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4 12:42: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狗包弟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实践反思 对话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核心部分,而对话则是有效途径。在此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逐渐融入了对话理念。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对对话理论理解的偏差等因素,出现了对话生硬、空洞的现象。
一、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的实践误区
1.师生之间的对话误区
师生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对话教学中,它被简单地理解为“师问生答”。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一个个琐碎的问题,频频提问让学生回答,若回答“正中下怀”,教师则表示对话成功。若回答错误或回答不上,教师则另请高明或不断地“启发”、“暗示”,直到学生说出教师心中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会发现即使争相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最后还是回到教师“标准答案”之中。在这种被动地回应的状态下,学生渐渐失去了问题意识,教师的盲目引导,也压缩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得他们一味的迎合教师的思维。
2.生本之间的对话误区
文本是学生的第一认识对象和对话伙伴,是师生课堂对话的直接凭借和依据,所以生本之间有效地对话能很大程度上帮助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就任由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的情况下,漫无边际地自说自话,这样的课堂对话往往会停留在浅表层面上,难以具备实质的对话,甚至还会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3.生生之间的对话误区
讨论会、表演课是阅读教学中生生之间一种小范围的“对话”形式,但是有些教师却将它滥用于阅读教学中,出现几乎每堂课(特别是公开课)必有讨论会或者角色表演。但仔细推敲一些讨论会,会发现即使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有些“论题”却低幼浅显,完全没有争辩的价值,甚至有的课文的内容因简单明了,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二、阅读教学中对话实施阻碍因素分析
1.对话环境的不足
在教学评价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的制约下,很多时候,阅读教学的对话环境还不成熟。当考试、升学实际主导着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时,学校的教学必然以追求考试知识的传授效率为主要目标,这也迫使在教学中强化“传授”而拒斥“对话”。
2.对话主体的缺失
教学中大部分地区使用材、安排统一课时,设置统一考试,制定统一的标准,这就促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上一条主体迷失的道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到高分,教师自动成了材的传声筒和代言人,常常用单一固定的答案去解读意蕴丰厚的文学作品,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被动接受所谓权威的见解。
三、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对话策略
要使阅读教学的对话“活”起来,从根本上说应该改变大环境,需要建立对阅读对话教学具有支持性的学校管理制度。因本文针对的是教学实践的分析,所以侧重于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微观上探讨对话策略的有效实施。
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有效“对话”
(1)设置恰当话题,促进学生发展。要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有效对话,首先要设置一个适当的话题。这个话题应该是具有涵盖性的,它能由一、两点散发开来,然后涵盖全篇,并却能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或相互交流时,也就培养了他们综合、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话题还应该是具有生活性的,话题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是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去解读、感悟、欣赏、评论文本。比如,在学习《小狗包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受感触的事情,说出自己感受到的细微温情,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中所包含的感情。
另外,在设置话题时,也要看话题是不是具备趣味性、实用性、启发性。空洞、无价值的话题设置不但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好的教学目的,还会造成学生失去对阅读课学习的兴趣。
(2)学会用心倾听,引导纵深推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对话中的首席”,担负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家内心的重任,因此自己必须首先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教师认真研读文本,领会言语的意义或意味之后,才能引导学生感知、理解、鉴赏文本。另外,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同时能故引导学生的发言,使之不偏离文本和时代的主流价值。例如:《鸿门宴》中不同的学生可能对项羽和刘邦谁更具有英雄形象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给学生陈述和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说出所持看法的依据。
(3)学会反思批判,提升教学品质。华东师大教授叶澜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也许成不了好教师,而坚持写教育反思,不出一年就会成为好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老师,在进行对话式教学时,更应该学会反思批判。教师可以在一堂对话是阅读教学之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学生间相互讨论的问题走向,来分析问题设置是否适当,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同学们在讨论的同时是否又能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引发新一轮的讨论等等。教师在对课堂情况进行反思时,不仅是对过去之我进行反思性理解,也在与他人对话中进行反思性理解,同时还在这两种反思的相互作用中反思理解自我。
2.激发学生参与“对话”
学生也是阅读对话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上要使得对话有效进行,教师就得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课程的预习工作,然他们先和文本进行一次自由的对话,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反思,课文中哪些地方我懂了,哪些地方我不懂,我还不理解哪些词语等等。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学生间开展一次对话,再次自我建构,同学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质疑。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做自我评价,让学生在与自我对话的同时,告知自己通过阅读课程的学习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体会到了怎样的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策略的采用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向了主动学习,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升华自我。同时,怎样做“活”对话,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等成了教师在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的新挑战,也成了值得广大教师关注的话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