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13:33: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勘查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GPS定位系统的相关规范,在地心参照系中,通过静态定位的精度能够达到毫米。在连续观测中,相邻的多次观测基线的产犊年变化率值能够控制在2毫米的范围内。通过多年的勘察和几率,工程精度三百千米到一千五百千米定位中,每小时的测量误差都不会超过一毫米。在使用RTK作业过程中,基准线能够通过数据链把基准站采集到的载波香味及时地发送给流动测量站。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一些算法就能够定位坐标点,进而计算出具体的定位,精度达到厘米。
2.1构建煤田勘探控制网
建立煤田勘查控制网需要勘查测量人员不仅要完成地质勘查研究区域的地质剖面测量数据,还需要控制测量数据以及勘查的点位等工作,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应该对地形的高差、坡度等方面加以注意,我们应该采用相关的定位系统测量规范中的精度要求来进行设置测量点并对这些点进行网络实时测量。在煤炭勘察测控网建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点位。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实时的测量中对这些定点的精度和坐标实时获取,实现了不同点的完全通视,比传统测量方法操作更加方便。
2.2修缮煤田工程地质平面图
煤田工程地质平面图大多都是使用1:5000或者是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为了能够保证煤炭开采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在测量之前就成立专门的测绘小组,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测量手段,而且如果使用全站仪进行修缮地质平面图的话,那么就需要增加测量水文地形情况、附近新增加的居民点、公路网络等方面,这对于工程人员来说面临时间久、任务量大、成本高、精度低的问题。如果我们采用RTK定位技术做这项工作,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3工程测绘地质剖面图及地质勘探放样
RTK定位技术的优点主要有勘查半径大、通视条件要求低、能够长时间的连续性工作,精准度也比较高。这项技术不仅能够避免一些通视环境比较差的地区,而且其勘查的精度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在进行放样的时候,就直接把坐标对应到这项技术的手册当中,该系统就自动生成坐标点,方位以及相对距离也能够直接反映出来,这就方便了放样人员的工作。
3结束语
1.1学校的经费紧张,实验条件不足
学校扩招使本来就不充裕的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量严重不足,且仪器设备陈旧落后,资源配置紧张;实践教学课时被削减,被多媒体演示或课堂讲授形式所代替,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偏少,创新性实验更少。
1.2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严格合理的考核制度,流于形式
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报告或者毕业论文(设计)也仅仅是在生产单位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改,并没有达到最终的实践目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体现大学生完成四年学习后专业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处于大学最后的阶段,往往得不到重视,又受到学生找工作、考研等的影响,使得时间比较仓促,学生并没有独立认真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1.3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欠缺,不能很好的起到引导作用
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刚毕业就上讲台,虽然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深厚扎实,但普遍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作为实践教学的执行者,这恰恰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一个没做过设计的教师去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结果可想而知。专业课的讲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生听起课来也觉得乏味,对专业课内容没有感性直观认识,没能达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效果。
2提高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2.1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根据专业定位目标,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安排,增强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内容,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对现有课程中的实验安排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确保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大型实验设备缺乏而又暂时不能解决的情况,可积极与相关兄弟单位加强合作,达到实验安排的最终教学目的;同时对有些专业课程可针对性地安排课程设计或课程论文,以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比如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来说,地基基础、岩土工程勘察等课程均可设置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分组,让组员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融入到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运用,最终从头到尾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熟悉设计的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场所,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建立了临城、张河湾等校外实习基地,作为一二年级学生的地质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等教学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但为青年教师队伍提供了一个良好有效的工程实践锻炼场地和条件,而且也避免了学生在企业实习走马观花的情况,解决了学生校外实习住宿、交通等因素的制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时间。除上述传统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外,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也采取了与生产单位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完成一二年级的地质认识实习和工程地质实习后,基本掌握了对野外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描述、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工程地质测量与测绘方法与技能。因此,三年级与四年级的实习安排在工程单位进行,参与到实际的工程勘查实践,既把一二年级实习所学的技能得到了应用,又在实践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到了在学校中没接触到的东西,为日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加强毕业实习环节
毕业实习这一环节,是实践环节中亟待加强的地方。毕业实习是继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之后的一个时间较长、综合性较强的特殊教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往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考研、找工作等,学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也很难达到预期目的。针对近年来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1)端正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使其认识到毕业设计是对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总结与提高;(2)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毕业后不同的发展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分类,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完善毕业设计监督和管理,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2.3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
为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我专业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分别制订各项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考核大纲,细化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操作规范、评分标准等,并制订相应的教学考核标准,使实践教学的评价科学化、标准化,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方式基本可归纳为:口试、笔试、提交报告、第三方证明(证明文件)等。口试是以口语演说、答辩等形式测试学生口头表达类等技能程度,如毕业设计的答辩等。笔试是以书面答卷形式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要领、步骤规范等,是常规考核方法。现场操作是让学生现场动手操作,观测其操作规程与技能掌握程度,比如对仪器操作的考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提交报告(论文或设计)是通过提交一定格式要求的书面文字材料来考核学生观察、分析、策划、写作等综合技能,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一二三年级实习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四年级实习要求提交毕业论文(或设计),每个年级根据实习内容再选择口试、笔试等相结合来考察学生。
2.4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
关键词: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矿产普查;寻找伴生矿;意义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progress of modern industry, China is more and more the need for a variety of minerals,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min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But basically easy to find the mining resources of the mine has been developed about how to develop more resources, we need to rely on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zer to find the number of related issues associated minerals in the Mineral Resource.
Keywords: portable X fluorescence analyzer; mineral census; looking for associated minerals;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的研发工作在我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它主要是由成都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了长达八年的研究攻关,才研制成功了IED一2000T型手提式多元素X射线荧光分析仪,这一仪器经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的多名勘探地球物理专家对该成果给与高度评价,认为该仪器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从此该仪器进入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行业中,并积极的发挥着重大作用。
1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的重大意义
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研制成功最大的一个意义就是标志着我国地质调查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取得成功,该项地质装备也就随之进入了实际使用的阶段。这一IED一2000T型手提式多元素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研制成功不仅仅标志着这一仪器的成功研制和使用,在这一仪器的基础上还对于一些相关的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作用,比如微型X光管激发源、无线传输技术、GPS技术和当代微电子技术等。
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研制成功不仅仅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也是极其巨大的。它主要可以在野外侦查中针对多种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比如铬、锰、锡、锑、银、镍、锌、铁、钻、铜、铅、铀等等的二十多种矿物质元素都可以采用该仪器进行异常查证和矿点的检查。它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传统勘察工具的改善可以说是具有变革意义的,首先,它的分析时间极其短暂,几乎仅仅只用10秒钟就可以完成对于天然土壤或者岩石等实际物品的检测,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节约了矿产勘查的时间,对于找矿的成本进行了大量的减少;另外,在野外勘查中应用这种仪器极其方便,顾名思义,直接手提操作就可以进行,操作极为简便,极易上手。
正因为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这些巨大的作用和对传统探测仪器的优化,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非常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勘查中广泛的推广和利用,在野外土壤、岩石的原位分析、异常追索查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
2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在矿产普查中寻找伴生矿的实际应用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针对一块矿石进行研究时,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所蕴含的主要元素上,其中含有的伴生元素的价值也很值得我们思量,实践也证明,伴生元素的价值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目前我国的研究现状中,传统的一些研究方法都只是针对于矿石中的主要元素进行探索,而忽视了对于伴生元素的勘察,这就使得在后来的检测中我们不得不对于矿石中的伴生元素进行必要的二次检查,这是一项巨大的缺陷,而提式X荧光分析仪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因为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可以利用X荧光针对矿石中的多种元素同时进行勘察,这样不光是矿石中的主要元素,很多的伴生元素也能够被检测到,并且能够迅速发现异常情况,最新一代的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就能够同时对于二十多种矿物质元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勘察而不会出任何的差错。这样就是的矿石中的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能够被发现并及时的开发利用,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出现。
2.1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设备
目前我国在现场使用的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大多数都是最为先进的刚刚研制成功的IED-2000P型新一代高灵敏度手提式多元素X荧光仪。这种手提式多元素X荧光仪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主要是探头、主机和FPXRF分析软件。
其中探头就是采用的最新型电致冷Si-PIN型半导体探测器而设计的,它的设计规格为5.9keV X射线的半高宽(FWHM)为158eV,是目前最为先进,也是最为流行的一种探头设计;主机则是采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技术和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等技术结构在PC/104的多道核信号采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的,当然其中还掺杂着一些其他的技术措施,比如“并道”和滑尺技术,这种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分析器的道宽非线性误差,这些技术的应用都为多元素快速、准确测定提供了硬件保证;FPXRF分析软件则主要就是应用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来设计开发的一种专门用于矿物质元素开发的一种专业软件技术。
2.2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的应用
在以前的传统物质勘查中,我们所勘察到的伴生元素的含量会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由于基体效应造成的,所谓的基体效应就是指在矿石中的中所元素间的一种相互干扰的存在,这种相互的干扰使得各个元素所释放出来的X射线的长度和本来单独时释放的X射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造成我们的测量结果也就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尽管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可以说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勘察仪器,但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于勘查的结果进行必要的矫正才能得到最为真实的数据,目前在众多的矫正方法中比较有效的,影响比较深远的主要有两种,即采用强度影响系数法和特散比影响系数法进行的校正技术。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下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具体的应用效果,2005年在某矿区ZK3001钻孔岩心中见到了淡红—淡黄—锡白色的黄铁矿金属矿化,但具体的矿化种类和矿物种类却无法准确判别,尤其从矿物颜色上无法识别。采用IED-2000P测试分析发现金属矿脉含有“异常Fe、Pb元素谱线峰值”,并且发现了弱的Ni元素的谱峰,经过测量分析,注意到该矿化带中含有较高的As、Co。通过采样化学分析表明该钻孔样中Au含量2.09—67.0克/吨,Co含量0.024—5.62%,As含量0.092—7.67%,Ni含量0.1—0.46%;由此确定其为特富的Au—Co矿石,同时矿石中As、Ni元素含量亦达到了可综合利用的价值。矿石中5.62%的Co含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特高含量Co矿石的发现在新疆地矿局均属首次。通过后期工作现已确定该矿区为一个非常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铜—金—钴矿产基地。
最后再来谈一下在使用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它的巨大作用我们就不多说了,打个形象的比方,它就好像是给勘察人员安了一双特殊的眼睛,所以我们在使用前必须充分了解它的使用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把它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另一方面,我们上文也说过了,该仪器也能够针对伴生元素进行定量的测量,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运用这一优势可以减少以后的麻烦。
结语
综上所述,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的研制成功对于矿产的勘查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应用也是极为方便的,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随着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开展,在地质普查中手提式X射线荧光仪的性能和对元素的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和运用。实践证明,手提式X射线荧光仪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新雨.贾润幸XRF现场快速勘查与评价方法在老挝NM铜多金属矿区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矿产勘查2011(5)
[2].杨强.于姗姗.张震.于新华.花永涛.赖万昌嵌入式X荧光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期刊论文]-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9(3)
关键词:矿床 地球化学 勘查 普查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088-02
勘查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是成矿物质在成矿过程中,在围岩中留下元素运移轨迹或在成矿以后,通过分散在四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植物及气体中形成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分散模式,根据这些元素变化轨迹或分散模式去追踪和发现新的矿床。这一理论基础的体系可以从下列经典著作或出版物中得到体现。
近几年以来,我国勘查地球化学的专家在地球化学填图、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巨量金属聚集与大型矿集区定量识别与评价、难识别类型或难识别矿种勘查、地球化学块体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推动勘查地球化学进入到新的一个理论阶段。
1 勘查地球化学历史回顾与发展形势
近十多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勘查地球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它也面临如下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各种介质中的地球化学基准与全球地球化学填图。(2)隐伏区三维地球化学分散模式、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3)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与推广。随着较大比例尺矿产评价工作的开展和新领域的开拓,现有的方法技术尚存诸多问题,需要分类进行专门研究,以推进化探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例如: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的地球化学勘查与评价方法;巨量金属的聚集机理、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或巨型矿床的定量评价。(4)资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5)知识及观念的更新。长期以来化探的主要任务是找矿,这个观念和思路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开拓新领域的需要;面对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化探的发展应走与地质、物探及相关环境学科结合的综合研究之路;面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化探要发挥自身优势,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突破点、结合点”,并在综合研究中站到解决问题的前沿。(6)管理体制等问题。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针对资料利用、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组织协调等问题,管理工作也要随之进一步改进。
2 区域地球化学技术分析
我国的区域化探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一套基本工作方法。近几年,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和地球化学基准等区域性研究课题,仍是国际上的热点。专家们普遍认为,我国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的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果,坚持做下去,其意义将不亚于“门捷耶夫元素周期表”。
2.1 区域化探资料利用率偏低
我国自1979年开始/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0(即地球化学填图),采样密度从1个样/km2至1个样/几百km2,覆盖面积从几千至上百万km2。这些巨大的面积以及所提供的巨大信息为新矿床的发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海量”数据及资料没有达到共享机制,不利于广泛的利用和深入研究;资料的利用程度较低,找矿信息未充分发掘,利用这些资料研究基础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等方面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1)在战略上将全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部署、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变化放在一块考虑,以1∶500万~1∶1000万比例尺,把区域化探资料与基础地质、构造作用,以及全球尺度的浅表部和深部地质作用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大课题来研究,可为基础地质提供更多新的信息。(2)把化探资料的区域背景与地球块体、不同构造区、大的成矿带联系起来,从地球演化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在地质理论和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3)在区域成矿作用研究方面,过去利用的元素少,偏重于研究局部异常,很少从大的成矿角度来考虑问题。(4)在地质填图中解决地层、构造等问题,这种工作已有了新的开端。(5)在环境、农业、林业、牧业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2 方法技术的改进是实施各种战略的保证
(1)新方法的研制应该做到方便、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在区域和局部工作中开发的一些新方法,如金属活动态、地气法、偏提取等,科研单位尚可使用,到了生产单位和生产实践中,问题就很多。总的看来,它们还处于研究阶段,未达到可以推广应用的程度。应该从理论和技术上,就深层次的问题探寻解决和完善途径,使这些方法技术得以完善。(2)相态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对于解决地质问题、找矿问题和环境问题,对于不同景观区和不同阶段的工作,都有很大意义。过去,不同部门的单位,针对不同的用途,已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是,相态的分类和标准尚不一致,分析程序各有千秋,直接影响到成果的可对比性和可验证性。建议通过一些代表性单位的联合研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和分析程序,以利于该方法的发展和应用。(3)化探数据处理是勘查评价的重要环节,这类技术在国外发展迅速,例如:立体勘查和三维GIS技术的资料发表得很多。据专家估计,我们在三维数据处理方面与国外落后5年左右。在俄罗斯,GEOSCAN,GEOPOLE,SURFER等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在规范中已作为成图手段被广泛使用。我国已有RASMA等技术,但近些年来对数据的综合处理技术研究得很少,且所使用的软件较多,但是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这种情况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4)应该着力改变过去主要凭经验作评价的状况,加强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考虑多重分形、模式识别等新技术,建立新的评价方法体系;应该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地球化学填图系统,包括GPS平台、地形图、遥感图象、已有地球化学图、地质图等,构成一个兼有数据采集、储存和处理的自动化综合系统。
3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
矿产勘查仍然是我国化探工作的主要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开展与区域化探扫面相衔接的大比例尺矿产评价工作
区域化探扫面统计资料显示,自“六五”以来,区域化探完成646万km2,1∶5万化探完成121万km2,更大比例尺化探完成11.8万km2,三者的比例是83∶15.5∶1.5;自调查局成立以后,区域化探完成53.6万km2,1∶5万10万km2,更大比例尺0.17万km2,三者的比例是83∶16∶1,两个时期的比例大体相同。从矿产勘查的角度说,1∶20万以小比例尺工作是“战略布局”,1∶5万工作是“短兵相接”,更大比例尺工作才是“刺刀见红”。
这里存在着一个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的应用问题,十几年的经验表明,在1∶20万的基础上开展1∶5万工作,效果是相当突出的,因此1∶5万~1∶2.5万大比例尺化探异常优选和评价系统,是区域成果评价的继承和延续,应作为一个发展方向和长期战略任务来抓。
3.2 研制1∶5万矿产快速评价技术
与1∶20万工作相比,1∶5万评价有其特殊性。由于工作区缩小,干扰因素和景观特点变化,沿用内地的和区域上的工作方法可能会出现问题。东天山和冈底斯带的试点评价工作表明,在一个成矿带内,景观有差异,工作方法不一,所获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难以判定,给1∶5万化探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与区域化探工作和更大比例尺化探工作相比,1∶5万化探工作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应该有细致的方法技术研究。此外,1∶20万化探测试了几十种元素,检查了几万个异常,但80%的精力放在了找金矿上,其余信息远远未能充分利用。由此可见对1∶5万矿产快速评价技术还相当薄弱,在今后一段时间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3 1∶5万化探方法技术研究课题设置
对1∶5万找矿,可以划分三类地区进行研究。
(1)东部中低山丘陵区,工作虽相对容易,但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只依赖于经验模式,漏矿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2)干旱半干旱荒漠区,主要指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所发现的面积大、含量低的异常应很好评价。(3)西部高寒深切割地区,这里的1∶5万异常评价方法还不很成熟。
建议在三类地区各选3~5个省作试点,把1∶20万评价得出的所有异常都做三级查证,做完以后再做1∶5万工作,逐个进行评价。把1∶5万工作阶段取得的经验向全国推广,提高1∶20万资料的利用程度。
3.4 隐伏矿勘查和危机矿山深部找矿
寻找隐伏矿是矿产勘查的热点之一。近些年来,国内外正在积极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识别大型和巨型矿的地球化学定量方法。就我国东部而言,虽然工作程度已较高,随着工作深入和观念更新,仍有可能找到新的隐伏矿床。危机矿山的深部找矿,也是一个急迫课题。在这方面,我们以往开发过不少技术,如原生晕、构造地球化学、热释汞、卤素、相态分析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研究工作进行得较为零散,缺乏系统和持续的研究和应用,应该采取措施继续给予支持。有的专家提出,要加强方法技术的基础研究,如原生晕的理论成因模型,似乎没有认真研究过,没有它,评价工作总是定性的,永远不会是定量的,就不能像物探一样搞正反演。
3.5 境内外矿产对比和勘查
近几年,有些专家指出:应加强境内外矿产对比和勘查的问题研究。如彭齐鸣专家明确指出:我国化探技术位于国际领先水平,应加强境内外的对比研究工作,特别应注重与周边国家,如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国家的化探交流和学习,加强与境内外化探工作的对比和方法技术研究。
4 结语
(1)应该把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共享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对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化探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难题之一就是没有共享机制。建议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地调项目内部使用、国家使用、商业使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使用办法,形成一个机制或制度。(2)规划课题设立和成果评审应强调前瞻性、创新性,对那些“成果已经装在口袋里”的项目,不应再予立项。(3)在化探的各个应用领域中,应从立项开始,鼓励和引导化探与地质、物探、遥感及其它相关学科开展综合研究。(4)化探人才建设亟需关注。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化探人才从事化探工作的比例很低(1∶30);另一方面,基层化探人员的业务素质远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应拟定一个提高化探技术人员素质和知识更新的战略计划,包括对人员进行化探、物探、地质、环境知识的综合培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光靠规范和检查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突出问题;改进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076
中国的煤炭行业分布较为分散。这种缺乏集中度的行业特点就必然会有个体开采的现象存在,不仅会导致企业管理困难,而且在煤炭资源的供给上存在着诸多的不_定性。面对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中对煤炭行业的各种新要求,就需要深化煤田勘察工作,提高地质勘探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提高勘探技术水平,保证勘探质量。
1 目前煤田地质勘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
虽然多数的地质勘查工作人员都是接受过专业培训之后上岗,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由于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不高,加之缺乏经验,特别是一些工作人员在接受培训的时候没有认真学习,就会造成对相关的知识没有深入理解的现象,加之对于各种规范没有深入理解,就会导致各种工作中存在问题。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的内容和所要实现的工作目标都不够明确,工作中针对性不强,没有抓住重点问题,就会影响报告的质量。
1.2 地质勘查工作没有达到精细的程度
地质勘查属于是系统化的工程,而且具有长期性。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在进行勘查实践工作中,就要针对勘察对象所在区域的地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获得详细的地质资料,据此对勘查设计做出调整并进行修改,还要对勘察工作不断地完善[1]。但是,在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着精细化不足的问题,就必然会使得勘查工作中导致严重的后果。当工程进行中才发现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之处,就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
1.3 没有运行动态化的质量标准监督体系
目前的煤田地质勘查是按照质量标准监督体系执行的,但是,由于没有实施动态化监督,就导致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地将信息记录下来,甚至对存在质量记录表突击填写的问题。从工作行为上具体体现为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工作,甚至项目策划书中农存在不合格之处,作业指导书缺乏完整性。
2 煤田地质勘查问题的改进措施
2.1 强化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煤田地质勘查质量受到影响,主要的因素是地质勘察环境、勘查工作人员、勘查材料、勘察技术以及勘查的机械设备。在地质勘查工作中,人员是主体,会对勘查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或者间接的影响。由于煤田地质勘查工作风险高,而且工作环境艰苦,所以工作人员非常少,加之勘查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缺乏合理性,就意味着强化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成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要积极地引进专业素质很高的人才,还要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以老员工带新员工的做法,让新员工的工作经验不断丰富,老员工也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并不断地转变思维观念。在人才培养环境中,培训工作要具有创新性,即不仅要积极地发掘人才,还要为人才的职业发展创造环境,让人才能够在岗位上健康成长。基层工作的质量要有所保证,基层的工作人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强化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随着人才队伍职业水平的提高,工作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2.2 煤田地质勘查工作要力求精细化
煤田地质勘查工作要做到精细化,就要对工程合理布置,以勘察质量,获得良好的勘察效果。勘查工作精细化可以避免存在勘察弄虚作假的现象,对于勘查的周期,勘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都会合理安排。保证勘察质量。
2.3 将动态化的质量标准监督体系制定出来
将动态化的质量标准监督体系制定出来,对于质量监督实施动态化管理,可以做到实时监督,能够有效地避免存在包代管的问题。质量标准监督体系动态化运行的优势在于,做到了过程化监督,实现了地质勘查工作的全程监督[3]。各级负责人员的管理内容要明确,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头,一旦有重大质量事故产生,或者重大的决策方案存在失误,就要追究责任人的过失,同时还要将动态化的质量标准监督体系的运行情况落实到年终考核中,以发挥激励效应。
综上所述,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明显不均衡。这就必然会存在能源生产问题。煤田地质勘查是保证煤矿资源质量的关键。目前中国对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于其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以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为能源危机的缓解提供可参考途径。
参考文献:
[1]丁立强,王鑫.水文孔固井工艺在煤田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讨[J].地下水,2013,35(04):114.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无论是决策型、控制型,还是管理型或经营型,主要内涵离不开在经费的筹资管理、分配管理、使用管理、投资和成本管理几个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盈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如何按照上级的指示合理高效地运用资金,而地勘单位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因此,其财务管理具有事业单位模式和企业单位属性的混合特征。
本文结合现行法规,参考财务管理书籍[1]和地勘单位勘查项目管理论文等,立足于地勘单位的现状,主要针对财务管理战略,在分析特殊的筹资环境基础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前提下,对地勘单位的资源筹集和配置活动进行统筹和长远性的谋划,更好地融入在资源勘查合理配置和资源开发立体分布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理论性的探索。
二、地勘单位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资金来源
也就是地勘单位工程项目资金的筹资或投资来源。由于资源勘探工作一直属于国家的基本建设内容。尤其是基础地质勘查工作,一直是由前事业单位性质的国企和央企进行分项目的申报与核准后承担完成。投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中央与地方的各种地勘基金,少部分来源于地勘市场的需求服务和其它。
(二)预算投资
也就是地勘单位的工程项目预算。由于地勘单位的投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中央与地方的各种地勘基金,而投入资金的管理是采用项目申报核准、全程监督、分期投放制。针对年度经费总预算、项目经费预算原则、核批年度项目经费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和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预算管理。对组织和管理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制定具体职责的规划、年度项目的立项指南和年度项目立项计划;给出不同年度项目经费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标准;对重大项目和组织实施单位承担的项目组织审查论证和验收;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期投放。因此,地勘项目都有一个立项申请、项目设计和施工方案及项目资金预算、[2,3]编制、地质勘查报告编制提交的全过程。在立项申请和项目设计中的预算也都是非营利性的,按照不同勘查程度要求进行的成本预算。尤其是资源勘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后,资金预算只能是采用预算标准的中、低档,资金不足部分基本靠内部宏观管控和技术挖潜、改造来弥补消化。自从建国以来,地勘行业的资金来源一直受控于国家的产业政策,伴随着国家“五年规划制”的不断实施,地勘行业也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大周期小循环”的特征。针对这一实际,利用好财务管理的手段特点,针对地勘单位各工程项目的特殊要素,给予工程项目先期预算的投资引导和修正,为达成国家基本战略和地勘单位局部利益的共同愿景、使命和目标服务。
(三)生产成本
也就是地勘单位承担完成的各类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对于项目费和组织实施费规定了按项目核算成本费用的详细方法。具体到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甚至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能源材料费、外协费、用地补偿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的细致划分与确定内容。由于地勘工作多是在戈壁荒漠中开展,具有勘查区交通不便、生产补给困难、生活条件极差等等特殊性,从而也就势必造成地勘工作的生产成本很高且变化很大不易控制。尤其是地质钻探的综合成本,受气候条件(天热降温、天冷保湿、刮风、下雨停钻等)、地质条件(松散地层成孔难、坚硬地层进尺慢、贫水层需拉运循环水、富水层需止涌材料等)和设备条件(高温、高寒极剧变化时设备机故率增高并引发高孔故率和钻孔报废率)的极大影响居高不下,成为地勘费用的主部。在许多钻探施工极困难的勘查区(采空、火烧发育区、高山无路上钻困难区、地层严重涌漏却无水源或水源很远区、设备配件缺少或无生产材料供给区等)基本就是用技术服务费来补贴钻探成本费。因此,充分利用好财务管理这一杠杆,实现内部技术创新和节能挖潜,将地勘单位带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四)产品
地勘单位的最终产品就是依据各类工程项目施工成果汇总编制的地质勘查报告。地质勘查报告中的各种基础数据的真实、全面和可靠就是产品的质量内涵;地质勘查工作中对于勘查方法的综合合理、有效运用就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地质勘查报告中的文、图、表的巧妙利用就是产品质量展示宣传的窗口;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引用和传统方法坚守传承的有机运用就是产品内在质量的坚实保证,更是地勘单位立足本质和有效开拓市场的根本保证。因此,合理发挥财务管理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水平科研人才的扶持培养和高品质地质报告的编制提交,完善地勘单位整体战略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成果检验
也就是地勘单位承担完成的各类工程项目质量,尤其是地质报告的成果质量,不仅要通过专业报告评审机构(省级或部级评审机构)的评审,还要经受地质报告使用方(多为业主)在成果利用和指导效果与实际情况“符合程度”的全程的历史检验和评判。
(六)后期服务
由于国家对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政策垄断专营,地勘单位的工作成果――地质报告也就主要是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需要的。地质勘查在国家的整个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系统中只是其中的第一阶段或一部分,加之地质勘查主要是“以点连线、以线推面”的,具有很强的经验与技术推断预测性。那么,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阶段就不仅仅是对地质勘查综合成果――地质报告质量的核准验证,还有一个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更有针对实际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勘查与解决等的后期服务过程。所以说,地质报告的质量优劣实际上体现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集中体现在后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上。而在地勘单位中,只有财务管理才能贯穿于不同勘查工程项目和勘查阶段的始终,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前期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市场拓展优势和促进成长方向,为下一次工程项目的合理投资预算、降低工程成本、节能挖潜、开源节流和提高地质报告的创新服务质量提供可深入分析、有效利用、可持续循环发展依据。
三、地勘事业单位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地勘事业单位主要特点介绍和专项基金管理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地勘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中央与地方的各种地勘基金。资金预算和使用受制于上级管理审核机构。尤其是基金项目的管理是全程监督分期投放落实制。所以,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就是服务于对现有下达基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情况和地质报告的服务质量长期有效的管理调控。就是用财务管理这一杠杆为地勘单位在行业内的声誉、信誉和市场形象服务。然而,由于地勘工作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地段都有很大差异,尚有许多不可预知干扰。集中反映在工程项目立项、设计预算、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果提交的各个具体环节,情况非常复杂。最好的财务管理实际就是渗透于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之中去。
由于财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关系。指导和参与具体策划地质勘查工程项目的合理配置[4,5]就是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良好途径。
(一)勘查方法选择中的财务管理
资源勘查方法遵循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基本原则。因此,资源勘查基本划分出了找矿、普查、详查和勘探几个大阶段。对应不同阶段都有明确的勘查方法与内容和勘查程度的规范要求,并同时提交相应阶段程度的勘查报告。可是在资源勘查的成果与目的上又是具有继承性、连续性与相互验证、补充完善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系统。所以,运用财务管理服务的目标分解方法,充分考虑到不同勘查方法运用的经济、有效和勘查目标的快捷速达,适宜调整有效勘查方法工作量的比重;运用数据分析进行成长方向的趋势预测,高瞻远瞩到特殊勘查内容可能在建井利用时的参考有效程度和环境承载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价值;立足全局预先建立起勘查资料和对应的资金投入的时序可比对体系,形成背景值、现状值、影响值和验证值不同或相同方法间的连续可比、循环利用数据库体系。为优化勘查工程项目大数据管理提供切实依据。
(二)勘查内容选择中的财务引导
煤田地质勘查方法和内容在各种资源地质勘查中都有相互关联,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相同。这就为在煤田地质勘查中运用投资分析管理战略方法进行多种资源的同时发现、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能;也为不同种类资源地质勘查资料的共享创造了条件;更为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展煤田内的多种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指明了发展道路。财务管理的参谋、助手和引导作用这时就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保证勘查目的服务质量的财务监督
对于各种资金条件下的所有地质勘查工程项目,建立保证勘查目的服务质量财务监督服务体系的充要性将随着勘查成果的逐步利用而相对滞后地逐渐显见。煤田地质勘查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建矿设计、采矿和闭坑规划的全过程。在新疆以往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煤田地质勘查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煤炭资源量的勘查确认。而对于煤炭资源量之外的其它影响因素与条件的勘查确认程度就显得相对薄弱、模棱两可或不够准确可靠。由于地质勘查报告质量的检验周期相对较长,充分利用地勘事业单位现有的管理体系,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地质勘查工程项目资金支出、各项责任落实的奖惩明细、人才岗位流动使用的准确劳资状态等等)就能实现保证勘查目的服务质量和工程项目质量责任人责任程度的财务数据监督与责任管理。
四、结语
关键词:“双师型”;勘查技术与工程;青年教师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工程勘查和施工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工艺的特殊性等,使得单一的理论教学手段很难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实践性教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性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善于将抽象、乏味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工程实践相结合,把学生的眼光由课堂引向广阔的工程技术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可以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然而,刚从学校毕业踏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具有学历高、年青富有朝气的优势,但是也存在教师意识不强,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直接关系到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勘查技术与工程是以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为基础,系统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将其应用于国土资源勘查与评价、各种建设工程勘查、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学科,它既是地质勘查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方法。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确定了以岩土钻掘工程、勘查技术工程、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为专业特色, 将钻掘新技术新方法、新型资源(能源)的勘探与开发和基础工程施工新技术作为专业发展方向的。同时,拓宽本专业在石油钻井工程、非开挖施工技术、地质灾害防治、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在人才培养上,根据我校的特色和办学理念,提出“ 重基础、宽口径、加强实践、个性培养及实施‘双师型’教师” 的模式。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优良学风的培养,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实践,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适应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宽广的应用领域。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有关专家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了“双师型”教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双证”型。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教师资格证和同专业工程师职业资格证。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相关的执业注册考试就有很多,如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建造师等。随着我们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的深入开展,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的人数将会迅速增长。按照这类观点,只要有“双证”,就可以是“双师型”教师。
第二类是“双能”型。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既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有工程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的业绩,如教务部门的考核、学生的评价、教学论文以及专注等;而教师的工程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查教师的企业委托项目、工程咨询以及各种专家系统等等。按照这个方法,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第三类是“证能”型,既要有“证”,又要有“能力”。这类看法是强调教师必须同时具有“双证”和“双能”,认为“双证”是“双师型”教师的外延,“双能”是“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总体来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双师型”青年教师应该满足以下特点:一是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具有很强的专业科研能力;二是具备较好的工程实践经验,有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经历,对本领域内的工程设计、施工流程以及机具等都有较好的了解。
三、“双师型”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新的机械设备不断出现,施工方法和工艺也越来越多样化。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参加生产实践,提高其科研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能将知识和技能有效结合和综合应用,提高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建设“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是提高应用实践型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但是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在讲授专业课时,容易导致理论与工程实践脱节,难以指导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生产实践环节,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既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提高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
2 建设“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
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要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较好的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工程技能的训练,就需要教师的认真引导,因此,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工程意识,才能在课内外、校内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现代工程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们能够独立思考各种工程问题,锻炼学生们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 建设“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是科技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技术装备已经广泛应用到勘查技术与工程领域。但受教育经费以及其他方面要素的制约,课堂上演示的教具以及实验室的设备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上,因此,需要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活动,掌握工程上最新的技术装备和工程理念。 “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根据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应该重点放在工程实践方面。结合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 进行了如下尝试。
1 提高教师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
近年来,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新老教师交替步伐逐渐在加快,青年教师比例增大,且教学任务繁重。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但是一般都存在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在讲授专业课时,容易导致理论与工程实践脱节,难以胜任指导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生产实践环节的工作。学校通过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实践制度,有计划的安排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走出去,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生产、科研实践,参与工程设计、成果转化、市场销售等工程研究、生产、开发、转化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观念,取得一定的工程实际经验。
2 引进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
不仅要培养与引进学术人才,更要注重培养与引进技术人才。聘请一些大型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一些大型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聘请技师、高级技师具体指导学生对各施工工种的实际操作。另外聘请工程单位的专家到学校任兼职专业课教师, 与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也是培养专业课程教师的有效途径。
3 校企结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以“产学研”为导向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落实培养目标,办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质是学校与企业建立一种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共同促进的紧密合作关系。以“科研”为结合点,开展产学研合作,高校教师通过参与科研参项目、科技开发和生产实践锻炼,改善了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教学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产学结合,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产学合作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实习机会,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创造了条件。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使教师了解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的契机,可以获取生产一线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可以将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带给企业,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教师通过实践可以把握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进而可以促进学校有针对性的对相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达到校企优势互补,这样的双赢是学校和企业都期盼的。
五、结论
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到青年教师本人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重要途径之一。“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必然会促进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质过硬,敢于实践、善于实践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润秋, 许强, 陈礼仪, 等. 重视实践教学 培养地质工程创新人才[J]. 中国地质教育,2008, (4): 17-22.
[2] 王贵和, 夏柏如, 刘宝林, 等. 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及专业发展方向[ J]. 中国地质教育, 2005, (2): 38-41.
[3] 王贵和, 吕建国. 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 中国地质教育, 2006, (4): 62-64.
[4] 贾苍琴, 王贵和, 吕建国, 等. 加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工程师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 2008, (4): 141-144.
[5] 林开仕.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与评定标准[J].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2010, (4): 40-43.
[6] 阮建凑, 陈颖. 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31(2): 30-32.
关键词: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研究
地球物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科学,需要采集大量的有效信息,可靠信息和信息量的缺乏或不足则是任何数学技巧和图像显示无法弥补的。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观测与实验仪器和设备乃是在地球物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前哨"。因此,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已经逐步转变观念,即在引进技术,仿造和合作研制的基点上发展自己的研究与研制体系,并在不断深化的进程中,逐步开创中国地球物理仪器研究和研制的新局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并具有独立和品牌的地球物理仪器及设备的创新研究和研制体制,在国外已经开拓了一定的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地球物理勘查仪器的特点与要求
(一)地球物理勘查仪器的特点
众所周知,在野外进行地球物理勘查要求所使用的仪器重量轻、体积小、坚固耐用,要能防潮、防晒、不怕振动,无论在寒冷的北极或是在炎热的赤道地区都能正常工作。此外地球物理勘查仪器的功能要多样,不仅要能同时测量多种参数。例如仪器不仅仅能测量磁场值、重力值、梯度等,而且还要能做交流电法、激发激化法、电阻法等。
(二)地球物理勘查仪器的基本要求
我国地广物博,而且地质风貌独特,山多地广,因此在对固体矿产资源进行勘查时,需要借助多种轻便、功能多样的测量仪器;同时我国的海洋和沙漠资源也很丰富,在对石油资源进行开采时,也迫切需要功能强大、精确度高的物理勘查仪器。具体而言,对地球物理勘查仪器的要求如下:
1、高灵敏度:指仪器反映地球物理场参数,如强度等最小变化的能力(敏感程度)。有时也称分辨率。对于用数码显示器读取地球物理场参数的仪器,在其读数装置上估读的最小可分辨的变化,称为显示灵敏度(读数能力),如质子磁力仪1nT/字,0.1nT/字等。由于仪器有一个噪声水平问题,因此灵敏度与显示灵敏度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
2、高精密度:它是衡量仪器重复性的指示,是指仪器自身测定地球物理场的各种参数所能达到的最小可靠值。由一组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表示。在仪器说明书上,称为自身重复精度。
3、高准确度:系指仪器测定真值的能力,即与真值相比的总误差。通过地球物理仪器课的学习,掌握地球物理传感器的原理、地球物理仪器基本电路方框图和地球物理仪器正确使用的基本技能,掌握一般地球物理仪器采集信号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熟悉其参数指标、基本性能并能正确操作地球物理仪器。
二、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的分类
物探仪器的种类繁多,目前尚没有一种统一的分类方法,通常可以按应用领域来划分,目前最常用的习惯分类方法如附表所示。
表1 常见物理探测仪器分类
三、地球物理仪器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物理仪器主要包括了电法、磁法、重力、震动和形变,以及放射性测量等等,其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军事研究、资源勘查、自然灾害预报、工程质量监测等诸多方面:
(一)军事研究
例如重力场、地磁场对空中飞行,海洋航行以及弹体发射等都有影响。军事技术越是发展,对这些地球物理量测量精度要求也就越高,至今一些国家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仍然对我们禁运。
(二)资源环境探测
在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以及地下水源,金属矿产资源进行挖掘时,特别是核能源用的放射性矿产、非金属矿产进行挖掘时,都需要利用地球物理勘查仪器。
(三)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
在地震、海啸、矿山灾害、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前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仪器进行预测,虽然当前我国技术还不能达到百分百准确预测,但是一旦灾害发送,通过这些仪器可以进行准确定位和施救。
(四)工程质量监测
对于公路、铁路、水坝、航道等各种建筑物,建筑设施场地的计策检测,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检测都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查仪器进行。此外,对于地下岩洞、水下目标等的监测也都需要该仪器。
由此可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诸多方面,已经离不开地球仪器的观测,地球物理仪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国防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加强我国地球物理探仪器研制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努力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提高仪器精度和便捷性
为了观测到微小的变化,当然要提高仪器的灵敏度,但灵敏度提高了,势必背景干扰信号也会大起来,这就要配合上述的信号预处理技术.至于准确度,应着眼于整套观测系统的准确度,而不只是某个环节的准确度。我们认为整套仪器是否先进,还是要全面衡量,不能只看局部指标。
(二)强化产品的智能化和维护
虽然地球物理勘查仪器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其操作要求尽可能智能化,尽量向'傻瓜'型发展,最好一般人员都能操作;收音机、电视机、农村老大娘都能操作,而地球物理仪器则还不行,应该向这方面努力,要及时吸收高新技术,使仪器能更完善自动智能检测、监测及远程遥控、遥测功能。对恶劣环境适,要提升仪器的应性,以及仪器在维护方面要尽量做到快捷高效,成本低,不能一搬就坏,一摔就烂,要有足够的抗震抗摔能力。
(三)受国内地质行业不景气影响,物探仪器市场缩小,而应用于工程及其他领域的物探仪器还有一些技术需要解决。在技术层面,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展物探仪器战略决策的研究,加强物探仪器研究方向的指导和宏观调控。
2、努力发展国际间的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研制出自己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争取打人国际市场。
3、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跟踪研究,大力开展技术交流,培养科研骨干人才和带头人。
4、加大对物探仪器研制的投人,制订我国物探仪器的中长期规划,并以物探仪器为突破口,带动整个地学仪器的发展与进步[5]。
5、加强基础研究,如:虚拟仪器与模块化仪器的研究;仪器用ASIC技术、SMT技术、EDA和CAD设计平台技术;高温超导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物探信息采集与处理方面的研究;地学传感技术的研究;模型实验与仪器测试仿真技术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论文关键词 爆炸事件 现场勘查 事件性质
近年来,爆炸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是由于生产运输储藏等不当而引发的爆炸,而有的却是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故意利用爆炸物进行爆炸破坏、杀人或恐怖袭击等等。虽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一旦爆炸发生,作为侦查人员、现场勘查人员,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爆炸事件的定性,即此次爆炸到底是爆炸案件还是事故,这关系到是否立案侦查以及后续如何处理的问题。而爆炸现场,又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现场勘查人员只有在关注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搜集证据,为查明事件性质或侦查破案服务,这点必须引起高度地重视。
一、爆炸事件性质的确定
爆炸事件发生以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在第一时间里判断此次爆炸到底是爆炸事故还是刑事案件,也就是要确定爆炸的性质。准确分析确定爆炸性质直接影响到爆炸事件发生后该如何正确处理、由哪部门处理的问题。如果是刑事案件,则由公安机关采取进一步的侦查措施;但如果判断是一般的爆炸事故,则可以将爆炸现场转交给专业的事故调查专家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
(一) 区分是气体爆炸还是炸药爆炸
区分是气体爆炸还是炸药爆炸,可以从爆炸构成要素、有无明显炸点、爆炸形成的抛出物及特点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从爆炸构成要素来看,炸药爆炸通常由炸药、起爆系统、起爆能源三要素构成,不需要空气,不一定有火源,电能、机械能都可引爆,且不受容器和空间的限制,室内、室外、水中、空中、地面、地下等任何地方都能发生。而气体爆炸需要在相对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必须要有合适浓度的可燃气体、合适浓度的空气和足够能量的点火源,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从爆炸炸点来看,炸药爆炸由于能量集中,除悬空爆炸外,通常都有明显的炸点,爆炸遗留物的击碎性特征比较明显。爆炸时,爆炸物若放置在地面上,则会在地面留下炸坑;捆绑在人体上,则会在人体相应部位留下炸碎伤;放置在墙体或钢板上,则会在墙体留下炸洞,甚至能击穿钢板等。悬空爆炸即使找不到明显的炸点,但悬挂部位附近的物质也会被炸成粉碎状。烟痕多分布在炸点周边的介质上。而气体爆炸爆压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容器空间,所占体积较大,尽管能量巨大,但能量不集中,因而无明显炸点,烟痕分布广泛而不集中。
从爆炸形成的抛出物及特点来看,由于炸药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和有限的空间里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因而能量高度集中,对外界的破坏作用非常巨大。爆炸后,炸药包装物及周围的物体会被击碎并向外抛出,且抛出距离远、分布广,抛出物体积小、数量多。主要抛出物碎片包括导火索、雷管、电雷管脚线、定时器、遥控器、导线、压发拉发组件等起爆装置碎片;爆炸装置外包装物、伪装物、捆绑物、填充物、支撑物等包装组件碎片;另有残留有炸药原形物及分解产物的泥土等。气体爆炸爆压大致在1.5MPa,比猛炸药的爆压要小两个数量级,且爆炸时气体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爆炸空间,因而能量相对分散不集中、对物体的击碎力弱。通常,气体爆炸抛出物体积一般较大,抛出距离也相对较近。但由于作用时间长,波阵面大,因而对边缘的破坏比较明显,这些破坏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表现为相对比较坚固的墙壁向外凸起、移位或变形,相对脆弱的玻璃、门窗等向四周飞散,但没有像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局部粉碎性特征。
因此,区分是炸药爆炸还是气体爆炸,可结合现场有无集中破坏痕迹、人体有无炸碎伤、现场抛出物的破碎程度、理化检验有无检测出炸药成分及现场的环境特点等综合考虑。如果是气体爆炸,则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也不排除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质判定时还应结合现场访问、气体泄漏的原因、爆炸破坏痕迹特点、形成的原因、有无可疑点等综合分析确定。
(二) 区分炸药爆炸是自燃还是人为引爆
认定了是炸药爆炸,但其性质仍不能简单地确定。假如爆炸发生在存在爆炸事故隐患的位置,如炸药(火药)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的爆炸,容器爆炸,粉尘爆炸等,既可能是爆炸案件也可能是爆炸事故,而发生在原先没有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处发生的炸药爆炸,则一定是爆炸案件,性质认定时需认真分析并加以甄别。
像特屈儿、梯恩梯等炸药是常用炸药中热分解速度最小,较为安全的一类炸药,即使存放二三十年,仍然十分安定,它们需要用雷管才能引爆。而像硝化甘油、硝化棉、单基药及氯酸盐和过氯酸盐类等炸药,容易产生热分解而发生自爆。特别是当外界温度过高、储存炸药的容器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过大及炸药直接受日光照射情况下尤其容易发生自爆。现场勘查时要结合现场的环境特点,综合分析。而当在没有存放引爆器材的地方发现有雷管脚线、定时、遥控等爆炸物残片的话,则可以确定为人为的爆炸案件。
二、勘查人员的安全防护
在爆炸案件的现场勘查中,勘查人员会遇到各种安全隐患,包括犯罪分子放置在现场意外未引爆的爆炸装置、设置的针对勘查人员的连环引爆的爆炸装置、爆炸后由于房屋倒塌、电线漏电、有毒气体等对人体的伤害等。因而,作为现场勘查人员,在勘查中一定要高度警惕,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未引爆爆炸装置及作案人设置的多个爆炸装置带来的安全隐患及排除
在爆炸案件现场中,还可能存在一些未引爆的爆炸装置,这些爆炸装置,并不是犯罪分子主观意愿上不让其引爆的,多数是一些自制的爆炸装置,由于制作工艺、炸药性能的不稳定等多种因素,致使其没能如期引爆,但在勘查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引爆,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犯罪分子还可能在爆炸现场设置多个爆炸装置,实施连环爆炸,而后几个爆炸装置主要是针对警察及现场勘查人员设置的,通常采用定时、遥控、压发、拉发等多种引爆方式,在勘查人员勘查现场时伺机引爆或触碰引爆。
针对以上安全隐患,勘查人员在现场勘查前,要特别注意,勘查前要进行必要的搜爆工作,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爆炸装置,消除安全隐患。通常,搜爆工作由排爆技术人员进行,搜爆时,技术人员要穿着防护设备,配备专业搜爆器材,有条件的要使用遥控炸弹干扰器和搜爆犬。进行搜爆排险时要严格遵循工作原则,执行规范的操作程序,切忌草率、盲动。现场搜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进入之前,首先在门口静静地听,以寻找和发现有无定时爆炸装置。(2)对可以移动的,又看起来既有用,又有价值的物体要注意,因为这些物品有可能会被伪装成为爆炸装置或者跟爆炸装置相连接。要注意发现包装物或盛装爆炸物品的容器。(3)注意在表面上露出来的铁丝、绳索、电线等,类似这样的东西,可能是爆炸装置的拉线、或者电力起爆装置的导线。(4)特别要注意在室外遗弃的家具、停放的车辆、仪器设备、电器设备、垃圾桶等等,这些设备、物品内可能隐藏着爆炸物。(5)不要随便挪动家具、壁画,不要在沙发和床上随便坐卧,预防安装有压发爆炸装置。(6)在光线太暗,不便进行检查的时候,要自己带照明设备,不要轻易地使用室内原有的照明设备。检查电器开关时,应先打开上面的盖板,注意发现与电路无关的导线。排爆技术人员在搜爆过程中,如果发现爆炸装置应立即按照排爆方案安全处置。
(二)爆炸发生后形成的安全隐患及排除
爆炸发生后,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爆炸发生后,由于冲击波或火烧的作用,使得建筑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建筑物结构局部或整体坍塌,可能会埋压或陷落现场的勘查人员;另外,建筑物内部悬挂物品如天花板上的吊灯坠落,屋顶砖瓦坠落等,可能会砸伤勘查人员。二是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气体带来的安全隐患。通常情况下,炸药都有毒,因而爆炸后会产生毒气。特别是TNT有剧毒,进入肝脏后无法排出;黑索金少量中毒会杀死人体视神经;另外,爆炸后还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特别是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爆炸发生后,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对勘查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三是爆炸破坏造成电线断路、漏电造成的人体伤害及液化气、煤气管道泄漏等引起的中毒及再次爆炸等。
[关键词]地质找矿 难点问题 管理机制 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74-10引言
当前,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使许多矿产资源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地质找矿工作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找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勇敢地面对问题,抓住机遇,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给新时期的地质找矿工作带来希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方法及对策。
1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现状
地质找矿工作作为支撑能源物质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我国矿业迅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有关研究表明,许多的矿产资源已经枯竭,造成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能源资源的枯竭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资源的匮乏与日益增长的矿产需求量之间的问题。
新形势下,国家对地质找矿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地质勘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质工作者应该勇敢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抓住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使我国地质勘查人才的队伍不断壮大,使地质找矿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2地质找矿工作出现的难点问题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资源缺乏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国家对地质找矿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资金投入较少,缺乏最基础的保障
近几年来,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资金极为不充足,一直都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国家对基础的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也相对较少,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后盾,就缺乏人力和物力,这就决定了地质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地质找矿工作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地质材料的充足,使地质找矿工作顺利进行。
2.2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地质找矿工作的科技创新水平在不断下降,没有引进地质勘测新技术,装备、设备等也更新的较为迟缓,这些条件已经无法满足地质工作的需要。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地质找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其突出问题是缺乏科技创新和专业的工作人员,配置专业人才的结构不合理。地质人才不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地质调查队伍不完整,缺乏专业的地质培训机构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地质找矿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更加艰难。
2.3缺乏健全的地质工作管理体制,难以区分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
地质找矿工作的风险较大,但是其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在地质勘查工作中既有国家专业的地质勘查队,也有不少的民间找矿单位,国家注重公益,而民间单位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利益。中央和地方还未建立地质工作体系,商业性和公益性的地质工作也没有明确的区分,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少公益性的找矿工作开始延伸到商业区域,严重影响了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
2.4缺乏市场主体。
没有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地质找矿机制,缺乏市场主体。国家负责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企业不是地质勘查市场的主体,国有的勘查企业的定位,使企业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在地质找矿工作中,中央和地方权益的不平衡,使地方企业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使地质找矿工作不能够顺利开展。
3搞好地质找矿工作的对策分析
目前,搞好地质找矿工作,促进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刻不容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国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国家需要设立专门的地质找矿基金,在找矿工作的前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矿产勘查队不愿勘查但矿产潜力大的矿产,应该提供专门的基金。依据国家矿产资源的需要,应该先支持重要矿产和重点矿区的找矿工作。生态环境脆弱的矿产区,国家应该配有专项的矿产调查和勘查工作。总之,国家提供的资金必须要充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
3.2创新科技,拓展思路
实施“科技兴地”战略,争取加快地质找矿工作的现代化步伐,把地质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加快信息化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研与地质勘查的有机结合,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拓展思路,大胆创新,敢于用新思路、新观念获取新的认识。另外,加强地质勘查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注重创新基地的建设。
3.3完善地质找矿工作的管理机制
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与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健全国家和地方政府各尽其职、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地质找矿多渠道投入新机制的形成。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规范和管理地质观测人员的行为和工作,也能够激发地质观测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地质找矿工作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完善工资制度和激励制度,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快速发展。
3.4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
现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所以地质找矿工作也不例外。国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构建公益性的勘查单位,以区分商业性与公益性的界限,通过规范矿产市场来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同时为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
4结语
关键词:地质勘查工作;投资;运行机制;矿业
当前地质勘查体制机制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地质勘查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地质勘查公共财政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相对不足,基础性地质工作薄弱,对商业性矿产勘查支撑力度不强。地勘行业人才紧缺,公益性地质队伍结构不合理,野外地质工作待遇不高。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原创性的地质理论与勘查技术不多,高新技术应用与开发不足,难以满足地质勘查现代化的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勘查工作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质勘察工作
地质勘查工作按照经济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以及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两大类。其中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具有公共属性,是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服务,例如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水环境地质调查、海洋极地地质调查以及遥感地质勘查等。而商业性地质勘察工作的本质就是带有盈利性目的进行勘查工作,为企业或者单位进行专项服务,勘查结果以及知识产权归投资方所有。可以说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不仅仅是只局限于政府而是扩展为与企业投资的相互结合。现阶段的投资来源主要包括有小型勘查公司的资金投入、采矿业的资金投入以及筹组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发行一定数量的股票以及债券筹集所需的资本。这其中勘查公司的资金投入主要是用于初期的寻矿阶段,如果一旦找到合适的矿藏,就需要进一步深入勘探,而这种大规模的勘探工作,勘查公司很难独立承担巨大的资金投入以及风险,因此就需要通过后两种类型进行筹资和投资。从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分析以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社会资金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普遍,而且通过筹资也是矿业公司和独立勘查公司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相应的工作体制、机制
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是由中央政府出资组建,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国土资源计划。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日渐凸显,例如传统地质勘查工作的管理体制造成了矿藏勘探的权属与勘查单位严重脱离,这一方面弱化了勘查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影响了其提高工作效益的积极性甚至造成更严重的资金浪费。因此必须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要求的新工作体制、机制。从事公益性的地质勘查工作机构可以分为总部,即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生产性事业单位以及大型的项目承担单位这三个层次。
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必须建立出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行的新机制、新体制。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区分投资者、业主和项目承担单位的不同身份,明确各自的任务。国土资源部主要负责大调查的规划、计划以及成果验收,地调局则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地勘队伍主要通过项目联系承担任务。其次是要强化立项工作,使立项工作更加透明化以及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广泛性以及民主性。第三,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根据地质工作特点委托承包、招标承包和公开承包等多种方式优选项目承担单位或者制定招标、投标的办法或实施细则对于凡是能够招标的项目都要实行招标,然后严格审查承包单位的资格,把好参与投标和接受委托单位的基本条件关,在此基础上优选承包单位,从而充分体现出公平的竞争的原则,防止。第四,项目成果要采用先进的表现形式,向公众开放,实现社会共享。由于我国目前的地质勘查行业在生产能力上存在着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就是地质勘查是一种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地质调查项目的运作非常有利。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主要应该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益,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使项目决策、管理及作业层分离,理顺各级管理机构及甲乙方的关系。围绕项目立项、项目管理机构的事权划分、预算管理、项目发包管理、合同管理、日常质量管理、资金的审计管理、项目的验收与后评价等环节展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改革还必须要注意:一是投资主体要明确。企业的组织结构最好是一个大型的地质勘查矿业投资公司、大量小型地质勘探公司和地质技术劳务公司。大型地质勘查矿业投资公司逐步演变成资本经营公司,进行商业性地质工作运作。二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积极争取国家、地方、企业以及外商和个人的资金投入,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三是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运行机制,从而使地质勘查工作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引入社会资本争取股份上市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勘查工作改革的逐步深入,尤其是以商业性地质勘查为主的地质勘查工作,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关键是要改善矿业的投资环境,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这需要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办法,以便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良性竞争环境;其次要加大矿业秩序整顿力度,严格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取之不竭的社会资金是现代矿业经济得以运行的血液。在西方国家,矿业当其生产脱离手工采掘阶段,需要开发和利用新兴科学技术时,与金融业联姻,建立有效的矿业资金市场,就成为继续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在世界矿业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今天,基本上已经现出了统一的全球矿业资金大市场。国际矿业资本流通已凌驾于矿产品市场之上,成为世界矿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我国目前有20 多家矿业公司已经上市,其中部分上市公司的招股项目除了矿业开发的“采”、“选”、“冶”项目以外,也有一部分勘查、开发一体化项目。因此,我们想要在短期内筹集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项目,必须把目前已经形成的达到规模开发阶段的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企业规范化改制成矿业公司,再组织股份制上市,然后通过上市公司,利用筹集的资金开展勘查开发一体化项目,以实现矿产勘查的间接资本市场。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地质勘查工作的体制已发生了重大改革,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开始分体运行,而在此基础上,以往的地质勘查工作就要从机构、运行机制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三个方面建立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新体制以及新机制,也就是大力扩展地质勘查的投资主体,并要努力争取股份上市,广泛利用社会资金来推进改革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地质工作改革,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地勘工作新体制的必然,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叶绿章.在西安矿业开发会议上的讲话[J] .期刊论文,2005
[2] 刘丹丹,张春玲,孙劲松.国土资源部.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宣传提纲[J].2005
[3]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潜力与规划研究[ M ] .地质出版社, 2005
关键词:水利工程 地质问题 水文地质 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设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日益增加,因此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被提到了日程上来。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对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勘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常常将水文地质勘查放在一个无不起眼的位置,在勘查报告上只是做了一般性的评价,特别是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常因没有意识到水文地质对整个工程的影响而导致由此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进而威胁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笔者基于此,分析了水利工程地质问题及水文地质危害,望能够相关工作人员一些启示。
一、水利工程地质情况
1、关于坝基岩体
不同的坝型具有自己的工作特点,也决定了其对地质条件要求的差异。由此可知,要做好坝基岩体的地质工作,在了解不同类型坝体的工作特点的同时,还应掌握每种坝型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及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另外,还应注意研究坝区岩体本身存在的地质缺陷,防止因缺陷而引起的坝基不稳和坝区渗漏情况。
2、关于边坡
引起边坡变形破坏的因素有多种,如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和性质、水等,此外还有风化因素、人工挖掘、振动、地震等。边坡不稳的类型主要包括四种:松弛张裂、蠕动变形、崩塌、滑坡,
3、关于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
围岩变形的类型有以下几种:脆性破裂、块体滑动和塌方、层状弯折和拱曲、塑性变形和膨胀。一般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洞室地质较简单、岩层厚、具有一定的间距,不存在影响洞室稳定性的断裂带,整体的岩体具有较强的硬度及完整性、整个地形没有滑坡及塌方等的趋势、地形完整、地下水其地基基础影响小、环境好、无异常地热等,具备这些条件的建洞山体是比较理想的。
4、关于水库工程
水库包括两类:地面水库和地下水库。前者即人工湖泊,是通过筑坝在河流上拦水形成的;后者则是通过地下蓄水构造,然后进行人为的控制所形成的。水库蓄水虽然能够造福于人类,然而库区及库周的水文条件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周围的地质情况,如库水升高浸润库岸,风浪作用冲蚀库岸及地下水位上升浸没洼地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工程地质,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5、关于软土基坑
软土基坑的地质问题主要涉及到土质边坡稳定和基坑降排水两个方面。为了保证边坡稳定,在施工中常会采取坡度及边坡护面的合理设置、基坑支护、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而基坑降排水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明排法和人工降水,后者常选用轻型井点或管井井点的降水方式。进行软土基坑降排水有很多好处,不仅保证了边坡的稳定,防止了流砂和管涌的发生,还在下卧承压含水层的黏性土基坑中,避免了基坑底部的隆起。另外,软土基坑降排水后,基坑土体相关干燥,方便了施工。
二、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主要是通过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来引起岩土工程危害的。一般来说,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危害可分为三种:
1、关于潜水位上升
在附近修建水库,导致河流、湖泊、水库中的水位上升是引起潜水位升高的重要因素,另外灌溉工程(包括引水渠道和水浇地渗漏工程施工、工业废水和各种地下给排水管道的渗漏等)也是影响潜水位上升的一个方面。潜水位上升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地下水渗入地基,导致粘性土含水率增高、整体强度下降、可压缩性大大增加,长此以往,建筑物很容易发生沉降变形;
(2)地基无法保持稳定,出现隆起,或产生侧向位移,地基不稳,引起上浮,最终导致建筑物不稳定,更甚者发生位移;
(3)砂土及粉土出现含水量饱和,引发砂土地震液化问题,或者引发流砂、管涌等现象;
(4)斜坡、河岸临空面的岩土体力学性能降低,引发滑移、崩塌等危害,使得其失去原有的功能;
(5)没有进行防护的地下室出现浸水而无法使用;
(6)土壤沼泽化、盐渍化严重,对建筑物的腐蚀性大大增强。
2、关于地下水位下降
此种危害大多由人为因素引起。抽取地下水没有节制、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人为操作都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对地质灾害及自然环境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前者主要表现在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后者主要是地下水源的缺乏、水质污染等,严重的地区还会出现沙漠化或海水倒灌现象。因此其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稳定安全及人类的居住环境。
3、关于地下水位升降
气候、季节的变化,地球与月球引力的变化,河流、湖泊水位的变化,潮汐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地下水位波动。此类危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也很大:
(1)地下水位波动,引起土体卸载再加载,而加载后的土体密度比原来的大,因此导致土压密;
(2)建筑基础工程材料的使用期限受到影响,加剧了腐蚀性;
(3)干湿交替较频繁,诱发木桩腐烂,因此跟埋于水下的地基相比,泥炭土地基的使用年限大大减少;
(4)石膏层和钠盐层等含盐地层出现溶解现象,进而导致建筑物发生位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地质问题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在勘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防止一些小的问题引起大的危害,而水文地质因其常被勘查人员所忽略,在工程中引发较多的危害,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其引起的各类岩石危害,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会议论文.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
术研讨会,2002.
[2]水利工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民营科技,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