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装设计研究

服装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18 14:3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装设计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装设计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戏剧服装;实践;构思设计

中图分类号:J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12-01

戏剧服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对戏剧的表演有整体上的把握,选择合适的意境之后进行设计。在确定了设计的风格以后,要做出效果图和平面图,然后进行服装的实际操作,才能够完成戏剧的服装。构思设计和实践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切实的考虑服装的风格要求,才能够构思出优秀的服装。

一、戏剧服装的设计构思

(一)设计构思内容。服装设计人员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要考虑非常多的方面,主要内容是:确定合适的主题、选择合适的题材、研究布局结构、探索设计思路。服装设计通常都是人们在进行感性的认识之后,将各种符合条件的意象转化成为具体的实务的过程,设计主要是设计人员的思维活动,和构思进行联系之后,指导服装的创作。服装设计最主要的步骤就是进行构思,不同的构思就会产生不同的服装设计,构思的独特性能够体现出服装的个性,对于演员的表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构思要综合考虑主题的创造性、整体性、深刻性和特定性,全面的进行构思设计。

(二)设计构思考虑因素。服装设计出来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穿出来进行表演,所以人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服装设计人员首先就要对服装的主人进行综合的调查,了解人的综合方面,例如人的性格、身高、体重、身形等多个方面,才能够进行服装的设计。服装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有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是在科学研究和纯艺术之间、由艺术和现代生产工艺进行结合之后的产物,有很强的公用性。因此服装设计人员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就要对人进行构思。其次,服装设计还应该尽量满足人的形象。一味的进行美感的设计叫做技术创作,而戏剧服装设计应该让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的更加明确,所以应该以人为本,做好定位。

(三)设计构思的创意。艺术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服装设计需要将艺术和工艺进行结合,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在服装设计的时候,受到很多特定因素和技术水平的影响,设计人员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所以通常都是使用抽屉创意。科学技术在发展的同时,给设计人员更多的空间来发挥,能够按照功能和灵感,更好的完成服装设计。

(四)设计构思的特征。服装设计构思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就是创造性。艺术家想要长久的生存下去,就必须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服装设计是艺术的形势,所以也需要很强的创造性。服装主要是由款式、面料、色彩构成,在进行创意设计的时候,可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也可以从局部进行创意,最终目的是让服装更加出彩、出奇、出新。第二就是深刻性,服装作为文化的载体,是社会发展和时展的缩影,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经济学、美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历史等多个学科,所以服装是环境艺术和人体技术的结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只有深刻的认识到艺术表达的重要形式,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服装。

二、戏剧服装的实践

(一)服装设计的手法。服装设计主要有拆解组合手法、自然模仿手法、加减手法、转移手法、夸张手法、变异手法等。拆解组合手法主要是将素材拆分开来,排除原来的形态,重新进行组合。这样手法在使用的时候,要避免刻板的模仿设计。自然模仿手法主要是体现自然美感,展示自然朴实的形象。这种手法应用的非常广泛,能够写出作品的真实性。加减手法有固定的模式,加法主要在奢华的作品中,减法主要是简洁的作品中,既要保证素材的美感,还要看见原来的影子。转移手法是将作品的功能、品种、设计意图等进行改造,从而在其他的领域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设计师要善解人意。服装设计在进行实践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作品设计的年代,力在让观众能够回到戏剧表演的时代,提高观众的代入感。设计师在进行实践过程中,要掌握服装制作、人体结构、色彩、面料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素质直接体现了设计功底。在前期、中期、后期都能够有较创新的思路。设计师要善解人意,对服装的设计有自己独特的意见和看法,并且能够合理的表现出来。还要和相关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服装设计的要求,正确尽可能的展示表演者的水平。

三、总结

戏剧服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好服装的构思,从整体性、创新型、实用性、带入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相关的表演者和其他人员进行沟通,突出表演者的表演风格,成为表演者得力的舞台助手。

参考文献:

[1]蒋彦婴.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艺术符号与戏剧服装设计[J].上海戏剧,2011,(5):52-53.

第2篇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中国元素为中国之美的设计带来了丰富的源泉。作为世界人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当属旗袍了,它不仅仅是一款服饰,更是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历史沉淀中最具中国女性古典美的代表作。通过对旗袍元素的归类,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将旗袍的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本文通过对旗袍元素的研究,阐述了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让我们的服装以无声的方式述说我们丰富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

旗袍元素;现代;服装设计;运用

一、旗袍文化介绍

1.旗袍艺术的渊源

旗袍最早出现在清代,是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在清朝后期的时候,妇女所穿的长袍一般比较宽松,特别长,而且看起来比较平直。那是在衣领上的设计多是“元宝领”,衣领比较高可以站立,因此可以把耳朵遮起来,长袍上多绣各种各样的花纹,衣领、衣袖这些地方也是采用滚边。在清朝后期的时候旗袍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妇女都以旗袍加身,旗袍做了良好的改良,旗袍比较普遍。在日后的发展中,旗袍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元素,人们经过不断的改良,使得旗袍越来越婀娜多姿,体现了中国婀娜多姿的女性美,成为世界人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服饰之一。

2.旗袍艺术的特点

旗袍的样式有很多,且各具特色,比如开襟有如意襟、斜襟、双襟等,衣领有高领、立领无领等,袖子有长袖、短袖、无袖等,开叉有高开叉、低开叉等,样式非常繁多,但是却又各具特点,其主要是变化是袖子和开襟的变化。不同的开襟适合不同身材的女性穿着,比如直襟旗袍就比较适合身材丰满的女性穿,这样可以使丰满的女性拉长身形,使其看起来比较修长;而方襟旗袍可以适合不同脸型的女性穿着。因此旗袍的样式很多,且各具特色,爱好旗袍者可根据自己身形和脸型进行挑选。

二、现代旗袍艺术的提炼

我国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出了许多符合我国特色的文化底蕴,其中旗袍是世界人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元素之一,富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涵养。

1.旗袍造型元素的提炼

旗袍在设计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对款式进行设计,再者就是对颜色及材料的选取,在这三个环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师对款式的设计了,款式是旗袍的精神所在,是一件旗袍的基础,因为旗袍的款式可以体现东方女性的典雅之美以及对曲线的要求会比较高,最能体现东方魅力。在设计师的眼中,旗袍不仅仅只是一件衣服,它体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精神,是具有形态和曲线美的,因此在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中婀娜多姿的曲线美是对旗袍设计的基础要求,这也是旗袍的一个标志性元素。

2.旗袍色彩元素的提炼

旗袍对颜色的搭配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件普通的衣服都对颜色有要求,何况是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旗袍呢。我们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能看到不同的颜色,它丰富着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妙之所在,因此色彩搭配在旗袍的设计中是相当重要的,它体现了旗袍的文化底蕴以及艺术氛围,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特色和旗袍的地域差异,在过去的旗袍设计中,旗袍的颜色主要是以蓝、黑为主,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穿白、红、紫色等,黄色是皇家的独尊之色,而传统的大红旗袍,则采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红,色彩款式都比较独特,体现了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旗袍在设计过程中,对色彩的搭配出现了新的元素,出现了较多的冷暖对比、层次划分和图案穿插等手法,但是也是继续采用了传统的搭配方式,只不过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元素,比如不会像以前的旗袍那样复杂,旗袍的样式变的更为简洁,颜色也是比较简洁明快,女性在穿上旗袍时可以以围巾、丝巾、披肩等作为搭配,更显得东方女性的优雅庄重,风姿卓越,韵味无穷。

3.旗袍材质及图案元素的提炼

面料上的图案设计是继颜色搭配后的另一个旗袍设计中的基础素材,不同的款式设计要有不同的颜色搭配以及不同的面料图案,面料图案的设计体现的是一款旗袍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体现的是设计师的设计情感。早期的旗袍多是以写生的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而在现代旗袍在面料图案上依旧沿用了传统的旗袍图案的题材,但是同时融入了比较现代化的审美元素,常见的旗袍的面料图案大多都是以中国的水墨画的手法描绘的花卉图案,极具中国古典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

三、旗袍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1.现代服装设计的概念

现代服装设计更主要的是对人体着装状态的一种设计,它结合了服装的美观性、艺术性、流行性、经济性、适应性等因素。体现了人体艺术和美感,是穿着的一种表达形式,主要是针对款式设计。颜色搭配、面料图案的设计,在服装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将各种因素相互搭配,取得最和谐的状态进行设计,需要把所选择的元素、素材之间进行相互协调,现代服装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实现艺术的过程,它打破了传统的服装设计的固有思维,以实用性和美观性来表达艺术的实现。

2.旗袍造型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人们不光追求服装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流行性以及美观性也是设计师以及广大消费者考虑的因素,在现代服装的设计过程中,体现了很多旗袍元素的介入,所运用的设计创意方式越来越丰富,在现代服装的创新艺术中,旗袍的造型元素被加入其中,比如在现代服装的衣领上很多都运用了旗袍中的立领效果,立领的运用是讲中国旗袍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一种创新;其次是衣襟部的造型,在现代改良旗袍中,衣襟的变化更加丰富多样化;再者就是开叉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旗袍为了女性行动的方便以及美观性,设计了开叉的元素,在现代服装中,女性身穿高开叉的利群,走路时隐约露出,显得十分艳丽,风姿绰约,穿低开叉的裙子时,又显出一种婉约含蓄的美,榆次同时开叉还可以与下摆进行巧妙的结合,是现代服装更具特色和流行元素。旗袍的领口造型和衣襟设计以及开叉方式,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发展演变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使人们一旦看见就能够想到中国的国粹旗袍,它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和视觉唯一性。

3.旗袍色彩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色彩不仅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被应用,它体现在现代产品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具备不一样的专属性,比如中国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中国文化的专属色,黄色是古代皇族的专属色,是权力的象征。我们可以通过对旗袍颜色的研究,将其所富含的文化底蕴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以体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更能体现其价值,

4.旗袍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旗袍的面料图案作为旗袍设计中的一个基础元素,它是旗袍形成的特殊存在,现代旗袍图案多以水墨画的中国花卉作为其面料图案,其表达的方式比色彩的搭配更为直接,旗袍上的花纹图案多种多样,不同的图案表达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设计者的创作情感,多表达吉祥、福气等寓意。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在服装的图案方面设计者可以将次点进行无限放大来作为其主要的视觉交点,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共鸣,使传统的旗袍图案完美的运用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

四、结语

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旗袍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世界人眼中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之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旗袍元素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体现在现代艺术的方方面面,旗袍艺术创意艺术的再设计成为现代传统文化再研究的一个领域,进而影响着我们队艺术的回顾和对现代再设计的反思。

作者:姬益波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璐.中国旗袍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J].天津科技大学,2013-12-01.

第3篇

摘要:个性化的服装定制设计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审美趋势的导向思想逐步转化的。个性化的服装设计是有效提升服装设计产业价值水平的附加标准。通过改善个性化服装设计标准价值,确保服装设计的价值高度,根据服装设计的思想内涵分析有效改善服装设计的效果。随着服装设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计领域技术在服装设计中得到应用,个性化的设计受到市场的认可,具有个性化的设计更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设计意义。通过分析个性化服装设计的标准含义,从视觉发展标准中寻求适合服装设计的发展方向。个性化的服装设计已经逐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布在各个角落,涉及到各个内容。

关键词:个性化;定制;设计

个性化发展是推进社会快速进步的要点之一,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交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水平对服装进行个性化设计,提升服装设计的个性化效果。人们总是愿意展示不同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不同的服装设计样式的分析,对服装设计的相关细节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不同人的服装个性化标准。根据服装设计的定制个性化需求,对服装进行综合设计分析。服装设计的快速发展和个性化时代已经到来,服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衣服,更代表一种自我的精神状态表示。通过不同的着衣精神状态标准,逐步满足不同风格的个性化性格状态。本文将针对个性化服装定制设计进行具体研究,分析个性化服装设计的内涵。一个性化服装设计的重要性。服装设计需要个性化,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独享形式的创新分析。通过对服装设计的风格分析,确定不同定制服装的审美形象标准。利用不同的衣着形式,表现不同的服装色彩设计标准。例如,Dior(迪奥)具有优质的剪裁设计,Chanel(香奈儿)具有完美的年轻着衣理论,Armani(阿玛尼)具有极其奢华的面料和剪裁等,另外还有具有不同构思的服装设计,对不同时代、不同年龄层次人们进行不同的设计。个性化的服装设计是一种定制化的、系统化的、创新化的服装设计,通过不同形式标准的设计,逐步提升服装品牌设计效果,实现服装品质的发展。

1服装的个性化

服装的个性化设计需要建立不同的文化思想表现,通过对不同文化思想内涵的分析,认识文化艺术品质,对服装文化思想进行象征性意义分析。通过文化设计、形式的不同变化表达,对社会的艺术思想进行紧密的联系。众多的个性化服装设计实现了个性化的设计变革,将文化思想融入到设计中,提高服装设计的多样形式,对服装设计品位进行准确的定位,提高服装设计人文化的思想认识,不断满足人们内心的思想需求,实现对每一个设计者的个性化服装表达。Chanel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改变妇女的穿着问题,将女人的穿着从束缚的状态下解脱开来。Chanel经典的黑色小礼服可以在各个场合穿着,这为品牌的个性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代表定制个性化衣着的基调标准。Chanel的设计以优雅实用设计标准为基本思想,通过提升衣服的品质标准,改变女性的基本穿衣风格。通过搭配不同的个性化服装元素,提升女性个性化特点,利用服装的品质提升女性的个性化魅力,这是一种内在的、附有生命力的服装设计。Dior是法国服装的著名品牌,打破传统的服装线条,更加重视女性的服装走线,强调线条之美,突显丰胸翘臀,细腰曲线。这种设计改变了西方对于女性服装的概念,具有个性化的服装设计提升了服装的设计品位。优雅的设计、坚实的现代与古典的交融,将品牌思想为基调,实现Dior品质的改变,秉承法国现代设计思想,迎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实现Dior优美设计的个性化变革。

2个性化服装设计表达是极其重要的手段

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思想分析,不同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服装设计风格。根据不同的服装设计思想进行个性化分析,从独特的设计中分析服装设计风格形式,对设计师的生活阅历、环境、教育程度进行分析,对不同设计师的服装创新设计思想进行研究,对可能产生的设计与其效果进行目标性分析。通过对设计个性表达方式的结合,提升设计师对服装设计效果的认识,加强消费者对于产品概念的分析。不同风格的服装具有不同的表达思想,不同的气质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所不同。因此,服装设计的表达风格需要具有品牌个性化效果,设计师与品牌、品牌与消费者都是相互联系的,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的认同,往往是受服装个性化思想表达的认同,这正是个性化服装设计表达思想的重要性。Versace(范思哲)是具有个性化表达意思的国际品牌,设计师詹尼将古典艺术、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利用人们对于视觉色彩的个性化认识,不同对色彩进行个性化创新运用,将不同的颜色进行鲜亮色调的表现,提高服装设计的色彩灵活度,提高服装设计的设计协调效果。加强服装设计的历史文化个性研究,将古典文化思想、历史文化风格融入其中,创建出具有个性化的色彩文化品牌。日本著名设计师三宅一生,他是具有明显个性化设计风格的设计师,利用东西文化思想,将服装文化设计的个性化思想表达出来。创造具有标志性的服装品牌“褶皱”。他分析东西方文化思想的特征,寻找具有个性化的、全面创新的服装功能,设计出具有最大自由度的服装。他的独创性设计思想突显出他的与众不同。利用不同的审美标准,将东方服装中的含蓄美、舒适、宽大、封闭等多种思想融合到一起,结合社会时尚的文化发展趋势,提高社会中的思想构思模式,利用各种思想重组形成具有立体形式的“褶皱”文化。这种文化是个性化服装特有的文化,是具有艺术表达性思想的,从“褶皱的服装”中可以看到立体的文化艺术氛围,这是对西方文化设计思想的突破,是实现个性化服装设计的典型例证。

3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个性化的服装定制设计是服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创新个性化的发展符合市场的需求,是人类思想文明发展的体现。不同的个性化服装定制设计体现了不同地域人们对于文化、历史、生态、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的追求,这是一种品质思想的需求表达。个性化服装设计实现了文化思想的提升和传递,改变了人们对于服装拘泥一格的认识,提高人们更好的利用服装表达个性化思想,提高社会文化思想的交流和发展。

作者:朱晓昱 李金山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4篇

一、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及艺术价值

(一)直接形式的仿生表现

直接形式的仿生设计是指设计师将观察到的自然界生物,非生物的外形、结构的部分或全部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最终呈现出的服装作品带有明显的原始形态,这种形式也称为具象仿生设计。它以“再现”为目的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形象,使得服装设计作品更加直观、生动和极具亲和力,也是服装设计师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情感和美感寄托。如英国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恩设计的高级定制礼服,五彩斑斓的花朵被重复组合在网纱之上,将自然界中“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的视觉效果移植到服装表面,使高贵的礼服更加令人惊叹,别具创意。

(二)间接形式的仿生表现

间接形式的仿生设计是指在直接形式的仿生中加入中间过程,将自然形态通过提炼、分割、夸张、变异、拼凑等设计手法将原有的具象形态逐渐变成单纯而抽象的形态,这种形式也称为抽象或意象仿生设计。经过中间加工的过程,最终呈现出的服装设计作品与原始形态相比差距较大,依稀可以看出原始形态的影子,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如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在20世纪50年代推出的郁金香裙形,以及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为迪奥品牌设计的艳丽夸张的花卉造型连衣裙,将服装的廓形和内部结构进行了变化,增添了服装的趣味感,让人眼前一亮。

(三)服装仿生设计的艺术价值

仿生服装设计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它并不是简单地去模仿自然,而是探究自然系统背后的原理,并加以提炼和应用。自然界给予服装设计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人们在“师法自然”的同时,运用仿生设计手法,不断突破服装原有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在服装材料上进一步创新,满足了人们情感表达的需求,同时也赋予服装生命力和文化特征,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将仿生主题教学导入服装设计课程教学

(一)仿生设计与服装设计课程教学

服装设计课程属于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内容颇多,从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教学、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训练,到不同类别服装的专题设计训练,全面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在服装设计核心课程中,可以将“仿生”作为主题进行知识结构的贯穿,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将仿生设计导入服装设计课程中,例如将直接仿生和间接仿生运用在服装款式设计上,从服装廓形和内部结构中体现;模仿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服装色彩及搭配设计;在实用装和创意装的设计中,以大自然为灵感进行仿生设计,让学生领会同一设计方式如何收放自如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师法自然”,与自然对话,遵循教学规律举一反三,为今后的个人设计提供创作思路。

(二)仿生设计与服装材料课程教学

服装材料是构成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含了不同类型服装面料及特性、面料的加工工艺及其与服装设计的关系、服装面料肌理的基本再造手法等内容。国内众多服装院校在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中都加入了服装面料肌理再造的内容,虽然对此部分内容的称呼有所差异,但实质内容是一致的。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创作技法众多,一般将其分为构成性设计、破坏性设计、整合性设计、附加性设计四种常见形式,通过对面料的挤压、堆积、褶皱将二维平面面料变成各种立体形式;对面料进行剪切、撕裂、镂空等破坏性手法使面料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在原有面料上进行拼贴、刺绣、印染、手绘等附加性设计来改变面料的外观。将“仿生”主题导入服装面料再造训练中,从自然界中发掘创作素材,模仿自然界的纹理与色彩,如水的各种形态、岩石地貌、微观世界、动植物的生态肌理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学会运用各种面料将自然界的美丽形态展现出来,并融入形式美感进行设计创作。

三、主题教学中仿生设计创作的推行与存在问题

主题教学是当前国外许多高校设计专业广泛推行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对于任务驱动式的原有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更能体现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将同一主题在不同专业课程中进行贯穿,要求教师在完成知识点的传授之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主题的认知理解。“仿生”这一主题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分别被不同专业课所采用,要想使其具有关联性,必须考虑课程的设置以及主题教学导入的具置。部分专业课程需要以群组的方式、由团队化授课教师对主题教学保持一致并高度执行。“仿生”主题单元的教学训练中的问题反馈与追踪,有利于推动主题教学的系统化和深化,也可作为导入其他主题辅助专业教学的依据,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中外高职服装设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2C34)阶段性成果、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立项课题“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02-32)阶段性成果之一。

目前,我国的高等服装设计教育依然是重表现轻工艺,学生设计的作品艺术化重于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需求。并且教师授课内容陈旧,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授课方式单一、落伍,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而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还要具有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一、国外服装教育的特点分析

1. 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定位

在教育目标方面, 美国的哥伦布美术与设计学院把培养心智、敏锐的目光、激发创新性、发挥个人潜能、扩大视野、解决具体问题、认识各种可能性视为自己办学的宗旨。在教学体系方面, 法国的服装设计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 只有这样, 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做到将服装设计与制作完美结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 法国、日本的服装设计教育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日本甚至以文化给服装大学命名, 如大阪文化服装学院、宫城文化服装专科学校等, 因此为本民族服装事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在教学模式方面, 包豪斯创建的双轨制教学模式被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 强调团队合作。就服装设计而言, 设计构思和设计表现是两个关键环节, 设计构思涉及人文、历史、社会需求、市场等多个方面, 必须借助理论教学来完成, 是解决概念层面的设计; 而把概念层面的设计表现为现实设计, 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如材料技术、成型技术等。在欧洲的服装设计院校,工作室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工作室有专门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 解决学生设计创意之外的表现和如何表现的问题。这些经验都为我们的服装设计教育提供了借鉴 。

2、 教育体系内的互动

在德、日、美等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 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体系通常并不会被孤立于普通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体系之外, 相反,它们往往是在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系统之内保持着良好的融通。或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服装专业可以互换学习, 或者职业教育完成后可以进入普通教育机构的相应阶段继续学习,或者在普通教育之中引入职业教育的内容, 让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能够一体化地实施。正是这种教育系统内部的兼容性, 使得受教育者有可能根据自身的需要而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自由转换, 不至于因为一次的选择而导致难以更改的职业道路与生活道路, 而这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高等职业教育在那些国家广受欢迎的状态。

3、 注重个性化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个性的鼓励和自由的氛围,这也是国外院校服装设计教学中所强调的。正如我国院校的服装设计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而法国等院校则更强调学生自由个性的设计能力。后者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主动性。如法国的服装专业课程中,“记忆”和“发展”构成了重要的两部分。它们有一个相当长的关于了解各个历史阶段的服装款式发展历史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绘制出每个阶段的数百款服装式样,并努力记忆下来。在学校里,学生的创作热情虽然得到鼓励,但是在设计课程上,教师却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怎样从历史的材料或生活的片断中来发掘灵感,而不提倡无理无据的妄想。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但是学生在创意过程中思维的连贯性则会被一些教师忽略。法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就非常注重这种思维连贯性的培养,认为这种连贯性是一个成熟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二、国外服装设计教育经验的借鉴与应用

1、在招考机制方面,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录取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是在统一的高等院校招生入学考试之后, 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作为艺术类的服装专业也是如此,而在具体的录取时间上,高等职业院校是在所有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都已录取完毕之后、甚至普通专科之后才开始录取。相比于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式的招生制度, 我国的高职院校招生体制的弊端显而易见: 第一, 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并没顾及各种社会人群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并且, 与普通高校采用同样的试题进行入学考试, 没有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要求。第二, 采用统一考试并在录取过程中被置于一般普通高校之后, 这种形式很容易使社会产生高等职业教育乃是为高考落榜生所准备的错误认知, 反而固化了传统文化中对职业教育的轻视。

2、 在高等教育服装专业体系内部的融通程度方面,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一般高等教育几乎是严格分离的状态,服装专业也不例外, 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是一种终级性的教育。这种高等职业教育与一般高等教育难以互通的现象,深化了人们对高职教育与一般高等教育的类型与层次意识,始终难逃一种劣等教育印象。而且也极不利于社会成员根据自身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受教育路径。这方面,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则表现出了较大的融通,学生能够较为自由地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转换, 对人自身的充分发展与价值实现,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 国际知名服装院校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培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互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主题式教学等,都被证明是服装设计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国内服装设计教育差距最大的应该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多数教师没有产业实际工作经验,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够灵活,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等,导致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甚至是教师“讲设计”、学生“听设计”,而不是在教师指导下“做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积极引进有业内工作经验的教师,扩大国际交流,开拓教师视野,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设计创造力的关键。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体系与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之间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通过以上的比较研究,我们已经能够认识到差距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 而这正在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改革方向的重要标杆。

参考文献

[1]季冠芳,李桂霞,李庆丰. 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9(1).

[2]郑丹彤, 邹 平. 国外服装设计教育的特点分析及借鉴[J] . 纺织教育 2010(2)

[3]赵平,俞红.国外服装设计教育创造力培养的比较与借鉴[J] .纺织教育2012(3)

[4]文晓璋.中外高职教育发展之比较[J] .四川建材2007(6)

作者简历:

第6篇

关键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1引言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在艺术领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地位的服装设计行业也是如此。对于服装行业来说,由高校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高校在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以及“未与市场接轨”等诸多不良情况,对此,需要采取更加先进的培养策略,以确保高校可以培养出创新性的服装设计人才。本文以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试探讨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

2人才培养现状

就服装设计的培养模式而言,我国大部分高校都不够现代化,所选用的教育培养模式依然比较落后,其所导致的结果便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未与市场接轨”,等等[3]。2.1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我国高校设立了服装设计专业,但是相较于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时间来说依然相对短暂,起步较晚,大多数的服装设计人员在服装设计上更加注重“实用性”而非“美观性”,他们所设计出来的服装缺少装饰性与艺术性,其所继承的理论多于制作工艺有关,与艺术性有关的理论虽然有所涉猎,但是却没有被充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再加上应试教育体制多年来造成的影响,服装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压抑住,使得服装设计人员通常具备有丰富的理论,却不具备应有的动手实践能力[4]。2.2重模仿、轻创新。在我国,缺乏创新是服装设计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服装设计人员通常是基于已有的作品进行借鉴,更有甚者直接模仿,而没有结合本国国情或相应的民族文化,最终设计出来的衣服显得非常没有档次,不过是没有灵魂的复制品。当然,并不是说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都要原创,在起步阶段可以适当参考或轻微模仿已有的作品,但是一味的模仿就会使服装设计人才缺少创新素质,而高校当前在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上正存在着这样的问题[5]。2.3未与市场接轨。我国高校在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不够与时俱进,目前依然局限在学校内部,而没有与市场需求所接轨。若与服装设计人才交谈,大部分设计人才或许可以在理论方面做到滔滔不绝,但是在对市场实际需求的了解方面,极少有人做到现场调查。可以说,在人才的培养上,高校并没有做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类服装设计人才即使未来进入服装企业,也很难在设计领域站住脚跟,服装企业的发展也会因其而受到阻碍,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服装设计人才不断流失[6]。2.4立体教育课程不完善。我国高校在培养预装设计人才的基础能力时通常会选择立体构成课程,诸如综合设计与立体裁剪这两项课程便是最常见的立体教育课程,其可以提高和锻炼服装立体构成能力。但是这类课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立体裁剪课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综合设计课程在教学方法、模式以及内容上则日益落后,二者无法使学生自主联系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学生虽然在制作技能上有着较强的能力,但是在独创性上却相对薄弱,这样的状况无疑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7]。

3培养策略

当前,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亟待需求,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说到底就是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然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改善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要尽快地进行以人为本的最大问题。3.1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对动手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直接影响服装专业面向市场需求人才的培养,高校在培养服装设计人才时应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而不是仅仅偏重于理论知识。但是高校一直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其原因是高校无法提供给教师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平台与设施。对此,可高校可以采取如下解决方法:其一,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联合进行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增加接触社会、接触市场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改变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状况,使服装设计人才可以更好地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实际的服装设计中去。其二,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由学生想企业提供创新性的设计理论或思路,学生在进行设计的同时,从企业获取了足够的素材和资料,其思路将会得到扩展,灵感将会被激发出来,再结合市场需求,服装设计人才可以有效提高创新意识,可以说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培养了创新思维,企业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其自身也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与发展空间。其三,在现实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这样可以更好地完善相关理论与教学内容,还能使课堂教学体系得到丰富,学生能动性得到增强。另外,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完善立体构成课程,使各课程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可以提前与市场接触,尽可能早地了解消费者的要求,教师再教授给学生如何进行逆向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学生在学习到解构、打散、重组等艺术处理手法后,将会更有效地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作出更具创意的服装设计。3.2注重创新与个性化。我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服装设计人才完全可以从中获取各种各样的设计元素与创作灵感,以往的高校人才培养偏重对西方服装的模仿,而忽视了本土文化。基于华夏五千年的丰富文化内涵,高校可以加强对设计人才的本土文化观念培养,使其可以在作品设计中更多地融入本国特色与本民俗特色,而不是单纯盲目地追求国外流行元素。诸如数年前盛极一时的唐装,实际上不过是若干元素的堆积,并没有展示中国特色,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糟蹋,就美观度和艺术性而言,唐装远远不如水墨风的旗袍。3.3力争与市场接轨。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时应注重对市场意识的培养,只有做到了解市场需求、认识市场发展状况,才能使设计作品真正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将市场经济条件作为我们对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的重要考量,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已经是WTO的成员国,因此,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力争与市场接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或是安排学生深入企业通过走访的形式获取市场信息,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与时俱进,紧跟市场潮流,做到与市场的无缝接轨。

4结束语

服装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必需品,服装的影响也日益广泛,所涵盖的民族文化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随着服装企业的走向全球,企业对服饰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服装人才的培养重担压在了高校上,如何培养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也是高校服装专业教学需要高度重视的,服装设计专业虽然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历史并非太长,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服装设计审美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追求,服装设计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服装设计点缀着人们的生活,为崭新的时代带来了生命跳动的活跃元素。高校在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着若干问题,本文对相应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总结,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可以从中获得参考建议。

作者:周洁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袁颖.高校服装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2]车岩鑫,靳长缨.高校服装设计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05).

[3]王萍.谈高校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J].科技资讯,2011(21).

[4]高庆阁,吉林省服装设计教育现状、问题及发展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徐迅,实践性与科技性——德国高等服装设计教育[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第7篇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策略

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了一切的教学活动,学生机械地接受教材的设计理论与知识,虽然也采用了案例教学,但是学生仍然很难深刻地体会到服装设计在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运作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项目教学方法运用到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基于此本文具体地分析了项目教学的步骤和具体策略。

一、项目示范

开展项目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推行项目示范,也就是要选择生活化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设计心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企业的实际产品进行案例进行讲解,如:引入海宁服装来分析这个品牌服装的设计特点。分析内容要使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从细分衣身、衣领、衣袖等部件入手至整体平衡的理解,而且要针对不同的服装情况来进行衣领、袖子和腰部细节的分析。示范项目的整体教学思路就是要利用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白灵活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成功所在,从而对服装结有的全面认识。

二、情境设置

教师要创设较为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投身到设计过程中,这种情境设置就是要采用虚作项目的模式,也就是模拟企业项目完成作业,教师可以将作业形式引入企业内容,且课程项目化,让小组成员模拟服装设计工作室,然后分工完成各个项目的工作。这种情境模拟使得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发展,学生会更早地感受到工作环境。为了增强真实感,教师可以采用真实的校内服装设计活动,如:举办的现场T恤DIY创作比赛,这样学生就会精心准备和学习,完成这个项目内容的学习与设计。这种课堂设计使得学生觉得设计工作是有实际作用的,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整合多种信息进行创作,保证设计的服装符合人类的审美观点。总之,情境创设是学生走入真实环境的关键,也是学生自信心聚集的起点。

三、项目实施

在完成项目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把任务分成几个小部分,例如:服装设计环节要分为:风格特征缺点、衣服结构分类设计、细节设计、文化展现等内容,而这些分步骤的工作要制订相关的计划,然后组织小组同学讨论完成。到了具体的制作阶段如设计、选择面料、缝制、展示等工作要尽可能在小组内分工完成,这样能够节省时间。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全线辅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协助学生通过任务完成过程体会知识生成和发展,最终迁移知识,生成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四、项目评估

学生完成了设计项目活动,接下来就要进行项目评估了,只有做好评估才能保证学生理解自己的设计优势和缺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的评估工作要多方面开展,首先要在班集体内进行互相评价,然后选择一部分校外人员进行评估打分,最后提交给教师进行评估。综合的评估结果才是最终的结果,这种评价模式能够综合多方评价,使学生在校即可积累工作经验。

上文是笔者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动手能力要求和市场需求要求比较高的特点而设置的任务教学法。概括地讲,中职服装项目任务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项目教学内容要重视示范教学,情境创设、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估的四方面的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完善、系统化,从而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东盟文化;服装设计教育;探索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贸易、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广西各大高校也借助与东盟各国文化相近、地缘相邻的优势,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广西高等服装设计教育也应积极研究东盟文化的影响,并探索适应时代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对广西高等服装设计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东盟文化

目前,学术界对于“东盟文化”一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文章试图从东盟各国的文化特点出发概括东盟文化的内容,同时,集中对东盟文化大环境中形成的教育文化交流进行分析。

1.东盟文化特点分析

整体而言,东盟文化是多元性的,是中国儒家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盟各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共同体。东盟文化以关注人的发展与安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在保护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地区认同为特征。东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合作机制,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文化合作机制。

2.东盟文化对广西高等教育的推动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通、信息等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随着中国和东盟经贸、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双方都急需熟识双方文化背景的专门人才,这给双方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宽广的合作空间。其中的利好信息是显著的,世界其他区域间经济合作组织的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互动成果证实了这一点。如,欧盟的博洛尼亚进程是一项欧洲多国参与启动的高等教育区域合作计划,即在欧洲各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制度自主、学术自由、机会均等的原则基础上,为促进流动、增加就业机会和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建立一个具有兼容性和可比性的欧洲高等教育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推动中国—东盟合作的中长期措施中,明确制定了一些推动文化、教育机构发展的共同促进项目,给广西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现行的优秀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广西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对东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广西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与东盟国家有地缘近、人缘亲、文缘深的优势。广西要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的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因此,东盟文化影响下的广西高等服装设计教育探索与研究是一项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项目。

1.文化与区位产生优势资源

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在服饰方面,广西与东盟同属多民族地区。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成果表明,广西地区的壮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越南的越族、热依族、泰族等民族,有着共同的民族历史渊源。其民族服饰绚丽多姿,有着很多相同点,地域特色也非常突出,同属于东方服饰文化,为广西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服饰素材。

2.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思考

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原因,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区内各高校与国际合作交流不多,使得高等教育难以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必然的,2009年以来,中国与和东盟各国多次针对教育进行互访,双方加强了教育领域合作,建立了留学生交流机制,在学历互认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国际型人才。广西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东盟文化影响下的广西高等服装设计教育分析

1.民族与历史文化传统优势

中国文化与东盟文化同属东方文化体系,双方都重视自身丰富的民族文化。在服饰方面,广西与东盟各国拥有多民族的共源性,同属于东方服饰形态。因此,广西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办学应该转变以往的效仿观念,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办学思路。同时,要以东盟国家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意为动力,充分挖掘广西文化的独特元素,结合东盟文化元素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在东盟文化的影响之下,广西高等服装设计教育应该探索一条更适合国际环境且具有自身鲜明地域特色的办学之路。

2.东盟文化影响下的广西高校服装设计课程设置

广西高等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一直借鉴发达地区的服装教育模式,并未形成显著的地域特色和优势。目前,在办学特色方面,国内有几所服装艺术设计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比较高,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如,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都较早引入国外先进的设计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起具有各自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中国美术学院凭借杭州的文化底蕴和地理优势以及本土女装产业发达的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杭州服装行业发展。从大量的教学成果来看,他们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目前的形势下,广西高等服装设计教育唯有融入东盟文化的课程改革,充分突出自身的地域优势,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型人才。

四、依托东盟经济合作区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资源,以课堂传授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力求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1.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首先,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可使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工作流程,为就业打好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校期间能切身感受工作岗位、获取工作经验,具备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工作素养。其次,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能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现学生向工作者身份的转变。再次,产、学、研合作模式能让在校学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以便实现毕业生就业与企业对接,使其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广西高校依托东盟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广西各高校应抓住时机,积极将对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的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结语以东盟为依托,充分结合并发挥本土文化的教学思想,是广西高等服装设计教育的长远发展之路。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特色办学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战略,在人才培养的竞争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广西高等服装设计教育也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学校自身的优势,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

作者:钟静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参考文献:

[1]范伟,唐拥军.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路.东南亚纵横,2003(11).

[2]何绍红,马瑞,赖燕.东盟文化与广西北部湾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基于企业文化的视角.传承,2011(29).

第9篇

关键词:盘扣;服装设计;形式美;设计创新

盘扣用于固定衣襟或用于装饰,是中国传统服装中纽扣的一种。2009年,盘扣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扣作为传统元素的标志性符号,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探寻盘扣艺术的形式之美,走向世界也是必然趋势。盘扣历史久远,人们开始使用绳结系扣是在旧石器时期,传统的盘扣编织方法也产生于此。从清代开始,我国与其他国家往来密切,盘扣成为我国服装的主流门襟闭合件,直到民国时期,盘扣才被真正运用到服装之中,民国时期也成为盘扣的黄金时代。随着我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文化不断传播,盘扣以其独特的装饰功能和实用功能渐渐得到国际服装的认可,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被称为中国元素。

1盘扣的现状与发展

盘扣,或称盘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缝衣打结。我国最早的衣服式样为袍服,用绳带系结的方式用于蔽体御寒,捆系绳结正是盘扣的雏形。后因政治、文化、气候等的影响,服装式样逐渐变得紧窄,衣襟闭合方式变得多样,除打结系带外,古人们还会使用木纽扣、贝壳纽扣、金属纽扣来闭合衣襟或装饰衣物,中后期还出现了既实用又美观的布料盘结纽扣。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发现,盘扣早期用于秦朝至隋朝的军装甲冑,这也符合盘扣实用性的特点。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物资充裕、对外交流频繁,女子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在女红上,这一时期盘扣得以发展,而且已经出现完整的盘扣形制,到了唐代中期,盘扣的形制已经健全。盘扣多用在衣领和腰部,材质以棉麻和丝绸为主。除了衣服上的长带系扣,还在床帏、腰间配饰、轿辇、香囊等物品上面运用并加以创新。如此发展下去,形形的结逐渐变成了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功能的盘扣。到了宋朝,上层意识形态影响服装变革,服装从宽松转为紧密,衣服需要遮蔽身体,主流服饰虽然仍以系带为主,但盘扣也作为辅助,二者配搭使用。盘扣在南宋时期广泛使用,虽不及后世盘扣制作精美,但也在商店里出现,此时人们常用布帛作为制作盘扣的材料。元代的服饰中盘扣的使用开始变得更加广泛,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功能上,都变得丰富起来。直至明代,软盘花扣出现,这时盘扣开始具有装饰功能,造型逐渐多样,模样也从简单的一字扣变化成不同形态的花盘扣,如凤凰结盘扣、琵琶结盘扣、葫芦结盘扣等。明代中期服装大步变革,立领和方领引入女装,并在衣领处开始使用盘扣,衣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丰富,有些衣服上还出现了金属扣、玉扣等名贵的材料。明代官员肖像中的朝服上皆可见盘扣的身影,不同的身份等级其盘扣的装饰位置也不相同。由此可见,盘扣的装饰作用在明代得到强化,装饰目的明显。至此,盘扣的形制结构并无太大的变化,一直起着辅助作用。从清代开始,我国服装的门襟闭合方式由系带改为以盘扣为主。满州人马上得天下,汉人宽衣大袖的服装不适于骑射,骑射需要更加牢固的门襟的闭合方式,而盘扣的闭合方式正好满足了紧致、利落的要求。从造型上看,清代男子服装多用造型简单的一字直扣,戎装甲胄配上一字直扣给人一种硬朗、威严之感。女子服饰中多用造型丰富、颜色绚丽的软盘花扣,在丰富装饰性的同时,还能满足实用性等要求。从材质上看,清初人们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材质制作具有不同艺术风格造型的盘扣,不仅如此,还出现了金、银、铜、玉等各式各样名贵材质所制作出来的盘扣,不同材质的盘扣代表不同的等级、地位,穿戴者的盘扣材质越名贵、优质,社会地位越高。盘扣鼎盛阶段是民国时期,在西学东渐思潮和等思想的影响下,旗袍被大众热衷。旗袍与盘扣完美结合,成为中国风格的重要标志。民国时期盘扣造型和制作方法比清代更具巧思,相较之前增添了许多层次与韵味,使盘扣成为旗袍的明显标志之一。

2盘扣的艺术审美特征

盘扣从古时的衣带系结一步步发展为兼具使用价值和装饰价值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从艺术表现方面看,盘扣的表现形式非常注重变化,许多设计师突破了传统技法进行大胆尝试,将现代化的流行时尚元素、多种多样的材质及绚丽的色彩融入盘扣的艺术设计中,大大增加了盘扣的独特性与装饰性。盘扣的意、韵、神、形传递着中国的民俗文化,细节中处处体现着中华传统的魅力。盘扣作为民族的符号,其独特的寓意和价值在中国服装史上发挥着浓墨重彩的作用。(1)盘扣的造型之美与寓意之美。盘扣的形式美是变化统一的,通过造型、面积、数量、方向、色彩、强弱、明暗、肌理等变化对比最终达到美的和谐与统一,或者通过夸张、对称、极简、节奏、渐变、反复、动感、曲直变化等手段,给人以规律性和秩序感。从造型来讲,盘扣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字盘扣和花形盘扣。一字盘扣看似简单但在工艺制作方面往往更难控制。在一字盘扣中,对称式盘扣最具代表性,如图1所示。它以扣结为中心,左右或上下对称,体现形式美感中的对称之美,这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还能显现大气稳重之感。在花盘扣中,除对称性盘扣外,还有不对称式盘扣,如图2所示。不对称式盘扣的造型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其形式立体多变,不受约束,非常具有创意性。不对称式盘扣强调节奏变化,遵循形式美法则。花盘扣虽然也具有实用性,但更多的是展现生动的造型和美好的寓意,如祥云表示吉祥如意,乌龟代表长寿等;也利用了象征元素,如龙、凤等;更有利用文字含义的,如利用“喜”“寿”等,传达出喜庆、长寿等含义。人们将这些美好的愿望融入同音、近音的事物中传达情意,寄托祝福与希望[1]。图1对称式盘扣图2不对称式盘扣(2)盘扣的材质质感之美。盘扣的风格和材质有很大关系,材质不同,风格也不相同。盘扣的制作材料选择以天然材料棉麻、丝绸为主,棉麻制成的盘扣朴素简洁、色彩艳丽,更具民族特色;丝绸属于高档材料,外观典雅、手感舒适,与同材质面料一起使用在服装上,视觉效果奢华精致;毛呢材质的盘扣出现的时间较晚,在近现代服饰中使用较多,毛呢材料挺括、结实,与毛呢服装搭配效果厚实稳重、和谐美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制作原料也变得丰富,如金属、树脂等材料也开始用于盘扣制作。这种材料的盘扣大多是用机器制作的,这样虽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缺少了手工盘扣的细腻情感。(3)盘扣的色彩搭配之美。盘扣的色彩在服装的整体协调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中国传统盘扣最常见的颜色是红色和黄色,由于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传统色彩观念,盘扣的颜色都遵循着服色等级制度。从民国开始,社会风气渐趋开化,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这影响了服装的变革,也影响了盘扣的发展。到现在,盘扣所运用的颜色不受限制,盘扣的颜色可以是单色或者复色,并且可根据服装的整体色彩进行设计搭配,也可选取服装的邻近色、类似色,还可以选取流行色或对比色。邻近色、类似色的灵活搭配可以让服装展现出和谐、典雅之感,而流行色或对比色的巧妙碰撞则使盘扣在服装中表现得更加时尚、前卫,既增添了值得端详的视觉中心,又给人一种清新、华丽之感。设计师别出心裁的设计使盘扣更具装饰性和观赏性,给服装重新注入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的心理需求。

3服装中的盘扣艺术

近几年,中国风大热,盘扣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元素,被许多服装设计师用来装点各类时装。当代年轻人喜新鲜感、追求潮流,设计师利用年轻人的诉求,将新材质、新创意加入盘扣这一传统工艺,使盘扣在服装设计中有了更多的可能。将传统的盘扣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重新将盘扣的造型进行分析、重组,再结合现代新工艺、新材料,将盘扣与不同服装款式相融合,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这不仅在很大程度提升了服装的文化底蕴,还设计出具有东方古国风韵的服装,使盘扣元素既能得到更多的运用和传播,又能实现这一传统手工艺和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在盘扣的创新设计中,设计师不仅仅要考虑到装饰美感,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盘扣艺术的文化内涵,如若得其形而失其神,只会贻笑大方。要在不改变内在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给予盘扣新面孔。(1)盘扣在服装中的形式美。盘扣设计是运用形式美法则,将点、线、面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完美造型的过程。设计师将盘扣元素与服装设计巧妙结合,使现代服装既符合美学原理又能体现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与艺术感。盘扣在服装设计中是作为一个点来表现的,不同的盘扣数量、位置、排列方式、色彩、质地都会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由盘扣组成的线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突出挺扩、细长的特点,整体给人一种硬朗之感,而曲线会给人一种优雅、柔美之感;线的移动构成了面,不同的盘扣造型形态也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体是由面与面的组合构成的,对于体盘扣的设计既要符合形体,又要符合服装的结构,由此也激发出许多创意性的盘扣造型设计。现代服装中盘扣元素的运用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直接运用和间接运用。直接运用通常是将盘扣花纹作为装饰图案运用在服装设计中,或是将盘扣以立体化的造型运用到服装的领口、袖口、下摆、开襟等重点部位进行再设计。直接运用的设计方法看似比较简单,但对设计师的专业水准有很高的要求,在运用时需要考虑盘扣装饰部位是否合理、与服装相结合是否美观,因此不能随意使用。直观运用的优点是可以完整地体现盘扣的艺术特色与造型之美,既能让服装的装饰效果一目了然,还能让现代服装更具东方韵味。间接运用是通过对盘扣打散、重构等复杂的方式,让盘扣能够更独特地体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间接运用的方式可以使服装在更大程度上保留时尚感,并能将传统的盘扣文化低调传达,满足人们对现代服装的审美要求。在间接运用中,设计师还会使用夸张变形或简化的手法。夸张是将盘扣的外形进行扭曲、重复以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使现代服装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如图3所示。简化则需抓住传统盘扣的主要造型特征,将复杂的盘扣样式删减,用极简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既简洁时尚,又有盘扣的痕迹[2]。图3盘扣在服装中的应用(2)盘扣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将盘扣作为自己品牌的设计元素,国内外许多大型活动的服装都有着盘扣的身影。例如,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服装及亚运会的服装等都运用了盘扣这一元素。在APEC会议期间,身着具有中国风的蓝色立领盘旗袍在晚宴中亮相,旗袍的细节处体现着盘扣的精致与细腻之感。盘扣的巧妙运用打破了蓝色给人的严肃清冷之感,变得分外优雅,不仅凸显出服装高雅之美,还增加了服装的现代感和时尚感。在国外,许多国际设计大师的作品中也常出现盘扣、立领等中国元素的身影。例如,2005年,Prada摆脱传统形式,将羊毛大衣、安哥拉山羊毛衣与盘扣相配搭,如图4所示,这些听起来毫不搭调的搭配,产生了许多新花样;在GiorgioArmani2009年春夏高级成衣秀中,运用了盘扣、侧襟、中国结等中国元素,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Gucci2016秋冬米兰时装周秀和2017年春夏时装秀中设计师的灵感也都源于中国风,具有东方韵味的刺绣、盘扣、高开衩、锦缎与Gucci曲风完美结合,前所未见的组合产生出强烈的对比风格,有一种古灵精怪之感,让人眼前一亮,如图5所示。凭借着设计师独到的编织工艺和创意手法,这些小小的盘扣既精致又独特,并且完全融入了时尚之中,成为整个舞台的焦点[3]。

4结束语

如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机会在世界上展示。盘扣从寓意、造型、材质、色彩等各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新工艺的引入使盘扣有了全新的面貌,也让盘扣从过去的从属地位逐渐应用到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具有形式美感的盘扣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顶级T台上,更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流行,倍受人们青睐。盘扣元素与时尚元素的结合为现代服装设计创造出新的东方韵味,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传统手工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韵秋.传统服饰扣系的审美功能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4):122-124.

[2]惠馨乐.中国盘扣的造型分析[J].天工,2021(3):42-43.

第10篇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穿衣打扮,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而不再只要求穿得暖和,还要求穿得漂亮。以前,我们国家经济不发达,只能是中国制造,所以给国外拱手相让了大量的金钱。如今,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开设,使中国的服装业由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创造,所以我们国家现在也能独立自主的研发自己的服装产业。高校的服装设计是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自主的思考,不依靠别人,不抄袭别人,做到完全的原创。原创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路,笔者坚信,我国服装设计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本文就高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原创服装品牌开发与研究阐述了原创服装品牌的内涵、原创服装品牌的意义与作用、坚持原创的具体做法以及针对高校出现的不良现状提出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服装品牌设计;原创;作用;建议

由于人们追求时尚与个性的要求,使许多的服装设计师把关注点投入到了中国,但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原创并不如大家想的那么乐观。因此,高校的服装品牌原创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在时代的潮流前线,努力创造属于我们的品牌。

1服装设计品牌的含义

服装设计品牌是由单独的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仅属于设计师一个人,他会在服装打造出来之后,写上自己的名字,比如阿玛尼。这些服装设计品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是为了小众群体,其每件服装都有独特的含义,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才会用设计师自己的名字来命名。

2高校原创服装品牌的意义与作用

2.1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原创,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甚至是牺牲自己许多娱乐的时间。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灵感,如果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就会大大增加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力。一个人,如果有了积极的态度,在任何事情面前,就都不会低头,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而赢得胜利。

2.2会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已经过时了,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为大家都乐意相信大品牌。在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后,你就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你也可以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知名度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可以让你的产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2.3提高国际影响力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虽然不太发达,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创新创业的发展,逐渐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我国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有任何缺点。通过服装品牌的创造,使我国在世界面前大放异彩。

3高校服装设计原创的特点

3.1线上推广

在服装设计品牌被创造出来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对其推广,如何销售创造出来的品牌产品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众所周知,如今是一个现代化的时代,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任何我们想要知道的消息。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推广线上销售,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名气,还可以使我们的品牌发展的越来越好。

3.2线下推广

光依靠线上推广也是不行的,因为网络上的很多知识没有依据,我们无法查阅到其真实性,也无法保证我们买到的品牌是否为正品。因此,线下推广交易也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了解你的品牌,去推销你的品牌,这样才会让你有继续创造下去的动力,才会让你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让你不断地去证明自己。

3.3竞争激烈

作为独立设计师,资金相对没有那么雄厚,设计、面料、开版、样衣制作的研发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的压货大多都靠设计师自己承担,对于流动资金不是很充足的设计师来说,这已经是一大笔费用,如果一季度销售不好,就很容易导致生产瘫痪并且对于设计师品牌来说,销售渠道是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因此,竞争激烈的品牌设计师有的时候就会放弃自己的底线,不去创造原创,而是抄袭别人的作品,这肯定是不对的,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和不爱惜。久而久之,即使有了更好的作品,别人也不会认同你。

4高校服装设计原创品牌如今的现状

4.1消费者认为国内的设计师品牌原创还有待提高

消费者虽然对中国经济认同,但是他们很少认同国内的品牌原创,因为大多数都受到了先入为主的影响,觉得国外的设计要比国内的好,如果是同样一件服装,消费者更愿意去买国外设计师设计的品牌,这是不对的想法。例如,2010年,新天地时尚Shopping…Mall在上海太仓路开业,它旨在为中国原创设计提供一个走向市场的平台。为了推广这一平台,其除了进行常规的销售外,还不时地举办一些艺术展等活动,从而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国内设计师的品牌这一概念。可是消费者却不如预想中的那么买单,他们对于这些国内陌生的品牌及其文化的认可和了解有限,熟知的可能只是CK和Sisley等国外品牌。

4.2得力团队建设欠缺

我国可能有很多好的设计师,但好的设计师团队是很少的,因为他们都主张独立自主,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假手于人,所以国内几乎找不到几个好的团队去创造我们的品牌。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创造自己的品牌,建设自己的团队。

5建议

5.1设计师要术业有专攻

每个设计师要了解自己的专长,然后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出来,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设计师不需要掌握整体,只要掌握了自己的那部分就好。

5.2结合美学专业

我们穿衣服,讲究的就是时尚、个性、魅力,这需要我们拥有美学的能力,我们要学习美术的协调感和美术的色彩感,并涉及各个方面。虽然高校服装品牌原创设计还不够完善,但是笔者相信,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服装品牌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孟君.发挥高校艺术设计工作室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作用的思考——以服装设计工作室为例[J].文艺生活旬刊,2015(9):189-190.

[2]龙安梅.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例[J].新西部月刊,2013(4):202.

[3]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0(7):51.

第11篇

1.1判断立体裁剪技术的第一准则是结构平衡

立体裁剪在平常的款式造型中所使用的替代布一般为白坯布,白坯布的好处是没有色彩,方便纱线和标示线的辨认。结构平衡一般表现为:纱向线不扭曲,与款式造型一致,结构线圆顺平整,正面和侧面的过渡分明;结构不平衡的表现为: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纱向的扭曲,不娴熟的手法以及对造型把握不准确,都会会造成有些部位紧绷、长短不一,起皱等,从而引起在着装时的运动机能障碍以及视觉上的不平衡。造成结构不平衡的原因是白坯布没有烫平整,造成纱向扭曲;立体裁剪技术欠缺;大头针别法有误。如果想在服装设计中达到款式造型的美观必须借助立体裁剪技术,将结构做到平衡。这是决定服装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原因。

1.2立体裁剪技术如何处理服装设计的松量形成

立体裁剪技术并不是按照设计好的款式图来修剪出衣片的形状大小,而是形成空间造型的概念。除了贴身的衣服,一般的服装与人体之间都会存在空间,有的是在服装设计中故意设计出来的造型,有的是在服装造型中自然形成的松量,运用立体裁剪技术如何处理好这些空间量设计的内部构成元素,是确定最后设计造型风格的关键。在立体裁剪中松量并不是一次就加放完,而是经过逐渐过度和累积起来的,包括平衡布料的松量和适应人体运动机能所需要的空量。人体的体表变化包括凸面转折都需要空间量,还有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牵引感和压迫感,尤其服装在手臂和大腿的地方最容易产生问题,因此这两个部位的设计也最复杂,在立体裁剪时要留出相对应的松量,人体所需要的呼吸量就不需要再加放,因为其他部位的加放已经可以满足呼吸量的要求。除此之外,影响松量的因素还有服装材料,材料的厚薄,层与层之间的交叠都会增大空间量,由于在立体裁剪操作时只有一层白坯布,结构比较简单,在操作时,特别是合体型上衣在裁剪时,如上所说的松量很容易被省略掉,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误认为只有越贴合人台的服装才是造型越成功的,但是人台与人体是有差别的,一个是动态一个是静态,产生的松量是必然的,因此在操作中要考虑全面,要以人体所需的松量为基础,进行不断的分析、试验,才能得到理想的服装造型。

1.3衣身造型正侧面在立体裁剪中的把握

在立体裁剪的技术操作中往往会被人们看成只有正面和背面,侧面的准确把握和操作也是决定一个造型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比如在裁剪合体的上装时,松量需进行均匀分配,如果一味地把松量放在侧缝的位置就会造成不合体引起结构不平衡,侧缝线和省道线也会向一边偏移。在平面制图中最常被忽视的侧面恰恰是体现体型与服装结构最直观的面。运用立体裁剪的好处是在操作中结构偏着可以随时调整。

1.4立体裁剪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立体裁剪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经验数据的限制,而是按设计的需要在人体模型上直接进行裁剪和创作。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和松量等,也是公认的最简便、最直接的观察体验人体体型与服装构成关系的裁剪方法。它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服装与人体的完美结合。立体裁剪技术一般用在比较有特点的服装设计上,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很难用平面裁剪完成的。一般在三种情况下会经常用到立体裁剪技术:首先是在服装设计中需要达到的款式效果整体或部分在缝制好后就能够出现立体的造型;其次是所需要运用到的服装设计款式采用的是特别柔软、在裁剪时很难固定的面料;最后是服装所需要的款式造型为不规则波浪、褶裥等形式,要求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无法在平面裁剪中达到的。这三种情况用立体裁剪技术可以很好地完成和达到服装设计的效果。

2立体裁剪能解决的关键问题

2.1不同的面料对板型的影响

同样的板型,不同的面料产生的效果会有不同。平面裁剪对于新型面料的把握不够准确和到位,不断出现的新面料对设计师的技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立体裁剪在这方面的表现有自己的优势。不同的服装面料有不同的造型特征,面料有薄、厚、轻、柔软、坚挺、弹性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面料以各自的造型特征、悬垂性、弹性等决定服装的柔软性、流动性、刚性等。轻、薄、软的面料悬垂性好,服装动感强;厚实的面料造型挺拔。选择面料,要考虑不同面料的造型特征,选择恰当的、能够表现造型风格的面料,然后再加上运用直观、实际的立体裁剪才能使服装的性能表现的淋漓尽致。

2.2服装造型的准确把握

对于服装造型的准确把握在立体裁剪中很难做到一次性到位,先是用替代布在人台上大致修出轮廓造型,用大头针或别针进行假缝,如果符合人台造型就将替代布改成真实的面料进行两到三次试衣,确保服装造型的准确把握。需要在制作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修改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服装立体裁剪的技术手法主要有褶饰立体造型法、缝饰立体造型法、编饰立体造型法、缀饰立体造型法及其他装饰立体造型法等。这些技术手法可以单独运用在一款服装上,也可将多种技术手法进行结合使用。通过各种手法或是面料再造的功能制作出多种不同肌理的效果,使服装最后呈现出饱满、立体的感觉。立体裁剪能更好、更准确的把握服装造型,所以认真掌握和学会运用立体裁剪对于服装设计和服装造型来说极其重要。

2.3在合体的同时保证舒适性

在服装设计中舒适性与合体性总是会存在着矛盾,通过立体裁剪,可以将两者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直观的三维状态下所有矛盾的关系会变的比较明朗,这是在二维的状态下没有办法很好解决的问题。在平面制图中只能通过一些经验的数据或是长期积累的审美感去制作出相对符合人体的样板,在从平面转化成立体的过程中,有一些弊端的形成是无法预测和想像的,因为人体结构复杂的表面需要在保证服装款式美观合体的同时还要保证穿着的舒适,这样才是需要达成的最终结果。立体裁剪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等,也是最简便、最直接的观察体验人体体型与服装构成关系的裁剪方法。它能很好的解决在平面裁剪中遇到的问题。

3结语

第12篇

在学时设置方面,在专业理论课程里实行实践教学,将部分学时做为实践学时,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具备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专业实践环节的实践课程里,大量学时用来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学时、学分分配表如表1所示。在课程讲授中,教师需根据上轮授课的实际情况,每年制定新的实践课程大纲,修改实践项目或增加新的实践项目,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实现实践教学的多媒体化,并充分使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校外培养。依托社会,拓展教学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8]。与企业公司签订合同,成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的联系;利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短期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为实际动手实践创造条件。目前已经与上海铭沣服饰设计有限公司,绍兴市耀龙纺粘科技有限公司,吉芬(北京)时装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梁子时装实业有限公司,吉林省温馨鸟集团,利郎中国男装集团,长春成诚制衣有限公司,黑龙江毛皮产业商会等8家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H&M,ONLY,VEROMODA等公司的短期假期实习岗位,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寻找实习公司、企业或工厂等。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实习基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并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同实习单位,不同岗位可以锻炼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在校外培养中,实践基地提供的形式多样的实习机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不仅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日后工作增加经验,使毕业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素质拓展。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除学校审批的项目外,为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加入,教师可提供研究方向,自立项目,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在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申请项目时,提倡学生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与设计实践课程相结合,有一定经费的支持,可以保证设计课程作业完成的质量,同时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成果。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为学生提供大赛的参赛消息,为参赛学生提供实践指导,提高学生参赛能力。通过参加各类大赛,提高师生的设计水平,开阔眼界,更好的理解服装设计的内涵,设计作品更符合市场化的要求,跟随时尚化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课程结束后,利用实验中心的形体训练室,进行小型的汇报表演。从组织策划,模特的发型,妆容,出场顺序,过程的拍照,都由学生自行完成,在模特展示服装的过程,设计人员会配合说明作品名称,灵感来源,作品特点等,并选择适合设计作品风格的音乐供模特走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走秀过程涉及到化妆、音乐配合、出场顺序等,这些问题的完成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平时让学生参与服装作品展厅、橱窗内服装的摆放,可提高学生的布置展品的能力;在毕业作品集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拍摄、设计、制作,可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毕业作品的大型走秀活动中,制作广告招贴,模特表演编排等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平时的专业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尽量多让学生参加,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是一种培养多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保障措施(1)多方位支持。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大纲的编制上要符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专业教师要广泛对外联系,为学生多找实践实习场所,建立实践基地。专业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多让学生参加,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2)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实行开放模式,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上课期间,实验室由教师管理;课下及节假日,实验室由学生管理。每学期开始,对全体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平时课上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管理期间,在借用实验室钥匙时签订安全协议,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室的安全使用,爱护仪器设备,正确操作。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利用课下,节假日进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参加各类设计大赛等,学生也可利用实验室做自己喜欢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旨在确保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科研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9](3)提高教师水平。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特别是实践教学更是需要实践经历丰富,有参加各类大赛经历的教师进行指导。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教出具有实践经验的学生[10]。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关键[11]。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增强教师注重实践教学改革的意识,并增加教师实践经历,参与科研实践,参加各类大赛,并将自己的成果经验应用在实际实践教学中。(4)加强对外交流。《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如此,教育更应如此,增加国内外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举办学术报告。通过对外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兄弟院校的发展状况,取长补短,更好的实行改革教学。学生参加对外交流,可以开阔视野,更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及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得到了实践教学取得成绩的经验。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师水平,在教学环节教师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改革提高了教师的水平,教师成功申报教改项目多项,编著实验教材,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并获得奖项。在教师的指导和带动下,学生参加设计大赛也获得了奖项。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心提供的条件下,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并顺利结题,发表了EI论文和学院年会论文并获奖。通过素质拓展的锻炼,学生在买手大赛和模特大赛中均有获奖,并完成毕业作品汇报表演三届。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实习机会。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这种实习经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更能适用工作岗位,毕业生就业情况很好,主要是服装的品牌企业,如海澜集团,绫致集团,韩国依恋,红豆集团,朗姿,其他时尚品牌。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式,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更能引导学生发挥个性,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符合培养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设计人才的教育目的。

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相对理论教学,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和优势[1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的专业,服装行业也急需这方面的人才,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要符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作者:韩红爽栾加双韩春田张梅单位: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吉林大学农学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