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答辩开场白结束语

答辩开场白结束语

时间:2022-07-16 03:36:20

答辩开场白结束语

第1篇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深刻生动;对答如流,说服力、感染力强,给教师和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这部分主要论述……

第二部分是……。这部分分析……

第三部分是……

最重要的是大方得体

当然态度的背后,是你要自信,无论知识还是答辩前的准备

首先,向老师,同学问好.自我介绍:哪个专业哪个班

再介绍自己的题目,选题的原因,收集资料的来源,所费时间

再介绍自己的框架,分几部分论述

再具体介绍每部分内容......

注:

1.如果天热论文多,向老师辛苦表示下慰问,会有感情分

2.提前打听下同组同学有相同题目否,撞车的话,如你次序在后,就要相当认真的准备

3.一般都有时间要求,答辩人多时候,老师最烦多占时间者,注意不要过分详细介绍自己论文,察言观色是必要的

4.开场时候,容易紧张,可以眼观后墙,待稍微安定后,一定要有对视老师的时候,否则会被认为不自信与不礼貌

5.提醒下,与答辩老师有不同意见时候,千万不要当场顶牛.表示虚心听取,待后再与其讨论.一般老师都很反感答辩当场与学生的争论.且事后你会发现,决大多数情形,是他对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第2篇

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名教师、有关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

一般说,教师、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而不是对整个学科的全面知识的考试和考查。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

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

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毕业论文(作业)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作业)的一种补充形式。一般来讲,专科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其论文成绩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所以其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文章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委员会鉴别评定。

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名教师、有关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

一般说,教师、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而不是对整个学科的全面知识的考试和考查。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

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

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深刻生动;对答如流,说服力、感染力强,给教师和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第3篇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答辩人陈述

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3)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4)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5)侧重创新的部分。这部分要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答辩教师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6)结论、价值和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展望本课题的发展前景。

(7)自我评价。答辩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要求客观,实事求是,态度谦虚。经过参加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撰写,专业水平上有哪些提高、取得了哪些进步,研究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心得体会。

3.提问与答辩

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答辩教师提问的范围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提问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答辩教师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经常会问到的部分。再有就是论文中明显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答辩人比较紧张而导致口误,也可能是答辩人从未意识到,如果遇到这种状况,不要紧张,保持镇静,认真考虑后再回答。还有一种判断类的题目,即答辩教师故意以错误的观点提问,这就需要答辩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确作答。

仔细聆听答辩教师的问题,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组织好语言。回答问题时要求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完整全面、重点突出。如果没有听清楚问题,请答辩教师再重复一遍,态度诚恳,有礼貌。

当有问题确实不会回答时,也不要着急,可以请答辩教师给予提示。答辩教师会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4.总结

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5.致谢

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答辩注意事项

(1)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2)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3)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4)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5)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6)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7)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第4篇

1960年9月26日,美国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电视辩论,两位主角分别是肯尼迪和尼克松,全国有700万人收看了这场直播。在此之前,两人的支持率旗鼓相当,但在电视辩论之后,尼克松的支持率却直线下降。

原来,电视台为了直播效果好,加强了舞台灯光;为了让候选人看起来精神抖擞,要求候选人站立辩论。肯尼迪事先了解到这一点,预料到灯光加强,现场温度肯定升高,便在比赛时,穿了身较薄的西服。而怕热、刚刚因脚伤住院两周的尼克松却忽视了这些信息。

比赛当天,尼克松不但拒绝化妆,甚至连胡子都没刮就走上了舞台;电视台也按照原计划,打开了所有的灯,将舞台照得恍如白昼,自然,舞台上的温度也特别高,尼克松只得在辩论中不停地拿手帕擦拭额头上的汗;并且,站了一段时间后,尼克松的刚痊愈的脚就开始隐隐作痛,表情也变得痛苦起来。

结果,电视观众们看到的尼克松连胡须也没有刮干净,形象十分邋遢;并且,脸色苍白,额头汗水清晰可见,不停地擦拭汗水的动作显得他十分紧张;甚至,表情也越来越痛苦,看起来十分疲惫。而肯尼迪则不同,年轻英俊、仪态潇洒,整场辩论神情自若、游刃有余。两相对比,观众心中有了判断,辩论结束后,肯尼迪的支持率直线上升。

尼克松万万想不到,自己会败在几个他压根儿就没注意的小问题上。一场辩论下来,他在观众心中就成了形象邋遢、上台紧张、表情疲惫的代言人,如此印象,支持率又怎能不下降呢?可这事儿怨天怨地怨不了任何人,虽然说输得有些冤枉,可谁让他自己不注意呢?

199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首次引入“市民大会”的形式,先由盖洛普民调机构抽样选出一些“未决定将票投给谁的选民”做现场观众,再由他们直接向候选人提出问题。而电视辩论的舞台上,也移走了传统的讲坛,改为让候选人坐在高脚椅上辩论,并且可以随意走动,增加与观众的互动。

辩论开始后,一位女士向两位候选人提问:“知道不知道国债越来越多对于普通市民生活的影响?”

老布什率先回答,但他的态度非常冷淡,言语间都是官话、套话,绕来绕去,较为空泛。这位女士认为他的回答并没有解释清楚,锲而不舍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对老布什咄咄相逼。老布什却始终没有改变策略,不停将问题绕开。轮到克林顿作答时,他则向前走了几步,来到这位女士跟前,用诚恳的语言,微笑着与她分享自己很多朋友的类似遭遇,克林顿与现场群众的互动,让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时,老布什却做了一个动作:他悄悄地拉高了袖子,低头偷偷地看了看手表。偏偏这个动作,被摄像机拍了下来,并向全国观众直播出去。

这场电视辩论结束后,美国一位著名记者说,打从老布什偷偷看表的这一刻开始,“总统竞选战提早谢幕”。的确如此,老布什偷偷看表的小动作,让许多选民产生不满,导致其支持率大大下降,最终竞选失败。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一边是老布什冷冰冰的态度,一边是克林顿热呵呵的笑脸,观众当然会喜欢克林顿。可谁想到,老布什不仅表面冷静,心里也很自在,竟在直播中偷偷看起了表,这种做法既不尊重对手,也不尊重提问的现场观众和观看电视直播的选民,支持率下降也在所难免了。

第5篇

活动目的辩论是一项可以提高思辩能力,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思维表达的活动。开展此项活动,可以使同学们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培养创新和团队精神。所以希望通过本次比赛,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提高思辩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各系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比赛时间预赛:待定决赛:待定比赛要求参赛队伍:全院8个系辩手要求:每支队伍由4人组成。要求辩手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赛前做好充分准备主席要求:外型仪表端正,口齿清晰,开朗大方赛程安排抽取辩题和对阵双方后开赛。赛后现场评出优胜者,再抽取辩题和对阵队伍,终至决赛。具体对战双方和比赛地点由各系学习部部长抽签决定。预赛时间:待定地点:实验楼1—104多功能厅决赛时间:待定地点:待定评判一评判规则预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5位评委组成,决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7位评委组成。评委对在场的各个代表队做出评判,具体以分数为准。二评判标准2、个人部分: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可参考:1陈词流畅,说理透彻,用语得体;2提问合适,回答中肯,反驳有力,反应机敏,幽默风趣中寓见解。3台风与辩风。三胜负判定1、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队得分;2、参赛两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3、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4.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参赛队员的得分.如果两队员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的人选。四点评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点评嘉宾由评委中产生。奖项设定

一、团体奖1、辩论赛季军奖两个2、辩论赛亚军奖一个3、辩论赛冠军奖一个

二、个人奖1、优秀辩手奖:两个2、大赛最佳辩手奖:一个备注:本次辩论赛将给冠军队、亚军队和季军队颁发相应的奖状,将会给本次大赛的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颁发相应的证书。辩论赛竞赛规程

一、比赛进程由主席执行1、开场白2、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3、介绍参赛队员4、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5、比赛开始6、评判团递交评分表,离席评定结果7、嘉宾点评8、公布结果9、颁奖典礼10、比赛结束四、比赛要求㈠开场陈词要求: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㈡攻辩要求:此环节为双方一辩、二辩、三辩之间的对话,提问、回答和攻辩小结都必须是这三者。各方三辩至多可提六个问题,对方一辩、二辩必须回答,其他辩手不得代替或补充。提问应贴近辩题,不宜过分刁难;回答应针对问题,切忌答非所问。㈢自由辩论要求:1.提交材料在比赛前,各队应向评委提交必要的文字材料,材料内容包括本队对辩题立场的分析理解,逻辑框架设计,主要论点、论据,对对方立论的分析等有关辩论的战略、战术。2.自由辩论规则⑴辩论发言必须两队之间交替进行,各用时4分钟;⑵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就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⑶在此时间里,每位辩论队员的发言顺序,次数和时间都不受限制;⑷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的发言时间;⑸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别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一名或多名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⑹比赛中,辩手不发言时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辩手发言。⑺倡导良好的辩风,注重普及知识、启迪智慧和展示风度,不提倡纯粹以节省时间为目的的辩论,切忌人身攻击。㈣总结陈词要求:应针对现场辩论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并注意升华辩题内涵。本规程最终解释权归院学生会学习部院学生会学习部比赛须知

一、请各系学生会、学习部长、参赛队员仔细阅读比赛须知,熟悉赛会的日程安排。

二、请各参赛队员及组织人员务必于每场比赛开始前30分钟到达比赛现场。同时,各赛场的黑板装饰由对战双方协调商定,在比赛开始前三十分钟装饰好,以利于赛事的统筹安排及各场比赛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请各参赛队遵守赛事各项时间安排,如遇特别问题,请及时与组织者以及院学生会学习部人员联系,以便协调安排,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

四、遵守赛会的纪律及规则规定,请在每场比赛之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以利于辩手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五、比赛期间,各参赛队请不要与评委接触,如想表达对赛事的意见,请与学习部成员联系。

六、各系可专门组织本系同学观看本系队伍参加的比赛,并可组织、准备适当的宣传用具、标语口号等,但不得影响比赛现场的正常秩序,不要喊口号或喝倒彩。所有影响比赛正常进行的行为,组委会都有权阻止并要求其离开比赛现场。大学生辩赛策划方案飞雪

第6篇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答辩人陈述

 

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3)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4)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5)侧重创新的部分。这部分要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答辩教师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6)结论、价值和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展望本课题的发展前景。

 

(7)自我评价。答辩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要求客观,实事求是,态度谦虚。经过参加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撰写,专业水平上有哪些提高、取得了哪些进步,研究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心得体会。

 

3.提问与答辩

 

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答辩教师提问的范围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提问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答辩教师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经常会问到的部分。再有就是论文中明显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答辩人比较紧张而导致口误,也可能是答辩人从未意识到,如果遇到这种状况,不要紧张,保持镇静,认真考虑后再回答。还有一种判断类的题目,即答辩教师故意以错误的观点提问,这就需要答辩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确作答。

 

仔细聆听答辩教师的问题,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组织好语言。回答问题时要求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完整全面、重点突出。如果没有听清楚问题,请答辩教师再重复一遍,态度诚恳,有礼貌。

 

当有问题确实不会回答时,也不要着急,可以请答辩教师给予提示。答辩教师会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4.总结

 

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5.致谢

第7篇

询证其实是一个模拟法庭,在一个房间里,现场有捷康的美国辩护律师及中文翻译、泰莱的辩护律师及ITC的官员和中文翻译,整个询证过程全部录音和摄像。摄像内容可以作为将来庭审的证据。

捷康一共去了四名证人,安立军是公司证人,吴金山副总经理(捷康股东之一)是技术证人,以及另外两名辅助证人。董海峰律师跟了香港询证的全程。这类询证时间长,节奏快,为保证效果,他给几个证人做前期演练,把所有对方可能会问到的问题都想到,并授予答辩技巧。

询证过程中,泰莱把它五项专利的四项仅作了简单的询问,最后的焦点都集中在“463”这个颜色比较接近的专利上。由于捷康的律师全程跟进并提前进行了仔细的模拟演练,整个在香港进行的证人询证答辩过程,捷康的证人做得非常成功。

最后一天询证结束后,几个人从法庭出来,都松了口气。此时已经到晚上11点多,大雨滂沱,打不到出租车,路边的餐厅都打烊了。饥肠辘辘的五人只得在路边车站吃方便面。安立军回忆说,“实在是饿坏了,我一个人吃了两盒方便面,这还是香港产的方便面,当时觉得特香。”

实地取证,地上残留灰尘也不放过

泰莱公司的律师因为捷康公司的主动加入,又追加了人员和预算,根据ITC的程序进程,泰莱公司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对捷康公司的调查取证。

根据捷康递交的资料和对证人的询证,泰莱律师及专家在ITC官员和捷康美国律师和中文翻译的陪同下于2007年10月30日到捷康工厂现场进行生产过程的摄像和取样。

ITC的辩护中,特别强调事实证据,除了证据递交,事实调查非常关键。由于泰莱放弃了另外四项专利,捷康的律师不会让泰莱方面看任何其他地方,焦点只能是涉及“463”专利的这一段生产线。

但是这一段过程中,泰莱的律师从投料开始(包括中间体)取样,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拍摄、记录,甚至看了生产记录。这些看起来的确毫无问题。

为了找到对捷康不利的证据,泰莱甚至把车间地面的灰尘都收集起来,并在当天通过美国具有全程保温快递公司送到美国去化验,希望从中找到对捷康公司不利的证据。捷康公司的美国辩护律师为了确保样品化验数据的准确性,也按同样保温冷藏方式寄到捷康在美国的指定实验室。

安立军告诉记者,“他们连灰尘都要取样的时候,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捷康的美国辩护律师为了确保绝对胜诉,按照ITC法律赋予的权利,到英国对泰莱的专利主要申请人进行了调查,并针对专利在美国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也要求泰莱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了确保绝对胜利同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来证明泰莱的专利无效。

“庭审提前了”

庭审时间是2008年2月26至28日,这是证据确定、进行审理答辩的最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决定输赢,容不得丝毫疏忽。

2月初安立军作为公司证人,吴金山作为技术证人,提前赶到了华盛顿。捷康美国子公司负责人张晖参与了该过程的全程。F&R的律师团共10多人,把泰莱的一切可能问到的问题以及公司证人、技术证人以及专家证人加州大学教授,进行轮番的培训。准备时间越长就越贵,因为这些专家和律师的收费精确到分钟。

F&R制定的双管齐下的应诉策略:尽一切可能确定捷康不侵权,和找一切证据使对方专利无效化。当然这也意味着更高的律师费。

由于语言不通,需要一名双方都认可的翻译。担任庭审翻译的是一名美籍香港人,根据安立军的在香港询证体会,“我认为翻译水平不高。”他又被告知,“如果翻译翻译错误了’仍按照翻译说的为准。”他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调整自己去适应翻译,尽量避免出现地方语言和难以翻译的专业术语。

次日才开庭,安立军觉得这天没什么事,就和吴金山以及带来的台湾翻译一起去附近的白宫转转。几个人刚下地铁往白宫赶,就接到张晖十万火急的电话,“出庭时间提前了。”

完美的答辩

按照ITC法定程序,2008年2月28日对捷康公司的公司证人、技术证人、专家证人进行开庭审理。主席台上是ITC的大法官,两边是书记员,法庭中坐满了泰莱的辩护律师大约20多名,及捷康的辩护律师和法律工作人员,其他人员可以旁听。安立军注意到,三家中国被告及其律师都来旁听了。

法庭的要求是公开环节(比如公司证人询问环节)是公开的,可以旁听。当审理到技术环节需要回避时,无关人员会被请出法庭。

公司证人最先回答问题。这也是安立军最遗憾的部分。对方居然只问了一个问题,“你是不是捷康的总经理?”安立军回答,“是。”然后结束了'尽管安立军万里迢迢赶过来作证,尽管他已经做了全方位的可能被提问的准备。后来他自己的理解是:公司证人回答的问题不涉及侵权,“337案”也不是反倾销之类的案件,所以他们也不会在公司证人身上浪费时间。

接下来是技术证人提问。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美国的这套质证程序,听证会上,各方当事人基本没有说谎的机会。

泰莱的询问技巧是,先提问,看你如何回答;然后现场比照资料内容,并调出香港询证的录音录像,看是否有出入。如果找到不一致的地方,再给法官指出,让法官对你有一个“不诚实”的印象。

这时候就看出吴金山的深厚功底。在一连串十多个问题的询问下,硬是回答、资料和录像全部一致,这个环节花了半个小时左右。泰莱的律师找不到任何的出入,他们开始着急了口

最后无奈之下,他们开始在专家证人身卜寻栈突破口。

他们拿出自认为最有效的证据:捷康给政府提交的资料和实际的生产工艺资料不同,所以捷康是不诚实的。同时,他们又拿这一条来攻击捷康的专家证人,说,“你们为他辩护,他提供的资料都是假的。你有什么好辩护的?”

这个问题提交给专家证人后,他用英语回答,在场的安立军听不懂,大概明白他的意思是:“捷康为政府提供什么资料,我不关心。我只关心真实的工艺,我只为真实的工艺辩护。”

庭审结束后出来,辩护律师说,“答得非常非常好,我们百分百胜利了。”因为对方没有抓住捷康任何漏洞。

完胜!

根据双方递交的证据资料和法庭的答辩,ITC第三方律师在法庭审理前及审理后都做出了捷康生产工艺不侵犯泰莱专利,泰莱“463”无效的结论;ITC行政法官开庭审理中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综合审查双方递交的证据和材料后,根据ITC相关法律于2008年9月22日对本案做出裁定:进口到美国的三氯蔗糖及下游产品并不侵犯泰来公

司诉请的4980463、5470969、5498709、7049435四项专利;对于泰来公司诉请的5034551号专利,ITC没有管辖权;同时还认定,美国并不存在与4980463专利相关的国内产业。基于此,ITC裁决,除缺席者和败诉的以外,捷康公司及中国三家被诉企业(河北苏科瑞、江苏牛塘、广东食品研究所)的生产工艺并不侵犯泰来公司的专利权。

捷康公司经历了一年半的辩护,共支付律师费300万美元(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最后赢得了全球同行唯一一个主动加入并不侵权的判决。

F&R负责人Craig Smith表示:“对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全面的胜利。我们说服国际贸易委员会相信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的制造工艺没有侵犯所宣称的专利,该专利是无效的。”

这桩案子,除捷康公司是主动加入“337调查”并被认定不侵权外,其他三家生产企业及相关贸易公司还要在ITC法庭胜利后继续应对联邦法院没有审理部分专利的调查。至此,捷康公司成为全球唯一ITC胜诉又没有地方法院诉讼的三氯蔗糖制造企业。

2008年9月22日法官做出初裁,捷康和其他三家被告全胜。初裁后,ITC委员会根据法院裁决进行表决,于2009年4月6日发出终裁结果,认定捷康不侵权。2009年6月6日,总统放弃了否决令。自此,捷康宣布完胜。

胜诉的效应

回顾这次胜诉之旅,安立军告诉记者:“捷康公司经历了近两年的辩护,共支付律师费两千多万,最后赢得了全球同行唯一一家主动加入并且不侵权的一个判决,获得了通往全球贸易的一个通行证。” “此次应诉的胜利,使捷康深信,市场渠道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能力。捷康将一如既往在扩大硬件建设的同时,坚持继续开发和维护自主知识产权,为各大销售网络和经销商营造优越的经营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优异的产品,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6月8日,安立军在“捷康主动应诉英国泰莱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国泰莱三氯蔗糖公司ITC专利调查的判决最终取得完胜”新闻会上表示:这是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唯一一家主动要求加入“337调查”并最终胜诉的中国企业。

自主动加入ITC的“337调查”后,捷康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连续举行大型新闻会四次,在各大媒体上新闻数十次。“我们把诉讼期间作为有效拓展市场的机会,这是扩大市场份额的好机会。”捷康全球销售副总经理杨洪梅告诉记者。

捷康在全球行业声名鹊起。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元、欧元国际货币贬值的残酷经济下,捷康公司的销售仍能以每年50~80%的速度增长。

并且,诉讼还令捷康的全球销售网络建设更完善。由于捷康公司主动加入ITC调查,全球各国的经销商和客户主动与捷康公司接洽业务,使捷康公司在很短时间里建立了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及亚太等全球的销售网络。

主动应诉也让捷康取得了市场的主动权。由于捷康公司是主动加入“337调查”,泰莱公司就没有理由把捷康的客户列为被告名单。这样捷康公司就极大限度保护了客户利益。“主动应诉还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吸引了高级人才,加强和完善了捷康的整个管理队伍建设。”安立军表示。

从捷康主动递交申请,前后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捷康成为仅次于泰莱的供货商。其间还涉及到技术改造和工厂扩产。安立军说,“捷康在20年之内不会停止扩产。”

杨洪梅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以前是捷康去寻找客户,现在是客户主动找上门来。捷康一跃而居为欧美第二大、亚洲第一大三氯蔗糖供货商。”

反思

反思这一案件,安立军提出,政府必须给企业加强“商场如战场”的意识。价格战只是其中最低级的手段,现在高级战役就是知识产权壁垒,还有各种标准体系、环保体系等;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对国际上会有哪些贸易壁垒、贸易竞争要非常清楚;力量不足的企业,不要贸然进入欧美市场,可以挑选难度较低的亚洲或非洲市场。

他还说,不要等到出现问题了才开始应诉,一定要未雨绸缪,“律师费,主动应诉是投资;被动应诉是花费。”

安立军特别强调,政府要营造一个国内竞争环境,“不是教会企业游泳,而是妻给企业建一个标准游泳池。现在我们的环境只是一个小澡盆而已。”

这一点,得到了相关专家的支持,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回应。

盐城捷康公司所在地的射阳县县长顾强生表示,“作为地方人民政府,我们主要是注重发挥政府服务职能,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第8篇

流畅得体的口语交际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进入小学高年级,口语表达能力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教师需要从分析教学现状入手。

一、学生的口语交际障碍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无话可说。口语交际一旦涉及自我表达,有的学生就出现表达障碍。例如“我是小记者”的练习题:采访自己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请自己设计一段采访的开场白和结束语,并且设计好采访问题。一位学生在开场白中写道:“我敬爱我的数学老师,因为她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习,平时总是笑眯眯的,非常亲切和蔼,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她。”在结束时,他写道:“在数学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数学成绩都有了进步,大家都非常感谢她。祝愿她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很明显,开场白和结束语是重复的,并不能发挥什么串联效果。学生表达的内容都是空洞的套话,没有围绕人物的核心特征来表达。

2.沟通不畅。口语交际的另一重点是交际,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辩论会“小学生应该上网”给出了反方辩手的意见:“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弱,容易沉迷网络交友和游戏,不仅不利于学习,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辩论会要求学生作为正方辩手给出反对意见。很多学生列举了充足的上网理由,却出现了一个毛病:没有根据对话给出反对的理由。辩论成了自说自话,口语交际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口语交际的情境化特点

纵观高年级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口语交际的情境化。例如,五年级课本中有“请你帮个忙”的话题,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遇到麻烦请别人帮忙时应该怎么说,别人请求自己帮忙时又该怎么说。

这种情境的设置具有生活化和开放化的特点,一方面,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只要留心生活的细节就不会无话可说;另一方面,不管是介绍、讨论还是对话,都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和他人沟通交流。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它意味着学生在交流表达中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同时根据场合调整自己的表达,使自己的意见和他人的意见对接。

观照口语交际的特征和要求,再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不难找到其症结。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交际障碍,是因为他们对情境的体验不深,没有形成足够的生活代入感,不知道要把生活实际中充实的细节用语言表达出来,也不知道根据场合和身份选择表达用语。

更棘手的是,学生如果无法对模拟的口语情境形成认同,就不会有太多的个性化体验。这就是部分学生口语表达缺乏真情实感和自主观念的原因。

三、教学建议

找到了症结,口语交际的教学方向就明确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1.观察生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家庭对话、同学对话、公共场合的对话。例如,笔者曾经让学生留心公交车上的对话,请求别人让座的时候怎么说,有人让座了,乘客又是怎么回答的。许多学生告诉笔者,自己让座的时候,老人都会在说“谢谢”的同时赞扬“真懂事”,这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能够营造对话的和谐氛围。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亲友对话与陌生人对话的不同,也能够对不同身份的人物用语有自己的体悟,在面对口语交际题目时能够把握表达的分寸,熟练地选择用语。

除了观察生活之外,视频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资源。无论是动画还是电影,都蕴含了各种各样的对话片段。教师可以筛选一些合适的对话范本,例如保护环境、宣传礼仪、讲究公德的公益短片,把它们剪辑出来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到模拟情境的趣味,同时效仿、改编、自主创造。

2.情境模拟。进入情境的最佳方式是亲身体验情境。例如,对“学会解释”的口语交际,教师可以假设一位学生因为感冒发烧而旷课了,让两名学生模拟办公室情境处理一段对话。

生1:老师好,我来办公室报道。

生2:进来吧,昨天怎么没有来上课?

生1:我昨天感冒头晕,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所以没来学校上课,但我忘了告诉老师,对不起,请老师原谅。

生2:没关系,以后如果有急事不能上课一定要给老师打电话说明原因,不要让老师和同学担心。

生1:好的,我知道了。

不少口语交际的情境模拟起来并不困难,教师不需要让学生端坐在课桌后面凭空想象,而应该想办法带领学生把情境创设出来。申诉、辩论会和记者采访这样的小型场景可以模拟出来。为了效果的逼真,教师还可以让其他学生扮演观众,让学生投入其中,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的体验组织语言,提升表达的效果。

第9篇

我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要求全班学生课后找一找资料,思考一下,第二天语文课开个辩论会。

第二天的语文课,课代表做主持人,学生分正方(船长会开枪)、反方(船长不会开枪)进行辩论,辩论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严肃而又热烈。

正方:我方认为,船长作为一船之长,既然说了,他就一定会做到――开枪。

反方:我方认为,船长不会开枪。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跳水》一课,船长是不会用枪打儿子的,他只不过是吓唬一下儿子而已。哈尔威船长说这话,同样是为了吓唬发疯的人群。

正方:船长会开枪的,反方所提到的《跳水》一课与本文中的危险状况不同,发疯的人群如果不能控制好,全船的人都会你争我抢,互不相让,结果大家都难逃一死。

正方:我也有补充,逃生混乱导致伤亡惨重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生过,报纸上刊登过很多大火、矿难逃生事件,很多时候死伤惨重是因为无序而造成的,为了维持逃生秩序,船长一定会杀鸡儆猴。

反方:船长在前面说过“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如果开枪,不是自食其言吗?

正方:“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60人全都因混乱而无辜遇难不如除掉影响逃生秩序的害群之马。

反方:船长还可以选择朝天鸣枪等方法,不一定要打死某个人。

正方: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也许会对空鸣枪,但如果还无法控制场面,船长必然会开枪,这也是他忠于职守的必然选择。

……

主持人:(笔者引导)通过这次辩论,你们有什么启示,有什么收获?

生1:我的启示是遇到危险,不能慌乱,更不能只想到自己,要安全、有序地自救。

生2:我的补充是遇到危险,不能为了个人安危而不顾别人死活,否则怕死的人有可能先送命――“砰”。(全班学生大笑)

生3:我们要学习船长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品质,要能学到船长果断、坚决的指挥才能就更好了。

主持人:(笔者引导)在其他方面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为了大家的利益,约束甚至牺牲部分利益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就像小壁虎选择掉尾巴来保全自己的生命一样。

生2:我们在集体中学习、生活,也不能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的利益。

生3:我明白了纪律,还有法律的重要,“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约束就可能不会有自由和其他东西。

……

反思: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次语文课以“船长会不会开枪”为争论点,开展辩论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育人与语文教学在整体上得到了有机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合理推想,使学习探究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好。”(苏霍姆林斯基语)本节语文课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故事环境中,明白了“纪律”“临危自救”“集体利益”的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一结论不是谁告诉他们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争论得来的。“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自己动脑获得的结论,才是学生相信的“真理”。

第二,大胆辩论,使课文学习变成快乐、轻松的个性化活动。

语文课如果都是“单打一”的老一套形式,既违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课文中有价值的“留白”,用辩论的形式来探讨,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观点得以碰撞,思维得以激发,个性得以张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个性思维。

第10篇

辩论,是一种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其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交生活之中。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对辩论双方来说,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更是语言艺术的较量。千百年来,辩论都以其严密精湛的逻辑思维和咄咄逼人的论辩气势,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由于辩论能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考查学生听辩中捕捉信息及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所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巧性于一体的语言实践活动题越来越受到许多考区的青睐,成为了一种热门题型。

[经典考题]

例1.小文主持了一场“我看汉语魅力”辩论会,正方反方激烈交锋。

正方:汉语魅力无穷。同样一组词语,按不同顺序组合,就能表示多种多样的意思。目前,在亚洲、欧美许多国家,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膨胀,汉语必将成为全球的强势语言。

反方:汉语的魅力在消退。①汉语中有些同音词、同义词混淆难辨,造成听读障碍,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②目前,许多幼儿园开了识字课,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快乐成长。③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暗淡了。

(1)正方辩词的画线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_____”改为“_____”。

(2)反方辩词中的第_____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2007年南京市中考题)

解析:这是一场关于“汉语魅力”的辩论会,题干中不仅列出了正反双方针锋相对的观点,同时也列出了各自的辩词,从中可感受双方交锋的激烈。第(1)小题中用词不当的是“膨胀”一词,这个词语常用来借指某些事物扩大或增长,用来形容“学习的热潮”不妥,可改成“高涨”。辩论的终极目标,是否定彼方论点的成立、肯定己方论点的正确。所以辩词应该要能有力论证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方的观点,而反方中的第②句讲的是幼儿的学习负担,既不能证明反方观点,也不能反驳对方的观点。

例2.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看法。

朱永新教授等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远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关联。因此,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

余秋雨则明确表示反对。其理由是:一、现在已有“国际阅读日”,没有必要增加类似节日;二、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阅读不是欠缺,而是灾难;三、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

不久,朱永新又发文《余秋雨先生,请不要误导中国人》。

两种争论十分激烈,也在各地引发是否设立阅读日的讨论。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是否需要设立“嘉兴青少年阅读日”?请根据你的体会,简要写出理由。

(2007年嘉兴市中考题)

解析:题中的材料只是为你观点的提出设置背景,首先要认真研读朱永新、余秋雨等人的观点及理由,然后对是否需要设立“嘉兴青少年阅读日”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立场。立场明确了,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对“阅读”的体会写出理由了。答案示例:1:设不设节日不是很重要,关键是我们大家要认同“阅读”,尤其是青少年要加强阅读。如若不然,便是形式而已;如若认同了,一个国际读书日就足够了,何必再增设“嘉兴青少年阅读日”呢?2:其实设阅读日不是目的,最根本的是要提高青少年的阅读意识,呼吁大家真正地读书,读好书。赞成增设“嘉兴少年阅读日”。3:阅读好的书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品位。没有阅读,那是我们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如何传承?赞成设立“嘉兴青少年阅读日”。

例3.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每方观点不超过15个字,字数大致相等。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资料:

[人物介绍]

于丹,北师大教授。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她的《〈论语〉心得》讲座。她的解读换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着的诘问。

[相关言论]

① 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② 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③ 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④ 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她成功的强大力量。

(2007年陕西省中考题)

解析:要辩论首先得有辩题。辩论赛所设置的辩题,正反两方面的判断应当是具有对抗性矛盾的,或者至少是具有矛盾对立关系的。同时要使双方都有话说,而不是明显一边倒,要使听众觉得双方讲的都似乎有理。解答这道题可以先选定“相关言论”中的一句,仔细推敲进而设置正反双方针锋相对的辩题。如选定第①句言论,就可以这样设置辩题:正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反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看过2006年世界杯吗?在2006年世界杯上1/8决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中央电视台解说员黄健翔在解说到最后阶段时出现了“疯吼”现象。在比赛进行到伤停补时阶段时,意大利队获得一个制胜点球而挺进八强。解说员黄健翔因多年解说意大利足球而对意大利足球有了很深厚的感情。由于兴奋过度,黄健翔在解说时用嘶哑的喉咙“疯吼”着对意大利的赞扬的话而深刻地抨击了澳大利亚足球。对于这一现象,各界人士看法不一。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八)班同学展开的一场辩论赛的节选部分。假如你是反方成员,请写出你的辩论词。

正方:我方认为,黄健翔是一个优秀的解说员。解说员不是机器,难免倾注个人的情感,可以理解。在演说比赛的过程中有如此的激情,能够带动全场的气氛,将比赛带入高潮。这正是对足球这一充满激情的体育运动最好的诠释。

反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50个左右)。

我的观点是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

4.某校初二(1)班同学阅读了名著《西游记》后,对猪八戒这个形象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陈述?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所以他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班举行以“上网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一方面,网络缩小了世界,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另一方面,它还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

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符合辩论格式,如有“我方认为”或其他表明观点的语句,同时观点要鲜明,理由阐述正确,符合语境。

2.示例:正方:利大于弊,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方便快捷,可以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对于青少年增长学识,不无裨益。反方:弊大于利,网络阅读囫囵吞枣,不利于深层理解;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

3.示例:(1)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2)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3)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4.示例: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吃苦耐劳,对师父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第11篇

 

我有幸与周抗老相识,是在一个特殊的场合——我的硕士论文答辩自述会上。那是1981年6月31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

 

事情得从我的那篇硕士论文说起。

 

1978年秋,我考入南京大学攻读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那时我已是近40岁的人了。那几年,思想解放的激流猛烈地冲击着我的心,亲身经历过 “文革”浩劫的我,焦灼地思考着我们的国家为什么会遭受如此之不幸,我试图从国家理论上来探讨这一问题。因此,将《论无产阶级的间接统治与直接统治》作为论文的题目。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未来国家形态界定为无产阶级统治(专政)。但是,横观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能说哪个国家是真正实行了无产阶级统治的。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承认,专政不是由这个阶级来实现的,而是由这个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党代替阶级实现着无产阶级专政,我把它称之为“无产阶级的间接统治”。鉴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还不能直接掌握与运用国家政权,实行名副其实的阶级统治。但不能认为,以党的名义所实行的无产阶级统治就是马、恩所提倡的无产阶级统治。尤其重要的是,在承认间接统治必要性的同时,对于今天来说,应当正视这种统治方式所存在的弊端。

 

只要是间接统治,那就必然会存在这样的状况,即直接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甚至控制国家政权的是党,而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同国家政权之间却存在着某种分离状况。如果不努力改变这种分离状况,反而把党对国家政权的控制绝对化、神圣化,那么,很可能名义上是在为无产阶级实现统治,事实上,这种统治或多或少会背离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这一分析大致是符合建国以来直至“文革“的历史事实的。因此,政治制度上这种分离状况的存在是使国家发展屡遭挫折,人民和党长期陷入不幸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结束这种不幸的历史,必须改变国家政权与人民相分离的状况,改变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由间接统治走向直接统治。

 

在论文的序言中,我表述了以下的观点:

 

“无产阶级在争取阶级统治中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开始为间接统治阶段,然后逐步过渡到直接统治阶段。间接统治……是必要的,但仅仅是无产阶级统治的低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阶级统治是经过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来实现的,因此,无产阶级的内部矛盾就表现为控制国家政权的执政党(更确切地说是执政党的领导集团)和实际上没有掌握国家政权的本阶级之间的矛盾……如果无产阶级和它的先锋队都能正确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这个矛盾,那么就应该经过间接统治而逐渐地到达于直接统治。反之,如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掩盖和歪曲这个矛盾,用错误的路线、途径和方法(如‘文革’)去处理这一矛盾,那么无产阶级在这个阶段中就难免会遭受挫折并付出巨大的代价。”

 

由于间接统治存在着权力与人民相分离的状况,又由于这种分离状况所出现的矛盾,因此,权力的某种异化现象的出现又成了一种必然的现象。这种异化现象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谁能否认呢!人民的公仆成了人民的主人,为人民服务成了人民为公仆服务,无产阶级专政成了专无产阶级的政,“文化大革命” 成了大革文化的命,等等,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私有化,人民的权力成了少数人的专利,因此,个人专断,权力滥用,重大决策一再失误,人民无民主与自由权利的保障。这样,国家权力的异化现象就成为论文所论述的一个重点。这个问题,以后周扬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1983年的报告中也被提及过,反响热烈,但却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此后似乎不再有人问津这一禁区了。

 

关于“直接统治”在序言中作了以下提示:

 

“无产阶级所需要的国家是无产阶级的直接统治。这是无产阶级统治的高级阶段,那时的国家权力已不再是社会中一部分人的专利与特殊的分工部门……因此,无产阶级的直接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国家的消亡,本质上是同一的。我国国家制度的民主化的改革就是为着无产阶级的直接统治。”

 

南京大学对我的论文的答辩比较重视,分别向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后改名为苏州大学)、河海大学邀请了三位专家(均避本人函邀),连同校内两位专家,组成了五人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第一个收到校外专家对论文的评语就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周抗教授。有人告诉我,这是一位资格很老,在上海很有声望的哲学家,他对你的论文是肯定的。我对论文的答辩于是有了信心。但不久又传来了另外一种信息:江苏师院那位专家不同意我论文的观点。这样,南大有关方面对我这篇论文的态度也就严肃起来了。问题的严重性是当时的气候已发生了变化。大家根据经验,学术上的自由探讨怕是不行了。因此,有关领导和老师一再劝我推迟答辩,并明确告诉我,如若答辩,否定票占绝大多数。当时我很固执,坚定地要求答辩;即使在答辩中遭到否定。建国以来知识分子因说出真话所受到的令人悲忿的不公遭遇我是知道的,我论文中所涉及的问题也确属尖锐、敏感。可是想想这2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不幸,为了国家今后有一个发展的健康之道,个人的损失算得了什么。所以,不论从感情上还是在理智上我都无法放弃我的观点。当然,如果答辩,我将为难答辩委员会的各位专家。直到答辩前三天,领导还希望我改期答辩。我则回答说:“我考研究生不是为了换取一张硕士学位的文凭,我是为寻求真理而来,我希望能在答辩中听取对论文的批评。”

 

答辩终于在1981年6月30日上午举行。这次答辩可够隆重的,除了南大马列室、哲学系的一些教师和研究生、江苏师院和上海社科院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列席外,南大党委书记××在答辩前就在休息室会见了答辩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后又亲临答辩现场,观摩答辩。会场布置得亦颇为庄重。约8时半,5位答辩委员会成员步入会场,这时我才见到身躯清瘦、面容刚毅的周抗前辈。待他们列坐于主考席上后,我就坐于离他们约4公尺远的答辩席上,在这里我将受到审判。会场设了记录,还作了录音。气氛是严肃的,看来这场答辩非同寻常。

 

答辩开始首先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孙百介绍了我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情况及论文的题旨,并强调答辩仅限于在学术上对意见,不作政治评价。这一保护性的声明防止了把大批判那种“左”的方法带进答辩。

 

在我介绍论文基本内容之后,答辩委员会各专家发表意见。问题提得最多的是江苏师院的那位专家。他认为,世界上哪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实行直接统治的?都是间接统治的。今天就是要巩固间接统治,加强党的领导……在专家们发表意见之后,进行了短暂的休息。就在休息的时候,在走廊里我与周抗相遇了。他主动对我说:“我支持你的观点,等会儿你大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好了。”我顿时感到增添了勇气和力量。休息后我直抒自己的见解。

 

答辩进行到12时,未完成的议程只能推到下午进行。

 

下午的议程是对我的论文进行表决。当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将要进行这一议程时,一向沉默的周抗教授举手了。他对主席说,我是否还能发表一点意见?主席示意后,周抗说,前面仅就应克复同志论文中所存在的问题发表了看法,还没有对论文作出全面的评价。虽然论文有缺点,甚至有错误,但论文的基本倾向是好的,是很有价值的,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中值得沉思的问题。他说,我对论文写了一份评语,在此想念一下。接着,他站了起来,以平稳、严肃的语调读完了评语(可惜此评语我未有见到)。读完之后,似乎有些激动了。接着说,我一到南京,便问,应克复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共产党员?结果我知道他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党外人士,能探索这样的问题,提出这样的见解,难能可贵。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周系30年代的老党员),我今天向这位非党人士表示感谢;他一边说,一边躬身作着致礼状。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使我激动不已,全场亦四座皆惊!我急忙起身还礼,并请他坐下。他接着又说,这篇论文,厚厚的一本(系手稿复印本),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阅读,又核对了引文原文,觉得作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引用是正确的。列宁在世时间不长,但对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有宝贵的思想,这些思想多年来被人们遗忘了。应克复同志将这些思想作了整理,比如党与国家的关系,领袖与政党的关系,政党与群众的关系,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这篇论文不是什么违背党的领导,而是对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

 

“论文不是违背党的领导”,这是最关键的评价,也是针对那种视论文为违背党的领导的一种批评。论文是改进党的领导还是违背党的领导,是判定论文生死的两种评价。两种对立的评价,戏剧性地在答辩委员会中交锋了!5位委员在投票中将作何种选择呢?

 

周抗教授发言后,委员们便都离开了会场,对论文进行无记名投票,并起草对论文的评语。投票结果在委员们未回会场时就先行通知我了,是4:1。那位唯一投了赞成票的自然是周抗了。我虽已有通不过的思想准备,但没有想到为什么竟没有一个人敢站在周抗教授这一边呢!不过,这个4:1的结果,对我的刺激或者说打击并不大。我觉得,这个结果不能说明我在理论上的失误。我为周抗这无畏的一票感到欣慰和骄傲,又为当今中国学术依然是权力的奴仆而悲哀!

 

在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投票结果之后便宣读了对论文的评语。令人不解的是在投票结果与论文评语之间显然不相吻合:否定性的结果竟产生出肯定性的评语。这又是一桩奇闻。事后我反复琢磨,觉得这一巧妙的处理显示了高明的艺术:有了这份评语可以向历史作交待了,而投票的结果是对现实的权宜应付。出现这种微妙格局,一个重要因素是周抗教授在其中的影响力。

 

答辩结束了,我走到周抗教授面前,凝视着他的面容,由衷地表示对他的感谢;而他同我只说了一句话:我住在××号房间。我明白了。晚上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去拜访。那天晚上他同我说了很多、很多。讲到“文革”中的遭遇,讲到如何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鸣锣开道……我们之间很快成了忘年之友,彼此间没有一点距离感了。他解释为什么一个上午没有发表一点意见,因为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之一)到车站接周抗教授时就打了招呼:对应克复的论文现在有与你不同的意见,请周抗先听听,在答辩会上不急于发言。于是,周抗整整一个上午洗耳恭听,不发一言;只是在投票之前,不能不表示对论文的态度了。他还说,人家说,应克复是一匹不可驯服的野马,我回答别人说,应克复不是一匹野马,而是一位有思想的诚实的理论工作者。

 

这场答辩,除了在南京大学引起强烈反响外,还影响到全国高等学校乃至理论界。因为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研究生工作会议上,南大将我的论文及其答辩情况作为一个典型在会上作了汇报。对此,教育部有关方面表示,不能再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不能因此影响应克复同志的毕业分配。这事引起许多人的兴趣,就纷纷相传。那段时间,有人一旦见了周抗(不管是否相互认识)就上前热情地与之握手,表示对周抗教授这一正义行动的敬仰与钦佩。周抗说,答辩会上我是孤立的,但是,是光荣的孤立;而且,跳出那个小圈子,我并不孤立。

 

但是,“左”的观念毕竟根深蒂固,在某些人中还有一定的市场。就在周抗来宁参加答辩还未返回上海时,上海社科院的主要领导就已获悉,周抗在南大支持应克复的自由化观点。这是“左”祸年代某些人惯用的手法——“打小报告”,并且,以正确自居,无端地打击别人。周抗回到上海社科院后十分气愤,并将我的论文拿出来请大家审读、鉴定,自由化的观点在哪里?!

 

那时,社会毕竟经历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国家也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动辄诬陷好人看来已不得人心了。经历此事之后的周抗声誉日隆,追随者更众。

 

在我的论文答辩过程中,周抗为了坚持真理,顶着逆风前进,在形势不利于他的情况下,投下了对我刻骨铭心的一票,表现了他在理论上的远见卓识,人格上的高风亮节,以及对后学者的热情支持。这件往事多少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际,就像是昨天发生的那样。

 

时间过得真快,这篇未获通过的论文的答辩一事至今已有22年了。在苏联解体十周年之际,黄苇町发表了《苏共亡党十年祭》一文,指出“苏共被他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所抛弃”,“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因素之一”。就在苏联解体前不久,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 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正因为此,面对苏共垮台人民和党员冷眼旁观,甚至出现在对立的营垒中,就不奇怪了。正是苏联党群关系的首先解体,才导致了苏共和苏联解体的悲剧(引自《南方周末》2001年8月16日)。这正是僵化了的间接统治的悲剧。历史本身为争执作出了结论。

第12篇

语音组织通顺,信心十足地把资料放进书包。

第二天,“铃~铃~铃~”清脆的上课铃打响了,辩论会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开始了。王老师让我们自告奋勇,当每方的代表进行辩论,正方代表于楷麟走上讲台,

引用了许多作家的读书名言,问我们反方:“你们怎么能说开卷无益呢?”当时,我的心怦怦直跳,勇气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廖??做了反方代表,一样是用充足的理由

对正方的观点质疑,这时,老师宣布自由辩论,正、反方你一言,我一句的争辩起来,正方又一次发言。说完后,反方竟然没有人争辩,在同学的鼓舞下,我站了起来,

全班同学的目光投向了我,我的心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七跳八蹦的,但还是鼓足勇气,对正方辩解:“现在的一些不法书商为了赚钱,丧尽天良,夹杂一些不健康的书,

而我们一旦购买,对情节着迷,便会走火入魔,这不是害了自己吗?”我说完后,同学们鼓起了掌声,我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

于楷麟又开始争辩,我再次站了起来,利用各种俗语和名言警句,向正方提问,台下又有了热烈的掌声,似乎在支持我。

我万万没有想到,于楷麟的资料有很多,他又对自己的观点辨析,我已经没有更多的资料了,这时,反方代表廖??又进行了争辩,大家都踊跃补充……

最后老师问我们哪方胜利,大家都支持自己的一方,而我举起了手,准备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问我的观点,我说:“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好比毒药。因此

开卷是否有益,需要我们谨慎地去选择,这样才能达到增长知识的目的,而不会误入歧途。”同学们再一次鼓起了掌声,我十分高兴。王老师说:“书有没有益处,在于

选择什么样的书,如果选择了不健康的书,并且只顾书中的情节,那就是无益处,但要是选择好书,就会有益。”我们从王老师的话里都明白了:双方辩论不相上下。

从这次辩论会中,我学习到了许多辩论会的常识,首先要仔细倾听,还要组织好语言,不能答非所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