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幸福感论文

教师幸福感论文

时间:2022-09-09 18:03: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幸福感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幸福感论文

第1篇

本文作者:和薛张宇工作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1、法律层面《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作为推动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法律依据,对高等职业教育和教师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纵观这三部重要的法律,其中与幸福感联系最为密切、最为核心的“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和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以及“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等三条明文规定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得以全面、彻底的贯彻和落实。

2、高等职业教育本身方面与一些西方国家在专科层次教育中授予副学士学位相比,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没有设定所谓的副学士或相当的学位,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是没有学位授予权的,因此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质量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别。而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学制长、起点高,不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传授构建一定程度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区别,同时还未享受一些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倾斜、支持、优惠政策。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中职教育的发酵馒头,发展战略、地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尴尬。而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还进一步分为高专和高职,二者又分别倾向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更是显示出了其复杂性。另外,与相同在校生规模的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因层次低,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均拨款等一系列指标上都有明显的缩水。而且限于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低,国家在制定教学、科研等方面支持和资助方面明显就会向本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倾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师因自身发展需要向本科学院和综合性大学流动。

3、社会层面社会层面对高校发展及高校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影响是由于高职院校层次相对本科学院及综合性大学要低,其办学历史、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往往比他们要低,得到社会认可度就显得相对要低。每年新生报考程度、新生报到率就远低于本科高校,这就是最为直接的反映。

4、学校层面学校是青年教师具体工作、生活的主要阵地,各方面对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力大部分都是通过学校这一媒介表现出来的。一是学校自身由于举办者的不同、财政供给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学校在发展形势、发展状态和综合实力等方面产生出了巨大差别。如若这种投入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发生累积效应,这种差异就会越发凸显,成为影响高校间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此外,因当前对高校投入的核算标准是以生均统计的,某些高校也许就会因为在校生规模大而获得更多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高职院校因在高等教育序列中层次低且没有学位授予权,与本科高校在起跑线上就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在管理上,学生和家长的配合程度、紧张程度就会显得不够重视。因此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在人员编制、经费投入、政策倾斜等方面较本科高校显得不足的前提下,还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致使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显得更大,而且所培养的毕业生多数将成为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工作人员,成就在某些层面上不如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教师幸福感的提升。三是高职院校因系专科层次,举办者对其管理层的配备显然不如对本科院校那样强,偶尔也会出现因领导水平不高、领导艺术不强的情况,造成学校工作氛围紧张、对青年教师关心和重视不够,同时因高职院校数量多、竞争激烈,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必然会更高,造成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加大,从而影响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四是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与生产和管理等一线相适应的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对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要求更高,而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不重视,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很难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这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使得青年教师过多的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未能很好地开展科研,制约了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从而影响了青年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5、个人层面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矛盾也进一步激化,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更加关键的时期,这些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特别是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方面因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受到了强烈冲击。不少青年教师选择将宏伟理想和人生目标世俗化、实际化、利益化,价值理念的实惠化,显得更加自我、更加急功近利。二是随着青年教师年龄和工作年限的增长,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都在持续下降,而职业倦怠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时,目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以80后为主流,受到独生子女、成长条件改善、年轻易冲动等影响,使得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容易气馁并造成不良后果,从而削弱了青年教师的幸福感。三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风波的持续影响下,很多行业和产业受到了较为持续的不利影响,教师已经成为仅次于国家公务员的一类十分稳定的职业,高校教师又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要求最高、职业自豪感最强的群体,使得高校教师更是成为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岗位,对高校教师岗位的竞争也显得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激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触动了很多在岗高校青年教师,激发了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水平的热情,形成了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正面力量。四是大多数青年教师限于繁重的工作任务、家庭事务以及人际交往等,不少人都难以保持较稳定的兴趣爱好,仅有少数教师因工作需要、兼职等因素还保有摄影、足球等兴趣爱好,还有不少青年教师将睡觉、上网、听音乐当成兴趣爱好。由此可见,加强对青年教师兴趣爱好培养方面的干预较为迫切。

第2篇

Abstract: Teacher is the center of the education plan. Good teachers create good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the "child abuse" incidents of preschool teacher alert the society should concern about preschool teacher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recent years and make prospects, hoping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this group.

关键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

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s;mental health;educational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55-02

0 引言

教师,自古以来,都被赋予了很高的社会期望。教师被认为是道德的楷模行为的典范、对学生充满了爱心与耐心,但当前不断发生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如给孩子背上刺字,到浙江温岭的“揪耳朵”为“好玩”,再到广西撕裂孩子的耳朵等,却让我们触目惊心。幼儿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们此时多数时间都是和教师在一起的。因此,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可以说是刻不容缓。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并做出研究展望,希望引起研究者更多的研究。

1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目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主要是采用scl-90进行调查。如山西地区研究[1]发现有阳性症状反应(或称为轻度症状,即有一项及以上项目≥2分的,下同)的比例是24.2%,有明显症状反应(或称中度症状,即有一项及以上项目≥3分的,下同)的11.2%;广西地区的[2]发现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比例为22.17%;山东地区研究[3]发现总分≥160的比例为11.9%;广东地区的[4]发现阳性项目为61.9%,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4.4%;四川某地区研究[5]发现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占总人数的37.4%;此外陈小异[6]研究35岁以下的青年幼师发现阳性项目比例为47.18%,有明显心理问题比例8.7%,比中小学教师比例低;而且民办教师的心理健康严重程度显著低于比公办教师。还有研究[7]表明民办幼儿教师显著低于一般人群;沈阳地区研究[8]发现可能有明显心理问题的人数占23.6%,等等。尽管各地结果不尽相同但总体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表现明显的是强迫、焦虑、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性等。横断比较研究[9]发现幼儿教师在scl-90工具上各因子均值有所变化但总体均值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逐年增多,其中尤以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的增多最为明显。但也有元分析[10]发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普通人群,且2006年之后的好于2006年之前的。

与此相关的还有以下两类研究。

第一类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该类研究有使用郭文斌[11]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也有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直接施测的[6][12],但研究结果一致得出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第二类是幼儿教师的幸福感研究。心理幸福感研究方面,宫山的研究[13]发现心理幸福感不是很高。在职业幸福感研究[14]发现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面:济南历下区[15]和郑州地区[16]幼儿教师主观幸福观处于中等水平。

2 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原因研究

从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的研究[17][18]中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角色冲突。幼儿教师多为女性,女性在承担工作角色的同时社会还要求扮演好家庭角色。但毕竟一个人时间精力有限二者难以兼顾,时常造成左右为难,心理负荷加大进而影响身心健康。②经济收入低,工作任务重。幼儿教师工资低但工作时间却很长,经常在家还要做幼儿园的工作。找不到自我价值感的同时还会引发家庭矛盾、角色冲突等。③社会地位低、关系复杂。幼儿教师尤其小班教师似乎是保姆一职且个人发展前途有限,因此个人价值得不到认可和发展。而且现在孩子多娇惯但家长对教师期望较高,幼儿教师得“管”但“管”的度及如何“管”很是复杂,因此师生相处很有压力。这也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整体的一个困惑。④社会支持。收入低工作时间长,顾不了家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较低。这会给他们的自我概念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心理健康。⑤个性特点。一般而言,个体的A型人格(急性子)、内向、消极的应对方式及外控型等特点更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

3 应对策略的研究

该方面研究多是理论性的经验式分析。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①增加必要的社会支持,改善社会环境。如社会的尊重(尊师重教)、家长的认可、增大社会扶持力度提高待遇等;②幼儿园改善幼儿教师评价体系,从其他方面增加教师的职业价值感或自我成就感。评价体系不够人本化,不能得到尊重与体谅等,也会造成自我价值感降低,进而影响心理健康。③加强自我调适。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某些客观因素(如“保姆”似的角色、现在孩子的特点和家长的期望等)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懂得一些自我调适的策略对于降低职业因素对自我身心健康的影响会有很大的帮助。

4 不足与展望

2004年[19]已总结出的问题到目前仍处在解决当中:

①研究方法简单,测量工具单一;②缺乏各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的探讨;③取样范围小,缺乏跨地区比较研究;④部分研究结论不统一;⑤干预性策略多是宏观性调整策略,缺乏心理干预策略等。

今后应当:

①丰富研究方法。纵横向研究设计及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②对各影响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便为制定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提供指导;③进行纵向研究和跨地区的比较研究;④扩大研究视角,加强心理干预性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福兰,邢少颖.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究,2002,1(2):82-83.

[2]于欣欣,李萍.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136-138.

[3]李艳,尹华,卜雪.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3):182-183.

[4]史滋福,陈小异,张庆林.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广东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6(10):48-50.

[5]刘亭,陈朴,曾宾.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3):22-24.

[6]陈小异.青年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2):130-134.

[7]左瑞勇.民办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其生存状态、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金芳,王永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6):163-166.

[9]汪海斌,陈海燕,桑青松.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3(5):42-48.

[10]王娟,贾林祥.近十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4):12-17.

[11]郭文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北十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3):115-118.

[12]张晶晶.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10):19-22.

[13]宫山.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及相关因素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5):13-16.

[14]邓丽仪.广州市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中山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0.

[15]张欣玲.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以济南市历下区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0.

[16]徐莎莎.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7]卢秀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J].中小心理健康教育,2013(13):51-52.

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CL一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22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呈中上水平;10年教龄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下的中年教师在积极情绪上显著低于其他教师(P

“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川。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简称SWB)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心理指标。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心理健康的好坏,不仅影响他们对教学的参人程度,而且对幼儿健康人格形成也会产生主要影响。而应对方式作为压力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人们身心健康又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日益增多,也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了,但对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凤毛麟角〔‘一’〕。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探讨,以期对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一定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选取常州市机关幼儿园分园、藻江幼儿园、潞城幼儿园、魏村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在职教师作为研究被试,发放263份问卷,收回24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为220份。全部为女性,年龄在20 } 48岁。其中教龄1一5年的教师74名,5年以上一10年的教师81名,10年以上的教师65名;大专以下文凭的教师35名,大专文凭的教师126名,本科文凭的教师59名。

1.2研究工具

1. 2. 1主观幸福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acrtion With Life Scale,简称SWLS)是Diener,Emmons和Larsen等人(1985)编制的。此量表包括5个题项,要求被试对其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与理想生活的接近程度进行评价,采用7点计分法。该量表应用广泛,并在多次跨文化研究中施测于中国被试,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 84。情感量表则采用Kaman和Flet(1983)编制的情感量表2中的20个测查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项目。积极情绪维度各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 84,消极情绪是0.74,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量表采取5级评分制。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反映9个因子(精神症状群)的存在状况,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2.3应对方式问卷采用肖计划于1996年所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包含6个分量表共62道题,每道题只有“是”与“否”两个选项。这6个分量表包含解决问题(12道题)、自责(10道题)、求助(10道题)、幻想(10道题)、退避(10道题)、合理化(11道题),其中解决问题一求助属于成熟型应对方式,退避一幻想一自责属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性应对方式。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结果

2. 1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由

表1可看出,幼儿教师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呈中上水平;所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较多,消极情绪体验呈中等水平。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女性常模比较(见表2),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以及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高于常模,而在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各症状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躯体化2. 5%,强迫4. 2%,人际敏感2. 5%,抑郁3. 3%,焦虑2. 5%,敌对性4. 2%,恐怖0%,偏执1.7%,精神病性1.0%。至少存在1项以上阳性症状因子的幼儿教师17名,占总人数的7. 5%。检出率排序为前3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强迫、敌对、抑郁。

2. 2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个体差异

2. 2. 1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个别差异为探讨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个别差异,以教龄、文化程度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指标为因变量,对样本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在文化程度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做进一步Post Hoc检验发现,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师的积极情绪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的教师,而消极情绪显著多于其他学历的教师。并且教龄、文化程度效应在积极情绪上显著(F(4,211)=2.67 ,P

2. 2. 2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个别差异结果发现,躯体化、抑郁和焦虑仅在教龄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做进一步Post Hoc检验发现,10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在躯体化和抑郁、焦虑症状上显著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

2. 3幼儿教师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研究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分别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将应对方式的三个维度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表6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幼儿教师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积极情绪的获得和个体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则会造成负向情绪的增多,有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而混合型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不大。

从表6可看出,在心理健康方面,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碍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混合型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预测效应不显著。

3讨论

3. 1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现状从上述研究可以表明出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呈中上水平。这与对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一致[v]。原因可能是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特点从总体上来看是符合女性特质的,在工作中与其接触的都是天真活泼、没有心计的幼儿,工作关系相对简单。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工作虽然累点,但心态也会随之年轻。同时,幼教工作本身给老师很大的自主性,老师们在一定范围内能决定课程内容。而且她们不用面对升学压力,工作中教学压力相对较低。工作也比较稳定,大多数幼儿老师不用面临

下岗压力。

大专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积极情绪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的教师,而消极情绪显著多于其他学历的教师。尤其是那些教龄在10年以上的大专文化程度以下的中年教师在积极情感上显著低于其他教师。这种结果和当今社会学历至上的现状是吻合的,学历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现在的幼儿园也是注重学历的地方,学历高更易受到重视,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一些学历较低的幼儿老师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热潮中难免会出现较多的负面情感。而学历偏低、教龄较长的中年教师觉得无力改变现状,所体现的积极情绪更低。

第4篇

论文摘 要:英语学科,本就是所有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任何一个专业都必须修习的一门课程。但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把英语作为任务来完成,却忽视了师生课堂幸福感的满足,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增强师生的课堂幸福感为切入点,来探讨改进英语教学的策略。 

 

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其实践性很强。然而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堂幸福感”这一全新概念提出来之后,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当前的高职英语教育,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在于师生课堂幸福感的缺失。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课堂幸福感”出发,浅谈一下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差 

随着大学扩招,生源质量逐年滑坡。很多高职新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在校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状况,任课教师往往很难提高要求,教学改革难以实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很长时间以来,高职英语教学大多仍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蓝本、以教师讲课为主导,而且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又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等现象。只注重词汇、语法、翻译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个性,也缺乏实践体验和运用巩固,缺乏师生互动,这就使得教学结果不尽如人意。 

3.教学目的重考证、轻应用 

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基本是以应付等级考试为核心,等级考试过级率也一直是衡量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大部分学校还把它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和学生也都把这种考试作为英语教育和学习的最终目标。不可否认,等级考试会让学生的英语能力有所提高,也受到社会的认可,但毕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这种“证书”教育下出来的学生,即使通过了三、四级考试,步入社会后在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所涉及的专业英语方面仍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外语能力的需求。 

4.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幸福感” 

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幸福感”是一个“只知其名,不践其行”的名词。师生都只知其义而不明其理,在高职的英语课堂上,其目的性是比较强的。就是应付考级,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课堂略显枯燥无味,不可否认,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也会很注重教师教授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的结合,再加之教授一些解题思路与技巧,课堂也是很有探索性的,但之于整个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而言,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再者,我们还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这样一个无奈的现实:现在大学英语课程,非英语专业的个别系希望缩减每学期授课次数,整体上缩短授课的时间,从而给教学带来了压力,英语教学基本就是在赶课时,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口语训练,也很难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 

二、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应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应成为核心,老师只是起推动者、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做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课堂要采取多种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和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关键性的一个环节。 

2.改进教学策略,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重“语言知识”向重“语言运用”转变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生命力,也才能真正掌握。这是通过实践逐步培养和习惯的过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一语言,这是语言学习能成功的保证。掌握语言知识是运用语言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掌握也并不意味着会用。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强调精讲多练,学练结合,说练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通过训练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和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3.建设“幸福课堂”,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幸福感 

幸福课堂是高效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和方法,内化提升情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教学目标,而非运用机械的、摧残学生身心的方法去获得所谓的成功和高分数,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尤其要注意构建幸福课堂,要让师生在英语课堂上找到幸福感。具体做法是“四环模式”。 

“四环模式”即“自学、问题、精讲、精练”四环相扣,构成一个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享受成功的幸福课堂。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老师讲解点拨和纠错评价、适时反馈练习等环节,这四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之恰如其分地运用于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好成绩。 

总而言之,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师生幸福感的培养,构建幸福课堂,全面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第5篇

2008年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特教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将成为今后特殊教育工作的重点。[1]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它本身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这些都影响着该地区特教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伴随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和从业收益的认识、评价而产生的以积极体验为主导的较稳定的情感体验。[2]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特教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为该地区特教教师培养、师资管理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调查共抽取了云南8所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学校小学教师120名,收回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为86.7%。其中女教师80人,男教师24人;低年级组教师33人,中年级组教师38人,高年级组教师33人;教龄在0-1年的6人,2-5年的54人,6-10年的24人,11-20年的18人,21年以上的2人。

2. 研究工具。本研究选用由姜艳修编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作为评定工具。问卷共8个因子,分别为:领导关系、工作情感、同事关系、成效感、从业动机、躯体健康、工作热情、学生关系;共43个测验项目,每个项目5个选项,分别为:非常不符合、有些不符合、一般、有些符合、非常符合,原始赋分方法为“1分、2分、3分、4分、5分”。由于该量表已经被国内学者采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所以不再进行信度、效度检验。

3. 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三、调查结果

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教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状况。

表1 特教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得分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以总分的平均值为测量指标,最低分1分,最高分5分,理论中值为3分,得分越高职业幸福感越强。由表1可见,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教教师总体职业幸福感的平均值为1.32,职业幸福指数偏低。各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从业动机、同事关系、躯体健康、工作情感、领导关系、成效感、工作热情、学生关系。

2. 不同性别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比较。由表2可见,特教教师在职业幸福感总分上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特教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高于男性特教教师。另外,在工作情感和躯体健康这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特教教师的因子分均高于男教师。

表2 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现状

注 *p<.05 **p<.01 ***p<.001 下同

3. 不同年级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差异比较。云南省特殊学校实行六年制,一二年级属于低年级,三四年级属于中年级,五六年级属于高年级。我们根据教师所教年级的不同,把教师分为低年级教师、中年级教师、高年级教师三组。表3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组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学生关系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年级组教师的得分最高,低年级教师得分最低。

表3 不同年级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差异比较

4. 不同学历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比较。根据受教育程度,将教师的学历分为三类: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特教教师在职业幸福感的总分上存在差异,大专学历的特教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高于中专和大学以上特教教师。另外在从业动机上,不同学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教师得分最高,中专的教师得分最低。在与学生关系因子上也存在差异,中专学历的教师得分高于其他学历的特教教师。

表4 不同学历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差异比较

5. 不同教龄教师职业幸福感对比。我们把教师的工作年龄分为六个类型,0-1年,2-5年,6-10年,11-20年,21-30年,30年以上。从表5看出,不同教龄的特殊教师在职业幸福感的总分上无明显差异,工作2-5年特教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低。在躯体健康因子上存在较显著差异,工作0-1年的教师得分最低;在同事关系因方面,教龄在2-5年及6-10年的教师得分低于工作11-20年的教师;在成就感因子方面也存在较显著差异,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成就感最低;在工作热情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0-1年的新近教师得最高,2-5年教龄的特教教师得分最低;在学生关系因子教龄在6-10教师得分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 存在显著差异;在工作情感因子上,工作0-1年的教师与工作2-5年的教师存在差异。

四、讨论

1. 特教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教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平均分为1.32,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教育资源比较欠缺,特别是对于特殊教育的关注度较沿海及中部发达地区相差较远。教师的待遇、发展空间、专业成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是导致该群体职业幸福感总体不高的原因之一。其二,由于特殊儿童的差异性、复杂性往往使教师感到付出很多却收获甚微,而特殊儿童自身的教育需求、家长的过分期望又使得教师压力倍增。

职业幸福感各个因子中,从业动机的得分最高,而学生关系的得分最低。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期间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相当多的。选择这一神圣而又艰辛职业背后的动机将是决定其是否体验到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如果你出自热爱特殊教育,愿意尽己所能帮助这些孩子的话,那么你所体验到职业所带给你的幸福感就高。另外,特教教师是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教师群体,她们长期面对差异不同的特殊学生,教学的成效感比较低,容易对教学对象产生负面情绪;加上特殊学生的沟通存在障碍,较难与教师建立比较稳定的关系,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 特教教师在性别、学历、教龄变量上的差异。在本研究中,男性教师职业幸福感较女性教师职业幸福感低。首先,从性别比例上可以看出女教师占76.92%,男教师仅占23.98%。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特教教师性别偏向化、单一化的问题。男教师处于少数群体地位,无论在与同事相处还是工作开展方面都有困难。其次,工资待遇偏低,发展空间受限以及工作安排不合理等原因也会造成男教师幸福感偏低。另外,工作情感和躯体健康两项因子显示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而且女教师的得分要高于男教师。究其原因其一女性偏向追求稳定,竞争压力小的职业,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符合女性特点的,加上女性先天的亲和力以及耐心,因此对特教工作偏向积极情感。而男性特点与女性不同,对于长期枯燥刻板的工作更易产生倦怠。由于 长期处于一种消极被困的情感中,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更易出现健康问题。

从不同学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得分比较上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并不一定随着学历的提升而升高。拥有大专学历的特教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拥有中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低。中专学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较为薄弱,较少有系统的学习特殊教育的机会。而大专学历的教师近年来多数是从专业的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特殊教育专业基础厚实,实践能力较强,对于从事自身专业的工作上手快,效果佳。除此,在转岗情况严重的云南地区,具有专业知识的特教教师优越感强,这些原因使得大专学历的特教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在从业动机因子上,拥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得分高于中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就现在的社会情况而言,教师待遇好,能拥有一份有编制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事。云南特殊教育事业由于正值发展阶段,对教师学历上的要求相对要低,这给了专科毕业生一个获得编制工作的好机会。他们会比本科生更珍惜、更渴望这样的一个工作机会。

在本研究中,不同教龄的特殊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分无明显差异。其中工作2-5年特教教师职业幸福感最低。该教龄刚好处于中间阶段,既没有了新教师的热情与好奇,也缺乏老教师的业务精湛和人际关系,容易产生迷茫感。而这一阶段的特教教师专业化程度以及业务技能都不高,加上人际关系、职称竞争、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体验较少。另外,除从业动机和领导关系两项因子外,其余各因子都由于教龄不同出现差异性。工作1年的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对自己的新生活新工作充满激情,比较容易得到满足,因此体验到的成效感和工作热情比较高。同时,新手由于经验和熟练技能的缺乏,在学生关系上比老教师要欠缺,也会因为没掌握技巧和习惯高强度工作而感到身体疲惫;6-10年教龄教师正处于人生的最佳阶段,无论从业务还是自身发展来说都是上升期,对学生管理及教学已形成自己风格,因此在身体状况以及与学生关系上都较其他组别的教师好。11-20年的教师属于老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丰富,知识体系完善,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受人尊重,因此在同事关系方面好于其他组别。研究中还发现,目前云南省特教教师偏年轻化,在本次调查中教龄在1-5年的教师人数比例高达60%,而这一阶段特教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低,这也是云南省目前特教教师师资存在的问题。

3. 特教教师在教学不同年级上的差异。在本研究中,不同年级特教教师职业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特殊学校里低年级教师虽然教学任务也较轻,但特殊学生不同于正常学生,低年级的教师更多的是要纠正特殊学生存在的一些行为问题,引导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一样肩负着重任。而中、高年级虽然教学任务要较低年级重一些,但特殊学校没有较大的升学压力。因此,特教教师虽然教学年级不同,但职业幸福感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在学生关系因子上,中年级组的教师与其他两组教师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之所以中年级组教师与学生关系较其他组得分高,是因为经过低年级阶段的相处,到了三四年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了解加深,师生互动力度加大。

五、小结

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教教师总体职业幸福感水平较低;

2. 特教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分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躯体健康和工作情感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3. 不同学历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差异;

4. 不同年级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生关系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5. 不同教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差异。教龄处于2-5年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最低。

参考文献:

[1]章永,张杨.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现状调查报告[J].基础教育,2012,9(5):92-98.

[2]赵斌等.川渝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42-46.

[3]姜艳.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硕士论文.苏州大学,2006.

第6篇

为了全面了解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北京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课题组,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多所高职院校的500多位高职教师发放自行设计的《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得到有效样本426个,后期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本次实证研究的部分统计数据

在调查高职教师“工作中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的题目中,共设置10个选项,要求最多选3项。从统计结果来看,第一重要的因素为 “学生素质不好,难教”(178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17.0%,有42.1%的样本选择此项),第二重要的因素为“很少获得成就感”(171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16.4%,有40.4%的样本选择此项),第三重要的因素则是“工作烦琐机械”“评价机制不合理”“学校管理不当”,分别有超过1/3的样本选择了这些项目。具体见表1。

在考查高职教师“总体上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的题目中,共设置14个选项,要求最多选3项。从统计结果来看,第一因素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不健康”(236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20.1%,有55.5%的样本选择此项),第二因素为“收入太低(188次选择,占总选择次数的16.0%,有44.2%的样本选择此项)。第三因素则是“个人发展前景不好”“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分别有超过35%的样本选择了这两个项目。具体见表2。

2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一般因素分析

结合国际上主流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式,我们首先从身心健康、物质生活、生活安逸、个人价值实现、工作满意度、家庭生活、人际关系七大方面来探讨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健康的身体是人们进行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在调查高职教师“总体上感觉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的题目中,“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不健康”在全部14个选项中排名第一。

在物质生活方面,问卷所有涉及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的题目,收入这一因素都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样本的收入分布上,目前年收入5万~8万元的教师占49.5%,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则倾向于一般偏不满意一极的评价。

生活的安逸程度,也可以称之为生活的稳定和安全情况。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对职业选择的原因分析,在426份有效回答中,选择“工作较稳定”的教师142人(33.3%),而“假期较多”占据第三位,83人选择(19.5%)。有58.9%的教师会经常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但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增进因素中,生活安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现代社会,家庭的情感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强。在问卷中,涉及家庭的问题较少。在访谈中,有一位高职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用木桶理论说明,家庭生活往往是一个人主观幸福感这一大木桶的短木板,当家庭生活出了问题,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和无奈的。

在人际关系方面,本研究侧重于调查在高职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与领导、同事、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在问卷中,“工作中,高职教师自认为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学生素质不好,难教”排名第一,但在涉及人际关系的项目中,数据表明高职教师的人际关系状况普遍较好。

工作情况是被调查者对自身职业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对其能否感到幸福有重要影响。在一天工作结束时,状态不理想的老师所占比例值得关注,感觉身心疲惫的老师占了总数的27.7%。对压力状况的评价呈现一般同时倾向于压力较大的一极。在工作中最大的压力源是“职务晋升和评职称”(42.5%)。在日常工作中,69%的人选择偶尔能够体验到幸福。在访谈中我们还发现,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都会紧跟市场要求进行专业调整,使得教师需要经常面对专业、课程的更换,造成工作上安全感和稳定感不足。

个人价值实现程度,是马斯洛层次需求中最高等级的需求,是幸福感来源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此次调研中,从专业发展、成就感等角度考查了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程度。高职教师目前专业发展的需要比较强烈,追求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提升(49.5%)。这说明高职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对整份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在所有涉及自我实现的题目中,该因素都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3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特殊因素分析

文献研究和我们调查的数据都显示,在上述七个方面之外,还有一些突出的因素在影响着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归纳成为外界客观因素。这主要包括:社会价值导向、学校管理、评价机制、生源状况。

第一,从社会价值导向来看,社会对高职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但是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思维在社会上依然根深蒂固,从政府重视到大众认同,社会价值导向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管理是高职院校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实际运作中,可能会存在的行政量化、目标体系固化、目标考评表象化等问题,会使得教师重视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而忽视对学生、学校、自身最重要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实践能力的提高,造成高校管理行政化。

第三,评价机制。在职称评定中,现有的高职教师平时教学看实践能力,评职称则是注重考查科研。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职业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能力与市场需要的无缝对接,这要求高职教师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要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而不是撰写研究型的学术论文,但目前,高职教师在评职称中并没有突出实践能力。

第四,正是因为社会对高职教育重视不足,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在进行报考时,一般不会将高职院校列入自己的志愿。通常,高职院校只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无奈选择,生源质量成为制约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这几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价值导向是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决定了生源素质,也对学校管理和评价机制产生影响。

4结论

收入和自我实现(专业发展、成就感)是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其次是日常工作、健康和外界因素(社会价值导向、学校管理、评价机制、生源状况)。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收入和自我实现分别是其理论中最低和最高层次的需要,一般来说,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人类会有高层次的需要,但在我们的调研中,这两个极端需要是非常明显的、最重要的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具体来说,高职教师对目前收入状况的评价倾向于一般偏不满意的一极,认为收入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方面。认为当前工作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发展,成就感不足,而且认为成就感是幸福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高职教师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所造成的。

第7篇

随机抽查男教师819人女教师1 073人

近年来,教师职业效能感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梁剑玲老师称,教师职业效能感会影响到老师在教学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以及教学策略和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为了解职业效能的具体影响,她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她共发放了2 252份问卷,回收了2 243份,其中有效问卷1 892份,包括男教师819人,女教师1 073人。

她采用了两份问卷进行调查,分别是《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与《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前者为其自编问卷,包括职业状况、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生活满意度、过往经验5个方面的41道题目;后者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睡眠等,被公认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刻画自觉症状等优点。测试教师按照问题与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评分。

6~10年是教学效能感高峰

她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效能感总分呈近似平缓的“V”型发展趋势,最低谷出现在40至45岁的教师群体,最高分是50岁以上的教师。另外,40至45岁的老师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梁剑玲称,从测试结果看,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峰教龄在6~10年。40至45岁的教师正处于职业的中期,家庭的压力、社会的责任相对较大,因而对自己的前途命运特别关注,对职业的期望和自我发展的需求也较高,高期望和低现实之间的差距常常会导致他们产生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感觉,工作满意度低,进而对工作的热情逐渐丧失,逐渐减少对工作的投入,进入所谓的“职业挫折阶段”。这时,教师的职业效能偏低,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应较低。但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职业效能还会继续呈上升的趋势。

小学教师心理状况优于中高职

她的研究还显示,对职业前景越有信心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显著高于初中与高中教师的职业效能感;而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其他学龄段老师无显著差异;另外,收入越高,教师的效能感越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她认为,小学教师之所以心理状况最好,主要是因为他们工作中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中学教师高,且易受学生信赖,其职业需要能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她指出,教师的职业需要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在源泉,不同教师的职业行为及取得的教学成效的差异很可能是由于教师的职业需要存在差异造成的。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要为教师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扫除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使他们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这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很有必要。

“心灵下午茶”提升老师幸福感

“教师幸福感是教育幸福的前提,以往我们多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忽视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日前,记者从中山市西区小学获悉,为提高教师的幸福感,缓解教师的压力,该校推出了“心灵鸡汤”活动,并定期为老师提供“下午茶”,而以此命名的“心灵下午茶”研究于日前获批省级立项。

据项目负责人、西区小区校长苏文森介绍,有研究显示,82.2%的教师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就有3个倦怠工作,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们发现:由于长期在高负担、超负荷、强责任的环境下工作,教师的幸福感下降。如此一来,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减轻教师负担,探讨提升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基于此,西区小学采取了相关的改善措施,并以此为课题开展了研究。

“我们学校周三都有糖水或下午茶,校长每周还会给大家送上‘心灵鸡汤’。”该校德育副主任齐桔兰说,自2013年9月起,学校领导每周都会给老师们发送“心灵鸡汤”短信,教老师们适时用智慧和内心的力量调适自己的心理,给自己减压,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让自己快乐。另外,校长与学校领导十分注意与老师们的沟通方式与方法,经常鼓励大家,“校长经常说,‘对人伤害最深的不是肉体,而是语言。’因此,他几乎从不正面批评人。有什么错,总是非常委婉地指出来。”齐桔兰说。除上述措施外,西区小学每学期都会面对教师,定期举行专题心理团体活动。通过心理团体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师的情绪问题;同时,还定期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以此提高教师相应的心理保健知识与能力。另外,还通过健身运动、读书活动、养生讲座等形式,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和改善健康状况以增强幸福感。

名词解释

第8篇

一、什么是幸福教育?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就是在教育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它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的能力。

二、实施幸福教育的途径

1.构建幸福校园。幸福的校园,应该有精美雅致的校园环境、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和促学净思的校园氛围。学校布局应落落大方、科学合理;学校建筑应庄重神圣,错落有致。要把外在的高雅华美与内在的精神内涵统一起来,努力营造温馨儒雅的优美环境、和谐向上的精神氛围;因情置景,因爱生美,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学校、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的情感,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具体的建设上,应该着眼于以下三方面。

(1)全员参与。集思广益,系统规划。当师生置身于校园时,他们会感觉这里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创造,这种主人翁的意识和自豪感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2)外部环境。注重发挥显性文化的教育作用,让每一片叶子都能抒情,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以个性化的语言去展现师生风采,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以多种方式呈现,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

(3)内部环境。创设“文化长廊”,班级环境的布置兼顾共性与个性,实验室的布置突出功能,办公室的布置则突出规范和温馨,以唤起师生的愉悦和思考,使师生工作着、学习着、并健康快乐幸福着。

2.成就幸福教师。领悟幸福内涵,教师先行。只有事业型教师才能享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为此,提出“幸福教师”的标准:①人格能得到充分的尊重。②有较好的经济待遇。③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作团队。④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⑤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的追求目标。⑥有良好的专业成长平台。⑦每个人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⑧有过硬的业务素质。⑨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⑩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怎样才能成就幸福教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学校的教师管理策略和思想。

(1)建章立制,有规可依。一所学校没有规章或规章制度不健全,将给管理带来混乱,无章可行,长期争论,做事无准则,衡量无标准。因此,学校必须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不管对什么人,在制度面前一视同仁,执行制度公开公正,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师生的行为得到规范,使学校工作能沿健康轨道前进。

(2)宽松环境,强化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凡学校重大决策、重大事情、重要文件、各项考核一律实行校务公开,尤其关系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重大事情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等都一律实行校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便于学校民主管理;建立校长信箱,广纳群众意见,使广大教职工都能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上来,人人出力,人人有责。

(3)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利用各种场合解读学校的幸福教育办学理念,让所有教师将其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在工作中能创造性的理解并执行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精神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4)构建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系统,让教师职业成为干净的、高尚的职业,校园成为精神特区,教师的行为区别于其他职业者,思想言行不能有一点污渍,否则就会污染学生,影响教师的人格修养。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就是让教师远离庸俗、远离铜臭、远离低级趣味,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就是构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师德师风考核体系,定期开展系列讲座,并结合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5)塑造一支有力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班子的标准是:有事业追求和很强的责任意识:有坚定的教育理想;有高尚的情操(勤政和廉政);有思想(能做课题、能写论文,能开讲座);有实干精神(深入基层);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能上好一门课,管好一个部门);有奉献精神;有大局观;有合作意识;有创新精神。按照这10项要求,构建一套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6)搭建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要让教师幸福,就要让教师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因此构建一套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尤为关键,我的具体设想是:

①构建“书香校园”。修建教师书吧,组织读书沙龙,撰写读书心得。同时,将教师业务学习纳入绩效考核。

②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化成长短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让每位教师有追求、有目标。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内涵发展,多渠道、多方位地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时空,组织赛课、论坛、观摩、学习、参观、讲座等各种活动,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让老师们在新鲜中去工作、在工作中去创造、在创造中去感受成功、体验幸福,

③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的目的在于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开展校本教研,开展课题研究,让青年教师始终处在不断钻研、不断探索的状态之中,真正体验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体验快乐;促进和带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校内业务竞赛,通过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竞赛和观摩,评选教学业务能手等,全方位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业务提升的平台。实施“名师工程”的目的是满足教师发展需求,鼓励和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让教师们在专业化成长中体验幸福感。“名师工程”主要是推介名师、树立标杆、扩大影响、形成职业激励;同时,加强考核,落到实处,制定教职工奖励制度,改变工资分配体系,将教师和班主任分为见习、合格、骨干、首席四个序列,每个序列制定相应的申报、考核、评聘、奖励标准。

④建立完善教学考核制度。改变备课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建立完备的教学资源库,同时按照幸福课堂的要求,将教师的教学常规要求和目标要求纳入考核制度。

(7)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学校民主管理。阳光工程,既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举措,更是满足教师“尊重需求”的最大化体现。学校自觉规范、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尊重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健全学校教代会制度,尊重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行民主治校;关注教师生活幸福,改变教师校园生活方式,努力为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举办教师艺术节、健身节、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让学校成为教师的心灵家园。

(8)提升办学效益、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如果说学生的幸福是教师创造的,那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学校创造的。让老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教育才能成为一种让人幸福、令人羡慕的职业,幸福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张扬。

(9)实施“形象工程”增强教师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团队意识,构建学校和教师发展共同体,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和教师个体的发展休戚与共,让“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真正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3.培养幸福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为了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幸福教育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奠基幸福的人生。

(1)学校应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把幸福、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通过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觉自制、积极乐观、随和通达的品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发展的一面,关注社会中美好的东西,关注人性中善的一面;使学生摆脱“占有式”的幸福,正确处理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合理的金钱观、消费观、享乐观;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幸福,学会表达幸福感受,学会分享他人的幸福,学会创造幸福。

(2)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使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教育中真正体验到理智思考的愉悦与学习的乐趣,增进自身的幸福感。

(3)打造“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民主合作、其乐融融”的幸福课堂和减负提质的自主课堂。“幸福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出创造性劳动,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质量。自主学习要具备两个要件:一是意识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是明确的学习思考路径。实施幸福教育,就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最重要的事,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规律学习。要坚持四个“强调”:一是强调课堂上让学生探究自主思考的问题:二是强调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三是强调学生获得自主发现的体验;四是强调学生自主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9篇

关键词: 倦怠感 破解 农村教师

很多农村地区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逐渐增高,教师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不断蔓延、攀升。当前,我们需要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就要努力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一、当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

1.不断增长的物质层面的需求。

现在人们生活成本较高,有着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生成,工作积极性下降。

2.家长对教师的质量要求提高。

家长带给教师巨大的工作压力,家长对学生的分数追求和升学追求越来越高,将期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再加上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理,农村教师承受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工作幸福感变少,工作倦怠感增加。

3.评聘受阻。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职称评聘要求逐渐提高,一些教师觉得爬台阶没有希望,造成职业认同感缺少,成就感缺乏。

此外,农村教师还受到社会上浮躁思想、安逸思想的影响,加上一线教师工作单调琐碎,教学时间增加,更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和破解策略

面对新时期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逐渐严重的趋势,学校应该科学分析,积极采取对策,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破解,让教师学会自我调节:

1.重新树立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要建立职业归属感。教师职业有着特殊意义和价值,不能理想太高大,也不能太低小。教师要努力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利用各种节日、会议增强教师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励中青年老教师焕发活力,带好头,做好榜样。

2.给教师更多激励。

学校要激发教师获得更多工作激励。采用更多激励手段激励教师,如开展学校内部的名师评比、高级评比、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业务学习进修、教师教学之星评选活动等,以激发教师产生更多工作荣誉感。

3.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制度亲情管理,给教师更多职业幸福感。学校要依照制度管理教师,坚持工作要求,更要灌输亲情管理,将学校培养成家庭式学校。学校要从教师的吃饭问题抓起,从学校办公室文化环境抓起,从同事关系抓起,开展教师喜欢参加的活动,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励教师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4.教师的职业光环效应不应该是教师唯一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引领教师时刻记住以下几点:

(1)教师的职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教师自身生存的需求,教师要牢固树立教育事业兴衰关系国家和个人发展道路的信念,因此,教师很重要。

(2)教师是充满挑战性的职业。教师要在职业中摆脱金钱和物质欲望的诱惑和刺激,接受学生更个性化的挑战,接受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挑战,还要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挑战,接受教育改革的挑战。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克服职业倦怠感,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准备,打好扎实能力基础和知识基础,避免被社会淘汰。

(3)我们国家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形成了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这就要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对教师的需求和对优秀教师的期待,因此,教师责任很重大。

5.教师要不断顺应社会发展形势,跟着时展共同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好了,教师有了优秀的物质基础,就要用好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采用多方面研究教案的形式进行备课,可以网上参考一点,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一点,自己深刻研究一点,这样解放教学时间,节省精力,同时避免因为个人知识的缺陷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而不放纵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而不苛求学生,惩罚学生而不体罚学生,和学生一起和谐共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带着学生一起尊敬教师,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学会自我调节。

(1)教师要宽容,不计较工资、福利、奖金,不计较个人得失。

(2)教师要追求精美和健康。运用优秀的教师形象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力,不追求豪宅、豪车,但是有权利、有义务带领学生追求健康和美丽的人生。

(3)教师要创造美好的家庭和个人良好的社会关系,优化教学软环境,坚定自己的人生追求。

(4)教师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是太阳底下的光辉职业群体,是和学生命运牵连在一起的。教师要有平常心,当教师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就要运用法律武器勇敢地保护自己,争取社会支持,实现维权的目标。

6.教师要有职业成就感,学会自我激励。

教师工作十分辛苦,但是既不能像别的行业那样创造出令人羡慕的辉煌成绩,又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人觉得教师缺乏成就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想过教师自己的成就感,这是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新时代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激励自己,不追名逐利,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别人抢不去的。例如,教师要努力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撰写精彩的富有哲理的教学手记,帮助留守学生,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发表高级别的职称论文等,虽然这些都是小事情,但是这些小事情却构成了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和价值,构筑了教师工作的不平凡。教师要通过这些小事铸造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通过这些成就感激发自己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最终走向教育事业的巅峰。

我国农村教师要准确定位,追求教育事业的成功。首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努力经营好教师这份职业,努力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为国家教育事业添砖盖瓦、增添光华。

参考文献:

[1]周燕.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策略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7):24-24.

第10篇

【关 键 词】高校教师 压力 增加教育投入 改善教师待遇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10月20日,我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英年早逝。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后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就发表了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由于他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

通宵达旦加班是平常事;

永远做不完的课题、教学任务、社会事务,大学教师目前面临的校内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

房子,孩子的教育经费,职称,真的会把人压得喘不上气来;

高校教师压力的确很大,教学科研职称,不高的收入,无所谓上班下班,没有八小时工作的概念;

边读书边工作,使年轻教师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

……

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据有关部门公布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82.9%的教师感觉压力太大,其中55.31%的教师感觉工资收入低是其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51.48%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太重是其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29.42%则认为是竞争上岗带来的工作压力。这些压力给78.91%的教师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不利影响,仅15.05%的教师认为压力是其努力工作的动力。

那么这种问题在天津是否也存在呢,如果存在,是不是很严重呢?为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在天津市的十多所高校发放了问卷,试图对天津市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师做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以便做好青年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调查内容与目的

1.调查内容

高校青年教师现状调查――围绕青年教师所面临的教学、科研、生活等问题设计调查问卷,旨在从宏观上把握青年教师在师德、对所在学校的主观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的现实状况。

2.调查目的

(1)对每个因素就学历、性别、年龄、职称等方面进行对比,把握各类人员在以下方面的表现:

①师德,即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指青年教师能否遵循基本的教学规范,保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底线”;二是指青年教师是否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

②主观幸福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校的生存环境以及为教师提供的物质条件;二是指青年教师对所处学校主观的满意度。

③心理健康,指青年教师应对工作压力和和生活困扰的能力和态度。

④自我评价,包括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及与之相适应的态度体验。

⑤人际关系,即青年教师与同事、上下级、学生的人际融洽度。

(2)在统计、汇总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教师在师德、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自我评价、人际关系五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设性建议。

3.调查对象

天津市普通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

三、结论与建议

(一)高校教师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和各种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教师面临着日益加重的生活、工作双重压力,种种的压力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多的困扰和障碍。

1.压力调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5.39%的教师感觉压力较大,但没有说明压力来自教学还是科研;有42.80%的人认为影响学习工作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发展问题,其次是住房问题,占30.63%;对学校的收入和待遇,有53.14%的人表示基本满意,有29.52%的人表示不太满意;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有40.96%的人表示一般,对于身体状况,有41.33%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生活压力是社会其他各阶层都要遇到的问题,而高校教师工作上的压力却有其特殊性,教师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专业发展问题。

2.师德调查

在教学中持严谨教学态度的占53.5%,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追求目标的占70.11%,有83.39%的教师比较注重学习传统文化来提高自身修养,有83.03%的教师急于参加专业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有64.58%的教师对工作是尽职尽责的。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师德还是比较好的,至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新教师对教师岗位的适应过程所致,有90后学生的特殊性所致,更有一般院校中大学生对学习的倦怠所致。

3.主观幸福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43.54%的教师是因为教师工作的稳定才选择教师职业的,毋容置疑,工作稳定是教师主观幸福感比较强的原因之一;有56.09%的教师经常参加体育,一个好的身体也是个体主观幸福感强的因素之一。

4.自我评价调查

对于现阶段生活状况,有40.96%的人自我评价一般,有41.33%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有42.44%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教学工作尽职尽责,有34.69%的人认为自己要在专家指导下才能完成科研任务。

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评价呈一般状态。

5.人际关系调查

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难问题,有40.22%的教师选择了向专家请教,有45.39%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研究;对于如何提高授课水平,有44.28%的教师选择了和身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备课、听课的方式,有47.23%的教师选择了观摩优秀教师的课。这说明大部分教师的人际关系属于平和状态。

(二)结论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主观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评价这5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总的来说,青年教师在师德、主观幸福感上评价比较高,在自我评价、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维度上属中等水平。

1.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基本正常

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融洽,没有出现严重的情绪困扰、人格分裂、适应不良等问题。但是随着学校诸多关于教师发展方面改革举措的出台,也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带来了相应的心理压力,心理负荷开始加重。

2.高校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压力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但是低于北京市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师(北京市高校教师82.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这可能与天津物价、房价、相对较低、交通相对便利有关。

3.高校青年教师急需学校提供进修、充电的机会

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专业知识的视野不够开阔,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高,急需提高,但是这些人又无一例外的是家庭的顶梁柱,在单位有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们边读书,边工作,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对策

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除了要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提到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外,建立激励机制,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待遇,重点扶持青年骨干教师等措施外,还应根据学校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从各方面综合解决问题

1.发挥督导组专家的示范作用,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水平

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授课的方法和技术层面上要发挥督导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在艺术层面上可以发挥青年教师自身的潜力,引导他们踏上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上。

2.提供学习进修机会,满足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

学校应对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进修机会,在他们读书期间,给予工作上的照顾,满足他们专业发展的需要。

3.深化学校管理体质改革,满足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

学校应对青年教师在住房、职称评聘、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提高管理水平,创造宽松、积极、进取的氛围,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青年教师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能力教育。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教学水平,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教师职业的光荣感、使命感,尽快形成他们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某一领域成为骨干。

第11篇

对数学教育、数学课程、数学教学“深入又浅出,方为高境界”的理解和践行,“简约中见丰满,简单中见深刻”的诠释和坚守,让我们豁然开朗。思考多年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有很多的优点和缺点。它们很多的都在这里的学习中找到了理论依据和说明。这些,鼓励和帮助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敢于探索求知,并将牢记:教学要适时反思和调控。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所收,有所悟。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们逐渐形成了固有的特色的教学方法。很多的时候忽视了理论的思

考和学习。这些天的专家报告,让我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分析和解决的对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做到:堂堂清、节节明、小步走、快节奏、错不放。课堂上让学生听一遍 ,不如让学生写一遍;让学生写一遍,不如让学生说一遍。让学生说:说给教师听,说给同学听,说理由、说思路,说错误的原因。通俗易懂又句句朴实可行。这些内容的学习不管在班主任的工作上,还是数学课的教学上,让我都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加强修养,才能更加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中获得待续的专业成长。如果一名教师仅仅满足于以有的经验而不进行思考,那么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我们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理论知识、实践和智慧都是靠平时日常教学中不断学习、反思、探索和创造中获得的。我们一线的老师反思的方法很多,如写随笔记录下日常的教学灵感,编写论文积累日常教学经验,案例分析研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等等,逐渐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社会压力、待遇低下等现象让部分教师逐渐丢失了教师的幸福感,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幸福感的寻找会让更多的教师乐于此事。那么幸福应该从哪儿来?可以是学生成绩的提高;可以是差生的转变;可以是学生对老师的牵挂……其实老师的幸福是可以从自我完善中得到,从自身精神的升华中得到。一位有平常心,对工作有事业心,对学习有责任心的教师是可以拥有很多的幸福的。

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要想抛开压力,就要自我寻找成功感,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又何谈倦怠呢!当教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不过,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巡视,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稳定教学秩序,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二是因材施教,帮差辅优,分类指导,全面提高。三是根据及时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与矫正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当堂达标。(二)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由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因此,要求“教师游题海”,博览群书、资料,精选例题、习题,以一当十,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驾轻舟”,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精心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强调学习效率更应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效率。教师很敬业,加班加点,但只是满足于学生识记大量题型,企图让学生见多识广,教师的苦劳的主要结果体现在学生知识的短暂记忆的,不能向时间要价值、不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徒劳的。强调勤奋,靠延长学习时间量提高数学认知成绩的观念是有害的,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参与到学习中后,学生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记忆的负担较重,思维的负担不重。学生可以在没有深层次的认知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学习的任务,从而会产生一种浅层次学与教的循环。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成为我们研修的方向。

第12篇

教师的幸福人生来自教师的专业心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以教书为乐,才会体验到幸福,才会感动于一个个幸福的瞬间。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社会的认可中体验到快乐。我在安溪一中的管理过程中,从这个层面引导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在进取和奉献中提升幸福指数。

一、追求自身专业发展体验幸福

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面前锐意进取,必定从平凡中崛起,在淡泊中体验成功、孕育卓越,必定为增强自身成就感奠定基础,从而激发幸福感的提升,进而转化为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而争当领头雁、排头兵的动力。我校《云帆》文学社导师黄老师就是典型代表。

黄老师爱读书、乐教书。书房不大,但书堆满架,触目皆书,那是黄老师纵游书山学海、栖守心灵田园的阵地,是对话古圣今贤、恣意偃仰啸歌的乐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他认为,一位语文教师,涉猎的书必须是多且杂。唯其多,方能有丰厚的积淀,方能在三尺讲台之上,出古入今任驰骋,信手拈来皆珠玑;唯其杂,方能有开阔的视野,方能于尺幅寸缣里,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他常说:“坐拥群书,就等于怀抱整个世界。”是啊,一方斗室,开启的是一个爱书人、读书人的阅读人生:一爿书房,坚守的是一个思考者、笔耕者的人生仰望。正是在这小小的书海里,笔耕不辍的黄老师发表了2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主编了近50万字的《高考满分作文全攻略》《中外文化名著鉴赏》;历五年之功而成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审视与建构——中学语文教育之道探索》也将出版:他主持、参与多个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指导学生写了近百篇佳作,发表于各类报刊。他就是这样乐此不疲地演绎着读书从教的幸福人生。我们以黄老师为具体示范,引导教师追求专业发展、体验幸福。

二、分享学生成功喜悦体验幸福

教育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是方法的探究与过程的体验,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职业幸福感取决于从事这个职业的目的性,如果是为了物质待遇,教师这个职业角色不会给人带来多少幸福:如果把每个教育对象的成长作为自己工作的追求,教师就会在工作中不断感受到无形的价值,从而得到一种超物质的幸福。

2006年秋,担任班主任多年的王老师再次走马上任。一些老班主任常觉得周而复始的班主任工作没有滋味、缺乏生机。而王老师却每每在重复的工作中找亮点,出新招。比如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他精心策划、推陈出新,总是在主题歌咏比赛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至今已实现歌咏比赛六连冠。对此,他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为自己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能成为文化艺术节的佳话而感满足与幸福,与学生共同沉浸、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我校体育组洪老师长期带领学生足球队,从遴选苗子、组织入学,到跟踪训练、督导学习,再到关心生活、辅导升学,夜以继日,风雨兼程,既讲究战略战术,又强调吃苦耐劳。终于,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足球队勇夺泉州市三连冠、雄踞福建省前列。他不止一次哭着给我打电话报喜讯:“校长,我们成功了!我们完成任务了!”我虽身在场外,但深受感染,耳边犹如传来催人奋进的轻快歌谣:“幸福在哪里呀,朋友呀告诉你,它不在柳阴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三、共建和谐工作团队体验幸福

学校是个共同体,大家扮演着各种角色,彼此之间推崇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彼此之间倡导和而不同,和而不流。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在管理中尊重人格、尊重劳动、尊重合理需求,让广大教职工在宽松环境里安心工作、舒心生活;要传承长期积淀的优良传统,感恩所有退休的老前辈,感恩在职的老教师,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呕心沥血,为学校发展奠定良好根基,为后来同行树立光辉榜样:要不拘一格选人用人,鼓励德才兼备的年轻教师锐意进取、勇挑重担。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资深教师,都要多一分包容之心,多一分担待之度,“江山代有才人出”正是事业发展的保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学校进步的希望。

学校既要鼓励有序竞争,又要引导有效合作。要搭建平台、开展活动,要营造氛围、分享成果。2011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成绩揭晓,福建赛区评出27名一等奖,我校2012届五位学生勇踞题名前列,另有13人获得省二、三等奖,成为全省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如此不同凡响的表现着实令同行刮目相看。成绩的背后凝聚着生物组全体老师的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几年前,在安排带领学科兴趣小组与竞赛辅导工作时,他们曾有畏难情绪,经个别交流、达成共识,还是迎难而上、群策群力,广泛搜集资料,在教研组潜心钻研,在实验室与学生埋头探究……终于,天道酬勤,捷报频传。每每谈起可圈可点的合力攻坚历程,他们总是满怀深情、娓娓道来,甚至热泪盈眶,其体验成功之情甚真甚切!与成功相随的荣誉感、幸福感由衷显现!

四、保持理性平和心态体验幸福

近年来,不少地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已是公开的秘密。走进学校,尤其是高中校,不管春夏秋冬,尽是一片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竞争氛围,尽是一片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感人场面:“拼搏创造价值,努力成就未来”“雄关漫道谁与争勇,烈火熊炉我自称雄”“三载备尝酸甜苦辣,一朝书写花样年华”“驰骋直奔千里远,翱翔必指九天高”等鼓舞人心的大幅标语醒目张挂:每日刷新的高考倒计时催人奋进,令人寝食难安:高考后等待成绩的那份煎熬,以及成绩公布将接受的考验、评价。结果是学生追逐名校,家长吹捧名校,社会施压名校,如此循环往复,如下赌注,校长乃至全体教师往往不堪重负!如何设法调适心理、疏导情绪、引领心态,事关教师的职业感受与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