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0 08:30: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史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需索,抵作教堂。此等情事,如何不令百姓怒目耽耽,视同仇雄,而激生?”1
西方宗教教义和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有巨大差异。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家庭、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强调三纲五常的伦理秩序,儒家的纲常伦理和尊宗敬祖的思想是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核心。而外来宗教反对崇拜偶像,反对祭祖尊孔,他们破坏佛像、毁庙建堂、干涉丧葬礼俗,严重构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挑战。
清政府对外畏惧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对内又必须安抚各阶层,以维护统治和天朝尊严,处境十分尴尬。在内外交困的处境下,清政府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教案处理的方针和政策。
以下为清政府处理教案的一些方针政策:
一、以条约为据,持平办理
持平办理,是清政府最基本的处理教案的方针。这个方针的出台,表明清政府承认了传教在中国的合法性。但是,尽管清政府再三饬令,仍然有很多地方官员对此令采取漠视和抵制态度。同治元年三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饬地方官于交涉教民事件,迅速持平办理一摺,前据该衙门具奏法国天主教原以劝人行善为本,康熙年间曾经准行,是以降旨令地方官妥为办理。兹据该衙门奏称,前次明降谕旨之后,复经该衙门行文各省遵照办理,各省地方官于奉文后,未尽认真妥办等语。着各督抚转饬地方官,照依此次所奏,于凡交涉教民事件,务须迅速持平办理,不得意为轻重,以示一视同仁之意。摺内所请各节,均着依议行。”2中央政府还饬令各将军督抚等认真办结交涉事件,于1870年3月21日上谕:着各该将军、督抚、通商大臣等,严饬所属,遇有中外交涉事件,即认真查办,持平迅结。毋得仍前延宕,致外人得以借口。”3
二、迅速结案,力保和局
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反洋教斗争。认为这种斗争不能抵制洋教的扩张,反而会给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干涉和侵略提供口实。他们希望案发生之后能够迅速结案,确保局势稳定。
为了督促各将军督抚迅速办理中外交涉事件,于1866年4月5日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法国使臣借兵要挟,渐不可长,请饬各省遇有外国案件持平速结,并请饬地方官于传教事件先事防维,列入考成及请饬江苏、福建迅办英国未结各案各摺片,览奏均悉。……着各该将军、督抚、通商大臣等,严饬所属,遇有中外交涉事件,即认真查办,持平迅结。毋得仍前延宕,致外人得以借口。”4总理衙门面对日益增多的教案,于1861年12月3日奉上谕:“着照所请,嗣后各该地方官于凡交涉习教事件,务须查明根由,持平办理。各地方官务当事公平,分别办理,以示抚绥善良之至意。”5
三、教案处理尽量地方化
鉴于西方列强借教案“挟制”清政府,清廷试图把教案的处理尽量地方化。在传教士看来,越是把纠纷交到两国政府间交涉,对自己越有利,而清廷的愿望则相反,交涉越地方化,越便于处理。地方官对洋教没有好感,为了不给外国公使借口,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他们采取比较隐蔽的手段,比如放任士绅从事宣传和组织活动。“地方官事前既不预为防范,事后又不速议了结,以致拖延愈久,要索愈多。”6地方官出于不得已而弛禁和保护洋教,但是官、绅共同的地方利益,地方官常偏向地方反教力量,甚至会借民众之手来反击传教士。中央政府常敕令地方官保护传教士、安抚百姓,避免教案的发生。“传教各案牵涉民人,即系地方官分内应办之事,乃积习相沿,因循推诿,日久不结,致令该国使臣借兵要挟。”7
尽管地方官不想执行保护教民和洋教的命令,但是迫于中央政府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袒教而抑民”。传教士处处袒护教民,每遇事端,纷争呈交官府,再由公使向总理衙门施压,指责清政府未照条约明文规定“保护”教会活动。若总理衙门稍有抗拒,公使就会加以恫吓:“清政府若不能保护,本国政府将设法自行保护。”8总理衙门苦于卷入地方的教会问题,便责令地方官尽量就地解决。地方官不得不“袒教而抑民”,教民“以身触法,得教士之庇而官不敢问,愈有以态其所欲。昔之仇官者又转而邀官,甚而挟制其官”9。教会、教民使清政府国内法制难以实施,成为治外法权外延下的特殊阶层。民众没有国家权力的保护,赤手空拳与教会、教民 对峙,其抵抗连连败北,如此积累的结果,使民之冤屈无以消解。教会势力也带给官员许多困扰:管理拥有特殊身份的教民十分棘手,内政动辄就成为外交,引起重大交涉;教案办理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官员的仕途。长此以往,官员在国家民族大义和个人切身利益问题上,多卑躬屈膝,少仗义凛然,政府官员在长期的教案处理中,逐渐由前期的强硬转
为后期的软弱,以至于后期唯恐避之不及,谈教色变。
四、既惩处又袒护地方官员
最初清政府并不愿意因为教案而主动处罚官员,但为了解决棘手的中外交涉问题,防止再因教案与列强政府正面交锋,只能牺牲官员。光禄寺卿薛福成向皇帝奏陈处理教案的办法中有一段话,正是说明了这种不得已:“至办理此案,当先有一成不变之规模,如彼责辑凶,多诛一匪徒,在我不为无益,可允也,而罪必求其当。彼索赔款,多认一偿费,在我尚无大损,可允也,而数必求其核。即彼欲以不肯保护之咎,株连印官,苟察其平日玩视民事,政声较劣,亦可允也。但须乘彼未甚催促,予以撤调处分,自足折服远人之心,而泯其吹求之见矣。惟彼倘籍护教之名,迫我以不能行之事,或欲别订章程,隐收权利,且使彼教日益恣横,自当坚定以拒之,镇静以应之。”10对地方官员的处罚,也是清政府为了维持大局稳定的不得已之举。
又如武昌教案发生后,清政府不愿意主动处罚江夏县令,但是几经交涉与抗争,最终还是妥协了,只是手段不是削除其官职而是罚款。对于辰州教案,湖广总督张之洞就奏请中央要体恤办理教案的官员:“湖南辰州府教案,毙两英教士,情形甚重。……,闻沪英总领接英廷电,意欲重惩巡抚,窃思湘省民情强悍,至今风气未开,较他省尤为难办。湘抚俞廉三在湘察吏恤民,防边戢匪,廉洁公平,精勤稳练,实为难得。其调和民教,实已不遗余力,且已拿获多匪。辰州距省太远,岂能责巡抚以不能预防为咎?若动辄谴及疆臣,实于国体内政有碍,想军机处或须俟查办详细情形奏到,再行请旨,极是慎重办法。”11
当较大的教案发生时,列强都会要求惩处办案不力的地方官员,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清除妨碍传教事业的人。清政府通常都会屈服于列强的压力,而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办。但这种惩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此必须有一定的底线。
结语:晚清时期发生了许多教案,列强以此为由与中国政府交涉,并提出诸多要求,如割地、赔款等。清政府畏惧列强的武力、拘束于条约义务,对此持应付态度。随着案情的发展日益严重,清政府开始正式教案对内政安定和外交局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希望地方官能迅速了结、持平办理,缓解清政府所面对的内外交困的境况,但是情况却是越来越糟。总之,清政府处理教案带有强烈的“弱国外交”的色彩,虽然清政府竭力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中外实力的差距以及半殖民的社会现实,决定了清政府肯定带有迁就妥协的一面。
参考文献:
[1](清)徐家干辑《教务辑要》卷2,湖北官书局刻本,光绪24年。
[2]、 [8]、[1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合编《清末教案》第二册[M].上海,中华书局,2000年3月,第662页、764页、492页。
[3]、 [4]、[5]、[6]、[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清末教案》第一册[M].上海,中华书局,2000年3月,第216页、764页、521页、205页、764页。
[7]、[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清末教案》第三册[M].上海,中华书局,2000年3月,第13页、454页。
关键词:教师工作量 专业技术职称 作业与教案 评价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学教育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育教学的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学校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制度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然而在现阶段中学教育管理体制中,还继续沿用旧的管理模式,旧的体制与旧的模式已阻碍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后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之间矛盾突显,这就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关注与思考。
一、一言难尽的教师工作量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仅学生用教材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式上由32开本变为现在的8开本,内容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无论是质还是量上都与原来有较大的不同。如英语学科的教材,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水平的不断发展,就作了多次重大的调整。与此同时,为适应新课程及新课程标准,客观上对老师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真正落实好新课标,老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同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的内隐性、效果的滞后性与长期性),也决定了教师工作量的复杂性。教师工作无论从难度和数量上都比以往有较大提高。因此调整和理顺各学科教师额定工作量,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变味的专业技术职称
学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的高低,可以用专业技术职称来衡量,专业技术职称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现状。近年来教师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术职称,有一些条条款款来进行了规范(如:工作年限、学历、研究水平等),这些条款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实的情况总是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满足评审条件,还要排队。其主要原因是名额限制。笔者所在中学评高级职称,够资格条件的有几十人,但每年就2-3个名额,就这也是退休人员退出的名额。同时,由于专业技术职务与教师个人利益挂钩,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成了利益交换的筹码,因此成了滋生教育腐败的又一特殊领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学高级职称已越来越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而变味。
(二)专业技术职务的终身制。在中学的另一怪现状就是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一些人,反而不在教学岗位或很少在教学岗位上。同时被聘为中学高级教师的老师,一旦职称通过就会不思进取,一劳永逸。因此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是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理顺岗位与职称的关系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让专业技术职称真正体现其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吧。
(三)非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由于专业技术等级与工资和待遇挂钩,但在学校还有一部分非专业人员存在。如后勤人员、工人等,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些人也设法挤入专业职称队伍,把专业职称庸俗化,功利化。这种情况在各级学校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无奈的作业与教案
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如何写教案,教案书写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写所谓规范的教案,如何对教师的劳动进行评价,也是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话题。
(一)传统的教学设计按要求分为目的、重点、难点、过程、课时、教具、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后记载等内容。而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设计要求,多媒体的应用等,教学过程设计更加复杂化。即如何书写所谓的教案,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若真有所谓的标准,则教师工作的个性化与创造性如何体现。
(二)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过去单打独斗。封闭的备课方式发生了变化。合作、共享的工作理念将渗透到教师的工作中。那么电子板教案、无纸化教案与传统书写方式的教案之间,共享与独创之间矛盾突显,更显无奈,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不便。现阶段书写教案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或者是应付检查,谁都认为必要性不大,但又不得不写,突显很多无奈。如何写出更实效的,适用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案,也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三)作业的单一化。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结果,不仅使学生不堪作业重负,而且形式单一,主要以做习题为主,更多是无效与重复。这从一个侧面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新素质的培养。在书面作业之外还应该有其他作业形式。因此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反映了教育目标及理念的变化,涉及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同时大量教辅的拥入,使作业显得更加难堪。
四、痛苦的评价问题
应试教育的结果,是教育教学的评价单一,唯“分数”论英雄是评价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主要标准。近年来尽管也有过程评价的提法,然而举步畏艰。评价问题关系学生减负的问题,评价问题关系教学变革问题。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及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其核心和关键还是评价问题。从根本上讲,如果能把评价老师的教学工作优劣的标准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变革不再是难题。新课改理念的实施,最终由教师来落实,对教师的评价问题,最终将决定新课程改革是否落在实处。
五、无序的作息时间
关键词:电力企业;多种经营
1电力企业多经产业的现状问题
电力企业多种经营是基于电力企业的长期封闭经营和长期单一经营方向而提出的,有其鲜明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背景和时代特征。近年的发展和经验告诉我们,电力企业走多业并举,多元并重之路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目前的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主要形成了依靠或依赖主业生存和发展的称之为“眼睛向内式”的专业化产业结构模式。有电力安装、电力修试、简单的电力制造、金具加工、电力物资、物业后勤管理、宾馆(招待所)、旅游、高耗能产品生产等产业支柱。总体上,不乏有山东鲁能电力多经的成功典范,但大多数还仅局限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状况。既无可参与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又无具体实体可言,基本上是人们常常称之为以辅助生产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模式。
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探索、研究,并加以解决。
2电力企业多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的产权问题决定着企业的属性问题。电力多经企业大多为原电力企业的辅助生产、后勤服务部分,多经改组和改造大多是整建制划转模式,包括劳动场所、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等,本来作为电力主业和电力多种经营产业是一种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应当建立相应的资本纽带关系,按《公司法》规定运作。而从实际财务账面情况看,电力主业对多经企业并没有任何投资,主业实际划出的国有资产部分并未转作对多经的投资和持股。
2.2电力企业多经产业的管理模式的不足
电力多经企业多年来经营思路沉陷于服务型、安置型、福利型的模式,没有真正受到市场挑战,其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没有面向市场建立符合市场规则要求的多经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电力多经人员身份依然是电力职工,保持稳定而较高的收人与福利,使多经职工有一种优越感,工作没有实效。即使部分有识之士对电力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有宏伟构想,由于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只能是意见保留,有想法,没办法,严重制约了电力多种经营产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2.3电力企业多经产业的规划不足
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普遍存在背靠主业有余,面向市场不足的问题。电力企业计划经济思想的惯性作用,使得电力多经企业经常处于接受指令和行政命令的状况。电力多经的划分和改制,从很大程度上是原有电力企业的化整为零行为,致使多经企业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先天不足之说。没有准确完整的企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开拓计划,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极易迷失航向,走简单经营型、凑合型、围绕主业型、甚至为主业倒账、变通型公司的路子。
3电力企业多种经营产业发展的措施
3.1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产权关系
针对目前电力企业与多种经营企业投借不清,产权关系模糊,行政干预严重的现状,电力企业可委托社会中间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对现在多经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重新评估,进行资产重组,严格按公司法的规定规范运作。除此之外,多经企业已形成的资本积累应进行产权鉴定,也可吸纳职工人股,让职工从无产者变为有产者,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财产所有者,既是职工又是股东,以此来广泛调动多经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和加强多经企业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把职工、集体、企业利益三者融为一体,
股份制的改造和建立给多经企业的发展注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种经营的身份将更加具体和明确,操作更加灵活和多样,易改过去主业行政管理一言堂的官僚作风,以企业章程为核心,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三会的形式,各行其是,生产经营决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一切管理工作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有序进行,以法制化管理的要求促使多种经营走上公司制改造、商业化运营的轨道上。
3.2建立管理新体制
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建立规范、有序、开放、竞争的多种经营管理新体制。电力企业与多种经营企业之间应当以资本纽带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照《公司法》运作,杜绝长期以来主辅不分,责权不明,造成管理难、乱、差的现象,确立完整的企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可持续的企业经营战略。
要改变对电力企业兴办多种经营产业的认识。兴办多种经营不再是单纯的为主业安置富余人员、解决电力职工子女就业、为主业提供生产及生活服务,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逐步切断多种产业对主业的依赖性,将企业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机地融人社会化大生产和广泛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之中,最终实现多种产业与主业之间企业分立,资产分离,管理分开,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的多种产业格局。
3.3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
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是事关企业发展方向和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是有关整个企业长远发展道路的重大决策。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与基本原则、企业发展目标和实施发展目标的战略行动等。
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制定经营战略,为企业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提供了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共同纲领。在制定经营战略过程中,多经企业领导主要应在大的方面提问题、想思路、定原则、把好关,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合理性和创造性,并坚定不移,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推动实施。
3.4解决好多经企业的用人机制问题
多经企业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经营理念等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多经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为此,首先应尽快建立健全选拔任用优秀多经企业干部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标准和实施办法,使多经企业干部的聘任工作规范化,克服用人上的随意性、不公正性,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其次,引人竞争机制,公开、公平、公正地选聘多经企业干部,第三,建立经营者压力与动力并存的风险抵压金制度,年薪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经营指标考核体系等等,进行量化目标,严格考核。在规定期限完成者予以奖励,不达者,扣罚,直至解聘。第四,要深刻领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哲学寓意。制定严密有序的多经企业人才规划和职工教育计划,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按照企业实际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厂长经理、财务会计、劳动工资、市场营销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业务技术学习。第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充分调动起多经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设立合理化建议奖、金点子奖,鼓励职工向企业献计献策,建立起职工能在勤奋工作中获得应有奖励和报酬、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管理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思想,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办企业,群策群力,不遗余力,积极倡导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奋进,加快多经企业集体领导和民主化决策的进程。
师本教研理念应当贯彻于教师教学研究活动的所有方面,比如备课、课堂磨课等。个性化备课,则是实现师本教研的主要途径。
语文个性化备课是与传统模式化备课相对立的一种备课方式。和传统的备课相比,它有以下特点:1.从备课主体上看,它提倡教师以个体的方式进行备课。不像传统的备课那样,过分强调集体的参与。2.从备课内容上看,它强调教师用“心灵”去备课。突出教师用个人的理解和感悟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加工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自己的感悟加进去,而不是像传统备课那样“抓纲靠本”。3.从备课的服务对象看,它强调教师备课备“心”,教学设计处处要有学生,备课过程时时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4.从备课形式上看,它强调分散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备课过程贯穿于平时教学活动、阅读活动、教研活动甚至日常生活实践中。备课形式多样化,可以使用PPT,可以是教案,也可以是资料包,可以使旧案新备,也可以是微课制作。
一、聚备和散备
备课过程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要设计出带有个人独创性的教学方案,需要搜集、整理、加工大量信息。知识和信息的积累是创造的基础,是激活创造性的前提。为了便于获取与加工信息,我是采用“聚”和“散”两种方法备课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将一个单元或者一周的备课集中到一周去备。这可以称为“聚备法”。此法的好处颇多:(1)可集中使用教学参考书资料,省去重复翻阅的时间;(2)可为教师调整教学设计提供余地;(3)便于教师对各种信息系统整理和加工。
“散备”也就是“灵感”备课,指在日常教学教研中,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教师时常会产生一些感想,出现某种“灵感”,教师要随时注意整理纪录这些感想和“灵感”,使之服务于教学。如《曹刿论战》中“齐师败绩”一句里的“败绩”,课本上注为“大败”,有同学问“绩”作何解释,当时我并未拿定主意。后来在教《出师表》时,讲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异同”是偏义复词时,忽然想到“齐师败绩”中的“败绩”是否也是偏义复词呢?此处“败”为“失败”,“绩”有“成功”的意思,后者意思已消失。经过查阅资料,我终于确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二、自备与共备
自备法指的是教师备课时独立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对旧观念的突破。教师在备课时要勇于提出新观点、新设计、新构想,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教出新意,教出自己的个性,教得轻松自如。如古典诗歌中的绝句和律诗有什么区别?有关资料讲得十分繁琐。我在备课中思考能否讲得更“活”一些:“绝”在古代汉语里有“断”的意思,绝句和律诗都是偶数句用韵,平仄规则也一致,只是绝句是4句,律诗是8句。将律诗拦腰砍断,每部分不正是一首绝句吗?这样讲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印象深,后来的课堂教学证明了这一点。
共备法,是指与同学科、同教组的教师一起钻研教学难点、疑点、交流备课心得。在备课中,我的许多创造性的火花都是在与同仁的思维碰撞中迸发的。《故乡》备课时,有的同事提出:课文把杨二嫂描写为外形体态像圆规,仅仅是体态像圆规吗?我由此反思到,她的思想意识里也有个圆规,她把值钱的东西都努力划进个人主义圆圈里。可以说,没有同事提出的问题,就不可能有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内备和外备
内备法指的是钻研教材、教参、大纲、设计教法等等。钻研教材要注意系统、深入、细致,教师在备课时了解的东西应当几倍甚至几十倍于课堂上要讲的东西,这样设计教学内容是才能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当然,备课除了备教材、教参、教具等之外,还应当备教材、教参以外的东西。只埋头于教参和教材的教师,将会使自己的教学远离时代,远离现实生活。首先要重视不同学科的横向联系。语文教师备课时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地理、哲学知识,甚至理化、数学知识都是极为必要的。教材上说汉语“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哪八个朝代?不了解点历史知识不行。我在翻阅数学教育杂志时,发现数学十分重视转化思想方法的训练,如化代数问题为几何问题,化函数问题为几何问题等,这使我联想到学生的作文构思过程也存在一种转化思想,如化实为虚、化贬为褒等等,我据此指导学生作文,效果颇佳。其次,要重视教材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融入到备课中。
四、实备和虚备
课前钻研教材、教参、大纲、了解学生,准备教具,这些可称之为“实备”。要使教学更具有创造性,在实备之外,还要“虚备”。虚备就是在备课中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表现进行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1)预测教学难点;(2)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3)预测学生个性心理差异;(4)预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为了准确预测课堂出现的情况,教师应当了解预测学方面的知识。一些常用的预测方法如类推预测法、趋势外推法要熟练掌握并服务于备课实践。
五、近备和远备
近备法,就是课前备课,也就是课前头一天修改教案或者上讲台前最后熟悉一下教案。这个是教师比较熟悉的。
远备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对下周要上课使用的教案,提前一周备好。为什么要提前一周?因为备课不只是备一堂课,而是要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从单元整体上去把握教材。第二层含义是指,用“一生来备一堂课”。 在《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有位已经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完公开课后,受到同事追捧。有教师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执教老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的来说,对每一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用“一生来备课”,我的理解是:我们备课过程中,要调动一生的生活经历和做人经验。这样,在课堂上,才能让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的活水导入到课堂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前备和后备
当今在教学过程中的缺失
曾经观摩过上百节各个级别、各个学科的公开课,但却总觉得现在的课堂似乎缺了点什么,当读到“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句话时,笔者心头豁然开朗,现在的课堂缺少的就是只有经过长期积累之后才能呈现出来的大气磅礴的壮美、信手拈来的自如与润物无声的高超、深入浅出的灵气!诸如:厚重的知识、开阔的眼界、跳跃的思维……
为什么现在的教学都那么急功近利呢?一般教师都会说:“现在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花在备课上?”的确,当下教师不仅课务繁重,而且考试压力明显增大,面对着这一切,教师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放在教学、考试、批阅、辅导上。然而,这样的教学状态是可怕的,此时的教学已经演变成一种重复性的、机械性的、毫无生机与活力的、没有任何思想的工作了!在这样的工作中也就诞生了诸如抄袭教案、简单地重复使用教案、教案与实际的教学相分离等不正常的教学现象。而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又越发使教案成为一种应付检查的形式,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使“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成为天方夜谭!
那为什么现在的教学又都那么注重形式呢?因为现在对于课堂的评价促使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课件的制作、环节的紧凑、活动的安排、评价的形式等。教师围绕着课堂的评价标准来设计本也无可厚非,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教学设计形式的内容太多了,需要把准备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些形式上,相关阅读的时间就寥寥无几!自然这样的课堂也变得浅薄了许多!而这又使“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成为多种教学技能的准备,与其本义背道而驰……
面对着上述种种现实,如何使课堂变得更加有厚度、有内涵、有思想呢?笔者认为:“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说出了当今教师教学存在的最严重的缺失――缺少“阅读”!
阅读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让我们的孩子有个性自然地成长”“使教科书成为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拥有这样的境界,就必须时刻阅读、保持阅读,只有不断阅读才能不断积累,只有不断有新的积累才能说是“每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热爱阅读,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这样的话,不错,教师读书,从读书的内容到读书这个行为本身都是相当有益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阅读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的知识,怎样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心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育名著的博大精深往往需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领会,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育名著要反复读、经常读,如果可以,尽量做一些摘录、写一些反思,那就会用自己的一辈子为每堂课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当然,教育名著浩如烟海,这就需要教师有选择地读,可以这么说,精读自己喜欢的几本教育名著就奠定了一辈子准备一节课的基础!
读名著固然重要,但读教育报刊同样也是不可或缺!因为教育报刊代表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教育前进的脚步!每到一期,细细品味,反思教学,发现这些报刊上有许多观点、想法、做法都是自己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想做而没有做的,现在有了好的蓝本,教师有理由做得更好!虽然用时不多,但如果能长期坚持,笔者认为这样的阅读肯定会为“一辈子准备每一堂课”提供坚实的保障!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对于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本质内涵就是通过不断阅读来为自己的教学生命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在学校的发展中,学校行政人员是带头人、引路者,发挥着不可缺失的引领作用,更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手不释卷、终身学习的表率和典范。党员行政团队的定期交流读书心得,面向全体教师开设的读书讲座,已经成为自在园里最有风采、最具魅力的风景线!只有不倦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使思想和智慧之树长绿,永葆教育的青春!
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校园”工作,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
一、竞赛的主题和内容
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参赛文章体裁不限,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根据《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及主要成效;二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三是班主任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四是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相关学科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挖掘法制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五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学校组织观看省教育厅配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专题资源》、《呵护——未成年人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小小律师》等专题教育教学光盘后的心得体会。
二、参赛对象
全省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
三、竞赛活动的组织机构
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领导及厅有关处室、各市(州、地)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设立在**教育报刊社。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征文竞赛活动组织领导工作。
四、竞赛活动的程序
竞赛于10月30日启动,至2010年7月30日截止。
(一)初赛阶段(10月30日至2010年5月30日)
1、各学校根据本通知确定的竞赛内容,组织本校师生开展本校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并按时间要求将本校优秀文章报送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经遴选将本县优秀文章报送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
2、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参赛征文进行复审,并于2010年6月15日前报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
各市(州、地)限报优秀征文90篇。
(二)复赛阶段(2010年6月15日至2010年7月10日)
1、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市(州、地)上报的征文进行公平、公正的评选。评选出的优秀文章提交省组委会审定。
2、经省组委会审定的评选结果在《**教育报》、《**教育》、《初中生辅导》等报刊上公布,并选登部分优秀作品。
3、评选结束后由省组委会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征文初赛、复赛阶段,省教育厅《**教育报》、《**教育》、《初中生辅导》及团省委《少年时代报》、**师范学院《希望》、《**师范学院报》等报刊上均设置“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专栏”,各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可自由投稿。其中,《少年时代报》负责接受小学生的投稿,其他报刊负责接受学校、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的投稿。
竞赛活动结束后,获奖作品和优秀文章将汇编成集,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成书后,免费赠送各地中小学。
六、竞赛活动的奖项
本次大赛分学校组、教师组、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并分别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设优秀组织奖3名,由省教育厅颁发证书及奖金。
七、相关事宜
(一)各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于**月20日前报送省征文竞赛办公室。
(二)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从“五五”普法年度经费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比照省的做法,设立相应奖项,对本地评选出来的优秀征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程;设计策略
G633.51
高中历史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但是考完试之后很容易忘记。微课程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合理地运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
一、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是在2008年美国提出的,它是以构建主义学习论为基本原理,以在线学习或者线下学习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1]。微课程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区别在于,微课程具有图文并茂、短小精悍和便于开发的的特点。针对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利用视频或者音频来展开教学,时间一般在5分钟到10分钟内,主要包括微视频、微课件、微教案、微练习、微反思。微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势在于重点明确,将复杂的、枯燥的历史时间和事件变得简单化;内容精简,传统的课堂需要40分钟才能讲完一个知识点,而微课程不会超过十分钟,学生能够在线上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将微课程下载下来,在课外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微课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当今教学需求,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能够保持更大的学习兴趣[2]。
二、微课程的设计策略
要将微课程运用好,高中历史教师就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方案,应结合教学的内容,加入趣味性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历史知识。以下是笔者对于微课程设计的一些建议。
(一)切勿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在设计微课程时,教师要对历史这个学科的特点有很好的把握,对重难点知识要重视。教师应该明白哪些知识是可以一笔带过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具体讲解的。而对于一些需要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内容,不能用来制作微课程。微课程的内容常见的包括概念的讲述、课题的引入和练习巩固等,不管是哪一种,都要紧紧围绕模块主题来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要将微课程和现实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握好主题的知识框架,根据历史学科的思维逻辑来对讲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重组[3]。比如在讲述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战争史实时,就可以制作成微课程,而如“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类具有争议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交流互动,而不列入微课程的设计。
(二)注重细节的反思和研磨
在高中历史微课程的设计中,除了利用微课件、微视频和微教案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微问题,以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讲解的层面向历史阐述和反思层面延伸,在教材知识中提炼出微问题,从宏观的角度上细分,对主题重点进行划分,将主题细分为各个小专题,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历史知识[4]。教师要对教学语言进行简化,向学生传递有效的历史知识信息。在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时,教师要做好知识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反思。比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时,可以将这个大专题划分为几个小专题来学习,注重细节的反思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研磨,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三)重视课程的互动和引导
教师在设计历史微课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避免一股脑地灌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还要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教师要重视课程的互动和引导,这就需要完善教学硬件的设施,以为开展互动交流提供工具,保证微课程的顺利开展。微课程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后的反应,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和比较,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提炼加工,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对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事件分阶段列出来,并采取图片、视频和文字的方式自己制作微课程课件,在课堂上再开展互动交流,探讨学生自制的课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微课的特点在于主题突出、使用便捷、传播方式多样,是针对某一重点知识或者教学主题而开展的互动教学,微课的形式一般是以视频短片为主,内容简单且具体,所用的时间较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的兴致较高。高中历史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又复杂,大多数学生学得比较吃力,对知识点的记忆不深,所以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微课程,以明确主题,通过精简的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惠玲.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读与写,2015(09):361.
[2]郭宏梅.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科教文汇,2015(02):121-122.
在利玛窦时期,西方传教士是穿着儒装进行传教的,他们友好的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随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虽有矛盾,多是围绕着礼仪、风俗问题进行的争论。而近代以来,西方强势与中国的没落局势下,西学的再次到来变成了一种强制,这种强制在1840年爆发后表现的最为明显。
的爆发使清政府的禁教令成为一纸废文,《》的签订使东南沿海的五大城市成为西学传播的重要地点。面对陌生的敌人,晚清士人和士绅阶层开始觉醒,林则徐在时亲自目睹西方的坚船利炮,因此,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开始前,林则徐便为知己知彼做了准备,他到广州后,便积极搜罗人才翻译西书,研究外国情况,甚至将翻译好的重要报纸送达北京,供皇帝参考。徐继??在就任延津绍道道台时,爆发,自此,这位在内地出生成长,沿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生轨迹生活的读书人开始觉醒,并参考西方资料及传教士所著书目写成《瀛寰志略》,并在提及相关国家的时候对该国的历史、民俗、政治进行介绍。魏源无疑是这个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他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意识,在撰写《》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在书中以大量的笔墨介绍英美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号召人们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摆脱被侵略的命运。在科学方面,李善兰、王韬、管嗣复、张福僖为科学界的代表,在屡试不第的情况下,居于江浙沿海的他们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西学,并在探索中开辟了中国科学近代化的道路,为中国早期科学发展和工业化的起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式学堂也在传教士的影响下在逐渐兴起。最开始是传教士将南洋地区的学校迁往香港,其后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创办的教会学校,并逐渐扩展到内地。根据汤清先生在《中国基督教百年史》的统计,1839年―1860年期间,传教士在五个通商口岸创办早期教会学校38所,这些教会学校秉承中西教学的传统,宣传基督教的同时向学生教授中西文化。在期间,清政府也开始着手创办新式学堂,清政府先后创办了同文馆,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其中传教士傅兰雅创办的格致书院是一个特例,格致书院由外国人倡议,但不是教会学校也不是外侨学校,不少中国士绅参与其中,但它不完全由中国人管理,不完全听命于中国政府,它的管理权在董事会,董事会由中外人士组成,它是特殊时期上海华洋杂居情况下出现的特殊教育机构。
中国的近代报业也在此时段起步,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外,五口通商后,创办有《申报》《新闻报》《点石斋画报》等。到19世纪后期,介绍西学最为集中,影响力最深远的是《万国公报》与《格致汇编》。报纸中所传播的西学,比专门译书机构更为快捷,信息传递更为及时,影响力更大,但知识零散,难成体系。报道的内容多时美英法日等国家的时事,战争等等,在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学习西方的参考体系之外,还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国计民生的思考。这一点在维新变法时期展现的尤为明显。
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的需要,晚清政府也采取了相关行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便是由晚清政府创办的,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馆,它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翻译馆采用西译中述的方法,翻译书籍180余种,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农学、工艺制造、船政、军事科学、工程、矿学等学科。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会总是呈现出安定祥和的状态的,随着战争的推进,侵略的深入,西学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的近代化也随着侵略被迫向前。但这种被迫前进时常化成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在这些除了战争之外的冲突中,教案是中国民众与传教士之间最激烈的冲突表现。从利玛窦开始,传教士在中国传统社会向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其双重身份使其行为同时兼具天使和恶魔的双重性质。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教育、军事、医疗、农业发展方面,传教士是传播先进知识的天使。而站在宗教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道路上,传教士是侵略者的指南针,为侵略者提供情报、舆论支持,甚至在许多教案冲突中,传教士亲自充当屠杀者和恶霸。而在今天,知识文化交流更为便捷,科技变革更为迅速,互联网将地球变成一个“村庄”。中西文化交流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而在这样的时代,西方的节日、科技新宠、娱乐方式商业化泛滥的出现在中国的街头巷尾,我们更应理性的反思,未来的中西交往该如何继续进行,是一味的批判西方过度的自由化,还是继续以西洋为商业噱头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我想,这些传教士曾给予我们启发,暂且不谈他们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曾犯下了怎样的错误,单从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心怀信仰,开始了穿越半个地球的航行,传播文化,这种在文化上的自信与挚爱,就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在市场化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发展,我们该如何热爱自己的文化,并使其在热爱中前进而不是固步自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在民族复兴的路途中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近两年,呼伦贝尔市的学前教育以游戏玩耍为主、呵护天性;小学教育以写规范字为抓手、培养学习习惯;初中教育落实科普、培养兴趣;高中教育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四个一”;课堂教学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开发潜能、启迪心灵,认真落实“三维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凸显,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稳步推进。
全市十三个旗市区及直属校都有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海拉尔的联校教研、莫旗的团队建设;大杨树第二中学的“三位一体”教改模式、牙克石第一中学的体育特色;满洲里第五中学的校本课、额尔古纳第三中学的课前三分钟演讲;阿荣旗王杰小学的综合素质评价、鄂温克旗第二小学的课外活动等课改成果,充分体现出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执教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敢说、会说,建立了自信,课改理念得到落实。
全市各地建立完善了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校长和教师四级联动教科研机制,坚持开展“进学校、进教研组、进课堂”活动。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全面展开,水平逐年提高,地毯式听课达到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全市中考“四统一分”、在能力型试题较去年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各门学科中考成绩高于去年,各学科优秀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市高考近几年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以逐年稳步提升的好成绩进入自治区第一方阵。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课程观支撑教育观,课程观引领教材观,课程观统率教学观,课程是教材的核心,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许多校长缺乏课程执行力,学校不能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普遍存在着抢进度,搞“题海战术”的现象,挤占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等非考试科目课程课时,不是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要求、进度授课,而是忽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脱离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随意“加码”,加快进度,大量重复做题,盲目增加考试次数,企图强化刺激学生记忆,严重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导致两极分化相当严重,这也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精练,专业术语匮乏,且不能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约有60%的课堂效益一般化,低效益的课约占30%,效益较高的规范课约占10%,课堂上师生话语量之比为6.6∶1,即教师讲话字数是学生集体讲话字数的6.6倍,不难发现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少,且课堂上教师一次讲话的话语长度超过25个字的占50%左右,课堂上师生深度互动少,讲授比较多,且趋向于大段的讲授,课堂基本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式。偶尔的提问也没有针对性,往往集中在几个学生身上,“教师讲、学生记”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仍然充斥着今天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直接导致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思维,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厌学、自信心下降、丧失对学习的责任感、导致厌学的直接因素,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合格率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要求。这从一个侧面透视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容乐观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看教师讲得卖力、认真与否,而是看学生有无发展,教师有无提高。我们意识到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即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授型教学”,向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互动型教学”转型。
部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非常态化,课程观不到位,教材观越位。个别学校没有课程总表和年度教学计划,非考试科目课程开齐开足没有保障,小学科学课、写字课和初中研究性学习没有固定教师。小学教学低年级低不下来,高年级高不上去,拼音教学还没实现零起点教学;初中教学抢进度提前结课;高中教学重必修轻选修,过早文理分科。理化生实验课摆样子,随意增减课时时有发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同虚设,学校班额过大,应试氛围浓厚,初一的课堂离不开“中考”,距“中考”二百多天就冲刺。个别教师备课看参考书,教案网上下载或抄旧教案,认为教案写完了,课就“备”完了,就课论课,缺少整体设计,没有创新,学校检查教案,只看写没写;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环节脱节,上课板书只写标题,课件一统到底,体现不出“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不能有效地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简单地教教材,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教材讲完了,课就上完了,下课拖堂现象比较严重;大量盲目地留作业,作业批改缺少个性化和鼓励性语言,基本上是打对号,落款是日期;辅导没有针对性,基本上是统一讲卷子;占用课时频繁盲目考试,用考试代替作业,用考试强化学生机械记忆,教师凭感觉命题,质量不高,疲惫阅卷,试卷分析缺少针对性,基本上是班级的平均分、谁第一、成绩排名等简单的几组数据,起不到“诊断”的作用;教研活动基本上是大家对教学进度,练习册对答案,案例分析缺少深度交流,评课时优点说够,不足指不透,感受不到教研氛围。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强化管理,以“教师为本”,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大练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基本素养和职业认同感。
三、现实中解决的办法
1.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
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理想的课堂里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和享受职业幸福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时时体现出博大的师爱,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加快形成“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磨炼自己的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形成娴熟的教学技能,进一步形成娴熟的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增长教学智慧。在有效的课堂内外,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在教学专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职业生活积累,把已有的教育经验、目前的实践体验和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享受职业幸福。
2.科学落实课程标准
上好课,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还要研究教材、教法、学法,更要科学落实课程标准。从整体来看,新的课程标准知识体系降低了难度,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结构,更注重学科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将科学探究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各学科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刚性要求。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恰当地将探究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和认知规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给学生打好基础,不断调动学生参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对教材中的难点要有具体措施,分散难点,由浅入深,讲清规律,防止学生两极分化。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按教育规律教学,让学生感受童年的快乐,还教师一片蓝天。
3.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快乐
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作为科学,在教学上要有一些有规定性的、有一定形式的东西,也就是说,要有一些基本的教学方式,研究“怎么教”与“怎么学”,这既是教学科学化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的实际需要。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教学中教师有激情,学生才能有热情,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对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成长。有效的课堂总是艺术课堂,在有效的课堂里总是处处闪耀着艺术的火花――引人入胜的开头,渐至佳境的层次,贯穿全课的主线,跌宕起伏的情节,余音袅袅的结尾……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亲切从容的教态、恰到好处的点拨,无不给学生、他人和自己以艺术的享受。
4.发挥四级教研网络作用
课程改革在国家层面上,关注的是课程的重新设置与调整,而在基层学校,关注的是如何把课程校本化并有效落实在课堂上。因此,在与专家对话、与学者交流的同时,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校长,要充分发挥以教研员为中心的“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校”的作用,建立教师自主专业提升机制,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开展在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师基本素养,引领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攻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常态课堂教学达到规范课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没有课堂教学的突破,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成功。改革后的课程和课程理念,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有效落实在课堂上,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这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强有力的指导和教研机构的有效引领,二者的作用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5.关注课堂、聚焦课堂、决战课堂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学,因学定教――创作教案,因学施教――创作教学。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活用教案,体现出教学活动的生成性。
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在教师“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的同时,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新理念下的教师教学常规备、讲、批、辅、考、研基本功练兵达标活动。聚焦课堂,科学落实三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落实知识点),体现三维目标(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体会过程与方法,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推进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遵循“三六一” 原则,以“三不讲”为抓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能做到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及时点拨,让学生经常有顿悟,使学生感到新课不新、旧课不旧。教学中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设计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学习难度的梯度,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惟教”为“惟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惟师”为“惟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惟”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一定要坚持“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总结”。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注重根据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和实际生活情景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要强化备课、优化上课和淡化补课,教学中要多探索,少模仿,多鼓励,严要求,使学生建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学习掌握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教育信息网是*市教育局主办的全市教育系统门户网站,自20*年9月正式开通以来,累计访问人数突破1300万,排名进入全国省会城市教育网站*前十位。开通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信息化办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教育信息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渐成为教育信息、传递政务信息、开展网上办事的教育政务平台;传播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推动教育研究与合作的交流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提高素质的互动学习平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科学上网、健康成长的一个绿色平台,*教育信息网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回顾*教育信息王的建设发展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完善硬件建设
一是高起点制定网站规划。确定了以网站为平台,以学校为基点,网络式推进的策略,科学制定《*教育信息网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方案》。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自2003年*教育信息网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总计投资1500万元。三是高水平推进网络构架建设。目前*市交易系统已初步建成以电信光纤为骨干、ADSL及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等组成的“天网地网”,基于学校、县区教育信息中心、*市教育信息中心的三级网络架构已初具雏形。普通高中联网比例接近100%,初中联网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城市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70%以上,农村中心小学70%以上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二、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网站日常维护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拿出专项经费,把相关技术人员分期、分批送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从事技术工作的几位同志先后通过微软认证工程师等相关认证。二是不拘一格从下属学校和县区借调有一定开发和编程能力的同志,进行网站开发创新。几年来已自主开发了网上夏(冬)令营、智慧大冲浪、网上名师课堂、民声通道、教育电子地图等应用模块,大大的丰富了*教育网信息内容,提高了网站的点击率。三是注重在实践中提高。虽然目前所有技术维护人员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但他们注重从网站的软硬件维护、美工设计、信息审核、软件开发工作实践提高自身能力,始终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各施其职、各有所长,为今后*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教育政务公开力度
一是在*教育信息网上加强了政务公开频道建设,频道涵盖*市教育局主要行政职能。所有全市教育会议通知、教育行政部门公开的发文、上级相关的教育文件和法规都能在*教育信息网上第一时间得到。二是加强网上办事。尽其所能为*市民提供了公开招聘教师报名成绩查询、普通高考外语口试成绩查询、中考成绩查询、普通高考成绩查询、成人高考成绩查询、研究生报名信息、学历在线查询等信息服务。并提供学校基建维修在线申报及审批、*市教育系统政府采购信息等面向学校及企业的在线服务。三是建设*教育信息网“教育民声通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部门及时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教育的呼声,老百姓可足不出户向我市各教育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和问题,充分发挥其“集民意、听民声、聚民智、解民难”的作用。
四、充实教育教学信息
一方面及时更新信息。为了发挥*教育信息网在教育新闻信息传播中发挥导向和标杆作用,我局高度重视网站信息工作。自20*年4月开始,*教育信息网共发展信息员100余人,信息员分布于全市各县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各个市直属学校。一年来已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六次,累计*教育新闻一万余条。*市教育信息网已经成为*市政府市直单位政务网站中信息更新最快,信息更新最多的政务网站之一。另一方面全方位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作为教育类网站,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是办好网站的基本宗旨。*市教育信息网现开放的应用系统有:电子邮件系统、视频资源系统、K12网格资源库、网上教案中心、7万册数字图书馆、70万题智能出卷系统等。其中视频资源中我们聘请*各科名师制作了初中各学科教学课程。而在网上教案中心建设中,我们每年组织全市中小学各科教师进行教案比赛,将教师的优秀教案选入其中。目前*教育信息网教育资源总量已达到6个T。
五、挖掘网站应用的其它功能
大家好!
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同志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主管教学工作,改革求新,使我校教学工作,在改革中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本人工作态度严谨,科学求实。
(一)坚持教育理论学习,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
作为主管教学的校长,能够紧跟教育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观念,掌握教育的动态发展。本学期重点学习国务院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等文章,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制定本校教学计划,组织本校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以教科研为先导,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新教法,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
(二)抓好课堂教育改革
1打好课堂教学攻坚战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区教委关于“打好课堂教学攻坚战”的要求,我校于年2月开始,广泛开展课堂教学评估活动。所做工作:召开教学专题会,布置课堂评估工作计划,评估标准,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实施意见;组织以督导室、教研员、骨干教师为主的教学评估小组;组织听课、评课。这项工作是本学年工作重点,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配合教学评估,相继开展“教学展示月”“教学开放周”“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法大讨论等活动,均取得良好效果。
2抓好教研、科研,使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随着我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学改革的管理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学年学校进行多项教学改革。史、地、政学科整合实验,是本学期一项具有开拓性的改革实验,配合田校长抓好人文学科的教学,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织展示课、组织专题研讨,积极推动人文学科教学的发展。
继续搞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实施两年,取得良好效果。本学期重点,加强B层学生管理,加大听课,教学检查的力度。初三年级学科分层,有效解决两极分化问题,适时进行调整,采取分班分层,毕业班的分类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自辅教学的研究,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使我校形成良好的教研气氛。教科活动增强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我校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
(三)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
1将教学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用不断提高与发展的质量目标,对影响“教”与“学”的各种因素,进行检查、分析、控制,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亲临教学一线,掌握第一手情况。本学年,深入课堂,坚持听课共100多节,了解掌握教学动态,适时指导。监控各年级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制定初三预达目标,定期召开教师会,加强质量分析,及时调节。复习要求明确,讲究方法,讲究策略,确保质量。届考取优异成绩。
2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
制定中学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成立青年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组织新教师培训,讲中学制度,常规要求,使新教师适应环境,规范行为。召开一帮一师徒结对子会,并随时检查落实情况。组织跟踪听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展示课,在教学中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关注青年教师的提高与发展,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3大力推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组织电教技术培训与考核,将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推荐好课,好课件。协助电教处检查验收电子备课教案,组织优秀教案展示。协助电教处进行班级网页评选,组织班级网页展示会。
(四)其他工作
1尝试非教学人员的组合聘任。
年暑假期间,组织聘任领导小组,论岗,修定岗责,组织任聘。组合聘任,作为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继续,进一步完善了竞争机制。
2教师节组织“以崇高师德,回报社会”开放日活动,通过展牌、电教资料,向社会汇报中学近两年来的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3组织完成年督导检查评估资料汇总
4完成年干部、教师年终考核鉴定及晋级教师考评。
5今年外来学访人员很多,多次接待来校学访的干部、教师。
6校长外出期间,主持行政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工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关注课堂”为主线,坚持教研服务的新课程,继续规范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工作,创新,教学和研究,以促进教学工作持续快速发展。
具体要求如下:
1,每一学年的教学以高考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纲领,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各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科对于学科的整体掌握、全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新形势下的考试要求,重视知识系统和线索,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教师应根据考试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为着力点,适当地开展学生习作训练,全方位分析问题。
3,政、史、地三科教师应该定期开展跨学科听课,相互学习教学经验。一起备课,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形成一个综合和全面的分析问题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要求
1,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和研究活动,深入研究新材料,以保持教学的新动向,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搞好教研工作,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
3,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和经验。
4,认真备课,写较为详细的备课教案。
三,具体工作
1,各班教师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2,制订了“文综”教研组本学期的教学和研究项目。
3,9年初举行的一次教研会议,听取教师对本学期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监督教师要加强学习,挖掘新思路,更新教学方法。
4,注重“备,教,批,辅,测,评”六大环境的落实工作。并作详细记录。
5,加强教研组内的学习沟通,探讨教学实际问题,把握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