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

时间:2023-01-25 11:17: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音乐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

第1篇

一、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现状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初中生好奇多动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在他们之间开展的难度。

首先体现在课堂秩序的混乱。初中学生大多对合作学习的概念模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充分,音乐课堂上常常出现嘻嘻哈哈、讨论激烈、偏离主题的现象,更甚者,音乐课教学时间变为学生放松娱乐的时间。这就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肤浅,在教学中失去了实在的意义。

其次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取上较为简单,表面上看人人都可以参与,但是实际上没能引起人过多的探究欲望和深思,久之,就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可有可无,从而失去参与学习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如果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生而言,不啻为一种学习的负担,让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课堂的实践背道而驰。

最后,教师未能合理规划合作时间和合作任务。教师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比较随意,没有做好时间和任务方面的规划,以至于学生探讨问题时不是有的放矢,而是随性漫谈,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效果,也影响到整堂课的质量。

二、初中音乐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对策建议

1.营造互助氛围,培养合作意识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我们在开展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初中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与他们讨论的积极性成正比例关系,友好度越高,他们就更愿意与教师相处,也就更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建立合作小组。通过建立人员相对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学习成员在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便会感觉到他们是一个共同的学习团体,自己是这一团体中的一员,长期以往便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开展竞赛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开展一些小组合作的竞赛活动,如小合唱比赛、我爱记歌词、歌词大接龙等,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质。

2.强化参与意识,激发学习欲望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鼓励他们分析观点,互相请教问题,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第一,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初中音乐课堂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们善于表达和倾听。任何单方面的倾听或者表达都不足以达成实质性的合作。第二,让学生学会互助和支持。比如在音乐模仿教学中,乐感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主动帮助那些有待提高的同学;音乐表演或者舞蹈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合作互助会使他们表演得更好。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这一宝贵的合作互助资源,要从各个方面以鼓励的形式褒扬互助。

3.精心设计任务,提高学习质量

在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流于一种形式,交给学生的那些任务即使不通过合作也能独立完成。因此,要想有效提高音乐合作学习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精心设计若干教学任务,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地、适时地、恰当地安排任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对他们也能够形成一种挑战。

4.把握好合作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合作学习任务

为了使学生们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时间,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保持合作学习高效性,促使其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可根据音乐教材教学要求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概况,从多个方面对合作学习具体时间设置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安排出合作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自身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自身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确保课堂教学计划得以完成。

第2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评价;问题;对策

初中教育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课程评价应能够帮助学生增进自我了解,发展自身音乐潜能,树立音乐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课程评价也应对音乐教师产生促进作用,助其总结教学经验,发扬教学优点,发现教学工作中之不足,进而不断完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评价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促进作用,亟待加以完善。下文将对此进行进一步论述。

一、初中音乐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的目的有失偏颇

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评价过多地关注于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亦即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方面,并以考查教师教学效果作为主要评价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的评价,未将音乐教学评价作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这样的教学评价是不全面、不客观、不深入的,从初中音乐教学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也是难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无益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例如,很多初中学校将音乐教学看作是副课,认为其可有可无,因而仅在期中或期末检验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衡量标准开展教学评价工作,致使音乐教师只关注于提高学生成绩上,而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不认真审视自身,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二)评价的内容不全面

初中音乐教学应从多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学高效开展。但目前教学评价的内容较为单一,仅关注教师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如从学生是否掌握歌唱技巧,是否能识乐谱来评价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从学生能唱几首歌以及唱歌的水平来看教学的效果,而对于教学的过程、师生互动情况、教学的准备情况等皆有所忽略,这使得教学评价难以客观、全面,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完善。

(三)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主要以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和问卷评分为主,评价的主体也主要是初中学生和教学主任,这样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都较为单一,致使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体现教师的真正教学水平,也难以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例如,一些学校统一在期中或期末进行教学评价,采取打分的方式进行,既忽略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也难以体现评价的客观性。这样的评价职能流于表面,难以深刻反映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利于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改善对策

(一)树立正确理念,实施客观评价

初中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学校和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对于音体美等艺术类课程的关注度严重不足,而家长也以孩子升学考试为关注重点,认为音乐学习是浪费时间,以致于不希望孩子“丧志”。这样的观念和认识使得音乐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教学评价也充满主观色彩,缺乏一定的客观公正性。对此,我们应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音乐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评价工作,应明确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目的,制定科学合理且全面的评价指标,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主要评价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评价目的,实施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完善评价体系,实施全面评价

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评价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评价指标的设置较为片面和零碎,没能建立全面且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因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完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长足发展。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要将对教师的评价延伸至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方面,将教学计划、备课方案、上课情况、课后作业、学生反馈、考试成绩均纳入评价体系之内,实现全方面评价;二是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从技能性评价(如歌唱技巧、表演情况、学习态度等)延伸至学习能力提升方面,以真正考查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情况。

(三)评价主体多样化,实施多元评价

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单一化是目前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一大问题,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不利于音乐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评价工作中,要完善评价方法,将定量评价和性质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又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以使评价更加中肯、合理。此外,评价的主体也应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例如,引入教师自评与互评机制,亦或是开设音乐公开课,邀请家长参与并进行评价。如此,将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为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更完善的参考。

三、结语

教学评价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工作,最大化发挥其作用,促进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陈红玉.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调查与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5,10.

第3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优秀文化;教学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最近几年,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初中音乐教学也要积极地做出改革和创新,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此来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初中音乐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在具体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那么该如何做好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呢。我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今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学校以及教师对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初中学校以及教师对音乐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对于初中音乐学科的本质和特点来看,由于该学科在中考当中并未涉及,所以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对该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文化课程教学,比如一些初中校园在课程安排上一周只有一节或者两节音乐课程,并且这两节课程也会时不时地被文化课程霸占。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音乐教学无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也影响了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由于学校对音乐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敷衍的现象,更别提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了。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和方法不正确除了学校和教师对音乐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之外,在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所采用的方式不正确。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比较注重歌唱技能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会带领学生进行歌唱,或者是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歌唱,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学方式单一,长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不仅无法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甚至还会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仅如此,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渗透中所采用的方式不正确,比如只是讲述了一些表面的知识,对其中蕴含的道理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无法取得实际的效果。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应该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当然,初中音乐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此外,在音乐教学中一方面有很多著名音乐家的故事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等等,这对增强初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促进初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是实现现代化教育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想要实现现代化教育,培养出更多的现代化学生,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展德育教育,因为当今社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高技能、高文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体现出了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此外,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既可以拓展音乐教学内容,又可以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教育改革和现代化教育[1]。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想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就需要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也可以结合当地的习俗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这样就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做好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进而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例如在开展苏教版初中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比如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我国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饰以及节日习俗等,通过展示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来帮助学生感受族56个民族的大团结,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魅力等。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习俗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既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进而使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1]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拓展教学内容,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拓展性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和文化素养。例如在开展苏教版初中音乐《瑶族舞曲》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展示瑶族的舞蹈和音乐,也可以展示瑶族的服饰以及节日饮食习俗等,从而使学生对瑶族的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也可以引入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开展教学,比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等,这都是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再比如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等,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通过拓展性讲解,使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进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拓展了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注重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网上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和课件进行稍微的修改和完善,使其成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从而实现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开展苏教版初中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网上的和课程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比如教师可以讲述该歌曲歌唱的地点,然后根据该地点搜索相关的传统文化。比如本歌曲属于陕北民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搜索陕北的民族风情和习俗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以此来帮助学生感受陕北文化风情和传统文化,进而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3]。

第4篇

关键词:音乐;互动性;教育环境

一、作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学结构优化

只有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观念,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优化。我们的教育提出为了一切孩子的观念,也就是说我们的音乐课教学并非是专业音乐教育,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我们的音乐课教学要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欣赏美、接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也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乐理课上设计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音乐欣赏课上提供给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来体会作品。还要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让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

音乐欣赏课虽然有配套的音乐磁带,但其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所以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利用网络资源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增强了欣赏效果。

四、在活动中强化教学效果

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利用,可以检验及强化教学效果。在课堂中结合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参与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五、以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评价的完成

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体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特长,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流行音乐 初中音乐 引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4-01

初中音乐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时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要认识到流行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客观地看待流行音乐的重要性,并且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引入流行音乐,让初中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在进行流行音乐引入的时候,要选择同学们都喜欢的,内容积极向上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素质。

1.做好流行音乐的教材选择

1.1按照学生的喜欢风格引入

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提高鉴赏能力,增强音乐的感性认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流行音乐选择的时候,要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在听音乐的时候加强对音乐的喜爱程度。教师选择的流行音乐要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音乐的学习。

例如教师就可以选择中学生喜欢的《栀子花开》《朋友》《隐形的翅膀》这些歌曲,让同学们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能够提高对生活的喜爱程度,培养坚强的性格。

1.2 选择内容健康向上的音乐

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所以对于思想性较高的作品,教师要积极的引入,对于内容不健康的作品,教师要坚决的抵制。教师在对流行音乐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和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密切的结合,青少年对于未来的生活有美好的向往,对于爱情有很好的追求,教师选择的流行音乐也是这种符合生活美好欲望的作品。教师要从众多的流行音乐中选择合适作品,就需要具备良好的鉴赏能力,能够认识到流行音乐的作用,并且加强素材的筛选工作。流行音乐也分为很多种,在选择流行音乐的时候,减量兼顾到作品的风格性和音乐性。因为流行音乐的音乐感比较强,主要是电子乐器演奏,所以要选择和声、色彩、音响、旋律明确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教师明确选择的流行音乐的内容健康,按照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有很好的帮助这个原则进行选择。

2.引入流行音乐教学策略

2.1 流行音乐融入演唱中

初中生对流行音乐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选择流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流行音乐融入到演唱中,让学生的歌唱的时候加强个性的表达,品味出不同的感觉。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同学们对于喜欢的音乐就会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而对于不喜欢的音乐就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演唱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态更换流行音乐的素材。学生的情绪高涨的话,教师就可以选择《黄河大合唱》等这类的豪迈的歌曲进行演唱。若是学生的兴趣不够高,教师就可以选择《壮志雄心》这一类的青年歌曲教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流行音乐融入欣赏中

对音乐进行鉴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所以加强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教学的鉴赏能力非常重要。通过流行音乐鉴赏学生的情操能够得到陶冶,感情会丰富很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同学们展示一些流行音乐,让同学们进行鉴赏,从而提高鉴赏能力。例如教师给同学们提供《青花瓷》歌曲,让同学们认真的分析歌词营造的意境,感受歌词的美好,体会青花瓷表达的情怀。

2.3 流行音乐融入到器乐教学中

使用器乐进行演奏能加强同学们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器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流行音乐,增加音乐的逼真性。器乐表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使用器乐演奏流行音乐,让同学们在流行音乐演奏中加强对乐器的感受。将器乐演奏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2.4 流行音乐融入创作教学中

初中生的创新意识比较强,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在进行歌曲创作的时候,流行音乐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流行音乐的学习,能够掌握感情表达的方法,熟知歌曲的演奏形式,加强对音乐的创作水平。教师可以先选择学生熟悉的音乐进行演奏,让同学们感受到音乐的风格;然后教师给出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同学们进行歌曲的发挥,可以是给歌词谱写曲子,也可以是给曲子填词,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创作能力。音乐创作涉及的范围广,流行音乐的创作也是必然的趋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要注重引导。

3.使用多媒体等设备进行辅助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流行音乐引入的时候,教师要擅长使用多媒体等设备,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流行音乐的音频文件播放,让学生在听觉的冲击中加强乐感,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在观看MV的时候提高对流行音乐的感悟;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流行音乐相关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能够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使用多媒体加强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使用多媒体等设备进行流行音乐教学,降低了学生理解流行音乐教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的氛围。

初中流行音乐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好流行音乐的引入工作,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流行音乐的引入,将流行音乐放入演唱中、创作中,并且善于使用多媒体设备等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提高初中流行音乐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巍巍.与时俱进 关注流行――流行音乐进课堂之我见[J].中国西部科技,2011,(18):52-53.

第6篇

一、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只要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兴趣,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一关键,来进行教学。有兴趣地导入。在讲解休止符时,我不是采用以往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休止符……”;而是带有兴致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数字的游戏”。在做完游戏后再开始讲解什么是休止符。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的导入、问题的提法等方面,我都会花费些心思,精心设计,让学生有兴趣地接受知识,产生有意注意。

二、教学方法上的改变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性格特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准则来进行教学。

(1)用口诀。①顿音记号。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轻巧短又跳。②反复记号。II: :II一扇大门两块板,两对门眼在里面,音符跑到这里来,都得来回走两遍。③连线。⌒身子弯弯象小桥,有长有短有大小,上面不能车马过,只有歌声飞过桥。同等音高来过桥,歌声连续余音绕,不同音高来过桥,声音圆滑多美妙。④延音记号。乍看像眉毛,眼珠圆又亮,若是碰到它,歌声要延长。⑤自然音程的口诀。 一四五八没大小,二三六七没有纯,纯五四和八一,增四减五莫忘记。

(2)用图示,列表。为了让学生感受音高,可以用画图像的方式,有变化的有高有低的波线代表高低不同的音符。新版教材中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图谱让学生感受、体验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感受节拍、节奏与句感。这样从感性到理性,从具象到抽象,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3)用音乐游戏的方法辅助教学。①切水果的游戏,取出苹果(或者西瓜)模型,先看一个整体,平均切成二份,四份,八份,十六份。总结引出音符的类型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只要按要求切,得出:分几块,就为几分音符,一个整苹果为一个全音符。这种教法一目了然,还不易误导学生,便于学生掌握知识。②“猜谜语”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之一,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应变能力,更能加深学生的头脑中印象。如:a.德国伟大音乐家,九部交响传天下。虽然耳聋听不见,困难从未吓倒他。(打一音乐家)b.哥儿俩,一般大;浑身硬,性子嘎;不见面,不说话;一见面,就打架。(打一乐器)

除了这些方法外,在教学中还可以想出其他更多、更好的方法,只要肯动脑筋,此类游戏还可以搞得更活泼、生动、有趣。我认为它是一种集游戏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新的授课形式。

三、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唱歌谱

实践证明,多唱歌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歌唱,控制音高,把握节奏。对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有很大帮助。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必要的练习。这种训练同样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中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小学生不同,不能采用成人的、专业的那套方法。即使在进行了较好的唱名训练的班级,也还要进行“多唱唱名”的练习,因为每个教学班里学生个体有差异,即使已经掌握的也需要练习巩固。

四、适当的加入流行乐以辅助音乐教学

现在的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体接触到音乐,如广播,电视,网络等,绝大多数都是流行歌曲,因此,对于喜欢追逐潮流的初中生来说,古典音乐太过深奥,不能理解音乐所表现的艺术美,而民族音乐相对于他们而言又不够时尚。流行乐既显得时尚,又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旋律易记,朗朗上口,深受这个年纪的学生的欢迎。因此,音乐老师应该将流行元素渗透到所教课程中,挑选一些优秀的流行乐,将其与所要传授的音乐知识相结合,既得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又得到学生的好评,使学生兴趣盎然。

第7篇

关键词:欣赏;改革;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93-01

从目前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来看,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音乐教育得到了重大发展,音乐欣赏课教学也随之得到了改进和发展:一系列知道音乐欣赏课的书籍和教材的引进、出版发行,大大丰富了教材,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音乐教学计划的调整,改变了以往有音乐课却没有音乐欣赏课的局面,确立了音乐欣赏课在高中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但发达,以及高中音乐投入加大,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以及音乐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使音乐欣赏课的到了一定的促进。

一、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从乐曲本身着手。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节奏是音乐最重要最原始的因素之一,是音乐的生命。对学生进行音乐练习,十分强调从节奏入手,所以节奏训练和律动练习是学校音乐教学中的最重要内容。传统的节奏训练只能依赖在嘴里念“哒哒”声,或手打“啪啪”声来练习,这种枯燥、机械的节奏拍打训练,往往脱离音乐,忽略了对音乐节奏的整体感受。并且因为随意性较大,所以稳定性也就不够。这也是随意性较大的钢琴常犯的毛病。现实中有好多钢琴教师的节奏不稳定,甚至出现强弱拍错位的瑕疵。由于电子琴自身存储着百多种具备自动伴奏的包容各种音乐历史风格和多民族风格的节奏类型,效果丰富、音响动听,能让学生形象地直接地深入地理解该音乐的内涵。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心理变化不大,还具有初中时期的幼稚心理特点,但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又充满了好奇,而且,属于比较好动的年龄段,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形象和具有动感的作品,比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

做好高中领导阶层和教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高中音乐欣赏课,从而,重视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开设和教学;加大对高中音乐欣赏课硬、软件设施的投入,使高中音乐欣赏课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可以利用学校已有的设施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而这种教学也并不一定要发生在课堂上。比如:有些学校有自己的广播站,我们可以充分的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在课余时间定时的播放一些适合高中生的音乐作品,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有些学校具有礼堂、大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一些文艺活动,让学生在欣赏文艺节目的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认识水平,建立良好的校园教育文化和环境。

第8篇

(一)重视度低,师资力量不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只会在文化课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音乐教育上的投入却相当少。这也是由于学校方面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造成他们对音乐教育投入上的忽视,不仅仅是在硬件设备,在教师的任用上也非常欠缺。而在这也必然会造成学校音乐教育上师资力量的不足,最终音乐教育的效果也将惨不忍睹。

(二)理念学习的片面化,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学校在文化课上的教育投入,也给学生注入了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让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音乐的学习算不得重要。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学生对于音乐课堂会表现出一种兴趣缺缺的状态,甚至会认为音乐课堂的存在是在占用文化课的学习实践,让音乐的教学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造成教学效率地下

在农村的教育中,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上会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实际上都是语数外教师半途转业,或者是文化课教师兼职音乐教学。这样以来,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既定的要求,其教学计划更不会有什么科学性的计划。即便文化课教学能够有一定的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也只是墨守成规,无法造就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的平台,使得音乐教学的总体效果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效果差,学生音乐上升空间受限

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性效果,让学生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但是,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上的工作非常不到位,学生在音乐上的兴趣爱好和他们专业的发展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使得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二、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出路

(一)转变理念,加强音乐教学重视

在传统的教育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多疑文化教授为主,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之下,学校方面应当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扩大,与其他各个国家的音乐交流也在逐步的增强。为了保持我国音乐的竞争力,也是为了让全世界认识到我国的音乐形式和内容,我们必须重视音乐的教学。这既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满足我国对于音乐多样性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并要将其放在与文化课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全面的理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音乐的理论教学,大都处在片面化的教学当中。在这种片面性的理论教学中,不仅会让学生走进音乐学习的一个误区,同时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也会大大的减弱。为了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从根源上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将全面而系统的音乐教授给学生。学生在客观上对音乐有了一个总括的认识之后,其学习态度必然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之后,教师在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音乐的学习。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农村音乐教学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大都是兼任音乐教师,很少有专门的音乐教师存在。这种现象无疑会使得音乐教师总体的专业水平不高,也会造成学生后续的学习动力不足。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学习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任用专门的音乐教师。学校在任用音乐的教学老师时,必须保证其音乐的专业性,这是保证学生音乐学习得到保证的前提基础。第二,建立音乐知识的定期考核制度。定期的音乐专业知识考核,既是保证教师从自身树立起音乐素养的保障,也是保证教师的专业音乐知识始终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一致,从而为学生的现代化音乐学习提供便利。第三,组织定期的音乐学习。除了教师自主的音乐学习以外,学校方面还应当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定期的音乐培训,这也是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四)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第9篇

    摘 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伴随着我国国民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使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须从延伸培养目标、扩展通才教育两方面来调整自身的改革意识与行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母机”,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

    因此,不论在高等教育还是在基础教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围绕着师范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师范教育而言,我们对中等师范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高等师范教育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此外,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步伐相应的加快,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许多革新……。所有这些都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应该说,这是一项庞大的教改工程,因为它不是靠增加几门课或是改进某些教学方法所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必须对此进行一些认真的研究探讨,以促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师范目标的延伸我国的师范教育始于20世纪初,清政府在1904年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的“立学总义章”就明确提出:“设初级师范学堂,令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人焉”[1](P139)。到了1918年,教育部又指令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办“乐歌体育专修科”,“以应各师范中学之急需”[1](P154)。从此之后,师范教育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层次上也不断提高。在民国初年,仅高等师范学校就有6所[2],基本上形成了简易师范和中等师范培养初小和高小音乐教员,高等师范培养中学和师范音乐教员的人才培养格局。解放以后,我国的师范教育体制有了新的调整和提高,根据1952年7月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和《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3]等文件精神,我们逐步停办了简易师范(即初级师范),按照中师(包括中等艺术师范)培养小学音乐教师、高师音乐专科培养初中音乐教师、高师音乐系培养中师和高中音乐教师的教育体制和目标,促使我国的师范音乐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建国50多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音乐师资,虽然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在毕业分配或工作以后不在音乐教育岗位了,但是中学和中师音乐教师的主体仍然是来自高师音乐系、科。

    因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的目标,从政策和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反映出明显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为了更好地体现师范性,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变革,例如加强了面向中学的音乐教育课程、增加了应用和声与即兴伴奏课、声乐和钢琴等技能课采用了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的“学科(音乐专业)中心论”、以单一学科专业取代音乐教育专业的认识倾向,有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与此同时,由于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的不断提高,音乐教师已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因此,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认识和实践方面也都得到了根本性的确立。但是,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促使师范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原有的师范培养目标的定位,已适应不了基础教育师资提高的需要。一方面: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高等学校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各类人才的学历层次呈普遍攀升态势。硕士学位、本科学历在各行各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专科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历则越来越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迫使不少专业的专科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另一方面,由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关停并转”,今后小学师资的合格学历将提升为专科,而初中师资的合格学历则必须为本科。同时,我们还可以高瞻远瞩地预言:在一些发达国家,硕士学位、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到小学、幼儿园任教的人才使用状况,在我国不会太久也将出现。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小学音乐教育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随着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毕业自然进入初中的升学模式将逐步普及,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界限的划分也不宜泾渭分明。在许多音乐教学规律和方法上,中小学是一脉相通的,例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都是实施素质教育,学科性质都是音乐审美教育;再如儿童的变声期可能出现在小学高年级,也可能出现在初中一、二年级……。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论专科和本科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须要将延续了几十年的“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音乐教须”的目标,扩展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或“培养合格的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师资。”如果以上目标得以确立,那么就要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目光投放到整个儿童———少年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去。要以6岁———15岁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研究他(她)们的音乐学习和音乐生活,并以此来修订和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乃至各科教材。显然,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二、通才教育的扩展早在上一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在高师音乐系、科教学改革的讨论中,我们提出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应该以通才教育为目标,当时曾为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这种通才教育主要是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首先必须掌握好声乐、钢琴、即兴伴奏、乐理与视唱练耳、指挥、歌曲写作……等音乐基本技能,然后再在这多种技能中发展一两门个人的专长学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了未来到中学工作的需要,也帮助提高和发挥了个人的特长。但是,我们过去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方面通才教育的理解,主要偏重于音乐技能领域,对于合格音乐师资的认识也主要局限于音乐专业里的通才,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成为在音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多面手,以适应中学音乐教学和指导课外音乐活动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认识有了不断的提升。总的来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成为音乐教改的基本指导思想,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属性也被更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和研究……,这些理论成果集中地体现在近期由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之中。

第10篇

2017年音乐教师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中部,中一的音乐课,中二的幼儿歌曲课,还有中一部分学生的声乐课。忙碌而充实、疲惫却喜悦。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这忙碌、疲惫中充实、喜悦、收获着。我将发扬过去成绩,根据以往的经验,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现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思想政治

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记录政治笔记,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个人业务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音乐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三、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井然有序、包容性大,信息量多、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做到课前先备课,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学软件的操作过程,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课中全神贯注。处处体现音乐课特色,用旋律代替老师的指令,琴声就是他们出发的号角,让学生始终处于音乐的欢快氛围中。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谜语导入新课、故事贯穿课堂始终、音乐游戏中解决枯燥的乐理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的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本学期我还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

四、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在所有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4、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第11篇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通过歌唱活动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在整个中学音乐教育体系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实施中最公平也便于操作,同时又是学生最喜爱、影响最深远的教学形式。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方便的乐器――声带,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乐音比世界任何小提琴都美。” 认真研究和反思我们的歌唱教学,探索适合初中音乐教育的歌唱教学模式,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一、初中歌唱教学的几个问题

1.课堂形式花哨多样,轻视甚至忽视了歌唱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将图片、实物、多媒体等诸多手段运用到课堂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但是很多教师过于注重追求外在的形式,对歌唱教学中学生的声音控制、吐字、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要求不清,这就导致了学生既不认识曲谱也没学会演唱技巧,歌唱能力不能得到提高,白声喊唱不统一,节奏不准确,合唱不和谐,演唱毫无美感。孩子们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表现,最终结果是厌倦歌唱课。

2.音乐歌唱教学和音乐鉴赏教学脱节,各自为战,欠缺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事实上,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连续一段时间都上一门课程,学生就会感觉到乏味,产生疲惫感,这样就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歌唱教学如果只剩下记住歌词、学会了没有,而忽视了歌曲旋律对人的感受,忽视了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学生们只能是一遍遍简单乏味的重复,毫无审美体验。

3.缺乏对初中生变声期的正确引导。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各方面发生着很大变化,喉头声带也在急剧变化,其声音由清脆悦耳的童声向颇具成人特点的男女声转化。正处在变声期的初中生,很多时候不愿开口唱歌。而且变声期声带容易疲劳,不稳定,发声也不易控制。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特点,更没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发声练习,导致学生要么沿袭小时候喊唱的习惯,要么模仿成人化的声音,对其声带健康和歌唱技艺的提高都无益处。

二、提高初中歌唱教学实效性的几项措施

1.音乐知识技能与歌唱活动实践相结合。 反思当前的歌唱教学,我们不难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歌唱教学要想成功,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必不可少,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来感知音乐,准确有感情地表现音乐,学习鉴赏和创造音乐。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歌唱教学的质量,我们应该把乐谱的教学和歌唱基本技能的训练融入各种丰富、生动和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自主体验合作等方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技能训练变得有趣起来。 如:学习歌谱我们可以学习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的简谱来识谱,像《小星星》这样的儿歌就是很好的素材;对音高和节奏的学习,我们可以借鉴《音乐之声》中玛利亚老师的游戏教学法;对于歌唱的技巧,我们可以使学生明白歌声是否自然优美和唱歌的姿势、状态有很大的关系,此外要发出美妙的声音离不了气息的支持,我们可以从身边出发让学生学习“打嘟噜”、“狗哈气”这些他们感兴趣的气息训练方法。当然,任何的知识技能训练都不是独立于课堂之外的,都是贯穿其中,有机结合,是为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服务的。

2.歌唱教学和鉴赏教学相辅相成,、互促互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主要应该体现在对其歌曲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上。要从歌曲作品出发,结合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采用适合学生理解的方法,指导其进行歌唱训练。这就要求我们音乐鉴赏教学的实施并与之结合,只有学生对歌曲作品有透彻的理解,才会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才能在歌唱中更好地表现作品。歌唱教学与音乐鉴赏是互补的知识构架,学生在不断地听、赏、分析之后,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基础,会迫切地想通过歌唱艺术的实践活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音乐鉴赏课和歌唱课的交叉教学,比较适应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可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在音乐教学计划中,老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把两个模块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歌唱教学中声带的健康科学指导和管理。在初中阶段,教师还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变声期的正确引导,帮助其顺利度过变声期。首先,要教会学生保护嗓子,不要过度使用嗓子,如注意饮食、少吃或不吃辛辣油炸食物、少唱或不唱很高亢的歌曲和摇滚歌曲等等。其次,要合理制订45分钟的教学内容,缩短歌唱教学的时间,让变声期学生的嗓子得到休息。在歌唱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高位轻声的训练,引导他们打开喉咙,放下下巴,学习假声。最后,要特别关心变声期的男同学,降低对他们在音色、音量和音域方面的要求,提高对其听力和音准的要求。在他们歌唱发生困难时,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鼓励,安慰和稳定他们的情绪,保护他们歌唱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歌唱教学是基础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改革歌唱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歌唱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其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爱上和学会唱歌,培养其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自觉地感受和创造音乐美中受到积极的美的熏陶。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正确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端正态度,不断发现和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第12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钢琴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多元化”含义探析

文化的“多元化”其实指的就是文化的多样性。为了使人们能够准确解读“多元化”的含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阐释,“它主要是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或是相同文化内部的不尽相同的文化因素,以及它们与世界不同文化间建立的交流与联系。鉴于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每个国家都会面对多元化的趋势的来临。但是多元化并不代表每种文化的战胜或消亡,它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不仅能增加本国人民对别国文化的了解,还能促进本国文化更加完善”。

二、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钢琴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思考与实践,必须建立在完全理解钢琴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以保证与教学实践相契合。此外,高校应该紧跟教学任务的指引,在钢琴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反复思考不足之处,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去教学。基于对钢琴教学任务的深入剖析,此文分析了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培养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必然要求

钢琴演奏作为音乐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模块,它不但对演奏者的演奏能力与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演奏者对所弹曲子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钢琴教学通常把演奏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种问题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导致很多教师认为钢琴教学就是钢琴演奏技巧的教学,忽视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现阶段无论是在钢琴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教材的采用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短期内虽然有效提升了演奏技能,但是却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把乐曲的创作背景同乐曲所要展现的深层内涵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使用基础表达乐曲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以及创作灵感。多元化的钢琴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帮助其了解乐曲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唱法与音乐技巧,同时又能够促使学生加强理论修养,提升艺术素养。

(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需要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审美能力。当下钢琴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钢琴节奏、旋律和理解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可以在钢琴教学中带领学生赏析经典的钢琴作品,增强他们对作品所营造的音乐氛围的感受,使得他们能够借助钢琴去了解和认识世界,进一步提升审美素养。通过研究、欣赏、学习钢琴曲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当他们的审美能力获得提升后,便能够去观察和认识更多新鲜、独特的事物,也就能够更加全面完整地去看待整个世界。“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拓宽他们的眼界。在具体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受钢琴曲中节奏与旋律的美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不可能在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学模式多元化,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各种观念还处在逐步形成的时期,这时如果能够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适当增添一些情感元素,不仅有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丰富,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平和的性格以及拥有健全美好的心灵,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健康地成长。

三、我国钢琴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钢琴教学模式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应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为参考,适当融入多元文化。在演奏学习中,每一位学生均为各不相同的独立体,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有不同之处,对演奏教育也有着五花八门的需求。而当下的钢琴教学模式常常会忽略这些不同。当前,钢琴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缺乏关注,更难以实现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目的。从现今的钢琴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可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还不太彻底,没有完全理解多元化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也不够多样。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缺乏合理依据

最近几年,“新课程标准”的推行重新定义了钢琴教育教学,给出了新的目标及理念,指出了钢琴教育对学生素养的全方位提升具有极大价值。“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应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没能做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透彻分析,这大致表现为以下这两方面:其一,教师忽略了对所教班级中学生集体特征的分析。其二,教师没有重点分析每一位学生各自的不同之处。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应根据班集体的共同特点和学生的个体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然而当下的钢琴教学设计一般都是将同一教学方案运用于不同班级,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没有做到认真分析班集体与每位学生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缺少合理参考。现阶段,教学设计中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的选择缺乏合理性,导致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三)教学模式不符合多元化教学需求

当前,高校依旧把课堂讲授作为主要的钢琴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同时,教师由于长时间接受过去音乐教学理念的浸染,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把教授学生钢琴演奏技能当作主要的教学任务,和“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不相契合。不够多元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教师应尽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并在课程中兼顾基础知识、技能训练、舞台实践等多方面的内容。另外,钢琴作为一种典型的西方乐器,曲目富含西方文化,由于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并不能够理解曲目的深意。

四、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式

(一)课程设计融入多元化思路

为了紧跟现代化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在平常教学时,高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面对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比较异同。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去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和领悟其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去感知作品。除此以外,高校钢琴教师还应重视对课程进行革新,把教学目的、教材选择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起来,帮助音乐专业的学生积累全面的理论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个性化教学

多媒体不仅可容纳大量信息,其操作也十分简便,多年来在教学中获得了普遍应用,在钢琴教学中同样如此。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把音频、视频以及文字合为一体,丰富了钢琴课程的教学层次与内容,营造出了十分立体化的教学氛围。另外,声音与视频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西方风土人情,改变固有的文化思维。

(三)分组教学方式

每位学生的学习经历以及在钢琴学习方面的需求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全方位地弄清所有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再精心仔细地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选择分组教学的方式去传授知识,从而做到不但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共同之处,还能尊重学生的差异之处。文化的交融实质上是通过沟通实现的,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理解各异,应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接纳不同的文化。另外,分组教学常常运用合作演奏、欣赏演奏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学习不同的钢琴演奏技巧,获得实践经验。

(四)集体课教学同一对一教学方式相结合

以往的钢琴教学多采用一对一的课程组织模式。一对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充足的时间去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但这也占用了较多的教学资源,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学习、训练钢琴的机会,存在诸多缺陷。随着教育学以及信息化的发展,集体课程、线上课程以及混合式课程相继出现并广泛应用,弥补了一对一教学中的不足。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组织模式,它容易受到教学环境、乐器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钢琴集体课的普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一对一教学与钢琴集体课两者各有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应该本着创新发展的观念,优化课程组织形式,将两者的优势相互融合。一对一教学更能够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将这两种课程方式相结合,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钢琴综合能力。

(五)情境教学激感

只有把艺术作品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在钢琴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他们逐渐进入到教师设定的情境之中。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应从曲目的内容出发,深入现实,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融合,进而去感悟乐曲中传达出的情感,并运用各种各样的演奏技法使情感得以完整表达。

五、结语

目前高校的许多钢琴教学曲目都源于西方,学生若对西方文化、理论知识不够了解则会导致演奏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多元化背景下我国钢琴教学还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不符合多元化教学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应坚持从深化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角度出发,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及学生的共同进步,以及高校钢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菁菁.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拓展研究[J].当代音乐,2017,(02):31-32.

[2]周一舟.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J].艺术评鉴,2017,(19):116-117.

[3]张静宜.探讨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J].学周刊,2016,(13):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