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化管理论文

专业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12-25 00:0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化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化管理论文

第1篇

(一)抓好所得税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

1.深入搞好税源调查。

加强风险管理运行环境分析是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我们在组织实施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前,首先要对本地区企业所得税征管面临的风险环境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从去年摸底的情况看,分局所得税税源税户总体户数变化不大,内、外资企业户数占比为94.24%和5.76%,税源占所得税总税源的34.08%;所得税税源前4位行业排序为: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占分局所得税总税源的90.47%;从所得税规模税源税户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分局所得税税源大户不多,微利企业偏多,且税源税户分布不均衡。实际应纳税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3585户,占税源企业总户数87.80%,而税源仅占12.86%。

2.认真开展所得税税收风险分析。

从宏观上,分局2008年度所得税企业实际应纳税额46810.42万元,比2007年度增加了8547.58万元,增幅22.34%。根据汇缴数据分析,分局所得税预缴率和查账征收面均比2007年明显提高,说明分局加强日常预缴审核和对核定征收企业风险排查工作显现成效;从微观上,分局通过市局下发重点评估项目数据分析,以及汇集日管中的异常信息,深入查找异常指标企业的风险;从中观上,分局所得税税源排名前4的行业占总税源的比例最大。其中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占分局所得税税源的比重日益增长。分局实际应纳所得税在500万元以上的13户企业中有6户是房地产企业。因此,我们把风险行业确定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上,寻找这行业的风险特征。同时,分局以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为风险点,通过第三方信息比对,不断寻找建筑行业的风险特征,积极打通房产企业与建筑企业之间的税收风险链。

3.积极采取多维应对措施。

结合现有的征管体制、征管资源以及税源税户情况,分局积极探索所得税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运行机制和手段方法,完善“面—线—点”税源风险应对模式,不断降低所得税纳税遵从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切实提高所得税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分局各责任区管理员根据风险应对要求,结合日常巡查发现的异常变化企业,通过逐户逐项进行风险排查和应对,实现对税源“点”的风险处理;在对单户企业风险排查取得成效后,继续在辖区内对类似的企业或行业进行风险识别排序,实施风险控制的分级分类管理,实现对税源“线”的风险控制;对类似的企业或行业风险排查取得成效后,向分局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在整个分局进行推广,实现对税源“面”的风险管理。

(二)抓好专业化应对,实施税源管理风险联动

分局借鉴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突出税源管理重点,强化部门联动,合理调整管理职责,整合管理资源,实施专业税源管理与属地责任区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形成税源管理与责任区管理层次分明、相对独立、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

1.实施专业税源管理。

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分局把税源管理工作职能从责任区管理员的主要工作中分离出来,集中分局各职能科室的业务专才,实施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按职能设立三个专业税源管理团队,分别负责实施税源收入管理、税源行业管理和税源预警管理。分局指导小组按月对各税源管理部门的风险监控报告进行综合会商,将各类风险指标讨论、分析、筛选后,对有效的风险指标纳入风险特征库,并进行归类排序,按风险度高低形成高中低风险等级,确定应对方式。

2.实施属地责任管理。

由各管理科所责任区管理员负责实施。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做好制度性安排的调查、核查、巡查以及日常纳税服务等工作。

3.实施专业风险应对。

对分局指导小组确认下发的符合条件的风险指标信息,根据风险等级高低,分别明确税源管理部门、评估科、管理科所实施风险应对。对低风险指标一般由税源管理部门直接进行应对,不下发到管理科所或评估科进行应对。对高中级风险,分别确定由评估科实施综合评估或管理科所实施宣传辅导、风险提醒或日常评估等应对方式。在明确应对方式的同时,分局指导小组将三个税源管理风险监控报告进行整合后下发各管理科所,以强化指导各责任区日常税源管理,便于确定责任区阶段工作重点,明确责任区各环节的管理方向。

(三)抓好专业团队管理,实施税源风险控管

分局紧密围绕税源管理风险联动工作,结合行业管理实际,组建“5+1”税源风险控管团队模式,打破科所限制,成立地产、压力容器、换热器、筑路机械和锻压五个行业风险控管团队。每个团队由3-6人组成,由分局选定一名具有较高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任团队长,实行团队长负责制,制定团队工作计划,明确人员分工。充分发挥团队集体作战优势,强化对重点行业、企业的风险识别和排序,准确发现风险、正确实施应对、及时评价绩效,全面提升分局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税收风险控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完善1个跨国税源管理团队。分局指定由八科选配具有外税管理经验的干部组成专业跨国税源管理团队。进一步强化反避税和涉外审计工作,加强对关联申报数据的分析利用,实施对关联交易大户动态监控,将跨国交易日常控管与反避税、情报交换相结合,开展跨国交易综合性分析评估。按照“风险联动防控、管理职责明确、服务效能优先、应对多措并举”的税源风险管理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行业税源风险管理,直面行业税收管理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通过集团作战,明确重点管理行业,积极探索行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和经验,并通过学习、研讨、实践,就存在的相关行业管理风险,最终提出建设性的管理方案,确保分局把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在对税源税基的有效控管上,大力挖潜增收。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实践,造就了一支专业化的行业风险管理队伍,培养了一批专业化人才。通过团队攻关,促使干部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战技能,还要懂得如何学得更快、更深入地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理念,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协调意识、共同发展意识,塑造优秀的攻坚团队,全面提高了税收工作效能,推动了分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二、风险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税源风险管理虽然在分局推行的时间还不长,但它所带来的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方法的改进、管理成效的提高是积极和明显的,初步实现了税源管理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转变,促进了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风险管理在税源管理机制中的抓手作用逐渐发挥出来。

(一)税收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税源管理职能转变后,各税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按照各自的职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质量与效果均不明显的局面大有改变。通过税源分析,我们抓住了影响分局所得税税源的重点行业,摸清了行业规律,根据分局的税源特点以及市局的重点评估行业要求,分局共对11户房地产企业实施评估,共计补税340万元,调减亏损979万元。

(二)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工作成效显著。

纳税评估检查与日常管理工作职能分离,有效促进了评估检查工作的开展。评估检查部门有精力、时间根据所辖纳税人的行业、特点探索规律,紧扣市局重点评估项目认真核查。分局在重点评估项目的核查中,紧扣项目提示信息,逐项剖析异常指标。在成本倒挂项目核查中,发现企业以暂估商品多结转成本,调减亏损327万元;另一户企业涉嫌大额账外销售,目前已移交稽查处理中。在其他项目核查中,分局也同时发现由于企业核算上的不规范,侵蚀所得税税基,共计补税106万元。

(三)税源联动机制效果明显。

通过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一般纳税人管理。管理人员在对数据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对帐面库存量与实际不符的,要求其申报不开票收入;对确实无业务发生长期零申报的一般纳税人建议取消其资格;综合业务部门对在认定复核环节中,对一般纳税人变更、增加专用发票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管理部门反馈建议,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逐条落实到位,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得到体现。

(四)税源管理风险大大减少。

分局在对建安企业专项核查工作中,通过第三方信息比对发现某企业在国税年申报营业收入300多万元,但对比地税代开项目发票,07、08年两年少申报收入350多万,随即补所得税100多万元。同时,我们在对该企业成本发票核查过程中,发现了该企业大量取得我科辖区内某小规模建材企业开出的大量大额普通发票。通过信息核实,发现该企业为小规模定额征收企业,发票用量很大,但申报销售很少。通过实地检查发现该企业开票不入账,06年至今有一千余万元销售未申报纳税,出现了较大的风险,我们立即对该企业进行了查处,并对分局类似企业进行了风险排查。目前,分局评估的23户建筑业共计补税213万元。

(五)专业化应对措施明显增强。

分局在做好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评估的同时,开展了亏损大户、核定转查账、所得税同比减少50%以上、10万元以下亏损无调整事项以及微利企业5项自主风险项目核查。共计补税454万元,调减亏损1350万元。分局四科在汇缴时发现一户刚由核定转为查帐,第一年参加汇缴的企业,存在人为调剂计税成本的现象。经过集体讨论以后,分局认为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核定征收改为查账征收的企业进行了筛选,在分局开展专项核查,发现有问题企业9户,合计补税414万元。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目前,我们的各个系统已经提供了大量的申报数据信息和部分财务数据,但缺乏所得税管理所需的涵盖纳税人基础信息、历史数据、行业指标、预警分析的专业平台。目前各种数据的整合还停留在手工阶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针对下步工作,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进一步整合平台,提升风险分析的科学性。

尽快完善所得税风险管理平台,才能加快信息化成果转化,充分了解和把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规律,准确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特点,实现所得税分类动态监控的无缝隙管理。

2.加强与外部联系,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与地税、财政、工商、外管、银行等部门建立定期工作联系制度,定期核对有关资料,交换相关信息,尽可能多的了解真实有效的第三方信息,以强化对税源的控管力度。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外包,人力资源,内容划分

 

一 引言

目前人力资源外包的研究已经非常的普遍和广泛,但是专注于人力资源外包内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人力资源外包内容的划分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企业要外包那些内容,外包什么,不应该外包什么?这需要一些针对性的划分方法。

二 人力资源外包内容划分的主要方法

(一)基于价值和独特性的划分方法

这种方法建立在两个标准上面:价值标准和独特性标准。所谓的价值标准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活动界定在高价值和低价值这一范围内,高价值是指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具有较大的影响。低价值是指一般的事务性的操作,对组织的影响也比较小。独特性标准是按照人力资源活动在企业中的特殊性界定的。高独特性指的是非常特殊的活动,在市场上难以获得,低独特性指的是普通的日常活动。根据这两个标准将人力资源活动划分为4个象限如图---1:关于这四类的名称,李颀称为核心活动,传统性活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核外活动,特殊性活动(李颀,2009),顾海、雷婷称之为核心类活动,外围类活动,传统类活动,独特类活动(顾海、雷婷,2004)。

在第一象限中,这些活动属于高战略价值并具有高独特性,这样的活动对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大,所以企业不会外包出去,而是交由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处理。

在第二象限中,这些人力资源活动对企业的战略影响较大,但是可以通过外部的标准服务来解决,比如招聘活动。找到合适的人员能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反之则对组织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市场上有很多专业的人才中介可以做到这些活动,因此这些活动适合外包期刊网。

在第三象限中,这些活动属于低价值,低独特性,既不会对组织的战略产生较大影响,市场上也很普遍,比如薪资发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退休金管理等活动,最适宜外包

在第四象限中,这些活动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是外部的资源也很难解决,比如说员工纠纷等事物。这些活动留有内部解决更有效率。

另外基于同样的原理Alan speaker则把独特性的分析细化,将其变为可交易性活动和关联性活动,但是得出的记过是基本相同的。如图----2:。

基于价值和独特性的划分方法只能在理念层次上给企业的外包内容划分一个直觉上的认识,它很难做到细分,也没有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影响。由于它是在人力资源外包的初期阶段提出的,由于当时的人力资源外包机构的数量,质量,和规模都比较有限,所以个别的时候不太适合今日的市场现况。

(二)基于专业化和收益/成本的划分方法

这种方法将外包活动是否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及外包的收益/成本比值来进行考虑的(吕佳,2008)。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可增加熟练程度,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而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则认为当组织费用大于市场的交易费用时就可以将此项活动外包出去。基于这两个标准,将人力资源活动又划分为四个象限,如图---3:

在第一象限,进行外包技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而且成本收益也比较高,是最为适合外包的。比如企业的培训活动

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则是只能获得提升专业化和较合理的收益/成本比值的一个方面。这主要取决与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在第二象限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市场成熟度不高,外包市场竞争不激烈早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企业可以等待市场成熟之后外包。而第四象限则是纯粹的业务关系。这个时候企业要注意考虑外包后外包商的道德风险。

在第三象限是外包之后既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程度,收益和成本的比值也不高。这样的活动就不适合外包,比如企业的员工纠纷,家庭矛盾等等。

基于专业化和收益/成本的划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外包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在简单的成本和收益方面也可以做出计算,能为企业的外包提供一定意识上的理性分析,具有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过度性质。它的不足就是太过于笼统,在细节实施方面还不足。一般只适用于大企业。它还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地域性和企业的特性对外包内容选择的影响。

(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

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对人力资源外包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李沐天,2007),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如图---4

在创业期的时候,企业规模小,财力有限,人力资源部门处于初步阶段。人力资源部门的各岗位职责还不清楚,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薪酬制度,这一阶段企业最适合人力资源的规划,咨询外包。而其他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任务相对较少,不适合外包期刊网。

企业在成长期的时候,人力资源逐步买入正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这个时候企业继续大量的员工,因此适合招聘外包。在薪酬方面需要外包公司根据市场的调查,给出合理的薪酬依据,也可以全部外包。这个时候企业的培训也胡相应增多,适合外包。

企业在成熟期的阶段,各方面已基本完善,并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员工基本稳定,能力已基本定型,因此在招聘和培训方面已没有外包的必要。这个时候薪资、福利、待遇的计算和发放等成了一项事物性的工作,一般可以采取外包。

企业在衰退期的时候,企业要面临合理的裁员。如何合理的裁员,不留下后遗症,需要人力资源法律方面的专家来帮助解决。这个时候劳资关系式最适合外包。

基于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考虑到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开始将考虑的因素向活动外围伸展,在一定方面也体现了企业的规模与人力资源外包的需求的关系,但是还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性质及地理位置的关系,即没有考虑到外包的可行性。

(四) 基于地域和企业特性的人力资源外包内容划分方法

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众多,分布也不均匀,有的离城市比较近一些有的离城市比较远一些,而人力资源外包机构的发展还只限制于较为繁华的城市,在乡镇以下则很少有人力资源外包机构。而企业的特性比如生产性的企业和销售性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外包的需求也是要分开对待的,针对这一点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我们也将其分为四个象限,如图---5,

在第一象限中是城市型的销售性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由于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招聘外包方面做的比较谨慎。一般是将招聘广告外包给网站,经过内部的选择来实现的。在培训方面,大型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机构,但是有的时候也通过外包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在薪资方面,城市型的销售企业都是制度性的,保密的,一般都是外包的。

第二象限内是乡镇型的销售性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比较小,人数也相对较小,可以归纳为“微型企业”一类。这样的企业的员工素质一般比乡镇生产性的企业高,但是文化偏低。所以这样的企业培训的时候比较多,最适合将培训外包。而在招聘方面大部分是靠熟人介绍等方式获得人才的。在薪资方面由于人数少,计算简单,一般不适宜外包

第三象限是乡镇型的生产性企业。乡镇企业一般距离大城市比较远,而且规模也相对较小。但是依靠农村充足的剩余劳动力,所以在招聘上一般不用外包。在培训方面由于乡镇企业缺少专业的人才,所以一般是通过外包的方式进行培训的期刊网。由于乡镇型的企业的员工比较稳定,而且经常有迟发的现象,所以在薪资方面主要是内部计算,内部发放而不外包的

在第四象限中是靠近城市的生产性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在城市规划的开发区内。由于生产性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操作工人,而且由于工业的密集中高层的人员也容易跳槽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所以适合将招聘外包给专业的中介或猎头公司。在培训方面由于城市中的企业规模比较大,有计较成熟的传帮带制度,所以生产性的培训一般不用外包。在培训方面主要是引进新技术的时候,对第一批工人的培训。在薪资方面,一般都是采取内部计算工资,而发放是外报给银行的。

基于企业性质和地理位置的划分方法既考虑到了不同性质企业的外包需要,也考虑企业的地域性及与外包商合作的可能性,这样的方法在实际中运用广泛,指导性比较大。但是没有将外包商加以区分,没有考虑到不同外包商的优点和缺点,长项与弱项,这是下步研究的方向。

三 总结和展望

结合以上几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首先人力资源外包内容划分的考虑范围在扩大。从较早的分析人力资源活动本身扩展到企业生命周期再延伸到企业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可见划分人力资源外包内容时所考虑因素更加更加全面,以后的研究方向可能会进一步的外延即要考虑外包商的差别能力分析,市场的成熟度与外包内容的关系等等。第二是目前的划分方法都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缺少定量分析的方法。如何用定量的方法来划分人力资源外包内容?这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另一个区域。

参考文献:

[1]李颀,浅析人力资源外包的判别模式和内容,现代经济[J],2009.4,89-113

[2]顾海、雷婷,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探析,企业论坛[J],2004.8,19-21

[3]张晔林、陈万明,人力资源外包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4.1,29-30

[4]吕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模型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J],2008.7,90-91

[5]Gilley,Human resource outsourcing andorg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manufacturing firms,

JouralofBusinessResearch,57(2004),232-240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钢铁企业,绩效考核,思考

一.加强钢铁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对企业所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钢铁企业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期。其中钢铁企业作为我国钢铁市场的重要主体,只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姿态去迎接和应对新形势下市场要求,才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新一轮竞争发展中占据更为有利和主动的位置。另一方面,从当前钢铁企业具体运作中不难看出,仍存在着许多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影响着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其中的关键都离不开企业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资源。作为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性关键资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加强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也日益凸显。如何管理企业的各类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当前我国钢铁企业管理者必须面临的问题。绩效考核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手段,在评价激励员工、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1]。钢铁企业通过绩效考核环节工作的改善与提高,实现对员工绩效的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查与评价,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中,真正地推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贡献,从而培育和强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作为一个先进的管理系统,我国钢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在具体的开展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如何将当前世界管理领域先进的绩效管理经验进行引进、吸收、借鉴与创新,提高钢铁企业绩效考核的质量和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钢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钢铁行业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我国钢铁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重视并进行改进与完善。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转型时期,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绩效考核环节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前许多钢铁企业绩效考核在实行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战略性地位尚未得到真正的明确,绩效考核工作落实便有了一定的难度,直接表现为员工与管理人员的低参与度,甚至也较多地存在着对于绩效考核工作不配合、影响绩效工作开展的例子,影响绩效考核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欠缺直接影响到了我国钢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绩效考核作为一个先进的管理系统,不论是考核指标的设计、考核方法的选择还是最后考核结果的分析运用,都对考核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真正具备相应专业化知识和水平的人员并不多,从而导致钢铁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

三是,对于绩效考核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从本质上来讲,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重要环节之一,其进行考核的最终目标都在于通过绩效的改进与提高提升企业绩效,促进企业的进一步长远发展。而在具体实践不论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对于绩效考核在理解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如简单地将绩效考核等同于对个人绩效奖优罚劣的层面上,单纯地把“把薪酬与绩效结合”,加上绩效考核中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尤其是考核过程缺乏透明性及公开性,使得被考核人员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对考核工作应付了事;也存在着部分员工认为企业绩效考核只是走走过场,无太大的实际作用,难以从思想上重视绩效考核,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2]。

四是,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具体量化、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指标,“德、能、勤、绩”四个指标仍是考核的关键,主观性强,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尤其是主管人员个人的好恶及领导风格,难以真实反映出员工的绩效水平;同时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也存在着不科学的问题,直接表现为考核指标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严谨、考核标准一致化、脱离岗位与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不同岗位关键绩效指标不突出等;或者直接照抄照搬别人的绩效考核体系,难以形成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加上考核方式手段过于单一化甚至方式滞后,缺乏规范化、程序化的操作,考核方法没有统一的尺度,达不到考核的预期目的,影响考核激励作用的发挥。

五是,对于绩效考核缺乏明确定位,考核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结束后将考核结果放置一边,未能真正地起到约束激励的作用,更谈不上对于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并督促其进行改进,既造成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导致钢铁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形同虚设,影响绩效考核真正作用的发挥,更使得对绩效管理形成认识上的误区[3]。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沟通、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等也是影响绩效考核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站。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新形势下,钢铁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的白热化,每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通过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智力保障是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首先,要树立人才竞争意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度重视钢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放到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位置,真正地提升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钢铁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化管理。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作用,包括绩效管理。

二是,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着重把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绩效考核环节,提高绩效管理水平,通过对员工的正确客观评价实现有效的激励,提高员工绩效从而改善企业绩效。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正确认识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要切实提高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对于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绩效观,强化绩效意识和效益观念,重视考核工作在改进员工绩效、激励员工中的积极作用,摒弃走走过场的考核形式,积极推动企业绩效考核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企业领导与管理者在给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最大支持的前提下,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为员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引导员工行为;要积极推动以绩效为导向的钢铁企业文化的建设,为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和大力支持[4]。另外,绩效考核从本质上来讲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事考核,要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加大对于绩效考核制定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认同度和支持度,为绩效考核的开展奠定良好的人员支持。

2.明确企业绩效考核目的,杜绝“为了考核而考核”,把绩效考核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有机联系和结合,实现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钢铁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即“员工个人绩效提升与激励”和“组织绩效提升”的紧密结合。具体来讲,绩效考核的目标在于使员工在做正确的事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改善,把正确的事做得更好,真正地提高工作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工作,如员工培训、薪酬管理、职位调整等提供更为公正、透明、客观的依据。只有准确定位,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目标所在,明白绩效考核所针对的内容和所要问题,才能保障钢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

3.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行之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是绩效考核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岗位分析评价”为基础,根据专业化分工及岗位差别化的原则,全面综合地考虑各个岗位的工作摘要考核内容的指标体系,使绩效考核工作能真正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鼓励员工积极地参与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真正地体现出公平与公正的原则,也有利于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认同度,有利于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进。

4.提高绩效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保障考核过程公开化及透明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钢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的准确性及客观性,积极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的科学考核方法,如平衡计分卡BSC等,保障绩效考核结果。合理设置绩效考核周期,实现考核周期系统化,将平常考核、月度考核与年度总考评进行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重视民主测评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

5.重视绩效沟通,改进过往绩效考核单方向运作的缺陷,将绩效考核的重点与被考核者进行直接的沟通与反馈,将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解与交流,使员工有机会澄清误解、消除误解,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通过绩效沟通,帮助员工及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协助员工进行绩效的改进计划的确立,明确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5]。同时对正确的行为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进行正强化,提高员工的满足感和自我成长的需要。另外,通过绩效沟通,使员工有机会能够进行自我表达,畅所欲言,有利于民主宽松的企业氛围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的消极抵触情绪,

6.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深度和广度。为将绩效考核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恰当地运用考核的结果是关键。要发挥绩效考核结果的多元化作用,不仅仅是员工薪酬福利水平制定与调整的依据,也是企业员工晋升、培训与开发的依据,将绩效考核结果真正地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01.

2.董秀娟,宋亚静.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研[J].生产力研究,2009,22

3.范秀仁.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结合策略[J].企业经济,2009,12.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风险是市场的灵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企业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种风险,其中有些风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偶然性等特点。因此,对于企业来讲,要完全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有的风险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另一方面来讲,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赢利能力与其抗风险能力是成正比的,没有对于风险的准确认识和把握,从而实现对于风险的主动防范和控制,就难以保障企业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因此,为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全面分析形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的能力,防患于未然,将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与并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独立主体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其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必然受到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等。

首先,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行为的支持。而国家宏观调控相关政策,如国家信贷、银行利率等,尤其是产业、行业政策导向的变化等都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重大的改变,对企业的运营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往往是负面影响,使企业经营遭遇风险,影响其正常运作[1]。

其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具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出现导致产品销售受阻,影响企业的存货流动率,大大提高了企业存货变现的风险;对正处于衰退时期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自身必须积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否则将失去消费者,无法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采购市场价格变化剧烈将会对于企业原材料的采取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于出现因库存不足而停工待料或影响销售的状况。

第三,各种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如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都极有可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损失。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或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都或多或少地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龙源期刊。如2008全球金融海啸中我国许多企业面临倒闭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二)内部因素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绝大部分源于企业内部,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除了更种不可抗力所导致的风险外,一般都可以通过良好的风险预警和机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采取积极的调整措施。因此,对于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具体来讲,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内部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风险意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的认识还明显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凭借个人个人的主观判断和经验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主观随意性大,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缺乏全面清晰的把握,风险管理往往是呈间断性的特点,难以保障企业对市场的变化作及时积极的应对[2]。另外,风险管理意识的不足,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缺乏和不健全,根本谈不到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日常化和专业化,导致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于追求眼前利益的较低层次上。即使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也难以真正地履行其应有的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职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二是,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决策失误成了导致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的关键性因素。究其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目标的短视化,只顾眼前利益,无视企业资源条件的限制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决策程序规范化有待强化,决策行为个人色彩浓重,等。

三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健全是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水平的前提。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状况不容乐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来看,当前部分企业管理层仍未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两者未能实现有机结合。

四是,我国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会危及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如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忽视人力资源要素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造成企业人才的短缺和不足,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员支持。另外,受财务管理水平的限制也使得财务风险成为企业经营风险种类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资本结构不合理、应收账款管理不及时等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风险。

二.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风险与机会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类的风险,经营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核心决策层的风险意识则是企业有效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前提。只有经营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认识到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防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预测、识别、判断、控制和处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3]。另外,培育和深化富有特色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既能够有效的整合企业各类资源,为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良好的企业氛围,更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

对于企业来讲,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测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对来自于外部风险是难以实现对其的全面控制。但另一方面,并不等同于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有所作为。为有效应对各类外部风险,可以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密切关注、深入分析,把握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对于外部环境及时做出适时的灵活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强化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将可能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水平。企业要时刻关注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尤其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面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对政策的变化对企业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及时做好预算;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及市场的变化,对市场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强化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注重产销的有机衔接,及时调整策略;另外对于企业目标群体的变化要给予全面关注和把握。

(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重点在于对于经营风险的事前预测与防范,将风险遏制在其产生之初。因此,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和详细的克服预案,积极做好准备应对措施以将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通过相应的诊断工具对于经营风险的各种征兆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发现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就及时发出警告。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时刻关注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根据相应的指标,尤其是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准确评估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适时地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龙源期刊。其次,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配合的企业风险防范制度作为支持,实现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及科学化。具体来讲,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资金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人负责的良好生产经营秩序,尤其要注意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加强制度落实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企业内控的加强是保障企业经营合法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企业发展具体实践来看,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健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之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完善内控业务流程、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落实企业内控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将内控理念融入企业的日常经常管理过程中[4]。另外,企业财务内控作为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经营风险防范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首先,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核心的资料,不论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强化最终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支持,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流失、人员的频繁流动等将直接对于企业经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断地强化员工与企业两者间的合作互利共赢关系。培养起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为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有效的防止企业的人才危机。

其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通过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整体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具体来讲,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事关企业稳定发展的位置,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分析、预测功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充实的数据支持[5]。同时在负债比例的控制上,在格外注意,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和优化调整,避免因财务负担过重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

第三,在做出相应的决策前,需加强市场调查,对于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分析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做全盘考虑,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盲目或非理性的决策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

另外,诚信经营,塑造企业良好的商品信誉和品牌形象,也是企业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诚信为本,培育和强化企业的诚信经营理念,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1.邢春萍.浅析如何发挥财务作用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14-15.

2.姜艳艳.基于财政政策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规避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19,11,21-23.

3.张炳莲.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9,30,12-13.

4.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学术论坛,2009,10,34-35.

5.丰国金.建立内控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内江科技,2009,9,29-30.

第5篇

关键词:SWOT分析法 中小型房地产 发展前景

本文结合SWOT分析法,探讨我国中小型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为完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提供帮助。

SWOT分析法分析步骤

首先,调查清楚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其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属于客观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内部环境因素属主动因素,是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查这些因素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历史以及未来的规划发展。

其次,构造SWOT矩阵,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列为主要影响因素,影响较小的则排在后面,以下四种战略方式在企业内外部环境不同时所采取:优势-机会(SO)战略,是企业内部优势及外部机会被双重利用的一种战略方式,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备一定的优势,且外部环境又能起到推动作用时,可以采取此种战略;弱点-机会(WO)战略,利用外界环境来弥补本身的弱点,使企业劣势发生逆转。采取适当的措施,遏制企业内部弱点妨碍企业的发展;优势-威胁(ST)战略,借助企业自身的优势来规避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比如利用企业强大的资金或者新技术作支撑,降低生产成本支付高额的环保成本,增强产品的研发能力,开发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弱点-威胁(WT)战略,该战略重在减少内部的弱点,是一种防御性技术,用来回避外部环境的威胁,一般用在企业内忧外患之际。

最后,在分析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构造SWOT矩阵后,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因素,克服弱势因素,充分利用机会因素减少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各类因素加以组合,得到一系列可供企业选择的对策(唐仪、唐严俊,2008)。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

管理环境。管理理念真正成熟于西方,目前已形成一套系统而高效的管理措施。西方企业对管理很重视,管理者会充分利用各类管理措施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集中配置,使企业发挥最优的整体优势。自改革开放后,市场还留有旧经济体制等落后的管理制度,目前流行的系统管理论和权变管理论是对旧有理念的极大冲击,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是关乎一个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整个企业内部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将限制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国内房地产企业在管理方面优势较少,劣势较多,这一现状急待扭转。

人才环境。中小型房地产业内人才相比国外资源较丰富且人力成本低,尽管这一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及高等教育的人所占比例较大,且专业人才在又存在年龄断层以及老龄化的现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自身素质欠缺,这些都是制约企业向更高方向发展的因素。

资金资源。自加入WTO后企业的融资渠道比以往多很多,但比起跨国企业本土企业自身的资金储备还是不足,实力欠缺。对于资金密集的房地产行业,财力是竞争强有力的砝码,目前国内中小型房地产行业较为分散,对抗能力有限。

(二)外部环境

自然环境。房地产项目所依赖的自然基础是土地,土地和其上的建筑物是衍生土地利益的附属物。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只会越用越少。新经济形势下大批国际投资商涌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它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充足的资金使得房地产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增加了土地资源储备的压力,同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经济环境。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给房地产业带来了激励的信号。跨国公司的进入增加了对商业房地产业的需求,虽然工业房地产与工业生产变动密切相关,但在需求总量上是属于上升的阶段。外来金融机构加剧了竞争,但是改善了房地产企业的贷款环境,同时为个人房地产消费性贷款增加了便利。

技术环境。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技术含量都不高,低于全国平均含量的25%,属于整个行业中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层次。跟国外的房地产业相比,我国则存在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能源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技术不先进等问题。

层次分析法辅助判断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鲍学英,2006),它是决策者对某一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进行决策性思维过程模型化以及数量化的过程,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一些影响因子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建立判断矩阵时,需要在不同层次上将各因子进行两两对比。进行矩阵运算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它最基本的原理是将问题层次化,将任意两个方案对于一准则进行相对优越程度的定量描述。对于单一的准则而言,将两个方案进行比较能够轻易地判断出优劣,采用1-9标度,对不同情况评比分别给出数量标度。采用AHP确定因子权重,赋予不同的等级值。根据数据资料及专家意见确定判断矩阵Rij具体值为:

(1)

判断矩阵式(1)中bi(i=1,2,…,n)表示评价因素,bij表示bj(j=1,2,…,n)相对重要性数值一致性指标(Consistency Index)为:

(2)

一致性指标C.I.的值越大,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就越大,而C.I.的值越小,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就越小。一般判断矩阵的阶数n越大,人为造成的偏离完全一致性指标C.I.的值就越大;n越小,人为造成的偏离完全一致性指标C.I.的值就越小。考虑到多阶指标,笔者引入了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表1为1-13阶正互反矩阵反复计算1000次后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英德平,2009)。当n

(3)

当C.R.=0.1时,调整和修正判断矩阵,使其满足C.R.

改良的SWOT技术

SWOT技术更侧重定性分析,对于定量分析则有所欠缺。针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构造企业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和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时,结合层次分析法判断识别企业内部和外部各影响因素,计算各类因素的权重。AHP和SWOT技术的结合,为企业项目战略的决策和系统分析提供了战略依据。

改良后的SWOT技术具体操作为(鲍学英,2008):判断识别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罗列出机会和威胁的主要因素;运用AHP确定计算出各类因素的权重;根据权重罗列出企业内部因素评价矩阵以及外部因素的评价矩阵;采用德尔菲法来计算出各因素的得分;将加权得分进行总计;对最后总计的加权得分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对策。

实例分析

(一)苏州市某房地产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该房地产公司提供的内部资料以及相关的市场调研,对该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如下分析:

根据中央银行第121号文件可知,房地产项目资金比例、上收银行贷款的审批权限以及清查各类房地产贷款都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加大了房地产企业贷款难度;越来越多的房价政策调控的颁发,使得在整个宏观调控局势下,房地产企业通过协议来获得土地使用权越来越困难。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是通过竞标会被拍卖给相应的开发商,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购置费的快速上升,加大了开发成本;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刺激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据世界银行预测,我国在今后的10年将在基础设施上投资约2700亿美元,这一金额或许会更多,而每年新建的住宅面积约有6.5亿m2(许诗,2007);经济的发展亦促进了消费者对于住房品质的更高要求,这使得房地产行业的规范更加合理且标准,部分不合格的或者处于弱势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退出了市场,进而给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该企业内部管理经验丰富,市场开发能力较高,员工素质较高。

(二)影响企业SWOT的主要因素

通过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不难发现影响该企业的SWOT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内部因素W有:管理能力突出W1(优势)、市场开发经验较丰富W2(优势)、资金紧缺W3(劣势)、销售渠道不够成熟W4(劣势);外部因素V有:行业发展规范严格V1(机会)、市场住房需求增加V2(机会)、贷款机率降低V3(威胁)、开发成本更高V4(威胁)。

(三)计算主要影响因素权重

咨询相关专家并考虑他们的意见,确定影响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的判断矩阵以及权重的重分配,判断矩阵中最大特征根λmax=4.0314,CI=0.0072,RI=0.9,CR=0.0072/0.9=0.008

(四)建立内部、外部因素的评价矩阵

建立影响该企业的内部因素的评价矩阵,采用德尔菲来给影响因打分,同时计算内部影响因素总加权得分。

总加权得分0.0724*5+0.4428*4-0.2521*3-0.2327*3=0.6788

总加权得分0.0562*4+0.3892*2-0.3892*2-0.1654*2=0.2832

(五)制定后期发展战略

从以上分析的数据可知,该企业的机会优势大于威胁劣势,所以在后期发展战略中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和优势,以增长性发展战略为主。

1.走专业化道路。从资金层面看,该企业在这一环节较为薄弱,资金不足也是困扰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业的难题,专业化战略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是实现规模经济以及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中小型企业产业规模一般都较小,相当长的时间内要不断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避免过快的扩张,要稳步增长。根据企业内部设备、人才、技术、产品、资金等实行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促进核心能力提高。

2.加强合作,提高合作融资能力。积极参加政府的经济适用房等基础性设施建设。经济适用房市场需求较多,且政府提供的税收和金融政策方面都有很大的优惠,开发商可以积极地参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战略合作是企业实现融资的高效途径,该企业应加强与国内外房地产业、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作。适时抓住机会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转让或者资金重组等方式实现合资或者合作。

3.构建系统化的销售渠道。构建系统化的销售渠道,公司应注重销售环节方面的管理,与时俱进地更新销售理念,定期对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销售队伍,提高销售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仪,唐严俊.基于SWOT分析广西中小型房地产公司发展前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

2.鲍学英.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施工方案优选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

3.英德平.基于GIS的常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6篇

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4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4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4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4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4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4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4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第7篇

关键词:北部湾 经济区 人才开发合作 机制研究

一、人才开发与合作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抢占高端人才。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强人才开发、培训、交流与合作,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考虑构建人才开发和交流的长效机制,做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和区域人才国际化,在世界范围抢占人才制高点,掌握世界领先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构建新的发展优势,加强多边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大力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与合作进程。

2.有利于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国际化的人才还相当缺乏。因此,北部湾经济区必须通过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激烈的人才竞争,才能够在未来保持率先发展。充分发挥人才服务机构的中介组织作用,政府引导、行业监督,以重点龙头企业牵头的方式,建立并完善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服务于全行业的企业,积极组织协会内的企业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流和各种形式的学习。北部湾经济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及合作前景,人才资源开发、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经济区的人才中介服务体系仍亟待完善,须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构建更专业化、市场化的新型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促进经济区人才中介机构体系走向信息化、产业化和国际化道路。

二、人才开发与合作的机制

1.与职业技术院校加强密切合作。围绕北部湾经济区新兴产业的新亮点,北部湾园区内的企业委托国内职业技术院校为企业提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服务。本着“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的办学理念,开设北部湾经济区石油化工、机械、电气、信息、服务等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2.与区内高等院校打造应用型人才。北部湾经济区急需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紧缺人才,广西高校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如何提升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能力与水平,着力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在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社会发展中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

3.启动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总牵头,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整合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和重点部属高校网络学院的优势专业,对接北部湾经济区九大重点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推出北部湾经济区专业人才远程学历教育和培训合作项目,从招生、教学、管理到实践各环节体现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特色,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培养规模,逐步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远程培养教育基地。

三、人才开发与合作的策略

1.注重专业化、品牌化。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与合作,要按照建设和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需求和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充分依托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人才开发与合作要体现行业的特点,有计划性、针对性、策略性、实效性;要注重数量和质量并举,遵循市场化的运作规律,强化专业化、品牌化。

2.注重国际化、高水准。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与合作,要按照人才国际化的要求进行推进,对培训师的要求一定要有高水准、国际化。国际化的人才需要具备有世界级水平的先进技术和高素质的培训师。培训师要通过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机制来开发和培养人才,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成人才构成国际化、人才素质国际化、人才活动空间国际化、人才流动法制化为内容的优秀人才集聚地,成为人才价值最能实现的平台。

3.构建实习基地企业化。北部湾经济区推出“上课就是上班”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由政府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协同高校、培训机构,根据学生的特长、专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模拟企业的运作模式,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采取订单式、特制式的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参加培训、考取各类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认证,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满足用人单位定岗需求,提升就业成功率。

4.实行会员服务多样化。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服务机构,必须致力于成为卓越的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的重点服务商,成为用人单位发展规划中人才资源战略的长期合作伙伴。北部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大力推行会员制消费,以“月度会员、季度会员、年度会员、超赢会员”等开展特惠招聘活动,帮助用人单位做好人才储备。实行“现场、网络、报纸、电视媒体”立体式服务,超值套餐,超低收费,服务至上。为适应用人单位的精细化需求,人力资源机构必须逐步从“集市类”向“超市型模式升级”。

5.实现人才银行联网化。产业结构与人才层次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比如引发人才职位的刚性变动,人才转型也必须跟上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步伐。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地构建与新型的产业相配套的紧密型人才库,不仅与本地高校、技校做好人才数据库对接,还必须与全国高校密集的城市进行数据库联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6.充分进行信息统筹化。建立北部湾经济区专业人才信息网站,以高级人才信息系统为平台,经济区内人才供求信息,链接各级专业人才网站,全新推出职位索引系统,实现区域联网,完善人才信息供求数据库;实现各级公务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国内外专家、学者等数据交换,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人才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综上所述,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要解决高级人才数量不足,人才队伍整体实力较弱,高层次、高技能和国际化人才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和集聚功能不够的问题。必须切实推进人才开发与合作的力度,本着“整合资源、统筹开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实施政策、信息、服务、开发、合作的思路,打破区域限制,实现人才开发、合作一体化,建成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人才开发与合作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

第8篇

[关键词]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SWOT分析;平台建设

[DOI]10.13939/ki.zgsc.2015.20.256

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他人完成事情”。但在这项活动中有句老话“不怕有问题,就怕找不到出路,不怕找不到出路,就怕找不到出主意的人,不怕找不到出主意的人,就怕找不到执行的人。”这句话不仅说明了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更提出了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应从青年中培养而来。

1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经济学和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分析工具。笔者借此工具对具备代表性的某大型医院青年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加以分析,从而找到一条有利于发展的科学、规范、专业路径。

1.1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优势分析(Strengths)

(1)卓有成效的医院管理经验。医院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开设病区58个,病床2500张,职工3000多名。有国医大师4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建院近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辛苦耕耘,在医院管理上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医院管理模式和方法。

(2)医院管理持续创新。“生命在于运动,管理在于折腾”,多年来医院在管理上不断探索,进一步搞活管理机制,开展干部竞聘上岗、中层干部轮岗,中层干部课堂,职能部门向临床汇报述职,医院管理院内课题及医院管理论文大赛等对深化医院管理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努力将医院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

(3)优良的医院管理实践土壤。医院是医教研为一体综合型医院,具备良好的管理实践土壤。具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6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3个,省级重点专科、示范单位及专科建设单位19个,“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及培育项目5个,拥有国家级三级重点实验室3个和国家药品临床基地及国家科技部“中药GCP中心”,这些重点和示范单位充分体现了医院管理实践活动的成果。

(4)社会资源丰富。医院多年来与在宁高校以及兄弟医院有着良好的关系,可以获得和整合多方面精益求精的医院管理理论和实践资源,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1.2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劣势分析(Weaknesses)

(1)缺少关注。

医院在青年医师培养上有“省中黄埔”学习班、“青苗”培养计划、“三基”考核、院内“师带徒”、医师大比武等系统的培养体系,在青年护士培养上也有2~3年专业的学习课程、操作训练及考核比赛等一套系统培养方案。但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缺少关注及系统的培养方式。

(2)缺少交流。

目前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上,内容主要是与本职岗位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知识,缺少与多部门交流想法和理念的平台,未做到信息对称。很多实质性的创新如将院内基建维修成本核算列入临床科室全成本管理,但由于缺少多部门的交流研讨,难以成功设计实物流程。

(3)缺少拉力。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如同牧羊,既要有牧羊犬推着羊群向前,更需要领头羊拉着羊群前进。目前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问题上,存在重使用和考核,轻培养。有需要,有任务,有考核,才要求青年人锻炼,缺少培养领头羊能力,无法拉着青年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向前。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应做到推拉结合。

1.3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精益求精的管理需要。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升华,总理在医改问题上提出了“药价要下来,服务要上去,医保要保住”的指导思想。对于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就要围绕“服务要上去”为中心开展工作,同时医学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人民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发展。因此,未来医院的竞争将主要围绕精益求精的管理为核心开展。精益求精的管理需要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共同投入。

(2)基业长青的事业需要。

多年来医院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管理者们比别人强,医院的事业需要基业长青、青出于蓝,更需要未来接班的管理者们要比前辈们强。“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医院管理核心,要想未来的管理者们做到青出于蓝,那就要对他们加以更多的培养。

1.4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威胁分析(Threats)

(1)无有效的模式借鉴。

目前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上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成功案例,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存在培养体系不明确,培养内容不系统,培养模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2)难于结合实践。

目前医院在很多政策上都是被束缚着,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上给予实践的机会少。青年人有闯劲敢于创新,在医院管理上提出很多想法,但很难得到实际运用。

2 建设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平台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的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管理技能都是可以培养的。所以,结合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SWOT分析,笔者认为青年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关键在于平台的建设。

2.1 平台组织结构

人才培养是医院管理核心,因此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上应采用高平台、高关注。在平台建设组织结构上可以考虑由核心职能部门领衔联合多部门开展平台建设。如:院办、人事处、科技处负责建立院医院管理青年培养平台顾问委员会以及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和考核,顾问委员应包括院内管理专家、高校教授以及社会管理精英人士。教育处、团委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课程主题设置,研讨活动的安排及宣传工作等具体事务。

2.2 平台体系三位一体

罗伯特・卡茨认为高效的管理者应具备三大技能:技术技能,即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即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概念技能,即是指能够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作出决断的能力。所以,培养平台体系应注重三大技能。

(1)公开课程(技术技能培养)。

每月组织院内外管理专家开展围绕医院年度重点工作或是医疗热点问题的管理类课程,通过实地授课、OA网转载、微信转载以及省中TV转载等多平台方式达到公开。通过公开课程传承医院管理文化及理念,同时传播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智慧。增强技术技能培养,增加对青年管理人才全方位培养的关注度。

(2)研讨会(人际技能培养)。

每季度组织研讨会成员开展就公开课程、热点医院问题以及对医院管理的个人思考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信息互通。研讨会可采用分组制,如分为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医疗质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小组,组员就其特长及兴趣申请小组,组员每年进行轮换,小组可以分别开展研讨活动,研讨结束提交相关研讨报告。增强人际技能培养,加强青年管理人才交流,避免信息不对称。

(3)课题研究及实践(概念技能培养)。

鼓励研讨小组成员就医院管理问题以及国内医院先进管理理念及方法深入实地开展调研,申报院内外课题,带领其他青年成员共同为实现国内领先的创新型现代化综合型中医院提供管理方法和决策依据。鼓励研讨小组成员参与到院行政或医疗总值班等岗位实践锻炼中,培养实践及协调能力,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概念技能培养,以领头羊带动青年不断向前,形成拉力。

2.3 平台成员及考核

(1)成员设定。可以采取会员制,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由各部门推荐,顾问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加入。

(2)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积分制,可以设置达标分,如公开课出勤率、研讨会出勤率、公开课及研讨报告完成情况、发言汇报情况等。同时可以设置附加分,如发表文章数、何种杂志发表、获得课题数、管理意见被采纳数等。每年公布会员得分情况,长期优秀者医院可以考虑给予进修学习机会及作为后备管理人才进一步培养,长期未达标者将采用淘汰制度。

2.4 平台经费保证

公开课程、研讨会都需要经费支持才能长期举办,笔者认为首先医院应加大育人培养的经费支持,其次会员应收取部分会费,再以会员申请相关课题经费做以补充。

2.5 平台成果展示

每年出版上年度会员论文、调研报告、课题报告等合集,相关活动在医院杏苑报、省中TV等多渠道报道,存入医院档案永久保存。在青年管理人才培养上形成文化并展示。

2.6 平合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融合的平台。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平台与医院青年医师人才培养平台、青年护士人才培养平台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随着“医联体”战略深入,医院与医院、医院与企业、医院与高校合作加强,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可以走出去与外单位管理人才培养平台互动、交流,从而全方位解决理论与实际的信息对称问题,实现学习好平台、帮扶弱平台、构建联合的大平台,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医院管理人才。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育人是百年大计,医疗人才、护理人才、管理人才并重是医院未来基业长青的基石。笔者上述分析和思考还有很多不精细、不到位、欠思考的地方,还待专家的指导和改进。笔者相信“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笔者将进一步努力完善,希望可以给青年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方祝元.立院、兴院、强院[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

[2]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桂克全.解密华西[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第9篇

整改的具体措施

针对三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工作方案:

1、逐步推进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实施。我们将结合国家、省质量工程评选文件,完善《美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美术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奖励办法(试行)》、《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美术学院教学设备总体管理发展规划》等制度,不断规范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关于院级名师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我们将拟定相应的举措。如教师讲课比赛、课件大赛、院级精品课程评选等机制,夯实学院专业基础教学工作。

3、为提高我院在教学质量上“资源共享,跨校合作”的工作要求,我们将不断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活动。与音乐学院、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开展首批校际合作办学事宜;与国际交流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人材资源。按计划协同版画系、设计系、建筑环艺系等筹办国外专家工作室项目。落实组建第一批系级外国专家工作室工作。

4、加强学院自主教材、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学院将联系省内外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组织我院各系部优秀的老中青年教师,自主编辑特色专业教材工作,也为省级、国家级优秀教材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5、这学期将对我院各系(主要是国、油)开展工作室制的调研、讨论活动,总结工作室所改革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合理整合工作室,商讨相关工作室的去留问题。

6、这学期组织绘画、设计类专业教师开展教学讨论,完成全院各系部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关于师资培训

针对教师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个学校不仅要有名师,更要有一批爱教育、懂教育、会教育的中坚教师”。“专业教师不是专职画家,他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如果要做专职的画家就应该到画院。学院从上到下要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关于组织教师到国外考察,教师出一点学院贴一点”。我们觉得这些意见非常好,经过认真的研究,这些都是师生多次给教务部门反映的客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师德建设、不重视师资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等问题,教学质量就根本提不高。

针对师资培训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工作方案:

1、配合人事处,加强我院精英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于教授职称的部分教师,学院将出资鼓励其在国内外学术交流、考察、展览等诸方面的支持力度,打造精英教学团队,为名师、教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在五年内有计划外出考察规划。考察、学习线路主要以埃及、希腊、印度、南美等世界文化圣地为主要考察路线。

2、与国际交流处合作,为我院青年教师提供国外画室进驻计划,每年学院计划一定的名额和专项经费支持。

3、每年根据国际重要的展览赛事,分批分层次的组织部分老师参与国际院校、机构等开展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及学术展览活动。诸如卡塞尔文献展览等国际有影响的大展。

4、有计划的鼓励安排我院青年教师参与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交流与重要展览交流学习活动。

5、抓好各系年青教师岗前培训,落实年青教师上岗导师制。

关于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教学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服务态度需要进一步改善,要改变工作作风。

针对服务意识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工作措施:

1、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实行轮岗制、复答制、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制,提倡微笑服务。通过每一月的定期学习,提高教务处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和教务专业水平。针对复杂繁琐的日常教务工作,耐心细致的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对提出的问题做到坚持原则,热情、耐心、细致。

2、每一季度向学院各系发放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反馈表,让教师、学生对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教务处网站实行教务网络反馈中心。加强意见箱的管理工作,正确引导意见反馈的渠道。

3、每月安排教务人员深入各系一线办公,听取意见,检查工作。认真检查、自查、抽查,严格执行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问责制。

关于督导工作

督导工作应以学院教学为重点,以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主要工作是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教育督导对上是“参谋”、“反馈”,对下是“监督”、“指导”,教学督导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制度,对学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院的督导工作成绩显著,各位督导教授认真负责,尽职尽责,查找出一系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督导工作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督导教授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我们没有强调工作的连续性,使督导工作条理不细,责任分配不能完全到位,督导管理松懈,工作量化不够等问题。对督导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落实不够,缺乏跟踪,缺乏反馈,使督导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受到挫伤。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意见:

1、规范督导工作程序,明确督导工作职责,每月落实督导反馈意见,定期召开督导座谈会。加强督导的管理工作。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督导工作的开展,认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将进一步量化好督导工作量,使督导机制更好的运转起来。

2、要抓好反馈意见落实到实处。根据问题一对一向系里反馈,根据问题各系拿出书面的报告,在定期的督导座谈会上,向督导反馈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情况。

关于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脱节问题,不够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研究的工作不够深入。比如选修课的问题,有脱离实际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整改的意见:

1、教学质量效果作为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三进三出”不是形式到位的问题,而是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我们将认真检查各系部“三进三出”的落实情况,不但要做到“三进三出”,同时对示范作业提出高水平的要求,对教材教案在质量上要把关。

2、加强各系部教学过程的管理工作,加强系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系秘书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每学期一次教学系秘书的培训工作,每月进行教务处与各系系秘书的例会,加强沟通,杜绝管理脱节问题。

3、认真检查、落实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松懈,坚持原则。对不符合新时期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提出意见,每一学年进行修订。

4、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使之系统化、专业化。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写出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我们将出版《美术学院教学管理论文集》。

5、在几年的选修课开设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课程安排缺少可操作性,脱离实际。从绘画专业开始,加强改革选修课中的限定选修课内容。加大网络建设,分流选修、调整选修课的工作程序。

6、推进现代化教学管理,进行教务管理软件的升级与换代,全面实现网络化学籍、成绩、选课、查分等管理手段,为学分制实施做好前期技术准备及支持。

7、过程管理还包括要进一步加强留校作业的收藏管理与保存制度,尽快完成学院专业教学示范作业库的建设工作。

关于教学设备

学院的规模发展速度快,教学设备大量增加,但在教学设备管理中出现混乱情况。教学设备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的设备存在闲置,紧缺的设备不到位。设备更新没有前期性,对设备的进入论证不充分。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拟建立教学设备科,并实行以下举措:

1、全校教学设备统一管理。清理各系教学设备,登记在册。

2、制定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

3、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配备教学设备。

4、加强教学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到责任到人,科学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 纳税遵从度; 随机前沿分析; 排序算法;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7-0098-05

一、纳税遵从度文献综述

纳税遵从又称税收遵从。2002年我国明确了纳税遵从包括及时申报、准确申报、按时缴纳三个基本要求。纳税遵从度是指纳税人遵从税法,自觉依法纳税的程度。在我国,由于各种“跑、冒、滴、漏”现象的长期存在,税收征缴入库的管理亟需加强[ 1 ]。纳税遵从度是衡量税收体制与征管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具有直观反映纳税人纳税意愿与遵守税法的特点,能够客观评价一国税制优劣和征管能力的高低。

1972年,阿林厄姆建立了著名的A-S模型,该模型基于贝克尔关于犯罪经济学的研究和阿罗关于风险及不确定性经济学的研究。此后,斯里尼瓦桑提出了基于预期所得最大的评估模型,构筑了纳税遵从度评估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 2 ]。此后,国外学者又对以上两个模型不断修正,例如改变假设条件、增加影响因素,研究因素之间的彼此作用,使模型与税收征管实际更为贴近。

综上所述,国外纳税遵从度的研究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基于预期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的理性经济决策模式,另一类基于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和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3 ]。

我国对纳税遵从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彭秋容(2010)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心理学理论,着重以实证方法研究了纳税遵从心理。徐慎刚博士以博弈论模型为基础,引入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和OLAP技术分析了纳税遵从影响因素[ 4 ]。韩晓琴等(2011)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设定6个影响因素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了基于遵从概率估计的风险预警模型。

二、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纳税遵从度评估模型

将纳税人抽象为独立的纳税生产单元,以纳税人财务经济指标为基础,构建财务经济指标与年度纳税总额的关系及其数学模型,并推导出生产前沿函数。基于纳税人的年度纳税总额与外部边界的距离,即可推算出纳税人的纳税效率,从而计算出纳税遵从度。

随机前沿分析能够将生产边界的模糊估计与主体追求最优化目标的效率程度相关联,并且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效率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基础,进而提出改进对策,提高生产效率,这无疑对促进生产、减少浪费有重大意义[ 5 ]。笔者认为,该理论适用于纳税遵从度评估,即以纳税人的年度纳税额为研究对象,一旦纳税生产函数和年度纳税额边界被界定,就可以根据纳税人实际缴税款额到年度纳税额边界的距离来定义其纳税效率,进而推算各企业的纳税遵从度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达到为政策制定和征管改革提供决策支持的目的。

(一)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应用思路

当前,用于纳税遵从度的效率评估方法主要有财务指标法和前沿分析法。随机前沿分析原本应用于技术效率分析,在1977年由Aigner、Lovell、Schmidt等和Meesuen、Vanden Broeck等分别提出[ 6-7 ]。该模型的优点在于承认随机干扰因素对产出能力的影响,并将影响产出能力变化的随机干扰因素与技术有效性中的其他因素分离。本文将该模型引入纳税遵从度评估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并展开实证研究,提出MATLAB实现思路。

随机前沿模型在纳税遵从度中应用的基本思路为:通过采集相同或相近行业、地区中不同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财务经济数据,采取横向比较的方法,计算出各个企业的纳税效率,再进一步推出各个企业的纳税遵从度及税收流失规模。其核心思想在于把企业当成一个产生税收的机器,根据所选取的税务数据指标,模拟出企业产生纳税额的数学模型,再通过输入原始数据和估计出的生产函数,推算出企业所具备的税收贡献能力。其原理如图1。

基于以上原理,首先估计生产函数(本文采用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同时考虑到生产函数中误差项的复合结构、分布形式、分布假设的不同,采取对应的数学算法来估计生产函数的各个参数(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该模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估计生产函数,对个体的生产过程进行描述,从而实现对纳税效率的估计。从微观企业的角度来看,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纳税效率,有利于考察和评价每个企业的综合纳税指标。另外,在涉及行业分析或区域横向比较时,通过测算各个行业或地区的纳税效率,能够预测每个行业或地区的税收增长质量。

(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的算法实现

构造出合理的生产函数模型后,结合各生产单元的输入数据,估计出对应的技术参数,进而给出相应的随机生产边界,最后比较各生产单元与随机生产边界的距离,计算出各生产单元的生产技术无效性值。基于以上数学分析,本文提出纳税遵从度与技术有效性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因素权重的计算方法,如图3所示。

其中:纳税遵从度=TE(技术有效性)×100%=(实际年度纳税总额/年度纳税总额边界)×100%;影响因素权重=该因素与全年纳税总额边界的显著相关性=t检验值。限于研究方便,本文暂定只提供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来估计各参数的数学原理,进而计算纳税遵从度和影响因素权重。

(三)模型的参数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法

应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有效值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使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其次,在这些极大似然估计值已知的条件下,将极大似然估计的残差分解成噪音项和技术无效项,从而得出各生产单元的有效性。为研究方便,本文将经对数化后的生产函数模型表示为:

步骤二:根据已经估计出的参数计算出各生产单元的技术无效值及平均技术无效值。基于以上数学推理,本文运用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某市2013―2014年餐饮业重要财务指标的面板数据,对该市餐饮企业的纳税遵从度进行测定。

三、数据采集与变量选择

为保证数据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系统,且采用随机抽取方式,指标如表1。

部分企业(随机抽取10户)基本情况如表2。

因实证研究的需要,本文将所采集的面板数据全部以元为单位,在模型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全部对数化处理,以满足随机前沿模型的技术要求,参数估计使用最大似然估计,评估体系数目300,时期数目2,总记录数600,自变量个数9,?滋i为半正态分布。

四、检验与结果

(一)变量的有效性检验

变量的选择是纳税遵从度评估的重要前提,选择科学、全面的指标可以使纳税遵从度评估的结果更加准确客观。针对本次实证研究选择的9个自变量,经过模型的数学计算后,其变量指标分析结果如表3。

按照0.05的显著性水平查询t检验值表,有t299,0.05=1.968。因此,只要自变量t检验值的绝对值大于1.968即可判断该自变量与因变量(全年纳税额)显著相关,本次研究所选择的9个自变量均大于该临界值。

(二)评估结果分析

本文选择了300户纳税人的财务指标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出其纳税效率及纳税遵从度的排序。

1.餐饮业纳税遵从度跨度大

本次评估结果显示,餐饮行业的纳税遵从度分布不均匀且跨度大,从20.48%到99.88%,跨度超过79个百分点,最高比最低多出近3.9倍。同时,整体行业的纳税遵从度从2013年的48.3%上升到2014年的54.3%,增长12个百分点。说明即使在同一地区,相同或相近税制的背景下,餐饮企业的运营状况因受经营地段、服务定位、管理体制等复杂情况影响,特别是企业对纳税守法认识程度的不同,各企业表现出来的纳税遵从度存在较大差异。

2.餐饮业税收增长空间巨大

根据本文提出的纳税遵从度计算方法,即实际年度纳税总额与年度纳税总额边界的比值,该市2013年、2014年的均值都低于60%,主要原因在于该行业经营形式多样,同行不同利现象突出,再加上财务核算方面的欠规范化,给税收征管提出难题,导致税款流失问题难以彻底解决。这也说明,当前该市餐饮业的税收征管还有进一步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而通过提高整体行业的纳税遵从度,能够实现45.7%的税收增长空间。

3.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对纳税遵从度的影响

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发现,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对纳税遵从度的影响如图4。

基于图4得到如下结论: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绝对控股上市企业的纳税人其纳税遵从度最高,原因在于其经济业务透明,财务制度健全,所受监管较多,依法纳税的意识高;其次是(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纳税遵从度均超过90%,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财务制度较为完善,依法纳税意识较高;最低的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仅为49.2%,说明其依法纳税意识相对薄弱,财务制度不够完善,容易产生税收流失漏洞。

4.行业类型对纳税遵从度的影响

纳税人行业类型对纳税遵从度的影响如图5。

通过分析发现,行业类型对纳税遵从度的分布影响较大,其中快餐服务业和其他饮料及冷饮服务的纳税遵从度最低,仅为42%和45%。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行业属于劳动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的行业,其税款总额在税收主体中所占比例较低且入库税款零星分散;同时,纳税人成本核算混乱,经营淡旺季现象突出,经营规模差距悬殊,进而导致税收难,税款流失严重。

5.纳税遵从度与纳税额大小无直接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纳税遵从度与全年纳税总额有较强关系,即纳税大户遵从度相对较高,纳税额少则遵从度相对较低,但通过将300户企业纳税遵从度与各自年度纳税总额相比较,发现并未呈线性相关性。实证研究中有9家餐饮企业2014年全年纳税额均超过100万元,但其纳税遵从度均不足80%,这说明纳税遵从度与其实际纳税额大小并无直接关系。

五、模型推广策略研究

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税务机关愈加重视现代评估手段的引入,以便优化征管资源,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并弥补经验式纳税评估的不足。本文构建的纳税遵从度评估模型,借助于随机前沿分析的方法体系,具有信息化和系统化的优点,易于推广应用。

(一)适用于大规模选户与初步疑点筛查环节

本文所用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通过企业财务经营数据,模拟出企业生产经营结构并推算出企业年度应纳税总额的前沿分布,综合性强,可以有效解决选户排队和锁定疑点科目问题。从上文分析结果可知,与传统指标评估相比,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各项考核指标要素对税收能力的综合作用,并能结合企业状况得出初步、合理、可供参考的结论。与此同时,该模型还实现了对各企业的纳税遵从度进行排序并估算企业偷漏税数额的功能,为征管工作选取重点关注企业、强化征管力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二)先难后易便于推广应用

随机前沿分析算法复杂,求解存在困难,初步构建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探索、实测和校验,困难主要集中于模型构建的早期,而后期应用则相对简单。原因为:一方面数据采集主要源自金税三期系统,工作人员需集中精力开发复杂的SQL程序并从海量数据中筛选符合要求的数据;另一方面,在指标固定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只需更新、变换数据,便可得出所需的结果。

(三)接入第三方数据提高评估准确度

通过采用第三方数据,既可提高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又能够在质疑企业时增强说服力。以餐饮业为例,可考虑引入工资薪金支出、电量、用水量、经营面积、所在街道平均租金等指标数据,进一步优化随机前沿分析模型。

(四)不同行业推广应用

金税三期上线,对企业经营状况、年度报表等数据的采集日趋便捷,为数学建模打下坚实基础。理论上讲,可以对大多数行业进行类似的建模,借此科学地评估企业纳税遵从度,并评估税款流失额度。评估模型的推广对偷逃税款的企业具有较大威慑力,因为企业被税务机关查处的信息一旦披露,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公司股票价格,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融资和发展[ 10 ]。

六、结语

总体而言,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开展纳税遵从度评估,有传统评估手段不可比拟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能够实现以往经验式评估难以达成的目标。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随机前沿模型的应用、纳税遵从度评估的推广,都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长远来看,通过结合信息手段,为模型开发配套的软件系统,有利于开展规模化、高效化的纳税评估工作。税务机关应积极采用科学化手段,将各类优秀的经济模型应用到税收征管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推动税源专业化改革,实现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324.

[2] 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2-53.

[3] SIMON JAMES, JOHN HASSELDINE, PEGGY HITE,et al.Developing a tax compliance strategy for revenue services[M].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fiscal Documentation,April 2001.

[4] 徐慎刚.中国纳税遵从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5] 王传美,刘洋,吴海英.基于MLE的随机前沿面模型技术效率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4(10):23-24.

[6] YAO QING LIU. Existence, multiplicity and infinite solvability of positive solutions to a nonlinear fourth-order period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J].Nonlinear Analysis,2005,63(2):237-246.

[7] LI FUYI, LIANG ZHANPING. Existence of positive periodic solutions to nonlinear 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J].ApplMath Lett,2005,18(11):1256-1264.

[8] BATTESE G E, COELLI T J.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 [J].Empirical Economics,1995,20(2):325-332.

第11篇

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将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多是抱着应付的态度来上课,上课不学习,考前要重点,考后忙打听,成为这门课程的真实写照。面对这样的情景,任课教师在访谈以及书面调查的基础上,从课程本身和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面着手,进行了教学反思,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定位偏差

当前的教育学课程偏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对教育实践者而言,该课程的指导意义不大。甚至有人说:“只要当过学生就能当了老师”。这是对教育学课程的最大讽刺。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多数认为教育学课程对他们应聘工作和当前工作没有帮助。长期以来,教育学课程定位于师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注重师范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书本知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又比较弱。

(二)课程内容陈旧

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在教育学课程中无法获得和培养。纵观当前教育学课程体系,主要是围绕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体系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围绕教育基本理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和管理论展开。理论偏多,内容空洞,很多观点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用“正确的废话”来概括比较合适。教学内容不能紧密结合当前课改要求,很多教育改革的新经验、新观点没有反映在教学中,如课程设计、导课、说课等技能的系统掌握,以及教学方法内容方面只有教的方法,课改倡导的教与学新方法没有涉及,缺少学的方法的指导,很多内容陈旧繁冗,理论和实践的价值较低,教师讲课没有说服力,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三)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教师限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对教育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在课堂处于被动状态,思想完全被束缚,老师所讲内容就是“圣经”(这是考试评价时的标准),容不得半点质疑。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局限于教师摆出理论,然后举例分析,学生抄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相脱节,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其将来的教师生涯有深远影响。媒体教学应用不足,老师把媒体教室当做板书的另一种模式而已,缺少创造性和新颖性。老师讲的累,学生写的累,严重影响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四)课程评价机械

当前,根据我校对公共课程的管理规范,教育学课程的评价主要由2部分构成:平时成绩20%,主要包括考勤、课堂提问和作业三方面,考试成绩80%,主要是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一方面,学生的课堂提问和作业要求量化,致使教师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探索得不到应有的展现,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多样性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另一方面,卷面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缺乏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导致评价方式机械呆板。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探索与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也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处于改革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应抓紧机遇,积极促进师范生培养目标的转变,使其更好地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笔者对榆林学院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重视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

“当前,高师教育学的教学内容只有理论性的规定和原理,而无实践性的思想;只有理想形态的考虑,而无现实形态的认识;只有概念与理论的说教,而不是从现实中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走向理论升华”。长期以来公共教育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对实践者而言,理论没有指导意义。师范生作为将来的实践者,需要的是能指导其将来实践的知识,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实践需要确立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是教育学课程改革关键。公共教育学应重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把师范生培养成应用型的中小学教师,使其更好地胜任教师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转向。

(二)改革教育学课程内容

实践取向的教育学是我们确立教育学课程内容的依据。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增加实践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教育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核心。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是建立教育理论素养,形成教育技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放之四海而皆知的知识点概括讲解,将陈旧的知识删除,增加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体系,给教育学课程注入新的鲜血,使其焕发活力。如,将课程内容中的教育本质、起源、产生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等知识点进行概括性讲解或课外阅读;对教育目的以及教育制度方面的知识进行更新,与当今的教育改革密切结合,学习相关政策。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有关教师和学生方面的知识;结合当今课改新要求,多关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教学论部分紧密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更新教学方法的内容、增加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方面的内容。

(三)探索尝试新教学方法

讲授法因其能满足高速度、高强度、高效度的学校教学,在教育领域中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赫尔巴特创立的“四段教学法”更是将讲授法应用到了极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如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教学内容安排教育热点问题讨论,不仅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还能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在讲台上的课前讲课进行观摩教学,学生能很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促进知识的转化。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也收到学生的好评。带领学生进入中小学课堂进行见习。此外,利用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可通过多媒体进入课堂。

(四)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第12篇

中国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作用;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是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保证。监理工作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保证,其对建筑工程的正常建设与使用、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促进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而国家对建筑工程项目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这些都使得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期。但是,其在给建筑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其仍存在着许多建筑工程监理问题,并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使用功能以及企业的投资效果等等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就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实现建筑企业的最佳投资效果。

1 建筑工程监理发展及作用

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引入时期、推广时期、竞争时期。在引入时期,国家开始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将国民经济转向为市场经济,逐渐开始将建筑工程监理运用到建设过程中。在本阶段建筑工程监理主要是在外国工程监理人员的监督指导下完成,开展实施监理工作。推广时期主要是在建筑行业大幅兴起的时期,在该时期,国家开始对建筑工程监理内容进行强调,对建筑工程监理条例、工程技术等进行综合管理,逐渐实现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和技术的综合性格拓展。在竞争阶段,建筑工程监理的主导地位已经开始突出并且被大部分人认同,已经成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建筑工程监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筑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建筑工程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应用效果大幅降低。监理人员的行为直接决定着工程使用价值及工程功能价值,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工程效果。建筑工程监理可以从不同方面控制建筑施工内容,对建筑管理方案进行设定,增强了施工管理的规范性、可靠性。建筑工程监理从本质上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分配,完成了对责任体系的构建,形成了合理、统一、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及管理条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水平。

第二,建筑工程监理影响影响施工进度。建筑工程监理不仅能够从时间上控制建筑工程管理效果,还可以从工程设计、招标、施工、竣工等各个阶段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强化。建筑工程监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进度、施工连续性、施工全面性等进行分析,实现了施工进度的全面控制。在建筑工程初步阶段,建筑工程监理可以明确建筑施工任务,对工程进度目标及工程进度状况进行设置,提高了施工的目的效果。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实现了对任务进度目标的控制,增强了总进度管理及网络图审核质量,提升了进度控制水平。

第三,建筑工程监理对安全的影响。安全作为当前建筑施工中的前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要求逐渐上升。建筑工程监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员的施工安全,为建筑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人员施工质量和效果。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监理还能够保证建筑质量的水平,提高建筑安全性和舒适度。

2 建筑工程监理控制措施

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已经开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监理工程控制效果较差、监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烈、施工进度管理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的发展,加强对建筑工程监理的控制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2.1 加强施工进度控制力度。作为建筑施工的关键因素,建筑施工进度是建筑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重点。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可以从本质上完成对工程建设的控制,提高建筑工程建设及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一致性,对我国建筑工程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对施工进度控制效果进行强化的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实现:(1)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状况。监理人员要对工程进度实时状况及时进行了解,将施工计划目标及施工进度落实效果对比,初步评估建筑工程施工效果;(2)要对建筑工程进度控制过程进行强化。监理人员要综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概况、建筑工程执行计划、建筑工程规定时间等指标,依照上述指标内容合理调整建筑工程计划,增强建筑工程计划的可靠性、可实施性,确保工程计划符合建筑工程要求及工程项目总进度。

2.2 突出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监理。在进行建筑工程监理的过程中,监理人员首先要明确自身的监理目标、监理内容、监理评价指标等,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监理素质,从本质上提高建筑工程监理效果。监理人员要在进行现场监理的过程中尽忠职守、尽职尽责,严格依照监理人员监理基本原则,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初步方案。其次,要对质量监理内容进行划分,对质量监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质量监理影响因素、质量监理手段、质量监理不确定方面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改善监理质量。在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强化现场巡视检查,合理运用巡视检查器材,做好工程监理巡检。

2.3 落实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理。建筑工程监理是一项连续性、系统性的工程任务,需要贯彻落实到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建筑工程管理及控制要求。在对建筑工程全过程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监理单位要严格遵循公正客观原则,对建筑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工序实施建筑工程监理。要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解决,降低可能出现的建筑工程违章施工状况,保证施工规范化。与此同时,监理单位还要对监理过程中的施工原料进行控制。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及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因此,监理单位要从原料采购、运输、入库、保管、领用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建筑材料进行监理,保证原材料完全符合建筑工程要求,降低可能出现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2.4 加强监理人员技能素质培训。在进行建筑工程监理的过程中,监理人员的行为、素质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已经成为监理工作中的要素。监理单位要依照建筑工程监理要求,全面落实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建理人员监理技术水平。单位要对监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对人员的监理工作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当考核成绩达到监理工作要求后才可以颁发监理资格证,进行带证上岗。除此之外,监理单位还要对监理人员的监理素质进行强化。单位要定期对监理人员进行教育,对人员的业务素质、业务意识、责任意识等进行强化,提高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识水平,大大减低监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象。要对监理中存在的监理人员问题进行整顿,强化人员风纪管理、责任管理,对存在的监理不良现象要依法严惩。

结语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实现企业投资效果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监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说,监理体系不完善、安全监理不到位等,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等都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我们要对监理工作的作用进行充分、全面的理解,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与办法,切实保证我国工程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使得工程的建设质量、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等有所保障,实现企业的投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春华.当前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思考[J].经济管理论坛.2005.

[2]邓金娥论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措施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