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

时间:2022-10-08 19:1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反思能力;意义;影响因素;反思方法;反思步骤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043-01

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反思教学的口号为全世界的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所接受,并且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反思活动不仅是教育教学上的一项“运动”,更重要的是“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反思活动既然可以促进教育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那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反思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反思能力的概念

“反思”通常被理解为“重新思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但是,反思活动的思考过程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问题”,而是要求“主体借助逻辑推理的技能,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反思社会学家皮埃尔 布迪厄提出了“参与性对象化”研究,就是要“使研究主体自身所处的世界以及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的对象。”显然,他非常强调把反思主体与反思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作反思的重要内容。可见,反思能力是主体对问题或事物,主体思想和行为,它们所处的情境,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进行深刻地,批判式地思考过程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思维方式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小学生思维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们没有进行复杂反思活动的能力。因此,小学生的反思活动主要是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认识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它更多地集中于对自身的认识上面,这也是反思活动的基础。有学者认为“理解本身是反思性很强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理解或认识自身也是一个反思过程,它是反思活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反思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意义

托勒和布罗德福特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他们写到:“反思和评估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自己到底期望从学习中得到什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骄傲,对自己的弱点有客观的评价。”在此,我们就反思对小学生的影响作一番探究。

第一,反思活动有利于使小学生逐渐成为自律学习者。第二,反思活动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责任心。第三,反思活动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第四,反思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

三、影响小学生反思能力的主要因素

1、客观因素 (1)教师对学生学习反思的重视不够。(2)学生的反思能力普遍较差

2、主观因素 (1)学生对学习反思的重视不够。(2)学生对学习反思的毅力不坚

四、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前提

1、教师的改变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反思的重要性。再次,教师要采取多种办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最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2、学生的改变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反思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教会学生反思的方法。

五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反思能力的培养不能随意的进行,反思活动有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必须是适合学生的,具体地说是可以操作的。杜威认为“经验之所以离不开活动,根本原因在于活动能够产生良好的思维。”杜威认为凡是有意义的经验都是反省的经验。因此,反思活动可以在活动当中进行,即反思能力可以在活动进行培养。

1、建立学习档案 (1)学生自建学习档案。(2)展览学习档案。(3)评价和总结学习档案。

2、学习日志,自我描述和信件 (1)学习日志。(2)自我描述,信件。

3、讨论会 在学校中比较典型的两种主要讨论活动:师生讨论和学生间的讨论。(1)师生间的讨论。(2)同学间的讨论会。

六、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步骤

1、强化反思意识

2、掌握好反思手段 (1)严谨回顾学习过程。(2)尝试错误,激发思维。(3)设计多方位,多角度旨在培养学生反思的技能。(4)在与老师交流,与学生争辩中进行反思。(5)联系实际生活来反思。

3、加强反思训练

4、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结论:小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记学习日记、自我描述、事件交流、同学讨论等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对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等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我反思意识的能力,在反思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并不断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在具体操作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急躁,应时时加以引导,归纳,反馈,总结,通过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最令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反思技能,对自我行为进行判断,分析,整合,使学生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人生价值的发展观具有双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

数学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主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审视和自行调控,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全是老师、校长的事情,学生无权过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给的评价意见。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才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应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视。有人认为,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懵懂无知,不但不能评价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小学生自我评价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引导、唤醒,逐渐培养,发挥教育的积极能动作用。如果一味认定学生年龄小,采用“授——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必然阻碍了学生心理发育,并且不能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数学学习。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明白自己学习数学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评价作为学习的方法之一,认为“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二: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小学生数学学习得怎样,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

1. 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

一堂课临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反思自问的时间,如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反思,检查对照,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确定补习的方向。一个单元学完了,用一张试卷,学生自测一下。教师做好样卷并附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张贴于教室外墙。学生参照样卷,批改自己的试卷,用红笔在错题旁打“×”,同时写出错题原因,自己订正;如果订正不了,就在旁边打“?”,请求老师帮助;然后自评分数,上交试卷。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清楚,对照学习目标,找出差距,今后的数学学习会更有针对性。

2. 解决问题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还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设置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情境,使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其中,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长期坚持,学生会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我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吗?”“答案是否正确、合理?”“这种解题策略还适用哪些问题情境?”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的自我评价

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数学日记。学生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每周一次利用十几分钟时间,学生在班级里集中反思,好好回顾自己在近阶段中的课堂表现、作业状况。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总结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4. 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应对自己的计划与准备工作作出评价。检查自己对做什么、如何做以及时间等是否有个大致的安排,是否准备了相关的工具,是否调节好了自己的情绪与精力状态。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应对自己的意识、方法和执行情况作出评价。要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材料等有清楚的认识作出评价。要判断自己是否激活了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激活了对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所有因素的注意。还要根据学习目标,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依据学习任务、学习材料与个人特点制定了学习计划,选择了适当的方法,确定了相应的程序。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随时对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是否相互适应作出评价。若学习者意识到各种因素相互适应,就作出决定维持学习行为;若意识到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至少有某些不相适应,就要采取措施修改学习行为。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还应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补救作出评价。检查和评价学习活动的质量和学习效果,若发现存在问题,要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通过总结,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三: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

1.范例评价

低年级初入学的小学生,一般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多依赖教师的评价。学生通过教师一个个评价的范例吸取一定的评价标准,逐步掌握评价方法。

2.对他评价

学生从教师的范例评价中受到启发,以教师的评价作参照,模仿运用到其他同学身上,体验评价活动。

第3篇

一、学讲结合的基本内涵

学讲结合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经过不断实践得出来的。学讲结合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消化之后,运用自己的方式将所学内容讲述出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讲结合将教师的知识内容讲授、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对知识理解、讲述等多方面融合到一起,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

二、学讲结合应用的有效策略

1.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将学讲结合的方法应用其中,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将小学生传统的“要我学”的学习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主要是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知识讲授之前,与学生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并且要求学生在语文知识预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找出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并且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老师讲授的内容中找到答案,将自己的疑问解答。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层领悟,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热爱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2.认可学生的天赋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者,学生属于被动接受者,仅仅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接受,并不需要参与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学讲结合的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是语文知识学习的主体,通过双方的配合共同完成语文知识的讲授。学讲结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和计划,给予学生一定的决定权和主动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要认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天赋,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诱导引发,并且不断采用语言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讲自信心。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爱好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关键前提,只有学生好奇,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探索进行求知。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难以保证,学习效率必然受到影响。教师可以运用学讲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语文知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学讲,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角色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戴上符合自己角色的面具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游戏表演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理解、消化。

4.加强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培养

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自我评价首先能够引导大家对于学习的过程做出回顾,能够对于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意识到知识掌握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深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评价能力,要多给学生创设各种好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这是一种很值得培养的数学能力,这也是丰富学生的个人素养的一种方式。

一、让学生体验到自我评价的乐趣

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有效的积累阶段,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要让大家有更多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空间,这也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灵活的创设学习过程,可以先透过一些趣味化的教学过程让大家体会自我评价的乐趣。只有让学生乐于进行自我评价大家对于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到自我评价的乐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与自我评价,这样才能够提升知识教学效率。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的自我评价创设各种机会,要灵活课堂教学的形式。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自己心中对于一半的理解。学生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了,有的表示了苹果的一半,有的表示了一个正方形的一半,有的表示了一条线段的一半,有的表示了0.5是1的一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一半,于是学生纷纷对自己心中的一半作出自我评价与表现,课堂教学氛围也异常活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充分得到体现,大家也能够很好的感受到自我评价与自我表现的乐趣,这也是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让学生从自我评价中获得认可

自我评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并且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地位,教师也要在过程中让大家一定程度受到鼓励与认可,这样才能够推动大家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更加投入。小学生们普遍看重教师的认可与关注,教师的表扬或鼓励会带给他们极大的学习信心。教师要灵活的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要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得认可与鼓励,这将会让自我评价的教学价值充分得到体现。教师可以透过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实现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好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从自我评价中有更多收获,进而深化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

如学习《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什么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圆柱的体积有关。再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各自猜想完后,教师问:“你能验证你的想法吗?”这样就唤起学生的探究心理,此时学生迫切地想要寻找到一种方法,去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在通过各种途径的探究之后,学生获得了新知,并认识到只要努力,就会变得更强!学生在对于这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时充分感受到了努力探究的价值,不少学生都在自我评价中给予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极大的肯定,大家都从这个教学活动中体验到了鼓励与收获。

三、丰富自我评价的形式

想要让自我评价过程更好的发挥其教学辅助功效,教师应当丰富学生的自我评价形式,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途径灵活的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知识理解程度进行反思;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记录下来,这同样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方式;教师还可以引导大家定期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思考与总结,并且分析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些都是很好的自我评价的方式。只有灵活自我评价的形式才能够让自我评价渗透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并且帮助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这些都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进步与提升。

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准备一个学习档案袋,可以在档案袋中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也可以定期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将这些信息汇集于档案袋中。例如,学习“圆柱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可在学习档案中收录以下资料:a.收集到的有关圆柱的文字、图片或实物资料。b.有关学习圆柱的活动资料,如:探究方案、问题讨论、调查报告等。c.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包括基础知识、实验设计和探究活动等情况,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改进的设想。学生针对学习档案记录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估和反省,既总结了学习活动,又发现并解决了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评价过程的主人,养成了自我评价的习惯。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的能力,这不仅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实现的一个教学目标,这也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自我评价的乐趣,并且让学生从自我评价中获得认可,这样才能够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丰富自我评价的形式也很重要,这样才能够让自我评价渗透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魏运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4

[2]石迎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维度与标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4]严英梅.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途径[J].广西教育 2010年01期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平等对话思维

【中图分类号】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41-01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开展对话是教学是现当代素质教育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提升,以前的教学模式下,都是教师在讲,即使有学生的分组讨论词语的含义,在我看来也都是没有创新意思的讨论,答案总是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下,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在我们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开展对话模式教学,其核心和实质都是平等。在实现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前提下实现遵循语文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我总结认为要在小学课堂内实施平等对话的教学主要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平等对话。

首先,要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对话。我们现阶段的小学生都是我们所认为的00后,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最年轻的也是80后,二十年的差距不是一步可以跨越的,由于老师天生在学生中既有威严性,所以在传统的课堂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可想而知其难度是非常高的,在我们所倡导的平等对话主要依据是OO后的普遍的性格特征,现阶段的学生与以前的学生的差别是非常之大的,特别是早教的提前介入,学生智力水平与80、90后明显的增加,情商水平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平等观念早已提前内化,这是00后与教师的平等交流成为可能。在平等交流时还必须注意以下的问题。(1)一定要在前期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平等交流不是一两节课形成的,还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长期的实践,特别重要的是课后与学生的谈心,尤其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2)还需要我们的老师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老师一言堂的景象要剔除,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去交流去争辩,并点燃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学生我国的四大名著的时侯,由于大部分学生早已知道或者早已预习,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对四大名著的简单点评,所以教师应及时的改变教学计划,变重点点评到怎样的标准符合是名著的特征,这个特征需要学生共同的参与和讨论,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结果是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标准,不在是固步自封在语文的范围内,教学效果非常好。

其次,要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在传统的课堂内,教师颇为喜爱学习较好的学生,原因在于学习好的学生能够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可以及时较高质量的回答老师的提问,所以在小组讨论内就形成了以某些学生为主导的讨论情境,当然小组讨论时要求有小领导的,但是小领导是不能够在主旨上规定和限定小组的讨论方向,就是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显的很是重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的讨论要形成合作交流和共同体验为目标的状态。现代教育就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精神需要所交流的平台,平台主体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是同学们在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同时探索语文的奥妙,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共同体验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种交流和合作的精神会是学生终生受益。

最后,要实现学生与自我的平等对话。这里的学生与自我的对话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反思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水平,反思就是形成较强的语感能力的重要桥梁,另外反思也是教学过程中核心和动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取代学生的反思的,在越是教师水平越高的情况下,情况越是如此,当然这是和我们是升学评价体系所相适应的,教师传授自己反思归纳总结的一系列的固有标准答案和解题思路。其实这是种对学生的反思的剥夺,是对学生深入学习的剥夺。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设计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反思的空间,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指引性的。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己的提问和总结,这是学生的进一步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可以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感能力。另外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在于学生的互动中给予学生一些指导,设当的提问和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学生善于反思归纳总结。

总结

在整个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平等对话教学是十分正确的,即是符合语文发展规律的“语文精神”,也是符合小学教学的规律的,通过平等教学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现如今的小学语文不是非常简单的,需要我们在平等对话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反思,才能够真正的在小学教育的舞台中展示自己和发挥自己应有作用。

第6篇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科学化,内容合理化,活动完善化,使得这门课程得到发展。对于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的发展,还要评价孩子反思成长、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的能力。如何评价?用怎样的方式?追求怎样的效果?合理的评价机制能让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得到更多的发展。

一、观察学生所知所需。重评价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程体验层次规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负责人郭元祥教授也对综合课程活动进行了参差构建。在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能力、总结与交流能力、调查与访问能力、实验与观察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不同年段的孩子能力是不同的。我们还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和兴趣分化很快。为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整体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要试着创设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让量化和客观化不再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评价要重过程,少一些“好”与“对”。在开展活动中,重在体验。

1.评价活动方式的丰富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形式”开展的。其评价方式和以往的数学、语文有所不同,不再是课堂上的师生间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应该要抛开一切单一的活动方式评价,鼓励活动的丰富,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趣味中欣然成长。在《“书韵”满园,我们一起读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校园文化特色,开展以下丰富活动:“写读书名言”和“创读书名言”;“听名人读书故事”和“找身边的读书明星”,“推荐好书”和“写读书体会”,“制作书签”和“创作读书海报”。活动的安排也体现出层次性,中段学生注重一个“做”,高段学生注重一个“创”,在丰富的活动中能力得到提升。没有“好”与“对”,全体参与,共同发展,而评价的“丰富性”在活动中也就显而易见了。

2.关注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应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应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综合实践课程也不像语文课程,不需要“读”,却强调每个孩子“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社会,参与世界。充分发挥实践精神。学生的心“动”了!开放的综合实践活动,瞬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多的创造。他们的灵感和创造更能令人眼前一亮。同时,确保每个学生都尽可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活动,收获也是别有洞天。在观察《虎皮鹦鹉习性中》就把两只鹦鹉,放在教室两个月,做观察记录。单从文字资料中你就不能发现:他们敏锐的爪子可以撬开笼子,飞走;两只鹦鹉放在一起会习惯性地打架。所以在“动”中有了发现,才有活动总结可写。在《了解金鱼的秘密》中,学生就在教室里养了8缸金鱼,80条,确保每人1-2条,可以做长期观察研究。详细而仔细的文字记录,为学生活动提供了更多信息。是的,真正有价值的活动一般都需要学生经历比较长时间的深度实践才能真正达到目标。评价也不需要量化,只要注重体验过程,效果便水到渠成了。学生动了,课堂也就活了。

二、展现评价五彩纷呈,尊重多元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等。每个学生都希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赏识。因此,多元化、趣味性、富有特色甚至夸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鼓励方式更能让学生找到努力点、兴奋点。

1.赏识——实行发卡奖励。我们学校根据每周、每月的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了相应的卡。例如,七彩阳光少年卡,根据学生活动体验和收获的不同,分别发放:健康活动卡、勤思好学卡、和谐交往卡、言行文明卡。这样的评价,既克制了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产生不必要的行为,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评价,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又根据不同类型评比出“环保小卫士”、“节能小标兵”、“阅读小明星”、“雷锋使者”等,进行表彰,扩大奖励的辐射范围,无形之中让所有学生对活动充满期盼。

2.展示——进行作品展览。开辟校园当中的一块醒目天地,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在《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中,抓拍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捕捉他们宣传时的激情、环保时的辛勤、节能中的仔细,进行橱窗展示。在《我与十》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我与十,红领巾在行动”剪报、电子报、手抄报,开辟主题墙,分组展示。使得学生获得相应的自我满足,在活动中,对自我有了相当的肯定,也激发他们对下次主题活动的期盼。

3.拥有——属于自己的产物。在《我为自己创刊》综合实践活动中,鼓励孩子们收集、整理自己五年来的成长日记,自己编辑、处理、绘图、设计,成立自己的文集。在《环保护绿》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环节“我为家乡护绿献份绿”,在本地峙山公园内,种下一批树,并产生“责任承包制”,由种下此棵树的孩子负责照顾,其中有一孩子就为自己的树命名“鱼逸树”,甚是自豪。

4.开创——筹划主题活动。所带班级是毕业班学生。一路共同发展下来,已形成一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那么就把一次主题活动“丢”给学生,让学生来设计安排活动。这不等于完全放任,由活动的指导者变成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进行尝试后,发现效果非凡。在《十与我们的未来》综合实践活动中,参与学生设计了这样一系列活动:分工安排任务;实地考察烈士墓、烈士陵园;访问社区老党员家等地,调查革命烈士、老革命、老党员的事迹;学校里进行了问卷调查;制作十简报、红领巾心向党手抄报;开展主题队会;分次讨论活动收获;写体验总结;畅想未来。通过提炼后,学生的这一活动设计,充分有了我们的活动线路。并非比老师做得差。这样充分肯定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对学生本人和全体学生而言:“这样的奖励,我们看得到!”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而言:“更生妙趣,吸引更多孩子的热情和参与。”

三、发挥评价指导功能,反思中成长

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1.合作反思,凸显团队能力。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我对每个小组的孩子进行编号,没有优劣区分,随机组合。六个人就分成1-6号。在参与活动中,为了人人参与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同编号同学交流展示,这样万一有同伴能力薄弱,允许小组其他同学进行帮助,直到被推荐的同学也能大胆从容地进行交流。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有了更好的交流内容。

2.自我感悟,获得启迪成长。每一次的活动,学生需要通过体验自我反思、自我启迪、自我觉醒、自我感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感悟。评价反思的形式当然也可以有多种,而这离不开学生的体验,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感悟。学生提出的节能金点子就是“浪费现象严重”调查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他们的访问日记、感受日记就是对参观活动的深刻反思,活动带给自己的成长。

第7篇

一、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Holec(1981)首次提出自主性(autonomy)这一概念,进而从学习者角度对自主学习能力加以界定。他认为:“具备自主性学习能力意味着获得了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的理解,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下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即要求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依靠自身经验、知识等主动进行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过程。由此可见,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让他们学会学习,必须在学习策略等方面给予他们有效的引导。

二、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的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

笔者在课堂学习中,经常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教师围绕语言学习内容,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达到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而且逐渐学会了如何自我调控、自我激励。

2.帮助小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译林版)为例,新教材的体例结构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其中每个单元包含七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有相应的功能。因此,在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时,可以根据教材进度把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制订为一周或者二周的学习计划。在学习内容方面,应考虑由易到难的学习顺序。依据个人的学习特点,制订出能发挥自身学习潜能的、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3.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

教师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包括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两个方面。总体规划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具体指导是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选择性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构建起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另外,教师还可依据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学生设置一些基于生活实际的作业。

4.英语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应是学习问题的自主解决者。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主解决、合作解决、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师生共同评议解决过程、质疑答案、探究学习内容、巧妙利用错题等。笔者多年的高年级教学都坚持一个习惯: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本子,每学完一个话题单元,都会让学生自己先整理练习册并补充习题上自己出现的错题,然后本子上呈现的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容易出现的错误情况拟定的一份错题练习题集。在课堂上利用投影展示,师生共同“精讲精炼”。

5.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总结出的重点直接教给学生,表面上看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减少了不必要的盲目尝试。但实际上,学生不但易忘,更易混淆概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应通过提示点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自己创编的知识点记忆口诀,既便于记忆,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6.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学生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在自我评价的内容上应该以所学的内容为主。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自己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同时也要关注自己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师生交谈、课堂小测验、学习成果展示、同伴互评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毕业论文和教育教育职称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多种学习技能和方法,从而改变盲目的英语学习状况,对自己做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终生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归因理论 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帮助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基于这样的前提,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海德的“归因理论”,并将在实践中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归因理论概述

1.“归因”描述。

所谓“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1958年Heider提出了归因理论,最早的论述著于其《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Heider指出,人类的行为受其行为动机的直接影响,而学习行为也是一样。在教学过程中,归因是指教师为了预测和评价学生的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学生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1]。综合分析,“归因理论”是当代教育中教师研究的重点。

2.“归因理论”应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当前,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社会的进步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但教育的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从各自的角度入手,对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双方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归因理论为促进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严格来说,其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归因理论”的实施策略

1.“扬长补短”,制定可行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个性、志向、能力、个人爱好,以及性格差异,等等。通过教学引导,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更加真实的“自我镜像”。要让学生认识到:

(1)每个人都有优缺点;

(2)正确认识自身能力;

(3)具有奋斗意识;

(4)能够扬长补短。

案例1:新学年开始,笔者初接触小雯就发现她学习态度消极,作业拖拉,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习态度很好,这就让我对她产生了强烈的了解愿望,也成为进一步去观察和指导她的基础。

在随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次在全班学生面前强调了她的语言表达优势;在单独辅导中,笔者让小雯自己总结了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原因是归功于读书,并引导她扬长补短,全面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她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分析:数学教学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而且要培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归结原因,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其次帮助学生扬长补短,而不是扬长避短。教师善于找寻发展的动机,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只有这样,“归因理论”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而学生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2.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根源。

案例2:讲“分数加法和减法”时,学生对几组简单的分数加法计算后,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分数加法的简便方法: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是作为和的分母,分母相加是和的分子。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在黑板上列出了另外一组算式:1/2+2/3=?笔者让该生按照他刚才的“简便方法”去计算,亲自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看看这位同学的说法行不行得通。该生和大家一起,认真思考反复验证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结论:这个方法不是错误的,只是缺少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在分子为1,分母为互质数的情况下适用。

分析:这种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思维产生根源的过程,即是“归因理论”的另一种运用方式。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交流中碰撞、调整,最终变得灵活且具有创造性。

3.树立表率,实现思想模范引导。

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归因理论”的应用,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基本都树立起了一定的归因意识。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基础上强化了问题意识,互补互助,笔者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案例3:在“除法”一课中,笔者在板书时不慎将24÷2=12写成了24÷2=21,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算错了。笔者有些尴尬,马上把数字21改成了12,这时候又有学生说:老师,你要分析错误原因。笔者说:即便是老师,也会有出错的时候,而刚才老师所犯的错误,是属于一时马虎。同学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马虎是要不得的,请大家认真吸取老师的教训,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力求不出错、认真、负责。

分析:错误在所难免,“归因理论”要求教师向学生渗透错误分析意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为学生树立表率,实现思想模范引导,从而让学生形成客观面对错误的勇气,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归因理论的渗透离不开反思意识的培养。反思是小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实现再认识的自我检验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优化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为小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和机会,强化“归因理论”的有效应用,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9篇

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小学生的数学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对于巩固和深化教学成果,常常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在新课结束后反思

一节新课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整理、归纳自己一节课的学习结果。反思时,学生可自我提问:①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②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如学习“认识钟表”这节课,在新课教学结束前的几分钟,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情况,学生在反思后得到了如下的感悟。生1: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整时,难点是认识大约几时。生2:我发现整时的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生3:画时针要画短一点,分针要画长一点。经常在新课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了新知,及时质疑,找出不足,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自我质疑等数学能力,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

二、在解题过程中反思

在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24个小朋友租船过河,每条船限乘4人,需要几条船?同学们一致列出算式24€?=6(条),并且毫无异议。可是有一个学生指出:限乘4人就要乘4人吗?难道乘3个人就不可以吗?马路上的汽车经常没有坐满人就开走了。这位学生能和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对题意进行反思,是不错的表现,在教师的鼓励下,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引发了思考,甚至有不少学生表示认同,可以每条船乘3人,那么就要租24€?=8(条),也可以每条船乘2人,那么就要租24€?=12(条)。于是,我顺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反思:你们对这些租船方法有什么想法吗?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马上引起了个别学生的注意:“老师,租船不是要用钱吗?”“是呀?那有什么问题吗?”果然有学生接着说:“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浪费不必要的钱呢?租6条船不是最便宜了吗?这些人会那么笨吗?”一连串的反问让其他同学都恍然大悟。在整个解题过程中,老师没有简单说教,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间的交流启发,不仅体会到了怎样根据具体的算式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出了题目的本质特点,更重要的通过亲身体验,知识得到了再发展,促进了积极数学情感的形成。

三、在做错题后进行反思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就同一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做了多次后,还是经常出错。原因是学生习惯于做完题就了事,并不会主动考虑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对解题方法、解题中反映出的数学思考作深刻的再认识,即没有反思的习惯。因此,每次做错题后,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审视错误题目,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后掌握题型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引导学生对错题及时认真反思,养成习惯。这种习惯会比反复做题更为重要。下面是学生的一次小测及自我反思:小红有20本书,小芳有12本书,小红送几本给小芳两人书一样多?20-12=8(本)€鬃晕曳此迹杭偃缧『旄?本书给小芳的话,小红剩下12本,小芳变成20本,这样就变成小芳的书比小红多,不符合题意。应该把多出的8本平均分成2份,一份留给小红自己,一份给小芳。这道题并不是求谁比谁多多少,不能简单用减法计算。学生自己在反思中分析和改正了错误,印象深刻,同时制订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措施,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好自己以后的数学学习活动。

四、建立成长记录袋进行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成长的历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袋中可以收录以下内容:最满意的作业;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解决某些问题的策略;数学小论文;数学日记、解决问题的反思等等。例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最近老师教了笔算小数加减法,我老是出错,不是数位对错,就是忘记写小数点,有时候还把数字抄错了,真是太粗心了,我以后一定要看清题目,想清楚后再做,认真检查,争取摘掉粗心的帽子……”作为教师,当学生已经把错误的原因和学习失败的教训完全暴露在我们面前,还需要我们再去进行说教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成长记录袋适时反思自己的成长情况:如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获得了哪些进步?还需要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并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自评和互评。

学生反思的习惯是由教师在长期教学中逐渐培养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从中总结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经验教训,要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优化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更大地发挥和提高他们的智能和潜能。

第10篇

一、学生自我评价,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要求学生先用心地观察字帖上的范字,然后对照临写4~5个,再让他们及时进行自评,找出写得最接近字帖上的那个字,并用红色水彩笔在下面画上“”。

我在巡视指导中发现,学生在自评时都很认真,不是随便画“”的,而是写好了这些字后,先紧盯着看,把这些字同字帖上的字(从笔法、结构)一个一个地认真对照,然后找出写得同范字最接近的一个,最后作出决定,在下面郑重地画上“”。碰到两个字不分上下,难以作出判断时,我感到学生们非常聪明可爱。一个字下的“”画得重重的,另一个字下的“”用铅笔画得淡淡的,好象在说:“老师,这两个字我都写得不错呀!”当在所书写的字中,没有一个令其满意的时候,学生会自觉地再写2~3个,并在这几个字中重新找出最好的一个,画上圈,还偷偷地乐上一阵。

这种让学生对在自己满意的字下面圈点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作。别小看这圈圈点点,写完后他要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培养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在反思中学会赞赏自己,培养自信心;在反思中也初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并且,他们在自我评价中不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我也能评自己的字!”

二、教师指导评价,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不是“放羊式”的,让其放任自流,而是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讲授评价内容。

评价一个字写得像不像字帖,可以从笔法、结构这两方面入手。刚学习写字的小学生,他们对笔法、结构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教师有必要先对学生进行一些笔法和结构知识的讲授。

笔法知识包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以及笔画的长度、弧度、角度等审美要素,所写笔画的力度也是一个方面。

字写得美不美,除笔画外,与结构的处理是否恰当有密切关系。关于结字方法,前人曾归纳出五个要点,即:平正、匀称、连贯、参差、飞动。除以上五点外,古人还总结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宝贵经验。

当然,这么多的结构知识,一次性的全部讲完学生是接受不了的。教师有必要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安排自我评价训练,让学生得到及时巩固。

2、指导评价方法。

如何教学生对自己书写的字进行自我评价呢?我是这样做的:在小黑板的几个田字格中写好一个字的3种样子,问学生们哪个字写得最好。刚开始时,他们认为我写在黑板上的字都是好的。这时,我出示字帖上的原字,让他们仔细观察,寻找差别。起初他们只能辨别出结构位置明显不正确的。后来经过我的引导“是否还可从笔法方面进行比较呢?”。他们又多次观察分析,不但指出笔法明显错误的,连我书写字的捺角没捺出和一提提得太长也准确指出了。这样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能初步欣赏那些写得好的字,对自己所写的字作出正确的评价,也唤起了学生对照字帖上的字认真书写的情趣。

3、反馈评价结果。

学生自我评价完,而教师的任务没有完,还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检查和督导。我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业本收来,一一进行批改。在批改时,我认真细看学生写的每一个字,如果认为学生自评正确,就在这个字的边上打上一个醒目的小五角星,说明该字自评正确。尽管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批改整个班级的本子要花费大量时间,但是看到学生们拿到本子数自己得了多少五角星,听到互相询问:“哎,你这次得了多少五角星?”“啊,这次我比你多了2个。”“明天我一定要比你多。”此时,我心里十分宽慰,深深感到这样做是值得的。批改中,我发现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的潜能不可忽视,大部分学生自评十分认真,所圈点出来的字确实写得很好。对这样的学生,我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不断积累自信心、成功感。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够细致,我就对他们说“加油!你一定能行!”等诸如此类鼓励性的话语,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还需进一步努力。

自从我采用了让学生对自己书写的字进行自我评价后,觉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态度更加认真,他们热爱汉字,乐于写字,写的字越来越好。以生字书写作业为例,不但没有出现错别字,而且书写工整、间架结构匀称,涂改很少,让人看了觉得心情舒畅。

第11篇

一、挖掘教材,创造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小学生天生具有敏感性,经常会对外界的一切科学事物睁开“好奇的大眼睛”,对科学有极为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且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对于几岁的小学生来说,如果科学实验课堂环境足够有趣,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学习效率颇高。教师可以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情境教学,还可以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机会。每个小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不同的事物或活动,该阶段的兴趣培养为他们今后的研究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会在实际操作中把科学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当作一项神圣的工作来完成。通过在科学实验中不断操作与实践,学生的四肢会更加协调灵活,这很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慢慢地他们的操作与实践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让我做”变成“我要做”。笔者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凡是设计出的充满趣味性、操作性较强的科学实验,学生在探究学习时表现更加充满动力,这对于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很大帮助。

二、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习惯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真切的科学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出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集体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诚然,小组集体体制对参与者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参与过程相比,大家往往更看重集体的劳动成果。对于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来说,这个道理也是同样适用。在新课标改革体制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资源开展课堂集体活动,从而达到调动小学生科学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这一单元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是一个既定的团体,教师根据小组协作的最终成果进行打分。在小组成员中,一人负责检查灯泡、灯座、电池以及导线等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教师;两人负责电路串联连接;两人负责电路并联连接;一人负责将本组实验结果进行文字汇总,并向教师报告该组整体实验过程和分工情况。

在上述案例中,各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且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科学实验中,不会出现“有人做实验,有人看实验”的现象。同时,科学实验的集体进行大大调动了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小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竞争欲和表现欲,他们总是希望能通过集体活动来表现自己,以吸引他人的目光。所以,在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他们一定会比自己单独做实验更认真,并且,在班级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还能激l学生内心深处的集体主义精神。既然是一个团体,每个学生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本该完成的任务,这样一来,教师的科学实验教学成果就会事半功倍,从而逐渐养成小学生的团结协作习惯。

三、重视过程,多元评价,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在新课标体制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每个的学生具体情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强调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评价相结合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学生自我评价方案”,让每个学生在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脚踏实地学习等方面客观评价自己的科学课程学习情况,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行自省反思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公正地为每个学生的科学综合学习能力打分,例如是否有创造力、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否达标,学习是否主动积极,教师就这些方面对学生及时表示鼓励和表扬或者批评和指正,从而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或醒悟。同学之间的评价大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中肯建议,从而让学生培养信任他人和诚实做事的良好品格。

第12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反思教学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对于同一个问题会反复错多次,在测试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是学生平时作业中的常见错误.

新课程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倡导“尝试—错误—再尝试”的探究式学习,而尝试、探究必然生成更多的差错.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 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数学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 所以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错题资源进行教学,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把错误当成一种特殊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错误美丽起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集错—思错—用错”的小学数学错题教学策略,效果不错.

一、集错——建立师生错题资源库

搜集错题是防止犯错的前提,而集错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错题资源库,即错题集. 老师和学生分别建立错题集,搜集平时练习、测试中的典型错题.

1. 学生建立个性错题集

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最好是活页,把平时数学作业及课堂练习、单元练习、各种测试中做错的典型性错误找出来,把错误的习题从作业本或练习纸上“剪切”下来,“粘贴”并整理“编辑”在笔记本上.

我要求学生在错题集中应包含以下内容:① 记录错误原形. 把做错的题目完整地记录下来,既要有题目,又要有错误的解法,并在出错的环节上做上鲜明的记号. ② 分析出错原因,寻找问题的症结. 在每一处出错的地方写上原因,包括审题错误、概念模糊、粗心大意、公式不熟、计算失误、紧张过度、格式错误、速度太慢或书写错误等. ③ 标明正确做法. 把错题的正确做法完整地写在旁边,有一题多解的最好也能呈现出来. ④ 寻找变式矫正. 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提供2~3个同类题,进行巩固练习.

2. 教师建立共性错题集

我在每次作业和测试卷批改时,把学生最容易错的题、错误率高的题摘录下来,同时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

在教师建立的学生共性错题集中,一般会有以下内容:按不同知识点记录出错率较高的典型做法;按或概念错误或思路错误或理解错误或审题马虎等分析本次练习学生出错的原因;根据学生出错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预设教学改进措施.

二、思错——反思分析错题资源库

师生错题集的建立,并非为了找错,而是为了仔细地分析反思错因,争取以后不犯相同的错误.

由于小学生分析能力不足,所以教师要经常查阅学生的错题集,了解每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定式和新旧知识的干扰因素,帮助学生分析反思,并对特殊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个别辅导.

作为教师,依据师生双方的错题集,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反思. 对自己的备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作业布置的科学性等进行及时分析,及时调整. 确实,学生有的错误并非他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是老师教学的失误造成的.

三、用错——有效利用错题资源库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特殊的教学资源. 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会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学生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失误和新发现的快乐. 所以,我们既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最大限度利用好错题资源.

1. 使错题集成为师生分析错误的资源,掌握科学方法,减少数学作业量

一本好的错题集,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又能减少机械重复练习,减轻数学作业量.

通常,对于班内数学比较优秀的学生出现典型的错题,或全班在同一个题目中错误率达到30%以上时,我会把该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体分析,教会方法,以防重犯;数学成绩后20%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会及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反馈练习和动态检测相结合的办法矫正学生的错误,巩固知识. 按一定的周期整理错题集的内容,精心设计诊治题进行针对性练习,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机械习题,可解放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我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在复习时错题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多回头看,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2. 使错题集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宝库,促进学生反思,提高作业精确率

通过建立和利用错题集,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时时对自己加以警戒,培养严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错题集运用得好,对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通常做法是:首先,让学生找错,通过重现纰漏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接着议错,通过多边交流来加强学习的验证能力;然后用错,通过将错就错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是理错,通过梳理错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要经常阅读错题集,学生之间要互相交流错题集,不断补充错题,在反思中完善认知,在纠正错误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作业的精确率.

3. 使错题集成为教师调控补救的信息,改进教学行为,达到教学高质量

错题集可以使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 通过记录、反思、归纳、整理错题,提高教师课前预设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师生双方应将错题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按内容分类,做到知识系统化,条理清晰;按题型分类,做到化繁为简,集中目标;按错因分类,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按对象分类,做到有的放矢,分类指导.

教师通过对错题集合理分类,解决了错题时空上分散、指导时费时、容易疏漏的问题,可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改进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指导策略.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做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当然,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作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做宝贵的教学资源,让错误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让错误变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解读[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