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勤工助学心得

勤工助学心得

时间:2022-04-18 05:26:53

勤工助学心得

第1篇

关键词: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作为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在服务育人,解决我校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笔者作为此项工作的一个参与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深感到要想使实验室勤工助学工作长期、健康的开展,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规范,同时也认识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可以提升的方向。

一、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勤工助学实践的管理办法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给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引导,以培养贫困学生自信、自立的精神品质。如每学期实验室都召开勤工助学动员大会,实验中心领导与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平时实验室教师也及时与所管理的学生谈心、沟通,使参与勤工助学的同学在思想上放下包袱,以"掌握技能,提高能力,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的目的去看待勤工助学工作,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学习生活的挑战。

2、建立实验中心勤工助学管理、考核制度,使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要保持实验室勤工助学队伍的踏实进取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我院实验室除严格执行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外,实验室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勤工助学岗位职责》,力争使每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岗位与要求、享有的权利与待遇,加强实验室和勤工助学同学双方的理解和配合。

管理制度确立后,如何有效执行考核是关键。我们就此达成共识:每位同学到离岗的工作时间及内容均由其所直管的实验室老师登记,这样老师对自己所管理的同学在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上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能及时指导。实验中心每月根据登记记录进行工时计算与等级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同学不仅在等级考核上体现,并且要在勤工助学同学中给予表扬,对表现尚有差距的同学发现问题就及时地进行沟通教育,促使其不断进步。

3、关注勤工助学学生学习情况、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这些年的勤工助学实践中得出,开展勤工助学,不仅在于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实践动手等综合能力,为此我们实验中心一直向着 "为贫困生构建实践型育人平台"的目标努力。希望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能与其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成长成才需要相结合,较好的发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作用。

3.1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岗位业务培训,使其顺利上岗。

勤工助学学生正式上岗前,实验中心都会对其进行实验室岗位业务培训,包括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训等。基本素质培训着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及责任感的培养,使他们能遵守实验室相关制度,热爱实验室工作。基本技能的培训包括实验室基本数据核对、实验基本能力、实验基本技术的培训。在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安排"新生"跟随"老生"体验勤工助学工作,帮助新同学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工作。

3.2配合勤工助学学生的学业安排进行实验室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

在对待学生学习方面,实验室坚持工作不能影响学习的原则。在期中期末期考试期间,实验室适时减少学生工作量,帮助其安心复习,准备考试,落下的工作尽量协商调配。这样人性化的处理使学生更有对实验室的归属感,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勤工助学工作中来。

3.3注重勤工助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共有30余个基础类和专业类实验室,除承担日常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教师的科研任务。进入实验室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有较多机会进行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实践操作;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还可协助老师进行课题研究或者对进行自定课题的创新性研究;实践能力突出的同学实验室积极推荐其参加各类竞赛。这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从历年成绩统计看,参与勤工助学同学的成绩基本处于班级中上水平,得奖学金的同学占勤工助学同学总人数的35%左右;在参与的各项学科竞赛中,也取得较好成绩,其中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这些成绩的取得展现了勤工助学同学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3.4注重勤工助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勤工助学工作过程中,实验中心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看其学习表现,也相当重视踏实工作态度、组织能力、口头表达等非智力因素,希望通过勤工助学养成其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提供帮助。

二、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勤工助学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1、实验中心虽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还需进一步扩展,今后实验室勤工助学工作应更加大与科技活动相结合,与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力度[2],使更多的勤工助学同学受益。

2、实验中心勤工助学的管理手段还需进一步信息化、网络化。可建立实验中心勤工助学管理网站,在网站上建立勤工助学档案库、师生论坛、心灵家园等板块,除给学生构建和谐交流的平台外,也方便学校管理。

3、依托学校制度保证,力争开展"勤工助学先进的评比工作"及"勤工助学实验技能大赛",展示勤工助学同学的精神风貌和实践操作技能,并由学校出面进行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鼓励,使其工作和学习上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

第2篇

随着我校整体迁入新校区,实现了建校以来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党政领导高瞻远瞩,全校师生全力配合,筹备更改校名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作为我校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之一的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承担着“服务师生,立足校园、培养能力”的责任,为进一步做好勤工助学工作,新学年,我校按照满足学校工作需要和学生需要,实现助学功能和教育砺志功能的工作理念,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学生出的领导下,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以扶弱励志为目标,本着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原则,为我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工作,为让有关领导全面地了解我校目前勤工助学工作的情况,同时也为我衷心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地制定打下基础,中心对此作了一次全面而细致的调研。情况如下: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是一次全面而细致的调查,几乎囊括了我校所有的勤工助学岗位,包括各个院系、计算机中心、图书馆、公寓中心、楼管会、自管会、校文明纠察队、校电视台等我校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以及餐厅、超市和我校门口学生自己找的助学岗位。

调研方式

此次调查,中心所有成员一起行动,按调查对象的不同具体分工,其中对老师和学生负责人全部调查,对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同时,所有成员集体讨论针对不同对象设立有针对性的问题,做到调查全面细致、有的放矢、省时高效的的进行。

调查问题设置

1.对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的认识有多少,对我校的勤工助学理念有何了解,所在助学单位是否向大家提及新的助学理念。

2.虽在工作单位是否成立了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是如何运行的,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制度的,

3.参加勤工助学的原因和动机。

4.工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有何好的想法和建议。

5.工作时间长短与工资报酬是否相应,对学习有无影响,对此个人有何看法。

6.所在助学岗位是如何录用学生,是否公平,你对这种录用方式有何看法、建议。

7对勤工助学自管组织(如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的工作思想、理念,你解了多少?

8.校为贫困生提供了多种帮助渠道,制定多项政策。你知道哪些呢?

9.对你的辅导员、勤工助学岗位负责人满意吗,你对你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满意吗,你存在什么困难吗?

10.你对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看法、观点。

11.如何对贫困生进行界定与选拔,怎样安排的岗位

12.对奖学金,助学岗,伙食补助三方面如何安排学生

13.个用工单位对我校一些勤工助学新的理念和制度的宣传落实情况。

对勤工助学中心(作为统一管理我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与各院系分支机构顺利开展工作的建议

14.你的家庭情况、学费来源、生活费支出等,你个人理财观点。你用勤工助学工资请客会友吗,花了多少钱?

15.作为贫困生,你没有工作。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为何没有岗位?

调查结果总结

调查显示,我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整体情况还是好的,这表明我校的勤工助学工作确实做到了实处。各院系在韩主任开完会之后都按照本院系的特点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成立以后,通过对我校勤工助学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使我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逐步纳入新的轨道。首先通过宣传我校的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已经对我校的助学新理念有所认识,各工作组逐渐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他们根据工作需要精心设计岗位,建立了像自管会、楼管会、计算机中心工作组、图书馆工作组、及正在探索中的商学院勤工助学中心、机电学院的科研创新组等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他们本着“民主、规范、创新、实干”的精神主动开展本区域的勤工助学工作,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索,将这份工作做到实处,做到好处,为勤工助学的同学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为每一位同学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真正体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体现了勤工助学工作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这种助学新理念在我校正逐渐深入人心,我校的勤工助学工作也正逐步纳入新的轨道。

经过前期的工作和努力,我校勤工助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毕竟我校正处于发展阶段,各种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通过调研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下:

1.宣传力度不够。我校的勤工助学新理念、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工作目标等不甚了解,由于很多老师是刚刚接触助学方面的工作,更是没有明确的思路。

2.工资发放不及时或发放不全,有的学生工作了几个月,却见不到一分钱的工资,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而言,这些工资是他们学期末的主要也是唯一希望,他们的费用已经全部寄托在这上面了,如果不能及时发放工资这将意味着什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3.岗位调整太快,所以岗位调整最好是一次性的。即共多少岗位需要多少人,各用工单位最好提前和各用工单位协调好,达成一致后不要再作大的调整,这样使得一些用工单位对同学无法交待,如有的单位许诺有岗位,但学生处又进行了调整或一直没有批下来,使得有的同学一直处于“待业状态”,这样使得秩序非常混乱,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4.工作效率太低。有的工作组反映,正式的工作从十一月份才开始,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这样既不利于学校的工作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5.学生处和各工作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太少,上下不能一致的开展工作,使得勤工助学工作缺乏系统性。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应该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

6.某些岗位工作时间安排与工资报酬分配不尽合理。例如计算机中心的工作分为日常打扫卫生、日常值班、计算机系统维护与护理,三种工作耗时和繁重程度相差很大,但工资却几乎相同,同时大家普遍反映工资太少。因此工资发放标准有待商榷、统一标准。

7. 勤工助学岗位分配缺乏透明度,岗位分配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有的学生认为只有跟辅导员或班委关系比较好的人才能得到岗位,对于一般人只能看运气了,这样有一些岗位并不能将分配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分配制度有待合理公正。

8.学生反映某些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单调,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很多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理性思维,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不是每天按照老师交待的标准作一些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

9.有些岗位老师要求工作时间太长,影响自身的学习,像搂管会、计算机中心的某些岗位工作时间每周超过50个小时。

10. 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都是贫困生,他们性格一般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不善交流。他们需要物资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这特别需要辅导员、单位负责人帮助,给他们带去心灵上的安慰。这也是中心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我们也可通过一些激励性较强的文章给同学们鼓劲,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调研确实发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中心应该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作为我校统一管理此项工作的主要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应该在工作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该组织的作用。首先中心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宗旨、目标以及在学校中的位置,然后以文件的方式,向各工作组明确中心与他们的关系,以形成明确的勤工助学工作机构体系,以利于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机构体系应该是这样的:

公寓中心(楼管会、自管会)

计算机中心工作组

学生处--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 图书馆工作组

校文明纠察队

各院、系(部)勤工助学学生组织

其他勤工助学单位 (校报、电台、团讯)

工作体系明确以后,下学期的工作,中心将依然本着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通过各种媒体加大中心、中心制度、助学理念、助学制度、工作实例等的宣传力度;通过座谈、例会等制度加强与各工作组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各助学单位成立自己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并协助他们做好助学新理念的宣传和灌输工作,使我校的勤工助学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无论开展哪方面的工作都应该最大化的实现它的教育功能,勤工助学工作作为国家和教育部采取的一项资助政策,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劳动而取得一定经济补助的体力付出,还要锻炼学生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勤工助学工作应该真正的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体现勤工助学活动的教育功能,体现勤工助学的价值所在。

因此中心下学期的工作除了帮助各工作组建立他们的学生组织以外,还要建立全校的勤工助学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服务、教育,使勤工助学组织从老师的主要且直接管理、考核、测评、监督中走出来,转变为老师指导学生已组织的形式相互管理、相互服务,使学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在助学中心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实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各学生负责人定期召开例会制度,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和教训,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真正的参与到我校的管理中去,这样既实现了两个需求,又满足了两个功能,同时又能体现勤工助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第3篇

关键词:勤工助学;职业指导;创业教育

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指导的内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发展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包括职业生涯认知规划、基础能力培养、职业定向指导、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完整体系,其服务对象也由毕业生扩大为全体大学生。

职业指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已经得到广大职业指导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认同,社会实践已经成为职业指导的重要途径。高校勤工助学作为一项大学生广泛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拟对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以及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途径和措施加以探讨。

勤工助学是实现人职匹配的重要桥梁

虽然当前职业指导理论已经超越了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阶段,发展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生涯指导阶段,但人职匹配仍然是职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职匹配让大学生与合适的岗位实现匹配,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是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指导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同时深入了解社会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是做好人职匹配的前提和基础,勤工助学作为模拟就业的形式,对于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目前已有很多心理测试工具用于人职匹配,但是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不能尽如人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此为基准的人职匹配过于客观化,而对人本身的诸如态度、期望、人格、价值观等择业主体的主观因素重视不够,这样的人职匹配是粗疏的。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在模拟就业的实践中,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和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发展潜力等个人特征,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

同时,由于大学生缺乏与社会的接触和对未来工作岗位的了解,在选择未来职业,规划职业生涯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勤工助学可以使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全面地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通过在职业环境中的实践,体会熟悉未来的职业环境,了解职业特征、职业前景、职业要求等,从而为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克服盲目性。

总之,通过勤工助学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自我、社会与职业,顺应时代,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人职匹配。

勤工助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素质的竞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

勤工助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能克服不劳而获的思想,并能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树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观念。同时,参与勤工助学,拥有一个工作岗位,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准职业”的状态。各种职业都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大学生参与到各种“准职业”中,通过各种岗前培训、从业教育和职业环境的熏陶,可以养成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职业规范、树立工作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准备。

勤工助学有利于完善知识结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掌握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此外,通过实践,能够认识到社会与职业对自己知识的要求和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从而克服学习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使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勤工助学有利于锻炼职业能力对于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比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缺乏实践能力,眼高手低是很多大学生的通病。因此,培养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勤工助学为大学生能力锻炼提供了实践平台,在勤工助学的磨炼摔打中,能够了解自己能力上的所长所短,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勤工助学中的岗前培训、工作经验的积累、同事的帮助也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勤工助学还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扩大社会交往面提供条件,通过与不同类型人的交往、协作,开展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种能力,为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准备。

勤工助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当代社会的人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要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同时也是走上职业岗位的通行证。学生在参与勤工助学过程中,将面对各种竞争、经历各种挫折、克服各种困难、承受各种压力,通过种种历练,可以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坦然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通过职业环境的熏陶和工作中的团队协作、相互帮助,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情感驾驭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做到心胸开阔、情绪稳定。

勤工助学是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载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报告中,认为“高等教育必须对劳动力市场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形式的出现,采取相应的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必须注意市场趋势的变化,在‘一个学位=工作’这一公式不再适用的时代,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仅应是求职者,而且应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创造者”。创业不仅能够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更好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业是最好的就业”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高等学校应该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勤工助学正是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通过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支撑自己的学业,能够减少大学生的依赖思想,培养独立意识并且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我实现意识。由于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大学生必须通过竞争获得勤工助学岗位。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大学生也面临着各种挫折和竞争,这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总之,勤工助学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思想上的准备。

随着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推进,勤工助学的档次和含金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从事经营型、管理型的勤工助学工作,甚至有部分学生还创办了勤工助学企业,提前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通过这类高质量的勤工助学活动小试身手,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时机把握能力、风险处理能力等,为将来的创业做好准备。

发挥勤工助学在职业指导中作用的措施

转变观念,加强引导,完善政策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及其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只有更清楚地认识到勤工助学的崭新内涵,才能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发挥勤工助学的职业指导功能。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勤工助学报》、勤工助学网站等途径加强宣传,提高大学生对勤工助学意义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勤工助学中来,有意识地通过勤工助学锻炼自我,提高自我。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勤工助学特别是智力型、管理型、创业型等高质量的勤工助学中来,并为其提供宽松的环境。例如,可实行弹性学分制,学生可以在4~5年内或6~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修完学分,完成学业,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学习和勤工助学的关系,有较多的时间参与勤工助学而不影响学业。

加强校企合作当前,勤工助学岗位处于明显的供不应求状态,特别是对于一些高质量的勤工助学岗位而言。虽然很多高校大力开发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但是,一方面校内岗位数量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大多是劳力型、服务型等低质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拓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特别是高质量勤工助学岗位),对于满足大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职业指导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我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在每年暑期前夕都举办大学生暑期实习专场招聘会,邀请各大知名企业参加,为大学生提供大量暑期实习和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感受职业环境,培养职业能力。每年招聘会均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学生参加,已经成为我校的品牌性活动,受到学生和企业的广泛好评。

推进勤工助学基地建设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勤工助学基地,通过学校管理部门主办或校企合作等方式,以某项(类)服务或业务为中心,以勤工助学的学生为主体,建立经营实体,长期而稳定地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一方面,勤工助学基地作为经营实体,能够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学生通过在基地的工作,可以培养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职业能力,为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勤工助学也是进行创业教育的平台,在基地的运作中,管理部门主要是提供资金、制定政策和进行适当的规范引导。基地的具体运作主要由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自主操作,基地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地主要负责人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参与勤工助学活动,还扮演着一个创业者的角色。他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运用基地现有资源,开发市场、拓展业务、创新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基地运作中的各种问题。勤工助学基地的实践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例如,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建立了“求是书报亭”、“无忧先锋”电脑技术服务部、浙大读书网、点击兼职网等多个勤工助学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高质量勤工助学岗位,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他们不仅在后来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青睐,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白文龙.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J].辽宁教育研究,2003,(4):38-39.

[2]孙桂娟,陈丹亚.浅析勤工助学中学生的素质培养[J].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0,21(1):82-84.

[3]牛京平.浅谈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2,(3):77-78.

第4篇

一:介绍兼职工作方面

时间(月/日)

工作内容及事项负责人

人次

收入(元)

2.2

发传单(李锦龙)

1

35

3.13

发传单(李锦龙)

1

45

4.11

锦绣国际家具城兼职(张周)

2

70

4.10—12

罗马假日宣传员(安乐龙)

9

270

4.11、18/5.9、10

网通公司宣传员(朱以慧)

13

375

4.11、12

淮安空调城发传单(朱斌)

5

150

4.11、12

卫岗牛奶促销/楚州区(朱以慧)

10

450

4.11、12

翔宇乳业(李锦龙)

3

90

4.18、19

罗马假日宣传员(安乐龙)

24

611

4.18、19

淮安空调促销员(李锦龙)

7

325

4.25、26

淮安空调城发传单(李锦龙)

13

580

4.25、26

卫岗牛奶促销/市区(朱以慧)

130

6000

5.1

缤纷鲜花店送花(朱斌)

2

60

5.11

拉迷移门衣柜(赵俊杰)

31

1024

5.1—3

淮安同仁养生堂发传单(张周)

19

760

5.1—3

美的家电促销(朱斌)

19

760

5.1—5.10

瑞士手表促销(张文)

50

4000

5.1—5.3

拉迷移门衣柜(赵俊杰)

67

2410

5.1—5.3

卫浴发传单(殷春光)

3

120

5.1—5.3

广告公司发传单(李锦龙)

2

150

5.17、23、24、28、29、30

拉迷移门衣柜(赵俊杰)

21

936

总计

432

19221

以上是中心为同学介绍的兼职工作的详细表单,共计432人次,共为同学带来收入19000余元,另外还给同学介绍家教7份。并且我中心与网通淮安分公司、南京卫岗牛奶有限公司、上海拉迷门业有限公司、罗马假日婚纱摄影、淮安同仁养生堂、淮安空调城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本学期所有兼职工作在全体“勤工人”的努力下均顺利得以开展。这些兼职工作为在校同学提供了一定的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经济问题。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好评,与此同时也得到了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的肯定。

二:特色活动方面

中心在贯彻学校主题教育月精神的前提下,结合中心特殊情况,开展了《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兼职与就业》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以全球金融危机为的背景,以大学生兼职为切入点,并瞄准大学生的就业,主要向全校学生介绍大学生的兼职、就业心理,以及如何识别与防范传销的知识,意在激起广大学生在兼职、就业问题上自我保护、自我提高的思考。本次活动以展板的形式流动在教a、教b、理工楼大厅展出,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的采访工作得到了心理咨询中心邓如陵主任、招生就业处闫大伟主任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后勤服务公司的资金赞助。

三:文化建设方面

在广泛征询中心成员的意见与建议的情况下,中心确立了“勤奋、勤学、勤俭”的勤工助学“三勤”精神;“团结互助、甘于奉献,效率第一、诚信负责”的勤工助学中心做事风格;对“勤工人”的要求——“会说话、能做事、有想法”(做事的多少决定说话的分量,想法的深度决定做事的质量);并定义了勤工助学中心的内涵:

“勤”,即勤奋尽责,勤学好问,勤俭节约,一个勤字是对工作、学习、生活状态的浓缩;

“工”,指中心为同学介绍兼职工作,也指维持中心正常运作的对内工作,“勤工人”都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全力做好;

“助”,既是指帮助他人,也是自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勤工助学中心坚守着“甘于奉献、服务同学”的诺言;

“学”,指学习与实践。“勤工人”既要学习好书本知识,又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大学的实践中去。

文化建设用于提高中心成员间的凝聚力,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中心对外宣传的力度,为勤工助学中心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工作之余,中心还组织同学参与与自管会其他部门以及部门内部的联谊活动,如桃花坞郊游等等。增进成员间的交流,提高成员工作的积极性。

学期将末,工作总结既是对中心这学期各项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存在的不足的反思。下学期将是勤工助学中心成立二周年,全体“勤工人”将以此次工作总结为契机,整装待发,在中心二岁生日到来之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  

2010年勤工助学中心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2  

2010年勤工助学中心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就业创业 

 

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勤工助学是一项有偿性的社会活动,为广大学生尤其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华、培养自身能力的空间,它可使大学生获取经济上的帮助,也能让他们锻炼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培养品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在高校大规模扩招而社会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特别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而高校動工助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因其有偿性、实践性、教育性等特点,不仅成为大学生缓解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从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已经从“天之骄子”变为“大众化劳动力”,然而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的成本太高,高额的学费对于困难学生和家长来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因此,贫困大学生及其家长都期望毕业后能够“走出农村”,找到一份薪水较高、地域较好、单位性质相对稳定的工作。但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更多的毕业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只能进入社会的一般岗位或者边远地区就业。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成为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二)家庭经济条件受到限制。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发展越来越深入,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大学毕业生必然要制作精美的简历、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频繁参与各种跨地域甚至跨省市的招聘会。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实现。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往往无法获得与其他学生相等的机会。 

(三)综合素质欠缺。由于教育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差异,许多贫困大学生在入学时的知识面比如英语能力、计算机水平、文体特长等方面比较薄弱。笔者了解到不少贫困大学生在入学前甚至没用过电脑、u盘等物品。在大学期间,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反而忽略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际交流等方面,贫困大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不善言谈,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很少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从不主动担任学生干部,往往失去很多锻炼自我、获得认可的机会。这些都阻碍了他们能力的培养。由于综合能力的欠缺,该群体学生往往容易表现出自卑、消极、悲观的心态,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社会关系薄弱。在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不少家庭都是各尽所能、各显神通,为子女的就业寻求各种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对于毕业生就业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简单,很多都是来自农村、山区、偏远地区家庭,他们在社会上所能获得的帮助极少。在自身能力无法做到突出的情况下,获得理想就业岗位的机会要比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少得多。 

 

二、勤工助学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循序渐进培养的,在这个过程中,勤工助学作为一种全方位、多类型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一)勤工助学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大学生通过参加勤工助学,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便于深刻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尽管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巨大进步,但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各项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从而使得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主动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而通过勤工助学,通过切身的社会实践可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勤工助学对于学业的保障,促进了学生顺利地就业创业。笔者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的数据调查显示,有86.7%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是为了缓解自己大学期间的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每月可以获得200—300元的劳动报酬,加上国家奖助学金等各类形式的助学金,经济困难学生每月能够有足够的生活费保障生活。学费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解决,完全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要求,做到生活上经济的“自立”。这有助于学生减轻思想压力,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是学生未来良好就业创业的基础。学生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实践,可以真实地体会参与劳动、管理和获得报酬的过程,能够更实际地面对以后的就业,同时,在确定就业期望值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多地考虑到自身家庭条件的现实因素和社会需求的实际,从而确立自己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三)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获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很多理论知识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勤工助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实践过程,它可以使大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使所学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同时,大学生走出书本学习,参与勤工助学,乃至于走出校园,不仅丰富了社会阅历,而且能够学到社会礼仪、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加强了学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能力的提高都符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 

(四)勤工助学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锻炼。从学校勤工助学管理角度看,大多数高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数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上岗需求,学校会采取岗位招聘面试、召开勤工助学双选会等形式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来确定各岗位的参与学生,这就给广大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上岗”的机会,让他们在校园内就体会就业竞争的压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以及工作关系中的压力需要他们去处理和协调,这对锻炼学生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利。很多高校不断提升勤工助学层次,加大了“助教”、“助研”、“助管”等智力型岗位的开拓,这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挑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另外,大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劳动也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勤工助学作为一种较规范的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各岗位的负责人会根据参与学生的王作表现,对他们进行考核。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真正工作的感觉,并在参与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为学生日后适应就业岗位提供经验。勤工助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增强做事的责任心。 

(六)勤工助学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参与学校勤工助学的管理中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也是学生创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各高校在安排学生勤工助学时,很多的勤工助学项目如校园超市、校园物业、校园报亭等都是在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项目负责人作为老板的身份在管理着这些岗位,从管理到经营,大大提高了学生创业能力。同时,不少高校还设立了学生勤工助学创业区,有意识地用勤工助学的资源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 

理论和实践证明: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逐步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层次,努力拓宽岗位的设置,积极保障相关经费的落实,从而确保勤工助学工作良好开展,切实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率。 

 

三、勤工助学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途径 

 

(一)积极转变勤工助学工作理念。在组织实施勤工助学工作过程中,还有不少高校存在将勤工助学仅仅作为贫困生解困的途径的落后管理理念,大部分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目的也仅仅是作为缓解经济压力的途径,还没有全面锻炼自我,提升自身素质和意识。因此,高校应首先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充分发挥勤王助学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科学规范勤工助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建立健全勤工助学的组织管理机构,将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常规工作来抓,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大学生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勤工助学对自己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的帮助,并使他们在观念上从单纯的在经济上助学,向“提高素质助发展,获得能力促就业创业”转变。 

(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勤工助学实践基地。从目前的勤工助学岗位看,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较低,多停留在劳务型上。这种助学活动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但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不大,与职业发展相去甚远。因此,学校的管理部门,应利用多种渠道,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少企业在用工成本提高的前提下,也希望聘用大学生社会兼职,既可以缩减用工成本,也能物色优秀的学生人选,可以毕业留用。高校资助中心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合作,主动了解企业用人信息,与学生的专业实习相结合,利用专业实习比较固定的基地和专业上对口的优势,作为专业实习时间上的补充和延伸,进行勤工助学的总体策划,进而达到推进就业的目的。 

(三)抓好勤工助学实施环节,加强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近几年,高校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但许多高校只能通过上课、讲座等形式使就业创业指导停留在大众化阶段。其实不同学生在自身的条件及需求上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因此,作为就业创业实践的勤工助学环节可以实现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应该作为实现就业创业指导个性化的重要环节,这样,就业指导也就更能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也更能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并及时向用人单位了解勤工助学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获得的实际体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和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能力的重新学习和完善,同时可以对职业规划及时进行调整。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实践;探索

近年来,关心和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渐完善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一环便是勤工助学,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就人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以更好地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效,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南阳理工学院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

南阳理工学院的勤工助学工作由校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校内行政部门、各院系以及各教辅部门均设置有固定性和临时性助理岗位,分助教、助研、助工、助管四大类,覆盖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个方面。勤工助学工作流程分为申请、试岗、办理上岗手续、考评与工资发放、助理更换手续等环节。

申请:申请条件为经院系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申请时不及格课程在两门以下(含两门),学习态度端正,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申请办法为本人提出书面申请(附课程表一份),送交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待有岗位时通知本人。

试岗:符合条件的学生按贫困等级、报名先后顺序推荐至用工部门面试,面试通过后试岗。试岗时间一般在7天以上,具体由相关负责老师决定。

办理上岗手续:试岗后,如果用工单位同意,学生需填写一份《南阳理工学院勤工助学单位录用表》(以下简称《录用表》),送交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录用表》经用工单位签字、盖章以及所在院系审核、签字、盖章后方有效。

考评与工资发放:每月月底资助管理中心向用工单位发放勤工助学考评表,学生填写完整,用工单位签字、盖章后,由联络员收缴。资助管理中心依据考评结果造工资表,经学校有关领导审批后,通知各院系到资助管理中心领取本院系学生的工资;学生在院系领取工资。

助理更换手续:学生助理因毕业或其他情况需更换,用工单位及时通知资助管理中心,资助管理中心帮助推荐助理,新上岗助理到资助管理中心登记。新助理登记时所需材料:用工单位助理更换证明(包括原助理姓名、院系、退岗时间、退岗原因和新人拟用工开始时间等)和新助理本人的《录用表》、课程表、申请书等。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高校管理者将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仅仅视为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困难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往往要求基本的岗位工作任务完成即可,重在发挥其解困助学的经济作用,而忽视其教育人、培养人的功能。相应地,从事岗位工作的学生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满足于按时上下岗和平时工作不出差错,不能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全面成长的目的。

2.校内岗位数量不足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较大,需要勤工助学岗位的人数较多,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僧多粥少”成为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3.岗位设置层次不高

目前,高校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大多以劳务型工作为主,助教、助研工作较少。岗位多设置在办公室和后勤部门,主要工作内容是日常烦琐的文档整理和体力工作等,虽然工作量并不大,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较少,也无法提供更好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限制了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

4.校内岗位报酬偏低

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校内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每小时酬金可参照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合理确定,原则上不低于每小时8元人民币。但由于勤工助学岗位有限,每名学生工作时间不多,因而报酬有限,很难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困难。

5.校外岗位开拓不够

目前,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主要在校内开展,校外岗位较少并且主要集中于家教和临时性促销活动,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极其缺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部分校外岗位要求有较多的工作时间,因而不可避免地与学生日常学习相冲突,学生不可能放弃学业去工作;较专业的校外岗位要求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与社会上其他类型求职者(如往届毕业生等)相竞争,在校生并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学生由于自身劳动技能的缺乏,无法满足岗位工作要求,而部分学生的劳动态度和职业精神也无法令用人单位满意。更重要的是在相关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高校在校外勤工助学的开拓和管理上有很多考虑因素,较难找到适合大学生校外工作的单位,而学生通过社会上的中介机构找工作风险性较大,缺乏必要的社会劳动保障,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而产生法律纠纷的情况,高校缺乏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三、南阳理工学院勤工助学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是合理设置岗位。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及各院系工作实际需要,按照“因需设岗、合理使用、规范管理、培养锻炼学生能力、适当照顾家庭困难学生上岗”的原则,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设置院系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共计10个。其中,党总支办公室助理岗位1个,院办公室助理岗位4个,分团委办公室助理岗位3个,机房助理岗位2个。助理岗位设定的工作时间以不影响学生学习为原则。

二是明确申请程序。凡南阳理工学院全日制在校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备如下条件均可申请院内勤工助学岗位:学有余力,能利用课余时间正常上下岗;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上一学期没有受过任何纪律处分。学生需如实填写勤工助学申请表,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到年级辅导员处初审;辅导员审核通过后将申请表交到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三是认真选拔培训。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各部门推荐上岗人选,经初试和面试合格后,通知学生上岗。校内各部门对上岗学生进行相关工作的专业培训,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岗位招聘方案、各阶段入围名单及最终录用名单及时通过网络和纸质公告向全院公布,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四是严格管理考核。参加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接受用工单位和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双重考核。由各用工单位指定具体岗位职责,做好考勤登记,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对上岗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且用工单位需要继续聘用者可继续上岗;工作不负责任或不能胜任或未通过考核者,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用工单位有权撤销其上岗资格。学生可以退出勤工助学岗位,但必须提前一周向用工单位和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并在退出岗位前做好工作交接。

五是及时发放报酬。由校内各部门每月填报上月学生勤工助学考勤表,交由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考核,最终由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放勤工助学劳动报酬。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派专人负责勤工助学工资的领取和发放,要求领取工资当天及时发放给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并于次日将工资发放签名表上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存档。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建议

一是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效。高校要以勤工助学为平台,彰显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价值,既注重工作绩效考核,也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受到靠自身诚实劳动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作贡献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是增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如可以考虑减少雇用临时人员,在环境卫生、公寓管理、保卫巡逻、饮食服务等方面更多地使用学生;各院系可以考虑尽量减少外聘人员,增设更多的助研助教岗位提供给学生;为克服勤工助学资金不足的困难,可以考虑将部分助学金用于增设岗位,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抵制“不劳而获”不良思想的影响。

三是校内岗位设置多样化。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增设助研助教岗位,招聘时考虑学生专业对口的原则,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事不同的岗位工作,将岗位工作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工作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还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专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提高校内岗位报酬。高校要合理调配资助各项工作的资金分配,确保勤工助学工作资金充足。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最低工资标准,校内固定岗位以每月40个工时的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计酬基准,适当向上浮动。校内临时岗位每小时酬金可参照学校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合理确定,原则上应高于每小时8元人民币。

五是勤工助学基地化建设。高校在充分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要积极开辟校外勤工助学基地,加强勤工助学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高校要建立和畅通勤工助学与社会就业的关联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的就业实习基地,加强校外勤工助学基地建设。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专门提供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实习或工作,并给予合理的工资补贴;根据企业的岗位设置要求,推荐符合条件的学生到企业工作,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实践工作查找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吸纳企业资金投到勤工助学体系中,扩大资金来源,增设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勤工助学待遇,扩展勤工助学工作的领域,使其能够帮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六是加强勤工助学工作的指导和服务。高校要做好学生勤工助学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结合市场的就业需求,使学生认识到就业市场竞争的残酷,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发掘自身就业优势,培养就业技能,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提前进行就业准备。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专项资金,安排专人负责,通过大学生创业协会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开发并实施较好的创业项目,通过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把握时机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增强学生创业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延.对完善高校勤工助学制度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2]王明复等.高校勤工助学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2).

第7篇

一、勤工助学的重要性分析

作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才与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资助体系中起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加,这一严峻的局势也得到了国家的关注,自2000年以来,要求各个高校务必创建“绿色通道”制度,规定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自助措施,同时国家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规定各大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抽取 10%的资金,用于发放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报酬以及利用这些资金开展各种相关的资助工作。

(二)勤工助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勤工助学能大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1]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华,促进了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同时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规划能力。

(三)勤工助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部分大学生在通过艰苦劳动后获取报酬才能理解长辈赚钱的不易,并且理解父母培养自己学习的不易,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力更生的能力。经常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乐观、坚强自信的大学生群体。

二、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希望发挥勤工助学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勤工助学的管理。但是这一工作的开展也未必顺利,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出现供需矛盾,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首先是助学岗位数量与学生需求数量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参与到助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导致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2]其次是助学岗位质量与学生需求实践工作层次的矛盾。目前大学生助学活动的层次还不高,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还停留在低层的体力劳动形式,对学习促进不大,不能真正发挥学生所学专长,无法体现学生的价值。

(二)勤工助学岗位主要设立在校内,缺少与校外的沟通

由于诸多条件限制,勤工助学社会化的实施困难重重。除了社会支持度不够外,还有学校的相关制度所限,使得学生难于走出校园参与勤工助学,从而制约了勤工助学活动的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勤工助学活动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

学校容易把勤工助学看成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一种手段,而忽略了它育人的更高认识,没有将勤工助学工作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张联系起来。因此,倘若学生没有规范的组织,勤工助学学生作为分散的个体与社会打交道,并且是没有社会经验的弱势竞争者,其正当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加强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各高职院校应从“既助困又育人,既扶贫又扶志”的高度来着眼,切实加强对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使校区勤工助学真正起到“资困育人”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工作,营造良好的助学氛围:

(一)转变观念,提高学校对勤工助学“育人”的认识

提高认识是发挥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各种教育功能的前提。在勤工助学组织管理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参加助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助”,要使学生从个人成材的角度认识到成功的实践活动应建立在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基础上,应以在校进行理论知识的积累的“学”为重。[3]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将勤工助学作为正规教育的有益补充,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勤工助学的正确宣传,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工助学活动对自己有求学涯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观念的转变不仅是在学生本人,还需要学校提高认识。

(二)转变模式,由个体自发型向集体组织型发展

各高职院校设立“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对本校的勤工助学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与学校的教学、行政、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实施专项管理。“勤工助学管理中心”从岗位设置、劳务费发放、奖励评定和检查监督都需要统一制度规范,进行严格高效的管理。

(三)转变渠道,多方位筹集勤工助学基金

目前勤工助学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短缺,勤工助学基金的充足是这一块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坚强后盾。勤工助学基金的筹备渠道相对较窄。因此,为从经济上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可多渠道筹集基金。[4]首先是可以从国家扶贫基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纳入勤工助学基金中,加大国家对这一块工作的扶持力度。这不仅能起到扶贫基金对贫困家庭的经济扶持作用,还能能过贫困生学业有成后的就业,从学识技术和经济上扶助家庭解困。其次是呼吁社会的支持。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样离不开个体的贡献。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勤工助学工作中,社会也应该给予应有的关怀。如果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其需要。增加受助主体和资助金额,社会力量的投入必然能协助高校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企业与高校合作不仅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利用高校人力资源优势,还可以借助大学效应,提高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惠及自身发展。目前,已经有一些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在部分高校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勤工助学基地、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形式,协助高校共同开展好勤工助学工作。

(四)转变机制,加强对勤工助学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第8篇

[关键词]经济困难 学生勤工助学 解困育人

[作者简介]丁媛媛(1981-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学生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刘巧玲(1963- ),女,山东聊城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4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78-02

随着高校收费上学制度的全面推行,高校困难生问题开始日渐显露,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高校甚至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如励志奖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和勤工助学等。一方面由于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助学金等帮困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及实施难度;另一方面,勤工助学又具有覆盖面广、薪酬相对稳定等优势,因此,学校有效推行勤工助学行动不失为既解困又育人的积极措施。

一、高校勤工助学的重要意义

1.提高思想素质,强化自身修养。勤工助学,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合法收入,用于支付学习费用和改善生活条件,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经济困难,而且还能发挥学校培育优良道德素养的作用。首先,勤工助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其次,勤工助学可以为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收入提供机会,以此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再次,在校内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可以与老师有更加频繁的接触,这样可以更多受到老师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敬业的工作态度的熏陶,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育综合素质,提升竞争实力。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在毕业后尽快获得一份有较好薪酬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勤工助学,作为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刚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综合素质、提升竞争实力的平台。比如一些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岗位,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专业水平,以此不断合理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能尽早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勤工助学过程中,即便从事一些非专业技能的工作,也能帮助学生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这样能帮助学生尽早形成职场竞争的理念,这对于他们日后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实现人文关怀,树立自信风貌。在目前高校的贫困学生中,不乏许多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学生,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因为自己出身贫困形成自卑心理,不愿与同学交流,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因为自己是贫困生而感到耻辱,甚至怨恨父母,进而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另外,如果这些不良情绪淤积过久,还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这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的格外关注。与此同时,用工单位的老师因为与贫困大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可利用工作之便,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到学校老师的关怀与爱护。

二、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勤工助学岗位不足。勤工助学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各高校都在校内设立了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目前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实际困难。但是,许多学校岗位存在“僧多粥少”的现象,对于更多有勤工助学愿望的学生来说仍感到“供不应求”,一些校外的中介机构于是便有了“可乘之机”。由于中介机构参差不齐,少数中介机构甚至还向学生收取高额介绍费,对学生不负责任,出现工作不固定、工作时间长、收入与付出不符等问题,部分学生的个人权益甚至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2.勤工助学岗位质量层次不高。目前,高校提供的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层次相对较低,大多停留在一些劳务型工作上,如清洁卫生、收发报纸信件、递送文件和整理书籍等。这种勤工助学活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摒弃“不劳而获”的恶习,增强其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但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密切,对学生扩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促进不大。

3.勤工助学岗位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多由校、院两级共同开展。校级主要负责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核定、酬金的发放、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的开发、核实;院级主要负责勤工助学岗位人员的招聘、录用、日常管理以及酬金的申报等。校级负责老师大多同时兼任其他资助工作,少有精力挖掘、核实校内外的岗位资源,在已经设立的岗位资源中,更多关注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等显性目标,对勤工助学思想的教育功能指导不够。同时,院级负责老师多由辅导员兼任,高校辅导员作为基层一线的工作者,集众多事务性工作于一身,也很难将精力放在勤工助学的管理上。当勤工助学仅仅成为一种体现经济目的的经济补助方式时,其资助方式也就失去了其最初的宝贵意义。

三、健全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思考

1.健全机构,加强制度建设。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但它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受到人员配备不足、部门权限有限等情况的影响,使勤工助学工作未能全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勤工助学管理机构,促进勤工助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首先,学校要设立专门、独立的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细致的任务分工,使有勤工助学意愿的学生在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找到“可靠的组织”,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减少他们在寻找岗位、从事工作、合法维权等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与困扰。其次,勤工助学机构的管理人员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能动性上,放在与用人单位协调与沟通上,发挥机构在整个勤工助学过程中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监督的作用,使勤工助学管理更为合理。

2.拓宽领域,提升岗位层次。首先,立足校内,挖掘勤工助学岗位。随着高校后期社会化的改革,高校出现大量临时用工人员,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可与后勤部门协调,拿出一部分原来由临时工从事的简单劳动的岗位,针对困难生进行招聘,这样既能减轻后勤部门管理校外工勤人员的负担,又能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还能让贫困生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其次,学校可以引导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困难生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相关课题研究中去,这样既解决了这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同时又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密切相关,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锻炼了能力,发挥了才干。最后,以创业计划大赛为契机,鼓励和引导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创立属于自己的经济实体。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还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此外,学校还需要大力挖掘社会资源,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岗位,以保障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3.精神鼓励,实现解困育人工作的思想教育目的。学校为贫困生提供物质的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这是勤工助学的一项重要功能;但是,在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育人功能的发挥同样很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在物质资助与精神帮扶两方面同时着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解困育人的双重功能。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在工作中增强与勤工助学学生的交流,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危机;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其组织协调与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勤工助学这一特殊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实践育人的良好功效。

4.利用法律,保障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中均有相关条文规范高校勤工助学事宜,这就要求学校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相关岗位培训,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帮助学生审查用人单位提供的用工信息的真伪,防止学生上当受骗;最后,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关的中介服务,并在其中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当出现劳务纠纷时,学校进行及时的协调处理,做好维护学生利益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程启平,王世红.对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2]吴迪.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的公平性分析及建议[J].高教探索,2010(2).

第9篇

关键词:成才;勤工助学;高校;育人

据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我国的各大高校约占20%。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资助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奖、贷、助、勤、补、减”为主,多种形式并行的资助体系。其中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加上社会、高校自设的其他奖助学金,资助面已经基本达到,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贫困生面。现在全国有21个省对贫困生开放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各个高校内也能进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可贷款6000元)。每年国家、各地方、各高校也会按情况向贫困生发放餐补等补助,以及对贫困生进行学费的减免。这些举措可以说从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贫困生的求学,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然而作为高校,它并不是慈善机构,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才是资助工作的最终诉求,资助工作的重心应该也必须放在如何育人上。

一、勤工助学在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该办法第4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据勤工助学的定义和贫困生的实际,这一资助形式在以下方面作用明显。

(1)有利于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贫困生承受着经济上的压力,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贫困生有自卑、自闭的倾向,有一些甚至心理扭曲。勤工助学活动调动了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贫困生能够依靠自身劳动来缓解经济困难,促进了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劳动中自身价值的体现也给贫困生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也帮助他们勇于正视现实,克服自卑心理。同时勤工助学增加了贫困生与社会的交往,贫困生通过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与更多的人员广泛接触,有助于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2)有利于加强贫困生意志品德修养。经济上的资助对贫困生而言是短暂的,而思想上的帮扶对贫困生却是受益终身。无偿的资助形式,有时可能会滋长个别贫困生的依赖思想。 勤工助学,却能培养贫困生的自强、自立。这种靠自己的才能和劳动而生活的人生态度,对大学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能够在劳动中积极解决问题,承受生活中的艰辛等,更能培养贫困生勇于进取、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有利于提升贫困生实践锻炼能力。大学生知识的获得多来自于书本,勤工助学活动可以使贫困生在丰富的实践生活中去体验、去认识。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从而完成由感性认识到实践提高的第二次飞跃,使贫困生所学知识在运用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在实践中汲取营养、补充学识、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勤工助学为贫困生拓展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对江苏某高校部分贫困生勤工助学情况的问卷调查

参与调查者70%来自低年级(一、二年级),专业横跨文、理、教育、管理、工、医等。被调查者中95%的贫困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勤工助学,其中28%的认为非常有必要。而80%的贫困生做过勤工助学,其中27%的经常做。在获得勤工助学岗位的途径上,半数以上的贫困生选择自己寻找或朋友介绍的;而通过中介联系,通过学校联系,通过广告排二、三、四位。目前(或希望)的勤工助学地点统计上,第一位为校外企业58%,第二位为校外家庭35%,第三位为校内办公室30%,第四位为校内后勤19%,第五位为校内实验室18%。在做勤工助学主要目的选择上,第一位为锻炼自己实践动手能力76%,第二位为赚钱以助学74%,第三位为增强社会适应性68%,第四位为扩大交际范围42%,第五位为培养自信37%,第六位为提高组织管理等综合素质32%。在勤工助学工作的月收入方面,200元以下55%,200元~500元26%,500元~800元14%,800元以上的5%。在(假如)勤工助学工作中被骗、产生纠纷、伤害后的处理问题上,选择自己与当事人或其领导交涉43%,选择法律途径26%,选择向学校等相关部门投诉18%,选择自认倒霉10%。

在对高校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建议这一问题中,贫困生谈得最多的是拓展岗位,包括增加岗位数量和种类,也有贫困生提出特别要增加和专业相关岗位的数量。其次的建议在于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的宣传,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平台,使大家能安全、及时地了解工作信息。对勤工助学岗位的培训,也是贫困生很关心的,这包括安全、法律教育以及岗前技能培训等。贫困生还希望在遇到纠纷、伤害时,高校能积极提供支持,维护贫困生的合法权益。不少贫困生也提到了成立专门的社团组织,聘请专门的老师加以指导。另外,被提及的包括在勤工助学工作中评优树典型、提高工资待遇、岗位设置更灵活以适合课余时间、勤工助学与就业实践相结合、在高校打造勤工助学工作特色品牌、提供第三方支付平台,保障贫困生工资等。

三、结合调查的分析与建议

考虑到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意义,问卷更倾向于低年级的贫困生。从问卷结果可以得出贫困生对勤工助学的认同度是非常高的,参与度也很高,对岗位的需要也很是急切。但在岗位信息的提供上,高校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大部分贫困生职位的获得依靠一己之力。更多的贫困生也已不满足于在校内参加勤工助学,他们希望走出去,接触社会。经过几年的宣传提倡,贫困生对勤工助学的认识也有所提升,勤工助学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赚钱生活上,锻炼自己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提升交际范围、培养自信、提高综合素质也都被广泛认可。但对于勤工助学所得,按现在江苏省高校每月每生约800元的平均生活标准,只有少数同学能完全依靠此项生活,大部分同学的收入只能是生活补助。在产生纠纷、伤害后的问题处理上,贫困生的维权意识增强了,但以个人力量解决的较多,有近半数;还有直接选择走法律途径的约四分之一,但考虑到司法成本等因素,最终放弃者居多。学校在此方面建设还不够,贫困生选择向学校等相关部门投诉的不多。对高校开展勤工助学工作,贫困生也有很多很好的建议。结合调查和实际工作,高校开展勤工助学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着手。

(1)提高对勤工助学工作的认识。高校肩负着国家培养大学生的重任,如何将贫困生培养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优秀人才,值得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资助工作是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的全面求助。高校在这项工作中,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老一辈的思想家、革命者,许多都是通过艰苦的勤工助学来完成学业的,这一光荣传统需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以勤工助学为载体,通过切实做好资助工作,能够使贫困生认识到党和人民对他们寄予的殷切希望,能激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2)建立勤工助学社团组织。仿效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建立勤工助学的专门社团组织,如“助学会”。由专门的教师负责,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管理机制、监管体系下,由贫困生形成从主席到各部的组织网络。社团可聘请一些有专业背景的校内外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包括法学教授、专业技师、高级实验员、培训师等。社团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帮助贫困生得到勤工助学岗位信息;定期组织培训、讲座传授给贫困生相关知识;定期组织交流,使贫困生可以内部互助、帮扶。社团建立专门的部门针对勤工助学中的劳动纠纷、伤害,贫困生参与纠纷调解、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社团内部还可以运营勤工助学工作特色品牌以及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保障贫困生工资待遇。设立社团基金,鼓励贫困生毕业后捐资、捐助,也是很好的运作方法,能培养贫困生的感恩回馈精神。

(3)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内除了后勤、图书馆,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职位,办公室人员、辅导员、班主任都可根据情况配备助理。对于实验室、教研室等和贫困生专业相关的机构,更需要多开放一些岗位,锻炼贫困生的动手能力,满足贫困生的需要。校内的创业园,也可成立勤工助学基地,学校负责管理,由贫困生自主运作,可建立书报亭、文印室、收发室、休闲驿站、送奶中心、废品收购站、小超市等。贫困生走出校园,更多接触社会,对其自身发展是很有好处的。高校也应推进勤工助学的社会化,积极同校内外单位、个人开展合作。首先可充分利用原有的就业实习基地,增设校外勤工助学基地;勤工助学基地也可与信誉好的公司、企业直接联系,或与正规的中介合作。也可通过开辟网络实践平台,在确保网络交易安全的基础上,引导贫困生开发网络运营项目,扩展勤工助学岗位。总体上要多方面争取,拓展岗位,提高待遇,为贫困生提供长期、稳定、有保障的勤工助学岗位。

(4)加强过程管理。针对勤工助学工作涉及面广、范围大的特点,要加强对贫困生的过程管理。在贫困生获得岗位时,与他们签订承诺书,并联系家长、相关老师、人员,提醒这些人对学生进行监督。要建立专门的贫困生勤工助学档案,对他们的思想动向、工作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动态跟踪。如贫困生出现不守诚信、态度不端、成绩急剧下滑等问题,及时对这些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可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通报,以督促贫困生修正错误、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同时,通过贫困生勤工助学档案,还可以收集勤工助学工作中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表彰。

(5)树立优秀典型正面引领。高校要通过评选“自强之星”, 印发优秀贫困生事迹材料等活动,将贫困生勤奋求学、自强不息的突出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激励贫困生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贫困生在昂扬精神的鼓舞下,才能积极地面对困难,通过自身的奋斗改变命运。通过学习典型,贫困生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客观分析自己,创造各种机会锻炼、提高自己。在学习先进榜样时,也要使贫困生注意到勤工是手段,助学成长才是目的。不要因为参加勤工助学而严重影响学习,要求贫困生妥善处理好勤工助学与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优秀贫困生的感人经历,相信不仅可以激励贫困生,对其他大学生也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总之,在当前高校,勤工助学是发挥资助工作育人作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要做好勤工助学工作,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美德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要积极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大学贫困生的勤工助学不仅具有单一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政治意义。它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对于高等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对于完善现行的资助育人体系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莺.试论勤工助学在高校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作用[J].东南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2]叶晓丽.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J].职业时

空,2010(6).

[3]刘军.高校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模式探讨――以广州大学土

木工程学院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

[4]李延.对完善高校勤工助学制度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

想教育,2010(11).

[5]刘天问.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浅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10篇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存在的不足这些年来,尽管很多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强了实践教学,但大多不尽如人意,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反映,虽然学校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实习条件、实习基地以及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人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感觉学校里学的知识和工作实际相差较远,以致于上无高深的理论,下无一技之长,真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课内实训。营销专业的一些课程,除安排理论教学外,还安排实践教学。凡安排有实践技能教学的,均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课内实训一般采用案例分析、演说、习题等形式开展。与过去教师一味满堂灌输理论相比,这种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是,仍然远离营销实践,仍有隔靴搔痒之感。另一方面,由于实训教材或辅导书的严重缺乏,开展实践教学没有依据,没有系统化,教师凭自己的理解能力零星作战,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测评和考核,教师做得好坏一样,很难调动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第二,模拟实训。借助于模拟软件,在校内的实训室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公司业务、营销方案等模拟,通过模拟,使学生了解了业务流程,增强了感性认识,但是,模拟实训最大的缺陷在于它是静态的,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营销实践最终要面对的是市场,解决人的问题。

第三,校外实习。一般在学期中或学期末,再加上暑假2周时间和毕业前一学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工商企业单位,参加具体的实践活动,每次均有相应的实习内容,学校及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均有指导老师对其加以指导。但是校外实习也存在着问题,主要是实习基地不稳定。由于校外实习基地大多属于企业或个人所有,企业和个人更多地注重经济效益,不可能无偿地提供给学生实习;同时,由于营销岗位本身的特点,企业很难在特定的时间内安排大批的学生实习。这样,一般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而接受的单位主要是一些“面子基地”“关系基地”,学校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措施同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达到互利互惠、可持续发展,从而打通实践教学的瓶颈。因此,要真正使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使学生毕业时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而高校红红火火的勤工助学活动不仅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也为我们的实践教学打开了另一扇门。

二、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勤工助学扫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国际性商贸名城义乌市,是一所工商贸易学科优势较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以“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为人才培养原则,依托中国小商品城和义乌众多知名企业,坚持开放式办学。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是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已不限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也从传统的校园内的清洁工作,图书馆、公寓的管理助理走向了社会,学生更多的是在校外从事兼职。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勤工助学、参与实践的意识非常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义乌市场提供的机会。勤工助学不仅使家境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工作经验,增长了才干,涌现了一大批非常出色的学生,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重用,取得了出色的成绩。经过调查了解,我院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勤工助学参与面达到近100%,工作时间主要安排在课余、节假日和寒暑假,岗位基本集中在商品或服务推销、商场或企业的节假日促销外展活动、协助商开拓市场等营销一线岗位。因此,参加勤工助学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市场,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具体的岗位上真刀真枪地从事营销实践,这样的实践解除了隔靴搔痒之短,弥补了前述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但是,目前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还处在自发的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管理。

(一)自发性与盲目性每年新生入学后,会有大批学生加入到找兼职的队伍中,大一新生由于在对自己的特长和能力以及义乌市场缺乏了解,使兼职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勤工助学的出发点还不够明确“勤工”是为了“助学”,在经济上帮助自己完成学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部分学生对勤工助学的认识仅限于此,他们比较看重勤工助学带来的经济上的改善,而并不看重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得到锻炼的无形价值,不能自觉地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勤工助学的实践结合起来。

(三)学习与工作存在矛盾勤工助学活动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有时为了繁重的业务而不得不临时请假,因此,部分学生处在“兼职过关,学业受累”的困境之中。

(四)产生心理问题社会的激烈竞争必然会带来成功与失败。在从事兼职工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强,自我调适不当,一部分学生或由于成功而沾沾自喜,或由于失败而一蹶不振,造成心理的失衡。

三、将勤工助学纳入到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加强引导和管理一方面是学生勤工助学红红火火,另一方面是学校专业实训资源缺乏,实践基地建设困难,实践活动绞尽脑汁却仍然效果不理想。如何用新的思路将学生校外兼职的资源转化为学校专业实训资源,使学生的勤工助学由自发走向自觉,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在于将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纳入到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加强引导和管理。

(一)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勤工助学的意义今天,我们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意义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困”,而应该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角度,把勤工助学作为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途径。因此,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打工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经济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通过打工,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贫困的摆脱,还能获得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勤工助学活动作为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发展,既能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促进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又能帮助自己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被社会所认同。

(二)加强对学生勤工助学的引导和管理

1.根据岗位分布配备指导老师。成立由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组成的“营销实践指导小组”,分别为从事不同岗位的小组配备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要建立学生勤工助学档案,收集学生实践反馈信息,定期召集学生集中交流实践经验,讨论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撰写工作日记,并且根据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提炼岗位技能,结合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的工作提出目标并指导学生努力达到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将实践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相结合,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打工中去,将自己的智力优势转化为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从而使打工从单纯的低层次的劳务型向智力型与劳务型并举的方向转化。引导学生在钻研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打工的体会,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实际,有选择地重点掌握一些如计算机、外语等应用性知识,从而培养自己打工的竞争能力。引导学生在打工中向他人学习,学习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应对策略,学习他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从而积累做人与做事的一些技巧,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成长过程选择适当的岗位,低年级学生应以劳务性、服务、事务性工作为主,主要培养自立能力、社会意识和劳动观念,而高年级学生应主要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等工作,侧重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2.收集整理学生勤工助学资料,编写学生营销实践案例。指导老师在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学生实践的素材,通过集体交流、个别沟通指导,阅读学生的工作日记等方式,善于发现学生工作过程中有价值的案例,根据相关课程的理论,编写营销实践案例。通过案例讨论,将部分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带进课堂,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体验和锻炼。来源于学生营销实践的案例比书本的、网上的案例更加生动、具体,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更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教学资源。

3.培养品牌学生,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努力培养那些工作出色,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同学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取得更好的成绩。挖掘品牌学生工作中的创新精神,吃苦精神,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提炼出共性的规律,总结他们成功的素质,使我们的教育更具针对性,更有说服力。

第11篇

[关键词]贫困生;社会实践;素质教育;勤工助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勤工助学在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起来,它符合了社会的发展和广大学生自立成才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高度重视并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真正发挥勤工助学的积极作用。

一、正确认识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一)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在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好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劳动观念,树立自立、自强、自律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参加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比较少。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参与各种社会劳动和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改变大学生散漫拖拉的毛病,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锻炼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激发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锻炼人的毅力、磨练人的意志。

(三)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举措。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勤工助学能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社会责任感,加深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更加自觉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贫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可以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困难,帮助他们自立自强。随着高校的扩招,贫困生迅速增加。据教育部的数字统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9%;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近几年,各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贫困生在校内参加勤工助学,风险小,工作稳定,时间灵活,学生自己也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力,因而可有效地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减轻心理压力。

二、勤工助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对勤工助学活动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一是少数地方和高校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缺乏认识,工作不到位,有些政策和措施不能落实到位。二是部分学生担心影响学业。调查发现,只有近20%的大学生参加过勤工助学活动,没有参加勤工助学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学习任务重,担心参加勤工助学会影响学习。但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却把这些时间花费在上网聊天、侃大山、聚会、逛街以及谈情说爱上。而通过参加勤工助学,会让学生更加珍惜时间,珍惜机会,因勤工而勤学。三是部分学生耻于或羞于参加活动。高校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面对着工作岗位,顾虑重重,心里想干,又怕别人看不起,不好意思。尽管我们提倡劳动光荣,但是要彻底转变轻视体力劳动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还需要时间。

(二)大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造成盲从、竞争不当、发展失衡等现象。一是现在的学生自控能力还很弱,经常会追逐潮流,盲目地从事活动,有的学生甚至参与风险性很大的股票及债券投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二是学生本身缺乏长远的计划,寻求直接见效的赚钱渠道,追求短期功利,甚至兼有多份工作,精力无法集中在学业中,结果“兼职过关,学业受累”而得不偿失。三是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强,如果自我调适不当,将会造成心理失衡,会使学生过早地被社会消极因素侵蚀,不利于高校正常的教育和管理,也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三)勤工助学岗位来源少,工作内容单一。目前,助学岗位的设置基本局限在校内。扩大勤工助学活动范围,尤其是得到企业界的帮助,有待急需解决。目前,岗位的设置主要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占到60%以上,虽然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但在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及实践环节方面有待提高。

三、探索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有效途径

“勤工”是手段,“助学”是目的。我们要积极转变育人观念,提高为学生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积极作用,促进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一)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完成学业、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进一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端正对勤工俭学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以学以致用、获取知识和锻炼能力为目的,而不能片面追求物质报酬。在劳动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工作、热爱科学、奉献社会、有理想、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道德品质。对于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出现不良思想情况和行为的学生要跟踪调查,加强教育,及早纠正。

(二)扩大勤工助学范围,丰富活动内容。一是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规范勤工助学岗位,建立勤工助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积极推进学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使学生的勤工助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二是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大力挖掘社会资源,组织勤工助学招聘会,动员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信息服务,积极为学生到校外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创造条件。在开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科学技术文化服务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劳动观念和自主精神的劳务方面上为学生多创造机会。在活动中,既要重视学生的管理和使用,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第12篇

[关键词]勤工助学;高职图书馆;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职的扩招,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陡增不成比例,出现工作人员相对不足,高职贫困生问题凸显,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我院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刚刚开展不久,深感其意义和作用的重大,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要使勤工助学工作长期、健康地开展下去,建立健全的管理运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1 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意义

1.1 减轻了贫困生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到我院图书馆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大部分是贫困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经济压力较大,易产生自卑和焦虑心理,精神负担沉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图书馆勤工助学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通过勤工助学获得相应的报酬,既解决了生活上的经济负担,又减轻了因贫困带来的心理压力,树立了自信心,把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活动中。[3]例如:我院就读的俩姐妹,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每学年交完学费后,生活费所剩无几,姐姐在学校实验中心勤工助学,妹妹在图书馆流通书库勤工助学。通过勤工助学,姐妹俩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在欢送勤工助学毕业生座谈会上,妹妹发言时说:“参加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不但增长了我的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解决了我在生活上的经济困难,使我更能安心学习,也让我感受到挣钱的不容易,更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这就是大部分勤工助学学生的心声。

1.2 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实现

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们,在图书管理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他们认真学习图书知识,能够任劳任怨、脚踏实地、服务热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读者提供了优质地服务,广受读者好评,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在工作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树立了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树立了艰苦奋斗、勤于实践的作风,对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3 增强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其主要工作为协助工作人员管理和服务读者。在此过程中,他们可以熟悉图书馆的内部机构和馆藏分布情况及功能,对藏书情况了解的同时,也熟悉了图书分类法。参与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问题或者读者提出要求,可以直接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指导,日积月累,利用图书馆的能力提高了。学院图书馆每学期均有三十多名勤工助学的学生,分别被分配到流通库、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基藏库等直接面对读者的岗位上。在这些岗位上,他们不仅要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还要根据读者需求及时帮助读者查找或推荐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这样他们不仅熟悉了图书馆的馆藏布局,而且更灵活地运用图书馆的专业知识查找他们所需的文献。

2 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作用

2.1 缓解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学院图书馆于2011年搬入新图书信息大楼。大楼面积10078.3m2,有1727.73m2能容纳上架图书40万册的借阅一体化书库;1165.96m2的阅览室,阅览室的座位数可达780余个;1070.01m2的电子阅览室,可供120名读者同时上网查找文献资料。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目前学院图书馆在岗人员只有10人,基本上是一个工作人员管理一个部门,人员严重不足。加上读者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便的变化,图书馆需要不断增加新的服务项目,延长开放时间,2012年以来,学院图书馆由每周开馆时间78小时增加到84小时,读者人数由每天100人次增加到230人次,时间的延长和读者人数的增加,使工作人员压力增大,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给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2 加强了读者的信息反馈,推动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深入开展

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二课堂,高职图书馆要想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充分听取读者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参加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是读者,来到图书馆后又充当工作人员,双重身份使他们能及时反馈读者意见,又能将图书馆的运行情况告诉读者。学院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担负着收集读者建议和反馈读者意见的任务,如读者反映图书馆的开馆时间短、图书陈旧、学生借阅期限短等问题,勤工助学学生及时将读者反馈情况报告图书馆工作人员,让图书馆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工作,强化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同时增进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从而更有效地、重点地、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也为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就业上增分夺彩。

3 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1 健全管理组织机构

必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对勤工助学活动进行管理,具体负责勤工助学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调解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协调勤工助学报酬的发放等,创造一个良好的运作机制,保证勤工助学工作长期、健康地发展。我校的勤工助学工作由主管副校长负责,学生资助中心具体负责人员的审定、劳动报酬的支付,以及对勤工助学活动实施监督等。图书馆馆长及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分别负责岗位的设定、人员的培训、试用等工作。受聘学生到图书馆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试用后,能够胜任工作的,正式上岗,这就保证了勤工助学工作在图书馆的顺利开展。

3.2 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模式

3.2.1 带证上岗

勤工助学应佩带工作证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既明确了其作为学生管理者进行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身份,增强了其职业荣誉感,也随时起到督促其本人履行工作职责的作用。勤工助学学生带证上岗,表明了作为学生管理者,其工作随时接受全体读者的公开监督。[3]

3.2.2 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如:我馆制订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实施办法》、《勤工助学各岗位成员职责》和《勤工助学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的制定由各库工作人员负责,根据各室的工作要求,只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不至于因分工不明而贻误工作,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效率。奖惩制度的设立对完成工作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我馆在制定奖惩制度时,首先以奖励为主,比如不无故缺旷、工作表现好、热心服务读者的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有物质奖励,同时还向他所在的系上请求给他加操情分;但对表现不好或违反纪律的学生,及时指出,批评教育,甚至解聘。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而且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3.3 岗前培训是前提

到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初次上岗,上岗前的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思想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训等。思想道德培训着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工作热情以及责任感的培养,使他们热爱图书馆工作,遵守劳动纪律,树立爱岗敬业、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职业技能的培训应包括岗位技能、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培训,这项培训应具体到各室,由各室和各岗位老师来负责。比如:采编部要熟悉图书的分类编目、数据录入、贴条码、装磁条等;流通部要熟悉图书的分类、排架、书库的整理上架、排架以及卫生清洁等工作;期刊阅览室要解答读者咨询,以及期刊的上架、排架、录入等。[2]只有做好这些岗前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各岗位的工作顺利开展。

3.4 重视人文关怀

对待来馆勤工助学的学生,如果工作人员都以老师自居,只顾发号施令,该学生干和不该学生干的都让他们干,而自己坐着聊天或干私活,却指点学生干这干那。这会伤害师生的感情,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也有损为人师表的形象,打击了学生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每个学生只在此工作一、二个学期,但是工作人员应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同事、朋友,甚至看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支持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中轻松和快乐地工作。[2]我馆领导每学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看望勤工助学的学生,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情况,还时常组织勤工助学学生召开座谈会,便于随时了解学生的要求.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馆里的老师也不时的关心和体贴学生,每逢过节和放假送吃的、穿的给学生。使学生知道他们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有很多人在身边关心着他。

参考文献:

[1]张亚军.对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4.

[2]梁克可.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49—52.

[3]任通顺.高校图书馆聘用特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73—75.

[4]张军.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探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