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7 08:2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闻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闻创新是新闻工作践行“三贴近”要求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属性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了解受众的阅读习惯和真正需求,以更加灵活和生动的形式来实现新闻的宣教功能。近年来,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各类资讯充斥,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与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这种背景下,肩负着我们党和群众喉舌作用的新闻媒体,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板起面孔一味说教了,而需要在新闻传播的手段、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不断的创新。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新闻媒体自觉或者被动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例如央视对其“王牌”栏目“新闻联播”所做的几次改版凸显“亲民”的风格,就是新闻创新的一种表现。
新闻创新,说到底就是要在新闻采写、编排和报道(播出)的过程中贯彻“三贴近”原则。新闻工作要做到“三贴近”,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沉”下去,到基层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线去发掘新闻素材,采写新闻报道,真正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鲜活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来。同时,在编排栏目时要注意观照受众的阅读习惯,少上会议报道,多关注民生议题,让版面于群众,将镜头对准人民,将党的宏观政策与老百姓的民生细节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群众的阅读兴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才能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坚持新闻创新是信息时展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当今社会已步入数字时代,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各类新的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不断出现,特别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一日千里发展迅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时调整、改变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资讯需求。
河南科技报社积极应对信息时代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在办报思路上不断进行调整,积极尝试并运用新兴科技手段为办报工作服务,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2006年,报社以自己发展起来的“科技110”为基础,建设、开通了“中国科技110网”、“中国农技110网”,特别加强了“科技110在线”栏目建设,邀请专家在线回答读者有关科技知识的问题,深受网民的喜欢。后来报社又开通了“河南科技报短信平台”,与报纸的每一个版结合,回答读者关于农业科技知识与信息的咨询;建了种植、养殖、市场信息、求医问药等多个QQ群,由编辑在线解答、解决读者的难题;2008年报社与中国移动农信通合作,建设了“河南农业手机报”,以彩信形式向农村读者宣传党的科技和“三农”政策,普及科技知识,现已拥有用户数万人,在我省农村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报社还与北京的XPULS公司合作,开通了《河南科技报》电子版,实现了纸质报纸网络化。《河南科技报》在发展数字报纸上的尝试与探索,一方面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拓宽了发展渠道;另一方面也使报社编采人员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新闻创新是进一步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需要
在当前国际国内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的大环境下,一个新闻单位要想实现更好地为党的宣传工作服务的目的,就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通过发展增强实力,增加影响力。
河南科技报社近些年来在工作中大力倡导创新,以敢于创新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带动报社走出低谷,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在新闻工作中,报社倡导“替政府解忧,为农民说话,帮农民办事”的思路,用以指导新闻采编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策划实施了多项具有良好效果的宣传活动,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报社这些年来策划开展的“‘关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原崛起’全国科技记者河南行”、“河南地方畜禽品种保护现状调查”、“科技列车大别山行”、“河南地方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大学生村官系列报道”、“河南粮食足天下”等一大批新闻宣传活动,均以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创新手法组织和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河南科技报社还积极探索、创新事业发展之路,提出了“立足报纸、壮大实力、扩大服务”的发展思路。报社成立了“心连心艺术团”,以“专家白天送科技,演员晚上唱大戏”的形式,平均每年组织送科技、文艺下乡活动30多场(次);开通了“科技110”服务热线,建立了快速反应队伍和机制,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应急服务,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科技服务“三农”平台;开办了“河南省科协科技进修学校”,每年开展科技培训数百起,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万人,为提高我省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报社以“科技110”为依托,整合各种资源,在全省建设了一个融技(术服务)、信(息流通)、物(资配送)为一体的“中国农技110协作网”,现已在全省发展县级服务中心80多个、乡级服务站1000多个,发展农村科技协作员近万人。
报社这些在事业发展与新闻工作中的创新做法,一方面有效扩大了报社的影响力,提高了服务党和政府新闻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报社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报社的实力。2005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河南科技报社“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荣誉,2006年再度授予报社“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邮政总局联合编发工作快报,在全国推广介绍河南邮政与河南科技报联手服务“三农”的成果和经验。
总之,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新闻媒体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意识,跟上时展的步伐。李长春同志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和传播手段的深刻变化,使得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网络、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迅速兴起,既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对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冲击,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当前新闻工作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工作思路
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加强与校外有关新闻媒体的联系,紧密围绕幼儿园的中心工作,精心策划,全方位、有成效的宣传我园办学特色和幼儿园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二、具体内容
1、幼儿园网站管理
(1)、继续实行分管领导牵头、年龄组长具体负责的宣传负责人制度,做到月月有人管理,不落空挡。
(2)、加强新闻撰写、图片处理、上传等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网站新闻的质量。
(3)、注重幼儿园重点活动的新闻报道,统筹安排,保证及时有效地进行宣传,避免内容重复。
2、加强对园外媒体宣传
(1)、充分利用当地电视台,对幼儿园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2)、对质量较高、有意义性的新闻报道及时报送其他相关网站,增强宣传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3)、注重报纸、刊物新闻的输送工作。采取预约、定期报送等方式向报纸、刊物输送有价值的新闻,提高社会对我园的关注度。
3、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宣传的积极性。
(1)、制定科学合理的新闻宣传奖励机制,包括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及时落实到位。
(2)、每月新闻由当月负责人统计,并于26日进行公示,以此提高教师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和积极性。
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形成对外宣传窗口。
(1)、加强师德教育,形成良好口碑;
(2)、提高服务意识,增强家长满意度。
三、人员分工与职责
1、人员分工:
九月份: 组 长:金素芳
副组长:曹进军(本园)曹汉霞(早教) 熊 芳
组 员:小班组教师
十月份: 组 长:汪先霞
副组长:王建玲 周华为
组 员:中班组教师
十一月份:组 长:叶 丽
副组长:梅琴花 张红柳
组 员:大班组教师
十二月份:组 长:汪晓妮
副组长:易琴莲 陈利娟工作计划
组 员:小小班组教师
网站维护、与园外媒体的联系及报纸新闻:张 健
2、具体职责:
(1)组长负责本月新闻的督导。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并负责上传教育网站。
(2)第一副组长负责新闻工作的人员安排、每月新闻情况统计,并及时公示。
献血宣传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有效机制和管理体系
1、为提高我市自愿无偿献血比例,全面落实年全省血液工作重点,市中心血站宣传科结合我站总体工作,以无偿献血工作的“四个转移,一个延伸”为指导原则,把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作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领导,求实创新,积极探索和研究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拓宽宣传领域,从根本上调动公民无偿献血积极性,促进公民在意识上的转变,以使成为固定的自愿献血者,基本上走向由有偿供血向无偿献血的过渡,临床用血完全有了极大的保障。
2、为全面实现无偿献血工作的“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工作机制,我们以“5.8”世界红十字日、“6.14”世界献血者日、《献血法》实施纪念日和深入县、市区组织无偿献血等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以血液质量为中心,保证临床安全输血”这一永恒的主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如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标语、制作专题栏目、播放专题公益广告等有针对性的宣传咨询等活动。重新制作无偿献血宣传册,注入新内容,改变新形式,推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拓宽无偿献血宣传方式,开展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
1、无偿献血工作以宣传为导向,重点突出“无偿献血、关爱他人”、“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等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无偿献血、利民、利己、利社会“的氛围,宣传介绍我市无偿献血优惠待遇等,把无偿献血宣传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更贴近群众,使无偿献血工作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参加无偿献血。
2、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电视台播放无偿献血知识、血液生理知识及输血知识等;了解献血法律法规和科学的血液生理知识,弘扬博爱奉献精神;通过普及献血知识,使“无偿献血,有益健康”的意识深入人心;利用《日报》宣传报道为无偿献血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组织者及个人,宣传无偿献血者的崇高行为,以此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逐步提高我市无偿献血工作水平,实现临床用血完全来自无偿献血。
三、开展无偿献血专题宣传活动,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发展
1、利用“五.八”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日,开展广泛的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活动。活动期间,积极向广大市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知识,解答群众较关心的问题如无偿献血者的权利、用血偿还政策、采血安全卫生、血液的检验过程等进行大力宣传,消除人们对献血的疑虑,使更多的人成为自愿的固定无偿献血者。活动现场,共发放无偿献血宣传单余份、解答群众咨询多人次;通过我们热心宣传和服务,广大市民积极踊跃走上活动现场的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
2、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营造了“无偿献血,利己、利民、利社会”的社会氛围。动员社会团体领导、教师、社会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以及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作为号召者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截止到月份,市、县区宣传次;发放宣传单余份;宣传条幅个;大型宣传布标展板块;新闻稿件篇;电视台播放无偿献血新闻专题9次,有效推动了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其中计划无偿献血人,采血量∪,占总采血量的%;街头无偿献血人,采血量∪,占总采血量的%;无偿献血人数占总献血人数的%,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人,基本完成了每年递增%指标任务,充分发挥了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之,上级各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在市卫生局党委和站领导的安排部署下,通过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市无偿献血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绩显著。
关键词:新闻;走转改;创优;水平;形象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57-02
广泛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对推动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全面提高宣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河北省委、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和张家口广播电视台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的安排部署,张家口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热烈响应,迅速行动。张家口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两档主要新闻栏目《张家口新闻联播》、《民生630》和外宣部结合自身定位和特点,主动承担起体现活动实效窗口任务,找准“走转改”切入点,明确工作思路,以《张家口新闻联播》和《民生630》栏目为活动主要平台和载体,要求采编人员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坚持新闻观,努力践行“三贴近”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电视媒体的特点,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对准大众生活,认真组织开展了走基层系列采访报道工作,有效地改变了工作作风和文风,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提高舆论宣传水平,提升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
一、走基层就要深入群众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基层;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新闻。走基层的关键是要深入群众的内心,写出能够反映基层生活,基层群众的心声和精神世界的好新闻。在“走转改”活动中,张家口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每名编辑记者深入经济社会建设前沿,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广大农村和社区,广泛开展蹲点调研及采访活动,把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把更多的栏目时段留给基层群众,从基层这个源头活水中采写出更加鲜活生动的稿件,撷取到生动感人的典型。
大秦铁路线担负着西煤东运的重要任务,大秦铁路大同工务段宣化县王家湾线路车间的养路工们,常年在大山深处与隧道相伴,与钢轨螺丝、煤渣粉尘打交道,用原始工具、人工护养着这条国家能源大动脉,保障它畅通无阻。他们日夜坚守,奉献青春年华,他们愧对家人,却用热血与敬业演绎着人生的价值,诠释着人生的信念。记者曹睿则、常彪在隆冬季节跟随养路班组奋战两天,采写《大山深处养路工》,如实报道了养路工人的生活工作场景和朴实无华的精神境界,感人至深。这篇报道被评为2011年度张家口市电视新闻一等奖。
二、转作风就要贴近群众
“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同志在延安时期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走基层,深入群众,是为了贴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俯身接地气、长灵气,真情与群众心贴心。“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新闻频道的编辑记者们深入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体验生活,带着感情了解基层,报道基层,架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桥梁。他们扎根基层,沉得下、蹲得住,在与群众促膝沟通中体察民情,在与群众心贴心的交流中了解民意,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学习求教,戒除思想浮躁,作风漂浮,戒除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牢固树立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深入基层中转变作风,在新闻实践中增长才干。
蔚县大南山中的乡村邮路不通汽车、摩托车,甚至连自行车也没法骑,蔚县邮政局投递员曹正富却在过去十七年间,依靠步行于山间村落投递报刊邮件20多万份,行程超过10万公里。记者徐琪、高鹏跟随曹正富用脚丈量了邮路的辛苦,体验了大山深处的孤独,分享了传递亲情沟通友爱的欣慰。他们采写的《一个人的步班邮路》被评为2011年度张家口市电视新闻一等奖,正是因为这样的采访经历,他们真正体验到了“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的真谛。之后,曹正富的事迹广泛传播,被誉为“深山信使”的曹正富也被评为“感动2011张家口市十大新闻人物”。
三、改文风创作优秀作品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最终是要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这是“走转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电视新闻的观众是群众,群众就是电视新闻的最好评判。新闻频道的编辑记者们深入群众捕捉题材,面向群众立题著文,创优作品,服务群众。
张家口新闻频道在“走转改”活动中,结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扶贫开发攻坚年”活动,在《张家口新闻联播》、《民生630》栏目中开设 “走基层 看发展”、“走基层 看民生”、“百万干部下基层”、“走基层 扶贫攻坚一线行” 等专栏,编辑记者们主动下基层,自我加压,互相比超,基层的大事小情,群众的喜怒哀乐一一收入记者编辑眼中,记录到镜头,反映在稿件,用最真切的情怀去关注老百姓的疾苦,用最朴实的文字写出老百姓的心声,创作出了大批生动鲜活的优秀作品,涉及社会民生、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文化繁荣发展、农民农村农业、开放开发多个领域不同层面,实现了开栏天天见新闻,形式多样,手段多变。
《看发展住院报费用 医生吃财政 药品零利润 崇礼10万农民告别看病贵》、《“小土豆 大产业 能致富”》、《 变废为宝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等典型报道;《张霞:风雨养路二十年》、《咱村有位红管家》等人物类报道;《阳原县百里引水入户 万人喝上放心水》、《“五对接”解决“卖菜难”和“买菜贵”》、《今冬我市热价不变 将“早供晚停”看天供热》、《关注集中供热管网二次改造收费》等民生报道,篇篇生动,字字真情,多篇作品被评为市一等奖。
xx同志自XX年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始终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以局为家”,不断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该县司法局连续八年被市局表彰为先进单位,局办公室也相继被表彰为县文明科室、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及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其本人也多以获得市、县先进个人表彰。“年轻就是一笔资本,科学发展成就一切”,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么说的,更是将其赋予行动中。
一、学习上孜孜不倦
说起学习,有人曾经说:“你是xx林业大学专科会计毕业,又是xx农业大学经济管理本科毕业,学习工作可以放一放,又不调工资。”可他却说:“学习一方面是我的爱好,更重要的是我要多学习一些业务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发展自己的事业。”他在学习上除了主动参加集中学习以及个人自学之外,还报考了自修大xx大学法律本科专业和xx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目前课程均已过大半。他不仅要求自己学,还动员办公室其他同志一起学,在学习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他的影响下,办公室有3名同志参加了法律自修大的学习,其中已有两人通过了专科学习。他所负责的全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工作被市委宣传部、组织部表彰为先进。
二、工作上力求创新
“有为争有位,有位创有为”,xx同志始终坚持一个理,那就是干事业就是要有作为,就是要创新,平庸的工作人人都会做,要做好一项工作,就必须要动脑筋、勤思考,要一门心思放在自己的事业上。为了推动全局新闻工作的有效开展,他在综合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1+3”的工作思路,即首先要创新开展好各项业务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宣传工作要“订立一个目标,建立一套机制,成立一支队伍”,从而使司法行政新闻宣传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为推进机关管理上规范,他牵头制定了一整套机关管理制度规范,局机关办公费用支出较往年有了明显的减少,XX年他被局作为“廉助手”候选人向县、市推荐。他还对办公室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到分工不分家,共同开展好工作。几年来,办公室负责的县文明单位、县卫生单位县行政效能合格单位均顺利通过创建验收。
三、为人上谦虚实在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一个团结的集体才是战斗的集体,才能够创新、出成绩,xx同志深知这一点。作为一名年轻同志,他始终做到谦虚、实在,对老同志尊敬,对年轻的同志关心。在刚到司法局时,局长要将一名临时人员暂住的公房调剂给他,被他婉言谢绝,因为他知道,工资并不高的临时人员更需要住房。在局里开展的每一次公益劳动中,他都能够冲在最前面,一干就是满头大汗。在其他同志回家时,他为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从不埋怨人,因为他知道,这是为了事业,是份内的事。他热心妇女儿童事业,主动学习并会同法律援助中心帮助解答有关妇女儿童方面的法律问题,被县政府表彰为“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正是他务实的作风、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XX?XX年连续三个年度目标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
今年,他有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为“争创省优秀司法局、省司法行政系统依法行政合格单位”而尽心竭力。
**同志自2004年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始终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以局为家”,不断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该县司法局连续八年被市局表彰为先进单位,局办公室也相继被表彰为县文明科室、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及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其本人也多以获得市、县先进个人表彰。“年轻就是一笔资本,科学发展成就一切”,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么说的,更是将其赋予行动中。
一、学习上孜孜不倦
说起学习,有人曾经说:“你是**林业大学专科会计毕业,又是**农业大学经济管理本科毕业,学习工作可以放一放,又不调工资。”可他却说:“学习一方面是我的爱好,更重要的是我要多学习一些业务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发展自己的事业。”他在学习上除了主动参加集中学习以及个人自学之外,还报考了自修大**大学法律本科专业和**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目前课程均已过大半。他不仅要求自己学,还动员办公室其他同志一起学,在学习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他的影响下,办公室有3名同志参加了法律自修大的学习,其中已有两人通过了专科学习。他所负责的全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工作被市委宣传部、组织部表彰为先进。
二、工作上力求创新
“有为争有位,有位创有为”,**同志始终坚持一个理,那就是干事业就是要有作为,就是要创新,平庸的工作人人都会做,要做好一项工作,就必须要动脑筋、勤思考,要一门心思放在自己的事业上。为了推动全局新闻工作的有效开展,他在综合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1+3”的工作思路,即首先要创新开展好各项业务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宣传工作要“订立一个目标,建立一套机制,成立一支队伍”,从而使司法行政新闻宣传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为推进机关管理上规范,他牵头制定了一整套机关管理制度规范,局机关办公费用支出较往年有了明显的减少,2007年他被局作为“廉助手”候选人向县、市推荐。他还对办公室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到分工不分家,共同开展好工作。几年来,办公室负责的县文明单位、县卫生单位县行政效能合格单位均顺利通过创建验收。
三、为人上谦虚实在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一个团结的集体才是战斗的集体,才能够创新、出成绩,**同志深知这一点。作为一名年轻同志,他始终做到谦虚、实在,对老同志尊敬,对年轻的同志关心。在刚到司法局时,局长要将一名临时人员暂住的公房调剂给他,被他婉言谢绝,因为他知道,工资并不高的临时人员更需要住房。在局里开展的每一次公益劳动中,他都能够冲在最前面,一干就是满头大汗。在其他同志回家时,他为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从不埋怨人,因为他知道,这是为了事业,是份内的事。他热心妇女儿童事业,主动学习并会同法律援助中心帮助解答有关妇女儿童方面的法律问题,被县政府表彰为“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正是他务实的作风、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2006至2008年连续三个年度目标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
今年,他有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为“争创省优秀司法局、省司法行政系统依法行政合格单位”而尽心竭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新闻宣传;重要性;原则;创新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新闻宣传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它肩负着对内沟通、统一认识,对外展示,塑造形象的重任。做好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不仅是对企业的外部形象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更是对形成企业文化的升华。
一、新闻宣传工作在当前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新闻宣传工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企业管理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对员工管理。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管理的制度、决策以及企业文化。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思想引导,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使国有企业员工从中受到教育、启迪和鼓舞。从而从思想层面上实现对员工的教育和引导,实现企业管理的效果。
(二)新闻宣传工作契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当前,现代企业管理更倾向于一种柔性的管理,重视企业文化,以人的心理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新闻宣传实际上也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通过对企业正能量的宣传报道,潜移默化地将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文化深入员工内心,使企业的价值逐渐成为员工自觉的追求。将企业文化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导入员工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团队执行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宣传工作在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 新闻宣传工作是凝聚企业人心的有效途径。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做到持续有效科学发展,员工队伍的稳定和谐是基础。新闻宣传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本企业的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理念进行宣传,对企业的工作重点、工作思路进行宣传。对企业典型的人和事、创新改革的做法经验进行宣传。员工作为企业新闻宣传受众的一部分,能够从多种角度和层面上去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在观念和认知上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员工的精神凝聚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二、当前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但也有少数管理者对此还没有充分认识或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正确认识新闻宣传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没有把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忽视了新闻宣传工作在国有企业职工管理中的引导作用。
三、加强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原则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统一思想、宣传主张、教育群众、推动工作的重要职责,在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固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坚持找准工作定位。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当好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无论是抢抓机遇还是应对挑战,都需要新闻媒体宣传鼓劲,通过新闻媒体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帮助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当好和谐建设的引导者。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准确把握职工群众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国有企业工作者要当好企业形象的宣传者。不断把国有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宣传出去,塑造国有企业良好的形象,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赢得更加优化的外部环境。
(二)要坚持正确导向。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和灵魂。在舆论环境空前复杂的新形势下,都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积极主动,坚定不移地宣传贯彻好本企业的工作意图,给干部职工以正确的引导。
(三)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服务工作大局。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企业既是国有企业的中心任务,也是国有企业的工作大局。企业新闻工作要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着眼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要大力宣传形势任务,积极引导干部职工认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的困难与优势,坚定必胜信心,确保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要大力宣传重点工作,把本企业决策部署及时传递下去,从而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
四、以创新的方式来加强当前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
在肯定企业宣传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造成宣传工作在某些单位、部门披淡化弱化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宣传工作的方式落后,内容陈旧、不能跟上形势的需要和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企业宣传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做好企业宣传工作,要在思路上创新。对宣传工作,舆论引导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要形成一套既符合形势要求又要切合企业实际的新的工作思路。
(二)做好企业宣传工作,要在内容上创新宣传工作要牢固树立。内聚精神,外树形象”的思想。对内要宣传正气,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外要宣传形象.增强企业知名度。宣传内容要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来开展。要与员工利益紧密结合。理顺职工思想,统一内部认识?要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关注市场动态,提供市场信息?要按照多样化、分层次的要求,尽量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三)做好企业宣传工作,要在方法上创新
首先,要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创新机制,努力提高企业宣传工作的生机活力,大力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受益面和接受度。深入基层,服务职工,增强宣传工作的活力。宣传工作内容要创新,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实际解决现实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企业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在企业宣传战线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讲求精益求精,千锤百炼。
其次,加强领导,求真务实。把企业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练好内功,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宣传思想战线专业人才业务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精通各自业务、做出突出成绩、受到职工群众欢迎的专家型、学者型业务骨干。
其三,宣传工作必须多方配合,形成合力。要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把各项宣传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紧密结合现阶段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实际,顺应职工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积极探索企业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企业宣传工作才能做得更加有活力。
参考文献: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媒体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用超文本和超链接等完成的,这是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所谓的超链接,就是点和点之间通过一种关系链进行连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信息网络。信息的交换和存储与原来的那种具有顺序性和线性的限制不同,这种方式能够通过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个地方快速的到达另一个地方,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快捷的检索。而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能够让网络媒体具有很大的特点,比如,在网络中的信息结构都是网状的,能够按照查询条件的不同来进行链接,这也是网络媒体强大的检索功能,另外,在网络中能够多个窗口进行编辑,能够是网络编辑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各种各样多种的元素。综合而言,网络媒体就是依附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然后利用文本、视频、音频等形式来进行商业行为或者是公共行为的一种与传统的媒体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其主要优势表现在:
1.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传统传媒方式弊端的显现,政府也急于寻找新的传媒方式,而网络正是最好的对象,所以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大力支持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国家网络媒体有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2.传播对象的小众化。无论是传统的媒体还是新兴的媒体,其目的都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对象,传播信息,网络媒体依靠强大的网络资源,丰富了信息的多样化,增加了信息的趣味性,进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3.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比较强。和传统媒体单向性的信息传播不同,网络媒体有选择性和参与性,并且可以与参与者进行网络互动,增强了网络媒体的个性化,丰富了网络媒体的内容,跟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4.先进的技术支持。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又具有强大的技术水平,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方式上更加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能做出更加满足受众的信息,吸引受众的眼球。
二、新媒体环境下记者做好新闻传播工作的对策
1.解决记者自身发展问题
1.1要通过提高记者的新闻从业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新闻传播工作有效性。主要是由于新闻工作内容与情感表达是密不可分的,但同时两者之间要把握一个度,避免因情感而丧失新闻原本的教育职能。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首先,记者应该秉承真实性的原则对新闻事情进行客观、准确的播报;其次,记者用清晰的头脑武装自己,具有清晰的工作思维,由于当前的新闻传播主要是实现“网络+”的形式,记者具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在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对网络思维进行创新发展,抓住新闻中人们愿意关注的新闻点进行深入播报。例如:2016 年年初的朋友圈中的“两头鹅”在新闻中走红,某报社记者通过设置关于两只鹅的最终下场,使该新闻一度登上各大新闻网站的热搜榜。这主要取决于记者对新闻热点的把握,因而完善了记者的新闻传播工作。2)提高记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来满足记者应对新媒体环境中对记者素质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传播工作的受众面更加广泛,信息处理量较大,信息资讯更新快。因而记者工作应该具有正确的职业道路和社会道德,不会为了增加新闻传播的影响力而罔顾社会道德,对一些消极信息进行大肆宣传。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的记者能够推动自身发展,如:学习参考其他记者的新闻稿,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百变人生,领悟到社会的真理。
1.2解决新闻传播工作发展问题
新闻的采访与编辑工作是电视台新闻记者工作 的重心 ,也就是说一则新闻报道的成形主要取决于 记者的采编能力 ,因此做好采编工作不论是对于电 视台、记者、受众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闻传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记者能够发挥作用,有效的处理。另一方面,问题只有新闻传播方面才能彻底处理。一是,通过拓宽记者的综合业务能力来解决当前新闻传播竞争大的问题。在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记者势必要不断的拓宽综合业务能力,实现同其他传媒企业的合作发展,同时加强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运营和采编,从而加强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例如:某企业的新闻记者,在2015 年为企业构建了在线网站,通过构建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高了企业的新闻信息宣传的效率,当地对于该企业的了解同比增长了12%,扩大了企业影响力,推动企业发展。二是,新闻传播行业通过加强对记者的专业培训,即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行业为记者提供免费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从而提高记者的专业性,增加记者对新媒体的认知和掌握。最终发挥自身优势带动新闻传播发展。
《黑龙江林业报》是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党委机关坚持弘扬森工精神,宣传森工变化,展示森工业绩,树立森工形象的专业性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林业专业性报纸。
根据笔者多年的报刊编辑经验,不难发现,通讯员的稿件正逐年减少,“稿荒”现象日趋明显。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和基层通讯员有关,由于通讯员数量的减少、真正起到作用的通讯员减少、原骨干通讯员的写稿减少、通讯员的培训活动减少等造成目前的状况。
结合《黑龙江林业报》五十多年的办刊经验,加强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让通讯员真正起到报刊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才能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一、通讯员队伍萎缩原因
究其原因还是通讯员积极性的挫失。当今新闻媒体改革是对记者实行考核制度,一些报刊杂志为了照顾记者,将通讯员具有极大新闻价值的稿件让路给记者,有些报刊编辑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占有通讯员的部分采写成果。由于网络媒体的发达,有些报刊编辑认为,利用社会上的“报料人”一样可以获得新闻事件,与通讯员的联络日渐疏远,加之激励机制的缺乏,让通讯员感觉到地位降低,对媒体失去信心,严重打击了通讯员的积极性,让通讯员不愿意再为报刊写稿、投稿。
二、意识到通讯员的重要性
这些年,《黑龙江林业报》通过连续改版、扩版,造成用稿量急骤增加,但编辑、记者却没有相应的大量增加,即使疲于奔命,也无法得到反映基层工作的好稿。林业报刊的特点就在于通讯员大多生活在基层一线,因在一线的生活、工作,更可以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的作用,是报刊伸向社会的触角,是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信息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才能激起人忆群众精神文化的兴奋点和着力点。有了基础群众的参与,才会有了群众真正的声音,报刊才有了真正的群众基础。
三、搭建新媒体交流平台
通讯员队伍的建设,绝不仅限于收改稿件、发稿费,还应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QQ、微信等方式,积极与通讯员互动,根据其年龄、文化结构,时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为报刊提供优质稿件的同时,维系住报纸与读者、生活、信息来源的联系。
1.引导
由于基层通讯员本身的素质不一,对新闻实事的敏感度不高,这样就需要报刊编辑积极引导。比如要由过去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报道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报道转变,提示通讯员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态建设的报道上,尤其是局党委提出“四大体系”建设、“五大产业”发展后,紧紧围绕“四大体系”、“五大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和报道。这样通讯员才能提供在林业改革中如何“治危兴林,冲出低谷,重振雄风”,如何“二次创业,富民强企,振兴森工”,如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扩大开放”,如何“抓住机遇,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等优秀稿件。这些都是给通讯员一个明确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着全系统通讯员的思想,树立起新精神、新理念、新思维、新风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自我的工作思路的不断拓展,真正起到在森工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去“宣传生态林业,传播绿色文明”。
2.培训
作为基层一线的通讯员,对新闻培训有着强烈的积极性,特别珍惜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的机会,但他们也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恨不得今天参加培训,明天就可以写稿、后天就可以发表,因此培训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培训内容要做到精、细,分专题讲解,结合实际,让培训通讯员知道什么才是新闻、怎么去寻找新闻、如何写新闻。只有在提高通讯员的写作知识、业务经验等基本素质的前提下,才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稿件,同时还可以达到提升通讯员的投稿热情的目的。《黑龙江林业报》积极组织各种学习交流,举办记者站会议、理论研讨会、摄影培训班、新闻培训班、组织通讯员进行异地采访等,通过请进来、走下去的方式对报社的新闻工作者和基层的记者站通讯员进行岗位培训。每年的年初,报社都会进行各行业的总结性报道;每年的森工工作会议上,也能看到《黑龙江林业报》人员工作的身影;每次森工系统大的决策,《黑龙江林业报》人也都会打出一个个漂亮的报道战役。他们不但进行着全方面跟近,并就实施贯彻进行系列、深入的报道。
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于2015年在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专门针对党报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提升其传播力的大规模读者调查活动。本次调查的对象总体上界定为内蒙古地区18~65岁较为稳定的报纸读者,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5340份,回收有效问卷48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
调查显示,在媒介环境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以其便捷化、易携性的优势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要媒介。在对《内蒙古日报》的读者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中显示,62%的读者主要利用手机和网络获取新闻信息。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正日益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手机媒体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次调查显示,在《内蒙古日报》的读者中,41%的读者将手机作为第一新闻来源。
由此可见,手机正逐渐成为党报的传统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且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了比较明显的“互联网+”的特色。有22.4%的读者偏爱“互联网+手机”式的媒体组合,19.1%的读者偏爱“互联网+电视”的媒体组合,还有21.4%的读者偏爱“互联网+报纸”的媒体组合,三者相加所占百分比达到了62.9%。可见,当代大多数党报受众更喜欢“互联网+”式的媒体组合式传播。
那么,民族地区的党报如何才能做好“互联网+”的媒体组合式传播呢?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笔者认为切实做好党报“互联网+”,是提升新时期其传播力的重中之重。
一、树立“互联网+”的理念融合之“心”
民族地区党报“互联网+”的核心是什么?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的党报从业人员,从各级领导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能不能真正领悟“互联网+”的核心所在。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互联网业已形成“突出的平等性”“超强的互动性”“海量的信息存储性”“传受双方身份的模糊性”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恰恰是我们今天建立“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时需要重点注意的核心所在。不过要想使这个核心能真正融入到党报的日常传播中,还需要我们的党报从业人员能多看一看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尤其是商业类新媒体的从业人员是如何工作的。特别是他们在进行选题策划、报道框架的搭建、写作风格的形成时的工作方法,更是需要重点学习的,甚至将党报工作人员适时输送到成功的商业化新媒体中去锻炼,也不失为一种能取得成效的好方法。
另外,树立“互联网+”的理念融合之“心”,还需要党报从业人员真正形成新媒体那种“网民”导向性的工作思路,在进行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多听听读者的心声,多借助新媒体的互动性工具和读者打成一片,多了解一下读者想通过你的报道知道哪些内容,以此作为开展相关报道的指导方针之一(另一个指导方针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工作要求),这样自然就会有效避免很多党报目前出现的谁办谁看的尴尬局面。
二、搭建“互联网+”的载体融合之“形”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纸张的运用正变得越来越少,也可能再过若干年,纸张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即便纸张真的会有消亡的一天,作为向公众传递新闻资讯的“报”的这种媒体形态还会存在,只不过其称呼中可能会没有了“纸”字,因此从这点而论,很多人所预测的报纸将消亡其实也不完全正确,毕竟,即使纸消亡了,但报还会继续存在。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我们也可以看见这样一种现象,即利用手机作为上网工具获取信息的人群正在快速上升。根据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在这6.68 亿网民中,主要利用网络看新闻的用户超过了5亿(这个数字在2013年12月还是4.91亿)。5亿多的人在利用互联网获取新闻资讯,这个数据除以全国的人口数量13.6亿,其比重也是比较惊人的,而这还只是没有计算人口年龄差异这一因素,在20~30岁的年轻人中,喜欢以互联网而非报纸获取资讯的人群比重就更高了。
笔者曾经选取100名大学生做过一个小范围关于新闻资讯获取途径的调查,结果发现经常看报纸的仅有3名同学,偶尔看报纸的有8名同学,基本不看报纸的有89名同学。可以说,年轻人中,报纸的潜在读者群正在日趋下滑。当然,这种下滑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年轻人不看新闻了,而是他们已经把获取新闻资讯的平台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大量地借助电脑、手机来上网看新闻。
在了解到读者接受新闻资讯习惯的这一变化后,作为报纸中重要组成的党报,就更有必要考虑载体的革新。为了更好地吸引有着不同阅读习惯的不同层面的读者,党报完全可以采用一种以多样化载体进行传播的方式,简言之即:一方面,建立起手机客户端、手机报、微信公共账号等多元化、多维度的信息传播平台;另一方面,在纸版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重要的新闻可以在标题后面附上二维码,同时在头版也要把手机客户端、微信公共账号的二维码登上,以方便读者“扫一扫”的需要。
在这方面,作为媒体融合的试点单位,内蒙古日报社的做法值得借鉴。在载体融合方面,内蒙古日报社以“制定规范――搭建框架――业务开发――系统集成”的模式搭建起了系统化的“中央厨房”,建立起了包括融媒体生产系统、“中央厨房”管理系统、蒙汉文出报系统、蒙汉文新媒体系统、融媒体中心运营平台、多内容管理系统、索伦嘎新蒙文和俄文媒体融合系统等具体平台在内的综合性融媒体平台,打通了报、网、端的信息生产流程,理顺采、遍、发各环节的协同机制,并且再造了采编流程,建立起了以多媒体数据库为核心,面向融媒体出版的数字复合平台,形成了统一的数据交换规范,从而实现了内容生产的多媒体化、内容传输的多介质化、对外传播的全方位化。
不过在这一多元化信息传播平台的建设中,切忌不要出现多张皮现象,即不要出现网站是网站、手机客户端是手机客户端,大家“各自为政”的现象。要知道“互联网+”不是两张皮式的单纯的叠加,而是一种水融式的媒体融合。而这种媒体融合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的有机融合,特别是人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有机融合,如果没有实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有机融合,那么即便报社的新媒体平台搭建的再多元、再豪华,恐怕还是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
三、组建“互联网+”的全能化工作之“体”
伴随着融合化媒体的出现,为了更好地做好“互联网+”的相关工作,党报内部(包括融合后的各个新媒体平台)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采编人员也就自然而然地需要具备一种全能化的工作能力,而不应该再像传统的单一化报纸时期那样“一支笔走天下”了。
我们这里所说的全能化的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就是,采编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采访、写作功底,而且还能熟练掌握诸如照相机、摄像机的使用,图片的后期加工,音视频节目的后期剪辑制作,网络及移动平台专题的策划制作、页面的维护,甚至数据新闻的挖掘采写等。这样,一则新闻出现后,一个记者就可以提供多种形态的新闻表现形式,而这对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大有裨益的。
在这方面,内蒙古日报社在2016年初组建了媒体融合部等机构,强化了对熟悉新媒体业务的各类人才的挖掘和培训,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采编和办报为主向兼具一流新闻素养和现代传播技能的转变,对引导传统党报工作人员的转型起到了引导性作用。
从这一角度讲,“互联网+”对党报从业人员特别是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如果不能具备全能化工作的能力,那么“互联网+”的实现程度就会大受影响。
四、建立“互联网+”的创新思路之“魂”
“互联网+”的核心互联网媒体在发展中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用户体验度的不断优化。为了适应这一特点,民族地区的党报在实施“互联网+”战略时也应该拿出网络媒体常变常新的发展特点,在媒体创新上多下功夫。
对党报的创新来说,首先需要创新的是选题要贴近大众需求、写作风格要符合大众口味、表现形式应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等方面,而这也就需要我们的党报从业人员能够多下下基层,多调研调研,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能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反映在“互联网+”的媒体传播策略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立了“互联网+”后的党报更能发挥出单纯的一种媒体传播所不具有的“融合叠加式”效果。
此外,党报要想在“互联网+”上有所创新,还需要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党报所建立的各类新媒体平台都是报纸的附属品,都是二线产品,只有报纸才是一线产品的错误认识。要把办报和办新媒体放在同等重要的层面之上,甚至对新媒体还要“高看一眼”,在政策、资金上扶一扶、松一松。毕竟在今天这个新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新媒体要想发展好,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其难度已非十几年前可比。
基于此,对于初创时期和成长时期的以党报为依托的新媒体而言,作为其母体的党报更应该先扶植其成长壮大,这样才能使“互联网+”中的互联网的作用切实落在实处,也才能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传达、舆论引导服务。
五、铸造“互联网+”的内容多变之“魄”
“互联网+”所要建立的是“内容+形式”的复合型产品,而非单一的形式化产品。
“互联网+”复合型产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内容应“因媒体制宜”,要按照不同媒体的特征和需要进行新闻生产,制作相应的报道内容,在统一到调度中实现符合不同媒体特色的全媒体式的传播,使原有的纸质媒介逐渐演变为传统媒体、新闻网站、手机报和客户端的融合体。
“因媒体制宜”进行内容生产,一方面要符合当代读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重实用性、服务性资讯的特点,加大诸如天气、交通、医疗、教育等内容在党报“互联网+”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还要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空话、套话连篇的弊端,树立起“民声、民气、民族范儿”的平易近人的报道风格,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提升读者的黏着度,实现留住读者的目的。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内容再多变,其真实性、客观性等新闻之核是不会改变的。只有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党报的“互联网+”在内容方面才不会“误入歧途”,才不会伤害党报媒体长期形成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一、宣传工作在舆论引导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一)、主旋律报道要围绕中心,重点突出,呈现亮点。搞好中、省、县的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宣传战役。回顾展示2006年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成绩、新经验,充分展现“十一五”发展前景和20*年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围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建设这个主题,打好重点项目,国企改革,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等宣传战役;打好新农村建设宣传战役;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宣传战役。为我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倾心竭力提供舆论支持;打好建设和谐*县宣传战役。为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
(二)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具舆论引导力,文化影响力和广告吸引力。狠抓特色栏目,努力实现栏目品牌化战略,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丰富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重点做好20*年春节文艺晚会、第三届青年歌手大赛、秦腔大赛等群众性电视文艺活动;上送市电台、电视台稿件数量要力争实现争一保二的目标;加大节目创优力度,提高节目整体质量。
县广播电视台要围绕宣传战役的开展,精心安排,科学策划,把宣传任务逐月具体化。全年经济新闻、民生新闻、图像新闻报道量要达到总播出量的90%以上,制播专题节目25部以上,制播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广告20部以上。
二、事业建设在加大投入力度上实现新突破
(一)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工作,推进数字化发展进程。4月底前力争投入资金50万元,增加专业摄像机和编、播、设备,解决播设备质量不高、更新改造缓慢的问题。争取省局政策扶持、县财政支持与自筹解决的方式,投资52万元,彻底解决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超期使用、故障率高、效果差、功率低等问题,解决城乡调频覆盖所需的高频音柱设备,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能力。
(二)围绕全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推进“村村通”设备20套;密切配合搞好我县新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布点安装10套卫星共用天线系统,完成全县10个示范村通广播电视问题,确保有效覆盖。事业技术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使任务、人员、责任得到落实。
三、建设和谐广电,在提升队伍素质和各项建设上有新突破
(一)狠抓行业管理。加强宣传导向管理,确保导向正确,基调平稳;加强安全播出和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安全播出目标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加强乡镇广电站业务管理,对乡镇广电站人员实行半年、年终检查考评制;按照《*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认真落实好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制度,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重点时期做好事前设备安全大检查和技术预案的演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广告法”和广电总局17号令,严把广告审查、播出关,严防不良广告、虚假广告播出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辖区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管理,加强小型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管理力度,防止有害节目信号的插播。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科学有效的工作管理等制度体系,推动管理水平上台阶。
(二)深化内部各项改革。努力探索有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机制,积极稳妥地搞好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县广播电视台、卫星地面站实行全员聘任聘用制。创新思维,深化广播电视栏目改革,确保节目定位准确,栏目板块构成合理。
(三)不断提高系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按照“班子团结,各方协调,关心干部,服务百姓,温暖社会“的总要求,加强广电系统的和谐建设,努力营造广播电视、广电网络和谐共处,稳定发展。
一、网络评论顶层设计的安排
1.建立一支可靠的网评员队伍。各网站、高校、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团结一批熟悉网络时评、网络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作者。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培养熟悉政府工作的网评员;高校学生网评员的特点是视野比较开阔,思想活跃;最重要的是各新闻网站的网评员队伍,要发挥他们反应迅速、攻坚克难的作用。对这些网评员要根据分层建设、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管理,分为不同行业和层次,通过网络工作群、业务培训和不定期活动来增强凝聚力。要重视从网络熟手和各行业专家中发展网评员,培养一批骨干,让他们以新闻网站、手机端为主要平台来发挥作用。
2.建立一批网评工作的阵地。加强各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相关政府部门网站的时评、论坛、博客、手机客户端的建设管理,管好用好已经形成的品牌栏目,进一步提高它们的影响力,形成网上舆论引导的主阵地群,做到阵地建设多渠道、引导方式多途径。各网站及政府职能部门依托新浪、腾讯等做好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呼应时评文章,配合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3.建立并逐步完善一整套网评工作机制。建立网评工作协商会机制,召集各网站评论负责人到会,汇报前一阶段的工作,确定后一阶段的目标,动员、组织各网站的评论部,以时评为主力和正规军,带动手机客户端、博客、微博、论坛,合力做好网评工作;建立有效的网评工作激励机制,筹措一笔经费,通过各网站向网评员发稿酬,评选优秀网评文章,给予一定奖励;建立稳定的网评员培训机制,邀请业内专家重点讲解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及其规律、网络评论的写作技巧、微博微信的特征和使用方法、网络论坛等载体的舆论学特点等课程,不断提高网评员的素质和能力。
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是要开展经常性的主题评论,同时应对突发事件。一是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围绕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重要举措,由相关网站召集网评员撰写、网络评论,形成专题页面,对主流话题予以放大。二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策划,各网站组织骨干作者及时撰写评论,适时,并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微博、博客的配合,多种形式一体化展开,应对网上舆情,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舆论氛围。
有了网络评论工作的顶层设计,具体实施就有了方向和规范。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需要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具体工作、具体事件,依托网络评论,有重点、有节奏地做好舆论引导。
二、网络评论工作具体实施的重点
1.依靠网评员队伍,形成舆论引导的主体。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建立稳定的网评员队伍,促成网站与高校共建网络评论实训基地,加强大学生评论员队伍建设,加强网络评论的快速反应和及时引导,推出“旗帜式的言论、号角式的短评、投枪匕首式的锐评”,有效提升网评品质和舆论引导能力。网站在定向约评的基础上,建立快速反应网评队伍,人员涵盖媒体人、公务员、教师、高校学生等。网站评论部在线推荐热点新闻,引导评论员关注热点话题。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进行主题宣传时,做到10分钟内有新闻跟评,两小时内快速推出独家原创评论,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2.评佳作、树标杆,提升网络评论影响力。开展佳作评选活动,邀请业内专家担任评委。评选过程中注意涵盖社会热点,在主题宣传、舆论引导、网评水准上设定标准。做到主题宣传不缺位、有分量,争取在主题宣传上涌现出一批精品;舆论引导及时、有效,追求独家首发;评论有新意,代表网评的发展趋势,在选题立意、语言体式和写作技巧上都争取跳出一般;鼓励大学生参赛获奖,提高大学生评论员的创作能力;建立独家特约、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通过佳作评选,适当颁发奖金,巩固网评创作积极性。
3.以网络评论为突破口,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新闻网站与高校共建“大学生网络评论实训基地”,让新闻观教育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新闻观教育水平,有利于高校学生新闻素养的提升,为网络评论工作吹入一股新风。这是一项互利共赢的合作,助力网络评论业务发展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更快成长。新闻网站通过与高校展开合作,加强网评人才储备,培养大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原创评论稿件,使之成为网络评论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加强高校评论员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培养新闻院系学生“服务国家建设大局,关注区域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将来走向新闻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评论写作技能基础。
4.培养青年干部成为网评员,实现基层网评工作常态化。组织部、团委等部门依托新闻网站培养年轻干部,依靠年轻干部做好网评工作,实现网评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双提升。从新招录的选调生、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当中,选取政治素质好、写作能力强、具有责任心、热爱网评工作的年轻干部组建网评员队伍。找准网评工作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结合点,一方面,网评文章需要一批有活力、有思想的年轻干部来写,另一方面,青年干部需要在网评写作中进一步锤炼思想、提升文字驾驭能力。使得网评写作成为对年轻干部压担子、促成长的一项“特别任务”,引导年轻干部多看时事政治、多思立场观点、多写网评文章,以此来提升年轻干部的综合素养。
5.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网评形式。在当前形势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所以,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发展移动端评论。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各种手机客户端争奇斗艳的年代,网评文章也需要建立有影响力、“粉丝”数量庞大的自媒体大号。当前,各大媒体都非常重视在社交网络上新闻,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让读者参与到新闻报道和内容传播中,由未康男挛疟欢“接收者”转变为新闻的主动参与者和共同策划者。网评文章的也要这样,作为优质内容,要利用微博首发、思辨和激荡的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积累受众和点对点互动的特点,利用手机新闻客户端权威、专业、迅速的特点,实现传播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