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外实训总结

校外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01 10:0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外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外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实习岗位企业实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级六定法”

技师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在一线操作的高技能技术人员,因此,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实训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只有到企业实习实训,才能进一步掌握生产岗位的操作技能,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术,毕业后到生产岗位才能很快上岗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加强实习岗位建设,提高企业实习效果,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院校学生去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岗位一般都由企业安排。其中的问题一是实习内容和岗位不固定,二是指导教师不固定、随意性很强,三是实习岗位的典型性不够强,四是实习岗位的环境和安全难以保障。因此,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逐渐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容,变成了只是为了完成专业教学而设计的教学内容,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以,现在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专业知识面很窄,学校教授的知识与生产实际脱节。

二、改进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的方法

为了真正实现企业实习实训的作用、目的和意义,真正落实好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教学任务,云南技师学院经过深入调研、努力实践,探索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岗位的新思路,即“三级六定法”。

所谓“三级”,就是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分为三级层次:一级为感性认识,即参观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实习,通过参观实习,让学生感性地认识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等情况。二级为基本了解,即跟班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实习,通过跟班实习,让学生了解生产的一些简单流程、典型岗位、技能操作要求,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心理基础。三级为技能提升,即预就业实习。学生在毕业前进行为期半年的预就业实习,通过预就业实习,学生能进一步提升生产岗位技能。

所谓“六定”,既定目标、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轮换、定期总结

第一,定目标。每个学生到企业实习都要给自己定一个实习目标。

第二,定岗位。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及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学校与各实习基地洽谈,在学生实习前完成岗位选定工作。

第三,定师傅(即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学历、技术职务和合理的技能Y构,师傅与教师挂钩,教师以小团队形式入厂,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第四,定期考核。每完成一次实习实训,实习人员都要填写实习鉴定表,撰写实结报告,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根据报告及鉴定表给予考评及鉴定。

第五,定期轮换。学生在某一岗位实习结束后,经过考核掌握了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规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换岗转入下一课题的实习。

第六,定期总结。带队教师及学生在每次工作完成后,对工作及实习情况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实习工作。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习实训岗位,将企业实习岗位、内容的决定权从企业转为学校,让实习岗位更符合教学要求,真正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通过多层次实习、定位实习,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彰显实习实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参与岗位实际生产的能力,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改进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的工作步骤

1.总体思路

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结合职业能力要求,由学校提出实习岗位和要求,企业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学校组织教学专家对岗位实习实训手册和实习岗位进行现场评审,校企共同修改实习手册,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按实习手册进行实习,总结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岗位手册。

2.开展步骤

第一,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商讨双方合作有关事宜。

第二,学校编写实习管理办法并进行评审。

第三,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企业召开岗位实习实训手册编写会议,确定相关专业典型工作岗位。

第四,企业编写实习实训手册,学校对实习实训手册进行初审。

第五,学校组织校企专家根据实习实训手册的内容对企业实习实训岗位进行现场评审。

第六,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按照实习实训手册开展见习实习。

第七,总结学生实习实训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修订实习实训手册。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是前提

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安排、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开展。

成立实习实训岗位手册编写小组。由企业人事部门牵头,成立实习实训岗位手册编写小组,并根据工艺生产流程挑选典型工作岗位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

成立评审小组。由学校领导牵头,系部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实习实训岗位手册评审小组,对校外实习实训岗位和实习实训手册进行评审。

2.制度保障是关键

为了让校外实习实训方便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笔者学校先后编写了《云南技师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规范》《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学生安全操作规范》等制度。

3.投入保障是核心

为了使校外实习实训岗位更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企业投入了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及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学校则挑选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评审专家团队对岗位进行评审。

五、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1.形成了一支由企业技术工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让兼职教师提高了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一些技术能手原来只会自己操作,在向别人传授技术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也不能对技术经验进行较全面的总结。通过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为兼职教师提供了系统总结技术经验的机会。

2.形成了规范的实习管理体制与机制

完成了《云南技师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规范》《云南技师学院实训实习学生安全操作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的编写和评审,让校外实习管理有了管理的依据,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让校企合作更加细化,更具有实际意义。

3.形成了一系列校外企业实习实训教学手册

例如化工工艺专业,通过对专业能力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分别选取了制盐、磷酸一铵、选矿等工艺流程的典型实习岗位,针对这些岗位的特点、操作技能、安全与防范,编写了19种实习实训手册。

第2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三年来秘书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原则、实施过程、实训效果等诸环节的分析评估,探索适应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实训教学的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秘书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秘书实务实训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秘书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秘书专业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现代文秘职能从过去专注于文书写作转向综合辅助管理,文秘专业教学要从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向综合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一、我校文秘专业实训模式的探索

文秘专业实训要充分体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切实贯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具备更广泛的适应能力来应对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尊重学生的发展期望;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修养。

以往在教室或实训室的实训教学空间太小,大部分同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印象不深。所以我校秘书专业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实训活动,在校内和校外都建设了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内部资源为学生接触社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安排学生接触社会,为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我校实纲明确:秘书专业的实训分成实训室模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块。

(一)实训室模拟

第一、第二学期,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设计实训项目,提供项目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轮流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领导、办公室其他人员、来宾等,学生轮流扮演秘书。假设处于某种办公环境和工作事件当中,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实训室中模拟秘书实务的动作、语言以及处理各类突况的技巧,强化实务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检验。全过程用摄像设备记录下来,在角色扮演完毕之后,进行过程回放,教师与学生共同加以分析、点评,强化对秘书职业行为的理解。

(二)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选择校内与秘书工作贴近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各系部办公室等部门,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这些部门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适应秘书工作,进一步强化秘书工作技能。

校内实训要求涵盖秘书实务的所有内容,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实训日志,把一天中最有感触、印象最深的一点记录下来,并尽可能结合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索和独立的判断,这对教师指导实训,学生总结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校内实训结束阶段进行实训总结。实训总结采用口头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讨论,加深印象,锻炼演讲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表达的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校外实训一方面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另外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对校内实训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在校外实训前的准备阶段召开一系列的实训工作小组座谈会,研究、确定本阶段具体的实训方案。落实实训督导老师(每个基地安排一个督导老师),并对实训督导老师进行督导培训。召开实训基地、实训督导双方座谈会,商讨实训的有关事宜,以总的实训方案为依据,根据督导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督导方案和要求,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以及合作的方式。

校外实训前召开学生实训动员大会,向学生说明实训的目的、要求和安排,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实训方向和对即将到来的实训和实习做出充分的准备。

我校要求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完成一份秘书职业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对现代企业的考察了解,熟悉专业和职业的具体情况,了解秘书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现代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同时锻炼学生的调研能力和观察模仿能力。学生在有聘用意向的单位实训,如果在实训、实习期间用人单位与学生双方都非常满意,则可以顺利签订就业协议书,实现就业。

我校一方面不断完善实训管理制度,成立实训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实训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从事秘书实务,提高教师指导实务的能力。针对实训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应付、拖延和不按规定要求完成实训任务的情况,我校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评估制度,包括实习学生的自我评估,实习督导老师的评估,学生对督导老师和实训部门的评估等,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督导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对我校秘书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实训课程建设中,我们也遭遇了实训指导难、实训基地建设难、实训成绩评定主观性强等方面的困难。文秘实训很多过程难以量化评判,办公自动化操作、档案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步骤和结果给予量化评判,其他实训,如接待训练、会务管理训练、公共关系训练等属于行为、观念的范畴,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现实环境加以调整。因此难以做出量化评判,容易导致评价实训质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弊病。

三年来,我们从无到有的建立了将近10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与实习单位相互了解、深入合作的过程。和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合作给专业教学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首先,学生能得到正规的实训指导和大量的实习机会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的教师得到了深入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其从中提高专业素质,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实训同时是一种向社会宣传和展示学生素质的窗口,而且也是学生就业的极好宣传。

指导教师是实训教育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实训督导应该做到:第一,有系统地安排整个实训的内容,包括考虑实务工作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在有需要时提供适时的支持,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得到专业水平的训练;第二,促进学生的学习,熟知学生处理问题的经验、弱点、强项和疑虑,协助学生克服实训中的困难,提供情绪的支持,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给学生有益的教导,包括协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导学生在实务方面的工作技巧,帮助学生不断在技巧及能力上得到锻炼及提升的机会,促使学生建立个人对专业的认同;第四,给学生做好实践的示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仿效自己排除困难以及推动同事间合作的技巧,并在模仿过程中,让学生慢慢理解自己的工作技巧的优势与不足;第五,不断对自己的督导方式及学习表现做出反思,包括描述自己在督导过程中所做的,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实训中成长。

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尝试是局部的、初步的,认识是粗浅的。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发展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把高职高专文秘实训教学开发建设工作健康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现状发展建议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指企业、事业等各级单位与学院共同建立的学生实习实训、教师一线煅炼及从事科研活动的场所。高职教育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学院实现教学实践目标,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对我们高职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1.通过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让学生尽早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从思想上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2.通过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可以了解行业流程,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管理才能,为学生日后真正上岗积累宝贵经验。同时真正的将学生置于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按照职业标准进行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力,也增加了就业渠道。例如,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到诺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接触实际的人员招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等工作。

3.通过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院可以及时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及时调整学院专业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院各系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聘请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各方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4.通过让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院的师资水平,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平台。比如我院教师专职实习一般是一个学期,在这期间,教师可从企业调研到实地资料,由于在岗位上参与企业实际工作,更新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各个院校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每个专业建设了少则一、两个,多则六、七个基地,但从目前实训基地发展现状来看并不是太理想,表现在:

一是这些基地大部分是关系基地。建立时是靠院校师生的人脉一时建立起来的,当事人走了,人脉就没了,基地也随之消失。

二是这些基地是学院一厢情愿基地。学院为了教学和实训需要主动找企业建立的,企业积极性并不是多高,觉得可有可无,如果学院联系不紧密,也就名存实亡了。

三是这些基地属于挂牌基地。没有起到实训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平台以及开展教学改革、科学就业指导的作用。

四是学生在基地实训时处于放养状态。有些学生素质偏低,没有责任心,工作出错或者稍不顺心一走了事,使得企业对学生实训并不满意,甚至觉得给企业带来了负担。

三、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深化发展的原因

1.国家缺乏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尽管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没有具体约束制度,我国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有效支持不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处于自行发展状态。

2.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还不够完善,虽然从目标上来说,是十分理想的,但实际上由于高职院校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没有更多能力建设实训教学基地,师资方面缺乏双师型队伍,不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院校方面外聘教师选聘、薪酬等方面制度不完善。

3.企业注重短期效益,认为高校无法为企业很快带来经济利益,缺乏对人力资源投资观念,不愿意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愿意直接招聘有经验的人才来上岗。学生到企业需要指导,培训成本高,企业并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而且学生实习时企业需要承担意外伤害风险,所以其参与性不高。

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发展之建议

1.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离不开政府支持,政府对参与共建实习基地的企业减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给予建立实训基地的企业税收优惠,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

2.给予学校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财政扶持,由于建设实训基地花费较大,需要场地和设备投入,仅仅靠企业是不会完成的,必须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于接受学生的实训基地进行补贴和奖励。

3.学院应当把企业需求放在首位,由院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在进行广泛调研基础上,对本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职业标准,编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学院系部对学生实行订单教育和订单培养。订单培养既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就业,还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做到学院和企业“双赢”。

4.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指导性建设与管理标准,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分级管理机制。学院教务处应当跟踪和落实、组织实施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规划,统筹协调全校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各专业教研组应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列入各专业的发展规划,对实训基地配有专门负责人,联系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

5.校企双方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权利和义务。学院要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生的实习内容,对实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督导,及时排除影响过程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实习日志、企业意见等对实习的结果做出评价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

6.加强基地师资培养。制订具备“双师”素质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所在企业寻找合作项目,进行科研立项。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联合建立能为区域支柱产业提供服务的校外公共研发平台,开展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丽坤.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浅析.科学博览,2010(10).

第4篇

一、工程机械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

1.多数校外实训基地有“形”而无“实”,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一方面,多数院校只关注各个教学部门与多少家实习单位签定了校外实习协议,因此各院系只关注签协议,却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对于学校而言,对外便可以宣称有多少家实习单位,而对于后续的合作却是有名无实。另一方面,即使一些学校每年都在不断地建设新的实训基地,同时每年都有不少企业放弃与学校的合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学生管理由企业还是学校来承担是难题。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单位的“员工”,那么其管理问题应该由学校负责还是单位负责是一个难题。学生在单位的实训时间更多,加之有的实习单位的需求量小,学生实训比较分散,由学校派专人到实习单位盯着学生又很难操作。对于企业来说,学生毕竟不是正式员工,他们也不愿意承担管理学生的职责。

3.实训效果难以真正达到预期目标。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的商业秘密日益增多,大多企业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岗位,认为接受学生实训是种负担,怕泄露商业秘密,学生到实训岗位去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内容。因此,学生主要不是在学习,而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加之实习指导教师不到位,学习也不系统,导致多数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就学生而言,在参加实训时,他们总把自己当成实习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工作岗位适应时间较长,应变能力较差,缺乏处事经验;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易使其产生心理落差,遇到问题总是抱怨教师、企业或客户;随意换单位、换岗位的情况比较频繁。显然这种实训状况是难以达到实训效果的。

二、工程机械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实训基地建立到稳定运行需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外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培训、实训基地共建、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都应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学校应成立工程机械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本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发展要求调整课程体系,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专业教学,参与课程设计和进课堂授课,并派专业教师与企业管理部门进行合作,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实践。通过加深与企业的互动,达成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共识,同时可实现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2.成立校企合作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运行和管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以后,如何保证其稳定运行是一个现实问题,很多院校对此还没有引起重视。该校企合作教育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首先,制定倾斜政策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管理。比如,鼓励校内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享受特殊津贴,与企业合作开发横向协作项目优先立项,其成果可作为技术职称职务晋升的优先条件等。此外,还要配备专门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习指导和管理,应做到学生外出实训必须配备常驻带队教师,带队教师要主动和实训企业进行沟通和协调,并不间断地指导和管理学生实训,还要强化实训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止实训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其次,出台一系列鼓励性政策,聘请企业实训指导教师来学校给学生授课,与本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再次,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绩效考核、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学生管理、实训基地运行信息反馈制度,等等。通过机制的建立,可提高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项目攻关,愿意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出谋划策并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难题,企业从中能得到“利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校企“双赢”的局面才能得以形成,只有达到“双赢”的校外实训基地才能持久稳定运行。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完善需要建立基于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打造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把教师培养成既是教师又是技师的“双师型”人才,同时,引进企业技能人员作学院的兼职教师,造就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另一方面,除了完善和规范学校的内部机制外,还缺乏对该机制起协调作用的第三方存在,这个第三方应该是国家,应由国家适度干预并制定政策法律予以鼓励与保障。比如,通过行业协会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从实训基地的建立、协议的履行、运行的效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定,对考核结果好的企业要给予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同时,国家通过政策导向,营造利益驱动环境,让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更有利于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运行。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长,且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在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因此,国外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教学工厂”模式等。总结发达国家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共同点之一是政府在职业教育上具有完善的政策法规和资金投入保障。因此,如何通过政策、措施引导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彼此建立共赢的关系,这将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关注焦点。

作者:秦冰 单位:浙江公路技师学院

第5篇

引入一个企业真实设计项目,根据项目完成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展开,细分为11个工作任务:

1.成立项目组。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老师角色转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全案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企业项目见面会,学生角色转换—从学生到项目负责人,教师角色转换—从指导老师到项目总监;教学场地为企业、多媒体教室、工作室、校内实训室之间相互切换!

2.市场调研。

告知学生设计调研的重要性,做任何设计都必须强调“设计之前调研先行”只有调研之后才有发言权,培养学生全面准确调研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项目相关背景、产品属性研究,现有包装、材料、工艺、卖场陈列方式分析,同类产品分析,消费者分析;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校外包装市场、企业相互切换,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做一体!

3.项目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提炼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教学内容包括项目组讨论分析总结,企业参与,项目组向企业汇报调研结果,和初步的设计,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

4.材料与工艺。

要求学生熟悉常用包装材料的特性和制作工艺,并能运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创作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包装材料实训行现场教学,材料与产品属性的关系,常用材料特性及制作工艺,走访包装材料市场,实地教学;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材料市场,多媒体相互切换。

5.结构与造型。

培养学生具备运用合适的材料,进行产品包装内部结构和外部造型的设计能力;教学内容以纸制材料包装结构造型设计为主;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6.容器设计。

培养学生具备运用三维造型设计进行包装容器外观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为液体类产品包装容器造型设计;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7.草模试验。

培养学生具备精细手工制作的能力,和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进行包装草模的制作;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8.视觉设计。

培养学生具备视觉元素分析、提炼、设计排版的综合设计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视觉设计构成要素,视觉设计的构思方法,视觉元素版面编排设计;教学场地为包装设计多功能机房。

9.制作与印刷。

要求学生掌握包装印前的印刷常识和印后的各种印刷工艺流程;教学内容包括包装印前印刷常,包装印后各种印刷工艺流程,考察包装印刷制作企业;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0.项目提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设计过程提案汇报的能力;教学内容为企业参与,项目组向企业汇报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案;教学场地为企业、多媒体教室。

11.总结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撰写项目总结书;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

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针对上述课程体系的11个教学任务,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首先是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导入。

1.教室和设计工作实训室合一。

教室和设计工作实训室的合一,实训室的设计模拟设计公司办公的格局,有集体讨论听课区、设计区,制作区,作品点评提案区,加强实训室的设计氛围。再次是教室和企业办公室合一,学生在专业课程期间、定期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学习、实习交替进行,实现教室和企业办公室的合一

2.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

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①学校灵活调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和课时计算方法引进更多的企业一线设计师到学校任课;②从企业兼课到企业深度参与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让企业设计人员成为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③企业为教师提供挂职岗位,专业教师得到更多的一线实践机会和经验;④通过深度合作,企业设计师带来大量的实操项目、专业任课老师通过挂职锻炼积累实操项目,学生得到大量进行实操训练的机会,最终实现企业、学校,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之间的角色互换合一。

3.学生和企业设计师合一。

因教室和工作实训室的合一,学生在工作室内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教室和办公室合一,学生在实习学习过程中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学生在实操训练中完成角色的转换。

4.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合一。

艺术设计类专业技能强调动手能力,实做的能力,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练!但高职教育也决不是单纯的培养技术操练工,实践操练应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支撑,如何有效的将理论知识灌输在实践操练中?这里提出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的合一,强调边实践操练边理论教学,边理论教学边实践操练,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互补,缺一不可。其次是多形式的教学环境更替。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所,校内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制作实训室,电脑后期处理实训室,多媒体教室,校外个大商场、超市,材料市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等,学生在各种教学场所中进行角色的转换,实现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再次是启发式、鼓励式、卡片式、头脑风暴式等创新教学方法的交替循环实施。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按单元教学独立评价,每个教学单元根据工作任务设计要点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标准侧重点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工作能力去衡量,同时每个教学单元的评价成绩汇总取一平均分为课程的平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75%,其中包括企业对于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的成绩,如“项目分析”和“项目提案”单元教学中,企业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教学评价的标准以企业的要求为主;在注重学生工作能力培养的考核,同时也强调学生综合创新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考核,占课程总评成绩的25%。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按各工作任务的评价成绩和综合创新素质、职业素质考核成绩直接生成。课程评价应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素质及能力。

四、结语

第6篇

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肩负着培养酒店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实习实训是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真本事、真技能,酒店企业不买账,学生就业可能会很难,会造成学生不满意,家长不乐意,社会不认同的结果,学校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做好校外实训的安排,将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为学生到企业更好地服务奠定扎实基础。

一、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现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有着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显著特点。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大多采用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进入酒店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模式。校外实训的形式也有很多种类型,有的学校采用在酒店实习一段时间,返校学习一段时间的“工学结合”形式,也有最后一个学期在酒店实习的“毕业顶岗实习”形式。从实训效果、实习生管理、学生就业等角度观察,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实习实训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反而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错误认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校外顶岗实训流于形式“,放羊”现象严重

顶岗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它能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放羊”式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缺少有效的实训管理,将学生交给酒店之后撒手不管,认为应该由酒店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甚至连带队老师也不派,或者是带队老师只是起到一个看管的作用,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二是酒店方面不把学生看作是顶岗实习的实习生,而看作是廉价员工,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就留用,不能胜任就走人。以上两种情况导致学生很难坚持顶岗实训,多数学生会在短期内就离开酒店,即使能坚持到实习结束,学生也不愿意在酒店就业,而是选择跳槽去别的行业发展,这常常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陷入尴尬的局面。

(二)实训项目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校外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亲临第一线,感受并实践在课堂里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在酒店实习的学生并没有达成这一目标。有些酒店由于用工流动性较大,部分岗位长期处于缺员的状况,无法实现轮岗制,实习生自始至终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大幅下降。

(三)实训流失率高,导致酒店接受实习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实习实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大多数学校一般都安排学生实习三到六个月,如果学生实习结束后不能留在酒店继续工作,那酒店所付出的培训成本、管理成本相对来说就比较高昂。另外,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相对较差,酒店的劳动纪律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对学生来说也不具有很强的约束性,这些给酒店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导致部分酒店不太愿意接受在校实习生。

二、酒店管理专业“集中实训”教学模式内容及效果

集中实训是指学生在完成在校两年的教学任务后,从第3年开始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由学校选派合适的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加实习,企业将为学生提供全真的职业环境及实习岗位,实习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管理监控,最终实现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0距离”的无缝衔接,从而达到培养符合企业要求员工的教学目的。

(一)“集中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在具体实施“集中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学生愿意,企业满意”的效果并不容易。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用的是“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学生进入第四学期后,学校统一联系酒店,将符合专业要求、实习条件适合的酒店推荐给学生,由学生自愿选择中意的酒店参加实习。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前,学校指定专任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实习管理、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全方位的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学校还另外指定专门联络人与酒店保持密切的日常联系,建立起学校、酒店、学生三方的沟通渠道,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全程、多角度的监控,从而杜绝“放羊”的现象。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按教学进度每月走访检查学生实习情况,通过与实践指导教师及酒店方的反馈交流共同对学生的实习、学习情况进行修正。酒店根据学校实现提供的教学实习计划及学生的具体表现安排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实习,以便学生能从顶岗实习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得到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实习结束后,学校会同酒店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考评,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将计入毕业设计的成绩。

(二)“集中实训”实施效果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从2007年开始实施“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们普遍对实训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有91%的同学认为“集中实训”的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技能,增强了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就业创造了有力的条件。通过在酒店的轮岗实训,83%的同学对酒店行业有了较为清晰全面的了解,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毕业后愿意留在酒店工作的学生比例也大大提高,由2007年以前的34%提高到67%。

三、基于“集中实训”教学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开拓

集中实训对酒店的规模及硬件设施、管理模式、用工制度、服务水准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要求,这也对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组织学生参加集中实训对于推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训基地有着企业规模的要求

由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批量的进入酒店顶岗实习,不能提供相当数量岗位的酒店是不能满足“集中实训”的要求的,从客观上要求酒店要有一定规模,还能提供多岗位轮换的实习条件。因此,在考察酒店时就必须过滤掉一批规模较小、岗位单一的酒店,只能去选择那些规模较大、岗位多样的大型酒店。“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于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有着较好的规范作用。

(二)“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训基地有着稳定合作的要求

“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要求酒店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学校必须集中精力建设一批符合专业要求,能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只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才会对学校的学生素质及教学要求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才能配合教学计划安排好“集中实训”。如果没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集中实训”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训基地有着企业文化的要求

由于每批次进入酒店实习的学生人数较多,在实习生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酒店的企业文化是否先进,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员工关怀是否恰当,这些因素都是决定实习生能否安心实习,甚至对于最终学生的顺利就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与酒店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时候,必须要对企业的文化内涵及管理规范进行全面的考察,并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收集此类信息,从中挑选出符合学校顶岗实习实际的酒店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第7篇

关键词:高职;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147-03

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加大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特别是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以来,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使实训实习基地的内涵更加丰富,对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起到了示范、借鉴的作用。笔者在此介绍高职实训实习基地的几种主要形式,对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进行探析,为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一、高职实训实习基地主要形式及特征

实验、实训、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实践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高职实训实习基地主要有四种类型。

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实训基地,也是完成常规实验、实训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承担课程实验及课程实训的任务,仪器设备比较齐全,而且基础实验与实训共用场地和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建设比较早,沿用了传统实验室的布局,因此,缺少企业氛围及企业文化。另外,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常规设备为主,缺少生产型设备,只能满足一般的课程实验及课程实训。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近年来提得最多的一种实训基地形式。以前的校内工厂也是其中的一种。启动国家示范院校以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已成为示范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方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其设备就是真实的生产设备,而且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往往由校企合作共建,基本上按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布置,同时又兼顾教学、实训的功能,因此,既有企业生产环境,又有教学、实训的环境。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规模相对较小,产品也比较单一,与课程内容的结合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够训练的技能也有限。

3.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一般泛指专门从事专业实训的企业,如苏州安博实训基地,专门开展IT项目实训。还有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它们专门针对合作办学的学生进行专项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与企业产品生产联系密切,具有真实的企业氛围,很多实训就在企业生产线上进行,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了解企业文化。

校外专门从事学生实训的企业不多,而且专项实训的内容比较单一,能够接收的学生也很有限。此外,这种企业一般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加大了学生的负担。

4.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及顶岗实习的需要而建立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为了保证每个学生有半年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广泛与企业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岗位、真实的工作过程。学生在实习中往往以学徒或企业员工的身份参加生产劳动,有助于逐步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

二、高职实训实习基地主要教学模式及特征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高职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基础。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是基于各种实训实习基地实施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九种。

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很多示范院校正在探索与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是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其中安排一个月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第二学年半年在校学习,半年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或校外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第三学年半年在学校学习,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而且工学交替进行,因此,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企业学习、工作,熟悉企业的环境及工作流程,了解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2.校企合作“2+1”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2+1”教学模式,是校企紧密合作,进行“2+l”订单人才培养的一种形式。这种模式一般是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最后一年到企业学习专项技能及顶岗实习,毕业后直接在企业就业。这种教学模式校企融合度高,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包括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讨论教学内容、一起编写教材、一起参与学生的管理等。这种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就业方向也很明确,非常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3.实理一体教学模式

实理一体教学模式,一般主要指某门专业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内实施的教学形式。教师一边讲一边进行演示,而学生则一边学一边做。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脱节。

4.项目实训教学模式

项目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某门专业课进行专项实训实施的一种实训形式。该模式可以在校内一般性实训基地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实训可以选择一个规模比较合适的实际生产项目,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实训可以按照目前比较流行的六步法实施,这六步是:前期资料的准备即资讯;对项目实施进行计划与决策;进行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项目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项目实训贯穿了项目教学法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开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综合实训教学模式一般是每个学期末,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

的综合实训。这种实训有些通过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将几门课程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的;也有些是通过几种典型的操作实现的,如金工实训。

6.经营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一些工商管理类的专业,通过经营校内的商店、面包店等,让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完成整个商店、面包店的经营与管理。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让学生完全自主经营,有助于培养学生经营管理及成本核算的能力。

7.认知实习教学模式

认知实习主要是针对学生刚入校时,对专业的就业方向、企业工作环境以及实际工作流程不了解而实施的一种教学形式。认知实习一般安排一个月左右,主要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参加企业的一些培训、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等。这一模式让学生较早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环境,体验企业文化,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准备。

8.专业实习教学模式

专业实习教学模式主要是由学校组织,安排学生到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或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这种实习一般是两个月到半年。专业实习一般以参加企业生产劳动为主,基本上与企业的员工同吃同住,参加企业所有文体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中。

9.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一般是最后一个学期,由学校推荐或学生自己联系,到学生有就业意向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很多学生已经有就业意向,属于准就业状态或见习期,且多为带薪实习。

三、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由于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甚至同一专业班级,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课程也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此,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的实施与管理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多样性中,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的实施与管理也不乏共同点。

1.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的实施

(1)制订计划。每个专业都有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已经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学生就业的方向。因此,要针对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如何使用实训实习基地,以保证教学模式的实施。因此,制订详细的计划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包括每门课程、每个阶段实施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利用什么样的实训实习基地等。

(2)有效实施。有效实施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如果不能有效实施,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训实习基地的特点,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检查。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是否有效,能否达到计划的要求,是否充分发挥了实训实习基地的作用,要通过检查才能发现。只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才能保证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4)评价及总结。一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否符合专业的定位,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经常进行评价及总结,分析每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不足,及时进行改进。

2.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的管理

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既涉及校内,又涉及校外,而且不同专业、不同班级采取的教学模式也不一样。因此,管理非常重要。

(1)基地管理。要保证实训实习基地能够有效运行,保证各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就要抓好各种实训实习基地管理。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面非常广,而且是动态的。因此,实训实习基地的维护与管理,是实施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的保障。

(2)教学管理。在实训实习基地实施教学,也是教学的一种形式,要按照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对实训的重要性有了重新的认识,尤其是会计专业。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往往集中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依靠黑板完成会计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化知识严重不足,其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制度和法规等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个高职高专中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训的课时安排正在逐渐地增多,主要是指手工操作,具体包括了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知识、会计成本、审计等等,会计电算化的训练得到了增多,对于学生的技能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模式分析

根据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现状以及国际上关于会计实践训练模式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模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

(一)以实训为中心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重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实训模式就是把会计的“实践教学”作为了其教育的中心,实践教学将会贯穿于整个会计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关于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比较少,即便有一些院校设置了实践教学,但是其具体内容也是以会计的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实践动手的操作只是作为了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所以,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模式就是以实践动手作为中心,所有学习过程都是围绕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实训课程

高职高专中的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模式应设立两个教学课堂,包括校内的课堂教学和校外的课堂教学。校内课堂是指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主要是基础性知识的传授;校外课堂是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企业,亲自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践操作过程当中。虽然传统的会计教学也有校内、校外两个课堂的教学,但是其校外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名存实亡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到什么的单位去实习,实习过程应该如何安排等等,这些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老师在其决定过程中没有参与;学生到单位实习以后,学校关于去实习过程、实习效果以及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没有及时地跟踪,导致学生的实习成为了一种任务,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学习;学校对于学生校外实习结果缺乏专业化的评估,忽略了对学生实习报告的认真研究,导致很多学生往往胡编乱造,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会计实训教学模式把校内、校外两个课堂都作为其教育的主要方面,把校内、校外两个课堂真正地结合起来。

(三)分级实训

会计电算化的分级实训主要有课堂分散实训、专业知识实训、分课实训以及岗位对口实训。课堂分散实训是指针对会计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知识点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训练。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基础会计包括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原始凭证、日记账,明细账记账凭证等等,这些知识点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针对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专门的实训;专业知识实训是在会计所有学科知识学习完毕之后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训训练,其实训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了会计电算化的所有课程和知识;分课实训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实训,会计电算化专业包括了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会计成本等等,这些课程的实训应该安排在各自学科进行完毕之时,在理论知识学习结束的时候,安排相应的实训进行巩固知识;岗位对口实训是指学生深入到企业当中,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这个过程一般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末期,针对性地选择不同专业强项的学生到不同的企业中进行训练,给各个学生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帮组学生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四)专业保障

会计电算化实训模式的专业保障主要有会计电算化的教材保障、实训单位的保障以及指导老师的保障。会计电算化教材保障是指针对学生不断阶段的实训内容进行相应的教材编写,主要有课堂分散实训教材、专业知识实训教材、分课实训教材以及单位实习教材等等,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实训。实训单位保障是指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课堂,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指课堂分散实训、专业知识实训、分课实训,这就需要学校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训提供方便;校外实训主要是指实习单位实训,通过到具体的岗位上进行具体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需要学校与一些单位进行协调,与校外单位建立实习基地的关系。指导老师的保障是指理论和实训都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训的双方面的指导。

二、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逐渐增高,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所以,在目前阶段应积极的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将实训模式用于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育当中,鼓励老师开展课堂实训教学,提倡学生到单位进行实训学习,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梁震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2]曹小红,谢达理.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法学法新探,2008,2.

[3]王红梅.关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

[4]侯丽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21.

第9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of accounting talent market, compan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whether they ha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skills when hiring accounting staff. So I think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thus to provide accounting personnel who adapt the market demand to the society.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践;方法

Key words: accounting personnel;training;teaching staff;practice;method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141-01

0引言

2010年我在电视里听到一条消息,这条消息说,有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会计,把招聘信息登到网上后,有200多名会计专业毕业生投简历,后来200多名毕业生来这家公司面试时,发现没有一个人符合这家公司的要求,也就是200人中没有一个人毕业后直接能处理业务。这是一条实际的消息,听完这个消息后,我们高校的会计老师们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思考培养方案了呢?下面就是我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点看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会计教学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它对高校教师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大部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都是走出校门走上讲台,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有的教师甚至还没有教育意识来改善教学效果。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对财务会计教学的要求。针对以上不足,我想首先应由会计专业毕业并有资深实践经验的教师来管理会计专业,同时具有较高的教育意识,形成一个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专业研究领域更加广泛和深入、教学水平更高、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师梯队。培养硕士研究生以下学生层次的教师应该具备双师资格,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技能应达到专业领域最高水平。学校要加大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要强化教师队伍的挂职能力,使其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实践,再上升为新的知识理论,并进一步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2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几乎人人都知道,会计是越老越吃香。原因是实践经验对会计人员非常重要。基本核算岗位需要2-3年的工作经验,中高层次会计人员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缺乏经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验教学和校外实训教学两个方面,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2.1 校内实验教学

2.1.1 建立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应具备仿真的财务室环境。将实验室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为一个仿真财务室,每个区域的人与人之间用厚的半透明的玻璃隔开,配置会计机构负责人、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等会计岗位。每个区域可按岗位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训。学生可轮流参与不同的岗位。学生可在实验室模拟不同企业财务部门的内部岗位分工及制度设计,体现会计岗位分工的“一人一岗”、“一岗多人”等多种形式。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具有模拟手工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的功能、模拟内部控制的功能。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硬件一般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教学用电脑、电脑投影仪;学生计算机、针式打印机和凭证装订、裁剪机;挂图、实训操作规程、实训考核方法等。

2.1.2 完善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单项模拟实验教学、课程模拟实验教学、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三个层次。单项模拟实验教学是以会计基本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验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验。目的是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课程模拟实验教学是在学完会计专业课程后,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进行综合的模拟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如:基础会计实验,可以使学生熟悉会计循环系统,了解会计工作的特点和流程,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原理及内涵。电算化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各个模块的应用软件。会计报表编制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综合知识,掌握相关账务处理程序,能提供综合的会计信息。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是将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实训,也是在单项模拟实验教学和课程模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的复合实验。主要运用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知识,结合电算化对模拟资料进行综合处理。目的不单纯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主要的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2 校外实训教学校外实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到校外单位实际训练。主要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来解决,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单位人员进校讲座、承担必要的实践教学任务等方式实现双赢,以保证实训基地的长久存在。校外实训教学分为认识实习、专业技能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三个层次。认识实习安排在大一进行,让学生了解各种单位的环境,看看原始单据,听单位的讲座等,使学生初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接轨。专业技能实习安排在大二、大三进行,让学生体验实际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毕业综合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可以通过投简历的方式自主找实习单位,以便自如的从实习阶段过渡到工作阶段。

3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在具有强健的教师队伍的前提下,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

3.1 应善于总结教学方法教师授课要大胆脱离课本,把某些重点和难点做归纳总结,做到化难为简,使学生能深入掌握并且不易忘记。如:存货的计划成本法、坏账的备抵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等,都可以总结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

3.2 用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互动从而达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注重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语

随着会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师资、教学水平和实训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研究,以便提高会计教学质量,让更多的毕业生适应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技能训练;建设模式

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技能的培养是核心任务之一,而承担实践技能培养功能的实训基地已成为当今职业院校应用型专业的特色和灵魂,也是应用型专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一、建设实训基地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

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费主要用于项目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包括开展工学结合,共同建设生产性、服务性实训环境等。

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而如何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笔者利用两年时间,结合江苏省教育厅“三项常规视导”和省“品牌、特色专业”视导,对苏南、苏中、苏北的一些学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考察、研究,并进行了概括总结。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

在校内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校企联合或股份制的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共同特点是创设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师生在该环境下担任不同层次的员工角色,完全按照企业运营形式组织教学。

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和完善。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严格执行行业或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为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技能。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模式

1.苏南

(1)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学校配套投入模式

政府财力厚,投入大。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条件优越,设备先进。如,无锡机电高职校设备资产生均超一万,近100台数控车床、铣床及加工中心。苏州技师学院实训中心配置了与现代企业同步、与职业培训同步的先进设施设备,如,DMG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牧野高速数控铣床、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控制系列等现代化设备,可以完成技师等级的培训、鉴定任务,部分实训平台已建成培养高级技师的平台。这些学校的设施设备、实习条件已经与一流的企业同步,校内实训即可完成技能培养,与企业直接接轨。

(2)校校合作投入模式

苏州、常州等地区建立大学城,专业相同、地域相近的学校尝试共建、共用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2.苏中

(1)校企合作投入模式

政府财力不足,学校设施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技能训练要求。学校多方寻求资金投入,或寻求设备支持,或用冠名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中心。

例如,如东中专在政府的协调下,与当地的企业大东公司建立了“厂中校”,大东公司专门为如东中专新建了一个厂区,作为校企合作的试验田,该厂区除部分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外,所有生产都由该校服装专业学生完成,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半后,到校外的大东实训基地训练,完整的流水线循环,使学生在训练后可适应大东公司一线的各个工种。这样的合作,学校减轻了实习设备紧缺压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大东公司直接上岗,企业省去了招不到熟练工的烦恼,同时上岗培训周期为零,节约了培训时间和费用;学生上岗即可享受熟练工待遇,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2)“筑巢引凤”型的合作模式

如,东中专与南通建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校中厂”,学校无偿提供场地,建威公司依据建筑材料教学要求配置实验设备。公司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实验时全部按照企业运行方式进行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使学生学习、训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3.苏北

“以训养训”模式。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对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如,沭阳中专处在江苏省最大的县,人口最多、每年入学的学生数也最多;泗洪中专所属的泗洪县是江苏最穷的贫困县。这两所中专校不等不靠,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寻求与社会的合作,与企业共同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校内实训中心,在完成学生实训任务的前提下,为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由原来单纯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走出了一条“以训养训”的新路子。

(三)实践与思考

通过对江苏省内几种实训基地的管理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实训基地要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需考虑以下几点:

1.体制创新

学校投入巨资兴建的仿真型校内实训基地,应改变单纯的消耗型实习向生产经营型转化。既解决生产实习项目与企业产品零距离对接问题,又可以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学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主动为社会、为企业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减轻办学成本,促使实训基地的运转步入良性循环。

2.规范管理

社会投资的实训基地可以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股份制经营。在充分满足学生实训、企业培训的前提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但在运营过程中,如何协调企业对利润的最大化诉求与学生岗位技能全方位训练之间的矛盾是管理的一大难题,因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初期,应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以协议书等法律的方式予以明确。双方应信守诺言,共同遵守契约或协议书的各项条款,以此作为长期合作的有力保障。

3.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培训功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抓师资建设,需政府大力协助,破除人才壁垒。一是给编制调入;二是从企业选聘;三是选派教师下企业实践。

总之,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企业深度参与的新型职校实训基地,形成利益相关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资源配置等政策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之路,是我们职教人孜孜以求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旭敏,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5(2):32-34.

第11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创新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下面,笔者围绕矿用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谈一下自己做法与体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大型企业―平煤集团承办高职院校,《矿用电气设备》是我院全国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三门优质核心课程之一,其定位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宗旨围绕“服务于工矿企业”。教学设计基于煤矿岗位用人多且基础应用的电修工作岗位。结合岗位标准要求,将学习分解为若干学习任务,由专职与现场兼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实施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三段式”教学,将课堂延伸到煤矿电修车间;借助现场实训设备等教学媒体,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考核方式上,学生参与考核过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整个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工程实践、与人交往、团队协作等多方位能力。

二、课程总体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矿用电气设备方面的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维修工艺与方法,把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学习任务开发

《矿用电气设备》课程在知识的选取与结构安排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参照《岗位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确定知识点、技能点和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对同类知识点、技能点序化,开发出8个学习任务。(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保养;(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查询与排除;(3)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更换;(4)直流电动机的维护与保养;(5)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及检修;(6)矿用隔爆磁力启动器的故障查询与排除;(7)矿用隔爆馈电开关的故障查询与排除;(8)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围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主要从课程总学时、开课学期、学习目标、课程内容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与评价、教学媒体与工具、学生已有基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参考文献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设计

1.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矿用电器综合实训室和电气设备装配车间。同时增设多种教学媒体,为“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中的第一和第三阶段教学提供条件保障。

(2)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与生产现场的工作条件、设备及工作环境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使实践联系实际,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室的补充,缩小学生校内所学知识、所见设备与生产现场之间的差距,教学中的第二阶段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3)教师团队。聘请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承担第二阶段的现场教学任务,校内的专职教师承担第一、三阶段的校内教学任务,形成专兼结合“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

(4)学生团队。将学生3~5人组成一个学生团队,学生以团队形式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团结协作,各有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教师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工作)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补充相关知识,采用启发引导、演示操作、团对协作、小组讨论、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课用到以前讲过知识或上次讲到问题时间长,采用提问方式;讲到设备结构到校内实训室观察或采用多媒体,讲到故障分析采用分组讨论,讲到检修进行演示,作业一般布置开放分析内容,教师对学生个人及团队,针对其出勤、提问、讨论、作业、学习态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考核及评价。并布置下现场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学生团队带着工作任务及对企业实际岗位的质疑到校外实习基地,由兼职教师(师傅)讲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兼职教师(师傅)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明确操作工艺流程,设备(系统)完好标准,设备(系统)检修质量标准等。学生分工协作,进行操作、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且通过拍照、抄录、向师傅求教等多种方式,学习企业文化,获取经验知识。兼职教师(师傅)根据学生团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团队之间进行互评。

第三阶段:学生团队将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的实际工作岗位和所学实践技能、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和疏理,并将在现场的见闻和收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实现校内外所学理论实践知识的整合。学生团队通过自制的PPT文稿汇报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学生团队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团队之间互评,提出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考核,学生与教师同时参与评价,并且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工作态度、行为能力和努力程度,采用过程考核,包括团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和教师对团队评价;课程结束后,以答辩和实操等形式,对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结果考核。

五、教学效果

经过06、07、08三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欣喜的说:矿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极大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内容、课堂灵活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使课堂内外都投入极大学习热情,现场教学使我们既学到理论又掌握技能,同时学到企业文化。实训基地企业领导与师傅感慨说: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理论知识扎实,虚心好问,实践技能学的又快又好,这样学生企业愿留。

通过对矿用电气设备课程近三年的改革与探索,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课程项目化、课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是促使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外贸单证;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740.4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05

1.课程的历史沿革

2007年,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开设“外贸单证实务”课程,至今该门课程已开设8年。2007年,我们使用自编单证软件为学生提供外贸单证模拟实训。2008年,结合学院关于“双证书”教学培养目标的建议,确定进行“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三个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和优化,使该课程的职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至今已确定十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提供校外实训资源,使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得到显著增强。

2.课程定位

“外贸单证实务”是培养学生熟悉国际货物贸易的单证操作流程,能够熟练制作外贸合同和相关业务单证的外贸核心技能课程。前修课程是外贸业务基础知识,是拟定合同条款、了解相关单据作用的基础;后续课程是对国贸实务所涉及的重点环节的强化训练。

3.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是以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单证员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为依据,强调课证融合、校企合作开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

(2)课程设计思路。①以外贸单证员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单证业务的操作能力。②以项目为导向,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及素质的培养。③利用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业务技能培养。④注重能力考核,用任务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实现考核标准的职业化。

(3)课程设计特点。①开放性体现在本课程的双元建设主体由校内专任教师和外贸企业外贸单证业务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建设。②职业性体现在课程培养定位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目标岗位――外贸单证员。③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外贸单证员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为中心,结合项目教学法来实现。

4.课程内容

(1)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理论知识目标、实践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

(2)课程内容的选取。①以国际贸易主要单证流转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②依据不同结算方式完善课程理论授课项目。③依据外贸单证员典型工作,分解课程项目,规定项目任务。④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项目。⑤课程项目及任务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融合和优化,并将证书考核内容合理分配在不同的项目任务中,充实项目任务涉及的知识内容。

5.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①坚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仿真教学,分组学习,角色扮演。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身份的转变使学生真正能够从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索所需知识,积极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③案例教学,贴近实战。案例教学既克服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情况,又实现了课与证融合的教学目标。④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在校内,利用校内实训室,依托浙科外贸单证实训软件平台,对学生进行初步实训;在校外,以理论授课及校内实训为基础,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开发校外实习项目,为学生提供见习单证员的实际工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①E化设备(普罗米修斯)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熟练使用E化设备,通过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②互联网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③实地参观,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的合作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参观相关部门,使学生提前熟悉了解业务环境;使学生参与到具体贸易环节的操作中来,体验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