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税工作意见

财税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15 22:12: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税工作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税工作意见

第1篇

促进共同富裕是市“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为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关于缩小三个差距的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原则。从财税收和支两方面促进缩小三个差距,在优化财政体制、调整支出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各阶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作用,减轻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引导创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二)公平效率原则。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公平税负,维护税收秩序,保障经济良性运行;在总体税负公平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差别化税收政策,扶持贫困地区和民生产业发展,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三)应收尽收、应免尽免原则。研究制定强化税收征管的措施和办法,加大依法治税的力度,堵塞征管漏洞;同时,进一步挖掘税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税收政策文件已经授权,地方没有用活用足用好的政策,将政策资源转化为缩小三个差距的现实力量。

(四)先行先试原则。以推进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分析现行税制中不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的现状,找准着力点,争取国家支持,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税体系,解除制约缩小三个差距的政策体制障碍。

二、在优化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化税收政策,缩小区域差距

优化分税制财政体制,适度调整分享税种和分成比例,完善转移支付分配体系和分类扶持政策,增强区县(自治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行差别化税收政策,激发“两翼”区县(自治县)发展活力,依托加快经济发展做大财政“蛋糕”,调节区域间收入差距,将“圈翼”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到2.5∶1,人均财力差距逐步缩小到1.5∶1,并将区县(自治县)财政供给人口最低人均财力逐步提高到10万元以上。

(一)扶持园区企业,推进“两翼”快速发展。

对“两翼”地区市级以上(含市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内企业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扩大促进就业优惠政策范围,鼓励三峡库区移民创业。

对持有效证明的三峡库区移民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促进三峡库区移民创业就业。

(三)降低企业所得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

对设立在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除外)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予以全部免征,由民族自治地区区县政府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上减税让利,缩小城乡差距

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财力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提前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上减税让利,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

(一)免征相关利息收入营业税,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从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指单笔且该户贷款余额总额在15万元及以下的贷款)的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及附加税费,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户小额贷款,激活农村生产要素。

(二)免征相关契税,促进生态和扶贫移民安居乐业。

对生态和扶贫移民取得的政府安置房免征契税。

(三)免征部分农用车车船税,减轻农民负担。

对农民购买且主要在农村使用的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免征车船税,支持农民购买交通运输工具,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增加农民财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在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加大税收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

建立保障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到2013年在全国率先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力争到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同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促进中低收入者自主创业,加强高收入者税收征管,将基尼系数缩小到0.35。

(一)将营业税起征点改为免征额,支持个体经营者和微型企业发展。

将营业税起征点改为免征额,免征额确定为10000元,激发创业活力,扶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创业,增加就业岗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二)减轻税负,扶持经营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者发展。

对月营业额未达10000元的个体工商户、承包承租经营户(含微型企业)业主个人所得税核定为0,其自有且经营用(不含出租)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鼓励企业增加一线员工工资和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增加员工收入。

3年内,凡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企业,其增加的一线员工工资和增加就业岗位新增岗位工资,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外,再按一定额度给予优惠政策。

(四)鼓励规模化经营,保障食品供给。

对市级(含)以上从事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其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补助企业。

(五)降低部分人群个人所得税,体现对残疾、孤老人员的关爱。

对我市残疾、孤老人员的个人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除外)减征80%的个人所得税;但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上述人员的个人所得不予减征个人所得税。

第2篇

      经济工作意见工作意见:集百家聪明谈众家灼见献中肯良策县域经济是指县域范围内的经济流动,既有城镇和乡村的经济,又有农业、产业和服务业经济,既包括政府的财税,又包括就业和收入等题目,其发展水平一方面集中反映出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强弱和农村经济的繁荣程度,另一方面仍是影响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快慢的主要原因,在国民经济整体结构中处于十分特殊的重要地位。在现有前提下,通过自发活动以及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劳务输出,既能有效地增加农夫收入,为县域经济积累资本,又能促进农村轨制立异,推动农村工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对于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的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准确熟悉劳务输出与第一工业的关系当前,农夫增收缓慢、农夫购买力下降、农村消费需求不振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农夫增收缓慢有诸多原因,至关重要的是农夫的隐性失业题目。季节性出产、农机具推广、农业出产率进步等因素造成并加重了农夫的季节性失业。农夫一年的劳动时间加起来也不外两个月的时间,其余时间就处于失业状态,就业不充分是造成农夫收入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农业出产率、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增长迟缓,也是造成农夫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通过劳务输出,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资源不足、就业不充分的挫折。一方面,农夫通过外出务工,在城镇工厂或第三工业等新的就业岗位上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相应地获得一定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农夫在外埠务工,“借”外部资本、土地、机器等资源要素,使自身劳动转化为价值,突破了本地资源要素限制,实现了充分就业,这对于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农区的经济发展意义更为深远。乐都县目前正处于一个以加快发展农业工业化、鼎力推进新型产业化和加快城镇化为突破口,促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如何向城镇转移,从业职员如何由第一工业向二三工业转移,是一个必需当真研究并切实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分要像抓农业工业一样高度正视并当真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广辟劳务输出通道。只有农夫减少了,农村人均土地据有量增加了,农业工业规模经营的步伐才会加快;只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转移出去了,非农收入大幅度增加了,农夫的糊口水平才会稳步进步,推进农业工业化、新型产业化和加快农村城镇化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乐都县现有耕地2.417公顷,农业人口24.33万,农夫人均耕地仅0.099公顷。

       硕士论文、理工职称论文、毕业论文、、、,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广东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年工作情况及*年工作意见》的要求,*年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要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现代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劳动技能为重点,以推动中小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目标,为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推进做强做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通过整合社会专业培训资源,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形成财政支持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的中小企业培训运行机制。

——通过培训,使广大中小企业管理者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广大员工掌握岗位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

(二)基本原则:

——按需施教、务求实效。要根据广大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灵活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面向市场、服务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和规范中小企业培训市场,为开展管理者和员工培训提供有效服务。

三、工作重点

(一)继续实施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银河培训工程”的要求,在去年取得较好效果和影响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中小企业充分意识到经常参加培训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广大员工主动参与并接受培训,推动中小企业形成自主培训、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库。要根据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培训师资人才的招聘细则见附件一),为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师资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三)整合社会专业培训资源,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认定一批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引导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培训(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细则见附件二)。要充分发挥社会现有培训设施的作用,通过设立一批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推动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培训示范基地的认定细则见附件三)。通过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和培训示范基地的设立,逐步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使培训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市场化。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设中小企业网上培训平台,使广大中小企业从业人员随时可得到培训,从而扩大中小企业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

(四)推进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个性化培训。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培训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员的实际需要,多形式、分类别地开展培训。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碰到的融资难、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宏观经济政策不了解、财税知识缺乏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宏观经济政策、财税知识以及专项劳动技能等培训,满足中小企业急需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需求。

(五)加强与省外、境外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一是要分批组织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人员以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兄弟省市或地区参观学习,实地了解学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增强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积极拓展境外培训渠道,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与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合作,探索选派优秀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中小企业经营者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四、组织领导

第4篇

今年以来,我们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第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以及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扎实推进“两创”总战略和市委“抓发展、求和谐、走前列”总体要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强化收入征管,努力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全市财税收较快增长,事关民生等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税运行继续保持了良好态势,促进了全市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2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4.6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9%,同比增长1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0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00.0%,同比增长15.9%。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6.7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94.6%,同比增长13.3%。全市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28.91亿元,同比增长18.89%,其中:税收收入19.42亿元,同比增长17.66%,完成省局下达年度计划的103.44%;规费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21.46%。

(一)帮扶举措多管齐下,保稳促调积极有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我们创新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发挥财政资金、财税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支持经济保稳促调和工业转型升级。一是主动服务大局。积极贯彻新一轮省对县财政管理体制,全年向省和*市财政共争取补助资金2.53亿元;及时向领导汇报我市财力状况“家底”和收入形势严峻问题,贯彻省政府增收节支工作意见,努力当好参谋;积极参与市政府“保稳促调”、经济转型升级、“退二进三”、稳定房地产市场及改善民生等政策的制定,及时提供引导资金保障。二是扶持企业发展。落实拨付企业奖励补助和贴息资金4048万元,争取省和*市补助资金2306万元,支持企业上市、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等。在7月份开始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缴纳比例下调2个百分点,年终又实行社保费缴纳比例临时性适当下浮;取消、暂停和降低7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时落实好地方税费减免工作,减免各类涉企税费7000余万元,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8242万元。设立奖励资金鼓励市级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完善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拨付旅游业专项资金1057万元。三是扶持农业发展。全市用于“三农”支出的财政性资金达16.5亿元,增长24.1%;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强塘固房”工程、农业科技创新、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产业体系等建设,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达2268万元。四是支持科技创新。全市财政科技支出5344万元,新设2000万元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孵化创新园建设、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学研技术攻关;认真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全面落实省局贯彻省委“两创”决定的实施意见,为企业落实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2714万元。五是加大政府投资。筹措落实10.28亿元财政性建设资金,支持标准海塘、围垦、城市防洪、水库除险加固、104国道改建、甬台温铁路、城市道路、楠溪江引水工程、污水处理等33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在年底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争取1728万元国债建设资金,支持福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等;按照地方财政收入1%的要求筹措青川县三锅乡灾后恢复重建资金2163万元。

(二)管治结合力保增收,组织收入应对有方。面对收入“高开低走”形势,克服种种阻力和困难,齐心协力抓收入,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和调控,全年收入预测误差率仅为0.1%,确保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持续平稳增长。一是强化征收管理。以深化应用《税友2006》为主线,加快推进地税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推广应用快捷查询管理软件,认真抓好征管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强化地税“后台”信息技术支撑,加快跨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步伐,企业股权变更、车船税代征和土地使用税清查工作得到了工商、交警、国土资源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推广电脑版发票应用工作,加大对发票管理的巡查;抓好日常税源案头分析,完善日常税源管理报告制度;开展2007年度税费结算,规范欠税管理。坚持“抓大、评中、定小”的管理思路,重点税源监控企业达385户,占地税收入的60.76%;开展广告业、餐饮业纳税评估,进一步落实个体税收“参数定税”管理办法;切实做好新旧企业所得税法衔接工作,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扩面,扎实推进年收入12万元以上自行申报工作;全面贯彻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两个新条例。二是坚持依法治税。积极稳妥的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规范执法行为;认真做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加强规范性文件会签会审和备案。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部署开展房地产业、建筑业、烟草业、宾馆业等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和汇总纳税企业专项检查,突出大要案查处重点,妥善处理好举报案件的受理、查处工作,加大打击制售假发票行为。全年共检查纳税户数237户,查处滞补罚共计1275万元。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全年组织社保“五费”5.86亿元。4月份开始全面实施养老、工伤保险“两费合征”征缴管理办法,“两费”登记率和覆盖面大幅提升;积极协调促成市政府出台社保费“五费合征”的实施意见和试行办法;全面接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对个人缴费户实行“一户通”自动扣缴,清理和核销社保费历史陈欠399万元。认真编制年度政府非税收入计划,建立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库,加大欠缴非税收入催缴入库力度,及时停征个体工商“两费”和退付预收款,积极开发土地出让金软件,加强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四是优化纳税服务。认真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及时制定了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支持“创业创新”等税费优惠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专题调研。围绕第17个税收宣传月“税收·发展·民生”主题,分四片区召开税企座谈会,听取意见、开门纳谏,组织“行业风采展示暨税收知识电视大奖赛”。开展大规模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培训和宣传,培训人数2000余人;以“网送税法”为载体,开辟“财税百晓”栏目,拓展税法宣传新平台;继续实行“五免”服务,节约纳税人办税时间和办税成本;清理撤销了全部税款过渡户,在办税服务厅大力推广POS机刷卡缴税(费),提高办税效率。

(三)统筹兼顾优化支出,民生保障切实有效。认真贯彻市委《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20*年全市财政支持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7.1%,财政支出增量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市财政落实教科书免费和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水平资金1.27亿元,筹措落实1.69亿元资金支持中小学校基建、校舍维修和食宿改造,安排1850万元资金支持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二是支持医疗卫生和计生事业发展。新增3296万元资金,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健康体检、大病医疗救助的财政补助标准,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达到100元;支持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提升试点,制定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按人均19元标准足额安排计生事业费2368万元,加大特殊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保障投入,支持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三是支持生态市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20*年市财政投入各类环保资金2985万元,建立生态功能禁入区生态补偿机制,支持“811”新三年环境保护行动、乡村清洁行动和区域性环境污染整治;运用“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支持4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四是支持“平安*”建设。市财政追加投入2067万元资金,支持公安“三基工程”、“民安工程”和消防抢险设备购置;加强农村社区公共安全,支持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奥运维稳和应急工作。五是支持文化大市建设。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支持2131数字电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普查工作和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支持体育运动项目发展,推动全民小康体育村建设。六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3亿元,增长29.3%,确保被征地农民、企业干部、离退休职工、低保家庭、老党员节日慰问金等的按时足额发放;支持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和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争取中央财政油价补贴资金2995万元并及时拨付。七是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筹措4800万元扶贫资金,深化“五动富民计划”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务实创新深化改革,财税监管规范有效。一是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要求,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大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力度,开展经建口深化改革试点,全面编制基本建设项目预算。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组织完成16个项目绩效自评和6个重点项目评价,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扩大政府采购定点协议采购范围,规范常用设备政府采购工作,加强政府采购文件的备案管理,全年政府采购规模达1.39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4.7%。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制定义务教育债务化解方案,落实2700万元资金完成义务教育债务年度化解任务。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乡镇财政运转水平,鼓励乡镇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完善和推广“金财工程”一体化软件,开通网上预算平台,完善非税收入征管软件。二是规范财政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的调研分析。加强对财政性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全程资金监管,全年概算、预算、结算送审金额10.97亿元,核减资金1.25亿元,核减率11.4%。强化产权管理,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开展全市国有房屋租赁和权属登记情况调查,做好已改制和准备改制国有闲置房产的盘活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修订完善培训费、差旅费开支标准和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过快增长。深入开展财政周转金清收扫尾工作,共组织催收326万元,出台周转金呆账核销实施意见。认真做好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工作。积极配合省审计组对我市的财政决算审计和落实审计整改意见。组织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单位专项检查、信息化建设资金、社会抚养费收支、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和部分非税收入执收单位专项检查,对会计师事务所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维护财税经济秩序。全面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做到主动公开全面细化规范。做好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依法做好东山南村2件行政应诉工作,经*和省两级法院审定以我局胜诉告终。

(五)堵疏结合提升素质,队伍建设扎实有效。扎实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局领导上党课、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召开座谈会、提议案面商会、企业服务年活动等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财税部门的意见、建议,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培育财税文化,征集财税格言,提炼财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出台财税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加强系统思想、组织、业务、作风和制度建设,增强队伍软实力。加强“六型”机关建设,开通网上学习园地,开展分层次的干部岗位技能培训和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干部参加研究生班学习和省级人才库考试培训,加强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管理,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认真贯彻全省财税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会议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推进系统惩防体系建设,制定全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要点,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深化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阳光政务”工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认真细致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奥运维稳工作,确保机关平安。参加全市反腐倡廉辩论赛和公务礼仪风采大赛均获好成绩,开展迎奥运趣味运动会、新春卡拉OK大奖赛等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组建八个活动兴趣小组,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培养健康、文明、阳光的生活情趣。继续开展文明单位、“四好科室”、青年文明号、文明服务示范点等活动的创建,加强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广大财税干部职工奉献爱心为汶川大地震捐款233300元,有力地支援灾后重建工作。

二、当前财税工作存在的问题

1.持续增收困难大。20*年我市财税收入因较多的一次性收入累计增幅较快,全年收入形势较为乐观,但是月份之间很不平衡,收入结构进一步下滑,后几个月收入调控任务重。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经济增速回落,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滞后效应,次贷危机的影响、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企业经营效益的下降、企业景气度的下降、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等,给财政地税收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要保持明年的收入的持续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第5篇

如果一旦官方宣布将对增量住房进行征税,那么细则出台前,部分热点城市有可能会出现住房抢购潮。在目前如此高企的房价下,部分民众会因为抢在政策之前购买了住房而暗暗欣喜。由于避税抢购潮将在短期内透支未来市场的交易,这会造成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楼市成交量处于低迷状态。

消息称房产税确定向增量开刀 杭州或纳入试点

对于中国将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范围,市场传言已久。自2011年上海和重庆两个直辖市开始房产税试点之后,从2012年开始,关于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的传言就此起彼伏,从未间断。

2013年以来,年内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已经成为市场共识。近期,由国务院转发的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将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正式确认了此前市场传言。

房产税是指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扩围已确定向增量开刀的思路,下半年将是试点扩围的关键时点。继此前试点的上海和重庆之后,新一轮试点可能在较大范围内铺开,杭州很可能在扩围之列。

对增量还是存量征税,一直是关于房产税争论的核心问题。目前,虽然不同城市拟定的房产税试点方案不尽相同,但“增量征收”将是普遍原则。向增量房征房产税意味着:一是征税不会覆盖大量已经存在的存量房;二是在划定人均免征面积的基础上,对超出部分征税。

房产税向增量开刀 避税抢购潮或将再现

上海作为首批房产税试点城市,尽管试点已两年多,但房产税对调控楼市的效果并不明显。事实表明,开征房产税并没有像有关专家所说的那样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增加房产市场有效供给,抑制房价上涨。

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人民币22461元/平方米,比2011年上涨2.04%,涨幅比2011年的1.4%有所增加。

2011年初,上海将对新增大户型商品住宅征收房产税,在政策具体实施之前催生了一场“避税抢购潮”。当时房产税试点的预期越来越强,促使部分购房者为赶末班车而购买大户型产品。

不仅上海,今年国五条出台之前,全国多个城市也出现了“避税抢购潮”。此前,北京汽车限购也曾出现类似的抢购潮。

根据上海市财税部门公布的信息得知,去年上海市税务部门已对20.8万套住房完成了房产税征免认定,其中应税住房约3.7万套,据此计算,约占已认定住房总数的17.8%。

另根据2月19日,财政部公布的《关于上海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2年上海房产税24.6亿元。

由房产税的征收标准、人均收入和目前上海超过2万一平米的房价可知,房产税是针对中产阶层尤其是富人征税。

据媒体报道称,“杭州版”房产税试点方案与上海类似,对增量房屋征收房产税,同时划定人均60平方米的免征面积,以家庭为单位综合计征。税率分为两档,对普通住宅以交易价格的4%的税率征收,对非普通住宅以交易价格的8%的税率征收。

今年“国五条”出台,房产交易税收可能增长,这使得包括杭州在内的城市二手房交易的大幅上升,此后杭州版细则落地,20%个税缴纳方式沿用原政策,但二手房成交量也应声大幅下滑。部分民众在高企的房价下,因为抢在了政策前头购买了住房而暗暗欣喜。

此次“杭州版”房产税试点方案税率要比上海高,普通市民对高额税收的恐慌很可能将像当年上海一样催生抢房潮。

增量房征收房产税长期将抑制楼市交易量

目前政府正在执行严厉的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房产税改革试点扩围可能将在短期内透支未来市场的交易,造成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交量下滑。

从历史交易记录也可以看出,国五条出台各地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上升,此后,买卖双方的观望情绪越发浓厚,成交乏力,住房交易量出现大幅度萎缩,楼市进入比较平淡的状态。

房产税虽然是地方税种,但征税会增加交易成本,导致成交量下滑,对地方政府来说还不如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多卖出几套房子划算。

第6篇

一、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安排部署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税收宣传月活动的开展,专门成立了以市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基层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税收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税收宣传月工作,制定下发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第22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明确了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责任单位、工作要求,由各基层分局税收宣传小分队做好配合协作与自主创新,确保税收宣传月活动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有序开展系列活动

在第22个税收宣传月中,我局以“税收·发展·民生”为出发点,充分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开展正面宣传,从“聚好财、生好财、用好财”的高度,解读税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强调宣传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打造了“五度”税收宣传系列主题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进一步深化了全民税收意识,持续改善税收发展软环境。

一是打造“温度”税宣——“税收•印象”主题摄影活动。联手市摄影协会、局摄影协会,发动我局摄影爱好者开展集体采风,分三组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深入学校、深入我局一线捕捉美好瞬间,记录下税收促进发展、税收惠及民生、财税干部美丽风采的精彩时刻,通过在市区中心地带举办橱窗展览,将温暖的税收印象展现出来。本次主题摄影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通过评比,产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二是打造“维度”税宣——“立体税媒宣传在身边”系列活动。纸媒传讯:在乡镇、街道、各基层分局、各活动现场悬挂宣传横幅,印发税法宣传小册子、温馨提醒小贴士等宣传资料,通过《日报》、《财税》等报纸期刊向广大民众展现优秀的税收宣传项目。电媒速讯:在城区交通主干道LED宣传牌全天候滚动播放税收宣传标语口号,通过电视台播放系列税收宣传节目反映税收宣传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通过短信群发将我局各类税收宣传月主题活动及税法小知识发送给广大市民,在部门网站、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税收宣传动态、最新税收政策,通过税企QQ群,在线帮纳税人答疑解惑。

三是打造“广度”税宣——“进村访企入校进社区,纳税服务志愿者在行动”系列宣传活动。集结纳税服务志愿者与税收干部,分批开展“四进”宣传活动。深入产业集聚区、专业村和社区街道,宣传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事关社保民生的相关税收政策,积极服务企业、服务基层、解决纳税人疑问与难题;深入帮扶结对小学,开展“小小少年看税法”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税法讲座知税法、成语故事谈税法、动漫短片看税法、情景模拟说税法四个系列活动,用生动形象的载体、趣味易懂的语言为小学生们带去了一堂堂丰富多彩的税收微课堂。

四是打造“深度”税宣——“税企年代大比拼”系列活动。与市企业家协会、市创业青年联合会合作,联合60、70、80三代老中青税务干部和企业家代表的力量,开展三项年代大比拼活动。举办了一次年代秀,共享每个年代的税收故事和创业历程,共议最新的税收政策与知识;开展了一次税收宣传进车间活动,由各年代小组自定宣传方案,为一线生产工人普法扫盲;开展了一次登山寻“宝”,这是一场集趣味、健身、环保于一体的绿色税宣活动,以税收历史、最新税收政策、《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知识问答作为通关考验,每个小组抽签选定线路图,登山途中寻“两宝”(废弃物和税收知识小问答),按登顶时间和寻“宝”情况定胜负。

五是打造“力度”税宣——“共商地税发展”大走访活动。一方面,由局领导带队走访向地税部门提出建议提案的“两代表一委员”;另一方面,由基层分局领导带队走访辖区内的“两代表一委员”和特邀行风监督员。宣税法、送服务,介绍当前地税部门重点工作,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行业发展状况,倾听政、企两界“两代表一委员”对经济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现有税收政策、当前税务部门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构建和谐征纳环境。

三、立足实际,创新做好宣管结合

在此次税收宣传月中,我局各基层分局(延伸点)立足工作实际,突出开展了一系列税收宣传与税收征管相结合的创新性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江南分局坚持税法宣传与组织收入、企业年度汇缴自查、日管相结合,通过走访房地产、建筑安装、金融行业中的部分“双百”企业,探访税源的同时,开展行业税收政策宣传、账务辅导,做到边收税边宣传,边检查边宣传,边办税边宣传。

西城分局坚持税法宣传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一方面对住宿、足浴、快递、饮食等行业开展分析调研和行业专题政策解说,对其2012年销售收入进行指标测算,做好常态化管理的同时加深行业纳税意识,另一方面对部分个人所得税扣缴情况不正常企业开展专项调研辅导,针对个人收入多元化、隐性化等特点,讲解相关税收政策,通过梳理排查等方式,要求企业做好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

经济开发区分局重点将税收宣传与三个活动结合起来。一是与深化“进万企,解难题”活动相结合,走访辖区龙头骨干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暂时面临困难的企业,就企业融资、技术改造、税收优惠政策等作深入交流,引导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二是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发展专项行动”相结合,配合做好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以细化落实政策为切入点,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扶持企业良性发展;三是与“兴实业强实体解难题谋发展”活动相结合,通过“送政策、树信心、访难题、谋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坚定信心、立足主业,做大实业。

古山分局重点加强税、企、校三方合作。一方面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专题解说会,以座谈会为交流平台,通过给政策、给平台、给服务,让企业发声,送针对性政策,听“真话”、听“直言”,促税企交流、互谏;通过解说会,结合实际案例,重点讲解纳税调整,帮助企业做好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另一方面,与帮扶结对小学合作,出炉一堂堂税企合作的“曰税三章”税收微课堂,加深“税之初印象”。

象珠延伸点一方面是将税收宣传工作与定期定额户调查摸底工作有机结合,针对一些定期定额户的对政策不清楚、涉税事务处理不熟练的特点,组织税收宣传小分队进驻企业摸清双定户生产经营实况的同时,以起征点调整政策、双定户管理办法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小型点对点税收宣传,现场答疑解,逐户开展税法宣传;另一方面将税收宣传与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通过纳税人之家等网络平台,做好税收政策、征管范围、纳税人权利义务、办税流程等相关事项的公开,提升税收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各界监督。

第7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2005]26号),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房地产税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并主动与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房地产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

二、2005年5月31日以前,各地要根据[2005]26号文件规定,公布本地区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标准(以下简称普通住房)。其中,住房平均交易价格,是指报告期内同级别土地上住房交易的平均价格,经加权平均后形成的住房综合平均价格。由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测算,报当地人民政府确定,每半年公布一次。各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的测算,依据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生成数据;没有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依据房地产交易登记管理系统生成数据。

对单位或个人将购买住房对外销售的,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的当月,向同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提供权属登记房屋的坐落、产权人、房屋面积、成交价格等信息。

市、县规划管理部门要将已批准的容积率在1.0以下的住宅项目清单,一次性提供给同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新批住宅项目中容积率在1.0以下的,按月提供。

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将当月房地产税收征管的有关信息向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提供。

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从房地产管理部门获得的房地产交易登记资料,只能用于征税之目的,并有责任予以保密。违反规定的,要追究责任。

三、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个人住房管业税税收政策。

(一)2005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应全额征收营业税。

(二)2005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符合当地公布的普通住房标准的住房对外销售,应持该住房的坐落、容积率、房屋面积、成交价格等证明材料及地方税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手续。地方税务部门应根据当地公布的普通住房标准,利用房地产管理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对纳税人申请免税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凡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免征营业税。

(三)2005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不能提供属于普通住房的证明材料或经审核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一律按非普通住房的有关营业税政策征收营业税。

(四)个人购买住房以取得的房屋产权证或契税完税证明上注明的时间作为其购买房屋的时间。

(五)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应持依法取得的房屋权属证书,并到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开具发票。

(六)对个人购买的非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对外销售的,在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按其售房收入减去购买房屋价款后的差额缴纳营业税时,需提供购买房屋时取得的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作为差额征税的扣除凭证。

(七)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对外销售住房,不得减免营业税,确保调整后的营业税政策落实到位;对个人承受不享受优惠政策的住房。不得减免契税。对擅自变通政策、违反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住房给予税收优惠,影响调整后的税收政策落实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有关情况,应及时上报国家税务总局。

四、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信息,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要建立、健全房地产税收税源登记档案和税源数据库,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税源登记档案和税源数据库的信息;要定期将从房地产管理部门取得的权属登记资料等信息,与房地产税收征管信息进行比对,查找漏征税款,建立催缴制度,及时查补税款。

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在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中,如发现纳税人未进行权属登记的,应及时将有关信息告知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以便房地产管理部门加强房地产权属管理。

五、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要积极协商,创造条件,在房地产交易和权属登记等场所,设立房地产税收征收窗口,方便纳税人。

六、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在办理房地产权属登记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要求出具完税(或减免)凭证;对于未出具完税(或减免)凭证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权属登记。

七、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应努力改进征缴税款的办法,减少现金收取,逐步实现税银联网、划卡缴税。由于种种原因,仍需收取现金税款的,应规范解缴程序,加强安全管理。

八、对于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税收管理增加的支出,地方财税部门应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第8篇

关键字:物业税 房价房地产市场积极影响

引言

国务院日前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意见》将“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作为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引起各方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房地产投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与此对应的房地产行业税制仍然沿用是七八十年代的税收体系。现行房地产行业的税收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一面已经突显出来,特别是房地产保有阶段的税收体系,因此,改革目前房地产保有阶段税制体系,适时开征物业税被提到日程上来。与之相联系的是,在经历了2009年全国房价的大幅度上涨以后,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在2009年底和2010年初相继释放出一系列房地产紧缩信号,这使人们自然会联想

到此时重新强调物业税是否与房地产宏观调控有关。

一、物业税的概念

物业税是以拥有或占有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和土地附着物等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以纳税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不动产为课税对象,以课税对象保有阶段的评估价值为计税依据,按一定的比率计算征收的一种税。物业税在国际上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市场价值或评估价值为核心的税基体系,而且有规范和严密的财产登记系统和完善的财产评估体系。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对房地产征收物业税。新加坡物业税是对所有房产征收的税种,包括针对中低收入者的政府福利房屋。具体来说,自住房产的物业税率是4%,其他类型房产的物业税率是10%。韩国房地产经济从2000年初开始过热,到2003年末,韩国政府采取了房地产遏制政策。2007年韩国的财产税和综合土地税达到房产总值的30%,而且,税率还随拥有房产数的增高而提高。 美国对房产的收税主要是交易税和物业税。交易税一次性过户时交齐,约为房价的2%一4%,一般由买卖双方平分。而物业税则属于财产税,每年都要交,税额是房产估价乘以税率(大约是0.8%一3%)。

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格主要是由其供求关系决定的。就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我国房产市场而言,也是如此。物业税之所以能对房产市场产生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开征物业税可以影响房产市场的供求变化,从而影响到房产的市场价格与交易量。

1.物业税开征对供给的影响。

从政府角度看,征收物业税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解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产分配不公的问题。实行物业税改革,将原来一次性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分期收取,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因为大规模的批地不再会一次性地带来很大的收益,而且政府还要为短期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买单,因此很不划算。从长期来看,物业税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政府会将重心放在物业税税源的扩大和增加增值收益上。征收物业税,地方政府可以参与物业的持续升值的再分配,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保证地方政府运行所必需的财政资金,也可以限制地方政府过度开发土地的短期行为。无形中就减少了当前的土地供应,是过热地土地出让趋于更加合理。

从开发商角度看,其保有新开发住宅的成本将大大提高,势必影响其开发住宅的数量。对商品供给方征税将导致其供给成本的增加,出于转嫁税负以维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供给方的供给会因此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在开征物业税以后,受房产供给方税负增加产生的一系列效应的影响,在其他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下。与未开征物业税相比任何一个价格水平上市场房产的有效供给量都减少了,或者说必须在更高的价格前提下,供给方才愿意提供与物业税征收以前同样的市场供给量。。

2.物业税开征对需求的影响。

物业税对自用性住房需求的影响。自用性住房需求是人们对居住的必要需求,是人们基本居住权利的载体。这种需求是人们自发性消费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其需求弹性很低甚至为0。所以如果对自用性住房征收物业税,自然会减少居民的财富,从而引起消费者的产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但是对于不是此类住房的需求则不会有明显影响。

物业税的开征,将提高持有房屋的成本,对投资和投机需求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贪大求阔追求大户型的消费者也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物业税降低了房地产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在银行利率不断提高时,当房地产预期收益低于资本和货币市场时。房地产业的投机资金会流向资本和货币市场。另外,物业税本身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信号。会降低人们对房地产价格预期。使投资者感到政府会有更严厉的政策出台。提高了投资风险。那么投资者最优选择便是撤出房地产市场。但这种政策的“告示效应”有待探讨。

3.物业税开征对房价的影响

开征物业税以后,房产市场供给减少,而需求也减少,尤其是刚性以外的需求会大量下降,供需平衡点也在下降。则无论是交易价格还是交易数量均会发生相应变化,其中交易数量的变动趋势相对筒单,即呈现出或多或少的单边下降趋势。然而,要准确地判断供给和需求都萎缩以后对房产价格的最终影响就十分困难了。征收物业税以后房产市场总供给的减少对房价的上升起着助推作用,但同时导致的房产总需求萎缩刚对房价的上升起着抑制作用。而房价最终的市场表现则是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开征物业税以后,房产的市场价格既可能下跌、可能持平、也可能上涨。这要看供应和需求平衡点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如何。

从国际实践看,物业税大多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其主要作用是保障地方财政收入,尚无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成功案例。在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物业税的提出让一些专家、学者很自然地赋予其降低房价的重任,有不少人甚至依据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环节的税费,尤其是土地出让金降低的幅度等因素,测算出了我国开征物业税后房价降低的幅度。然而,房地产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体现为卖方市场的情况下,那种奢望通过降低房地产开发环节政府收费、进而降低房价的想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也是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相悖的。因此,可以说物业税开征对于房价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

三、开征物业税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影响

1.完善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收制度。

我国现在的税收制度对于房产的交易环节赋税过重,严重阻碍了房地产的正常交易。征收物业税,将现行的房地产各项税费合并,并统一内外税制,取消房地产流转环节的各种税费,转化为在房地产的保有环节统一收取。这样一来。征收物业税将改变目前对房地产项目实行的多税种、多环节、重复征税的现状,建立良好的轻交易、重保有的财产税制格局,解决房地产税制混乱的问题。

2.优化房地产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社会公平。

开征物业税后,即对拥有房地产价值大的富裕阶层按一定税率征收多的税;对低收人阶层价值低的自有房地产征收较少的税。一方面能通过抑制富裕阶层过度占有资源,防止财产过度集中;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商品税和所得税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的不足,完善并发挥税制整体调节社会收入的功能。

增加地方政府长期财源,控制土地出让。

对地方政府来说,从短期看,可能会使当期财政收入减少;但从长远来讲,将会为其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这样就会抑制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任期内“集中卖地、花光家底”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 物业税征收以后,按年征收的物业税收入能保证地方政府为本地区提供公共服务,形成“多征税――多提供公共服务――财产增值――税源增加”的良性循环机制,政府从而能够参与房产增值价值的再分配。

四、总结

物业税的开征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深远,其引发的市场变化将非常复杂,绝不能简单地以房价的涨或跌来下结论。就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物业税征收状况分析,开征物业税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完善税制和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而主要不是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更不是单纯为了干预市场运行与房地产价格。我国征收物业税的主要目的也应是如此。规范实施物业税税收制度,稳步推进、发挥物业税应有的功能,是全面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应坚持的原则和方向。物业税征收取得成功,将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开征物业税对房产价格的影响探析,经济经纬,2010(3);

【2】葛馨升,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研究,金融财税,2011(2);

【3】王正勇,征收物业税对房地产供需及价格的影响分析,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4);

第9篇

一、全面做好各项审计工作,为*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政府工作中心,找准审计工作服务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服务。主要开展以下各项审计工作:

1、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审计,为规范财税分配秩序、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服务。今年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不是简单的看一下财政收支情况,而是从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入手,将20*年与20*年和20*年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增加和减少的因素,从而评价我区财政现状,这也是几年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一个突破点。同时,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我们又开展了延伸审计,重点对科技三项费用使用情况和广播电视局收费收入、票据管理情况进行了延伸审计。20*年10月3日区财政局拨给区科技局科技三项费用59万元,同年12月30日科技局又将这项资金转给农水局,通过审计认为,科技局由于财务人员不懂财务业务,财务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从有利于专项资金管理出发,我们建议对这项业务也应纳入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区广播电视局20*年事业收入81万元,事业支出79万元,结余2万元。审计认为,*区广播电视局财务收支管理较好,能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而且收费使用的票据管理严格,设专人保管,是其他有关单位应该借鉴的。

2、积极开展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今年四月份,根据审计计划安排,我们开展了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对牛心台办事处20*年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通过审计认为,牛心台办事处财政收支形势比较严峻,资金缺口较大,今后也将面临更大考验。审计中也发现几个问题:(1)年末虚列支出较大。经审计发现20*年年末虚列支出776*0.81元,影响年终财政决算的真实性。(2)经费帐户占用国库资金较多。审计认为,这个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牛心台办事处的经济状况,特别是预算外人员的支出在办事处占用一定的比例。(3)招待费支出过高。经审计发现20*年支付招待费328547.52元,其中:当年支出211706.52元,还历史欠税116841.00元。(4)财务管理不够严格。经审计发现20*年11月10号凭证,在经

费帐户暂存款中支付修路款26万元,购水泥5000元,只有转帐支票存根,没有收款单位收据。(5)工程结算手续不健全,没有使用标准收款收据。经审计发现20*年1月19号凭证,现金支付修路款7万元,以工资表形式代替收款凭证,没有工程结算收款单位收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审计意见及建议,并对工程结算手续不健全,没有使用标准收款收据的问题进行了审计收缴

3、深化企业资产、负债审计,严肃查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为推动企业改革服务。今年三月份,我们会同区发展计划和经济贸易局对本溪市元正箱包公司经理于纯杰同志*年1月至20*年9月任职期间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发现,存在以下违纪问题。(1)出借公款。经审计发现20*年4月将10万元,出借给本溪满族自治县套峪铅矿个体老板代明伟,20*年11月代明伟借用箱包公司三菱大吉普车肇事,箱包公司又代明伟垫付修车费用和医疗费11.5万元。(2)卖车款帐外管理。20*年9月4日,该厂将三菱大吉普车和从野山力抹来的佳美轿车一同卖给天缘股份有限公司,两台车作价38万元。其中:入帐32万元,6万元未入帐。(3)收取产品加工费,漏缴税款。*年为天津高碑店市白沟万利达箱包五金厂加工产品收取加工费22万元;*年为本溪化工集团药业供销公司加工产品收取加工费8万元;均未列入销售收入,漏缴税款1.8万余元。(4)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票据使用不规范。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并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转区纪委、监察局。

4、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今年4月,根据*区煤炭安全管理局的请求,我们对*区煤炭安全管理局20*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20*年收入总额34.7万元,支出总额35.6万元,其中:餐费支出较高。为了加强管理,审计结束后,我们提出将*区煤炭安全管理局的财务工作纳入区财务结算中心集中管理,此意见已被采纳,煤炭安全局的财务工作已全部纳入区财务结算中心,使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5、依据区委组织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令,从6月初,对林业局、爱委会、环保局及六个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

进行审计,现正在审计之中,预计8月末全部审计结束,我们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每一个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为组织部门提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

二、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区长任中审计和乡镇财政收支调查。

今年年初,配合市审计局财政金融处,对*区三个乡镇*年至20*年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状况进行审计调查,通过审计我们感到,我区乡镇财政状况不容乐观,不仅财政收入形势较差,而且欠帐较多,特别是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应该引起区财政、乡镇财政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5月中旬,配合市局经济责任审计处,对我区姜伟区长20*年8月以来任中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我们抽调专人全程配合,并提供20*年至20*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又积极参与对统计局、发展计划和经济贸易局、招商局、就业局、农村发展局、科技局等部门基础数字、各项经济指标和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市局领导和同志们都比较满意,也使我们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6月份,配合区纪委对高台子镇前厂子村近年来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调查,由于此案较为复杂,现正在调查之中。

除完成上述工作任务外,配合区财政局、发展计划和经济贸易局、招商局、统计局等部门,完成20*年全区目标责任状兑现审计工作。做好20*年文书、审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在市局档案评比检查中受到了好评。

三、加强思想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把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虽然我们局目前人员较少,工作任务重,但是,加强理论学习始终不放松,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学习:1、年初,组织全局同志先后学习了区委书记王冬石关于*区二次创业的讲话和在*区党群工作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听取了杨院长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专家报告会;学习了*区关于招商引资的具体工作意见;通过学习使大家受到了启迪,提高了认识,振奋了精神。2、认真组织和学习了党内监督和党员处分的两个条例,特别是收听两个条例报告会,使大家增强了廉洁自律的意识,坚定了反腐倡廉的信心。3、响应区委、区政府机关作风整顿年活动的号召,认真学习了区机关作风整顿年的活动方案,根据本局的工作特点,制订出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执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4、为了提高全局同志业务素质,积极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派专人参加省、市局组织的审计工作准则、4号令、5号令的学习,熟悉并掌握新形势下审计工作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使大家不仅仅增加了理论知识,更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使审计工作质量有所提高。

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开展工作,下半年,我们要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市局经济责任审计会议精神。今年下半年,将召开1-2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针对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审计中做到,查清查实经济运行情况和问题;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角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加强研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产生的办法和建议,使审计监督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继续完成对林业局、爱委会、环保局及六个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对制约和监管作用,逐步推进审前公示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具体实施审计中,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重大经济决策为重点,以落实经济责任为主线,求真务实,查深查透,对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及时移交有关部门查处,充分履行和发挥好审计作为经济运行卫士的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 学生食堂 经营服务 对策与途径

一年多来,受国际粮油市场价格上涨、自然灾害频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物价不断上涨。据国家发改委监测,2010年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7%,特别是猪肉、禽蛋类等最基本的副食品原材料涨幅最大,其中猪肉价格上涨高达14.3%。其他能源价格、人力资源价格也都普遍升高。国家统计局同年11月份统计数据显示,食品价格比2009年同期上涨14%,再次创出年内新高。有关调查统计,2010年6月至11月,大米、食用油比上年同期上涨20%左右,蔬菜价格总涨幅为41%左右。“逗你玩”、“蒜你狠”、“油你涨”、“姜你军”、“糖高宗”助推物价加速上涨。政府部门虽然积极地打出了遏制物价上涨的“组合拳”,但物价结构性上涨因素依然长期存在。2011年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5.4%,8月份同比上涨6.2%,食品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由于涨价幅度大,范围广、时间长,使得高校学生食堂经营成本剧增,经营服务存在巨大的压力。

学生食堂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受消费能力及消费心理因素的限制,学生、家长皆要求食堂饭菜质量、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特别是在高物价的现实条件下,广大学生期盼伙食不涨价、不降质且能够吃得饱。同时,要求吃出营养和健康的愿望十分强烈。然而,学校食堂主副食品原材料采购完全市场化同饭菜价格不能随行就市的矛盾一直长期存在,用工成本及各种不断增加的经营风险,使得学生食堂的饭越来越难做,学校和饮食服务部门工作人员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食品卫生安全的隐患也越来越大,加剧了食堂经营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的窘境。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高校的伙食质量和服务质量往往成为导致学校不稳定的导火索。如何保证学生食堂饭菜质量及价格的基本稳定?如何保证学生食堂的健康运行?已成为高校后勤集团共同面临的难题。

针对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各级组织、政府管理部门及学校务必要达成共识,把做好学生食堂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保证学生食堂饭菜质量,千方百计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具体的应对措施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尽快设立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食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原因复杂,涉及市场、体制、机制、管理水平、服务理念等诸多方面。但高校伙食服务的对象决定了高校伙食必须具有教育属性及公益性,不能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特点。因此,高校伙食工作要想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就不能简单地将学生食堂推向社会。必须形成合力,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及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从维护学校、社会稳定的大局,提高政治敏锐性,充分正视学生食堂经营中存在的巨大困难与办伙成本压力。从事关校园和谐、学生成长及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学生伙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学生伙食工作抓紧抓好。要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勇于承担对食堂的监管、扶持的责任,主动承担起稳定价格的责任,争取投入多的专项资金建立物价平抑基金,对学校伙食进行实质性的扶持和补贴。

二、对学生食堂进行政策性的经营扶持

学生食堂工作涉及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学校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食堂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一手抓好课堂的同时,还须切实承担起责任,用另一只手抓好食堂。根据高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学生食堂各种优惠支持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政策对食堂经营服务工作进行合理的扶持。通过落实减免食堂水、电、气费,承担食堂供暖费,全额承担或部分承担在编职工的工资、津贴或采取对食堂水电气实行居民价格、免交食堂管理费、税费、学生食堂零租赁等优惠政策,建立与物价上涨挂钩的价格联动机制,保证国家、学校对学生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切实落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真正成为受益者。食堂要保证将各项支持政策落实到位。在保证基本伙食的前提下,根据市场肉、禽、蛋类等食品的供应及价格情况,适时合理地调整菜品结构。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提供质量可靠的免费汤,保证低价菜的供应数量,进一步增加、丰富饭菜的品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严格规范调价程序和行为。在保持总体价格稳定的前提下,若需进行结构性调价,则价格和菜品结构的调整要做到有机的结合。必须精心测算,按政策要求规范操作。做到优质菜肴价位合理,低价菜肴有必要补贴,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伙食不因食堂饭菜价格结构性调整而受到影响。坚决杜绝食堂随意涨价,全面涨价及不合理定价行为的发生。

三、进一步推进联合集中采购制度的落实与实施

在先前各校单独采购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区域高校伙食管理平台,积极推进联合集中采购、形成竞价优势,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学校大型规模化采购群体的成本,逐步建立一个应对物价上涨的宏观调控长效机制,保障食堂供应价格稳定,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堂食品安全。这不仅可以缓冲校外市场价格波动给校内市场带来的传导效应,对学生伙食价格明显起到调控作用,还可以大大降低学校零星采购的市场风险。具体实施的工作中,还须要按照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开拓渠道,广泛开展“农校对接”方式采购农产品,使鲜活农产品直接供应学生食堂。从而切实降低采购价格和提高原材料质量,保障食堂饭菜价平质好,并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四、对食堂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补强

食堂是学生集体用餐的场所,是极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特别是食物中毒事故的重要部位与关键环节。鉴于高校后勤服务基本社会化、食堂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际状况,学校现阶段普遍存在对食堂投入不足,基础建设条件较差、保障能力有限的问题。为了给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营造一个卫生安全的饮食环境,应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将食堂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作为饮食卫生安全监督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食堂设备、设施配套完善,食具进行液浸或高温消毒。依照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食堂工作意见》主动承担食堂大型维修改造、设备配置和更新,提高现代化生产能力和工作效率,使食堂卫生条件不断达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

五、创新学生食堂管理,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

学生伙食工作的中心目标就是让学生满意。一是结合实际对学生食堂实行全面成本核算,努力降低非必须的经营成本支出,稳定价格,最大限度地消化涨价因素对学生食堂的影响。在对食堂工作进行重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注意利用一卡通、食堂运营财务报表等形式强化学生消费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重点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二是严格食品加工全过程的管理,强化监管、规范生产。要完善工作制度,从原材料规范索证、采购入手,抓好伙食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细化和完善操作规程、管理流程和安全措施,进一步健全食品卫生安全责任追究措施。三是积极倡导建设节约型食堂,节能降耗,减少“跑、冒、滴、漏”。丰富销售手段,保证学生吃饱、吃好、吃完,减少剩饭剩菜,避免浪费。四是进一步精干生产组织结构,全面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规范服务行为,端正服务态度,保证服务质量。五是抓好伙食价格公示和经常性的工作沟通,定期公布食堂成本和财务状况,自觉地接受师生的监督。要特别注意发挥好学生伙管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生代表参与食堂管理,监督食堂运营状况,及时掌握学生对学生食堂饭菜质量价格、卫生的满意程度。通过形势教育,学生社团活动,校内媒体传播等途径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师生通过正当途径反映对食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反映的伙食问题,要力求做到件件有落实,以取得学生对食堂伙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除此之外,食堂经营者要以建设和谐后勤、打造平安饮食为己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精细化管理,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规范各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和出售诸环节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促进卫生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预防到位,保障食堂饭菜质量、价格稳定到位,更好的为师生服务,为学校改革、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和食堂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Z].财税[2011]78号文件.

[2]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Z].教发[2011]7号文件.

第11篇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以满足社区成员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宗旨,以基层街道(镇)、社区为依托,各类社会主体创办,具有公益性、地缘性、福利性、经营性的多元化服务。2002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黄字〔2002〕14号)下发后,我市社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始起步,但发展很不平衡,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低,而且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很不健全。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对于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有关要求,不断提升社会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年起到2006年底,社区服务业的数量和覆盖范围有明显扩大,规模和档次有明显提高,手段和方式有明显改善。社区服务业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2007年到2008年底,基本实现从提供物质生活服务向物质生活服务与精神生活服务相结合转变,从福利服务型向福利服务与市场经营型相结合转变,从政府主导投入向政府倡导支持与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相结合转变。

第三阶段,2009年到2010年底,全市基本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建设、产业结构提升相适应,多种经济并存、社会互助经常、群众参与踊跃、服务手段先进、覆盖范围广泛和服务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社区服务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作为首要任务,把满足社区成员普遍而又迫切的需要作为拓展社区服务业的工作重点,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2.坚持社会化的原则。创新服务模式,实行社区服务业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大力倡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社区服务业建设,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

3.坚持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凡属公益项目,以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保障为主;凡属经营性项目,以民营、私营或其他社会组织创办为主,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从各区县、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既注重整体推进,又强调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防止追求面面俱到;既体现政府支持,又量力而行、防止包揽。根据社区服务业的不同类型和居民的不同需求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

二、主要任务

(一)发展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构建组织健全、设施完备、程序规范的就业帮扶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企业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及特殊困难群体的劳动保障服务更加优化。积极创办社区就业实体。大力开发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社区环境建设、卫生保洁、安全保卫、设施维护、停车管理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后勤社会化服务岗位,广泛吸收和援助低保、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企业干部、退役士兵和现役军人家属中有特殊困难人员以及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鼓励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大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增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再就业能力。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的比例达到60%以上,再就业率达到60%上。

(二)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市、区县、街道(镇)和社区四个层次的帮扶救助保障服务,做到工作有队伍、经费有保障、办公有场所、服务有制度。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科学规范、“三位一体”(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特困居民临时救助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的社会救助制度,各区县建立“社会捐助接收中心”,各街道(镇)设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社区设立“社会捐助接收点”,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广泛接收社会捐赠物资和资金,为兴办社区慈善超市提供条件,充分发挥社会捐助站点和慈善超市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工作平台中的重要辅助作用。

(三)发展社区治安法律服务。健全治安防范、社区警务、人民调解、处理等制度,建立由公安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辖区单位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的群防群治队伍,健全以公安机关为骨干,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辖区单位防范工作为基础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全市“平安社区”达70%以上。积极开展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开展社区矫正服务,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完善措施,规范运作,加强对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加强对吸毒、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有劣迹行为人员的教育和监控管理。

(四)发展社区文体科教服务。加强街道(镇)、社区文体科教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教、文体等进社区活动,并形成制度。建立居民学校,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居民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加大政府投入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强社区文体科普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鼓励、支持社会和个人兴办各种社区群众性文体组织,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发展以社区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和竞赛表演为重点的体育文化市场。

(五)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和医疗专家进社区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较为完备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业。

(六)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加快社区各类便民利民商业网点、餐饮业和新型服务业网点规划建设,努力培育和发展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企业,支持和鼓励各类便民利民服务企业在社区开展就地服务、上门服务、网上服务,促进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化、市场化、产业化。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创办社区托幼、托老、助残服务机构和服务事业,积极探索政府鼓励、社会创办、自主经营的福利服务社会化新路子。

(七)发展家政服务。依托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家政服务信息网络,重点培育规模较大的社区家政服务公司开展家政服务,鼓励发展家庭保洁、烹饪、婴幼儿保育、老年人和残疾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加强培训,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逐步推行社区家政服务持证上岗制度。

(八)发展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新建住宅区全部实施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进旧小区物业管理。建立业主委员会与物业企业双向选择机制,鼓励规模大、档次高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入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市、区县、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组织领导体系,健全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各区县政府和市民政、劳动保障、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科技、公安、司法、商务、房管等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社区服务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逐步推进社区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快社区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鼓励发展并规范管理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和非营利服务组织,建立对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和非营利服务组织的评估机制,促进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区非营利服务组织提供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社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职业培训,提高执业水平。

(三)建立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各级政府要采取财政投入和多渠道筹措的办法,建立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用于对社区公益项目的建设和扶持,用于社区组织承担行政服务工作的经费补助。

(四)完善配套政策

1.持**市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业的,按照市委、市政府黄字〔2002〕12号和黄政办〔2004〕36号文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

2.社区组织创办的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劳务合同的,每吸纳1名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可享受企业所得税2000元定额税收扣减优惠,当年不足扣减的,可结转下一年继续扣减,结转期可延续2年。

3.执行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的有关规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和老年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免缴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4.对社区新建福利性非营利机构的,免收城市增容、规划咨询等费用,渣土管理、放线测量等费用给予减半优惠,散装水泥和墙改费实行先缴后返。社区非营利性机构开展福利的,社区辖区单位向居民开放内部设施的,其用水用电按居民用户价格标准收费。

5.社区托幼、托老、助残等非营利利机构提供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的,其收入按有关文件规定免征营业税。

6.属于价格主管部门定价范围的服务项目,价格主管部门要本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区别不同服务对象,建立标准有别的社区服务价格体系,对老弱病残等福利性的服务价格实行优惠。

第12篇

今年将是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当前困难的严峻性,也要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尽管当前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20年仍将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处于汕头发展的最前沿,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突破口,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新的一年,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更加积极地推动科学发展,在危机中寻求契机,在困难中寻求突破,力争*经济发展保持较大幅度提升。2009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60.48亿元,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6亿元,增长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7.3亿元,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38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2.43亿美元,增长5.0%;一般预算收入1.64亿元,增长10%。

三、今年经济工作意见

应对当前的挑战,化解前所未有的危机,必须围绕区委的部署,狠抓工作落实,组织重点突破,牢牢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牢牢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突破口

抓住国家采取扩大内需、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契机,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快基础性与园区项目配套建设,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一是推进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除协助做好已经列入国家投资建设计划的疏港铁路、过海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外,重点启动*港区疏港公路建设,争取纳入上级财政投资补助资金“笼子”,贯通*港区至*片区交通线,连接汕普高速公路,带动沿线*产业转移园区、南山湾工业园区和*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要力争启动濠洲路建设,架设连接*片区和达濠片区的市政交通要道,促进*片区城市次中心、工业经济带和*港区一体化开发建设;二是加快公路拓宽与改造步伐。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改造拓宽连接疏港公路的*大道、磊广公路青云岩风景区至市党校路段。力争对磊广公路主要路段按市政道路标准进行改造,全线配套市政路灯、人行步道和道路绿化,并按城市景观道路标准改造磊广公路金中南校至青云岩风景区路段。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加快达濠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完成青洲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启动*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继续推进南区垃圾处理厂筹建工作。加紧完成工业园区进园道路配套建设,重点完善三联工业区的道路、排水、照明、公交等配套设施。加快达濠渔港晋升国家一级渔港建设,推进*东西岸堤围达标加固工程建设。

(二)牢牢抓好工业经济发展这个突破口

始终坚持工业龙头地位,以招商引资、园区经济、工艺产业做强做大为抓手,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实力。

一是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立足我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为要旨,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竭尽全力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充分珍惜土地资源,规划好利用好园区工业土地,留足工业用地空间,争取引进1至2个投资大、带动效益明显的大项目。要以*产业转移工业园、南山湾工业园、大三联工业区、青篮片工业区、塔头危险品仓储区为主要载体,以国字号大企业、大公司为重点开展招商,加强与有意落户*的投资者沟通联系,做好跟踪服务,尤其要主动和中石油、中石化、中电投、华润集团、新奥能源等央企和财团沟通和协调,支持与其产业协作配套企业在*联动发展,催生产业集群。充分重视和利用省实施“双转移”政策和汕台实现直航的契机,主动承接台湾地区、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尤其是电子电路板生产项目的转移,加快电子电路工业园的建设和规模形成,将其建设成为粤东乃至全省具有代表性的、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要组织招商小组分赴各地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放大园区集聚效应。抓好现有项目的跟踪落实和联动辐射,加强对中石化塑料、新能龙鹏、柯士达物流、华润水泥、宜华木业等投资额较大项目的跟踪服务,使其尽快投产发挥效益,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错位发展抓园区经济。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土地储备优势、热电联供优势,发展大型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塔头危险品仓储区要尽快完成修建性规划,积极发展化工能源产业;大三联工业区要充分利用热电联供优势,完善园区配套,全面启动过溪洋片区900亩工业用地的招商引资,侧重发展食品、制药等用热用电行业;*产业转移园区要抓住省实施“双转移”的契机,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建的环保优势,加快电子电路园区环评工作,积极发展以电子电路生产项目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南山湾工业园要加强和市工业经济带管理办公室的合作,纳入汕头工业经济带首期建设范围,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启动土地征用和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并充分利用毗邻*港区的地缘优势,侧重发展大型装备制造等临港工业;青篮工业区要依托工艺行业优势,加快控详规划和盐田转产申报工作,建设省工艺饰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园区。*临港工业区要做好地类摸查、产业定位等前期调研工作,加强区域内土地管理和保护,为*引进石化产业和临港大工业留足土地空间。与此同时,要做好各街道工业区、各村居集体工业用地的规划控制、功能定位和设施配套建设,使其与区级工业园区的延伸和补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三是做强做大工艺产业。工艺纸制品是目前我区唯一走出国门的世界级品牌,占据全球工艺纸制品的“半壁江山”,是当前我区群众收入和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发挥我区手工工艺的产业集群效应和负责制定工艺产品标准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做强做大工艺产业。注重引进与工艺加工业相关联的材料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逐步形成和完善工艺加工业的产业链条。选择合适地点筹建工艺品专业市场,逐步发展形成全省工艺品集散地。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积极申报产品外观和设计专利,扩大达濠工艺产品竞争力。加强达濠工艺宣传推介,积极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我区工艺行业的整体发展优势。围绕建设工艺品产业园区,大力实施“手牵手培训就业计划”,探索发展以家庭作坊和村居车间为载体的生产模式,形成企业用工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工艺行业年均新增就业1000人的目标任务。

(三)牢牢抓好*新城建设这个突破口

发挥濠城主城区的辐射作用,科学规划建设濠城周边的城乡结合部,打造*新城区。以*这条“母亲河”为轴线,结合*两岸堤围加固的契机,精心保护和经营好*两岸土地资源,抓好两岸沿江道路的规划建设,把两岸开发建设成为一个沿江而生的居住中心和旅游观光区,提升*区的城市景观形象和城区品牌。当前在积极争取市的政策支持同时,要重点做好规划工作,从严控制*两岸堤段建设,保护*沿岸景观和岸线资源,使以茂洲片区为重点的沿江区域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控制,为*新城区的发展留足空间。在此基础上,要融入地方文化内涵和城区品位,在适当堤段规划建设渔人码头等融观光、休闲、实用为一体的市政设施。要高标准规划涉及包括城区干道、特色建筑群、特色街区、沿江景观带、配套设施,融入旅游休闲文化元素,与北区城市发展采取错位竞争。城区开发要以密度低、层数少、文化多为方向,江水融合、休闲旅游、消费度假为特色,实现*新城区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

(四)牢牢抓好旅游产业发展这个突破口

*区旅游资源丰富,必须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做强做大*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一是整合旅游资源。要以礐石风景区和中信度假村两个4A级风景区为核心,深度开发巨峰风景区和青云岩风景区,启动整体申报5A旅游区的工作,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吸引更多高端游客到我区休闲度假。二是突出旅游发展特色。利用中信度假村——*——*——*出海口、*营盘山的海岸沙滩及其腹地,规划建设集海滨浴场、水上娱乐、休闲度假、旅游购物、寻古探悠、别墅小区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以*寺为核心景点,利用磊广公路以北、天公岭至青云岩的山体规划建设森林公园,沿线结合自然山体、岩石、水库和植被,因地制宜配套各类景观和旅游服务。以巨峰寺为核心景点,将巨峰寺周围自然山体连片建成为融汇宗教文化和自然观光的风景区。以达濠古城为中心,发掘和保护濠城片区的特色民居,开辟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三是举办系列旅游推介活动。围绕“海国风光·活力*”为主题,开辟海峡观光、高尔夫商务和森林休闲等地方特色旅游线路。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筹划举办好首届桃花节,做强做大*旅游品牌。

(五)牢牢抓好现代效益农业这个突破口

深入贯彻落实*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生态经济的有效结合模式,积极走现代效益农业发展道路。一是集中精力和财力建设达濠渔港。农业部已批准达濠渔港建设国家一级渔港,要利用好上级财政投入,高标准新建渔港码头、引桥、港区道路等渔港基础设施,整修原码头、引桥和护岸,开挖港池及航道,做好水电设施、通讯导航设备、公共服务设施等渔港配套建设。二是注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我区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禽畜饲养和中药材种植等固有产业优势,以综合性、深加工和专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农渔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论证和规划农渔业产品的集散地和后期产品加工基地,形成水产业发展集群,使周边水产业向我区汇聚,培育农渔产品集散市场。

(六)牢牢抓好税源拓展这个突破口

今年受经济大环境和华能电厂减产的直接影响,加上兑现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等刚性支出,财政运转将面临更大压力。为此,全区各级、各单位要在增收节支基础上多方寻求上级财力支持,创新思维,广开财路,共渡难关。要创造条件拓展财源,全面梳理上级对地方扶持和帮助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专项补助、配套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和帮助,尽量弥补事业发展的资金缺口。要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加大对重点税源变化和税款入库情况的全面监管力度,稳住收入龙头。建立健全外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制度,力争外出企业税收不出现大幅减收。严格按照省、市规定,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会议费、差旅费、招待费、公务用车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压缩非工资性支出,保持机关经费和业务经费零增长。

(七)牢牢抓好环境整治这个突破口

*的城区规划、管理和建设起点低、欠帐多,必须从综合整治入手,坚持标本兼治,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整治城区脏乱差现象,以府前路、商业街、红桥路、海旁路和沿江路等濠城主片区干道为重点,开展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物清理工作。坚持疏堵并导,规划垃圾转运站和车辆停放点,解决道路卫生和车辆占道停放问题。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重点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因地制宜,多方筹资,力争从今年起实现“一村一年落实一项整治措施”,改善农村生活居住环境。以濠城主片区和辖区主要交通要道为重点,开展绿化美化专项行动。加强路灯管养维护工作,创造条件解决濠洲路路灯配套建设问题。积极解决辖区内道路半拉子工程问题,打通断头路和卡脖子路,启动一批村级道路建设,为群众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八)牢牢抓好服务企业发展这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