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职工学习计划

教职工学习计划

时间:2022-04-20 06:21:19

教职工学习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争创“教育名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年和学校管理规范年”活动,通过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人格修养,注重实践创新,促进全市教育系统教职工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学习内容版权所有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深入学习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

(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结合学习全国、省、市“两会”精神。

(三)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深入学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引导广大教职工,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教育法律法规。重点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五)各级领导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适时组织学习领会领导讲话精神,联系工作实际开展专题讨论。重点结合“教育教学质量年和学校管理规范年”活动组织开展专题讨论。

(六)身边的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组织学习《师德风采——衢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集》,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风范,激发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精神。

(七)。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党员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活动。抓实抓好“五项活动”:即学习原文、学习理论征文、学习知识测试、学习理论宣讲和从政道德教育等五项活动。

三、学习形式与要求

(一)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鼓励教职工开展自学。集中学习时间一般每月不少于一次,累计每月不少于两个学时。学习形式以学习原文、专题辅导报告、观看专题片、开展专题讨论等为主,也可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评比、成果展示等活动。

第2篇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本中心教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提升师德修养,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提高专业技能。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树立“精心谋划,精细管理”的理念,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为基层学校服务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学习时间

教职工暑期学习时间为5天,分两段进行,第一阶段8月24日1天;第二阶段8 月25日、26日、27日、28日4天。

三、学习要求

1.成立暑期学习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教职工暑期学习的领导,使学习切实落到实处,成立暑期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赵祖全

副组长:刘 俊

成员:后勤指导中心管理人员

2.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中心发言、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及采取“集中讲座与中心发言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3.每位教职工必须参加集中学习,实行每日上午、下午按时参会,保证学习时间,若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的必须事前向单位请假,经主要领导同意后向区教育体育局人事师训股报告,经批准才能请假,并由所在单位负责安排补学。参加学习必须精力集中,保证质量,遵守纪律。

4.每位教职工必须用专用暑期学习笔记本,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习笔记要求记录完整、书写规范。记录内容要有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等。

5.每位教职工要认真填写《暑期学习考核表》,撰写暑期学习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1500字)办公室为每位教职工建立学习档案,对每位教职工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四、学习内容及学习形式

(一)2021年8月24日

上午:8:40到南岸师训中心六楼视频会议室参加区暑期学习动员会。

下午:2:00到南岸师训中心六楼视频会议室参加暑期学习培训。

学习主持人:谢明超

学习发言人:陈刚、程帆

(二)2020年8月25日

学习主持人:刘俊

中心发言人:赵祖全、刘俊

上午:9: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 宣布本中心2021年度暑期学习内容安排,强调暑期学习纪律要求。(赵祖全)

2. “以专业成长”为主题,由中心党支部书记分享专业成长的心得和感悟。(赵祖全)

3. 习总书记在百周年建党典礼上的讲话。(赵祖全)

下午:2: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学习《民法典》(刘俊)

2.学习《教师法》(刘俊)

(三)2020年8月26日

学习主持人:刘俊

中心发言人:陈贵兵、李亚军

上午:9: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陈贵兵)

2. 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陈贵兵)

下午:2: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学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李亚军)

2.学习《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违反事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李亚军)

3.分组讨论

(四)2020年8月27日

学习主持人:刘俊

中心发言人:肖兵、赵昌深

上午:9: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学习《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肖兵)

2.学习《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肖兵)

下午:2:00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 《宜宾市学校安全管理责任清单》;(赵昌深)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赵昌深)

3.分组讨论

(五)2020年8月28日

学习主持人:刘俊

中心发言人:赵祖全、龙蕊

上午:9: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学习《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王红旭同志学习的通知》(龙蕊)

2.学习张桂梅校长精神。(龙蕊)

下午:2:00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2021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赵祖全)

2.2021年秋期工作安排;(赵祖全)

3.完成考核和学习心得体会。

第3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培养计划;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目标;学习情境;评估

中图分类号: G4

1 引言

目前,工厂企业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侧重于他们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看重他们是否能直接胜任所要求的工作。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由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来决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其教学还是基于学校环境的,对学生的职场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要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工厂、企业的工作环境,直接胜任相应的工作,就应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考虑,对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想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职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而制定一个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就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2 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计划内容

(1)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习目标;

(2)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时,能获得达到其职业目标所需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

(3)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这里的学习效果是要看通过实习后,学生向其职业目标靠近的程度。

学生培养计划应该说明全部基于学校的教学和基于工作现场的教学内容,并说明如何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计划中要清楚地规定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以使学生通过现场实习后,能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熟练地工作。另外,培养计划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现场实习的指导、对向学生分配工作任务的现场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现场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估的指南等。

3 职业教育中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

3.1 确定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首先就要对学生的职业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说明,决定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就业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为了使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能满足工厂企业的要求,并向学生提供在劳务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工作技能,职业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就必须被每一个职业群的企业所识别和承认。

要确定满足工厂企业标准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可以采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即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企业员工在完成其工作任务时所采取的行动的相关信息,分析整个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在建立技能标准的时候,必须深入地考虑到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考虑到各个技术层次的经验和工厂企业对被招聘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对工作技能方面的要求。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可以由一个专家小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列出在这个职业中的工作任务清单以及所要求的技能。在所有的技能标准确定以后,专业带头人就可以设计总课程和相关教学方法。

3.2 排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顺序

一个实用的学生培养计划,应使从学生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开始,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进步,最终完成学生职业目标内的所有工作。因此,工作任务的安排是相当重要的,对培养计划制定者来说,是非常费心思的工作,并且要求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工作任务应该以符合逻辑的顺序排列,保证上一个工作任务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是学习下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3.3 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就是设计用来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教室内的活动、教师的讲授以及在工作中的学习。一旦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就可以在学校教室和实验室、基于工作的学习现场、或两者相结合学习场地来完成。学习情境设计完成后,专业带头人和现场指导教师要在一起讨论,决定课程中的哪一节采用哪些学习情境、在哪一种学习场所中进行教学最为合适。可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传统教学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现场互相补充的学习情境为特征的,而一个成功的学习情境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以及适当地将各个独立的学习场所串联起来。

3.4 设计工作现场培训计划

在前面的分析完成后,专业带头人和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就可以从已确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中导出工作现场学习的目标,并就这些目标与学生进行讨论。在以后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将由工作现场指导教师按照这些目标监督和指导学生。

3.5 确定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在培养计划中应该明确基于工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并对这些任务进行分析,在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结合培养计划进行讨论,找出在教室中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在工作现场完成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区别。

3.6 相关的理论――职业拓展

在基于工作目标的培养计划中,除了注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扩展学生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将从事的行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2)教授在职业环境中有效工作所需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使学生具有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清楚的表达能力、正确地安排个人时间的能力等。

(3)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能力都应该写入学生培养计划中,并落实到基于学校学习的教学模块中。如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面地将这些技能都包括了进去,那么这种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过程就能使学生获得在任何职业生涯中都非常有用的综合理论和职业技能。

3.7 制定针对学生的评估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定是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培养计划中不但要说明学生将学习什么和在工作环境中要做什么,而且还必须提供一个记录表,用以记录学生完成了什么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专业带头人和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必须能够考核和记录学生的相关理论和职业表现,以评定学生在工作现场取得的成绩;而且学校为了证明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记录学生的表现也是必需的。对学生的评估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掌握职业技能上取得的进步;

(2)工作态度和行为举止;

(3)学生个人的特点。

在很多情况下,评估是安排在学习情境中的,并且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对评估过程都是很重要的。通常工作现场指导教师要完成对学生表现的书面评估报告,学生也要完成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估和对该学习情境的实用价值的评估。

教育培养计划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格式,但应该根据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所以,教育培养计划的修订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制定的教育培养计划经过专业带头人、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仔细讨论修改并获得学校批准后,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性文件,是学校教学和工作现场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评估学生向着教育和培训目标进步程度的指南。

第4篇

Abstract: Due to student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re is a large gap in students' learning consciousness,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attitude, ability of social practice. This is reflec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course teaching, including two aspects: one is that students with strong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have a poor learn; the other is that students with a good learning attitude always have a weak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So how to adapt to different types of students to carry out related teaching work, teachers need to design the teaching about professional courses seriously, and take double parallel projects mode to carry out related work of teaching.

P键词: 双项目并行;课程;教学设计;优化

Key words: double parallel project;curriculum;teaching design;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02-02

0 引言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与商务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执行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理论,具有较强市场营销业务水平与策划组织能力,是高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1 高职院校双项目并行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是根据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相关专业的技能性人才。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做基础,更要有与之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重心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一方面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项目化的操作与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切入至专业化的教学工作中,以能够胜任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营销策划综合能力的实践能力。就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而言,项目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 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点

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院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也得到有效培养。

3 营销策划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3.1 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能力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营销策划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才能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工作,才能使其制定的策划方案更加科学和可行。在这方面,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研究,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提高其工作技能。要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能在未知的领域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渠道。

3.2 创新能力

营销策划工作中,创新是营销策划方案灵魂所在,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方案,才能真正打动企业的决策者,才能使得营销策划方案在实施后得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那么,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活o轻松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促使学生具备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达到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营销策划方案制定得更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同时又不脱离工作实际。

3.3 拓展知识能力

营销策划人员要想制定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做为积累。而做为高职院校而言,学生一般都在学校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经验欠缺很多。为了弥补学生的此种能力的欠缺,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的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面的扩充,使其在未来的营销策划方案制定时,更加专业化和技巧化,为其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3.4 表达与写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营销策划方案制定的再完美,也需通过合适的渠道将其呈现给企业负责人,并获得认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在这方面,就需要营销策划人员具备良好的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能够将一个营销方案以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能够针对本策划方案做M一步的详尽的说明与沟通。这就需要一个是文字表达,一个是口语表达,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培养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是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

4 双项目并行的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

4.1 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平台,达到“真学、真做”效果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采用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教学设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双教学工作。在营销策划教学中,教师采取由学生给出多个策划模拟项目,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取。然后,围绕该策划项目,由学生制定相应的方案,制作PPT,在课堂汇报与演示。整个过程中,由学生整理资料,设计线路,宣传讲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授课目标。如在《会展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上,教师在对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和方式。通过将该课程分为展会策划和展会实施两部分来进行教学实施。整个学期,学生分组策划了6个活动,经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选择比较科学合理的营销策划方案。此次“学生策展、学生布展、学生现场管理、现场服务、教师现场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完全颠覆了以前由一纸试卷考核学生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流程的传统考试。学生反映他们体验了前期调研、策划、办展会的全部过程,将会展策划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们表示更有信心去策划、举办展会了。在《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上,教师将自己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和企业资源带进了课堂。整个学期,教师将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相穿插,并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期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企业实践项目,锻炼营销素养,学期末以某一设计营销策略为主题,由企业介绍现状、营销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给出营销策略进行考核,由企业为主导对学生的营销策略给予点评、指导。

4.2 依托信息化平台,有效实现教学过程化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考核中,强调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导向。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将纸质作业比例降低,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分数比例,教师利用畅课(Tron-Class)平台,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发帖、点赞、互评以及陈述观点的准确清晰程度作为课堂成绩的评分标准,并通过穿插在授课过程中的问答、测试、练习题、实操训练等环节,全过程实时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在《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商务办公能力,课程教学主要以设计和应用为切入点,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作业考核三个部分。教师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教学视频的观看、讨论的参与以及在线测试进行考核;学生互评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教学评价量规,对其他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过程考核借助Tron-Class教学系统完成,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轨迹得出。期末考核突出的是设计性和应用性,基于工作任务的开放式题目,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4.3 标准精细化,教学成果可视化

课程《营销策划》以学生为中心,以营销策划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解构和知识重构,设计创业项目策划、广告创意策划、营销推广策划三个情境。通过项目驱动,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完成33份营销策划书,多分营销策划PPT简报的教学成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突出三个特色:一是评价贯穿始终。课程围绕知识、素质、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课程培养目标,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教学效果采取多元化全过程性评价。二是量化先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项目内容细化评价标准,设计教学量化表单,涉及多个量化指标。三是参与多维度: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程最后,教师利用“问卷星”对课程评价做了调研,学生也认为,这门课程是他们最忙碌、最有用的一门课,通过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营销策划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

5 结束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提高高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针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而言,需要教师改变“理论教导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模式,通过“技能本位”替代“知识本位”。而要实现这一教学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理论实践性,技能实战性,师生互动性,任务挑战性”的教改理念,针对不同课程实现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考核方式的一系列系统的改革,以教学高质量来推动院校的教学力量的不断增加与教学品牌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曹深艳.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系统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2]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5(1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1).

第5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评价审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53-03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学习情境等诸多环节,也应具体表现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评价等要素中。其中,专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总领作用,它明确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能力要求,统筹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系统安排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具体规定各课程的教学学时分配。

有鉴于此,如何在工学结合改革过程中对高职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体例、审核评价方法进行规律性的提炼与总结,以实现从理论上系统地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传统构成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有明确的要求,提出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应遵循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等6项原则,并要求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3)修业年限;(4)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5)教学进程表;(6)必要的说明。

(二)工学结合改革后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构成与调整

尽管经过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示范校骨干校的建设,高职教育改革的内容日益丰富,但是,重新研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特别是文中提及的关于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应遵循的6项原则以及教学计划的内容要求,对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起着指导性作用。

不同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对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与内容结构进行了完善,主要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岗位与岗位群 为了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性,在新教学计划体例中,我们突出了就业岗位的设计,在“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安排了“就业岗位(群)”部分,对本专业主要就业行业(企业)及主要就业岗位进行说明。

人才培养规格 在高职专业传统的教学计划体例中,关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表述,常常分成德育规格、业务规格、体育美育规格等三类,并详细分述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与课程设置,该部分的内容既承接了“专业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又对紧随其后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与指引,从而完整地构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有的教学计划体例割裂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的关系,对于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而言,人为区分哪些是知识的构成要素,哪些是能力的构成要素,哪些是素质的构成要素,分别对应哪些课程,是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因此,我们在新教学计划中将该部分内容调整为“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分析”,体现面向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并采用“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能力要求”的分析过程,如表1所示。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在新教学计划的体例设计中,加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演绎,新增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环节,包括“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具体描述”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重在演绎学习领域(课程)的形成,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的归纳,以及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从而确定本专业应涉及的学习领域,即确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第二部分,是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具体描述,主要是对专业的主要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描述,特别是各学习领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及应包含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

构建专业教学计划的评价审核指标体系

在构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体例后,由于原有教学计划的框架已推行多年,在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中已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要实现新旧教学计划模式的转变,在工作推进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克服这一点,除了系统性地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题培训外,在教学管理层面构建一套对新教学计划的评价体系,以顺利推进教学计划的转型,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审核指标的构建原则

科学性原则 指标设置的科学性是指指标设计要繁简得当,在层次设计上要主次分明,必要时可通过设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来确保指标的科学性。

系统性原则 指标应包括评审专业教学设计的基本属性,如教学计划的形式要求、内容完整性、关键要求、特色创新等,保证从各个方面、角度来系统性地评价项目质量。

客观性原则 尽量减少主观性评价,多采用客观性评价,对评审内容进行量化,采分点应明确具体,能够用数字量化采分点的尽可能量化;同时,可通过设置指标内涵与评分标准来明确赋分尺度,也可通过设置赋分等级来加以规范,如采用A、B、C、D、E五个等级,分别对应1.0、0.8、0.6、0.4、0.2的分值系数,以便尽可能减少不同评分人的赋分随意性。

方便评审人操作原则 评审指标尽可能与教学计划的栏目内容相对应,这种设计能使评分人在评阅材料的进程中结合指标体系的先后顺序直接评分。另外,对于教学计划中的一些客观性内容,可在评审前,直接由工作人员提供给评分人员,免去了由评分人分别到项目材料中去寻求答案的重复劳动。

(二)主要指标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形式与体例要求指标 为了使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在形式上统一与规范,一般由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编制模板,故在“教学计划的标题说明”、“专业培养目标”、“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等指标中均强调形式的规范与体例的一致性。

严谨与科学性指标 由于教学计划中关于学时、学期教学周数、学分数等量化数据,以及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预测、毕业条件等指标均涉及数据的严谨性,故在相关指标中对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进行重点评价。

工学结合模式的核心观测点指标 新的专业教学计划要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特点,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中突出体现相关改革指标,如在指标“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从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过程分析应科学合理;在指标“课程设置”中,对生产性实训环节的安排及证书类课程是否纳入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点赋分。

指标体系的构成 评价体系分10项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标题及说明部分、行业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群)、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与职业岗位分析、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毕业时学生应修学分和应取得的证书、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各学期教学环节总体安排、课程设置等,具体指标的设计如下页表2所示。

我们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在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实训教学等三个层面系统化地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实施了工学结合改革后,借助新的教学计划审核评价指标,在整体上推动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各专业初步摆脱了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与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雷同,教学计划的时效性更强,课程体系设计面向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体现得更具体,课程安排突出生产性实训与证书课程得到了更好的落实,从而体现了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孝,潘洪军.教学计划构建的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6(5).

[2]姜大源.当代德国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课程设计 项目设计 项目考核

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的讲授法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项目教学法被认为是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并被广泛运用于高职教学中。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7、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展览策划课程是根据北京会展业发展的特点和对会展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会展核心人才一会展策划管理类人才而开设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展览策划课程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建设的,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仅仅掌握些策划的理论,还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需求。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实际的展览项目策划执行,来学习展览策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展览策划的相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通过完成展览策划的项目自己建构知识。

本文主要是根据展览策划课程教学实践来研究项目教学法。

展览策划教学过程中,教学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而不是知识的套用,强调在项目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并注意任务的整体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

1.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展览策划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理念:以展览策划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高职办学需要,紧密依托会展行业,从展览策划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聘请会展企业专家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由专业教师结合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设计教学项目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变为教学中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在行为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引下,进行项目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从做中学,学为做服务”,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思路:(1)根据展览策划真实的工作内容设计课程学习工作任务,并根据工作的三维度(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工作的6要素(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结果),工作的6步骤(信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来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职业性。(2)利用企业兼职教师的展会资源,在展会现场进行现场授课,并现场实践学习任务的内容。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办展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展会为依托,完成展览项目策划的学习内容,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实践性。(3)学生组成项目团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团队协作完成项目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2.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展览策划教学内容选取的思路

针对性: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北京发展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的一线的会展人才,因此,展览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北京地区会展企业对从事展览策划工作的会展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来设计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相应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适用性:学生需要完成的课程的学习任务,全部来自于会展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学生从事展览策划工作,打下了专业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的转化能力,课程的学习任务也没有完全照搬企业的工作内容,而是,把企业的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中可实现、可操作、可执行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教学环境下,完成课程的项目内容。

3.设计展览策划课程教学项目考虑的因素

设计具体的教学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四个要素:(1)学生基础――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样一个项目;(2)学习目标――这样一个项目完成以后是否可以达到该学习任务设定的目标;(3)知识含量――教学项目本身是否足够综合,涵盖相关的理论知识;(4)开放程度:教学项目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展览策划课程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基础为学生从程序上搭建从起点到终点(学习目标)的梯子,引导学生自己攀登。接触本教学项目的学生是对项目教学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思考采取适合学生的引导方法给学生搭阶梯。

4.1项目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1)结合学生的特点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转换

班级学生对项目教学比较陌生,需要教学组织形式上多进行转换,帮助他们逐渐适应,避免整堂课讲和整堂课做的局面,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变换教学方法时注意来刺激学生不同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耳、眼、身体,让学生一直保持在比较兴奋的状态。在设计时一般教师讲30分钟左右就会有学生讨论、分组等活动,在学生做30分钟左右就会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申讲解的设计,以保证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指导。

(2)教学流程符合工作流程

获取任务(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总结这一流程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普适性工作流程。因此为了让学生熟悉普适性工作流程,帮助其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我们再设计教学流程时也参照了普适性的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因此根据普适性的工作流程,本教学流程设计为:a.学生获知项目任务,完成分组,制定项目计划;b.学生获取展览期间相关活动策划所需要的相关知识;c.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展览期间相关活动策划;(4)项目汇报与评价;d.学生听取教师总结及对重点内容的补充讲解。

(3)做、讲、交流、反思各占一定比重

为了保证项目教学的知识融入,在本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学生做、教师讲、学生交流、学生反思的时间比例分别是:20%,40%,20%,20%。这主要考虑到目前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因此教师讲和引导学生反思的比例稍高一些,做和交流的比例略低一些。随着学习任务复杂性的增加和学生经验的增加,该比例会根据学生情况做适当调整。

4.2教学项目流程的基本设计

确定起点和终点,有了教学媒介(具体的项目),就需要从程序上搭建从起点到终点的梯子,引导学生自己攀登。教师要思考采取什么样的引导方法给学生搭阶梯。

以展览期间活动策划为例,展览活动是指为营造现场气氛或丰富展览功能而在展会期间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展览活动使展览会的贸易、展示、信息与功能更为完善,成为整个展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该项目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活动策划应注意的基本要素以及活动策划中是否能够体现展览主题以及策划的亮点和创新点是什么?

任务设计应该分成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的教学中,需遵循“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执行一向教师汇报一教师反馈一学生修正一成稿”这样一个教学步骤,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明白任务,并且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

5.为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准备的学习资料

工学结合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展期活动策划项目为例,学生看到这个展期活动策划的具体项目描述和项目任务时,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去解决问题,这时需要教师从知识上搭建从起点到终点的梯子。因此协助学生分解任务,为学生设计学习资料,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

教学项目为学生设计的学习资料有:(1)PPT,是给学生上课的视觉资料;(2)项目指导书,是给学生上课的动手的阅读资料和学习工作页资料;(3)习题集,是给学生课下的练习资料;(4)教材,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资料;(5)技能测试题集,是给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练习资料

6.项目的考核

项目的评价包含团队互评、教师评价及通用能力的考核。

6.1.过程考核:

学习成果要求:

完成项目任务书上的各项要求(本课程主要以项目教学为主,每一个任务完成后,均须向教师提交项目任务书中所要求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项目资料整理文件、工作计划、工作日志、操作成果、项目报告等。如果是进行案例分析,则学生需提交相应的案例分析报告;如果是实践项目,则需要提供相应的项目完成成果PPT。

6.2.理论体系考核:

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培训学校的区别就在于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体系,将来学生的职业生涯可以走的更远,所以,本课程虽然是项目教学,重点是过程考核,但同时在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理论体系的培养,因此,本课程特别设计了期末的卷面考核。题型主要是以技能实践题为主,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同时,直到为什么这么做,保证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6.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平时项目任务考核重点考核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社会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专业能力)、做事步骤和方法是否清晰(方法能力),期末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对展览策划理论水平的评价(专业能力)。中期项目报告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已完成项目的梳理和总结,并对后期的课程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期项目报告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提升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企业兼职教师每学期均参加学生项目任务的考核。

7.总结:

设计教学项目时,要充分考虑项目任务的要求,将课程的专业知识融合进去。专业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是什么)、过程性知识(怎么做)、反思性知识(为什么这样做)。在设计具体项目任务时,考虑到项目本身能够涵盖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保证项目教学体现做中学的特点。

任何一个项目的结果都是有差异的,因此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在设计时,要构成一项完整学习工作任务,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步骤性特征明显。例如,展览策划中的展览期间活动策划这一项目中,给学生很多创新的空间,虽然策划活动的步骤和要素对于学生来讲是没有差异的,但如何体现展会的品牌以及如何增加展会的附加值是可以让学生去寻找不同的方案的,并且完成一系列的策划、执行、以及突发事件的预防,需要小组的成员鼎力配合沟通,否则,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头脑风暴以及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全面、统筹分析的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 软件技术专业 教改研究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技术行业蓬勃发展,当前的软件工程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形势,为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担任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端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卓越技术”,它旨在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面向技术工程、面向未来的各类型优秀工程技术人才。该项目的展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也相继展开一系列的教改活动,对提高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软件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要求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工程专业比较注重培养出符合软件产业发展,拥有计算机软件技术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生,要求学生要以软件技术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和实现软件技术能力。很多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往IT行业、研究机构、企业等从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系统工作,而对于创新性能力和软件技术管理能力以及应有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还是有所欠缺。

“卓越计划”对培养创新型、技术应用型的中高端人才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软件技术系统基础理论及实际技术的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软件技术工程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软件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不管是在知识方面还是能力培养上的具体要求都综合了卓越计划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而“卓越计划”对软件技术专业的要求也更加贴切当前的行业人才需求。

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局限性

(一)软件企业资源严重缺乏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软件技术工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远离现实的技术教育。当前,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而是更加具有独特的环节。卓越计划中就是需要将技术工程教育回归到工程中,能和企业有密切的合作模式,这是软件技术教学的关键点。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地理环境、外部资源、企业类型等因素的限制,可以真正实现软件技术专业回归工程的企业资源实在太少了,软件技术产业属于新兴行业,可供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软件企业少之又少,使得软件技术专业的卓越计划实施无法很好的完成。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胜任能力不足,企业师资欠缺

教师是学生学习接触知识的指导人,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出高学历的人才,教师软件技术工程开发经历较少。所以,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开发软件课程,指导学生在实践和软件技术教学中改革,这些都需要具有丰富的软件技术实践经验,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之前一毕业就踏入教师行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软件技术的实践工作,缺乏软件工程经验,这就直接约束了软件技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阻碍了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

(三)完整的技术化过程尚未实际在生产中形成

软件技术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我国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处于国际化、标准化之下,大大的落后于世界。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软件技术行业发展迅猛,拥有较强的发展势力,但是国内的软件技术行业规模依然相对较少,部分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上也只能采用关键设计原则和软件技术思想,同大规模的大生产工业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最终导致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学习中学习任务还是很单一。例如只能参与软件开发程序的某一环节,对整体软件开发根本不能全面理解,达成卓越计划中的软件技术工程师标准更是难上加难。

三、基于卓越计划下软件技术专业的教改策略

(一)重视实践,结合自身的教学现状实施有效的校企合作

软件技术专业本身就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所以,高职院校的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关注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了解未来软件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寻求跨学科的大平台合作,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实现良好的双向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需要合理的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专业,学会在优势专业中探寻软件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因地理环境而造成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校企合作资源匮乏现象。

(二)更新培养理念、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资源来支持的,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落后的培养教学方式,更新培养理念和目标,积极的寻求出适应卓越计划实施的科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可以不拘一格的把科研院所以及企业有软件技术专业理论经验的人才招聘为教师,尤其是对于中高层软件技术管理人员,建设优质的教师团队,提高软件技术专业教师能力,从而促进卓越技术的有效实施。

(三)将规范的软件过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将规范的软件过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最终形成以软件技术开发过程为主线,以软件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教学方式,来提高高职院校软件技术的教学改革。我国软件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实施大都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为了提高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在之后教学中大量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案例分析,通过详细的软件过程分析,让学生在软件技术学习中可以完成软件整体设计学习,这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卓越计划的实现。

四、结语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计划促进了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ε嘌出中高端软件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卓越计划实施的薄弱之处,才能有效的采取措施来提高软件技术专业对于卓越计划的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陆鑫,胡旺,张宁.面向卓越计划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09).

第8篇

关键词:职教;机电专业;教学计划;制定

教学计划是高等职业学校实施和组织教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体现较强的职业性,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高等职校办学模式和即学生所学的专业和课程是与本人未来从事教育质量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的职业对口,使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能力结要途径。因此,制定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目前制定好职业教育计划,是摆在中高职院校机电教学面前的一项重要议题,一般认为,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依据。其体现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一、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而言,在中高职业技术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仍沿用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缺失体现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践教学缺失,教学计划缺少特色。长期以来,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的完整性,培养目标偏重于强调培养某一学科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对掌握本专业学科理论的深度要求过高,而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相关专业的渗透注意不够。这就导致了学生们的知识面相当狭窄,仅仅知道机电专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很难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此外,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各门课程之间协调不够,一些课程内容衔接不上,各类课程学时比例也不够合理。对学生从事应用性技术工作的能力训练不够,不少专业教学计划中(当然包括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偏低,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制定中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的建议

1、要明确培养目标。

中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方面的不同时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具备某一职业或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也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培养目标是教学计划的主要环节,制定培养目标要符合各个地区的教育实际和经济发展状况,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特别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实际,各个地区学生的总体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专业偏好等等都是不同的,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特色。

2、必须具备保证教学计划实施的条件。

中高职机电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符合学校的学生的实际。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各个学校应该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学校自身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实施要具备保证计划实施的条件,以某校为例,从宏观条件上来说,我校具有多年专科学历教育、专业证书教育、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的教学经验,具有长期与企业合作的基础,可进一步深化企业的投入,他们是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力量,只有他们的支持,才能制定和实施好计划。从微观层面分析,主要是师资队伍和训练实习基地建设,该校对教师提出了双重素质要求,致力于建设一支具有“双师”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并吸引企业中的工程人员参与教学,鼓励教师通过培训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投入到实践环节中去。

3、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高职机电专业的教学分为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专业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应着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应达到5:5或6:4,。我们这里所说的技能培训,不仅是指技能的熟练程度,更是指它的现代化程度、复杂程度的提高。为了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和完成,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分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技能上应达到的标准。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应列出名称、主要内容、要求达到的目标、考核办法、评分标准等。同时,学校应加强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要配备与工作现场实际情况相同或相近的实习、实训场所及相应的设备,积极构建校内职业环境,使学习环境与职业环境有机结合,并培养学生牢固的专业思想与处理生产现场的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计划的优化必须加强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认真开设好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实验及落实好课程设计,组织好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的要求,加强学生科学实验、工程设计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4、要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从职业岗位要素分解出若干专项能力,再对分解后的每一方面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能力。来设计相适应的学习课程,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学校应建立起由社会各方面同行专业人士,尤其是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作人员组成的教学计划制定指导委员会,让他们来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过程质量的评估。另外,社会是在动态发展变化中,而人才的培养有需要较长周期。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超前性,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捕捉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

三、结束语

总之,中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做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注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世纪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研究学生的实际,使教学计划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机电专业学生具体技能的同时,还应该使他们获取基本的人文知识,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促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Z]Z.教高[1998]2号附近五.

第9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career plan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analy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of students majored in network engineering, and suggests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mployability in job hunting by means of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awareness, inventorying advantages and building career awareness and employment capacity.

关键词: 网络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路径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major; career planning; access

中图分类号:F270・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201-02

0引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实现、破解就业难问题的策略之一,然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对学科、专业的差异、培养计划以及职业发展的内在结构与要素关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与行动方案的实施。尤其是对于近几年刚刚起步的新专业如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仅注重自我认知、环境认知上的职业目标定位,而在实现方式上结合专业特点、职业组织供给、职业发展内在要求关注不足,导致该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从而影响到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获取与职业实现。因此,关注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利于该专业学生职业实现,而且有利于高校职业生涯指导向纵深转向。

1职业生涯管理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职业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职业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职业决策等生涯管理理论,已逐步成为系统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在现实的职业实践活动中,职业生涯管理既是组织引导成员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指导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寻求职业成功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1.1 组织角度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管理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目的是组织为获得自己的发展,需要对成员从事的职业和职业发展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关注的是组织职业生涯,着眼的是个人要服务于组织发展的需要。如果个人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所在组织中所从事的工作无关的话,个人就不会为组织绩效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为使成员更好地服务组织的职业发展,使成员不断实现职业生涯期望,在有效的双向互动中,达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

1.2 个体角度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生涯,源于自己的生命历程。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Super)以年龄为标准,将一个人可能经历的主要职业阶段大体划分为“成长期(出生-14)、探索期(15-24)、确立期(25-44)、维持期(45-64)和衰退期阶段。”[1]从总体上看,舒伯的理论既考虑到个体的年龄阶段,也注意到了分析自身与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很好的结合起来,并以自我认知为主,凸显职业价值观、能力、兴趣等作用,在个人职业生涯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基于此,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要对个人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现实状况,客观评估并形成合理的职业发展道路规划。包括选择什么行业、从事何种职业,职业组织的地理分布和职位,职业组织中的晋升阶梯路线等等。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以“探索期”为起点,在充分评估自我认知与环境认知的前提下,制定出自我职业发展目标,以及选择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相应的学习、培训等计划,并按照生命历程规律而设计的近期、中期、长期规划方案,以期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帮助自己进入职业组织后如何面对挑战及发展为归属的方案预期设计。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严格意义上说,个体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是基于个体进入职业组织,也称之为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早期”前的准备阶段,不仅要在自我认知、专业认知、环境认知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体现职业发展的预期规划与设计,更要在大学阶段建构与职业目标相匹配的相关能力要素。其重点应放在“相关要素”的建构上,这种要素也称之为雇佣能力。所谓雇佣能力,“指的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需要的能力。”[2]可以说,雇佣力已成为大学生职业实现的关键要素,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把握“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过渡这个特定环节,进行雇用能力塑造。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质就是立足于大学阶段,提升就业竞争力,并为职业实现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包括专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组织需求要素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目标定位而采取的行动步骤。

2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归因分析

网络工程专业相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该专业学生在就业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与该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缺失不无关系。

2.1 对培养计划认识不清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培养计划认识不到位,课程设置之间的相关联系认识模糊,导致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不知道自己“学什么”,学了的课程不知道“怎么用”,被动学习明显。尽管入校期间进行了专业教育,但是对于刚刚入校的学生来说,不可能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导致其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学习,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知不到位,严重影响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合理建构。

2.2 专业学习计划缺位从观察与了解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明晰的学习计划,而是按照课程表按部就班。虽然学生管理机构在要求学生做人、塑造与发展自己的个人品格以及培养自己的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要求,但是基于管理者受自身专业制约,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指导力不从心,因此,专业教研室与学生管理机构未达成有效的合力,导致学生学习计划形同虚设。

2.3 工程实践平台不到位职业技能是职业获取与实现的主要通道,但大部分该专业的职业技能主要通过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实验课完成。而实验课教学所完成的深度与广度的实际收效与培养计划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差距制约了该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向纵深度发展。

2.4 职业生涯指导失位首先是指导教师参差不齐,没有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是未将专业特点、个体特点与职业环境结合起来,结合职业组织供给的现实状况制定出属于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机械地采用不分专业的学模式组织教学;最后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定性为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的形势和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了解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没有把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建构就业竞争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作为该课程的目标。

3网络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

3.1 加强专业培养计划认知高校内的专业设置都有其严格和慎密培养计划架构,彰显其专业优势与培养目标价值,并为专业学习者提供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素。尽管专业不等于职业,但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是以一定的专业学习为先决条件,并为学生个体获得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技能提供职业发展的基本事实不容置疑,因此,学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回归对专业培养计划的认知。

3.1.1 重视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之间的逻辑联系从学生入校始,发挥各教研室的主导作用,变专业教育为培养计划认知,力求将专业培养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中的课程设计与一定的合理知识结构的收益关系,讲清楚、讲透彻、讲到位,克服以专业教育代替培养计划认知教育。

3.1.2 指导学生在培养计划架构下制定学习计划专业教研室与学生办公室的合力达成,是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可行性的关键。教研室在指导学生学习计划上,重点侧重于指导学生知识学习,包括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生成的路径,指导学生发挥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自己,选择与学业及自己兴趣有关的书籍,辅之于其他指导;学生办公室侧重于学生学会做人指导,塑造与发展个人品格以及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认识到在大学学习仅凭勤奋和刻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掌握了学习规律,相应地制定出学习计划,才能有效地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首先要立足培养计划,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总目标制定出基本计划,也就是预设出自己在大学里所要达到的目标,知识结构、学完课程科目后所要到达的能力要求,制定阶段性计划,如一个学期、一个月或一周的安排并根据其情况适度安排学习的重点、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方法调整、选择和使用什么样参考书等。

3.2 注重优劣势盘点与机会识别职业发展认知包括自我认知与职业环境认知。目前,我国高校职业发展指导课程的理论依据采用了西方职业生涯管理论为基本架构,因此,如何将西方职业生涯管理移植到基于我国现实文化背景中,进行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以及职业定位的确立,成为大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针对性与有效性、科学性的基础性环节。

3.2.1 综合权衡自我认知与个人的优劣势对于进入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习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中,基本上都要进行职业兴趣测评,寻找与自己兴趣爱好较为一致的职业发展选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制定出自己的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兴趣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兴趣不能替代职业发展所需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个体的职业兴趣,更要关注自己职业价值观、能力倾向和优劣势盘点。尤其是要针对个体的劣势,评估自身劣势转变为优势的预期与可能,并实施必要的措施与方法加以提升。基于此,每个个体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价值主张不一致,自身的所蕴含的能力差异,以及自身优劣势判断等,都会影响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现。在这个意义上说,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能力倾向和优劣势盘点,还要结合自己的所学的专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与个体自身相符合的自我认知结构。

3.2.2 将职业需求的共有要素与个体优势相结合对于大多数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对于职业环境认知方面已取得较为理性的认识,关键是要对职业需要的共有需求要素做一归类与解读。诸如: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人际能力、合作能力、职业气质等,并将这些职业需要的共有要素与个体的情况、专业特点结合起来,作出合理的职业预期。

3.2.3 面向组织职业供给确立自身发展定位这里的组织供给不仅仅指网络工程专业所对应的网络开发、网站技术支持方向、网络IT产品营销方向、IT外包方向、网络管理员等职位,而是针对网络工程专业进入职业生涯的组织供给分类:企业组织、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自主劳动单位以及研究生报考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行业、职位和职务梳理,并结合个体的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并按照确立的定位目标采取相关的行动步骤。

3.3 立足于大学过程修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等于职业实现与获取,而是要将自己的职业目标统一于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立足于大学过程修为就是基于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和专业学习时间设计的有效区间,将职业组织共有的需求要素与个体的职业发展定位目标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雇用能力。

3.3.1 落实专业学习计划专业学习是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与合理途径,要将专业培养计划的目标与个体的收益预期统筹起来,实现一年级过网络基础关,二年级过网络工程认知关,三年级过专业设计基础关,四年级过职业技能关,即“四年过四关”的专业学习收益。

3.3.2 务实行动步骤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专业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做事、做人、做学问“三位一体”质量的高低。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既要切实关注职业组织共有需求要素,还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合作能力、人际能力等,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步骤中,并在行动中满足职业定位所需要能力要素。

3.3.3 加强工程实践训练促使该专业学生认识到网络工程专业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它是网络、软件、硬件知识结构的合理组合与应用。因此,激励学生考取职业技术资格证的同时,架构工程应用训练、竞赛、立项等平台,促使其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在实践训练中提升其他职业能力。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既要立足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还要根据专业特点与个体优劣势与职业组织供给,达成与职业需要的要素相适应的雇用能力。“规划”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职业获取与实现,而是要将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在具体的行动步骤上,尤其是落实到雇用能力的培养与建构上来,凸显“做事、做人、做学问”的能力,这样的“规划”才有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第10篇

文 / 田鑫琦

美国发展职业教育不是把它孤立、封闭、游离于普通教育领域之外,而是把它融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美国的职业教育机构按层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综合中学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和初级从业人员;另一类是高中后阶段,以注册学徒制中的社区学院为主,主要培养技术员类人才。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学生毕业后,既可就业又可升入对口大学继续深造。这样,有利于消除职业教育不正规、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也有利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完善及调节学生毕业后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选择。

综合高中的“职业教育”选修课

美国的综合高中为了适应学生今后从事各种职业的需要,开设的课程很多,如瓦润高级中学开设的课程有100多门,其中大约40%是与职业教育有关的课程,分为“农业教育”“商业教育”“汽车驾驶教育”“技术教育”“家政教育”和“职业教育”6大类,除“职业教育”是在职业学校进行外(每门课程3个学分),其余属技术教育,一般每门课程0.5~1个学分。这些课程都是选学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学。该校有一半学生学习“职业技术”课程。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对高中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有兴趣的、定向的教育,可减少高中学生的退学数量;另一方面,美国社会急需受教育程度超过高中但又没有学位的熟练技术工人,高中毕业生更容易找到较好的、稳定的工作。

两种层次的职业技术学校

从肯塔基州看,职业技术学校有2种,一种是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培养技术工人,如鲍灵格林职业技术学校、伊镇职业技术学校。这类职业技术学校有3个任务:一是对在校的高中生进行技术教育,这种教育是免费的;二是对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三是对成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鲍灵格林职业技术学校有70多名教职工,承担附近6所高中的技术教育,该学校50%的学生是高中在校生,每周每所高中的学生来此学习3小时。该职业技术学校设置汽车修理、制图、焊接、电子制作、电器修理、建筑、食品加工等课程。另外,该学校学制很灵活,一年分四个学期,而且设有白天课程和夜间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另一种职业技术学校,则是培养介于工程师和工人之间的技术人员层次的职业技术学校。如肯塔基先进技术中心,它招收有高中学历的学生,学制为两年,完成学业可获得先进技术中心的毕业证书。该校所开设课程的学分也可以是西肯塔基大学的社区学院的学分,完成该校的学业也就完成了社区学院64个学分中的43个学分,学生如果在社区学院继续完成其他学分,就可以同时获得先进技术中心的毕业证书和西肯塔基大学社区学院的大专学历。

“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计划

美国联邦政府1995年度拨款2.5亿美元用于启动“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计划。“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计划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工作学习,必须包括一个工作训练和工作经验计划,其中要有支付工资的工作项目;二是学校学习,必须包括职业了解和职业探索,学生选择职业不晚于11年级;三是联系活动,包括为学生找到在雇主企业中的工作学习机会,并在雇主、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参加此计划的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或继续接受教育,或参加其他训练计划。

“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计划包括多种形式,主要有:技术准备项目、青年学徒项目、职业教育合同项目、职业专科学校、校办企业。这些都是各州已实施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技术准备计划和青年学徒计划。技术准备计划是由4年职业定向的课程组成,它起始于11年级(高中三年级),结束于获得大专学位。这是一种把高中教育与大专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形式,称为“2+2模式”。在11、12年级(高中3、4年级),学生除要完成高中必修课外,还学要习有关的职业技术。高中毕业生既具备进入社区学院相应专业继续学习的机会,又具备熟练技术工人的资格。学生在高中所学的职业技术的学分,既是高中毕业所需的学分,又是社区学院相应专业的学分。青年学徒计划是一种由高中、社区学院和企业主相互合作的教育形式。学生被安排在企业中工作,并在社区学院的指导下学习相关职业技术课程,学生不仅取得学分,还获得工作经历和收入,其学分也是社区学院相应专业的学分。学生若进入社区学院进一步学习,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大专学历和熟练技术工人的资格。

当然,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否参加这些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最终是由学生自己决定。如果学生已确定准备上大学,可以不学职业技术课程,而选学大学所需要的一些课程。但实际上,许多准备上大学的学生也愿意学习一些职业技术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重新认识自己所选定的职业是否合适。

五位一体打造注册学徒制

第11篇

关键词:项目学习;高职计算机;设计流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当前,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计算机应用范围的广泛,对高职计算机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不单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提升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和培养应用能力。然而目前高职计算机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与现实应用需求脱节,造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从业就业实际的脱离。因此,针对传统高职计算机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给学生分配有成就感的任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理论与实践交融结合,有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

一、高职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意义

项目教学法也叫基于项目的学习或项目教学。通常被定义为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即集“教、学、做”于一体,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更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习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目的。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课程项目教学有着特定的内涵,它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整合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高职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应将高职计算机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联系紧密,以行动为导向,为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完成任务的策略,促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技能和态度。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是主体。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协作等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2.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合理选取工作项目

项目的选取要以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要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让学生自己探究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计算机的教学目标。

3.密切联系职业工作,创设协作学习环境

在项目教学中,项目的主题与真实工作世界的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密切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实际价值的项目开展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获得相关知识和提高技能,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4.实施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过程性发展

项目教学的评价,教师要以完成项目的情况和项目的考核要点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

三、高职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流程

项目教学的一般流程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和评价总结四个步骤: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先由教师提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立项目的目标。任务首先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学生的专业为基础,所选项目应实现教学计划内的教学目标;其次是确定项目时要选取对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的项目,项目容量不能太大,完成项目所用时间要短,避免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项目,有重点地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确定项目任务为:(1)设计整个网站的功能,网站的总体布局框架及色彩组合风格;(2)设计 logo,banner, 导航条网站模版;(3)设计网页内容及使用的框架及表格;(4)设计相关链接和动态脚本;(5)设计后台管理和所实现的功能;(6)网站的和维护.

2.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充分分析项目任务,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学生对自己小组工作的时间进行妥善的安排,合理预期完成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项目实施计划书,计划书中应该包含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和小组分工情况,并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项目计划

学生分好组后,按照既定工作方案,有步骤、有节奏地开展工作。在这个具体的实施阶段,教师既要严格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实践,又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变化因素,要有弹性,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调整。

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学生按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每人按各自角色负责不同的模块,并独立完成工作。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教师充当咨询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4.项目效果评价

项目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完成项目教学目标,它应该是围绕完成项目设计!以及实施过程这一中心来展开的,因此项目教学中的评价部分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我分别采用了以下多种评价:借助网页作品制作评价量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量表进行分析,对项目教学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和对与学生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等。

参考文献:

第12篇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清远 511510)

摘要:台湾已经进行了60年的建教合作,该模式对大陆高职院校的实习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大陆可以参考台湾的建教合作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促进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严谨的合作项目审批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实施充分有效的岗前教育以预防实习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院系两级访视(巡点)流程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台湾;建教合作;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88-04

作者简介:徐吉祥(1977—),男,硕士,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食品加工与质量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两岸高职教育‘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A114011);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重点课题“借鉴台湾UACN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编号:JG12002)

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与大陆“工学结合”可以基本对应的“台湾建教合作”从1954年“台湾教育部”颁布《建教合作实施方案》开始正式发展,至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

台湾的建教合作是“建设”与“教育”双方合作的一种极具经济功能及社会适应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轮调式,将学生分成两组或者两班,一组在校外实习、一组在校内上课,2个月或3个月轮换一次; 二是阶梯式,一年级和二年级在校内上课,最后一年在合作单位实习,类似于大陆的“2+1”模式;三是实习式,利用假期或是课余时间去实习,一般传统式教学多采用寒暑假让学生去业界实习的方式。台湾的建教合作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模式,对大陆工学结合的开展,特别是对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的校外实习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建教合作教育的管理

1954年,台湾“教育部”颁布了第一个建教合作的法令——《建教合作实施方案》来规范建教合作教育实施的全过程。60年来,建教合作法规经过多次修订,形成了由《职业学校法》、《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高级职业学校轮调式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高级职业学校阶梯式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高级职业学校实习式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建教合作之学分采计作业细则》、《申请办理建教合作教育班注意事项》以及《建教合作教育班合约书》等组成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建教合作有法可依,能够保护学生权益,保障教学质量。

大陆职业教育方面的法规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之外,基本没有关于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或细则,特别是对校企合作、实习管理方面的全国性的法规基本是空白,目前只是在浙江宁波市有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于2009年3月开始施行。大陆当前非常有必要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法规规范,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台湾教育部门严格审批合作项目以保障建教合作教育质量

台湾的《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建教合作应由学校向各该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经核准后始得办理之。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得聘请建教合作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及学校代表等组成建教合作审议委员会,审核学校所提报之申请案;并得视业务需要,于核定前组成专家小组,办理建教合作机构现场评估。”

审核包括对申办学校条件的审核、合作机构条件的审核(使用“建教合作机构评估评估书表”)、办理建教合作班资料的审核。对建教合作班的审核资料规定尤为细致,《申请办理建教合作教育班注意事项》规定审批资料中必须包括12个定制表格资料。其中,表1是“建教合作教育班计划书”,包括15个方面的内容,主要项目为“训练科别及人数”、“建教合作机构具体情况”、“建教合作期限”、“行政组织:成立建教合作教育协调会议,每学期至少开会一次,必要时得临时召集之。其成员由学校实习、教务、训导(学务)、辅导、相关科(学程)主任、建教组长、生活辅导组长、导师、家长代表等与建教合作机构指定代表组成轮调式建教合作协调会”、“课程教学计划、“考核”、“辅导计划”、“师资”、“技术生津贴与福利”及“结业与就业”等;表3是保证学校与合作单位师资的“申办科别专任合格教师名册”;表4是“训练员(辅导人员)名册”;表6是保障生活心理辅导的“技术生辅导计划”;表7是保障技术辅导的“技术生训练计划”;表10是“建教合作机构变动之技术生安置辅导计划”,具有应对情况变化等方面的要求,还详细规定了需收集的相关证明文件;表11是“工厂登记证复印件或商工登记资料(务必加盖与正本无异及建教合作机构公司章与建教合作机构负责人章)”;表12是“劳工保险局保险费缴款单、异动被保险人计费清单复印件(务必加盖与正本无异及建教合作机构负责人或相关承办员章)”。

对比台湾,大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习审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订单班”有时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而仓促成班,审批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在解决学生就业压力、个人感情等引发的思想问题和社会阅历贫乏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方面的辅导安排;对实习单位的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没有设定标准;实习生校内和校外导师的确认没有具体规定等等。以上问题都可以参考台湾《申请办理建教合作教育班注意事项》规定的审批资料要求加以解决。

三、台湾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规定了明确的岗前教育学习时数

为了避免由于实践经验不足所导致的操作事故、人身安全问题和劳动争议等问题的发生,台湾的《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明确规定:“学生进入建教合作机构前,应由学校会同建教合作机构办理至少四十小时职前训练,其课程应包含该行业之专业知识、安全卫生、职业伦理道德及劳动权益等相关知识。有关训练经费,由学校与建教合作机构共同负担。”

台湾主管部门还要求学校必须向学生发放《建教合作班学生权益须知》。该权益须知总共有五十条内容,主要包括:合作单位不得强制技术生担任繁重及有危险性或工作场所有影响健康之虞的工作;因健康或其他正当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时间之学生,合作单位不得强制其工作;合作单位也不得于例假日及午后8时至次日早晨6时之内安排工作;合作单位若需实施超时训练,必须征得技术生及家长同意;合作单位应以技术生为被保险人,并以合作单位为投保单位,参加劳工保险;学校必须协调事业单位与技术生签订训练契约,以保障建教生于职场实习期间之相关权益;学校必须提供建教班学生申诉专线,等等,内容非常细致。

大陆高职院校学生近年在实习期间经常发生一些工伤事故,学生从实习单位不辞而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同时也有学生在权益被侵犯时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同部分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岗前教育有很大关系。大陆可以借鉴台湾立法规定岗前教育学习时数,规定岗前教育必须包括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过程的具体要求和保障自身权益的方法及途径,建立有效的学生与学校、家长与学校、企业与学校之间能够进行顺畅沟通的途径,明确劳动保险的投保单位并落实学生实习期间所需的相应保障措施,特别是建立学生实习期间的申诉专线,如此将可对以上问题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四、台湾建教合作教育建立和实施了职业技术生辅导计划

以台南立德工业家事学校为例,其辅导计划包括技能辅导和生活辅导两方面,生活辅导的内容与要求并不低于技能辅导的内容与要求。

技能辅导包括基础训练、岗位轮调训练、补充训练和专精训练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和时数都做了详细规定,其中专精训练以取得丙级技术士证书为目标,是为提升技术生技能水平,针对日后毕业、升学、在就业市场或公司晋升职务等方面的需求特别加强的训练。

生活辅导规定建教合作机构应设置辅导人员,并加强与学校及家长的联系,以达成辅导的功能;学生在建教合作机构期间,学校应定期或必要时指派导师或相关辅导人员协助建教合作机构辅导技术生,使技术生得到良好的适应与学习;学校辅导人员赴建教合作机构辅导技术生,应检视学生住宿环境、了解学生的适应与学习情形,如发现有归责于建教合作机构的缺失,应向建教合作机构反映以实时改进,返校后应提出辅导访视报告。

大陆高职院校的实习计划一般只有技能训练计划(且计划往往比较粗糙)而没有生活辅导计划。大陆可以借鉴台湾学校的技能训练计划充实现有的实习计划,借鉴台湾学校的生活辅导计划增加实习辅导项目,让学生在实习机构接受训练期间,在享有应得的福利待遇的同时遵守公司规定。大陆学校与合作企业应共同合作,帮助学生制定自信、有目标、有理想的生涯规划。

五、台湾建教合作教育建立并实施了主管单位与学校的双重访视制度

与大陆高职院校在实习管理中普遍实施的“巡点”相对应的是台湾建教合作教育中的“访视”。台湾的访视由教育机构和教育主管单位实施,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通过访视对建教合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学校办理建教合作予以访视考核,其考核结果绩优者,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予奖励;办理不善者,应限期改善,必要时得令其停办或不予受理其下次申请案”。

主管机关检查的资料有18项,分别为:“评估表二份”、“建教合作课程计划书”、“建教合作计划书”、“科别班数一览表”、“课程调整计划表”、“学分采计统计表”、“职场学习对照表”、“采计学分成绩考核计划”、“技术生训练计划”、“技术生辅导计划”、“申办科别专任专业合格教师名册”、“辅导人员名册”、“建教合作教育班合约书”、“技术生教育训练契约”、“日班及不加班条款”、“基训费用20%条款”、“访视建议事项复印件(申请免评估用)”、“技术生个人训练计划复印件及其执行纪录复印件(申请免评估用)”。

主管机关使用的“建教合作班合作事业机构辅导访视工作检核表”包括住宿条件、训练契约等17个方面。主要项目为:实习地点是否与评估合格的合作机构地点相符;实习工作岗位是否与原核定的工作岗位相符;学校辅导人员是否亲自至建教生工作岗位检视其环境并询问学生适应、学习情形;建教生住宿地点是否与评估合格的地址(点)相符;学校辅导人员是否检视建教生住宿环境情形;进入职场实习的建教生是否已全数完成技术生训练契约签订;合作机构是否已将训练契约函送当地劳政机关并获同意备案;学校是否指派相关科专业教师赴合作机构查核“技术生训练周记”、“技能训练进度表”及相关部门轮调,并考核采计专业科目之学分;学校辅导人员至该家合作机构办理辅导访视之次数。

学校组织的访视要求也有详细的规定,包括访视工作人员的选派要求、辅导访视日程规划、访视工作内容和访视工作流程等项目。访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要亲临学生工作岗位,视察工作环境有无安全疑虑,询问适应情形,并查对出缺席人员;传达或提醒应办事项;查核训练周记缴交情形,批阅内容,若有反映事项,应实时协助解决;向合作机构询问学生适应情形、技能训练情形及辅导相关窗体记录状况;登载职场实习表现成绩纪录;辅导人员返校之后,必须送交辅导访视纪录表,以便进行后续的查核、签办;建教组依辅导访视纪录,进行网络填报。访视工作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

大陆教育主管部门很少对实习点进行监督检查,大陆如果参考应用台湾的两级管理,可以由院级机构负责进行监督管理的访视,而由二级学院实施一般的访视(巡点)。台湾由学校进行的访视对于阶梯式建教合作模式(与大陆“2+1”相同的模式)的规定:“技术生在建教合作机构实习、补充训练及专精训练,学校应每周指派相关科专业教师实地了解技术生技能训练情形,查核“技术生训练周记”、“技能训练进度表”及相关部门轮调,并考核采计专业科目之学分。”对比大陆部分学校的“放羊式”管理,该内容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大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巡点的频率定为1个月左右,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大陆的工学结合模式是教育部在高职院校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因为起步不久,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碰到的各种问题。台湾的建教合作已经有6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模式。大陆可以参考台湾的建教合作法律法规以规范并促进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严谨的合作项目审批流程保证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实施充分有效的岗前教育预防学生实习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院系两级访视(巡点)流程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