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23:05: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江苏高考新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考新方案 化学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75-01
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为了使高考与高中新课程相衔接,江苏省教育厅研制了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并实施至今。随着新方案的出台,化学学科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化学列入水平测试科目;实行等级记分;课程内容模块化。高师化学专业需要相应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以培养最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储备军。
一、现行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教学体系
现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内容主题,规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
模块化和学分制是现行的化学课程标准对以往教学大纲的突破。现行的高中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分别是化学必修1和必修2,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完化学必修1、必修2之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既修满6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相关专业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学分。
二、现行的高师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特点分析
现行的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了公共必修课程、博雅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四大类。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又包括了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分类研究可以发现,培养化学专业基础能力的课程基本在一、二年级开设,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高年级培养学生延展能力的课程,则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延展能力和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现行的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依然是把基础知识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在所有的基础课程中,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都列为A级别,学习内容深、难度大,而大学物理和化工基础都列为B级别,与A级别比较就浅显一些。同样是基础课程,学校就是在着重基础性的同时考虑到了学生的需要,不再强调难度深度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注意到广度与深度的平衡。从纵向分析,课程设置的循序渐进,也符合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的发展顺序。
博雅教育课程使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更贴近社会生活,它包括了“人文与社会”、“科技与社会”、“艺术与人生”、“政治与法律”、“中国与世界”五个方面。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些基本技能。
三、现行的高师化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修订建议
课程设置定义为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四个阶段。化学专业师范生课程设置,应越来越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的需求,可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应当缩减专业基础课程在现行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分析现行的课程设置,基础知识课程共有70.5个学分,占总学分161的44%,共有1566个学时,占总学时3216的49%。但是太深的专业内容,对今后走上高中化学教师工作岗位的帮助甚微,而有些必需的内容在大学里涉及的又不够多。例如,在中学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学习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在本科阶段,无机化学课程的重点却是放在理论基础上面。无机化学Ⅰ中教授的主要是基础理论,占用了90个学时,无机化学Ⅱ中主要教授元素化合物知识,仅占用了54个学时。可以调整学时,降低难度,让师范生学习更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其次,应当突出课程设置的师范特色。现在师范生基本在大学三年级才学习到教师教育课程,这使得学生的教学技能比较薄弱,可以适当将这样的课程提前。开设教师教育系列课程,可以以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的形式出现,如“高师技能”、“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工作及形象设计”、“中学教与学心理”、“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演讲与辩论”等。
再次,应当加强师范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一点上,博雅教育课程的设置已经迈出了很成功的一步,但是对于学习理科的师范生来说,还可以增加文学类课程的学习。比如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及历史课程。作为一名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人师表,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基本的文学修养还是必须具备的。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修读指导计划(上)[M].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编.2006.
[3] 何少华、毕华林.化学课程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 陈时见.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美】小威廉姆 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苏教基〔2007〕7号).江苏省教育厅,2007.
关键词:新课标 高考 学科思想 STSE
一、夯实双基,抓住主干,深化知识层次,建构知识体系
近年全国理综生物试卷对知识点的覆盖面不是太大,所以要增加试题的有效性,在无法提高知识点的覆盖面的条件下,尽量增大主干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覆盖面,这是新课程高考提高效率的方法,是高考生物试卷保持相对较高稳定性的要求。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获得又以知识学习为基础,能力高低取决于学生知识的丰富程度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夯实双基,抓好主干知识是很关键的。
二、关注过程与方法,提升生物学科思想与学科能力
新课程高考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是必然要求,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采取纸笔测试的新高考中,“探究”必然是考查的热点。新课改加大了对生物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生物核心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三、关注STSE,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改区的高考倡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生物教学要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从学生经历、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关注STSE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高考试题中将STSE问题与生物知识相结合,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生物,从生物走向世界”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用生物视野去观察世界,用生物工具去解决问题,对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准确理解《高考新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高中新课标》《高考新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依据,一定要准确把握、吃透精神、关注新变化、指导教学实践。需要进行必要的模块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复习体系。在整合过程中要尤其关注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
五、关注新课改区高考,科学训练,抓好规范
今年高考江苏将语文作文的分值由原来的60分提高到70分,很多人猜测提高作文分值将是江苏今后高考的一个趋势。记者昨天得到权威说法,江苏高考作文在5年内分值比例基本维持不变,160分总分的考卷作文占70分。
高三语文课成了死记硬背课
昨天,“中国语文生态大考察———中华语文万里行”活动在南京29中正式启动,5个考察团分批奔赴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16个省市,对改革开放30周年语文教育界和语文出版业历史、现实与未来进行大规模考察与调研。江苏教育部门领导、权威专家、资深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围绕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考试改革取向等问题热烈讨论。
“现在高三学生的语文课让人痛心,语文课为数学、英语等学科让路,即使上课也已经不算是语文课了,完全是应试背诵。”《语文报》主编桑建中说,头顶高考重压,语文课程在高中尤其是在高三学生中,基本上可以算得上可有可无。就拿学文言文来说,课程标准里要求高中学生要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但什么叫浅显却没有明确指示。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不是在整个文章的环境下学习,而是死记硬背一些词语,根本没有真正掌握。
“不光是学文言文,就是学写作文,孩子们也是硬背套路。”扬州语文特级教师余中云说,因为学业压力重,很多高三学生都不上作文课了,老师一般会让学生背一些作文格式,熟记一些语法,“这些都是套路,这样写作文,写的都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初中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期
语文教学目前遇到的尴尬已得到很多专家的关注。江苏省教研室语文教研组朱芒芒老师说,每个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但又不得不考虑到实际的考试分数,不关注学生分数的老师也不会是好老师,所以高一高二的语文课综合教学的内容还比较丰富,到了高三就变成应试教学了,有的老师甚至完全不上作文课。“这也不能全怪老师,高考中想在作文这一项拉开分数差距是很难的。从这么多年江苏的作文均分来看,每年都差不多,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在作文上拿到高分,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作文教学上”。
朱芒芒说,现在的孩子要学习很多门科目,把精力花费在作文上的确不现实,而且想写好作文并不是光靠练就可以。“写作好坏跟一个人的资质有关,一般来说,初中是学生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段,如果这个时候写作能力提高不了,上了高中、大学后写作能力也很难有大的突破。”
高考作文分值5年基本不变
今年的高考新方案将语文作文的分值由原来的60分提高到70分,所占高考总分的比例大大提高,江苏教育界近年来也有多位专家认为,写作才是真正体现一个人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项目,建议逐步提高在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比例,那么2009年江苏高考中作文分数会不会还要提高呢?朱芒芒说,深圳市曾进行改革,语文只考作文这一项内容,结果引起广泛关注,最终还是变了回来,江苏今年高考已加大作文分数比重,这个分数在今后5年内基本维持不变。
“作文是一项很主观的考试内容。”朱芒芒说,评分时完全看阅卷老师的个人想法,每个老师的水平不一样,而且在中考、高考阅卷这样紧张的环境中,老师在作文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所以分数相差不会太大。“按道理说,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体现在作文上,把写作文当成语文考试这种建议好是好,但阅卷的客观性不能保证。”
女儿读高中以后,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压力。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初中毕业就读中师了。很多年来,一直羡慕有机会读高中的人。女儿考取高中那一天,我就以羡慕的心理祝福她。但等女儿高一个学期下来,我就不怎么羡慕她了,因为我看到她比我读初中时累多了,看课外书几乎没有可能,整天叫苦叫累。高二那一年,尤其是小高考,女儿更是备受折磨。2007年,江苏第一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启用新方案:一次考五个A加10分,必须全部考B才能报考本科,一门考D不能参加高考,等等。这比新课程改革之前的会考要求高多了。这一年,你知道孩子是怎么度过的吗?整天就是试卷,整天就是做题。高三这一年,我轻松时,我真想让她与我一起轻松;我笑时,我想让她与我一起笑。但几乎不可能。那2008年要考的五门课,一轮总复习学校发了两三千页的复习题,二轮总复习学校早给准备好了试卷,还有三轮总复习等着,孩子们怎么可能轻松、快乐呢。看到这一切,我很佩服当下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学习压力并没有把他们逼疯,并没有把他们逼得跳楼。但我非常担心这些孩子,我觉得,他们一旦考上大学,绝大多数人肯定会终身放弃学习,从孩子与我的谈话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孩子开玩笑或者半开玩笑地说自己累得实在不想活了,是经常的事情。
就在最近,我买了一本英国安迪・莱利著的图画书《找死的兔子》。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一只“神智不清”的兔子,为了自杀,用尽上百种方法。而这只兔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学习人类那些低水平的自杀方法,它的自杀方法绝对有创意,比人类所有的自杀方法都要高明,如果允许这些方法申请专利,以其创新性,每一项都不难获得专利权。不信你看――
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凸透镜,将头放在凸透镜后;用胶水把自己粘在核潜艇,核潜艇即将沉入海底;混在快被发射的炮弹堆里;把头放在法官的法槌下面;开葡萄酒的工具大家都见过,兔子把自己当成木塞子了,兔子两只手在干什么,亲爱的读者你自己想吧;它已经把炸药放在斜塔下了,正准备按引爆器,你想它会呆在哪儿;敲碎水族馆里观赏大白的玻璃窗;它藏在通了电的烤面包器里等着被烤死;藏在快倒开水的茶壶里等着被烫死;躲在升空的热气球里扮成一只沙袋等着被扔下去摔死;躲在火箭喷射器下面等着火箭升空时被喷射气体烧死;它把正在加油的小车油箱用电钻钻坏,它手中拿着火机;闪电时它拿着一只富兰克林式的风筝等着被电死;撞见外星人猛踢人家;一个大胖子,正准备坐下,它却义无反顾地躺在椅子下;在两棵椰子树下,它的死法,真是一绝;在飞机上的死法有许多种……总之,这所有的自杀方法真是太有智慧了!
于是我把这本书拿到了女儿面前。我们全家一页一页地看着《找死的兔子》,笑了整整一个晚上。女儿要把这本书带到班里去,我爽快地答应了。晚上回来,女儿告诉我,全班同学乐了一整天,一下课就围在一起讨论这只找死的兔子。听到这里,我轻松了许多。
感谢《找死的兔子》,你让我2007年笑得不行了。感谢《找死的兔子》,我代替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及全班同学感谢你!
(宁怡然摘自《中华读书报》)
江苏省高考方案统考科目由过去的“3+2”变成了语文、数学和外语。这样的方案尽管颇受争议,但还是获得了更多人的肯定,改变了中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现状,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有力地纠正了学生长期存在的偏科现状。当然这样的高考方案的出台对我们苏北农村中学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教育厅长王斌泰在针对社会质疑解答中指出“新方案促使农村要投入更多教育资源放在英语与语文上,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
初中时期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校是苏北一所农村初中,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和信息的闭塞,教育的资源显得十分匮乏,语文教师教育思想行为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现象。语文阅读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尤其为今后的高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语文阅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是能够通过一朝一夕的阅读就能立竿见影的.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面对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作为苏北农村教师的我不能视而不见、坐而不理。本文从阅读方法入手,对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语感培养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
所谓精读就是通过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朱喜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巧妙。”不仅要熟读,而且要背诵。熟读、精思、背诵,这就是精读。
略读,是指以较快的速度粗略阅读,以获得对读物大体印象或有关信息。略读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快中求知,以撮其要点为目的。如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如粗读、泛读、跳读等。
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都离不开浏览。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即只了解其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种是涉猎式浏览,即随手翻开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本文集,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或关注或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
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怎样培养语感体验呢?
1.加强朗读,渗透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初中课本中有许多声情并茂的文章,这类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含义往往蕴藏在字里行间。如果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产生强烈的语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教学《散步》、《父母的心》时,我就让学生朗读,变换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朗读,感受亲情的平凡与伟大。
2.分析字词,品悟语感
语感的获得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应的语感分析,也就是有选择地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及其蕴含的艺术魅力。例如上《孔乙己》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该文中几个关键词语的运用。“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了”,作者写孔乙己“坐着”用“手”“走了”,为什么不用“爬”呢?指导学生查字典得知,“爬”是手脚并用,于是学生就能理解孔乙己被丁举人一顿毒打,打断了脚,他当然不能“爬”了,只好用“手”当脚使。这样一分析,就激发了学生对丁举人之流的愤恨,同为读书人,竟如此狠毒。不需多讲,学生就理解了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等级森严的残酷的黑暗社会,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扮演角色,体会语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例如教学《孔乙己》时,断腿前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付帐是“排出九文钱”,断腿后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让学生表演“排”、“摸”等动作,使学生直接感悟到孔乙己这个“穿长衫却又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的性格、心志和境遇。
4.独到体验,生成语感
作为教师的要特别珍视,我们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例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时,关于渔夫人物形象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有的组的学生认为渔夫诚实善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有的组的学生认为渔夫机智勇敢,没有向魔鬼求饶;有一个组的学生却认为渔夫愚蠢,当魔鬼向所罗门求饶时,他却告诉魔鬼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致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此言一出,迎得大部分学生的赞同。这是与教参完全不同的却是学生自己的独到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给予赞赏。
关键词: 新课改 农村中学英语学习 背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英语的学习是否能借鉴这种熟读乃至背诵法呢?实践证明,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适量的背诵是完全必要的,可以说,背诵是提高语言学习质量、培养英语语感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尤其对语言环境缺失的农村中学学生来说,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
但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观念正在改变着教育体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认为背诵这种英语学习方式过于陈旧,担心体现不出课改精神,于是不再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背诵这种语言输入方式是否真的过于陈旧,应该退出现在的英语教学课堂吗?答案是否定的。
语言的教学与教学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英语教学的主要矛盾之一是汉语环境和英语学习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农村普通中学,这种矛盾尤其突出。平时学生所听所说所写全都是汉语,只有课堂才是英语接触的主要场所。学生操练英语听说的时间极其短,而高中语言知识内容极其广泛,大部分学生心中所想的表达不出,导致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多又不知从何下手,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
如何弥补农村中学英语学习的缺陷呢?课外背诵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方法。然而,背诵该背些什么呢?怎么背呢?
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其敏锐的语感。这句话道出了问题的症结,背诵,不是不加理解地机械记忆。针对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精选出最精彩的段落供学生理解背诵,而不是机械地要求整篇背诵。如果所学文章并不适合背诵,则可以选择一部分佳句让学生背诵,这些佳句必须是文章中的经典句型,如句式好、体现某一重要语法项目、短语用法、写作中常用、易于背诵的句子。佳句不必要选长难句,因为长难句不一定适合背诵。背诵句子的数量要根据学生水平来定,这样做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助于增强背诵的效果,大大减轻背诵负担。
一、词汇与语法运用
11届学生入学成绩比较差,特别是英语科目,基础薄弱。我在总复习时特别强调背诵一些高频词汇,实行“晨背周计划”,每个单词附上归纳与拓展结合例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储备,避免支离破碎的“broken English”。
如,例1.absence n.缺席,不在;缺乏
【归纳】in/during one’s absence某人不在的时候
in the absence of 由于缺乏
【拓展】absent adj.缺席的,不在的
be absent from从……缺席
【句子】However,learning English is very difficult in the absence of a native language environment.(然而,在缺乏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相当困难。)
例2.absorb vt.吸收;使全神贯注
【归纳】be absorbed in全神贯注于
【句子】He lay on the sofa,absorbed in a book.(他躺在沙发上,沉浸在书里。)
例1中的句子浅显明白,学生就会觉得学英语也不完全是传说中的困难;而例2中的句子结合非谓语动词用法,帮助学生化难为简,在运用中渗透语法,这一点正符合新课标理念。
二、热点话题与语法运用
如,表示“一……就……”
1.as soon as(once)一……就……
I’ll call you as soon as I get home from work.
我下班后一到家就给你打电话。
2.the moment (the minute,the instant)一……就……
The moment he saw me,he turned pale.
他一看到我就脸色苍白。
3.immediately(instantly,directly)一……就……
The press will be informed immediately the election result is known.
选举结果一出来,新闻界就会得到通知。
4.on(upon)doing...一……就……
On arriving at the airport,he was arrested by the police.
他一到达机场就被警察逮捕了。
5.Hardly...when...(No sooner...than...)一……就……
Hardly had the game begun when it started to rain.
比赛刚开始,天就下起雨来。
五个例子展示了时间状语的多种表达,帮助学生归纳比较,熟记于心。这样,不管是单项选择还是写作运用,学生都可信手拈来。
三、范文与语法运用
本次高三总复习资料整理的《高考24个话题随身背》中,既有短语归纳,佳句背诵,又有相对应话题的范文,学生普遍认为背诵难度适合,效果明显。
如,书中摘录了2011年的江苏高考的看图写话佳作选登,文中三处运用了定语从句,于是我要求学生整理归纳记忆。1.The picture shows us a touching moment when a little girl comes to greet her working mom.2.All this reminds me of my mother who has been doing whatever she could to let me have the best.3.However,I seldom pay attention to what mother needs and feels,and always think studying well is the only thing(that)I could do in return.
例1中的when在从句中作时间状语,例2中的who在从句中作主语,而例3中的先行词由only修饰,属于只能用that不能用which的情况。范文中的句子比语法书上强调的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更令人印象深刻,是学以致用的典范。
认知行为主义的代表班杜拉强调学习产生于观察和模仿。所以,我认为:新课改下农村的英语学习可以通过理解、背诵、模仿来提高。
背诵,通过将凌乱的知识加以整理,将孤立的知识加以整合,将潜在的内在逻辑加以挖掘,帮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轻松。
参考文献:
[1]王卫才.背诵策略在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重庆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 化学 学困生 心理障碍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13-02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今高中生既要适应各学科新课程改革,又要应对江苏省高考方案的调整。在新的学习环境下,他们身上背负着较大的思想包袱,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化学是中学生的必修课,学好化学是每个学生的良好愿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化学学困生在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化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致使他们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化学学困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心理障碍,如果我们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心理障碍加以教育、疏导,学习困难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本文是2007年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立项课题的部分成果,主要以高中化学学困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查阅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阴市祝塘中学等兄弟学校的化学学困生和化学学优生进行了对照性问卷调查,概括得出化学学困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并结合化学教学提出了教育对策。
1 化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
1.1 自卑心理
有时也称自卑感,指的是因对自己的能力及某方面的心理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一种自我意识。进入高中以后,随着身体发育成熟,以及社会、成人对其态度的改变,高中生会更多地把注意力指向自身。但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自我评价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容易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如调查发现多数学困生在课堂提问时,即使简单的问题也不敢举手;普遍认为学好化学的信心不足,且信心常受考试成绩的干扰。
1.2 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情绪,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多数学困生对老师布置的化学作业不太当回事;化学课上注意力难以较长时间集中,不能认真听课等。厌学心理的产生多数并不是由于智力低下的原因,而是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较长时间困扰学生,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成绩,也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3 依赖心理
如今苏南地区的高中生以90后独生子女居多,优越的物质条件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在给他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往往带来依赖心理的产生。一些学困生家庭条件优越,在家过多地依赖家长的安排与督促,缺少独立性与自主性。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教师过于依赖,缺乏主动钻研精神;平时学习中遇到稍难题不愿独立思考,总是依赖于别人给予解决,总期望教师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并分类讲述;习惯于教师的解题示范和例题的生搬硬套,少数学困生甚至伴有抄袭化学作业的行为。
1.4 应付心理
应付心理常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纪律比较散漫,无所事事,临时抱佛脚,应付学习和考试,认为上学是在给父母和老师上的。[1]学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往往只注重对结论性知识的记忆,不勤于对结论内容的理解。对化学作业或试卷中的错误习题,不愿主动订正,即便老师催促后也是应付了事;多数化学学困生认为在江苏省高考新方案出台后,化学学习已不是太重要。
1.5 逆反心理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高峰期,生理发展速步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这容易在学生心中诱发各种矛盾和冲突。导致他们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这方面令家长和老师感到十分头痛。如有些化学学困生喜欢戴着“有色眼镜”,常以自己的好恶标准来分析和判断客观事物,与同学难以相处,显得不十分合群;常常对家长或老师善意的说教产生厌恶和敌对情绪。少数学困生甚至想,越让我在化学上用功些、认真些,我偏不学,致使他们对化学采取淡漠或反抗的态度。
1.6 畏惧心理
通常指学生遇到未曾遇见的问题或在类似考试、作业中的疑难题重复出现时而产生恐慌、畏难怕错的一种心理。[2]化学学困生的畏惧心理主要表现为当重遇考试或作业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同类题时,采取回避态度,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生怕暴露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化学实验上因课前对实验内容准备不足,不敢冒然下手,尤其是对一些探究性实验更是如此;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担心答错;害怕考试,担心考不好被家长老师批评等。畏惧心理的存在已严重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化学学困生伴有一定的急噪心理、懒惰心理等,由于篇幅关系,不细细展开论述。
2 化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
针对调查中化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教育疏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提升化学学科成绩。
2.1 培养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学习的推动力;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方向。兴趣就像是一位无形的老师,当学困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学习起来就特别起劲,也自然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教学中应利用学科优势来培养、调动学困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可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功能,来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2.2 激发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困生取得良好学业成绩,克服心理障碍的动力保证。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3]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通常以语言、电教及实验等方式来呈现,它会进一步诱发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另外,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正确运用好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手段,合理使用表扬。同时更需要学困生增强自我效能感,要让学困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和积极期望。
2.3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
对于学困生,仅规劝其用功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化学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为实现化学学习目的,完成一定的化学学习任务而进行的、跟化学学习系统内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途径。要选用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先熟悉教材的编写方式及教师的施教方式。教学中可多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学习笔记,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化学记忆与复习的技巧。如对元素与化合物的学习,可指导学生先物理性质后化学性质,再由单质、主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建立该物质的知识体系。
2.4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是绝对优于其它方式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及学生状况,大胆地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可借助于课本内容和教育软件,多采用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材料,以便使学习任务更加有趣,促进学生对内容本身的学习;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化学问题,并对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而以实验组织教学是更是教师化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此外,教学中还要注重化学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2.5 注重学生化学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学学科能力是学科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化学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四大能力,即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化学教学实践中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研究影响能力培养和发展的相关因素,为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发展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可将教材中更多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以调动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化学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升化学学困生学科成绩,是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而学习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类型是多样的,究其形成原因也是多元的,其教育与疏导的过程也将是长期的,这需要教师的帮助,更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学困生健康地成长,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勇强.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