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安全意识论文

大学生安全意识论文

时间:2022-04-22 00:5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安全意识论文

第1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

【关键词】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第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第二, 形成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学校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全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各系部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系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系学生分会必须设立安全部,各班必须有一个安全委员,各寝室必须有一个安全员。第三,建立学生安全协会和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学生安全协会主要是传播安全文化, 宣传安全知识,组织安全学习,参加安全实践,调查安全隐患,反映安全问题,研究安全理论。通过安全协会召集热心安全宣传的同学,通过会员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讲安全和重视安全的氛围。在农村或城市社区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通过“基地”平台去教育和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形成讲安全的习惯和优良传统,从而保证社会安全和谐。第四;让安全知识、安全思想进教材、进教室、进大学生大脑。所有教师都有责任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思想, 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讲解安全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应独立安排一章安全观(安全基本理论),具体阐述大学生应具有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大学生安全素质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针对性。全社会都在重视安全问题, 但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既不同于中、小学生、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也不同于农村、城市社区居民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同时也不同于其它生产部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青年,在安全问题上也很容易麻痹大意,其中主要表现是:1、有理想但缺乏理智,办事凭感性、感情,情绪好,做事就放心、安全;情绪坏,做事就出乱子、不安全。2、有文化,但缺乏细致,不全面,办事粗心大意、丢三掉四。3、大学生有朝气、有活力、有胆量,但易冲动、易走极端、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虽属于成年人,但处于不明世事的幼童和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之间,他既打上幼童不明世事的痕迹,又有中、老年人的一些经验。幼童靠成年人照顾、帮助,中老年人靠经验处世,而大学生正好缺乏中老年人的经验又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要突出其文化内含,着重于安全情感教育和安全渗透教育。只有用情感和渗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校保卫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对策。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转贴于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第3篇

论文摘要:根据高校工科专业金工实习的特点,分析在金工实习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出消除安全事故和隐患的措施。

金工实习的教学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化。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及工科类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作为大学生进校后首次较长时间接触的生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工程素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是理工类专业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金工实习拥有安全意识的重要作用

我过的高等工科院校都要进行金工实习的实践教学。金工实习课程面对的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这些机械设备。对于工科的学生,他们既要进行车、钳、铣、磨、锻、铸、焊等传统工艺的加工实习,又要接受数控加工和CAD/CAM等新工种、新技术的培训,由于一些非机械类的学生独立操作时间短、动手能力也参差不齐,独立加工时难免有失误,在机器设备损坏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人员的受伤。长期以来,我国各高校在实习金工实习过程中出现了多例安全事故,而更多的安全隐患因为没有造成安全事故而没有显现出来。一旦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对学生及其家庭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也对学校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在金工实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金工实习安全顺利的进行。

二、金工实习中产生安全事故和隐患的原因

在现代工程训练中产生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原因很多,各工种的每位指导老师指导多名学生操作实践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实习动员课和安全教育课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实习安全的重要性,但还是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1、认知好奇引发安全事故和隐患

人们在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中有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金工实习是学生入校以后第一次生产实践教学,对于一些求知欲强烈、具有远大理想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想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对实践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因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而出现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例如在车工实习时有的同学为加快车削速度而擅自更改进给量来加快走刀速度,而使车刀磨损车床损坏等后果。

2、焦虑、恐惧等情绪产生的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

调查资料表明在我国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患有焦虑症。焦虑是指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由于金工实习是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次生产实践实习,所以一些老师往往在实习之前的安全动员中对实习的危险性及安全事故夸大渲染,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产生对实习产生恐惧情绪。如个别同学在用自动进给车削工件,当指导老师巡视到身边时,表现情绪异常紧张、手脚不知该放到哪里,在车削到终点时将自动进给手柄由纵向直接搬到横向的位置,而没有放到手动档位,切削深度加大,导致工件严重变形甚至断裂。而个别对实习有恐惧心理的同学并不是立即关掉车床使车床停止运转,而是急忙跑开自己的操作岗位,如指导老师不及时制止,就可能出现车床损坏的事故。

3、消极情绪及环境因素诱发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

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有不少学生对机械行业不感兴趣,认为机械就是工人干活,不如计算机等工作即轻松又赚钱。所以在金工实习时即不认真听机床的工作原理,也不仔细观察老师的师范操作,消极怠工,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心存侥幸。例如个别学生在操作车床时,不听指导老师的讲解和反复的强调,在车床运行时就给车床主轴变速,容易出现严重损坏车床的安全事故。还有的学生因实习车间布置不当,为了走些近路而被撞伤等产生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

三、预见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措施

1、做好实习动员及安全教育

金工实习是大学生第一次接触生产实习。因此通过实习动员让每个大学生都知道金工实习的重要性和实习的要求、注意事项及安全等。在金工实习安全教育课中,应注重对造成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正面分析,不要片面强调或过分渲染安全事故造成种种伤害的案例,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从而帮助少数同学克服机床 实习操作的恐惧心理。这对预防安全事故,消除安全隐患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提高实习指导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关键

在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的同时,应注意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掌握应急指导的要领,掌握组织管理、教育心理、逻辑语言以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指导学生要有满腔的热情和十足的耐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鼓励学生勤练多问,杜绝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发生安全事故,切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综上所述,实习安全工作是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安全第一”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各类安全工作职责,才能保证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 高等教育心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刘军明,刘少海。金工实习中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第4篇

论文摘要: 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财产生命安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3%,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就会带来系列问题,其中安全问题显得很重要,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谐、甚至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搞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重大,而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猛增,加上高校后勤市场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复杂,高校由封闭式办学到现在的开放式办学,大学生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织好、落实好,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机构,较稳定的教师队伍,并且要有相应的人来承担教学任务和教学责任。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各异,有的高校由保卫处承担,有的高校由校医院承担,有的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还有的由几家单位共同承担大学身的安全教育。我国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是各异,甚至是混乱。造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混乱,责任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等现象。 

2.高校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忽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政府部门实行问责制,安全问题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这是尊重生命的体现。部门、单位领导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工作相当重视,以免出现事故承担责任。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虽好,但是高校却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影响了安全教育的质量。另外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如何,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高校却不是很重视,此做法明显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甚至是不负责任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固然重要,然而“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求生技能和能力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根本,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 

3.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事故后工作。预防是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最根本的工作。高校要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就必须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否则其他的一些工作都是“亡羊补牢”。我国在生产领域的安全预防工作做得比较好,相对于生产领域,高校的安全事故具有不可预测性,高校安全工作的预防容易疏忽,一旦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严格事故后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要完全杜绝大学生的安全事故出现,就应重视安全预防工作,定期检查高校的安全状况,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安全事故重在预防,应把大学生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内容不系统、效果不佳、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式化较严重。在安全教育中,安全教育内容不系统,一般只注重某些安全教育的内容,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其他方面的内容被忽视;并且教育的形式是通过几个讲座、图片展览、报告会或者消防演习的形式来开展,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使得教育没有实效性,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教育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措施 

 

针对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要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教学改革。从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有: 

1.建立稳定统一的安全教育机构,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造成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校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统一是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最起码安全教育机构的设立应该有:校级主管领导,辅导员,学校保卫处人员、学校医院医护人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等部门的人员参与,否则安全教育机构的设立是不完善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就不全面,安全教育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在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方面,也应该有明确的大纲和教学计划。只有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了,安全教育才能有方向,有章可循,才能按照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开展安全教育,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保证安全教育顺利和全面开展。 

2.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设施存在隐患,二是大学生自身在安全意识、自救能力、安全防范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欠缺,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一方面使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了解安全法规、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的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领导负责制,签订安全防范责任状,完善安全实施,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召开学习安全会议,使广大师生注意安全教育问题,尽量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高校的安全工作做到了这两个方面,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高校的安全和稳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的因素有两方面: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安全教育的效果,甚至决定安全教育的质量。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增加安全教育的资金,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待遇,与其他的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从而达到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教学设施,并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安全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另外安全教育应该不断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高效、便捷的教学实施,如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安全教育网站,传播安全教育知识,宣传国家的安全教育法律法规,通过网络来教育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 

4.不断完善、充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环境日益突变,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越来越来复杂,带给大学生的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像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传销、文化安全等不安全因素就是近几年来大学生面对的新的不安全因素。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不安全因素、新的情况,大学生有时不知所措。高校就应该加强这些新因素的研究,提前预防,给大学生传授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的知识、措施、能力和技能,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这些新问题,免遭这些新问题、新因素的侵害。 

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安全素质也是大学生本身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高校重视安全教育,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创建稳定、和谐校园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为大学生的成才、成长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江浩.当前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07,(34).

    [2]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05.

    [3]杨得志.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05.

第5篇

论文摘要: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给学生、家庭、教师和学校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它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正常秋序的进行与健康发展怎样才能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减少和进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应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关系到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高校体育工作秩序和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因校园体育伤害事故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把学校推到了难堪的境地。本文针对引发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在今后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尽量避免和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高校体育伤害范围的界定

大学生在校园内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的行为时有发生,本文中所提及的校园体育伤害事故特指大学生在校园内,由于在使用校内体育设施,参加体育锻炼或运动竞赛过程中,所遭受的非人为故意造成的身体损伤事件。在这里行为受害者特指在校大学生,受到侵害的地域缩小到校园内。做这样的界定是为了对此类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较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二、引发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体育教师和竞赛组织者缺乏责任心。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运动竞赛、群体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是保障上述活动安全、有序、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教师的责任心比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教师缺乏责任心主要表现在:(1)对课堂教学管理不严,学生自由散漫地进行活动,在一些可能伤及学生身体的情况发生时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在进行有技术难度的练习时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2)在制定教学内容、练习强度和运动负荷时,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个体差异,不能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3)在进行运动竞赛和其它体育活动时,由于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指导,在赛前没有对运动场地和设施做细致的检查与清理等,以上行为都使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教师责任心的淡漠往往使可以避免的行为变为重大伤害事故。

2.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运动竞赛、群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自身安全意识的薄弱,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也是导致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中有的学生不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经常做出一些超出课堂教学的难度动作,或者不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活动,在进行自我锻炼时,有的学生不做任何热身或不顾自身的身体状况就参加激烈的体育活动,也会引发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另外对运动场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选择的不合理,以及在比赛中只体现了体育的拼搏精神,而缺乏队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友爱,在完成技术动作时不顾及对方和自身的安全粗野或使用过分力量进行拼抢等,都会导致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学生的这些自身原因造成的运动损伤在校园体育伤害事故中占有很高的比率。

3.运动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校园作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有义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具有安全保障的体育设施。学生在参加体育教学与锻炼时都要通过借助一定的体育器械与设施来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体育器械与运动设施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损耗,如果不进行及时必要的维护与保养就会带来安全隐患。现在很多学校的单、双杠设施都放置在室外,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林,生锈、腐烂、松动或部件脱落易导致学生在活动时发生摔伤和扭伤。由于一些学校在进行体育设施建设时没有严格按照体育运动的特点进行布局与施工,造成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相互影响,也是校园体育伤害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4.缺乏运动损伤的急救知识。参加体育运动时不可能完全杜绝运动损伤的出现,当运动损伤发生时,由于没有科学的急救知识往往导致重大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科学的急救知识可以为受伤者争取到宝贵时间,这对受伤者的下一步治疗与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关系伤者的生死。如在受伤者流血不止、呼吸停止的情况下,首先应该保持受伤者能得到及时的氧气供给,因为人的大脑在缺氧2一3分钟后就会死亡,如果施救者不具备科学的急救知识,对伤者处理不当,就可能失去宝贵的抢救机会,造成悲剧发生。

二、如何避免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1加强教师责任心和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和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宜传,统一思想,提高防范意识,这是避免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确实履行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的发生,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在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心从学生安全出发,选择合理教学内春,加强教学保护手段,避免在教学和其它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疏忽,给学生造成运动伤害。而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大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断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在体育教学和运动中做出有害于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2.树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切实改善运动设施。在防范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教师要做到:(1)课前要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课中讲清要求,尽量让学生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在进行有难度的课程时一定要做好保护与帮助工作;(2)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时注意赛前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强调安全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的思想,明确责任;在活动中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可能使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学校要做到:切实加强体育设施的完善与改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设施应进行及时的处理,安排专业人员对体育设施进行定期维修与保养,以保证学生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与活动。

3.建立事故处理机制,注重运动损伤知识的学习。由于体育运动损伤的发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所以在体育课中适当增加体育损伤知识方面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在运动损伤发生时,进行科学正确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对伤员进行保护,避免不良后果的加重和损失的扩大。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 教育

论文摘要:每年,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大学生因安全事故伤亡事件,这是每一所大学都不愿意看到的残酷现实。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呼吁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2008年大学生伤亡事件综述

据2008年全国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该调查历时两年,遍布全国22个省市的部分高校),分别有24%和21.7%的接受调查学生很注重人身和财产安全,但对防火、交通、卫生等方面安全具备较强意识的学生均不足10%。

2008年全国共发生大学生伤亡事件126起,其中,事故灾难类18起,涉及学生26人(19人死亡,7人受伤)。社会安全类45起,涉及学生47人(36人死亡,11人受伤)。交通事故10起(12死6伤),溺水2起(2死),意外受伤2起(1死1伤),火灾4起(4死),,突发疾病15起(15死),故意伤害7起(2死7伤)

2008年上海高校共发生4起火灾事故,其中一起系宿舍违章使用电器引发火灾事故,造成4名女生意外坠亡。其他3起起火原因分别为实验室器材爆燃、图书馆使用电器不当、餐厅油锅油沫外溢起火,均未造成人员伤亡。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大学生跳楼身亡。经初步调查,当日早晨6时10分许,该宿舍楼602女生寝室失火。过火面积20平方米左右。因房内烟火过大,4名学生分别从阳台跳下逃生。经现场120急救人员鉴别,4人均当场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 24%大学生不知被困废墟时的急救措施。“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很多大学生为地震灾区献爱心甚至亲赴四川做志愿者,然而,大学生地震应急措施和安全逃生知识依然不足。问卷调查显示,只有77.3%的同学知道“发生地震,而自己恰在屋内时”应躲在坚固的床与桌下,而78.2%的同学不知道躲在暖气旁、厕所内也是一个正确选择。此外,约49.1%的同学认为,“如果发生地震,被困于废墟中”应自行搬动掩埋自己的碎石瓦砾以求自救。殊不知,身体被掩埋的状况下极易出现骨折,而骨折后身体切忌活动以防受到二次伤害;

* 27.63%的同学?对校园安全关注度不够。现在的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对于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防备意识比较薄弱。27.63%的同学对校园安全关注度不够,约24.55%的同学表示没有随手关宿舍门窗的习惯。在调查中,有18.32%的学生选择经常在23:30(学校规定的宿舍关闭时间)后回宿舍。宿舍楼内形同虚设的门禁,被大学生们打入“冷宫”的“出入宿舍楼请您自觉刷卡”提示牌,都说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很弱。

* 低年级同学?关注消防安全的仅有18.8%,从统计结果看,低年级同学(大一、大二学生)只有18.8%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消防安全,76.6%的大一学生、75%的大二学生会偶尔关注;比较而言,约25%的大三学生、28.6%的大四学生很关注消防安全。不到半数的同学有“在宿舍拉闸限电前拔掉所有电源的习惯”。当问及“房间发生火灾你会怎么办”时,19.1%的学生认为应迅速打开房门外逃,12%的同学选择收拾贵重物品一同冲出。

* 近四成大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据官方数字统计,仅2005年-2007年10月,发生在北京高校校园内外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就高达35起,涉及多达24所高校。调查显示:当走出校园穿越十字路口时,67.2%的同学选择“严格遵守红绿灯,按规则停行”,29.09%的同学选择“跟随人流,人走我走,人停我停”,3.64%的同学则“我的地盘我做主,一切看心情”。

调查中,53.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使用灭火器,71.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安全自救知识培训。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张锐指出,如果得到充分的培训,学生们遇到突发事件是可以避免伤亡的,四川地震中一所中学的校长能在1分多钟内组织全校师生安全撤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的有,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老师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地震发生时,叶志平不在学校。但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那天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张锐在北大开设了一门《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课,“我每学期带6个班,教给学生各种危机的应对方法,并练习一些自卫、自救的动作。有时还在学校里办一些安全自救知识的讲座。”张锐说,“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纳入教育部的‘阳光体育’课题中,实践演习很重要。”

77.5%的大学生赞成高校开设安全自救课程,82.9%的人认为应当进行突发事件的应对演习。

三、全国各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加强

全国各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加强,并有些已经付诸行动。

早在2005年,北京各高校已经设置了适合学生的安全教育体系。清华大学将安全教育纳入军训课程,设置16学时的“实验室安全学”研究生学位课程。首经贸大学开设有一门累计24学时、计1学分的安全教育选修课。

南开大学2008年初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一门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安全教育”,以专业知识和典型事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内容包括社会安全、校园生活安全、个人修养等方面。除了介绍交通、消防、食品、卫生安全常识,教给学生防盗、防意外伤害的技能外,还涉及防诈骗、防性骚扰以及社交安全、网络安全等容易被学生忽略的方面。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沈亚平介绍,开设这一课程旨在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进而达到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为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正直守法公民打下基础。

四、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建议

鉴于大学生目前的安全教育情况,有必要在大学课程里加入安全方面的内容,涉及火灾、水灾、中毒、扭伤、出血等各个方面,并且学校增加安全教育方面的实训投资,购置相关的器材或模拟设备,让大学生能在校期间进行强化学习,购置相关的影像资料,并且让医院或相关的专业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大学生们了解更多关心安全方面的知识以及应急措施。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电工实验室;安全意识;操作技能

“电工学”是很多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工实验室承担着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在该实验室中,大量使用着220V或者380V的市电交流电压,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在该课程之前,工科大学生接触的实验教学应该是大学物理实验,接触的主要是36V以下的安全电压,操作中如果出现问题,也不至于引起大的安全上的事故。但是进入电工实验室后,学生开始接触市电电压,由于此时学生动手能力还比较薄弱,实践能力较差,带电操作会产生令人担心的安全问题。教学过程中,安全问题总是在困扰着实验教师和学生,影响了电工实验教学的全面性和所能达到的深度。

一、电工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分类

电工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同其他类似实验室一样,分为两个部分: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安全。

1.实验者的人身安全

在所有的实验室中,实验者的人身安全总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在电工实验室中,实验者的不安全隐患主要是触电。根据触电电流的大小不同,人体受到的伤害也不尽相同,从肌肉抽搐到灼伤、炭化,直至心脏停跳及死亡。所以在实验室安全建设方面,防止触电及触电保护总是最重要的问题。

2. 实验设备的安全

在保证实验者安全的基础上,实验设备的安全也是非常困扰实验室管理者的一个问题。在每学期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仪器、仪表、电源、元器件、开关的损坏现象都比较高。面对这一情况,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中,把电工实验仪器的完好率要求仅定在80%这个较低的水平上。这个评估数据完全是对于电工实验高损坏率的无奈。

二、影响实验室安全的因素

1.安全意识问题

电工实验室所有的实验都是要由人来操作完成的,所以实验者的安全意识对于实验室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2002年教育部的《学生伤害的损害赔偿》第四条规定:学校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它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因此,电工实验设课应该“符合安全标准”。根据这一要求,现有的电工实验室总是加装了全套的安全保护措施,比如加装漏电、开路、短路、过量程等保护装置;直流稳压电源采取过压、过流、过热保护等安全措施。甚至连学生使用的导线都换成了安全插头式,根本没有裸露的金属部分。所以虽然电工实验室存在着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可能性,但是随着各种安全措施的应用,实验者在实验室中基本上不会遇到严重的触电事故。实验室这样长时间的安全运行,在实验者的安全意识培养上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注意到这些幕后的措施,如果实验教师也没有向学生指出,那么学生就会想当然认为电工实验是很安全的,这就造成学生的安全意识总是很低,因为他们看不到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也就无法对工频市电交流电产生“敬畏”的心理。这种情况造就了很多非常“大胆”的学生,他们在操作中基本没有培养起安全意识,在毕业后的生产领域,这样的学生会非常令用人单位头疼。最极端的例子是企业向学校反映,一位毕业生在车间供电故障的情况下,非常“主动”地在没有切断输入电压的情况下准备拆卸车间用35kV变压器,如果不是发现及时,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2.操作技能

实验者在电工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包括对基本仪器仪表和器件性能和使用规范的了解;遵循组装电路过程中的操作要求;线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等。如果实验者的操作技能不合格,往往会对实验设备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选择错误测量电表的量程,在使用时非常容易引起内部部件烧毁;或者干脆就是错误使用电表,如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弄混,在市电220V或者380V的情况下,肯定烧毁。操作中的另一类错误主要体现在复杂线路连接错误上,比如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其电路非常复杂,连接错误很容易形成短路,造成断路器跳闸,或者烧坏控制装置触点。

3.设备老化

设备老化也是影响实验室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在电源中,由于电压或者电流旋钮损坏,造成电压或者电流不匹配,或者时间继电器的老化造成控制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等。

三、教学中采取的对应措施

1.演示违规操作的后果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实验安全的麻痹思想,在教学中,使用了一种“事故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教师的演示试验中,预先设置电路中的一个错误,比如把一个电容放置在远超过其额定电压的电路中,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电容器过压产生爆裂,会有比较大的像爆炸一样的声音,这样会使听课的学生“吓一跳”,给学生以非常深刻的印象。等到学生平静下来后,再引导学生对电路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改进电路,排除故障。这一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要有非常明显的故障现象,这样才能给学生很深刻的印象。此外,教学中还可以搜集一些网络上的人员触电的视频给学生放映,通过这样看似“可怕”的视频来给学生灌输对电的“敬畏”的心理。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触电急救方面的常识教育。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在进行电工实验时总是显得很“严肃”。不过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对教师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考验,应该由不同的教师进行适合自己的演示设计。

2.强调操作规范

(1)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读电气原理图。只有正确识读电路图,才能避免盲目接线,错误接线。具体做法是,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通过对电路图的解读,能够对各个元件的动作过程及其作用准确无误地叙述,不发生任何错误。比如在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电路中,要求学生能够给出电路中每一个按键按下识图中各个接触器、继电器的动作过程,作用,以及电路中的保护、电机的运行状态等。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在电路图中正确区分主电路、控制电路等。

(2)训练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避免发生事故。一般使用“电阻法”来在供电前排除故障,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路在各个状态下的电阻,即连接两根电阻表笔到待测量电路的两端,然后逐一改变其中控制元件的状态,来观察电阻的变化,如有电阻数值与预期不符,则要分析原因,排除故障。这样检查完毕后,应该不存在短路情况,如果通电后电路不动作,或者动作与预期不符,则可使用电压表测量各个元件电压值是否与预期相符,进而排除故障。

(3)接线时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要严格区分相线和零线,保证开关安置在相线上;绝对不带负载改变线路;在带电操作中,身体绝不直接接触线路中金属裸露部分,不管电压多高多低;实用工具改装线路时要避免同时接触两根导线头;注意电压表的并联,电流表的串联;在进行电机实验时,绝对不准用身体触碰旋转中的电机转轴、女生的长头发必须盘起来等等。这些细节都需要在大量的实践环节中不断地要求学生注意,如有违反,教师需要予以严肃的批评。

(4)实验中的团队配合。实验中每组学生需要统一对电路的认识,由一人主导,其他人配合。在连接简单线路时由一人连接,其他人监督并配合,切忌几个人七手八脚同时连接。对于复杂电路,可以将电路分成几个模块,分别连接,然后再组合,组合后,同组同学相互检查对方连接是否正确。操作时要注意操作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绝对禁止当一人正在操作线路时,其他人随意打开电源。电源打开时一定要确认同组实验者的状态,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加载电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到,虽然电很可怕,有危险,但是只要规范操作,就完全能够保证自己和实验设备的安全。

3.加强设备的保护力度

国家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为了保护学生,保护实验设备,需要大力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在实验室的总的电源输入部分,要加装三相熔断器、总控制开关、空气断路器、隔离变压器等保险设备。确保低压中性点接地,所有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金属部分,如电机外壳、各种仪器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尽可能采取接零保护措施。但是为了不影响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以上这些安全措施应该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感受到。

四、实验室运行中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管理者在实验室运行中应该确保各种安全条件正常,如保证实验室房屋、水、电等线路设施规范,每次实验前要通过检查检测保证实验设备完好,安放位置合理。实验室安全标志应该齐备、醒目,安全事故抢救设施完备。有完善的各种可操作的、详细的管理制度,等等。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一定要发挥好监督者的责任,应该提前试做实验,找出可能发生的问题,实验中重点观察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提前做好准备,随时进行干预。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培训,员工队伍,企业发展

 

一、企业发展形势与公司现状

过去的一年是公司发展史上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我们具有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一,国际金融危机趋于稳定,世界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国际油价整体好于去年,我们严峻的经营形势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第二,我国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国内油气和化工产品需求会相应增长,集团公司油气业务发展特别是天然气和海外业务的加速推进,必然会给油气田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第三,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开发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速,我们的区位优势会更加明显,我们的发展空间会有效拓展。第四,经过几代大港石油人的不懈努力,大港油田具备了相当的发展实力,形成了550万吨当量的油气产量规模,这是我们建设大油田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五,大港油田勘探开发潜力依然很大,剩余资源量超过10亿吨,而且陆上老区挖潜空间大,滩海新区增储上产潜力大,具备建设大油田、实现大发展的资源条件。第六,歧口凹陷勘探被纳入股份公司勘探计划单列项目,歧口勘探科研项目被列为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企业发展,这为我们加快勘探步伐、实现规模增储创造了条件。第七,经过46年的历史积淀,大港油田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思路和适用于不同地质特点、不同油藏类型的特色技术体系,这为我们实现更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团结一致,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在各路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果、实现了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面对全球金融海啸带来的巨大冲击,石油市场“需求不旺、供大于求、油价振荡多变”。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异常严峻,效益增储上产而勘探开发难度加大,大油田建设加快而投资成本紧张,特别是企业内部职工队伍老化,关键岗位人员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的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大批优秀专业性人才和综合性人才。

二、加强大学生培训与培养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企业陆续招聘录用了专、本、硕、博毕业生千余人,在不同部门、不同的岗位从事工作。2007年~2010年,油田公司每年都组织了新招聘大学生入厂教育培训,通过大学生培训使我们更多的接触了他们,了解了他们。根据2007年~2010年油田大学生跟踪调查分析可知,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校园相对而言是个比较安全的场所,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然而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尤其是作为石油企业的职工,安全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则是致命的问题。

2、大学生有着雄厚的理论知识底蕴,但实践能力欠缺;书本知识丰富,但现场动手能力不足。理论与实际生产相脱节,理论说的头头是道,到现场却全然不知,很多设备,器材只是见过图片,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与操作。

3、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所学专业各不相同,有与石油企业相关的石油类专业,也有一部分非石油类专业的大学生,专业涵盖面广泛。到公司工作后,一部分大学生所从事岗位,专业不对口或从事工作为相近专业,所学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利用。

4、企业发展需要高学历的尖端人才,以开发新的技术和适应新领域,硕、博研究生首当其冲作为主力军,然而部分研究生其本科、专科所学专业与研究生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不统一,专业间的“嫁接”,导致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限制其发展。

5、随着全球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办公自动化已成为办公的必然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为学历教育,侧重理论与专业技术的学习企业发展,其专业知识丰富,而到了工作岗位之后,大部分大学生尤其是二线岗位的大学生,对办公系统的基本操作显现出力不从心,于是“木桶原理”——短板效应,导致办公效率低下,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影响工作。

6、一些工作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实际只要具备高中或中专文化即可胜任,用不着利用本科及以上的知识水平。相对安逸的工作环境,对大学生来时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一部分喜欢刺激与挑战的大学生选择了跳槽;而一部分主动性差,学习能力不强,没有明确人生目标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整日碌碌无为,安于现状,慢慢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荒废。

7、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接触的人群相对单一,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差,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不足,造成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由于个人原因而处处碰壁,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大学生培训与培养的具体措施

通过“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需求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各项需求中,排名第一的是“有更多的学习与培训机会”。从2007年~2010年油田公司大学生入厂教育培训的“培训效果测评表”可以看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人际交往与组织与沟通》、《团队建设》、《职业化塑造》等提高员工自身素质的课程,学员满意率都达到85%以上。经过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员工,在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种种数据表明,企业新进员工对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增加培训机会,有明确的意愿与需求。大学生培训与培养意义重大,如果没有给予他们系统的培训与培养,既浪费了公司的资源,又荒废了大学生成长的黄金时间。针对以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可实施如下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对新入职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理论与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并严格考核,作为各项培训工作和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平台,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使专业技术人才得到提升;开展各种技能大赛,激发他们的热情。第三,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继续教育培训,更新大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调动大学生积极性企业发展,不断学习充电。对于所学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大学生进行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以使其更快适应所从事工作。第四,开展大学生现场实习培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第五,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培训,熟练办公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简单的电脑故障维修。第六,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的培训,掌握有效的沟通,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第七,加强大学生与优秀职工的经验交流,开展培训座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定位与转换,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与积极的工作心态。

全面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就要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着力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就要坚持把培训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紧紧依托培训资源,不断强化员工教育培训,优化队伍结构,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大学生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军,也是企业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培训与培养则是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关键。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油田公司增储10亿吨、建设大油田、建设示范石油矿区的宏伟事业继续全面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公司总经理李建青在传达贯彻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大会上的报告》,2010年7月23日

[2]《夯实基础创新能力努力开创矿区服务事业新局面》,王守信在学习贯彻集团公司2010年矿区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4月15日

[3]《如何培训和培养大学毕业生》,hrm.cn/news/7691.html,2009年12月15日

[4]《坚定信心打牢根基为全面实现既定战略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公司总经理李建青在大港油田公司十届二次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2010年2月4日

[5]“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需求问卷”调查统计表

[6]2007年~2010年每年油田公司大学生入厂教育培训的“培训效果测评表”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各高校毕业班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高校校园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转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班级的日常管理松散,高校毕业班学生个性化问题突出,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毕业班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涉及高校毕业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

当代高校毕业班学生面对的安全问题日趋繁多和复杂化,对此除了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班学生这个群体给予高度关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作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存在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社会化进程加速,高校的办学形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识空间,为学生毕业后从校园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提前做了预习和准备;但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冲击,使其安全方面存在更多新的隐患。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骗局和陷阱,给毕业班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其中误入非法“传销”陷阱是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国内某些地区非法传销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高校毕业班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通过熟人联络等方式诱骗大学生从事非法传销活动。还有一些假冒公司,打着招聘的旗号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等各种费用,或者以“剥削性”试用期的方式招收免费劳动力。这些非法组织骗钱害人,而毕业班学生缺乏此类相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使其生命安全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

2.交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的环境,包括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的环境。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化的加深,高校就处于社会之中,校园的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增加了校园内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在学分制背景下,毕业班学生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外,基本上都已经没有课了,许多毕业班学生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或者实习等原因要经常离校外出,而其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或者思想麻痹大意,这都有可能发生交通意外,由交通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屡有发生。

3.宿舍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的学生由于自身流动性比较大,同一宿舍的人在宿舍停留的时间不统一,个性化问题比较多,给班级和宿舍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毕业班学生在宿舍内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率高,而学生自身的防火防盗意识薄弱,这不仅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难度,也在无形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另外,一些高校毕业班学生以在外实习、求职等名义,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也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普遍都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给遍寻就业机会的毕业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班学生还面临着学业压力、感情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就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安、恐惧、自卑、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在这些心态下,有的毕业班学生在找到工作签约时患得患失,在签不签约的选择中犹豫不定;有的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几经波折,却屡试屡败,开始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自身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二、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班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的群体,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多共性。因此,究其原因方面二者也具有共性,甚至前者是后者的沿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对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混乱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第二,重管理,轻教育。针对学生的安全问题,目前高校主要还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加大惩处力度等手段,而对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的重视不够。第三,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善后。高校安全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对其的预防容易被疏忽,多数情况下只有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第四,高校的安全教育不成系统,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实用性不高。

2.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毕业班学生的流动性大,日常的管理制度对其又存在某些不适用性,而针对毕业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难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宿舍楼管、高校保卫人员、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制度制定和执行者之间缺少充分的联系与合作,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目前各高校宿舍管理基本是物业化,物业管理人员的组成复杂,大多是面向社会招聘而来,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欠缺,严重缺乏专业性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 转贴于

3.社会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我们变得越来越倾向速食主义,对某一事物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好坏、去分辨是非。对于毕业班学生而言,求职心切的同时,又抱有一些不合实际的想法,比如渴望一步登天,能够有迅速致富的快捷道路,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钻的漏洞,制造一些就业陷阱,打着高薪招聘的旗号,招摇撞骗,骗取钱财。

4.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面临的压力过大,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安全防范的关键。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伤害或者事故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3]认为那与自己无关,其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这为意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给不法侵害者有可乘之机。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的意识,而在其复杂的成长环境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当其遭遇某些挫折时,如学业困难、就业失败、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缺乏必要的社会应对经验。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负面的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三、加强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高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只是针对新生入学时期,还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高校的安全教育方式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性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等校园媒体资源和各种相关的活动,以案说法,多渠道地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习,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亲身实践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培养其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

2.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高校特殊时期和特殊群体要有全面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对毕业班学生确保实现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和宿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毕业班学生在外私自租房的现象,对于外出学生实行一周安全报告制度等。同时高校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辅导员队伍和公寓管理员队伍,完善对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的考核、选拨以及激励制度,切实加强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工作,密切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联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3.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文明离校教育

毕业班辅导员要有预见性,详细摸排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学生的真正动机和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方案,提前加强毕业班学生文明离校的教育和宣传。另外,开展一些与毕业生相关的班级活动,如欢送毕业生晚会、毕业典礼、毕业生聚餐、师生联谊、文体活动等,丰富毕业班学生的生活,转移和分散其注意力,引导其安全、文明、有序离校。

4.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受挫和抗压能力

随着毕业离校的时间越来越近,毕业班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再加上当前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其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引起极大的心理波动,造成心理问题。[6]因此,高校应更加关注毕业班这一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经常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科学地减轻压力,提高其心理的抗压能力。同时教育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乐观面对困境、勇于承担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5.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的培训

针对毕业班学生,高校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就业指导和应聘技巧培训活动,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拒绝非法传销,揭秘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欺骗事件,帮助毕业班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其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提高识别非法传销组织和就业陷阱的能力。

6.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加强信息交流和互动

第10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5-0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新的考验。从自然层面来看,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各种避险、逃生手段必须成为健康成长的必备手段。从社会层面看,随着社会分化日渐加剧,各种不良思潮不断影响,社会治安环境不容乐观,加之扩招后的高校早已不是封闭的象牙塔了,不但受社会环境影响,而且一些学生自身的素质出现滑坡现象,必须通过安全教育进行警示和提升,警钟长鸣,让每一位高校学生成为与其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合格人才。

一、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短板”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从理论角度而言,高校是培养合格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最高学府。安全教育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学会预防手段,实施安全行为,确保身心健康,将自己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从而“防患于未然”、“安居乐业”,是我们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增强整个社会和谐、平安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而言,高校扩招以来,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大学生占社会人口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大学生毕业生很快就会为人父母,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如果能消除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短板”,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的质量和后续影响力,使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成为懂安全、讲安全的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并通过他们来教育、宣传、影响亲朋好友和周边人群,整个国家的安定、和谐就有了基础性(中间层)的保证。

二、昆明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短板”现象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将这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多方位的安全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大学生由于对安全的疏忽,导致受到伤害甚至失去宝贵生命的典型案例,告诫我们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短板”。而对比国际国内安全教育,昆明地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笔者通过对云南省在昆的几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短板”问题在经费投入、调查研究、教育团队、教育内容等方面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短板”问题

在我国,据笔者多方了解,目前没有对学校安全教育经费投入的一个官方比例要求,从昆明地区各高校经费投入来看,多数没有专项经费,而是混杂在其他经费中,数字参差不齐,但总量都较低,就事论事,无系统性和持续性。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昆明16所高校均无安全教育经费硬性规定,多为随机和靠部门协调争取,无长期规划;偶有专项安全教育经费,如禁毒教育专项经费、预防艾滋病教育专项经费,也是数量极少,断断续续。从理论研究看,目前关于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经费问题的资料甚少,尤其是缺乏具体的数字。从经费保障的角度来看,以昆明各高校为例,高校安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安全教育处于应景和应急状况,各高校的教育经费使用都是结合各学校的特点而定,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

(二)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缺乏安全教育的专业人员或团队

昆明市各高校目前的安全教育工作主要依赖各级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以及极少数高校安保人员完成,临时性极为突出、针对性不强,缺乏明确的人员保障。一是从高校安全教育的教师构成结构来看,昆明16所高校很少有学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保障力量,各高校均无安全教育专业教师硬性规定,多为保社区民警、社区消防工作人员和学校保卫人员担任。二是从保卫工作人员的能力来看,根据昆明16所高校所收集的数据显示,许多从事高校保卫工作的老师均身兼数职,且并非专业出身,在处理一些高校突发事件时力不从心或能力有限,学校对工作人员无系统校园安全知识学习,无长期教学规划,很多日常工作的开展多靠保卫工作人员自身的积累,存在阶段性和应景性教学为主导的现象。

(三)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缺乏安全教育的专项科研力量

根据笔者的调查,昆明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缺乏专项科研力量,许多工作人员学历、职称较低,且保卫工作繁杂、危险,很多从事保卫工作的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相关的科研工作中,专项科研工作开展的较为单薄,科研成果总体数量少、质量。目前,高校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科研的一大热点,但纵观论文所涉及的思考和解决办法,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较好地开展。

(四)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涵盖的内容单调、狭窄

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多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自然灾害等几个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情感教育、性教育、食品安全教育等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众所周知,大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且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缓冲带,部分学生逐渐与社会有不定程度的接触,加之大学生身体、心理发展都处在敏感时期,很容易在情感教育、性教育等方面发生迷失,而学校在这一块的教育工作多表现在开展讲座、个案谈话,存在“短板”现象。

(五)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缺乏,还没有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一方面,昆明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即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与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有隔离感,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讲安全,师生共关注”的良好校园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有限的安全教育学生还学而不用,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隐患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三、加强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短板建设的对策

首先,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应转变观念,建立相应的高校安全教育管理体制。一方面,昆明各高校应改变对传统“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大对安全教育的投入,制定安全教育的长期规划。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的问题,必须通过不断的呼吁和争取获取支持。另一方面,各高校应设立相应的安全教育管理体制,诸如各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统揽全局,从机制建设、人员配备、经费管理等方面着手。

其次,昆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一是应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教育主管部门应自上而下制定一个安全教育生均比例,对经费不充裕的学校给予适当补充,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切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对安全教育工作要有专项基金,夯实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二是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昆明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人员的队伍建设,强化知识、技能、素质培训,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尽可能地提高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薪酬、奖金,要与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有相同的待遇,并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为其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教育工作中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带头在校园安全问题研究上下功夫,重视安全教育教材建设,着力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教材的编写、设计校园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校园安全教育的授课时间,真正将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可以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识。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质;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68-02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之。在数字化、网络化已全面覆盖的环境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信息运用能力,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检索和科学分析的能力。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引入和实施,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还能激励学生主动获取、评价和利用各类知识和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和创新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重要职责。

为了解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发现现有问题,为制定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本研究针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2015级、2014级、2013级、2012级和2011级各1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2.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按照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参考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结合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问卷。本次调查主要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调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1)信息意识(能否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能否准确表达并积极查找所需信息等);(2)信息能力(能否利用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能否针对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检索与存储信息;能否利用专业网站、网上图书、在线课堂等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等);(3)信息道德(在利用网络资源时是否考虑知识产权问题;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时是否遵守道德规范等);(4)学生需求(学校提供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否能满足学习、生活所需;文献检索课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建议等);(5)干预措施(详见1.4);(6)基本信息(年级、性别、年龄、专业等)。拟定初稿问卷后,先进行小样本的预调查,再对问卷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定稿。

3.资料收集。对调查对象实施正式调查工作。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在学生填写问卷之前,向其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写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答卷。回收问卷,剔除信息填写不完整的无效问卷22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有效回收率95.6%。

4.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包括:(1)新生入馆教育及宣传;(2)文献检索课;(3)开设网络培训课程;(4)图书馆和网络中心老师在线答疑;(5)各班以“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为主题开办主题班会;(6)各专业课老师布置课程论文等学科任务;(7)毕业论文指导课程。

5.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先将资料汇总,对每份调查问卷核实无误后,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二、结果分析

1.信息意识现状。调查显示,54.4%的学生并不了解信息素质的含意,大部分学生将信息素质等同于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在所有调查对象中,75.7%的学生认为信息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80.4%的学生表示了解信息的价值与作用,70.5%的学生表示能够准确表达并积极查找所需信息,说明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但在海量信息面前,38.8%的学生表示在如何辨识信息,提高对信息的利用有效性方面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了解网络上有大量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免费信息,但有效利用率较低。

2.信息能力现状。在所有调查对象中,92.0%的学生表示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和学校图书馆,71.3%的学生表示在学完文献检索相关课程后能够利用数据库进行基本的信息检索,但在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及日常特殊问题的精确检索能力方面尚存在许多疑问,40.3%的学生表示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遇到过技术问题,可见,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亟待提高。

3.信息道德现状。当调查在利用网络资源时是否能够考虑到知识产权的问题时,仅24.3%的学生表示能够考虑,59.2%的学生表示有时能,有时不能,而剩下的16.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会考虑;当问及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时是否能够遵守道德规范时,85.5%的学生表示能够遵守,14.5%的学生表示有时能有时不能;仅69.7%的学生表示能够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

4.干预措施现状。在我校提供的信息素质教育七种干预措施中,学生按其作用大小依次排序为:(1)新生入馆教育及宣传;(2)文献检索课;(6)各专业课老师布置课程论文等学科任务;(7)毕业论文指导课程;(5)各班以“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为主题开办主题班会;(4)图书馆和网络中心老师在线答疑;(3)开设网络培训课程。调查中,84.4%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下达课程论文任务后,信息能力提高很大;87.4%的学生认为以“信息道德”为主题的班会印象深刻。

三、讨论

信息素质,美国图书馆协会定义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2],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信息意识是指人们从信息的价值与作用的角度来认识、分析、判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各种信息,以及获取、选择、利用、传播信息等行为倾向;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分析、判断、选择、利用、传播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从事信息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调节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递者及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信息素质总体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缺乏、信息能力较差、信息道德薄弱,具体体现在学生欠缺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搜索能力有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低,综合应用技能较差;部分大学生信息道德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在缺乏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等问题。争对以上问题,学校在今后的信息素质培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不同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在学校采取的信息素质教育措施中,应以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导向,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以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水平为主,而高年级学生则以提高信息能力水平为主。

2.改革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程在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何将该课程效果最大化发挥,这个问题需要相关课程老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进。比如争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究竟在哪个学期开设本课程最为合适?课程内容是否贴合其专业实际需要?所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和计算机相关课程是否需要进行课程内容整合?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是否需要开设论文撰写方面的选修课等,这些细节都有待改革。

3.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在专业课中的实践。在干预措施调查中发现,当专业课老师下达撰写课程论文的任务后,由班级自行组织学生上台介绍多渠道的信息检索方法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因此,在今后的信息素质教育中,要重视专业课中信息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信息素质教育,有计划分阶段地安排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增加信息素质教育的形成性评价考核,使信息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的信息能力得以实践和提高。

4.进一步发挥主题班会在信息素质教育的作用。调查中显示,在我校所有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干预措施中,学生对主题班会的作用普遍反映较好,尤其是以信息道德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在今后的教育中,要重视加强信息道德意识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让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堂小讲课的作用,将信息道德培养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李婉华.浅谈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阴山学刊,2014,28(3):107.

第12篇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建设好高校社团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不断深入探索的新课题。本文立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大学生的多维需求考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以期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大学生按照一定的形式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其主体是充满各种发展需求,富有思考、激情和创造力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和现实需求是影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总是受到生理、心理需求的本能驱动。[1](P1)这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视野中的高校社团建设层次逻辑

1.大学生的安全需要层次。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认为,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要。大学生加入高校社团主要是由于兴趣和爱好,如果高校学生社团不能给人一种起码的安全感,那么大学生是不会选择加入的,这个社团的生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从大学生的安全需求层次来分析社团的建设,高校管理部门首先要考虑成立社团组织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其次,要考虑如何切实保障会员们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的人身安全、财物安全;第三,要考虑如何让大学生栖身其中时能感受到舒适和安全。

2.大学生的社交需要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社交的需要是指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包括爱的需要、情感与归属的需要、与他人的关系和群体的认同。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的“心理断奶期”,也是大学生成长的一个转折点,他们刚刚挣脱中学的紧张学习状态和父母的束缚,正处于需要独立而又渴望与人交往的时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满足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并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目标要定位在如何营造一个充满人性和关爱的氛围,让社团成员在组织中能够普遍表达、享受、获得各种关爱极其喜悦和力量,从而产生出对该社团群体的归属感,并希望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付出而得到别人的友谊和爱。

3.大学生的尊重需要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一旦社交的需要被满足,尊重的需要就会显露,即需要某种“建立在稳定坚固基础上的对于自我的高度评价,包括自尊……以及受到他人的尊敬”[2](P3)。尊重的需要是指人自我尊重和希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如名誉、地位、尊严、自信、自豪等。尊重,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接受他们,并认可他们的能力和成绩。当他们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其内心可以因对自己价值的实现而充满自信,在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人们就会产生满足和自信等情感。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类需求,会使他们感到沮丧。[3]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与其才学不相符,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伤害,产生逆反心理。

4.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层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随着人的尊重需要的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紧接着出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能够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的渴望,它是朝着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发展的一种倾向。简而言之,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实现自我进步的愿望,是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才赋的心理需要。自我实现是人们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以及尊重需要得以满足的基础上出现的新的、更高境界的追求。现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他们渴望在大学里成长为有用之才,渴望在校园里就能够发挥所长、展示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应当是一个不断满足社团成员的需要和不断激发社团成员新需要的过程,是一个围绕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因此,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应当重点考虑如何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密切与社会的联系,为大学生搭建更多的锻炼成才和服务成长的平台,以更好地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路径选择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过程就是创造有利条件和载体,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社团成员的需求在不断满足的基础上趋向需求一致的过程,学生需求满足的过程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进程是统一的。

1.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社团发展的基础环境。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立足于人的基本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而言,坚持以人为本中的“人”泛指在校大学生,“本”强调的是为了谁,强调了学生社团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把学生作为社团建设的最高价值主体,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社团建设的第一要义和根本目的。为了更充分地发挥高校社团的功能,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对学生社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改善学生社团发展的基础环境,使全体社团成员在精神上充分体验到学生社团生活的舒适与愉悦。

2.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对社团成员的安全教育。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首先要制定社团成立的规章制度,严格把关,确保社团宗旨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这是社团的安全底线;其次要制定具体细致的活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管理。当前,学生社团到校外开展活动逐渐增多,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必须严格执行社团管理制度,增强社团成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3.营造良好的社团环境,促进大学生和谐交往。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社交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营造良好的社团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和谐交往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大学生社团建设首先要建立规范可行的制度,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其次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树立社团理念、明确社团奋斗目标、打造精诚合作的团队、培育社团的精品活动,加强社员之间的交流,营造社团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和谐交往。

4.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指导,满足大学生的尊重需要。渴望尊重、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是大学生获得心理愉悦的强烈需求,是促使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取得更大进步的一个激励支点。高校要以大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为切入点,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指导力度,让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正确认识自己,尊重自己,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一是要建立健全社团激励机制,对社团成员的表现给予公平客观的评价,并给以适当的荣誉和奖励,维护社团成员的自尊,提高他们的自豪感;二是要实行民主管理,要充分听取社团成员的意见、建议,使成员都享有民主参与社团活动和管理社团的权利和义务,感受到组织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三是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念还在不断完善中,伴随着各种需要出现的还有很多迷茫和困惑,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社团应和辅导员积极合作,保证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能够及时获得鼓励和帮助,在产生困惑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4]。

5.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拓展社团活动范围。首先,立足校园,不断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主要载体,更是学生实现自我的重要实践平台。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内容上要引领校园先进文化,更多地体现时代生活,富于青春活力;在形式上要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力求新颖别致。通过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为社团学生提供发挥所长的锻炼机会和素质提升空间,让其充分实现自我。其次,走向社会,不断拓展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高校要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架设社团与社团、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利用社团的各自优势进行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社团发展,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5]要引导广大社团成员走向并融入社会这个最大的“社团”,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服务实践过程当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6.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处于从“未成熟”向“成熟”进步的时期,是奠定未来人生发展基础的关键时候,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有着诸多的向往和需要,因为其不同的生活成长和受教育的背景,他们的需求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高校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各种学生社团的创办,注重思想、科技、文化、体育、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的协调发展,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推动社团的多元化发展,让大学生有充分自由的选择余地,从而更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多维需求,促进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美]马斯洛著.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

[3]樊建科.基于尊重需要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