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8 06:3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素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的素质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后天的素质也称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人的品德行为全面发展。数学本身的特点会使受教育者受到优良品质的熏陶,例如:把问题数学化,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思维的逻辑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史上探索精神和思想方法对学生的熏陶会影响人的一生,使其受益终生。所以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使人得到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修养,而且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数学课堂几乎成了习题的海洋,这样的教学环境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优化。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素质教育的氛围,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教师应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课堂气氛,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激发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稳定的兴趣是一个人个性表现的重要方面,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生动、新颖的情景而激发出来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稳定兴趣或是由他们学习数学的成功、或是由老师生动而引人入胜的讲解等诸多因素带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创设问题情景是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一堂课上,我首先复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
有这样一个问题,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请大家试试看。
于是学生们先画出残余图形,然后纷纷在练习本上凭经验试探着画图。有的同学会先用量角器量出∠C的度数,然后以BC为一边,B为顶点,画出∠B=∠C,∠B与∠C的另一边相交得到顶点A,从而得到ABC。有的同学还可能会有另外的画法。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上两种方法画出的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内容,也就是说要判定刚才作出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应当进行论证。随后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全等定理进行证明。
在这里,等腰三角形是让学生凭经验画图而得到的,那么就产生了“画出的图形究竟是不是等腰三角形”的问题,从问题出发,便得出了判定定理。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此外,为了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应重视上好每章开头的起始课,注意向同学交待以下几个问题:(1)承上启下,即这一章内容建立在已有某些知识的基础上,又是学习后续某些知识的基础;(2)指出不同,即指出与其它类似知识的区别;(3)需要解决的问题;(4)全章的结构。
二、在数学活动教学中重视素质教育
数学本身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就本质而言,就是围绕这个思维活动的教学。假若学生在课堂上不参与这种思维活动,就不可能学好数学。为了强化数学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即让学生用眼看老师的板书和演示;动耳听老师的讲授和同学的问答;动脑思考课堂上的诸多问题;开口回答老师的提问;动手演算例题、习题和作图。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师,课堂语言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起着正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学生往往会以教师的话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有时甚至终身难忘。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会这样说:“某某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慎言”,因为你的每一句话都会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锤炼课堂语言。
一、 语言的科学性
也许很多教师会认为自己的课堂语言缺乏一些艺术性,但不至于不科学,在语言上不会犯科学性的错误。而实际上,往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分析不透,以及在专业知识上的缺失,就会带来语言的不科学性。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师都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而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在操作方法上的错误或在操作上的误差导致探索结果离圆周率相去甚远。此时,我们教师往往会以这样的话引导学生:“由于我们测量的不精确,因此得不到3.1415926……。”试问:再精确的测量、计算就能得到3.1415926……吗?测量出圆的的周长、直径均为有理数,两个有理数相除是不会得到无理数的。而这里的操作活动应该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过程。
二、 语言的规范性
教材是有众多专家精心编排而成,教材中的每一句文字表述都值得我们去揣摩、推敲、领悟。而数学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些细小的语言表述,带来教师课堂上语言的不规范。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中表述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会表述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与“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一样吗?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乘或除以一个整数、小数、分数等,而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仅仅指的是扩大1倍、2倍、3倍……显然,由于教师的数学语言不规范,使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涵发生了改变。
三、 语言的逻辑性
数学学科知识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严密性。数学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数学知识和自身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如:《三角形的认识》中,“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句话,有的教师习惯将它表述成: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从逻辑上说既是三角形,不论哪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因此“任意’二字可以省去。而在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时,语言必须表述成: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长度。这里的“任意”二字却不可省,从逻辑上说,此时仅仅就是三根小棒,只有添加“任意”二字,这三根小棒也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四、 语言的严谨性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的语言细节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更要精雕细琢自己在课堂教学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注意语言的严谨。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圆柱的体积》一课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在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之后,执教教师追问学生:“要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必须要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此时教师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这名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殊不知,教师的提问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断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提问无疑告诉学生:自古华山一条道!要计算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是两个必要条件。要计算圆柱的体积,难道真的必须要知道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吗?在圆柱沿底面平均切成若干份,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只要把长方体横下来放,我们就会发现:圆柱的体积在计算时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
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准确研读教材,正确把握知识之间的错综联系,努力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在灵动的课堂上尽情的欢唱。
关键词:数学 综合性实践活动 科技素质
课 题:江苏职业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基于职业素养的职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ZYB50); 江苏教科院课题“教育游戏与学科整合的研究”(2012―R-22385);宿迁市教学学会2012年度重点课题“校本课程《人文数学欣赏》的实践研究”(SZZ04)。
据2013年最新报道,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相当大。根据该报告中的数据,日本的专利总量是中国的100倍以上,美国是中国的4.3倍,韩国是中国的1.8倍。这个事实让我们震惊,提醒我们要奋起直追。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场所,理所应当重视科技创新,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为此,笔者探讨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开设新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创新讲座、课程教学改革等教学研究活动推进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就带领本校教师团队与学生社团所承担的几个课题研究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一、科技素养的概念和数学实践活动
1.科技素养的动态概念
我国有的专家把科学素养分成四个方面,即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质,还有的专家把科学素养结构分为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非智力结构。在《科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1)中,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
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综合设计初中、小学的相关知识,进行适当的组合形成一定的梯度和层次,根据需要和可能,尽量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
我们在学校里构建一种与学科课程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将“兴趣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注入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中,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用于解决“兴趣活动”问题、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问题、学科缺陷问题、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
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开放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三种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的出发点不同。在此,笔者主要就第二种数学综合实践活课程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二、在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
1.活动1: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1)活动简介。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2)培养科技素养。训练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活动成果。开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素养,搜集研究案例,写作科技小论文。
(4)经验。一是研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一般来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试验、设计、制作、评估等)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形成产品,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论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二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之所在,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和追求的教育目标。三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质疑精神。怀疑的精神也叫批判的精神,这里的批判不是指政治上的大批判,而是对学术观点的扬弃。马克思曾经指出: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四是研究性学习能从根本上理解数学和科技。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时刻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伴随着人类从远古走到了现代。人类对数学的认识从未止步,人类对于数学的认识因时代的不断进步而日新月异,时代不同,数学发展也不同。但是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数学的发展都是由于生产力的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人类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对未知的好奇心使他们不断追寻答案,在不断的质疑、探索、实践后,数学使人类成为了世界霸主。历史是过往的沉淀,留下的多是精华,我们应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探寻更高、更大的天空。
2.活动2:带领学生参加调查研究活动
(1)活动简介。按照计划,教师带领学生外出调查研究,与社会接触(分组进行),每个教师带有限的几个学生,可以进行数学调查、搜集信息、加工信息、进行决策。进行多元化的综合素质培养要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把专业学习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
(2)培养科技素养。培养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3)活动成果。提升对科学的认识程度、学会写科学日记、掌握科学技能。
(4)经验。一是设置创造的氛围。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与学生充分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共同完成。二是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价值性。三是重视课外实践,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不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知识参加数学趣味活动,以提高其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应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外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所学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会合作,学会
创新。
3.活动3:学子讲坛《数学的应用价值》
(1)活动简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搜集资料写小文章,将优秀案例在全班、全系、全校讲解。
(2)培养科技素养。培养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能力。
(3)活动成果。对科学创新提高认识,学会写小论文,学会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
(4)经验.一是组织者――教师的不良倾向,会影响活动效果。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要有力,否则容易制约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收放自如,过分地限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活动形式要新鲜有吸引力,否则单调、老套的形式将会压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开发;活动内容要丰富,否则内容单一,收效有限。二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活性、新颖性要求教师要有“开发”精神。有人说教育行为是精神形态的创造性劳动,具有无限的多样性。确实,数学实践活动就是一项需要教师的创造意识、开发精神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育行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素材蕴含于学生的生活中,蕴含于课本中,蕴含于灵动的社会生活中,教师要用敏锐的触角来开发、挖掘、重组、设计……将活动设计在课本和生活的结合点上,将活动设计在学生兴趣与思维的兴奋区内,让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活动激活学生的潜能。只有教师成为一名主动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者,把学生带入丰富多样的世界中去,数学实践活动才会有不竭的源泉。
4.活动4:开展课题研究《基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1)活动简介。带领师生开展职业素养培养的课题研究。对于职业素养,按照职教课改要求,近几年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实践尝试,参与宿迁市委宣传部2010―2012年规划教材《宿迁创业教育读本》的研讨编写工作;参与江苏省职教学会《五年制高职利用区域资源进行创业教育》的课题研究(2011―2012);对数学课程融合创业教育、关键职业能力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写成学期论文《数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效果?》。
(2)培养科技素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开拓精神。
(3)活动成果。参编宿迁市规划教材《宿迁创业教育读本》。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高职数学教改需要借鉴先进的思想理论》《在数学教育中培养综合素质的探索》《数学教育与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关键职业能力在数学教育中的实现》《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经验。要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讲过的一句话: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学生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丰富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实际体验,使学生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
参考文献: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学生课外作业方面的创新改革。一线教师在用心指导学生学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借助日记这个桥梁,自主选择课外作业的材料和内容,而且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另外,教师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同时也能提高相应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研理论水平。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理论是高举的旗帜,是航海的明灯,盲目的研究只会大大降低研究的效率。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关注指导学生学写数学日记,写好数学日记研究及与数学课堂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不断地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确定重点,开展实效研究。
课题组成员作为一个研究共同体,要紧紧围绕研究重点,推进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本学期重点研究方向是以数学课堂教学为起点,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教材,引导学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想到去撰写数学日记。这样来实现“我们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学生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总结经验,一起经历成长。
课题组成员在指导本班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不断总结一线经验,撰写论文经历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并争取发表或获奖。同时希望各课题组成员主动维护 “” 的正常运转,并不时把各自研究的成果及时在网络上呈现,以网络为平台,提升学生素养,激起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三、日程安排。
3月份:
1.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本学期研究重点;
2.明确本学期工作计划,确定个人学期工作计划;
3.通过08春学期各年级对应教材数学日记计划书写内容:
4.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4月份:
1.通过课题成员个人学期工作计划;
2. 学习并通过08春学期博客管理安排;
3. 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5月份:
1.重温"指导学生书写数学日记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修改及加强部分;
2.李霞上研究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3. 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6月份:
1. 第三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交流“指导学生书写数学日记”的心得体会,同时探讨本学期拟撰写相关论文的范围;
2. 讨论汇集第二本《小学生快乐数学日记》的有关事宜;
3. 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7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交并交流撰写的相关内容;
2.第二本《小学生快乐数学日记》确定内容,准备定稿;
3.布置实验班级学生在暑期书写创新型数学日记;
【关键词】教学模型 课程教学 过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30-02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改革的思路
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缺陷:教学内容上不脱离教材,教师常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上,教师以灌输式为主;教学考核上,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表现为辅,平时成绩亦仅限于考勤、作业,有的学生平时不好好学,只是期末时突击,应试现象严重,等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教师机械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达不到课程教学的目的,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亟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为适应21世纪对现代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教学应达到什么目的呢?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知识体系,都有其基本要求。我们认为,课程教学应至少达到如下的目的:一是知识传授。学生应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技能。二是能力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学习、研究本门课程的基本方法与能力,而且还应培养学生一般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三是综合素养。包括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等。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传统的课程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而在知识传授中又以教师传授为主。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不能达到上述教学目的。传统的课程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且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师讲,忽略了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忽略了学生主体怎样学。
从系统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课程教学过程可以看做一个综合的开环系统,它包括三个子系统:教子系统、学子系统及评价子系统。其中,教子系统又包含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教学目的确定、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批改、答疑等,学子系统包括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问题研讨等,评价子系统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对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因此,我们应让三个子系统运转正常,特别是要让这三个子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重视教学过程系统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综合素养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发挥上述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因为未能理清三个子系统各自的基本功能及联系。基本上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课程成绩又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换句话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重视了教师是如何教的,至于学习是如何学的几乎不管,只要考核成绩合格就行。
课程教学过程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三个子系统的作用,这就需要进行教改、学改、考改。同时,从学校这个更高一层的系统来看,还需要给教学过程系统提供良好环境、进行优化管理,这就是管理方面的改革,即管改。“教改、学改、考改、管改”,就是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方面。
我们认为,第一,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单纯是教师教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二,成绩的评定是一根指挥棒,成绩的评定应全面考查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中的表现,增加平时学习过程中每一环节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这些过程包括作业、上课发言、指定阅读、广泛阅读、读书报告、设计报告、研究报告、期中考试、小组讨论、个人陈述、自我评价、班级讨论、教师点评、期末考试等10多个环节。第三,给予学生正面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其“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综上,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下文以广西大学数学模型课程为例,说明其教学过程优化的具体方法。
二、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过程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正以空前的广度与深度向社会的一切领域渗透。自20世纪末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数学模型被引入高校,同时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广西大学自1989年以来就已经开设这门课程,2006年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课程。近年来,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作了进一步的改革,以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数学模型课程定位:高等学校的数学教育应教会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即算数学的能力与用数学的能力。其他数学课程基本上是教学生如何算数学,数学模型课程则教学生如何用数学。因此,数学模型课程在高校数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它综合运用了其他数学课程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目的:第一,知识传授。培养学生数学模型课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模型,基本概念包括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建模的步骤、模型分类、建模方法分类,基本模型包括初等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离散模型、随机模型、稳定性模型、层次模型,等等。第二,能力培养。包括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培养,如模型假设能力、双向翻译能力、处理初等模型能力、处理动态事物能力、处理模糊事物能力、处理随机问题能力、数据处理问题能力、应用数学软件能力、处理评价问题能力、处理预测与决策问题能力等。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等。第三,综合素质。包括数学文化素养、奋力攻关顽强意志、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等。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过程优化:第一,教的过程优化(教改)。变教师主讲为教师主导,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原则,融入教师科学研究成果内容,融入最新学术发展内容,例如,增加人工神经网络、粗糙集方法建模、指数标度法等教师的研究成果;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每一次课堂教学,变教师满堂灌为学生主动学,以启发式授课为主,留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与讨论;每一章均预留时间供学生讨论;将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课题并加以解决。第二,学的过程优化(学改)。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为主体,每三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在讨论课上发言,期末提交一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小论文。学生不仅要从教师的授课中学习,还要从相互讨论中学习,从实际问题中学习,从课本以外的数学方法中学习。第三,评价过程优化(考改)。期末考试成绩不再占大头,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过半。而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发言、研讨、小论文等内容。期末除考试外,还举办一次小型的学术研讨会,在教师的主持下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发言,全班学生提问研讨。
三、实施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过程优化的效果
广西大学的数学模型课程有如下几类:数学类、管理类、电气类、全校选修课、新生研讨课等。2009年以来,开始实施教学过程优化试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优化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数学模型课程的第一次课,我们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数学模型,为什么数学模型在最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什么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热烈的欢迎,还介绍了当今时代的两个显著特点(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数学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对数学模型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我们布置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学生的到课率非常高,课堂氛围活跃。
第二,形成良好的研讨型教学情境。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研讨式的讲解引导了学生研讨式的学习。例如,有一题目,某人在早上8:00出发到下午5:00到达山上,第二天从山上8:00沿原路下山下午5:00时到达山下,试证明这人在这两天中的某一时刻经过同一地点。问题本身不是很难,经过教师的启发,有学生从两人同时上下山必相遇解释了这一现象。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能否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证明?第一次学习数学模型的学生不一定能证明之,此时教师用启发式教会学生利用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加以证明。最后教师提问:如果这个人第二天出发或到达的时间发生了变化,命题还成立吗?类似这样的一步一步深入研讨,让学生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思想。
第三,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数学模型课程中一个个的案例,全都是实际问题,全都是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教学过程也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挑选一些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这样就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现实联系的紧密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建模知识应用到其所学专业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改变了期末考试才紧张的现象。由于数学模型课程的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了一半以上,平时的学习过程记入平时学习成绩,这使得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与研讨。同时,因为在教学过程优化中,我们要求学生上台发言讨论某些问题,“逼”得学生不得不做好准备,不得不重视平时的学习,从而改变了期末考试才紧张的现象。
第五,提高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成绩。数学模型课程教学的优化,使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学生增多,数学建模的能力增强,主动要求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为一种风气,每年到报名时多达三五百人。2011年广西赛区选拔全国大学生夏令营参赛队,四道题目的第一名均是广西大学的学生;2012年夏令营的选拔,广西大学有2个队同时入选,这在全国是罕见的。这两年广西赛区参加夏令营的队均来自广西大学。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大学获全国一等奖1个队,二等奖7个队,创广西高校参赛以来的新纪录。
2. XX地区优质幼儿园入园孩子家庭背景调查与思考
3. 高入园率背后的思考以XX地区为例
4. XX地区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调研
5. XX地区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化调研
6. XX地区各社会阶层的幼儿教育机会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7. XX地区城乡幼儿教育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8.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意向调研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9. 幼师生教育实习与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成长研究
10. 就职最初三年与幼儿园教师的生涯发展
11. 艺术素养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12. 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调查与分析
13. 幼教职业的德性价值研究
14.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15. 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16.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在就职初期的表现比较研究
17. 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比较研究
18.儿童参与理念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19.从绘本到活动------有意义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20.有效教学原理与学前教学活动的设计
21.学前儿童对绘画作品评价倾向性研究
22.ARCS模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23.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4.英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5.加拿大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6.澳大利亚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7.新西兰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8.幼儿园特殊教育个案研究(观察与实践)
29.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进展概念、功能、儿童观、教育观等选择一个研究
30.幼儿园蒙氏教育生态的个案研究
31.灾难事件后儿童心理的调试和康复
32.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33.受忽视幼儿的成因及教育
34、儿童作家之利弊
35、幼儿教师的三重身份家长、老师、朋友
36、幼儿图画书研究
37、幼儿语言教育的演进
38、语言学视野中的语言教学活动
39、阅读研究与早期阅读
40、图画书在学前教育中的功能、应用及发展前景(幼儿图画书教学实践研究)
41、民间童话研究(建议结合文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
42、幼儿童话作家论
43、语言修辞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44、幼儿园经典诵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45、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46、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47、幼儿园文化研究
48、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研究
49、学前儿童英语教师培训研究
50、幼儿英语故事教学
51、文化教育与幼儿英语教学的结合
52、杭州市幼儿园英语教学调查
53、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4、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55、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56、幼儿园网页制作
57、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58、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59、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60、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6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62、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63、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64、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65、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66、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67、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68、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69、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题目参考
4.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词
5.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116622)
摘 要:统计学思维与方法已渗透到生物学、农学、药学及临床实验等,但许多生物医药学专业学生对统计学重视不足,影响了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应用统计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文章根据生物医药学专业特点,重新定位统计学课程目标,设计适当的实践教学环节,并提出生物医学专业学生统计素养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统计素养;生物医药;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88-02
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誉为“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1],现在,统计学思维和方法学已经渗透到理工农医及社会科学等各学科的研究和决策之中。生物学、农学、生物产品工程工艺条件、药物生物活性实验及临床实验等都寻求统计学家的合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基金申请明确要求生物医学科研项目要有统计人员参与,生物或药物实验及产品内容都需详尽的统计设计与分析。
实际工作中,很多生物学、医学科研工作者对统计学的作用重视不足,突出表现在分析时盲目套用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轻描淡写,把统计学当作简单的修饰工具,甚至把整个统计分析过程变成一个黑箱,那就有可能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garbage out),严重影响了统计学应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为此各高校生物医药学相关专业均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注重统计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3-5],以期通过本课程教学,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笔者所在学院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今后这些学生将继续从事本专业研究及生产实践工作,生物或医药统计学课程将作为重要的工具课,对这些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及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十分重要,但这些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甚至有的学生谈“数”色变,提高学生统计素养也因此难度增加。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相结合,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寻找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生物医学专业学生统计素养提出一些思考。
一、增加主动性——树立数学应用意识,降低难度
课堂教学和调查问卷结果均显示多数生物医学类的学生对数学、概率论统计等相关课程兴趣不浓,很多学生是因为学分或学院要求等才选修本课程。尽管大于70%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和概率统计学很重要,认为统计学有用的学生占比例也很高,但问及是否喜欢统计学课程时,则喜欢程度为“一般般”甚至“不喜欢”的比率达到58%,这种想学但不敢学矛盾的心理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数学相关课程似乎是陡峻的山,在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可能会对统计学课程的畏惧心理转变为抵触心理,兴趣几乎变为零。
因此教师首先从心理上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否则学生会停滞在山脚下。具体教学中讲明统计学课程注重应用且应用面广,可提高学生兴趣;点明统计学公式及运算简单,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介绍现在统计学发展特点,统计软件应用情况,改善学生的情绪;增加互动教学,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体验统计学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高山,进一步提升学生兴趣和降低学习难度,具体方法在以下各小节探讨。
二、定位准确——强调应用,降低难度
定位准确可使学生学习具有目的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意识,降低统计学类课程教学难度,本课程是生物医学类应用工具课程,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只会增加学习难度;实际应用中数据分析可避开公式推导,直接根据统计学的试验方案、条件及相应的理论公式分析。基于以上思考,可将其定位为培养学生在生物医学科研或生产实践中的统计学应用能力,减少公式推导及公式死记硬背过程,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课程定位后可根据调查问卷和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思考: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都需要进行调整。教师要广泛阅读各类教材从中优选出适合学生专业的应用型教材;教学过程可用多媒体展示案例,提出问题[6],板书主要公式,师生互动分析案例的应用条件,确定统计分析方法,并完成案例计算过程;学生也希望教师适当留一些作业,考核方式采用适当宽松的“一纸开卷”方式进行。系统改革思路确定后,学生压力减轻,积极性极大提高,也期待着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统计素养。
三、实践出真知——实例互动与软件应用整合
既然将本课程作为应用课程对待,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调查显示学生非常关心案例教学和软件使用教学,高达87%的学生认为需要软件教学,这也表明学生有对提高自己统计学素养及知识应用的渴望;实践证明这些教学环节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往往理论教学花费很长时间,而采用案例或者软件使用教学,短时间学生即可领悟。
案例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内容提出案例,如生物学专业则主要以生物学的实验分析为主,药学专业则以药物生产、实验或临床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分析为主,因两学科交叉性强,许多教学案例可通用,因此也扩展了学生视野。根据实例教学,学生会结合专业学习课程,更易主动运用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软件教学可让学生抛开简单但繁重的计算过程,如方差分析计算量很大,整个教学过程冗长,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应用条件、计算过程,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方差分析计算,并对进行结果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可采取案例导向教学:提出案例案例解析统计方法上机实验结果报告课堂练习互动辨析常见疑问教师总结,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软件应用操作充分调动同学们听课以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研中运用统计学思维的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注重软件实践而忽视了原理理解与掌握,学生也难以形成统计学思维甚至滥用统计学方法,因此,软件教学最好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引入。软件实践教学时间过长、过早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会误认为软件能够解决一切,而忽视理论的学习,统计素养的培养和正确的统计运用也陷入空谈。
四、适当增加难度——实施“一纸开卷”考核
考核不是目的,是手段,考核的实际目的是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进一步扎实地掌握知识。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也是喜欢“吃跳一下够得着的桃子”,即赞成考试难度适当高一些,包括“一纸开卷”和闭卷考试。课程若采用闭卷考试,学生会死记硬背统计学公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目前统计学软件发展迅速,应用统计学课程中公式并不复杂,没有必要让学生完全记忆公式,闭卷考试偏难,对学生是一个负担;但若采用开卷考试,学生可能会不复习而直接上考场,稀里糊涂做题,学习效果较差。笔者根据本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和调查回馈,建议选择开卷和闭卷考核之间的形式:“一纸开卷”。
“一纸开卷”方法是让学生复习时把知识点总结到一张给定的纸张上,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这一张纸参加考试。这一考试形式可以督促学生总结学习统计学知识,又避免了死记硬背上考场的情况。学生在总结知识过程中,如果不认真看书或笔记,不认真将关键知识点记录在纸上,若想在考场上能顺利完成题目,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一考核方法可以适度的“推一把”,让学生学好基础的统计理论知识。
调查显示学生通过以上学习过程只有15%学生感觉有较大压力,大多数学生感觉有些压力或压力一般,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有益于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统计学思维,表明上述教学过程基本实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统计素养的目的。
五、更上一层楼——注重创新课题与毕业设计应用
统计素养培养只限制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让学生在其他过程学习中应用。学生在专业实验课中会得到许多实验数据,但因是常规实验,分析方法固定,学生被动分析实验数据,扩展运用机会极少。大学生创新课题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统计素养的最佳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学生有大量的机会自主运用统计学原理设计试验方案、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可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应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统计学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而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运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的需求较多,此机会恰可以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也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设计创新课题或毕业论文题目的时候可以考虑相关试验设计,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在具体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统计学目的就是科学地设计生物医药学试验并对所得数据分析,力求减少试验次数、节约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迅速找到优化试验方案或数学模型[7],学生在自行根据统计学知识设计实验时,理论指导实践过程增加,学生的兴趣得以提升,统计素养也自然更易培养形成。
总之,统计学课程把数学语言引入生物医药学领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对生物医药学专业学生在今后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有重要作用。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特点,系统优化应用类统计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例互动、讨论式学习中培养思辨能力,培养理工专业学生的统计素养,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素平.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
[2]易东,刘岭等.关于“医学统计学”学习问题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2,(41).
[3]张颖.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
[4]江明生,黎彤.生物统计学课程采用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1,(2)
[5]丁建华.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
新学期,我区数学教研工作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沿着“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的方向探索,在提升教研水平、打造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逐步形成钟楼数学学科研究的特色。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浓厚学习氛围
工作内容: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落实“减负”精神,贯彻“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及“国标实验版”思想。
实施策略: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指导。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形式,以各校校本培训为载体组织专题学习,结合数学教学研究方向组织各类学术沙龙,努力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各校教研组要结合学校实际、教师特点分散研修、自主学习,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达成目标: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课程故事、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并努力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类评优活动中获奖。特别关注“我与课改”论文征集(截稿时间:9月20日),市“小数会”2004年论文评优活动(截稿时间:9月27日)
2、深化课改实践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工作内容:
(1)抓好一~三年级新教材的教法研究活动,特别是三年级新教材的研讨活动。
(2)严格落实四~六年级“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要求,培养课程开发意识、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3)认真组织“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工作,收集对实验教材的评价及修改建议,跟踪“样本班”的实验情况,总结教改经验。
(4)积极推进区数学学科协进组的工作活动进程,校际联动,优势互补,切实提高各点的活动质量。
实施策略:课改理念只有付诸于行动、见诸于课堂才能体现价值、焕发活力。因此,在提高课改实施水平的过程中,我们应将研究重点落在课堂上,组织“五个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即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过程的优化,学习评价的策略,努力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具体活动形式有三:教研室牵头的全区性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以各协进组为主体的公开展示活动(由各协进组自由申报);面广量大的课堂调研及问题讨论。
达成目标:策划活动,组织研讨,让更多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在各级学科竞赛、各类学科教学展示中获得好成绩。
3、推进教育科研进程,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工作内容:
(1)区各校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有实效性、有针对性的数学课题,并在实践中解决了问题,深化了数学教学改革,本学期要继续扎实过程、有效推进。与此同时,教研室将各校研究的共同点整合,在宏观层面上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这一方向,与各校达成共识、形成研究合力、寻找研究策略,形成钟楼数学教学的新特色。
(2)评价是导向,本学期将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钟楼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试行稿)”,及“考试改革评价意见(试行稿)”。
实施策略:以数学学科基地为载体,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搞实验、作研究,同时借助区数学学科高级研修班成员的研究力量,将科研工作向纵深推进。
达成目标:(1)拟出“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修改、调整。选定学科基地及实验班级,并在此范围中解读方案思想,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使研究成员内化理念,达成共识,初步付诸行动。(2)制订出“钟楼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试行稿)”及“考试改革评价意见(试行稿)”。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工作内容:加强几个层面队伍的建设:区数学骨干教师队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区数学青年教师队伍,新近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队伍。对这几支队伍做到分层要求,拾级而上。
实施策略:以学校教研组为主体,通过师徒结对、平行班结伴,帮带新教师,使他们起好教学第一步。以十一月份“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为载体,为促进教学研究,为青年教师崭露才华、脱颖而出搭建舞台。以十月份“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互动、校际间的交流研讨,从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两方面促进教师长足发展。
达成目标:
(1)市级、区级数学学科带头人要主持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2)市级、区级数学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在相应范围内上1——2节研究课或示范课,并在各类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好成绩。
(3)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力争每年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4)青年教师要勤动脑、善动笔,争取在各级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奖。
三、重大活动:
1、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举行“常州市四~六年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2、十月份举行“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
3、十一月份“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4、十一月份“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课题解读。
5、十二月份数学教学评价工作意见交流会
四、日程安排:
八月份:
1、一~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九月份:
1、常州市“四~六年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2、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3、9月20日“我与课改”论文区内预选
4、9月27日小数年会论文区内预选
5、协进组长碰头会
6、协进组研究活动
十月份:
1、“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
2、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3、第二次教材分析
十一月份:
1、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2、“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课题解读
3、课改年级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数学教学评价工作意见交流会
2、市“小数会”年会
一月份:
【关键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70-02
【作者简介】叶红,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学会“三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深化“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四能”(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苏州市“初中生多元智能发展综合实践课程基地”,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注重活动的探究趣味,努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操作的乐趣和探究的成功。
一、回归现实情境
建构主义者认为,数学教师的最基本职责就是学会如何通过社会的互动去引起儿童独立的数学活动,以及如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数学地交流。数学教师的另一主要工作就是要创造出他认为有利于儿童学习活动的学习环境。因此,我认为,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努力引导学生将学校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自己放回到实际情景中去。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数学地去看待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他们能从现实的角度去看待数学、运用数学。
例如,初三年级在教学弧、扇形、弓形时,就结合学校校园建设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例题:新教学楼前有一个半径为6米的圆形花坛,准备种植三种不同颜色的花卉,要求每种花卉种植的面积相等,并且相对集中,以便管理。请同学们帮助学校设计几种种植方案。
活动中,仅10余分钟内,42位学生各自设计出了自己的图案(如图1),形态各异,其中许多图案设计得相当漂亮,有许多是教师所没有预料到的,一些学生还说出了他们的设计意图,并说明了设计的合理性。
二、走进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通过动手动脑“做”数学的一种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运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模型、测量工具、作图工具以及计算机等),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人人参与的、以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理解或探究活动。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数学实验”这种学习方式。
通过数学实验、课题学习等吸引学生“做”数学;学生在“做”中尝试寻找策略、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索,积累活动经验。
例如,许瓦兹(H. A. Schwarz)三角形问题是一个著名的极值问题,但其原理却与“将军饮马”问题相通。教师就可以从“将军饮马”问题出发,设计数学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画图、列表、测量、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等过程,探究“许瓦兹三角形问题”的答案。
三、采用先进技术
数学具有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局限于抽象的思维活动,应当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原本抽象的思维活动可视化,为学习的迁移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例如,如图2,取两枚大小相同的硬币,将其中一枚固定在桌上,另一枚沿着固定硬币的边缘滚动一周,那么滚动的硬币自身转了多少圈?
这样的问题,以往需要学生将硬币的运动过程想象出来,而恰恰很多学生就不能够在脑海中模拟出其情境。但借助几何画板这一工具后,就可以将滚动的轨迹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非常形象直观。甚至还可以将问题的情境扩展,分别在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上滚动圆(如图3、4、5),求滚动的圈数;或者取一大一小两个圆,大圆的半径为2r,小圆的半径为r,小圆沿着大圆的边缘滚动一周,求小圆滚动的圈数。
四、撰写数学小论文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互相合作,并在合作中准确表达各自的想法;需要学生互相鼓舞,共同完成任务,会将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活动的探究与思考,将自己的收获与想法写成小论文。以课上的动脑思考、动手探究、动流等数学活动为主线,细致而独到地阐释自己的思考和收获。让学生在这样的探索与反思中,收获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学活动经验,使得自己的知识网络建构得愈加完善,对数学的热爱更进一步。
总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经历、参与、内化、反思……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积极交流,在活动中积极探究、深化认识,在活动中获得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汤炳兴,叶红.把学生带回到现实中去[J].数学通报,2002(06).
[2]董林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J].江苏教育研究,2009(11).
[3]王林.我国目前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1(06).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素养;数学教学
1 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数学哲学、数学史的研究中。美国学者怀尔德提出了“数学是由一个由于其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共同作用而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的文化系统,数学文化即是数学传统及数学本身组成”的观点。
我国学者对数学文化内涵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观点:
一是文化意义论。主要从数学与文化的关系这个角度,认为数学文化的含义应为文化意义下的数学。数学家齐民友先生认为:“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数学的出现,确实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历史已经证明,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自己”。
二是认为数学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南开大学的顾沛教授认为:“数学文化狭义上指的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上指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联系,等等。”
不管学生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思想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着眼点等随时随地发生作用,这种数学素养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2 开设数学文化课程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工作者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技巧训练,轻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的揭示;重演绎论证,轻归纳推理;教师往往都是就数学讲数学,给学生展示的都是经过加工的、完善的、最终的数学结果和形式,很少涉及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来源和数学家进行教学创造的过程和思维的方式。这些欠缺使不少学生学了十多年数学但并不真正认识数学科学,当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从文化的层面上认识数学本身。为了弥补上述缺陷,也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补充和发展,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选修课程。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数学实验是使用数学软件进行生动直观的演示模拟,以高精度、高速度及图像功能通过实验形式学习和研究数学理论。这些选修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是大学数学的后续课程,是为数学知识丰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提供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课题的窗口。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数学与应用关系的理解,但这些课程主要是以应用数学为线索,数学文化层面的内容仍然很少涉及。因此,开设一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为主的数学文化课程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3 面向高职高专学生开设数学文化课程的实践
数学文化虽然要以知识为载体,却并不以系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教授数学思想为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主。通过数学文化课程的学习体会数学精神、学会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使用数学语言、理解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与要求学生完全理解与掌握的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不同,数学文化更看重学生对数学的喜好程度、基本态度和看法,还应包括数学的鉴赏和喜欢,对数学的喜欢和爱好。当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认识是以文化为积淀而不是单纯以知识为基础的,就可以获得更长久、更真实地对于数学的印象、定理和公式是可以慢慢淡忘的,而严密的推理论证的力量却会长久存在。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和专业课对数学知识需求的制约,高职的数学文化教育课程不可能作为必修课开设,所以把它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出。本课程主要教授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统一,注重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课程不以讲数学知识为主,而以讲授数学思想为主、启发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主。作为载体的知识,尽量选得通俗一些,能说明问题就行,以适应听课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课程选材原则是:
(1)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
(2)涉及的数学知识深浅适当,以能讲清数学思想为准,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听懂,都有收获;
(3)开阔眼界,纵横兼顾,对于数学的历史、现状和末来,都要有所介绍,对于数学与人文的各种关系,都要有所涉及。
通过数学文化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从课程中获得的收获: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会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观察世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4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多元化的评价目标
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特点,合理选择课程内容,采用新颖授课方式。数学文化课程采用专题系列讲座,辅以课堂讨论以及课外撰写学习心得的方式,并利用多媒体穿插着给学生放映百家讲坛中的内容,这就好比将名师请进了数学文化课堂。每一讲给学生布置1~2个小论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撰写论文或心得体会。以多种形式开展数学文化课,宣传数学文化的做法就是让数学文化学习不拘泥于课堂,而是让其走出课堂,实现课本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师生的数学素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可开展一系列活动,内容包括:专家专题讲座、以数学文化为主题的数学文化展览、数学爱好者有奖征文、速算24点擂台大赛、数学之美演讲比赛等。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从多角度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加深了教职工对数学的认识,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使教学评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数学文化氛围,这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以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数学教学并进行教学评价,就要利用数学科学的特点,注意考察学生在感悟数学的思考方式、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方面的情况。这些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有了这些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才能不断反思并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发挥评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耀德,李福兴. 触摸数学文化[J].中国西部科技,2008,10:76-78.
[2] 郑强,邱忠华,杨鹏.教育形态数学文化的研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21-22.
[3] 胡炳生,陈克胜.数学文化概论[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4] 蒋志强.关于寓于数学文化于数学课程的思考[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7,(6):32-34.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学习 综合素养
在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进程中,知识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机会,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整合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大课程理念做指引,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用”等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以发展。
一、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而“会学”的基础当是会“读”。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读教材包括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可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书刊。除读教材外,我也充分的发动学生间广泛涉猎一些数学课外读物,如我们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趣味数学”、“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小学生数学报刊杂志等。比方说读报,它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还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提升他们对题目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听
1.听老师讲课。叶圣陶曾说过“上课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我尝试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少讲,多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与实践,从而让学生掌握了“比”、“除法”、“分数”三者的不同。这样,通过我的引导、分析,学生不但学到了方法,而且也培养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听老师上课,应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特别是自己预习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2.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是听老师上课,还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我先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本领:(1)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开阔自己的思路;(2)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3)认真观察、比较、交流,有序地思考问题也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三、说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
1.说体会。学生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上课、听发言后,再让学生说“读”、“听”的体会,可以加深对“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说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中“读一读”内容的体会,讲报刊杂志中的数学,讲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概要,说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说自己存在的疑问等,这样可以让我们对他们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2.说思路。在学习中,我让学生自己讲,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讲,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样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孩子有很多不敢说或不会说,也可以让他们重复或转述别人的想法,由“鹦鹉学舌”到标新立异,孩子的思维在逐步进化。
四、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通过上述“听、说、读”,应进一步要求“写”,它是对“听”、“读”的检验,对“说”的深化。除通常要完成的书面写(做)作业外,还应包括写读后感、写小论文等,结合我的教学把这些统称为“数学日记”。
1.读后感、学后感式数学日记。通过阅读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读一读”内容,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的有关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2.小论文式数学日记。写小论文比写读后感的要求更高些,但不是不可做到。这需要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资料,深入探究,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五、用
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的知识后,我会结合知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引导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却不差。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完后,我开展了《拼图小能手》活动: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Abstract】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is to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lso is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development need, is also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needs. Article in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realize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 mathematics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objective orientation as the center, i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pointed out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 Mathematics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problem of existence, put forward to adjus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ayout, optimiz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innovating th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the main practice.
【Keywords】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中图分类号】G629.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29-02
0 引言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通过合并、重组或者独立升格的普通本科高校。他们的办学定位特点主要表现在“地方性和应用型”,即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并将之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此类院校除自身办学经验不足,学科积淀较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条件较差,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清晰外,还要面对一般的生源质量(二本末流)和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困惑。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立足于本位,努力开拓适合地方经济、面向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所谓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是指掌握应用性知识、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一线的人才[1]。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大众化发展的日益普及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适合地方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众多新建本科院校的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结合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1 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专业的内涵及面临的挑战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一个理科专业,该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三明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定位是师范类专业,即主要培养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教学研究及其他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应用的广泛性和适用的普及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计划、退休年龄延长、地方经济发展限制以及教育自身“高投入、产效慢”的制约影响下,市场对师范类毕业生的需求处于相对饱和状态,使得数学就业困难,从而严重影响该专业的生源和发展。尤其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其实力名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与老牌本科院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面对严峻挑战,如何走出困境成为众多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思考问题。我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及数学专业组同志们敢于面对现实,立足现状,顶着市场万变的具大压力,大胆走“提升师范发展力”,开拓“金融统计方向”新应用型培养计划。这样既保留了数学专业传统的师范角色,又尝试开办“金融统计”特色专业方向。两个数学专业方向协同并进,有力地促进我院数学与应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2.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人才观念: 新建地方性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社会发展、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基层岗位建设,高校自身的发展的需求。因此,转换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应仅限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而应该更注重社会发展、市场需求所需的实践能力、技能操作的培养。因此转变其教育思想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质量取胜,突出应用,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2]。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
注重理论知识“宽口径”(宽不深),突出专业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
加强教学实验改革、产学研结合以及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贴近市场的应用型特色人才;
2.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构建: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是本科生四年学习的规划纲要,而且更是统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出发点。因此,在制定数学与应用数学培养方案时,应该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突出高校的教学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适用特点出发,形成自己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3]。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按“师范类”和“金融统计”两个方向进行了重组与优化。
2.2.1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培养方案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因为这些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基础,例如像《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其中,师范类课程中加强专门的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如“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与普通话)、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数学文化修养、数学教育理论,驾驭课程教学的基本技能的培训等。
2.2.2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完成,这些课程的目标是注重数学思想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淡化理论和技巧。相反,该培养方案主要注重金融统计学课程的设置,例如,开设了初级会计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等课程,以增强专业自身教育的特色。
当然,上述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制定还处于摸索和实践中,需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使之不断完善。
2.3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一个专业只有具备了合适的教师资源,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等各种办学资源条件下,才能够切实的落实人才培养的各种设想和要求。此外,还要不断地争取加大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也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上,积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即一方面努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聘请企业资深人士进校讲学等手段,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进修、深造、访学,下企业等方式走出校门。
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建设方面,经常聘请中学一线特级、高级教师来校讲学,并派青年教师到老本科院校或到中学一线进修培养。在2011年我院承办了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培训,力求不断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向前跨越发展。
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新专业方向,我院则是聘请经管学院金融统计方面的专家过来指导和授课,并有意识地派送青年数学教师赴知名对口高校进修学习金融数学的相关课程,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积极聘请银行、金融机构人士到校授课或开讲座。
当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院非常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形成老、中、青相衔接;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整体和综合素质;注重专业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科研促进和推动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2.4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对此重视不够。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如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专业型人才,提高学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以下2个方面的探讨。
2.4.1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多样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友谊赛、团队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开展“说课”、“试讲”、“三字一话”、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比赛,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
在金融统计专业方向中,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建模比赛,例如开展对金融数据或股票数进行分析,采集,抽样,估计,预测,建模等系列活动,这样既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学以致用”,又激发培养学生学会“用已知探求未知” 的能力。另外,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适时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例如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初、中、高级会计证等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导向。
2.4.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院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身的特点,经过多方相互努力促成了: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与省内多数中学达成了相对稳定的实习、见习基地,对学生的培养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专业则与三明市几家银行建立了实习培训基地,为学生较快适应工作提供了坚定基础。为了巩固成果提升效益,我院也正努力与银行、金融行业机构洽谈协商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的探究。通过借助实习、实训教学实践,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技能培训、业务流程实践过程等融合其中,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2.5 改革毕业论文(设计)模式: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系统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之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正确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为更好促进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我校鼓励毕业论文(设计)应与实际实践相结合,选题可以与工程实践结合、教师科研结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题。我院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是采用了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平台管理。指导教师先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上出好8个论文题目,学生可通过与教师联系确认选题。学生也可以在教师地指导下自行选题(题目可以是学年论文的深化或是调查研究等)。学生论文(设计)也可是与企业的工程实践相结合,这时学生可以到相关企业实习考察,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采用毕业论文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师生论文之间的实时互动,改善了因距离或时间的限制,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论文的实践性的要求,尤其是避免了工程实践性论文(设计)的无法现场指导的缺陷。
3结语
如何保证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而切实培养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则是关系到新建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4]。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其目的是为提高毕业生的核心工作能力和竞争力,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如何科学构建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都需要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共同探索,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朱林生.顾永安等.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基于校地互动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0.(9).25-27.
[2]卢昌荆.王红雨等.新建本科院校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