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营养安全论文

营养安全论文

时间:2023-01-20 10:1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营养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营养安全论文

第1篇

所谓渗透,就是在进行相关课程教学时,对教学中涉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适当的知识加深、更新以及思维拓展.通过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既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对紧张的教学时间安排造成新的冲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机物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学污染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如农药、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教学过程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有机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诉学生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时,可以插入包装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内容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为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较安全,而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说明如果食品包装材料选用不当,会造成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为了提高食品的色泽,吸引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学习,并介绍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红素等.在有机化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经将人类包围.然而,人们却忽视它的存在,并且将这种威胁置之度外,这与人们的错误观念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对食品污染危害的认识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防范,从而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消除食品污染带来的隐患.曾经震惊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俣病”,原因就是汞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最后危及到人们的健康.把这个事件与乙炔水合反应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乙炔水合反应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猪肉、猪内脏,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后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类化合物的学习中插入瘦肉精事件这一生活实例,讲述食品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更容易增强学生的食品忧患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1.3食品营养卫生知识

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同国民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对国民的食品卫生教育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渗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是含碳染料及有机物热解的产物,具有强致癌性,在烧烤、燻制食品如烤鸭烤羊肉串中含量较多.对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结合芳香烃的学习,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习惯,以减少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在蛋白质一章的学习中,以阜阳空壳奶粉事件为例,让学生明确认识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或营养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样会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防止学生在食用时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食品污染.

2进行专题知识讲座

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的食品安全知识,是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融合、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识缺乏一种整体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由零星、分散走向整体、统一,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应对同类食品污染物进行归纳总结,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有机化学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机污染物很多,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有毒重金属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对食品的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常以慢性中毒的隐蔽方式危害人类,因此常被消费者忽视.而在有机教学中,重金属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有机反应中,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金属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视,我们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为教材,将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属的有机反应进行总结.以此为平台,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专题讲座.相关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汞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铅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镉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锰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铬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等.通过专题讲座,学生关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体的认识.由于我们在讲座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在进行激烈讨论时认为有机化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如环境、食品安全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展绿色化学,消除有机反应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们的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现状.

3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

通过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渗透以及专题讲座的途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同时,学生在上述途径中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主动来认知食品安全知识,从更深层次认识到食品安全产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弥补前两种途径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与有机化学教学的融合.

课外讨论和小论文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有选择地布置课外讨论作业,可以是具体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范围,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如2011年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风波,我们将其融入酯类化合物的学习过程,因为塑化剂的化学本质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了使学生对塑化剂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们让学生撰写与塑化剂相关内容的小论文,学生完成得很好.他们不仅通过文献资料对塑化剂的化学本质、种类、在工业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剂的原因、对人类的潜在危害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那我们在实验课上所制备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剂的效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学生还设计出相关实验来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剂的目的.更有的学生从塑化剂偶然被发现,感觉到化学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为有机化学中涉及的波谱分析是现在质检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学习卤代烃融合塑料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塑料对食品安全影响.结果,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认为塑料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焚烧塑料时,易产生世纪之毒“二恶英”,只要吸入一点点,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温情况下销毁不会产生二恶英,提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外讨论和小论文撰写,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热情.因此,通过课题讨论,也间接培养了“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类似小论文撰写和课外讨论的内容还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众所周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非常严峻.严峻的食品安全状况和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造成了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民众宣教食品安全知识.该课题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平台,将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民众来关注食品安全,从而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宣讲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将课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而来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在宣讲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使有机化学教学与食品安全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为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贡献.

5总结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小儿贫血,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与重视。在多年的护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如果能将心理护理恰到好处地用于临床工作,治疗效果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我科从1997年8月—1998年10月共收治贫血患儿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白血病5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3岁。贫血是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由于各种脏器受到损害,贫血时组织与器官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表现在口唇、粘膜皮肤及面色苍白,病程长的患儿常有疲倦、营养低下,如不及时治疗和精神护理,可危及生命。

1 住院时的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由于环境陌生,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总有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所有我们护理人员首先要主动与病人沟通,促进彼此了解,向病人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备及使用等注意事项,同时还要了解病人的病史、病情及心理、家庭、社会等有关情况,对病人的疑虑要耐心解释,尽量满足病人生活及心理上的需要。这样有利于减轻和消除病人的焦虑、无助的感觉,增加安全感、归宿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期刊网论文格式模板。

2 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贫血患儿由于病程长,年长儿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不足,讲一些客观理由,害怕打针、输液,有时拒绝治疗,我们多次去病房加以说服,主动和病人交谈,要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来安慰病人护理毕业论文护理毕业论文,态度要和蔼、热情,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尽量避免病人所关注和敏感的话题,不对其病情妄加评论,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通过对贫血患儿的心理护理后,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儿童患者心灵幼稚,依懒性强,特别是患儿长期慢性病久治不愈者,其心理尤为紧张、悲观,他们总想听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病情的预测,心理负担重,认为该病是一种很难治的病,整日闷闷不乐,对治疗影响极大。我们护理人员要多次和他们谈话,给予精神鼓励,讲解一些类似此病恢复的过程,介绍成功的病例,使患儿由被动治疗转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通过上述的心理护理,有思想负担的患儿均能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不仅反映了医护人员与疾病之间的特殊关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技术医学和药物治疗并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心理护理。

3 出院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贫血患儿由于病程长,好转出院时我们应该告诉患儿及家属注意患儿休息,少去公共场所,预防感冒,注意营养,给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如有特殊变化尽快来医院治疗。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配制,原则

 

鸽粮即日粮,日粮配制是养好鸽子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配出能满足不同品种、年龄、用途、生理阶段、生产水平鸽子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鸽子的生产性能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或比赛成绩。例如,正在育雏的亲鸽,由于雏鸽生长发育极为迅速,所以应该配给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日粮,而未在育雏的鸽子则可以少用些蛋白质饲料;日粮的喂量也可少一半左右;又如,竞翔鸽应保持其有强壮的体格和充沛的体力,所以日粮中豆类籽实尤其是豌豆的用量比例应比其他鸽子高。

一、以饲养标准为依据

到目前为主,国内外还没有公布过鸽的饲养标准,有的也只是一些经验配方或典型日粮配方。所以,鸽的日粮配制只好以这些配方为依据。因为鸽子的常用饲料以谷豆籽实为主体,故日粮配好后,根据饲料化学成分分析表计算一下蛋白质含量是否在12~14%范围内或营养比是否属于中等营养比,只要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合乎要求,其他营养成分一般不会不合要求。

二、控制粗纤维和体积

鸽子日粮的粗纤维含量不宜超过5%。鸽子需要营养多,但1天内消耗饲料30~60克,有时还包括喂给雏鸽吃的饲料量在内,所以,日粮的体积也不能太大。如果以谷豆籽实为主体配制日粮,这两点很容易控制。如果以糠鼓、饼粕等组成粉饵,就应该注意原料的选用。

三、饲料种类多样化

不要只用一、二种饲料,否则难以使配出来的日粮有比较高而全面的营养,难以发挥各种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难以有较高的消化率、适口性和生产效能。

根据养鸽者的实践经验,少到用3~4种谷豆籽实就可以达到目的。当然,如果为了广辟饲料来源,减少豌豆和玉米的用量,和使某些低价格代用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不超过5%或10%的限制,用5~6种或7~8种或10来种饲料配制鸽子日粮也完全是可以的。

三、质量安全有保证

1、质地良好

配制好的日粮要适口性好,要便于饲喂,不含有害、有毒、霉变、污染物质,不含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2、生产效能高

为某群鸽子配好的日粮,用于喂在生产上或比赛中要能获得尽可能高的效果和成绩的鸽子。

四、维持相对稳定

鸽子日粮配好后,即使是经实践证明是生产效能很高的,也要随着季节、饲料货源、饲料价格、生产水平等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或重新配制,但是,切忌变动太多太大,务必保持相对稳定。当必须较大变动时,可以事先安排一个供短期用的过渡日粮,以免引起鸽子患消化系统疾病。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安全高效养猪要以预防传染病为中心

 

目前很多养猪户已经意识到种猪是猪病最大的传染源。据调查,目前有80%的猪病发生在产房和保育阶段,所以有专家提出“母猪关键8周管理” 和“初生定乾坤,断奶决胜负” 等管理理念,充分说明最容易遭人忽视的“冰山一角”——母仔猪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整个养猪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种猪的管理:

一、严格把守引种关

引种前一定要对种猪所在地区或种猪场的管理、防疫水平(老板口碑)进行反复认真调查,有条件的应重点对猪瘟、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做抗原检测农业论文,严防病从种入、“引狼入室”。

二、严格隔离饲养

刚购进的种猪一定要隔离饲养3个月以上,确认是健康猪才能入舍饲养。

1、做好药物保健

要定期添加对本场细菌敏感的药物控制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根据不同季节,每1~2月投喂一次四环素类药物以控制衣原体病、支原体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特别是在母猪产前产后5天、乳猪出生后3、12、21天以及仔猪断奶前后5天、仔猪转舍前后3天等最易产生应激、诱发疾病时期,更要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抗病毒制剂、抗应激药物、免疫增强剂等。

2、做好分娩母猪的管理

当前许多自繁自养养猪户首先被以下疾病所困扰:母猪“三联症”(产后无乳、乳房炎、子宫内膜炎)、仔猪“三联症”(黄、红、白痢)、母猪便秘、产后不食、有些养猪户仔猪冻死、压死和饿死的比例高达30%杂志网。所以,必须加强分娩母猪的管理:

⑴母猪哺乳期必须饲喂高能高蛋白等营养全面的泌乳期饲料,建议自由采食。

⑵防止妊娠期母猪便秘。

⑶提前做好产房消毒、产房保温设备和接生器械药品准备工作。

⑷接生过程中要做好母猪、外阴以及仔猪剪牙、断尾、断脐带时的消毒工作。

⑸让每头仔猪吃足初乳并固定好(对猪瘟感染严重的猪场小猪应在吃初乳前1小时做猪瘟超免)。

⑹母猪产前产后5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如恩诺沙星、阿莫西林预防各种疾病。

⑺母猪产仔当天宜少喂或不喂饲料,喂麸皮糖盐水,根据季节适量添加双黄连口服液和生姜大葱熬汁以及消炎镇痛药物。

⑻母猪在产仔过程中要保持圈舍环境安静,做好母猪难产及假死仔猪急救准备。

第5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监督,职能,管理

 

0.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在提高食物供给总量,增加食物多样性以及改进国民营养状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食品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增加食品供给数量而建立起来的,现行的食品监督监管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和监管方式改革,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快速反应、处置有力,确保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 食品质量综合监督,是我们食品监督部门的一项神圣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论文参考网。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们在食品监管工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当前基层食品质量综合监督工作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监督和管理并重

1.1加强对食品质量工作的监督。因为食品涉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

质量,尽管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质量按监管力度,然而“问题食品”仍然大行其道,食品安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食品安全频频地曝光,并不是现在的食品比以前更不安全了,而是食品安全工作更加引起消费者、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视了,商家可以钻的空子更小了。论文参考网。曝光后问题就有解决的可能了,就为消费者消除了不安全的因素,是件好事,并不是坏事,应充分发挥监督的积极作用。

1.2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不能过估计食品安全工作所取得

的成绩,要正视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扎扎实实地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好。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急要分兵把口,又要相互协作,加大执法力度,抓准典型案例,进行曝光。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同事,要发挥官大消费者重视食品安全的积极性,鼓励就抱视频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食品加工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真正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2.加强统一领导,整合执法资源

面对食品安全这一天的大事,从中央到地方,应当痛下决心,动大手术,通

过体制改革,对现有的监管体制进行调查,整合执法资源,管住管好食品市场,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当前,应着重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2.1是对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有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2.2是对无人监管的“盲区”,明确一个部门负责。在制定分工方案时,要充费考虑各个部门已经建立的监测网络的实力,实力弱的退出或者充实到新的负责机构。这个方案最接近现有的管理体制,但是并需解决好分工后各个环节直接的协调和衔接问题。论文参考网。问题衔接问题的关键在于都应服从于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食品检验工作尽快完善

3.1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并且水平偏低,部分标准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且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比如:2004年3月15日,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查处的24.5吨“毒黄花菜”事件,就是因为卫生部与农业部各自指定的标准中对SO2残留量的限量不同而引起的。总之,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方法的诸多方面已经到了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的阶段,必须尽快统一。

3.2加快检测技术研究和运用。检验检测工作应随着食品工业为基数的革

新和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检验检测作为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督检查的途径和手段,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升级和食品工业的革新,急需更加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包装、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技术,建立起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检测机构,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发展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

目前,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无法掩盖食品畅销的全过程,以《食品卫生法》

为主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前不久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者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强调和重申了监督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具有一定的可操控性,但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建是仍待加强。

4.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

层次法律体系,探索和反张继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强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尽快纠正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按前监管法制体系,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到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消费食品安全监管中“无人管、无力管、无法管、不会管”等问题。

4.2健全长效监管机制。4.2.1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食

品声场企业入市门槛,制定食品质量市场准入标准,从源头上减少食品不安全隐患。4.2.2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相互追溯的原则,建立食品生产、经营登记制度,实现视频质量安全的可追溯。4.2.3建立食品安全承诺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制度。在食品安全监管的任一环节,一经发现食品未能达到质量承诺和安全标准,生产、经营商家应立即将该食品下架退市并召回所销售的食品,实行行业自律。4.2.4建立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预警制度。尽快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支撑,并通过建立警示制度,及时将食品安全问题的细细向社会公布。4.2.5强化执法监管措施,提高执法监管水平,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在食品质量监管领域得到体现。

第6篇

论文关键词:EM原露在信鸽饲养中的应用

 

“EM”是“有益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等研究出来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它由光和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国内已有很多厂家生产此类产品。微生物不仅含有较高的优良蛋白质、氨基酸,还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大量的类胡萝卜素、抗病毒物质、生长促进因子和提高群体免疫能力的活性物质,作为添加剂加入饲料中饲喂能促进生长,提高抗病能力。用EM液养禽有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禽类生长、防治消化道疾病、使饲料脱毒、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繁殖率和幼雏成活率等作用。

一、EM原露的主要成分

1、光合菌群(好气性和嫌气性)。如光合细菌和蓝藻类。具有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 ,能自我增殖。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 ,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辅酶Q10、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重要力量。

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光合细菌如果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增殖。例如:VA菌根菌以光合菌分泌的氨基酸为食饵 ,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又能与固氮菌共生,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2、乳酸菌群(嫌气性)。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导。它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消除未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种种弊端;合成各种氨基酸,维生素、产生消化酶、促进新陈代谢生物论文,还有融化不溶性无机磷的能力。

乳酸菌还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致病菌活跃,有害线虫会急剧增加,植物就会衰弱,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有害线虫便会逐渐消失论文的格式。

3、酵母菌群(好气性)。它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EM原露中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4、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好气性)。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后的净菌作用比放线菌单兵作战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它对难分解的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和VA菌根菌增殖。

5、发酵系的丝状菌群(嫌气性)。以发酵酒精时使用的曲霉菌属为主体,它能和其他微生物共存,尤其对土壤中酯的生成有良好效果。因为酒精生成力强,能防止蛆和其他害虫的发生,并可以消除恶臭。

二、EM原露在信鸽所以中作用

EM原露具有改良土壤、增强光合作用、改善水质、除臭粪、促生长、抗病、改善信鸽品质、抑菌等功效。用EM原露饲养信鸽,有几大好处:

1、提高成活率

⑴使有益菌群迅速在肠道内占据优势,调节肠道内微生态平衡。

⑵对肠道无任何刺激,保护肠道内黏膜。

⑶有效预防雏鸡白痢、大肠杆菌等疾病的发生。

⑷保肝护肾,调节机体内分泌,提高免疫力。

⑷有效促进信鸽生长发育。

通过饲喂EM原露,可大大提高信鸽成活率,提高5~10%。

2、提高免疫力

用EM原露长期饲喂信鸽,可以有效的刺激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发育,提高信鸽的免疫功能,同时能明显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大大降低疾病防治费用,提高信鸽和肉鸽饲养的综合效益。

3、提高饲料转化率

用EM原露制料长期饲喂,克激活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酶,从而提高它们的效率。使鸽饲料的消化率明显的提高,有助于消化过程。同时能提高鸽子对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4、有效减少发病率

用EM原露制作料饲喂信鸽,可以有效的阻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霉菌、球虫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促进有益菌的生长,长期维护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有效减少发病机率。

5、促进生长,提高品质

通过饲喂EM原露制作料,可明显的促进鸽子的生长发育,提高平均重量,可大幅的提高信鸽的品质。

6、改善饲养环境

用EM原露制作料饲喂信鸽,还可以改善鸽舍环境的功能,使鸽舍内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显著减少生物论文,减少量为85%以上。鸽粪臭味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通过饲喂EM原露制作料,可以大幅提高鸽子成活率,降低信鸽养殖综合成本 20%左右。

三、EM原露在信鸽饲养中的具体应用

EM原露用于信鸽最简单的使用办法,就是按一定比例兑水后直接给鸽子饮用。具体作法是:用1份(毫升)EM原露,1份(克)红糖,加水至一定比例即可。其中红糖是作为一种营养物质,它能保持EM原露中菌群的活力,实际使用中也用过葡萄糖和蜂蜜代替。

1、用于鸽棚及环境消毒

用EM原露,红糖、加250~500倍水配成稀释液喷洒鸽舍及周围环境。开始每星期1次,逐渐减少到15天1次。实际运用中只要把鸽子每天喝剩下的EM稀释液用来消毒鸽舍即可。鸽子饮用EM原露和鸽舍喷洒EM原露一段时间后,鸽舍中的臭味会大大降低,连蚊蝇也会减少很多,这是由于EM原露中的微生物能把促成恶臭的物质:氨、硫化氢、甲基硫醇等当做食物吃掉(分解掉)这无疑给城市阳台的养鸽者带来福音。再不要因为鸽舍产生臭味及引来的蚊蝇与邻居们发生纠纷,城市文明养鸽将落在实处。

2、用于日常保养及防病

用EM原露,红糖,加水配成稀释液给鸽子全天饮用即可,EM原露的用量为每羽信鸽每天0.25~0.5毫升,加水量为100~200倍,以每天刚好饮完为宜论文的格式。原则是冬天增加浓度,夏季减少浓度。其特点是能明显改善整个鸽群体质,对养功差的鸽舍效果尤其明显,鸽群抗病能力增强基本上不民生恶性传染病,消化能力强,粪便形状好,家飞时间延长,飞径半径大,训放整体归巢率高,对照使用注射用氨基酸的鸽群,效果毫不逊色,且成本降低十几倍。

3、防治信鸽体内外寄生虫

其特点是内服不产生毒付作用,非常安全,同时又起到对鸽子身体的保健作用。因此,在比赛期间也能应急使用。外用洗澡也很有特点,有不少鸽友喜欢用高锰酸钾(PP粉)溶于水中给鸽子洗澡,虽然也能起到驱虫,消毒作用,但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杀菌的同时也会加速信鸽羽毛的老化,使其失去光泽而干枯。而EM原露中微生物的特点是能产生抗氧化作用的物质,使用它给鸽子洗澡,既能驱虫消毒,又能对鸽子的羽毛起到非常好的护理作用。

EM原露可配制成防虫液,用来驱除鸽子体内外寄生虫。 鸽子体内驱虫时用EM防虫液加500倍水饮用1天生物论文,1星期后再饮用1天即可。驱除体外寄生虫可用EM防虫液加1000 倍水给鸽子洗澡,每星期1次,实际应用中用EM原露直接放在水中给鸽子洗澡,也有驱虫效果,并能使鸽子羽毛油滑光亮。

4、用于治疗鸽病

其特点是简便实用,无论是什么病,不需要做治疗前的医学检验,不用担心会用错药,EM原露对鸽子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一些疑难难症都能治疗,特别是对令鸽友最头痛的多病菌复合有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EM原露治病没有其它化学药剂在治病的过程中产生的毒付作用,抗药性及二次感染等等一系列后顾之忧。而且用EM原露治好的鸽子身体素质恢复极快,这是由于在鸽病治好的同时,鸽子消化系统也已调整到位,这时给鸽子进行营养补充会得到良好的吸收,使鸽子体质迅速恢复。

⑴如果是全棚发生传染性疾病,(如沙门氏菌,新城疫球虫病等)可用EM原露,红糖,(这时不能使用蜂蜜)加水50倍配成稀释液全天饮用,观察鸽子精神状态及烘便,以此判断使用效果,一般3~7天即可完全控制病情,如用后2~3天内无明显效果,可以加大浓度。病情控制后,要继续按治疗浓度饲喂两天,以便巩固治疗效果,然后恢复日常保养浓度。

⑵对病情比较严重或个别发生病情的鸽子,可用EM原露红糖加水10倍配成稀释液,用注射器灌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对病情特别严重的鸽子我们的做法是直接灌服EM原露,每次3~5毫升。

⑶对念珠菌,毛滴虫,霉菌感染的信鸽,一般口腔中生有黄白色沉积物,这时要先将沉积物去掉,然后在口腔内滴几滴EM原露,并内服治疗浓度的EM原露,一般2~3天以够治好。

⑷EM原露还可用于防治信鸽饲料的黄曲霉菌中毒,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外伤,眼部啄伤,伤口发炎等具有止血预防感染消炎生物论文,快速愈合创口的神奇效果。

5、用于信鸽赛前赛后的调整和老幼鸽的保健

由于EM原露中的微生物能分泌出有机酸、多糖类、多种维生素、抗生素、各种生化酶、氨基酸和氧等有益物质,既可调正各器官的功能延缓细胞衰老,激活T细胞,分解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它有机化合物,又可增加营养,促进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改善鸽子体内的微生态平衡,使鸽子保持健康的体质。因此EM原露可用于鸽子的育种,种鸽(特别指高龄鸽)配对前15天,每天灌服10毫升,幼鸽出营后7天至出棚,每天灌服3~5毫升,赛鸽参赛前7天开始每天服10毫升,信鸽比赛归巢后立即灌服20毫升,(此时配羊稀释液时可用蜂蜜代替红糖),之后连服3天,然后转为日常保健浓度饲喂。

注意:在上述调整中,如信鸽出现体重过重,可适当增加信鸽日常训练的运动量,减少饲料中油脂性饲料的比例,其它添加剂均可不用或少量使用,比赛期间可适当给赛鸽增加营养,可选择多种维生素和中草药制剂。

第7篇

9月21日下午,第九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糖尿病康复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309B会议厅如期举行。本次论坛共有150余名内分泌界、营养学界、运动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应邀参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刘境女士到会致辞,并对分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郑欣主任主持了会议。

本次论坛紧紧围绕“糖尿病的医学营养和运动康复”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会上,专家学者积极发言,就糖尿病医学营养与运动康复的现状、模式、研究进展等方面充分交流,提出了有关糖尿病康复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其中,特邀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常翠青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孙子林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陈伟教授分别就《糖尿病患者运动安全评估》、《中国糖尿病患者运动习惯及其效应―全国多中心调查结果》、《糖尿病营养康复:新指南,新证据》论题做了精彩的演讲。陈伟教授指出,“糖尿病的医学营养与运动康复”这个主题非常贴合目前的糖尿病全程管理与综合管理理念,对于预防糖尿病易患人群患病,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会场学术气氛浓郁,精彩纷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共收录论文8篇。与会专家学者对于会议的组织筹办、主题内容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论坛主办单位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在糖尿病营养与运动康复方面做的工作给以充分肯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之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

最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郑欣主任为本次论坛做了精彩的总结。她指出,本次论坛充分展示了糖尿病营养与运动康复领域当前的发展水平、学术成果和研究方向;在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方面,为广大内分泌科与营养科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同时为促进业界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经过全体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第九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糖尿病康复分论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并圆满结束。

第8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7.027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以培养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际应用的知识和方法为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部分历来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是增强学生科研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食品专业的高等院校,存在着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验教学则处于未开展或开设课时不足的现象[1]。针对传统教学理念中“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形式的单一或不足[2],结合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对“食品营养学”的课程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旨在为国内“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共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课程简介

自2004年以来,“食品营养学”课程一直作为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实验环节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特色,备受学生的关注与欢迎。经过课程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提高,“食品营养学”课程于2007—2009年先后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并于2010年被确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营養学”实验课程于2012年首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被写入教学大纲,更利于“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2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食品营养学”课内实验课程由以下环节组成,即营养平衡调查、营养食谱设计、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综合分析;课外的实践内容包括专题调研与设计、热点问题辩论赛、参加大学生创新课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实践活动。课内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合理结合,真正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分析思考能力的锻炼。

2.1“食品营养学”课内实验教学模式

(1)营养平衡调查。实验旨在通过自主选题、独立设计调查问卷、汇总回馈信息、统计分析数据与撰写结论等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开展营养平衡调查的基本方法,并提高学生对调查信息汇总、统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反馈信息综合分析营养问题的能力。在此环节中,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自主选题、论证。根据专业知识、相关文献(要求10篇以上),学生确定调查对象,撰写选题论证书,阐明选题意义与开展调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②独立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人群的特征,能够独立设计营养平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必须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等),有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产能营养素摄取嗜好问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③调查方案实施。调查问卷要求回收30份以上。④数据采集与汇总分析。在Excel表格中汇总调查问卷相关信息,准确计算每个被调查个体三大产能营养素的需求量与供给量情况、主要饮食习惯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等方面,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营养平衡问题综合分析。⑤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正文包括前言、调查内容与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论4个主要内容。

(2)营养食谱设计。根据群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的品种、生产季节、经济条件和厨房烹调水平,合理选择各类食物,达到平衡膳食。此环节中必须包括:①确定食谱类型;②合理选择原料;③确定全日、每餐能量摄取量和三大热能营养素供给量;④主食品种和数量的确定;⑤副食品种和数量的确定;⑥平衡调配制定出营养食谱;⑦食谱的调整与确定。

(3)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综合分析。在“食品分析”“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以自主选题的食物原料、半成品、成品三类样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含量变化情况为研究对象,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此环节包括:①自主选题与方案设计;②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③实验数据采集与汇总分析;④撰写实验报告。

2.2课外实验教学模式

2.2.1以贵重仪器设备搭建“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公用平台

“食品营养学”实验常用的仪器设备大多局限于营养成分测定的仪器设备,如凯氏定氮仪、索氏抽提器、纤维测定仪、马弗炉、干燥箱、天平等设备。仅通过实验课程,学生能独立操作的仪器设备较为有限,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学院搭建了食品营养学公用仪器平台,采用贵重仪器设备作为食品营养学的配套仪器设备,以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需要。例如,学生不仅能通过凯氏定氮仪测定食物中总蛋白的含量,还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圆二色谱仪等对蛋白构成进行深入定性定量分析;也可通过马弗炉进行灰分测定,还能通过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对矿物质元素种类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常规仪器设备与贵重仪器设备的联合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开发学生的科研潜力。

2.2.2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

通过课内实验的开展,已有部分学生具备了文献查阅、选材选题、实验设计的能力,课程团队的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的选题范围自由灵活,创新性也突出,如从玉米蛋白中制备多肽的工艺研究、从火龙果果皮中提取花青素、从鸡蛋清中分离抗氧化肽、从林蛙油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及抗癌活性蛋白、从废弃香菇培养基中分离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大葱油等题目。学校根据选题内容及研究深度确定题目的等级,共分为国家级、校一级、校二级、学院级4个级别。每年,“食品营养学”课程团队的教师均带领10多个国家级、校级、院级的大创课题,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取得的成果也非常喜人,在顺利结题的基础上,还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少数学生还能发表sci检索的高水平论文,或申报发明专利等众多研究成果。通过开展“食品营养学”课外的参与课题活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非常高,为以后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3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模式

传统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大多限于课内时间,课外做到全天开放的还为数不多。为满足学生课外实验安排的需要,食品专业实验室采用24h开放管理制度。学生开展“食品营养学”的课内及课外实验,均可预约仪器与设备、预约实验时间地点、预约学习实验项目。为做到实验室的开放运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制订了开放实验室的制度,如实验学生登记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②全部实验室均配备监控系统,并做到24h无死角监控实验室的目的,充分保障了实验室安全和学生安全,以及实验室的开放运行;③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学生可通过实验室的管理网站进行实验室预约及仪器设备的预约,也可了解實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设备的操作说明等信息,为实验室开放管理提供了必要保障[3]。

2.2.4网络资源的应用

“食品营养学”课程的网络资源以“食品营养学”国家级精品课平台为基础,包括多媒体课件共享、教学视频录制、在线题库建设、教学互动等方面,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先进性,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及交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随时在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亦可在互动栏目中进行提问或师生间共同探讨相关问题。此外,课程网站资源每年都在不断地更新,资源越来越趋向于完善,几乎所有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都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站。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学院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需要,更为其他兄弟院校同专业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达到了网络资源共享的目的。

2.2.5其他教学模式

课程团队教师常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如到粮油、水果、肉品、水产市场等进行认知实习或采样分析。课程团队教师也带领学生参观食品加工企业,了解食品加工流程,现场讲解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营养补充等内容,并结合学院的多条中试生产线,如乳制品、肉制品、发酵制品、蛋品、焙烤制品、果蔬制品、功能肽等中试生产线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满足“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综合设计性需要。

3结语

第9篇

1970至1985年是学习试用阶段。从文献中获得Dudfick和Wilmore倡用IntravenousHyperalimentation的信息后,我国有部分学者与胃肠外科医师结合本身工作的需要,接触到这一技术资料,认识到它的新颖性与I临床的需要性,开始了探索,试图将这一技术移植到我国的临床应用中,特别是有利于那些胃肠功能有障碍极需补充营养而又缺乏有效方法的病人,如肠瘘和短肠综合征等,但缺乏必需的器械与制剂。当时国内仅有水解蛋白液和高渗葡萄糖,更无腔静脉置管和输注营养液的器械设备。经过不懈地努力自行设计制作后,终于使腔静脉置管输注营养液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开始为部分病人解决营养供给困难的问题。虽只是在少数医院内试行,但有了一个开端和茁壮的萌芽。15年后(1985年),在庐山召开第一次全国I临床营养支持学术会议,虽然只有45位代表,宣读了8篇文章,但对临床营养支持的需要性、实用性与迫切性有了一致的认识,认为应该在我国迅速、广泛地开展学习、推广与应用,提高病人的治疗水平。

1986至1995年是教育推广阶段。继庐山会议后。1986年即由先行应用的几所医院组织了第一届全国临床营养支持学习班,人数达100人。其后,学·院士论坛·习班逐渐增多,在南京、上海、北京都有举行,仅南京现在每年二期,已举办过28期。学习班对推广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起着极大的作用,可以说经过学习班的人员,都已成为临床应用营养支持的骨干。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正值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外的信息、学术交流不断增加。有关临床营养支持的药械也开始进入我国。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开始建厂。生产有关营养支持的药械,先是生产了复方氨基酸液,1988年开始生产脂肪乳剂。相应地,肠内营养制剂也可在国内生产。有了基础理论的教育,又有药械供应,临床营养支持逐渐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1990年,在南京举行第二届全国临床营养支持学术会议时,与会代表达250余人,并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从此形成了制度,每2年召开一次,第十届会议于2006年在上海举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临床营养支持不但在应用技术上不断得到改进,而且在基础理论上也不断深入发展。随之对各种疾病状态下的代谢改变也都有进一步的研究。为此,在80年代后期,我国有关的医学院开始培养临床营养支持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操作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展。两本专业杂志《肠外与肠内营养》和《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也都在这一阶段创刊发行,有了临床营养支持专业论文及资料进行学术交流的冈地。

1996年至今是临床普及阶段。经过25年的历程,临床营养支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逐步成熟,也为多数医务工作者所认识,在各级医院都有应用。2004年,在中华医学会学术会议上,陆道培院士称当年我国应用营养支持的病人数达160万。2006年,华瑞制药有限公司销售的脂肪乳剂达1174.5万瓶。纽迪希亚公司的肠内营养液销售达283.7万.瓶。他们的销售量大约仅占全国总用量的30%~50%。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我国临床营养支持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基础理论研究也有了更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数量增加,很多已学成的营养学硕士和博士进入到临床工作,学术活动也在增多。

2004年,中华医学会又成立了中华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学会(二级学会)。临床营养支持专业的发展,不论从组织形式、人员结构、基础理论研究、临床应用技术、药械供应等,业已达到了一个较完整的系统。

常言道“三十而立”,虽指的是人,但对一项医疗技术而言,临床营养支持经过30余年的应用研究,也已达到较成熟的阶段,经过了初创一普遍应用一成熟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对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提出的口号是:“当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静脉营养”;其后,因腔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多,口号随之改变为“当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营养”。80年代后期,对肠功能的认识有了转折性的改变,认识到它具有的屏障功能以及它对人体的重要性,还认识到肠内营养对维护肠黏膜的生长和增殖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当前选择营养支持的口号是“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应用时,应用它”。除此之外,对营养支持的目的与评估的指标,也由“维持氮平衡,保持瘦肉体”变为“维持细胞、器官、免疫的功能,促进病人的康复”。连热量的供给也由20世纪70年代前的倍于机体的需要量到正常量,甚至在高度应激时低于正常量。重视氮的供给,非蛋白质热量与氮的比例由150:1降至甚或低于100:1。营养制剂的种类与配方也都在改变。这些又说明f临床营养支持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也还都末达到完臻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我国临床营养支持虽已得到推广,也已为许多病人的康复发挥了积极作用,诸如短肠综合征、肠外瘘、烧伤、严重创伤、重症急性胰腺炎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营养不良等。但总体来讲,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基础理论水平与应用技术尚不尽人意,仅是“能用”,但不知为何用?怎样用?大有“拿来就用”之势,既不究其理论依据,也不究其应用技术。因此,不能获得临床营养支持应有的效果,更不能深知临床营养的需要性,进入到一个“能用则用之,有难点则弃之”的境界。腹腔镜胆囊切除后,应用2d静脉营养竞成为“常规”治疗;今天输2瓶氨基酸液,翌日再输1瓶脂肪乳剂者并不少见,都称之为“营养支持”。实际上,“营养素同时输入”的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因此,要使我国临床营养支持能够更广泛、更科学地发展,尤其在我国当前医疗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合理地使用营养支持,应成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首先是加强基础理论的普及教育,临床各专科、各层次的医师,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师,都应懂得临床营养支持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是解决“为何用”的关键。

当然,“应用指南”是指导医师们怎样去选择应用I临床营养支持的最基本指导资料,是指导“怎样用”的蓝本,应该是以我国的资料为编写基础,编写者更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将脱离我国医疗情况的实际。无疑,国外的资料应该参考,应该认真细致地研究,但不是编译。现在我们缺乏的是我国自己的临床资料。我国的人口多,临床资源丰富,经过有组织、认真地收集、总结,应当不乏可供参考的资料。这就需要我国热心于临床营养支持工作的医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分工合作,以病人的利益为重,完成一部以我们自己资料为主、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南”。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临床营养支持虽已经过30余年,确有很大的进步,解决了很多病人的营养问题,促使他们康复。然而,还有许多理论与临床实际问题未能解决,如严重感染、创伤等高分解代谢状态病人的营养支持问题,肿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病人的营养补充问题,都尚未能得到解决。

因而还需从代谢、器官功能特需营养供给等方面进行研究解决;还需要组织专门机构和专门人才进行专项研究。仅从临床应用的技术上调整营养物质的量与质,实难以达到目的。新晨

根据营养支持的目的,营养支持可分为三类:补充营养、支持营养与治疗营养。补充营养是为那些存在营养不足的病人补充较多的营养,以纠正营养不良;支持营养是为那螳原无营养不良,但因急性疾病,消耗大量增加,为维持机体的基础需要与补充额外消耗而给予相应的营养,以支持机体维持代谢的正常进行;治疗营养是通过提供某些营养物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现时已有谷氨酰胺、膳食纤维加生长激素的短肠综合征康复治疗,能使一些短肠病人的肠黏膜增殖代偿,经肠道营养或恢复口服营养,而无需肠外营养就可以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量。又如谷氨酰胺、精氨酸、鱼油也有免疫调节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更有对某些疾病如慢性炎性肠病(IBD)起治疗作用。故近年来有免疫营养(immunenutrition)与药理性营养素(pharmaconutfi—tion)之称。这些都为我国具有研究条件的人员及机构提供了研究方向。

我们的国家在迅速发展,医学也在不断进步,临床营养支持不应停留在临床一般应用上,更应加速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普及,组织力量研究那些亟待解决的难点。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湿润烧伤膏,血栓性外痔,临床应用

 

血栓性外痔是指齿状线远端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最突出的症状是排便时剧烈疼痛,为探讨缓解血栓性外痔患者的疼痛,我院自2005年1月―2011年3月,对112例血栓性外痔采用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临床应用,观察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12例血栓性外痔患者,男55例,女57例,年龄12 ― 62岁,平均38岁,血栓性外痔病程最长1年,最短2个月,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出血或大便粘有血迹。

2、治疗方法:病人常规清洁,将湿润烧伤膏涂抹于创面上,每天3次直至疼痛消失临床应用,并保持大便通畅及肛周清洁卫生。

二、治疗效果

经湿润烧伤膏治疗,无任何刺激等不适感,病人感觉局部湿润舒适、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本组112例血栓性外痔病人有100例疼痛基本消失,12例疼痛减轻。

三、讨论

血栓性外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是齿状线远端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由于疼痛长期存在,不仅妨碍工作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我们利用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 20000004)的药理学作用,以此达到止疼、消炎抗菌和加快创面愈合的作用。根椐我们的临床体会,用湿润烧伤膏处理可产生以下治疗作用:

1、止疼效果好:血栓性外痔病人局部疼痛明显临床应用,应用湿润烧伤膏能减少痛苦,该药膏为框架软膏剂型,具有油性湿润的特性,留置时间长,药效可持续发挥作用,并可保持创面湿润,避免感觉神经暴露、脱水坏死,减轻组织缺氧、水肿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因而具有止痛作用[1]。

2、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创面组织修复功能。湿润烧伤膏中的主要成分有黄芩、黄柏、黄连等,对末梢血管及肌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能明显促进皮肤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临床应用,增强其抵抗力,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抑菌抗病毒等作用。按中医理论分析,湿润烧伤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血、止痛等作用,故能使创面再生向健康组织转化[2]。

3、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有利于炎症消退。湿润烧伤膏为中药制剂,内含有效成分β―谷甾醇、小檗碱及黄芩甙等,具有阻菌、抑菌、排菌等作用,创面用药后能很快形成一层保护膜,封闭了创面,使外界细菌不能入侵,增强了局部免疫能力,从而起到了控制和预防感染的作用临床应用,也利于创面愈合[2]。本组112例病人治疗期间均未用任何抗生素。

4、能增加创面局部营养促进创面组织的愈合。湿润烧伤膏的有效成分亚油酸是细胞必需的脂肪酸,是构成细胞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创面组织损伤后细胞修复的必需物质,它的有效成分为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脂类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为组织损伤后修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2] 。

总之,血栓性外痔病人局部应用湿润烧伤膏代替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充分的科学理论依据。实践证明,湿润烧伤膏治疗血栓性外痔病人简单易行,病人痛苦小、费用低、疗效好、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第一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000,41-42.

[2]徐荣祥,MEBT/MEBO的基础理论主体与作用机理要点 [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3:40-41.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18例多胎妊娠经阴道B超下选择性减胎的护理

目前由于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行多个胚胎的移植以及移植后单卵双胎的发生,导致多胎妊娠发生率较高。多胎妊娠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及孕产妇并发症增加,严重威胁母婴安全,随着胎数的增加,围产儿病死率及发病率也明显增加[1]。为提高存活儿的成熟与质量,降低孕妇妊娠合并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行早期选择性减胎术非常必要的。我院生殖中心2009年1月~2009年12月对18例多胎妊娠在孕早期行经阴道减胎术,术前后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18例多胎妊娠者。年龄26~36岁,均为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4例,继发不孕14例,不孕年限3~10年,平均6.3年,均为在本中心经超促排卵行IVF—ET术后妊娠者。本组病例中有14例宫内见3个孕囊,4例宫内见2个孕囊,所见孕囊均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在孕后7~8周时择期手术。

1.2 减胎方法

B超扫描确定待减胚胎,B超引导下将17G穿刺取卵针刺入胚胎胎心搏动处,以20ml注射器回抽,吸取胎心医学论文,也可用绞杀法毁坏胎心,至胎心停搏。

1.3 结果

18例多胎妊娠者经阴道减胎术,手术过程顺利,均一次操作成功,手术时间l0—20min。术后1周再次B超扫描确认14例为双胎,4例为单胎,全部存活,被穿刺的胚胎胎心完全消失。均无母体凝血障碍现象及流产发生。18例病人中,12例足月剖宫产分娩,早产6例。共娩出32个活婴,男婴20个,女婴12个。32个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体查无畸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不孕症患者经辅助生殖技术获得妊娠是十分可喜的,但维持多胎妊娠危害甚大,医务人员必须向孕妇及家属说明,多胎妊娠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胎数愈多,并发症的种类与程度均增加小论文。本组18例病人多年不孕,心理压力较重,患者得知多胎妊娠,既高兴已怀孕,又要承受减胎的痛苦,担心减胎是否对胎儿有影响及引起流产。针对患者矛盾的心情,采取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真诚与其交谈,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多胎妊娠的危险性、不良结局和减胎术可能出现的产科并发症,并简单介绍减胎的过程,从而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2 术前及术中护理

术前检查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外阴皮肤准备,术前阴道准备及适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子宫平滑肌松弛剂。为使减胎术顺利进行,医生护士需配合默契,在手术开始之前首先将B超探头及穿刺架消毒好并放在固定位置,穿刺针及药物准备齐全,为医生顺利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监视孕囊及胎心的变化,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疼痛情况,及时给与适当的安慰。注意回抽液的性状及颜色,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留手术室观察半小时,观察有无腹痛及阴道出血,无特殊情况可送回病房卧床休息。护士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告知患者手术成功,以减轻其心理压力。绝对卧床休息3d医学论文,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注意出血量、血的颜色、有无血块和组织排出,排出前有无腹痛加剧。间断吸氧,提高母体血氧饱和度,预防和纠正胎儿宫内缺氧,有利于存活儿的发育。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所有患者均无羊膜炎、羊水栓塞及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使用无菌垫巾。并注意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2.4 出院指导

嘱注意加强营养,合理调配膳食,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1个月内禁止盆浴,妊娠前3个月禁止性生活,定期B超监测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加强产前检查的管理。

3 体会

通过对18例选择性减胎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我们体会到减胎术的成功与穿刺定位准确、技术娴熟密切相关,但护理工作对稳定患者情绪,防止流产、感染等并发症,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志宏,冯云.多胎妊娠早期选择性减胎术[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2):134.

第12篇

关键词:富硒酵母,猪,综述

 

硒在自然界中以无机硒和有机硒两种形式存在。免费论文,综述。有机硒的基本形式为硒蛋氨酸、硒胱氨酸等,与无机硒相比,有机硒具有吸收率高、生物活性强、毒性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有机硒可由人工合成,也可通过生物转化和生物富集等不同方式生产。目前在饲料生产上,较为广泛使用的是酵母硒,即通过菌体对微量元素无机硒进行富集和生物有机化,产生富硒酵母。

1 富硒酵母

酵母菌具有易培养、生长快、易操作,并对人体和动物没有毒害作用等特点,具有富集多种微量元素的能力。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酵母菌能将培养基中无机硒微量元素同化到菌体内的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上而转化为有机态,有利于动物的吸收。

1.1 硒在酵母中的存在形式

富硒酵母中的硒元素以有机结合硒为主,主要以含硒酶、含硒蛋白、含硒多糖类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有机分子形式存在,很少以游离态存在。SchrauzerGN[1]、Rayman等[2]、Reyes LH等[3]、Dumont E等[4]均发现硒在酵母体中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形式存在。YoshidaM等[5]报道富硒酵母中的硒有74.8%以硒代蛋氨酸、9.9%以硒代半胱氨酸、5.1%以亚硒酸盐的形式存在。Lindemann T等[6]和García-Reyes JF等[7]分别报道硒以硒谷胱甘肽、硒半胱氨酰甘氨酸和含硒腺嘌呤的形式存在于富硒酵母体中。

1.2 酵母有机硒的营养优越性

与无机硒相比,酵母作为富集硒元素载体具有无污染、无毒、安全有效的优点[8,9]。富硒酵母中的有机硒的生物效力是无机硒的10~20倍,是动物饲养的最佳硒源;同时,具有良好的组织定向性,可被体内某些重要组织器官优先利用,如甲状腺、等,而无机硒则不能;酵母有机硒可克服无机硒的过氧化作用;富硒酵母的毒性远比无机硒低,食用安全。免费论文,综述。

1.3 酵母菌的富硒生产

国外内对富硒酵母的研究很多,各地均有酵母硒的食品添加剂和药物出售。国外已获得含硒量较高的富硒酵母菌体。Suhajda A 等 [10]得到含硒量1200-1400mg/g的啤酒酵母干菌体,并使无机硒含量下降5-6%。Demirci A等[11]利用啤酒酵母在两种不同的硒源添加方式中,分别获得含硒量2846mg /g、生物量37g/L和含硒量2495mg/g、生物量45g/L的干菌体的富硒啤酒酵母。

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对富硒酵母的生产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研究的深入,酵母菌对硒的生物有机化富集作用效果逐渐提高[12-17],菌体总硒含量高达3158.53μg/g ,Se4+转化率达84.71%[13]。王岁楼 [18]对活性干酵母进行摇瓶发酵生产,获得富硒酵母干重、有机硒含量和硒转化率分别可达15.8g/L,790.0μg/g和83.2%的富硒酵母。免费论文,综述。吴宝强等[19]选育出成品硒酵母生物量达到10g/L,硒含量超过1500μg/g,硒总含量超过15000μg/L的富硒啤酒酵母,其中有机硒含量超过90%。范秀英等[20]运用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选育出硒含量达2050μg/g、有机硒含量占细胞硒含量的91%以上的富硒酵母。

2 富硒酵母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富硒酵母同时作为活性有机硒源和良好的营养源,在猪饲养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

2.1 仔猪生产

在仔猪饲养中,富硒酵母比无机硒可明显地增强其免疫力和改良其生产性能,是较理想的硒补充剂。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富硒酵母比添加无机硒能更有效地增加仔猪的体重、饲料报酬、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降低料重比[21-23],提高组织细胞中硒含量[24,25],增强GSH-Px、SOD的活性和提高仔猪的抗氧化能力[25-27],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23],减少仔猪白肌病的发病率和腹泻指数[23,26]。

2.2 肉猪生产

在肉猪生产中,富硒酵母较无机硒可更有效地增强肉猪的免疫力和各种生产性能,同时也可提高猪肉中的硒含量。给生长猪喂养富硒酵母可提高其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等生产性能[22];能显著提高猪血[28,29]、肉组织[24]和肝脏[29]中的硒含量;能提高机体免疫性能力,可提高猪血液中球蛋白与白蛋白比值(G/A)、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抗体OD值及植物血球凝集素( PHA) 刺激皮褶厚度增加值 [30],可降低秃毛症的发生[28];能显著改善商品猪的肉质,可提高腰大肌的熟肉率和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22],可降低包含背最长肌在内的猪肉滴水损失[22,31,能减少灰白肉(PSE)的发生[29]。

2.3 母猪哺乳繁殖性能

富硒酵母可更有效地提高母乳中的硒含量和母猪的生产性能。与无机硒相比,给母猪喂养酵母硒能使其初乳和常乳乳汁的硒含量升高,并能提高初生仔猪血浆硒含量[32]。Mahan[33]发现饲养酵母硒组的母猪乳汁中硒的含量为饲养亚硒酸钠组的2.5~3倍。Kim Y Y等[34]在给母猪喂养不同硒源的研究中发现,喂养富硒酵母组中血浆、肝脏、初乳和常乳中的硒含量较高,其初生和断奶仔猪的组织和血浆中的硒含量较高。Mahan等[35]在怀孕后60天内给母猪喂富硒酵母,结果发现其乳汁、肌肉的硒含量比喂无机硒组的高,其后代断奶仔猪肌肉、血浆和肝脏的硒含量比无机硒组的高。免费论文,综述。有学者认为[36]硒的抗氧化特性可能是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硒缺乏会导致窝产仔数的下降。

3 存在问题与发展展望

3.1 富硒酵母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我国目前在动物日粮中的补充硒源主要还是用无机硒。无机硒不但补硒效果较差,还可对动物及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在国外,用富硒酵母作为动物补充硒源的研究工作已形成研究热点,并取得了较好成果。我们可以也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加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开发。由于有机硒价格昂贵,从而使其难在动物生产应用中得以推广,因此应从育种、生产工艺等各方面进行优化富硒酵母的生产,以降低成本。对有机硒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的报道结果并不一致,不同研究结果的各种最佳参数仍需进行大量的科研工作以进一步研究。

3.2 富硒酵母的生产

目前饲用有机硒主要为酵母硒,但由于生物体固有的复杂性,使在大批量生产时产品中的硒含量和化学形态的稳定性能均难以达到较理想的状态。免费论文,综述。因此,在有机酵母硒生产、研究中,应加强对其相关应用理论和机理方面的研究投入。

富硒酵母的产品中,除了有机硒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硒,这影响了富硒酵母应用效果,应通过条件优化,进一步降低其无机硒含量,提高有机硒的比重。免费论文,综述。

目前关于酵母菌体富集硒元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方法、应用技术方面[37],对于酵母菌体富集无机硒的机理及硒在酵母菌体中的存在形式、分布情况报道甚少,且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空白,后来工作应加强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更好地为科研、为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SchrauzerGN.Seleniumyeast:Composition,quality,analysis,andsafety[J].PureapplChem.2006,78(1):105-109.

[2]Rayman,MargaretP.Theuseofhigh-seleniumyeasttoraiseseleniumstatus:howdoesitmeasureup?[J].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2004,92(4):557-573.

[3]ReyesLH,EncinarJR,Marchante-GayónJM,etal.Seleniumbioaccessibilityassessmentinselenizedyeastafter“invitro”gastrointestinaldigestionusingtwo-dimensionalchromatographyandmassspectrometry[J].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06,1110(1-2):108-116.

[4]DumontE,VanhaeckeF,CornelisR.HyphenatedtechniquesforspeciationofSeininvitrogastrointestinaldigestsofSaccharomycescerevisiae[J].AnalBioanalChem.2004,379(3):504-514

[5]YoshidaM,SugiharaS,SuenagaT,etal.Digestibilityandchemicalspeciesofseleniumcontainedinhigh-seleniumyeast[J].JNutrSciVitaminol(Tokyo).2002,48(5):401-404.

[6]LindemannT,HintelmannH.IdentificationofSelenium-ContainingGlutathioneS-ConjugatesinaYeastExtractbyTwo-DimensionalLiquidChromatographywith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SandNanoelectrosprayMS/MSDetection[J].AnalChem.2002,74(18):4602-4610.

[7]García-ReyesJF,DernovicsM,GiustiP,etal.Identificationofnewseleniumnon-peptidespeciesinselenisedyeastbynanoHPLCelectrosprayQ/time-of-flight-MS/MS[J].JAnalAtSpectrom.2006,21:655-665,

[8]黄志坚.富硒酵母的研究与应用[J].福建畜牧兽医.1998,4:60-61.

[9]肖方正.刘曲滨.富硒酵母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8(8):7-10.

[10]SuhajdaA,HiqoczkiJ,JanzsoBetal.PreparationofseleniumyeastsI.Preparationofselenium-enrichedSaccharomycescerevisiae[J].JTraceElenMedBiol.2000,14(1):43-47.

[11]DemirciA,PomettoALIII,CoxDJ.Enhancedorganicallyboundseleniumyeastproductionbyfed-batchfermentation[J].JAgricFoodChem.1999.47(6):2496-500.

[12]陈福生,杨清华.不同添加时间和添加量组合对酵母富硒效果的影响[J].中国酿造.2004,(9):14-16.

[13]陈敏,王宏,梁新乐.富硒酵母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5,41(5):41-43.

[14]柴丽红,余飞.啤酒酵母的富硒条件和效果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6):13-16.

[15]李明春,张丽,邢来君,等.富硒酵母的筛选[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3):25-28.

[16]李爱芬,刘振乾,徐宁,等.微量元素硒载体酵母发酵的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5):626-631.

[17]高玉荣,李大鹏.利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选育富硒能力强的酵母菌株[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2):10-14.

[18]王岁楼.利用活性干酵母发酵生产富硒酵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6(2):3-6.[19]吴宝强,梁海秋,杨辉,等.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和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5):35-39.

[20]范秀英,郭雪娜,傅秀辉,等.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及培养条件初步优化[J].生物工程学报.2003,19(6):720-724.

[21]KimYY,MahanDC.Comparativeeffectsofhighdietarylevelsoforganicandinorganicseleniumonseleniumtoxicityofgrowing-finishingpigs[J].JAnimSci,2001,79:942-948.

[22]杨华,傅衍,陈安国.有机硒对杜大长商品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肉质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4,(6):21-24

[23]仲崇华,王康宁,姚鹃,等.不同硒源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免疫指标及硒利用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8,29(5):20-24.

[24]MahanD.C.andParrettN.A.EvaluatingtheEfficacyofSelenium-EnrichedYeastandSodiumSeleniteonTissueSeleniumRetentionandSerumGlutathionePeroxidaseActivityinGrowerandFinisherSwine[J].JAnimSci.1996.74:2967–2974.

[25]黄玉邦,周进勤,高建忠.有机硒对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72-16874,16876.

[26]ManhanDC,ClineTR,RichertB.Effectsofdietarylevelsofselenium-enrichedyeastandsodiumseleniteasseleniumsourcesfedtogrowing-finishingpigsonperformance,tissueglutathioneperoxidaseactivity,carcasscharacteristicsandloinquality[J].JAnimSci,1999,77:2172-2179.

[27]高建忠,黄克和,秦顺义.不同硒源对仔猪组织硒沉积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1):85-88.

[28]KimYY,MahanDC.Effectsofdietaryseleniumsource,levelandpighaircoloronvariousseleniumindices[J].JAnimSci,2001,79(4):949-955.

[29]张巧娥,杨库,崔慰贤,等.微量元素硒在猪饲养方面的研究新进展[J].四川畜牧兽医(增刊)2002,29(137):44-46.

[30]魏凤仙,李绍钰,李春群,等.免疫增强剂有机硒在生长猪上的应用研究[J].饲料工业.2006,27(8):56-58.

[31]周献平,葛莉莉.不同硒源与维生素E组合对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养猪.2005,(4):44-45.

[32]YoonI.EMcMillan.Comparativeeffectsoforganicandinorganicseleniumonseleniumtransferfromsowstonursingpigs[J].JAnimSci.2006.84:1729.

[33]MahanDC.Effectoforganicandinorganicseleniumsourcesandlevelsonsowcolostrumsandmilkseleniumcontent[J].JAnimSci.2000.78:100-105.

[34]KimY.YMahanD.C.Prolongedfeedingofhighdietarylevelsoforganicandinorganicseleniumtogiltsfrom25kgbodyweightthroughoneparity[J].JAnim.Sci.2001.79:956–966.

[35]MahanDC.andKimYY.EffectofInorganicorOrganicSeleniumatTwoDietaryLevelsonReproductivePerformanceandTissueSeleniumConcentrationsinFirst-ParityGiltsandTheirProgeny[J].JAnimSci.1996.74:2711-2718.

[36]张伟,周桂莲.微量元素与母猪繁殖[J].畜禽业.2000,(9):38-39.

[37]李海彬,曾礼华.酵母对硒元素的富集研究和改良策略[J].饲料工业.2007,28(10):38-41.