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钳工工程实训总结

钳工工程实训总结

时间:2022-07-16 02:4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钳工工程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钳工工程实训总结

第1篇

转眼间,两周钳工实训就要结束了,有遗憾,但的是快乐,现在在这里我默默地写着那实训报告总结。实训了,好开心。终于能用我的双手成就自己的实验品,我比谁都开心,开始我觉得自己会用百分之百的心对待。然而我做的远远不及我想的。

十四周你来了,在十三周我已看到你的气息。来的是那么猛烈,来的是那么激情,每一位同学用他们热血的心,在那个地方磨、据、切、敲、真的是一位蓝衣工人.而我当然也不列外,自然是那么的热心,磨了就锯,锯了再磨,我陶醉在其中,记住老师的16,量了又量生怕自己的过失,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很苦,但我却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作为一名钳工所必备的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诗人—李白那一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真正内涵!

钳工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在钳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 不然我们有的同学也很调皮,顽固的不按规矩来,特别的随心所欲,在上课的时候就轻易的出去,吃早餐的吃早餐,玩的玩。实在不是个大学生的所为,

曾说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确如此啊,老师就算讲的再透彻,还是要自己真正的动起手来,看看自己的成果,才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啊。一个星期的钳工实训结束了。虽然很累,但我却学到了很多

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划线、锯削、刮、磨 钻孔、等等。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

实训培养和锻炼了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我们不但对钳工实训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我们更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了我们的所学的知识。

同时也学到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老师们不耐其烦地帮我们查找程序中的错误,一遍又一遍。有的程序特别长,可老师才不计较这些,只要有一点毛病,就一定要把它揪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同学们的作品修整得更为完美一点。有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实训过程中我们也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大家相互帮助相互。

两个星期的钳工实习是真正锻炼了我们。钳工不光需要拥有强而有力的力气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有时一个上午都只是重复一个动作一直站到你腿软很是乏味无聊但也不能放弃一旦放弃就会完成不了任务。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恒心、细心、耐心锻炼了我们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让我们了解到不是所有的事都像眼睛看到的那样简单做任何事都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回想起来这段日子虽然过得比较辛苦比较累却收获满满让人欣喜的事我们不光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得到锻炼更意识到集体的伟大同学们之间毫无私心的帮助真诚的相互鼓励加油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让这个本是枯燥乏味的钳工实习增添了一份魅力。虽然我们懂得的理论知识并不多但这次实习让我明白我们需要实际学习掌握的技能还很多不能停下我们的脚步要不断地把理论联系到实际在实际生产中学习切勿纸上谈兵还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

第2篇

关键词:培养兴趣;因材施教;坚守创新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钳工实训教学的一线教师,在多年的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如果按照书本上规定的项目来进行实训教学,学生往往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会感觉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学生排斥接受实训教学的情况。本来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学生却以为钳工实训很辛苦,加之目前企业钳工基本技能用处不大,基本上用不着钳工基本功。为了扭转这种认识局面,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在分析钳工实训项目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本人对钳工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让学生们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加,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下是本人在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 首先是培养兴趣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教学方法有趣:在钳工实训教学中,运用可视化等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如采用可视化方法,简图加文字让学生一目了然。在钻孔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家自己预习,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独立完成台钻的结构草图,并在图中用不同的颜色画不同的结构件,用简洁的文字标注名称,相关的知识可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在图中说明,如果碰到问题可咨询老师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后让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作为代表描述台钻结构、台钻操作过程、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等学生描述结束,再指出问题、纠正问题。如果合格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操作台钻,进行钻孔。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老师在现场指导,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在出主意、想办法做出最好的成果,都不甘示弱,而且兴趣很浓!而且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对于学生所画的可视图找出比较好的展示在教室,让学生能一目了然!这比起平时的课堂讲课效果有了大大的提升!如采用旋转木马谈话法,使学生所学知识不易忘记,这个教学方法遵循了三句话:给我叙述我会忘记;给我展示我会记住;让我自己做我会理解。有趣的教学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也学的有趣。

2.实训项目有趣:如果按照书本上的项目进行实操,训练时间长了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此时指导老师应把实操项目设得有趣一些。可对实操项目进行大胆的改变,使得实操变得有趣、实用,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完成了任务。

二、其次要因材施教

在实训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在操作技能、技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实训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好坏、动手能力的强弱、分析能力的高低都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各项条件好,工件做得又快又好;有的同学条件相对差一些,工件做得慢而差,这就需要我考虑因材施教,既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好工作任务,又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分层教学——是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学生素质有差别,体制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要区分层次,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标准要求;要求体能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加大加工量、提高加工精度等。

2. 采取传、帮、带的形式,让学得慢的学生跟学得好的学生进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就有效地做到了这点,为了不使小组落后,学的快的学生一定会想办法带动学的慢的学生,而学的慢的学生也会想办法跟上整个小组的进程。

3.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训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讲锯割这个实训课题时,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立组长,教师先做演示,把正确的操作过程演示给组长看,然后请组长进行操作演示给各自的小组看,再分别让每小组学生总结,分析组长的操作过程是否正确?操作时应注意那些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操作过程,对错误加以纠正,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在操作时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用这种方法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既要有坚守也要有创新

1.实习操作要坚持“三到位”

示范动作到位:教授新知识要严格而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含乎其辞、一知半解,更不允许讲错,演示动作要到位、规范。

巡回指导要到位:巡回指导的重要性在于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当中的不正确姿势、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进度不同、掌握技能的程度不同的学生教授他们不同的技能技巧,不同的操作方法。上好实训课的关键在于三指导,而三指导的重点在于巡回指导,巡回指导的关键要做到“多转、多看、多指导”。

结束指导要到位:实习课题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在结束指导这一环节中,讲评要讲到点子上,讲到实质上,讲到关键上。讲到点子上,就是要从技巧上给学生以明确的提示;讲到实质上,就是在实训过程中,必须明确指出操作技术是否符合原理,还要从根本上解决正确技能形成的障碍(其中包括心理障碍和思想障碍),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讲到关键上,就是在讲评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2.四步教学法

作为适合技工学院的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在各技工学院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以提示型的教学样式,通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步骤,使学生在倾听、观察、模仿、练习中,实现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熟练运用。本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这个过程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改动,由教师引导学生整个参与,让能力强的学生“讲解”、“示范”,让能力差的学生先学会“模仿”,再整体“练习”,整个过程不可缺少教师的监督、指导。这样能力强的学生能力更强,能力差的学生也会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与优秀生缩短距离。

总之,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训指导老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想方设法提高学生们积极参与钳工实训教学的热情,提高教与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钳工实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者单位:常州冶金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徐文德主编,科学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钳工;实训教学;方法提炼;教学分析

如何教好钳工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钳工实训教学的基础

众所共知,理论指导实践,要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难,除了条件受到限制外,大多是教师本身的原因,要么是理论知识欠缺,要么是技术水平不突出,在授课时,照本宣科,把本已抽象的理论知识讲得更加枯燥无味。笔者认为,钳工实训的每一个课题,在讲授前,教师应充分备课,对所讲的内容及相关知识要充分了解,把其他机械专业课的知识也贯穿于实习课中,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刀具切削原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公差与配合等,这些都与钳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学生能否学好钳工课程也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认真做好功课,在讲课时反复强调其重要性,如讲到錾子的刃磨及热处理时把金属材料、刀具几何角度等知识及时融入实习教学中,在学生实习后再认真总结、讲评,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实践和理论是分不开的。

二、培养学生的识图及编制加工工艺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以后,要进行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综合练习,这是巩固提高学生基本操作的好机会。教师要让每个学生认真阅图,自行编制加工工艺,然后再集中讲解,在每个学生都明白后再开始实习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又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打下了基础。

三、了解机械加工的过程,熟知钳工工作

当学生的知识、技术学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他们渴望对机械加工有更多的了解,这时应带领学生到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机械企业参观,让学生对整台设备的生产从零件下料到设备的出厂有完整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从零件的划线、零件生产到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钳工所起的作用。在参观的同时,教师要结合教材进行讲解,特别是在课堂上不易讲明的内容,要重点讲解。对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全面、认真回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加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学生在基本操作学完,进入装配、维修部分时,要培养学生对设备的安装、检验、调试及设备维修的能力。装配和机修是钳工专业的重要课程,要想学好必须具备广泛的技术知识,包括材料力学、热处理、机械原理、液压传动及各种设备的结构原理及使用、调整、安装、调试等技术知识以及相关的数学知识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及前人的经验,不断总结、归纳、分类,变为自己的经验知识。特别在机修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一听、二看、三观察”能力,也就是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要通过听机器的声音、看机床产品的外在表象、问故障出现的详细过程、查看故障记录单及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判断,逐步缩小故障检查范围,准确得出设备故障的具体部位及原因,确定修理方案,最后对失效零件进行修复或更换。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常见故障的排除能力。

五、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培训重要任务之一,技工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而钳工实习操作本身就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素材。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机床维修部分内容时,故障排除的过程就蕴含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修理过程中,要结合对失效零件的分析,决定某些结构或零件是否需要改进,使学生认识到设备修理的任务不仅是恢复原有的性能和精度,关键要结合修理改进设备结构、改善设备性能。例如给普通车床增加自动刀具、夹具和检测控制装置,使旧机床成为半自动化的单工序机床;增加数控系统,变普通设备为简易数控设备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改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案判定、生产组织等综合能力。

六、钳工操作课题教学实例——钻孔

钻孔是钳工生产操作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通过对钻孔这一课题训练过程的分析,教师能够充分了解课堂式教学的全过程,了解在课堂式教学中应如何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师在授课前应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钳工》的技术要求,对所传授的相应等级操作确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并使所指导的内容符合标准要求。现就钳工中级工钻孔实训的过程作如下分析:

(1)教学目的

了解实训教室的台钻,立钻的规格、性能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标准麻花钻的刃磨方法;掌握钻孔时工件的几种基本装夹方法;懂得钻孔时主轴转数的选择方法和切削液的使用;掌握划线钻孔方法,并能进行一般孔的钻削加工;掌握钻削的安全和文明操作知识。

(2)主要教学内容

①刀具方面

钻头各切削角度的介绍,标准麻花钻的刃磨方法,钻头的装拆。

②加工方法

标准麻花钻的刃磨,钻孔的划线、起钻,手动进给的操作。

③工艺知识

台钻、立钻的结构,主要机构的使用和调整;钻孔的作用,刃磨时砂轮的选择,钻头刃磨的检验;工件几种基本的装夹方法;钻孔时切削用量的选择;钻削时的安全操作知识。

④测量要求

测量钻头刃磨的角度,包括目测和用磨刀样板测量,测量孔及加工的质量。

2.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1)讲授指导

教师结合实习教室的台钻,讲解立钻的结构、传动系统、主轴的变速方法和钻轴头架的升降调整,介绍台钻、立钻和摇臂钻的维护保养要求;钻头的刃磨方法,讲解钻头刃磨方法时可用钻头模型及讲桌侧面的砂轮(或用一盘形零件充当砂轮)讲解钻头刃磨要领。

(2)示范指导

教学中示范指导要有的放矢,应将讲解指导与示范指导良好地结合起来,所示范的内容应该是学生不易掌握的工序、实际生产中出现返工几率较高的工序、对质量影响比较大的工序。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必须十分规范,哪怕是细小的环节也要十分注意,不可使用不规范的习惯性操作方法。

根据上述讲解指导内容示范过程如下:结合讲解台钻结构、传动系统,作改变台钻主轴转数的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一遍,并检查掌握效果;刃磨钻头,分解动作示范操作,包括站姿、双手握钻方法、钻头与砂轮的相对位置等方面;检查钻头刃磨角度的示范操作;直柄钻头装拆示范操作;示范起钻、校正的操作。

示范中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为4人),分组进行示范然后按组轮换。

(3)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一种即时指导的教学方式,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观察和检测,可以发现学生不当的操作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

例如:刃磨钻头时,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应边示范指导边检查,发现技术、操作、安全等问题及时纠正,以安全为重点。

练习钻孔时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每一个初学钻孔的学生练一遍,注意检查学生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4)结束指导

总结课堂情况和存在问题,对于如何刃磨好钻头加以总结归纳,分析钻孔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原因,提出纠正措施;总结文明生产、安全操作情况;布置作业;整理工作位置,清理机床、钳案,打扫卫生。

3.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钻头的刃磨是本课题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掌握刃磨钻头的技能比较困难,在教学中一般可采用下面的方法。

(1)在讲授指导中利用学生所学过的钳工知识并结合挂图,讲解钻头的各个切削角度、几何形状及作用,加强对钻头各角度的理解。在讲授时要用较大的模型(模型钻头直径在100mm以上)使学生看得清,同时可以发几支已磨好的钻头,让学生找出各切削角度,加深直观印象。

(2)刃磨钻头的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反复地练习才能逐渐掌握。要多给学生练习时间,并找一些废钻头,让学生分组练习,多做示范,使学生通过刻苦练习,真正掌握刃磨钻头的操作技能。

(3)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刃磨钻头练习后,仍没掌握刃磨钻头的技术要领,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讲解要领、仔细示范,帮助学生分析刃磨不好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增强学生学好刃磨钻头技术的信心和决心。切不可对学生进行不耐烦地斥责,这只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要多做个别指导,对他们在刃磨钻头方面的微小进步也要多作鼓励,并多给他们刃磨钻头的操作练习机会,使他们能较快地掌握刃磨钻头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唐云岐.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1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04.

[2]何建民.钳工操作技术.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1.

第4篇

【关键词】自动化;实践;特点;作用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制图测绘、基本技能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等环节,是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手段,是形成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依托学校现在的实训设备,开展课程实训工作。学校现有钳工实训室、车工实训室、机械制图室、机械原理陈列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数控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和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基本可以满足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实训教学。教师在授课中,应根据开设课程的内容适当比例地安排一定的实训时间。原则上理论课的时间与实训时间比例多于1:1。

一、实验

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不同课程情况,实验有两种安排:一是将实验安排在相应的章节讲授完毕进行;二是在学完或即将学完某一课程并进行了一些实验的基础上,集中一周(实验专用周)实践。在相应的实验室里进行。

课程设置安排物理、公差配合和测量课程开设实验专用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实验指导书要求,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实验领域的实践者和积极探索者,训练学生调试、操作实验设备、仪器的基本技能以及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培养严谨的实验习惯。实验占重要地位的课程和开设实验专用周的课程,实验要单独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实验在各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要作具体的规定。

二、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习包括钳工实训、车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数控加工实训、维修电工操作技能实训、无线电装接工操作技能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计12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常识,使学生获得有关机电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中级技术工人必须的基本操作训练。基本技能实习应以培养基本技能的实习为主,通过钳工、车工、电工电子、数控加工和计算机等实习环节,使学生具有机电和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知识。

每次实习完毕,必须进行操作及理论考核,同时结合学生实习中的工作情况,评定总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三、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时,安排在校外工厂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工矿企业的生产概况、生产过程、设备维修、设备管理、产品装配以及企业生产组织和车间管理的一般情况。以获得本专业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初步培养观察分析生产现场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维修方法,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认知实习一般应选择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工厂为基地,并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实习指导书。专业认知实习安排3周。

专业认知实习中,要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要作全面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四、企业实习

学生学完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第三学年安排同学开展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学校尽力联系尽可能多的企业单位让学生实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习的单位有:东风仪表厂集团、西光集团、惠安集团等各类机械加工和电子企业。

第5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达成目标;前途光明

模具是保证批量产品生产质量的基础。一批产品生产质量的优劣是模具制造质量的体现。当今世界模具加工技术代表了这个国家整体代业水平的高低,从此可看到模具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一、模具制造概况

1.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状况

模具制造技术是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先进、精密和高自动化程度的模具加工设备,如数控仿形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精密坐标磨床、连续轨迹数控坐标磨床、高精度低损耗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慢走丝精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三坐标测量代等模具加工和检测设备的应用,拓展了可进行机械加工模具的范围,提高了加工程度,降低了制件的表面精糙度,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充足的,高质量的,品种系列齐全的模具新型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制定了冲压模、塑料模、压铸模和模具基础技术等50多项国家标准,近300个标准号,基本满足了国内模具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

2.模具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今后模具制造技术将向着模具精加工向高速加工发展,成形表面的加工向精密、自动化方向发展;光整加工技术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反向制造工程制模的发展;模具CAD/CAM技术将有更快的发展。

3.模具制造业人才培养概况

长期以来,我国模具制造业处于较落后的地位,究其原因有设备、材料等诸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一条是对模具制造业人材的培养乏力,没有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人才。长期以来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力根火种”的方式,由于培养对象文化基础较差,对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知之很少,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新的突破。近年我国大量引进和学会国外模具制造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使得模具制造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引进技术不等于拥有掌握技术,要使模具制造有全面崭新的突破必须加强人材的培养和储备,放眼全国大专院校,至今有模具科系的凤毛麟角,中专和职业学校设有模具专业的也少之又少。在模具行业的专业人才大多都是从学机械等其它专业转行过来,这和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是极不协调的,模具制造业求贤若渴。

二、中职学校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

从多年来教学实践我感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法与实践结合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样名不符实的教学,既消耗了老师的精力,又让莘莘学子们的收获甚少。根据自己多年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制定了一份适合培养中职模具人材的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的制订

模具制造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设计、生产、装配、试模和维修,一个人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从始至终完成,它需要一个团队。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模具人才,需具备什么能力,要达到怎样目标是我们的必须明确的,那就是能根据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完成一付模具制造中钳工基本能胜任的工作(划线、锯、锉、钻、铰及装配等)。有了钳工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模具钳工。一个合格的模具钳工除须具备很强的钳工技能外,还需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因为他是模具生产计划的拟定者、工艺路线的制订者,是模具制作团队的组织者,一付模具制造质量的好坏,生产效率快慢,生产成本的高低与他有最直接的关系。我的教学计划正是在这个思路基础上制订出来的。

2.对教学计划的说明

A、中职学校新生的理论基础较差,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的,对未来要去做什么不知道,新生安排一周的参观学习,就是为了使学生们搞清学什么,为什么学,然后填写参观报告(含参观企业概况、生产的产品、模具种类、成型设备、以及观后感等内容),经过此环节才能为后续的理论和实作教学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B、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时间设置各一半,即均为一年。

C、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必须与模具生产有直接关系(其它无关课程不上或安排少量课时),在教学中要有着重点,不是整本教材缺一不可原书照教,而是要选择与模具有关联的章节,如数学知识,主要强调对几何形体的面积,体积及周长的计算能力(无应用价值的纯理论知识可删除),语文的讲授主要针对公文书写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即可。工程材料、公差等课程,要选择对模具有了解的教师行课,这样他们才能有机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模具无时不在的氛围,使模具概念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在注重专业意识的同时还应注意到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主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思想品德高尚,爱国、爱家、举止行为规范,尊长、爱幼、有强健的身体是造就人才的基本,因此安排了体育和思想品德。

D、专业课程主要围绕模具生产来设置的,有《塑料模》、《冷冲模》、《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金属切削加工》、《数控加工机床》、《机械加工工艺》、《钳工工艺学》课程等。

E、模具拆装实验室是培养模具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包括钳工台、各种模具及装配图和零件图、检测仪器、各种量具、拆装工具、油、棉纱,条件许可最好有一台塑料成型机床,这是同学们对模具理解,建立模具概念,知晓模具结构,掌握模具拆装方法最直接的地方。

F、实训基地各工种的指导教师,须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G、模具班学员要求基础知识较好者进入,每班不能超过40人,人数过多会给教授示范和实训带来较大困难。

H、测评或考试应按教学达成目标来进行,如第一期各科理论知识均用随堂考查方法进行,对达成目标才进行考试,这是对学生在经过这些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后能否具备综合应用最好的验证,也是最合乎实际的,以后各学期均应按此方法进行。

第6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展的教学需求,尤其是在机械制造方面,机械制造主要在于机械制造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而不是对机械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人才,而不是只有理论而缺少实际操作的人,所以,要对传统的机械制造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就机械制造一体化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机械制造一体化;教学改革;策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的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学习,其涉及了机械加工所{舞}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还有着很鲜明的提点,实践性和很强的综合性.如果我们高校的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机械教学方法,还是单纯地以教授为主,使教学的内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那么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机械动手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提升,所以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为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突破,对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机械锘《造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长期以来在机械制造的教学过程中,高校的教师普遍还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按照引导进入新课程、教授新澡、练习新知识,然后再进行总结和巩固,最后再布置很多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是以学校的教师为主导地位,丽学生的活动一切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生只是避单纯地知识记忆和简单的练习,缺乏独立的思考时间和买甄的动手操作,机械制造要求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单纯锨学习理论是没有用处的,只有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才姥培养出高技术的人才。有的高校有实践基地,但是实践鏊地不完善,可供操作的机械少,通常是很多学生围着教师,看教师如何操作,再根据教师的操作进行,但是实践的时间很短暂,并不能提供给学生很多的时间去逐一操作,这样学生的锻炼的机会很少甚至是根本没有进行过实际的操作。

职业技能是能力培养的关键在机械制造一体化教学中,要及时地更新其教育理念,适应现代社会机械制造岗位的需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机械应用能力和其动手能力是我 国高职技术学校学生培养的主要方向。学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知识为辅,职业技术学校要建立以实讽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也是社会对我国职业教育新的要求建立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根据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技能训练为基本单元来划分专业的模块,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要将理论知识根据训练的需求渗透到技能训练当中去,从而形成一种一体化的课题模块。这样就可以按照课题模块的需求组成模块课程,再由一体化的教师团队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训的一体化。实现一体化进行的步骤: (1)划分机械制造专业模块。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制造的操作技能可以分为以钳工技能操作为主、切肖0金属技能操作为辅以及切削金属为主、钳工技能操作为辅的两种数学方向。在钳工技能为主的模块教学课程包括基础模块、钆加工模块、钳工的基本技能模块和测量模块等十种为一级授块。在把一级模块详细划分为二级模块,例如将钳工的基孟二技能模块分为锉削模块、锯削模块和划线模块等二级模块再将二级模块划分成为三级模块。这样按照逐渐递进则,教学的内容就会更加具体。 (2)建立课题模块。根专业模块的划分,将三级模块划分为各种实习的课题,再囊过实习课题的目标和任务、制造设计的加工图纸来确定学校实训知识的内容的具体要求,然后按照实训知识的需要来设计理论知识的渗透,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训知识中去,使其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机械一体化的课题模块。 (3)建立模块课程。把一个课题当成模块课程的基本单元,进而形成课题模块,再由几个课题模块构建成三级模块 这样根据三级模块的基本框架,就可以形成单位为一级模块的模块的谍程。根据以上建立成的模块课程步骤,把机械制造专业的诞程进行重新整合,就可以建议一个全新的机械制造课程体系.建立一体化的实堋基地在建立机械制造的模块课程体系之后,实训基地的建立是教学一体化进行的最重要环节。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根据一级模块和二级模块来建立实训基地,例如建立钳工划线实训基地、刮研实训基地、精密研磨实训基地、钳工锉锯实训基地等,这样可以满足从技师到中技工三个层次的基本机械制造技能训练的需要。商职院校要根据模块课程的内容、实训的课程时问和学生的数量来确定实训基地的数量,每种模块课程的实训基地最少要建立一个,以保证每一个实训的学生都有一个工位。学生学习的顺序要按照模块课程建立的并行关系与课程进行的先后顺序,再结合实训基地的数量和时问限制来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每个班级要按照教学的进度安排的基地顾序严格地执行。学生经过各种模块课程实训基地技能学习,就了可以完成所有的技能训练和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学习,从而达到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培养一体化教师一 体化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其既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又可以进行模块课程实训基地技能操作的教学,这样具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和机械制造生产经验的人才是十分缺乏的,现在高职院校还是严重缺乏这样的一体化教师,所以要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引进和培养等诸多方式来进行院校一体化教师的建立。(1)建立一体化教师的团队。

一 体化模块课程的教师团队是由一个可以完成本模块课程教学的实训教师和一个专业的机械制造理论教师领导几个比较年轻的教师而组成的。这样模块课程的教学就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团队分工协作来共同完成,这样就可以暂时的解决缺少一体化教师的问题,还可以让很多教师可以找到 自己的教学位置。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下,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和互相帮助实现共同提高,年轻教师的成长速度也会很快。使其快速的成为一名一体化教师。在每一个模块课程的教师可以完成本模块的教学后,就可以在相关的模块课程间进行逐步的流动教学和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多掌握一门相关的模块教学,最后成为一名独立的一体化教师。 (2)安排实训基地的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实训教师的实际技能操作能力很强,但是其专业理论水平还是很有限,高职院校选择这样的技术水平高而理论水平有限的教师到相关的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系统的培g.lI,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要激励实训教师在业余的时间到高等院校进修,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大的效果。 (3)把专业的理论教师安排到企业中进行技术实践。这样使得专业的教师可以了解到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以及相关的设备和将来机械制造的发展趋势,使专业教师在企业的一线生产中提高 自身的技术能力,向实践丰富的技术人员学习,这样就可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对教师要进行短期的培训和进行相关的交流与学习。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到国家师资培训场所去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还要安摊一些教师到一些高水准的院校进行交流学习,请一些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和经验十分丰富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座,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快速的建设处一支一体化的教师团队,为机械制造专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理论高技术的全能人才。

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制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合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不能在以学期为考核的标准了,要根据木块课程体系的新特点来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在新的考核体系下,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每完成一个三级模块课题的学习,就可以进行一次考核评价,每完成一个二级模块课程的学习可以进行一次综合的评价,如果评价通过,可以允许学生进入到下一个模块课程的学习。没有通过综合评价的学生,还要继续留在本模块进行重新学习直至通过为止。在确定学生的成绩时可以参照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的高低来进行 。

结束语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把一些很复杂很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渗透到了很直观的实训中去,这样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划分相关的不同的模块,这种模块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还可以加强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力.让理性的学习与实际的操作结合到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能使用能力.传统的机械制造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所以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李 霞,倪向东,马 蓉。等.机械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葛 云,魏 敏,王卫兵,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09(o6).张莉莉.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综合化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07(02).万志坚.高职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力.职业技术教育,2oo9(32).张莉莉.浅谈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综合化改革[J].职业技术。2006(1o).】李玉兰,赵丽丽.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职业,2Ol0(03).刘伟标.关于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职业,2OlO(02).李文明,文长安。浅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现场参观和教学[J】.职业,2009(36).李 勇。强化兴趣与直观教学促进中职学校《机械制图》

万方数据 课程改革f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第7篇

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我很幸运的参加了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职业学校汉语骨干教师赴内地高校培训。这是一次难得的,也很难忘的自我学习,自我充电的机会。我要感谢我们强大的祖国和伟大的党,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才能有这样的机会;感谢自治区教育厅和我们学院的领导,自治区职业教育老师千千万,而我成为了最后一批的幸运儿;还要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无微不至学习提升平台;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同事以及交大的校友,在我工作和学习中给我的帮助和照应。通过一年的学习,使我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的教育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更新,让我受益匪浅。现将这次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本次培训学习主修及选修课程如下:《焊接结构设计与制造》、《材料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及其设计》、《现代加工》、《材料工程基础》、《机械工程基础》、《汽车构造》、《机械制造实训》、《丝绸之路文学史话》,外加钳工实训、拆装实训、焊接实训、热处理实训和铸造实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不断再学习,时刻接受继续教育,必须坚持“学高”这一准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因此,学习一年来,我坚持进行品德修养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从小事做起,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玩手机、认真听讲,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绝不搞特殊化。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名校名师的言行举止,积极向老师请教上课技巧,学习教学经验,不断努力提高自己。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不断提高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时常拿名校名师和自身对比,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真反思,及时改正,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学习中认真听讲,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提问和请教。课后及时整理所学知识,查资料,反复推敲,绝不不懂装懂。

进修期间,能严格要求自己,按时按点按量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自觉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金工实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但由于自身年龄稍大或自身基础较差等原因,依然有很多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完全的消化和掌握。这就要求我回到工作岗位后还要继续学习,提高技能,并把所学所见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真正成为中职教师中的骨干力量。

经过一年的学习,自感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学习,提高。教育工作要常做常新,学习知识永无止境,我相信在反复地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越做越好。回到岗位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做一名既有思想修养,又有实践经验的合格的教师。再次感谢党和国家、学校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教育实践,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下面仅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做些初步探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数控技术应用知识,能够从事模具加工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模与锻模设计等工作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毕业生既要掌握专科层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能够在毕业后立即上岗工作。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交叉、渗透、补充、促进,并贯穿专业教学的始终。此外,实践教学应遵循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从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

应当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来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由五种类型的实践环节构成,分别是:基本技能实践、实验、专业技术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

(一)基本技能实践

基本技能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基本技能实践,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动手能力;(2)掌握本专业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3)为理论教学建立感性认识,打下良好基础。

基本技能实践包括机械加工实训、钳工实训、信息处理实训及热加工实训等项目。其中,机械加工、钳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生产现场常用量具的使用,常用刀具的使用,常用机械拆装工具的使用,常用设备的操作等。信息处理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本实训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水平。热加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了解热加工(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

实验是配合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对理论教学有感性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消化、理解理论知识;(2)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所用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性能;(3)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其中,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设备控制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设备》、《冷冲压模具及设备》、《模具CAD/CAM》、《塑料模具及设备》等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验类型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

综合性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探索问题的规律,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新问题。

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步骤。此类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在这一实践环节中,应当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一般来说,应将实验与理论教学结合进行,个别实验可以单独设课或以专用周的形式进行。

(三)专业技术实践

专业技术实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能力训练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独立工作能力。专业技术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及实践专用周等。

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相关内容设计的能力。

实践专用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是教学过程最终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践,学生应树立现场生产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经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迎接挑战、努力进取的勇气,从而完成就业前的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践包括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岗位实训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这是全部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所规定的设计任务,收集资料、思考研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有关模具设计、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使学生受到技术员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设计计算、分析问题、查阅资料、绘图、文字表达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及身心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奋斗方向;只有具备良好的劳动素质,才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为将来从事艰苦工作做好思想准备;只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在竞争中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挫折,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发扬协作精神,激发创作精神。

社会实践包括军训、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谋生训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可理解为三个阶段和四个方面的实践能力,共同构成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块。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如信息处理实训、钳工实训、热加工实训及机械加工实训等;第二阶段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如冷冲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模具CAD/CAM技术与应用实训,模具数控加工实训等,要求学生最终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第三阶段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既打下较好的文化基础,又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真正成为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体系四个方面的实践能力

设计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绘图、计算、查阅资料和文字表达能力,由计算机绘图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冷冲压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组成。

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上的应用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传统生产设备的安装、调整、运用维护与检测的能力,由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岗位实训等组成。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上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机械制造设备的安装、调整、运用及维护的能力,由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模具CAD/CAM实训等组成。

关键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由军训、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谋生训练(暑期打工)等环节组成。

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总周数126周,实践教学周数为57周,占总周数的46%。在实践教学周的57周中,基本技能实践13周,占23%,专业技术实践20周,占35%,综合实践12周,占21%,社会实践12周,占21%。此外,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各门课程实验共计154学时,约折合成5个实践周,未计入实践教学总周数。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抓好“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在岗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下厂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产品开发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既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全面开放实验室、实训室改革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体制,相关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权下放到教研室,实行系、教研室二级管理,课余时间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和开展实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思考、理解和总结的能力,进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侧重平时考查,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实习日记、设计图纸、说明书等进行综合考查。考核可采用口试、答辩和现场操作等方式。在信息处理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机械CAD/CAM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践教学环节成绩一般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AutoCAD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38-01

对于《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制图的主要目的是会看图、识图,那还需要《AutoCAD》干什么,或者用几个课时简单介绍下;另外一种情况是机械制图一学期CAD一学期,学生一学年下来什么都懂一点,但是具体来用都不精通,导致教学效果总是提不上去。

一、机械制图教学的现状

我们首先要肯定的是《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门课的重要性,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机械图样是设计者表达设计构思,同行相互交流的工具;也是生产者了解加工对象,控制加工生产的依据。可以说图样是工程界中最普及的“工程语言”。Auto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大型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其中一项重要功能是绘制机械图样,为各工种设计人员提供强大的两维和三维设计与绘图功能。要想把这门课学好,还得分别对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的了解。机械制图重在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规则。重要内容有:正投影法的应用;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特点是:枯燥,难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匮乏,学习兴趣不高,尤其到后期的零件图装配图,绘制和识读都很繁琐,导致很多学生都直接放弃。

而AutoCAD恰好相反,作为当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AutoCAD绘图则可以用一只鼠标简单的实现你想做的任何图。它有统一的线型库、字体库,图面整洁统一。AutoCAD软件中的“撤销键入”“删除”功能可以轻松的把你不满意或错误的地方抹掉,不留痕迹且不影响其他的地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分离教学中只强调软件的操作,却淡化了对读图和空间想象力的训练,同时忽略了国家标准的应用。

为解决这一情况,应将AutoCAD和机械制图整合起来,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把两者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取长补短,以AutoCAD软件为载体,机械制图为指导,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但仅这样做还不够,这主要锻炼和检测了学生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到底会不会看,能不能加工出来还是另一码事,因此还应该与实训车间中实训项目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提高机械制图教学的质量

以我校钳工实训项目“簸箕”为例,先把教学场地设在机房,做到人手一台机器,教学过程按照“模型讲解示范与模仿熟悉巩固车间加工最后考评”这五步进行。先给学生一张图和一个成品簸箕,看学生能不能看懂图,并把两者联系起来,大多数同学是暂时做不到的。通过测量讲解两者关系,对图有个认识;进入示范与模仿阶段,示范簸箕的主体图形绘制,主要是在利用AutoCAD作图时熟悉常用指令,并注意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机械制图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如线型的选用与含义、投影方法规律、标注的样式、常用的基本绘图方法、标题栏、技术说明等,初期接触,老师操作一步学生紧跟一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既实现了对AutoCAD软件指令的熟悉与运用,又能达到熟悉并正确运用机械制图的有关国家标准的目的,掌握了正投影理论和画法几何知识,培养了一定的绘图能力、分析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熟悉巩固阶段,自己独立画一遍簸箕的主体图,然后自己绘制出把手的图纸,这个过程是对上一过程的记忆和运用,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基本绘图规律和方法,还更应该会灵活运用,这个需要学生加强分析能力。这个簸箕图较简单要求学生也徒手绘制一遍,深刻认识徒手绘制和CAD绘制的优缺点。图纸已经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来到钳工车间时材料用具等都已备好,采用工厂模式教法,给学生分组设置生产组长,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按工种每个人有不同的任务划线,下料,卷边,铆接,检验等,这些工作每个人都轮流做一遍,让学生对工厂工作流程有个认识,对什么是生产管理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学生也会深刻认识到图纸的作用,从划线到检验一步都离不开,但注意划线(在铁皮上画图)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把图照搬上,在做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材料实际情况,在演示制作过程中,要加上钳工的内容,但在讲解中注意分清主要尺寸次要尺寸的作用,同时注意技术说明,使学生对尺寸标注的意义与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考评,做完之后,大家把自己做好的簸箕放到一起,评比谁做得好,做得差的原因在哪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制图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即是生产加工的依据,更是检验的标准。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学科独立,没有关联性的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巨大的作用。还有一个额外收获就是学校打扫卫生用的工具也自己解决了,可以说是一举数得,达到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三、总结

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生产实习的教学环节中,充分认识到图纸是技术工作的重要语言工具,学习图样的绘制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日后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识读和绘制运用机械图样的综合能力,并养成自觉遵守国家制图标准的习惯。利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到工厂后能很好的完成角色转化,快速成长为有知识有技能有素养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清.AutoCAD对《机械制图》课程改进作用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7,7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行动导向;三位一体

高职学院实践教学是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接纳的重要问题,德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重要指导理论。行动导向强调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来构建教学体系。[1]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当根据行动导向基本思想,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进,形成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以模具专业为例说明这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从事模具类产品的造型设计、模具设计、自动数控编程和模具加工制造等,培养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着眼点。基于此,我们构建基于模具工作过程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单项实习目的在于形成职业基础能力,专项实习目的在于培养职业拓展能力,综合实习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产能力,三个层次的实践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这一核心(见下图)。

(一)单项实习

1.基础实习模块(第一、二学期)。主要有机加工实训、金属切削设备拆装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工程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零件检测、模具钳工等实训。这一层次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对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加工方法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后述的专业专项训练及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同时每个技能实训项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和趣味课题训练模块。例如,模具钳工技能实训分为二个模块:基本功训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零件手工加工技术的基本能力;趣味课题训练模块(划规、榔头的制作等),进一步强化学生手工加工技术的专项技能,学生也可自由选择,自己设计加工方案,自主完成加工工作。

2.提高实习模块(第三学期)。主要有冲压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工艺编制、塑料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中级技能培训、cad/cam实训、数控铣削实训等。教学项目针对的是从事该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的训练,一系列教学项目的实施,确保学生达到今后从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标准。

例如,针对模具cad/cam工作岗位,我们根据cad/cam等应用软件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工作过程要求,设计了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等若干个训练项目(如平垫圈模具、花瓶模具、眼镜模具、皂盒、照相机壳、汽车轮箍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完全遵守其工作过程。学生经过上述若干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能达到该岗位从业的要求。

这一层次技能训练,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规范学习内容和标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专项技能的同时,达到中级工水平。

(二)专项实习

1.校内专项实习模块(第四学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习的总体操作流程如下:学生分组下达设计任务书产品工艺性分析确定设计方案cad模具设计小组内择优选取加工模具模具零件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

为了保证实训质量,学校应当成立一个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指导小组,实训时间为12周(课内6周,课外6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具体实施步骤及内容:

(1)模具设计与备料。学生报名选择塑料模或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根据报名情况分组并选择设计指导教师。设计指导教师布置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每人完成一副模具的设计。备料包括标准模架与模板的定做或非标准模板和标准件的购买。

(2)工艺编制与模具加工。在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最优化、最合理的设计图纸,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工工艺,分工合作,完成模具加工任务。

(3)模具装配、试模、调试。学校聘请企业的模具钳工师傅进行指导,学生全程参与,进行模具装配、试模,产品质量检测,工艺的改进尝试与模具结构的修正。

(4)总结、答辩。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交流座谈,了解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并提交:小组共同提供加工模具资料一套,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工艺卡、模具成品;组员每人上交各自设计资料,包括装配图、非标件零件图、设计说明书、各自负责编制的工艺卡与零件图、模具制造总结。实训答辩分两步进行,一是小组模具制造答辩,二是个人模具设计单独答辩。

2.校外轮岗实习模块(第五学期)。轮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训练,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指导,受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的专业训练。这种模式既指有两批学生交替参与,又指不同岗位的交替参与。

指导教师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搭配组建。指导教师应当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单位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订实习计划,具体指导学生实习。

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实习单位的考核为主。

3.职业技能大赛模块(第四、五学期)。职业技能大赛是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提升自我的一个平台。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到地区的全方位检验。

在第四、五学期,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先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大赛培训,培训要以职业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或任务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激烈的竞争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然后通过层层选拔,实现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三)综合实习

1.毕业设计模块(第六学期)。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实际工作和今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选题要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要来自实际,应用性、综合性要强。毕业设计采用基于生产过程的设计模式:产品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图纸真正变成模具,并用模具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实际工作前的一次全过程模拟,缩短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2.顶岗实习模块(第六学期)。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专项实训和轮岗实习后,进行顶岗生产实践。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学校的专家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企业的岗位完全以学生为主运作,他们接受的是实际工作过程的训练,学生的身份就是员工,享受企业员工的工资等福利。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真正体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充分体现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在增加学习内容的同时,相应减少了一些课程的理论学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有实效,把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高职教育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了保证。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保障

(一)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研讨、协商制定。制定培养方案时既要遵从“认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认识-提高”不间断的认知规律,更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生产规律,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不间断,实施校内学习与企业认识实习、轮岗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形成不间断的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循环机制。

培养方案中前三学期基本完成专业应知、应会基础知识与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训,确保前三学期打下高职职业基础,形成本专业基本技能(中级);第四、五学期根据学生个性及职业发展规划,导入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知识及高级技能训练及面向企业的定向培训(轮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专业计划的灵活性,强化专业特色;第六学期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养成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

培养方案压缩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1∶1。原则上定为两周理论、两周实习交替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制造能力”两条主线展开:设计能力有制图测绘、autocad实训、cad/cam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能力有金工实习、模具拆装的认识实习、机械加工实习、数控加工专业实训。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靠学校单方来实施存在很大的难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构建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最佳的途径。

高校首先要增加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要做好设备的整合工作,老设备可用于学生认识、拆装等教学环节。二是要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购置新设备,购置的新设备要有前瞻性、先进性,还要和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新设备不应以验证性为主,而应该具备工艺性、设计性和生产加工性等教学功能。模具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宜设置理论教学区、模拟操作区、操作训练区和产品生产区,形成既是车间又是教室的实习基地格局,实现教、学、做合一,兼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三是设法与企业联合,创建校办企业,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和学校共赢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训或实习得到工厂化生产的锻炼,学到更贴近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四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场企业环境进行实际加工。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1.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校企合作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教育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对于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意义重大。通过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问题紧密纳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生产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3.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更应当从企事业到学校。从其他行业一线引进工程师、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充实教师队伍,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技之长,更从企业带来了新理念,指导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同时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本人而言也是一次质的飞跃,教学相长,理论和实践相印证,也能弥补实践中的不足,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升华。

第11篇

从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的本质要求来看,技能的掌握需要不断的模仿练习而获得,这就决定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与实训基地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来培养技能人才。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奔驰班”项目启动以来,在校企合作开展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同时还在教师到企业培训实践、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提炼概括和推广。基于“奔驰班”的成功探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校企合作不仅是顶岗实习。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停留在较浅、较窄层面上,主要是指学生在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一形式。顶岗实习期间,很多学校学生到企业后,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甚至与所学专业和技术相关甚小,企业缺乏专人来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进行指导。

对此,“奔驰班”在校企合作形式上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和拓展,吸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聘请企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整个过程;还开展了共建实训基地、为企业技术工人培训、设计开发课程、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方面的合作,这些都是目前我们所欠缺而又极其重要的合作方面。

第二,重新思考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才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奔驰班”项目对学生在校期间评价主要考察“工作态度、学习态度、组织能力、沟通展示能力、任务完成情况、任务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复合的,与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相一致,评价指标需要涵盖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三个领域。

第三,项目教学离不开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奔驰生产班”课程以制作“Unimog(乌尼莫克)”车模为载体,学生们在车模零件的制造、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学习机械制造的相关理论并掌握金属加工和零件装配调整的技能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机械制图、机械传动基本知识、金属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车工、铣工、钳工、钣金加工和焊工等课程的知识,着重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这一教学活动,如果将车模也视为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那么无疑,它体现的是项目教学的模式,但同时,它也体现出了模拟教学法的运用,通过车模的加工和制造,使学生熟悉真车的结构、部件和装配过程等,但毕竟车模的各部件与真车的规格和材质又是不同的。项目教学法成功的重要环节乃是对项目的精心设计,尽可能来自于真实的工作任务,当然,这需要熟悉企业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从这一点上来说,项目教学中项目的设计需要校企双方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是校企合作开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校企合作开展中最大的困难是很多企业的积极性极低,不愿意参与,其根本原因在于校企双方缺乏利益机制和法律机制维系。“奔驰班”项目中采纳的共建实训基地这种合作方式,如果企业从中获益很小或基本无利可言,这种合作便开展不起来。当然也不乏逐利性使得很多企业家缺乏长远眼光,看不到这种合作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益。

总之,“奔驰班”项目的有效开展,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探索实践,但经验还需要进一步提炼,需要进一步概括和总结。这样,对其他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开展以及我国校企合作法律法规的制定可能会发挥更大的参考价值。

第12篇

模具测绘实训是高职院校中模具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模具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前一个重要的模具结构认知教学环节。模具测绘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配合、工程材料等课程之后,以对生产中使用的真实模具的拆装及主要结构认知为主线,完整测出模具零部件尺寸,画出零件草图,然后经过整理,再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及零部件装配有全面的认识。模具测绘不仅是模具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手段,更是模具制造岗位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技能。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认识典型模具结构,了解模具工作原理、模具零部件的功用、零件相互间的装配形式和配合关系以及模具零件的加工要求;能正确使用模具拆装常用的工具和辅具,掌握模具拆装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产品测绘能力;学会模具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能熟练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培养制图能力。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掌握模具拆装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具备产品测绘能力;掌握对测量尺寸进行协调和圆整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模具行业常用相关标准、资料和手册,会正确选用并查阅;能正确选定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和配合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具备一定的识读、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制图能力。2.方法能力。具有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及利用各种途径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3.社会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具有创新精神。

二、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教学实施过程

不管在什么领域,所有职业的工作过程的结构大体上是相同的,一般都可以简要地划分为确认工作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和结果记录等这几个阶段。针对模具企业工作过程,将工作内容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融合,结合模具测绘实训要求,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作出决策、实施工作计划、反馈信息、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评估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一)资讯

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师生共同解读“任务背景”、“工作任务书”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并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的信息。1.基本知识技能回顾。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制图、公差、材料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钳工工具使用、检测量具使用等技能进行回顾。2.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每个小组思考讨论该项目的关键信息,领会任务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模具的分类、模具结构及其组成、模具的基本工作原理等模具原理性知识;模具拆装工具与使用技巧、模具测量工具与使用技巧等技能性知识;模具拆装步骤和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信息查阅、收集、学习理解并研讨、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查找相关专业书籍,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并对学生收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此环节,学生可以领会到复杂的项目需要进行分解处理,同时通过分工、协作,其自学能力以及信息收集整理、交流协作等能力得到提高。

(二)计划

小组内每一个学生根据在资讯阶段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以报告的形式制订模具拆装、测绘工作计划,初步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不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干涉,只给出启发性建议和引导,并记录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出现的问题。此环节培养学生综合提炼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工程知识应用、技术方案写作等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决策

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交流和比较,然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具拆装和测绘工作计划,经与教师充分交流后形成小组最终工作方案和步骤。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如谁负责拆装模具、谁负责测量尺寸、谁负责画零件草图并记录尺寸等。通过此环节,学生能提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正确判断和制订工程方案的能力。

(四)实施

各小组按照确定的最佳工作步骤和计划开展工作。根据小组分工,做好模具拆卸、尺寸测量、草图绘制、模具装配复原、试模等工作,并单独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CAD图纸。做好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和要点记录,并完成工作总结报告。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控制场面和观察细节,对各小组所画结构简图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学生的钳工基本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等进行指导和评价记录;对学生测量工具的使用、草图绘制质量等作评价记录;对模具装配质量作评价记录。此环节培养学生利用所具有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能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提升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质。

(五)检查

1.小组自查。学生对装配复原的模具进行人工合模验证,并在成型设备上试模,验证模具工作是否正常,模具间隙是否调整均匀;检查图纸中视图表达是否正确、尺寸标注是否完整、形位公差是否正确、表面精度是否合理等。2.教师检查。教师主要确认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记录问题情况。通过此环节,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精神、职业能力上实现了提炼升华,通过参与自己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成就感,认识到了自己的智力潜能;同时,老师也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优化组织教学。

三、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