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公消费论文

三公消费论文

时间:2022-11-22 22:58: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公消费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公消费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 畸形消费 马尔库塞 虚假需求 健康消费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但正是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一部分的消费群体出现了畸形消费现象。虽然马尔库塞对“消费控制”的批判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消费现象的批判,但此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运用马尔库塞的理论视角来分析我国当前出现的畸形消费现象,从而引导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向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畸形消费现状的表现

    2012年8月9日,“高中生卖肾买苹果手机”占据各大网络新闻头条,一名17岁的高中生为买一部苹果手机和ipad,通过黑中介以2·2万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一个肾卖给非法倒卖人体器官组织。2012年8月中旬,一位即将上大学的女生为了在同学面前有面子,要求母亲为她买iphone4s、ipad3、mac book“苹果三件套”,她母亲因承受不起高昂的价格被气哭。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淘宝”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了支付宝,生活真潦倒”已成为许多网购爱好者的真实写照。据报道,2012年11月,一个网购狂热爱好者王女士为了戒除网购瘾尽剁下自己左手大拇指以表决心。此类案例比比皆是,无论是青少年、中年、男人还是女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对物质享受的疯狂追求随处可见,畸形消费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畸形消费现状出现的原因

    马尔库塞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动物的本质是对物质的追求,而人除了对物质追求外,人的真正本质是对精神的追求。但是“在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恰恰把物质需求最为自己的最基本的需求,这种不属于人本质需要范围内的‘虚假的需求’是这个社会强加给人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强迫性消费’政策,动用一切宣传机器刺激人们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享受,使人们把这种”虚假的需求“当作自己‘真正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由“需求型”转变为“享受型”,畸形消费随之孕育而生。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对人的奴役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统治形式,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改变。科学技术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一再唤起新的需求使人们去购买新的商品。人们自以为他们需要这些商品,实际上自己却被商品的拜物教给侵蚀了,并把对如雨后春笋般的各类新商品的享受的“虚假需求”奉为信条。科学技术成功奴役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存在着科学技术对人的奴役现象,在我国同样也存在着此种现象。以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例,从BB机到大哥大,从只有打电话、发短信功能的小灵通,再到增加了照相功能、音乐播放功能的彩屏手机,再到现在的各种智能机,可以说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的通讯需求。但是,正是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断去追求各种新产品,人们都相信这些新产品将会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这种“虚假需求”导致人不断地追求更新更高的商品,于是“把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变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为了满足满足这些“虚假需求”,人们无论有没有经济实力都会狂妄地追求,导致自以为得到安乐的生活,却无不生活在痛苦之中,畸形消费便由此产生。

    (二)大众文化的强制蚀了人的思想意识马尔库塞认为,大众文化不断地夸大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如“它是‘您’的国会议员,它是‘您’的公路,……‘它’是为你而产生的”。这里的“您”以失去了原有的尊称的意思,而是为给人们造成一种时刻被尊重的虚假意识,使人民丧失了对大众文化所传达信息的真假性的辨别和批判,人们从中找到了“被尊重”、“被需要”、“认同感”。同时,大众媒介通过一切宣传机器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各类广告无时无刻、铺天盖地而来,致使人精神麻痹并愿意去购买媒介宣传的一切商品,以满足自身的“虚假需求”。

    纵观我们的社会,电视、广播、网络、杂志、报纸等等大众媒介植入大量广告,人民被迫接受这些广告的耳濡目染。以电脑为例,由最开始的最为笨重的“大头电脑”、到液晶显示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再到现在的ipad、超级本,每一种类型的电脑时代,电视剧、电影、广播、纸质媒介都在进行宣传,人的思想意识受到侵蚀,人们在这种“专为您设计”的广告中感觉到,此类产品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商品的使用价值以显得不再重要。

    (三)劳动的异化增强了人的消费欲望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方面在于把不属于人本质特征的对物质的追求强加于人,另一方面对人的本质肆意压抑。”马克思认为劳动本是人的本性,但是由于工人的劳动环境极其恶劣,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通过增加劳动时间对工人进行压榨,工人劳动因此发生异化。马尔库塞在吸取马克思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在劳动中从事的是一些‘单调无聊的’、‘翻来覆去的动作’,人越来越成为一种工具。这种劳动把整个的人(包括肉体和精神)变换成为一种工具。”

    如今,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机械化高度发达,虽然体力劳动减少,但是人被束缚在机器上精神变得高度紧张。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虚假需求”,通过高强度的劳动、工作赚取更多的劳动报酬去获得所谓的“享受”,殊不知自己反被束缚在高强度的劳动痛苦上,“房奴”、“车奴”是现在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词,而休闲娱乐成了最大的奢侈品。正是因为这种劳动被“强迫性消费”牵制、消费成为劳动压抑的发泄方式的恶性循环,导致了畸形消费的出现。

    三、畸形消费造成的危害

    (一)个性的泯灭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西方社会,资本主义为追求利益的需要,通过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越多,消费就越多。同时,资本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肆宣传他们为人们伪造的“虚假需求”和“应有的生活方式”,使得消费者盲目地将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真实需求”混为一谈。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介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让人们觉得某种商品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沉醉于无休止的商品消费当中。人们失去了对自身真实需求的辨别能力,失去了对这些广告或是产品的批判能力,成为单向度的人。为了迎合商家的利益需求,为了满足自己的“虚假需求”,iphone、NoteⅡ成为“街机”,人的个性已被泯灭。

    (二)物质世界丰富,精神世界匮乏从马尔库塞对“消费控制”的批判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度的物质文明只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极,处于这一社会另一极的则是极度的精神堕落,在优裕的物质生活后面隐藏着人精神上巨大的痛苦和不安。”利用马尔库塞的视角来反观我们的社会同样存在着物质世界丰富,精神世界匮乏的现象。所谓幸福不仅是物质世界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充裕。但现在大部分人则把物质需求当作了人的本质,以为只要物质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满足幸福便会由此而生。但殊不知自己却“被消费”、“被幸福”,消费的短暂地发泄完后剩下的是高强度的工作、邻里亲友关系的冷漠、提高自身学识和文化水平的欲望熄灭,人完全交给了商品的拜物教。

    (三)违法商业行为层出不穷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分,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价值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依据。但是,畸形消费已经忽略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追求的是名牌、档次、豪华,实质则是满足消费者自身的虚荣心。掌握了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心理,唯利是图的商家采取一切违法手段在满足消费者的同时赚取更多的利益。包装精美豪华的天价月饼、各种生猛海鲜、奇珍异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以为吃到了稀世珍宝,却不知苏丹红、防腐剂、三聚氰胺早已侵入你的身体。

    四、引导理性、健康消费的建议

    (一)就是消费者自身而言,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观,丰富自身精神生活之所以会有畸形消费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人们错误地把物质享受当作了人的本质,把商品的拜物教奉为信条。马尔库塞说:“什么是真实需求,什么事虚假需求,这个问题应该由个人来回答……只有当他们能够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回答时,才能这么说。只要他们不能够自主,只要他们被灌输和操纵,就不能认为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他们自己的。”因此,作为消费者自身而言,应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要有正确的辨别能力,做到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按照自己“真实的需求”去消费,这样才能回到健康的消费轨道。

    同时消费者要明确,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是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相互平衡发展的结果。如果把所有的时间、金钱都花费在“虚假需求”的畸形消费上,必定会阻碍了自我发展,精神世界受到极大的压抑。因此,要扭转畸形消费,必须注重自己精神世界的建设和丰富,不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顾此失彼,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二)就政府部门而言,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规范市场消费行为政府部门应继续推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政府要起带头作用严格控制“三公消费,对于不合理不合法的“三公”消费要依照法律规定严格给与处罚。同时对于市场上商家恶意渲染的“奢侈型消费”、“浪费型消费”等畸形消费形式应课以重税并将其绳之以法,努力营造、维护健康的消费环境。

第2篇

而这接踵而至的采访要求,皆源于一纸书。书当中的被告,分别是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科技部。

清华大学、女研究生、三部委被诉,仅这几个关键词就足够吸引眼球了。李燕接到很多记者的电话,也看到了网友的一些回复和问题。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我有些受宠若惊,也感受到了压力。”

申请过程各种设限

事关政府信息公开,起因是李燕的毕业论文。

因为是行政法专业,经导师提点,李燕初步的毕业论文设想是,国内各部委的副职研究。她想了解副部长的职责权限到底是什么、行使职权的模式是什么。

着手准备论文资料期间,李燕发现,国务院各部委的副职资料十分有限,要想顺利完成论文,必须掌握相关资料。于是今年5月份,李燕向各部委申请公开相关资料信息。

起初,她以为这就像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一样轻松,在她看来,副部长的职务信息,一点都不“敏感”,只要手续齐全正确,得到相关回复应是轻而易举。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申请公开信息,李燕碰了一鼻子灰。

她一共向13个部委申请公开各部副部长的分工职责情况,包括分管部门、兼职状况及其负责联系的单位。

很快她就发现,信息公开的申请方式和条件五花八门,各部门回复方式不统一,回复态度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就连拒绝原因,也是出于不同“规定”。

比如科技部的网申系统只能提交固定电话号码,李燕是在校学生,没有固定电话号码,因此申请被连续退回两次。

在向民政部申请时,对方要求李燕把论文中哪一段需要用到这项信息点明出来,李燕便觉得有些苛刻。很多时候,相关资料不是在论文完成之后才需要的,而是在论文写作之前就有需要。

此外还有的部委提出要求,李燕必须证明自己的学术研究,这需要院系的盖章证明。

刚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要求她提供具体的文案号,否则不予受理。

更有甚者,文化部曾口头告知李燕要延期答复,但却不愿意出具书面的通知书。李燕力争,一旦发生纠纷的话,没有正式的答复,无法证明已经告知了。对此,文化部的有关人士回应称,如果通知你了,你说没通知,这是“人品问题”。

“我是学法律的,尤其是学行政法的,他们的某一些回复,在我看来真的没有办法接受。他们怎么会给我这样的答复?这种不专业的处理,让我挺费解。”李燕质疑道。

虽然过程相当曲折,但部分部委还是给出了回复。其中,有两个部委把信息公布在网上,另外有四个则直接向李燕本人公开。

然而此次被诉的三个部委的回复,李燕表示无法接受。

难以打开的信息匣子

科技部的回复是,科技部有五位副部长,在部长的领导下,各位副部长的分工是机关内部工作协调机制,工作分工随工作的发展和领导职务的变化不断调整。

“这样的回复没有实质意义,不是我想要的。”李燕说。

教育部则直接拒绝了信息公开申请,其答复称,所申请的“各副部长分管部门、兼职状况及负责联系的单位”等信息,属于我部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的内部管理信息,且与你的特殊需要无关,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2008]36号)及其他文件规定,一般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至于“其他文件”是什么文件,教育部工作人员称是一个“内部规定”,至于具体的文件名称和文号,均不能告知。

国土资源部回复称,该部已经在国土资源部门网站公开了部领导的有关信息,请李燕在网站上查询。但李燕经过查阅并没有在国土资源部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副部长的分工职责。

用李燕的话说,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让她血气方刚地想做点什么。

9月9日,李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递交了三份书,状告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

事实上,李燕的个案并不是孤例。大量的公开资料显示,因为不满一些部门为信息公开设置的或隐或显的障碍,各种社会力量尝试过不同的诉求方式,其中不乏律师、学者以及媒体从业者。

譬如北京首个由个人向企事业单位提出公开申请的案例,便是由北京大学三位教授王锡锌、沈岿、陈端洪完成的。2008年,三位学者向北京市发改委等3部门分别提交了3份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要求了解机场高速公路收费数额、流向等信息。借此质疑高速公路贷款是否早已还清,而终止收费却仍遥遥无期。

然而最后的回复结果,对“贷款总额和收费资金去向”这一核心问题未给予直接答复。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实践政府信息公开的王锡锌教授就此回应时代周报记者,当时就是做一个尝试,本来可以进一步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的,但因众多公事缠身,才无奈放弃。

而河南南阳市一名叫王清的市民,曾经在2009年向南阳市共181个行政部门,提交了7项政府信息公开书面申请。面对各部门的迥异态度,王清最终是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司法途径,才顺利拿到所有回复。但是,回复结果却不甚满意,王清表示,各部门对他申请公开的事项,要么避而不谈,要么“无依据公开”,可以说没有一份是完整回复。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大部分信息公开申请最终都以这种形式不了了之,如石沉大海。

即便是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公布的第四个年头,信息公开的申请仍然是一场“无言的等待”。2011年5月,北京律师李劲松接连向各个中央国家部委申请公开“三公”消费开支的信息,仍有部门回复,“数据跟你没有直接关系,你没有资格申请”。

今年7月份的温州动车事故,媒体人陈宝成曾向国家铁道部申请要求公开事故调查过程和死亡人数,最后得到的回复竟是,让申请者通过媒体查询。“只能说,有回复总比没有的好。”本身便是媒体从业者的陈宝成无奈回应道。

“这等于把信息公开的责任反而推给媒体监督了,如此做肯定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对本报记者如是说道。

北大学者阎天在《政府信息公开公民指南》中的一段话,大致可说明当今国内信息公开的现状。“政府像个巨大而神秘的匣子,几乎把一切信息和资源都装进去,近于‘全知全能’,而你从外面却窥不到究竟。”

撞钟的人

譬如“三安全一稳定”的解释条例,经常被有关部门当成万能挡箭牌,并且屡试不爽。

但事情也在渐渐起变化。8月15日,最高法的“新”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刊载在最高法的官网上。《规定》吸收公众意见,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的“三安全一稳定信息”和“过程信息”的分类,以是否作为信息公开与否的判断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三安全一稳定”作为不确定法律概念,涵盖的信息范围过于宽泛,且与国家秘密等制度之间存在竞合关系,没必要单独列举。

此外,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将“过程信息”也列入可以不予公开的范围,同样招致不同意见。在8月份的新司法解释中,删除了该内容。

只打行政诉讼的浙江律师袁裕来,接触信息公开申请是家常便饭。“太多了,几乎每一起行政诉讼都要申请一次信息公开,不公开就得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袁裕来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业内也都知道我的经历,新的司法解释出来以后,法院更没有理由拒绝立案,所以一般都可以达到目的。”

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接到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根据李燕提交诉状的时间来计算,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决定是否受理最后的时间为9月21日。

9月20日,袁裕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他的经验,李燕状告三部委一事,立案的可能性很大。“近些年来法院对申请信息公开的审理已经趋于正规了,依据法律法规,予以立案才是合理合法。”因此,袁裕来鼓励公民通过法律途径,对不满意的信息公开提出异议。

21日,经过一天的等待,李燕直到下午六点才接到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的电话通知,电话中法院称,由于事关重大,是否立案还要继续研究,推后立案通知日期。至于何时另作通知,则不得而知。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产权,公开竞价,国有资产

一、引言

改革开放的脚步已经伴随中国走了30多年。在这30年中,中国经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体制也在探索中发展,中国处在改革又改革的环境中。国有企业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必须进行改制。由此,20多年前产权市场应运而生, 为国有企业的改制提供了交易的平台,经历了20年的艰难探索,终于迎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产权市场发展20年里,完成各类产权交易约25万宗,成交金额超过1.5万亿元,带动或涉及资产规模超过6万亿元,为成千上万家国有企业的破产兼并、改制重组、资产结构调整提供了综合配套服务,涉及上百万国有企业职工的安置和上万亿国有企业债权债务的处置。20年的实践探索过程,交易方式也经历着变化,为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国有资产的价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交易方式和价格机制的探索显得十分有意义。

纵观我国对产权交易公开竞价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的方面主要有公开竞价的方式与其他方式的区别利弊比较。公开竞价方式的优点决定了它的强大生命力,如何从立法、行政方面解决公开竞价推行中遇到的问题,是其发展的关键。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为公开竞价发展铺平道路,本文从我国产权交易的现状出发国有资产,分析讨论公开竞价的优势,提出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二、产权与产权交易

(一)产权的定义

产权,就是对财产的权利,亦即对财产的广义的所有权——包括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它是人们(主体)围绕或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其直观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都是产权主体(包括公有主体和私有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产权的内容:

1、产权首先是指特定的客体,即任何产权都是以特定客体为前提和基础,产权中“产”即为客体,没有特定客体的存在,产权便不再存在;同样任何产权都是以依赖于特定客体的产权,也只能某一特定客体的产权。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了客体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财产、资产、资本、商品等。

2、产权其次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权利,即主体与特定客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常表现为财产权等。主要包括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可以说产权是主体对客体一系列权利束的总称。

3、产权还应该包括,不同主体基于对特定客体的权利,相互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论文服务。如常见的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经常是公司的所有者与公司的管理者以及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构成现代公司法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4、从权利本身的内容来讲,产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特定主体对特定客体和其它主体的权能,即特定主体对特定客体或主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采取什么行为的权力,二是该主体通过对该特定客体和主体采取这种行为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所以产权又称权益。传统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收益的配置机制,而现代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权力的配置机制。

(三)产权的表现形式

具体而言,产权包含三层含义:

1、原始产权,也称为资产的所有权,是指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排他性的归属关系,包括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法人产权,即法人财产权,其中包括经营权,是指法人企业对资产所有者授予其经营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法人产权是伴随着法人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权利;

3、股权和债权,即在实行法人制度后,由于企业拥有对资产的法人所有权,致使原始产权转变为股权或债权,或称终极所有权。原始出资者能利用股东(或债权人)的各项权利对法人企业产生影响,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四)企业产权

国有企业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3]企业产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产权在交易中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但是比一般商品更加复杂,其价格的影响因素也比一般商品多。产权交易机制对产权的价格影响很大,同一产权在不同的交易机制下价格是不同的,一个好的产权交易机制的作用在于能够发现价格。为了规范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保证交易的合理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对企也产权的交易方式进行了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三、原有产权交易方式的利弊分析

(一)协议转让

协议转让是产权交易双方通过协商确定交易内容、交易价格国有资产,从而完成产权交易过程的交易方式。协议转让的方式在操作上简单易行,运行成本也比拍卖转让和招投标转让方式低。基本方式是通过私下一对一的谈判,最终达成一致的过程。但这种交易方式公开性不强,透明度不高,容易引起暗箱操作,价格发现作用不明显,不利于最大限度挖掘国有资产的产权价值。但在实际的国有产权交易中,协议转让却是成交量最高的交易方式。

协议转让的一般程序如下:

第一,填报资料,出让申请登记;第二,产权交易机构对出让方的审核答复;第三,出让产权公示;第四,受让方征集及受让申请登记;第五,查询洽谈;第六,确定交易方式,进行交易;第七,成交签约;第八,价款支付,产权交割;第九,成交确认;最后,变更登记。

(二)拍卖转让

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拍卖是一种传统的价格发现机制,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起源较早,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操作上容易把握。拍卖有如下几个特点:

1、拍卖过程中竞买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拍卖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出价高者得到拍卖标的,因而透明度高,公开性强,能有效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规避交易风险。

2、拍卖作为特殊的买卖方式是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为拍卖当事人、拍卖程序、纠纷解决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

3、拍卖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拍卖的过程正是一个搜寻市场真实价值的过程。通过拍卖形成的价格是由各竞买人通过激烈的竞争,最终由出价最高者决定的成交价格,充分体现供求决定价格的原理,它可以真正的实现标的的物有所值,充分解决标的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是拍卖这种交易方式本身就存在着问题,拍卖的过程反映的是一种委托的关系,如果人与投标人或是几个投标人之间串谋,使拍卖仅存在于形式,拍卖标的只能以底价成交,而剩余的权益则被投标人或人瓜分。这样的拍卖一旦交易成功,不仅使产权所有者甚至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而且会扰乱市场秩序国有资产,败坏社会风气。

(三)招投标转让

招投标的转让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指由招标人发出招标公告或通知,若干家投标单位同时投标,最后由招标人确定最佳投标人为中标人,并与之最终订立合同的过程。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招标项目和条件,向社会或几个特定的单位发出招标邀请的行为。招投标的法律约束力强,招投标过程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相比,更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创造公平环境;由于竞争较为激烈,所以招标过程中有利于产权的保值增值,在公开程度、竞争的广泛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适用范围较邀请招标广泛论文服务。但是公开招标由于投标人众多,一般耗时较长,需花费的成本大,参加竞争的投标人越多,招标人审查投标人资格、招标文件的工作量越大,耗费的时间越长,招标费用支出也越多。邀请招标的招标人在一定范围内邀请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不须公告,招标人只要向特定的潜在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即可,因此邀请招标所需要花费的招标成本相对较低,对招投标双方来说是双赢的方式。但是邀请招标过程和结果均不能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操作中容易产生不法行为,因此限制了充分竞争,不利于营造健康的交易环境。

四、公开竞价转让优势分析及实现条件

(一)公开竞价转让的优势

公开竞价的转让是近几年来我国对产权交易方式的新探索,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社会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需要。国资委2007年了《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国有产权不能贱卖,要在市场中公开竞价。相对于前面三种交易方式,公开竞价的转让形式在企业产权交易中具有如下优点:

1、公开竞价彻底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原则,避免了“地下作业”、“暗箱操作”,根除了场外交易不透明、不公开的弊端。将国有产权交易放在交易市场中公开进行,投资者公平参与,实现国有资产产权明晰,流转有序,有效地防范了国有资产流失。

2、产权所有者和市场投资者能够达到双赢,投资者可以自己分析和判断,并且比较其他投资者的出价,通过博弈,对称信息,最终成交价格是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最佳价格。

3、缩短了产权交易时间,提高了效率,公开竞价方式能够形成成熟的交易程序,竞价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标的的不同灵活运用,国内的产权交易机构在操作企业转制出售过程中,已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价方式国有资产,主要有“评审法”、“一次报价法”、“限次报价法”、“不限次报价法”或“电子报价法”。这些方式适应了产权交易的特点和要求,以快捷的方式寻找到适当的价格和受让人。

4、降低了转让方和受让方的成本,公开竞价虽形式上类似于拍卖,但是却不用支付拥金,只用支会少量的手续费(一般约为交易额的千分之一),相对于高昂的拍卖拥金来说,这是一大笔成本的节约,这些节约的成本扩大了安置下岗分流人员的资金来源,保障了国有资产收益的提高。

5、充分发挥市场发现和公平确定价格的功能,市场化程度高,有效的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产权交易通过公开竞价转让,规范了程序,提高了效率和服务质量,充分体现了“三公一诚”的原则,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扩大了交易市场,竞买人通过平等、公平的竞争,最终形成交易价格,充分体现了价值规律在产权交易中的作用。

(二)我国已具备实行公开竞价的条件

从1988 年5 月湖北武汉成立第一家企业产权交易所至今,我国的产权市场已经在实践中走过了20 年的风雨历程,产权市场的高速发展,为产权交易提供了一个平台。从政策方面和实践方面来看,我国已具备了实行公开竞价的条件。

政策方面:国资委了《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办法》的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应当以资产评估结果为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市场中公开竞价形成,产权交易机构应按照有利于竞争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竞价交易方式。这对产权交易公开竞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政策上的支持。

实践方面:近年来,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健康快速发展,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交易所的发展,交易过程的不断完善,为公开竞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借助产权市场的力量,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建立一套“阳光”、“透明”的价格发现机制具有实践上的需求性和紧迫性。

(三)国外产权交易方式的主要内容与借鉴

根据资产的存在形式,资本市场可以划分为证券资本市场和非证券资本市场。证券资本市场是指证券化的产权交易场所,主要指股票市场。按照不同市场上市标准的高低,可以依次分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非证券资本市场指资产尚未实现单元化、证券化的企业进行整体性产权交易的场所,它与证券资本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存在非标准化的产权交易方式,如协议转让、竞价交易、招标转让、合作开发等等。

我国各地的产权交易所,就是非证券资本市场的有形场所,这种交易市场是中国特殊经济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是基于中国国有企业多,非上市公司多的国情而建立起来的,但是从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来看,主要还是采取的证券资本市场的模式。从本质上讲,中国目前的产权交易所和技术产权交易所都是有形的产权交易市场,也就是为产权交易提供集中竞价交易的场所国有资产,虽然我们把它归为非证券资本市场,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存在类似的有形市场。由于经济严格按照市场方式运作、产权关系明晰、有关法律体系完备、中介机构发达以及信息渠道畅通,西方发达国家的产权转让都是在无形市场中自发进行,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非证券资本市场采用的都是无形市场的形式。笔者认为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产权市场和产权交易方式,而不能机械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于世界的大资本市场来说,中国产权市场可以说是刚刚走步,中国的产权市场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性的市场,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较为健全条件下的产权交易是中国发展的方向,但是必须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五、公开竞价机制在推行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公开竞价的交易机制有在产权交易中有着它的魅力和优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产权交易公开竞价机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还不能做到有法可依,而只能单纯地以合同来约束。此外,产权市场的统一化程度不够,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都制约着公开竞价机制的发展。笔者认为要发挥公开竞价机制的作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论文服务。

(一)资产评估问题

要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完善的公开竞价机制,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化的资产评估体系。资产评估是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行为。资产评估是国有产权交易的重要环节,国有资产评估结果是对国有资产作价的重要依据,保证国有资产评估结果的真实、客观和公允,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举措。评估过程从评估方法的选择到评估机构的选择都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更多地考虑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真正表现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评估机构的选择上,应落实“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遵循“优胜劣汰”,选择那些独立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中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对选择评估机构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评估目的是否明确、评估基准日是否适当、评估依据是否充分、评估方法是否正确、评估过程是否规范、评估结论是否合理等有关内容进行审核,特别是要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合理的判断。

(二)市场规范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产权交易在交易规则内部管理、业务拓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规范化程度日益提高,但是各地的产权交易机构主要是为本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产权交易机构繁多,产权市场区域分割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最多时高达270多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3号)实施以来,国资委把推进各地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作为贯彻落实“进场交易”制度、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一项重要内容,出台了《关于做好产权交易机构选择确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用于指导地方国资委通过选择确定产权交易机构国有资产,促进市场资源整合,规划发展当地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合并、省市共建、异地联建、异地委托等方式,对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了整合,初步发挥了产权交易市场的整体资源优势。截至目前,各省级国资委共选择确定交易机构64家,产权交易机构整合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仍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所以,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府监管机构,打破地方政府管理的现行制度安排,是形成统一、规范的产权市场的关键环节,也是建立完善的产权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政府应尽快出台全国统一产权市场的监管机构和相关监管法案,进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以改变目前各地产权市场监管机构设置不统一,制度不健全,责任和权利不明确造成的产权市场监管缺失的状况。

(三)法律法规制度环境问题

尽管公开竞价的转让机制相对于传统的转让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公开竞价的法律规范性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分别为拍卖和招投标转让方式提供了法律依据。公开竞价却没有相关法律保驾护航,一旦产生纠纷,找不到法律依据可以遵循。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相继出台了公开竞价的交易办法,但统一性差,并且约束范围公限于当地的产权交易。国家应该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出台一部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方面的法规文件,通过制定法规,明确各种交易方式含义和适用范围做到标准统一、口径一致,产权的公开竞价作为一种新的方式进入市场必须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作保障。

参考文献

[1]美国资本市场对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借鉴sina.net

[2]郑康营.产权市场二十年的启示[J]产权导刊 2008-6 59-60

[3]符绍强.国有产权交易博弈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131-134

[4]史学儒.几种产权交易方式利弊谈[J]产权导刊 2008-6 67-69

[5]步艳红.产权、拍卖与并购—企业产权交易中的拍卖机制设计经济科学出版社[M]2006222-226

[6]高永深苍向晖.资产评估在国资监管中的作用和法律地位[J]产权导刊 2008-6 41-43[7] 张小燕. 权重式电子竞价——价格不再是唯一 [J]产权导刊 2008-6 64-66

第4篇

 

1.大数据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大数据概念,一般是指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其“容量之大”,而是指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是无法实现的。大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或深刻的洞见,最终形成变革之力。

 

大数据拥有四大特征:

 

第一,大量(Volume)。2012年、2013年产生数据量总和是人类有历史以来到2011年产生数据量的总和,两年的数据量等于一万年的总和,这个数据规模为1.8ZB。这表明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把人类带入了一个以“PB”乃至“EB”为单位的新时代。

 

第二,多样(Variety)。大数据有网络数据、企事业单位数据、政府数据,有网络数据自媒体数据(比如社交网络、博客、微博等),有日志数据(比如搜索引擎,大家上网等等都会留下很多足迹),还有富媒体数据(视频、音频等等),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这些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价值(Value)。被称为“大数据时代预言家”的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管理专业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说:“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要把数学计算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预测,作为大数据的核心力量,早已被多次证明。2009年,Google曾用大数据分析5000万条美国人频繁检索的词汇,将之和美国疾病中心在2003-2008年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准确预测当年的流感趋势,甚至可以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

 

第四,高速(Velocity)。1秒定律,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根据IDC的“数字宇宙”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35.2ZB。在如此海量的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

 

简单地说,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以及价值密度低就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或者说,只有具备这些特点的数据,才是大数据。

 

2.政府数据管理三部曲

 

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四化同步”战略,将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如果地方政府、各部门采取“鸵鸟政策 ”,不去了解虚拟世界,不会运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懂得大数据概念。这样既不符合中央要求,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只能让我们在时展中步步落伍。

 

哈佛大学商学院达文波特说:大数据及其分析,将会在未来10年改变几乎每一个行业的业务功能。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早一点着手大数据的工作,就可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数据被视为科学的度量,知识的来源;没有数据,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政策的制定,都将寸步难行。那么作为政府部门该如何进行数据管理呢?

 

2.1数据收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手机大国,但很可惜,却是一个大数据小国。《“大数据”》的作者徐子沛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收集数据的意识比较差。在技术层面,我们与美国等国家差距并不大。但由于缺乏“大数据”意识,很多数据得不到收集和存储,也就无法有效利用。政府部门在运用大数据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收集网络,收集大数据。根据麦肯锡的数据,我国2010年新增的数据量约为250拍,不及日本的400拍、欧洲的2000拍,与美国的3500拍更是相去甚远。

 

我国才刚刚开始试水大数据战略,可借鉴国外收集、管理、利用数据的先进经验,改进政府的决策,提高工作效率。而美国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值得学习。

 

比如美国的交通安全管理局作为美国联邦政府最早大规模收集数据部门之一,在1966年起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交通事故记录虽然一起交通事故的数据可能是无序的,一年的数据、一个地区的数据也无章可循,但随着跨年度、跨地区的数据的累积和增多,群体的行为规律就会浮出水面,可以通过挖掘这些数据,制定合理政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数据源主要是收集三种类型的数据:

 

业务管理数据:以基层上报、被动接收下级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数据。我国卫生部在2006年制定了第一套最小标准数据集。而美国现在的很多行业都有着这样的统一“最小数据集”,2011年美国已拥有1万多个这样的系统。

 

民意社情数据:投入人力、财力主动收集单个公民或组织数据。我国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正式成立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并于2013年11月,与百度、阿里巴巴、卓创资讯等11家企业签订了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初,与卓创资讯联合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这被视为拥抱大数据的重要举措。

 

物理环境数据:以传感器自动采集自然环境、动植物、物体数据。对此数据的采集,我国更是落后,直到2010年物联网的技术开始在铁道部、交通部得到应用。

 

2.2 数据分析

 

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个人的社会行为很多都被数字化,如个人网上浏览记录、消费记录,通话记录等等,这些数据足以勾画出一个人的主要社会活动图像,并由这些活动图像对个人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其中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例如,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位父亲与15岁的女儿购物后。回家发现商品中被加入了很多针对婴儿孕妇商品的广告,怒气冲冲地跑到超市投诉。两周后,父亲向经理道歉,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女儿已经怀孕近两个月。而超市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公司根据她女儿近期所有购物数据预测出该顾客怀孕,这就是大数据洞察人的方式。

 

分析的首要前提是让看起来不相关的数据真正地关联起来。其次,让这些不会说话的“盲数据”活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及时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职能运行状况,才能为政府科学决策和提升执政能力提供很好的支撑保障。比如城市化的进展给我们带来了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的污染、交通的堵塞、能耗的增加等等很多问题。在过去因为城市的设置过于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很难。但是今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云计算的成熟,产生了大量的大数据,社交媒体数据、气象数据、交通数据、地图数据等等,如果我们使用得当的话,这些大数据就能引导我们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比如空气质量问题,我们就可以通过收集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关于气象条件的数据加上交通数据、人口、餐厅、公园等等数据,建立一个地方的数据库和这个地方空气质量的模型,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这个地方任何一个角落的空气质量。我们就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来散步,什么时候小孩子可以出来玩,同时这也是进一步解决空气污染的前奏。

 

我国经过20多年的电子政务建设,政府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的采集处理几乎覆盖各业务部门和主要公共服务,政府掌握着大量的、关键的数据,那些沉睡在档案袋、文件夹中的数据,有着无比巨大的价值,能产生惊人的效用。比如,某导航公司将上海公开的2万多条地理位置信息用于地图编制与更新,服务了上亿用户。

 

但是,这些数据应用是极少一部分,政府掌握的绝大多数数据处于休眠状态,如何让这些“盲数据”发挥出活力,是“大数据”时代我国政府面临的关键问题。而我国现有的政府部门的数据犹如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缺乏统一的格式,数据交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平台。不用说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即便是同一部委,不同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也存在障碍。尽管我国为了提升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实施了“十二金”工程,但数据孤岛在我国当前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系统之间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从国际上公认衡量各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上面也能体现。近十年,我国EGDI排名先升后降,从2003年第74位升至2005年第57位,2012年跌至第78位。

 

不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普及,已经在形成一种态势倒逼政府的科学决策,更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我们不能确定这股数据浪潮究竟何时会给政府的数据应用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但我们已经看见这种趋势已经在渐渐形成。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为了迎接以数据分析为支撑的科学决策的到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项政策,《“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智能海量数据处理相关软件研发和产业化”(大数据技术)被列为重点发展技术方向之一。此外,我国发展大数据的产业环境也日渐成熟。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赋予信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使命。随后紧接着推出的“宽带中国”战略,更是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网络环境。当然在管理上,在人才上,在法律上,在产业支撑环境方面等等,我国政府还有太多的课要补,从认识到“大数据能产生价值”,到实现了“从大数据中找到价值”,再到“有效使用大数据产生的价值”,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2.3数据

 

2007年4月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丹尼尔·埃斯蒂,曾分析过信息开放对美国政府改革的重要性:

 

“尽管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已经彻底改变了商业领域和体育运动领域的决策过程,但联邦政府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还仅仅处在一个开始的阶段。要实施‘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不仅要使用新的技术、还要改变目前的决策过程。一旦打破这些障碍,将从中获益:政府将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负责,引导政府前进的将是‘基于实证的事实’,而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利益集团在决策过程中施加的影响。”

 

2.3.1政府部门通过对数据的接受社会监督。美国著名的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有一句名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面对公共信息,奥巴马在签署第二份总统备忘录《信息自由法》时强调,“当我们有所怀疑的时候,公开是第一选择。我们不能因为公开可能导致我们的官员陷于难堪的境地,或者会暴露我们的错误和失败,或者因为莫名的担心和害怕,而把信息打上‘保密’的标签”。可以说这份备忘录的签署,不仅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各部门刮起了“透明和开放”的旋风,而且波及全世界很多国家。政府数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权力滥用,如果把政府公权力的行使由个别人、少数人知情变为多数人知情,就能规范行政行为,消除暗箱操作,把腐败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唯有此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实现网上招生录取,录取信息网上查阅。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等等,都有效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2.3.2鼓励民间介入。在网上数据,将会吸引一大批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来,将会使所有的问题都无所遁形,更多的问题将被发现,更多的细节将被讨论,更好的方案将会被激发。据介绍,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Data.Gov”网站,开放一些公共数据并鼓励挖掘。截至2011年12月,该网站共有3721项原始数据、386429项地理数据、1570个数据可视化应用。人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找出空气质量与工厂数量、胖子数量与快餐店多寡等关联。这对经济、环保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非凡的意义。

 

2.3.3推动政策复制。通过这些数据,一项具体政策的执行效果能够被量化,各省之间很方便进行“事实对比”,新的政策如果有效,很容易在全国范围内被接受、复制并推广,形成一种良性的“政策竞争”氛围。《“大数据”》有一个这样的案例,1980年开始,美国个别州开始实施驾驶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的规定,但随后收集到的数据却表明,实施同样规定的州,死亡率的下降幅度却各不相同。这个数据之差引发了联邦政府对全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对比。后来发现,效果明显的州,警察有权力随时截停车辆、检查司乘人员是否佩戴了安全带,而效果不明显的州,仅仅规定警察只能在以其他理由截停车辆时顺便检查车上的人员是否佩戴了安全带。这个发现,后来引发了多个州执法方式的改变。

 

2.3.4提高管理能力。通过数据整合和运用提高管理能力,是目前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整合警察、消防、医疗系统,使救援时间大同度缩短;在新加坡,智能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预测交通流速和流量方面有高达85%的准确率。在美国,加州大学的人类学和数学家共同建立了犯罪活动预测平台。在不增加警力的情况下,洛杉矶的财产犯案率和盗窃案件分别下降了12%和16%。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李国杰院士的课题组,提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的六项原则:

 

开放原则:政府信息资源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注意开放与保护隐私的平衡。

 

保障安全原则:根据安全等级确定数据共享的范围。

 

价值导向原则:开放的政务数据资源应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享的目的是促进数据资源的利用。

 

质量保障原则:内容完整可信,数据格式方便使用,内容及时更新。

 

责权利统一原则:政务数据拥有部门承担数据开放的责任,依法明确可开放数据的范围。用户对下载后数据的使用行为负责。

 

数字连续性原则:被开放的政务数据资源应维护其数字连续性,可检索、可呈现、可理解、可被发现,保证可持续再用。

 

在某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中,写到“行政机关未经提供信息的行政机关同意,不得擅自向社会和公开所获取的共享信息”。如果是无条件开放的数据,为什么不能再公开。对于“无附加条件共享”的政府数据,应实行“非限制即共享的原则”。尽管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大数据的竞争力和战略性,但数据财富尚未形成全民意识,我国应迎头赶上“大数据”这一时代潮流。

 

作者:李鹰 来源:管理观察 2014年29期

第5篇

2014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法检业务调整和检验检疫业务改革的严峻形势,局坚定不移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方针,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深化业务改革,促进检验检疫便利化,较好完成了各项任务,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业务下降但不乏亮点。全年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5209批、货值3.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7.2%、57.1%;检验出口包装801批、527万件,比上年下降16.7%、25.6%;进口机动车验证1802台,货值1.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12.2%;签发各类产地证书1957份,金额1.06亿美元,比上年数量增长61.5%,金额减少71.3%。职能转变亮点纷呈。检验出口植物产品5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0%;检验出口玩具341.7万美元,增长78.6%;政府间协议业务显著增长,对也门装运前检验业务实现开门红,达到31万美元,检验出口阿尔及利亚钢管6.27万吨、7124万美元,分别增长312%、342%;经我局检验的价值321.6万美元的铁路道岔首次出口苏丹;首次对进口羽绒实施检疫;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区产地证签证实现零的突破;检验富士康旗下三家公司进口产品43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8.8%。

(二)扩大开放措施得力。助力打造开放平台。一线科室进驻综保区联检大楼,就近为综保区和全市进出口企业办理检验检疫业务;配合综保区实现封关运行;主动对接铁路口岸建设,对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认真落实便利贸易措施。继续执行国家减免检验检疫收费政策,为企业减负170多万元;贯彻落实局“促进外贸稳增长”16项措施;大力推进集中审单和电子监管的应用,帮助企业享受无纸化报检、通报通签、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优化办事流程,对进口车登检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开通自助报检平台,启动了无纸化通关;承接了局下放的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和养殖场备案等五项行政审批和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核销业务;产地证签证实行先签后查,开通了网上办理产地证签证企业备案、信息更改、年审等业务。促进外贸成绩斐然。全年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9.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4%。

(三)业务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加大企业诚信信息采集力度,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对出口企业全面推行分类管理;指导两家碳酸氢钠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质控能力,将检验检疫监管延伸到生产全过程,促进了产品质量提升,尽管国际市场疲软,两家企业全年仍出口碳酸氢钠14.4万吨,比上年增长5.1%;对富士康进口的低风险电子元器件,实行进口合格保证(监督管理+符合性声明+抽样检验+检查)的监管模式,提高了监管效率;为进口电池备案以及3C免办量身订制监管方案,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核销工作量;对进口加工贸易料件采取“无证稿提交”方式,大大缩短了签证流程。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利用我局牵头完成的“黄花菜中二氧化硫加工质量控制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成果,完善检测技术,指导祁东黄花菜加工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做好过程控制,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硫残留问题,使因二氧化硫超标一度中断出口的祁东黄花菜恢复出口并重拾快速增长态势。

(四)筑牢质量安全防线。工作重心转向进口检验监管。加强了对进口工业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监测、采集和评估,加强对进口产品的后续监管,强化了不合格进口商品的退运销毁、通报召回、责任追究等处置措施。积极推动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支持祁东县基于本地优势农产品,打造特色产业,申报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促进和扩大生猪、黄花菜、水果、席草等农产品出口。积极开展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防控。设置了86个动植物疫情监测点,对检疫性实蝇、外来杂草、扶桑棉粉蚧、斑翅果蝇等进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上报、快行动”;对供港澳活大猪饲养场、出口植物及其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口蹄疫、流感、松材线虫等疫情疫病巡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分析疫情现状,做好疫情上报。加强检验检疫监管。共检出不合格进出口货物13批,货值540万美元;加强抽样送检,强化实验室检测对监管的指导;累计派出执法100余人次,开展注册饲养场质量安全监管、疫病风险防控、节假日督察等专项行动;开展重要进出口消费品安全专项大检查,发现隐患6个,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检查;积极参加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了全国质量月活动。

(五)转变作风,保障有力。扎实开展群教活动,使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和群众观念洗礼,增强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全局党员撰写学习体会13篇、撰写党建论文7篇;召开了高质量的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达到了照镜、红脸、出汗、治病的目的,增进了团队和谐;对于排查出的64个“”问题,已立行立改35个,不能立即整改或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制定了“两方案一计划”,务求整改到位;扎实开展了纪律教育月活动;全年“三公”支出比上年下降68%。注重加强制度保障。全年制修订了5项内部制度、6项对外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遏止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完成体系文件改版工作,使体系更加切合局实际;财务制度更加细化,资金使用与管理更加规范。科技支撑进一步强化。实验室不等不靠,主动与中检分公司合作,承接社会委托样品检测业务;参加六项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全部合格;牵头南华大学、商务局、海关等部门共同申报的《市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获得市科技局批复立项,目前该课题正按计划进行。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人大执法督察、市长调研等场合,宣传检验检疫政策信息;每月编写《检验检疫信息》;开通局微信公众号;每季度为有关部门提供进出口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办公楼修缮、职工宿舍楼修缮、机关院内绿化改造等三个基建项目,完善了综保区联检大楼的办公、生活条件;食堂食材全部实现超市采办;全年落实政府经费到位165万元。维护员工切身利益。落实了员工的津贴补贴政策,给员工进行了医保铺底,落实了独生子女和单独二胎政策;改善老干待遇,坚持开放老干活动室,充实学习资料,不定期召开老干座谈会,通报全局工作情况,组织老干外出参观学习,落实了离退休职工第三次规范生活补贴政策,逢年过节嘘寒问暖,慰问病人。

(六)文化建设凝心聚力。强化文化浸透作用。将局“六合”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积淀为群体共识和精神财富,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读书活动,撰写读书心得,全年先后两次为局图书室购书,组织了捐书活动;全年共举办7期“一月一讲座”;培养员工感恩回馈社会的意识,组织全员为残疾人捐献一天工资;参加献血、扶贫、植树等公益活动,为湘西贫困山村捐赠御寒衣物104件,为市呆鹰岭镇贫困村捐款1.3万元;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主题摄影展;开展了篮球、乒乓球等文体活动,篮球队获得局系统篮球赛第三名;注重团队建设,完成了青委会换届选举;加大了岗位轮换力度,给年轻人压担子和锻炼机会;一人送到总局挂职锻炼,后被局调入质安处,一人提拔为调研员,一人提拔为副科长,一位科长、一位副科长按期转正,两名新进人员试用合格正式定级,调入一名公务员、调出一名事业编人员。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连续六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获评2013年省文明窗口单位和质检系统标准化窗口单位;2月11日的《日报》公示了我局获评2014届省文明单位。现在的局团队是员工的大家庭,更有归属感,更有朝气,更加心齐气正,干事敬业劲头更足。

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工作得到局和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在局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中,我局被评为良好等级,在11个分机构中排名第5;周海兵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检验检疫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更加积极主动;我局三位同志被局评为优秀个人,一人荣立三等功;两个科室评为局先进集体,6位同志评为局先进个人。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局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关怀的结果,是全局同志包括聘用人员勤奋努力的结果,是老干同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全体员工和离退休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看到,过去的一年,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班子没有配齐,办公室主任空缺,协检人员队伍不稳。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工作还不够扎实,存在薄弱环节,一些绩效考核指标扣分较多,局未能进入绩效考核优秀行列;对口岸业务研究不够深入,口岸把关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建设进展不大;实验室业务下滑;对新进人员培训不够;青委会发挥作用不够,支部未能及时换届选举。信宣工作有待加强。上报的政务信息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缺乏长篇专题报道;我局的信息直报点资质被总局取消。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不遮不掩,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5年的工作

海兵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持中高速增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局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落实总局、局和市委市府的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变与不变中积极探索,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扎实走出局发展的新路子。

2015年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认真贯彻检验检疫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促进贸易便利化,为我市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做出新贡献。我们要把工作做得更细,把细节做得更好,把基础打得更牢,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提升质量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出口产品示范区建设。以省政府出台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意见为契机,努力促成祁东县申报出口农产品国家级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申报建设省级出口工业品示范区。从标准、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指导示范区建设,强化后台支撑,实现风险监控、检验检测等信息化运作,积极探索促进示范区产品出口措施,让示范区产品出口实现“零等待”。

推进重点领域质量提升。促进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扶持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围绕活大猪、茶油、黄花菜等出口基地,围绕输非商品,围绕品牌培育开展质量提升,积极建言市政府设立出口产品质量奖,推荐优秀出口企业参评省长质量奖。

推进质量共治格局。落实生产企业的质量首负责任,促进辖区企业普遍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质量宣传教育;深化质量分析,服务质量决策。

大力推进检测服务。加强实验室建设,完成食品重点实验室改造项目;努力开发检测能力,积极承接社会和部门委托检测业务;对出口产品,在检测的同时提供质量分析、风险评估、出口目标国技术贸易措施应对等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检测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出口竞争力。

(二)在保障国门安全上体现新作为

开展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引进口岸卫生检疫人才,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实战演练,加强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开展口岸应急处置工作;强化口岸动植检规范化建设,提高进出境动植物疫病疫情检出率。

严格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信息全备案,进口食品化妆品进出口商备案;落实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加强进口敏感产品回顾性检查;做好香港《食物内除害残留剂残余规例》应对工作;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严格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加强进口废物原料、危险品、医疗设备、旧机电和汽车等高风险商品和大宗资源性产品检验监管;配合局做好出口商品监督抽查,加强政府间协议项下出口产品检验监管,扩大第三方结果采信。强化境外通报召回及退运追溯调查。

(三)在服务开放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配合我市“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积极拓展外贸出口,推进“三个一”、“三互”和“单一窗口”建设,推广应用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的创新制度,加强工作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积极参与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探索综保区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加快验放;推进大集中审单和电子监管的应用,落实通报、通检、通放,促进区域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优化流程、优化服务,将无纸化报检、窗口放行、无纸化通关等便利措施推广到更多企业;继续落实好减免检验检疫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积极跟进铁路口岸建设,促进开放平台资源整合。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玩具、黄花菜、茶油等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有实力的“雁字号”走出去;推荐更多企业对外注册备案;对新增的出口企业,主动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用足境外各类优惠原产地政策,为企业提供国外标准、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水口山金铜项目、共创光伏三期等重大项目引进。

(四)推动检验检疫事业取得新发展

将2015作为全面夯实基础之年。突出改革、突出法治、突出从严,推进“三个质检”建设,促进检验检疫事业发展。

加强依法治检。加强学法用法。组织岗位法律依据学习,组织参加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开展以案说法、以案释法。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指导,开展说理式执法;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强化日常检查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责任追究。

严格内部管理。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强化规则意识,坚持层级管理,促进双向驱动,鼓励发现问题和合理化建议;规范操作,完善记录,提高工作的可追溯性,推进制度落实。加强体系管理和绩效管理。及时修订体系文件,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合理设置动态绩效考核指标,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及时督促整改不符合项,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厉行节约,保证序时进度;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强化保障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好总局网络学院、局教育培训平台,合理选择课程,修完学分;送出去请进来,坚持“一月一讲座”,努力提高队伍业务素质;调动老同志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局的优良传统、过硬的专业技术传承下去;给年轻人搭建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年轻人快速成才、成长。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加强财务管理、基建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文件档案管理,做好工青妇老工作,继续争取市财政经费支持,努力争取改善聘用人员待遇。强化技术支撑作用。继续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维护好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栏目内容,加强与《日报》等媒体合作,坚持编发《检验检疫信息》。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书香机关”读书活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服务企业和业务改革新路;组织参加征文、演讲比赛、书画、摄影、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坚持开展感恩回馈社会活动,积极申报质检系统示范窗口,努力建设文明和谐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