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

时间:2023-02-02 07:31:57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

第1篇

国务院办公厅

【代码】101

一、主要职责

国务院办公厅是协助领导同志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的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国务院会议的准备工作,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

(二)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组织起草或审核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名义的公文。

(三)研究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请示国务院的问题,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审批。

(四)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对国务院部门间出现的争议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决定。

(五)督促检查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对国务院公文、会议决定事项及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指示的执行落实情况并跟踪调研,及时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报告。

(六)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组织处理需由国务院直接处理的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

(七)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报告来信来访中提出重要建议和反映的重要问题,办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的有关事项。

(八)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组织专题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九)负责国务院值班工作,及时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报告重要情况,协助处理各部门和各地区向国务院反映的重要问题。

(十)做好行政事务工作,为国务院领导同志服务。

(十一)办理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国务院办公厅设6个职能司局。

(一)秘书一局

办理文电收发运转、国徽印鉴管理、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总理办公会议等会议会务及国务院领导同志内事活动、国务院值班、信息、档案和数据管理、办公厅保密、公文核稿、文印、督查、机要通信和办公自动化、《国务院公报》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二)秘书二局

办理发展计划、经贸、工业(含国防工业)、财税、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建设、交通、铁道、民航、信息产业、水利、农业、林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金融证券、审计、海关、环保、统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管理、旅游、供销、体改、气象等经济方面的文电、会务和督查工作。

(三)秘书三局

办理教育、科技、外事、政法、法制、监察、民政、人事、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地震、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知识产权、机构编制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文电、会务、督查及联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军队等方面的工作。

(四)中办国办局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确定的工作范围,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提供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重要信息,办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的有关事项;指导部门和地方的业务工作;处理跨部门、跨地区的疑难问题。

(五)人事司

负责国务院办公厅的人事管理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办理工作人员的出国手续;负责国务院领导同志办公室的人事工作;负责挂靠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

(六)行政司

负责在中南海北区办公的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服务事务以及机关后勤管理工作。

(七)机关党委。

负责国务院办公厅及其挂靠单位和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的党群工作。

外交部

【代码】102

内设机构及其职能

(一)办公厅

协助部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协调部内业务工作,沟通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办理文电运转、信息处理等工作。

(二)政策研究司

研究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中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研究规划外交政策,研究世界和地区经济金融形势和经济外交工作;协调部内各单位和驻外使领馆的调研工作;起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部领导的有关外交工作的重要文稿;研究和指导编写中国外交史。

(三)亚洲司

掌握、研究亚洲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四)西亚北非司

掌握、研究西亚北非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五)非洲司

掌握、研究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六)欧亚司

掌握、研究欧亚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及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七)欧洲司

掌握、研究欧洲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八)北美大洋洲司

掌握、研究北美、大洋洲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九)拉丁美洲司

掌握、研究拉美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十)国际司

调研多边外交领域的形势和发展趋势;负责处理联合国及其它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有关问题。

(十一)军控司

负责军控、裁军、核不扩散和出口控制以及全球和地区安全等问题,执行上述领域的方针、政策和处理上述领域的外交事务。

(十二)条约法律司

研究和处理外交工作中的条约、法律方面的问题;办理各种涉及条约、法律以及领土、边界、地图等涉外案件;负责办理或参加有关条约、法律的国际会议和双边谈判;协助有关部门审核国内制定的涉外法规。

(十三)新闻司

负责就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外关系、国际问题新闻和阐述立场;对外国常驻记者和临时来华外国记者采访给予协助;协调外交部公众外交工作;负责外交部网站建设等。

(十四)礼宾司

主管国家对外礼仪事项;负责研究和处理外国驻华外交机构在华的礼遇、外交特权和豁免问题;指导我驻外使领馆和地方外办办理涉外工作中的礼宾问题。

(十五)领事司

主管同外国谈判签订领事条约、设领协议和其他有关领事方面的协议等;指导地方外办管理外国在华领馆有关事务;指导我驻外领事机构的领事侨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处理重大涉外案件;颁发护照和签证;办理公证、认证及通过外交途径送达法律文书等。

(十六)港澳台司

在外交方面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港澳台问题的方针政策;协调处理有关港澳台问题的涉外事务。

(十七)翻译室

负责重要外交文件、文书的英、法文笔译与外交部安排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他重要外事活动的英、法文口译;承担外交部组织的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培训英、法文高级译员。

(十八)外事管理司

办理各地区和各部门报送国务院的有关外事问题的请示、报告;拟定和修订外事工作的法规;对外事管理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

(十九)涉外安全事务司

执行我外交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方针政策;主管有关调研工作;协调和处理相关涉外事务。

(二十)干部司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公务员制度和外交队伍的建设;主管机构设置和干部的编制、计划录用、审查、调配、培训、职称、考核、任免、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离退休等工作。

(二十一)离退休干部局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离退休干部政策;负责离退休干部的日常管理。

(二十二)行政司

规划、管理外交部后勤工作;归口管理部机关和部属单位基建计划;管理部机关物资、设备及部内、驻外使领馆房地产;承办外国驻华使领馆房地产的审核和谈判等。

(二十三)财务司

贯彻执行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法规;经管和核算外事、行政、事业、教育经费和预算外资金,管理部属国有资产;归口管理、指导我驻外机构和部属单位的财会业务等。

(二十四)档案馆

外交部档案馆属部门档案馆,是永久保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档案的基地。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收集并永久管理外交部及其直属单位形成的档案,对部内、部属各单位和我驻外使领馆、团、处、驻港公署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为部内各单位和驻外机构采选、配发与外交工作有关的种类书籍、报刊和工具书,并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档案馆具有对本部门档案业务的行政管理职能。

(二十五)机关党委

负责外交部机关和部属单位党组织的建设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围绕外交中心任务开展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理论培训,指导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二十六)监察局

检查各行政职能部门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决定、命令中的问题;受理对各行政职能部门、国家公务员和外交部各行政职能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各行政职能部门,国家公务员和各行政职能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受理国家公务员和各行政职能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依照行政法规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

(二十七)国外工作局

指导驻外使领馆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指导驻外使领馆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十八)服务局

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局是外交部机关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94年1月24日。除局机关外,下设有业务处、交通处、综合服务处、楼宇管理处、驻外机构供应处、驻外机构物资供应处、华风宾馆等单位。主要担负为外交部机关工作服务、为我驻外使领馆服务的任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代码】104

一、主要职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

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发展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提出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研究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负责日常经济运行的调节,组织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三)负责汇总和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综合分析财政、金融、产业、价格政策的执行效果,监督检查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的执行;制定和调整少数由国家管理的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四)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五)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安排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指导和监督政策性贷款的使用方向;引导民间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安排国家拨款的建设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组织和管理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工作。

(六)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提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指导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定工业行业规划,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拟订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发展规划;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技术进步和产业现代化的宏观指导;指导引进的重大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的消化创新工作。

(七)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情况,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划,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地区经济协作工作。

(八)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场状况,负责重要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管理粮食、棉花、食糖、石油和药品等重要物资和商品的国家储备;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九)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拟订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参与编制生态建设规划,提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政策,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环保产业工作。

(十一)研究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状况,提出优化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建议,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研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宏观指导,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二)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十三)拟订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参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起草和实施。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五)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粮食局、国家烟草专卖局。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主要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26个职能机构(司、局):

(一)办公厅

负责会议组织、文电运转、档案管理、保密、秘书事务和政务信息等委机关日常政务以及委机关财务、资产管理、安全保卫等行政事务;负责机关电子政务的组织实施和工作。

(二)政策研究室

负责重要文件起草和信息工作;组织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的重大问题。

(三)发展规划司

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力布局的建议;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四)国民经济综合司

分析研究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提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建议;组织研究并提出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包括年度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重要商品平衡的目标和政策;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调控目标,以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拟订并协调国家重要物资储备计划。

(五)经济运行局(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监测分析工交行业经济运行态势,组织解决工交行业经济运行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工交行业经济运行方面的政策建议;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工作;提出动用国家物资储备的建议;管理国家药品储备;承担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六)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改革方案;提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议。

(七)固定资产投资司

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研究提出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政策;提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安排国家拨款的建设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

(八)产业政策司

研究分析产业发展的情况,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和协调专项产业政策的制定,监督产业政策落实情况;提出国家鼓励、限制和淘汰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指导目录;研究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服务业发展;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政策建议。

(九)国外资金利用司

研究国际资本的动态,监测分析我国利用外资的状况,提出利用外资战略,研究协调有关重大政策;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提出利用外资规划,提出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划和限额以上备选项目;商有关部门拟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安排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重大项目;提出对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结构、用汇的规划和政策;安排在境外的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

(十)地区经济司(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

组织拟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协调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参与编制水资源平衡与节约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指导地区经济协作,协调经济特区和开放地区的重大问题;编制“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开发计划和以工代赈计划;承担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一)农村经济司

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问题;提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议;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十二)能源局(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

研究国内外能源开发利用情况,提出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拟订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相关体制改革的建议;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能源节约和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

(十三)交通运输司

研究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提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和体制改革建议;拟订促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政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实施宏观指导。

(十四)工业司

分析工业发展情况,研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拟订主要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对工业现代化实施宏观指导;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指导引进的重大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的消化创新工作;承担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组织协调工作;承办稀土行业发展的有关工作;负责盐业行政管理工作。

(十五)高技术产业司

研究高技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动向,提出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政策、重点领域和相关建设项目;提出支持重点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组织可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素质提高的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和重大成套装备的研制开发;组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推动国民经济新产业的形成。

(十六)中小企业司

研究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研究提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扶持;指导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对外合作,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协调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十七)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

研究解决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政策;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协调环保产业有关工作,依法组织协调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十八)社会发展司

提出社会发展战略,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政法、民政等发展政策;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

(十九)经济贸易司

监测分析国内外市场状况,负责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管理国家粮食、棉花等储备,指导监督国家订货、储备、轮换和投放;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协调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二十)财政金融司

研究分析全社会资金平衡;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并提出建议;提出直接融资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参与确定有价证券的发行总规模、结构和投向;研究提出企业债券的发行总量和资金投向。

(二十一)价格司

监测预测价格总水平变动,提出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和价格改革建议;起草商品价格和收费方面的法律、法规;拟订重要商品价格和收费政策并组织实施;提出价格管理的范围、原则和办法;拟订和调整中央政府管理的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组织重要农产品成本调查。

(二十二)价格监督检查司

指导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实施价格检查,依法处理商品价格和收费的违法行为和违法案件;承担中央各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央企业的价格违法案件的审理工作;起草价格监督检查的行政法规、规章,按规定受理价格处罚的复议案件和申诉案件。

(二十三)就业和收入分配司

研究就业、居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情况,提出就业规划,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组织拟订和论证相关体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

(二十四)法规司组织起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负责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负责相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二十五)外事司

负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机构合作的有关事宜;协助有关司推进重大涉外项目,开展国际经济调研;负责委机关日常外事工作。

(二十六)人事司

按管理权限,负责委机关及委属单位的干部管理和人事工作。

(二十七)机关党委。负责委机关、委管国家局和委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教育部

【代码】106

一、主要职责

教育部是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教育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

(二)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

(三)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方针、政策;监测全国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按有关规定管理国外对我国的教育援助、教育贷款。

(四)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中等和初等学校的统编教材;指导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督导与评估。

(五)统筹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等工作。研究提出高等学校设置标准,审核高等学校的设置、更名、撤销与调整;制定学科专业目录、教学基本文件,指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评估工作;负责"211工程"的实施和协调工作。

(六)统筹和指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协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

(七)规划并指导高等学校的党建工作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育工作、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及国防教育工作。

(八)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制定各级各类教师资格标准并指导实施;研究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编制标准;统筹规划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

(九)统筹管理各类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考试工作;制定各类高等学校招生计划;负责各类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拟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

(十)规划并指导高等学校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宏观指导高等学校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等工作;协调并指导高等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防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工作;指导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设。

(十一)统筹管理并协调、指导教育系统的外事工作,拟定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并协调、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指导我驻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负责协调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

(十二)负责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

(十三)拟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制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测试工作。

(十四)统筹规划学位工作,起草有关学位工作的法规;负责实施国家的学位制度;负责国际间学位对等、学位互认等工作;承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具体工作。

(十五)负责协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及其他部门、机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负责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亚太地区办事处、驻京办事处的联系与交流;负责与我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设代表团的联络并指导其工作。

(十六)承办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交办事项。

(十七)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综合协调部机关重要政务、事务,负责文件运转和管理;负责部长办公会、部级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的组织安排并督办;负责新闻宣传以及文秘、档案、保密、、保卫等工作。

(二)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

负责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并就重大问题进行政策调研;规划并起草综合性教育法律、法规草案。

(三)发展规划司

制定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负责全国教育基本信息统计、分析;负责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拟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研究提出各类高等学校设置标准,审核高等学校的设置、撤销和更名;负责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有关工作;管理直属高等学校和直属单位的基建投资。

(四)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

指导直属高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指导、协调直属高校管理体制调整、改革工作;负责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建直属高校的有关工作;组织实施高校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就直属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沟通、反映有关情况和问题;配合有关司局核定中、长期发展规模;配合有关司局,做好直属高校重点建设的有关工作;负责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调研、年度考核、特邀联络员等工作;汇总、分析直属高校年度事业发展基本数据和有关信息;负责两院院士候选人的部门遴选工作;承担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负责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组织筹备工作。

(五)人事司

负责直属高等学校、部机关与直属单位、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等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规划并指导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协调并指导直属高等学校内部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

(六)财务司

参与拟定教育经费筹措和管理的方针、政策;统计并监测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和执行情况;编制直属高等学校和直属单位经费的预算和决算;负责直属高等学校和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并监督资本运营;负责有关工商税务、财务检查、内部审计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七)基础教育司

宏观指导基础教育工作和重点推动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制定基础教育的基本教学文件及评估标准,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审定统编教材,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指导中小学电化教育、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工作;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幼儿教育工作、残疾少年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社会力量举办基础教育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的工作。

(八)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统筹管理普通及成人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化技术教育,编制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和教学指导文件;制定教学评估标准并指导实施工作;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指导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工作以及职业证书考试。

(九)高等教育司

统筹管理各类高等教育,规划并指导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学科专业设置目录、教学指导文件、指导性教材建设规划、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基本配备标准;指导社会力量举办高等学校的工作。

(十)民族教育司

指导并协调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工作;统筹规划并指导少数民“双语”教学和教材建设;负责协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

(十一)师范教育司

指导普通师范教育和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培养目标、规格及师范教育基本专业目录,指导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培训工作。

(十二)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承办教育督导团的日常工作,组织国家督学对各地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的督导评估和检查验收,宏观指导各地的督导工作。

(十三)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规划高等学校杜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建设工作并指导实施;负责高等学校党建、学生与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规划并指导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负责直属高等学校和直属单位出版物的监督管理。

(十四)高校学生司

负责各类高等学校的招生及全国统一考试工作;负责各类高等教育学历和学籍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井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少量国家急需、应予保证的高校毕业生指令性分配计划。

(十五)科学技术司

拟定高等学校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组织高等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指导实施;协调并指导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学研”结合等工作;负责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和本部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无线电管理工作;协调教育系统有关版权和专利等方面的工作。

(十六)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卫生/艺术国防)

宏观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健康和艺术教育工作,制定有关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协调大中学学校及学生参加国际体育竞赛和艺术教育等交流活动;规划并指导有关的专业教材建设、专业师资培训;指导并协调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

(十七)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拟定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中长期规划;监督检查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指导语言文字改革;组织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指导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及普通话师资培训工作。

(十八)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研究并审定语言文字标准和规范,制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标准;指导地方文字规范化建设;负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应用。

(十九)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负责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统筹管理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按有关规定管理教育援外和外援项目;规划并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指导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业务工作。开展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工作。

(二十)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统筹规范并归口管理全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211工程”的实施和协调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科学技术部

【代码】107

一、基本职能

(一)组织编制全国民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三)研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措施;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负责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和科技外事经费等有关费用的预、决算。

(四)研究制订加强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负责重大基础性研究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创新工程和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五)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工作;指导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国家级高新技术重点新产品工作;负责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等科技开发计划指南的制定并指导实施;管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出口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六)参与编制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科技基地的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地的计划。

(七)研究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科技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相关政策。

(八)研究制订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方针、政策;负责双边和多边政府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科技合作计划;指导驻外科技机构的工作;负责驻外使领馆科技干部的选派与管理;管理外国政府、国际科技组织有关对华科技援助和我国对外科技援助的工作;负责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

(九)研究提出制订科技法律、法规的建议;归口管理全国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保密、技术市场、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制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推动科普工作发展;促进科技咨询、招标、评估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推动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

(十)负责科技信息、科技统计和科技期刊管理工作;审核科研机构的组建和调整。

(十一)指导协调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管理工作。

(十二)代管科技日报社。

(十三)承担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和职能

(一)办公厅

承办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负责有关重要文件起草、调研工作;负责会议组织、文电处理、秘书事务、文书档案管理和、保密等政务工作;负责科技宣传和新闻工作。围绕部中心工作,开展软科学研究。

(二)人事司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部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干部队伍建设和有关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负责驻外科技干部的选派与管理等工作。

(三)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

研究全国科技工作、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组织研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推动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工作;研究起草有关科技法律、法规,研究提出加强有关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同仲裁、科技咨询等工作的政策措施;研究科技人员有关政策,推动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及科普工作;对科研机构的组建和调整进行审核。

(四)发展计划司

研究科技发展战略,组织编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国家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开发计划指南和国家工程中心等科技基地组建计划;提出国家各项科技计划的协调、综合平衡和经费配置的建议。研究提出科技成果登记、评价、鉴定、奖励、保密、技术市场、技术出口等政策、条例和管理办法;参与编制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规划;管理国家级高新技术重点新产品工作;负责科技统计工作。

(五)条件财务司

研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负责开辟科技经费渠道、筹措科技资金;负责编制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和科技外事经费等有关费用的预、决算;推动科技经费的财务改革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工作,对经费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研究科研条件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负责科技期刊管理工作;编制和管理机关基建计划;监管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

(六)国际合作司

研究国际科技合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政府双边和多边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科技合作计划、官方科技合作协议等外事工作,审核与协调重要民间科技合作交流项目;组织实施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有关对华科技援助和我国对外科技援助;指导驻外科技机构工作,联系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驻华科技机构,联系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有关科技工作。

(七)基础研究司

研究国家基础研究的发展战略、方针和政策;组织提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组织推荐和实施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及重点基础研究基地建设;规划并指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推动基础研究机构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承办基础研究的有关工作。

(八)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

研究工业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方针政策;组织提出工业领域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实施信息、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实施工业领域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创新工程;承担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宏观管理工作;推动工业领域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

(九)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研究科技促进农村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生物、海洋领域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实施农村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指导农村重大科技产业的示范;指导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医药卫生、科技扶贫、科技兴市(县)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等科技工作;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

(十)直属机关党委

(十一)监察局

(十二)离退休干部局

1.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并根据离退休干部统一管理,待遇分开的原则,具体拟定本部门的实施办法。

2.组织离退休干部阅读、学习文件和参加政治活动。负责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生活福利、休养和用车等服务的安排。有组织有领导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会同有关部门办理离退休干部的丧葬和善后处理事宜。

4.负责对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转发和传达有关文件。

5.承担部门交办的其他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事宜。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代码】108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定国防科技工业和民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国防科技工业及行业管理规章;

(二)组织研究和实施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组织军工企事业单位实施战略性重组;组织国防科技工业的结构、布局、能力调整、企业集团发展和企业改革工作;

(三)研究制定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规划、结构布局、总体目标;组织编制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民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

(四)组织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安全、计量、标准、统计、档案、重大科研及其推广;

(五)拟定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工业的产业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实施行业管理;指导军工电子的行业管理;负责国家核电建设、同位素生产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流通的行政管理;

(六)负责组织管理国防科技工业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代表中国政府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及其有关活动;负责军工企事业单位的军品出口管理。

二、内设机构

办公厅、政策法规司、体制改革司、综合计划司、财务司、科技质量司、系统工程司、民品发展司、民爆器材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际合作司、人事教育司、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纪检组监察局等。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代码】109

一、工作职能

国家民委承担着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等事业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国家民委有如下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当好党中央、国务院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

(二)研究并提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拟定国家有关民族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民族法律体系。

(三)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等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开展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并监督贯彻执行。组织对有关国家民族政策、民族问题的研究。

(四)监督实施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监督办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事宜,组织指导民族自治地方逢10周年庆祝活动。

(五)研究拟定协调民族关系的原则方法,促进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协调处理民族关系中的重大事宜,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组织和承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六)组织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妇女儿童状况和散杂居少数民族情况的调查研究,配合有关部门拟定向联合国发出的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人权公约报告等事宜。

(七)分析民族地区经济运行情况、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和措施。组织调查研究牧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配合承办民族地区扶贫事宜。组织协调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对口支援经济技术协作和民族贸易、民族特需用品生产。

(八)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方面的特殊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承办相应事务。

(九)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出版和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

(十)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总体规划指导下,研究民族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民族教育中的特殊困难,配合教育主管部门承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和国家民族教育扶持的有关事宜。

(十一)对政府系统民族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加强同民族自治地方的联系,组织接待少数民族学习、参观、考察等事宜。

(十二)联系少数民族干部,协助有关部门作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和使用等工作。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人事、机构编制管理及党群工作。

(十三)组织协调民族工作领域有关对外交流与合作,协助开展少数民族对外宣传和办理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等有关事宜,办理居住境外的少数民族同胞有关回国探亲、旅游、定居等事宜。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协助委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负责机关政务、事务的综合协调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组织委内重要文件起草;负责委机关文秘、信息、档案、、保密、保卫、财务、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工作;组织和承办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周年庆祝活动;组织接待少数民族重要学习、参观、考察团组;为直属单位提供有关服务。

(二)政策法规司

研究提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拟定国家民族事务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民族法律体系;指导与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制定并监督执行保障少数民族各项权利和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承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事宜;组织调研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参加涉及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的国际活动,配合拟定向联合国发出的有关情况报告;组织研究散杂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妇女儿童保护等问题并提出有关特殊政策措施,办理民族乡的有关事宜;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的调查研究,整理、编撰民族工作方面的重要文献,联系民族研究学术团体。

(三)经济发展司

组织分析民族地区经济运行情况,配合制定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辑《中国民族统计年鉴》;研究提出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金融、税收、经贸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牵头指导和协调民族贸易、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及国家对这方面实行的优惠政策的组织实施,协助推进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和对口支援及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调查研究,提出特殊政策措施,配合国家扶贫管理部门承担民族地区扶贫有关事宜,负责委机关的定点扶贫工作。

(四)文化宣传司

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和语言文字、新闻出版的特殊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配合制定少数民族文化、体育、卫生等有关发展政策和规划,主办重大民族文化活动,承办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协助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和民族文物的保护工作;管理全国民族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指导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广播、影视等工作;开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合作与交流;按规定权限管理委属文化艺术团体和新闻出版、古籍整理单位并提供有关服务。

(五)教育科技司

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下,研究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参与研究与制定民族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提出民族教育发展的特殊意见和建议;配合教育主管部门承担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和国家对民族教育扶持的有关事宜;协助推进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参与研究和制订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技推广工作;协调和指导国家民委系统科技工作。按规定权限管理委属民族院校。

(六)国际司

组织协调民族工作领域有关对外学术和人才交流、经济技术合作,监督审核、协调处理涉及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等有关重大涉外事宜;指导协调委属单位的对外联络,承担“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的工作任务;组织协调民间形式的对外交流活动;了解掌握我国少数民族同胞在境外的有关情况;负责委机关的涉外事务。

(七)规划财务司

拟定并监督检查委属事业经费、专项拨款、国有资产、专用物资、基建投资的管理办法;拟定财务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管理委属单位的有关财务工作。

(八)人事司(机关党委)

联系少数民族干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推荐工作;按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及机构编制事宜;承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九)机关党委

负责委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办事机构设在人事司。

(十)中央纪委监察部驻国家民委纪检组监察局

驻国家民委纪检组主要职责为:按照《中国共产程》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国家民委党组的领导下,监督检查国家民委及所属单位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国务院决策情况;对委党组及其成员和其他领导干部实行监督;协助委党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指导委属单位各级纪委开展对党员的党风廉政教育;监督、检查国家民委制订本系统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完成中纪委、监察部和国家民委党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派驻监察局的职责为:按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在中纪委、监察部和国家民委党组的领导下,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对象(委机关司局领导班子及其以下公务员、下属单位中由国家民委党组任命的司局级行政领导班子及成员)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情况;指导委属单位监察机构依法开展行政监察工作;受理对监察对象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监察对象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受理监察对象不服主管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述;法律、法规规定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完成中纪委、监察部和国家民委党组、行政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派驻国家民委纪检组、监察局合署办公,内设综合室、案件检查室两个工作机构。人员编制为七名。

(十一)离退休干部局

(十二)民族问题研究中心(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

(十三)信息中心

(十四)机关服务中心(局)

(十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

公安部

【代码】110

一、主要职责

中国公安机关的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国籍、入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游行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二、内设机构

公安部设有办公厅、警务督察、人事训练、宣传、经济犯罪侦查、治安管理、边防管理、刑事侦查、出入境管理、消防、警卫、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监所管理、交通管理、法制、外事、装备财务、禁毒、科技、反恐怖、信息通信等局级机构,分别承担有关业务工作。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的公安局和海关总署缉私局列入公安部序列,接受主管部门和公安部双重领导。

民政部

【代码】113

一、主要职责

(一)拟定民政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规章和法律、法规,研究提出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民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二)负责全国性社团、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团、在内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同胞社团、外国人在华社团、国际性社团在华机构的登记和年度检查;研究提出会费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监督社团活动,查处社团组织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而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指导、监督地方社团的登记管理工作。

(三)负责中央单位所属和挂靠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和年度检查;研究提出有关财务、收费管理办法;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指导、监督地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四)组织、指导拥军优属活动;研究提出各类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亡抚恤标准;拟定革命烈士、因公伤亡人员褒扬办法;审核报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承担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五)拟定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复员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安置计划及实施方案,研究提出有关生活待遇标准;拟定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管理办法和军供站设置规划;指导军地两用人才保护单位。

(六)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灾情,统一灾情,管理、分配中央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承担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日常工作,拟定并组织实施减灾规划,开展国际减灾合作。

(七)建立和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动,审批全国性社会福利募捐义演;指导地方社会救济工作。

(八)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制定社区工作及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和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社区建设。

(九)拟定国内及涉外婚姻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定婚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指导婚姻管理工作;倡导婚姻习俗改革。

(十)拟定行政区划总体规划;负责县以上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调整、更名和界线变更及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报批;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排列顺序及简称的审核报批。

(十一)承办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国际公有领域、天体地理实体和边境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核报批;拟定少数民族语地名和国外地名的汉字译写规则;规范全国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负责国内外标准地名图书资料的审定。

(十二)组织、协调、指导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负责省际边界争议的调查和调处。

(十三)承担老年人、孤儿、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指导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工作,拟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规章;拟定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和各类福利设施标准;研究提出社会福利企业认定标准和扶持保护政策;研究提出福利彩票(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展规划、发行额度和管理办法,管理本级福利资金。

(十四)拟定殡葬工作方针政策,推行殡葬改革。

(十五)拟定儿童收养管理的方针、政策;指导国内及涉外收养工作。

(十六)拟定和监督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方针、政策;指导全国救助管理站的工作。

(十七)参加与民政有关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管理民政工作领域的政府、民间组织和国际经援机构的多边、双边国际交流与合作;负责在华国际难民的安置和遣返事宜。

(十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协助部领导协调和处理政务工作和机关日常工作,承办部重要会议的组织服务工作;组织草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综合性文件,组织协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调研活动及民政系统先进单位表彰活动;组织草拟民政工作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负责部机关督查督办工作;负责部新闻宣传、出版发行、期刊管理和政务信息工作;负责部机关公文运转、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工作。

下设:法制办公室、综合处、秘书处、新闻办公室、办公室

(二)民间组织管理局

拟定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并监督实施。负责全国性社团、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团、在内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和台湾同胞社团、外国人在华社团、国际性社团在华机构的登记和年度检查;研究提出会费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监督社团活动,查处社团组织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而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指导和监督地方社团的登记管理工作。研究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规划,拟定管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政策措施;负责中央单位所属和挂靠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和年度检查;研究提出有关财务、收费管理办法;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未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指导和监督地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下设:办公室、社团登记处、社团管理处、民办非企业处

(三)优抚安置局

拟定拥军优属、优待抚恤和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复员干部、移交政府管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安置的方针、政策、规章并监督实施。组织、指导拥军优属活动,支援军队和国防建设;研究提出各类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亡抚恤标准;拟定革命烈士、因公伤亡人员褒扬办法,负责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的审核报批。研究提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生活待遇标准,拟定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管理办法;拟定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使用规划和政策;拟定军供站设置规划,指导地方军供工作。承担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日常工作。

下设:综合处、优抚处、军休干部安置处、退役士兵安置处、双拥办秘书处、双拥办政研处

(四)救灾救济司(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拟定救灾工作和社会救济的方针、政策、规章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统一灾情,管理、分配中央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组织核查灾情、慰问灾民;组织和指导救灾捐赠;承担国内外对中央政府捐赠款物的接收和分配工作。建立和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拟定相关配套政策,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动,拟定保障五保户和特困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济的方针、政策、规章并指导实施,指导各地社会救济工作。承担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

下设:综合处(减灾办秘书处)、救灾处、社会救济处

(五)最低生活保障司

拟定和监督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及相关的生活救助方针、政策和规章;管理、分配中央财政最低生活保障投入资金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建立资金发放核查制度;拟定和组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规划和信息管理系统规划、规范及标准。

下设:综合(信息)处、农村处、城市处

(六)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规章并指导实施。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组织干部的培训和表彰工作;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居)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拟定婚姻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婚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倡导婚姻习俗改革。

下设:婚姻管理处(综合处)、农村工作处、城市工作处

(七)区划地名司

拟定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并监督实施;提出行政区划总体方案和体制改革建议;负责县以上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调整、更名和界线变更及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报批;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排列顺序及简称的审核报批。承办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国际公有领域和天体地理实体的地名命名、更名以及边境地名的审核报批;拟定我国少数民族语地名和国外地名的汉字译写规则;规范全国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负责国内外标准地名资料的编辑和审定;参加联合国和国际地名组织地名标准化建设活动。组织、协调和指导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负责省际边界争议的调查和调处。

下设:区划管理处、边界管理处、地名管理(综合)处

(八)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拟定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社会福利救济的方针、政策、规章并指导实施;拟定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和各类福利机构标准及管理规范,拟定政府对福利单位的资助办法;研究提出社会福利企业认定标准和扶持保护政策;负责本级社会福利资金资助项目评审的日常工作。拟定殡葬工作方针政策,推行殡葬改革。拟定和监督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方针、政策。拟定收养政策,指导国内及涉外收养工作。

下设:综合处、社会福利处、社会事务处、救助站管理处

(九)财务和机关事务司

拟定民政事业费管理办法和民政财务规章制度,监督民政事业费使用,负责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民政事业经费、机关行政经费的预决算和日常管理;管理部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和基建工作。负责民政统计工作。负责部机关事务、后勤保障工作的管理与协调。

下设:综合处、财务处、基建房管物资处

(十)外事司

参加与民政有关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研究处理与民政业务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建议书;管理民政工作领域的政府、民间和国际机构的双边、多边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和台湾事务。负责在华国际难民的安置和遣返事宜。

下设:一处、二处

(十一)人事教育司

第2篇

宣传部的工作职责1

1.充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工作,把协会内的各项工作及时地传递给广大会员,

对协会会的各项工作进行宣传。

2.负责宣传橱窗(报栏)的内容的规划和管理

3. 负责横幅管理及业务设计工作

4. 负责群内消息编审工作

5. 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

6.做好各种宣传稿件的统计工作

7. 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8. 加强与各部工作的联系和交流,力求做到工作的协调性、统一性。

9.协助其他部门进行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协会做事。

宣传部的工作职责2

1、负责指导全市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研究工作;负责做好党员教育工作。

2、负责引导社会舆论的指导、协调工作;负责全市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宏观协调和指导,负责全市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

3、负责宏观指导全市精神产品的生产、监督,负责指导全市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协调推动全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负责市属国有文化资产及运营的监管。

4、负责规划、部署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改进群众性思想教育工作。

5、与市委组织部共同负责市直宣传文化单位市管干部的考察了解并提出意见;负责直属宣传文化单位部管干部的考察及任免;制定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全市新闻和政工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组织工作。

6、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全市的对外宣传工作;承担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7、负责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管全市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承担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8、完成市委和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宣传部的工作职责3

1、负责全区理论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工作,参与市委宣传部编制社会科学规划、实施计划。

2、负责联系新闻媒体做好利通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3、指导全区文化体育工作,协调区文化体育局和文联,对辖区文化市场进行指导,使全区文化体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4、规划、部署全区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改进群众性思想教育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全区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员教育宣传工作,编写党员教育材料。

6、指导并组织全区对外宣传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7、负责规划、部署、检查和指导全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8、负责全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9、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宣传部的工作职责4

1、贯彻执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中宣部和省委、市委、区委的安排部署,制订全区宣传思想工作规划并提出宣传系统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全区文化体育、卫生、广电、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指导街(镇)、区直部门党委(党工委、党组、党总支部)的宣传工作;协调全区宣传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2、负责指导全区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掌握全区理论工作动态,总结和推广理论学习工作经验。

3、负责引导新闻舆论,把握舆论导向和宣传基调;指导、协调广播电视部门的工作;对区广播电视事业局的工作实施方针、政策的指导。

4、负责社会文化工作和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研究和规划全区文化艺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对区文体局、文联的工作实施方针、政策的指导。

5、负责规划、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以及全区社会宣传、企业宣传、社区宣传、法制宣传、科技宣传和全民国防教育等工作。

6、负责制定基层党员思想理论教育计划,编写党员教育教材;配合区委组织部做好党员教育工作。

7、宏观指导全区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管理区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8、组织实施对外宣传工作,贯彻对外宣传工作的政策;组织、协调对外新闻报道和对外、对台文化交流。

9、组织实施省、市委宣传部和区委有关宣传工作的重点课题的调研,做好舆情信息、宣传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

10、宏观指导协调宣传系统党的建设。

11、受区委委托,管理区直宣传系统的领导干部;对街镇党(工)委宣传委员的任免提出意见;制定全区宣传干部和宣传文化系统领导骨干的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宣传系统股级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和考核任免工作;联系宣传系统的知识分子,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受委托主管全区企业政工系列的职称评审工作。

12、承办区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宣传部的工作职责5

1.负责制定全校德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实施细则并抓好落实,切实抓好教职工的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

2.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做好宣传舆论导向工作;提出学院宣传计划意见,做好各类专项宣传的组织工作。

3.负责对外新闻报道和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工作,负责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电视及校内出版物和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的管理,具体负责《震旦学院》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4.做好校园文化的宏观管理,负责校内宣传品的审查、管理工作;负责校内哲学、社会科学类讲座、论坛等的宏观管理与备案;负责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

5.负责职责范围内学院对外宣传册、专题片、展版等形象宣传材料的设计、制作,负责学院重大活动的氛围营造工作。

6.负责全院的网络宣传、管理、审查、监控工作。

7.负责学院电子屏幕的管理、内容制作和维护。

8.做好上级组织和党委下达的其他宣传教育任务。

相关文章:

1.2020年高校宣传部职责范文

2.2020年学生会宣传部职责范文

3.2020年宣传部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4.宣传部工作人员2020年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5.2020宣传部门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第3篇

一、*6年全市规划王作主要情况回顾

*6年,是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规划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举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深入组织开展各层次的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管理,努力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好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水平

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完善城市规划审批制度。组织完成规划委员会专家和公众代表的推选工作,拟定《*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议事制度》,并成功召开*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

建立规划效能监察长效机制,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效率。组织建立我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机构,结合实际制订分阶段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并对各区开展效能监察进行指导,及时进行检查和交流活动,得到省效能监察领导小组的好评。

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分别向省建设厅、建设部报告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工作计划。建设部同意我市开展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市政府成立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进行部署的基础上,按工作方案推进编制工作。

完善《*市近期建设规划》。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市近期建设规划(*6—2010)》的审议意见,对《规划》作了修改完善。组织编制住房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根据37号文和省建设厅意见,会同市国土部门组织完成《*市住房建设规划(*6—2010)》,经市政府会议审查通过,上报建设部和省建设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推进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工作,加大控规覆盖率,组织区规划部门编制控规年度编制计划,推进重点地区控规编制。做好控制性规划导则(*5版)的修订,完成中心八区分区规划动态更新工作。确定“一网三层”动态更新制度。

积极推进交通规划。抓好*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一期)的编制工作。完成*市“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市城区道路规划深化、亚运交通战略规划、居民出行调查等交通规划。开展地铁4、5号线的交通衔接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一体化设施、公共交通发展策略等研究。

组织开展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咨询竞赛。组织*电视台(新址工程)建筑设计国际邀请竞赛、金沙洲新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内邀请竞赛、萝岗区战略规划咨询等国内外咨询、竞赛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推进危破房改造及旧城更新规划工作,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终审。

抓好中心镇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做好中心镇总体规划编制和规模核定工作。*市前三批15个中心镇总体规划已经我局审查,其中12个中心镇总体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并通告实施;对新增的2个中心镇总体规划已进行审查。推进太平镇、新塘镇等9个中心镇上报省建设厅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工作,其中8个镇规模已获核准。组织开展中心镇发展启动区及重点中心村控规编制。

开展“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市、区规划部门党支部送规划进文明村活动,各责任单位积极开展现场调研并组织编制规划。完成14条示范村试点的整治规划,市文明办对该项工作给予很高评价。

(二)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为城市建设做好协调、指导和服务

抓好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勘测信息管理。认真办理珠江新城、金沙洲居住新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交会三期规划等重点工程规划审批案件。组织编制并审批700多个三类市场的升级改造规划。贯彻37号文精神,对已批各种居住类型户数和面积进行统计,在修规批复中对人口和户型提出相应要求。制定《成片危破房改造规划技术指引》,编制成片危破房改造试点地块规划。配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垃圾压缩站及公厕布局等专项规划。加强与市国土局的协调,完成“一图双坐标”技术工作,建立精度符合管理要求的坐标转换关系;开展“一图划”工作,推进工作方案实施。推进勘测*5年度任务检查验收,完成*市1:500、1:*0、1:5000地形图测量、修测、编绘及数据入库等17个项目验收。组织实施*6年度勘测项目,完成408件勘测成果验审,编制勘测工作“十一五”规划。推进建设系统信息整合,制订信息共享管理规定。

抓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管理。推进交通及市政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污水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区水系规划、雨水管网规划、高压电网规划、信息管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分区规划、控规导则调整与局控路网矛盾问题。配合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协调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抓紧办理工程的规划方案审查和规划许可,有力推进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和审批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客站、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线等铁路枢纽工程设计方案,协调论证广明、平南、广深沿江、广河、东新高速公路及华南路三期等工程规划,协调和审批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珠江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建设项目交通规划,推进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实施;协调和审批城市污水治理、河涌水系工程的规划,落实10条重点整治河涌的整治线规划;解决500千伏广南变电站等一批变电站、高压线规划选址、选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推进电网建设;协调和审批天然气工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工程规划。共核发道路、管线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件。

抓好建设用地管理。积极开展专项调研,进行了危破旧房试点改造规划、番禺区大岗镇村民住宅规划等课题研究,取得多项成果。指导区规划分局进行用地初审业务的有关工作。推进番禺、花都区历史审批用地清理工作,完成三批共2598宗番禺区历史用地核查清理工作,委托番禺区规划分局对其中符合政策的用地重新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控制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发展用地,包括*新城、大学城二期、白云新城、地铁沿线政府储备用地等,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落实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和拆迁安置用地,保证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办理市政重点工程的拆迁安库等17个项目验收。组织实施*6年度勘测项目,完成408件勘测成果验审,编制勘测工作“十一五”规划。推进建设系统信息整合,制订信息共享管理规定。

抓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管理。推进交通及市政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污水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区水系规划、雨水管网规划、高压电网规划、信息管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分区规划、控规导则调整与局控路网矛盾问题。配合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协调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抓紧办理工程的规划方案审查和规划许可,有力推进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和审批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客站、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线等铁路枢纽工程设计方案,协调论证广明、平南、广深沿江、广河、东新高速公路及华南路三期等工程规划,协调和审批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珠江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建设项目交通规划,推进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实施;协调和审批城市污水治理、河涌水系工程的规划,落实10条重点整治河涌的整治线规划;解决500千伏广南变电站等一批变电站、高压线规划选址、选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推进电网建设;协调和审批天然气工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工程规划。共核发道路、管线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件。

抓好建设用地管理。积极开展专项调研,进行了危破旧房试点改造规划、番禺区大岗镇村民住宅规划等课题研究,取得多项成果。指导区规划分局进行用地初审业务的有关工作。推进番禺、花都区历史审批用地清理工作,完成三批共2598宗番禺区历史用地核查清理工作,委托番禺区规划分局对其中符合政策的用地重新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控制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发展用地,包括*新城、大学城二期、白云新城、地铁沿线政府储备用地等,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落实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和拆迁安置用地,保证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办理市政重点工程的拆迁安湖周边等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积极开展“三创”相关工作,为我市通过国家创模考核验收作出贡献,我局被市文明委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配合开展出租屋整治、城市环境整治、户外广告招牌整治、农村“集资房”案件审批复查等工作。组织审查荔湾区陆居路等8个环境整治规划。完成大学城二期工程、华南理工大学住宅楼等规划验收工作;建立电子磁盘报验收制度;完成规划验收案件852件。

抓好业务协调,推进实施“三统一”工作。组织召开28次局业务会,21次局技术协调会。加强窗口服务建设,抓监察督办,建立重点工程绿色通道;做好与市行政审批监察系统对接工作;加强业务督办,每周汇总各业务处办理的案件情况,减少超期现象。开展“三统一”第二阶段工作,在理顺市、区规划部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于9月份进行南沙、萝岗“三统一”工作,*7年1月1日将两个新区纳入全市统一的规划管理平台。建立局业务案件统计系统,完成建成区面积统计、住宅结构比例等统计。推进政务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做好咨询与查询服务;制定《规划管理公示办法》及工作指引。及时答复网上“咨询服务台”的咨询、投诉;与电信部门合作建设“信息服务热线”,配合市建委完善配套建设费的收缴。全年业务综合窗口共受理业务案件9580件,办结案件10784件,会办2398件,备案637件。接待各类咨询近5000人次。

(三)局属单位为规划管理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编研中心立足于规划实施,提高规划编制的效能,完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推进近期建设规划工作,完成“十一五”规划之城市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参与新总规的筹备和启动工作,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组织完成*市原中心八区控制性规划导则*6版修订工作。认真开展规划项目的组织编制工作,完成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等一批规划项目,完成工业用地专项规划、南华西街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等终审。积极组织重大项目的咨询竞赛工作。南沙凤凰一、二、三桥设计国际邀请竞赛等项目已完成评审;组织金沙洲A区、B区、F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内邀请竞赛;编制萝岗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完成《拓展与提升一面向2010年亚运会建设生态*行动计划》;组织亚运规划设计相关工作。草拟《技术标准与准则一一用地篇》。参与战略规划回顾总结——城市交通论坛工作。加强规划交流与技术合作,举办首届全国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联谊会。出版规划编制管理系列丛书;做好局刊建设、规划年报、规划成果汇编等工作。

规划院围绕局中心工作做好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支持,并深化内部改革工作,全年完成总产值2.789亿元,同比增长40.5%。全年大力推进66项指令性任务并完成42项,包括参与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前期研究、亚运规划建设纲要、*铁路新客站地区规划、大学城二期规划策划、南沙192平方公里1:500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萝岗区160平方公里1:500地形测量、*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综合服务系统等重点项目。协助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50周年庆典”、参与韶关地区灾后重建规划和“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等工作。开展各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拓展市场,加强生产联动,完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承接和推进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二期)控制性规划、南沙万顷沙镇总体规划、广交会琶洲展馆三期建筑设计、智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市地下管线普查、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岩土工程详勘等多个重大项目。以推进院“管理与发展年”为主题,进行人力资源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等多项工作,试行聘用制并成立职代会,实施测量面向服务的内外业一体化整合,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及相关管理制度。

交研所积极推进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及时到位的技术支持。不断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的编制;继续抓好道路交通和轨道网络规划深化工作,推进新区路网、轨道线网、地铁五号线交通衔接等规划的落实;加强公交一体化规划研究;完善重点地区和新区的道路交通规划,以及亚运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完成2010年*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地铁四号线交通衔接规划等项目;推进北部地区干道网深化方案、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等;加强交通调研、动态跟踪,配合局规划管理,做好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咨询、报建预审等工作。

自动化中心推进规划系统信息化工作。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市局、10个规划分局、6个事业单位投入应用。配合局“一网三层”建设、规划控制导则的修订与数据更新工作。利用卫星影像技术提供城市现状与发展基础资料。参与“一图划”工作;启动新一轮GIS应用平台开发工作。完成建成区面积统计等多项数据库建设,实现规划信息动态更新。开展对外信息服务、建筑工程面积核算;出版《*市现状与规划地图集》。开展建设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开发基于报建通的三维电子报批系统;配合市电子监察系统的实施,完成电子监察系统的开发;推进GPS移动办公项目开发。做好系统维护、设备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维护。加强“规划在线”网站建设,及时报道城市规划工作情况。

档案馆抓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承办“*6年*城市公共艺术一城市雕塑论坛”,举办“千年名城*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展”,并以雕塑论坛和规划建设成就展为契机,推出一系列成果。第二库区(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城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起草《*市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推进档案编研、专题研究、专题片制作及声像档案制作。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综合服务工作,推广“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为萝岗中心建设、珠江新城地下空间、亚运建设等提供服务。推进规划分局规划档案数字化工作。接收入库档案3.6万卷,标准化整理2.9万卷;数字化扫描2.2万卷,提供利用3.5万卷。办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案件791件。

机关服务中心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日常保障工作。加大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抓好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基本完成局规划信息中心库及主控室楼工程施工,办公大楼配电房报批、预算评审以及招投标等有关工作,新建食堂招标等。完善办公大楼消防设施,加强大楼安全保卫工作。加强车辆管理、水电、通讯设备管理;做好会议后勤保障工作。加强物业规范管理;制定住房维修基金管理规定,推进宿舍社会化管理。

咨询中心做好规划咨询与服务工作。全年接待市民并提供规划咨询服务约4500人次,制作“建筑工程公示和批前公示”牌424个,受理各类业务代办案件1669件,经济效益比去年同期增长17%。

(四)区规划部门围绕规划管理任务开展工作

区规划部门组织编制区发展规划、工业、物流等产业发展规划及环境整治规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稳步推进环境整治工作。越秀区分局组织完成越秀区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编制,开展矿泉街改造规划等;海珠区分局推进海珠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抓好城中村改造规划、果树保护区相关规划;荔湾区分局组织完成荔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龙溪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天河区分局组织开展濂泉路整治规划、高唐软件园(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天河区商业网点规划等;白云区分局推进中心镇各规划管理单元的控规编制;协调华南三期、沙河涌、白云区北部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征地涉及村安置用地和经济发展留用地问题;花都区分局组织花都区中心城区分区规划、花都区综合交通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等编制工作;黄埔区分局推进深井湾地区城市设计、横沙书香街保护规划、黄埔化工园区规划的编制等;番禺区分局组织丰田汽车配件产业园控规等项目编制;推进番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南沙区分局完成万顷沙分区控制性规划、南沙地区近期建设规划,推进南沙石化产业基地控规划等工作;萝岗区分局编制了萝岗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九龙镇总体规划等。

(五)加强技术交流,促进规划研究

举办*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9月下旬在*召开“*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市政府和广东省建设厅为协办单位,我局为承办单位。会议主题是“规划50年”,在回顾与总结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五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前沿理论问题,以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水平,推动城市规划事业和规划学科发展。会议举办征文活动、“规划50年”主题展览,通过《中国城市规划*宣言》。会议对推动*市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发展,提升*市城市形象和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召开“*6年*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一一城市交通论坛”。论坛于9月下旬召开,由*市政府主办、市规划局承办。建设部领导、*市领导和周干峙、邹德慈等国内外30多位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资深专家学者出席,是一次专业化、国际化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会议对近三年*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情况,以及*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十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草案)进行评议,审视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先导作用和承载能力,评估2010年亚运会近期交通改善实施计划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完善*未来交通发展战略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和行动框架。通过总体规划咨询和交通论坛等学术交流,提高城市规划与管理水平,促进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召开“新一轮*市城市总体规划咨询会”。会议回顾总结战略规划及总体规划实施,展望2020年*市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来自国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对*市动态检讨城市规划及其实施的做法表示认同和赞许,并就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发展战略等进行深入研讨,对城市发展定位、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城市综合交通、生态环境、旧城更新、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

举办“*6年*城市公共艺术一城市雕塑论坛”。通过专家评议,从106件设计方案中评出获奖的28个作品,并评出“人民公园南广场”优秀方案和“珠江新城金穗路节点”优秀方案各3个。推出论坛的《学术论文集》。《*优秀城市雕塑图集》、《珠江全景图》、《1955年*市航空影像地图册》等编辑出版成果。雕塑论坛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肯定和赞誉,有利于塑造*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时尚风情兼具的都市魅力新形象。

举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来自泛珠区域内11家城市规划院的院长以及区域内规划界管理与技术人员共150余人参加,就规划工作经验、技术心得及管理方法进行广泛交流。

规划协会充分发挥在规划建设行业的作用。规划协会抓好行业管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组织开展*6年*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将参评项目分为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两大类,评选结果进行了网上公示。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4名国内外专家来*讲学,举办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划理念的转变和发展政策思考、国内外区域规划新动向等内容的学术报告会。组织会员参加英国历史文化保护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等培训班。组织召开市环境艺术委员会专家会议,对滨江西临江建筑外立面建筑设计方案、*地面高程规划等16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议。加强对建筑报建特许人的管理。做好《*市城市规划发展回顾》的出版发行。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开展以“三个走在前面,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文选》。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学习新活动,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的有关工作,进一步落实先进性教育整改工作。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做好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镇(街)和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局领导多次带队到增城中新镇、天河区凤凰街开展工作。召开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在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省、市委的《实施意见》后,大家表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要落实好两个“适宜”,协调好各种矛盾和关系,合理利用土地,把城市发展战略落实到城市规划的各项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展创建“百佳党支部”活动,加强党支部建设。认真开展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四好处室”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养成学习先进、积极向上的良好作风。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寓教于乐的有意义的活动,参加市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85周年文艺汇演”并取得三等奖。对局机关共产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加强党风廉政工作。学习贯彻省、市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实施惩防并举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源头上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局和处级领导干部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通过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加强规划效能建设,在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形成依法办事、高效行政的良好风气。落实规划系统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8月份与市纪委监察局联网运行。配合市监察局开展对金满家园等案件行政执法监察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经市纪委和市编办批准,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纪检组组长和监察室主任,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程序选拔干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按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行聘用制意见》,从8月份起,局属事业单位按照部署稳步推进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工作。协助规划院开展人力资源改革工作。做好干部调配、公务员登记工作。组织离退休人员参观活动,每月组织召开离退休支部委员会议。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共青团工作、培训、工资福利管理、安全维稳、职改、外事等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加强重点项目的督办和协调,做好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做好文件办理、信息报送、政务办公系统调整等工作。妥善处理规划工作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问题排查,对永福变电站、祈福新村市政道路工程、华南路三期工程等群众投诉热点项目制订应急预案,以公正、务实的态度接待人员,及时答复事项。抓好经费预算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统计等工作,加强对局属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与监管。

加强宣传教育。承办*6中国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规划行业分会年会。我局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把对外宣传作为树立局形象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媒体报道市规划委员会成立、交通规划国际论坛、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等重大活动,在媒体和局网站公示*电视台新址、金沙洲居住新社区的建筑设计方案,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全年新闻媒体采用规划类稿件约150篇。向省建设厅报送先进工作者事迹。制定干部培训管理规定,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公务员业务知识更新和规划岗位资格证年审培训,以及规划专题讲座等。制定局“五五”普法规划和*6年度普法计划,推进普法工作。

二、*6年度工作体会

一年来,我们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较好地开展规划和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分不开,与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在规划和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和创新城市规划管理的思路,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在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努力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坚持城市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形成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主要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健全城市规划体制,不断提高规划管理效能。构建由规划委员会决策机制、控规法规机制、城乡效能监察实施监督机制以及“一网三层”管理平台相结合的规划管理框架。

二是十分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发挥城乡规划的龙头作用,围绕省市的重点工作,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组织住房建设规划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规划工作。住房建设规划是落实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宏观政策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等活动,引导村民参与和监督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重要规划过程中开展公示、咨询、听证等,促进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参与,确保推出高质量的规划成果,进行高标准的规划管理。

三是切实加强规划协调、指导与服务。*6年,地铁、铁路、高快速路、电网、河涌水系等省、市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度大,工程复杂,时间紧迫,对规划管理的质量和时效要求很高。将协调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在规划编制、方案比选等环节进行规划沟通和协调,明确规划要求和指导意见;二是在重点项目规划案件报审前的相关单位联席预审会议的做法,召集相关单位对规划方案进行研讨,提出需要协调和完善的意见。三是对项目实施过程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加快了道路工程、污水治理工程、河涌水系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规划审批,有力推进各项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四是十分注重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加强与城建系统各单位的配合,确保在用地管理、重点项目规划和市政建设等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为规划实施创造比较好的环境。市、区规划部门互相配合,积极推进重点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城建项目,为各项整治及建设提供有效的规划指导。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服务。在控规编制等工作中统筹考虑各区发展需要,优先安排对各区发展影响重大的项目,加强与各专业系统的统筹协调,与市发改委、经贸局分别联合组织编制物流园区规划、三类市场规划等专项规划;在中心镇总体规划、户外广告规划等规划审查中建立部门联审机制。

五是坚持勤奋务实和开拓进取。通过改善内部管理和服务,树立我局良好形象。通过优化“窗口”服务制度,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邀请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座谈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各处室和分局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办事流程,加强案件督办和清理,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的困难,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类案件能按时、按质进行审批。各事业单位也进一步改善内部管理和服务,促进局的整体建设。

*6年,全市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规划系统干部职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规划工作实践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矛盾问题。如规划中远期控制与现状发展建设需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矛盾问题,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市政设施规划脱节问题;市政规划编制的组织、审查环节力度不够等。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长效机制的建立,研究探讨规划与建设、规划与用地、控规和详规中的现实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效率。二是村镇规划的工作力度尚需加大。目前,我市村镇规划体系虽已初步搭建,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遗留问题多、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等原因还存在较多棘手问题,例如农村住房建设问题、城中村改造问题等,应予以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三是重点项目案件多,对办理时限有影响。如开通“绿色通道”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案件只有5个工作日,扣除头尾、办案人员不足3个工作日,以致出现一定的超期问题。四是业务审批工作量巨大。近年来市局每年要办理1万多件业务案件,工作任务繁重。而各业务处的一线经办人约为33人,去年从局属事业单位交流工作人员共26人到各处室协助工作,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五是政治思想工作的调查研究仍需要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7年主要工作任务

*7年是全面启动亚运建设工程的关键一年,城市发展“中调”等战略给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规划系统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努力将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7年我市城市规划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发挥规划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作用,抓好城市规划管理和实施的各项工作,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一)进一步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抓好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协调、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相关研究工作,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专项规划的关系,力争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总规”的探索与实践,将以数字化为表现形式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紧密结合,对规划编制成果进行数字化建库与管理,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机制、技术方法、项目管理和成果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

抓好亚运规划的推进工作。*7年是实施亚运规划的关键一年,要将亚运工程规划建设与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深化《亚运建设纲要》,制定亚运行动计划。重点包括场馆改建和建设、综合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整治等专项内容。

做好市规划委员会运作的相关工作。完善规委会及其下属专业委员会的职能、议事制度,组织对有关规划成果进行审议。推进实施省控规管理条例办法的出台。抓好控规编制,番禺、花都等区按照中心区的标准完善分区规划及控规导则,并尽快纳入“一张图”统一平台管理。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探索强化控规编制的可操作性。完善和巩固“一网三层”管理平台的建设。推进城乡效能监察工作,按效能监察工作重点,定期检查、交流效能监察工作。推进实施“中调”工作,调整中心城区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组织开展中心城区危破房改造及旧城更新等规划工作。

推进中心镇总体规划实施,推进中心镇总体规划审查以及报市政府审批,推进中心镇建设用地规模的核定工作。推进中心镇控规编制和审查工作。配合开展村庄规划,做好从化、增城市的20个试点村村庄规划编制,下半年全面铺开村庄规划工作。

开展*市重大的规划建设项目的咨询、竞赛组织工作。推进亚运场馆、亚运村规划设计咨询、竞赛;开展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

推进交通及市政设施规划。进一步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提升综合交通体系供给能力。注重交通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先导作用,建设一个高效便捷、环保生态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推进*市亚运场馆周边地区交通规划、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轨道六号线交通衔接规划等一系列交通规划设计,精心组织交通规划研究,有效指导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

(二)抓好各专业的城市规划管理

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勘测信息管理。建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配置审批决策系统》。建立公共服务设施自动化检索、分析系统和审批决策平台。制定地下空间规划管理规定。对危破房改造规划试点区域进行改造规划试点,总结经验并将其推广到全市范围的危破房改造规划编制与审查中。配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设置规划、垃圾压缩站及公厕布局规划。推行完善修规批前和批后公示制度。推进“一图划”工作,加强与国土局的沟通。制定信息共享规定,加快建设系统信息整合,完成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信息整合。加强基础勘测工作,完善城市基本地形图,抓好各项勘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与国土部门协调勘测管理权限。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审批工作。加大市政规划编制的组织、审查力度,确保市政专项规划的可操作性。推进市政工程规划管理部分权限下放分局的工作,加强与各分局协调,以荔湾区规划分局为试点,协助各分局落实相关的市政规划管理职能,担负起下放权限范围内的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客站、轨道交通二、四、五、六、八号线、高快速路、河涌水系工程、电力工程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协调与审批业务,在规划管理上支持和配合重点工程建设。

建设用地管理。加强市、区两级用地联审制度;认真组织市用地会及用地协调会议;建立基础信息库;对旧城的更新改造开展研究。按计划继续开展和完成番禺区、花都区历史用地的清理工作;完善规划设计条件的模板。继续推进规划引导的*市建设用地管理政策等研究课题;开展*7年度建设用地计划、*6年建设用地审批年报等组织编制工作。定期检查案件办理进度,推进各项业务工作。

建筑工程管理。对《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管篇)进行全面修订。规范办案程序和操作方式,完成《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手册》的修订。加强对报建特许人管理的研究。对城市色彩控制实施地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制定珠江新城二层步行系统建设指引。继续推进建筑工程审批的三维电子报批计划和建筑三维模型数据库计划。对建管批前公示进行深入研究,完善批前公示制度。加强对城市重要地区建筑工程的批后管理工作。开展面向建筑审批的*整体城市设计研究,进行城市界面与建筑退缩研究、地下空间管理研究,指导建筑审批。加强对分局建筑管理的指导。

政策法规和监督检查工作。继续推进《城市规划管理程序规定0、《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规定》、《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的制定;做好《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实施后与《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衔接;开展《*市城市规划条例》(修订)的前期准备。继续研究贯彻实施[*6]37号的意见,进行公示程序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推进农民建房的立法研究。做好有关法规和规章实施的预告制度。加强对分局政策法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重大案件通报制度和沟通渠道。

结合“亚运*”、实现城市管理“到2010年一大变”的要求,开展环境整治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查工作,以规划指导、配合城市管理整治工作。加强、规范违法建设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工作。跟进城启系列案件的执行情况。规范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的条件和程序,推进电子验收制度,并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完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数据库的建设。完善批前公示。

业务协调和“三统一”深化工作。严抓窗口管理,增强服务意识,争创文明窗口。抓好政务公开,推进《*市城市规划管理公示办法》的实施,规范局政务主动公开工作,改进依申请公开,继续完善业务咨询工作。抓好监察系统建设工作,落实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重点工程案件监察的定期汇报制度。细化、深化“三统一”工作要求,规范市、区规划部门的业务管理。抓好建成区面积统计和基础信息统计。建立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体系,以应对窗口突发事件。

(三)局属单位围绕局中心工作提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编研中心:开展新一轮*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参与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完善规划管理图则的定期检讨、动态更新机制,图则调整的技术规范与程序。跟踪花都、番禺、萝岗、南沙、增城、从化六区(市)的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编制工作。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以白云区同德街为试点,推进控规工作创新。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标,推进金沙洲A区、B区、F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内邀请竞赛、*新城启动区、亚运村与亚运会新建场馆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开展新城规划与建设研究、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制订与实施机制研究。加强规划审批与技术审查工作的衔接。开展专项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指引、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施体系等课题研究。推进有关规划项目的评审。做好城市规划年报、成果汇编、局刊等工作。

规划院:以院面向服务的“管理与发展年”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提升服务”为主调,深化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规划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方面,协助推进新一轮总规编制、亚运规划建设工作,做好*7年全国规划院院长论坛组织工作,开展“加入GPA对中国规划服务领域的影响和对策”等课题研究,做好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定期动态更新工作。在内部管理上重点推进绩效管理、下属公司深化改革、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市场研究和拓展工作,完善生产管理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加强生产联动,提高代建和规划专业对其他专业的带动作用,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提升品牌建设和宣传,做好客户维育工作,提高管理效能。

交研所:继续抓好道路交通和轨道网络规划深化工作。参与*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大力推进道路网络和轨道网络深化调整规划,抓好*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研究,开展前瞻通研究及交通规范和交通准则的制定。新一轮*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开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征询和公众咨询活动,形成《*市城市交通发展纲要》。*市轨道交通线网深化规划。*市(十区)道路系统深化。配合日常规划管理工作做好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规划道路红线调整、局控路网调整、提供技术咨询意见。

自动化中心:完善新版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新版规划GIS系统,加快“一图划”信息整理与建库。编制《*市城市现况与规划图集》*7版。按新规程开展建成区面积统计、数字化*市总体规划的策划与实施。做好局网络维护、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维护、数据库系统建设等工作。抓好“规划在线”网站建设。完善地下管线、规划成果等数据建库。加强信息服务,协助建筑工程电子报批面积核算等工作。开展城市规划实施监测系统等项目开发,为规划信息化工作提供稳定、有力的保障。

档案馆:加大档案研究和利用的工作力度。修订《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加大全市城建档案行业的管理力度,开展全市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和验收工作。继续推进第二库区(*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建设,组织开展该项目建筑设计竞赛。围绕“*城市记忆工程”,进一步优化馆藏。开展城建历史档案的征集及研究,推出《图说城市文脉—*古今地图集》。

机关服务中心: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抓好安全生产。对大楼的安全保卫工作通过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加强管理。对办公楼的电力、给排水、消防、中央空调等系统进行认真检测和分析,制订出合理的维护方案,消除安全隐患。落实交通安全教育,规范车辆管理等。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车辆调度、办公用品领用、会议室申请等情况在网络上。抓好规划信息中心数据库和主控室机房工程的其它相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推进存量公房处理和部分宿舍安装电梯工作。

咨询中心:继续抓好咨询服务工作,协助规划公示工作。

(四)进一步开展规划研究

开展实施“中调”等战略的规划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快速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积极融入珠江三角洲及更大的区域范围。总结近年来*城市规划实践,探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新模式、实施运作新机制和城市规划编制新体系。落实对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回顾和检讨的内容,以“拓展”和“提升”为主题,深化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紧紧抓住2010举办亚运会的契机,建设生态*。以推进亚运规划为重点,加强规划实施的研究,依据“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带动城市新区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面向规划实施的专项研究。积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一是协调规划中远期控制与现状发展建设需求问题。研究在保证长远规划控制用地性质的同时兼顾现状使用单位的近期发展建设需要,使规划的长远控制实施和近期用地单位的发展建设有效地衔接。二是协调城市各区快速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与总体规模控制问题,以花都区为试点,探索在区内建立中远期总体规模控制和分步实施的关系。三是协调规划实施相关问题。对当前突出的城市基础设施控制(如变电站等)、旧城更新和危破房改造、住房建设与供给政策等问题适时开展研究,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规划协会加强行业管理。拓展为政府和规划行业服务的思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好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筹备工作,开好换届大会,加强行业管理。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组织相关课题的考察学习交流。组织召开技术论证会和城市规划咨询活动。完成《*市志·城市规划志》(*1—*5年)的编写工作。组织对会员进行业务培训。做好建筑报建特许人的管理工作。结合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有关问题,举办多种类型的座谈会,建立和完善规划部门与社会相互沟通对话的平台。

(五)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学习市委九届会议精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工作任务。今年将召开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我们要组织学会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联系实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等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促进*市社会经济发展上下工夫,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前瞻性、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进一步落实“固本强基”工程,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工作。贯彻落实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规划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促进机关勤政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执法责任追究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纠正和惩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建立和健全对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重点抓好促进规划科学编制、规范规划行政许可、推进规划政务公开等工作,提高规划行政管理工作效能。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和电子政务监察专项工作,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开展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改革工作。实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改革工作,开展医疗改革工作,落实组织人事工作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工作。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落实离退休人员待遇。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完善政务办公系统,做好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统筹抓好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抓好项目经费预、决算管理,逐步实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推进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加强宣传力度。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党管新闻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局新闻管理规定,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加强采访线工程建设,做好境外记者来局采访的服务工作;建立突发事件新闻报道预案。加强对“规划在线”网站新闻报道的管理,完善网上新闻制度。健全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健全新闻信息网络,发挥新闻信息员的作用。制定互联网评论工作实施方案,做好网络评论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组织城市规划理论讲座。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强化干部法律意识,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组织社会咨询活动、城市规划巡回宣传活动。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

第4篇

下面我将一年来履行岗位职责及思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履行职责情况

(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载体,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党性修养。

年初以来,按照区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总体安排,我以一名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能充分认识和理解这次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投身到教育活动中去。通过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学习有关领导讲话等重要文件资料,对照“三个代表”要求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在深刻反思、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的基础上,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坚定地树立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我能带领分管部门的同志们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创造性的开展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绩。在生活上,我能关心群众、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发挥好党员和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努力作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当好人民的公仆。

另外,在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我还重视加强实践研究,把先进性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一年来,我先后深入我区教育系统开展建设基础教育强区、“双高普九”达标工作进展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等多方面的调研,深入我区卫生系统开展医疗机构建设、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等方面的调研,通过调研使我进一步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认真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思路,完成工作任务。

作为分管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工作的副区长,我深知在建设小康城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中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为此,一年来,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班长的带领下,与分管部门的同志一道,以建设小康城区、构建和谐__为目标,解放思想、创新机制、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进了我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以建设基础教育强区、确保通过“双高普九”验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底,我区被市政府确定为“双高普九”区,即要在====年底前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建设基础教育强区工作,按照整体规划也将进入到全面验收阶段。为此,为了确保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年初以来,我带领教育系统的同志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地分析了所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双高普九”与建设基础教育强区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决定:要很好地将两项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力争年底一次性通过省市评估验收,进入省“双高普九”达标区行列。通过“双高普九”真正实现基础教育强区目标。一年来,全区教育工作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效 益和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思想、教学质量、教育环境等诸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一是加大干部、教师培训力度,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研训一体活动,上半年成功地举办了__区“十五”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暨校本研训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校际间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一支潜心钻研教育理论、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逐步形成。同时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分别举办了校长论坛、教导主任说管理活动,提高了领导组织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区接受了市十五期间师、干训工作专项评估检查,受到好评。

二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年初以来,我多次深入教学一线,参与区、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如__区双语教学现场会、各学科教学标兵教学展示等,和一线的领导老师一起研究教育的有关问题。目前我区一些学科的教学改革在全市领先,涌现出一批国家、省、市级优秀课,受到上级部门好评。通过抓教师培训、教学改革,促进了我区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今年==月,我区作为唯一一个抽检县区代表辽阳市接受省专家组评估检查,我区新课程改革工作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区被推荐为辽阳市唯一的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区。

三是努力推进双高普九,确保通过省级验收。今年以来,我带领教文体局的同志们将“双高普九”达标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克服困难、全力以赴作好各项验收准备工作。通过召开培训会、工作推进会、调度会、组织学校拉练检查等形式,加快了推进步伐,形成了上下认识统一、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对照“双高普九”标准,学校硬件设施差距较大,为此,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环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投资===万元为=所学校安装了闭路电视和校园网系统,为学校安装了电子备课室和阅览室,增加教育资源库存量达到====g以上,投资==万元更换了永乐小学木制门窗,修建了太子河小学风雨操场,改建了__路、永乐、庆阳一小透视围墙和电动大门。各校也多方筹集资金,对学校进行粉刷装饰。宗舜小学利用陈宗舜老先生的捐款,投资==万元添置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截止到目前,全区各校面貌焕然一新。投资===万元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在规划和设计中。==月=日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我区正式向市政府申请接受省评估验收,现迎检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针对我区教育工作实际,从德育工作入手,通过开展养成教育、正蒙教育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三个打造“活动中,教文体局与区关工委密切配合,成功地承办了市构建和谐校园现场会,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家四大新闻媒体对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月,我区在大连召开的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受到与会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文化体育工作得到加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今年正月十五,成功地组织了__区第二届“庆元宵佳节焰火文艺晚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很好地向社会各界宣传、推介了__,为全区人民奉献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与此同时,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载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比赛、展览、消夏广场、文艺晚会等形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另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艺萃和体育健身活动,丰富了全区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围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专题宣传活动,培养健康文明的婚育观念;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加强了对计生工作的服务与管理,突出重点,采取措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通过“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面向育龄妇女开展“三送服务“活动等,帮扶弱势群体。全区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人口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年我区被评为省甲级药具站试点工作先进县市区。

=、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强。一年来,坚持把加强预防保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范卫生医疗市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卫生工作重点。通过不断加大卫生执法和疾病控制工作力度,坚持监督和服务并举,进一步规范了全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不断加强了社区医疗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医疗的“六项”服务功能,扩大了城市人口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社区服务覆盖率达到==,截止到目前全区有=家社区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大全区妇幼保健工作力度,改善妇幼保健工作环境,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使妇保所喜迁====平方米的新建大楼,为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居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全力以赴、密切配合,做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带入医疗卫生系统深入社区、学校讲解人预防禽流感各种知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旅游工作、地方志工作。档案工作在全市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地方志工作在人力、物力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修志工作全面展开。

二、存在的 问题

由于分管的部门多、人员多,日常工作较为繁杂,还应进一步加强学习,积累经验,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

三、今后工作打算

====年是“十一五”计划的起步之年,我将与各分管部门的同志们紧紧围绕全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全区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要继续紧密围绕建设基础教育强区和实现“双高普九”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结合城区发展规划和教育布局调整方案,采取“壮大并小”的方式,解决学校发展不均衡问题。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校际间领导教师的合理流动。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目标考评体系进一步发挥名师、名校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专家型校长和学者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进一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用创新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体育活动。

三是继续坚持“优化人口结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巩固我区低生育水平。以“一法三规”为依据,继续关注人的健康,倡导和谐、科学的生活理念。巩固在公共场所设置免费和有偿避孕药具发放点的发放工作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殖健康教育和婚育新风宣传,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第5篇

(一)划入的职能

1、将原地区行署经济贸易处负责的产业政策、技术改造和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及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等职能划入;

2、将原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职能整体并入。

(二)增加的职能

食盐、烤烟、成品油等国家重要物资的宏观管理以及成品油的网络规划、布局建设等职能。

(三)转变的职能

1、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和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整合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2、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并提出全市实施产业政策的意见。

3、取消商有关部门确定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总量和确定商业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职能。

二、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政策;作好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综合平衡和重大经济指标比例的协调。

(二)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地区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我市吸引人才的政策建议。

(三)依据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全市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四)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全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五)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点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建议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和监督管理重点建设项目;编报、下达利用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用汇投资项目;负责全市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六)负责限额内政府投资项目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国家补助资金、国债资金、省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查上报、竣工验收工作。

(七)负责搞好纳入省计划的基本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含概算调整)、竣工验收的审查上报审批工作;审批限额以内基本建设项目,审查申报限额以上项目。

(八)组织和管理重点项目稽察工作,督办省稽查办交办的案件。

(九)依据国家《招标投标法》和省上制定的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招标投标法》配套规定;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指定招标公告的媒体;组建全市跨部门、跨县(区)的综合性评标专家库。

(十)拟订和协调全市国土开发、整治、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意见,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扶持国扶贫困县(区)发展经济,搞好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十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研究并制定工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十二)研究分析市场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供求状况和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组织制订重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指导、监督重要物资的流通: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十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全市科技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组织制订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并转化为生产力。

(十四)搞好宏观经济预测、预警和分析研究,参与研究运用税率和价格等主要经济手段的政策建议;组织或参与地方经济法规的起草和协调实施;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五)根据国家和省上提出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和利用国外资金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提出我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

(十六)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七)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十八)负责库区移民工作和库区经济建设项目工作。

(十九)承办省发展改革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9个职能科室。

(一)人事秘书科

负责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工作;负责会议的组织与服务;负责草拟委机关有关重要文件;负责文电处理、政务信息、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以及督查、保密工作;负责办理全委机关工资福利、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以及机关财务、总务保障、财产管理、车辆调度和接待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组织制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年度计划,提出全市经济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进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宏观经济调查,提出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全市高新技术、利用外资计划和外贸、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计划;负责城市基础设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汇总下达国债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许可证管理工作。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协调拟订社会事业发展政策,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

(五)工业科

研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收集分析工业信息,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对策。提出相关产业总量指标和结构调整建议,研究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工业生产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工业生产计划;编报工业建设项目计划,上报、审批工业建设项目。协调有关工业发展工作。组织贯彻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研究分析全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组织拟订工业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和协调我市工业专项产业政策的制定,监督产业政策的落实。负责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编制,研究并协调重点工业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的布局,提出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定意见。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交通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交通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研究编制全市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交通运输计划;编报交通、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上报、审批交通能源建设项目。协调有关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交通、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农村经济科

农经科职能: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库区移民办公室职能:组织编制全市在建、新建水库电站移民搬迁、补偿、安置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已建水库电站的移民遗留问题,并扶持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移民脱贫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审查移民专项工程概算及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参与拟建水库电站的库区淹没损失和所在地经济。环境分析、移民搬迁安置与迁建规划等前期工作。

(八)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

(九)小城镇建设发展科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人员编制24名(含原体改办并入的5名编制),其中行政编制20名、事业编制4名。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4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干部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规定,原体改办6名工作人员随编制划转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五、其他事项

(一)保留市以工代赈办公室(挂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牌子),正县级建制,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兼任。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2名。

(二)保留市项目办公室,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1名。

第6篇

“**五”期间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区八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到十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关键时期。制定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展望**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编制“**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区八次党代会,市、区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市“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紧紧围绕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编制“**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全面总结我区“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我区区位、区情在发展环境上面临的新变化;深入研究事关我区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确定未来5至15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超前规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编制“**五”规划要重点把握的几个原则

1.做好与**市“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第三步目标的衔接,以及与五大战略举措的衔接。我区“**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要符合区八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到十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的要求,并将**区“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草案)的有关内容纳入规划。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发展优势产业、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海河开发**区段的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增强投融资能力等重大战略举措为主要内容。

2.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相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思路和对策。

3.突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4.突出以人为本。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位置。

5.结合规划编制,汇总一批重大项目。把规划的制定落实在项目上,落实在经济布局上,落实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

6.与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要突出**区区域经济的特点,进一步理清和拓展发展思路,确定发展重点。

二、工作安排

为做好与**市“**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相衔接,我区“**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年6月至12月,为重大课题调研、专项规划(草案)编制和总体规划思路制定阶段。

1.**年6月份召开动员会,部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编制工作。

2.组织开展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调研,牵头单位于**年9月底前提交重大课题调研报告。

3.组织开展区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牵头单位于**年10月底前提交专项规划(草案)。

4.**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区“**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工作,分析、预测宏观调控目标和主要领域的发展目标,并提出相关指标体系,**年底向区人民政府、市计委提交“**五”规划基本思路。

(二)**年初至9月底,为修订完善重点专项规划、全区总体规划的起草阶段。

1.**年3月底前完成各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修订完善完工作。

2.**年8月底完成**区“**五”总体规划(草案)的编制工作。

3.**年9月底前组织对我区“**五”规划(草案)的评估、论证工作,并报区人民政府。

(三)**年第四季度至**年初,召开区人民代表大会,为我区“**五”规划(草案)修订完善阶段。

做好与**市“**五”规划纲要衔接工作。报请区委和区人民政府审定后,提交区人代会审议。

(四)**年初,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一个月内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的修改。

三、规划体系

**区“**五”规划分为二级:总体规划,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由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专项规划,由区有关部门分别组织编制,由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五”规划的编制对实现**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与**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区人民政府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全区规划编制工作。各单位、各部门也要切实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并由主要领导挂帅,组织专门班子,明确专人负责,按照工作安排的要求,集中力量开展工作。

(二)深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和**市总体发展思路及经济布局,准确把握我区的发展阶段目标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重大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各部门在编制专项规划中要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突出专项规划对发挥区位优势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重大问题的研究要体现针对性、研究规律性、具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今后10年至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借鉴国内、市内其他城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切实抓住主要矛盾,分析重点和难点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和准备工作。

(三)统筹协调,搞好规划之间的衔接。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都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计划及重点项目。各专项规划要融入全市、全区的大环境中,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体现本专业的特点,保持与相邻区域规划的错位,要保持与市专业规划的总体与分支关系。相关的重点专项规划之间要进行衔接,城区规划、土地规划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衔接。

第7篇

一是“十三五”规划编制有序推进。成立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下发__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规划纲要编制的时间节点,编制完成了《__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扎实调研、广泛征求各板块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了《__区“十三五”规划纲要》(送审稿)。

二是深化改革工作落实到位。牵头编制完成《__区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工作要点》及改革任务分解工作,在协调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的同时,梳理出了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探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9项具有一定创新探索价值及__特色的重点改革工作。积极探索项目投资新路径,完成了《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建议方案》、《__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初稿)。

三是项目投资保持良好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列全市第一,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4.7个百分点。1-10月,完成投资418.48亿元,同比增长12%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区222个重点实施项目在建个178,完成投资260.3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5.8%,103个项目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

四是对上争取成效显著。__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我区加快绿色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创造了政策优势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对上争取质效,已为29只项目争取资金近1.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计划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资金6530万元,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项目资金1261万元,省级太湖治理切块专项资项目资金7817万元;皇家整体住宅成功列入省级创新百企,药明康德、电科院成为首批__市服务业创新型示范企业,__出口加工区现代物流集聚区新增成为市级集聚区,斯莱克、__园林营造已通过市级总部企业初审。

五是服务业发展支撑有力。以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为重点,成功举办’2015__市__区(上海)服务业推荐会,签约九次方华东区大数据中心、九星__项目等10个现代服务业合作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9.85亿元,完成《专项服务业特定规划区规划》,《__区检验检测产业发展规划》、《__区检验检测集聚区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科教研发、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三类产业集聚发展。

六是绿色照明工程全面实施。根据__区路灯现状对全区绿色照明工程进行了全面规划,通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完成东山大道、东方大道、环太路、230省道改线段共3925套led光源灯具改造, 东山大道路成为全市首条使用led新光源的道路。

七是积极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协助49个行政村完成了项目立项,甪直、临湖等5个乡镇完成了美丽乡村污水治理项目立项工作;积极做好三线入地服务协调,深入各板块了解情况,加强与供电公司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其中木渎等板块已完成入地施工。

八是“数据__”平台建设加快。基本完成平台架构,功能定位明确,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完成了内部数据收集、外部门表样采集及数据需求征集,并按照部门需求指标、数据,选取了除统计内部数据之外35个部门, 62张表格,280条指标,并录入了3-5年的历史数据,为实现跨部门、跨专业的数据共享奠定了基础。

九是加大价格改革监管力度。加快落实价格改革要求,取消了停车场(点)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等4项的备案管理;放开了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定价权。建立行政事业性、政府制定价格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情况报告制度,完善了收费目录清单和收费公示制度。加大价格民生服务力度,引入社会监督员进行日常监管,农产品平价店管理更加规范;围绕百姓关注、关心的价格问题,先后对90余家单位、企业开展了商品房明码标价、教育收费、医药卫生服务价格、涉企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等专项检查,办结价格举报案件469件,罚没款122.4万元,责令退款14629.5元。

十是顺利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围绕南北挂钩工作重点,加快__宿城工业园建设步伐,考核名次明显提升,各项指标大幅增长,我区被评为2014年度省南北挂钩工作先进单位。继续做好对中西部地区对口支援工作,为重庆云阳、江西青原、__德江、陕西靖边等地提供扶持资金共计262万元,我区被评为扶贫__先进集体。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改革的深化之年,区发改局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狠抓工作责任落实,为建设

“强富美高”新__做出更多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谋划区域发展定位。进一步强化规划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项目策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做好“规划定位”文章。一是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认真对比周边地区、先进地区的发展定位和指标安排,加强与城市、产业、土地规划衔接,高标准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同时,积极做好与国家、省、市规划的对接,争取把我区主导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列入到上级更大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加强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认真编制好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二是完善产业布局规划。继续强化对产业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研究论证,进一步优化调整提高,确保通过规划实施,有效促进各板块间产业整体融合、错位关联、互补互促、合理竞争。

二、不断深化综合改革举措。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总体部署,积极承担有关事项牵头或协同责任,扎实推进重点改革任务逐项落实。一是积极做好统筹协调。认真抓好2016年各项改革的落实,及时汇总改革工作动态,收集改革意见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统筹协调各专项改革小组工作,积极借鉴其他地方的改革成功做法,争取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二是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全面完成“数据__”综合平台建设,实现全区数据信息共享,积极为领导科学决策和资源要素改革提供现实依据。积极推进投融资模式改革,制定下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实施办法,建立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库,重点梳理、排出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三是加快社会领域改革。进一步落实好省、市物价部门深化价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清费减负工作专项督查,确保国家及省取消、停止征收、降低标准等收费清理政策落实到位。强化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完善收费目录,全面取消收费许可证年审,清理全区涉企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项目。

三、积极稳妥推进经济转型。聚焦产业链两端和价值链高端,突出创新驱动、绿色引领、产业培育、投资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政策配套,修订、调整、完善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总部经济、服务引导资金、服务业人才等政策,充分发挥好政策的引领示范作用,创新扶持方式方法。策划好服务业招商活动,加快引进一批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方面服务业项目入驻。二是加快构建优质载体平台。以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拓展生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空间,建设一批区级服务业集聚区和区域性总部企业,并积极向上申报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组织开展服务业人才赴高校学习培训,夯实人才队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投资。三是不断推进节能减排。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积极研究我区低碳发展思路,不断改进资源消费、利用方式,推进一批低碳发展扶持项目建设;扎实抓好成品油市场、油气管道安全监管。全面推进绿色照明,在全区新建路灯中全部使用led路灯,并对老旧路灯设施进行“绿色照明”改造;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科学组织实施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加快做好电力网格化规划,按期协调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中三线入地工作。

四、加强重点项目投资管理。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在拉动投资增长、引导产业升级、强化基础支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储备。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积极筹划和储备一批绿色制造、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及绿色生态项目,重点扶持、重点推进、重点培育。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围绕199只重点实施项目年度投资261亿元的目标,积极指导新建项目单位提前做好项目设计、规划、审批等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及早开工。坚持开展月度分析与通报,强化对项目的跟踪指导,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协调解决投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序进度快速推进。三是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制定下发政府性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加强政府性资金项目计划编制、可行性论证等前期工作,从源头上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政府项目投资效益。落实项目审批机制改革,强化部门间纵横联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五、切实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好调研分析的决策参考作用和上级扶持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服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深入组织实施主要经济指标、转型升级及工程指标体系监测,不断健全规上工业动态监测制度和重点现代服务业监测制度,实时做好监测分析,做到数据真实、有效,分析及时、准确,建议措施具体、得力。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年度确立的课题为基础,加深政策研读力度,加大调研服务范围,丰富调研形式,选取部分关注度高、指导性强的课题,集中组织力量,深入实地学习调研,问诊把脉,撰写一批形势分析透、问题把握准、措施建议实的调研精品。三是积极做好对上争取。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投资政策,积极加强对上沟通衔接,围绕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等领域,深挖项目源,精心指导项目单位做好包装策划,努力实现政策、项目、资金、平台等方面扶持力度新的突破。同时,切实加强扶持资金项目的监管,健全机制,规范运作,确保扶持资金专款专用,实现项目申报良性循环。

第8篇

一、以增长动力内源化为支撑,以更大力度确保投资增长和全年发展目标完成

1.全力扩大投资需求。一是统筹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投资形势分析,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提高投资计划执行力度,积极培育投资增长点,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二是着力扩大基建投资。根据项目实际进度合力调整年度投资,重点推进轨道交通、机场、港口、航道工程、城市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进一步促进社会投资。抓紧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社会投资的若干意见》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拓宽社会投资领域和范围。四是推进“十大项目”动工建设。研究提出十大产业发展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城市更新项目、十大社会民生项目等,力争尽快动工建设。

2.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大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的协调服务力度。落实《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规划培育和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做好重大项目“半月一协调,一月一督办”工作。制订《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加强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二是积极推进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三是加快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深圳机场、深圳港和重要干线公路为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协调机场航站区扩建项目报批。

3.着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保障。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控。出台全年经济增长责任分解方案和34项具体措施,将“稳增长”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行业、企业和项目。围绕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深层次问题开展调研,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做好经济形势分析、信息引导、预测预警。二是做好市场供应和物价调控。在抓好粮食、食用油等常规监测的基础上,有序开展资源类、基础性产品以及房地产等重要民生价格的监测预警工作。三是加大能源保障力度。起草《深圳能源保障与储备条例》,推进西气东输二线深圳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以发展方式新型化为核心,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

1.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围绕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和推进工作。二是加快建成知识创新基地。积极支持深圳大学城、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大力推进超算中心、先进技术研究院发展等新型高水平科研机构发展。三是加快构建技术创新基地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组建新一代宽带移动通讯、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

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一是加强节能责任考核。筹备召开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组织实施《深圳市年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深圳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深圳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开展节能考核和节能审查,编制“十二五”节能发展规划。二是推进资源能源和环境价格改革。理顺电价体系,研究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站用电价格、服务收费政策,推动国Ⅳ成品油价格政策出台。

3.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一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组织落实《深圳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协调推进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完成深圳“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二是积极推进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完成深圳“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制订我市近期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

三、以经济特区一体化为契机,以更大力度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

1.统筹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一是抓好特区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的落实。统筹落实《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确保年底前完成“规范统一全市公共政策”、“编制特区一体化总体方案”等工作。二是推进城市更新和功能区整体开发。研究提出城市更新十大项目,加快推进光明、坪山、前海、大鹏半岛等区域的开发建设。三是推进二线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彩田路北延段、东部通道等关内外路网衔接通道建设,完善关外道路网功能。

2.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大力度统筹落实《规划纲要》。出台《深圳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务分解计划》,开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自查,配合省有关部门开展《规划纲要》的年底检查。推进深莞惠紧密合作。推进前海规划建设和河套地区合作开发研究。

3.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全力做好对口援疆工作。编制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总体规划(-2020年),统筹对口支援工作。协助编制喀什市和塔什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进“双到”和“双转移”工作。

四、以产业结构高端化为引领,以更大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知识产业

1.大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一是全面加快生物、新能源、互联网等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组织实施生物、新能源、互联网等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二是出台三大产业振兴发展配套政策,完成专家库组建,启动企业认定。三是完成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深圳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2)》编制并上报市政府审定。编制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大力推动支柱产业高端化。一是抓紧落实《关于加快我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报告》,推进四大领域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华星光电、中芯国际芯片等项目建设,加快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建设。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编制完成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协调推动坪山新区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

3.大力推动优势产业总部化。一是努力打造领先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落实《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推动《深圳市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成为国家行业规范。出台《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落实《深圳市新能源私家车示范推广试点实施方案》,确保第25届世界电动车会议暨展览会在我市顺利举行。二是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水平。制订扶持上市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上市企业扎根深圳并发展壮大。落实年总部企业引进计划。三是加快筹建新能源(核电)产业基地,制订相关政策措施。

五、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更大力度推进民生工程和和谐城市建设

1.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一是研判特区一体化背景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变化趋势,研究提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支撑中长期社会发展的社会事业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二是拓宽入户渠道,清除各类人才入户障碍。落实纪念特区成立30周年十大民生工程,尽快推出《深圳市个人申报技术技能迁户实施办法》,制订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的实施办法。

2.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复博伦等2所职业技术学校设备购置项目,推进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调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推进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购置。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加快宝安书城等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大运会维修改造和非竞赛场馆建设等工程,开展大运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研究。

3.稳步推进民生领域改革。一是履行市医改办职能,稳步推进医改工作。二是完善民生价格收费管理。完成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制定民办中小学学杂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政策,完善有线电视收费政策。

六、以战略规划导向化为抓手,以更大力度抓好宏观调控和“十二五”规划编制

1.统筹加强宏观综合调控。一是加强对发展态势的综合把握。密切关注内外发展环境、国家调控政策和城市竞争态势,及早研究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在抓好今年计划执行的基础上,谋划好明年工作。二是促进三大需求的协调联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三是强化调控政策的衔接平衡,促进重大建设项目落实。

2.统筹开展前瞻性战略研究。一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紧制定出台《关于运用价格杠杆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行动计划》。二是围绕特区一体化,开展“大特区时代”的“六个一体化”战略研究。三是开展发展规划的课题研究,组织编制重点专项规划,牵头协调专业行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3.统筹编制“十二五”规划。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于2011年2月底前完成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完成前期课题研究报告,争取把事关深圳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

七、以行政服务效能化为目标,以更大力度强化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围绕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庆祝特区成立30周年等内容,以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和争当“科学发展带头人”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关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两个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要求。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坚持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于7—9月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各项活动。

第9篇

一、*年主要完成的工作

(一)加强调查研究,科学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做好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为区委、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1、规划先导,切实抓好各项规划工作。

(1)积极开展我区“*”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发展和改革委的统一部署,及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有关“开展规划中期评估”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我区“*”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各项工作。

(2)组织编制《*市*区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并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和其他重要规划材料的编制工作,如《关于编制<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规划纲要>*区有关情况的报告》、《关于编制<*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区有关情况的报告》等。

2、统筹协调,扎实做好计划报告的起草和全区计划指标的编制部门指标的分解、跟踪调控工作。

(1)做好上半年、全年计划报告的起草工作。今年初,认真总结和盘点我区*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年工作建议,起草了《*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计划安排草案报告》,该报告提交给区人大审议通过。7月,起草了*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材料(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材料)。

(2)做好计划指标的分解和跟踪落实工作。四月,我局按照区人大会议通过的主要计划目标,制订出《*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将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分解到各镇街和各经济口单位。同时,我局密切关注计划执行情况,按照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关建议,努力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3、强化调研,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年,发改局在调研方面投入了大气力,组织参与了多项重要调研课题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积极参与重要调研工作。①参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题调研工作,形成了《强化工业项目准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利用“腾笼换鸟”手段淘汰“两高一低”企业促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两篇调研报告,得到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起草《*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暂行办法》,报送区政府审定。②围绕突破城乡差别瓶颈专题,参与起草了《推进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调研报告,并按照区主要领导的意见,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起草《中共*市*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把突破城乡差别瓶颈工作切实抓好、抓实。③围绕推进实现“首善之区”目标,研究编制《*区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我区各镇街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④参与成立*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工作,并起草调研情况报告。⑤对全区各银行、有关镇街,部门展开《商业银行业务对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调研工作。关注银行信贷业务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对今后我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⑥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对房地产产业进行调研,提出促进我区房地产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2)加强对全区经济运行的跟踪分析。*年,针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紧和我区经济运行趋缓的态势,我局加强了对全区经济运行的跟踪分析,除撰写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材料外,还分别于9月底和12月初,起草了《对我区*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预测报告》和《*区2009年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初步计划安排》,为区级领导决策全区经济工作起到了参谋作用。*年我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较好,预计可全面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3)承接了上级发改委布置多项调研任务。如《*区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关于对*区塑料袋生产企业检查情况汇报》、《关于*区加强水电工程防震抗震工作检查情况的汇报》等等,我局均能较高质量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并配合*市发改委进行汽车零部件企业创新调查,都得到了上级发改委领导的肯定。

(二)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管理、申报和审批工作

1、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切实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批、核准和登记备案工作。

*年1-11月份,经我局审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436个,投资总额为1574445.46万元,投资额同比增长19.83%,有关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法定程序办理项目立项手续,严格把关,一丝不苟,依法行政,按时高质办结。

2、加强沟通,紧密跟进,切实做好相关项目的预审上报工作。

对于超出我局审核权限的项目,投资科均积极与上级发改部门沟通联系,指导相关单位组织材料,紧密跟进项目审核情况,努力争取获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年1-11月,投资科共组织预审上报超出我局审核权限项目10个,其中7个项目已获上级部门审核通过,

同时,我科密切与市发改委和地铁总公司联系,争取第一时间掌握地铁9号线的立项进展,经过努力,该线已在全市在报的三条线中排在首线推进,为我区能早日圆地铁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抢抓时机,主动争取,成功争取上级无偿补助资金。

*年1-11月,我局主动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共有6个项目11个单位获得上级无偿补助资金共1734万元,同时我科积极主动为我区符合设备免税规定的鸿利光电子公司和卫康生猪饲养的2家企业办理免税申请。到目前为止,我科已成功为*市鸿利光电子有限公司半导体照明扩建项目申请免税确认书,免税确认用汇额590.2万元,为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4、科学编制,强化管理,切实抓好区主要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相关工作。

为了做好年度区主要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相关工作,在区主要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阶段,我局始终坚持以全局眼光对各部门申报拟纳入区主要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项目进行深入调研、科学筛选、统筹兼顾、合理平衡,力求把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年我区确定主要建设项目62个,总投资1223078万元,年度计划投资344372.3万元,其中市投资33791.76万元,区计划投资97067.34万元,自筹资金213513.2万元。另外,编报了12项主要建设预备项目,总投资49083万元,年度计划投资14790万元,其中市投资1395万元,区计划投资13395万元。为了做好区*年主要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宣传落实工作,投资科特制作了《*年*区主要建设项目简介》小册子,并派发到各相关单位。投资科还制作了《*区重点、主要建设项目月报表》并召集相关单位召开推进协调会议,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进一步完善区08年主要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工作,加快项目的建设。

在做好*年区主要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的同时,2009年区主要建设项目计划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现阶段2009年区主要建设项目已基本征集完毕,正在进行调研分析、统筹平衡,并准备报区政府审批。为争取*市政府对项目的支持,我科在申报2009年区主要建设项目中还筛选了24个项目申报*市重点项目,经过区常务会议审批通过后,已报送*市发改委,现正在沟通争取中。

5、积极探索,有条不紊,切实推进我区代建制的试点工作。

现我区两个代建试点项目(区新亚运体育馆和档案馆建设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同时我局正积极探索适合我区的代建制模式,不断解放思想,切实推进我区代建制的试点工作。目前,区亚运新体育馆的代建单位已经签订代建合同、正式入场履行代建职责,而新档案馆建设的代建单位招标工作也已经完成。

(三)认真履行粮食监督与管理职能,完满完成了今年储备粮管理、军粮供应、粮食流通监督和社会粮食统计等工作任务

1、抓监管,确保我区储备粮食安全和军粮供应充足。我局严格按照“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加强粮食质量和粮食保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一是积极开展储备粮春、秋季安全普查。全区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粮情稳定,粮仓达标率100%;二是认真执行粮食轮换管理制度,科学制定粮食轮换计划,并通过向社会公开竞价采购、销售的方式完成储备粮的轮换计划。据统计,全年共举办竞价交易会4次,轮换粮食11000多吨,使我区储备粮得以及时推陈储新。三是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各种办法筹集资金330多万元用于新建和改造维修陈旧粮仓及粮库的地台、消防用电设施更新改造,提高我区粮库仓储设施水平。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没有发生粮食安全责任事故。

为了抓好军粮质量,我局严格按照军粮供应政策要求,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进货检验制度,确保军粮供应站严格执行“一批一检”制度,定期组织对军粮采购、加工、包装、运输、保管、销售等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促粮管中心落实好军供粮源,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积极筹措粮源,顺利完成上级下达我区军粮供应任务。

2、抓执法,确保我区粮食流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第一,强化粮食市场监管。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资格核准和管理,定期会同区物价局开展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检查,保护粮食种植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第二,依法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军粮质量卫生安全检查、粮食流通统计检查、防汛抗洪期间军粮供应工作检查等多项专项检查,完成了检查报告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3、抓细节,确保粮食流通统计科学严谨。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广东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要求,加大对粮食统计宣传力度,提高统计采样对象的认识,不断优化完善各种统计报表,深入开展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统计调查,认真细致地做好粮食流通统计这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四)深入调查研究,搞好体制改革,金融信贷分析及区城市信用社和平安营业部退市工作。

1、密切注意当地的改革信息,做好我区改革信息的上报工作。今年10月份召开有关部门、金融单位会议以及发函给各单位,总结我区*年经济体制改革情况,研究明年经济体制改革思路。撰写《*区*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和明年工作思路》报送了*市发改委。

2、与金融部门加强沟通,搞好金融信贷分析工作。组织召开了区金融单位工作座谈会,加强金融部门与当地政府、企业的沟通。每月填报《*区信贷资金分析表》;每季度增加统计《*区季度信贷资金分析表》,对各金融单位、*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着指导作用。

3、筹划开展建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申办开展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我局组织各有关部门召开申办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可行性研讨会,会议确定在我区有需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今年9月份,我局以区政府名义发函上报*市金融办申请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目前*市金融办已经报到广东省银监局。今年10月份,按*市金融办的要求及时组织填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地区经济金融状况及发展规划明细表》和以区政府名义发函上报*市金融办申请开展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试点。接着又对新华街、狮岭镇、各银行进行网点调研和两镇街的经济调研,补充材料上报*市金融办。力争2009年计划在我区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

4、做好我区城市信用社和平安营业部退市工作。根据*年4月2日退市办工作会议精神,工作组已委托中介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评估,拟以公开拍卖债权方式处理。目前,*区城信社退市工作顺利进行中,按照省的要求,力争提前完成。

5、热情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搞好历史遗留的有关体改证券工作。认真、热情地对待每一位来访人员,特别是那些来反映情况的转制企业的职工,每次都能做到认真地听取,仔细地做笔录,及时地向领导反映。同时,对从部门转来的信函,能按照领导的指示,及时、多次下基层调查情况,并写出情况了解回复。

(五)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在局的周密安排下,我局制定《区发改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充实人员队伍,购置设备,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和在区实践办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切实做好规定动作,达到深化学习、深化认识、深化调研,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次活动,局学习实践办公室共撰写各类文章、总结10多篇,开辟了两个宣传栏,编印了2期学习实践活动简报,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各类会议,和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文件选编,组织全体党员撰写学习体会文章24篇,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政工科还结合实际,专门撰写了《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调研文章,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专人收集活动资料、记录活动内容、编印活动简报、摄影和宣传等,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六)抓好学习、思想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1、深入开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以学习和研讨相结合,推动思想解放。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大力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工委专门制定《关于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的各环节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各工委成员挂钩联系点制度,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推动了工委各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

2、抓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年初,工委办对辖下基层各党(总)支部进行调查摸底,对任期届满的党(总)支部进行换届改选。按照“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和发展新党员工作,今年发改工委共发展新党员12名,预备党员转正9名。协助区委组织对工委下属的基层单位进行届中考察,严格把关,认真按照《干部任用管理条例》,做好基层单位中层干部的竞岗、考察和任免工作。

3、以创新的精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年初,党工委专门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和部署纪检监察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以“增强党性观念,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在今年7月中旬工委专门邀请了省党校专家为党员干部作加强党性修养专题辅导讲座。

4、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开展“党政机关效能建设”主题活动,促进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能力。

(七)切实做好维稳及综治各时期的中心工作,认真完成维稳和综治任务

发改系统*年的维护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工委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区*年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和《*区*-*年维护稳定及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工作责任书》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以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为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重点行业、重要部门的管理,*年在维稳及综治工作方面共召开大小会议近20次,特别是对工商银行干部单东平上京一事,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做到亲力亲为,保证了在今年各重大节日及“奥运”期间的社会稳定,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10篇

关键词: 社区教育工作者 澄江街道 现象调查

一、调查目的

澄江街道是江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市之首。随着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加快实施,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逐步展现现实模样,新一轮的“村居合一”和“撤村建居”势在必行,澄江街道于2012年进行了社区管理体制调整。2013年是澄江街道社区管理体制调整,实施“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市民”的工作重心转移后的关键之年,澄江街道现有28个社区,区划进一步优化和扩大,街道以社区优化调整和争创全省和谐社区为契机,推进社区建设理念、方法、体制、机制的创新。因此,在澄江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区划调整大背景下,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要承担新的责任和义务,具备全新的能力,为保证社区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如何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研究街道层面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显得特别重要,对澄江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全面地了解本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服务街道社区居民,推进我校“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我们对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现状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从澄江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者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自身工作的评价、社区教育工作者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及社区教育工作者在社区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等方面开展。

三、调查对象

根据2013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是指社区教育的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学人员,澄江街道共有个28个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本次调查的对象专指这28个管理人员。共发放问卷28份,收回28份,有效问卷28份有效回收率100%。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性别结构:本次调查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共28人,男性为1人(3.57%),女性为27人(96.43%),性别比率严重失调。

2.年龄结构:本次调查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年龄在20~50岁,其中20~30岁12人(42.85%),31~40岁12人(42.85%),41~50岁4人(14.3%),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年轻化。

3.文化程度:被调查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中,研究生3人(10.7%),本科生15人(53.6%),大专生10人(35.7%),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4.专业结构:被调查的28名社区教育工作者所学专业种类丰富,有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工业设计等,其中跟教育有关的有6人(21.43%)(包括小学教育2人、英语教育1人,学前教育2人、现代教育技术1人)。近50%的人所学的专业与目前从事的工作无关,有18人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或管理学知识。

5.从事社区教育的时间:被调查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从事社区教育1年~5年的有21人(75%),5年~8年的7人(25%),大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从事社区教育工作时间相对较短,经验不太丰富。

6.职称情况:被调查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中,有社会工作师职称的5人(17.86%),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的7人(25%),没有职称的15人(53.57%),其他专业职称的1人(3.57%)。

7.选择社区教育的原因:被调查的28名社区教育工作者,因自己热爱而选择社区教育工作的有4人(14.29%),服从领导安排的23人(82.14%),有1人(3.57%)是因为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而从事。

8.工作状态:所有社区教育工作者能认真从事本职工作,26人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很重要。有27人认为自己的群众工作能力很强,有26人认为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很强,24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有改革创新意识,有24人很关注当前的形势和政策。有27人能很好地操作计算机。有18人能掌握基本的日常外语会话知识。所有社区教育工作者几乎没有机会受过社区教育岗前培训。只是在进入社区前进行过社区工作者培训。89.2%社区教育工作者从事社区教育工作以来,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的社区教育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

(二)被调查者自身评价及专业要求等结果及分析

1. 89.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传达上级精神、制订社区教育年度计划;负责对社区内各层次人群进行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做好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协调上级部门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有50%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是,社区教育工作年初有计划,月月有活动,年终有检查,可以应对。但实际实行过程中,各条线之间交叉很大,教学内容、教学意义体现不够明显,各种支持力度不够。社区教育居于“鸡肋”地位。

2.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急需提高的素质:了解教育、热爱教育;有一定的教育工作经验;专业知识足够;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所有人都认为要增强自身的社区教育专业知识与组织协调能力。100%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自己的社区教育工作由于专业知识缺乏、进修机会不多;虽然自己有创新意识,但在工作中很难创新。

3.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职位在社区教育中的价值有如下评价:57.1%的人认为可以增加社区居民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居民素质;18%的人认为是完成上级交办的社区教育方面的任务;14.3%的人认为价值不明显。

4.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社区教育工作中遇到最大的阻力困难是:领导不够重视、职责界限模糊、专业知识缺乏、缺乏专项资金、教育资源、专业师资缺乏。

5.被调查者认为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途径是:28.6%的人认为要领导重视,67.8%的人认为要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认识;28.6%的人认为配备相关专业的人员充实社区教育工作,特别提到多吸纳学校教师加入到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39.3%的人认为要加强交流学习,各社区教育工作者之间交流互动,取长补短,互相促进;28.6%的人认为要强化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发展意识。

五、结语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内在专业结构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着困难和艰辛的过程,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需要每一位社区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雪莲.关于社会工作者专业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顾晨霞.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研究――以江阴市澄江街道为例.江苏省江阴市澄江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2013.9.

第1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方性;教育;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215-0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3月8日正式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2011年)》中公布,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建筑学同列为我国110个一级学科之列。由此,我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以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三位一体,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综合的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得到确立。其中,风景园林学科地位的提升,突出反映了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进一步得到落实。学科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需求,解决和满足这些矛盾和需求,首先需要通过学科教育才能实现。2009年,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在原有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上申报开设了5年制工科景观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院校,如何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办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无疑是当前地方风景园林教育需要深入的问题。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景观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风景园林教育特色的构建思路和具体方法。

1 依托并整合地方景观学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1.1 充分依托并整合现有资源条件

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学科,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和支撑,其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复合型的。长期以来国内大学专业分工过细,造成教育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及学科专业沟通融合不够。相对于中东部发达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条件相对落后。风景园林教育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向内依托和整合现有的资源条件,向外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促进分散的教育资源重新优化组合,拓宽高校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空间,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促成学科融合已成为实现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把景观学专业开设在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建筑学系下,原有相对独立、设施较好的教学楼和各种教学、办公、实验用房、教学实验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大幅度节约了办学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另外,初步构建起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学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大科学的整体框架,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

1.2 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云南独特的地域特点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及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为景观学专业教育对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国际合作进行科研与教学,与国外著名的建筑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近年来,先后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德国乌德堡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等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聘请外国专家教授直接对本科生授课或指导毕业设计,还与欧盟和东盟专家共同进行了历史城市研究。近期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进行了联合教学与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重视与省内设计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办学,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建筑师、规划师为客座教授,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指导毕业设计并参与毕业设计评阅答辩;选择省内有影响的设计机构,建立稳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参观场地和实习条件;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奖励专业学习出色的学生。

2 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的教学思路

1990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钱学森“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文章,指出要创造一个促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环境,避免高浪费、低效益的状态,最重要的是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并建议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观点,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来研究整体性问题。1993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组织的学部委员报告会上,吴良镛、周干峙、林志群通过对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的论述,针对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历了规模空前和速度空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空前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人居环境学”这一新的学术观念和学术系统,即建立和发展以环境和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为基点,研究从建筑到城镇的人工与自然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学科群,强调从单一学科走向广义的、综合的学科,其方法论的核心是整体论方法论。

就整体而言,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主导专业,风景园林的教育实践需要立足于这个整体来考虑。云南省高校中的风景园林专业和与之相近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农林、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的背景下进行办学,目前还没有一所高校在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背景下创办景观学专业,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与云南省内其他创办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相比,具有人居环境科学主导专业的整体基础,立足原有较为完善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体制,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框架,构建景观学教育体系是其教育特色之一。

2.1 构建整体互动的专业教学体系

教学计划强调以设计课为核心,建构整体、有机的教学体系。参照建筑学专业,景观学专业将学生五年的学习分为“2+2+1”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此阶段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基本相同,夯实建筑学学科的基础);第二阶段为“深化拓展”阶段(此阶段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分化,强调景观学的专业性);第三阶段为“综合提高”阶段(此阶段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又有联合,构筑景观学学科的整体性)。每一个阶段都努力在各课程的纵向和横向上建立有机的关系。

2.2 强化以设计基本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设计能力训练

教学融入大量的“形态创造”训练和对美学观念的培养,又强调对景观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与分析训练,在低年级设计课中强调徒手表现与模型制作等;在一至五年级均设置了相关的调研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人居环境的认知与分析。

2.3 以地域研究为导向构筑特色课程模块

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增加学生今后服务西部、服务云南的适应性,比如:古建筑测绘实习与云南地区建筑环境的结合,在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增加“云南民族建筑与环境”的内容,并开设“云南乡土建筑概论”、“云南乡土景观概论”、“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云南自然与人文概论”、“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等课程,注意在主干设计课及毕业设计选题方向中结合云南的地理、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进行设计命题和指导,如:三年级上学期结合建筑学专业的“山地建筑设计”和“乡土建筑设计”进行“山地景观设计”和“乡土景观设计”的课程设计;三年级下学期结合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研究”进行“城市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四年级结合建筑学专业的“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强化学生对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分析研究能力训练。

2.4 强化理论教学与社会认知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和工程训练,如根据景观学专业特点在二年级、三年级的短学期中安排“城市景观认知调查”、“景观专题调查”等以加强对课程教学全过程方法上的引导,通过实际调研促使学生将特定理念、创意与实践方法、手段紧密结合,在提高动手能力时,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巧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在二年级、三年级的短学期中分别安排了“城市认知调查”和“城市专题调查”以加强对课程教学全过程方法上的引导,在短学期安排中强化实习的各个环节。

2.5 动态适应学科发展趋势,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及时地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如将对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建筑学学科前沿与研究方法》必修课开设成为面向全系本科生的“开放课”,内容涉及哲学、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节能技术、历史文脉延续等与城市、建筑、景观相关的热点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自由选择空间,进一步拓宽了学科的涵盖面,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2.6 关注学科之间的相关知识支撑,增加选修课涵盖面

如建筑学专业在2001年评估之后的两次较大的教学计划调整修编中,增加了城市设计、景观理论、概念设计、建筑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社区开发建设、城市社会学、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城市研究专题、城市发展史等多门选修课等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也使专业课程在纵向与横向街接及相互联系上更加有机,促成了景观学和建筑学的相互依托和融合。

3 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

云南省景观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多样且底蕴深厚;但城镇化进程与城乡人居环境发展较之于沿海和内地地区相对缓慢,其人居环境发展显现出的相关问题与内地和沿海地区有极大的不同,如:城乡差别问题、生态保护问题、文化传承问题、乡土景观现代化问题等。在有限的资源及办学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云南地域特色,紧密结合西部地区与云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积极探索科学的富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小城镇景观、乡土景观及旅游区景观研究特色,有效弥补西部教育资源不足的劣势,强化本土地域多元建筑文化的科学研究,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较为鲜明的“坚持地方特色、强调学科交叉,融教师科研成果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办学特色。

目前昆明理工大学在景观学专业的教学、科研特色方向有以下几类(见下表),这些特色方向也可结合建筑学、城市规划的课程来共同进行。

4 结 论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地方风景园林教育特色的构建是建立在时展的总体背景和地方社会现实条件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特色的形成,需要依托和整合好地方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其中,把握好时代性和地方性是其特色建设的重心。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N].人民日报,1990-08-14.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12篇

一、继续推动与济南高新区的全面合作

围绕着济南市IT业人才培养培训的需求,继续加强与济南市高新区合作共建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完善学院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以“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工程化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创造条件,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IT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品牌。

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方针,加快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要加强学校与济南高新区的协调与沟通,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继续从政策环境、发展模式、支持措施、配套服务等方面,搭建大学科技园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市电子信息行业、气象服务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一流的高性能计算数据处理服务。

积极落实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区签署的“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开发使用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领域,发挥大学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的资源优势,协助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孵化服务内容,以提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开发区科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推动校企合作

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四大高新技术为重点,发挥山东大学科技人才优势,重点加强与重汽、济钢、机床二厂、裕兴化工、齐鲁制药、力诺集团、山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加快产学研进程。

适应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依托山东大学软件工程、模具工程、机械加工、控制工程、热能工程、物流技术等省级工程技术平台,以现有的面向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的快速设计与快速制造技术、开放式软件数控系统平台及其应用、安全可靠供电技术、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服务平台技术等为重点,推动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凝炼一批对济南市制造业强市建设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关键项目。同时以研究开发、工程支持、技术转移、接受委托科技服务、转让技术成果和出让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的技术公司等为主要形式,开展产学研联合。

积极推动新材料及其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点推进“有机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现代药物制剂及医用生物材料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以济南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的推广实施为重点,积极承担市区县环保、生态市、县建设规划等项目,重点加强“煤洁净燃烧与烟气净化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关键技术项目的推广,为济南生态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整合和发挥学校多学科、人才优势,以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研发”和“现代物流技术研究与推广”等重大项目为重点,为济南市尽快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和建设全省的交通物流中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高层次教育服务,提高人才素质

按照济南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每年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济南市区各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法学、管理、计算机、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电气工程、制药工程、护理等专业的本、专科成人教育和高职教育。

利用学校现有的MBA、MPA、工程硕士、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教育平台,积极为济南市企事业管理与技术人才、公务员培养与培训开展高层次研究生学历教育。

积极为济南市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教育。

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开展以外语、计算机、法律、管理等为特色的专业证书、资格认证等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

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方面。构建社区公共卫生体系,也是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课题。要发挥山东大学多学科的人才优势,组建若干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专家组,深入济南市各社区,进行社会诊断,提出社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山东大学与济南市有关部门定期进行交流和学习,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公共卫生等学科研究创造便利条件。

加强大学生社区服务。根据山东大学各校区在济南市区分布广泛、学生人数众多、整体素质较高的特点,利用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完整的组织系统,整合各基层团组织在长年的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中拥有的资源,与共青团济南市委联合启动“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计划”,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从事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结队帮扶弱势群体、配合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方式,提升济南市各街道社区的文化生活品位,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日常化、规范化、长期化建设,构建山大学生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形成山东大学学生与济南社区居民的互帮互助、良性互动,通过实实在在的社区服务行动,切实提高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真正担负起大学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五、努力为济南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学校与济南市各部门建立定期会晤制度,面向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双方组建若干个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课题组,做出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提供高质量、高层次决策咨询服务。

以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和信息工程学科为基础,集合优势资源,加强济南市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研究。重点开展行政许可、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党的执政能力与政党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调适、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城市社区发展与制度创新、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社会动荡的预警系统等研究。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整合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学、民俗、宗教学、旅游管理、考古等学科的研究力量,推进济南市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为济南市整理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作好规划与咨询服务,以推动全市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依托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优势,整合人才资源,积极开展农村问题研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管理或技术层面的决策咨询方案。

组织生态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城市建设等领域专家,积极参与济南市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的决策与规划。

六、积极服务于泉城济南的文化强市建设

重点加强研究济南的文化资源、特征、历史与现状,比较研究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和经验,为济南市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咨询服务。

依托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的优势,加强与济南市文化局等单位的密切合作,推动济南市出土文物以及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做好文物的保护与开发。

依托学校的教育优势,加强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优秀创作、生产和文化经营人才。

以山大知名学者为主,利用大众传媒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针对济南市民定期举办系列文化讲坛、社科普及活动,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根据济南市城市文化特色,积极与济南市有关部门合作,筹划举办高品位的国际、国内文化论坛,形成有泉城特色的文化品牌,造就有特色的文化环境、举办有影响的文化会展,推出有感召力的文化名人等,借此构造具有泉城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创造优秀的文化品牌。

七、建立高效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计划落实

学校成立以展涛校长为组长,王琪珑副校长、娄红祥校长助理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山东大学服务济南工作计划协调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服务地方工作办公室。

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学校与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地、各大企业,学校与各学院、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目的启动、中期检查与评估,搞好该方案的组织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