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园本研修总结

幼儿园园本研修总结

时间:2022-07-29 02:1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园本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园本研修总结

第1篇

“五步六法”园本研修模式,十分注重教师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教师群体智慧的凝聚,注重教师展示平台的搭建,是幼儿园管理智慧与管理文化的有机融合,也是对园本研修方式的深入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五步六法”;园本研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4-0031-04

【作者简介】李明妃(1976-),女,江西九江人,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教师培养工程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园本研修作为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我园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破旧立新,在革弊扬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步六法”园本研修模式,它注重教师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教师群体智慧的凝聚,能够营造浓郁的研修氛围。它是管理智慧与管理文化有机的融合,也是我园教研管理的一大特色,将我园园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一、“五步六法”研修模式简介

园本研修是旨在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幼儿教师自主成长、带动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园为本的教师自我探究、自我发展的研究行动。“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指研修分五个步骤,这“五步”有机循环,不断推进,螺旋上升。同时,有“六法”做基础,保证每一步的顺利进行。

(一)“五步教研”基本环节

“五步教研”的具体过程如图一:

第一步:聆听――聚集全员、问题调研,诊断自我寻难点。

第二步:选题――洞察局势、确立主题,分清缓急细统筹。

第三步:共议――凝聚智慧、捕捉灵动,众人献计齐谋划。

第四步:优化――梳理提炼、达成共识,博采众长为我用。

第五步:更进――螺旋递进、不断更新,反复实践获新知。

(二)“六法”内容

1.草根调研法;

2.分类定点法;

3.多元研修法;

4.专家引领法;

5.实践反思法;

6.民主管理法。

二、“五步六法”研修模式实践与运用

我园倡导“五步六法”研修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聆听――草根调研法

1.倾听教师的声音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常会有问题让教师产生困惑,甚至感到手足无措。为此,我们深入开展调研,通过与教师个别交流、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有哪些困惑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问卷如下:

2.倾听幼儿的声音

幼儿是学习的主题,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在各类活动中我们也积极征询幼儿的意见与建议。例如:我们问孩子:

“你们最喜欢哪些活动?”小朋友反馈的信息告诉我们:孩子们最喜欢玩游戏。于是,

“六一”前夕,我们就游戏节进行了研讨,游戏节程序策划、材料准备、环境布置、环节协调、宣传等等工作如何开展。经过大家精心准备,幼儿园召开了首届游戏节。游戏有卡通动画人物秀、亲子游戏、趣味游戏、民间游戏等等。孩子们开心极了,徜徉在游戏的欢乐中。可见,倾听幼儿的声音价值不言而喻。

3.倾听家长的声音

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在幼儿园各项工作中他们的声音很有参考价值。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和家长交流的环境,如家委会、家长学校、膳管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工作群等等,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想法,倾听家长们的意见与建议。例如:每学期的家长问卷调查,都有家长反映幼儿园应多组织活动:踏青、参观等。于是,我们成立了“家庭联谊小社团”经常组织亲子活动,如采摘、种植、做客等,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

(二)选题――分类定点法

通过各种途径聆听教师、幼儿、家长的声音,这也给教研组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例如教师调研,给了教师对话的平台,他们都愿意袒露自己的心声,渴望学习与发展的热情涌动,反响十分热烈。集中反映的教学难点问题有近二十条:

1.教学中如何及时接住孩子抛来的球?

2.如何将理论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贯彻转化为教学实践?

3.论文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4.家长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效?

问题多而广,先抓什么呢?我们采用分类定点法。我们将问题分成三类:集中型、散点式和个别性问题。集中型问题是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专题讨论。例如,大家都觉得家长问题难,于是幼儿园组织了《沟通无极限真诚换真心――家园意见分歧问题研讨》。散点式问题指少数老师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教师兴趣、能力组成同盟小组进行诊断,例如:新教师觉得常规难抓,于是她们采用同盟互助的方式,自己交流,自己请老教师介绍等研讨解决。个别性问题是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鼓励教师自行诊断。

这样,找到问题,找准问题,切入点小,解决效果明显,积少成多,解决的问题多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就明显提升了。

(三)共议――多元研修法

在研修过程中研讨的方法是多元的。以往针对教育教学的各类问题,教研组长主持大家交流。有时气氛冷场,讲话的总是那么几个老师。于是,采用多元研讨法,借鉴别人好的经验与方式,我园尝试了以下的一些方法,收效明显,解决问题时大家参与率高了,活动氛围好了。

1.情景切入式

情景切入式研讨,即排练问题情景,针对情景,大家谈见解,表观点。如我园就“沟通无极限真诚换真心”问题进行研讨:首先,情景再现。教研组从最常见、最棘手的孩子在园被抓伤事件人手,再现了一段放学接送时的真实场景。由黄爱红等教师模拟孩子在园嬉戏时不小心被抓伤,刚好一位奶奶来园接孩子,由于心里不快而产生了不理解情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之后,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们各抒己见,在轻松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与沟通方式供大家学习、借鉴。

2.头脑风暴式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nn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而现在则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我园就游戏价值组织的“快乐玩有效学”研讨活动,就采用头脑风暴式研讨。

3.现场研修式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园本研修的根本目的。现场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教育知识的储备、技能的运用、理念的呈现在鲜活的现场会上可以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或暴露。我们采用“优质课推荐”“一课三研”“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为教师们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同伴的关注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真正的教育情境中得到历练与提高。

一位新教师在参加区公开教学活动后写道:

12月24日,我执教的大班语言活动《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终于顺利地在区里上了。我经历了多次的试教和教案的调整。这一次的历练,虽然有些辛苦,却让我收获颇丰。在最初试教时,我的语言繁琐,提问分散。通过对试教进行录音,反复倾听,揣摩执教中自己的每一句话。明确每个环节的中心提问,在一次次的试讲和试教过程中,慢慢体味,细细总结……我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对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问题的设计意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试讲,对每个问题中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做好应对措施……(杨增叶)

可见,研修中教师们的感触有多么深刻,他们的收获是巨大的,成长是迅速的,真正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4.分层培训式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分层培训注重教师个人需求,能够提高培训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同质教师联盟

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需求等,我们采用同质教师联盟形式,分别成立了青青芽、小荷尖尖、红石榴三个联盟小组(同质分组是动态变化的,可视情况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各小组达成一致协议,共同制定本组学习发展规划:

青青芽:学习幼教的基本理论。熟悉、了解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内容,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制定较适宜的活动目标并开展活动。积极总结经验,撰写教育笔记和案例。

小荷尖尖:熟悉幼教基本理论并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在某一教学领域有一定优势,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积累、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等,争取在区以上获奖与发表。

红石榴: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承担与主持课题研究。教学业务不断创新,形成一定特色。充分发挥领航作用,带领指导其他组教师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向各类公开刊物投稿,争取发表与获奖。

各组根据自己的特点或需求安排、开展活动。如“青青芽”组觉得老师带班和教学有困惑就邀请我园高级教师举办《幼儿一日生活要求和保教人员行为规范》《新教师如何备课》等讲座。“小荷尖尖”组想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便自行举办“好书推荐会”,等等。这样的活动让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收获。

同质教师联盟,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同一基础教师的共性问题,凸现教师的个性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得到提升。

(2)领雁教师择优

幼儿园教师群体当中,各有所好,各有所长。如何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体现教师在集体中的价值呢?我园采用“领雁择优”的方法,让优质个体带动群体成长,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论坛,介绍教育经验;新教师基本功方面有特长,琴弹得好,葫芦丝吹得好,舞蹈好等,就给大家进行技能培训。

领雁教师择优,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群体资源,发挥教师所长;可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理论素养、课堂教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使我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对此,教师们深受其利,感触良多,一位老师说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否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还需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园本培训,我看到了许多老师身上的闪光点,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学到了很多东西。另外,通过培训也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刘燕华)

(四)优化――专家引领法

专家引领是园本研修走向更高层次的必要条件。在研修中,遇到问题,在大家共同讨论、解决的前提下,如果还有困惑,这时我们往往邀请专家来园诊断,对症下药。如:我园根据教师们提出的教学活动难组织的问题,我们特地邀请了宁波市教研员缪凤雅老师、省特级教师王秀华老师、宁波市名师――市第二幼儿园园长胡剑红老师等来园做了课程与教学相关内容的讲座,为教师们答疑解惑。为了解决教师写作难、怕写作的问题,我们邀请区教师进修学校郁恩广老师、区教科室舒家华老师、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周松杰老师等来园以《谈谈论文的规范操作――对一线教师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的反思及建议》为题作专题讲座,教师们听后,茅塞顿开,拍手称好。

此外,我们还派教师到优秀园所从师观摩,跟特级教师接对学习等,寻找解决问题,带回优秀经验。

(五)更进――实践反思法

在前面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新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新的理念是否会真正落实呢?这就需要实践与反思,

“实践+反思+成长”。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验证真理,才能够发现新的问题,也才能够继续探究、改进,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取得新的成长。

(六)后盾――“民主管理法”

幼儿园和教师是园本研修的主体。园本研修应坚持以园为本,只有管理者和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园才可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幼儿园的管理是园本研修有效进行的基础与保证;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园本研修成败的关键。哈佛大学梅奥教授著名的霍桑实验告诉我们:如果尊重人格、积极鼓励,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们的积极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研修实践过程中,我园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运用了“民主管理法”,其方法如图二。“民主管理六法”中,尊重是基础,只有充分尊重教师,大家才愿意真诚谏言,出谋划策。一旦发现教师有好的建议和方法,我们充分给予信任,为其搭建施展的平台,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教师承担了工作之后,我们大胆放手,相信其有潜力、能做好,笑眼旁观,避免事事插手。当教师遇到困难时,我们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出主意、想办法,使他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取得成果之后,我们有意扩大亮点,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园进行交流展示、推广,让其有成就感,鼓励他们朝着美好愿景奋进,迈向新的高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三、“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成效与思考

“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注重调研,从幼儿园、教师自身教育教学难点人手;选题切入点小、精、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注重想法付诸行动,到教育现场验证;注重实践中的更进与提升。如此螺旋式递进,促使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找到并解决了我园的实质问题,提升了我园的教育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我园的长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步六法”是一种研修方法,更是一种管理方法,是凝聚教师智慧与灵动的人本化管理方法,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学习和合作研究的有效途径。

第2篇

园本研修是以教师在实施幼儿园课程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为主要阵地,以教师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以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性和研究性的园本进修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适宜而有效的解决,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呈螺旋上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因此,开展“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对提高幼儿园的研修质量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问题驱动式教研是以一个阶段内教师比较关注、来自于教学实际中相对集中的问题,作为一个活动主题或研究专题,教师以此为动力,开展群体合作的教学研究。教育研修实践告诉我们,这些问题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全解决的,必须借助群体的力量与支持,搭建起自由交流学习的平台,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方能有效解决。基于此,我选择了这一来自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十分具体、也很关键的实践性问题作为幼儿园研修活动的主题,开展以集体教学为载体的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活动:即运用“发现问题(前期准备、第一次听课)——诊断问题(集体评议)——解决问题(众人反思、连环跟进,第二次听课)——提升问题(合作成长、案例呈现)的活动过程,从而提高研修的有放性。

1.理清研修思路

1.2进一步细化要研究的问题。围绕“有效提问”这一关键词,教研组进一步将问题细化为三项具体任务:(1)提问与教学目标、环节结构之关系;(2)预设性提问的设计技巧;(3)对幼儿回应后教师追问的方法进行研究。

2.细抓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操作过程

教师们还在研讨中进一步总结了顺问、反问、追问、小结等多种启发式的教学策略,并深入讨论了这些提问策略对幼儿形成经验的作用:顺问(例如,“还有什么”)是浅层次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考的广度,但缺乏深入性;追问(例如,“怎样做”)可以启发幼儿深入思考;反问(例如,“为什么”)能启发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经验,为探究行为寻找理由或依据。

重视实录并关注实录与原预设提问的对比与分析,有助于教师清晰地看见临场时的调整,分析提问的优劣,帮助教师剔除互动中的无效提问,感受提问改变带来的效果变化。

教师案例片断1:

记得幼儿园刚开展研修活动时,我们教师心里都没底,好在这时学科带头人建议我们活动设计要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备课。当时班级正在进行“有趣的瓶瓶罐罐”这一主题,确定就“数瓶子”这一素材点设计一节集体活动,大家先就主题目标、年龄特点进行思考,然后共同制订了活动目标和活动环节,最后开始了提问设计。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我们围绕设计的提问开展了讨论。如:这些提问能否引发幼儿更多的生活经验;是否提升了幼儿新的经验;是否把握幼儿的经验冲撞与需要,并在活动后有持续的兴趣发展;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是否有意义,等等。经历了设计、讨论、调整、第一次试教——再讨论、再调整、第二次试教——再讨论、再调整等几个回合对问题的雕琢后,第三次的正式活动收效甚好,提问引发了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聚焦集体活动中有效提问这一具体问题的项目组活动让我在一次次雕琢提问的过程中更加清晰了对优质集体活动的价值判断,也养成了反思教案设计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了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质量。

更加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为教学中的提问而苦思冥想,有时在教学中提一些启发性的、开放性的问题,但还会发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这是怎么回事呢?参加了项目组一次次实践课的讨论分析后,我渐渐清晰起来,原来,在实践中有时只是单纯地考虑到提问的多样性,却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在任何教学的细节中都应时刻考虑到的因素。

1.“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rdqu o;融合了集体智慧

2.“问题驱动式园本研修”追求的是循环上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教师培训 对策研究 徐州地区

一、论文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需求持续上涨,培训供不应求,但是有的幼儿教师不愿意再参加“假培训”。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将从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培训对策研究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分析

研究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徐州地区幼儿园教师对于接受继续教育的态度及已有的培训经验,还了解徐州地区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与现状。并根据以上结果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实施幼儿教师确切需要的、幼儿教师能够掌握并运用的多样化的幼儿教师培训模式。

研究者对徐州地区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的部分幼儿园各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各个市辖区、县、县级市幼儿园幼儿教师培训活动或幼儿教师培训课程比例为70%。其中,幼儿园教师培训收费比例为55%,一周两次课程安排比例为71%,培训质量为95%,有园本培训比例为45%,如图:

在徐州地区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中,有37.5%的幼儿园缺少甚至缺失对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幼儿园的因素,例如:教师培训活动开展起来不容易组织和管理,幼儿园缺少相对专业的教师培训活动场所、材料、计划,幼儿园会对收费与否,教师培训活动开展的成果和影响犹豫。二是幼儿教师的因素,例如:幼儿教师对于教师培训的态度,幼儿教师接受培训前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基础,幼儿教师的学习方式,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后是否及时反思并理解运用到日常幼儿园的活动中。

三、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培训类型单一,以专家讲座形式为主,培训方会邀请一些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但是理论内容偏多,实际操作经验少。培训教师无法很好地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在平时的幼儿游戏与活动中。

幼儿教师培训内容陈旧,有些培训仍然以师德和知识技能的培训为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信息技术的培训,幼儿教师制作课件,音频、视频的制作,白板的使用等。

四、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对策

(一)培训类型多样化

幼儿教师培训类型多样化是指以下园观摩、听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这三种培训形式为主。前两种培训教师的参与程度较高,有利于采取互动方式开展教学。专题讲座,教师更加青睐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园长和教师,更接地气。

本调查还发现,教师更加愿意得到的培训材料是学员的研修成果。研修成果是教师平时实践而得来的经验,再加上新的培训内容,两者不断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得到反思与提升的成果。学员研修成果体现了参加培训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培训者在培训期间要对教师的文章或作业或论文及参与的研究课题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适当安排教师研讨和交流活动。

(二)培训内容层次化

针对徐州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地区的幼儿教师培训的相关现状,总结出幼儿教师的培训要丰富多样化。以师德为主线,增设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培训,让徐州的幼师学习到发达一线城市的幼教资源。也可以增设信息技术的培训,让教师能够设计出自己想要的课件。

(三)学习方式参与化

幼儿教师学习方式参与化是指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示范课、听课,调动幼儿教师对培训课程的积极性,加强老师体验、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参与化的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需要培训者的周全考虑与合理设置及教师的积极配合。选择典型性、普遍性的案例,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能够轻易激发老师对于案例分析的学习兴趣,参与和理解运用。在进行课程选择时,首先要符合幼儿教师的需求,其次是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最后要有利于老师的学一反三,能够引发教师思考,以及培训结束后回幼儿园运用。

第4篇

关键词: 体验式修研案例 园本教研 有效性

课程改革给幼儿园带来的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及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幼儿园园本教研搞些什么

近年来“幼儿园园本教研”这个词在幼教界红火起来,到底幼儿园园本教研搞些什么?怎样的园本教研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也是我园实施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园本教研怎么研――我们的体验式研修

(一)什么是体验式研修。

体验式研修从教师的实际和实践出发,努力探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让教师在快乐的体验中主动学习,不断成长。那体验式研修的概念可以怎样界定呢?我们认为体验式研修是指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参加具体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感受孩子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观念和预设方案,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种研修方式。

(二)体验式研修“123+1”新模式。

整个研修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审视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达到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1.一个体验式主题――真实情景中的亲身体验。

园本教研的目的是解决教师在幼儿园中的困惑和难题,其中主题的适宜性是确保教研有效进行的根本保证。传统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确定研修主题,而这样的主题确定往往会忽略一线教师的参与,忽略孩子们的兴趣与需求。因此在体验式研修中,我们的研修主题往往来源于孩子们的活动案例。

2.两次课堂实践――活动实践的调整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意义。

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实践感到一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很难通过一次活动全部研深、研透,为力求每次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解决的问题更富实效性,我们尝试在体验式研修中前后两次进行课堂实践,调整活动的目标以及活动的重点难点。这种研究使教师更加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并在实践中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案例1:以《纸桥大力士》为例,谈谈研修前后活动的思考与调整。

(1)目标重新定位:①通过操作感知不同折法的桥面承受力是不一样的;②培养幼儿简单记录比较的能力。

(2)活动的重点和难点:①重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折法的桥面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②难点――拓展幼儿的思维,鼓励幼儿想出不一样的折法来感受桥面的承重,思考原因进行多次的尝试。

3.三次研讨――研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有意义的团队互动。

三次研讨包括研修前主题确定的研讨、体验式研修中的实践研讨及活动后的总结研讨。质疑和解惑,是贯穿整个教研过程的中心线索,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提高研修的实效性。

(1)活动前的质疑。活动前,教研组的成员就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的设计开展研讨、质疑。例如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蚯蚓”非常感兴趣,围绕“你想知道蚯蚓的哪些秘密?”,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围绕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老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引导幼儿探究蚯蚓的秘密?”“引导幼儿探究蚯蚓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哪里?目标如何合理定位?”于是我们需要通过一次体验式的研修,来解决诸多的疑惑,希望通过亲身的体验,解决问题,就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定位:材料的准备与调整和具体活动的设计展开一次讨论。

活动前研讨、质疑,这样做的好处是:(1)少走弯路。各个教研组成员集思广益,充分表达自己对活动的理解和想法,就活动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否易于孩子理解和操作展开讨论。(2)为教师提供多种思路。教研组的老师们有各自不同的思路,互相质疑、答疑,经历了从疑惑到豁然开朗的过程。

(2)活动过程中的质疑、反思,寻找适宜策略。体验式研修主要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创设教学情景,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提出新的问题和想法。

案例2:体验式研修《蚯蚓》的活动实录。

(1)你对蚯蚓了解多少?

(2)“为蚯蚓营造一个室内的家!”

(3)设计一个关于蚯蚓的活动。

老师们试图将体验活动中的感悟进行梳理,经过一番思想碰撞,两个活动设计引起了教师的争议:健康领域――《我是快乐的小蚯蚓》,科学领域――《蚯蚓喜欢生活在哪》。

体验式研修中质疑的好处:

(1)在再现、体验的研修过程中,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感受孩子的认知过程;(2)有利于帮助教师反思、调整原有的教育策略和行为。

(3)活动后的再质疑、研讨、解惑。每次活动后的研讨,我们都会再次回顾活动中遇到的最困惑最难解决的问题,教研组收集记录,提供建议,最后,汇总、概括、归纳。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调整的能力,形成了有意义的“团队互动”,在更高的水平上产生合作学习、共同建构的意义。

4.一个专题式研究报告――总结反思和提升。

经过一个阶段的持续研讨,每个层次的老师都在研修后根据各自的想法梳理了活动中的感悟,我们也觉得需要静下来反思一下,希望通过专题式研究报告,统整出活动的优势和不足,反思怎样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有意义。

三、园本教研我们获得了什么

体验式研修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教师的全员参与及参与的深度都是值得提倡的,在这个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每个老师研究思考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我们也在思考,这样的园本教研最凸显的意义在哪里?老师转变了什么,真正获得些什么?

(一)回归幼儿――在换位思考中使幼儿的学更有意义。

通过研修,老师们都有了更深层面上的思考,体验中的换位让老师与孩子们靠得更近,通过操作可以感受到孩子在操作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思考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明确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老师们尝试以自己面临的学习情景为本位,通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来回追溯,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和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提高自己的觉察水平和监控能力,使幼儿的学更有意义。

(二)轻松研修――轻松的氛围促使老师自主积极的参与。

可以看出体验式研修有别于以往的教研活动,逐步实现了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角色转变,由“要我研”到“我要研”,轻松的研修氛围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自主积极地参与,也有效解决了教研活动中教师主动性欠缺的弊端。

(三)情感提升――从外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的需要。

科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我们要培养的就是幼儿爱科学、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从体验式研修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情感的微妙变化,通过“回到童年”的活动引感共鸣,帮助她们了解活动的初衷,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融入体验式教研活动中,同时使老师们的探究转化为内在的需求。这足以使教师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孩子,从而激发出孩子更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参考文献:

[1]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第5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开展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学习型组织的有效建立。如何抓实园本教研,利用教师的专业成长来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是值得当下每所幼儿园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一方面,要加强领导的教科研意识并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作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首要责任人,园长应当结合幼儿园实际在宏观上制定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实践方案,联合副园长、各个教研组长等的力量推动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领导作用的加强促使教师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制度,在以园为本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发挥教研组的职能,建立健全园本教研管理制度、教研工作考核制度、教研例会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利用完善的制度促进教研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发展。

二、加大园本培训力度

考虑到幼儿园发展中教师素质的重要作用,幼儿园应当通过培训教育来给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教师知识、能力等的及时更新和提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强化教师的理论学习。确保每位幼儿教师深入学习与理解纲要中的内容,并在教学行为中认真贯彻。同时通过加强幼教书籍学习、向教育名家学习等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2)实施多样化培训。幼儿园可结合教师的能力、经验等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帮助每位教师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为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可利用教师的多媒体应用知识、技能培训来实现与时俱进。(3)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如,通过教学基本功竞赛、论文评比等比赛与活动的开展来督促教师的不断进步,或以课堂为载体实践示范课、研究课等,方便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和资源共享,带动幼儿教师的整体进步。

三、深化园本教研工作

由于教研组是教学研究工作开展和落实的主要组织,因此,教研组的工作必须抓实。幼儿园需通过加强管理与监督来促进教研组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保证教研组自主性和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使教研组长在园长的带领下合理确定教研的内容,并将园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纳入内容当中,借助开发园本课程促进课程结构的特色化与立体化发展。此外还需重视教师的个人反思,利用规定教师定期撰写反思笔记、教育工作小结、教育案例等方式促使幼儿园教师的不断反思,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在反思中获得自身教研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教工作的水平直接取决于幼儿教师的知识技能、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等,幼教事业发展中必须时刻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从完善制度管理、加大园本培训力度和深化园本教研工作等多方面确保园本教研的有效进行,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同时实现幼儿园的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华爱华.谈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在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教研员研修会上的总结[J].幼儿教育,2007(09).

[2]邢少颖,张淑娟.关于幼儿园教研活动多元化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

第6篇

督前备课,去虚存实

受思想和理论水平制约,督导前,有的学校或幼儿园,上交的书面材料有虚有实。督学应认真分析材料,去虚存实,带着真问题走下去。备课中,我通过看自评报告书,将这样两个问题梳理出来。

第一,学校办学的宏观目标和理念,在教学、科研及其他各项工作中有没有分解目标,分解目标与宏观目标是否呼应,反映中层干部与校长的共识程度以及管理工作是否求实、是否可持续。

第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是否有切入点,主题是否形成递进关系,从这方面分析干部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从督导过的学校、幼儿园看,这方面存在两个误区。误区一,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活动就是抓好了教学、教研。误区二,多听课就是扎扎实实抓教学、抓教研。因此,有的学校、幼儿园上交的自评报告用大量篇幅写丰富多彩的活动。认真分析就会发现活动的目标呈现同一水平,听了很多课,因缺少阶段目标而收效甚微,这正是我们下校、下园应该帮助干部的地方,也是写评价意见时,应该指出问题的地方。实践证明:很多干部认同我们的评价,发自内心地感谢督导,因为我们指出了他们管理工作中的症结所在。

督中验证,去伪存真

督导前、督导中,我们要花一些时间看资料,一些过程性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验证问题,它也能从一个方面反映管理工作是否规范。但是看资料应注意去伪存真,认真看资料但不唯资料。我负责教学、科研、园本培训,根据要素内容,我看资料注意几个结合:

第一,同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与同一学期的教学总结结合起来看。通过看计划是否连续,总结与计划是否对应,验证计划落实情况,评价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第二,教学常规制度与教学常规检查记录结合起来看。验证制度落实情况,分析管理工作力度。

第三,主题研修活动材料与教研组活动记录、科研工作材料结合起来看。看校本研修内容是否符合校情,教科研工作是否一体化管理,是否与课堂教学改革密切结合。

此外,还有学校参加统测区位与教学质量监控材料结合看,这样看材料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加深对亮点的了解。

第7篇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据日本气象厅及USGS资料统计,1955年至2004 年的59年里,日本共发生了210次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四分之一,但日本在地震中遇难人数却相对较少,仅占世界死亡人数的0.4%左右。日本中小学学生在地震中伤亡比例更小。发现在这近10年里,日本共发生了里氏6. 5级以上地震18次,累计死亡人数113人,但无一中小学师生因校舍倒塌等事故而遇难。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地震带来的破坏震动了全世界,而日本人临震不乱的状况更让世界惊憾,是怎样的教育让他们可以在如此的大灾难来临时不慌乱,不畏惧,井然有序的自救与救助行动,让地震的损失可以被降到最低。

1. 从小开始的危及意识

日本人对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恐惧感。调查显示有高达75% 左右的小学生认为身边随时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人对地震灾害最为担心。为此,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储存了应急食品,有86%民众曾确认过去附近避难所的路线等。

2. 防灾教育持之以恒、提高学生防灾知识和技能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以兵库县为例,该县所有的学校都设置了常设的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平时的防灾教育规划和灾时避难救灾的领导工作;有77%的小学、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学校开展了定期的有关防灾对策、学生的防灾指导和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防灾研修会;几乎所有的学校每年都实施了1至2次防灾演习,30%左右的小学的每一学年的防灾演习更高达4、5次之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技能。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演习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由于日本各地学校防灾教育都能做到持之以恒,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要接受几十次防灾演习,所以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几乎所有的师生都能迅速做出规范的避难行为,从而避免了无辜伤亡。

由于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尚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同时,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且他们又活泼好动,因此,极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所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技能培养极为重要,但必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来进行,这就决定了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我园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如认识各种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等,让幼儿通过游戏、消防演练等活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技能;并学习正确拨打特殊的电话号码: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122等,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情景表演活动。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树立健康和安全的防范意识,在遇到问题时沉着、冷静,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园一贯重视于家长的沟通,每学期以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园网、家园园地、家访等形式开展活动,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重大活动或节假日还向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引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同步进行,为幼儿的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幼儿树立起安全意识,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124-02

教育家?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技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以下以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为例,分别从理念认同、环境建设、管理提升、课程渗透、亲师协同、教师发展等六方面进行阐述。

一、理念认同

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基础与核心是自然观察与自然体验,用欣赏自然万物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进而提升创造力,同时感受大自然共生共荣的基本互利原则,端正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幼儿环境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使环境教育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增强师幼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环境建设

园内班级的走廊、主题墙、楼梯等环境布置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园内的幼儿画展不定期地展示孩子的环保作品,园外的宣传栏对幼儿、家长、居民和游客进行环境教育宣传,这些常态化的环境教育为湿地主题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基础。

广东省湛江市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是湿地资源丰富的沿海城市,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近海面积最大的珊瑚自然保护区,还拥有我国唯一的玛珥湖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绿塘河湿地公园。此外,水库、水稻田、海水养殖场等人工湿地广泛分布,为幼儿园开展湿地主题课程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此外,我们还与有关环境的社会机构取得联系,如湛江市林业局、湛江市环保宣教中心、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等,都给予我们环境教育指导和提供相关科普知识。

三、管理提升

由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共同组成生态学校委员会,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引领、组织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工作;我们与湛江市有志开展环境教育的幼儿园组成绿色联盟,共同开展环境教育;在省、市两级环保宣教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在广东省湛江市机关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教师和岭南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师生的广泛参与下,我们以湿地主题环境教育课题研究提升环境教育的质量。2016年10月,笔者参加广东省环境教育研讨会作经验介绍;2017年3月,我园承办湛江市幼儿园环境教育论坛;同年12月,笔者参加湛江市环境教育论坛,作“图说幼儿环境教育”的专题发言。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每次发言都是对自身管理工作的梳理和提升,每次聆听都是在吸纳和反观,每次实践都是在“做中学”。坚守才能出精品。我们从湛江市绿色学校到广东省绿色学校再到国际生态学校,十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教育,形成办园特色,一批教师成长为环境教育骨干,获得“国际生态学校”优秀教师、广东省环境教育“种子教师”、湛江市“环保达人”等荣誉称号。

四、课程渗透

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孩子们日常的行为习惯,如洗手、吃饭时不浪费、不乱丢果皮纸屑、选择绿色出行等,以及幼儿园美工活动、户外游戏、科学活动、体能运动、区域活动、走廊游戏,大量使用废旧材料,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采用主题――课程模块――课程方案的三级结构,方案设计包括教育目标、知识点、适宜的年龄段、季节、地点、时长及详细的活动过程等操作性要素。其中,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结合环境教育五大目标,即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态度、技能方法、环境行动,还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相关领域的目标要求;在教学时间上,兼顾幼儿园集体教育的惯性模式和户外教育的灵活性,同时运用幼儿的区域活动和自主游戏时间开展相关延伸活动。

在湿地自然环境中,孩子们到湿地公园捡拾秋天的落叶,发现花蕊里的小蚂蚁,闻闻树皮、果实的味道,听听风的声音,摸摸蚂蚁巢,寻找被虫子咬过的叶子……在湿地主题的环境教育中,通过绘本、故事、短片、生态游戏、实际体验和户外观察,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专注的注意力、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坚决的耐心和尊重生命的同理心。

自然体验是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课程中最受幼儿喜爱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红树林体验游戏“呼吸树”“小动物的家”“红树林的食物链等,孩子们扮演红树林里的小海洋生物,通过轻松、有趣的体验游戏与自然直接接触,体验最真实的情感,产生自己的见解与感受,这种因直接接触而产生的感情,将会影响、改变日后其对自然万物的态度。

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孩子对湿地的认知特点,发现孩子对自然现象诸方面的独特视角,这是我们进行教学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自然教育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课程方案主要运用“七步走”的方法,包括引入――构建――实践――分享――总结――评估――拓展七个步骤,其中前五步是针对学习者(幼儿及家长)的教学流程,后两步用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的实践反思调整。课程研究的主要成果――《生态学视野下湿地主题的幼儿园自然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收录了三十篇生动有趣的活动案例,可以帮助教育者(教师、家长或环保志愿者)更清晰地理解自然教育的目标,并围绕湿地这一主题,感受自然教育的跨界内容和多元形式,帮助他们开启或丰富自己的自然教育课程。

五、亲师协同

现代教育家长不能缺席,如水稻田是人工湿地,在湛江广泛分布,教师与家长、孩子走进金灿灿的稻田,摸稻穗、闻稻香、看谷粒、找水源、体验收割等,让孩子们认识水稻的生长条件和环境,懂得珍惜粮食,知道湿地有供给食物的功能,激发保护湿地的意愿。此外,孩子、家长与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的亲子活动,到社区开展环保宣教活动;世界环境日的亲子表演,将亲子游戏融入环保理念;家长制作环保动画片上传到优酷网,与他人共享;孩子的自然学习单,记录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这也是孩子成长档案中最珍贵的内容。2017年6月,家长与教师自编自导的幼儿环保情景剧参加广东省少儿环保艺术挑战赛获幼儿组的最高荣誉“最佳艺术奖”。亲师协同,实现了“教育孩子,带动家庭,辐射社区”。

六、教师发展

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以研修小组的形式开展,如神奇的红树林这个模块,教师首先共同研讨做什么(确定内容)、怎样做(活动设计与实施)、为什么(理论支撑),最后形成湿地课程方案。

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走进红树林,寻找泥土中的洞穴、观察有哪些生物生活在红树林的树叶里、树干上,共同探索红树林的秘密,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红树林湿地环境,察觉动植物的外形特征。我们在漫步红树林的过程中,并不拘泥于生物学事实,而是关注幼儿的感受和感知,关注幼儿沿着红树林小径漫步时的“感觉”,让他们停下来进行思考。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引导幼儿了解红树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激发幼儿热爱红树林、保护红树林的环境意识。

第9篇

目前学校组织的很多教师研修活动效率较低,主要存在着研修主体与要求的单一性,研修目标的功利化,研修活动实质上的 单兵作战。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师研修总结,请笑纳!

教师研修总结1通过本阶段的远程研修,我从六位老师的精彩的课堂实录中得到了更丰富的教学启示与教学经验,受益匪浅。几位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和授课过程非常成功,优点很多,对我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六位老师的教学特点突出,针对本年级段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运用的资料齐全、信息丰富。吴老师的课程突出了政治性、盖老师的课程突出客观性、刘春霞老师的课程突出体验性、刘化红老师的课程突出趣味性等等,老师们的课件素材选取范围广,把鲜活的事例通过多种形式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对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实效性进行了提升。

二、教学环节设计能够联系生活,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动课堂。课堂学习的生活常识都是来自生活,“我的问题卡片”“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老师是突出低年级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作为场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感受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这六节课中,教师在教学中都能以丰富的形式组织教学,很好地突出了儿童性、活动性和趣味性,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特点突出,六位老师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直击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刘春霞老师和刘化红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搬桌子、四人三足、猜魔术等,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完成的教学目标的学习。

四、六位老师都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课件使用随课而动,直观高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特别是刘化红老师还结合运用了丰富的玩具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有明确的归纳与总结,恰到好处。

六位教师的课堂精彩纷呈,教学目的明确,环节清晰,体现出了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问题探索,能够让学生挖掘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研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的社会体验有实际的意义。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学科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教师研修总结2为了进一步促进我们一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得到发挥,国家投入巨资组织了这次网络研修,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台,我能够搭上这次网络培训的班车感到荣幸。两个月的远程研修即将结束。回顾这段时间的研修,感觉既忙碌又充实。在这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中,既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解,又感受了同行的智慧,我在思想观念、知识储备、选择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有针对性地练习、努力构建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在这次培训期间,我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上网学习,和同行交流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参加网上答疑活动、完成了本学科的作业、积极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尽管教学事务比较繁忙,但还是抽空学习,学习时间长达上万分钟,圆满的完成了研修网的各项规定要求。下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1、刚开始培训时,由于对研修平台较陌生,操作起来不知所措,经常被弄得满头大汗,即便如此,心里还是感到甜滋滋的。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借鉴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经验。在每次作业完成后,都要浏览网上的文章,看看其他老师的评论,学习他们好的方法和教育理论。同时这次研修的精神也深深鼓舞了我,远程研修虽已告一段落,但我将会继续研修,并把本次研修所得用来指导实际教学,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2、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愿在研修结束的日子里,研修平台能够继续为我们提供交流空间,给我们更多的教学指导。

3、远程研修培训,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意义深刻的学习旅程,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

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4、学习目标,明确专一。

在这次培训期间,我学习了语文教学的课题研修,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这对于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通过一系列系统的讲授与学习,作为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我都觉得这样的培训方式与内容更易于接受,更加能集中一点加以突破,达到研修的目的和效果。尽管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是在教师教育网络这一平台上,我一直信守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紧张而繁忙的研修,我们繁忙着却追求着、疲倦着却快乐着、辛苦着却收获着,更多的是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更换了理念。

5、在这次培训期间,让人没想到远程研修却是如此的丰富,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学校的学习生活:集中在一起上课听报告,按时完成作业,还有指导老师的精彩点评更让人心生敬佩之心。

在这一平台上,有一线教师的上课实录来弥补理论的空洞,有教授的理论为我们导航,有各地同仁的精辟点评,有专家的即时评说,有课后反思研讨,有困惑的解答,有鲜明热烈的在线研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未曾料想的。

教师研修总结3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而“国培”对于我们幼教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惠的培训。一个个案例、一段段视频,让我明白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等几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更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最有智慧的老师。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真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从古止今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

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

2、热爱幼教事业,对幼儿充满爱心,对教育充满热情,是教师首先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幼儿教师应该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我们知道,幼儿年龄小,他们有特定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犯错在所难免,爱讲话、睡觉不老实更是他们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应亲近他们,爱护他们,耐心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

现代幼儿教育内容有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游戏等。音乐、美术、舞蹈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

其次教师要尊重幼儿,重视幼儿天真的梦想。放弃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然后教师进行观察分析,再是顺导性的教育,同时附上适当的强制和计划,这就是自然的教育。让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幼儿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关键的。接着教师要会宽容孩子。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溺爱,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宽容,是理解的继续,也是理解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宽容应该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确定必须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宽容,还应为幼儿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创造条件,指出实实在在的。在与幼儿一起相处的日子,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帮助,少一点指责.批评;多一份宽容.耐心,少一点责难、惩罚!这样会让教师的职业道路更加美好。

最后教师要学做会反思。应该说,反思对于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思考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有本质性的提高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教师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反思中不断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长。

随着家长教育观的转变,对孩子期望值的增高,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成了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的保证,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特别是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幼儿教师们应尽快全面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托起明天的太阳”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而拼搏进取。

教师研修总结4这次中小学农村教师国培培训计划活动,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名家视频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1、名家视频讲座,让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只有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会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此外,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2、教育信念,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方向。

有理想,才会有行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并存,容易让人迷茫,失去方向。在这次远程培训学习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不管教师的社会地位、降级地位如何,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职业幸福感。“追求自己的教育之梦,是每一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3、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培养,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教师是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好老师能飞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优秀教师应加强个人品味的修炼,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生命去关照学生。我从课程中、从教师们的教学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师的品味在于内外兼修、在于人格与专业的共同提升,修炼、激情与创新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4、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学识。

优秀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间去学习充电,“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深深感悟到:读书学习,永无止境,方能使自己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

本次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通过这一个月的培训,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也使我进一步地明白了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教师研修总结520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课程。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个普通的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能够有幸亲耳聆听多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能够与来自多个地市的同行姐妹们一起学习探究、交流研讨,真的就像重新走入校园倾听老师的教诲一样,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让我重新了解到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通过本次的培训,在此我做以下总结:

第一、师德修养方面。开班第一天我就有幸聆听了杨欢进教授关于《幼儿教师师德》讲座,使我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因为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良好的师德乃教师最关键的素质。幼儿教师的权利比任何教育阶段的老师的权利都大,所以其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关键。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幼儿幼小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感染幼儿和教育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教育,使幼儿从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二、教育教学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一日活动皆教学”,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因为幼儿园真正要给孩子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规则意识,良好的成长状态。让他们成为身体健康、性格阳光、受人欢迎的人;成为坚强勇敢、自我节制、自我管理的人;成为能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养成好习惯的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杜绝低效、无效、甚至反效的教学。

第三、家园共育方面。要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家长、社会等的力量。我们要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建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同愿望,建立以尊重为前提的相互认同与接纳,建立以平等为基础的相互合作。

第10篇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下一步的学前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并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这样的指导方针,2011年5月至10月间在笔者的主持下,在全区范围内的40所公办和民办幼儿园进行了调研。本文将对此次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把它作为解读我区当前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的切入点,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被试。

在自治区范围内选取了9个盟市,分别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在公立和民办幼儿园中以好中差各一所或两所进行被试对象的选取,最终选取了40所幼儿园,其中22所公办幼儿园,18所民办幼儿园;调查教师883名;发出问卷883份,收回849份,其中有效问卷849份,有效率96.15%。

2. 工具。

自编《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和《幼儿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三个维度:教师自然状况、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教师对幼儿教育科研及培训的认识和需求。同时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几个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走访,对个别教师进行了访谈。

3. 研究程序。

请相关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价,删除重复、模糊及易造成歧义的项目,形成正式问卷。由各盟市教研部门负责幼教工作的教研员到幼儿园亲自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和统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幼儿教师自然状况。

此项调查将公办和民办幼儿教师进行了数据对比。

由表一可见: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6~40岁之间,占到教师队伍的36%,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多在25岁以下。

从学历来看,公办幼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和大专为主,两种学历总和达到了52%,其中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达到了40%,足见近几年公办幼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比公立幼师,民办幼师的学历层次以大专和中专为主,明显低于公办。从数据来看,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历专业都是以学前教育为主,但仍有近15%的教师所学专业是与教育无关的专业。

调查中还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占大多数,其中公办幼儿园达到了57%,这说明我区学前教育办学越来越正规化。在职称评定方面,公办幼儿园已评定职称的教师达到了42%,占教师的主体,而民办幼儿园已评定职称的教师仅为5%,而未评定职称的教师占12%,成为教师主体。

从教师的工资待遇上看,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在2001元以上占44%,占教师主体。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在2001元以上占8%,1001~2000元占14%,占教师主体。所以,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公办教师,这已成为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2.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由表二可见:教师在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认识上,有57%和38%的教师选择了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培养良好习惯。但也有占9%的教师选择了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有近4%的教师选择为上小学做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有56%的教师认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应该是幼儿的实际情况,有69%的教师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6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但仍有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教学;有71%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很重要;有40%的教师确定自己有能力解决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也有31%的教师需要看情况来定。

而在幼儿教师对幼儿影响的问题上,有17%的教师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持不赞同或迟疑态度;有13%的教师对教育和教师的作用持怀疑态度;有14%的教师有时候对驾驭课堂存有困难。

3.教师对幼儿教育科研及培训的认识及需求。

由表三可见: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有32%的教师认为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足;有30%的教师认为缺乏实施学科教学的策略;29%的教师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力方面不足;27%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教学理论;21%的教师认为学科专业知识不足;20%的教师认为不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

在科研研究方面,29%的教师没有参与过任何课题研究;只有10%的教师主持过课题研究。

在对待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态度方面,52%的教师认为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育教学理论培训需求方面,对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培训需求分别占到45%;其次是名教师成功教学经验和现代教育技术分别占到38%和2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学的需求占到25%和23%。在这其中77%的教师认为师德教育的培训对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明显的帮助,其次是教学策略与技能、名教师成功教学经验和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分别占到51%、46%和40%。

对于教师培训方式,61%的教师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其中学科专题研修班、园本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班是教师认为培训效果较好的几种培训方式分别占到37%、35%和33%。

在教师专业交流活动方面,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是教师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占到59%;其次是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论坛及小规模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分别占到29%、29%和28%。(如表三)

四、结论

1.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教师在年龄层次、从业资格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我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成熟度不够。

我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其中2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12%,占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年轻老师具有活力,容易与幼儿拉近距离,但是,幼儿园的工作不仅是天真快乐,更多的是幼儿带来的麻烦,工作繁琐,而年轻老师不够成熟的特性,使他们在面对幼儿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时,容易失去耐心和爱心,思想容易产生波动,就会出现流动现象,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而31~40岁的教师多处于经验丰富,思想成熟,并且大多已完成结婚生子阶段,家庭负担不大,能够较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也应该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在调查中发现,我区民办幼儿园该年龄段的教师只占到2%,可以说这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也无法成为公办幼儿教育的有利补充。

(2)我区民办幼儿教师从业资格与公办教师还存有一定的距离。

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一定要具备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掌握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同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

从调查中发现,我区民办幼儿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仅占19%,学历层次也明显低于公办幼儿教师。仍有4%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民办幼儿园已评定职称的教师仅为5%,而未评定职称的教师占12%,是教师队伍的主体。这些数据说明我区民办幼儿教师的师资在从业资格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利的。我区民办幼儿教育的质量也很难保证,也无法保证民办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我区民办幼儿教师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不足。

从教师工资待遇上看,民办幼儿教师工资在2001元以上的仅占8%,这与公办幼儿教师占44%有很大的距离。通过与一些民办幼儿教师的访谈也了解到,大部分教师没有与幼儿园签订劳动合同,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有跳槽经历,占到教师队伍的34%。这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这样的状态下,民办幼儿教师的工作信心严重不足,无法良好地推动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

2.我区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仍需提高。

只有教师对幼儿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高质量。此次调查显示,有17%的教师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持不赞同或迟疑态度,有13%的教师对教育和教师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说明教师对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信心不足,容易忽略幼儿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能否解决幼儿在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上,有31%的教师需要看情况来定;在对能否驾驭课堂问题上,有14%的教师有时候对驾驭课堂存有困难。这说明幼儿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不高。

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态度及教学能力将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教师工作努力度和教师情绪。我区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个人教学能力的不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自己的工作态度。

3.我区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上还十分欠缺。

在调查中发现,29%的教师从没有参加过任何课题的研究。参加过的老师也多以参与为主,由自己主持某一课题的研究的教师只有10%。这说明,我区幼儿教师主动承担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明显不足,同时,给幼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机会也不多。在教育教学研究的数据中可发现,32%的教师认为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足,这样就会导致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无法得到很好的总结,也很难使教师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4.我区幼儿教师在培训内容上仍有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

在在职培训需求方面,对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培训需求占到45%,虽然有45%的教师也表示了对最新教育教学理论的需求,但51%的教师认为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培训对他们最有用。幼儿教师的这种观念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而忽略了教育理念的指导和其他的教学策略,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5.我区目前学前教育的培训方式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目前,我区学前教育的主要培训方式以理论培训为主,主要目的是提高我区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这个方针是没有问题的,但从培训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可见问题在于培训的方式上不适合教师。在调查中发现,61%的教师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而其中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是教师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占到59%;其次是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论坛及小规模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分别占到29%、29%和28%。由此,可看出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不受教师的欢迎,教师更渴望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更多地去观察、实践与交流。

五、思考与建议

1.加强我区民办幼儿教师的师资建设。

幼儿教师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其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儿童接受教育的质量好坏也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尤其在我区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民办学前教育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民办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区民办幼儿教师的师资建设。

(1)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待遇,保证他们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政府部门应确保民办幼儿教师的基本生活保障,并力争以法律的形式保证民办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社会保险,尽量减小民办幼儿教师与公办幼儿教师待遇上的差距。

(2)完善民办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

我区民办幼儿教师评定职称率低的现实证明,确保民办幼儿教师与公办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享有同等资格与条件,是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2.改变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我区幼儿教师的教科研素质。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单靠职前培养是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因此,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目前我区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看,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应作如下改变:

(1)加强幼儿教育理论的培训。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经验不够丰富的时候,组织活动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准备上,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能根据儿童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组织活动,这样的活动未必适合幼儿或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应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幼儿心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组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打下基础。

同时,日益更新的教育科学理论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学前教育事业。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接受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

(2)培训方式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适合教师的需求。

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教师不喜欢纯理论的培训方式,认为这样的方式十分低效。因此,建议在学前教育的培训中,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梳理和总结相关理论,并应推进教师在培训中的参与度,使教师真正成为培训中的主角。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转岗;培训;幼儿教师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扩大幼教师资来源。要以县为单位从农村小学富余学科教师中选择适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经转岗培训后从事幼教工作,转岗教师身份和待遇保持不变。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解决幼儿师资短缺问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幼教师资队伍。

一、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解读

根据小学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背景、基础情况以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转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个模块,共470学时。采取脱产集中学习和幼儿园见实习方式,学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

1.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共64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主要课程设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使转岗教师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其教育目标和根本任务;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知道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与常规培养要求,学习安排幼儿园的周课程与一日活动;初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

2.学前教育专业应用课程,共166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提升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能力。主要课程设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包括幼儿园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数学活动、美术活动、音乐活动和幼儿园游戏指导。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转岗教师理解和掌握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与要求,特点与方法,以及活动的设计、指导与评价。通过本模块学习提高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各项教学活动的理解与认识,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3.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共150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技巧水平。主要课程设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和幼儿园美术等。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提升转岗教师的艺术综合素养,增强作为学前教育教师所需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环境创设能力,使其具备策划、组织与有效开展幼儿园活动的能力。

4.教育实践课程,共90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保教见习和岗位实习。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帮助转岗教师深化对学前儿童和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了解,印证所学的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以上这些课程模块能够确保短时间内让小学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在迁移、利用小学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小学教师学科群知识的基础上,将幼儿园教师所必备的幼教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集中研修,能基本满足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二、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

转岗培训将针对转岗担任幼儿教师的年龄、专业背景不同,充分发挥以“教学研训一体化”为特色的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培训模式,转岗教通过学、做、教、反思和研讨,促进转岗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法、尝试教学法、精讲多练法等。

1.案例教学法。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园真实的情境或幼儿事件为题材,提供转岗教师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转岗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可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转岗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将学前教育理论教学融入案例分析之中,使转岗教师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对理性的认识。

2.尝试教学法。转岗教师在先试后学、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中尝试学习,并在尝试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专业应用课程模块更多使用尝试教学法。由于转岗教师是在个人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尝试教学法有助于转岗教师对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把握。

3.精讲多练法。本次的转岗教师其原有专业背景大多数是数学、语文学科出身,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较少。因此专业技能课程模块适宜使用“精讲多练法”,通过精讲多练法转岗教师初步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是作为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补充的重要举措,纳入各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转岗教师群体的学习经历和年龄层次以及社会经验各不相同,在培训中要注意三个问题:

1.尊重转岗教师。就是要尊重转岗教师的身心、能力和背景特点等。转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再就业的过程。转岗教师新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学习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转岗教师有新的热情以及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它需要我们为其新专业成长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

2.重视现场研究。转岗教师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来促进自身教学技术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也就是说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在现场上,转岗教师要善于从现场中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当作小课题来研究。解决现场中的问题也就是赢得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3.关注平台展示。培训者要为转岗教师搭建不同内容的展示平台活动。在平台展示中发现问题,总结不足,寻找策略,为下阶段改进把好方向。平台展示的过程不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从中发现潜质教师,为今后转岗教师梯队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潘丽芬.广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第12篇

摘要:“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针对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强调“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建构了“微项目”活动课程,提炼了“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学前教育

人常会在成长和成功中选择后者,这是人追求结果的常有思维。其实,“不在乎旅游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真正应有的价值取向。2011年,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在梳理、细化、总结、传承“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申报的课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课题如期结题,并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培育对象。

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

追寻:“三去三重”过程与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哲学范畴,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重权威”——教育过程一言堂,教师角色固化,不给幼儿自主、质疑、突破常规的机会;“重功利”——教学过程只关注概念、知识的教授,忽视、剥夺幼儿的实际体验和需要,儿童立场缺失;“重结果”——教育教学关注预设知识的学习效果,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经验建构的实际状况等。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指导下,基于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原创性地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去结果”并不是否定结果、不要结果,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强调“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面对种子,就必须遵循种子的成长规律”[1],“三去三重”把儿童视为“种子”,致力于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使幼儿天性充分张扬,个性自然释放,灵性快乐生长,从而真正回归幼儿学前教育学习的本真。它注重幼儿好奇(敢于创新)、好问(勇于质疑)、好动(乐于探究)、好学(善于思考)等核心素养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等精神实质高度一致,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更具科学性、适切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体系,确立了“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明晰“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师所熟悉、能领悟、可操作的实践性操作流程,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真正从“说教”走向“润泽”,从“功利”走向“快乐”,从“刚性”走向“弹性”,塑造人格于无形,全面提升科学启蒙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去结果”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理念追求;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法。“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其最终的价值就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回归学习的本真。

二、“去结果”的实践探索:顺应天性,回归本真

(一)建构“微项目”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特色创生

当前幼儿科学课程散落在各种教材之中,科学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关联性,不成体系,具有零碎性、碎片化的特点,忽视了幼儿科学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连续性。基于课程建设碎片化的问题,我们以“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为基点,基于“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建构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微项目”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微项目”),实现了园本课程的发展和园本特色的创生。“微项目”指的是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开展的微型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它基于幼儿立场,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以项目的形式将科学活动系统化、深入化、生活化,强调将科学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集体探究、区域探究、亲子探究等多元探究方式在生活、游戏中深度学习。“微项目”涉及动物类、植物类、沙石类、生活用品类四大探究类型,每个项目包含问题搜索、主题导引、主题网络、活动导航、主题探究、主题环境、主题评价、主题感悟板块。其主题微小,体现问题性;目标清晰,体现层次性;内容丰富,体现真实性;方式多样,体现过程性;环境灵动,体现互动性;评价多元,体现开放性;感悟真切,体现思辨性。“微项目”活动课程追随幼儿探究天性自然生发、生长,润泽了幼儿灵性,实现了幼儿探究的生动、互动和灵动。研发的“蚕宝宝来了”“种向日葵”“快乐石之旅”“车轮轱辘辘”四大经典微项目活动案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供同类别幼儿园借鉴学习。

(二)提炼“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创新教学行为方式

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缺乏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法和范式,教师往往停留于观念、理念的层面,普遍存在“一提理念头头是道,实践操作却又回到原点”的问题。针对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充分吸收了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经典教育理论,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为指导,重点研究“幼儿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策略”,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教育观。针对过去科学教育中“重教轻学”的弊端,我们创生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学”与“教”全面聚焦“做中学、玩中学、悟中学”三大策略,关注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彻底改变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游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差异,重权威轻事实”等倾向,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焕发灵性。其操作范式为“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注重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在探究中建构、在体验中感悟、在生活中发现。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引领幼儿尝试以多种方式自主探究,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四大环节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多元组合,在实践中形成多种变式。其常规操作流程如下“三策略四环节”实践操作范式创新了教学行为方式,是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拓宽教育评价渠道“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评价结合“三有四好”幼儿培养目标,基于幼儿“有爱、有礼、有信、好奇、好问、好动、好学”核心素养的考量,遵循“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2]的原则,主张正视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倡导多元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实现评价的形式、主体、功能的多元性、个性化,促进幼儿持续发展。课程评价工具《幼儿成长档案》《观察记录册》的运用,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三、“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成果

(一)专家指导全程化,研究不断深化

我们牢牢把握开题论证、课题调研等契机,与专家充分对话,充分吸取经验,直面问题,对课题方案、研究思路、研究成果等进行反复梳理和修正,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凝练“去结果”的内涵、特征,梳理操作路径,进一步提升研究品质。在开题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课题选题独到,立意新,定位高,课题设计完整,框架清晰,研究内容从宏观到实践,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深度。课题研究成果“‘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由苏州市推选申报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并获二等奖。申报过程中,相关专家亲临现场,给予手把手的指导,厘清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的教育理念,从“二重二去二淡化”到“三去三重”,使课题核心理念更清晰、更透彻。

(二)研究成果多元化,多主体获得发展

⒈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灵性。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启迪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的研究思路,强调尊重幼儿的探究天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幼儿在亲历探究全过程中,实现生动、互动和灵动发展,真正成为“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本真”儿童。

2.实现了教师科学教育的生动。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并不断地得到优化,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教师们牢固树立“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观念,基于儿童立场,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究,真正成为“呵护童心,守护童真,激发童趣”的“求真”教师。

⒊形成了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形成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家长既是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幼儿园周边环境(公园、印刷厂、同里古镇等)也都成为幼儿探究的好去处,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⒋推进了幼儿园科技特色建设。伴随着课题的研究,幼儿园从日常管理、教科研活动、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等,到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流露着浓郁的科学探究的气息,科技特色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未来科学家》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成员单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三)成果推广多平台,赢得广泛赞誉借助

“一室一基地二中心”,即肖菊红名师工作室、“幼师国培”项目实践基地、幼教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探究式启蒙教育研究中心,形成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核心团队,定期开展主题式沙龙、跟踪观察、课程审议、公开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示、推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同行的高度认可。幼儿园先后承办瑞吉欧教育与中国早期教育实践国际研讨会、全国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暨区域游戏的设计策略高级研修班、教育部“国培计划”研修等活动30多次;先后接待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4个国外访学团来访,接待来自、山西等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幼儿教师来园参观学习。肖菊红园长担任省教育评估专家、省“名师送培”专家、省校(园)长网络课程授课专家、苏州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专家、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导师,肖菊红、周惠英应邀在省教育厅选派赴英国培训学习结业成果展示、校长国培计划、长三角幼教名师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省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科学教育研讨会、省引智培训等活动中公开教学10余次,开设讲座50余次,培训人数达20000余人。幼儿园编著的《在探究中成长——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幼儿成长档案》以及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20例》公开出版,10多篇科学启蒙教育论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早期教育》等期刊。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教育的“种子法则”[J].人民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