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6 14:59: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记者年终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到200*年末,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已经有一年办的时间了,尤其是在去年我成为《城市快报》经济部的一名正式记者,让我深感到了工作的压力与艰苦,光荣与责任。近半年来,我更尝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酸甜苦辣,同时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机会,充满挫折,同时又充满满足感的过程,通过它,我认识到:一、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才能够获得好的新闻角度
在今年的日常工作中,我对本市各大媒体的经济栏目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摸准了我所跑银行的定位,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必需努力学习,争取能够以一名专业人士的视角来审视新闻。厚积才能薄发,我通过业余时间恶补专业课程,同时阅读大量专业性报纸,观察优秀记者独特的视角、新闻切入点,同时认真阅读经济部同事的新闻报道。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认识到:好的经济记者必须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必须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新闻的敏感性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为了尽快达到这个目标,我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我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的经济节目,从中了解金融基础知识和重点热点经济问题。第二,我努力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身边人们谈论各类话题中有价值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记得在去年年初,我作为一个新记者,工作初期开展银行的新闻采写异常艰难,我通过阅读和观察,找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新闻点,完成了2005年年初的一些理财稿件。
二、注重积累,博采众长,才能积淀自身的能量
我深刻地认识到,新闻记者最可贵、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敏锐。新闻拼体力,拼智力,拼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基础有三个:一是扎实的基础,二是丰富的经验,三是正确科学的方法。作为从业时间不长的新记者,我着重从方法上下功夫:每接一个选题,我都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准切入点,对较熟悉的领域,我多学多问,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深思慎取;对比较陌生的范围,我采用上网查询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背景资料,迅速扫清障碍。200*年7月8、9两天连续发表的《英恐怖连环爆炸对经济影响系列》一组稿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一定深度的新闻稿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写成的,获得了报社的好稿奖。
三、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才能有所进步
金融新闻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近一个多月来,我通过对本市各家银行行长的采访以及写稿,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努力拼搏,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不懈才能锻炼自己的水平、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和能力,努力、坚韧就一定会有收获,采访对象的一些优点也是自己增长能量的一种养分。
一年以来的每篇报道完成之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和总结,以上是体会最深切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我在今年的工作中确实解决了一些去年工作中一直感觉困惑的问题,但同时,新的工作状态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难题,我仍然面临很多迫切需要再次突围解决的问题。我想明年的工作中,我除了继续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做耐心、扎实的积累之外,要如何让自己已经储备的一些资源在我的报道里体现出优势和最大的价值,是我特别需要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大学教师学年终总结范本
新世纪第二个年头又不知不觉的过去了,现根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作如下小结:
一、注重理论学习,力求___。
___同志在___大报告中指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新形势下,国际国内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思想上要适应形势要求,工作上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加强学习。无论是wto有关知识的学习,还是___大文件的学习,自己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能结合实际思考一些问题,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能自觉的撰写心得体会,并在支部学习会上作了“更新观念,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的交流发言。上半年,在教育厅召开的高校人事工作会议上,就“抓住机遇,拓宽思路,构建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高地”作大会发言。
此外,能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学习有关文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只有认清形势,掌握政策,才能做好工作,处理好有关问题。今年下半年承担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教师职业道德论》课程,自己能利用双休日时间,对新编教材认真钻研,并且把当前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自己的工作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加强团结协作,实现年度目标。
作为处里的负责人,除了全面协调处理日常工作外,主要分管师资工作和人事档案工作。下半年,一位处长外出学习(范本)后,自己同时分管人事调配工作和人才引进工作。在分管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有关科、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和各学院、校机关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除了本年度因时间上难以安排未召开人事工作研讨会外,基本上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的各项任务,包括职称评审工作、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等。有些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如:博士后流动站的申报推荐工作、首批特聘教授的聘任工作、迎接省级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考评、年终考核等。为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制定了《扬州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今年又起草了《扬州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为了贯彻落实校领导提出的“外引内扶”的人才政策,制定了《关于稳定本校高层次人才的暂行办法》。此外,接受扬州电视台《___》节目记者的采访,介绍我校人才引进的情况;应___教育电视台和___省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邀请,走进电视直播室,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宣传了我校人才引进政策,回答了就业大学生关心的有关问题;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___》节目记者的采访,介绍了我校在___省首次mba硕士博士人才招聘会上的招聘情况。
三、满腔热情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今年我校隆重举办了百年校庆活动,自己能积极参与。人事处与研究生处合作举办了《扬州大学——扬州市中青年学术论坛》。校庆那天,负责接待了参加校庆活动的校友和来宾。为我校成功举办校庆活动和所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对我校的明天充满信心。今年人事处接受校___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我处全体同志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接受考核。
四、存在问题。
从个人来说,学习研究不够,经过三年的摸索,对人事工作的职责、任务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自己却往往陷在事务堆里,深入学习不够,深入思考不够、深入实际不够。今后自己要从事务堆里走出来,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在机制上多思考,在管理上下功夫。从整体来说,工作的严谨、细致不够,有些工作抓得不紧。今后要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新的一年里,要继续认真学习___大文件精神,以“___”思想指导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努力。
2016年终总结大会发言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20XX年,在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同志们的配合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20XX年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是起草大型文稿28篇,努力做到简明扼要,不说空话、大话。
二是落实好县食安办工作,编发文件25个,联络检查7次,报送信息19篇,做到各项活动有安排、有方案、有汇总。
三是在李小茸同志的共同协作下,编辑电脑文档529个,整理档案资料16盒,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做到认真细致,确保质量。
二、一些成长
一是更加学会尊敬。更体会到尊敬的态度,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更加学会尊敬领导,尊敬同事,遵守纪律,敬畏工作职责。
二是更加懂得奉献。在单位这个大家庭的熏陶下,我更加学会主动工作,积极奉献,勤劳付出,不图回报。
三是更加懂得感恩。领导和同志们的关爱和恩情,让我倍加热爱单位,更加学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别人,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学习意识有所减弱。表现在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的主动性有所减弱。
二是标准意识有待增强。表现在有时候工作不仔细、不认真,重视速度,忽视质量。
今后,我要努力克服不足,虚心改正问题。恳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事,监督和帮助我,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增进修养,努力做一名合格、进步的同志。
谢谢大家!
2016年终总结大会发言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匆匆忙忙,又是一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们经历了大半个冬季,至今,我们仍没见雪花飞舞的曼妙,也未见银装素裹的亮丽,但我们却实实在在的欣赏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两个多月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更多更细的准备,各项工作都略显匆忙,但由于我们各位老师的全力支持和鼎力相助,我们一路走来,还是那样的从容,享受着和谐、快乐与成功!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展望未来,我想到这么五个关键词:感动、激情、惊喜、提升、憧憬
一、感动
只有懂得感动,才能感受得到人间真情。在过去的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觉得每个老师都有让我感动的故事——
李秀英老师在就要上公开课的时候,家里有事很让她心情难以平静,她本想推迟上课的时间,但怕给学校工作带来不便,还是坚持着按时上了公开课,并且上了一堂很精彩的、受到大家好评的公开课。李老师的“体谅”让我感动。
葛秀华老师和学生家长发生了一些冲突,我说如果有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就告诉学校。她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不能给学校添麻烦。一句朴素的话语,蕴含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她还经常说,教到老学到老。葛老师的“担当”感动着我。
刘云航老师和王艳搭班,可能是出于对年轻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我经常看到他在课间操时帮着整队,解散时,帮着送队。体育课上,他那响亮的口令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青春与活力的喷发。刘老师的这种“示范”感动着我。
常淑霞、许顾两位漂亮的年轻女教师,经常和学生一起,拖动着拖把,打扫厕所,给大家带来了清洁与卫生,同时,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份感动。常淑霞已是中教高级,但她丝毫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依然那么尽心尽力的、乐此不疲的工作着、奉献着,同时也快乐着。她们的“自觉自愿”感动着我。
张群芳老师已经办好了调动手续,但她一如既往,散发着她的热情与激情,丝毫没有就要离开这所学校的感觉。张群芳对学校的这份“深情”感动着我。
葛文芳、徐彩云两位老师在教育教学领域都实现了一次美丽的转身,徐彩云由语文改教英语,葛文芳则由英语改到学前教育,她们在各自新的领域辛勤的耕耘着,不说辛苦不说难。她们的这种“服从”感动着我。
徐启广除了干好教学工作、处理好电子政务外,换灯、布线、修水电全得他干,他的“任劳任怨”让我感动。
王凤翔作为一位年轻的后勤主任,没有干活的习惯和经验,现在肩上有了担子,他也开始由不干到干,由不会到会,他的“改变”在感动着我。
邓琴、刘红平老师算是一对黄金搭档,她们配合默契,把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带得兴趣盎然,她们的这种“合作”感动着我。特别是刘红平老师,第一次带一年级,但她不怕困难,敢于尝试,把自己摆在一个很低的位置,她这种“低就位、高要求”的心态感动着我。
陈晓岚老师和刘红平老师邻班,她听到刘老师在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她就及时地告诉刘老师,她的这种“严谨”感动着我。
王艳第一年带三年级,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过渡阶段,一切都在改变,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目标的改变,教学重难点的改变。面对全新的一切,学生她一个一个地盯,作文她一遍一遍地改,每天走得很晚,直到弄好为止。她的“执着”感动着我。
张峰老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许多临时工作,并且说需要干啥你就说,不计较分内分外,他的这种“配合”感动着我。
当然,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听到这儿,我想,所有这些,不仅感动着我,也一定会感动着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我们每个人都一定会生活在感动当中、温馨当中、思考当中、奋进当中……
二、 激情
充满激情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本学期,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几次大的活动——“安全文明伴我行”“逃生演练”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淮北日报小记者采访团与我校留守儿童一对一采访活动”让我校留守儿童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温暖;“庆元旦教师歌会”“庆元旦趣味运动会”让我们的学校成了欢乐的海洋。此次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提高了师生的幸福指数,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
三、惊喜
谈到令人惊喜的事还真不少,首先令人惊喜的是“课堂教学”。我校中老年教师的课稳中有升,刘云行、王月秋、葛秀华、纵荣美、石秀文几位老师的课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刘云行老师对教材老道的理解与把握,大胆的拓展与尝试;王月秋老师充满乐趣的课堂导入和充满智慧的规律发现;葛秀华老师清晰的教学层次和清楚准确的文意理解;纵荣美老师有声有色的学生朗读;石秀文老师生活中的乘法 。他们除了坚持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风格,还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有所突破。幼儿园老师的课继上学期的改版之后,依然是清新宜人,给听课者一种美好的享受。
其次,令人惊喜的是“师生相爱的情感在传递”。听刘宏平老师说 ,她已经离不开一年级的孩子,如果说现在让她不教一年级,还真舍不得。葛文芳老师讲了很多她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温暖的故事,就是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深深地感动着她。她说一天课上下来一点觉不着累,但一到家就感到非常疲劳,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感的力量的支持,就是为了孩子这份纯真的情感,不善运用肢体语言的葛老师硬是在忙碌之余,专门为孩子学了一套儿童操。
第三个惊喜我们安装了空调,改善了办公条件,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再不用忍着寒冷写备课、改作业。
最后一个惊喜是许承侠老师在工作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身体不是太好,但我们看到的还是她那张笑得灿烂的脸。
四、提升
第四个关键词该是“提升”了,谈到提升,我觉得应该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格魅力的提升,我提倡我们每个人都要本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捧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做人、做事,只为大局着想,不为小利动心。第二是业务能力的提升,在本学期的业务检查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基础知识现状分析不深不透、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采取措施可操作性不强、教学反思没有针对性、作业设计随意错批漏批、书写潦草不规范等现象还有或多或少的存在;音、体、美的课堂教学还不够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等。所有这些和我们的成绩相比,虽然是瑕不掩瑜,但也在告诉我们,我们的业务能力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五、憧憬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憧憬”。面对未来,我们憧憬什么?我们应该憧憬一种全新的教育,憧憬一种舒心的生活,憧憬一种事业的成功。面对这些,我想谈一谈下学期的打算——下学期,对我们老师而言,我想让大家学一种舞、唱几首歌、读一本书、研几节课。也就是说“舞跳起来、歌唱起来、书读起来、课研起来。”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只要我们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足够的相信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事业,我们的校园生活一定会充实幸福、绚烂多彩!
最后送给每位老师一棵新年吉祥树,树上结满了和谐、温馨、快乐、幸福、成功……硕果累累,足够我们一年享用。
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幸福!吃饺子喷喷香,吃糖果蜜蜜甜!
2016年终总结大会发言稿三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另人激动的时刻,我却不敢激动,因为我看到的是领导们殷殷的期盼,老师们无限的信任,同学们渴望的眼神。面对所有的期待,我感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济源一中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她有光辉的过去,有让人自豪的现在,更有让人憧憬的未来。作为一名一中人,在得到仰视和羡慕的同时,也注定你必须有更高的层次和责任。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前,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终身教育时代已经来临的时刻,因循守旧,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胸无大志,注定要在转眼间被时代淘汰。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敬业奉献,不断创新,才是必由之路。老师们,我们准备好了吗?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竞争不同情弱者,竞争不相信眼泪。竞争激发人的无限潜能。同学们,你们的发展也逼迫老师们更快地发展,其实老师们也在跟你们展开一场竞争,学习的竞争,进步的竞争,发展的竞争。不过这场竞争双方都不能失败,对我们来说,而且永无止境。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老师们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更好地引导你们,不是为了给你们知识,更不仅仅是让你们考上大学,知识要你们自己去探究,要你们亲自去创造,老师应该是引导者,是放飞学生梦想的人,是点燃学生激情的人,是激发学生创造的人,是鼓励学生永远进取的人,是以人格魅力塑造学生高雅品味的人。这是老师的崇高目标和神圣职责。我们将在这圣洁的教坛鞠躬尽瘁,以自己的良心和责任真诚面对学生的前途。
同学们,放飞你们的梦想,点燃你们的激情,挥洒青春的力量,活出青春的精彩。青春不承认失败,青春不属于灰色。
如果在明天的社会上,所有曾从一中走出去的人,都能用自己杰出的才能服务社会,创造财富,福泽他人,以自己富有魅力的人格和高雅的品味成为社会修身之范,那将是一中最大的成功、老师们最大的自豪和幸福,更是我们将鞠躬尽瘁为之奋斗的目标!
三年发展规化描绘了我们近期应该达到的发展程度,省级文明单位也是我们早已应该的拥有,把一中办成全省示范性高中乃至全国知名高中也一定会在我们的手中实现。让我们一起梦想,让我们一起创造,让我们共同期待。时代在变,社会在变,观念在变,但奋斗不变,执着不变,未来无限。
新闻记者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新闻记者报道失实是新闻界应用与发展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我们不能因个别人的过错而否定整个行业存在的价值。任何行业运行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新闻记者出现报道失实现象不可怕,只要能准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并用积极的态度去而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就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净化新闻记者行业的精神环境,使其在当代传播中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而要有效防范新闻记者出现报道失实的问题,对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尝试研究在新时期提升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提升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对策
不管什么行业,都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新闻记者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自明,更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职业生涯内为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对新闻记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导致某些新闻报道失实的不仅有报社、杂志社等媒体的个别记者,还有参与新闻报道生产与传播的专业自由记者等。其中还包括党政军宣传部门从事专职新闻报道的个别新闻干事,职业道德是记者报道失实的精神防线,关乎每个新闻记者工作人员,如果全行业倡导以受众为本的服务思想,在具体工作中注意道德操守,则报道失实问题就能从根本上防范。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有关组织部门忽视了对其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有个别记者放松了职业道德的自觉培养,会致使报道失实问题产生。思想建设是长期的,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自我约束也不能一蹴而就。关键是要对其加强诚信教育,这可以说是新闻记者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因为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一个人没有诚信无法与人交往,无法与社会交往,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对此许多人已有深刻教训。诚信也是立业之本。一个记者要想真正报道出广大群众接受的好新闻,首先需要的不仅是才能,更重要的是诚恳的道德观念,先立德,后立业,方可在人生道路上不走弯路。媒体的直接交往对象是读者,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读者就是上帝,一张报纸、一本杂志要取信于民,不能只在时效和信息特色上下功夫,而应严防假报道出炉问世,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任何媒体都无法承受假报道带来的恶性冲击。因此,诚信教育应成为传媒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有诚信在,就可以从根本上堵塞报道失实的漏洞。
另外,媒体的诚信教育还要与管理措施配套,选用人才要考虑诚信因素,对新闻记者的培训入行第一课应是诚信教育课,每年年终总结注意在诚信方面找差距,敲警钟,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报道失实问题,并使新闻记者时刻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
2.培养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可提升新闻记者的道德境界。比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国内有数以百计的新闻记者从千里之外赶赴灾区目击灾情,发掘人性的光辉,报道军民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用大量富有现场感的文字描述激励灾区民众与全国人民。这些新闻记者有的是组织派遣,有的是利用空闲时间自费前往。灾区的食宿异常艰苦,甚至有余震危险,这些新闻记者为何自告奋勇?他们不是去镀金,也不是为猎奇,而是社会责任感促使其自发行动,在危难时刻用自己的文字见证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由此可见,培养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提升其职业道德,使其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感是动力,它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这些新闻记者高尚无私,对祖国和人民赤胆忠心。而新闻记者造假者则截然相反,如果他们具备社会责任感,就能与狭隘自私行为决裂。引导媒体记者参与人道主义行动,给他们提供重大新闻事件采访报道的机会,使其在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与自然交往中体验与思考,就能激发其人性力量和社会责任,使其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3.培养新闻记者的人文素养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具有解读人生领域、社会领域、自然领域新闻事物的能力,仅凭文字功底是不能胜任新闻记者工作的。换言之,新闻记者需要文化支撑,新闻记者应该是文化人,新闻记者报道新闻的过程应该是文化思考与思想表达的过程。基于本职工作的需要,新闻记者应该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在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史学等方面充实自己。具体而言,新闻记者有必要研究国学,从中领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找寻人性美,使自己回归理性,正确面对名利,正确面对事业,正确面对苦难,正确面对社会,正确面对他人,正确面对自己。有了文化积淀,新闻就能变得更自信,更从容,更淡定,能用客观、中立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与事,对社会新闻事件有独到的见解,这样写出来的新闻必定具有感染力,可以给受众一定的思考,实现新闻内容的根本使命。
在西方,志愿服务事业已有近百年历史,志愿精神也为整个社会所崇敬,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但是在我国,志愿者服务尚处于一个相对起步的阶段。在志愿者工作部的工作年鉴里,记录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成长的足迹。
1993年12月,两万名铁路青年志愿者在和全国铁道团委组织下,沿京广铁路沿线开展“学雷锋迎春运志愿服务”活动,这是“青年志愿者”的旗帜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露脸”。虽然只是简单的端茶送水、扶老携幼,但这却是一个起点。从这一年起,由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当年寒假,40余万名大中学生在全国主要铁路沿线和车站开展志愿者新春热心行动。1993年岁末,铁路沿线和火车站成为爱心奉献的所在。
1994年12月5日,青年志愿者有了自己的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这是中国惟一专门从事志愿服务事业的全国性非盈利社会组织,总书记也为协会的成立专门发来题为《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的贺信。通过协会的章程,青年志愿者开始明确自己的服务宗旨,“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开展与海内外志愿者组织和团体的交流……”
随后,志愿者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从最初的组织动员阶段,到1996年实施扶贫接力计划;从2001年实施志愿者注册制度,到2003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从西部支教再到海外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提升到一个高水准的阶段,并且有了相当扎实、规模浩大的发展。按照志愿者工作部的统计数据,自1993年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至今,全国累计已有3.82亿多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在扶贫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大型赛会、海外服务等领域提供了超过78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进行注册的志愿者总人数更是达到2946万名。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丁元竹教授对本刊记者表示,“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乐施好善、帮助别人的志愿精神,这是一种深埋于血液中的民族精神,所以虽然起步落后于西方,但一旦实施,中国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就开展的非常迅猛……”
汶川:中国志愿者集体亮相
“5.12”汶川地震以来,截至6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491.4万名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其中,在川服务14.7万人。
截至5月底,经四川团省委统计并报经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确认,四川各级团组织累计提供了130万人次(不含献血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服务时间超过464.5万小时。
这是志愿者工作部2008年终总结时的一组数据。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国人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世界为之瞩目。有国外媒体甚至如此评论:发生在中国的这次毁灭性地震“催生”出以前在这个国家不曾看到的一个现象――志愿者大军。
丁元竹认为,这样的表述是非常不准确的。“中国早已存在大批的志愿者,说这场灾难‘激发’了中国人的志愿意识和精神更准确一些。”
诚然,汶川地震后,很多人在并没有人组织的情况下,自发赶赴灾区帮助救灾。“他们的身份很复杂,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学生、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公务员……但在灾难面前,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志愿者。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志愿者或志愿者精神,在那一刻,他们只是出于一种普通人的帮助同胞的善良之心。”丁元竹说。
“四川感谢志愿者。”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志愿者感动了四川,也让全世界为之震动。尽管灾区生活艰苦、余震不断,尽管志愿者中的大多数没有医疗、心理救助、救援等专业技能,但他们却仍然以数十万的规模活跃在那里。“志愿者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灾区最直接、为坚强的鼓励。”丁元竹说。
汶川地震让中国志愿者有了一次集体亮相的机会,也让世界媒体对中国志愿者、乃至整个中国都有了更新的认识。在《被唤醒的中国》一文中,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国民众对灾区井喷式的支持是一个启示。人们认识到中国人的同情心和慷慨精神,对中国人更有信心了。“多数志愿者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完全是自发自愿的,没有任何人的行政命令。他们有的驱车几千公里到灾区救助灾民。”《澳大利亚人报》评论说:“志愿者让人感受到中国温柔的心”。
升温:后2008年的志愿精神
2006年8月28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08年3月31日报名结束,报名人数达到1125799人,其中京外30个省(区、市)报名人数超过29万人,港澳台及海外地区报名人数超过6万人。
这也是志愿者工作部2008年终总结时的一组数据。继汶川地震之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志愿者的热情。
在接受本刊专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表示,从2007年年7月份开始,“人大”的很多志愿者就参与了“好运北京”测试赛的一些志愿服务工作。在北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期间,“人大”几乎全部的大三学生和相当多的大二学生都放弃了暑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留在北京参与奥运会的志愿工作。奥运会结束以后,很多的志愿者还会继续留在岗位上参与残奥会的服务。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人民大学。2008年,北京高校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参与到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而新学期开学,全国各地的高校内都有不少没有参加奥运志愿服务的同学,争着到学校的志愿服务中心报名。一时间,校园里助人为乐的事情层出不穷。
“奥运会是一个全世界融会贯通的平台,它不仅把我们的爱国热情、体育热情提高到一个高度,也让我们在这种国际化的大视野中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国的志愿者也通过这个平台开始更深刻地思考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做些什么。”丁元竹说。
奥运会让中国志愿者获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评价。《纽约时报》在2008年8月11日的报道中说: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大量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相信中国渴望着他人的理解,中国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无疑,中国更是一个满载青春与热情的国度。
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这儿套用这句话谈谈写文章:写什么确定之后,语言表达就是决定的因素。
8月19日,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同志的讲话,对新闻语言表达提出新的要求。应该看到,所有的新闻都是一种宣传,但宣传并不全都是新闻。新闻从属于宣传,新闻报道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既靠新闻事实本身的吸引力,又要靠较强的语言表达水平。
新闻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学、标语、讲话、公告等其他宣传方式的表达不尽相同。新闻有自己的规律,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易懂、真实性等天然要求,都决定了新闻语言必须以简练、通俗、客观、准确为基本特征。但综览一些新闻报道,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如何使新闻语言更符合新闻规律,成为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和公文语言保持一定距离
新闻语言离不开公文语言,但必须注意和公文语言保持一定距离。
在日常工作中,新闻采编人员都会接触大量的领导讲话、政府公告、法律法规等公文,这些公文都是新闻富矿,但公文毕竟不是新闻,新闻也不是公文。新闻采编人员可以从公文材料中撷取新闻,但注意不要被公文语言戕害了新闻语言的固有风格。
公文语言的特点,是有一些程式化的语句。仅举一例,2013年10月11日,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商场发生火灾,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长刘洪坤和石景山区消防支队处消防中队副中队长刘洪魁在火灾扑救过程中牺牲。刘洪坤是山东滕州人,滕州市委《关于向刘洪坤同志学习的决定》中称:“刘洪坤同志是170万滕州人民的杰出代表,是滕州人民的优秀儿女,其感人事迹,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刘洪魁是山东省曲阜市人,曲阜市委《关于向刘洪魁同志学习的决定》中说:“刘洪魁同志是64万曲阜人民的杰出代表,是曲阜人民的优秀儿女,其感人事迹,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对比一下滕州和曲阜两地市委的学习决定,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两位烈士的名字和两地市名与人口数据不同外,其他字词句完全一致。笔者无意批判这种趋同式公文语言格式,两地市委或许因为感到两位烈士死于相同的境况,英雄行为也大体一致,但显然,这种格式化的语言没有动多少脑子。事实上,如今公文语言“撞车”的现象多得很。公告通知撞车,领导讲话撞车,年终总结撞车,写检查还撞车,这些情况在近些年都被网友和媒体披露过。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思维僵化。
新闻的本质要求语言求新求变,但新闻工作离不开公文,在“八股式”公文泛滥的现实情况下,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提防公文语言的负面效应。新闻记者如果受公文语言影响过深,势必语言老套,难有新意。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一分清醒,和公文语言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僵化。
尊重共性,包容个性
人有共性,也有个性,同一件事,不同的人语言表述往往差异很大。
《唐宋家丛话》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某日欧阳修和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于是大家分别拟句描写。有朋友写道:“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欧阳修说:“字太多,又重复。在二十个字中,有两个‘马’字,三个‘犬’字,通衢、通途也重复了。”另一朋友写的是:“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欧阳修认为还是太啰嗦,于是提笔在句子前后圈掉了几个字,只存“逸马”二字,然后再加上四个字:“杀犬于道。”
这个故事和我们的新闻工作“正相关”。新闻语言的特点是“简练而达意”,欧阳修的“逸马杀犬于道”简洁而准确地表达了所见所闻,很符合我们今天对新闻语言表达的要求。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对同一件事的描述,因为人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思维差异,语言风格也完全不同,有高下之别。
“一个麦粒一道缝,一个人来一个性。”人们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缘于人们个性上的差异。对于这一点,现代文学巨匠鲁迅有更直接的认识。鲁迅在《革命文学》一文中谈到革命文学时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意即: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文章。纵览人类的文章史,凡有美文,必出个性浓烈之人。是故,先有仙风道骨的李白,才有飘逸雄奇的诗仙;先有杜甫的家国情怀,才有沉郁顿挫的诗圣;先有悟澈人世的王维,才有空灵脱俗的诗佛。
新闻报道也是这样,同一件事,不同的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完全不同:既有角度的不同,又有侧重点的不同;既有看法的不同,又有形式语言的差异。这些不同,背后是记者素质上的差异。记者的水平有高下,写出的文章也高下立判。而且越有才华的记者,一般越有个性;或者说,是个性铸就了才华,才华彰显了个性。应该看到,记者有个性,才有新闻报道的五彩斑斓,最后受益的是读者,是新闻传播事业。一个记者把个性磨平的时候,不可能再写出有特点、有风格的文章。所以,新闻采编业务管理要注重尊重人的不同个性,包容有个性、有才华的记者。
敢于创新,甘于质朴
新闻报道要形成新的话语体系,既要敢于创新,又要甘于质朴。
新闻的新,既表现在新闻事实的新,又表现在语言表达的鲜活生动。新闻语言要善于求新求变,既善于吸收前人的语言,化古为新,又能与时俱进,深接地气,把现实中活的语言应用到新闻报道中。但是,新闻记者要始终记得,自己是客观世界的报道者和描述者,忠于事实,不拔高,不矫情,不臆测,以质朴为底色始终是新闻表达的灵魂。
在新闻报道中,常有记者这样描述:某某喜滋滋地和记者说;某某喜不自禁地和记者说;某某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样的句子,不用说,都是出于一些对某地发展的“吹捧”稿件。“喜滋滋”、“喜不自禁地”、“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这些话,都是缘于“吹捧”的需要,记者以自己的主观臆想写报道,实际上被采访的人未必有这样的心情和感受。
应该看到,“人为拔高”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不乏其例。笔者有一次随某市领导看望一个先进典型人物,这个典型人物在战争年代身体伤残,复员回乡带领群众致富。应该说,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自有其高于常人之处。不过,这个典型也不是说每件事都做得高风亮节。比如,每次领导去看望他,他都会提各种各样的私人要求。那次我随市领导去看他,他就说女婿上班离县城太远了,希望领导给调动工作。等我们出来,知情的同志说:“每次领导看他,他都提个人要求,如今他家的卫生纸都是公款报销。”但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这个典型人物始终保持“高大全”的形象。
把一些人物典型宣传得高大全,事迹不够甚至加以虚构,凡是影响人物形象的事例概不写入,其实是一种不好的文风。这种不好的文风,是对现实的“非忠实报道”,读者常常质疑,得不偿失。
我的朋友岩鹰作编辑工作,同时是位诗人。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工作,他说:“诗好写,我一会可以写十几首;新闻报道不好写,因为不能胡编乱造。”
文章立篇看文风。新闻不是文学,不能虚构,不能渲染。新闻报道需要创新,但不管怎么创新,“甘于质朴”的底色不能变,尊重客观事实、平实质朴地反映客观世界,更能体现新闻规律。这句话,看似平易,却很难做到。
(作者为大众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编辑)
链 接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关键
那么在2008年,我们该如何为薪水而战呢?
就业压力不小
要想拿高薪,首先要看看就业形势。在就业形势好、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增加工资收入并不难。那么,明年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呢?
今年12月初,中国社科院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明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堪忧,预计毕业生实际就业人数将在600万人以上。同时,国内城镇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供大于求的缺口将在1500万个以上。
《蓝皮书》认为,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位。目前,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求职难度要高于其他学历,这种状况在2008年将持续。
《蓝皮书》称,2008年中国下岗人员的数量会有所下降,但就业总量压力较大,中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亦只有1000万个,供大于求的缺口将在1500万个以上。其中,中西部地区和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
上海专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大卫博士针对2008年的就业形势,用“极其严峻”4个字来形容。他表示,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以及《劳动合同法》造成的企业用工缩减和通货膨胀造成的退休人员重新回到岗位上等,众多因素导致2008年的就业市场压力将会比往年更大。
薪水涨幅比2007年高
根据国内各大薪酬调查机构的信息显示,2008年总体薪酬水平运行良好,将会有一定的涨幅。
据Hay(合益)集团的薪酬调查报告显示,预计2008年基本工资将平均增长9 4%,高于今年的9.1%,通货膨胀预计为3.2%,员工能享有的实际增长将达到6.4%。
根据Hay(合益)集团的薪酬报告,在2008年,相对于消费品,化工、石油天然气、农业、物流以及零售业等行业,保险等金融服务行业将拥有高于平均值的增长率,而2007年保险行业平均基本工资增长率是10.1%。同样,银行业也预计有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是因为人才短缺,市场需要大量有银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员。2007年,一些银行甚至通过加薪超过50%来留住关键人才。
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近日对京沪穗以及深圳等主要城市的薪酬方面做了一次全面调查,结论显示,在2008年,汽车、生活服务、建筑装潢、生物医药、金融、旅游餐饮、耐用消费品等行业,薪酬增幅会保持在8%以上的增幅,尤其是生活服务行业,在北京、上海的薪酬增幅可能超过12%(具体见表1)。
专家预测:明年服务领域最热门
找准明年的热门行业,并有针对性地早作准备,这对欲谋求更高薪酬标准的职场人士来说非常有必要。那么,明年的热门行业主要有哪些呢?
刘大卫最看好第三产业。他表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主要城市中,其城市功能会发生转变。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已经逐渐落寞,取而代之的是服务型行业。
刘大卫表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以及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旅游会展业会迎来一波发展高峰,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激增,薪酬自然会水涨船高。与之相应的是宾馆酒店业也会随之火爆。上海职业指导专家汪美萍指出,受奥运会和世博会影响的行业还有体育产业和物流管理产业,热度会进一步升高。
随着全民理财时代的到来,金融行业热度不减。汪美萍分析认为,银行信贷、国际金融、金融法律、资本运作、保险顾问、投资分析等都会是极具吸引力的招聘岗位;与投资理财相关的个人理财顾问、投资理财产品销售等岗位,也会是未来的热门职位。
垄断行业的薪酬依然诱人。刘大卫告诉记者:“如果能够进入垄断行业,那绝对是能够获得不错的薪酬的。”在他看来,目前的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石油、烟草和电信等行业。电信业尤其值得关注,其不但具有垄断的性质,同时还兼具高科技的高成长性,薪酬上涨自然不乏驱动力。
具有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也是专家们所看好的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制药业以及新材料行业,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些行业在2008年薪酬的增幅会达到9%左右。此外,刘大卫还表示,智力产业如管理咨询业等,薪酬也会有较为理想的增长幅度。而奢侈品销售等行业虽然距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较远,但这并不妨碍奢侈品市场份额的扩大,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自然也能再次提升。
如何获得高薪
如何获得高薪?专家表示需要在多个方面努力。
对于处于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职场人士来说,通过有针对性地跳槽来获得加薪是一条捷径。宏威职业顾问首席咨询师、高级资深职业专家郭策表示,要获得高薪,除了自身素质要与高薪相匹配之外,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因此,对于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如果没有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收入,那么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要做两件事:其一是做好年终总结,对自己一年的职业经历进行全面盘点。其二是为自己春节后跳槽做准备,如找到与自己匹配的热门行业职位,精心准备简历,以及梳理自己的人脉关系等等。当然要找准方向,不能过于随便,以防自己的职业发展脚步出现紊乱。
当然,专家建议上述职场人士也可以在专业技术上做得更为出色。当然,这离不开学习和不断充电。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邹羽表示,在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加大投入,不断充电和再学习,这是实现工资增值的不二法门。
“房贷和居家支出3000元以上、两辆车按揭加花销至少7000元,房子的装修以及家电的按揭2000元,各种保险2500元,房屋存储5000元……固定支出外,还有人来客往、奉养父母、额外花销……”
26岁的英子坐在星巴客里,打开笔记本一笔笔地给记者算,总结是:“每个月还完银行按揭,也就剩两三千块钱,连商场里稍像样的新装都不敢买,今天还是你说请客,我才来星巴客。你说,我结婚是为什么呀?”
英子跟老公的年收入约30万,而这个城市里刚刚公布的人均年收入,是1.3万元。
记者能报以的,只能是一声叹息。
精英1+1
“我想念自己没有结婚的时候。”
名牌大学毕业,在一家中型外企做管理,收入不错,潇洒独立,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
“或者像最初结婚的时候也可以。”
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住在六十多坪的旧房子里,虽然小了点,但有一个钟点工帮忙打理卫生,除了偶尔下个厨,基本上是零家务。饭后一起出门散步,老公打球,她放狗,回来泡一个薰香浴或挤在沙发上看一张碟片,周末跟双方父母一起登山……正是英子想像中的生活。
对于这种生活她规划已久。当初找男朋友的时候,她就划定了标准。现在的老公潘登就像是为她量身打造,一样是外企员工,外貌和收入上佳,父母退休,支持儿女们独自生活。
彼此验证了品位和经济实力后,又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你是我今生最好选择”的含情脉脉,认识一年后,英子做了幸福的五月新娘。
英子时髦洒脱,潘登精明强干,朋友戏称:强强联合。
婚后两人选定了一家中高档小区,房价自然居高不下,同时潘登还按揭了一辆小车。虽然积蓄都花在首付上了,但两人彼此打趣:“没关系,每个月车房贷款加起来,没有占到收入的三分之一。”
新房开始装修,自然是高标准严要求,预算一次次超支,家用电器统统是最好最贵的,幸好仍可以按揭。钞票流水一样地花出去,英子的母亲心惊肉跳:“同时又买房又买车是不是太奢侈了?你们才工作没几年,还是该降低一点标准,留点积蓄。”
两人相视一笑,父母还是老思想,新时代谁还存30年的钱,然后在60岁的时候再住上新房?
“需要”“想要”和“得到”
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没过半年,潘登升职,上调集团公司。这本来是件好事,只是办公环境陡然上升了不止一个格调,往来皆老总,午餐地点从西餐厅直升到私人会所,潘登开始觉得自己那辆福克斯挤在一堆中高档轿车中,怎么看怎么碍眼了。
想在职业上有所飞越,总得付点代价吧。英子公司里资历比她浅的同事也都开着小车。两人一咬牙,又买了辆马自达6。
双方老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了,但两人合力说服了他们,车子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在交际应酬中显得无比重要。
像大多数外企那样,你一年能拿到十万还是三十万,由你的工作量而定。潘登始终认为,在这个物欲膨胀的世界,有欲望,才能更接近目标。你要“想要”了,才有可能去“得到”。
英子挑不出这句话的毛病,但骤然加大的家庭支出让她懂得了四个字:锱铢必较。
潘登开始争取一切出差机会,冲刺所有合理不合理的目标;而英子的专业是日语,接外单的机会多,悄悄瞒着公司半夜苦干。
父母家里去得少了,朋友聚会能免则免,两人异口同声:趁着年富力强,要为将来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础。
现在回想那两年的拼命,英子觉得很惆怅:“我老是在想,要是我们没有那么早把自己标注为精英,幸福是不是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什么是好生活?
三十而立,潘登在生日宴上许下的愿望是:尽快换一套高档小区的住房。这个城市的房价正在像一部失去控制的电梯,你以为它到顶的时候,下一秒它还可以飞升。
潘登坐不住了,他计划让自己的父母卖掉房子搬来和他们一起住,以筹出首付款。
英子当然不同意。但在那天晚上,她也发现老公的眼角有了好几道皱纹。一个才刚过30岁的男人,怎么这么快就显出了老相了?
一件锦袍上找出虱子后,你会更快地发现更多的虱子。很快到了年终总结,英子拿了一个优秀员工奖,公司奖励了五天假期和两张去香港的机票。以前酷爱旅游的英子,已经一年没有出过门了。
回家跟老公商量,潘登考虑了半天,才说两个人旅费就要花几千块,再加上购物,可以买新房的两个平方,再挥霍一点,一个卫生间就没了。这次英子不依不饶,但潘登打了N个电话后,遗憾地告诉她五一节要加班。英子只好作罢,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加班,就是为了躲开去香港。
英子眼前一黑,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同时涌了上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个人去小馆子吃饭,潘登开始提醒她不要总点香辣蟹和水煮鱼;再后来,没做饭的时候他宁愿在家吃泡面,说喜欢康师傅的味道;他可以花一个月的薪水买套新西装,而内裤穿破了三个洞也不扔;英子一直用的CD香水,他告诫她这是化学品;想买一套高档化妆品,他又说你其实不化妆更漂亮……
假期不再出门旅行,周末一定在家做饭。由于工作繁忙,运动是谈不上了,以前所有的爱好也根本无暇顾及。
他不再絮絮叨叨地跟她说一些烦心事,好像无敌超人;除了每天的早安晚安,知心话基本没有;她加完班的时候,他多数已经鼾声如雷;卿卿我我挤在一起看电影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他出差和应酬的时间永远比在家多,再好的房子都像个旅馆,而她就是服务员。
天啦,英子想是她错了还是这就是男人的成长?难道生活就该是这样?
她想念一年前的潘登,他会帮她洗头,会抱她上床,会跟她调笑,会在周末打场蓝球累得像头牛冲进厨房;会在情人节突然出现在她办公室门口,手里抱着一大把俗气但仍然让整间公司轰动的蓝色妖姬。
这些都让她震惊地发现,所谓的强强联合简直是个骗局。以前单身时生活潇洒快意,蜜里调油。结婚才两年,她却惊觉床头金尽,潘郎又老,而好生活――开着车,计算着下个月是油费重要还是为自己添双好鞋子,这能叫好生活?
欲壑难填
潘登的烦恼不比英子少。他要面临的问题是:生儿育女,赡养老人,以及为将来作准备。这一切都需要钱。于是亲情、友情、爱情、兴趣,都变成一笔笔账单,送到不断变大的办公桌上,等着他买单。
付出的努力不是没有回报,他已经是公司最年轻的副总,但收入的增长还是追不上消费的翅膀:房价又涨了,银行又加息了,股市又动荡了……甚至同级别的张总又换了辆新车,都能让他心惊肉跳。
回到家他越来越没有力气说话,是欲望膨胀还是压力太大?他也说不清楚,只觉得自己像得了强迫症,被一波波的浪潮推着,向着更好的房子和车子迈进,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外鲜内焦。
老婆不快乐,他也知道,但眼看着朋友同事一拨拨地换房换车换VIP卡,你能不追赶吗?能停下脚步去度假吗?商业社会,不进则退,他不可避免地要与更多客户谈判应酬、斗智斗勇、喝酒熬夜。英子患得患失的小女人心情,他确实是顾不上了。
但他理直气壮地认为这是社会的错,是社会鼓励年轻人消费,反正什么都可以按揭。他皮夹子里有三张随时可以透支的信用卡,而按他们的计划,今年该有个孩子了。
这次英子死活不同意。
“孩子,你拿什么来养?车子房子家具家电,统统在按揭。你知不知道养个孩子要多少钱和时间……”
他望着披头散发泪流满面的英子一阵茫然,两人月入数万,还养不起一个孩子?那个柔情蜜意爱撒娇的小妻子,消失到哪里去了?
钱钱钱!他不打牌不抽烟,不包二奶没有坏习惯,工作努力拼命,前程远大,可为什么幸福却离他越来越远?
“过年后,我一定要辞职……”
“要是有个男人可以让我不必再像现在这样拼命工作,我就马上嫁给他……”
在15个人的办公室中,起码有10个人每天都把这些话挂在嘴边,特别是在临近春节之际,好像每个人都患上了职场感冒,多多少少表现出一点“END情绪”。
TIPS:什么是“END情绪”?
E-exhausted(疲惫的、精疲力竭的),N-nervous(紧张的、不安的),D-disgusting (恶心的、厌恶的)。
职场上的END情绪一族常常感觉焦躁不安,做事提不起精神,甚至对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情绪,以至于把自己逼到抓狂!
普查4种办公室“END情绪”
看看下面的调研结果,你站在哪个阵营中呢?
如果工作影响了生活,我会选择离开。――20%(女性);35%(男性)
尽管目前的工作影响了生活,但我仍然会呆下去。――32.71%(女性);45%(男性)
就这样吧,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45.12%(女性);20%(男性)
对“鸡肋工作”欲罢不能的“END女郎”占了77.83%,而你说不定就是其中之一。不要紧,现在问题的关键是END情绪一族怎么自救?
我们来听听心理专家的说法。
“END情绪”NO.1:要精神还是要面包
情绪END派:冉冉,26岁,报社美编
从美院毕业后,我在一家发行量不足10万份的小报社当美编。报纸是黑白的,几乎没有什么版式设计可言,薪水也很少,工作既不能给我专业上的提升,也不能给我多一点的报酬,我实在不想再浪费时间。转行是否会是我最终的出路?可是,我直到现在也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该做哪一行。现实世界像一张灰色的蜘蛛网,而我就像一只被粘住的小虫子,离不得,为了生存;留不得,出于失落。就这样在犹犹豫豫中,我懵懵懂懂地“凑合”着。
心理诊断:
每到年终总结一年工作的时候,我们常会因“说不清”而感到恐慌。
年龄越来越大,成绩越干越少,工作越找越难……如果长期从事无新意、无刺激的工作,个人成就感就会直线下降,同时自我评价也会随之降低。此外,这种挫败感会使我们变得消沉,甚至出现转行倾向。我们要记住,成就感是对工作最好的激励,是引爆职业激情的最佳“燃料”。
职场VC派:时颖宁,25岁,市场经理
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是一份稳定、轻松的工作,但那内敛的氛围与我热烈、开朗的个性太不相符,枯燥的工作更让我深感百无聊赖,因此陷入了严重的自卑和抑郁之中,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被“失败”宣判了。
《布隆伯格自传》让我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其中一段话对我影响尤深:“我最喜欢的是星期天晚上,因为第二天一大早醒来后,我将在办公室度过五个快乐的工作日。”一个人如果不喜欢他的工作,那么工作对他就意味着身心疲惫。我终于决定放开胆量,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现在,我选择了挑战性很强的市场工作,虽然困难在所难免,但我不怕,因为我选择了自己的最爱。
“END情绪”NO.2:要学历还是要经验
情绪END派:罗素,29岁,某外资小学4年级班主任
我的职业需要付出,如知识、感情,而当资源不断被消耗却得不到补充时,我就会感到心理极度不安。最近,我就明显有了一种被学生“掏空”的感觉,孩子们天真的提问常常让我无比尴尬。在这所竞争激烈的学校里,我随时都可能被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辞退,而我也知道如果不赶紧补充知识就很难进步,但花3年时间读书会不会丧失一线工作经验?到时学历有了,可经验没了,会不会得不偿失?一到年底,我就会因为忧虑而导致情绪低落,学校里只要有一个同事感冒,我一定会被传染上。
心理诊断:
很多职业女性的岁末厌职症都源于“本领恐慌”,这是因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破坏了你的职场安全感,当焦虑长期如影随形,我们就会感到空虚,从而导致思维迟钝、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分散。
其实,工作是一个不断补充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过程,学习充电是职业资本的积累,工作实践是职业资本的经营,若想取得成功,职业资本和职业经营这两方面就需要互补互动。如果你的优势不是职业资本而是职业经验,那么可以选择竞争者少、成长性好的领域,发挥你的先入优势;而如果已进入竞争激烈的行业,则应在工作中及时充电,变先入优势为持久优势。
职场VC派:黄薇,28岁,广告公司高级创意经理
客户们无限增长的需求,广告业每秒剧增的竞争,让我时常面临着双重压力――想出好点子取悦客户,挣到一定数额的利润取悦老板。思想和精力无限付出,这让我常常觉得自己就像一口快要挖不出水的井。
两年前,经过再三权衡,我决定去充电。当我把辞职报告交到总经理手上时,他十分吃惊,但我很清楚,只有学会舍,才能有所得。辞职后,我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哲学,还在攻读外语之余报了口才训练班,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现在,两年的进修即将结束,而我也重新找回了工作激情和职业竞争力。
“END情绪”NO.3:要回归还是要奋斗
情绪END派:张潇卿,32岁,记者
既要积极地掌控一份体面的工作,又要做个好妻子、好母亲,我有些应付不下来。3年前的岁末,我选择了“回归”。可当孩子会跑的时候,我蓦然发觉自己已不年轻,如此还能适应激烈的竞争吗?如果我再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会不会失去家庭和亲情?无奈、无助、懊悔常常交织在一起,让我失落不已。
心理诊断:
感情因素往往会让女人产生厌职情绪:沉湎于爱情、寄希望于男友的事业、家人需要照顾……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即便她们没有马上提出离职,也会降低对职业发展的热情。有一点需要注意,感情给予慰藉,工作给予保障,女人从中体会到的快乐是不同的,无法此消彼长地相互代替,只有两者都如意,生活才能更加丰富和平衡。再说,“回归”比“奋斗”更可靠吗?相信很多女性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职场VC派:晓雷,28岁,舞者
都说舞蹈演员的艺术生命是有限的,“出名要趁早”,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一个优秀的舞者只有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深刻了解之后,才有可能演绎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与同事们不同,我在该成家的时候结婚了,在该有孩子的年纪有了宝宝,并在女人最黄金的年龄捧得了国际舞蹈艺术节的编舞金奖。上天虽然给予了女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可并没有因此而剥夺我们对柔情的渴望。聪明的女子必须懂得何时卸下盔甲,让亲人得到爱的滋润。
“END情绪”NO.4:坚持到底还是激流勇退?
情绪END派:王雁,26岁,职员
前几天离职的姐妹告诉我,她在部门里干的活最多、工作最认真、绩效最好,但是工资却是最低的,原因就是老板认定她最老实,所以就吃定她了。而现在,只要我一走进办公室就胸闷气短、烦躁不安,“是不是我也被老板吃定了呢?”每每想到这儿,我就想辞职了事。
心理诊断:
年轻OL的情绪化流露一直是影响她们在职业领域发展的主要障碍。她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没有家庭负担,在工作中担当的责任也较少,于是工作对她们来说有了更多“玩票”的性质,她们也更愿意从“兴趣”的角度来对待工作。因此,就有了很多的“愿意”和“不愿意”、“高兴”与“不高兴”。
其实,寻找完全满足个人需求的工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换个角度去挖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如果觉得待遇低,那就从工作能增长自己知识储备的角度去寻求内心平衡;如果觉得老板不好,就从同事那儿去发现闪光点;如果觉得同事难处,就从工作的社会地位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总之,只要你寻找到内心的平衡点,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职场VC派:赵芳,27岁,IT公司行政经理
两年前岁末盘点,公司亏损,在大家人心惶惶各奔前程的时候,我选择了坚持。不是愚忠,而是我觉得核心领导层的能力可以带领公司走出低谷。现在,作为公司元老,我已经向核心阵营迈进了一大步,经济上也有了足够的保障。你看,有些时候奇迹只需要我们再坚持一点点。
16条自助法则终结“END情绪”
上述种种“抓狂”现象,其实都是心理负荷过大、超出了承受能力的表现。如果我们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调整情绪、缓解压力就再好不过了,而当压力排解不了的时候,就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
心情灿烂法则
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期望获得的价值和实际感受到的价值相差太远是“职场感冒”的首要原因。老板追求的是利润,员工所创造的价值肯定会高于实际所得,每个职业人都应提前做好这种心理准备。
主动发现每天的收获:任何工作对于个人的成长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只是我们因为自身的需求不一样而忽略了它。如果我们能每天去主动发现工作所带来的收益,就能培养出自己一种积极的心态。
盘点自己,找到优势:如果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潜能,不要犹豫,努力地去追求和进取吧。竞争如此激烈,如果你适合当一名快乐的面点师,干嘛非要做一个忧郁的画家呢?
“软充电”让你永不言败:充电不要仅仅停留在补充专业知识上,很多时候你的口才、健康、个人修养等“软”本领也照样是你立于职场不败之地的资本。
生活灿烂法则
鲜亮的色彩是很好的心理按摩师:选择色彩鲜艳的服装、家居用品;精心挑选几张漂亮的图片,摆放在触目可及的地方……如此不但可以愉悦心情,还可以激发灵感。
视觉刺激让心灵感觉新鲜:隔一段时间就把办公室做一些改变,比如给电脑屏保换一个心仪的画面。只要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就算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你也不会厌烦了。
在大多数人看好常昊的状况下,常昊陡然在第六届三星杯决赛上输给了曹薰铉,世界冠军梦再次悬空。此情此景,像极了一年前的春兰杯,同是胜出第一盘棋信心爆棚然而后两盘接连下跌最后痛失直捣黄龙的美景,只不过――马晓春换成了常昊,常昊没有拒绝参加颁奖显得很有风度。
中国棋手在2001年没有冠军的命,一无所获,神似另一个极端:饕餮的韩国人将2001年的世界冠军尽收囊中。这是一个尴尬难言的结局,黑夜中里祈求黎明快来临,光芒也打了进来,但转瞬一逝又消失了………如果常昊2比0战胜了曹薰铉(从实战进程看完全有可能),那是一个多么便利的局面:常昊终成正果,昂扬地扛起中国围棋大旗;中国围棋由多数的看空到一致的看多;协会领导九九归一年终总结兴高采烈,小侠写文章意气风发妙语如珠,不遗余力讴歌常昊和中国围棋又一次的巨大进步。
这种状况真是太好了,YEAH!但是,“如果”就是现实的话,也就像当年的一句话,“巴黎就可以被装在一个瓶子里”。常昊输棋,他痛苦,大家都痛苦,这也给小侠的这篇文章制造了很大的难度。但聪明的读者可能发现小侠用了“悬空”这个词而不是“落空”,后者显示结果的失败同时又明确怀疑未来的乐观性,而前者则表明结果的不确定性暗含未来的光明是可预期的只是暂时碰到了麻烦。
换句话说,小侠依旧看好常昊,甚至认为他在今年的表现达到了一种境界――来到了这个村,就是没到那个店,春暖花未开。如果倒个语序的话,“没到那个店,但是来到了这个村”,“花未开但春已暖”。鄙以为也成立。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小侠喜欢的一首诗,海子最著名的一首诗,诗中的境界令人神往。人要是那样纯粹那样畅快那样率意,也不枉了。在常昊击败李昌镐后,顿时想起了这首诗,小侠想,在击败了李昌镐后,哪怕这只是短暂的胜利,常昊也一定觉得非常畅快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常昊一个劲地说“非常高兴”、“非常兴奋”之类的字眼,但小侠以为常昊最真实的感觉用“畅快”这个词来表达更为达意。
对于中国棋界来说,这也是个畅快无比的消息。差一点血本无归,突然打出了一个“七大对”,翻番了,当然让人惊喜无比,虽然遗憾的是,如果是庄自抠那就忒爽了。
季节已经在冬季,2001年的中国围棋几乎是彻骨寒冷的,甚至让人失去了直面反思它的勇气。但就是大约在冬季,幸福的人常昊面朝大海,花未开春暖了,温暖了2001的中国棋坛。这种温暖是我们2001年最大的热力,这种力量让我们振奋和前进。谢谢常昊,因为他在第六届三星杯半决赛攻克了当今世界围棋最强大的“堡垒”李昌镐。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春暖了花开还远吗?从常昊在三星杯决赛中的保值表现看,花蕾在孕育,在含苞待放。
成功属于坚忍者
给每一座山和每一条河/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人通信/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小侠想把我所感的,告诉每一个人。试着条分缕析常昊在有李昌镐的路上,试图取一些温暖的“名字”,让我们共享这“幸福的闪电”。
手头有一本《围棋新锐冲击强者》,是国少队教练吴玉林在1998年写的。写的第一个“新锐”就是常昊,小档案里有常昊最喜欢的格言:成功属于坚忍者。从书的出版日期来看,估计是常昊的那句格言在1997年就向吴玉林“交代”的。
在2比1力挫李昌镐后,小侠采访常昊就提到了这句“格言”,问屡战屡败的常昊这次的成功是不是坚忍的原因。常昊显然还不太适应这么“宏大的叙事方式”,尽管是电话采访,还是能感觉到他的不好意思,“我当时就是这么一说,没怎么在意的。”
但这次能在世界大赛的半决赛里重拳击倒巨无霸李昌镐,能够将2胜14负的战绩改写为4胜15负(不要小看这不经意的2胜移动),的的确确验证了常昊“成功属于坚忍者”的这句人生格言。没有这种坚持的定力和搏劲,常昊不会抱定李昌镐不放松的,也不会赢得在棋上更深的力度,更不会有这次突破和漂亮的淬火出炉。
常昊三胜李昌镐,有着时间区别,也有着意义的不同。第一次是在1997年7月的上海,首届中韩天元对抗赛,常昊稀里糊涂地输掉了第一盘棋,输得很窝囊,尽管李昌镐、老聂都和他复过盘,他还是不知道输在那里。常昊茫然。第二盘棋,不甘不服的常昊连出妙手,最终擒住李昌镐一条大龙,是中盘的酣胜。老聂在讲棋的时候,不断地称赞自己的弟子,称常昊下出了“好几着绝世妙手”。
第三局是决胜局,常昊以1又1/4子输掉了比赛,也输掉了那次的对抗。但第三盘棋,常昊很有机会,李昌镐形容为“常昊有大量的取胜机会,是我侥幸地赢棋”。常昊赛后很后悔,很不服气。但这次的失利并没有在心理上重创常昊,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试过刀的常昊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觉得只要自己正常出招,应该有机会劈掉李昌镐的。
常昊第三局结束的时候,有人问常昊为什么不带他的吉祥物――那只带小玻璃鸭子的钥匙链,常昊反问说:“1比2,这不是恰如其分的结局吗?”这种貌似露怯的反问,其实表达的正是常昊的自信和乐观。
常昊的这种乐观是好的,但有些“矫枉过正”。很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常昊可能低估李昌镐,觉得李昌镐不过如此。这种情绪,我们当时能从常昊在不同场合的表达感觉得出来。常昊觉得完全可以和李昌镐一战,名满天下的“韩国一点红”李昌镐并不是一招见血的主,也不像媒体渲染得那么传奇。
常昊要挣名头,就必须干掉这位江湖大佬,自忖大可一战的常昊求胜心愈来愈重。常昊当时的心态内核,一如当时浮躁的媒体,真的把自己当成“绝代双骄”中的一位了。是绝代,就应该…….
但很快,常昊就醒悟了,真正意识到了李昌镐的强大精髓,他的那种过于乐观、过于找回场子找回面子的急功近利情绪让他受到了莫大的惩罚。1998年,单就比拼李昌镐而言,是常昊暗色无比的一年:1998年第2届中韩天元对抗赛,常昊0比2负;第3届LG杯第2轮,常昊负;第11届富士通杯决赛,常昊负。
啪啪啪啪,常昊一口气输给了李昌镐四盘。很多棋不是常昊没有机会,常昊也占有优势,但那个时候的时候常昊就犹如迷途的羔羊,怎么也找寻不到获胜的捷径。有功力不够的原因,更多的是心态的失去控制。常昊太急了,急切得失去了平常心和冷静。这种情绪在1998年8月1日的富士通决赛上达到了极至,这里我们引用当时的一段现场报道:
“8月1日这天下午,中国棋院的高手们无一不在研究这盘对局。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直播解说,主持人是聂卫平九段。棋手们机关算尽,结论是黑棋小胜,全部的变化都摆了上百遍。聂卫平也当众宣布:‘常昊赢定了,依我对他的了解,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被翻盘。
又一个军诞生了,我们应该向他祝贺!’但语音未落,东京传来的消息却是,常昊输了,输了1目半!这是个五雷轰顶的消息,聂卫平的神情,仿佛是一座倒塌的房子。在中国棋院3楼训练室,棋手们研究的所有取胜步骤,常昊偏偏没有发现,而是选择了一条绝路,一个错误次序。”
后来,小侠在今年应氏杯期间采访常昊的时候,常昊还悔恨交加地强调了这盘棋,说如果当时拿下了,棋坛的历史会就此改写。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常昊似乎陷入了对李昌镐的恐惧和对自己的不自信情绪中。1999年,1999年第3届中韩天元对抗赛,常昊0比2负;第4届三星杯八强战,常昊负;2000年第4届中韩天元对抗赛,常昊0比2负。常昊连战连败,加上1997年的最后一盘棋,常昊至此已经追平了马晓春对李昌镐的十连败可耻纪录。
输多了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债多不愁,虱多不痒,八面透风即为无风。输多了认的次数多了,反而有利于心态的缓冲,但关键的是,再输多了也不能输麻木了,输得没有斗志了。幸运的是,常昊没有像马晓春那样被李昌镐彻底击倒,似乎永远爬不起来了。常昊艰难地爬了起来,进行了内心的认真反思,他觉得自己最大的失败不是十连败,而是心态乱了,只要他端正自己的心态,有一颗自然和平常的心,他肯定不会输这么多盘棋的。以前的心态太急了。
这是在和李昌镐交手短达三年多达12盘之后,常昊悟出的最重要道理。妖魔易除,心魔最难除,但常昊克服了“心魔”。
成功属于坚忍者。到今年的应氏杯决赛,常昊已经露出了翻身的痕迹。前两局,常昊有着很大的机会,但都输了,0比2的比分很可惜也很让人绝望。但从成都移师到上海后,常昊展示了他成名以来的绝技――棋风厚实大气,中盘判断精准,心理素质豁达稳定,第三局是常昊的完胜。虽然最终常昊以1比3败北,但没有让常昊的心理失败,相反第三局快心的胜利也为常昊今天击败李昌镐夯实了雄厚的基础。常昊后来说,他下应氏杯心态非常好,胜固可惜,败亦欣然。输了一个应氏杯,常昊赢得了心理上的宝贵经验。可以说,常昊在心理上的蓄势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阀值,就快要水到渠成了。
“1998年的8月1日晚,常昊在东京度过了黑暗的一夜。他对翻译王谊说:‘我会牢记这一天,我会让今天的不幸加倍赔偿我。’”。
幸福的闪电来到了!3年后,在韩国大田,11月9日,常昊终于在第三盘半决赛中完胜李昌镐,从而在李昌镐最擅长的番棋中将对手彻底击倒,好好地让李昌镐补偿了一回。这是世界棋坛上第一次有外国棋手在世界大赛(包括正式的双边对抗)中番棋击败李昌镐,日本的依田纪基90年代初3比1胜李昌镐只是非正式的番棋邀请赛,且当时李昌镐天下第一人羽翼尚未丰。即使算本国棋手,李昌镐在世界大赛的番棋历史上也只是在两年前的第一届春兰杯决赛上1比2输给了师傅曹薰铉,仅此一次。
现在,常昊拥有了难能的第二次。如果我们不是那么苛刻的话,常昊的这一次胜利完全可以说是具有爆破意义的。虽然他没能在最后的战斗中爆破曹薰铉的快枪。
我的天下
1996年12月25日,一脸苍老的大竹英雄无奈地说:“我已经真的老了,擂台赛若继续举办,我请求不再出场了。”大竹为一个年仅20岁的后生六连胜终结了擂台大战而悲哀。
这个20岁的后生就是常昊。那次去东京,常昊身边带了一本读物消遣,那是NBA一代巨星迈克尔.乔丹写的《我的天下》。写这本书的三年前,乔丹的处境不太好,在公牛队第一次三连冠后,心情沮丧的乔丹因为赌博事件和父亲被枪杀而于1993年宣布第一次退役。1995年,因为抵挡不住对篮球的热爱,乔丹回来了,在短暂的失败后,又继续了他的天下,也就有了后来芝加哥公牛队神奇伟大的1996―1998年第二次三连冠。
乔丹是常昊喜欢甚至崇拜的人物。迈克尔是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他的事迹绝对超级精彩,他的天下无人能敌。再早一点的时候,常昊看卡耐基的书,看《成功之路》。常昊已经成功了,也许他想像乔丹那样拥有自己的天下,在浩瀚的围棋世界。
我们庆幸常昊在十连败面前没有被打懵没有被打垮,而是愈挫愈奋,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是形式上的突破,也是常昊职业水准的一次微妙攀升。1997年中韩天元对抗赛第二盘的胜利,常昊说“那时比李昌镐要差不少,但是当时第一次碰上有气势,有冲劲,所以赢了棋”。今年应氏杯的第三盘棋,常昊也赢了棋,“当时心态比较好,也缓过点劲来”。三星杯2比1胜李昌镐,常昊评曰“第三盘其实是完胜,他一点机会都没有。我身体上虽然很累,但是精神上一点都不累。”。
三次胜李昌镐,都有不同的理由,也有不同的赢棋境界。不说超越李昌镐,但起码地讲,常昊在一步一步地成熟,棋艺在精进卓越。在天下忍者第一的李昌镐面前,常昊能从十连败坚持到现在的2比1番棋胜,常昊忍术工夫也绝对是超一流的。
忍到了今天,常昊面朝大海,春暖花未开。忍到了今天,常昊还需忍,2000年的富士通决赛是曹薰铉阻断了常昊登顶路,今天又是这个老曹再次击倒常昊。常昊今后的对手“黑名单”中,绝对算上曹薰铉一个,常昊有花堪折直须折,但这个老曹偏偏不让他折。常昊今后还要和他斗,要有斗志,要有自信,要继续忍耐。
小侠思忖,这次的击败李昌镐是适时地给常昊的追求搭好了梯子,就等他继续攀登了。常昊小的时候,别人说他就是冠军命,到现在什么冠军都拿了,也是国内的第一人了,但是世界冠军呢,世界第一人呢?
还是那句老话,革命尚未成功,常昊尚须继续努力。常昊曾经有三个目标――1,他在1996年擂台赛上成为最后的终结者后,常昊说“下一个目标就是打败李昌镐”,这个目标已经初步实现;2,他多次说过“最高兴的事情是拿一个世界冠军”,常昊在两次富士通、一次应氏杯、一次三星杯都错失机会,并且都栽在李昌镐和曹薰铉手里,常昊肯定渴望老帐新帐一起算,干掉李昌镐就是强大的预期节奏。
最后一个目标――下一盘流芳百世的棋。
“拿世界冠军和下出名局更在乎哪一个目标?”小侠问。
“这两个其实不矛盾,兼得是更好的。如果又能拿世界冠军,又下出名局,那是最好的结果。”常昊回答道。
能拿世界冠军是常昊现实的目标,下出一盘流芳百世的棋是常昊理想的目标。现实的目标是急需一个世界头衔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莫大推动力,理想的目标是棋艺能抵达一种至高的境界,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有真正的成就感。如果一个人能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就太完美了。
换言之,常昊更应该有自己进一步的追求,譬如说他的天下。如果常昊有一天站在世界棋坛的颠峰,面朝大海,春暖花又开。
我们会为这样的超级精彩激动和感动。
龙对龙的启示
当我们热切关注常昊的“下一个动作”直接做出世界冠军的动作时,其实就表达了我们对另一个人的失望和不满。他不用说,就是马晓春九段。
就在这一届三星杯的半决赛上,我们看到中国棋坛昔日的旗手、曾经的第一人马晓春九段被韩国近50岁的老将曹薰铉九段连发两弹,颓然倒下。这次的惨败,应该是马晓春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打击。
马晓春今年37岁,今后还有尚多机会,之所以说这次区区的“半决赛”对于身经世界大赛决赛将近10次的马晓春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不是夸大之词,也不是排斥失败者的歧视,而是有着切实理由。常昊决赛三盘棋惜败,内容上咬得很紧,如果不是第二盘棋大意失荆州,常昊现在就锦衣明行了。常昊输在经验上,输在心态上,输在棋上,但没有输人。而我们敬爱的马晓春九段呢?
在下这次三星杯半决赛之前,马晓春对曹薰铉的战绩是6胜7负,后者占有略微的优势,但最近的一次交手发生在今年国际围棋节马晓春和曹薰铉的“三国世界冠军争霸赛”,马晓春非常漂亮地获得了胜利。因此,这样的半决赛组合是好胜负,应该能弈出精彩之局,马晓春也绝对有机会争胜。
但是0比2的比分让人看到了什么呢?确实有机会,前两局马晓春在前半盘说来都还占有一定的先机,但是到了后半盘马晓春明显盯不住,被世界上行棋速度最快、最追求效率的老战神曹薰铉一招连着一招地狠揍,被打得“鼻青脸肿”,其时场景不忍卒睹。尤其是第二盘棋,马晓春在角部吃住曹薰铉的棋后,局面已是大优,但后面发生的事情不可思议,实在是难堪之至。那个时候,飘逸的江南才子马晓春让人清楚无比地看到了他的痛苦,还有他的弱点。公允地评论,起码从这两局棋中反映的内容看,马晓春如今的实力比起曹薰铉是有差距的。
输棋是可以原谅的,但马晓春的那种输法绝对不能让人释怀。1995年的3月,在第六届东洋证券杯半决赛上,马晓春第一盘执白快心胜出曹薰铉,第二盘马晓春执黑被曹薰铉击败,第三盘马晓春执黑20目半大胜曹薰铉,从而昂扬进入决赛。最后,马晓春3比1击败聂卫平,成为中国围棋世界冠军第一人。1996年的东洋证券杯半决赛,马晓春同样是2比1击败曹薰铉。
今事不堪注目,6年后,马晓春以0比2不敌曹薰铉,最让人难平的是马晓春死得太难看,实在有负众望。这6年,世界棋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曹薰铉和马晓春而言同样如此。其间,曹薰铉砥砺用劲,悬命围棋,至今战果累累,7个世界冠军头衔仅次于李昌镐,围棋境界是愈加纯熟,大有精进。而同时,马晓春则荒废很多时间,对围棋用心不专,一个本该取得比现在大得多成就的天才在现实的围棋世界面前,逐渐呈现平庸的状况。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马晓春连战连败跌入竞技最低谷,下半年后大有回升,但马晓春还是恃才傲物,感觉过于良好。仅仅凭在邀请赛上的一次胜利,马晓春在会战曹薰铉之前信心爆棚,甚至于说出“8日之前就回国”的狂妄之语(半决赛前两盘在6、7日举行,第三盘在9日)。马晓春真的是8日回国了,但带着是伤痕累累之身飞回来。
曹薰铉很低调,三星杯半决赛和决赛都是如此,这次到上海后更是“谦逊”得要命。说什么“不行了”、“差点顶不住了”、“下不过常昊”等等,都可以看出是曹薰铉故意的行止,故意得能让人看出虚伪来。狡兔三窟,老狐狸曹薰铉盘外招多了,千万不能忽视和看轻他,你这样做了,你就完了。中国高手在此次三星杯决赛观摩期间,评介说曹薰铉官子太臭,甚至有人很不屑曹薰铉的官子。
这种说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这种说法几乎让小侠愤怒:棋手同志,您再持这样的态度您就惨了!这是世界大赛的决赛又是最后读秒阶段,曹薰铉在第二盘下出官子神来之招足可见他的后半盘水平,自恃官子好的同志要是碰到那种局面恐怕早就吓软了,弹了。
曹薰铉是口蜜腹剑,心狠手辣,马晓春口剑腹蜜,妇人之仁。三星杯半决赛,马晓春让人看出了他的虚弱和性格中的致命弱点,像马晓春这样的棋手只有塌实起来、现实一点,才可能有所大为。而一步一步以坚实脚步行进的常昊让人看出了他的厚重和大气。仅仅在今日,说常昊是中国围棋第一人,就断断是不妄的。
这也算是常昊对马晓春的一个启示吧。
“瞧你这不争气样,一盘不赢就跑回来了,你过去看看人家常昊是怎么下的?都把李昌镐给拿下了!还不赶快学学去!”我们不好说的话,刘小光九段代我们说了。小光玩笑中吐真言。
依田纪基九段前一阶段在接受朝日新闻社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从赵治勋手中夺走名人头衔后,自己近一年没有参加世界大赛,空余时间也不少,所以才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这次与林海峰九段相遇,苦战6后才以4比2保住了名人头衔,说明自己还有发挥的余地。今后在国际棋战中也要虚心学习,也准备参加本因坊战等比赛。”这是日本“狂人”依田纪基的诚恳心声,依田一度狂个没边,去年“三个世界大赛不拿一个世界冠军”让他吃尽了苦头。但现在依田认识到了自己的狂妄其实是自己的虚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