和乡村儿童作为价值主体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特定需求的关照。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开设不足或者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育方式方法陈旧落后,不符合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他们难以从中获得相应的正确价值引导,形成完备的安全法制意识和知识等。两方面教育的缺乏最终促使留守儿童一方面成为各类伤害事件的承受者,另一方面也成了各类犯罪事件的制造者。

3、亲情关爱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异样。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很少,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群体和父母联系也很少,他们的亲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缺乏亲情体验和亲情关爱,相应地,他们也就不会对周围人、周围事,乃至周遭世界形成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念,甚至对自我存在的意义产生否定。亲情缺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发展,加之缺乏合理的倾诉途径与方法,长期压抑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说,家庭的破裂、亲情的丧失,是伤害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根源。

二、留守儿童形成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因农民工的流动性强,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由于土地少、机械化作业以及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固守的土地中解放出来,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得不选择进城务工,并形成家庭化流动趋势。在不能轻易放弃城市工作机会的同时,又因住房、户籍、就学、升学以及高额学费等因素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致使“带不出”与“回不来”的双重矛盾突显。

2、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到了只能通过进城务工的方式才能生存的地步,他们大多是可以在本乡本土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但他们教育意识淡薄,抱着快速改善家庭生活现状的求富心态,不惜抛家弃子,背井离乡,疲于赚钱。在经济方面小有收获的同时,他们放弃的是对孩子的监护,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对子女的关爱、沟通和教育,造成的是孩子在成长初期就已感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

3、监护责任不到位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不可忽视的原因。调查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多数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抚养,少数寄养在亲属甚至朋友家中。由于体弱多病、年龄差距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与孩子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困难,重养轻教,基本都是限于照顾孩子的吃穿和冷暖,而对于孩子所想、所需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出现了问题往往有的是包庇、怂恿,有的是打骂、体罚,造成孩子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成年。

三、留守儿童的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生存、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以政府为主导,采取有效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一是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以及各部门的日常实际工作相结合并纳入全年工作考核目标,为留守儿童切实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难题,不断提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和成效。二是由宣传部、教育局、妇联、团委组织牵头,通过媒体及印发关爱农村孩子倡议书等形式,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共育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学校,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留守儿童。

第12篇

一、以双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强组织建设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未来工程常抓不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坚持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会办关心下一代工作。今年,由于乡镇合并和人事调整,我镇及时调整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为关工委主任,退休老干部担任常务副主任的领导小组。同时,我镇两所中心学校,八个行政村都成立了关工委组织,明确中心学校由校长,各村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健全了关工组织网络。

动员组织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是做好关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们把有条件并热心于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排查,特别是老科技、老政法、老教师等,上门诚请他们“出山”,大造老同志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光荣的社会舆论,增强了他们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目前,我镇已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关心下一代骨干队伍,我们根据这些老同志的特长,分别组织老同志进行了中小学校德育教育辅导讲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讲座、法制教育讲座等,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是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我们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明节,我们组织了高年级学生祭扫烈士墓,让他们了解黄甲山区的光荣革命历史,并请本地老给同学们讲抗日故事,使他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教育同学们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因为我们同是华夏子孙,血浓于水。短短的几天时间,全镇中小学生就捐款1万多元。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又是奥运年,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奥运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以此为契机,进行了“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通过征文、绘画、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法制观念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今年,镇关工委已两次邀请法制副校长深入学校作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专题报告,采用以案说法,剖析犯罪原因,使广大青少年真正懂法、学法,知道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弘扬正气,这项活动深受师生和家长欢迎。同时,我们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作为法制教育的宣传月,让广大教师带领同学们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在校园形成了浓厚的法制普及氛围。

四、针对青年需要,普及科技文化教育

目前,我镇的香菇、茶叶、蚕桑生产已初具规模,但为了不断提高品质档次,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坚持以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多次邀请市农委,邻县的茶叶、香菇种植大户来我镇传经送宝,使农户学到了实用技术,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同时,为了帮助农村外出务工青年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加大对外出务工青年培训力度,我们通过与市劳动就业局,镇化技术学校以及用工单位等以不定期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举办纺织、装璜等培训班多期,年均培训青年200余人次,使农村青年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大部分农村青年走上了致富之路。

五、深入持久的开展好家庭教育和助学济困活动

本年度,我们继续抓好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的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宣传教育活动,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