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2 23:08: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典美文摘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代又一代的语文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这样的观点。但是,认真探究起来,因为没有有效的具体的措施,这话和没说有什么不同呢?就拿“多读”来说,如何才能让学生实现“多读”呢?因为条件限制,许多学生手中并无足够的、优秀的可读物。尤其是农村学生,家中极少订阅、购买书籍。不要说“多读”,虽欲“少读”,亦不可得。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也开始投入使用。阅读课也开始走进课程安排。无书可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认真的规划,到位的要求,及时的检测,学生只是随意地浏览,茫无目标地阅读,极容易使阅读课流为形式,甚至变为消遣。那么,阅读课究竟应该怎样上?
通过与语文老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自己上阅读课的实践,我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有了一些体会,一些思考,一些总结,一些方法,想与大家分享。
我把阅读课的组织分为三个步骤。
一、读
阅读课当然首先要读。
读的过程中,应解决好两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
古人云“开卷有益”,其实在劣质文字泛滥,鱼目混珠的今天,这句话已不再是真理。读不好的文章,犹如吃饭吃到一只苍蝇,不仅没补充营养,还让人恶心呕吐,受到伤害。所以阅读时首先要选择优秀的、经典的、文质兼美的作品。这样,阅读才是有效的,良性的。我们才能从中品味语言之美,汲取思想精华。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清作品优劣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教师要结合现实,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人生观。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文组老师们的认真筛选和精心推荐下,《美文》《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意林》《中华活页文选》《阅读与鉴赏》《思维与智慧》《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快乐阅读》《青年博览》《博客》《中外书摘报刊荟萃》《作文与考试》《共同关注》等是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
2、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的选择
选择了好书,仍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并不是所有好书都适合在阅读课上读。有的老师建议,可以让学生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利用阅读课认认真真,完完整整读一本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理由是这样的好书“读一本胜过读一百本”。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道理很简单:某种维生素对人体再重要,但如果你长期只补充这一种,人仍然会营养不良。
对中学生来说,那些应该精读的经典名著,可以放在假期读。阅读课上的阅读,应以短小精悍为主。一节课的容量应该大一些。书籍的品种可以全面,甚至可以杂一些。不仅文学的,经济的,新闻的,法律的,历史的,都可以读。
但仍然要注意,即使在阅读课上,仍然有精读泛读之分。
阅读课上的阅读,既要有宏观地浏览,又要有重点地阅读。
首先应对书架上的书报种类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本节大致的阅读方向,最终选定阅读的对象。
开始阅读,先浏览目录,确定重点阅读的篇目,进行重点突破,其他的内容可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二、抄
抄即摘抄。重点阅读的内容,要做好摘抄的准备。
摘抄时,可以摘抄其中精彩的只言片语,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段落,特别精彩的,语言、结构、内容皆有可取之处,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鼓励全文摘抄。
全文的摘抄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花费时间太多。
但我认为,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细帐。两节阅读课,加上中间一个课间,一共9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摘抄三篇完整的千字文章完全能够做到。
有些文章当然也可以不必摘抄,采用其他形式得到亦可。如在网上搜索下载、复印等。但一是相当多的同学没有这样的条件,二是即使有条件,这样的收获也远远比不上亲自摘抄的收获。
亲自摘抄的益处有:
1、练习书法,提高卷面质量
许多学生从小不重视书法和卷面的训练,虽已是初中生了,字还写得东倒西歪,潦草难看。卷面又脏又乱,不堪入目。通过摘抄,达到让学生重视卷面,练习书法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都有促进作用。
2、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许多书法家都认为书法和太极有相通之处。通过书法练习,可以调整情绪,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修身养性。
3、汲取文章精华,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摘抄的过程,同时又是凝神屏息,专注阅读的过程。这时候,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笔如龙蛇,思接千载。
想一想,坐在书香弥漫的阅览室中,摊开印着婆娑竹枝的精美摘抄本,一字一句专心摘抄,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这种幸福是什么快捷的方式也取代不了的。
有许多美文,学生百读不厌,摘抄、背诵的兴趣极浓。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毕淑敏《孝心无价》等。还有同学把张洁的《我的四季》摘抄下来,反复诵读,十分喜爱。
三、写
写即写点评和感悟。读和写是分不开的。写是读的延续和升华。
为巩固摘抄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对所摘抄内容的认识,摘抄之后,应要求学生对所摘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可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建设自成体系
在“我能行”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独创了以“精选国粹”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漫步校园,教学楼上方镶嵌的“今天我能行,明天我更棒”的办学理念,激励着学生走向成功;教学楼门厅里的各国国旗图案,启示着孩子们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语重心长的校长寄语,内涵深刻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都引领着全校师生团结向上、拼搏进取。
教学楼主楼以“传承龙的文化”为主题。一楼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一个个故事中得以净化和升华。二楼引领学生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领略龙江独特的魅力,在青山绿水中感受祖国的秀丽风光。三楼所展示的中华瑰宝,闪烁着艺术华彩,浓缩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四楼列举了“中国之最”,足以让华夏大地的每一位炎黄子孙无比自豪。楼梯间的成语墙,孩子们天天拾级而上,扶栏而下,瞥一眼,念一遍,牢记在心。
独特的校园文化,犹如走进时光隧道,可以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与世界交流;可以聆听古今良训,欣赏中外名言;也可以领会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怀。不仅带给学生视觉上美的享受,更是对学生心灵的洗礼,成为实验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香建设不断创新
1.开展读书活动
开展了十年之久的“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现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习惯。学校每月一个读书主题,成功开展了“诗情画意”“古诗文诵读比赛”“好书推荐会”“多彩晨会”“故事大王比赛”“名人名言书签设计赛”“师生同台诗歌朗诵演讲赛”“读书手抄报大赛”“快乐假期,轻松阅读”等系列活动。此外,还成立了小记者团,开展了小课题研究等活动。
2.拓宽读书领域
2010年,学校制订了《实验小学阅读实施方案》,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今年,又印发了《让我们读书吧!》阅读计划,规定了小学1至6年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内容涉及国学、童话、儿童文学、世界名著、科普读物和系列小说等领域。此外,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实现“好书大家读”的共赢目标,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举办了“小书虫超市”,开展换书、买书、卖书活动。这样,学生只花一本书的钱,就能读二三本甚至四五本书。
3.与读写结合链接
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2010年学校着手研究如何进行随笔化表达,并将读书活动与随笔化、与习作有机结合。经过教研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低年级“读—讲—划—记—写”教学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中年级“读—批—注—摘—记”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高年级“及时批注、学会整理、随记感悟”的感悟式阅读模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在不断积累和运用中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诵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经典诵读魅力无穷
1.开发校本教材
自2006年确定以“经典诵读”为主的文化活动后,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在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下,集众家之言,纳多方之鉴,将《语文课程标准》中140首必背古诗词、中华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作品合理分布到各年级各学期的教学内容中。还自行研发了《诵读经典诗文,润泽智慧人生》校本教材,本套教材共分六册,每年级一册,每册均设六个板块,即古典诗词、中华古文、现代诗文、校园文化采、推荐选送篇目和课外背诵积累。
2.纳入课程方案
为落实好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将校本教材《诵读经典诗文,润泽智慧人生》纳入课程方案,安排隔周一节诵读课,并将校本课程的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纳入教师量化考评之中,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3.开展诵读活动
为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学校定期举办 “经典诗文书画展览”“经典诗文摘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犹如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促进了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书香飘逸,硕果累累。每学年,我校都有60%以上的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70%以上的学生被评为“读书小博士”“经典诵读之星,80%的教师和班级被评为“书香教师”“书香班级”。在近三年各级各类阅读和作文大赛中学校有千余人次获奖,还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创办的“我能行”校报受到师生和广大家长的青睐。
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国粹艺术走进学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在这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的“国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修身之本,它对塑造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写作态度;阅读摘抄;感受生活;发表见解;开放性批改讲评
作文是作者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感悟的真实反映。因此,作文教学的目标应让学生获取种种感受,体验种种情感,提出种种见解,转化种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绝不能将作文课变成简单的技能训练课,使积极创作变成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可能掌握了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却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的流淌而不是八股格式的模仿,让学生充满热情和兴趣主动自觉地写作而非为完成任务东拼西凑,我认为,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
1、写作是作者运用有组织的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一种行为过程,写作过程的本质属性表现为由客观事物到主观认识,再由主观认识到书面表达的双重转化。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自觉的、热情的、严肃的写作态度,在课内外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书面表达活动;热爱生活,对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美好事物具有向往之情;有写作的自觉要求并经常保持写作的欲望。
2、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文风教育,指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目的如实地传达自己的见闻、感受、经验、情感,以便和别人交流沟通。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要指导学生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这样才能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
1、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很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还要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感受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风格与情调,发现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学习作者分析现象、剖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将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摘抄下来反复体会,长期坚持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在脑海浮现,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2、阅读上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抄上要求学生所抄内容要精、全、新——不必篇篇都全文摘抄,可挑选最有表现力的文字摘抄;摘抄内容可为古典诗歌、名人名言、经典文段、时事新闻等,越全越好;鼓励学生摘抄新作品、新素材、新观点。为调动学生阅读摘抄的兴趣,可每周进行一次“教师美文范读”——选取古今中外名著中的经典段落或报刊杂志上的精彩文段为学生诵读,每节课课前五分钟进行“学生摘抄选”——让学生轮流选取自己的摘抄诵读并做简要评析,每两周进行一次“摘抄交流”——给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交换摘抄本阅读并交换阅读意见。学生阅读摘抄的兴趣越浓厚,从中汲取的精神营养也越丰富,对文字如何排列组合表情达意也就有了体会和感悟。
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发表见解的习惯
1、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生活缺乏主动的观察、感悟与发现。青年人既热情又敏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又充满怀疑,他们喜欢思考、寻根问底、质疑争辩。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五花八门的新鲜事物、形形的交往交流等等,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或喜或忧、感慨万千。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尤为重要。生活中有很多打动人的瞬间,光记住这些瞬间还不够,还需要反复玩味其中动人的“点”在哪里,揣摩触动你的原因,挖出其中包裹的核心价值(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甚至是伦理的)。
2、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思考、用心感受,把能触动自己的现象、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如是否体会到父母在平凡琐事中体现出来的关爱?“啃老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城乡教育是否公平, “读书无用论为何卷土重来”等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在自己的随笔本上记述自己的观点。
3、此外,定期让学生就一些热点新闻发表观点,如杨丽娟追星逼父跳海、最美妈妈舍己救人、长江大学学子人链救人等等。教师提前布置话题,让学生写好发言稿后再讨论。这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对所见所闻能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
四、采用多样化的批改和讲评方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作文的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作文批改总是一个分数加几句评语,讲评总是指出一些错误、念几篇范文,学生难免感到兴味索然。形式多样、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批改和讲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思考在作文中如何更好地表情达意。教师批改作文时恰当地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可以起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作用。打分数时不能太苛刻,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多打高分。尤其对那些写身边事寻常理、表达真情实感的学生,即使他们的思考还不成熟、表达技巧还不完善,也要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不再“一视同仁”,对基础差一些的,降低标准,鼓励,鼓励,再鼓励。至于评语,避免俗套,追求个性,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饱含期望。
2、定期让学生自己批改或者互相批改作文也是个较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深入思考、认真推敲的积极性,而且参与批改就是再学习、再推敲的过程,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产生新的飞跃,写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3、对于讲评,除了老师朗读范文、剖析典型病例、指导修改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讲评。通常让一名学生朗诵他的作文,并介绍自己构思、选材的经过,然后让其他同学针对这篇文章的得失发表见解。这样的开放性评议,不仅输出知识信息,还输出情感信息,在讲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动脑筋、个个显其能。这种相互切磋、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师生情感更加融洽,同学关系更加和谐。在相互表扬中,获得作文的自信;在取长补短中,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做到以上几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心理能力,包括观察捕捉的能力、感受体验的能力、记忆储存的能力、想象概括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进行训练,如训练谋篇定体的能力、选材用笔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等,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海兵.写作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J]文学教育.2005(10)
[2]刘芳.从评价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3]虞秀群.作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精神资源 [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4]谢凤英.培养学生作文敏感品质的途径 [J] 文学教育.2006(3)
一.氛围营造
学校、班级是―个小集体、一个小社会。我们可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教师可在教室里张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要求学生做到:进门轻轻,走路轻轻,交流轻轻,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这时再放上一段轻音乐,静谧、清幽的环境让学生感觉读书真好!同时教师自己也要爱读书,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能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自觉与不自觉地加入读书的行列中。
二.方法指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浏览泛读法
“浏览泛读法”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比如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只需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时,便可采用此法。同时,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也可采用此法。
(二)品味精读法
对于那些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采用“品味精读法”。如此,学生则能通过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到其中的妙词佳句,从而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三)读写结合法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习惯。具体的笔记方式有摘抄式、提纲式、读感式等。从中高年级开始,就可指导学生写好文摘卡、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从而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四)学用结合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本身渗透着阅读的方法。如《无字词典》《煮书》《学与问》《精读与泛读》等。对于这些学到的阅读方法,教者应着力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概括,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求得具体的实践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延伸
当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课外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人文内涵有了一定的感悟时,那就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自己的所得展现出来,让他们更热爱阅读。这些活动要灵活、有趣,要能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感到喜悦。其活动形式也很多,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书籍、读书笔记等。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一)尝试日记赠言
“多读书,多收获;少读书,少收获,一天不读书,一天无收获;一生不读书,一生无收获。”“读书是笔财富,一笔价值无比的财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还可尝试以日记赠言的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给学生赠言之外,学生之间也可采用轮流互赠的形式。运用这种方法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他们慢慢地从中悟出道理,久而久之就会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具有渴求热望的自我行为。
(二)开设读书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可设立读书节,举办各种读书比赛活动。低年级可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朗诵擂台赛、绕口令擂台赛;中、高年级可进行古诗文背诵擂台赛、讲故事擂台赛。
(三)进行习作创作
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勤于动笔能有效促进阅读内容的深化。在阅读的基础上,可经常举行一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这样做既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又激发学大量阅读的兴趣,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一、多样教学,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语文老师要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对写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写作的必要性,这样他们就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
二、推荐杂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要唤起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能力。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从一个人笔底流淌出来的文字往往就是他心灵的独白。曾有学生在《我的愿望》中写道:“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面对高个子同学的欺负就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要是我能长高那该有多好,这样我就可以和他们斗一斗。”还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有上百万的金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的作文不可谓不真实,但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出现思想的滑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但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空洞的大道理、苍白的口号只会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而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故事、美文,就如同一缕清爽的微风拂过他们的面庞,如同一场甘霖滋润他们的心田。语文教材的经典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很适合学生阅读,这也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教师让学生多读多记,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就不怕没什么好句子、好词语;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和名家名篇,可以要求学生摘抄些,经常背诵,学生经过潜移默化,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才能下笔如有神。因此,我常向他们推荐《意林》、《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刊物,并定期举办读书汇报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不断熏陶学生的情操,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让他们成为一个个能感悟生活的鲜活生命。
三、搭建桥梁,沟通生活与写作本段与兴趣无关
生活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一片落叶感受奉献,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
因此我时常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并且要求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主义、改革开放、新人新事等等,每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的积累,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写作内容就不可能雷同。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不能光靠笔记本,还要用脑记,要背。材料越充足,写作越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四、勤学苦练,训练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写作速度,因此进行作文教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作文不是书法竞赛,并不要求铁画银钩,但也不能龙飞凤舞,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主要是临摩字帖,每个学生应备有两本字帖,一本正楷,一本行书,先练正楷,后学行书,逐日临摩,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通过基础训练,要使学生想写作文、爱写作文,并且有东西可写,话写得通顺。
五、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作文批改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批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如果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改到质量好的作文时,也可以从中学到写作方法,受到其作文的启发,写作水平也能够提高。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长时间积累就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提供舞台,“秀”出自我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欣赏,都希望自己的写作才华得到展示。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方舞台,让他们“秀”出自我。
1、创建班刊。班刊每月出版一期,由学生自己成立编辑部,发动大家积极写作。老师可将日记和大作文的优秀文章提供给编辑部。班刊人手一册。
关键词:一化六教;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A-0067-04
一、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
谈起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从概念上讲,就是教与学都与生活相融相通,其策略、方式、方法、途径、过程、环境、体系、课程等全面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其主旨就在于从“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中充分发掘出教学的方法、策略、途径和智慧等,生活化地进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活教教活,学生要活学学活、学用结合、会学会用,从而既活又实且有效地搞好语文教学。
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从内容上讲,特指教师在课堂上生活化地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和课文生活,联系读者生活,回归生活情理,调动师生生活积淀等,充分体验、感受、探讨和悟得课文何以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运招用技的缘由。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也主动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联系读者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淀等,充分感受、体验、探讨和透悟课文何以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运招用技。总之,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本务就是生活化地教学生悟得语言表达艺术并使之形成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当然,在完成本务的过程乃至各环节中,还需特别注重自然、无痕地融汇铸魂立人于其中的。这里还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谓作者生活,指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他的理想、愿望、主张和写作意图等;所谓课文生活,指课文的语境、情节、情境、意境以及主人公的心灵世界等;所谓读者生活,指读者的身份、地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所谓教师生活,指教师的身份、地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所谓学生生活,指学生生活阅历、生命积淀、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所谓生活情理,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下的客观生活情理。
二、“一化六教”的基本范式
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是“一化六教”。“一化”指生活化地进行课堂教学,即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学活。“六教”的内涵相对复杂些,具体表述如下:
(一)教学生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
教学生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即教学生把实打实地归纳、提炼、整理好课堂的一些结论当日子过。正音释词、口头答题、师生对话、讨论探究、概括整理等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一些活动和环节。教师一定要与学生一起来抓实抓好这些活动和环节,促进学生养成规范、健康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要扎扎实实地这样教,学生要实实在在地这样练,这样才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切实的体验和感受。长期这样教学练,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规范、健康地运用语言的重要性,也有益于他们慢慢养成规范、健康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好习惯。也只有具备了这个基础,学生才可能慢慢做到自觉地到课外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历练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个自觉地随日子走、当日子过的过程,还有益于学生一天天培养不浮不躁、自觉本分、踏实做事的品格。当下的语文课堂,这种原生态的正音释词、口头答题、师生对话、讨论探究、概括整理等环节和活动,要么被多媒体给替代了,要么非常随意,致使课堂教学在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面效率极低,更不要谈让学生养成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了。要解决好这个普遍性的难题,这种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条理想出路。
(二)教学生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
教学生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即指教师指导学生深入课文生活,走进作者生活,充分调动生活体验,联系“读者生活”和“生活情理”等,依情据理地品析文章这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招用技等的缘由,教学生悟得语言表达艺术的真谛。这一教学环节的本务就是教学生通过依情据理地品析课文,在体验、感受、品味、赏析、探究、感悟中悟得为文之道,进而使学生能够如课文作者那样依生活情理去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固然要教学生去体验、感受、品味、赏析、探究、感悟和生成,并培养他们这些方面的能力,但这些都只是完成教学本务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根本目的则在于教学生学会表达艺术,能够运用语言去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师生长期坚持这样教与学,学生慢慢就会养成这样的自觉和习惯,自然就会学得自主自觉,做得智慧高效,进而学好语文,受益终身。当下的语文课堂(主要指阅读)教学或者仅仅在人文教育、人格教育、生命教育、审美教育、环保教育等(这些都是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方面单极折腾,或者深陷“极端应试主义”而不能自拔,结果导致学生在表达能力的发育和提升方面多年无长进。生活化语文课堂(主要指阅读)教学就是要教学生透悟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缘由,并着力促进学生养成“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的自觉意识和好习惯。这无疑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切实的提升。
(三)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
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即教学生把积极发现课文的可思辨点并自主思辨当日子过。一般情况下,课文里都蕴含着可思辨点(有的课文还不止一个),或来自于课文思想内容方面,或来自于课文表达艺术方面。对此,教师要引发学生深入课文生活去积极发现,之后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思辨。思辨的形式一般有当堂讨论、口头作文,课后写思辨随笔等。教师长期这样指导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来过,自然就会教给学生一副独立思辨的头脑并使其练就一双善于观察、阅读和思辨的慧眼,到课外生活中去观察、阅读,去发现更丰富的可思辨点,进而独立自主地去思辨。同时,这种生活化的思辨历练,还有益于他们自主精神、健全人格、阳光心态和创新品质的无痕养成和提升。需特别指出的是,在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的基础上,还必须抓好一个十分重要的自主历练环节,即教学生长期坚持从课内到课外主动、自觉地感受、思辨、感悟和练笔,并且当日子过,养成习惯。课内教师有意识地这样教,学生积极主动、自主自觉地这样做;课外再指导学生做实个性阅读和思辨随笔,督促学生做到每周有所读有所感有所辨有所悟,每周写一则或几则思辨随笔。现在,建班级QQ群比较容易。教师可以每周及时上传学生的优秀思辨随笔,供全体学生分享、学习。课内外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多读多摘多思多辨多悟,厚积淀,勤内化,自然不仅能够扎实地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会使学生的人性、人格、境界等获得良好的升华。
(四)教学生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
教学生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即教学生把依托课文内容来学练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写祝福语、颁奖词、楹联以及人物评论、事件评论、作品评论等当日子过。在阅读和品析课文内容和艺术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善于发现适宜“依文练写”的契机点,并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即境写作训练。学生长期在课内学习生活中坚持这样练笔,随日子走,当日子过,无疑会自然促进融通阅读和表达艺术,循序提高阅读、赏析、评价和表达能力。同时,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情境化写作训练形式学生最喜爱,能够最大化地调动起他们的表现和表达欲,从而心甘情愿、饶有兴致地把作文写好。当前的中学生很怕写作文,尤其是对基础年级就开始的紧盯着中高考的高仿真化写作训练更是感觉畏惧和无趣,致使写作训练成了只为混个分数的文字游戏。可见,要想真正扭转当下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很有兴趣地真写作文、写真作文,这种生活化依文练写应当是一条有效的理想途径。
(五)教学生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
教学生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即把教读世(指学生阅读、观察、听闻到文章、世象和世事等)悟修辞艺术、写作技法当日子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学生读文悟写,还要教学生学会迁移,依据课内所学到课外生活的天地里去体察、体验、感受和感悟,用眼睛“读”出、用心灵悟出生活中的为文和表达之道来。笔者的做法主要分两步:第一步,结合课文教学随机教给学生“读世悟文”的具体方法。如,结合课堂教学随机指导学生:课外用心审读时文、美文和同龄人的优秀作文等,体味、感悟写作之道;用心研读其他学科教材,深入体会理科教材和文科教材中的语言艺术;用心观看电影、电视剧等,审视、辨析语言文学艺术和影视文学艺术的异同,并从中发现“课文”的影子;用心品鉴《焦点访谈》《今日关注》《社会经纬》等电视节目,从主持人的主持艺术中悟得语言表达艺术;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经常动笔描述那些难忘的情景或场面,表达真情实感;细心听他人演讲、报告、讲话等,听出观点和依据、思路和条理、依境表达的艺术以及表现力、感染力等;留心歌词的表达艺术,欣赏乐曲的艺术美等,并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进行鉴赏和描述。第二步,与学生商定一些“读世”的着眼点,如,时文、美文和同龄人的优秀作文,其他学科的教材,电影、电视剧,《焦点访谈》《今日关注》等电视节目,周围的人和事,他人的演讲、报告和讲话,各种各样的声音等。拥有了这些“读世”的着眼点,学生也就拥有了在课外落实“读世悟文”的抓手,进而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检查下(教师可以定期检查有关作业)长期坚持这样去“读世悟文”。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渐渐用语文人的眼光和头脑去“读世”和“悟文”,自觉地把生活世界转化成鲜活的“悟文”资源。
(六)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
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包括“教学生把积累‘我的活知识’当日子过”“教学生把积累‘我的活语言’当日子过”和“教学生把积累‘我的素材’当日子过”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具体解说如下:
“教学生把积累‘我的活知识’当日子过”,就是结合课文教学,教学生自觉积累字词、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语文知识,并形成习惯,随日子走、当日子过。教师教学生联系课文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自己的生命积淀来用心地活学、智慧地活积累字词、语法、修辞、逻辑等语文知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走进其心灵世界,触摸其心跳和那个时代的脉搏,用生命去活学习、活积累文学常识这类语文知识。记住李白、杜甫是唐代人,这没什么意义,拥有了李白和杜甫的人格和精神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师长期活教、教活这些“死知识”,教出乐趣、灵性、活力和智慧,学生自然就会做到活学学活,会学会用,并真正获得生态化、可再生的“我的活知识”,从而终身乐学,受益不尽。同时,这样活教教活、活学学活,还会逐渐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独立人格和创造品质。
“教学生把积累‘我的活语言’当日子过”,就是结合课文教学来教学生把抄录、积累课文中艺术高妙的、哲思隽永的、震撼人心的语句等当日子过。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圈点勾画,写思辨性点评;课外,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文摘本,专门像课堂做的那样摘抄课外阅读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和语段,包括俗语、谚语、格言、歌词等。学生每周摘抄600至800字(节假日不间断),并结合课内所学和自己的体验、感悟,为文摘加上简要的思辨性点评,用心积累“我的活语言”。教师每周检查、批阅一次,并定期择优展示,供全体学生分享。教师要用心激励、鼓励、督检学生做实做好这份作业,随着日子走,当成日子过,使之成为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学生把积累‘我的素材’当日子过”,就是结合课文教学来教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引申、发散、逆向等思维方法,对所读到的素材进行多维、深入、到位的思辨,进而打上自己生命和人格的烙印,积累下“我的活素材”,并把这当成日子来过。教师在课内这样教学练,同时指导学生课外也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去独立观察、阅读,并用心多维、深入地思辨和感悟,最终真正形成“我的活素材”。由课内到课外,学生长期坚持这样做,形成这样的意识,养成这样的习惯。这不仅对学好写作有益,更对形成自主精神、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品质有益。
三、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
“一化六教”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是“立体四层”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核心层,是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建构最基础的一环。由这个核心层向外扩展,依次是总结提升层、辅助拓展层和自主历练层。其中,“总结提升层”是对“核心层”的三维总结、巩固、强化和提升,是十分必要的过渡带;“辅助拓展层”位于“对接总结层”之外,辅助学生学好、学会、会学语文,且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和人文素养;“自主历练层”位于“辅导拓展层”之外,是最外一层,是在前三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语言规范和表达的历练层。各层相对独立,但又互化融通,互哺共生,建构起“立体四层”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即“生活化语文教育场”),整体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以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步入归真守本、务实高效、健康发展的理想轨道。
如图,①课堂教学层:即核心层,内容概括为“一化六教”。②总结提升层:分“学法贯通”“表达提升”“素养积淀”三个系列,共九个讲座。③辅助拓展层:分“中学生必备知识积累”“中学生语文学习基本素养积淀”“中学生语文学习健康心理指南”三个系列,共十五个讲座。④自主历练层:教师指导、督检学生主要通过语言规范化、经典文摘与点评、随笔写作与同伴评点等途径持久、循序、扎实地自主表达历练。
最后,笔者再补充强调三点:第一,万能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本就不存在。这是由不同的文本、课型,不同地域、不同类学校的学生,以及不同素养和风格的教师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但基本范式则是可以有的。第二,我们绝不想作茧自缚,更不想发明一个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去框死他人。模式化过于死板,基本范式则是宽泛、灵动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发展。我们更欢迎执教者创新和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生活化语文课堂的“六教”,绝不意味着语文课堂教学就只有“六教”,更不意味着每堂课都必须做到“六教”。比如,我们就没有提及“教学生把学会审美、铸立人格、热爱生命等当日子过”。原因并不复杂,因为这些教育都已经融入到“教学生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之中了。我们认为,就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这“六教”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具体到某一堂语文课上,也可能会是“四教”或“五教”等。
Basic Paradigm of Life-Oriented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DONG Xu-wu
(Jiangsu Taizhou Middle School, Taizhou 2253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